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育

2024-10-24

国语教育(精选12篇)

国语教育 篇1

一、NIE与日本国语教育

1. 日本的NIE

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一般译为“报纸教育”,指的是将报纸作为教材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将它作为特定主题进行教学。其20世纪30年代起始于美国,在获得一定成效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日本是较早受美国影响开展NIE的亚洲国家,为了改善学生文字阅读情况,日本报刊协会于1988年设立“NIE委员会”,1989年开始在东京的中小学中开展NIE活动,1994年开始,日本全国的学校都展开了NIE活动,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NIE的主要特征是:各个地区由教育行政、学校、报社三方面组成NIE推进委员会共同来实施NIE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活用文字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发展民主社会[1]。

2. 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与NIE

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总则》中提到,《教育课程编写的一般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让学生能习得基础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能够运用各种资料来解决课题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3)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4)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其中提到的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思考力等等,都与NIE课程的实施目标一致。学生通过阅读,复述报纸上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比较阅读等一系列语言活动,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力、判断力,通过这样的学习,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报纸”在《学习指导纲领》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表1是日本小学学习指导纲领解说书中“报纸”出现的次数。

由表1可见,“报纸”在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使用的地方最多。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中指出,“学校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材料来充实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2],而“报纸”就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另外,日本小学阶段多以综合课程为主,NIE有助于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集体剪报贴报、制作班级报纸等),发展学生听书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报纸”作为媒体的一种,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媒体素养(包括媒介识读和媒介制作能力)。

二、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NIE的课程内容

1. NIE的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中的NIE

笔者将《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中涉及NIE的部分摘录下来,如表2:

由《学习指导要领》中涉及的NIE部分可见,NIE课程设计包含于小学国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小学国语教育中“报纸”成为了重要教材,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媒体素养。

2. NIE在日本小学国语教材中的安排

下表是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中安排的有关NIE的教学内容。

以上被明确编入国语教科书的几个单元多在高年级,只是NIE课程内容的一小部分,是国家规定强制实施的。此外,日本报刊协会配送的《NIE教育指南》和日本NIE实践学校平时使用的各类报纸中也有大量NIE的教学资源,可以用于小学国语教育的各个年段。常见的教学内容有:1.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新闻后,圈出他们所认识的字;2.提供适合精读或有趣的文章让小学生讨论;3.教学生从报纸中收集资讯,做成百科全书;4.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考虑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想法并投稿;5.组织学生制作班报,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综上所述,NIE在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一般围绕以下3个主题:报纸的制作、报纸的活用、报纸的功能构造。NIE课程不仅被安排在正式的学校教科书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将报纸作为补充教材活用于教学中。一般小学低年级段主要借助“报纸”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中年段主要借助“报纸”发展阅读写作能力,打牢基本功,培养良好的思维力和表达力;高年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让学生了解报纸的功能、构造、制作过程,培养他们批判阅读媒体材料、有效使用媒体素材的能力。

三、NIE在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实施案例

笔者从日本NIE推进会网站上选择了两篇日本NIE实践学校中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和探究。

上述教学案例是青森县八户市立根岸小学的源波好子老师给小学低年级孩子上的国语课。

在教学目标中分析了设置此单元意在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帮助低年级儿童克服学习汉字的心理障碍,巩固已学汉字,认识汉字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按部首、字形、字义等方面去学习汉字,举一反三,通过阅读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将汉字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儿童识字的热情。

这是一篇典型的利用报纸作为教材进行国语教学的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汉字,发现识字的规律,认识到汉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让他们从小就亲近报纸这一纸质媒介,关心周边发生的事情,培养阅读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名为《总结自己的想法吧》(见下页)的教学案例是在小学高年级国语课堂上进行的,执教老师仍然是青森县八户市立根岸小学的源波好子。

开展此单元教学是为了解决学生讨厌写作的问题。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观察留意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从中确立自己想要研究的小课题,接着利用报纸等资源,收集有用的资料,学习如何进行书面表达,学会借鉴他人作品中的亮点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单元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到的“通过报纸,调查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资料,写一篇陈述自己意见的文章,或者写一篇相关的活动报告”相一致,是完全基于日本官方颁布的课程标准制定的。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报纸是日本小学国语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意识与主动性来实施NIE课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关于NIE的内容为出发点,符合国家课标规定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使用报纸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报纸的热情,组织学生利用报纸搜集资料来有效完成教学活动,以锻炼学生查找、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讨论,这是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施NIE,学生学到的知识发生了迁移,乐意亲近报纸、阅读文字、关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能力。此外,上述教学案例中都安排了相关领域的拓展,可见NIE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不仅限于学科,还打通了课堂学习与其他领域、实际生活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媒体素养与公民意识。

四、对NIE融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启示

1. 课标要求应更加具体

新课改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大亮点,但关于如何开展、应该开展哪些内容却没有明确的建议,教科书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贫乏,缺乏可操作性。此外,课标中强调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师生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施课程,却并没有详细建议老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语文课程目标,这些课程资源应该如何有效展开,等等。日本的NIE教学经验给老师们就如何利用报纸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今后我国在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时应更加细化,增强可操作性。

2. 课程内容中应更多安排NIE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作为语文教材内容之一的新闻报道只是孤立地按选文的方式呈现,有些教材只有《新闻两篇》中的两篇新闻,报纸新闻更是少得可怜,课程内容也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学生的现代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报纸教育应在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教学目标也应改变之前仅了解学习报纸新闻的发表格式,而应该通过阅读报纸新闻,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另外学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中也可以加入NIE,还有报社也应该积极出版适合NIE的教材,加大NIE实践学校、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

3. NIE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NIE的开展方式没有固定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灵活实施。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代表作投稿,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可以通过让低年级小朋友在报纸中寻找认识的汉字,将课堂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比阅读同一主题的报纸评论,学习多角度看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阅读能力;可以通过给新闻作者写信等方式,创造真实写作情境(有读者、有目的)来激发写作热情;可以通过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探究能力;可以组织全班孩子一起办班报,学习如何采访、分工合作、设计插图、新闻写作、后期编辑宣传、互相取长补短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亲近纸质媒介,同时媒介素养、艺术感与审美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日本NIE推进会网站:http://nie.jp/.

[2]日本文部省官网:http://www.mext.go.jp/.

国语教育 篇2

一、地区教育工作会议应知应会

1、教育在喀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教育是实现总目标的治本之策,教育是促进民族进步的迫切要求,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教育是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2、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到2020年,全地区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年级国语教育全覆盖;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高校和高职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科学合理,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基本普及19年免费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国语盲,教育服务总目标的能力明显增强。

3、国语教育具体目标是什么?

学前教育:2017年9月起,学前三年幼儿实行国语教育全覆盖。

义务教育:2017年9月起,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全面实行国语教学。2018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国语教育全覆盖。

高中教育:2020年秋季学期,高中教育阶段实现国语教育全覆盖。

从2017年9月起,对未实现国语教学全覆盖的所有年级,强化国语教学,确保每周国语课时达到15课时以上。

4、国语教育全覆盖三项重点:一要巩固学前成果,二要抓好起始学段,三要重视存量并进。

5、寄宿制集中办学思路是什么?

答:村办幼儿园、小学1-3年级就近上学、4-6年级在乡镇寄宿制上学,初高中在片区中心乡镇或县城寄宿制集中办学。

6、集中办学三项要求是什么?

