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2024-11-05

外国语学院(共10篇)

外国语学院 篇1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创建于2001年11月, 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与重庆南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03年, 经教育部批准, 学院成为中国首批独立本科学院。2011年7月, 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占地面积1 6 0 0余亩, 在校生规模已达12 200余人, 现设10个=级学院、部, 拥有24个本科专业, 面向全国31个省 (区、市) 招生。学院分为两个校区, 其中渝北校区占地6 0 0余亩, 地处国家级幵发区一重庆市两江新区, 生活便捷, 拥有宏伟壮观的图书馆、标准田径运动场、若干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和综合信息校园网等,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多媒体化、信息互联网化„綦江校区占地1 00 0余亩, 已建成体育馆、餐演中心、U型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医院、教师公寓、约1〇万平方的校区公园以及宽80米长约1 500米的景观大道等一期工程, 环境幽美, 文化底蕴浓厚。2014级新生已人读綦江新校区,

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题写了校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副市长吴等领导曾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间先进组织”“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家和市 (省) 级荣誉称号。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现有专任教师710人, 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316人,

外国语学院 篇2

外国语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专科层次突出应用,听说领先,追求“三化”,即基本技能实用化(听说先行,以工作和生活交流为专业技能方向)、职业方向多元化(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多模块的专业方向课组备选)、职业技能专门化(学生通过选修某一模块课程获得该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技能,毕业后经短期适应即可胜任岗位工作);本科层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重点打造翻译、经贸两个专业方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为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学院成立了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下设地球村、同传实验室、语音室等40多个实验室,为外语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支持。随着学校BB教学平台的投入使用,外语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外国语学院 篇3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开设女子足球运动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女子足球开展的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女子足球 体育改革 可行性

一、前言

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20世纪中国姑娘们创造了“铿锵玫瑰”时代。但自2000年以来,我国女足水平出现下滑趋势。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未能出线,2001年世界大运会和亚洲杯上两次负于朝鲜,2003年第三届世界杯未能进入四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0:8大败于德国,未能进入八强。2005年中国女足四强赛垫底,2006年中国队0:5负于朝鲜获女足世锦赛亚军,2007年世界杯第五名,2008年中国女足止步于奥运会八强。根据众多女足专家人士的分析,综合来说,中国女足的溃败,最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而导致队伍青黄不接。追根溯源,这与国内女足的发展体制和机制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综述,找到适合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对策,提出女子足球运动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中快速、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尽快看到中国女足的复兴的那一天。

二、研究对象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女子大学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女子足球的开展现状

谢朝忠在《论我国女足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分析了女足的情况,他认为女足运动的社会认同程度较低,女足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相对恶劣,运动员出路没有保障,同时受全运会设项问题的影响,多个省市女足相继解散,因而曾经一度的“女足热”在中国迅速降温。孙蔚、陈善平在对参加2003年至2005年飞利浦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的16支队伍的调查研究得出,大部分高校女足运动员不是高中毕业生,而是来自省市的专业队。其中我国高校女足队员总体较为年轻,25岁以下的队员占到82.7%,但年龄结构不均衡,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2岁,最小的17岁。从事足球运动年限最长的为20年,最短的2年,新老队员之间的年龄和训练水平的差距较大。还有大约70%的高校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制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女子足球开展的因素

1.各高校领导对开展女足运动的态度是关键因素之一

各高校领导认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运用到女足的日常训练,且女足工作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不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我国高校目前都实行学年学分制,在4年的时间内必须修完规定的所有课程与学分才能毕业。而运动员因比赛、集训造成缺课和缺考,给她们如期完成学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受伤病、没有充足的奖金的影响,女足运动员很难全身心投入训练。所以各高校领导不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跟物力在女足运动队的组建上。

2.女足运动员的生源对高校女足运动开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从省市女足专业队的后备梯队或退役队员中降分录取一些队员;第二种是从普通中学和体校、足校中适当降分招收的女足特长生;第三种是与当地的足球俱乐部或专业队合作,采用联合办队的形式接受整队的女足队员入学。女大学生大部分都怕脏、怕累、怕受伤、怕身材走行、怕被晒黑,从心眼里排斥足球,认为足球是属于男生的运动。

3.女子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女子足球既有益于身体锻炼,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她们从中体会足球给她们带来的乐趣,让她们不再只是扮演拉拉队员的角色,而是学会踢足球,懂得如何去欣赏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如何教别人踢足球。学习足球的人数增加,就有利于教练选择优秀的运动员,这样一支女子足球队就应运而生。

4.女子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

个性是有别于共性的心理特征,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发展个性,是开发学生智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以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在符合自己意愿的体育领域中发展个性,有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现在很多女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外向,喜欢竞争和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而足球运动正好满足这一点。

四、结论

虽然女子足球技术动作多,战术复杂,对抗激烈,对运动员体能要求高,训练时应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训练方法,但还是可以借鉴一下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其他运动队和其他高校女足的经验开展女足运动。教、体、企的联合办队既能改善球队的训练、生活问题,又能解决队员的受教育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女足队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职业女足向高校女足的发展是重塑女足辉煌的希望所在,职业女足与高校联办的道路更适合我国当代的国情,有利于女足的发展。四川各高校可以采取教、体、企的联合办队办法,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等学校试行,然后进行普及,这样女足的辉煌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周驰.第4届女足世界杯后中国女足运动发展道路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2] 周俊飞.对发展中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外国语学院 篇4

