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材

2024-09-27

国语教材(精选6篇)

国语教材 篇1

1 汉语教材综述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始于20世纪50年代, 距离邓懿于1958年编写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教材《汉语教科书》已经有了54年的历史, 之后受“直接法”的影响在1971年赵淑华、王还主编了《基础汉语》, 1977年《汉语课本》第一次引入了句型教学, 但是由于内容反应了文革时期极左的思潮, 后期不能使用, 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李培元在前人基础上编写《基础汉语课本》, 被吕必松先生视为“是到那时为止的按照结构法路子编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 直至后来刘珣先生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文》的出现, 第一套专供国外使用的教材产生等等, 教材数量如今增长较快, 可是高质量的教材数量并不多, 主要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对于教材的重视并不够, 研究也不透彻, 甚至在国内外的教材对比上明显还是有些劣势的, 那么国外的教材编纂又是如何以及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编纂教材方面的经验本文将以韩国出版的一本汉语教材为例, 分析优缺点, 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2《生活中国语》教材编排

本文介绍的这本教材是于2010年 (天才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针对刚刚学习汉语的韩国零基础初中学生学习汉语而编写的教材, 全书176页 (除去首末的封皮和一个声韵拼合总表附录) , 一共分为十二课, 编者把所有课文每三课划分为一个小结单元, 全书共分四个单元, 分别在第三、六、九、十二课的课后对其进行三次小结,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有很好的作用。

汉语的语音部分被单独提炼出来放在第一课之前, 着重从汉语拼音构成, 汉语独有的声调进行讲解, 并且从汉字构成的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入手, 让学生迅速抓住了汉语语音的基本构成要点, 而且在后来的每一课的学习和小结中也反复提及有关语音方面的知识, 学生不容易遗忘, 考虑细致。

文化决定语言, 也影响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 (Halliday) 说:“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是两件不同的事, 但它们又相互依存。在学习中, 两者缺一不可。”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 课本每一课的最后一页都有非常生动的课后知识拓展部分, 阐述我国文化特色的同时, 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一些文化方面的才艺技能, 进一步引发了学生对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具体的十二课课文安排上, 分为“Tīng héShuō”、“Dúdu Kàn”、“Shuōshuo Kàn”、“Xiěxie Kàn”、“Shìshi Kàn”五部分。

在第一部分“Tīng héShuō”中, 再分为A、B、C、D四部分, 对该课要学习的生词、对话要点以及其间涉及到的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的发音都提前列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练习, 熟悉课文要点, 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课文的教授, 可谓事半功倍。

第二部分“Dúdu Kàn”将课文对话分成两个场景, 由于是针对零基础的初中学生, 课文首先列出学生已经基本熟悉的拼音组成的课文, 之后再列出汉字的课文, 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选择是否教授汉字课文的内容, 因为韩国中学本身是会开设相关的“汉文”课程的。

第三部分“Shuōshuo Kàn”, 也会分为1、2两小题, 作为本课语法知识讲解的具体举例板块。

第四“Xiěxie Kàn”由A、B、C三小题。A小题会继续举例复习一部分语音知识。第四部分后面还会有一个游戏环节, 继续复习生词和课文。

第五“Shìshi Kàn”有1、2、3个环节, 1是学生听力练习。2是课文句子听力练习。3是课文完形填空, 课文的汉韩综合在一起选择填空。

如此下来, 一节课的安排不但内容丰富也做到了生动活泼, 是很全面的综合汉语教材。

全书的最后有20页的附录表, 包含课文的韩语全文翻译, 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游戏设计, 常用的课堂用语小结 (该部分汉语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学习完语音之后首先进行讲解, 方便课堂的操练和进行) , 常用动词词汇表, 常用形容词词汇表, 常用的量词表, 汉字繁简对照表, 全书生词索引, 以及20页附录之外的声韵拼合全表, 书后还配有相应的听力光碟。

3 教材编排的优点和不足

全书从汉语本体的语音、语法、汉字等语音知识入手, 并且还兼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才艺等方面的展示, 内容系统全面、结构合理, 实现了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功能, 无论是在教学功能、课内外媒介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激发学习兴趣功能方面都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较好效果, 是本成熟的汉语综合教材, 它的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在我国日后的教材编写过程中进行借鉴值得介绍和学习。

但是本书还是存在一些隐性不足, 它的优点是照顾到了教材应当具有的教育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美中不足便是它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进一步改善, 本文只针对它在编纂过程中的一方面隐性特征进行举例。

