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2024-08-08

《国语》(共11篇)

《国语》 篇1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了兴趣, 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 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 “懂得它的人, 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这句话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 才会乐学、善学”。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甚至会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而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疑是一种苦役, 那么如何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运用到实践中去呢?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原则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如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内在动力, 从而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 是我们外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问题。

(一) 语言精炼, 讲练结合, 注重实践

研究表明, 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单一的讲, 单一的练,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疲劳、厌烦、枯燥无味,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 适当把“讲”和“练”结合起来, 做到讲一点, 会一点, 树立学生的信心, 学习兴趣也会不断的提高, 学习效果也会不断地加强。对于韩国语学习, 也应如此。与汉语表意文字不同, 韩国语是表音文字, 属粘着语, 语序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语言的精炼, 不能一一铺开, 应抓住重点进行讲解, 使语言具有交际性, 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 教学方法

根据心理学、生理学的观点,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神经间歇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 始终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越多, 课堂环节越丰富, 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 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学生才会乐意学习, 积极思维, 主动进取。教师在教学中可参考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制定计划, 安排活动,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训练内容, 而教学方法也应根据教学对象、材料、内容而灵活多样,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列举本人在教学中设制的几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

1.游戏教学

在进行数字学习时, 课前准备了一首关于数字的三字诗:

课上, 首先利用这首浪漫的汉语藏头诗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在进行讲解。在讲的过程中, 穿插一些小游戏, 例如, 韩国娱乐节目中的【抓老鼠】以及【朋友, 振作精神】等游戏项目, 让学生们在游戏中, 学到知识。此外, 还可以设定一些小对话, 让学生用数字描述自己的生日、电话号码、作息时间等信息, 通过练习, 加深对数词的印象。

2.实物教学

对于单词记忆, 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运用卡片与实物教学。卡片教学用于基础韩国语的教学, 生动、直观、易记、方便携带和保存。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可以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条件下, 让学生面对实物直接产生韩语思维, 减少了“汉语—实物—韩语”的传统式的思维。然后, 再增设一个小游戏进行巩固, 让学生们去描述和猜测单词。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胜欲, 提高趣味性。

3.“TPR教学法”

“TPR教学法”, 即全身反应法, 是通过身体动作教语言的方法, 强调言语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该教学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 主张通过行为动作学习语言。虽然“TPR教学法”是针对儿童的教学方法, 只适合于学习的起步阶段, 但在教学中对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同样适用。运用此教学法可以进行看、听、说、表演、绘图、游戏、手工等多种训练, 锻炼学生的听和说, 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寓教于乐。通过“TPR教学法”还可缓解紧张的心理, 减轻心理压力, 精神得到放松, 从而提高学习韩语的兴趣。

这些环节应用于教学中, 对于初学者的学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二、丰富课外活动

语言的学习, 仅仅在课堂上是不够的,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韩国语语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 给学生更多的运用韩国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辅助教学活动。

1.举行“背课文比赛”, “听说读写yi双馨”等技能竞赛, 其中“yi”包括“译”和“艺”两个方面, 使学生在比拼技能、展示才艺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学习韩国语的乐趣。

2.举行“身临其境感受韩语”的活动, 组织学生每周观看一、两次韩语电影或娱乐节目, 体会原滋原味的韩国语, 而且还倡导学生去模仿电视里主人公的语调及表达方法、编排话剧小品等。

3.组织轻松学韩语的活动, 包括听歌学韩语、外来词等。

通过开展这些课外专项教学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 不同程度地增强自信心, 激发了学习韩国语的兴趣和乐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也从多角度、深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比赛和模仿等学习方式, 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 激发他们潜在的好胜心, 活动中的轻松氛围又可以使他们意识到韩国语的快乐, 增加趣味性。

三、韩国文化介绍

由于韩国的习俗习惯、思维方式及历史文化有其本民族的特点, 在和韩国人交往时, 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常识, 学习者就不能顺畅地与韩国朋友交流。

和韩国人一起吃饭、聊天时发现, 韩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 “辈分等级”差别非常大, 例如, 韩国语中的 (尊敬语) 和 (非尊敬语) , 而尊敬语又分为一般尊敬和特别尊敬。韩国人常说:“” (我抽空请你吃饭。) ;“” (我想请你喝杯酒。) ;“” (我给你去电话) 等, 外国人听了这样的话往往信以为真, 而实际上说话人只是想表达自己这份诚意, 并不一定要真请你。又如“”并不是字面翻译的“什么时候吃面条?”, 而是问, “什么时候结婚?”。有时候不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能闹出笑话来。例如, 一对中国的夫妻到韩国的朋友家做客, 那个韩国人礼貌性的夸奖了一下这位中国人的妻子, 说:“”, 这时丈夫就礼貌的回答:“” (哪里, 哪里) 。韩国人很纳闷, “为什么问我哪里漂亮呢?我怎么会知道哪里漂亮呢?”被迫无奈, 只好说:“” (从头到脚都漂亮) 。所以只有深刻了解社会文化, 才能感受语言本身的魅力, 而这些有意思的小故事, 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有效地激发学习韩语的兴趣。

在不少韩国文学作品中, 甚至歌曲中也会发现, 作品中总会流露出一种特殊的“恨”情绪, 而这些都是经历岁月而沉淀下来的, 与韩国文化和历史不可分割。这种“恨”不是仇恨, 是无法弥补的、无法消除的、不能解决的痛。例如:失去了孩子的母亲, 夫人被丈夫抛弃……倘若不了解这些, 则无法体会其含义的。

