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服务业(共12篇)
河南服务业 篇1
从郑州国贸中心的华丽登场, 到郑州曼哈顿广场、凯旋门商务楼、紫鼎商务等诸多已建成或在建的各色楼盘, 一个不争的事实向人们表明, 楼宇经济这一被称为“垂直印钞机”的服务业新兴业态正在成为现代都市新的“掘金之地”。放眼河南, 不仅是楼宇经济, 而且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文化产业、创意农业等新型服务业, 正像一颗颗新星在冉冉升起。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跨越发展的新支柱, 要推动全省服务业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地发展, 努力使其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主导产业。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科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加快发展服务业, 将发展服务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等紧密联系起来, 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形成竞争新优势,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一)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而加快服务业发展正是实现“三个转变”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 加快服务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居民收入, 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 加快服务业发展可以不断提高服务业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缓解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 适应消费需求层次不断升级的需要, 从而大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 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只有加快服务业发展才能实现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协同带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还是拼智力、拼头脑的行业, 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拉动能力强的特点。因此, 加快发展服务业又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的战略举措, 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大计。
(二)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来看, 服务业既是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 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民生事业。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才能的发挥;二是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前者主要由就业情况决定, 后者主要由消费情况决定, 这两方面都与服务业发展紧密相连。从就业来看, 服务业具有范围广、行业多、进入门槛低、劳动密集等特点, 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据测算, 单位服务业产值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 服务业每增加100万投资, 就可以新增1000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重要途径。从消费来看,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河南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社会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 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些都要靠发展服务业来满足。
(三)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过程中, 产业结构的演进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有一定客观规律可循的, 表现出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化的趋向。综观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 呈现的主要趋势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分别反映在劳动力结构、产值结构等方面。2009年河南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4.2∶56.5∶29.3, 是一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而且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小, 低于全国水平13.3个百分点。可见河南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重, 客观上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
(四)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应对资源环境挑战,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紧迫要求
服务业本身具有能源资源消耗较低、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轻的特点, 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显示, 河南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水平高9.4%, 分别是广东、上海的1.7倍和1.6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分别是广东、上海的3.7倍和3.4倍。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缓解河南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准确把握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确实对河南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但我们要坚定信心, 学会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 积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 河南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 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河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的潜力, 这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 河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按照国际经验, 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 服务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09年河南人均GDP为20597元, 折合为3015美元。河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国家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加大, 扶持政策逐步到位。从服务业的发展周期看, 上升周期来临。最近五年, 河南的服务业增加值翻了一番, 2007年增速达到14.1%, 创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8、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服务业增长速度依然分别达到10.7%、11.1%, 服务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从现实需求看, 消费市场巨大。一方面, 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传统制造业加快向现代制造业转型, 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提升。
(三) 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为河南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方面, 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全球产业转移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全球生产制造业的大转移, 第二次是全球服务业的大转移。目前, 国际服务业转移正加快步伐, 已经扩展到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后勤保障、客户服务等多个服务领域。专家认为全球跨国企业有80%~90%还有进行服务业转移的需要;另一方面, 河南具有吸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优势, 河南省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坚实、文化兼容力较强、商务成本较低, 这为河南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河南要抓住机遇, 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制度等。
(四)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国家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河南也作出了把服务业打造成中原崛起新支柱的重大决策, 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政策。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服务业经营范围放宽, 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 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 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 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信息服务等行业和领域, 在注册登记、资质认定、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河南省在2008~2012年, 财政每年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亿元, 用于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建设, 并从税费优惠、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大力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立足重点, 加快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 实行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 以科学规划为引导,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 以信息化为支撑, 以重点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和品牌为载体,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成长性的服务业,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和民生性服务业, 努力形成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
(一)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
依托河南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 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等服务业, 促使河南制造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 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吸引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河南, 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 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培育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金融业;进一步完善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网络, 大力发展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业, 培育辐射力强的信息服务新业态,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改造和提升,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会计、审计、经纪、评估等商务服务业, 引进境内外知名商务服务中介机构, 培育拥有承接国际业务能力的优秀中介机构, 壮大发展商务服务业。
(二) 立足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优势服务业
河南在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以物流业为例, 河南是全国交通量最高的省份之一, 货物周转量居中西部地区之首, 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河南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全面推进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的二次创业。依托重要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产业聚集地,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 建设一批物流园区, 加快航空物流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旅游业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综合性转变, 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服务业的领先产业和窗口产业, 把河南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推动商贸流通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 促进农业服务业大改善
农业服务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河南是农业大省, 发展农业服务业对河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应结合河南省情,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高覆盖率、全方位服务并与国际农业服务业接轨的农业服务网络。抓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总体规划和宏观管理工作, 培育新型农产品营销主体, 完善农产品营销公共平台,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服务业组织, 逐步建立起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调控作用, 引入市场机制, 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 促进民生性服务业大繁荣
河南省发展民生性服务业潜力大。依照国际经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 居民对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会有一个上升过程。河南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104美元, 远远超过这一标准, 对民生性服务业的需求已进入旺盛期。因此, 河南应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 科学制定社会服务业发展规划, 明确社会服务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规范市场经济管理体系, 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 鼓励和扶持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业, 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医疗等社会服务业;做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统筹 (下转第55页) (上接第58页) 使用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 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 积极做好政策引导, 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领域的各项改革,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确保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和廉洁。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 把好供应对象审核关, 调整普通商品住房供给结构, 增加小房型商品房供给, 大力发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小户型商品房等房地产业。
摘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紧迫要求。要认清河南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南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二是河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是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为河南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 立足重点, 加快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二是要立足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优势服务业;三是要促进农业服务业大改善;四是要促进民生性服务业大繁荣。
关键词:河南,服务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晓北.转变观念, 促进我省服务业跨越式发展[N].河南日报, 2008-07-09.
[2]徐培鸿, 等.“短腿”长跑:河南省每年注资1亿, 演绎服务产业“升级”[N]中国联合商报, 2008-07-21.
[3]宁建新.河南与中部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比较[J].商业时代, 2008, (26) .
[4]霍秀珍, 等.现代农业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5) .
[5]茹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融合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J].经济问题, 2008, (11) .
[6]侯红昌.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 2007, (4) .
