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共14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 篇1
平凡中的不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原创: IDO爱读读书会
就像书名一样,《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双水村的村庄里一群平凡人的故事。书中的人物既没有显赫的身份,也没有离奇的身世,就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世代生活在农村,务农为生的农民。故事的情节上,既没有悬疑小说的悬念迭出,也没有侦探小说的惊险刺激,叙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就是这一个个平凡人、一桩桩平常事所编织的复杂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交织,共同为读者描绘了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图景,讲述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书的作者路遥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一生钟情于陕西的黄土地,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以及《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优秀中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阅读《平凡的世界》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把自己融入到作者所讲述的故事中去,代入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去,怀着一颗仁心去感知每个人物所经受的苦难和不幸,去体会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经历,去经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阅读《平凡的世界》还需要一股子韧劲,怀着一颗耐心去读,不仅仅是因为全书长约百万字,读起来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还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悲欢离合,读者也会经历情绪上的波澜和心灵上的煎熬,更是因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言败正是小说本身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之一。
作为一个平凡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是逃避放弃,还是迎难而上,不同的态度将得到不同的结果。小说主人公少平、少安在一个个困难和一次次挫折面前并没有被击垮,而是坚韧而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平凡中经历不平凡。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便是对小说主人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作者:邓力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 篇2
首都师范大学, 是一所平凡的大学, 而就是在这所平凡的大学中, 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这个不平凡, 表现为不断地突破与超越。他尽管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但在日寇铁蹄下, 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其间他不断地上学、辍学, 竟然上了8所学校, 又因生活所迫进过很多“场”:商场、工场、农场、战场、剧场、会场……在多次走投无路时,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携笔从戎多年后, 竟然能同时考上两个大学。4年大学生活中, 担任学生会主席、班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 社会工作忙个四脚朝天, 仍能保持4年学习成绩全优。他一上大学, 就组织100多名中文系的同班同学编写《中国诗歌史》, 100天完成100万字。编写中访问了几百位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如郭沫若、叶圣陶、谢冰心、文怀沙、艾青、曹禺……
“文革”中他惨遭陷害, 被打入“牛棚”, 在被抄家六七次、大量藏书悉数被抄走后, 竟然还凭记忆编写了《毛主席诗词译注》、《鲁迅诗歌译注》……“文革”浩劫十年, 教师“人人自危”, 在“上、管、改”——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氛围中,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当时谁还敢到社会上去演讲啊!“文革”结束, 他第一个冒着巨大风险, 走上了社会讲坛。“文革”后第一次演讲, 因此被载入史册, 被誉为新时期演讲史上一座丰碑。这一讲他就讲了六七千场, 足迹遍及全国, 遍及北美、欧洲、英伦三岛、港澳和东南亚众多国家。他就是著名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
1977年, 恢复高考, 他主动为考生辅导11场, 听众约千人。出乎人们预料, 他在辅导中竟押中了北京市作文考题, 为很多考生做了有的放矢的辅导。77级学生入学后, 他一边在北师大进修, 一边在中文系、政教系、美术系、政管系和分校开课, 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成为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高校教师, 被评选为全国第一个“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并获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1981年, 中共北京市委邀请他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向全市高校校领导汇报教书育人的经验, 受到市委领导及各高校校长、书记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当场, 北大副校长马石瑞约他到北大介绍经验, 先给北大教授讲了一场, 又在北大露天广场冒雨为北大同学做了一次演讲, 受到热烈欢迎, 一个普通高校的讲师能到北大分别为教授和大学生演讲, 无疑又是一个奇迹。
上个世纪80年代, 胡耀邦同志请他担任“巡回大使”, 为海外留学生演讲, 让他“拔一把汗毛变成千万个孙行者”, 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全国先进教师会议上提出“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老师, 他为什么那样受欢迎呢?他讲的不是空空洞洞的一些大道理, 不是口号式的, 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 有好些思想不对头的学生都转变过来了。”习老还使用了“李燕杰式样板”这样的表述。胡乔木、胡启立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到学校看望他, 之后召开中央、北京市5个部门的会议, 专门研究如何发挥他的作用。这5个部门的领导分别是:中宣部曾德林副部长、教育部彭珮云副部长、全国总工会方明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廖曙俊。为一名高校教师开这样规格的会, 这又是一个奇迹。
1982年, 他一下得到了许多职务: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协行委员及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甚至组织部门要调他到中央工作, 他有自知之明, 7次婉言谢绝, 仍坚持当一线教师。这时, 中央决定让他到海外为留学生演讲, 他于1983年、1984年相继到北美、欧洲为驻外使节团和海外留学生演讲。为在纽约总领馆演讲, 纽约之外的留学生提前乘飞机到纽约总领馆报到。他的演讲效果特别好, 许多留学生跟他结成莫逆之交, 其中就有小平同志的小儿子邓质方和夫人。
上个世纪80年代, 全国各地争先恐后要出他的书, 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浙江、青海……众多出版社的约稿函纷至沓来。首先由上海出版发行了他的著作《塑造美的心灵》, 累计发行量逾一千万册。不仅大陆出, 而且台湾也出;不仅在大陆获奖, 而且在台湾也获奖。人们说大陆与台湾未实现三通却先通了李燕杰的书, 可谓炎黄子孙心灵相通, 血脉相连。
上个世纪90年代, 他年事已高, 仍能到海外演讲, 仍坚持著书立说。他曾单枪匹马到德国出席世界华人大会并进行演讲, 他曾到日本11个城市演讲;他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后, 多次前往演讲, 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
2004年, 确诊身患癌症, 他仍忍受着病痛坚持演讲, 坚持著书, 仅清华大学出版社就为他出版了6本新书。另外, 单宝华、黄海平等为他写了4本传记, 姜岚昕为他出了画传……
平凡中的不平凡 篇3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指导
我们的生活是平凡的,身边的人大多也是平凡的,但只要用心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些平凡的人身上也有许许多多不平凡的闪光点,令人敬佩。本次习作,就要求我们写一个敬佩的人。怎样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教你两招吧!