郭沫若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在国外教育家也流传着“魔鬼苹果的故事”。近代学者顾颉刚也说过:“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因此, 作为一名韩国语教师, 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 力争把书教得“活”, 教得“趣味盎然”, 使同学学得“活”, 学得“津津有味”。同时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拓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潜力,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让学生去感受、去发掘韩国语的美, 去热爱韩国语。

摘要:趁着一股“韩流”热, 不少大专院校的韩语专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学习韩国语的大军之中。韩国语教育虽然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 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 学好韩国语, 用好韩国语, 也是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之一。然而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 通过课堂模式、课外活动、文化介绍等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原则,课外活动,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春荣.外语教育重在培养兴趣[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8, (3) .

[2]全金姬.卡片在基础韩国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

[3]许莉.旅游韩语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4]张祎.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职业技术, 2009, (2) .

“国语”与教师素质 篇2

国语,在我国现行教育中普遍称为语文,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始终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保持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总想着带给学生鲜活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现在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质量肯定会提高。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来自对人生和社會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畜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学识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那些内容精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索然无味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教学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独到的见解,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产生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质量呢?!

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琅琅上口,优美动听。语文教师掌握丰富的词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还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诗文。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还会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这种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例如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景,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如何搞好韩国语教学 篇3

通过寻找韩国语与中文的共同点,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自信心,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趣味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学习的态度,是搞好大中专院校韩国语教学的关键。

本文根据自己学习和教学的体会,结合我校韩国语教学实际,探讨一下如何搞好韩国语教学。

一、利用表音文字特点,搞好文字、语音教学

韩语为表音文字,也就是说看到一个字,便可以根据它的构成拼读出来,不像汉语那样还需要单独的拼音系统。这种表音文字的好处在于,一旦你记住了音标,那所有的韩语你都可以读了,虽然你可能一个字也不认识。一个韩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元音、辅音和收音。收音由部分辅音来担任。其中元音21个,辅音19个,共40个音标。它们的很多音与汉语极为相似,个别音标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也可以完全掌握。一般来说,两个星期之后,就可以记住所有的音标,读出所有的韩国字。

与汉语相比,韩语对唇形和口腔肌肉的紧张度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在送气音和紧音方面。这些音读起来并不难,在学习发音的最初几课,每个学生都能说得很好,问题在于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后,对发音规范的意识便放松了。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复习发音规则,从而巩固发音,实现发音定型。

二、结合韩国语词汇特点,搞好单词教学

寻找东方文化的共同点与联系,利用好汉字词语中文单词的共同点,增强学生学习韩国语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韩语词汇基本由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语构成。而汉字词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说,中国人学习韩国语,是比较有优势的。

“汉字词”,顾名思义,就是由汉语转化而来的词。这些词语的特点是,一个韩语对应一个汉字,比如分别对应“学”“校”,分别对应“生”“活”,那么就是“学生”了。这些与汉字相关联的词语,构成了学生记忆词汇的基础,也是让大脑熟悉韩语的最快途径。

有了一定的汉字词积累,便可以在遇到一个新词时,通过联想与之对应的汉字,猜测其含义比如对应“大门”,联系我们前面举的例子(学校)”,那么就是“大学校”,也就是“大学”的意思,而就是“校门”了。这样的汉字词在韩语的高级词汇中出现得更为普遍,很多韩国本国人和西方学习者觉得很难的词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容易的。

汉字词占据了韩语词汇的相当多的比例,是学生大量扩充词汇、猜测生词含义的基础。

在学习固有词和外来语时,要让学生明白固有词短小精悍,多读、多写、多听几遍即可搞定。外来语读起来很有趣,并且可以联系英语等其他外语帮助记忆。

固有词,就是地道的韩国本土语言,这类词一般都很短,两到三个字,相对于英文,多读几遍自然就能记住。而外来语是指除中国外,从其他国家借鉴过来的词语。这些词以音译为主,根据英语翻译的居多,读起来非常有趣,它们多是些高科技用语和新生事物的名称。

三、寻找规律、了解习惯,搞好语法教学

如果把一门外语比喻为人的躯体,那么语法就是骨骼和经络。

在韩国语语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常用的句型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而寻找规律,使学生在练习中成长,在纠正错误中前进。

1. 寻找句型规律、反复练习应用。

如四种小句型及两种连用法——构成基本语法

a.四种小句型:

①肯定句(名词+助词+名词+接尾词)

②描写句(名词+助词+形容词+接尾词)

③存在句(名词+助词+名词+动词+接尾词)

④叙述句(名词+助词+动词+接尾词)

b.两种连用法

①动词、形容词的词干与接尾词的连用法

②名词、代词、数词与结尾词的连用法

③小句型的前后连用法

在熟练掌握基本句型规律后,再着重讲授疑难语法。在语境中学语法,不要怕出错,被人纠正的语法往往印象最深刻,以后永远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2. 引导学生了解韩国人的语言习惯。

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影音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影音教学手段的优点在各语种外语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出来。选择一些精彩的韩国电影片段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反复欣赏过程中了解现实的语法使用规律,并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语法适用问题,将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实用效果。