河南服务业 篇2
评定工作实施意见
(试行)
为了加强商业、服务业计量管理,引导行业自律,营造行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和谐市场计量环境,努力培育市场诚信主体,提高商业、服务业计量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现就我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应以“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经营者自愿参与,自我承诺的原则; 2.坚持政府引导,社会监督和经营者自律的原则;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 4.坚持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
建立计量诚信体系是服务型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和保障,对我省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计量诚信体系的建立,约束企业经营中的计量行为,树立商业、服务业企业的良好诚信形象,保证我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评定范围
河南省范围内从事商业、服务业经营的企、事业单位;如: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眼镜制配场所、商店、医院等企业和组织,均可参与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
三、评定条件
1.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应依法设立或注册,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2.守法经营,公平交易,诚信经营两年以上(含两年),没有违法违纪被行政执法部门立案调查或处理的情况;
3.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良好,内部管理科学,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和申诉处理机制;
4.符合国家质监总局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有关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5.满足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规范。
四、评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
各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局的领导下负责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推荐和参与现场审核等工作。
五、评定工作程序
(一)申请程序
1.申报 凡符合评定条件,自愿参加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 范单位评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当地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局)提出申请;无主管部门的,可直接向当地市局提交申请。
2.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申请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① 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申请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2份;
② 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申请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申请表一式2份;
③按照《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评定规范》的要求编写本单位诚信计量体系文件(也可以是本单位建立的其它体系文件的补充文件),建立的诚信计量体系已按照文件规定要求运行三个月以上; 4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申请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的自○查报告;
5内审员证书复印件。
○3.申请受理
受理申请的市局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符合性进行核实,形成推荐意见并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及时做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
4.评审委托
对于纳入评审计划中的企业、事业或组织由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省局的统一计划和安排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包括对申请单位建立的诚信计量体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计量器具检定和顾客申诉、投诉等的评价;审查组成员应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在接到委托的评审任务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评审任务。审查应以质检总局《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和省局下发的《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评定规范》为依据;审查结束后,应出具客观完整的核查报告。
5.现场评审
评审工作依据《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评定规范》要求进行:
①受委托的评审组长根据申请单位的特点、规模形式,组织评审组,拟定现场评审计划。
②评审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进行现场评审。
③评审组长确定评审结果,指出评审中受申方需要整改的问题,限期整改。受审方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由评审组长负责确认,并写出纠正措施验收结论。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按评审不合格处理。
④评审组长依据客观证据,填写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实施确认内容,编写评审报告。
6.评审材料
评审组在完成现场评审及整改验收后7个工作日内向省局上报如下评审材料:
(一)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核查报告;
(二)诚信计量管理文件;
(三)纠正措施验收结论。
7.公示。经现场评审合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由省(或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新闻媒体或在河南质量信息网(网址: http://)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20天。
8.审定和发布。公示期满后,对未收到投诉的企业,即确定为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由省局颁发“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证书;如出现投诉和反映,由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核实后报省局研究确定是否评定为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被评为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由省质监局在河南信息质量信息网上统一向社会公布。公布名称为“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9.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有效期为3年。
六、监督与管理
1.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在获得“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号有效期内,除出现有计量违法行为外,原则上对其进行一次计量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该单位能严格按照《规范》和本单位诚信计量体系文件规定要求履行承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否则,由监督检查组向该单位出具整改意见,如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的,继续保留“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 号,不能及时加以整改的将由省局撤消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号,并在河南省质量信息网上曝光。
2.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通过暗访或对消费者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如有违法行为或违背承诺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及时向省局报告。
3.获得“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号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在证书有效期满前两个月应及时按照《规范》要求提出申请,省局将结合评定审查计划,安排复查评审工作,复评审符合要求的,省局则按规定要求颁发“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证书;如不能按期申请的,省局将撤消其“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号,并在河南质量信息网上公示。
4.鉴于此项工作涉及面较广,在市县全面推开的条件尚不成熟。未经省局批准,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商业 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定、评选工作。
5.眼镜制配场所评定工作仍按照河南省眼镜行业企业计量、质量等级评定规范(DB41/148-2000)执行。
6.本实施意见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二00八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一:河南省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评定规范;
河南:引智服务生态经济 篇3
环境保护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项目引进英国、瑞典、荷兰等国30多名专业技术专家,完成了丹江口库区水质、气象、水土流失、水污染源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撰写了《丹江口库区水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等专题报告8项,为项目的科学规划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引进了香根草、百喜草等生态保护优质草种和林木,使引智工作在渠首万亩生态示范园和库区生态保护基地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污染治理方面,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通过引进白俄罗斯专家,开发出了可有效吸附水中微污染有机物和有毒重金属污染物的高分子吸附纤维材料,并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签订了长期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节能减排方面,洛阳博耐特工程公司在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的“烈火2”型等离子燃煤点火装置,是世界首台点燃贫煤机组的空气等离子体点火装置,实现了锅炉的冷态点火和热态稳燃,火电机组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可节约运行成本75%以上,已在三门峡、鹤壁等电厂推广使用。安钢集团在引进、消化、吸收日本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石灰(焦炭)竖炉技术,具有优质、高产、低耗和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目前累计推广50座以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封市德意环保设备实业有限公司通过邀请俄罗斯专家,研究开发出了工作范围更广、热转换效率更高、功率耗能更低的新等离子体发生器,使热转换效率从50%提高到85%,使用此项技术设备,不仅可以对医疗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并且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
