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

2024-11-10

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精选5篇)

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 篇1

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日益高涨, 海外资金呈现从中国撤离迹象, 中国的本土资金也在不断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 并且频频得手。

一个中国的财团买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农场——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卡比农场。卡比农场占地9.3万公顷, 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位于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交界处。支持方表示, 这项交易将确保澳大利亚最具有标志性农场的前途。可是批评人士担心, 这将是向外国人变卖澳大利亚农业瑰宝的开端。

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业, 包括奶制品工业的兴趣越来越大, 以确保对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食品供应。澳大利亚南部的岛州塔斯马尼亚州政府曾经表示, 欢迎中国的农业投资。

在批评人士哀叹向外国出售卡比农场的同时, 卡比集团前总裁、曾经管理昆士兰资产的基思·德拉齐表示, 人们应该更多地支持外国投资。北京和堪培拉都在想办法让富有的中国投资商来参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农业开发。

国际化:中国艺术市场进入新阶段 篇2

初级阶段:“海外回流”

回顾“国际化”的历程,我们会不无惊讶地发现:中国艺术市场虽然独具中国特色,但其繁荣成长的历程从一开始就得益于国际化。今年是苏富比亚洲40年,中国和亚洲的艺术市场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离不开苏富比佳士得两大跨国拍卖行的努力。自苏富比落户香港后,其作为亚洲的交易中心经过40年的发育已经与伦敦、纽约三分天下,而苏富比与佳士得在瓷杂与油画两大板块中始终居于领导地位。

今年也是中国嘉德成立20年,虽然作为综合性拍卖公司长期经营,其打造了远远超过苏富比、佳士得的产品线,但业务结构中的中国书画却占了半壁江山。其实,在整个内地市场,书画板块都是这样举足轻重:2004年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该板块先是暴涨暴跌,再从2007年开始回暖,到2009年更进入“亿元时代”,市场行情连上多级台阶。内地市场按文物保护法而限制文物的进出口,但支持“海外回流”的政策却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大潮,让“海外回流”的艺术品得以满足亚洲藏家换代的需要。

中级阶段:“进军香港”

2012年,随着经济下滑而出现的行情调整中,中国海关部门发动的“查税风波”无疑是重要的导火线,其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查税风波使“海外回流”难以为继,也暴露出经过暴涨的中国艺术市场,其实缺乏坚实的法律基础。于是,一度被捧为亚洲交易中心的北京顿现疲态。

相形之下,香港作为免税的自由港,其优越性再度受到关注,引发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三步并作两步,相继将进军香港的计划提前付诸实施。其结果一方面导致交易中心回归香港,另一方面也使中国拍卖业正面遭遇国际化的考验:对于嘉德和保利,国际化不仅是拍品征集的课题,也是如何在香港生存和发展、如何挑战苏富比佳士得的话语权的课题。

高级阶段:“本地拍卖”

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是艺术市场全球化的一个方面,与此相伴的,则是跨国拍卖巨头的“本地化”。对苏富比佳士得而言,“本地化”有双重的含义:既指这两大巨头瞄准中国市场,要在当地举办拍卖;也指这两大巨头的全球一体化理念:“全球寻珍、本地拍卖”。

2013年是两大跨国拍卖巨头在中国举办“本地拍卖”的第一年。虽然这种“本地拍卖”因中国政府禁止它们参与文物拍卖而更具象征性,但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女士所强调的体验式服务,其背后的功夫则是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挑战因为两大跨国巨头的“本地拍卖”,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内地每一家拍卖行面前。

展望未来:竞争加剧

文物拍卖受到限制,使上述两大跨国拍卖行的本地化所面临的考验更显得严峻。不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使时间对这两大跨国拍卖行有利。就在佳士得成立上海公司没多久,中国政府公布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消息,前不久更有新的消息,则是提请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区”停止实施相关法律,其中就包括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允许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公司在“自由贸易区”举办文物拍卖,虽然这还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但无疑让两大跨国拍卖行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于内地拍卖公司,行业洗牌在劫难逃。对跨国拍卖行从事文物拍卖的限制,给它们留下了“时差”,不过所剩的时间并不多。“本地拍卖”将使这种行业洗牌分外残酷:从拍品征集资源、专家阵容、藏家网络到品牌影响力,洗牌将是全方位的。而其中的焦点,正如蔡金青女士所指出的是拍卖行业的专家和高管。这些人才是拍卖行最宝贵的核心资源。未来的市场格局也许暂时不会大变,但人才的争夺和整合已经开始,而后者势必会带来市场格局最终的大变。