对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特点, 那么对于很多相同的事物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观察角度, 期间民族性往往会体现出来, 汉语中可以反映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 同理, 如果想学习到地道的汉语, 那么学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掌握思维的特点经常会对留学生掌握汉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 经常是先突出整体, 然后是部分与细节, 从整体到部分, 从大到小, 体现出一种整体性,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一种整体性思维, 这样一种思维倾向深刻地影响了汉语, 在汉语的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 互为前提,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在汉语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编写一套反映中国人思维特点的对外汉语教材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在实践上也是有效的, 希望能尽快见到这类教材问世。也希望在我国的教材建设中可以逐步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生活中国语[M].韩国:, 2010, 3, 1.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1.

国语教材 篇2

关键词:“活教育”思想,自编国语教材,陈鹤琴

0引言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从青年时代就决心为培育民族新生命、提高国民素质而奋斗,即“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并为之奋斗近七十年。(1)

陈鹤琴认为在任何环境下,想要提高国民素质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教育,而“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教材,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2)民国时期,教材的编审体制一直是“国定制”和“审定制”并存,在1922-1937年间以“审定制”为主,即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教员按照现定的学制学时编成教材,交由学务大臣审定颁行;各省若有文士编成的精善教材,也可呈请学务大臣鉴定,予以版权准其自行印售。教育思想较为自由。在1922年诞生的壬戌学制,也为陈鹤琴的这套自编国语教材奠定了编写基础。

陈鹤琴的自编国语教材包括三套分部互用的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儿童中部国语》以及《儿童南部国语》。他对于教材的编纂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也较好地在这套教材中得到了体现。其中《儿童中部国语》这套教材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初版的,适用于初级小学,共8册,由儿童书局发行。而陈鹤琴在1928年至1939年受聘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任处长,为中国儿童办学达11年,因此这套教材可以说是陈鹤琴多年工作的心得集聚,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活教育”思想作为陈鹤琴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被充分的运用到这套教材中。“活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习”,也受到陈鹤琴的至交好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的影响,它不仅批判继承、兼容并包地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思想,而且它还是陈鹤琴运用实验的方法,亲身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它给今日的教材编写带来的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1“活教育”思想的插图体现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一种新式教育的教科书,与新式教育相对应的是旧式教育,即传统教育,以社会作为中心进行教育。自十九世纪晚期美国就有教育家反抗这种旧式教育,提出“儿童中心教育”的口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中也将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这种思想渗透在教材的方方面面,插图是体现这种“儿童本位”思想一个重要展现部分。

1.1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3)“孩子最喜爱、最热心的事情是他的玩耍或游戏……因为在游戏时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4)我们在游戏中都是快乐的,试想一下如果能化读书这样一种相对枯燥的活动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孩子的对读书的兴趣不就很容易激发出来了吗?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有害于读书的活动,韩愈的《讲学解》中就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将游戏活动与读书活动放在一个对立面上,这样一来,读书就未免太过无趣。在“活教育”思想中,陈鹤琴认为“教学游戏化”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他曾明确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5)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记得牢、增强效率,还可以让孩子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也是基础教育期望达到的最好的境界。在教科书中,陈鹤琴先生为了增强教学游戏性的效果,运用了多幅插图。

图1是第一册中教学内容的第一页,图中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小朋友的形象也创造性地用了卡通动物形象,给孩子们一种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的感觉,上学就是同学们一同做游戏的过程,此时只需要老师在学校里有意、有效地引导孩子,结合教材中的剪纸、一笔画等课题,就能很好地给孩子贯彻这种意识。

1.2生活即教育

所谓“生活即教育”是把生活认为是教育的过程,实质上,生活和教育本来也是不应当分开的,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更显重要。在陈鹤琴自编教材的插图中,这种“生活即教育”体现于一种家庭教育观念,即通过家庭生活图景对于主题进行解读。在生活中,家庭占据了一个主题的地位,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道:“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尤应当特别谨慎的。因为小孩子年龄幼稚,意志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响的。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末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了。”

图2中,插图的标题是“到学校去”,我们可以看到插图中是爸爸妈妈领着三个孩子准备去上学的画面,孩子们表现出一种开心。这种现象在陈鹤琴的自编教材中使用广泛,尤其是在低年龄课本中,如第一册中,共十单元,其中仅有四个单元是围绕着学校题材展开的,有六个单元围绕家庭生活展开,充分体现了在陈鹤琴眼中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2“活教育”思想的文本体现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6)从认识和接受的角度可以看得出,这里的每一条目标都是递进的,做好了一项,才能做好下一项。下面笔者就结合文本分析一下这三点内容。

2.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认为孩子应尽早去探究做人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对孩子自小就认真渗透,循序渐进。有关为人品质培养的章节每册都有,并不同于很多文章的直接说理,这套教材中大多运用故事、童话等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第一册第九课中《乌龟上天》:

……

烏龜先生,這裏有根棒,你咬在中間,我們帶你上去!