此外,围绕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兰考超级小麦育种”、“优质高产玉米开发”、“高产高脂肪花生新品种选育”、“转基因抗虫棉培育”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重点农业引智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以国审“豫麦66”和国审“兰考矮早八”为代表的兰考超级小麦项目,经过与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乌克兰、以色列、智利等国专家开展合作研究,育种时间由过去的6-8年缩短到2年,亩产超过700公斤,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显著特点。目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按每亩增产75公斤计算,总计增产小麦24亿公斤左右,新增社会效益近30亿元。“豫东南开发引智工程”引进试种加拿大特性燕麦品种15个,部分品种表现良好,对河南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农业增收发挥重要作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共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260项,引进各类专家7500余人次,派员出国(境)培训3400余人次,有6名外国专家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24名外国专家获得了“黄河友谊奖”,建立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单位)2个,建立省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24个,建立“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69个,帮助企业、科研单位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00多项,推广引智成果2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河南服务业 篇4
2008年河南GDP总量已居全国内地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第五位, 但国际贸易的贡献率不足5% (位列倒数第二, 仅高于内蒙古) , 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此紧密联系的快递服务业在河南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 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际上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
河南快递服务业三大业务单元分析
快递服务业三大业务单元 (或板块/领域) 包括国内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国际及港澳台快递。根据2009年上半年 (1~6月份) 河南快递服务业三大业务单元分析表可清楚发现以下特点:国内同城快递业务量占比 (22%) 为其业务收入占比 (8%) 的接近3倍;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占比 (7 7%) 与其业务收入占比 (81%) 基本相当 (0.95倍)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比 (1%) 为其业务收入占比 (11%) 的约1/10, 反过来说, 即业务收入占比约为其业务量占比的10倍左右。
在三大市场板块中, 国内同城快递由于不需要昂贵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信息监控跟踪技术, 其运营网络和管理技术也较简单, 更多的是依赖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 所以它与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相比, 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业务,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从而形成了高度分散和高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同城快递由于递送距离短, 其递送成本明显较低, 而竞争又非常激烈, 故其价格也显著较低, 导致其业务量占比虽然较大 (超过2 0%) , 但其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由此说明国内同城快递业务单元属于快递业中的“低端”板块, 投入低、进入壁垒低, 其收益和盈利也显著较低。经营同城快递业务的“主力军”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
由于河南各快递企业在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开拓力度逐年增大,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在整个河南快递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份额均超过3/4)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单元需要比较先进的运输工具等技术装备、完备的递送网络渠道和充分的信息技术支持力量, 资本、技术需求量较大, 进入门槛较高,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虽然成本升高, 价格也相应较高, 可以有不错的收益和盈利空间与之匹配, 从而该板块的业务量占比与业务收入占比可以基本相当, 且都很高 (超过7成) , 理所当然地成为快递市场的“主打板块”和“兵家必争之地”。该业务单元属于快递业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端”板块。当前, 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 (EMS) 是国内异地快递河南市场的主导者。可以预测, 随着快递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大, 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快递企业将逐渐成为国内异地快递河南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经营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 以及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手段, 行业进入门槛很高。因此, 河南快递市场真正经营国际及港澳台快递的企业以外资和国有快递企业为主, 数量较少, 不到10家, 但业务规模增长会越来越快。国际快递业务是三大板块中技术、资本和知识最为密集的板块, 也是利润率最高的板块, 是快递市场中的高端板块。从左表也可以看出,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占比约为其业务量占比的10倍左右, 与国内同城快递业务相比, 前者的一单业务的收入约为后者的27~28倍, 即使其成本远高于后者 (约3~5倍) , 其收益和盈利仍相当丰厚。
资料来源:河南省邮政管理局综合处.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各业务单元竞争战略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企业的战略分析中, 提出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总成本领先 (低成本) 战略即通过建立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 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 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 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标歧立异 (差别化或差异化) 战略是指企业在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或其它方面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目标集聚 (专一化) 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 以低成本或标歧立异 (或二者兼有) 的形式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前两种战略在全产业范围内实施, 目标集聚战略仅针对特定细分市场采取。
国内同城快递业务单元宜采取歧异集聚 (专一差别化) 战略。国内同城快递业务单元由于门槛低、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 且本身成本已很低, 价格下降空间很有限, 故该业务单元不宜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否则, 只会使其本身已很差的产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化。建议该业务单元实行标歧立异或目标集聚战略, 尤其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对象采取歧异集聚 (专一差别化) 战略, 适当提高此业务单元的利润率, 优化产业竞争环境, 提高产业吸引力。当下更应特别注意该板块快递企业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泥沼不能自拔, 出现业务量增长但业务收入反而下降的窘境。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单元建议实施标歧立异 (差别化或差异化) 战略。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单元由于门槛较高、竞争不甚激烈且利润尚可, 成本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若此领域快递企业占有市场份额较大, 或低成本战略可使其短期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则可以采用总成本领先 (低成本) 战略。但从营造优良的产业竞争环境和保持长久的产业吸引力角度出发, 建议该领域快递企业实行标歧立异战略或目标集聚战略, 尤其是在全产业范围内实行标歧立异 (差别化或差异化) 战略, 在保持适当的市场份额情况下创造独特的快递服务品牌, 借助近两年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物流业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东风, 形成一个或数个富有竞争力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品牌。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单元适合实行目标集聚 (专一化) 战略。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单元进入门槛很高、竞争不激烈且利润丰厚, 但由于现阶段该板块河南整体市场空间有限 (受限于现阶段河南不发达的国际贸易与不活跃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且目前恰好遭逢“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危机) , 在整体产业范围采取总成本领先 (低成本) 战略或标歧立异 (差别化或差异化) 战略都不会是最佳竞争战略, 建议该领域快递企业实行目标集聚 (专一化) 战略, 以低成本或标歧立异 (或二者兼用) 的形式占领特定目标市场。
河南养老服务机构优秀护理员 篇5
河南省养老服务机构“优秀护理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110人)
郑州市:
杨 波 朱玉红 史 帅 宣玉荣 张香梅 谢小先 娄建梅 赵德钦 程广雪 彭均芷 李书梅 郭喜敏 郑永宏 欠小清 高金霞 陈二乔 李乐环 郑州市二七区恒爱老年公寓 郑州市二七区恒爱老年公寓 郑州市舒心老年公寓 郑州市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 郑州市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 爱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郑州美泓爱老敬老公寓 郑州市红树林老年疗养院 郑州市老年公寓 郑州市老年公寓
郑州市中原区瑞阳养老院 郑州市中原区瑞阳养老院 天伦家园养老院 郑州晚晴山庄老年公寓 登封市中岳养老院 金秋益寿园老年公寓 荥阳市天鹅湖老年公寓
— 1 — 孙云仙 荥阳市天鹅湖老年公寓 开封市:
王宣花 开封鼓楼区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 张志华 开封鼓楼区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 蔡春燕 开封市温馨家园养老公寓 蔡灵枝何秀卿陈中美范玉凤王美玲王艳红宋艳茹皮保真鹿金凤刘 杨李玉凤张春凤郭红卫杜新爱靳晓君霍纪英刘世兰开封市温馨家园养老公寓 开封市龙亭区家源老年公寓 尉氏县瑞福祥老年公寓 开封包南社区老年公寓
开封市禹王台区夕阳红养老公寓 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爱心护理院 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爱心护理院 开封市禹王台区爱心护理院 开封市禹王台区爱心护理院 天地台养老院
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老年公寓 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老年公寓 开封市仁孝阁疗养院 开封市金鑫休养公寓 开封市尉氏县福星老年公寓 开封市尉氏县伊甸园老年公寓 开封市杞县凤玲老年公寓
翟海军 开封市杞县付集夕阳红养老院 范苗苗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仪北养老院 王桂兰 开封市通许县温馨代养院 石瑞玲 开封市金明区家源老年颐养中心 董淑萍 开封市金明区豫杰爱心护理院 王玉芝 赵秋叶 刘淑霞 洛阳市:董文都 郭金婵 新乡市:魏清风 张爱萍 王士丽 杨青秀 刘 花 贺庆国 石美凤 焦作市:马 霞 薛红艳 开封市金明区安康老年公寓 开封恩光老年之家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金阳光老年养护中心
洛阳市逸康老年服务中心 洛阳市逸康老年服务中心
获嘉县同盟老年公寓 获嘉县同盟老年公寓
新乡市民政局颐和源养老公寓 新乡市民政局颐和源养老公寓 新乡县翟坡镇颐寿苑老年公寓 新乡市夕阳红养老院 新乡市香山颐养院
焦作市山阳区艺新养老院 修武县第二中心敬老院
刘素琴 孟州市爱馨老年公寓 徐玉娥 焦作市山阳区康辉老年公寓 黄焕玲 武陟县养老中心 杨花珍 武陟县养老中心 信阳市:
汪兴生 孟凡勤 杨 雪 吴艳霞 南阳市:李条琴 吴永珍 赵晓燕 李媛媛 王 芳 漯河市:吴 杨 王秋芳 殷五德 赵俊平周玉成 鹤壁市:信阳市福星聚养老院 信阳市五星老年公寓 信阳市中山老年公寓
河南省罗山县爱心家园残疾护理院
淅川县惠德老年公寓 南阳市乐如家老年服务中心 南阳市油田爱馨敬老院 新野县老年公寓 新野县老年公寓