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 篇3

我国电信市场经历了由政府垄断到鼓励竞争的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 电信行业由我国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 邮电部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机构。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逐渐放松对电信业的价格管制, 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3年, 中国联通成立, 标志着国家对基础电信服务放松管制。同时, 邮电部的经营职能被剥离出来, 成为了中国电信。至此, 邮电部可以向申请进入电信市场的公司发放许可证, 电信市场出现了竞争的局面。

二、电信市场的市场结构特点

(一) 规模经济特性

电信行业有着非常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这是因为电信网在最初建设时, 需布置通信线路、交换机、长途运输网、长途交换局等大量的基础设施, 产生大量的固定成本, 但在一定的通信容量下, 电信企业的规模越大、用户越多, 才会使平均成本越低, 利润越大。

(二) 电信行业的成本的沉淀性

电信企业投资形成的固定成本的专用性较强, 其所使用的设备仅限于本行业使用, 不同的网络往往设备也不相同, 其退出的成本非常高。并且, 这些设备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其无形折旧也大大降低了其回收的价值。

(三) 范围经济特性

范围经济 (Economies of scope) 是指由厂商范围的扩大而非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电信市场的范围经济特性主要是由于合成效应:同一个厂商进行多品种生产的成本比分别生产的成本要低。电信企业可以在基础电信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电子信箱、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互换 (EDI) 、传真存储转发、在线数据库检索、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等增值业务。在发展增值业务时, 虽然总的成本没有下降, 但因总收入的增加, 平均成本会相应减少。

三、关于民营资本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壁垒分析

(一) 结构性进入壁垒

1. 规模经济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进入壁垒指的是新进入的企业只有占到行业产量的很大份额之后才能获得规模优势。截至2008年5月, 中国联通用户总数达1.6853亿;截至2008年底, 中国移动总用户数达4.57亿, 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的用户数已达到6亿多人, 将近中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对于新进入的厂商, 由于本身用户的数目较少, 因此很难吸引其他的用户加入新的网络, 新用户即使因为资费较低而加入网络, 但由于新旧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限制, 再加上客户对其人际资源的依赖性, 将会使新的厂商的用户规模限制在很低的水平上, 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尤其是民营资本, 由于本身的实力限制, 很难达到规模经济状态。

2. 绝对成本优势。

假定单位成本不随成本变化, 如图2, 无论产量多少, 在位企业的成本都要远远低于进入企业的平均成本。这说明原企业有着较大的成本优势, 会给新进入的民营企业造成很大的障碍。

3. 产品差别化壁垒。

以中国移动3G业务的套餐业务为例, 基本上可以符合所有3G业务客户的要求, 并且还有其基础业务作为补充。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推出了3G业务的不同套餐, 以面向不同消费水平的人士。电信产品差异丰富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电信市场的产品差异壁垒。当前, 电信市场的产品差异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新进入厂商为了吸引顾客对自己产品的偏好, 必须支付巨额的广告费用, 而在电信市场中, 顾客往往对原有企业的产品有很强烈的偏好, 新进入的厂商很难打破由产品差异造成的壁垒。

广告是形成产品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静态垄断的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如下:

其中, c为单位可变成本, F为固定成本, PA为单位广告的费用, A为广告数量。

经过变形, 上式关于广告的一阶条件, 即多夫曼———斯坦条件为:

其中ε为需求的广告弹性。此式表明, 销售边际产品的收入越高就应该多做广告, 并且, 需求的广告弹性越大, 越该多做广告。

4.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壁垒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必需的资本投资。电信市场的基础设备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新的厂商想要成功进入电信领域, 就必须摆脱在位厂商的依赖, 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例如, 在2008年电信重组中, 中国电信以662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 以438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 合计1100亿元人民币。可见, 不论是通过收购或是自己建设网络, 都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中国的民营资本的筹资来源有限, 很难积累到必要资本量所必须的水平。

(二) 中国电信市场的行政性进入壁垒

主要是通过行政性法规设置进入壁垒。例如, 2000年9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十条中规定,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 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2.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3.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4.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及相应的资源;5.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6.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中第一条就对电信企业的所有权做出了限制, 给我国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行政性壁垒。在我国, 政府在电信市场当中仍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新进入厂商为打破这种行政性进入壁垒时, 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层层上报, 其中难免会出现寻租现象, 或受到在位企业的阻挠, 也会增大新民营企业的成本, 给民营企业造成极大的负担。