第一招,精挑细选。你最敬佩的人是谁?选材时,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些:除了你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还可以是社会中的人,比如小区的保安,学校的校工,还有你在上学路上、旅途中或其他场合中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他(她)的什么品质最让你敬佩?选材时,让我们的目光更独特些,除了热爱学习、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这些传统美德外,还要注重诚信、热心公益、注重环保、老有所为等时代新风。这个人物做过那么多事情,哪一件事情最能体现出他的精神风貌、高尚品质呢?这一个个问题,我们都得细细推敲,然后从记忆仓库中筛选出新颖的写作素材。
第二招,精雕细刻。怎样把你的敬佩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也和你一样对他(她)心生敬意呢?试试这几招吧:
1.细描法。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你在一旁鼓起腮帮子使劲吹嘘,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必须得让人物自己来展示自己。他做过些什么,怎么做的?他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细致地描写人在事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他的品质自然就浮现出来了。用事实说话,才能说服读者。
2.对比法。对比是什么?可以是白纸与黑字那样完全相反,也可以是红花和绿叶那样相互映衬。把这个人与其他的人相提并论,是对比;把他自己前前后后的言行拿来比较,也是对比。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力量。
3.入情法。为了表达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很多同学都喜欢在习作的结尾喊上一嗓子:“啊,他是多么让人敬佩呀!”其实,这样难以打动别人,空喊可不是聪明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这份感情巧妙地融入到描写和叙述中去,融入到字里行间去,不需要你打多少个感叹号,脉脉含情的文字自然能打动别人。
【例文】
伟大的母亲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四(2)班杨腾宇
李阿姨住在我家楼上。她老公下岗了,四处打散工,工资十分微薄。她儿子19岁了,弱智不说,腿还有残疾,长年累月离不开她的照顾。可我每次见到李阿姨的时候,她总是笑眯眯的。
这个星期天的上午,妈妈带我到光谷广场上放风筝。放风筝的人真不少!我的蝴蝶风筝一会儿就飞上了天。我正仰头放线了,突然,广场的一角传来了一阵爽朗而熟悉的笑声。是李阿姨!她推着自行车,车上坐着她的儿子。她和大哥哥一边欣赏风筝,一边开心地又说又笑。我连忙走过去打招呼:“李阿姨好!”李阿姨笑微微地说:“小宇,你的风筝飞得真高啊!我们也来凑个热闹!”哟,李阿姨自行车的龙头上,真的挂着一个蜜蜂风筝呢!
“李阿姨,这……您怎么放呢?”看看坐在自行车上的大哥哥,我好奇地问。“嘿,办法我早想好了。我把线轴的两头勾在自行车的篓子上,我一边推车,线轴一边放线,这样转上十几圈,不就成了吗?不过,我还得请人帮我把风筝举起来才行!”我连忙说:“李阿姨,我的风筝让妈妈先拿着,我来帮您吧!”“好好好,那就谢谢你了!”