河南磊鑫金色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漯河金康护理院 漯河金康护理院 漯河万安老年公寓 漯河万安老年公寓
魏秀萍 鹤壁市仁爱养老服务中心 王爱英 鹤壁市山城区爱心日间照料中心 李翠平鹤壁市山城区爱心日间照料中心 许昌市:
李小孬 安泰之家老年护理院 许春霞 安泰老年护理院 禄花兰 许昌市长寿村老年公寓 福月枝 许昌夕阳红老年公寓
孙应霞 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中心老年公寓王玉岭 许昌福音家园老年公寓 李小魁 许昌禹州市爱心老年公寓 臧金领 许昌禹州市龙运老年公寓 周书玉 许昌禹州市阳光老年公寓 关根英 许昌长葛市仁颐养老服务中心 张桂云 许昌市绿园老年公寓 谢付英 许昌市鄢陵县平安养老院 驻马店市:
王小双 驻马店康乐托老院 马 妮 驻马店康乐托老院 方 荣 驻马店市爱心托老院 罗全荣 驻马店市南山老年公寓 蔡来彬 驻马店市南山老年公寓
周口市:
刘亚飞 扶沟康复养老院 赵丙炎 扶沟康复养老院 商丘市:
苏 晗 商丘市星光老年之家 王洪霞 商丘市星光老年之家 濮阳市:
李 珊 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 三门峡市:
李丰娟 三门峡市老年服务中心 王东晓 义马天新永乐公寓 李明好 渑池县金秋乐园老年公寓宋清波 渑池县金秋乐园老年公寓固始县:
张植忠 固始老年公寓 汝州市:
王新翠 汝州市金庚博大托老中心秦克歌 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 滑县:
河南服务业 篇6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概念,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报告明确地要求“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现代服务业的研究热,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期刊网中以“现代服务业”命名的学术论文多达1900余篇。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服务经济理论、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知识型服务业与创新[1]、构建全国以及区域现代服务业的优势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涉及基于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现代服务业的学术成果。国内学者对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发表于期刊的论文有20余篇,主要涉及对河南现代服务业的一般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侯红昌[2]等;还有从某一方面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研究的,如马卫寰[3]对以旅游业促进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白小明、申向东等[4-5]分别从产业聚集和人才的角度分析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目前尚找不到有关立足提升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成果。河南省处于中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很发达,现代服务业比较落后,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抓住机遇构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以求跨越式发展,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发展。本文拟对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区域核心能力相关理论
区域竞争力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它可以表现在财富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实力、资源配置、综合能力和关键因素等方面。[6]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Prahalad&Hamel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派生的一个概念,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7],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8],是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9],是由区域内各种资源整合而成的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平台[10]。由此可见,区域核心能力实质是区域内一种能保持竞争优势的独特素质和能力,或者是一种能激发区域内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平台以及综合配套支撑系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知识、技术、信息的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为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为高级生产者服务的组织,包括新兴的服务部门以及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部门,它在构建能激发区域内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平台以及综合配套支撑系统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区域内企业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能力。从理论上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有利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服务业中虽然不乏现代成分,然其最终目标体现在经济效益、为民众服务和扩大区域就业方面,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重复建设、服务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难以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才能强化现代服务业功能,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二、构建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必要性
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政策就是将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和措施纳入服务业发展政策中,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激发区域经济和科技的长期增长,以取得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快速持续发展。构建这一政策是由河南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所决定的。
1.目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很好地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至今仍处于较低的层次。2011年底,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是7991.72亿元,其中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41.86%,而现代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金融业、房地产业23.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8.41%,其他类26.52%。显然,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现代物流、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非暴利或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充分,普遍存在“小、散、弱”问题[11],整体发展缓慢,难以对中原经济区核心能力的形成起到支撑作用。
河南省已有的现代服务业单位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尤其是从事非营利性业务的现代服务业,如科研机构、高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国有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属于体制内组织,内部激励机制欠缺,人才难以发挥其才智,活力不足,制约着其长期发展,其在促进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出台基于区域核心竟争能力的现代服务业政策,促进本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2.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与之配套的发达现代服务业
2011年3月17日国务院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安徽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该区域共29个省辖市,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近1.58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1.83%;全区1.9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10以上。[12]该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向晋、冀、鲁、皖四省周边地区辐射的区域经济带。建好该经济区需要国家予以支持,更需要作为中坚力量的河南省围绕着地区核心能力的培育持续不懈努力和各兄弟省的大力支持;既需要在加大基础设施、科技投入、项目引进、培育核心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等硬件上做大量的工作,还需要从政策建设、人才开发、智力引进、强化咨询服务等软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很难支撑起构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艰巨任务。因此,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河南省已有的现代服务业服务水准,也有助于促进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河南省现有服务业政策在促进区域核心能力作用上不显著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9月5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从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发展环境、规费减免6大方面,出台37项具体措施,以扶持壮大河南省服务业。2011年4月20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河南省服务业产业发展及鼓励投资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河南省目前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还相对滞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其主要表现在:(1)目前河南省的服务业政策主要针对一般的经营性服务业项目,并没有重点扶持支撑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公益性现代服务业项目,导致河南省公共平台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迟缓。(2)政策中并不涉及现有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转型和质量档次提升问题,比如高校、科研机构处于双轨制,仍然采用老一套的管理体制,缺乏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动力,无法发挥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创新支撑功能。(3)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不利于人才的聚集和创新团队的形成。如河南省人事厅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方面规定,个人发表学术论文需独著,对由原人事部与国家科委等部门联合下文规定由其他部门评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认可等,既不公平合理,也不利于引进人才,难于形成科研团队。[12]因此,河南省需要进一步从增强区域核心能力出发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服务业促进政策。
三、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框架建议
1.政策框架的内容
这一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主体政策(现代服务业聚集政策和现代服务业升级政策)和配套政策(智力资源流动政策和项目运营管理政策),其具体内容见图1。