曾几何时,口译教学还是北外、广外、上外、厦大等高校的专利,如今,更多高校意识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也将培养学生的翻译尤其是口译能力提上日程,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甚至掌握口译这一技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口译课程。在这股浪潮卷来之前,计量学院就率先建成了在杭高校第一所同声传译实验室,为口译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把口译教学作为外语学院的一个特色和亮点重点培养。此外,学校承办浙江省第一届口译研讨会,体现出了支持口译教学的坚定决心。研讨会上,来自全省各地高校外语主管和教授口译的专家学者抓住这个难得的平台相互分享经验,探讨共同面对的问题,让大家对省内口译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根据张吉良(王恩冕:185)的分类,国内高校的口译课程可以大致分为四类:“1.面向非外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2.口译证书考试辅导课程;3.外语专业必(选)修课;4.翻译(外语)院系的口译专业(方向)课程。”张吉良认为第三类是“国内口译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指的是口译方向的研究生,因而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属于第三种情况。杨承淑(2005:32-33)认为这种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完成课程后,要能达到“为特定的对象(如企业、工商团体等)从事口译工作的水平”。这也就设定了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任务。

国内几所知名高校的口译教学时间长,业已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并总结出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比如厦大模式、广外的八化建设等,这些可贵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但是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实际情况。新近开设口译课程的高校存在几大共同点:对口译的认识刚起步、外语并不是学校的强势学科等。因此,我们需要新的能基本适应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下文将重点介绍我们的做法。

二、“4-S”和“五步法”

我校外语系的学生大三开始分方向。口译方向的学生必修两个学期的英语口译,其他方向的学生可以选修。而大三下学期,口译方向的学生还需要修交替传译,以作为基础课的一个升级,并于大四上学期修同声传译,这是一个入门介绍课,口译的工作方式包括交传和同传,我们认为口译方向的学生应该对这两种工作方式都有所了解和接触。

我们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调整,不盲从领先的高校强调培养高级人才。邓建华(2008)认为:“高级翻译学院和翻译系的本科口译教学应以培养高级口译人才中的交替传译人才和中级口译人才为目标,而普通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口译课程教学应以普及并提高大学生口译能力,努力培养初级口译人才为目标定位。”这个说法比较贴近大部分学校的真实情况,既提出了目标也避免了好高骛远。在总结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形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口译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口译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综合运用和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能从事一定的接待、外事等口译工作,另外,鼓励部分优秀学生继续往口译方向深造。当然,培养专业的口译员也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和目标,但这需要学生课程外的自身努力。

在这个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校口译研究所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了“4-S”和“五步法”,该模式在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上和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上推广后获得广泛好评。

这个“4-S”分解开来就是Situated+Simulated+Standard+Selfreflection。这里面第一点体现出学院对情境教学的重视。首先,同传实验室给所有进入教室的学生一种庄严感和一定程度的紧张压迫感,这是普通教室无法获得的效果;其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练习也不断体现了这点,下文会作详细解释。

Simulated,同样是这个教室能最大限度模拟出仿真的环境,让学生对口译实践活动有一个最真实的初步印象。

Standard,课堂的教学注重标准,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把口译课上成听力课或口语课,遵照循序渐进的方针,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题材训练为辅,配以大量真实材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口译的全貌。

Self-reflection,这一点将会在五步法中进行解释。

五步法基本上总结了我们在口译课堂上除了教师讲解和演示外的主要活动,下文将重点讲述五步法的内涵与相应的课堂活动。

第一步,热身活动:师生对练。这是口译训练中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包括由老师口述和播放材料、学生做练习等形式,适用于刚开始口译课时给学生做热身,让学生对即将面对的练习产生适应性,做好一定的准备。

第二步,半真实情境:生生对练。我们在课堂上要求邻座的2—3位学生结成口译搭档,上课之外,课外还要经常结伴练习。而课堂的练习前期都是经过搭档互练再推向全班,以保证全体学生的练习量相当。之所以把这个阶段成为半真实,是因为讲话人是学生熟悉的人,不会有强烈的正式感和距离感,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同时,对方说的内容是无法预测的,这些特点就构成了半真实这一特殊情境。它在记忆、笔记、演讲和数字口译练习时应用特别多。