答:一要强化工作推动,二要坚持规划先行,三要强化资金保障。

7、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加强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8、学校反渗透教育“三个下功夫”:着力在正本清源上下功夫,着力在人人参与上下功夫,着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9、学校党建“三项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二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全覆盖、领导班子嵌入式配备全覆盖;三是认真做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

10、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涉及哪几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取消模式一和模式二,用2—3年时间普及国语授课,减少存量;

二是选优校长,加快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交流制度,设立校长津贴,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在全疆能排名在前的示范性学校;

三是加快补齐国语教师短板,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四是建好教研机构,建立健全教研室,配齐配强教研人员,建立“名师工程”和“学科带头人”机制,设立岗位津贴,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是选强班主任。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完善班主任制度,逐步实行班主任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强化班主任岗位职责,增加班主任津贴,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六是加强教育管理,实行“学区管理”模式,教育部门管学区、学区管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幼儿园和中小学控辍保学、安保维稳、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管理责任;

七是加强质量监测,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着力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的能力和学生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努力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要采取全地区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分析评价,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分析,及时监测全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发展变化情况,努力实现“十三五”末全地区小学薄弱学科及格率提高20个百分点,初中数理化等薄弱学科学业水平及格率提高15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5个百分点。

八是更加注重教育援疆。

二、国语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

1、我市小学目前有两种教学模式,分别是国语教学班(一、二年级)、部分学科国语教学班(三至六年级);中学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国语教学班(七年级)、部分学科国语教学班(八、九年级)、仅汉语学科国语授课教学班(八、九年级)。

2、你校的教学模式有几种,分别是几年级? 根据学校情况作答。

3、根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多少,其中有几节语文课?部分学科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多少,其中有几节汉语课?仅汉语学科国语授课教学班周总课时是多少,其中有几节汉语课?

根据关于印发《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新教基〔2017〕10号)

一、二年级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1节,其中有8节语文课;三至六年级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4节,其中有7节语文课;七年级和九年级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8节,其中有7节语文课;八年级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9节,其中有7节语文课。

根据新教基〔2017〕12号文件,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科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5节,其中有9节语文课;

八、九年级部分国语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9节,其中有9节语文课。

根据新教基〔2017〕13号文件,八、九年级仅汉语学科国语授课教学班周总课时是36节,其中有9节汉语课。

4、国语强化学习课时增加如何安排的?

根据《喀什市进一步强化国语学习实施办法》要求(1)国语教学班

一、二年级每周增加8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

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语文课,2节为数学课。共计8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增加10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

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节课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的“外语”课程设置为语文课;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语文课,2节为数学课。共计10课时。

七至九年级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每周增加9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每周增加11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

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节课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每周3课时的“外语”课程,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将其中1节设置为语文课;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可将3节“外语”课程设置为语文课;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语文课,2节为数学课。

(2)部分学科国语授课班(汉语、理科使用国语授课的班级)

三至六年级每周增加8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节课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汉语课,2节为数学课。共计8课时。八、九年级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每周增加9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每周增加10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

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节课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每周2课时的“外语”课程,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将其中1节设置为汉语课;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可将2节“外语”课程设置为汉语课;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汉语课,2节为数学课。

(3)仅汉语学科使用国语授课的班级 八、九年级每周增加8课时国语强化训练课。周一至周四下午第7节课或第8节课设置为国语强化训练课,合计每周4课时;每周六上午增加4节国语强化训练课,其中2节为汉语课,2节为数学课;共计8课时。

4、增加后一周语文(汉语)课时总量达到多少?

(1)国语教学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每周总课时量为16节;三至六年级语文每周总课时量为17节;七至九年级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语文每周总课时量为16节,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语文每周总课时量为18节;

(2)部分学科国语授课班(汉语、理科使用国语授课的班级):三至六年级汉语每周总课时量为17节;

七、八年级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汉语每周总课时量为17节,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汉语每周总课时量为19节;

(3)部分学科国语授课班(仅汉语学科使用国语授课的班级):七至九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17节;

5、喀什市统一制定的小学国语强化课的内容有哪几个模块?

共有5个模块:拼音模块、使用新华字典模块、常用字词模块(高频使用字词)、必背课文模块、写作模块。

6、如何规范、提高国语强化课效果?

组织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导主任、语文学科组长及1名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和讨论交流,提高思想认识、统一使用要求、明确使用方法,根据学校(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使用方案、编制使用进度和检查考核问责方法。要求双语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好现有知识内容的同时,按照五个模块的内容,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逐渐补齐短板并巩固基础知识,本学期末完成部分国语强化课内容学习(本学期要完成查字典模块、拼音模块学习,其它3个模块要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进度)。

三、强化国语教学的措施

(1)认真学习区、地市有关强化国语学习的文件,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细化过程管理。落实强化国语教育的各项措施,(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国语教学课时数量。(3)保证每天3个小时以上国语强化学习时间。(4)营造国语学习氛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校园必须使用国语交流。

(5)强化教师国语培训,提高教师国语水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普通话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现由“识记”到“应用”的转变。

喀什市荒地乡艾日克博依小学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 四村4组,占地面积 13086平方米,建筑面积2808平方米,教学楼 1 栋,实验楼 1 间,住宿 无,食堂 1 间,操场建设情况 7417.76,图书情况 8187多本,多媒体情况 一间,实验室情况 一间。

学校的建校历史 1987年,变迁情况 无。

2、学生情况

在校学生人数 431,全校的班级数 12,各年级的班级数 6个,平均班额 35。住校生 无,走读生 431。

国语教学班有 2个 年级 5个 班级201人数。部分学科国语教学班有 4 年级 7 班级 230 人数。

3、师资情况

在编教师、职工人数 43,其中汉族人数 6,民族人数 37,本科 21,专科 14,民考汉 1,师生比 19,平均年龄 30。

实际在校授课教师人数 22,占在编教师比 50,专业对口情况 88%,周平均工作量 22节。

外国语学校素质教育探索 篇3

关键词:外国语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67—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型期。近些年来在经济领域,一方面国人感受到我国经济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在国际舞台上优秀人才的匮乏,缺少自主性的核心技术,经济发展存在受制于人的窘迫,教育领域的改革成了迫切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普通高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适应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探索关注的问题。

二、实践的反思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06年,20世纪50年代时发展成为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全国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教育质量享誉古城。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锐意改革,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健康发展,以“优秀学生多,全面素质好,教育质量高”而享有盛誉。跨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学校要锻造出高素质的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就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基于这种认识,河北保定外国学校提出了“树外语特色”这一办学思路,率先在保定市同类学校中建设英语特色学科,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发展和学校管理规范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学校成为在当地和国内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学校。

尽管我校在多年的办学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认识到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1)日新月异的教育新形势要求以及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单纯的外语见长,其他学科一般化的纯外语类人才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需要,因为知识经济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偏才;更因为外语早已列入普通中学三大主力学科之一,已不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国语学校专利。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要尽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2)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面临高考,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依然存在:书本的权威、教师的权威使我们很难把课堂还给学生,很难真正地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学校办学的视野有待开阔。作为河北省重点中学,我们会为在高考中比同类兄弟学校升学率高几个百分点而高兴,为在高考中比同类兄弟学校少几名清华、北大考生而沮丧。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人才培养方面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认识到学校办学视野的狭隘,注意到人才培养需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加以思考,在这一方面我们有许多思路需要改进。

三、改革实践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出台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就素质教育实践,加快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发展的潜力。我们十分注重发挥目标引领作用,让学生充满追求理想的内在动力。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力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追求,我们认为学习力的第一条就是学习的动力,要设法“点燃学生学习的发动机”。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对高一新生的第一课是帮学生量身制作个人的生涯规划,建立成长档案,使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高中阶段这一人生学习积累关键时期克服各种不良诱惑和困难,主动用心地努力。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选择课程、选择活动、选择校内外的学习资源、选择发展的机会与平台。

2.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在高中阶段任务重、时间紧的客观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靠高效的学习来换取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我们在强化教研,不懈探索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科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学得兴趣盎然,学得信心十足。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带着鼓励进入课堂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学习我们适当给教师“增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实施了从讲学案到独立探究乃至学生走上讲台、讲坛等不同梯度的教学策略……这些都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减轻负担和个性化发展水到渠成。许多教师说,看着学生们在论坛上尽情张扬个性与才华,惊喜着他们的点滴进步,开始重新思考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观念的转变,开始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开始把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开始注意,抓住时机,及时指导,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评判者,转向帮助者、指导者,重结果,变成重过程。