李阿姨推着沉重的自行车,溜了一圈又一圈,风筝越飞越高,坐在车上的大哥哥也越笑越开心。“阿姨,您不累吗?休息一会儿吧!”李阿姨微微一笑,指着车上的儿子,说:“看他多开心哪!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来,我们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高!”她把自行车推得更欢了。
李阿姨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习作以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小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个事例来表现人物的风貌——李阿姨用自行车推着智障而有残疾的儿子放风筝,但这件小事,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李阿姨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以事写人,就应该像小作者一样,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 篇4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1627班 肖则舜
看完《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只用了几天时间,感觉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平凡,而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等语句时常在耳边回响,书中的众多主人公不时在脑海里浮现。
书里的故事是文化大革命后,在饱含沧桑、亟待变革的中国大地上展开的,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懂事的兰香、知书达理的润叶、成熟乐观的玉厚老汉、结实善良的秀莲……通过这些在平凡世界里开放着的不平凡的花朵,我看到了他们身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众多人物中,我独喜少安、少平两兄弟。他们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同样的热爱生活、勇于担当,却用各自的方式描绘着不一样的人生画卷,他们表现出的顽强与坚韧,展现出的昂扬与激情,令我叹服、催我奋进。
少安是孙家的长子,也是主劳力,虽然高分考取了初中,但面对家庭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他毅然辍学回家。那时只有13岁,可能是因为过早的劳动吧,艰苦的生活将他打磨成了一个坚毅而又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一家七口人给他压下的重担,磨炼出他根植于内心的家庭责任感,这份情感也演变成了后文分家时他痛苦的情思。这份艰苦,造就了他冷静理性的性格,甚至有些木木的傻。当时我很气愤,为什么他不接受润叶的爱情?但后来我发觉他是不愿让自己的家庭拖累润叶时,才又叹服人与人之间爱的伟大。在少安眼中,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有着深深的自卑。但他又不甘让自己活得平庸,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尊、自信,他目光长远,开办砖厂,一开始便在新式社会里扎下根来,之后虽然初创失败,但毫不气馁,继续创业,最终得以致富。
少平,孙家次子,有着与老大截然不同的性格与经历,他从一开始便不甘于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即便因为环境限制而导致自己的自卑,极大阻碍了他对新世界的探索,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带着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不应有的成熟踏上征途。他为人打工,宁愿拿很少的工钱,让一道道伤痕爬上脊背,也不回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村庄,和他哥一起经营砖厂。他带着一股子倔劲站在那个仿佛可以吞下所有人的城市里,辛苦奋斗着。正是因为他比同龄人更加自尊、自立,当他遇到了田晓霞,并与这个干部女娃产生了感情时,与哥哥不同,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直坚持着。当晓霞帮助他成为煤矿工人后,他在挖煤的同时,更加努力学习,他知道这些知识才是他灵魂的归处,也是他所有的尊严与骄傲。他所关心的生活除了物质上的必需外,更关心自己的内心是否充实、灵魂是否安逸。他保障这一切的方法,唯有读书,读书让他感到充实、满足。也正是这份满足,让他在听闻爱人遇难的消息时,在经历生活的苦难后,依然能擦掉眼泪,继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自助者天助之,最终上帝看到了他的奋斗,让他结局美满。
他们两兄弟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也是典型的青年代表。他们一个是步步为营的劳动者,既勇于面对现实,又敢于挑战现实,稳扎稳打,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一个是满怀理想的创新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敢于选择,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赢得美好。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两兄弟都拥有智者的目光,都拥有劳动者的勤劳和善良,这也注定了他们不会平庸地活着。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为自己奋斗出一片天地,路遥先生像一位看破世间百态的哲人,凝聚毕生精力终得此大作,拜读他的作品,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困难,一样会有新的境遇;面对新的理想,一定会有新的迷茫;面对新的世界,也一样会有新的彷徨。困境里要拼搏,迷茫中要坚持,彷徨时要进取,只有这样,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才会在平凡的世界中,追逐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我们,正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美好而又幸福的新时代。反观书中那位历经沧桑的“母亲”,我们现在是多么幸运!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怎能少得了少安、少平这些勇于奋斗、锐意创新的人呢?风华正茂的我们唯有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信念,阔步向前!
我想我们将更加珍惜当下、热爱生活,让自己成长得更好、更快、更健全的青年吧!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 篇5
文丨朱成颖
双水村,一个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上的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个平凡的世界,孕育了一群平凡而可爱的人。
《平凡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经典难以言尽,但我还是想先说说文中的孙少平。孙少平,他没有过人的武艺,也没有超群的智慧,也曾世俗,也曾迷茫,他平凡但就因为与他志同道合的田晓霞的出现使得他并不平庸。写到孙少平和田晓霞,书中有那么几行字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田晓霞说:孙少平,你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平凡!