四、创造语言环境,搞好语言教学

①建立语感———背诵

让学生知道背诵的好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感,了解句型应用的相关语境,同时将众多的词汇形成系统,还可以锻炼记忆能力……这种方法虽然在开始时最耗时,但从长远来看,它是最省时、最有效的。先从课文中的句型替换练起,让学生去替换单词,最简单的句型也不放过。教导学生不要知其易而不为,这种练习会强化句型在你脑中的印象,将韩语直接和事件进行联系,减少汉语的参与度。

②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开辟第二课堂

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归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例如,韩国语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游戏、模拟情景、歌曲表演、演课本剧等,使学生的语言在一次次表演活动中、在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活动中进行交际和积累。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积极参与,达到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③创设交流的条件——校园外语角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提高口语能力。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他们走进社会,能够熟练地用外语进行了交流,才是最重要的。现时代大中专院校学生,有着较强的交流欲,这也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外语口语的空间——外语角,学生、教师或外教参与其中,搭建轻松的韩语语言交流环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有效利用现代化影音教学手段,提供模仿学习的条件

现今,大多大中专院校具备影音教学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视听和模仿有中、韩文字幕韩国原声电影或片段,让学生从中模仿并提高听力,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提高韩国语语言会话能力的手段。

结语

韩国语教学作为小语种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其它大语种相比,尚有很多不足。但合理的外语教学方法通常具有普遍适用性,利用好其它语种教学的经验和成就,并结合大中专院校韩国语教学工作实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国立.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中国教育文摘.

[2]刘阳.如何搞好外语课堂教学.

[3]李正栓,索磊.美国外语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12

《国语》 篇4

【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网站-四川外国语大学分数线

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第一条 学校全称: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标代码:10650 办学层次:普通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重庆市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 学校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 邮编:400031学校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管部门的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我校文理兼收,男女不限。1.对实行“顺序志愿”填报的省份,我校按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优先的原则,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符合条件的上线考生;若第一志愿录取不满额,缺额招生计划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的省份,我校按相关省份的规定执行。对未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

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校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和葡萄牙语专业纳入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其余专业在本科第二批次录取(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专业在重庆、四川、陕西、河北、贵州、辽宁、青海、黑龙江、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福建、江西、广西和甘肃等16个省份纳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3.考生的录取专业按投档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相关科目成绩(文科类专业比较外语、语文和文综成绩,理科类专业比较数学、外语和理综成绩)。外语类专业原则上要求外语和语文单科成绩达到100分以上(150分制)。4.对不能满足所报专业志愿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进档考生,将在缺额专业中进行调剂录取;对不能满足所报专业志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进档考生,做退档处理;商务英语(中澳合作办学)专业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的考生。江苏省录取原则:普通类专业选测科目等级为BC,必测科目等级为4C;进档后排序规则为“先分数后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原则:分数清。5.凡符合国家及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加(降)分的考生,我校实行“加(降)分出档,裸分选专业”。6.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最低控制线,联考专业成绩合格(或专业校考入围),我校按文化成绩50%、专业成绩5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并着重参考英语和语文成绩,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学生录取后不能调换专业。联考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50+联考成绩/联考成绩总分×50校考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50+校考成绩/27.保送生招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保送生招生章程》执行。8.市属艺体特长生招生按《重庆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重庆市2014年市属普通高校招收特长生的通知》(渝教招考【2014】3号)执行。第八条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校收费严格执行重庆市物价局核定标准。学费:艺术本科10000元/生/年,普通本科外语专业类6875元/生/年,普通本科非外语专业类5500元/生/年(其中教育学3200元/生/年,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4000元/生/年,社会工作、审计学4500元/生/年),商务英语(中澳合作办学)专业国内学费20000元/生/年。住宿费:学校根据住宿条件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收费标准为800—1200元/生/年。以上费用最终执行以重庆市物价局当年核定标准为准。退费管理规定: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第九条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按相关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一等助学金4000元/年;二等助学金3000元/年;三等助学金2000元/年)、校长奖学金(2000元/人)、优秀学生奖学金和校友奖学金等。学生还可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与就学地贷款),并参加勤工助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第十条 教育部(教外综函【2012】30号)核准的中外合作办学商务英语专业(教育部批准书编号MOE50AU2A20121236N 专业代码0502H)为我校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学制4年,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和纽卡斯尔大学商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生录取后不能调换专业。第十一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第十二条 四川外国语大学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招生事务。第十三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学校招生委员会,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政策如与本章程冲突,以本章程为准。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点专业:

四川外国语大学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四川外国语大学历年分数线:

四川外国语大学报考指南:

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计划:

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气校友:

古诗不能用“国语”来读 篇5

叶先生认为:“古人的诗不能按国语来读!”所谓“国语”指的就是今日广泛推行之普通话。诗,广义也包括了词。这些不能以普通话方式来读诵的诗词未必全都是古人所写,也包括了那些以古代语音为标准的今人的诗词创作。

叶先生这样说:“用国语读古诗不仅破坏古诗,而且会灭绝古诗。古诗有一个韵律,韵律是诗之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美感就失去了韵律,对古诗也就无法掌握。”

说到朗诵考级的问题,叶先生说:“国语是讲话的标准,不是读诗的标准。那是两件事情。诗歌乃是不同于口语和散文的另一种语言。”

关于入声字的问题,叶先生认为某些人因为受普通话的教育,自己按照普通话作诗,只要标注清楚,说明自己用的是普通话而不是用平水韵就可以了。读诗,绝对不可以按照普通话来读,因为古诗中很多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变成了平声,该用仄声的地方读成平声,那样韵律就改变了,而古诗是最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节奏和韵律是古典诗歌生命的一部分。

那如果在诗词中遇到入声字该如何读呢?叶先生的看法是应该把入声字读为短促的去声。“我在北京长大,虽然国语讲得标准,但是北方话没有入声。我之所以说要读作短促的去声,是要保留一个仄声的读法,那个位置应该是仄声,就不可以用平声来读。你把古诗的韵律破坏了,那等于是削足适履,不可以的!”