第三步,广播电视:实战训练。这个阶段开始于主要技能练习完毕后,老师准备各种真实的讲话音频或视频。操练方式可以是全程学生自己练习观赏,也可以是由老师掌握播放和停止。这个阶段,资料的选取非常重要,每年总理和外交部长的例会必不可少,练习类似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而且可以让他们一睹国内一流译员的风采,为自己设定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此外,网络上的访谈节目也适合课堂教学。国内的节目若邀请到外宾,基本会配译员,而且译员的表现会参差不齐,一些还会出现职业译员应该避免的问题。这些正是最生动有效的教材,让学生感受好坏,也进一步明确合格译员的标准。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把老师的实践材料带入课。这最真实,也最有说服力。总而言之,该阶段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搜集。通过这一步,学生也能明白:只有把各种口译技能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再加上良好的素质和现场反应能力,才能成为成功的译员。这样更能让他们对真实口译的整个程序以及译员的角色和任务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步,真实情境:小组训练。在课堂上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会议形式。一般来说,一个口译班的20—25名学生,5位一组,自拟话题或从老师提供的热点话题中选取,分工角色,一名主持人,1—2位中文发言人,1—2位英文发言人,以一周时间为准备期,讲话内容保密。带到课堂中时,老师从其余学生中随机抽取译员进行口译。其余学生作为记者团,在听完发言后可以任意提问相关问题。每位讲话者回答完4—5个问题后方可下台。根据经验,模拟会议,尤其是Q&A环节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它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加其中,互相挑战;同时它改变了备稿演讲是一个轻松活的看法,演讲者必须对所讲话题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否则无法较好地回答现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

第五步,反思与评价。这一点对照4-S中的Self-reflection。虽然排在最后,但它在各个步骤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次练习结束,老师都会让学生和口译搭档互相对照,肯定对方的优点,找找缺陷,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而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在演讲和模拟会议阶段,这里以模拟会议为例。每组完成会议后,老师会请几位学生对讲话者与译员进行评价,再请练习者本人对评价作出自己的回应,最后再由老师作出全面细致的点评。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要从仪态、表情、动作、内容、表达、交流等各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给学生鼓励、提出建议的同时也体现出老师全程参与的认真态度,以促发学生的积极性。参加活动的学生获得了更直接、更真切的感知,平时训练也能自觉以职业译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三、配套

学校每年一度的“口译大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战平台。至今我们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口译大赛。报名异常火爆,学生也体现出极大的热情,学校也因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口译相关选修课。

学院还积极参与口译相关的比赛,如首届高教社杯口译大赛。第一次参赛,我校选手就获得了华东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极大鼓舞了大家学习的劲头。另外,我们还与杭州市译协建立了口译实习基地,尽可能为学生拓宽实践渠道,以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每年我们还有不少学生以志愿者身份为外国来杭运动员或代表队担任口译员。此外,自学院开办口译课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取口译方向的研究生,把口译作为今后奋斗的目标。可以说,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选择,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四、结语

计量学院在开设口译课程以来的短短三至四年间,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教材问题、训练时间问题、有效课外训练问题和师生的实践问题等。我们进行了一定思考,也做了很多努力,并形成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当然,该模式还是新生儿,希望更多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大家能够资源共享,不断完善课程模式,使之能更好地指引口译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和平.口译技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邓建华, 张金玲.口译教学目标定位与多层次口译人才培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2) :4.

[4]王恩冕主编.进入21实际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5.

[5]文军.国内口译教材 (1998-2008) 研究.上海翻译, 2009, (2) .

[6]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外国语学院 篇5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6年的原西昌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2009年12月改为外国语学院。2012年外国语学院有以下专业招生:

本科专业:英语、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会计),专科专业:英语教育、商务英语,面向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亲爱的2012级高考同学,外国语学院欢迎你!外国语学院就是你的新家!特色培养模式:我院与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和英国斯旺西大学正式建立起2+2教育项目。学生可选择在我院学习两年,再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东新墨西哥大学学习两年,学满以后可以同时获得西昌学院和东新墨西哥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精干的管理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外籍教师58人。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外籍教师1人,教授5人,副教授16人,讲师28人,研究生20人;院学术带头人5人;先后有28人次赴美、英等国进修;2004年以来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院级课题30余项、80余人次主、参编教材与专著7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州、院级教学及科研奖30余项。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突出强化“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学科交叉型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学生党团活动: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与外国语学院外语协会(外语≠英语!)让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在享受活动快乐之际,更能学到东西以及提高素养!

下面将学生会活动大致走势概括如下,新生军训—新生杯篮球赛,彝族年,达体舞比赛(达体为跺脚之意。达体舞比赛分为本院比赛和各二级学院比赛。),运动会(运动会同样分为本学院与各二级学院的比赛),艺术节,红歌会,圣诞晚会(我们外国语学院特色拥有。第一学期活动大致如此),辩论赛,“5·4”文艺汇演,5.25心理节—大学生外国语言文化节(这是我们外国语学院自己的文化盛典,同样是我们第二学期的工作重心,也是我们的骄傲!)。以及各个部门的创新活动。

外语协会的活动一般有:外语协会分社活动(一番日语社、专业英语社、木槿韩语社、琥珀德语社、邛海之滨·圣火动漫社)、外语零基础教学、外语角、外语歌曲大赛、外语演讲比赛、外文书法比赛、动漫艺术文化祭、动漫创作大赛、COSPLAY、外国文化知识讲座、晨间外语广播、学生社团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学生活动成绩好:目前在校生中有8人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7人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四川复赛区优胜奖; 1722人次获取9类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证书或技能证书;29人次取得院创新与奖励学分;8人获准学院学生课外科研立项项目3项;867人次获州、院、系级各类素质活动表彰奖励;2人被评为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人次获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及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奖。