一是现代服务业聚集政策。该类政策属于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借助于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来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提高其发展水平。这类政策具体应包括经营项目优惠政策、公益项目扶持政策和人才利益保障政策三种。其中,经营项目优惠政策是指对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经营项目实施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长期不变,激发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公益项目扶持政策是指对于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经营亏损或微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服务项目,如公交、公立医院、学校等,政府应当提供财政补贴,确保其长期经营;人才利益保障政策是指政府给予服务业中的关键人才在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实现价值平台等方面的专门政策支持,确保人才稳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现代服务业升级政策。针对一些现代服务业单位中存在的“体制内”弊端(如用人腐败、“大锅饭”、发展动力不足、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通过改制、改革和改组,促进其向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使这些单位做大做强,为区域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大的支持。该类政策包括单位转机建制政策、业务项目重组政策和服务质量升级政策等。其中单位转机建制政策是指促使单位由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向市场竞争者和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促使其实现科学管理,增强发展动力;业务项目重组政策是指鼓励经营或服务单位依照市场要求和区域核心能力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重组,减少重复建设,增加新型服务项目,有效满足区域核心能力提升的需要;服务质量升级政策是指从行业规范、扶优限劣、创立名牌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确保河南省现有现代服务业质量的提升。
图1 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体系
三是智力资源流动政策与项目运营管理政策。这是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智力资源流动政策是指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人才等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措施,既包括加速本区域内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又包括高级智力资源引进的政策;项目运营管理政策是指为确保现代服务业项目运营效果而制定的各类政策,如项目管理达标、人才业绩评价、服务标准、奖惩制度等,旨在促使项目既要高效运作又要满足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观念。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学者在地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上往往倾向于上规模,忽视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功能定位,难以对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有力推动作用。这里有政府部门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的错误观念问题。因此,要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取得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转变发展观念。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要真正领会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第一、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方面的作用,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排除思想障碍。其次,要努力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要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就是为增加产值的观念,要努力把发展重点转变到调整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上来,切实使其成为经济和科技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再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应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舍弃一些近期利益,注重长期目标,花大力气发展一些对区域核心能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的项目,如决策咨询业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咨询、企业托管、创业辅导、应用型研发、人才评价等,切实提升河南省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档次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2)大力推动以人才为中心的智力资源政策改革。智力资源包括信息、科技、知识、管理、创意以及人力资源等要素。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智力资源,它是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当通过如下途径推动河南省的人才政策改革。一是借助政策支持强化外部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和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振兴河南现代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二是从制度上为创新型人才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可在省、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成立若干由兼职人员参加的决策咨询、监督机构、研究型的学术交流协会,广泛吸纳创新型人才加入,参与政府管理,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大面积推动公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任用制度改革,通过竞聘等方式将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使其有更多发挥个人能力的机会。三是积极推动全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改革。要改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任职年限的刚性规定,注重参评人员的业绩和能力,不拘一格地发掘优秀人才;在业绩评价上,要从注重成果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倡导合作研究,改变论文发表要求独著等不合理的要求;还应当及时纠正以往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由于政府部门间政策冲突给参评者造成伤害的问题,激发人才工作的热情。
(3)加大对公益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些非营利或者很难获利的现代服务组织,如管理托管、科技咨询、技术转移中介、科研组织、信息服务、人才评价、技能培训等智力服务项目,是培育区域核心竞争能力非常重要的部门,但由于经济效益问题,很难由民营或一般性的公有单位依照市场机制来运行。目前河南省内也不乏此类机构,但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或管理僵化,办此类项目的机构几乎是长不大的“小土豆”。因此,政府应直接组建或组织多种社会资源承建以实现长足发展、跨越式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政府出资组建,依照现代化管理模式去运营。如省级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大型科技与经济决策咨询单位、管理项目托管机构等,需要前期投入较大而营利性较小的项目应当由政府主导去办,并给予免税、经费支持等方式扶持,依照市场规则运营。二是社会力量承建,政府在资金、税收、用地、项目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如技术转移中介、科研组织、人才评价等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经济效益不高,需要政府予以扶持。三是政府和单位鼓励公益服务项目发展,不干预、不收费。对于科技咨询、项目产业化服务等,可鼓励高校等科研部门教师公开创办此类服务项目为本省生产经营业服务,政府部门不予干预,更不从中牟取经济利益。
(4)加快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河南省一些现代服务业组织,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处在体制内运行的框架内,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若不改革,这些单位很难依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去运营,既不能迅速地发展壮大,又无法对区域核心能力的提升发挥好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快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转轨政策,促进单位转换机制,并进行重组业务,加快其服务质量和档次的提升。一是将单位的转机建制和服务升级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主要指标,将现代服务业务转轨和服务项目的声誉作为对单位领导聘任的重要依据,促进用人制度改革,为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服务业务水平的提升。二是国有现代服务业单位内部也应当推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改革。依照业绩考核评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打破岗位聘用论资排辈和凭借证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学历证、学位证等)的现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推动国有服务单位人员向高档次的现代服务业务转型,并努力创建一流的服务单位。三是各新闻媒体也应当发挥好对国有现代服务业单位的舆论监督作用。要协助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创建一种支持服务业务升级的创新工作气氛,要及时曝光压制创新型人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以及其他阻碍服务业创新活动的行为,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5)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不但决定了单位的信誉,也是确保其是否能提升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工作,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自己所管辖的现代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尤其是应当尽快制定一些新兴的服务业务相对应的标准和质量评级制度,规范其服务业务,提升其服务质量。二是要制定现代服务业的运营管理规范,以规范服务业人员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服务商间的竞合关系以及违规与纠纷处理等一系列行为,从法规上防止各方出现违规现象。三是工商、质检、环检、司法等部门要定期查处那些坑蒙拐骗、乱收费、乱经营等对客户不负责任的做法,严历打击违纪、违法事件,规范现代服务业单位的市场经营行为。四是省、市服务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现代服务业务的信息网络,通过科技、教育、人事、商务、司法等部门信息联网,对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的服务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其服务项目进展和质量的落实情况,及时曝光一些服务项目的阴暗面和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宣传优秀的服务单位和人员的事迹,尽可能地避免服务双方由于信息不畅所造成的逆向选择,敦促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
[1]雷蕾.现代服务业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86.
[2]侯红昌.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7(4):65.
[3]马卫寰.以旅游业促进河南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4]白小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河南产业升级[J].科技和产业,2010(4):12.
[5]申向东,周惠来,付志新,等.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及发展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2(5):16.
[6]陈柳钦.区域竞争力内涵的多元化认知与辨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50.