又有人认为吟诵就是唱戏,唱京戏或者地方小调。这是对吟诵的曲解,或者说是试图学习吟诵的人从表面发现的一种速成方式。吟诵是吟诗的人内心情感的反映,其中也蕴含着吟诗人自身的修养,当然不能够像唱戏那样按照一个调子模仿出来。虽然正宗的吟诵越来越罕能听到,似乎有日益消亡的趋势,但我们确实有必要继承并且使之发扬光大。

早在1992年,叶先生就曾撰写《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一篇长文,对中国传统之吟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阐释,并且提出具体实践之可能。

她在文中这样写道:“中国古典诗歌之吟诵则不仅不可流为歌唱,并且也不应成为一种表演。”

中国古典诗歌是以兴发感动为其主要特质的,有一种自心灵中感发而出的力量。吟诵是对这种感发力量最好的体现。对此,叶先生这样说:“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

另外,中国古典诗歌在顿挫、押韵和声律等形式方面既受到吟诵之影响,也要通过吟诵来表现。叶先生认为这是“出于吟诵时口吻声气的自然需要而造成的结果”。这种声律方面的特色主要是通过平仄的交替来体现的,以回环往复的方式传达出一种回荡之感。

叶先生还认为:“吟诵之训练应自童幼之年龄开始,童幼年之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吟诵的训练可以使孩子们获得更多联想和直感的能力,会使他们得到终生受用不尽的好处。而以普通话读古诗实在是斫丧了古典诗歌美感的生命,是绝对不可取的,更不可以作为所谓“朗诵考级”的标准。

武汉外国语学校风采 篇6

进中位、令m访文教改, j;·范校、丨hi家语言文字先进李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个俺$校、武汉屯共奇闭1:作冶范9校、武汉屮中小7创新索质实践活动光进巾位、闻家一类城山?武汉山H Y学校获武汉市首届高中汉字读写大赛团体冠军文字工作评估立功单位、湖北省教ff科研5 0强学校等荣誉。万松园校区W汶外国堪学武汉外mi/丨7:校足在Ml恩来、陈毅汶老代N家领味人名坊又怀卜, 丨-1964年创纽的全M ft·批L·所外M语卞校之一。1982年被列力湖北咨琅点中予, 2000年成为许绂尔范7校。学校拥衧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48☆和武汉经济开发区太子湖特1号两校区, 地3 0 7亩, 分为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 开设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种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卜M fern乍’’力、$领‘袖不校长€鸿朗力及走R I I:I界和未米的人才, 为学屯"f持续发展和终旮学4打下贤实坫础进入学校的学斗.M然都足从屮考一个「J进, m经过三年的*’i M, 却<以从“保送”“高考”“进N外高校”三个N出在这的个性发M得到充分的作H i学校将“爱河、好学、自强、阁新”作为校训, 倡导“求精、创新”的教风和“自主、参与、互动、合作”的卞风,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氛m, 不断排进课捋改箏, 实行学分制竹邱学校捋学期汗设近5〇n校本课权供7生选修, 为拈一个7 1:.提供广_的个性发展空丨川, 满足+同学也个忡:发展的w求。杀校还难办外语节、读B节、科艺节, 组织“创新索质海外实践行”, 建穴“模拟联合^协会”同忭教育部”“爱心社”等各类社团, 为全体学牛提供|1炼和展示才平的舞台f校大力推进ni^介作y交流<k·期聘) 丨丨米i m英、法、德、h、澳的优秀外箫教师与法_波尔多市蒙田中学、巴黎斯圯尼斯学校, 德国杜伊斯僅市冯克思·普朗中学、萨克森州圣·阿弗朗中, , 奧地利圣柏尔腾市圣柏尔腾商业学校, 叉叫阅兹氓谢1m.赛德屮7、夂威炎爷路m斯卞校, 英m剑桥语言卞校、处彻斯特文法学校, 澳大利收堪尔本d/赫利怕瑞学校, 新西竺商·衔f校等11所7校缔结了姊妹#校又系学校创新班的学生观看烽火科技武汉市模型f校先后获得个N创先卞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岡家教抒科研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和校长李鸿朗参加北京大学的模拟联合国的中部分会

中国语文运动百年档案 篇7

一、白话文运动

白话文运动, 是指源于清末、到民国时期取得成效的汉语书面语的改革。

白话, 起初是一种文学主张, 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口号;维新派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提出“崇白话, 废文言”的主张。五四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迅猛发展, 涉及语言观、文化观、社会观、政治领导等巨大变化, 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白话文运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后来成为中共领导人的陈独秀、李大钊的功绩就不同凡响。倡导白话文的重要阵地就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陈自己就在《新青年》第2卷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提出“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学。1918年5月, 《新青年》第4卷5号开始完全改用白话文, 同期刊登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2月, 陈独秀、李大钊又创办《每周评论》, 使它又成为宣传实践白话文的又一重要阵地[1]。