3.多元学习使学生全面提升。多元文化: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人”。“世界胸怀”必须建立在认可与悦纳多元文化的前提上,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气质、开放自信的性格以及尊重和理解差异的习惯,着力塑造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以多元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气质、开放自信的性格以及尊重和理解差异的习惯。我们的国际化办学为校园文化奠定了多元格局,频繁的国际交流为校园文化融入了多种要素,丰富生动的校园节日为校园文化营造了多彩的背景,众多的外籍教师和学生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多样的生活情趣。组织参与国际学生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多元化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发展个人综合素质的持久动力,我们拟定了一套系统评价方案。我们在努力追求评价尺度的标准化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评价角度的多样化,荣誉和奖励向所有学生开放、让更多同学获得。我们发动全员参与各类盛会和赛事,让不同的特长都有发挥的空间、让不同的角色都有相应的荣誉,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特长展示的窗口,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多样化发展:我们通过研究世界顶级名校和国内知名高校的生源要求和培养规格,分析、归纳、综合出七种能力和十二种素养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块。七种能力是:学习的动力、能力、精力、潜力,创造力、求知欲、求异思维能力,十二种素养是:责任感、自信心、约束力、承受力、影响力、诚信、合作、无私、热情、幽默感、人际关系、领导才能。从国内外高校反馈的结果来看,我们坚持培育学生多维的能力与素养是一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发了几十门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选择提供教育服务。包括旨在激发兴趣、满足求知的外语类、文科类、理科类的应用和探究;旨在滋养学生“中国灵魂”的艺术类、体育类的陶冶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领导与协作能力的交际类、演讲类、礼仪类的培训和实践,这些选修课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选修课对教师的智能、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带动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两三位老师共同开发一门课程,教师跨科合作开发和研讨已经形成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专家、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自尊、开放,提升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欢欣。我们确定了数十种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的经典活动作为发展七种能力和十二种素养的依托。如每学年的学生会竞选、体育节、艺术节、外语节、读书节、科技周,学校的文学、广播、音乐、英语、民俗、等各类社团活动,大规模、多样式的志愿者行动(值周班、劳动班)、诚信行动、文明行动等各类社会性活动,还有写作、信息技术、科技制作、天文爱好、标本制作、地质研究、摄影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的濡染和默化培养了他们的祖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归属感、角色感和价值感造就了他们的开朗与自信。 一些敢想敢闯、不断超越的品质,也与广泛地参加活动密切相关。这里,也许就是他们学术生涯或高质量生活的新起点。我们认为,活动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是知行合一,是不露说教痕迹的学习,是以体验、体悟与体认为主的学习;组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远不是把孩子们领出课堂,蹦蹦跳跳、说说唱唱这么简单。要让课外成为课内的印证、拓展和强化、深化,使学生更加理解社会的丰富多彩、人生的酸甜苦辣,唤醒内心深处的爱、良知和责任感,而绝不能把这两者简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对此感触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2002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张涵冰谈起成功经验,真诚地说:“在外国语学校的三年,我不但学到了扎实的文化知识、纯正流利的英语,更提高了受用无穷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外国语学校是铸造精英的火热熔炉,是梦想起飞的平台。”

多样成才: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营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型、竞赛型等各类人才都脱颖而出。为了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我们还构建起了国外留学和国内成才的立交桥。

以上是对我校办学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与成功奠基,也为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奠基。要尽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个个都有成功的机会。要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中发现自己的特质,获得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归属,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校的学生没有好坏,只有差异;不求同样的发展,但求同样的阳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 篇4

1 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Chomsky(1972)中指出语言是赋予人类唯一的、特有的精神资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许国璋先生曾经对语言下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把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这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把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他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把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他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1.2 外国语教育的目标

外国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国语教学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国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外语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国民外语水平的高低,掌握外国语的数量多寡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与国防的安全。

实际外国语教育中,英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各种语言,只要是学习者目标之外的所有外国语的教育目标都有如下共同的基本目标。第一,理解有关日常生活和一般话题的语汇、语句的意义,并可以流利表达。第二,通过目标外国语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情报。第三,正确理解接收外国文化,并可以用外国语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

1.3 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的文化都被定义为包含社会构成成员的思想及行为样式的概念,语言便包含了这种文化,是反映这种文化的最恰当工具。

在进行作为外国语的韩国语教育时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为了使韩国语学习者更加体系性,完善的理解韩国文化,需要进行专门的文化教育。韩国语学习者在一边学习韩国语,一边认识了文化差异时还需要很自然的接受这样的差异,这和系统的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第二,通过韩国语文化学习可以提高韩国语能力。第三,是排除对韩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的需要。韩国语学习者眼中所看到的韩国文化和现实会有偏差,为了防止这种偏差和误解在韩国语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目的在于提高交流能力,包括谈话技巧、谈话策略及礼仪方面的问题。缺乏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有时候会影响学习者与目标语人群的交流,甚至导致失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中国人在交谈时最常用的回答方式是说“嗯,……”“嗯”字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用于各种人群,所以在讲韩国语的时候不会注意这个字的使用,初级学习者很容易随口说“嗯”(“”)。但是在韩国对长辈,或者级别高的人很注重用敬语,前边所说情况要用“”或者“”来表示我们所谓的“嗯”。我们说“嗯”,韩国人就会觉得中国人不讲礼貌,甚至产生偏见。这正好对应了法国语言家梅耶说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学习者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时候学生用完整无误的语法、语汇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最后却产生了误会。

2 韩国语文化教育方式

在韩国语文化教育中教材和教师是学生学习韩国语的两大支柱,二者必然也成为韩国语文化教育的最基本方式,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各高校均增加了以“韩国语概况”或者“韩国文化”为题目的科目,课堂教材中穿插关于韩国历史、地理、自然、政治、饮食、风俗礼节等各方面有关文化的内容,教师则在自己所积累的文化基础上结合教材灌输给学生。进行韩国语文化教育时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教育学生结合本国文化一边对照一边学习。既可以巩固增加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更容易的吸收韩国文化。两国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取舍选择能力。

第二,教育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同时也要引导培养学生对韩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大动力。需要教师加强个人的学习以加强教学的生动感和真实感,采用文化教育的方式,不单依靠教材,还可以通过角色剧、实例分析、韩国歌谣、韩国电影、电视剧及新闻报纸等进行文化教育,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对韩国文化的关心程度。

第三,进行韩国文化教育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具体地说就是按照初、中、高级从易到难,从表层到深层学习文化知识。

3 韩国语文化的教育方向

为了韩国语文化教育必定要制定体系性的韩国语文化教育方向,关于文化教育有其总体目标,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有详细分类的方向。

总体方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第一,提高韩国语能力方面。学习韩国语文化项目和与文化关联项目,并且提高韩国语能力和对韩国文化的理解、表达。第二,能够客观理解文化方面。一边比较韩国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抛弃文化性偏见,培养客观理解文化的能力。第三,批判性文化分析与评价方面。培养以批判的姿态正确分析、评价有关韩国语文化的情报。

其次,还可以按照韩国语学习者的学习级别来确定韩国语文化教育的方向,一般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第一,初级学习者的方向。通过理解韩国文化基本文化项目(例如:韩国的10大文化项目)和与初级语汇相关的文化项目进行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

第二,中级学习者的方向。通过理解韩国文化一般文化项目(例如:韩国的30大文化项目)和与中级语汇相关的文化项目进行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

第三,高级学习者的方向。通过理解韩国文化中特殊文化项目(例如:韩国的50大文化项目)和与高级语汇相关的文化项目进行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

在这里的“基本”,“一般”,“特殊”文化项目,是实际教育过程中值得较为注意的部分,这也是由学习者所处学习阶段所决定,即难易程度的划分。1996年,韩国文化体育部整理了40个文化教育项目,其中代表性项目有韩服、韩文、泡菜和烤肉,石窟庵和佛国寺、跆拳道、高丽人参、假面、雪岳山、宗庙祭祀乐、世界艺术人。现实众多教材中的文化教育项目大体都已经达到20至50个左右。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是否对被选定的教育项目感兴趣,能否成为积极学习所定文化的动力。

4 结论

本研究以韩国语文化教育为中心,首先说明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纽带关系,以及进行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必要性,然后具体分析了韩国语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所要注意事项,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本国文化与韩国文化一边比较、一边融合学习理解,并提出进行韩国文化教育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具体地说就是按照初、中、高级从易到难,从表层到深层学习文化知识。最后整理出了韩国语文化教育方向,以利于韩国语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为更多的韩国语学习者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润正.韩国语教材中的文化教育分析.延世大学校,2002.