[7]赵修卫.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0):95.
[8]黄善明.论区域核心竞争力演变的生产力基础[J].云南社会科学,2004(4):47.
[9]李仁安,徐丰.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96.
[10]温珂,林则夫.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探讨区域创新发展——海淀区区域核心能力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5(11):13.
[1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河南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提升策略 篇7
(一) 旅游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河南地处中原,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中心。目前, 河南已经具有5A级景区7处;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3处, 分别是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此外, 还有28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等。河南不仅是一个旅游大省, 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大省。河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深厚, 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四个。开封有宋文化, 南阳有汉文化, 许昌有三国文化, 濮阳有龙文化, 三门峡有虢国文化, 商丘、周口有宋陈文化, 洛阳有河洛文化与东周文化, 郑州、安阳有商文化。以上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区域文化资源都为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条件。
(二) 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河南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它位居我国中部,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之地利;同时, 具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截至2010年底, 河南省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已达到4, 860公里, 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78万公里,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79万公里, 三项指标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此外, 河南境内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新太铁路干线分别在郑州、商丘、洛阳、新乡、焦作交汇, 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高速公路已经开通, 全省拥有郑州、洛阳、南阳三座飞机场。便捷的交通条件, 为河南在利用相关资源推动现代服务行业融合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 政策上的支持。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总局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 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 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 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 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这些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为河南文化旅游间的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河南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 现代服务业之间行业融合观念意识不够。
长期以来, 对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仍停留在对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上, 而对行业融合的认识还不够, 发展思路还不明确, 相关方面的推进机制也不完善, 再加上对行业融合后产品接受能力所限, 使发展行业融合市场的力度加大。总之, 由于观念的落后, 河南虽然在现代服务各行业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步伐相对缓慢, 发展环境仍不宽松。
(二)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从国际、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看, 现代服务行业之间的融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投融资、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 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河南还缺乏统一服务的机构, 来协调现代服务行业之间的融合, 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土地、工商、财税、科技等相关政策。此外, 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平台、人才培养政策等基础平台建设方面也不完善。
(三)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入世”后, 逐渐放开了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我国的限制, 国外的大量服务业产品大量涌入国内, 乃至河南。以文化产业为例, 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影等产品在河南已占很大的市场份额, 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国际竞争加剧使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面临相应的威胁, 进而会严重影响河南现代服务行业融合的进程。
三、河南基于文化旅游业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策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生产要素; (2) 需求状况; (3) 相关行业; (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的表现; (5) 机遇与政府。其中, 前四项属内在因素, 机遇与政府属外在因素。下面结合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 具体从内外因素方面就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业间的融合来探讨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一) 重点培养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
如前所述,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这为两行业之间的融合提供了相应的有利条件, 但除了这个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必需之外, 作为受教育人群这个竞争优势论中所提到的推进要素之一, 才是提升河南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 河南文化旅游融合要突破发展瓶颈, 必须加快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尽管河南很多高校都开设有相关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 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由于在河南得不到满意的薪酬和提升机会, 而纷纷选择去其他一些大城市发展, 最终引起相关方面专业人才的流失。因此, 河南要迅速建立起有利于文化旅游人才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吸引国内外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前来创业、就业, 营造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应该按照行业融合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立相关课程与专业, 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 还可发挥教育与培训资源的优势, 与有关企业合作, 根据文化旅游人才的需求, 构建一个专项人才培养模式。
(二) 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后产品的消费市场。
随着河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 相关的产业也就越容易被带动起来, 需求状况则是提升竞争优势的内在要素之一。河南要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研究, 充分挖掘河南的历史和社会文化, 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和需求喜好, 选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 将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创新一批独具河南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 让河南真正实现从一个旅游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变。
(三) 推动文化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发展。
由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会涉及到多个行业, 所以在注重文化旅游业本身的同时, 更应积极推动两个产业相关联的行业。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销售应纳入旅游业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实现产品整体开发、整体宣传、整体促销, 与文化旅游业形成有机发展的整体。此外, 也要积极地发展文化相关联的产业, 如, 要引入河南各地的特色餐饮文化;文化展览馆、历史博物馆、“拳文化”、“根文化”;河南各地丰盛的特产, 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的商业化;还有“娱”、“听”等其他文化意蕴极浓的产业均可发展。真正做到在资源的整合开发中, 充分发挥产业的联动作用, 发挥文化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拉长产业链, 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开发相关产品, 丰富文化旅游业。
(四) 选择合适的企业经营竞争策略。
企业经营竞争战略包含了产品开发与营销的竞争, 而开发和营销又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河南可根据旅游和文化业发展的现状和自身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行业融合发展模式。首先, 在产品的开发上一定要有特色。在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 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 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并结合本省的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其次, 整合营销宣传推广。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 还要加大营销宣传的力度。具体做法是: (1) 要树立大营销、大市场理念, 坚持旅游营销与城市营销、区域营销相结合, 旅游形象与区域形象传播相统一, 景区景点营销与品牌运作相统一; (2) 要建立地区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宣传促销机制。旅游景区要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 按照地域相邻、文化相同、条件相似的原则, 加强横向联系, 实施捆绑式、一体化宣传促销。搭建文化旅游推介平台,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 形成立体宣传阵势, 构建全方位的促销网络。
(五)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除了各有关利益方要善于识别文化旅游业融合的边界和积极寻找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契机外, 政府支持和相应法规的完善也是能够推动两行业融合的关键因素。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各自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各部门只重视自身的效益, 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满足, 这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首先, 应该取消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壁垒。具体可以成立发展文化旅游的协调指导机构, 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省相关文化单位参与文化旅游开发与经营, 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 促进文化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这样才能形成和实现行政区域之间的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其次, 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鼓励社会资本对文化旅游业的投资经营, 逐步由政府投入资金为主转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社会化。《大宋·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项目的运作, 就是民营资本投资于河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次,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去打造一个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技术开发与服务方面的技术支撑, 不断提升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水平。再次, 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由于文化旅游业融合后产生相应的商标权、专利权、版权和知识产权, 所以政府还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各类相关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此外, 提升河南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还有一个外在因素机遇。因此, 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倡文化旅游业要融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河南一定要抓住机遇, 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本着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原则, 做出符合行业融合发展规律的选择, 有力地推动文化旅游业的融合进程, 最终实现河南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摘要:本文基于文化旅游业融合角度, 研究河南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问题, 重点分析该地区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 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论, 从而构建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相应途径, 对于河南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行业融合,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2]夏杰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3]黄莺, 马方方.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9.