呵!一只大烏龜!一只大烏龜!大烏龜上天了。

烏龜聽見了,非常高興,就哈哈大笑;嘴巴一開,胡!掉下地去了。

忽然嘭的一聲,烏龜跌在地上;四腳朝天,一動也不能動了。

在这段选文中讲述简单道理,由乌龟的得意使它摔下天空引申到人不能因得意而忘形,枯燥的讲道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未免难了些,也显得无趣,陈先生用这样一种寓言故事的形式,有趣味也易懂,往往会有更好的收效。

2.2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认为孩子应该更多地从自然和社会中学习,“死读书”是无益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腐化的死气沉沉的教育,改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使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7)因此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陈鹤琴大量使用大自然与社会作为背景,采用故事、诗歌、游记等形式,增添趣味的同时,让孩子关心身边的事物。例:

第六册第十一课《暑假旅行记》中,记录了“我”和一鸣几个人在普陀和庐山两处的游记。下面展现了文中“游普陀记”这一选段。

……

遊普陀記

出吳淞口,沿海岸,向南行,只見無數帆船,漂浮在白浪上,幾隻海鷗,上下飛翔,真是一幅美麗的晚景。

一鳴看了,就做一首詩:白浪!海洋!帆影!夕陽!還有海鷗三三兩兩,自由自在地上下飛翔。我靜靜地站著,欣賞這偉大的景象。

……

文章为学生介绍了游记的体式,也激发了学生在假期“走出去”的想法,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假期的时间出去走一走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也可以培养孩子出门远行的能力,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更多地认识到社会。

第七册第二课《新生活运动》

星期日早上,我们请爸爸解释新生活运动的意义。

爸爸说:“新生活运动,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对己的,要有良好的习惯;一种是对人的,要有礼、义、廉、耻的行为。”

本来,小孩子的生活,是很纯洁的,后来,受社会上恶劣环境的影响,就把本来纯洁的生活变为恶濁了。

……

这段文字较好地表现了陈先生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更体现了“活”字的特点。课文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又很具现代性。爸爸的话是整篇课文的教育中心,他教育孩子凡事都要从多方面来考量,不光要看到别人,更多的是要反省自己,大多数人都用一种温情的眼光看待他人,社会才会有生机从而被拯救。

2.3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这里,陈鹤琴先生强调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都发源于做,而这种做又是一种知行有一、行中有知的表现。做是一种根本的实践,这种实践可以产生一种内心认同的经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他认为“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做,不喜欢自己做的”(8)因此,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类似于格雷戈里的“七个教学原则”和詹姆士的“演讲录”的说教方式提出了他本人教学的17条教学原则,并以“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为目的,让更多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能够了解“活教育”的精髓所见。

在这套教材中,陈先生更是把这种理念贯彻得彻底,他在很多课文中,在教导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时,先以一种实践的认识让人有所了解。例:在第一册第六课《做国旗》中通过手工课做国旗,了解青天白日国旗的样子,又用一首《旗歌》结尾。

小朋友!你們要做國旗麽?這裏有剪刀,有漿糊,又有顏色紙。

我們要做的!我們要做的!

先生!國旗有幾種顏色?要怎樣做?請你教我們!

國旗的顏色有三種:一種是青的,一種是白的,一種是紅的。

把青的一塊,貼在紅的角上,像這個樣子。

把圓的一塊,貼在青的中間,像這個樣子。

小朋友,現在你們做做看!剪一塊青的做天,像這個樣子;

剪一塊圓的做太陽,像這個樣子。

……

一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太少,直接教导他们爱国,他们很难会有一个真正的概念。因此陈鹤琴更多地采用一种“做”的方式,在做中教,做中学。例如在这一课中,他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手工方式和国旗明丽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首先对国旗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爱国教育,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3结论与启示

