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2024-07-01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共8篇)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1

姓名:刘黎院系: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班学号:2009109

1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湖南把“开放带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贸易总量逐年增长。2003年湖南进出口总值37.36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125.66亿美元,大步跨越百亿美元大关。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7%,其中出口依存度由1978年的1.5%上升到2008年的5.2%。201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146.9亿美元,比上年(同比,下同)增长44.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但比中部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6亿美元,增长44.8%,超出全国13.6个百分点,比中部低6.6个百分点;进口67.3亿美元,增长44.5%,超出全国5.8个百分点,比中部低3.3个百分点。湖南省外贸额在全国继续排第20位,外贸规模及增速均居中部第5位。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税收入,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08年,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5.3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33.4%,高出全省出口年均增幅8.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19.2%上升到30.2%;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0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6倍,年均增长33.7%,高出全省出口年均增幅8.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1%上升到3.3%;农产品出口4.22亿

美元,比2001年增长1.8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比2001年降低3.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设备、初级产品及资源类商品进口大幅度增加。2001—2008年, 累计进口铁矿砂35.33亿美元,年均增长45.2%;钢材6.34亿美元,增长21.3%;计量检测分析自动仪器及器具3.48亿美元,增长25.2%;金属加工机床3.37亿美元,增长27.7%;纸浆2.57亿美元,增长8.9%;液泵及液体提升机1.65亿美元,增长34.7%;建筑及采矿用机械1.34亿美元,增长17.5%;初级形状的塑料1.19亿美元,增长28.5%;阀门1.21亿美元,增长69.4%;未锻造的铜及铜材1.10亿美元,增长20.0%;印刷品0.97亿美元,增长52.3%;食用植物油0.89亿美元,增长53.8%;制造纸及纸制品用机械0.85亿美元,增长55.0%。

近年来,湖南外贸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配置外贸出口资源,引导和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市场,组织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广交客商,在努力稳定和发展原有亚洲、北美和欧盟三大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促进了出口的持续发展。2001—2008年湖南省分各大洲进出口货物连年递增(见表1)。

湖南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往来。日本、美国、香港、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荷兰、加拿大、台湾成为湖南十大双边贸易伙伴。2001—2008年,与美国贸易额累计达56.81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外贸总额的11.3%;与日本贸易额56.13亿美元,占11.1%;与香港贸易额46.88亿美元,占9.3%;与韩国贸易额40.28亿美元,占8.0%;与德国贸易额28.73亿美元,占5.7%;与澳大利亚贸易额23.73亿美元,占4.7%;与印度贸易额22.19亿

美元,占4.4%;与荷兰贸易额15.09亿美元,占3.0%;与加拿大贸易额12.68亿美元,占2.5%;与台湾地区贸易额12.40亿美元,占2.5%。湖南在英国、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泰国、瑞典、秘鲁、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新加坡、西班牙、比利时、越南、法国等国的贸易市场不断扩大,往来也日趋密切。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变化,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截至2008年底,湖南有外贸进出口经营企业4804家,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889家,平均规模664万美元。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648家,平均出口规模达510万美元;有进口实绩的企业668家,平均进口规模619万美元。目前,各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对全省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8年,国有企业进出口51.31亿美元,增长22.3%。其中,出口32.32亿美元,增长19.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8.4%;进口18.99亿美元,增长27.6%,占全省进口额的45.7%。民营企业进出口52.41亿美元,增长45.5%。其中,出口38.85亿美元,增长46.4%,比全省的平均增幅高17.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6.2%;进口13.56亿美元,增长43.0%,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1.9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2.6%。

2008年末,外商及港澳台在湘投资企业数达2766户,比2001年增加686户,投资总额266.2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1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城镇从业人员19.69万人,比2001年增加13.87万人,增长2.4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省年末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从2001年的0.77%提高到

1.71%,提高0.94个百分点。200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0亿美元(10.31亿美元),2005年跨越20亿美元(20.72亿美元),2007年突破30亿美元(32.71亿美元),2008年再创新高,超过40亿美元(40.05亿美元)。

2001—2008年湖南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66.89亿美元,其中香港地区投资88.1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2.8%;台湾地区投资16.23亿美元,占9.7%;欧盟国家投资13.39亿美元,占8.0%;拉丁美洲的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10.42亿美元,占6.2%;美国投资9.02亿美元,占5.4%;韩国投资5.36亿美元,占3.2%;荷兰投资5.31亿美元,占3.2%;加拿大投资3.57亿美元,占2.1%;澳门地区投资3.36亿美元,占2.0%;大洋洲国家投资3.24亿美元,占1.9%;非洲国家投资2.92亿美元,占1.7%。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除了仍以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外,部分外资投向了基础设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2001—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117.36亿美元,占70.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9.77亿美元,占5.9%;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投资7.24亿美元,占4.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5.72亿美元,占3.4%;农林牧渔业投资7.16亿美元,占4.3%;建筑业投资5.36亿美元,占3.2%;采掘业投资3.84亿美元,占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3.19亿美元,占1.9%。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2

关键词:湖南省,服务贸易,波动性

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从1980—2012年33年时间里, 从0.03亿元增加至221.57亿元, 增长了近7400倍, 引起了学界关注。杨琼、胡振华 (2013) 研究认为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竞争力不断增强, 促使湖南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王辉、朱健 (2009) 研究了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服务贸易的体制等对策。陈惠芳 (2007) 研究认为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能够促进湖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 推动湖南省经济的发展。

这些研究对于加快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确实有一定参考价值, 都基于一个假设, 湖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能促进湖南省经济的增长, 然而此假设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高佳薇、冯晓玲、刘烨 (2013)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湖南省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不是湖南省GDP增长的原因。受数据残缺等多方面影响, 相对缺乏对湖南省服务贸易的整体性实证研究, 故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至1980年, 这一阶段为服务贸易的萌芽时期, 存在着总量低, 发展缓慢, 自发增长等特征。1980年湖南对外劳务合作公司成立, 推动了湖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 标志着湖南省服务贸易进入第二阶段, 在1980—1992年, 伴随着服务贸易额高速增长的同时, 出现了最高增长幅度为250%, 降幅接近50%的波动性急剧增加现象。1992年以后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速放缓, 波动性减小, 进入第三阶段稳步发展时期。2009年以后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进一步放缓, 进入平稳调整期。