河南服务业 篇8
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目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南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服务业落后,2005年GDP占全国第五位,而服务业占全国第八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服务业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河南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十二五规划中,又再次提出重点发展服务业,对吸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河南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河南省服务业从经济总量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由于起步较晚,其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较小
200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40.3%,而河南更低,仅占这一比重的30%,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告诉我们,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应大于第一、二产业,而我国的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落后于第二产业,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偏低,规模较小。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对服务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非生产活动的观念上,由于河南省是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河南省如果要发展服务业,就必须克服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断深化服务业的体制改革,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垄断和降低行业市场准入条件,特别是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正是由于对发展服务业观念的落后,很多服务业不能独立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的比重比较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而西方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河南的商贸、住宿、仓储、交通等5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50%左右,远远高于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河南作为一个经济大省,但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比较落后,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的结构,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河南现代服务业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四)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发展情况来看,中部地区既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服务业总量最大的地区。从整个河南来讲,服务业发展普遍落后,而且各地市之间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相对比较充分,偏远城市和地区发展相对不足,仅次于郑州的服务业是新乡、洛阳、开封、信阳等,漯河、濮阳等。从城乡分别来看,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发展较慢,且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五)河南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化较高的地区,其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相对偏高,城镇化能够直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河南的城镇化在2005年30%,比全国的城镇化低14个百分点,从数量上来看,河南省城市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中小城市很多,且功能不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带动作用,特别是河南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而服务业水平还在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于服务业发展的快慢,在80年代初期,河南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略高于城镇化,但是近五年来,经过再次对经济普查了解到,河南的服务业又滞后于城镇化,而且正是由于河南的城镇化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三、制约河南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因素分析
(一)政府对服务业的管制较严
与其他行业相比,政府对服务业管制过分严格,垄断性较强,没有形成市场化和规范化,竞争机制不充分,市场秩序混乱,要让其自由发展,必须松开其过分的管制,并制定出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市场,让竞争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二)服务业内部优秀人才短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换,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加,2005年底的调查显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匮乏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储备不足,像信息、物流、金融、房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更为缺乏,还不足服务业人员的两成,同时,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以信息服务业为例,在信息服务行业中,不仅缺乏创意、规划和设计高端技术人才,又缺乏一大批有技术能力的蓝领。
(三)进入服务业的门槛较低
从河南产业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服务业准入门槛较低,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广告公司等新兴行业准入市场门槛较低,造成大家都在抢市场,无序竞争,经营混乱,行业自律难以形成,以至于影响了新兴服务业的产生。
(四)政府职能不规范,存在越位、缺位现象
河南服务业普遍存在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缺位、越位现象,如农村的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等领域中存在政府缺位现象。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农民的关心不够,信息传达不及时、不明确。但政府对某些行业的发展进行过多干预,如强行农民卖宅基地、农村住户的房屋拆迁、对住宿和餐饮业胡乱收费,一些部门变相强行销售产品等。
(五)事业单位改革滞后
产业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河南的很多事业单位承担了较多的公共服务职能,但也有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结构也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和宾馆等,公共支出越位挤占了公共资源,分散了社会财力,使得一些社会急需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该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
四、促进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对策
河南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造成的,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服务体制。具体从一下几方面进行: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
河南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和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没有将市场引入竞争主体,市场经济是公平的竞争经济,要公平竞争,就应该让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打破垄断竞争,打破市场壁垒,以此推进体制改革,例如,铁路、邮政、电信、民航等,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而且在市场准入方面,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应采用同等待遇,形成企业竞争的局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
市场准入门槛的高低,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决定了产业组织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产业的平均组织规模,当市场门槛过低时,会导致竞争过度,以至于导致无序经营,比较混乱,如果准入门槛过高,则会形成垄断经营,不存在竞争市场,效率和质量均会下降,影响了服务业的质量。所以,市场准入门槛的合理制定,对一个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市场门槛。制定出较完善的服务业体制政策,提高对外开放力度, 搞活经济,活跃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对外开放对这一切起着促进的作用,是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河南投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河南的服务业的投资商也可走出去,加入服务业国际体系的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
(三)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认真贯彻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意见》,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等,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关政策,避免一些高收入的人群逃税,具有关资料报道,在深圳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大学生而言,所有工资加在一起共计4000元,扣除税收等杂项外,仅剩下3000元左右,而一个普通的房东月收入上万元,但却不用交税,税收本来就是来均衡收入不均的现象,但目前交税的却是中低收入水平的人群,因此,政府制定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非常紧迫的。
(四)改革创新培养人才机制
发展服务业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先进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输送仅靠目前现有的办学模式是满足不了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轻视办职业教育的理念,建立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加强校企联合,实行根据企业用人单位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要从认识上加强把服务业放到重要的位置,努力早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河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摘要:近些年来, 河南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来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其主要原因, 河南的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本文从河南省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着手, 研究制约河南服务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的滞后, 从而提出了发展河南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创新措施, 最终提高河南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河南服务业 篇9
1 现代休闲服务业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1.1 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休闲时代
1999年第12期的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刊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 休闲、娱乐活动及旅游业将掀起下一轮经济大潮, 并席卷世界各地”, 2015~2020年, 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 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事实上, 这些预见在发达国家早已验证, 且比预期更快。
现在, 有些发达国家的休闲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休闲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重日益加大, 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以美国1990年为例, 全美国消费者在娱乐性商品和服务方面总共花了2800亿美元, 占全部消费支出的7%, 再加上其他的休闲支出, 仅1990年美国一年的休闲消费就超过1万亿美元, 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3, 休闲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2]
1.2 中国已具备现代休闲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国际经验显示,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 休闲经济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300美元, 我国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条件。[3]另外, 我国法定休闲时间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5年开始, 我国实行周末双休日工作制, 人们的闲暇时间得到很大提升。1999年实施“三个长假日”, 由于消费时间过度集中, 影响了人们休闲质量的提升。2008年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法定节日, 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115天, 且假日分布合理, 再加上带薪休假日, 全年累计有1/3的时间是休假日。闲暇时间的增加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休闲需求, 利用闲暇时间来放松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经济发展, 交通、通讯、住宿等条件不断改善, 大量涌现的KTV包房、歌舞厅、健身房等休闲场所, 进一步带动、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近几年, 许多公园、场馆纷纷对外免费开放, 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休闲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时尚消费的热点, 健康、舒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丰富多样的闲暇消费方式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各种休闲活动来获得放松, 恢复精力, 为现代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3 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现代休闲服务业具有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高、吸纳就业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功能和特点, 现代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把现代休闲服务业培育成重点产业、支柱产业。2002年, 杭州市在我国率先提出发展休闲经济, 并于2006年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东方休闲之都”, 目前已形成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等五大休闲场所, 现代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都、无锡、青岛、福州等城市也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 迄今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1.4 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契合我国的发展战略