毕业生就业率高:学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在省内外建立了10余个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012年外国语学院本科专业招生简介 英语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和宽广知识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教师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翻译、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实用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阅读技巧、英语作品与文献导读、实用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英美文学、语言理论与语言学导论、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概述、中西文化概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语言测试、现代英语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微格技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普通话与演讲口才、三笔字简笔画与英文书法、英语歌剧表演与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指导与辅导员工作艺术等。英语(国际商务管理)

本专业及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及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开阔的视野,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高级英语专业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实用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阅读技巧、实用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口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礼仪、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法、实用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会计)

本专业及方向主要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具有金融、财务、审计、经济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专业特别是涉外会计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会计实务的程序、方法和帐务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既能在外资企业及涉外机构又能在中资企业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内部审计,以及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从事社会审计等中介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基础英语、英语会话、英语听力、计算技术、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外贸会计、西方财务会计、银行基础、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结算、审计学、统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

2012年外国语学院专科专业招生简介

英语教育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和较广知识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教师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综合英语、实用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阅读技巧、英语作品与文献导读、实用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理论与技巧、英美文学选读、英语语言与词汇概述、语言学习策略与技巧、英语课堂用语、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概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语言测试、现代英语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微格教学、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普通话与演讲口才、三笔字简笔画与英文书法、英语歌剧表演与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指导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商务英语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相关职业技能和较广知识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英语专业人才。主要开设课程:实用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阅读技巧、实用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口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礼仪、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法、实用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

【外语志&圣火令】 外语协会温馨提示

西昌太阳火辣辣,防晒美白人人夸 多水多蔬果和瓜,气色红润你我他 早晚天气变化大,身体健康笑哈哈 贵重物品随身拿,手机电脑和钱夹 开心快乐每天吧,西昌学院是新家

外国语学院外语协会制

(外语协会文化:发展才是硬道理!

外语协会宗旨:我们关心我们的会员!师夷长技以自强!外语协会口号:自强!自信!宽容!博学!

外语协会提示:外语≠英语!外语=日语+英语+韩语+法语+……我们不是英语系,我们不是外语系,我们更不是英语协会!我们是外国语学院!让人骄傲的外国语学院)

究极提示:外国语学院就是你的新家!

(可爱的 “陶总”在学校里面等待着可爱的2012级的师弟师妹们!)

开口说英语才是在学英语!

大学生素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社会对大学生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外国语学院 篇6

调查结果, 目前外语大学生整体就职行业情况大致如下, 6%的外语毕业生进入教育培训机构, 其中3%从事与外语教育相关的工作;17%的外语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3%的外语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其所用的知识与外语毫无关系;4%的外语毕业生考取公务员;5%的外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15%的选择考研继续学习;8%的外语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外语教学工作;2%的考取导游证, 从事导游工作;40%的外语毕业生从事着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上述数据显示, 只有30%的外语专业学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 专业不对口的比例达到50%。由此可知, 外语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

调查中高达50%的人工作与外语专业毫无关系, 其中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另择其他专业就业, 但更多的外语毕业生是被逼无奈从事陌生行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社会压力大, 于是上岗快、成效显著的行业成为专业不对口外语毕业生急于证明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外语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原因

总的来说, 造成外语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 高校原因

一方面, 前几年很多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扩招, 结果造成外语专业人才数量激增, 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 外语门槛较低, 因此与医学、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相比, 外语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就较低。与此同时, 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经验背景和环境, 也就是说, 高校在对外语进行设置时, 未完全了解到市场的需求, 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未必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 外语专业学生的原因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 没有对自我、所学专业知识和将来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对于作为文科专业的外语学生情况更为如此。其中很多学生一贯认为高分就意味一切, 因此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果在实践方面这类大学生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即使专业对口也未必能被录用。

三、“专业不对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高等学校应建立科学培养模式,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1.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 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性人才, 更需要技术水平过关, 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 外语专业学生应培养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立足于社会需求, 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

如今大学生就业逐渐市场化, 专业的设置主要依据社会需求。所以, 高等学校应全面对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研究, 并且以市场为导向, 及时迅速地对外语专业结构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 让学生学有所用, 让社会选拔到可用之才。

(二) 外语专业学生应了解就业形势, 一专多长

1. 加强能力培养, 注重实践。

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展现多种才能吸引用人单位。此外, 外语专业的学生还需注重实践, 把握一切机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用丰富的工作经验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 端正心态, 正确且全面地认识自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优缺点等, 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 并且及时转变“高不成, 低不就”的心态, 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四、结语

我国社会和经济在飞速发展, 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因此, 外语专业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拓宽知识面, 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只有通过用人单位、高校和政府以及外语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 “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摘要:我们选取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从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出发,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我们深入实践, 进行一系列的询问、调查, 包括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合问卷结果、采访外语专业学生及外语学院老师, 获取他们切身体会及看法;深入人才招聘现场, 明白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本次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用人单位

参考文献

[1]何春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与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1]何春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与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

外国语学院 篇7

天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多语种、多专业、多层次、开放性的高等院校, 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自1982年开始成为高自考主考校并举办助学班以来, 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的绝对优势, 坚持严格管理、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原则,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中高级外语专业人才。但是近年来, 自学考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天津外国语学院自考规模在近几年也呈现出萎缩的趋势, 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