孙少平激动的说:不!我是一个平凡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田晓霞说:就像那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正是因为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种种鼓励,孙少平才敢于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敢于去闯。也正是因为孙少平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能捕获田晓霞的芳心。他们都是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又在海阔天空的思想维度里的交流不谋而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而后在更深刻的相互理解认知中升华友谊为了爱情。
他们的爱情无疑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超越了门第,超越了贫富,甚至超越了生死,这样的爱情稳固而坚贞,经受岁月的磨砺却能保持焕然如新的本质。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那只谈了恰恰10天的恋爱,天真的我以为只要两个人彼此喜欢就应该在一起。可分手之后,我想了很多,思想不在一个层次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可能相处融洽的,早晚都会出现矛盾。
经过这段短暂的恋爱,让我明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特别羡慕孙少平和田晓霞那坚贞而炽热的爱情,希望在将来自己和他都可以如愿以偿找到合适的那个人吧。
《平凡的世界》的每个故事的结局似乎都挺让人伤怀,又让人纳闷。为什么到孙少安的砖厂办得好了,贺秀莲就病入膏肓了呢?为什么到田润叶明白了李向前的真心时,向前却已经成为了残疾人?为什么在孙少平不断的努力捕获了田晓霞的芳心后,晓霞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
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他们也是幸福的。
少平和晓霞虽然最终没能在一起,有些惋惜,但他们坚贞的爱情使得他们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是幸福的,也是让人羡慕的。
孙少安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人生的强者,虽然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但与秀莲也是相敬如宾,在事业上的经历也几经坎坷,但是最终他成功了,带领着全村人发家致富。他,是幸福的。秀莲,拥有一个相当有责任感并且疼她的丈夫,她,是幸福的。
润叶,虽没能和自己的青梅竹马少安成为眷属,但最终她对少安放手了,被向前的真爱所打动。向前虽然残疾,但是他自尊自强,在街边摆摊钉鞋,证明了自我的价值,值得我们尊敬。二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也是幸福的。
生活,还真是是要懂得知足常乐,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说了那么多故事里的人,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吧。
从小出生于贫农家庭的我,爸妈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读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爸跟我说的最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读书能读的进去,我就算挑水卖血也要让你读。正是我爸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我也从来不自卑,在老师同学眼里我永远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慢慢的,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家里人都盼望着我能够上个好大学。
可青春就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在高二后的学习过程中的我“千疮百孔”。高二下学期开始我的学习成绩陡然下滑,从最初的由成绩表顶端没几个就能找自己的名字,到由最底端开始不出几个就找到自己的名字。我想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然而,这并不是最让我感到绝望的。
我亲耳听到一个室友在与其他班同学聊天,她说感觉我可能连三本线都不能上。就在那一瞬间,水杯从我手中滑落,碎了一地,就像我的心一样崩溃了。
果不其然,高三上期末也就是一诊的时候我考的很差,真的模拟三本线都没有上。我想,我应该是被自己的心给打败的,与他人无关。我一个人关着门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我甚至隔着门大声向爸妈嚷嚷我不读了。我现在特别感激那个高三下学期毅然走进班主任办公室报到的自己。
在我迷失自己的那个晚上,爸妈在我床边跟我说了好多,正如田晓霞对孙少平说的那样,爸妈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从小都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有激动也有遗憾,因为离重本线只差了几分。但是,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突破了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平凡的物质世界中,但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理想不同而生活在各自不平凡的精神世界里。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所以,请记住,你跟别人不一样,你也不平凡,你有属于你自己的骄傲!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6
当我读完路遥先生的人生中最伟大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心潮澎湃。作为21世纪的人领略了那不平凡的时代的人与事。为少安的懊悔,与少平的人生的无奈,感到不平,无可奈何接受了平淡的结局。但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少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命运进行抗争,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之路,给我人生的启迪,告诉我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以少平一家为中心叙述了我国六、七十年代初一个普通农民之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故事。这部书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结束之家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虽然历经坎坷,屡遭失败,最终成功,创办了双水村小学;少平终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冲破旧有的障碍,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人生的幸福。
这是在那个时代,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体验。要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无庸质疑绝对是大众认可,不过在细品这部书后我发现路遥先生原来还在书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义元素,这在孙少平在失去了田晓霞后精神迷离而遇见外星人,以致于出现第三类接触这一场景的充分体现了出来。孙少平含混不清,心智丧乱。凭借自己的一点阅读与外星人交谈,当然内容的确是太“内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黄原方言进行沟通,尚且不说路遥先生用笔之高,光这一点便可看出孙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览无余。希望得到满足,还有比这种手法更无奈又更好的吗? 这部书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它的时代性。从建国初期直至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后来,无一不体现了社会鲜明的时代感。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布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
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书都是读书人写的,所以读书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写成怀才不遇,或者写成大器晚成,或者写成心远世事的高人隐士。
《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篇7
孙少安和田润叶虽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少安早早回家务农,润叶则当了城里的小学教师。当年少时两小无猜的友情逐渐演化为爱情时,当聪明善良的润叶表示出爱意时,老实巴交的少安自知无法逾越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这两座大山——最后少安和农村女子贺秀莲结了婚,润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孙少平和他哥不一样,他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这就和极富才华、性情要强的田晓霞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他们之间的爱情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少安和秀莲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闯出一番人生的天地时,秀莲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含恨离开人世。
掩上书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令人哀伤痛楚的悲剧结局?