(三) 中国电信市场的战略性进入壁垒

1. 阻止进入投资策略。

指在需求增长较高的行业中, 尽管存在着各种进入的壁垒, 但是只因为需求的快速增长, 也会对其他的企业形成诱惑。因此, 原有的企业适当增加对生产能力的投资, 保持一定过剩的生产能力, 可以成功地阻止新企业的进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电信市场已经出现电信基础设备供给能力过剩的问题, 一旦有新的厂商进入, 在位厂商就会利用其过剩的生产能力, 提高市场供给, 降低价格, 阻止新厂商进入。民营资本在进入时, 在位的企业很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排挤民营资本, 使其失败。

2. 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例如, 在最近打得如火如荼的3G战争中, 北京移动就推出了一种3G上网套餐, 在使用期间, 用户每月可以获得105G的流量, 超出部分不计费, 即不限本地流量;7个月内国内漫游流量为350M。中国移动各地分公司在今年年初的3G战中大幅调低了流量费, 此举不是为了创收, 而是为了保留和争取客户。民营资本作为新进入企业进入电信市场时, 显然不能承受掠夺性定价所带来的起初巨大的损失。

四、政策建议

(一) 适当放松对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条件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2009年2月4日) 规定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 应当符合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 并且公司的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国家应该逐渐个放松对民营资本的限制, 增加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 提高民营资本在电信行业的竞争力。在允许、提倡适度竞争的同时充分把握市场的准入规则, 反对市场垄断, 实现有效率的竞争。

(二) 完善的法律法规, 成立更为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的功能应由管制逐渐转向监督, 在降低政府的行政性进入壁垒的同时,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切实保障电信市场的效率、公平。

(三) 弱化或取消不对称的规则

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电信业在引入竞争的初期都实行了不对称的政策, 但它完全是一种行政手段, 会对市场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厂商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 应取消对中国联通或者电信的不对称规则, 对其他新进入厂商尤其是民营资本应弱化不对称规则。

(四) 交叉进入

交叉进入是指电信运营商可以进入其它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领域。允许交叉进入有利于企业的资源共享, 适应电信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 也适应用户对电信业务综合、全方位的需求。

民营资本在进入电信市场时要尽量避免与在位国有企业的同质化竞争, 而要多关注信息内容服务和增值服务, 例如互联网业务、游戏、音乐试听、下载等, 避免与在位厂商的正面交锋。

参考文献

[1]郑奇宝.从垄断到竞争——电信行业规制理论与实证研究[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李太勇.市场进入壁垒[M].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2.

[3]黄海波.电信管制:从监督垄断到鼓励竞争[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 陈小洪.产业组织与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

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 篇4

摘要:作为大国金融基石的中国资本市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强大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散、财富管理和资产定价功能。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功能定位

从国家的战略定位上,中国未来所要建设的是类似纽约的、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此目标之下,中国资本市场除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外,市场功能的定位及完善也必不可少。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其内在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风险配置功能、财富管理功能、以及完备的资产定价功能,定位于打造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心(存量资源再配置)、风险配置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及财富管理中心。

资产定价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也是资本市场实现资源配置、风险配置以及财富管理的前提:金融市场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金融产品的价格和价值开展的。完善的市场结构、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发达的行业协会和金融中介机构对资本市场功能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资本市场完善的功能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促使经济增长;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又会在全球范围内改善市场结构、投资者结构、法律法规制度及金融中介机构功能,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一、 全球资产定价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定价权的金融市场将会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并由此获得竞争的主导权,这一点在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这种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风险配置及财富管理亦具有重要作用。要打造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中心,我国资本市场必须具有完备的资产定价功能,并力争在将来成为全球资产定价中心。

金融市场获得定价权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市场的价格波动能够反应市场波动发展趋势;二是该市场在同类市场的交易中具有优势交易量。当前,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主要集中在证券发行定价机制、二级市场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和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

在国际证券发行上,股票的首次发行需要投资银行进行辅导,然后推荐上市;债券的发行需要对债券进行评级,评级越高,发行价越高。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价格发现与资产定价功能。当前,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尤其是美国。美国通过其发达的非银行金融中介以及其在世界的控制力,取得了在国际证券市场发行上市的定价权,如表1。

衍生品市场方面,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市场之一。首先,美国完整的、非割裂的资本市场是其强大资产定价功能的前提。美国发达的基础产品市场(如商品、利率市场等)是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础产品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标的,促进了其在国际范围内不同领域的资产定价。其次,凭借其经济和信息上的优势,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较强的定价权。目前,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绝大部分均以美元计价,美国左右着这些商品的国际价格波动。