湖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量不断扩张, 服务贸易额从1983年的0.0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21.57亿元, 增长了7386倍。二是贸易结构日益优化, 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兴起并日益壮大。湖南省服务贸易主要涉及旅游、建筑、计算机技术、电影等9个行业。2010年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3.3%, 广告宣传服务和咨询服务贸易同比分别增长12.5%和22.3%。三是服务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湖南省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同比增长22.6%,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6个百分点, 2012年增速为11.7%,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贸易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

利用Eviews软件, 通过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湖南省生产总值和服务贸易关系进行分析, 得到结果如表1。

结果显示:湖南省对外服务贸易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结果, 而非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故经济增长对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显著, 而服务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二) 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

首先, 2012年湖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9.05亿美元, 居中部六省第4位, 增幅居中部六省第5位。其中, 出口13.8亿美元, 居中部六省第3位。同比增长11.7%, 增幅居中部六省第5位;进口15.2亿美元, 居中部六省第3位 (1) 。其次, 湖南省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较小, 以2012年为例, 湖南省GDP为22154.2亿元, 服务贸易总值占GDP比重仅为1%, 远远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第三, 与湖南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一致。湖南省人口7174万, 全国排第七 (2) , 但服务贸易发展全国排名靠后, 人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也甚远。湖南省是全国文化强省之一, 但服务贸易中广告、电影、宣传等产业发展落后, 所占比重仅为1%。第四, 湖南省服务贸易在全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小, 以2011年为例, 湖南省服务贸易总额25.2亿美元, 仅占全国总量的0.6% (3) 。

(三) 以旅游服务业为主, 结构严重失衡

旅游一直占服务贸易半壁江山。以2010为例, 湖南省对外旅游收入8.87亿美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7%, 而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一直较小。新兴服务贸易行业虽呈现稳步增长势头, 如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3.3%, 广告宣传服务和咨询服务贸易同比分别增长12.5%和22.3%, 但所占比重仍然小, 运输占8%, 建筑服务占4%, 保险服务占1%, 而金融服务、通讯服务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统计数据见图1 (4) 。

(四) 增速波动剧烈, 受国际经济影响明显

从图2中可以看出, 虽然湖南省服务贸易总量增加, 但是每年增长的量却不稳定, 波动性大。增长率最高时, 达到249.78%;最低时为-46.7%, 分别发生在1991年和1990年。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率均值为0.4724, 方差为0.577, 变异系数为1.221, 增长速度波动剧烈。

从图2可以看出, 服务贸易的周期波动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基本相吻合。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湖南省服务贸易出现了一个低点。1987年, 由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不断恶化以及中东局势紧张, 华尔街出现崩溃迹象, 湖南省服务贸易出现新的低点。1990年国际出现储蓄和贷款危机, 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也大幅降低, 出现增速的历史最低点。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速在1998年骤减。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率和总量急剧下降。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政府对服务贸易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 机构建立滞后。十六大以后, 我国才初步建立起专门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和促进体系, 2006年, 商务部成立服务贸易司。直到2007年湖南省商务厅才成立服务贸易处。其次, 政府部门不重视服务贸易数据统计。2006年12月28日, 国家商务部才首次全面系统地公开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 (5) , 直到2007年初国家才颁布《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第三, 服务贸易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时间较晚, 直到党的十七大, 才提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第四, 服务贸易规划制定时间滞后。2011年商务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南省政府才出台《湖南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06年以前湖南省服务贸易基本上处于自发发展状态, 故出现了发展水平不高、波动性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等现象。

(二) 定位不明确

湖南省对服务贸易缺乏明确定位, 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缺乏发展水平定位, 在《湖南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到了旅游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及产值目标但未确定湖南省服务贸易规模、增长速度、在全国和中部地区所处的地位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标。2.行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明确。湖南省服务贸易有关政策对行业定位缺乏界定。《湖南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到, 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 故按此种理解, 湖南省服务贸易的行业发展方向定位应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然而旅游业已占据大壁江山, 其发展速度等已受到量的限制, 且对外旅游业易受外部影响, 从而加剧对外的依赖性, 并加剧湖南省服务贸易的波动性, 影响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的提高。

(三) 优质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2002年湖南省提出“发展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强省”战略, 把文化建设摆到空前重要的位置, 实现“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但在服务贸易方面, 优质文化资源开发不够, 首先, 文化资源没有与广告、宣传等服务业相结合, 广告、宣传在湖南省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小, 缺少文化内涵。其次, 电影、音像产业没有很好地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富有湖南省红色文化、特有少数民族文化等的电影、影像作品缺乏。第三, 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与服务业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利用, 难以走出国门, 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四, 湖南省的侗文化、土家族文化、苗文化中的建筑文化缺乏有效开发。

(四) 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

湖南省服务业水平较低。首先表现在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湖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一五”期间明显下滑, 从2005年的44%下降到2010年的39.8%, 低于全国43%的平均水平, 与2005年比, 更是累计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相当于回到了20世纪末的水平 (1) 。其次, 表现为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较低。服务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第三, 表现在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以2011年为例, 湖南省营业收入1000万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仅183家,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仅125家, 居民服务业企业仅30家。第四, 投资结构不够优化。以2011年为例, 湖南省交通运输和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个行业投资合计占78.7%, 对新兴服务业投资偏少。

(五) 服务贸易管理机制不完善

“十六大”以后, 我国才初步建立起专门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和促进体系。而湖南省在2007年才成立服务贸易管理部门, 相对滞后于发达省份。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对“环境服务”、“教育服务”、“通讯服务”、“保健和社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系统管理制度缺失, 也缺乏相应的行业中介组织。湖南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与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文化厅、海关等相关部门间沟通与协调不畅。与国际组织、外国企业的工作联系机制也有待加强。

三、促进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 科学规划, 准确定位

首先, 要充分认识到湖南省服务贸易对促进湖南省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作用, 结合各区域的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和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产业供给政策两大政策。加快湖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次, 科学规划, 准确定位。要根据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 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重点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准确定位湖南省服务贸易, 包括战略定位、目标定位、行业定位。二是制定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三是组织领导问题, 建立以湖南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四是完善工作机制问题, 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服务贸易工作机制。五是完善对服务贸易的引导与调控机制。

(二) 走特色服务贸易发展之路

加快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一带一圈”地区重点旅游企业发展, 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二是加大湘绣、湘茶、湘瓷等湖湘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加强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和特色旅游古镇、乡村的建设。三是利用湖南省优质文化资源开发绿色生态游和民俗风情游、发展工矿旅游等新兴旅游。走以文化产业为引领, 建筑服务业、广告宣传等优先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快湖南省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培育“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外向型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源与建筑、饮食服务相结合, 采用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 开发特色饮食文化, 弘扬湘菜文化、壮大湘菜品牌, 提升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打造特色湘菜文化品牌。

(三) 大力扶持重点企业“走出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出口

湖南省政府要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商务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在全国有比较优势和一定影响的广播影视、新媒体、出版印刷、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企业“走出去”。

湖南省政府要利用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文化出口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出口。第一, 建立健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 包括:重大项目的审批政策、融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财政扶持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第二, 政府建立专门扶持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相关的项目咨询、境外指南、出入境管理、融资保险等系统服务。第三, 政府部门支持和组织服务业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 同时以国内著名综合性展会为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贸易促进活动, 整体宣传湖南省服务贸易企业形象, 通过展览和洽谈, 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商机。

(四) 加快湖南省服务业发展,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首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 提升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其次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规范管理。第三, 实施品牌战略, 创新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并改善投资结构。

参考文献

[1]杨琼, 胡振华.湖南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13 (6) :75.