路遥小说中这种爱情悲剧观念有其形成的原因。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生存的磨难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与复杂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陕北早年艰辛屈辱的生活使得路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非常强烈,当路遥从农村走进城里,才真正认识到城乡的差异有多么巨大。比如,小说中的少安承受的压力有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地位的迥异等,而他和秀莲的婚姻似乎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环境;少平和晓霞虽然冲破了这些束缚,却遭受到了无法预知和抗拒的意外之灾。
路遥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他追求完美、讴歌爱情,但他更理解生活、忠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彷徨、无奈,亦使他清醒、觉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是想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消除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存在因素,才有可能品尝到爱情甜蜜的果实。于是,他选择借助文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念,他想与读者分享自己苦苦思考后的结晶,随即产生了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和艺术效果。
田晓霞是承载着作家审美理想的人物,路遥悲痛地安排她的悲剧,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职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巨大鸿沟,使得她与少平缺乏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果让晓霞背叛少平而另结权贵,无疑破坏了晓霞的整体美感。于是,路遥安排了她的殉职,试图将她的善良崇高的品质和她传奇浪漫的爱情放大,闪耀出悲壮凄惨的美!晓霞的意外离世,将《平凡的世界》推向了高潮!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带有悲剧特质的笔法,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这也正是路遥的小说被广大读者喜欢的真正原因之一。
路遥钟情并热爱着脚下的黄土地。年少时家境贫困那段独特的经历,使他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残酷无情,也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出身于农家的他,虽则受到了许多磨难,但是对黄土地的钟情却深深地植入了内心深处。直到进了城,这份感情依然没有改变和转移。他对这片黄土地始终怀着赞美、感激、眷恋和期待。因而,他的身上有着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和平民情怀。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再加上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悲情的人生观,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鲜明的悲剧性情结。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8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二人为主,刻画了当时社会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文中的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他虽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却想让自己的弟妹可以继续上学,为此不懈努力着,于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之后开办窑厂,道路曲折但最终成功,并为双水村建起一所小学。他出生于农村,被迫早早辍学,却凭借着不屈服的精神,勇往直前,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只有不甘平凡才能迈向成功。鲁豫在《偶遇》中曾言: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但当我们穿过这条给心灵蒙上一层灰的隧道后再回头望去,才会发现至暗过后才是光明,而通过这条隧道的最好途径,便是不甘心、不屈服的精神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正如书中的孙少平,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村中当起了受人爱戴的小学教师,可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小学被迫被拆,孙少平也因此失去了这份工作,但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大队长。倘若少平在失业后甘于平凡,在家与哥哥一起务农他还能够当上大队长,过着更好的生活吗?答案是否。毕竟只有花自己与夜晚的月亮才知道花为了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
不甘平凡的心需加以乐观相辅。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写道:太阳,它每时每天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太阳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也应当以乐观之心与常开的笑口面对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少平与少安兄弟二人一个失去了自己热爱的职业被迫干苦力活,一个多次办窑厂却历尽磨难,但可喜的是他们都以乐观之心熬过了这些困难的岁月,尽管结局可能算不上轰轰烈烈,却因乐观与不甘平凡的心而显得愈发伟大。先贤们称赞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乐观精神呢?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9
我开始四处寻找有关作者路遥的资料,阅读了路遥创作的几乎所有的作品,让我认识了《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人生》中的高加林、《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姐姐》中的高立民、《风雪腊梅》中的康庄……。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生命中最后的心血,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让我能近距离地观察路遥,更让我对小说及作者本人也有了新的认识。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篇10
一、人性美——不畏苦难, 改变命运
小说的两位男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 出生在一个黄土高原双水村贫苦的农民家庭, 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家里有半瘫在床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 一家人都靠父亲和姐姐的劳动苦苦支撑着。“瞧吧, 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 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 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 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 凑合着系着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 人长布缩, 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 否则就要露肉了。”[2]这是小说中对孙少平的着装描写, 从中可见家境的困窘。