[2]牛林杰.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东北亚论坛,2007.

[3]李得春.作为第二外语的韩国语现状及发展趋势.韩国语教育,1999.

[4]王妍.关于为了中国国内高校韩国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研究.釜山外国语大学校,2011.

[5]朴秀贞.作为外国语教育的韩国语教育:活用文学内容和文化教育的方案.亚洲大学校,2008.

外国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篇5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自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检查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建设工作,对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再提升,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发展,我校积极响应县政府及县局的号召,有计划、有序推进我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创建的各项工作。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介绍

钱店外国语全托小学创建于2005年。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4人。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生均占地---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餐厅,总建筑面积1443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2平方米;微机室1个、图书室1个、多媒体制作室、多功能教室、书画室、音乐室、舞蹈房、医务室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齐备,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全新思维看待开拓者,用前沿理念培育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崇真、尚美、发展、争先”的校风、“热情、严谨、扎实、精业”的教风、“自主、合作、善思、乐学”的学风,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积极落实自 1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自创“以学定教,双向延伸”课堂教学策略,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常规管理为亮点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成绩斐然,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注重学校育人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加强学生自育心理建设,营造“和暖”的育人氛围,为学生从他律到自律提供了“平和”的成长空间。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师资水平:

目前我校现有2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3人,本科以上学历7人,占,学历配置完全符合标准。专科教师8人,现有市骨干校长1名,县名师1人。

(二)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14430平方米,生均25.6平方米,建筑面积6598平方米,生均11.7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8000册,生均15册,教师用书800册,师均40册。

(3)学校拥有电脑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劳技科技室。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2 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学生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适龄学生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外国语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陈校长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安全工作同教师奖惩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生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 3 还多次聘请镇中心卫生院同志进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收缴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加强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巡查制度,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三)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教育和“八荣八耻”学习活动为中心,继续抓好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利用教师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等有关内容。除集体学习之外教师个人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2)、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的同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等,从中学习好经验,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丰富了教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3)、严格考勤管理,按规定执行教师请假制度,详实记载教师的考勤情况。教师出勤情况与绩效量化考核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严格执行《外国语小学教学工作暂行规定》,层层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要求教师认真按课表上课外,早读语文、英语教师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

(3)、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 5 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都有校级领导牵头,中层领导主持,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课后认真评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科学演示实验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达到98%。坚持认真组织了三操(早操、眼保健操、午间操)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

(2)、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三课”,即思想品德、安全健康教育、班会。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深入开展了向好少年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的活动。

(3)、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4)、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书法、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5)、重视环境建设,狠抓卫生工作。全体动员,广泛参与,以创 6

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我校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卫生情况周周评比、卫生设施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科技教室、电脑教室等部室齐全。拥有图书8000余册,教学仪器品种齐全,体育器材准备到位。素质教育、办学条件等各类档案内容齐全,装档规范。特别是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积极推进以“鉴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前后实现了全覆盖性硬化,绿化带精心布置。学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变,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文明班级创建有序推进,教风、学风日益浓厚,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趋势。

五、存在问题

尽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到巩固提高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几个问题。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设施还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安全保障、饮食起居、学习活动、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提高。

六、以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 7 育,严防适龄学生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教育。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国语教育 篇6

大学韩国语教育现状问题对策一、前言

我国的韩语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了,但是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直到改革之后,中韩建立的外交关系才有了明显的发展状态。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韩语专业的人才,就要能够熟练地运用韩语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与韩国人进行交流。而这些就是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上尚未达到的高标准。汉语与韩语本身在语法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韩语上的难度也就很大,同时由于缺乏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持以及长期处在封闭的社会等方面的社会因素当中,同时学习韩语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的,而大学韩国语教育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就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我国韩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韩语教育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在韩语的语法和口语上还是存在着欠缺,尤其是在大学课程方面,在中韩建交以前只有5所军地大学设置了韩语教学。为了适应中韩建交和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山大、吉大等20多所重点大学建立了韩语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又增添了几十所高校建立了韩语专业,就这样的韩语专业在大学教学中将近有百余所高校,另外专科院校也相继地开设了韩语专业。目前,还有一些大学院校在增设韩语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民办院校也增设了韩语,却无法统计。而韩语教师的人数再此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增加。新世纪以来,公办院校已有将近几百人担任韩语教师,这样就壮大了我国韩语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好的成果。

三、目前我国韩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韩语人才上有更高的要求,而韩语教育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并研究出解决的对策。

1.加强韩语教师的培训,从而提高韩语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与坏,经调查,韩语和其他外语教学是一样的,韩语教师的水平与培养出的学生水平是成正比的。韩语教师需要怎样的素质才能胜任教学呢?

第一,就是教师要充分地理解韩国语言,并深刻地掌握韩语的语法和书面意思,经过实际反复的实践加深对韩语的印象,是提高韩语教学能力的先决条件。

第二,就是教师还要掌握韩语教学的基础知识,增强韩语语言交流能力,而对韩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上不仅仅满足对韩语语言水平的高低,同时还要对韩国文化进行积累和理解。所以说,韩语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可以交流韩语就可以担当的,还要充分地掌握韩语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多种语言的知识,这样才能完成高水平的教学。故而选拔全才教师就要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这已是提高韩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最主要的课题之一。

2.从韩语的基础教学抓起,应用系统性、时新性的韩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针对外国教材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决定教学成败和课堂的质量。然而,韩语教材在国内通用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韩语教材的质量:

(1)出版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教材。教材要具有完整的体系,进行系统的编写,统筹的进行安排,才会脉络融会贯通,相互联系和紧密的衔接,同时还要对韩国的风土人情广泛的涉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对韩语有兴趣。

(2)要出版具有结构新颖的教材。

(3)还要出版对不同学习者要求的具有多样化的教材。

韩语教材的出版,要以学习主体为重点,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调整出深浅和可接受程度的教材课本。而教材的编写要按照不同学习者的要求来实施,还要按照学习的目的进行组织教学。

四、大学韩国语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1.大学韩国语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韩语的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学英语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基础上学习的,而韩语的学习是从零起步的,很多的韩语学习者都是高中毕业生,所以对一门新的语言来说是存在很大的障碍的。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习者的年龄等方面特点,我们可以认为韩语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大学一年级开始,要以韩语口语的听说训练为最基本内容;第二个阶段,是大学二年级时,再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还要加强文字表达的能力,而韩语的基础教学应从此阶段开始;第三个阶段,是大学三年级或以上,应以专业韩语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专业写作、專业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重点。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学习,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韩语应用的水平。

2.大学韩国语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

社会语言环境对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韩国语教学如果能获得语言环境和社会教学资源的支持,在外语环境的比重会增大,而且让学生学习得更加实用、牢固和生动。我们要如何地运用教学资源和社会环境实行开放性的教学,如采用电视、广播、音像等方面与韩国人进行交流,选派比较优异的学生到韩国大学进行韩语短期的训练,等等。而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领域内的韩语的概念,如旅游韩语、文秘韩语、经贸韩语,等等。但是,如果一名学生选择了多门的韩语学习,且学习的时间有限,每门还要涉及,这就严重地影响到自己学好韩语专业。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社会需要的是精通一个方面的韩语人才,而不是雨露均沾什么都会点,但是都不精通。因此,我们在韩语的教学中只提倡学通一门,没必要学习多门的课程。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韩两国的交流加深,韩语热一直都在持续地加温,韩国语言的教育也随之有很大程度地改善。而我国的韩国语教育要很大程度地满足学校、社会和学生的各种需求,最大程度上解决韩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韩国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浅谈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2):146-147.