(一) 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及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自2002年开始,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开始进入大众化时期, 影响自学考试的生源。中国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是自学考试来自高中毕业生的那部分生源逐年减少。特别是在像天津这样的城市, 作为直辖市, 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与招生计划更有优势, 预计2010年天津高考录取率将达90%。

在普通高校不断扩招, 成人高考等其他形式的入学及毕业条件也在降低,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民办高校陆续兴起, 它们也大都参与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 其中有实力的正在逐步取得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 必将与自考争抢生源。另外, 在部分高校增在试点的网络教育在正在兴起, 网络大学逐步产生, 这又为难以进入学校学习的求学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等, 改变了自学考试一枝独秀的局面, 极大地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自学考试的生源基础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是自学考试生源不断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 自学考试自身的发展未能进行适应性调整

1. 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限制, 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这里一方面, 体现出了自学考试的开放性, 另一面, 在开放性的背后, 却是对参加自考考试的考生的生源质量无法控制。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自学考试讲求“宽进严出”, 在层次不齐的考生当中, 大部分起点较低。通过率较低, 一直是自学考试的的现象, 无法通过, 无法拿到学历, 许多自考生只好选择放弃。这种曾因此被公认为“含金量”较高的教育模式, 在高等教育普及之前较为适应, 然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有些不太与时俱进了。

2. 在教材建设上, 自学考试的课程教材是从从全国考办和省市自考考委组织编写的教材中选用的, 从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材体系, 这在本质意义上有利于自学考试教材建设。

但在实际上, 教材建设滞后一直是个突出问题。许多课程的教材沿用的还是专业成立初期的教材, 内容陈旧, 跟自考生的学习特点、习惯和社会脱节较大。同时, 部分市考课程至今尚未出版, 考生无从购买, 成为考生一大困扰。自学考试教材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 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学习与考试,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的考生选择自考。

3. 考生的自身特点也影响了自始至终的选择并完成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的学习方式很灵活, 主要分为社会助学和个人自学两种形式, 但后者的比例显然小的多。

纯粹的自学需要学习者个人极大毅力, 特别是自考生大部分是在职人员, “工学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 考生通常很难坚持下来。

(三)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院发展的自身限制

除了上述全国自学考试面临的共性问题, 天津外国语学院自学考试还面临一些自身发展的限制。天津外国语学院所处地理位置, 限制了学校的住宿资源, 在天津生源在高招的高录取率的情况下, 生源已严重萎缩。然而, 自身所处地理位置, 住宿条件有限, 对招收一些录取率相对较低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时候, 又不免会产生顾及, 担心外地生源过多, 会导致学校里面有限的住宿等资源不能供给。因此, 在对外省市招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二、天津外国语学院自学考试发展的思考

(一) 积极拓展多渠道办学, 开展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方式的衔接

自学考试有着其特殊的优势, 入学门槛低, 特别是像专升本的专业, 入学不需要有专科毕业证, 这就方便了那些正在读高职、高专、自考、成考专科的学生们, 同时学习自考本科专业课程, 在专科毕业后, 本科课程完成所有考试任务, 即可申请本科毕业, 与其他形式升本相比节约了时间。天津外国语学院正在进行类似的尝试。

1. 与高职学院联合, 在高职学院的学生中开展自考本科的推广。

学生们除正常完成高职学院相关的课程外, 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自考课程。相关有衔接性的课程, 可以作为衔接课对学生进行考核, 实现了课程的连贯性与学习时间的节约。

2. 与成人高考专科联合, 推广专本通读的学习模式, 由于国家考试制度的限制, 高自考的学生不能参加英语4、6级, 专业英语四级等考试, 消弱了高自考毕业生的竞争力。

天津外国语学院根据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考考试的特点, 做到优势互补、强相结合, 让考生实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适应人才竞争的求学目标。

3. 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当中推广自考二学历的学习。

第二学历教育是充分发挥高等自学考试和普通高等教育两种教育形式的优势, 为就读期间学有余力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发挥学习潜力, 提升学生知识含量, 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毕业后待遇,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扩展自考教育功能

实行非学证书考试与自学考试并重、并行发展策略, 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 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天津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奥运会前期, 就先后与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警备局针对奥运外语语言需求, 开办了奥运语言培训, 收效良好。在此基础, 不断开发和培育若干适合社会需求、质高、前景好的考试项目, 为资格准入、劳动力就业和社会选拔人才提供服务。逐步实现自学考试与部门行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劳动技能证书等非学历岗位培训的沟通和衔接, 扩充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 为自学考试培育新的参考对象。中国数量众多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可能成为自考生源, 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社会力量办学学校的学生, 也需要代表能力的各种技能证书, 这也是自学考试潜在的生源市场。

(三) 自学考试的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

自考专业建设的发展是依托于主考校来发展的, 这些主考校在天津又基本是都普通高校, 那么在普通高校专业建设不断深化适应社会的今天, 自考应该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依托于主考校, 更加适应社会。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自学考试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师资队伍, 这样在专业建设上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和研究。另外, 在自学考试的教材建设上, 天津外国语学院也依托自身专业师资队伍, 完善学校主考专业教材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不断更新知识, 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使考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礼友.新形势下高教自考面临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6)