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功绩是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 取得了书面语言的政治地位, 它有利于童蒙和民众学习语文接受基础教育从而使国家富强。从此, 汉语系统开始了现代汉语的阶段。

二、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是推广汉语标准语、弥补交际中方言隔阂、谋求民族共同语形成的运动。1902年,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总教习 (相当于今天的校长) 吴汝纶去日本考察, 见到日本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很有成效, 回国之后, 提出中国也应该推广国语, 中国的国语应以北京话为基准。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2年, 在北平召开“中国读音统一会”, 确定了以“京音为主, 兼顾南北”且具有入声 (注:音节以塞辅音收尾, 北京话入声已消失) 的国音, 这就是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1919年4月, 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9月, 《国音字典》编辑出版, 这是个“折衷南北, 牵合古今”的产物, 实际生活中难以应用, 无论在官话区还是其他方言区推行都遇到困难和阻力。1920年, 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 爆发了“京国 (京音与国音) 之争”。南京高师张士一发表文章, 主张“先由教育部公布合于学理的标准语定义, 以至少受到中等教育的北京本地人的话为国语的标准”。这个主张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特别在南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纷纷开会响应, 甚至作出了“不承认国音, 主张以京音为标准音”, “请教育部广征各方面的意见, 定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 最后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 即新国音, 并开始在全国学校推广。1928年, “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编辑刊物和图书、编制关于国语之各种统计等[2]。

1932年5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 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之后的国语广播, 都以此为标准。相应地在母语教育方面, 小学语文改用白话文, 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应用文和文学作品逐步改用白话。

国语运动确立以北京语音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 并使之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在学术理论和今后国语推广运动和推普运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文艺语言大众化运动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白话出现了中文半文半白和欧化两种倾向, 又脱离了老百姓语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提倡文艺语言大众化, 提出“用工人农民所听得懂以及他们接近的语言文字。”这些理论推动了今后许多人的语言实践。这些讨论的主要倡导人是瞿秋白, 他提出“俗话文学革命运动, 批判半文半白的白话文和直评式的欧化文章”, 并带头开展普通话涵义和建设普通话的讨论[3]。一批语言界、文化界的人士参与了进去, 尤其是有陈望道、黎锦熙等语言学家唱主角。

文艺语言大众化运动在学术研究方面, 比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更大的成果。对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起到对“我手写我口”简单化认识的纠偏作用;开始注意到了“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提出了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问题, 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四、台湾国语推广运动

台湾国语推广运动, 指的是1945年台湾光复后, 旨在帮助“恢复台湾同胞应用祖国语言声音和组织的自由”的汉语推广运动。“台湾初归祖国, 因受日本人50年的文化压制, 年轻一辈的人, 只知有日语、日文, 而不知有祖国语文;六七十岁的老人, 虽然会说闽南话及用‘孔子白’读书, 但仍多不了解方言与国语的关系。”[4]在这种情势下, 以魏建功先生为首的一群语言学家临“难”受命, 在台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领导推行国语的工作,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对国家的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6年3月, 台湾省各县市成立“国语”推行所。同年4月, 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国语推行委员会”, 公布组织规模, 由魏建功担任主任委员, 何容担任副主任委员;1947年6月, 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改组, 何容任主委。国语推行委员会编订《国音标准汇编》, 作为推行标准国语的根据;魏建功以其语言文字学家的深厚学养和从事国语运动近20年的丰富经验, 提出了在台湾推行国语的几条原则:一是实行台湾话复原, 从方言比较学习国语;二是注重用国音读字, 由台湾话读出音引渡到国音;三是研究台湾话与国语的词类对照;四是利用注音符号, 贯通中华文化等。

国语推行委员齐铁恨先生“每日在清晨7时, 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范’, 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 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各种课本, 供学国语的人收听, 匡正语音”。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 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 学习标准的国音。1948年2月, 台湾各县、市成立国语推行委员会, 形成推行国语的全面性行政体系。1948年6月, 台北市设立“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闽台区办事处”, 加强指导闽台地区“国语”推行的工作。并令专委何容负责筹划, 将北平《国语小报》移来台湾, 改名为《国民日报》。经过三年努力, 当时全台湾600万人都说国语。一直到今天, 台湾人的国语水平远高于大陆闽、粤诸省普通话水平。

五、文字改革与普通话推广运动

新中国的语文运动基本上就是文字改革与普通话推广运动。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制定方针与政策、确定标准和任务并大力推广;后一阶段是正式确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走上依法行政的轨道。

1.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又以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普及文化教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跟文化教育直接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1951年6月6日, 《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5年, 中央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确定了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等现代汉语用字规范, 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定义, 确定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的现代汉语规范。1958年,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始编写《现代汉语词典》。这一时期 (文革中语文工作基本停滞) , 由于上下齐心、全社会重视, 产生不少学术成果, 取得了不少成绩。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时期。1985年底,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召开了全国会议, 提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普通话推广方面, 出台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 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汉字规范方面, 对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进行标本兼治;宏观管理机制得到了加强, 并着手讨论推广普通话的立法问题。港澳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也开始实施。