谈谈开明国语老课本中的生活教育 篇7

开明国语老课本现在已很难寻觅了, 最近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民国老课本系列, 让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商务、开明、世界书局三个版本的老课本重回读者的视野, 在文化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其中特别是叶、丰二老合作的开明课本。我相信孩子们, 当然, 不仅仅是孩子们, 会很喜欢。这部教材所散发出的浓郁的生活教育气息, 会成为人们对那个教育家辈出的时代投去深情的一瞥的理由。

课本的第1课《早上起来》, 便教育孩子要学会刷牙、洗脸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及习惯, 这是每个小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何教会孩子自立, 叶圣陶先生想到了从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细节做起。教材教小学生画的第一幅画 (见第11课) 是“画牛”, 教学生写的第一、二个字是“牛、羊” (见第12课) , 在细节上, 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编排课文时的用心良苦。因为牛、羊联系着农村、农民和农业, 是许多刚从农家走出来背上书包的小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东西,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这两个字一幅画中蕴含的是对劳动人民、底层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农村学生而言是这样, 对城市里的学生也是这样, 可见在当时, 我们的教育家是怎样从一撇一捺中传递人性之光的。

课文的第22课, 《怎么不种花》:“田里有爸爸种的菜。我说:‘怎么不种花?’爸爸说:‘菜也会开花, 黄菜花, 很好看。’”因为审美是建立在生存和生活满足之上的, 所以当时, 叶圣陶、丰子恺诸先生总结道:“菜也会开花。”在追求生存和审美的过程中, 物质是决定精神的, 这是怎样的微言大义?要知道, 这部教材是为全国小朋友编的教材, 相形之下, 今天我们教材中的农村生活气息就少多了, 而且比较缺乏“菜也会开花”这样的文章和思想。

第32课, 《农人种田》:“农人种田。有的种麦。有的种棉。农人种了麦, 大家有得吃。农人种了棉, 大家有得穿。”第108课, 《田里的麦熟了》:“天气很暖。南风阵阵地吹。田里的麦熟了, 望去只见一片金黄色。这时候农人很忙。他们都到田里去, 一刀一刀, 把麦割下来, 太阳晒着, 满头是汗。他们不管, 只管割麦。割完了麦, 你一担, 我一担, 把麦挑回去。太阳晒着。满头是汗。他们不管, 只管挑麦。”第109课, 《一箩麦》:“一箩麦, 两箩麦, 三箩麦, 大家来拍麦。劈劈拍!劈劈拍!小麦新, 做面粉。大麦黄, 做麦糖。劈劈拍!劈劈拍!拿点面粉给张家, 拿点麦糖给李家。张家送我一瓶新蜂蜜, 李家送我一枝石榴花。劈劈拍!劈劈拍!”。旧中国贫穷落后, 社会动荡, 叶圣陶、丰子恺等先生坚持从培养学生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开始, 这是在社会大的启蒙背景下最脚踏实地的事情。正如许地山在《落花生》中所说的那样, 要做一个默默无闻, 只求奉献的人, 可见这正是那一代立志从事教育的先哲们的集体精神风貌。也正是陶行知、梁漱溟等人深入乡村, 发展乡村教育, 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 不以其平凡而不为之, 恰恰因为其平凡而立志为之, 才有近现代乡村教育的发展, 才能够培养一个会生活, 全面发展的人。

当然, 开明国语老课本的生活教育不止这些, 比如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们立志、交流写信、写日记、写便条、读书、助人、做工、认识时间及棉糖盐火丝虫鸟鸡鸭猪等各个方面, 都是及时地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 教会他们认识世界, 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和发展。这一切, 都不是建立在说教的基础之上。课本的编写者试图让学生先理解生活, 让他们觉得所要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在这个层次上, 体现出的正是当时教育家们的人生价值之追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一个完善的人, 同时不拒绝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和审美品位的人, 因为它的第二课就是, 《红花开》:

国语教育 篇8

关键词:“活教育”思想,自编国语教材,陈鹤琴

0引言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从青年时代就决心为培育民族新生命、提高国民素质而奋斗,即“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并为之奋斗近七十年。(1)

陈鹤琴认为在任何环境下,想要提高国民素质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教育,而“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教材,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2)民国时期,教材的编审体制一直是“国定制”和“审定制”并存,在1922-1937年间以“审定制”为主,即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教员按照现定的学制学时编成教材,交由学务大臣审定颁行;各省若有文士编成的精善教材,也可呈请学务大臣鉴定,予以版权准其自行印售。教育思想较为自由。在1922年诞生的壬戌学制,也为陈鹤琴的这套自编国语教材奠定了编写基础。

陈鹤琴的自编国语教材包括三套分部互用的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儿童中部国语》以及《儿童南部国语》。他对于教材的编纂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也较好地在这套教材中得到了体现。其中《儿童中部国语》这套教材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初版的,适用于初级小学,共8册,由儿童书局发行。而陈鹤琴在1928年至1939年受聘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任处长,为中国儿童办学达11年,因此这套教材可以说是陈鹤琴多年工作的心得集聚,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活教育”思想作为陈鹤琴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被充分的运用到这套教材中。“活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习”,也受到陈鹤琴的至交好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的影响,它不仅批判继承、兼容并包地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思想,而且它还是陈鹤琴运用实验的方法,亲身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它给今日的教材编写带来的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1“活教育”思想的插图体现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一种新式教育的教科书,与新式教育相对应的是旧式教育,即传统教育,以社会作为中心进行教育。自十九世纪晚期美国就有教育家反抗这种旧式教育,提出“儿童中心教育”的口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中也将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这种思想渗透在教材的方方面面,插图是体现这种“儿童本位”思想一个重要展现部分。

1.1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3)“孩子最喜爱、最热心的事情是他的玩耍或游戏……因为在游戏时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4)我们在游戏中都是快乐的,试想一下如果能化读书这样一种相对枯燥的活动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孩子的对读书的兴趣不就很容易激发出来了吗?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有害于读书的活动,韩愈的《讲学解》中就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将游戏活动与读书活动放在一个对立面上,这样一来,读书就未免太过无趣。在“活教育”思想中,陈鹤琴认为“教学游戏化”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他曾明确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5)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记得牢、增强效率,还可以让孩子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也是基础教育期望达到的最好的境界。在教科书中,陈鹤琴先生为了增强教学游戏性的效果,运用了多幅插图。

图1是第一册中教学内容的第一页,图中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小朋友的形象也创造性地用了卡通动物形象,给孩子们一种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的感觉,上学就是同学们一同做游戏的过程,此时只需要老师在学校里有意、有效地引导孩子,结合教材中的剪纸、一笔画等课题,就能很好地给孩子贯彻这种意识。

1.2生活即教育

所谓“生活即教育”是把生活认为是教育的过程,实质上,生活和教育本来也是不应当分开的,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更显重要。在陈鹤琴自编教材的插图中,这种“生活即教育”体现于一种家庭教育观念,即通过家庭生活图景对于主题进行解读。在生活中,家庭占据了一个主题的地位,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道:“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尤应当特别谨慎的。因为小孩子年龄幼稚,意志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响的。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末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了。”

图2中,插图的标题是“到学校去”,我们可以看到插图中是爸爸妈妈领着三个孩子准备去上学的画面,孩子们表现出一种开心。这种现象在陈鹤琴的自编教材中使用广泛,尤其是在低年龄课本中,如第一册中,共十单元,其中仅有四个单元是围绕着学校题材展开的,有六个单元围绕家庭生活展开,充分体现了在陈鹤琴眼中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2“活教育”思想的文本体现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6)从认识和接受的角度可以看得出,这里的每一条目标都是递进的,做好了一项,才能做好下一项。下面笔者就结合文本分析一下这三点内容。

2.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认为孩子应尽早去探究做人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对孩子自小就认真渗透,循序渐进。有关为人品质培养的章节每册都有,并不同于很多文章的直接说理,这套教材中大多运用故事、童话等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第一册第九课中《乌龟上天》:

……

烏龜先生,這裏有根棒,你咬在中間,我們帶你上去!