外国语学院 篇8

近几年, 尤其是在“十八大”期间, 学院及外国语学院加大了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的投入。到目前为止, 我院拥有8个语言实验室, 共计500个座位;一个日语情景实验室;1个大屏幕多媒体教室, 11个中屏幕多媒体教室;2套卫星接收系统, 2套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并且拥有期刊室1个, 阅览室1个, 专业图书6700册, 其中外文原版图书929册;学术期刊57种, 其中原文期刊10种, 外文报纸7种;各种影视资料 (包括VCD、磁带、录相带) 634套。此外, 外国语学院还与十几个单位合作, 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这些为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区服务提供了及时和有效的服务。

外国语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毕业生以其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工作适应能力强和有发展潜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认可。

近几年来, 外国语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初步形成了因材施教,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科研和社会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 出版专著 (教材) 6部, 译著3部, 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0余篇。外国语学院学生在全国性的竞赛中频频获奖, 在首届全国高师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杨海英、王海静、杨鹿鸣和尹博同学获二等奖;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和外语教研出版社组织的全国CCTV杯讲演大赛中王栋同学获三等奖;2012的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10级学生黄跃娜获得省一等奖、国家优胜奖;2012全国APEC未来之声暨全国前程无忧精英联盟训练营选拔大赛中我院学生丁婕通过海选、面试、笔试淘汰赛、复试、才艺展示、圆桌会议、激情辩论、四国语言自我介绍等等艰难的环节比拼获得了全国亚军的好成绩, 并跟随胡锦涛主席代表团远赴俄罗斯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我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与自身的特色建设是分不开的, 我院在结合自身优势 (软硬件设施) , 区域优势及专业性质的前提下准确定位, 优化发展思路, 开展了我院的英语专业的特色构建。

一、特色专业规划确定发展蓝图, 发挥育人优势

我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 以专业建设为主线,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英语专业为主, 拓宽专业方向, 逐步发展日语、俄语专业和研究生教育;立足鞍山, 面向辽宁;立足基础教育, 面向区域经济;努力把外语系建设成为高质量, 有特色, 在周边地区及省内有影响的专业。

为了更好地巩固专业优势, 我院领导积极地到英语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进行外语专业建设, 交流经验, 并远赴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学习, 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 使外国语学院成为我省第一个引进“导师制”的学院。

二、特色目标定位指向就业市场, 引导学生就业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 一定相关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即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知识的前提下, 注重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政府、出版社、新闻、外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翻译等方面的工作。

在学生就业领域, 我院立足辽宁省, 面向全国进行就业市场开发, 力求就业领域网状化、就业方向多元化, 使学生拥有就业多样化选择的机会。

三、特色才人培养模块培养职业能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化水平, 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坚持学生本位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反思—实践取向等基本教育理念, 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专业定位方面, 紧跟国家政策, 立足辽宁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及时调整教育思路, 大胆进行教育改革, 使教育符合行业亟需人才的需要, 造就了一批既能适应基础教育, 又能适应其他方面需要, 尤其为辽宁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力争把鞍山师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建设成为区域优秀教师人才的摇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形成了颇具竞争力和我校特色的各种创新教育活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院主要实行的是“以导师制为龙头, 以特色英语活动为载体”的培养方式。

(一) 以导师制为龙头

导师制即教师指导学生责任制, 就是组织优秀的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对学生分组分人进行个性化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我院院长曹彦教授在牛津学习期间, 对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学习和分析, 并结合我院学生教学实际, 将导师制引进我院, 并形成具体的实施细则, 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使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完善我院的学分制改革, 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我院特选用一批有过硬英语专业素质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 并对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予以指导、心理上予以疏导、生活上予以辅导、就业和成才上予以向导。形成专业导师、综合导师和客座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本科生指导体系, 实施个性化培养和全面辅导, 以体现因材施教, 突出个性化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原则,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体系, 全面提高外国语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经过多年来的补充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成为我院英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并通过《中国教育报》《辽沈晚报》《鞍山日报》的报道向全省推广。

(二) 以特色学生活动为载体

我院在以导师制为龙头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学生英语活动的潜力和积极性, 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英语活动, 其中尤以英语方舟为主要特色活动进行全院推广。英语方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阳光教室, 另外一个是英语之星。

阳光教室是团市委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校外免费课堂, 主要是在寒暑假和节假日, 由辅导员和导师带队, 带领我院学生进入社区免费为社区孩子和农民工子女进行英语辅导, 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配合学校“双语教学”活动,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并让我院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从师技能。

英语之星是以锻炼我院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为主要目标, 分为英语晨读、激情辩论、英语角、模拟就业等分支, 由导师进行指导, 并在年末举行“英语之星”全院风采大赛, 对学生一年来的英语技能进行了解和考核, 由各班导师担当评委和评论员。实现“导师制+英语方舟”的师生互动教学体系。

英语专业的任何改革, 必须首先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为师范生充分就业和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措施有:

1. 开设高中新课改系列讲座, 学院组织校外专家和校内

教师开设高中英语新课改讲座,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学校也利用相关师资培训机会, 集中培训各课程教学论师资, 以迎新课改革。