[2]王辉, 朱健.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4上) :13.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3

【关键词】湖南;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对策

湖南省作为中部的人口、资源大省,应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为契机,充分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予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大转移,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

一、湖南省加工贸易的现状

(1)加工贸易总量少,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较低。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在此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省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8.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45%。2008年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4.6%,仅占全省外贸总额的9.4%,到2010年,我省加工贸易总额达17.9亿美元,同比增长63.2%,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2.2%,2011年1至4月我省加工贸易总额66605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572813万美元的11.6%(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信息网)。由此可见,我省加工贸易总量小,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低的特征相当明显。(2)进料加工多于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都是从国外免税进口料件,国内组装或加工,再返销给国外。不同的是进料加工需要向国外支付料款,国外支付的是成品金额且出口有退税,企业挣的是差价;而来料加工无需支付料款,国外支付的是加工费且出口没有退税。2010年,我省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15.4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额17.9亿美元的86%,是来料加工的6.16倍。2011年1月到4月,进料加工59156万美元,占该期加工贸易总额66605亿美元的88.8%,是来料加工的7.94倍(数据来源:长沙海关统计公报)。(3)地区发展不平衡。湖南省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和郴州市,长株潭地区起到了龙头作用,2010年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到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2.56%,其次是郴州市,郴州市在2007年郴州加工出口区成立以来,其加工贸易进出口飞速发展,2010年该市加工贸易总值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11.73%。长株潭地区和郴州市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74.29%。(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上升。2008年我省对外贸易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8.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5%,同比增长39.5%;进口额19.4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6.7%,同比增长24.5%。2010年我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上升到32.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1.2%,同比增长77.8%;进口额上升到34.2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0.9%,同比增长35.5%。

二、湖南省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

(1)沿海欠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其他地区的竞争。与我省相比较,沿海省份的内地毗邻其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更为便利,土地资源也较丰富,对外资更有吸引力,是许多企业在产业迁移政策下的首选。另外,出于地方经济的保护,沿海各地的政府也不愿意外资从本省转移出去。中部其他各省市也在抢抓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崛起机遇,发展加工贸易。如湖北武汉抓住其作为中部地区最先成立加工出口区,近年来在开展加工贸易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成绩。一批光电子、船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落户武汉,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江西省已设立九江、南昌和赣州三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南昌建有国际空港,南昌、九江建有集装箱码头,可以为加工贸易提供快捷的物流保障。(2)后危机时代新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之大,辐射面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危机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巨大,而加工贸易遭受的冲击更为严重,湖南省加工贸易也不例外,湖南省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贸易量大幅萎缩,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强度,很多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经济压力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其中除了采取明显的国产保护手段以外,更加积极地推行与低碳相关的贸易制度,以环境为借口,强调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设置门槛抵制外来商品的竞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便是证明。(3)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进一步发展我省的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需要强大的人才储备为支撑,尤其是加工贸易往高新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国际营销发展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湖南省是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院校及研究机构达到146所,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研究生达12434人,本科生达106235人,但是人才的培育基地并没有成为人才的集聚地,有数据显示,湖南省每年迁出人口中高等教育层次的人才占主要部分。人才向东南发达省市流动造成湖南省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较东南各省落后,人才待遇相对较低。

三、进一步发展湖南省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1)转变观念,创新内陆型加工贸易模式。进一步发展我省加工贸易,政府应该深化对加工贸易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制度创新,努力克服远离沿海、物流成本过高等制约传统“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模式的瓶颈因素。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其服务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官员的权力寻租,优化投资软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我省的本地配套能力,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大力发展“就地配套、内外兼销、快捷运输”的内陆型加工贸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内陆加工贸易快速的发展。(2)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正是我国进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部其他五省都在想方设法吸纳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竞争激烈。湖南省必须抢抓机遇,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努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大转移时必须按一定的产业评估制度严格审查,鼓励那些增值程度高、产业链较长、与一般贸易互补及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优质企业进入湖南加工贸易领域,对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对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没有作用甚至危害到环境或浪费自然资源的企业或投资项目都要进行限制甚至禁止进入。(3)引进龙头,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湖南省应立足于本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强化内陆加工贸易发展功能平台,大力引进相关产业龙头,使我省加工贸易能够引来真正的“凤凰”。各市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地区特长,引进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际知名企业,从而打造一批配套的、协作能力强的本地外向型企业,可以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低价的国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土化,这样就会使得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也会缩小我省加工贸易的地区差异,促进我省加工贸易地区间和谐发展。(4)为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目前我省外经贸人才的缺乏和开放意识相对滞后,是制约我省加工贸易发展的一大因素。进一步发展我省加工贸易,又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大与外贸相关的教育投入。一方面充分发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作用,推动这些高校与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高级外贸人才的联合培养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鼓励外向型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订单式”的外贸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其次要创造有利于外贸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外贸人才到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经验,另一方面要努力吸引外地人才到湖南来建功立业。

参 考 文 献

[1]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9)

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4

1.1.2 研究意义 目前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势头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将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能否保持健康增长产生影响。

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理论实证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发展比较晚,所以对于省级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服务贸易这一方面更要不断地探究与学习。另一方面,服务贸易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贸易方式。扩大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促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贸易增长以及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在生产运输时往往具有高耗能、高资源利用的特点,相对来说服务贸易能够减少资源利用率,从而促使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对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和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实现对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1.2 文献综述 1.2.1 外国有关研究文献 Andrea Ariu.Crisis-proof services指出在2008-2015年的危机中,货物贸易下降了近30%。但是相比之下,商业、电信和金融服务贸易继续以危机前的速度增长,只有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没有下降。在他们使用比利时的公司-产品-目的地一级的贸易数据后他们发现:在非洲经济危机期间,劳务出口的弹性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二者之间的增长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合作国家产生的经济低迷冲击影响了商品出口,但对服务出口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差异在经济上是相当大的:如果商品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与服务出口相同的弹性,那么2008-2015年崩盘期间GDP的下降幅度可能只有观察到的一半。文章指出了服务贸易对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作用。