美国资本市场完备的定价功能主要来自于以下原因:第一,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众所周知,华尔街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金融精英。一方面,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发了大量以美元计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大量优秀金融人才活跃于投行等部门,促进了美国金融中介机构的强大。第二,美元的国际化。美元是当前的世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形成了体量庞大的美元计价资产的资产池。丰富的基础资产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衍生品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交易量上的优势,主导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第三,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得美国资本市场透明度较高,为其定价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美国的相关经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中心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会表现出如下特征:大量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精英涌向中国资本市场;我国会出现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金融中介机构,业务量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基础产品市场结构不断完善,衍生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量出现大幅上升,出现一些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上海成为我国内地的人民币定价资产交易中心。

二、 全球风险配置中心

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为经济体创造一种动态化的风险传递机制,实现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转移,从而达到风险的流量化。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运行的基础平台,在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同时,按照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分散风险,达到风险配置的目的。

当前,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的风险管理平台,而资本市场提供了风险流量化机制,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资产价格的波动,释放经济体系的风险,使金融体系具有足够的弹性。开放与国际化视角下的资本市场风险配置机制主要在于,当面临金融风险时,资本市场不仅将风险配置于政府、国内公司和投资者分担,还可以让具有自立机制与风险识别能力的全球范围内机构与投资者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共同承担风险,实现风险的全球配置,这一点在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中得到了验证:以美国国债为例,2007年8月,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国国债价格暴跌;这些累计持有2.217万亿美元头寸的境外投资者,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巨额损失,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美国金融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国际范围内的风险流量化。

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实力、信息获取、专业知识等方面处于劣势,而机构投资者利用其专业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风险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美国资本市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包括国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为主导)使其具有较强的风险配置能力,如表2所示。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在开放与国际化背景下,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在国际范围内为金融产品的供求方提供良好的匹配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风险配置。美国拥有发达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为众多国内和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差异化的风险金融产品,实现了不同类型投资者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是美国风险配置和管理的重要平台。

参照美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未来,具备强大风险配置功能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会表现出如下特征:投资者结构较为合理,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并且国际(境外)投资者的比例增加;市场结构方面,市场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具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场内市场由主板市场、中小板、创业板、国际版构成,场外市场中新三板市场具备明确战略定位,且转版机制较为完善。

三、 全球存量资源再配置中心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分为增量资源配置功能与存量资源配置功能,更主要地表现在存量资源配置。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及存量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再配置”。存量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经济的增长活力。

通过全球证券筹资和投资,资本市场为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益重新分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的并购与重组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再配置,优化企业规模,改善企业管理,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同时,也将促进国际资本之间的交流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重组对我国盘活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具备重要意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需要我国资本市场具备强大的存量资源再配置功能,并力争成为全球存量资源再配置中心。

强大的资本市场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历史上看,数量庞大的并购重组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当前,推行市场化并购的美国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存量资源再配置平台,美国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数量及交易额巨大,不仅惠及国内公司,更为全世界范围内企业的资源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企业并购之外,美国采取多种手段并购和整合其它国家的交易所 ,获取了全球范围内更多的资本市场份额。自2004年交易所并购风潮兴起以来,美国一直处于十分强势的地位,不仅在西欧控制了部分市场,还迅速向北欧和亚洲扩张,力争在新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博弈中获取先发优势,配置全球资源。今后,证券交易所的海外并购与相互合作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功能上需要发展的重要一环。

美国资本市场具备强大的资源再配置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发达的金融中介机构。美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投行业务占据世界前列,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并购重组相关业务,实现了存量资源在世界市场的再配置;第二,推行市场化并购。美国在市场化并购的背景下,行政力量干预较少,信息披露完善,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极强。这样的并购重组效率极高,实现了资源在市场上自发的、有效的配置。

以美国现实状况作为借鉴,未来具备强大存量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会表现出如下特征:在注册制成形的背景下,中国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跨境并购业务,在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公司的同时,一些我国公司成功吸引境外控制性股东,外国公司亦有中资参股。另外,我国证券交易所将与港、澳、台交易所建立广泛的相互联系,与周边新兴经济体交易所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四、 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金融是对社会财富的索取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是全球财富保值增值和再分配的枢纽,是全球资金流动的平台。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财富管理功能能够使其控制雄厚的金融资本,通过对国际资本的控制最终实现对全球财富的控制与管理。我国资本市场应该定位于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投资者具有趋利性,只有资本市场内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成长性强才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吸引大量投资者及资金。而大量资本的流入能够使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研发形成新的金融产品,促进良性循环。