2. 贯穿通识教育, “外语专业”只有明确了自身的人文

学科属性, 才能找到专业的学科定位, 有了明确的学科专业定位, 才能确立适当的专业培养目标, 而不至于把外语专业培养等同于外语技能培训, 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增开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程。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见习、实习、实践和

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为此, 课程的设置本着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宗旨, 构建模块式、多样化、网状多向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 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教育创新精神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 实现学生教育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特色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塑造合力的师资

课程计划应体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英语专业系列课程分为文化知识培养课程, 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和特色课程三个层次, 强调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和英语文化学习并重, 突出运用的教学理念。通过英语文化知识培养, 英语语言技能 (实践能力) 训练, 教师职业能力等特色课程构建三个板块为学生夯实牢固的文化专业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形成1+1+1﹥3的合力, 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第一层次——文化知识培养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主干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包括“英汉与汉英翻译”和“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校级重点课程。第三层次——特色课程:“英语教学论”和其他通识课组成, 着重对学生职业与就业需要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拓展。特色鲜明的目标, 明确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建设, 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健全的语言文化知识、训练有素的职业技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 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课程保障。

摘要:外国语学院是鞍山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文科学院之一, 多年来一直立足于院系发展, 通过制订特色的专业规划, 特色的目标定位和就业市场开发以及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力量培训, 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 本文就立足于外国语学院的特色教学建设, 分析师范类院校的英语教学特色。

关键词:特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娇.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特色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7.[1]沈娇.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特色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7.

[2]杨颖育.试论如何构建英语学科专业特色——以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特色专业建设为例.中国大学教学, 2008.5.[2]杨颖育.试论如何构建英语学科专业特色——以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特色专业建设为例.中国大学教学, 2008.5.

[3]刘沛.英语专业的特色建设.群文天地, 2011 (20) .[3]刘沛.英语专业的特色建设.群文天地, 2011 (20) .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6]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07) .[6]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07) .

外国语学院 篇9

该文通过调查研究, 试图剖析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俱乐部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内外专家开展高校俱乐部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 探索寻求一条既能使俱乐部健康发展, 又能使俱乐部在教学方面有些新的思路, 为学员在排球技术和健康素质提高上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 为学员与俱乐部合作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1排球俱乐部学员基本情况

1.1学员进入高校前排球教育普及情况

在表1中, 对该校排球俱乐部学员进入高校前排球普及程度的情况调查得出数据中, 没有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生有23人, 占总人数的65.7%, 接触过几次的有7人, 占20%, 系统学习的有5人, 只占总人数的14.3%, 这说明在进入大学前, 排球的普及程度只是普及到极少部份同学, 这也使教员的教学提高了不少难度, 男女生的整体差异基本一致, 同时也是排球项目自身技术相对较难、技巧性较高等原因使排球“弱势人群”对该项目望而生畏 (表1) 。

1.2学员每周活动次数及有效情况

由表2显示出浙江外国语排球俱乐部学员每周活动次数中, 每天坚持排球运动的学员并不是很多, 只占总人数的14.4%, 但运动练习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三次及以上的学员人数有25.7%, 对于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 有多数人提高非常有效。在所测人中, 绝大多数学员集中在三次以下, 占总人数的60%, 图表显示, 该活动次数的效果一般,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 (1) 现今的学员兴趣爱好广, 而在高校的其他运动项目开展地多, 供学员们自主选择, 从而进行排球活动的时间就很少; (2) 排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要求比较高, 短期内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排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坚持练习, 持之以恒, 效果才明显。从图表数据上, 体现出学员们对每周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3学员排球技能掌握情况

从表3中, 在对学员技能水平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后得出数据, 有51.4%的学员对自我评价好, 有20%的学员表示自己掌握的较好, 同时也有28.6%的学员表示自己掌握的不太好。男女差异不大, 男生有部分掌握不太好, 女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个数据表明俱乐部忽视了学员整体对排球技能的掌握程度, 不利于排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及持续发展。

1.4学员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兴趣情况

由图1可知, 学员经过在排球俱乐部学习参与后身体素质变化的调查中, 身体素质有提高的占总人数的72%, 没变化的又23%, 下降的很少, 只占5%, 说明同学们经过学习参与俱乐部活动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图2反映出, 学员体育兴趣变化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差异不大, 有提高的占总人数的88%, 没变化的占12%, 经过在排球俱乐部学习参与后体育兴趣下降的没有一个, 从对排球俱乐部学员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兴趣变化的调查统计中, 可以看出, 参加排球俱乐部的活动, 对于学员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兴趣提高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排球俱乐部正在有利于同学们自身素质及体育锻炼兴趣积极方面开展。普通高校组建排球俱乐部对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生理机能极为有效;对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等素质效果显著。

摘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俱乐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一些见解, 旨在为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俱乐部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俱乐部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但学生在俱乐部中所得到的锻炼效果还是比较理想。例如:俱乐部的日常管理、排球技能掌握、教学效果、素质提高及兴趣培养。从中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场地与器材设施, 联赛或交流赛次数, 时间的安排等。对于这些问题, 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建议予以解决:俱乐部训练系统化、合理化, 且要有针对性, 适当地调整练习时间及次数, 避免交错, 注重学员练习效果, 注重男女生差异, 同时加强比赛等实践环节, 加强校际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

关键词:排球俱乐部,现状,学员,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崔丽丽, 王炜, 苏连勇, 等.中国体育社团研究 (综述)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29-31.