呵!一只大烏龜!一只大烏龜!大烏龜上天了。

烏龜聽見了,非常高興,就哈哈大笑;嘴巴一開,胡!掉下地去了。

忽然嘭的一聲,烏龜跌在地上;四腳朝天,一動也不能動了。

在这段选文中讲述简单道理,由乌龟的得意使它摔下天空引申到人不能因得意而忘形,枯燥的讲道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未免难了些,也显得无趣,陈先生用这样一种寓言故事的形式,有趣味也易懂,往往会有更好的收效。

2.2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认为孩子应该更多地从自然和社会中学习,“死读书”是无益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腐化的死气沉沉的教育,改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使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7)因此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陈鹤琴大量使用大自然与社会作为背景,采用故事、诗歌、游记等形式,增添趣味的同时,让孩子关心身边的事物。例:

第六册第十一课《暑假旅行记》中,记录了“我”和一鸣几个人在普陀和庐山两处的游记。下面展现了文中“游普陀记”这一选段。

……

遊普陀記

出吳淞口,沿海岸,向南行,只見無數帆船,漂浮在白浪上,幾隻海鷗,上下飛翔,真是一幅美麗的晚景。

一鳴看了,就做一首詩:白浪!海洋!帆影!夕陽!還有海鷗三三兩兩,自由自在地上下飛翔。我靜靜地站著,欣賞這偉大的景象。

……

文章为学生介绍了游记的体式,也激发了学生在假期“走出去”的想法,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假期的时间出去走一走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也可以培养孩子出门远行的能力,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更多地认识到社会。

第七册第二课《新生活运动》

星期日早上,我们请爸爸解释新生活运动的意义。

爸爸说:“新生活运动,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对己的,要有良好的习惯;一种是对人的,要有礼、义、廉、耻的行为。”

本来,小孩子的生活,是很纯洁的,后来,受社会上恶劣环境的影响,就把本来纯洁的生活变为恶濁了。

……

这段文字较好地表现了陈先生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更体现了“活”字的特点。课文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又很具现代性。爸爸的话是整篇课文的教育中心,他教育孩子凡事都要从多方面来考量,不光要看到别人,更多的是要反省自己,大多数人都用一种温情的眼光看待他人,社会才会有生机从而被拯救。

2.3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这里,陈鹤琴先生强调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都发源于做,而这种做又是一种知行有一、行中有知的表现。做是一种根本的实践,这种实践可以产生一种内心认同的经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他认为“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做,不喜欢自己做的”(8)因此,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类似于格雷戈里的“七个教学原则”和詹姆士的“演讲录”的说教方式提出了他本人教学的17条教学原则,并以“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为目的,让更多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能够了解“活教育”的精髓所见。

在这套教材中,陈先生更是把这种理念贯彻得彻底,他在很多课文中,在教导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时,先以一种实践的认识让人有所了解。例:在第一册第六课《做国旗》中通过手工课做国旗,了解青天白日国旗的样子,又用一首《旗歌》结尾。

小朋友!你們要做國旗麽?這裏有剪刀,有漿糊,又有顏色紙。

我們要做的!我們要做的!

先生!國旗有幾種顏色?要怎樣做?請你教我們!

國旗的顏色有三種:一種是青的,一種是白的,一種是紅的。

把青的一塊,貼在紅的角上,像這個樣子。

把圓的一塊,貼在青的中間,像這個樣子。

小朋友,現在你們做做看!剪一塊青的做天,像這個樣子;

剪一塊圓的做太陽,像這個樣子。

……

一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太少,直接教导他们爱国,他们很难会有一个真正的概念。因此陈鹤琴更多地采用一种“做”的方式,在做中教,做中学。例如在这一课中,他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手工方式和国旗明丽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首先对国旗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爱国教育,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3结论与启示

在那个西学东渐、社会动乱的时代,教育处在新旧交接之时,每一种想法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众多的尝试中,“活教育”的实施对当时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启蒙和引领。陈鹤琴在回顾“活教育”历程时写道:“我们觉得过去的旧教育,在我们的国家遭到如此严重的外患下,要挽救危亡,必须彻底改革教育。”(9)那个时代的教育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危亡,在文化趋于空白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改革教育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存续,由此看来对过去成功教育经验的吸取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活教育”思想对语文教材编写与语文教学方面仍会有许多启示。

第一,“活教育”思想符合学生成长特性,考虑到了孩子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小学生由于处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孩子的智力即身体发展水平及其心理发展水平,“活教育”思想是在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不论是教材中的插图还是文字都是儿童本位的,易于儿童的理解。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采取“教学游戏化”等方式,符合孩子成长的心理。

第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文内容活泼有趣,更贴近生活。小学的孩子,年龄较低,对于学业、理论之类的抽象事物理解较为困难,贴近生活的内容可以方便孩子的理解;教学过程也略显枯燥,因此,有趣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在最初就喜欢、乐于学习,更有益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三,“活教育”思想具有一种启发性。这种启发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是多元的,其中最值得借鉴的则为对孩子的爱国教育,不是采用刻板的灌输,而是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如手工、画画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国家的热爱。而我们当今的教材中则存在成人化倾向及过分刻板地宣传主旋律等问题,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画杨桃》、《中华少年》等文章。

注释

1文中材料均引自陈鹤琴编著的《儿童中部国语》(上海儿童书局1934年版)

2(1)张凤琴.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陈鹤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4(3)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现代幼儿教育[M].南京:金城出版社,2002:23.

5(4)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现代西方文论选[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6(5)陈鹤琴.活教育·总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7(6)陈鹤琴.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7)张凤琴.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陈鹤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9(8)陈鹤琴.活教育的教育原则[M].上海:新华书店,1948:2.

国语教育 篇9

一、韩国语写作课程的特性

韩国语学习者的写作课程, 首先, 要考虑到根据学习者的母语和本国的文化, 思考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态入手。依据Kaplan, R.B (1966) “Pattern of Written Discourse”里面所阐述思考的表现形式是受到语言和文化影响的。虽然Kaplan, R.B (1966) 的这一理论一度被批判成过度的纯粹化和普遍化, 但想让学习者直接掌握修辞学, 理解字的意思, 事实上还是十分困难的。写文章的是学习韩国语的外国人, 读文章的是韩国人, 把这一点作为前提的话, 我们就得先考虑根据文化差异产生的思考和表现方式的不同了。

二、韩国语的写作活动类型

韩国语的写作活动是从写韩文字母开始、写句子、写段落、自由的写文章等多种形式。写作活动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类。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的程度, 分成诱导式写作和自由式写作两种形态。以指令的方法, 让学生熟练掌握字母、语法等为重点的活动:

1) 抄写:为了背诵韩文字母、词语的意思和拼写的活动。按照所提供的字抄写的练习。需要注意笔顺和字体。

2) 听写:初级阶段所使用的方法。尝试写出完整的字, 通过矫正法的同时, 认识声音和符号的差异。为了能让学生写出来, 教师反复读2-3次, 第一次正常速度, 然后把文章分成2-3部分分开来读, 最后重新以正常速度读。听写不仅仅是记忆声音和抄写的活动, 而且还要让学生们听文章, 理解意思, 把自己所记忆的那部分写出来。

3) 转换填写:文章固定的要素 (时态等) 与其它形式转换的练习。文章形式和内容是固定的, 对于所选定语法部分, 学生们进行选择转换的写作形态。转换填写大部分是把提高语法能力作为目标的。

4) 连接句子:使用特定的连接副词或活用形来连接句子。掌握语法能力, 构成句子为练习目标。

5) 选词填空:完成语尾、连接副词等, 作为文章的一部分, 补充成为完整文章的练习。

三、写文章课程是如何进行的

1) 写作过程前的阶段活动。

好的文章首先要对所写主题掌握全面的信息、丰富的思想认识。所选的主题是学习者所关心的和感兴趣的。即使是正确的主题, 但学习者没有写作欲望, 就会对他们会造成一种负担。所以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在写作课程中,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素材内容, 诱导多样化的活动。通过个人活动、两个人的活动、小组活动, 学习者对特定的主题交流想法和信息。