Matteo Fiorini , Bernard Hoekman的文章中写到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加强发展中国家服务部门的绩效,并改善特定服务的获得。他们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或机构质量足够高时,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程度与获得金融、信息和通信技术和运输服务三项活动正相关,这三项活动是投入若干特别提款权的投入。这意味着,促进服务贸易和投资可能有助于实现依赖于服务部门绩效的SDGS。在缺乏关于服务贸易政策的可比跨国面板数据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具体国家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政策对SDGS影响的具体渠道。文章同样指出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手法。

1.2.2 国内有关研究文献 崔黎犁(2015)曾经强调我国特别重视服务贸易领域,而且集中颁布激励有关服务贸易文件,这也就是说明了服务贸易发展走向。另外,指出江苏作为服务贸易的强省,规模之大小排在我国第四,另外在服务外包方面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最后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特点。

袁蓉(2014)在TC指数分析法的指导下,以江苏省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地方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系统研究,并且研究出相关政策以及建议。

罗巧云(2018)在文章中从以全球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到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为背景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提出了该省在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最后结合现状和时事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梦璐(2018)的文章首先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服务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这有助于提升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江苏省融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邬玉婷(2018)指出了随着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地位越发重要,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且在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通过分析全球以及美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间服务贸易之间差距、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短板等问题,最后立足于包括金融和外汇等在内的政策角度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如下措施:近期要增强贸易协议的研究以及维护市场稳定,中期就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远期是要大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亚洲自贸区的形成。

郑雨彤(2018)的文章是通过数据分析之后指出中国服务贸易量在逐年增加,服务业在全国GDP所占比也不断提高。告诉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具有较大的优势,且其不可替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方向。另外,在测算相关方面,传统测算方式会导致服务业的贡献被低估。在结构方面,服务贸易结构已经在逐渐改善,不同产业的比例变化也反映出了中国服务贸易新的特点以及问题。作者在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提出了灵活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把握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及侧重点。

根据前文的分析,研究该省在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已经提出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在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战略的前提下详细分析江苏省的服务贸易。通过比对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找到现阶段发展的不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出解决的手段。同时借鉴分析江苏省附近城市的有效示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前进的道路在做到这些之后放眼于国际,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案例,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该省的实力,从而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总结部分文献以及数据,详细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现状。针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内涵,为下面对该发展提出的问题分析埋下理论基础。接下来是根据时事以及数据进行问题分析。接下来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建议,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根据以上理论和问题分析,提出增强江苏省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1.3.2 研究的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查阅法,利用查询并阅读中国知网的硕博论文以及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参考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及一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中国和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此进行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和总结。

(2)问题分析法,按照解决江苏省服务发展所遇到问题的过程,找出在发展中的问题所在,由此提出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江苏省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展的较迟,但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及如今经济的全球化,该省利用中国制造这一品牌带来的连锁效应,加之多年来持续增加的对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支持,另外,该省自身不断地发展第三产业为契机,同时依托在传统贸易服务中的劳动力优势,在这些年取得了不容忽略的成就,另外,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发展特色,对外也展现出相当有潜力的发展趋势。

2.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服务贸易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但是在9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导致了江苏省的开放程度低,所以在这段时期里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处在一个十分缓慢增长的状态。90年代之后中国,在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得打前提下,引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基于我国服务贸易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下,江苏省在该领域的发展也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例:在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时,江苏省紧紧握住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一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百八十亿美元大关,年增长超过十二个百分点,并且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经济危机中也很好的生存了下来,由此不难发现,江苏省在发展该领域的困难。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2.1 2015-2017江苏省在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比 2004年,那个时候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出口额仅仅为11.49亿美元,经过13年的发展,到2017年时,已增长到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8.7%,对比我国的平均增幅,拥有六个百分点的优势。其中,在2008年时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总额度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比提高近四十个百分点。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总额更是在2018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规模在全国排名已经到达了第四位,由此可以看出其一直在不断努力发展自身规模的成果,目前江苏的服务贸易已然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竞争力并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张,于江苏省整体的经济发展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江苏省在新的形势下也做出了选择: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转变贸易模式,培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由此提升江苏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图2.2 江苏服务贸易额 2.2 服务贸易逆差增加 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近几年来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不错,通过表格中数据并不难看出其服务贸易总额在最近几年里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却在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服务贸易中以贸易输入即出口为主。这种贸易逆差的存在使得江苏省服务贸易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江苏省服务贸易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量出口劳动性密集型服务的同时进口金融服务和网络技术等附加值不低的行业。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的存在表明其在整体贸易进出口中的表现还不够突出,也暴露出了在自身发展中的缺陷:江苏省拥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这个优势同时也威胁了江苏自身在服务贸易中其他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并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若是在这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上一直依赖于进口的话,那么江苏省服务贸易在未来发展存在被淘汰的危机。

表 2.3 江苏服务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江苏服务贸易 总额 124.04 182.5 213.31 294.33 373.1 477.2 635.49 出口 60.62 88.62 102.25 141.26 179.36 231.1 309.16 进口 63.42 93.88 111.06 153.07 193.74 246.4 326.33 逆差-2.8-5.26-8.81-11.81-14.38-15.3-17.17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 2.4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额(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2.3 服务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服务贸易这一贸易类型在中国的统计标准中一共包含了十二个项目,在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包括咨询管理在内的其他商业服务一直占其中的首位,在2018年数据统计中达到了61%。其次则是交通运输,在江苏省服务贸易总量中占15.6%。在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旅游、建筑、劳务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具有稳定增长的发展势态,这有效的稳定和促进了江苏服务贸易的增长。2018年里江苏省旅游业外汇收入达46.5亿美元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8%;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际完成营业额达到了95.28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58%;