[2]王伟平.体育社团研究现状与述评[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 (3) :66-67.

[3]刘明明.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西安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 :83-85.

[4]林钧敬.《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苏省教育厅, (项目批准号04s JD880010) [Z].

[5]董先锋, 王瑞民, 朱文亮.对大学生排球俱乐部组织、管理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110-111.

外国语学院 篇10

1 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的概念与意义

1.1 大学生职业测评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测评是指对行为样组的客观、标准的测量,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实施测量和评鉴。作为国内首套自助式职业规划测评系统,朗途职业规划测评整合了测评顾问、职业咨询师以及人力资源专家多年的职业指导经验,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受测大学生的职业测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其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职业测评对高校学生就业的意义

1.2.1 了解个性特点,准确定位方向,树立奋斗目标

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加之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在学习中苦苦追求着正确答案,却从不思考知识本身,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了。为此,可以向师长寻求一些合理建议,或是找专业的测评机构和职业规划师给自己提出相关建议,避免在未来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弯路。

1.2.2 了解健康状况,及时作出调节,正确面对未来

随着未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社会的激烈变革和转轨变型给大学生带来的不适应,职业目标理想和现实的反差,造成职业选择上独立性和依赖性的错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未来学习甚至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悲剧。而对相关心理问题,如果能引导他们及时发现并科学调节,就能够帮助他们正确面向未来。

2 对大学生职业测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宿迁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对外国语学院的2015级的179名外语专业学生(男女比例为1∶9,年龄在18~21岁之间)进行职业规划测评。为了能够以简便快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特征,专门借助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专项分析学生的行为风格、优势与短板以及相关特点等,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与相关职业定位,减少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盲目性。通过分析、研究测评结果,可以大致了解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潜力状况。

2.1 从性格特质类型维度分析

MBTI人格测量系统是基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Carl G.Jung的心理类型理论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心理能量倾向、接收信息方式、处理信息方式、行动方式倾向等4个维度来分析人。这4个维度分别是精力支配:外向(E)和内向(I);认识世界:感觉(S)和直觉(N);判断事物:思考(T)和情感(F);生活态度:判断(J)和知觉(P)。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即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内向+感觉+思考+知觉、外向+感觉+思考+判断、外向+感觉+思考+知觉、内向+感觉+情感+判断、外向+感觉+情感+判断、内向+直觉+情感+判断、内向+直觉+情感+知觉、外向+直觉+情感+知觉、外向+直觉+情感+判断、内向+直觉+思考+判断以及外向+直觉+思考+判断。

从以上16种性格类型分类统计图中所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级外语专业学生中,外向型的比例约占37.4%,内向型的比例约占62.6%;感觉型的比例约占63.1%,直觉型的比例约占36.9%;思考型的比例约占12.8%,情感型的比例约占77.2%;判断型的比例约占46.9%,知觉型的比例约占53.1%。从学生性格特征来分析,主要以内向型、感觉型、情感型、知觉型为主,崇尚非常个性化的理想及价值观。

2.2 从深层次动力源维度分析

从成功愿望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工作时是否有积极主动和努力进取的心态;从影响愿望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引导或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愿望;从挫折承受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时,可能会常有哪些心态、情绪以及可能产生的举动;从人际交往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和技巧等。

通过实际测评,大部分学生在群体中的影响愿望较小,成功愿望也不强烈,而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强。同样以外国语学院2015级外语专业学生为例,显示影响愿望在30分以下的有78人,占总人数的43.6%。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的影响愿望不强,他们不愿意对他人进行情绪、行为上的控制和影响。这些受测的学生在入学之前,有过班干部任职经历的较少,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他人的管理,逐渐形成不愿影响别人的性格特征。此外,在这批受测的学生中,成功愿望在30分以下的有65人,占36.3%,70分以上的仅34人,占18.9%,表明他们在大一入学时成功愿望不高,主要因为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体的进取心与积极性。在挫折承受能力方面,受测学生在30~70分之间的有71人,占施测总人数的39.7%,70分以上的有60人,约占受测人数的39.1%,表明这些受测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较好。受测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30~70分之间的有79人,占受测总人数的44.1%,而70分以上的有58人,占32.4%,体现出大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尚好,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可以较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3 结语

根据以上测评分析,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人格类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但是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相对集中性。测评结果可以较好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一定参考。当然,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应从学生大一入学时起,及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目标。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对照测评结果,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

摘要: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计分析,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在职业规划测评中的职业人格类型和动力指数,客观反映了这些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动力倾向,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状况,对职业规划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分析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忠喜,严秀娟,郭寒宇.大学生职业测评分析以及职业指导启示[J].科教导刊,2010(2):18-21.

[3]梁春启,石磊.职业测评系统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131-132.

[4]王刚,孟超.职业测评对大学生的实用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114.

[5]张朝辉.职业心理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117,124.

[6]周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测评信息分析[J].大众文艺,2011(2):288-289.

上一篇: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下一篇:健身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