作为当前全球金融的主导者,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是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美国拥有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结构和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美国股票市场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大量投资者和大量国外优质公司,使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实现财富(资产)的保值、增值;债券市场规模极为庞大,品种齐全 ,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包括国外政府)购买持有,在全世界配置资源和管理财富;共同基金数量和规模全球居首,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多样的金融资产标的,让投资者共享财富的成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结构和大量高成长性的金融产品是美国在实现全球财富管理的主要工具。

美国是当前世界的财富管理中心,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未来,作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中国,其资本市场将会表现出如下特征:中国资本市场将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衍生品市场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结构体系。债券市场规模和交易量不断扩大,股票市场结构趋于合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齐头并进,产品品种逐渐多元化。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管理资本、财富。

参考文献:

[1] 倪鹏飞,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 财贸经济,2005,(2).

[2]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 吴晓求等.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吴晓求等.变革与崛起——探索中国金融崛起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5] 吴晓求等.中国资本市场2011-2020——关于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 吴晓求等.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 Dieter Herbert.Monetary Regionalism: Regional Integration without Financial Crisis.SSRN Working Paper,2000.

[8] Fush Schundeln.N & N Funke, Stock market liberalizations: Financial and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IMF working paper,2001.

[9]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

[10] 苏立峰.全球金融中心演进规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11]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项目号:10JBG004)。

作者简介:孟剑(1989-),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理论、证券投资方法;周梦(1995-),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条件(英文) 篇5

Becoming the nex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is a very attractive topic to all theShanghai citizens.But we should notic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at have to be overcome.Shanghai has been our domestic finance centre already, but it would require much more if Shanghai want to be an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 mostessential prerequisite is that RMB must become a convertible currency, whi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that the capital account of RMB is still strictly under control.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must be based on a currency that is convertible.There are three major reasons for this condition.Firstly, foreign investors will not directly enter into a finance system unless the currency that the financial system used is convertible.If foreign investors can not exchange the RMB they earned in China freely, then it would be seriously lack of liquidity to invest capital into China market in those foreign investors’ consideration.In addition, liquidity is critical to financial activity, thus most foreign investors would not enter into China's capital market until RMB become convertible.Secondly, a convertible currency is highly necessary for attracting foreign enterprises listing on domestic stock market.There is no meaning if a foreign enterprise could not exchange the funds that they raised from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to another currency.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reject all of this kind of enterprise.Another reason why RMB must become a convertible currency is that it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our domestic investors to invest capital overseas.Our domestic investors require exchanging their funds into another currency to do investment, and they require exchanging the funds they earned in foreign market into RMB in the same time.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RMB become convertible is an unavoidable condition for Shanghai developing into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Anotheressential prerequisite is that China must establish a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This prerequisite is not only for attracting foreig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 but also for protecting our financial market from being attacked by foreign investor.

Onerequir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s to make our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more definitude and more justness.In this part, Hong Kong has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a well-working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Hong Kong'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has a set of departments, and each department has a clear regulation range and regulation responsibility.In addition, this regulation system delivers a very strong message that any illegal acting will be punished and every investor will have a fairly transaction circumstances.China's capital market regulator shoul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same time.

Another requirement is that we need tosolve some historical problem.For example, China's capital market must develop an efficient mechanism that can drop those unqualified companies out of the stock market.In the past time, those stocks of unqualified companies were well protected by government under some consideration, but this protection has caused many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wasting social resources, distorting the pricing mechanisms and attracting corruption.There is little argument on this issue in academic, but there are many powerful vested interest groups standing in the way of reformation.

At last, I want toemphasize on some conditions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a macroscopically view.W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that it would be a long-term process to internationalized China's capital market.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apital has to b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urrency, and these two process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It would be very dangerous to open our capital market to the world before our economy has been highly developed.In f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market size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at a much lower level compared with western mature capital market and finance system.And this situation makes China's capital market vulnerable and well protected.But, well protecting does not equal to stopping reforming finance system.It does will take many years before the conditions permi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but we should use and we must use the precious time to keep reforming our finance system, to strengthen our regulatory system, to improve our management and to educate our domestic investors.Therefore, our conclusion is paradoxical.On one hand, it's too early to think abo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capital market since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ifficulties to solve.On the other hand, it's extremely urgent that our financial system must be set up to prepare for the time when our capital market became internationalization.

参考文献

China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张宗新, China s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Tendency and PathSelectio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肖峻, Research on Financial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s Capital MarketInternationalization, Hainan Finance

上一篇:《华南虎》下一篇:计算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