在那个西学东渐、社会动乱的时代,教育处在新旧交接之时,每一种想法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众多的尝试中,“活教育”的实施对当时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启蒙和引领。陈鹤琴在回顾“活教育”历程时写道:“我们觉得过去的旧教育,在我们的国家遭到如此严重的外患下,要挽救危亡,必须彻底改革教育。”(9)那个时代的教育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危亡,在文化趋于空白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改革教育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存续,由此看来对过去成功教育经验的吸取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活教育”思想对语文教材编写与语文教学方面仍会有许多启示。

第一,“活教育”思想符合学生成长特性,考虑到了孩子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小学生由于处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孩子的智力即身体发展水平及其心理发展水平,“活教育”思想是在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不论是教材中的插图还是文字都是儿童本位的,易于儿童的理解。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采取“教学游戏化”等方式,符合孩子成长的心理。

第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文内容活泼有趣,更贴近生活。小学的孩子,年龄较低,对于学业、理论之类的抽象事物理解较为困难,贴近生活的内容可以方便孩子的理解;教学过程也略显枯燥,因此,有趣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在最初就喜欢、乐于学习,更有益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三,“活教育”思想具有一种启发性。这种启发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是多元的,其中最值得借鉴的则为对孩子的爱国教育,不是采用刻板的灌输,而是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如手工、画画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国家的热爱。而我们当今的教材中则存在成人化倾向及过分刻板地宣传主旋律等问题,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画杨桃》、《中华少年》等文章。

注释

1文中材料均引自陈鹤琴编著的《儿童中部国语》(上海儿童书局1934年版)

2(1)张凤琴.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陈鹤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4(3)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现代幼儿教育[M].南京:金城出版社,2002:23.

5(4)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现代西方文论选[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6(5)陈鹤琴.活教育·总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7(6)陈鹤琴.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7)张凤琴.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陈鹤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9(8)陈鹤琴.活教育的教育原则[M].上海:新华书店,1948:2.

国语教材 篇3

【朗文版】《生命生命》课后练习设计

想深一层:

一、文中写到:“从那一刻起, 我应许自己, 决不辜负生命, 决不让它自我手中白白流失。”结合作者的背景及文章有关材料, 谈谈作者如何做到“不辜负生命”、不让生命从“手中白白流失”。

二、文中最后两段谈到要珍惜生命, 使它变得有意义。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活学活用:

一、直接抒情就是不借助任何手段而直接表白或倾吐思想感情的抒情手法。

1.下面采用直接抒情手法的句子, 抒发了什么感情?试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 虽然, 它仅仅活了几天, 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2)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 遇祸遇福, 或喜或忧, 我都愿意为它们奋斗, 勇敢地活下去。

上述句子所抒发的感情:______。

2.你看了下面的照片有什么感受?试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 写下你的感受。 (照片中的人物是一个拿着大碗、瘦骨嶙峋的黑人小孩。)

二、借事抒情是透过事件来抒发感情的手法, 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通过描写外物、叙述事情等寄托思想感情。

作者在文中把主观感情投射到客观的景物或事件上, 达到寄托思想感情的效果。下图以横轴为事件的次序, 纵轴为感情的递进, 描绘作者的感情变化。试从事件表中选出事件的代号, 写在图中的方格内。

作者最后得出的启示是:______。

三、意思相同的词语叫做同义词, 例如“美丽”和“漂亮”就是同义词。

1.试为左面词语找出另一个意思形同或相近的词语, 用线把答案连起来。

2.试把下面带点的词语, 改写为另一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把答案写在括号内。

(1) 他过着快乐的生活。 ()

(2) 付账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 真尴尬。 ()

意思完全相反的词语叫反义词, 例如在“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中, “有限”和“无限”这两个短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1.试把下面的反义词圈出来。

(1) 遇福遇祸 (2) 或喜或忧

2.试在横线上写上三个成语, 每个成语要包含一组反义词。

(1) 分明______ (2) 不分______ (3) ______

品德情意:

珍惜和热爱生命

【鲁教版】《生命生命》课后练习设计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文, 着重朗读最后三段, 看看作者是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二、将这篇课文跟下面的同题文章比较,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散文《生命生命》 (原文省略) 。

读一读, 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我们都知道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后练习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 以加深他们对文章或知识的理解。研究者对问题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区分, 其中有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的分类, 它是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来划分的, 结构良好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结构不良的问题具有不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在学习中, 从理论上来说, 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结构良好问题。解决结构良好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通过大量练习和反馈而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 它是成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基础。通过这两种版本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结构不良问题的比较