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不是他们的错, 关键是不向命运低头。长子孙少安果敢坚毅, 他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段旅程。他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深切地体会到贫乏的物质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 以及窒息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苦难, 因此, 他摆脱困境, 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也就尤为强烈。他担任生产队长, 扩大猪饲料田;进行责任承包田打破旧生产方式;在砖厂破产后, 贷款重振窑厂……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魄力以及与命运挑战与现实抗争的精神, 促使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而孙少平与他的哥哥不同, 他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小小的双水村中, 不愿在父母、兄长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平庸的苟活, 他有更辽阔的眼界, 渴望独立的寻找自己的生活, 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 即使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 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他说“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 他相信, 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 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3]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来到黄原城揽小工, 历尽千辛万苦, , 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 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 只希望在这个城市可以有他小小的容身之地。然而经历了这么多, 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血气方刚的男人, 执着进取、奋斗不息。这些经历使他平凡的足迹变得格外耀眼, 完成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二、人性美——善良淳朴、可贵人情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 我们发现农民都有一个共性:善良淳朴。尽管贫困, 但他们都会尽自己的全力, 来帮助他人, 对家人、朋友, 甚至是陌生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借孙少平的感觉表达这样的认识:“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 尽管穿戴土俗, 文化粗浅, 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上, 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4]
孙玉厚就是善良淳朴的农民的典型。他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的一家之主, 虽然家里入不敷出, 但他依然艰难的供养儿女上学。在家庭最需要劳力的时候, 孙少平提出要离家出去闯荡, 他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和赞同儿子, 但他知道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 所以他也没有阻挡, 这体现了一个父亲最简单也最伟大的包容和支持。他任劳任怨, 为儿女撑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天空, 做他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在书中, 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的人情也非常可贵。孙少平刚来到煤矿, 体检发现高血压, 医生建议喝点醋, 但天色已晚, 无法买到醋, 迫不得已, 只能寄希望于去别人家中买点醋。于是结识了王世才和惠英嫂, 只有一面之缘的他们热情地帮助了他, 让孙少平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温暖。之后他们互帮互助, 成为了真正的朋友。王世才成为孙少平的班长, 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他帮助;王世才为救他人牺牲, 孙少平默默地陪伴在惠英嫂和明明身边;田晓霞意外身亡, 惠英嫂也不离不弃, 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最让我感到惋惜的是田晓霞的牺牲。她敢想、敢说、敢做, 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不仅自己光芒四射, 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乐观、自信、坚强独立, 虽是干部家庭的子女, 却没有干部家庭子女的做派;相反, 她是那样正直勇敢、淳朴美好。她似乎从不知“畏惧”是何意, 敢于批判虚伪的社会现状, 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真心实意地爱着少平, 又努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更敢于向心爱的人表达内心的感情。她的出现给了少平动力和希望, 真心希望他们可以有美满的结局。只可惜, 最美的烟火总是稍纵即逝。当她看到洪水中的小姑娘时, 她不顾自己安危去救她, 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别人的生命。晓霞, 这朵生命之花, 在她最应该绚烂绽放的时候却悄然凋落了。尽管你的舍身救人让所有人肃然起敬;但你可知你的逝去, 又让多少人扼腕叹息。
三、人性美——爱情之美, 无私奉献
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城市的田润叶, 受外界环境的熏染, 脱离了世俗之见, 开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不认为爱情要门当户对, 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家境和农民的身份, 勇敢主动向孙少安表白自己的心迹, 即使孙少安表现出明显的退却时, 她也没有放弃。但孙少安却没有她那样的勇气, 他意识到他们两家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选择与别人结婚。
那时县革委会的副主任之子李向前对她疯狂追求, 虽然那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但迫于叔父和李家的特殊关系, 田润叶只能委曲求全, 同意与李向前结为夫妇, 但两人的夫妻关系却名存实亡。润叶无法忍受和自己不爱的人一起生活, 最后将自己的工作调回省城;而李向前为了得到润叶的爱, 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 即使润叶离开了他, 他也不愿离婚, 他对润叶的爱可以说非常无私和伟大的, 孝顺润叶的父母, 教润叶的弟弟开车。婚姻不幸福, 只能借酒消愁, 最后他发生车祸而失去双腿。李向前意识到残废的自己无法给润叶幸福, 他终于愿意和润叶离婚, 然后离开这个世界。但让他永远无法想到的是在这最艰难的岁月里, 润叶竟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向前因为车祸而失去双腿的消息, 给了润叶巨大的震撼。她慢慢意识到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一种说不出的内疚隐隐的刺激着她冰凉的心。她开始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从结婚到现在, 他一直无私的奉献他的爱, 可以说是把他全部的爱都给了我, 而我呢, 回报他的又是什么?我只知道自己的婚姻不幸福, 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 但其实向前他才是最可怜的人, 他无论受到怎样不公平的待遇都不改变一颗痴迷的始终爱我的心, 甚至对我的父母也一直尽心尽力。于是她决定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 照顾失去双腿的向前。两人经历许多风雨, 终于生活在了一起, 曾经破碎的家也终于完整。