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达到了7.2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7%。在江苏省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即使近年来旅游项目有出现过逆差,但仍然是江苏主要的出口服务项目,在所有出口项目中相对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图 2.5 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比例 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中的其他项目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18年江苏省服务贸易中的通信服务出口总金额达到了0.24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7.51%。该项工作发展至今,已确定多个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十五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三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另外,现阶段该省放在服务贸易的建筑也很大程度上提高,包括各软件园等集聚园区已经初步建成。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在服务贸易结构以及未来调整的方向:在维持有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项目。以上行业将成为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的主流行业,并且在江苏省贸易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难得出,江苏省服务贸易将向知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且发展态势将越来越好。并且从长远来看,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其服务贸易结构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

江苏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从上一节分析可知,这些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阻碍该省服务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挖掘该省在服务贸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对江苏服务贸易未来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 服务经济的基础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才能维持服务贸易。过去几年内,江苏省长期贯彻着“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政策,这将不利于该省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和结构优化。在该省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被重视的情况下服务贸易也随之不断发展。

从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质量上来看,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一直占大部分,这使得该省服务贸易的含金量低。那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服务在江苏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这进一步表明该省服务贸易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为江苏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近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项目的类型不断增加,弥补了与以往该省在新兴现代服务项目上的缺乏这一不足。目前该省也已积极开展新型贸易行业的发展,并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重大突破。例如,江苏计算机、信息咨询、动漫创意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省内已经持续出现。

由此可见,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将充满希望。但从发展现状告诉我们,目前还存在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从国内对比情况中(表3.2),在2015年到2018这四年之间该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1.88%、1.74%、1.86%、1.9%。我们可以看出该省对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在我国占比相对不高,另外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江苏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也并不稳定,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内江苏的服务贸易还有很多风险和进步空间。

3.3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进出口主体结构中传统服务行业是江苏省服务贸易的主要来源。因此具有创新性强等优势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水平较低,包括文化服务、服务外包等项目。

从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商业服务项目是该省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出口的很大比例。近年来,在交通,建筑,劳务合同等服务业的发展中,江苏省服务出口份额也稳步增长。这表明了江苏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项目的未来趋势,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专利使用费和许可费。想要追上传统服务行业的步伐依旧需要不短时间。

从服务贸易结构进口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咨询等项目。2010至2018年这8年期间,以上各类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各年全省中所占的比重均在九成以上。咨询、商业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权的进口三项占到了接近七十个百分点。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服务出口结构非常简单,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导的项目占主导地位。一些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表现并不明显。同时,在贸易进口结构中的表现也比较单调,一直以来贸易进口的项目都没有太大变化并且对于高价值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没有良好表现。这些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在对外服务贸易市场中占有率低,面对现代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水平也较低。

3.4 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不完善 服务业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和广泛的优势,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困难。现阶段,世界上有关于管理服务贸易的要求的共同政策和法律规定。在江苏省,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系统的政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即服务行业自身的特点导致的行业规划较多,进而导致行政主管和牵头部门有所增加,且各部的管理角度和侧重点具有差别,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管理机制,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使得政策有效性大大降低。这就导致了部门管理重复,在消耗特别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大的基础上,管理效率还是不高。

另一方面,在立法方面,该省的服务贸易目前尚不完善,大多数部门处于没有立法或缺乏支持性法律的情况。虽然有些部门已经有相应的法律,但由于光的范围,这些法律在定位方面造成了问题。进而使得法律实施时得可操作性大大下降。立法存在矛盾,一些个别条款与GATS的原则相矛盾。立法相对简单,针对性的弱点和缺乏规则,指出了江苏省法律法规服务贸易的薄弱环节。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的对外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对全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有效的对策对江苏对外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1 立足传统项目,培养新优势 旅游以及交通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项目。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常状况下,服务贸易是没有什么污染而且能耗非常小,在这样特点的前提下,促进江苏劳动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越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合理改良贸易结构对提高服务贸易质量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虽然江苏省一方面在服务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却拥有劳动力优势,造成江苏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同时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向前推进。从江苏省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的新兴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比拥有传统优势的服务项目慢,仅仅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贸易,现阶段,它无法满足江苏提高竞争力的要求。所以,在确定发展思路的前提下,江苏省要在强调自身传统优势和项目的同时,加快发展新的现代服务项目,拓展现代服务业务。如加大计算机信息、保险等行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形成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由此带动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江苏省服务贸易要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提高这些项目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实现重点突出、层次结构分明、阶段性较强地发展高层次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4.2 巩固传统贸易优势,实施多元化出口 在面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的情况,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巩固创立的的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地位,这样可以产生传统市场优势的效果。江苏省将对通常的贸易伙伴开展大量商业活动,以避免传统市场的损失和缩小。它也可能受到各国政策或传统市场区域的偏见,例如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保持传统市场的秩序稳定并且推动发展,维持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活力,为传统市场持续发展增加新的能量。积极发挥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该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多元化,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优势将消失,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能够增加我国出口的稳定性,并且规避市场风险。所以,需要在服务贸易比较集中的领域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准,在保证传统市场出口份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江苏在服务贸易的相关领域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时间不长,这也就造成该领域的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为了提高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的基本规则。另外,而且还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制定适合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已经建立的法律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必须高效,迅速地实施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在江苏省服务业形成统一完善的贸易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为解决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创立可能。因此有必要促进不同部们之间的沟通,以规避多头管理的情况,这也易于统筹安排江苏省服务贸易规划和统计等相关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效率。

4.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进步,知识的作用正在增加。无论人才素质或数量,服务贸易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高素质员工经常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这将是影响该省服务贸易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江苏省必须重视服务业人才的塑造。

从江苏省的政府方面来说,应加大对教育以及各种各样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投资,注重服务业人才的塑造,提高省内服务贸易专业类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实践基地,以实现对相关人才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这样既能提高企业对人才选拔水准,同时可以为该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准备大量的有用之才。因此,政府要设法留住相关专业人才,如采取高水平人才政策,为了提高江苏省服务业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公司将招聘留在江苏的先进服务人才,增加后备人才。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良好发展 输送新鲜有力的血液。

对企业来讲,应注重从业员工的培训,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便能使员工了解到最新市场动态,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当今时代飞速的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当然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走进市场,在市场中不断尝试,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所以,将理论教育以及技能培训进行合理的融合,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很多很多服务业的顶尖人才。

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展开研究和该省服务贸易展开系统分析,同时着重调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研究出对应建议以及意见。在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优势,在此前提下对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发展规模的扩大,不能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与追求发展速度。且服务贸易结构中贸易项目之间的差距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虽然速度快但是不稳定的局面,所以对此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这方面也需要做出调整。在以上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帮助,所以还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引。

致谢 在紫金学院进行学习的多年时光里,我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以及同学的关心,特别在毕业论文撰写完成的时候环,心情特别激动,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感谢,值得感激。