鲁教版教材“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注重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 用另一篇同题散文与课文形成对照, 通过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刻画, 再次加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从人身上看到的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从动物身上看到的生命顽强, 使思维发散开来, 形成立体的多角度的生命观。“你更喜欢哪一篇, 为什么”是属于结构不良的问题。

朗文版教材的练习除了用“想深一层”来探寻《生命生命》对于生命意义的启示之外, 还通过“活学活用”中的前两个题目从直观的角度再次探讨生命的力量和作者精神的感人至深。“品德情意”中的实例就发生在身边, 通过对自杀女生行为的分析, 让学生自己领悟如何珍惜和热爱生命, 可谓匠心独具。“你认为报道中的主人公爱惜生命吗?为什么”也属于结构不良的问题。

可以说这两种版本都采用了结构不良的问题的设计, 答案是开放的、多样的, 来自真实的生活情景, 其解决思路也不是唯一的,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比较

鲁教版教材问题设计较为简单, 来自课文内容的一道问答题, 形式简单, 紧扣三个事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可以说是确定的。在处理这种课后题的时候, 教师要求学生的答案呈现形式往往只有一种, 那就是口头回答, 方式比较单一, 而且答案也是教参和教师早已下了定论的, 缺乏探究的空间。

朗文版的练习设计有三页之多, 共有九道题, 其中涉及对课文的理解、直接抒情和借事抒情的手法、同义词与反义词的概念等语文知识, 设计精心独到, 有表格、图片、实例, 答案的表现形式有连线、填表格、圈点、填空等, 尤其是用数轴和折线的形式来体现感情的变化, 给人的印象深刻而鲜明, 收效非同一般。相比之下, 鲁教版则显得没有创意, 没有活力,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设计比较粗糙, 且发问的方式也很单一。朗文版的不足是所列举的知识点与文章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自成体系。

三、结论

有学者指出, 语文技能的训练应该由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 它具有静态的性质,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后者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它具有动态性质,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的作用。而历来的语文教材只安排陈述性知识, 几乎不安排程序性知识, 致使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技能和习惯只能在暗中不自觉地摸索和试误。因此, 作业系统的设计也应该由陈述性知识为主向程序性知识为主转变, 为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言语技能发挥定向作用。

国语教材 篇4

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材是必备的条件。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载体。教材体现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内容, 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引导作用。因此教材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 国内各个高校开设的韩国语专业的课程基本大同小异, 但是除韩国语精读课教材之外, 其他科目的教材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教材的编写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介绍长春师范学院韩国语专业[1]使用的教材情况, 来探讨目前国内韩国语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及几点建议。

一、长春师范学院韩国语专业简介

长春师范学院是吉林省属四年制本科大学, 韩国语专业建立于2007年9, 除韩国语专业班之外, 还设有日韩班和英韩班, 双语班学制为5年[2], 一般是从2年级开始学习韩国语, 课程主要以精读课为主。该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63学分, 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长春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及毕业证。[3]该专业开设了基础韩国语、中级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会话、韩国语视听说、韩国语阅读、韩国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语语法等专业必修课, 以及韩国语概论、韩国语语言学、半岛概况、发音和朗读等专业选修课。

二、韩国语教材的问题

1、教材本身问题

(1) 已出版的教材不全面

已出版的教材多为精读教材和听力教材, 这类教材在知识性和连续性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翻译、写作、报刊选读等教材较少, 语音课程几乎没有教材。

(2) 精读教材音频文件发音不标准。

各出版社出版精读教材时, 一般都附有教材课文和单词读音的。但是很多音频文件中的发音不标准。例如, 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韩国语》1中的音频文件读音就有上述问题。

(3) 教材多以书面语为主

教材多以书面语为主, 造成了同韩国人的实际交流中的障碍。这一点, 反映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也给编写教材提出了如何合理分配口语与书面语的比例合理安排的问题。

此外, 还存在教材中韩国文化的内容较少、没有教参、课外读物少、很多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问题。

2、该专业在教材选择中出现的问题 (1) 教材选择时未考虑学习对象

教材的选择必须考虑使用人群因素, 把学习对象分为专业学习者和非专业学习者、长期学习者和短期学习者、年长者和年轻人等因素。选用教材上即使同为本科专业, 也要考虑专业学习者的研究方向并加以区别。但是目前长春师范学院的韩国语专业班和双语班使用同一教材。