2. 第二阶段。

2000年10月31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人大审议通过,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语言文字工作成功经验, 体现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 国家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法律规定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但是不少地方却开始启动地域方言保护议案, 把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 如上海、广东、四川等省份。方言影视、方言广播重新兴起。这是一个引人沉思的问题。

六、汉语的国际推广

“汉语的国际推广”的提出始于2005年,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改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它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是50多年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扩展、深化和重大战略转移。要在全世界推广汉语, 把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使世界人民认识、了解、认同以至于尊重和吸收中华文明, 最终为提高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构筑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汉语国际推广的近期目标是在全球办好孔子学院, 现阶段任务和目标是扩大国际汉语教育的影响, 提升汉语的国际应用价值, 吸引更多的世界民众学习汉语, 让学习者能高效率地掌握汉语, 提高用汉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主要工作还是培训教师 (包括汉语志愿者) 、编写教材杂志读物、开展网络汉语教学、实施汉语水平测试。

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的国际推广, 不仅扩大了汉语、汉字的影响, 也加深了对其本身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 1996.

[2]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M].商务印书馆, 1934.

[3]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论韩国语言中的“共时性” 篇8

一、语言的概念和语言共时性

1. 语言的概念

从理论意义上,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 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而在我们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 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语言是否是词语对现实事物的直接表达?语言的每个要素背后是否都有实在的本质与之对应?语言是否是与现实事物一一对应的词语的集合?这正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中要回答的问题, 并且他把这所有的问题浓缩成一句话:“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

2. 语言的共时性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都是以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 而不注重研究现存的活的口语, 研究目的在于读懂古语, 研究方法也仅是解释古语词的音义, 而不注重进行语法研究, 特别是对语言系统的研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 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费尔狄南·德·索绪尔 (F·de·saussure, 1857—1913) , 在他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 又系统地提出了划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原则。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中致力于区分语言和言语, 把研究重心放在“语言”上。他还强调静态的共时性的研究方法。语言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 它是有发展的, 现代韩语不同于古代韩语, 这是韩语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 根据一些文字和影像资料发现, 我们今天所学的韩语, 跟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韩语还是一个样子, 没有感觉出有什么质的变化, 这是韩语的相对静止状态。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既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又显现出绝对的变化状态, 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法则。事物的静止的面貌和显著的变化的面貌, 就是划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理论根据。把语言发展过程中某一相对的静止状态, 叫做语言的共时性。

二、韩国语言中的共时性的体现

1. 韩国语中的外来词

韩语中的外来词大致包括汉语外来词 (即汉字词) 、日语外来词、英语外来词, 此外还有极少数的法语、西班牙语等外来词。

2. 韩语中的外来词的“共时”体现

在同一历史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等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了不同领域引进外来词的数量和引进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平衡性成了外来词产生和借入的社会因素之一。这种现实难免给语言带来影响, 外来词的增加现象正是这种现象的结果。

(1) 经济领域

(2) 文化领域

(3) 科技领域

三、韩国语言的“共时”分析

韩国语中有60%甚至更多的外来词 (其中包含汉字词) , 以上例证说明, 我们在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根据它在语言公示系统里的现存价值运用, 完全不必考虑它的“语源”, 这是语言共时性的根本立足点。

四、结语

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纵横交错的两个方面, 把他们明确地划分开来, 不仅符合语言实际, 而且在语言研究的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人分清什么是历史的和现在的东西, 什么是要素和系统的东西, 以及怎样描写现存的语言系统。不这样划分, 人们往往只见树本, 不见森林, 只看到要素, 而看不到语言系统的演变, 甚至认为古今语言没有质变。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 把握好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能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对进一步掌握“言语—语言—言语”这样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对语言的研究从其时间发展角度区分可分为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本文结合语言的概念, 以韩国语言中的外来语为例, 重点分析其共时性, 对韩国语言中共时性的体现和韩国语中的共时分析进行了阐述, 以期能更好地运用到韩国语的学习中。

关键词:共时,外来词,韩国语

参考文献

[1]撒露莎.从语言的共时性角度看语言的静态和动态存在形式的关系.安徽文学, 2011 (10) .

[2]朴龙杰.浅析韩国语外来语中的日源词汇.科技信息, 2009 (21) .

[3]聂志平.论语言共时态和历时态的区分.兰州大学学报, 1990.

[4]常柳.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语外来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5]金多荣.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国语》 篇9