从论文的选题到开题,一直到现在论文全部完场,最值得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黄仕靖老师,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帮助我很多,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与批评,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成功的完成。同时也感谢经管院系的老师们在我的大学生涯里的教导。另外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论文之中很多的看法以及观点都比较浅薄,希望评阅老师对此指正。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5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河南; 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 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原经济区是在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的新形势下,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要求。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粮食优势、基础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 二) 对外贸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为内陆地区的河南,在运输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对外贸易平台的构筑成为河南融入全球经济的突破口,开放带入是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就筑造起了这样一个平台,它确定了强化核心,拓展外延; 提升两轴,对接周边; 贯通东西,服务全局的总体发展态势,有助于实现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途径,这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上。1937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首先发起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专门论述,并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源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基础,通过国际贸易促进贸易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能过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获得增长。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使贸易参与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都得到提高,使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资源能够逐级传递和扩散到落后国家,从而产生“外溢效应”,正是通过这种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才实现了产业升级。

顺应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大趋势,就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抓住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使中原经济区全力融入全球发展的新格局。

二、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全面地反映了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河南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不管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较落后,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

( 一) 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河南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在最近5 年时间里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创新高,年均递增 29. 3%。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发展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低”,即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总量低、出口商品层面低。目前,河南省进出口仅占全国总量的0. 6%,外资占5. 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1 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是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2010 年,河南出口总值为 177. 9 亿美元,在 GDP 中的比重仅为 5. 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 6%,过低的外贸依存度说明河南尚未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尚未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

( 二) 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出口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按照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处于产业链两端研发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产业利润均在 20% 以上,而中低端的加工生产环节仅有 5%的利润,河南目前出口的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据海关统计,2010 年河南省出口前十的商品分别是: 人发制品、橡胶轮胎、服装及衣着附件、钢材、铝及铝材、未锻造铜、银及银制品、蔬菜、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陶瓷产品等,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初级产品,甚至有很大比重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同时,河南省的外贸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低价格的数量扩张,在出口商品数量增长的同时,很多商品的价格却在下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贫困式出口”特征明显。

二是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在河南省出口结构中,工业品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省的主要创汇来源,而服务贸易的出口创汇非常之少。在河南的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的服务产品居多,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是主要的出口创汇项目,而金融、保险、信息技术、通信等新兴领域服务出口极少,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发展滞后,一方面要进口发达国家新兴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依赖传统服务产品出口获取外汇,平衡国际收支。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有了快速发展,但总规模还很小。这种不合理的服务产品结构,导致国际竞争力较弱。

三是进出口市场过渡集中于传统贸易市场。,河南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26. 6亿美元、23. 2 亿美元和 15. 8 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 36. 9%。主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铅矿砂、氧化铝等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 主要出口商品中,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轮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市场依赖程度也很高。进出口市场过渡集中于美国、欧盟、东盟三大贸易伙伴,在遇见这些地区的经济波动时,对外贸易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四是投资环境较差,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河南的投资环境条件虽有所改善,有的地市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重引进、轻管理,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现象,交通、通讯、能源、市政公用事业、接待设施等都还不能满足扩大开放的需要,有些地方和部门法制观念淡薄,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第一,健全内陆开放型政策环境,建立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首先要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要加快向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型,营造公平竞争、进出自由的市场环境,健全、完善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如保税港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试验区,实施政策倾斜,构建开放型文化,形成自觉接受国际准则、国际惯例的社会意识,提高河南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其次是在硬环境方面,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快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改善产业配套条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解决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瓶颈制约。打造郑州高速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在航空港建设、国际航线开辟等改善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上,实施必要的前期补贴; 三是打破地区封锁,着力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空间,加强中原经济区内的合作,聚合优势,增强中原经济区的辐射能力。

第二,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提高河南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期,对外贸易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进一步创新产业承接的思路,引导产业链与产业网络整体转移,尤其是要与世界 500 强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弥补河南战略支撑产业的短板链条,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引进产业的层次。首先,承接产业转移应与我省产业优势相结合。其次,要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承接战略新兴产业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本地企业强化与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能力,使迁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引进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第三,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承载力。“十二五”时期,河南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根据比较优势选准、抓好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打造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同时,凡被认定为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园区,要作为今后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先推荐单位,并由相关单位对园区实行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平台。

第四,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空间。首先要构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和平台。借助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的机遇,发挥现有铁路、公路干线的作用,改善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同时,要加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综合保税区。发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等能力,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区域合作。[5]其次,加强与主要经济区合作。目前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正在寻求产业转移,要加强与之深层次合作,促进区域间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区域协作模式。最后,还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除了与欧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的国际合作外,还要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寻找合作的基础。

第五,借助对外贸易,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一是政府方面要加强宏观指导,统筹研究制订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完善鼓励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在财政、税收、外汇、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做好系统化工作并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在投资的方向上,以短缺资源开发、优势产业、产能过剩产业为重点,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目的地,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形成产业结构内外互补、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跨国公司。三是在要素市场上,要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比较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和领域,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工程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档次,改善外派劳务结构,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县、专业基地、培训中心建设,改善外派劳务结构。

第六,更新发展观念,切实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形成以技术、人才为主要要素,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外贸发展方式,这为我们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对外贸易明确了方向。从发展方式来看,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来实现的,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营销网络。在国际价值链中仍属于低端的粗放式外贸,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增长的基础也比较薄弱。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外需求市场严重萎缩,使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陷入困局,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和创新体系,这首先是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保证对外贸易发展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这策,这样才能保证外贸发展方式由主要是追求速度的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推进的发展方式,即从过去片面注重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和附加值上来,由市场结构集中转向多元化市场上来,由以商品贸易为主转向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上来,由贸易方式单一转向多种贸易方式平衡发展上来。

参考文献:

[1]喻新安。 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2010,( 05) .

[2]殷建勇。 河南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2) .

[3]李明福。 金融危机下针对河南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J]。 中国商贸,2009,( 11) .