(2) 所选教材难度相差较大

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中, 精读课程选用了民族出版社的《韩国语》, 阅读课程选用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韩国语阅读》, 而韩国语视听说选用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韩国语听力教程》, 《韩国语》和《韩国语听力教程》相对较难, 《韩国语阅读》则相对简单。

三、建议

如前文所述, 教材是教学的导航仪,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 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更重要的是教材还包含着教学、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准则等内容, 是教学活动的根基。所以, 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成为韩国语教育中的重要的环节, 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迫切新教材、教参、习题集

目前高级韩国语教材、相关教参、练习册等稀缺, 应加大力度编写这一类书籍。

(2) 教材的编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使用人群的年龄、学习目的、学习期间的长短等因素, 但是目前编写的教材并没有对这一点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3) 教材的构成上应合理分配口语和书面语的比例

在初级阶段应学习简单的口语单词或句子, 在中级阶段应练习书面语文章和以及相应的口语文章, 在高级阶段集中练习口语为主的会话、专业词及高级书面语。在教材的制作上重视口语和书面语的均衡与协调。教材应该重视说、读、写的方面, 比例要合理。

(4) 在韩国语教材的编写上应体现韩国文化

众所周知,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 语言体现文化, 文化中也包含语言。离开语言无法正确理解韩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正确理解也可以促进韩国语的学习。

以上是从长春师范学院的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韩国语教育中存在的教材问题和几点建议。不少国内及国外的专家对此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时随着韩国语教育的发展, 在国内已经出版了各式各样的韩国语教材。这些教材促进了韩国语教育的发展。但是为了韩国语教育的新的发展, 当务之急我们应认真检讨教材存在的问题, 编写较理想的韩国语教材。

参考文献

[1]#12

[2]#12

[3]#12

[4]#12

国语教材 篇5

学海弄舟, 只有找到最佳航向, 才能以最短航程抵达彼岸, 而这个航向就是教材。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离不开优质的教材, 在产学研合作形势下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使编写的教材在使用时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是高职院校教材开发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受开发周期的影响, 在吸收现代科技知识内容方面相对滞后, 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开发应该立足于学校实际和企业实际, 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是教材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课程教材是体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高职院校开发教材必须与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相匹配。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历经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两个方面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与企业合作办学, 坚持校企合作、专业加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二是国际合作办学, 以外语专业为主体, 以小语种专业为品牌, 走国际合作办学之路, “让湖外学子都能从这里走向世界”己成为办学理念之一。虽然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学院乃至全国高职院校都开展得风起云涌, 但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是值得商榷。

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开发以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为终极目的。学校以学生为主体, 教材本身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的, 因此, 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适应学生的能力、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开发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材, 是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开发指导思想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模式, 强调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挂钩, 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色。

第一,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开发新形式下适合于学院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教材。由于学院办学基本上是私人投入为主, 与行业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有效参与的合作运行机制待进一步深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外语人才国际化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让参与对象实现互惠共赢, 实现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向经营转变。

第二, 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材开发工作的全局, 以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力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 面向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主战场, 对以往重视“知识”而忽视“工作”的高职教材进行改革, 开发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教材, 以及将“学习知识”和“参加工作”结合起来的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材。通过开发并使用这种教材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第四, 高职院校还应该利用本系统资源与系统内部出版社加强联系。因为这些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多种高职教材, 他们在推广上是以本系统内院校为根据地的, 即立足系统内部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种有利资源, 以共同编写共同使用为原则, 与出版社合作来加强教材开发建设。

二、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管理

为使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得到科学、有序的开发, 保证高职院校教材开发实施的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监控。

为避免教材开发的零散和片面, 高职院校要成立产学研合作教材的开发小组, 要明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观念。充分调动学院各职能部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的改革,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在对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资质、潜能进行整体分析的前提下, 构建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开发体系框架。这既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领域的全面性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又给予了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和潜能的空间。

在每一门教材开发之前, 均要认真分析企业需求, 适当征求企业对内容安排的建议, 兼顾教师开发能力与学校资源的可提供性。使各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教材开发计划应建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内容安排、课时、教育适宜对象分析及评估要求。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按照市场需求, 积极开发新专业, 改造现有专业, 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合理, 覆盖面宽, 以利于学校和企业实现全面对接。