“伟大的幸福来自于与痛苦的勇敢碰撞所激发出的生命之光, 没有痛苦的幸福, 是浅薄的、卑微的幸福。”[5]对于田润叶和李向前的爱和奉献, 让我觉得感触很深, 感动于他们的人性美, 感动于他们的至善、至真、至美。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好的理解。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展现的是平凡的生活透露出的人性美, 亲情、友情、爱情, 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情和爱, 也诠释了美的真正意义所在——“平凡即美”。
参考文献
[1]吕伟:浅谈散文的人性美[J].黑龙江史志, 2009年。
[2]李黛岚:路遥小说人性美解读——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J].名作欣赏, 2011年。
[3]王宝伟: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1年。
[4]路遥:《平凡的世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1
425班 杨勇
提起黄土地,我们总会想到:具有地域风情的窑洞,粗犷辽阔的大地,善良淳朴的农民……《平凡的世界》就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黄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
作者路遥先生通过双水村里各大家族的复杂的矛盾纠葛,以普通家庭孙家的两个儿子为代表,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小说讲述了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但却给了我不平凡的启示。
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
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鞯拇笤喊永锟瘴抟蝗恕K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
看到这一片段时,我心中不禁涌现出一股酸楚。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我不由得对孙少平产生了同情。其他同学都是吃白面馍和玉米面馍,可是他却只能吃黑面馍,甚至连汤都喝不起,但是他的成绩却是全年级最好的。
他从没有对贫穷的生活有过丝毫怨言,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贫穷,相比他而言,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每天都妈妈抱怨说:“妈,这菜太淡了,不好吃,我不吃了!”“妈,读书好无聊啊,我不想读了。”通过读这本小说,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认真读书,不能虚度光阴。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但你不可以被打败。这是海明威作品里的一句名言。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完美诠释了这句名言。
“劳动就是幸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孙少平。虽然孙少平把平凡的生活托付给了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煤矿坑道,但是他每一次遇到苦难的时候都能继续向前。
比如,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让他的英俊面容尽毁,但他从医院出来后,还是面对了现实。他并未认输,而是继续回到矿山去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继续做他生活中的强者。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孙少安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年级轻轻就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不畏辛劳,踏实肯干,领导着的生产队年年都是双水村的第一。
他还有发展的眼光,他开办了一个砖场,成为了双水村的第一个“万元户”。虽然自己发达了,但他还没有忘记双水村的乡亲们,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怎能说他是平庸呢?我们也要主宰自己的生活,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这本小说在写作上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这本小说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读起来让人觉得很自然,很流畅。所以写作不一定就要用华丽的语言,有时质朴自然的语言更能体现文章的中心。一篇好文章想要吸引读者,故事情节一定要曲折,让人意料不到结局。正如小说中,谁能想到女主人公竟会被洪水吞噬,年纪轻轻就凋谢了。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2
主人公孙少平,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农民儿子,苦难和饥饿伴随他长大。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最差的一份丙菜,每天最后一个去领他的两个黑馍馍,和着寡淡的清水和异样的目光,囫囵吞下。饥饿纠缠着他的肉体,自卑困扰着他的灵魂。为了缓解饥饿感和自卑感,他只有看书,因为只有看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与平静。
一个敏感、自尊且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同学的冷嘲热讽和鄙夷的目光,能挺住并走过来,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
想小时候的我,家境也曾贫寒,七岁那年,母亲节衣缩食,为我置办一身上学的衣裳。为了多穿几年,母亲将我的上衣做得比实际身高长了许多。我穿着它既高兴又神伤,高兴是因为有了新的衣裳;忧伤是这衣裳实在太长,遮着原本不高的我,有点“武大郎”般的滑稽。村庄上,我受着大人们无心的调侃;学校里,我受着同学怪异目光的检阅。沉默的时间里,我选择书本为伴,因为书中没有白眼和冷嘲。在那段时光里,书,成了永不背叛的挚友,它滋养着我的灵魂,强大着我的内心。
少平曾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一样可以活得不平凡。”
爱书如命的少平,在命运的狂澜中跌宕。高中毕业后,他回双水村当了教师,三年后,被辞退,又选择出去闯荡,他当揽工汉,当煤矿工。破烂的行囊,恶劣的环境,繁重的劳动;工友被欺,师傅遇难,女友牺牲,生活把他打进深深的泥淖中,又狠狠地在他脸上踩上一脚,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疤,但倔强的少平既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愤世嫉俗。他始终坚信生活总是美好的,人就应该好好活着,即使痛苦,也是组成人生幸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正是这种坚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才让他赢得生活的青睐,收获幸福的爱情!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被痛深深吻着的不只是少平,还有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他也经历失学、失业、失恋、战争、疾病等多重折磨,甚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5岁那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仍用文字完成对命运的绝地反击,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成了英雄的代称,也成为年轻人精神的楷模!