[4]何侍昌。 论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门户前沿建设[J]。 消费导刊,2010,( 04) .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6

校 友 联 谊 会 成 员 登 记 表

----周口--------------------分会

制表时间: 2010年 5月30日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

校 友 联 谊 会 成 员 登 记 表

-----------周口-------------分会

制表时间:2010年5 月 30日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

校 友 联 谊 会 成 员 登 记 表

-------------周口----------分会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 篇7

一、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

1、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出口商品结构是出口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在和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对外贸易中获益的大小。以下从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所占比重三个方面来描述近十年来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

(1)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在近十年中除少数几个年份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 从1998年的19%下降至2007年的8.6%。与此相对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 从1998年的81%上升至2007年的91.4%。

(2)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河南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增长较为迅速, 分别从1998年的1.32、0.39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28.1和21.9亿美元, 多数年份的同比增长率超过3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分别从最低的11.12%、1.34%提高到54%和23.49%。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丰富的自然禀赋 (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基础之上的,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就会由自然资源上升到技术、资金、管理、营销网络等后天禀赋上, 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也相应向资本和技术密型产品转化。由河南省出口产品中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可知, 河南省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由自然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过渡。

2、出口企业性质结构的发展变化

按企业性质的类型将出口贸易主体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三种类型。河南省近8年来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是较显著的:国有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由2000年时的74.04%直线下降至2007年时的41.83%, 八年间所占份额减少了32.21%;与此相对应其他类型企业的出口所占份额直线上升, 由2000年时的5.31%上升至2007年时的41.04%, 八年间所占份额提高了35.73%;外资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变化不明显, 多数年份在16%至18%左右徘徊。以上变化说明河南省民营外贸企业成长迅速并越来越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河南省进出口企业类型不但趋向多样化, 而且也趋向于大型化。2003年河南省进口和出口排位前20名的企业占全省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0.9%和38.0%, 2007年所占比重分别上升到79.5%和48.4%, 表明河南省进出口企业逐步趋向大型化。

3、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发展变化

出口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三种类型。河南省三种贸易方式出口额所占比重变化不太显著。三种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 2000年至2003年所占份额在76%与77%之间徘徊, 2003年至2005年有稍微的下降, 下降了7.69个百分点, 之后又呈现上升趋势, 升至2007年的80.5%。加工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呈现微弱上升趋势, 由21.49%升至29.55%, 之后又呈现下降态势, 截至2007年降到17.47%。其他贸易方式下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小, 但基本上呈微弱上升趋势, 由最低2002年的0.18%至2006年最高2.20%。

4、出口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

河南省主要出口市场集中于六大出口市场。其中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基本上居前四位, 出口额占到总额的50%左右。考虑到香港的转口贸易比例较高, 而且对香港出口的商品又大多转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 因此河南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如此集中的市场结构极容易使河南省的出口贸易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为了化解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 河南省积极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不断拓展贸易空间。六大传统市场所占份额在近年来有所下降。“十五”时期河南省对拉丁美洲出口年均增长30.9%, 对大洋洲出口年均增长27.0%, 对非洲出口年均增长48.0%, 对泰国、尼日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新西兰、秘鲁、智利、巴西等国的出口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二、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浅析

十年来, 河南省对外贸易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多数年份的出口额年增长率超过了20%, 且多数年份的出口增长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从河南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 显得河南省出口规模偏小, 多数年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率在0.6%-0.7%之间徘徊, 显示出河南省仍然属于贸易小省的特征。对比分析河南省与全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可以发现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这些不合理之处既是河南省出口实力薄弱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

1、出口绝对值比较分析

河南省的出口规模与全国水平相比是偏小的。2007年河南省出口总额为83.91亿美元, 全国出口总额为12180.5亿美元, 仅占到全国水平的0.69%。相比之下, 2007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12.46亿元人民币, 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由此可知河南省仍属于贸易小省, 且与其作为国民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较不相称。具体对比河南省与全国的出口结构特征可以发现, 机电产品出口额、外资企业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更低, 显示出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企业性质结构和出口方式结构较不合理。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08》、《中国商务部网站》相关数据计算。)

2、出口相对值比较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 河南省出口结构中有少数指标接近全国水平,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水平3.5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水平5.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外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与全国差距明显, 比全国水平低60%左右。而国有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其他类型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和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又明显高出全国水平, 显示出河南省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而言, 河南省的情况好于全国水平, 河南省的对六大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将近10个百分点, 说明河南省的多元化出口战略已显出成效。

三、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浅析

提升与优化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 河南省目前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 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所以河南省的对外开放政策需要重大调整, 需要更加关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除了继续执行一系列的鼓励出口的政策之外, 还应该从宏观上建立一种强化进出口贸易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第二, 出口企业性质结构方面, 河南省国有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高出全国水平, 与此同时河南省缺少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出口企业, 因此进一步加快国有出口企业的改革, 培育竞争实力强的出口企业对于提升河南省出口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吸引外资时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建设, 应吸引那些具有长期性、较稳定、后续投资充足的FDI。第三, 出口方式方面, 河南省一般贸易份额较大, 加工贸易份额较小。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注重吸引外资, 并利用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分不开的, 在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国内诸省的竞争中, 河南省的步伐是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虽然加工贸易发展对出口结构的改善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但加工贸易吸纳就业的效应却是不容置疑的, 而这一点对于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河南省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第四, 出口市场结构方面, 河南省应进一步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策略, 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从而降低市场集中度, 降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性。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08》、《中国商务部网站》相关数据计算。)

摘要:出口贸易结构是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出口企业性质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等一系列情况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反映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从而发现影响河南省外贸发展的结构问题所在, 并进而提出一些改进河南省对外贸易结构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发展现状,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隋月红、赵振华:出口贸易结构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1980-2005年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3) .

[2]张曙霄、孙莉莉: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3]张桂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4) .

[4]向锦、康赞亮:我国出口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

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8

一、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现状

1.分销服务贸易规模。近年来,北京分销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北京自1992年开始进行零售业对外开放试点,2005年对外资分销服务贸易全面开放。2007年商务部新批准在北京设立外资分销业企业188个,分销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达473个,合同金额4.2亿元,实际使用金额将近3.3亿元。截至2007年年底,经正式批准设立的外资分销企业近千家,合同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2004年至2007年,外商投资分销业的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年增幅为1%、5.3%、5.8%;北京分销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递增势态,增幅逐年递增,分别为1.1%、8.5%、145%。

2.分销服务贸易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入北京的外资分销企业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泰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立于1978年10月的北京燕莎中心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一家外资分销企业,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业。北京外资分销企业中,来自亚洲的外资零售公司数量最多,其次是欧洲和美国。其中,亚洲外资分销企业主要来自泰国、日本和韩国,欧洲分销企业主要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从出口地区结构看,北京分销企业主要走向俄罗斯、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北京分销企业合作方式有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经营模式主要集中在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和各类专业店。