三、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编写

学院应根据应用外语类专业以语言技能为主、相关专业技能为辅, 商贸服务类专业以专业技能为主、语言技能为辅的培养思路, 各专业构建由基础课程模块、双证融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式构成的“岗、证、课”一体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由系部 (院) 教研室做出详细计划, 选好作者、确定审读者、落实教材使用年限。由作者提交写作大纲、完成稿件的大致时间等, 经系部 (院) 主任同意、教材科审核后, 提请教务处长批准, 方可执行。作者及审稿者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 且从事该课程一线教学三年以上。在编写时还可以聘请企业骨干参与教材编写, 听取企业方面的意见, 将企业工作环节落实到教材编写内容。

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抱着负责的态度, 严肃认真, 不能盗用其它教材的文字, 严格遵守版权、著作权、知识产权等各项法律法规。如果不得不摘录其它书稿的文字和图表, 就必须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 避免出现因版权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交稿时须附有系部 (院) 主任及教研室的审核意见并经过3次校对。

学院应对于编写教材、讲义 (含实验、实训指导书) 的教师酌情给予一定的资助。每年从办学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专项经费, 重点解决各系 (部) 在校外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办学、专业建设及产学研基地方面的经费, 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教材开发应用先进集体和个人奖项。每年对各系 (部)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教材开发应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于考核成绩突出的系 (部) 及个人予以奖励。

四、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应用基本原则

(一) 坚持以人为本, 有利发展

把是否有利于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 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有利于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做为衡量高职院校教材应用水平的标准。

(二) 坚持满足教学, 服务产业

高职院校教材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 还必须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 使相关产业获得更为显著的效益, 获得产业部门的更大的支持。

(三) 坚持互惠互利, 注重实效

充分调动产业、学校和科研等部门积极性, 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不搞形式主义, 不做表面文章, 不断坚持机制和体制创新, 积极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产学研教材应用, 完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四) 坚持产教结合, 共同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 要充分调动学院、用人单位、产业 (生产) 管理等部门的积极性, 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将自身置于社会环境之中, 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 主动挂靠企业, 主动服务于企业, 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校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在反复的摸索过程中, 结合工作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对现有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质疑和修正。这样既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又可锻炼学院师生, 互赢共利。

五、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与实施

高职院校要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教材评估指标体系, 定期进行评估,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及时整改, 逐步使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应用驶入规范、有序、高效的车道。

目前,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教学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 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 现有一些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必须加深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各系 (部) 要结合产学研合作工作实际, 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有关人员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教材开发及应用指导委员会, 制订相应的规范指导教材开发及应用。

教学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进行, 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 企业负责学生的综合性、技术 (技能) 型能力的指导与培养, 增强学生工作感性认识, 熟悉业务和技能, 了解企业实际, 培养对岗位和企业的感情, 并定期由企业向学校派给实践经验丰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讲座。学院利用自身特色承担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工人的培训工作, 并每年派教师进驻企业锻炼, 进行技术服务。

在目前有的专业在实训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需要, 实训室的数量仍不足,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接纳的学生人数仍有限的前提下,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学院和企业要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 对教材使用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补充。教材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

结语

产学研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但是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互通有无, 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机制, 进行宏观指导。

如何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和编写教材, 这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甚至生产一线亲自了解和感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少有行业和企业的工作经历, 而民办高校的教师要在企业挂职工作, 则更是难上加难, 且在劳动时间、薪资待遇、保险等各个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所以, 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支持, 要有明确的文件和态度。具体落实到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则需要企业自行界定内容的实用性、通用性和保密性。企业对教材制定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教材对工作内容的适用度。比如, 如何将“6S”引入语言类教材, 将其放在专业基础课还是放在专业拓展课, 教材的中“6S”如何体现企业的要求, 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所需专业技能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 只有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开发面向工作岗位的实用教材, 才能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 胜任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要做好行业企业的调研,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正确认识和处理产、学、研三者的关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加强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走出教育僵化的困境, 充分获得企业的信任, 在产学研合作的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教材。使学生在上岗之前对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有实质性的了解, 并能够得到专业技能、外语技能、项目管理、财务技能、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锻炼, 那么就实现了教材编写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国语教材 篇6

根据国家留学网的统计, 2014年韩国留学生以62, 923人的数量位居第一。近期汉语已经取代日语成为韩国学校中学习人数最多的第二外语。韩国的高中学校、初中学校, 甚至一部分小学都开始开设汉语课程。

但是另外一方面汉语还不是学生的必修课, 也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 对于汉字教学并不十分重视。

二、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环境为“非汉语环境”, 学生只能在课堂中学习汉语, 课堂以外的时间很难接触到汉语。相对具体的教学环境是笔者所任教的京畿道义王高等学校 (韩国称高中为高等学校而不是高级中学) 。以下为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的介绍。