2) 写作过程中的阶段活动。

(1) 学习者之间的反馈。学习者把自己所勾画的纲要整理出来, 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草稿上。写草稿是逐渐接近自己的想法的过程。草稿完成以后需要进行修改。写作课程中, 学习者对于所写文章交流想法, 本组学习者之间的反馈也要结合其它组的反馈进行交换意见。单纯小组间的活动, 把相互的稿子朗读, 虽然可以提高口语能力, 但对于学习者写作的效果不是很好。让学习者来评价文章、提问题。把其它学习者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一起转达给写文章的学习者进行参考, 在课堂上对于各部分的意见进行交流。

(2) 教师的反馈。解决学习者们对文章所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文章中表现出学习者写作上的特性, 教师帮助他们不是仅仅让学习者使用很自然的韩语表达方式, 而是还原原来的意思、根据学习者的意图来还原文章。

学习者写文章, 教师总体上是起到诱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来指导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对于初稿的反馈所应把涉及整体的构成和内容作为重点。分支问题和语法的错误应诱导学习者自己进行修正。

3) 写作过程后的阶段活动。

(1) 与其他语言功能的合并。在写作课程中, 完成文章后与其它语言合并来强化语言能力。把所写的内容用最常用的话语表达出来。一起讨论写完文章后的见解。记录自身的经验和想法以后, 以此为基础进行座谈、面谈等活动。另外还可以超出单纯写作的范畴, 通过展示和公布使文章共享。

(2) 学习者的反馈活动。教师用多样的方法对学习者的文章给予反馈的时候, 大部分的学习者们只是把教师指出内容读一遍就结束了, 但是对于经过怎样的过程完成文章、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反馈、学习者对于自己文章的反馈, 不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话, 就没有得到锻炼的意义。在写作课程中, 学习者应该寻找对于自己所写文章的反馈。所以教师要经常诱导学习者活学活用, 提出多样的方法。

通过以上对写作上的活动安排, 使学习者们更有效率、更正确的去攻克写文章的难关, 希望能对韩语学习者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摘要:日常生活用语言进行沟通时, 经常会用到听、说、读、写这几项技能, 然而在它们使用的频率上, 听45%、说30%、读16%、写9%。从而发现写作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少, 反映出来在韩国语课程中写作相对其它技能的训练偏少这一事实。但是和其它技能相比较, 写作又是最容易出错, 也是考验综合能力的手段。所以在韩国语教育上需要更加重视写作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韩国语,写作,教育

参考文献

[1]#12

国语教育 篇10

一、韩国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韩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当中, 我们能够列举的文化语言融合的例子有很多。韩语中最为重要的“敬语”, 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交流过程当中是否使用敬语, 要依照双方的亲密度、年龄差、社会地位高低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区分。同样的敬语, 也会因这些因素而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所以, 想要学好韩国的敬语, 就要先对韩国传统的地位划分文化有所了解[1]。此外, 韩国人在交流过程当中, 会有省略人称主语的表达习惯, 这与韩国的“无我”文化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韩国注重社会的整体性, 所以在社会活动当中, 韩国人并不会将自己或他人视作一个独立个体, 而是会将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会以省略人称主语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 如果不对韩国的“无我”文化有所了解, 那么对这种表达形式也自然无法很好的理解。此外,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但是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在行为上也是相同的。比如, 韩国人在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前, 无论是传递物品、接受物品或是吸烟、饮酒等行为, 都会有许多独有的礼仪要求, 所以在与韩国人交流的过程中, 如果不注重这些礼仪, 必定会被韩国人视为不礼貌, 那么也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 在韩语的学习过程当中同时也要注重对韩国文化的学习, 只有对韩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真正懂得怎样与这个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与交际, 才是真正有效的韩语学习过程。

二、国语教学中如何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首先, 想要在韩语教育当中更好的渗透韩国文化, 韩语教师应当先提升自身的韩国文化及韩语知识含量, 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使者, 有着授业解惑的使命, 所以, 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丰厚的知识基底, 学生自然也不会对韩国的文化有很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掌握好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以最适当的教学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渗透韩国文化,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

其次, 在教学过程当中, 还要注重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及语言对比。不同的国家地域, 其文化环境也一定是有区别的。对比是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语言的不同、文化的不同, 也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 只有借助两种文化之间的比较, 才能发现国语与汉语之间文化底蕴及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不仅要能对韩国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 还要对国语和韩语的各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 才能够让学生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异同有更加明确的了解, 增强对韩语及韩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比如, 在中国人进行交流时, 我们通常会使用到“嗯”这一拟声词, 在中国, 这是十分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 但是韩国人在交流时, 是不使用“嗯” (네.) 这一拟声词的, 在韩国使用这一拟声词, 是会被认为没有礼貌的, 这正是中国与韩国语言化的区别所在[3]。

第三, 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了媒体时代, 各种媒体教学设备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韩语教学也是一样, 在韩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更多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韩国的文化氛围。例如, 在对한국요리 (韩国菜肴) 相关的词汇、知识与相关习俗进行讲解前, 教师可以先对韩国的代表性菜肴进行了解, 并找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 在课上进行展示, 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与图片, 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韩国菜肴的精髓, 并以此代入课堂上所要讲的内容。利用影像、声音等教学素材, 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打造出一个韩国气息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借助视频资料, 学生还能直接看到在交流过程当中韩国人的肢体语言及手势等非语言形式的交际, 进而增强学生对韩国文化的直观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 学习韩语, 并不只是要学会韩国的语言, 还要了解韩国相关的民俗文化。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才是国家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渠道,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要教给学生韩国的语法词汇, 还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特色的生活习惯与民风民俗,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如同亲临韩国一样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提升自身的韩语交际能力, 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韩语学习效果。

摘要:语言, 是在交际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 在汉语教学当中也不例外。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普及, 语言科目的教学重点也开始逐步转向语言交际能力方面, 但目前的韩语教育却始终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 不重视文化交流的弊端。因此, 本文将主要就当前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韩国语教育,文化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 2012 (4) :180-181.

[2]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 (中) , 2012 (2) :79-80.

国语教育 篇11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外国语文学系”,简称“外文系”。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对大学各系有经典调侃:“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学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72页)在钱先生调侃的“学科等级排行榜”中,“外国语文学系”虽然不及理科各业,但在文科各门中却坐了头把交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可安慰。

莫非是爱屋及乌之缘故,钱先生才对“外国语文学系”情有独钟?毕竟,那是他稻粱谋的位置!

也许,答案并不这么简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国语文学系”闪亮登场之时,的确志存高远。其力压人文学科群芳,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然”。

吴宓先生留下的两份重要材料足资为鉴。一份是刊载于《清华周刊》(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四日号)的文章《外国语文学系概况》,另一篇是载于一九三七年《清华大学一览》的《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

《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开宗明义点出了外国语文学系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甲)成为博雅之士;(乙)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丙)造就国内所需要之精通外国语文人才;(丁)创造今世之中国文学;(戊)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而互为介绍传布。”

由此可见,外国语文学系在最初的课程设置阶段就定下了“博雅”与“专精”二原则:“其一则研究西洋文学之全体,以求一贯之博通;其二则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博雅”与“专精”的精神完全体现于以下这份分年的课程表中:

第一年(共三十六或三十八学分)

国文(六);英文一(八);中国通史/西洋通史(择一,八);逻辑/高级算学/微积分(择一,六——八);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择一,八)

第二年(共三十六学分)

英文二(六);第二外国语(择一,八);西洋哲学史(六);西洋文学概要(八);英国浪漫诗人(专门研究一,四);西洋小说(专门研究二,四)

第三年(共三十二学分)

英文三/德/法(择一,八);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古代希腊罗马(四);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中世纪(四);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文艺复兴时代(四);英文文字学入门(四);戏剧概要(专门研究三,四);文学批评(专门研究四,四)

第四年(共二十四学分)

英文四/德/法(择一,八);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八世纪(四);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九世纪(四);现代西洋文学之诗/戏剧/小说(择二,四);莎士比亚(专门研究五,四)