3.分销服务贸易方式。商业存在是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北京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一直是外资分销企业争夺的市场。现在著名跨国分销业品牌,如家乐福、麦德龙、肯德基、吉野家、百盛、华堂、欧尚、7-11、家得宝、宜家、香格里拉、星巴克等,都在影响北京分销业。随着分销服务贸易的深入发展,北京的分销企业开始积极外拓市场。1999天客隆在莫斯科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海外超市连锁店。2005年末北京华联收购新加坡西友百货是中国分销企业第一次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国际化扩张。北京分销服务贸易还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进行贸易。北京出入境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出入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购物消费支出逐渐增加。根据程继强和李薇①的调查问卷,北京居民出境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中,购物消费是第三大花费最高的项目,占到旅游消费支出的18.8%。根据A C尼尔森与世界免税协会(TFWA)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游的人均每次购物花费高达987美元,居全球之冠。跨境支付也是北京分销服务贸易常用的贸易方式。外资分销企业在北京采购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五金电器、纺织品、玩具、食品等,许多国际分销企业把全球采购办公室设到北京,外资分销企业采购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南美洲和亚洲。北京分销企业在国外采购的产品非常广,涉及生活和生产领域,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来自亚洲和美洲。分销技术、分销管理人员的跨国境流动成为分销服务贸易的自然人流动类型。目前北京分销服务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类型的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

二、北京分销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北京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分销格局被打破,分销主体多元化,分销渠道混杂。入世后,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北京分销体系,带来机遇与挑战。北京的分销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在国内属于发达的地区。但与国际水平比较还是相对落后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分销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由于近年来北京在发展分销服务贸易方面精力集中在吸引外国资金进入分销服务业领域,对分销服务业对外投资关注较少,对分销服务出口或分销服务业“走出去”的支持还很不够;分销服务贸易输出低层次、低技术含量、低价值的劳务,收益很差,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因此,北京分销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长期逆差(表1),且逆差数额巨大。2006年更是达到千亿元以上。这说明北京分销服务贸易对北京GDP的贡献度较低,北京分销服务贸易不具备比较优势。而发达国家分销服务贸易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分销服务贸易顺差有效弥补了货物贸易逆差。根据2008年11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②,美国2006年的批零贸易进口198921万美元,出口277495万美元,顺差额为7857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69239万元③),比上年增长138%。

2.分销服务贸易增长态势不稳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批准企业项目个数分别为19个、139个、342个和473个。2004年、2005年、2006年批准外商投资分销合同外资金额分别为6087万美元、34527万美元和42213万美元。虽然外资在北京分销行业的投资数目不断增加,但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的增速波动较大。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总额增长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说明北京分销服务贸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与此相对应,分销服务贸易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受世界和国家经济形式影响的程度小于货物出口,其增长变化发展平稳。

3. 分销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分销服务贸易在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替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分销服务贸易竞争力可以通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体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 它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 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Ej、Ij分别代表一国j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TC其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2004年至2007年北京分销服务的TC指数一直处于负数状态,说明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除2007年TC指数为-0.17503,属于微弱竞争劣势。其他年份,2004年TC指数为-0.39294,2005年TC指数为-0.35946,2006年TC指数为-0.40536,均为有较大竞争劣势。

4.分销服务贸易格局不够合理。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国集中,贸易依存度高。而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进行互补性分销服务贸易。外商在北京分销服务业的投资集中以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大型超级市场、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折扣店、购物中心为主要投资业态。外资分销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集中。而且不论是内资分销企业,还是引进外资分销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导致北京分销服务业态布局欠合理。但新建大店存在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现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功能的发挥;而郊区县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足,业态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普遍偏小,郊区县的百货、超市等主力业态的规模优势和辐射力难以体现。业态升级与结构调整以模仿为主,主要是引进模式。这样使得企业间难以区别,以至于店多,但难以形成经营梯度,最终导致通地、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过度竞争。业态变革手段大多为速成式数量扩张。而西欧、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首都和大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交通的改善,分销服务业纷纷涌向郊区,许多超级市场、百货店等都陆续在郊区开设分店,形成了郊区的购物中心。市区分销业的衰退和郊区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城市商业空心化的趋势。而且新型业态的发展总是与国民收入的提高水平相适应,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各自发挥其功能的格局。

5. 外资分销企业占主导地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分销服务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政治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意义上,谁掌握了分销服务这个领域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都对关系国民生计的分销服务贸易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在北京分销服务贸易的主体(中资、合资、外资)中,外商分销企业占主要地位。随着进入北京的外资分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2004年至2007年,分销企业单位数占外商投资企业投产开业总数的比例的增幅分别为2.9%, 3.3%,3.7%,4.8%,逐年递增;实际使用外资数的比例由2.1%、0.7%、5.3%、6.6%。进入北京的外资分销企业经营领域也不断深化,从生活用品扩大到生产资料领域,涉及家居商品、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日用百货商品、电子产品、办公用品、医疗用品、化工产品、交通产品、种子饲料等领域。外资分销企业的效益水平普遍改善。2004年12月11日中国对分销行业在股权、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全面解除。2007年外资分销企业扩张速度加快。外资分销企业在京并购和独资趋势明显。外资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资分销企业开始逐步摆脱中方的合作伙伴,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提高股权比例,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北京中资分销企业普遍规模小,单体企业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事分销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三、发展分销服务贸易的对策研究

1.发挥政府在分销服务贸易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应该抓紧制定符合国情又不违背WTO原则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管理力度,健全贸易促进体系。例如制定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政府还当制定分销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则,引导其合理布局,形成符合国情、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外资分销业的监管力度,防止外资企业违规开店经营,避免对外资分销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同时大力保护和扶持中资分销企业。发挥有关主管部门贸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外企业间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引导和帮助本市服务业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2.完善产业基础。健全完善的分销服务业才能奠定分销服务贸易的基础;分销服务贸易以分销服务业良好发展作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服务业发展基础雄厚,才可能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取得突出成绩。尽管北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国内居首位,但与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不论是服务产业总量规模,还是产业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分销服务业涵盖内容广泛,而且创新趋势不断加强,新业态不断出现。尽管北京新兴分销服务业态发展也比较快,但总量还比较小,传统分销服务部门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服务业信息化程度十分落后,产业内部关联程度不高,产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因此,北京应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分销业对外开放的范围,加快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防止外资对分销业的垄断。今后北京分销业多引进具有国际一流、管理先进的名牌店、精品店、专业店和高水平的大型百货店、连锁便利店等能够提高首都分销业国际化水平的业态,建立多元化的分销业所有制格局。

上一篇:出差报告模板下一篇:疯狂猜歌两个字所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