“春秋笔法”是史家的一种著书方法, 所谓的“春秋笔法”就是史家用简约和隐晦的手法, 对君臣的善恶附上自己的褒贬态度, 最后达到劝人为善的目的而运用的一种著史方法。“春秋笔法”的运用, 正好实现了史官在记载历史时“为王者晦, 为尊者晦, 为贤者晦”的原则, 用简约和隐晦的手法, 又达到了惩恶而劝善的目的, 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左传·成公十四年》将“春秋笔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 即“春秋五例”。 “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 就是指为文的简约和隐晦来说的, 这四例被钱钟书称为是“载笔之体”, 是方法和原则, 第五例被称为是“载笔之用”, 是目的。“春秋笔法”是含有“微言大义”的, 在《辞海》中将“微言大义”解释为隐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褒贬善恶”是《春秋》“微言大义”的核心意蕴, “微言大义”之“惩恶而劝善”的“春秋笔法”, “笔则笔, 削则削”正说明了孔子修《春秋》的目的:“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前有谗而弗见, 後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 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 必陷篡弑之诛, 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 为之不知其义,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 至於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 臣不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 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笔则笔, 削则削”是史官著史的一种手段,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惩恶而劝善”, 修法度, 以正礼义, 这才是孔子制《春秋》的意旨。而关于“微言大义”之“惩恶劝善”的社会功用在《国语》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国语》中多是劝谏之辞, 运用“微言大义”之法直抒其恶, 弘扬其善, 褒贬得当。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史官修史的一种手段, 是君臣之间固有的话语模式。“微言大义”之法不但能显示出历史的真实, 更能以一种恶而贬、善而褒的态度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也就是以孔子的王道思想为君臣树立一个模板, 何谓有礼、何谓无礼, 自然明立于心。而《国语》就是要通过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来表明何谓善、何谓礼, 对有礼行为予以褒奖, 对非礼行为进行惩劝, 把一种儒道观注入到人们的心里, 教人们如何从善, 如何以礼待人。《国语》从这方面对“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进行了阐释, 进而明示孔子的儒道思想。而作为“载笔之体”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惩恶而劝善”的社会功用得到很好的体现, 使史家著书更加严密, 使历史更具有时代性。

《晋语一》“蒸于武公, 公称疾不与, 使奚齐莅事。”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冬祭武公这样的大事晋献公竟然不亲自主持, 却让奚齐代替, 无视太子的存在, 显然是厚奚齐而薄太子申生, 从这里我们看出晋献公已经有意要奚齐换掉太子之位了, 只是没有直接说明而已。而晋献公这种违背礼法的行为终将留下祸患, 同时也为太子申生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语言虽简洁精炼, 而表达的意思却耐人寻味, 这就是“微而显”这一原则的妙处, 以达到既显其恶, 又给予讽刺。这里又写到太子申生的“孝、敬、忠、正”, 太子申生用“事君以敬, 事父以孝”来对待晋献公, 可是晋献公却要舍弃申生, 情何以堪?这一鲜明的对比正好反衬了晋献公的行为, 褒贬善恶自见其中。

同样“志而晦”这一原则的运用也使“惩恶而劝善”这一社会功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周语中》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 王劳之以地, 辞, 请隧焉。王不许。”王不许这是合理的, 晋文公请求用隧礼这是违背礼法的。根据礼法, 隧礼是天子的葬礼, 墓道全是地下通道。晋文公属于臣子, 请求用隧礼有一种与周襄王平起平坐的意味, 但是由于晋文公刚刚帮助周襄王坐稳郏地的王位, 所以周襄王不好直言拒绝, 于是周襄王从宗朝礼法出发, 给晋文公上了一堂礼法课, 最后晋文公知难而退。通篇史官都用了简约而幽深的言辞记述周襄王的答话。这就是为文“志而晦”的精妙之处,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不但委婉地拒绝了晋文公的请求, 既不伤彼此的和气, 又保住了周王室的威严, 使违礼行为得到遏止, 以正君臣之位, 最终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

“婉而成章”这一原则是指用委婉曲折之言为文载事, 使表达顺理成章。《晋语四》中 “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 何以报我?’公子再拜稽首, 对曰:‘子女玉帛, 则君有之。羽旄齿革, 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 君之馀也, 又何以报?’对曰:‘虽然, 不谷愿闻之。’对曰:‘若以君之灵, 得复晋国, 晋、楚治兵, 会于中原, 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 其左执鞭弭, 右属櫜鞬, 以与君周旋。’”楚成王执意要重耳报答他, 重耳的答词婉转委曲, 而又顺理成章, 让人听起来又于情于理。又如《周语中》“刘康公论俭与侈”一文, 对君德与臣德做了具体的阐释:“为臣必臣, 为君必君。宽肃宣惠, 君也;敬恪恭俭, 臣也。”刘康公去鲁国聘问, 用季文子、孟献子的节俭与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的奢侈对比给周定王讲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 最后以季文子、孟宪子和叔孙宣子、东门子家他们的下场劝诫周定王为君要有君德, 要行王道, 为臣要有臣道, 忠心为国。刘康公的这一番话实际上就是说给周定王听的, 他并没有直接对周定王说为君的该如何如何, 而是通过季文子、孟宪子和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的事例来暗示周定王作为一国之君将如何实行君德, 才能让臣子忠心的为国家效劳, 才能让百姓归顺于自己。同时也表明了史官的一种态度和观点, 对季文子、孟宪子的褒奖, 对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的贬斥, 用辞委婉而态度鲜明, 褒贬自见其中而又顺理成章。

“尽而不汙”这一原则杜注解释为“直言其事, 尽其事实, 无所汙曲”这是记载史实的一部分, 对君臣的违礼行为直言不讳, 关于这一原则的运用在《国语》中不胜枚举, 如《周语上》“虢文公谏不籍千亩”根据《礼记》记载:“是月也, 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 天子亲载耒耜,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 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躬耕帝藉。天子三推, 三公五推, 卿诸侯九推。 反, 执爵于大寝, 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 命曰劳酒。”天子千亩, 诸侯百亩。每年春耕前, 天子诸侯举行籍田仪式, 以此劝勉农耕, 并用籍田所获奉祀宗庙。“宣王即位, 不籍千亩。”于是虢文公上前劝谏, 讲述了籍田礼的过程、籍田礼的重要性, 敬神祭祀取自农耕, 失去农耕就等于失去民心, 国何以立?然而宣王没有听虢文公的劝谏 , 最终被西戎打败了。宣王的行为违反了周代的礼制, 史官却能直抒其非礼行为, “尽而不汙”手法的运用使善恶分明, 又彰显礼义, 给历代君王以明鉴。这种不听从臣子劝谏的国君在《国语》中数不胜数, 史官用“尽而不汙”的手法直接抒写, 毫不隐讳, 对那些不听忠言的国君, 也只能当做历史的反面教材去教育世人了。