除以上必修之课程外,外国语文学系还设以下选修课程:

第一、二年拉丁文(八);第一年希腊文(八);第一、二年日文(八);第一、二年俄文(八);高等英文作文(四);英国文学书选读(四);英语捷径(四);其他研究课程(六)。

在《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中,还附有“学程说明”,涉及课程主要内容、教员、学时、学分、性质。如介绍吴宓亲授的“课程专门研究一”——“英国浪漫诗人”:“本学程取英国浪漫时代诗人(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 Shelley, Keats)之重要篇章,精细研读。由教员逐字逐句讲解,务求明显详确,不留疑义;兼附论英文诗之格律,诸诗人之生平,及浪漫文学之特点。每周两小时,两学期共四学分,本系二年级必修。”

这张学程表传达出的第一个清晰信息就是语言文字与文学并重,二者互相为用,不可偏废。在《外国语文学系概况》中对此有明确说明:“盖非语言文字深具根底,何能通解文学而不陷于浮光掠影?又非文学富于涵泳,则职为舌人亦粗俚而难达意,身任教员常空疏而乏教材。故本系编订课程,于语言文字及文学,二者并重。”

另一有趣之处是,外国语文学系所列的第一门课程不是外文,而是国文,足见对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视。在《外国语文系概况》中也对此有强调:“本系对学生选修他系之学科,特重中国文学系。盖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关系至密。”因为无论是为了“(一)创造中国之新文学,以西洋文学为源泉为圭臬;或(二)编译书籍,以西洋之文明精神及其文艺思想,介绍传布于中国;又或(三)以西文著述,而传布中国之文明精神及文艺于西洋,则中国文学史学之知识修养,均不可不丰厚。故本系注重与中国文学系相辅以行者可也”。

此处,正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国语文学系之所以能够“艳”压人文学科群芳之所在,因为其他人文学科很难具有比其更广阔的“兼容并包”之精神。这点在外国语文学系“大一”的课程设置中最为清晰可见,不但旁及中西文史哲,而且兼顾数理化,其视野之宏大,深得博雅教育之精髓。

牛皮不是吹的。吴宓等人先在清华后在西南联大筚路蓝缕开创的这条外国语文学系的博雅教育之路的确是结出了并蒂莲:一脉在大陆,一脉到台湾地区。大陆的代表人物有钱锺书、卞之琳、李赋宁、王佐良、赵萝蕤、穆旦、巫宁坤、许渊冲等;而前往台湾的夏济安更是依托《现代》培育出了一大批新生的力量,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他和一大批台湾现代作家如白先勇、颜元叔、叶维廉、刘绍铭、李欧梵、欧阳子等人都出身于外国语文学系,足见博雅教育之流风所及。

今日,“外国语学院”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虽然招生和就业都还尚可,但无可否认,表面的荣光遮蔽不了其地位在各自高校学术生态中的式微。“外国语学院”越来越像语言技能补习班、留学培训基地或投机考取其他学科研究生的跳板。由于具有在考研考博浪潮中的外语优势,如今外语本科出身的学生大规模入侵其他人文学科,足以从旁证明“外国语学院”魅力的丧失。吴宓等学界前贤点燃的那一支明亮的圣火已然渐行渐远,迷茫微暗。如果没有了高远的目标,如果丧失了博雅教育的胸怀,只把文学当成外语教育中的点缀,“外国语学院”“斯文扫地”那一天,或许不远。

国语教育 篇12

本文从“形”和“文”两个方面探索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所蕴含的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一、“形”上体现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在具体谈论从“形”上走进《开明国语课本》之前,论者要先阐明一点,本文所选用的《开明国语课本》是2011版的,虽有部分改动,但倒也不失原版风貌。下面将从两个问题中展开探讨,究竟何为“形”,又如何从“形”上走进《开明国语课本》呢?

“形”,也就是指《开明国语课本》在整个装订、编排上的外形特点, 还指形式,也就是《开明国语课本》文本呈现的内在特点。接下来将从 《开明国语课本》的整个装订、编排的外形特点以及其文本呈现的内在特点出发,一同走进《开明国语课本》。从总体的装订上来看,《开明国语课本》是根据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文字、并绘制插图完成的。《开明国语课本》包括小学初级国语课本八册、 小学高级国语课本四册。总共十二册,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装订形式的美观性。2011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共十二册,封面自不必说,承袭了以往版本典雅质朴的风格基调,十二册书的封面分别选用了颜色鲜明,且色差相近的十二种不同的色调。翻开第一页,书的左边是对编者叶圣陶先生和绘者丰子恺先生的简介,而书的右侧则是一段叶先生关于语文其工具性的重要阐释。到了书的背面,则是叶先生关于编辑《开明国语课本》要旨的主要概括。可见,本册书的外形装订的美观性不仅存在于它的表面,更存在于本书编写时编者苦心孤诣所追求的内在合理性上。

第二,内容编排的整体性。它以一个事件为轴心,分为几课来编排, 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比如小学初级第一册的开始,第一节为“先生早”, 第二节为“坐下来”,第三节为“我讲话”,第四节为“小黄狗”,第五节为 “你顽皮球”第六节为“我爱皮球”,第七节为“走出去”,接下来便是针对这七小节的一个习作练习,通过对这七个标题名称的观察,就会发现初级小学的课文内容是相当简易,而且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整合性的特点,因为从第一小节“先生早”就可以看出,这是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学生遇到老师时的礼貌用语,第二小节为“坐下来”可推知,这是上课时老师要学生所做的预备动作,接下来的第三到第六小节显然是上课的内容,在此不作赘述,而第七小节“走出去”,则是下课后老师要求学生走出教室的情景,从一至七,可谓是从课前到上课再到课后, 不可不说是一个完整的课堂实录,因此,《开明国语课本》在内容编排上确确实实地做到了整合教学内容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做到了整体性。

综上所述,可见叶圣陶先生在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时,作为一本小学语文初级读本,他老人家是费尽心思,倒也体现出了其秉承内外兼顾、 坚持表里如一的教育思想。而叶老的《开明国语课本》作为小学语文初级读本,自然其内外兼顾、表里如一的教育思想是与儿童文学的底蕴是分不开的。故可将其秉承内外兼顾、坚持表里如一的思想归结为一类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二、“文”上体现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其实,对于细赏《开明国语课本》,就如同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般, 翻看过装裱画册优美的画卷,必定要细细欣赏画卷里的内容了,接下来, 将从“文”的角度,细细地品赏这民国的经典。

所谓“文”,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文章、文字。古今中外,而这里的 “文”指的就是文本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在内容及

形式上领略《开明国语课本》其中蕴含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首先,选文内容呈现出生活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呈现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比如《开明国语课本》中小学初级第二册课本里,刚开始以“可爱的泥人”为引子,以小朋友之间关于姓和名的讨论为线索, 探讨泥人和小猫的姓名,于是有了“可爱的泥人”、“我也不知道”、“小猫姓什么”这三篇生动活泼的课文,课后的练习,也是紧紧围绕着小朋友关于姓名以及自己住址的介绍展开的。这样的课文和习作显然是根据儿童日常的思维习惯进行的,并围绕儿童自身的生活环境展开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然将儿童置于课文探讨对象的中心,并且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契合儿童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体现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其次,选材广泛,在儿童文学基础上融汇了社会风俗、自然现象、思想情操等学科的内容,取材虽广泛,但却不失儿童文学自身的乐趣。倒也体现出叶先生博采众长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比如小学初级第三册第二十五课“孙中山先生”,该课文则是通过对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大概介绍,从而培养学生产生深刻的爱国思想感情。

可见《开明国语课本》的的确确是做到了取材广泛,它保留了对各科领域的涉猎,同时也做到了以培养儿童思想发展为目的的初衷。这也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的整个框架体系是环环相扣,彼此照应的,体现了叶老发挥儿童文学“群集”效应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M].典藏版:北京:李学谦.开明出版社,2011.

上一篇:金属矿床成因规律下一篇: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