路遥说:“连伟人这样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可我认为,一个能吃得一次又一次苦的平凡人,其实他也就是生活的伟人!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心得体会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高中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到世界去
★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800字精选
★ 《平凡的世界》读书有感精选
★ 《平凡的世界》读后有感
★ 读《平凡的世界》的感悟
★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高中 篇13
来春天吗?捧起此书,感慨颇多。
世界是平凡的,人们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是些平凡事,更不用说只是生长在黄土大地上的人们了。平凡,才是生活的本色。
路遥的世界是平凡的。他生长在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之中,父母目不识丁,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只有1.5米的身高,父亲却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父亲在路遥七岁时就把他过继给了哥哥。在路遥的记忆里,饥饿与屈辱是家的代名词,与
书中的孙玉厚相似,父亲同样隐忍少言。因为贫穷,路遥衣衫褴褛,还要忍受其他孩子的恶作剧,即使成绩优秀,但终究逃脱不了被迫辍学的命运。是啊,无论是谁,都要情愿或不情愿地被时代大潮决定接下来的方向。即便一部《平凡的世界》给路遥带来了荣
誉,给文学带来了震撼,但与作者本人而言,同样经历过与平凡人一样来自生活的折磨和爱情的打击。他是平凡的,但也要经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最终走向人类统一的归宿——死亡。至于小说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他们更是最普通不过的角
色,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精彩,但放入社会和历史之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此,无论你有多少丰功伟绩,也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我们的世界都很平凡。
社会是残酷的。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即使我们为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现实社会也许还是不会让我们如愿以偿。
在那个翻天覆地发生着变化的年代,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经历二十多年贫苦生活的孙少安因政策的改革办起砖厂。与之相比,在集体劳作时代大展身手,风光无限的`田福堂却日益消沉,先是女儿润叶的婚姻不幸,后来儿子润生又爱上了背负着“女贼”骂名
的寡妇郝红梅,并扬言永不进家门。家事与“国事”的不顺,让老支书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回头再看孙少安办起砖厂风光一阵后又受人蛊惑损失惨重,即使最后砖厂回归了正轨,婆姨秀莲又患上了癌症,命不久矣。其兄弟孙少平的爱情故事同样悲
惨,初恋郝红梅抛弃他而爱上了条件优越的顾养民,挚爱田晓霞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因公殉职。似乎每个人的灵魂都在痛苦中游荡,无情的社会将一把把明晃晃的尖刀刺向人心,的确残酷。
未来是迷茫的,时代大潮的裹挟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判断与选择能力。社会变革在我们未来的道路上投下了烟雾弹,让我们迷茫失措。
秀莲是少安的精神支撑却不幸患癌,将不久与世,以后的日子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该如何生存,少安的事业在砖厂,没有秀莲的支持与鼓励哪里会有今天的少安,当那死亡之日真的来临,少安,你的未来有何去何从?晓霞走了,少平带着脸上那道疤痕
回到煤矿,他从此不再拥有晓霞,不再拥有爱情。在他面前站着的是他死去师傅的妻子和儿子,他们需要被人照顾,可怜的少平是否要与他一直尊称“嫂子”的人度过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愿望存在或实现。未来留给我们
的始终是个问号…
世界是平凡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个小小的段落。
社会残酷,不是所有结局都似偶像剧般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未来迷茫,也许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也许风云骤起,地覆天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范文模版) 篇14
在这个充斥着喧嚣繁华浮躁的社会,能安静的读会儿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本来我也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在朋友的再三推荐下,怀着不好意思拒绝友人的心情去读这本书的。下载了电子版,浅浅的去读,没想到却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立刻去书店买了纸质版的来读。一直觉得读书就要读纸质的,不然你就无法感受纸上文字的意境,也无法体味到那一股独特的书香。
书名叫做《平凡的世界》。乍一看到,确实显得朴实无华,并不能一下就抓住你的眼球。深入去读,却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你读起来很有味道。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前的山西农村,那时候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刚刚过去,可以说处于一种迷茫与混沌中。这种不知往何处去的感觉,在广大的农业生产者中,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阴影还未散去,另一方面,农民心中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对土地的渴望又在他们内心涌动。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故事也是从一个农民子弟孙少平开始的,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精神力量,有巨大勇气。从学生时代“非洲人”到成年时代“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理解。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推荐阅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用心领悟平凡08-2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追逐不平凡的人生05-2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5-28
看《平凡的世界》有感09-02
读平凡的世界后感12-24
周末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08-28
读平凡的世界阅读心得体会11-05
平凡中的不平凡11-12
人生之无奈-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8-03
《平凡的世界》中的名言警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