“微言大义”之“惩恶而劝善”的“春秋笔法”用婉转委曲的笔法记载历史史实, 通过“褒贬善恶”的“微言大义”之法实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载笔之体”与“载笔之用”的完美结合使史官对历史的记载生动而鲜明, 具有感染性。“《春秋》采善贬恶, 推三代之德襃周室, 非独刺讥而已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可以见出“惩恶而劝善”是“春秋笔法”的宗旨, 但惩恶不是目的, 劝人为善才是孔子修《春秋》的真正目的。《国语》中臣子劝谏君王从善尊礼的言辞婉转委曲而又有理有力, 充分地体现了“春秋笔法”的妙处。《国语》作为一部史书, 内含一种法度, 一种思想, 一种文明, 更深刻地蕴含了孔子修《春秋》的意旨, 而《国语》对“春秋笔法”的解读也更加形象具体, 更加深刻。

摘要:“春秋笔法”是史家的一种著书方法, 用微言大义阐释义理, 褒贬自见其中。被称为载笔之用的“惩恶而劝善”的社会功用在史家的笔端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国语》运用, “春秋笔法”“微而显, 志而晦,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汙”, 为“载笔之用”的“惩恶而劝善”服务, 进而体现孔子的王道思想。

韩国语更易学吗 篇10

可能有些人会说,1444年执政达到巅峰状态的韩国“世宗大王”也应该从“国际布克奖”奖金中拿一部分提成。

现在,手持书卷的世宗大王塑像矗立在韩国首都首尔中心。当年,他相当明智地决定,要为臣民创建字母表。圣旨如山倒,后来就发明出了“训民正音”,也就是韩国人所说的韩文文字((Hangul)、朝鲜人所说的朝鲜文字(Chosongul)。这个字母表只有28个字母,和汉语的3000多汉字形成鲜明对比。之前,韩语只是口语,书写要用汉字。

那么,韩语真的比其他语言好学吗?

曾在首尔国立大学任教的弗瑟尔教授说:“学韩语的难度取决于学的人已经掌握了哪种语言。”

和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更加接近的外语,我们学起来就会觉得更容易学。弗瑟尔教授说,韩语从汉语中借用了许多字,因此这两种语言共享词汇,但是词序和语法结构不一样。“中国人学韩语和说英语的人学韩语相比,两者可能觉得韩语语法的难度一样,但是毫无疑问,中国人肯定觉得韩语的词汇更容易掌握。”

那么,说英语的人呢?美国培训外交官的基地“外交学院”将韩语列入“异常艰难”一类。

外交学院估计,说英语的人需要575-600小时(23到24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学会与英语相似的外语(南非荷兰语、丹麦语、荷兰语、法语、意大利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和瑞士语),但是需要2200小时才能在说、读韩语方面达到类似的“一般专业水平”标准。

但是,不必灰心丧气。

内格尔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翻译,他已经掌握了十几门外语。他在韩国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内学会了韩语。他介绍说:“三到四个月后,沟通就相当不错,八个月后流利度达到‘舒畅’。”

内格尔认为,学韩语有难有易,语法直截了当。“大多数情况下,韩语可以按字读音,这和英语不一样。英语中有很多词写出来的样子和读起来的发音一点关系都没有。”

内格尔还说,韩语中动词是小菜一碟,“韩语许多动词实际上就是名词加上动词‘干’。”

但是,翻译并不仅仅就是学会另一种语言就能翻好。翻译也是一个创作过程,这就是《素食者》的英文翻译分享布克奖金的原因。

《素食者》的翻译史密斯说,她试图抓住原著的“节奏”。“如果你翻译韩国文学的优秀作品,那么你的翻译版也必须是英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如果只会成为绊脚石,那就没必要纠缠语法”。

翻译提成,当之无愧。世宗大王也应该。?笏(摘自英国BBC中文网)(编辑/唐馨)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篇11

学院占地面积1 6 0 0余亩, 在校生规模已达12 200余人, 现设10个=级学院、部, 拥有24个本科专业, 面向全国31个省 (区、市) 招生。学院分为两个校区, 其中渝北校区占地6 0 0余亩, 地处国家级幵发区一重庆市两江新区, 生活便捷, 拥有宏伟壮观的图书馆、标准田径运动场、若干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和综合信息校园网等,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多媒体化、信息互联网化„綦江校区占地1 00 0余亩, 已建成体育馆、餐演中心、U型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医院、教师公寓、约1〇万平方的校区公园以及宽80米长约1 500米的景观大道等一期工程, 环境幽美, 文化底蕴浓厚。2014级新生已人读綦江新校区,

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题写了校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副市长吴等领导曾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间先进组织”“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家和市 (省) 级荣誉称号。

上一篇:农业良种下一篇:文化与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