(一) 具体教学环境

义王高等学校是一所公立的混合高中 (韩国分为男子高中、女子高中、男女生皆有的混合高中) 。学校非常重视汉语的教学, 设有专门的汉语教室, 在教室里有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室里的书架上有中国文化书籍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教室的墙壁上有中国剪纸、生词图片等。在基础教学设施方面, 学生使用的都是单人书桌, 六人一组相对而坐。因此, 根据教学的要求, 学生可以按照位置分组, 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去。

(二) 具体教学对象

高一的学生是汉语水平为零基础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则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 大致水平介于汉语HSK考试的三级与四级之间。

韩国高中学生或是凭借兴趣, 或是服从老师与家长的安排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课。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新鲜感的存在, 学生学习的兴致比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 学生会渐渐地失去新奇感, 学习的持续动力不足。

三、高中汉语综合课《我爱看喜剧片》课文1具体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设计

《我爱看喜剧片》是《中国语Ⅱ》的第九课, 学生大致掌握了参加运动会、准备考试、旅游、看演唱会、点菜、换钱等交际功能项目有关的词汇与语言点。本课的交际功能是询问某人做过某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让学生能用汉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做过的事情。

(二) 教学内容设计及重点难点预测

1.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的内容主要为一个人向自己朋友介绍一部中国电影《人在囧途》。生词的讲解与练习采用猜测词义的方式进行, 希望能在学生猜测词义的互动中, 提高对生词的记忆与理解。同时, 某些带有语言点的生词, 根据学生曾经看过的电影进行造句练习, 尽量避免因为单一刻板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语法讲练的也尽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交际练习。

2.重点难点预测。本课重点有两个:转折连词“不是……, 而是……”;“动词+过+了”句型, “了”放在句末表示变化, 变化是指这个句子表达的事情给予对方一个新的信息, 得到重视。

3.教学工具。Powerpoint演示文稿:由于汉语教师使用目的语上课, 无法用韩语准确明白地向学生解释, 因此借助教学课件组织课堂, 教授课文内容。

生词卡片:在生词基本简单的解释介绍后, 通过生词卡片进行回忆。

4.授课内容

四、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本次课堂教学按照导入、展开、总结回顾、作业的顺序进行。展开中讲解与训练穿插进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导入

通过导入可以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与教学内容上来, 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本次课的导入采用的是组织教学与多媒体导入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人在囧途》电影宣传片的一小段视频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电影《人在囧途》。

(二) 生词部分

在课文导入后, 通过电影海报引入生词喜剧片, 进入生词讲解。介绍生词不以单纯讲解为主, 而是给出多种提示, 学生在猜测词义与思考中发现生词的意义, 并且通过分组竞赛, 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 用图片解释生词, 更加形象直观。

此外, 还会利用曾经学过的课文“龟兔赛跑”或者韩国著名动画片进行造句, 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三) 课文语法练习部分

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是有意义的, 也更加容易记住。因此, 对于课文的语法, 先进行归纳, 总结句型。然后通过设计场景, 给出图片对比等等方法, 设计对话, 使学生们在会话练习中掌握语法。

(四) 文化部分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 因此也要进行文化教育。通过设计“谁是中国通”活动, 既练习了句型与语法, 又通过活动, 增加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 总结与作业

在总结时使用复述性总结, 将本节课所学习的词汇、语法和课文知识, 用叙述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梳理, 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作业环节使用任务式教学法——调查本组同学看过的中国电影, 要求用“动词+过+电影名”的句型告诉大家本组同学看过的电影,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具体的讲授过程中, 采用了讲授法、图示法、情景法等等。 生词、语法、课文各环节的练习都按照“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的步骤层层深入地进行;从生词到课文采取“滚雪球”的办法, 从生词扩展到短语再到句子。同时, 教学的内容注重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 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课件中的图片也是如此。从而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发掘教学内容的趣味点, 使教师的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 也可以学以致用, 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认知策略方面, 试图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类等等策略加深对多学知识的印象, 从而更好地掌握。

但是, 课堂中汉字教学环节没有进行专门的设计, 造成汉字教学薄弱, 由于教材中缺乏汉字教学的部分, 在本课中未进行汉字教学。 这也是一大不足之处。

摘要:本文根据韩国教学情况, 以韩国实际教学案例《我爱看喜剧片》课文1为蓝本, 对韩国高中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为韩国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探索与实践。

上一篇:数据备份恢复下一篇:裂隙发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