现代休闲服务业跨生活与生产两大领域, 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要求高、带动系数大等特点, 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符合中央确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如河南焦作是依靠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 以前是以产煤著称的“黑色经济”城市, 如今以旅游为龙头, 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扩大了就业, 保护了环境, 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 以“山水焦作”的旅游城市闻名于世。
对于河南省而言, 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不仅是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同时有利于吸纳就业、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河南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的优越条件
2.1 区位良好, 交通便捷
河南省位于中原腹地,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枢纽作用, 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铁路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京广、陇海、京九、焦柳、太焦、侯月、新菏、新月、宁西9条铁路干线和洛宜、汤鹤、安李、石林4条铁路支线在河南境内交会。近年来, 河南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截止2011年底, 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6公里, 居全国第一位, 以郑州为中心, 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中原城市群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市。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全省有郑州、洛阳、南阳3个民用机场, 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近百条, 2011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以上空间区位优势为河南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2 自然资源丰富, 休闲设施完善
河南省自然禀赋优越, 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 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7个;自然保护区33个, 面积759.13千公顷,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森林公园101个,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2.68%。同时, 拥有鸡公山、洛阳龙门、嵩山、王屋山─云台山、石人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些风景名胜区有着无数的山林、峰峦、峡谷、瀑布, 空气清新、气温宜人。另外, 水源富足, 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均流经河南, 连接这些水系的有丹江、白河、伊洛河、济水、卫河等数十条河流, 还有小浪底水库、南湾水库、鸭河口水库、陆浑水库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水库, 这些河流和水库不仅有宽阔的水面, 而且沿岸有大面积的滩涂和湿地及防护林带, 这些都是发展休闲旅游的良好资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 河南的17个地级市, 20个县级市以及89个县城都程度不同地建设了如公园、游乐园、博物馆、体育场馆、影剧院、歌舞厅、酒吧、茶楼、餐厅、美容院、洗浴中心等文化休闲和康体娱乐场所。另外, 河南省共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84处, 星级酒店503个, 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01家。[4]完善的休闲设施为发展文化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2.3 历史传承悠久, 人文底蕴厚重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先人们在这里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明, 在由夏朝至清朝的4000多年里, 河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余年, 先后有20余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商丘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河南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之一。同时,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 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涵盖了国家公布的各种类型。洛阳、郑州两个片区, 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三条线性遗产, 巩义宋陵等19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保护项目。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河南境内有少林寺、龙门石窟、相国寺、佑国寺塔、殷墟等名胜古迹。这些为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4 经济快速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强
河南省政府财政状况良好, 居民相对富裕, 科教水平较高, 为休闲消费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据统计, 2011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80元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04.03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2.9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1%, 其中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家乐福、国美、大润发、沃尔玛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日益完善, 商品市场供应充足, 影视娱乐业、动漫业方兴未艾, 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
3 加快河南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休闲观念, 制定合理的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
河南现代休闲服务业难以出现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 在于不少人在休闲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某些偏差和误区。比如, 有的以传统意义的“休息”代替现代意义的休闲, 有的片面认为, 追求休闲娱乐就是追求“低级趣味”, 发展休闲服务业就是“不务正业”。只有破除这些思想障碍, 才能营造有利于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现代休闲服务业要得到快速发展, 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各级政府应积极制定本地区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 提出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检查。
3.2 丰富休闲产品, 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
目前, 河南休闲服务业中旅游休闲业占了很大比例, 文化和娱乐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相对弱小。河南要因地制宜,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业资源, 丰富休闲产品, 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
(1) 培育壮大餐饮服务业, 提升餐饮业的文化内涵。民以食为天, 餐饮是休闲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千年来, 饮食从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逐渐升华为人类的一项文明享受, 河南老字号餐饮如洛阳真不同、开封第一楼等都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将民间饮食制作技艺与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巧妙结合起来, 让顾客边听、边看、边尝、边思, 使顾客乐在其中, 既为企业的品牌宣传增加了新内容, 也为客人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附加值。
(2) 开发演艺产品, 促进休闲消费。河南省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武术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 地域特色明显,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价值。将这些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开发成演艺产品, 可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赢, 提升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 促进休闲消费。如依托于民俗民族歌舞基础打造的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 于2004年公演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上演到2008年底, 演出场次接近2000场, 观众人数近3000万人次, 票房收入近6亿元, 《印象·刘三姐》已成为旅游者赴桂林欣赏的精神大餐。[5]
(3) 根据不同人群的休闲特点, 提供不同类型的休闲项目。为年轻人提供激情狂欢型休闲, 为老年人提供闲庭信步型休闲, 为情侣们提供浪漫风情型休闲, 等等。休闲服务机构提供休闲服务时应注重细节, 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和亲情化, 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味的愉悦、健康、快乐的体验和感受。
3.3 落实现代休闲服务业政策, 优化休闲服务业资源配置
2008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 列出了河南省服务业发展重点, 其中诸多方面都与休闲服务业密切相关。随后, 河南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中, 制定的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规费减免以及财政、土地和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政策,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诸多政策完全适用于休闲服务业,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 抓好这些政策的落实。为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 2008~2012年河南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 优化休闲服务业资源配置, 促进休闲服务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一方面, 对产业带动性明显的度假旅游、文化娱乐、康体美容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上给予政策倾斜, 充分发挥优势休闲服务业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 着力扶持一批现代休闲服务业重点企业和若干个休闲服务业特色园区, 国家、省、市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 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的现代休闲服务业基地或园区。
3.4 重视人才, 为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现代休闲服务业是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 现代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有休闲服务业管理精英人才支撑。目前, 河南现代休闲服务业人才缺乏, 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应有计划地引进如管理、旅游、物流、运输等行业急需高级人才。另一方面, 休闲服务业部门可以通过委托、定向培养、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 有计划地对自身人才进行各类培训或进修, 更新原有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培养一批休闲产业的营销、管理精英人才, 并完善休闲产业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
4 结语
现代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家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河南现代休闲服务业已具备相当基础, 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 现代休闲服务业在河南一定能够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成为拉动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增多, 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时尚消费的热点, 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南具有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的优越条件, 并已具备相当基础, 但必须从转变休闲观念、落实休闲服务业政策、丰富休闲产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加快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河南,休闲服务业,条件,对策
参考文献
[1]卿前龙.休闲产业:概念、范围与统计问题[J].旅游学刊, 2007 (8) .
[2]马惠娣, 王国政.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J].瞭望新闻周刊, 2000 (34) .
[3]王新前.扩大内需与发展休闲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 2009-4-13.
[4]河南省统计局.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2-2-29) .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2/02/1330470015621925.htm.
河南省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 篇10
一、河南省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于循环型服务业的发展来说, 没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 但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仍然可作为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一是在服务业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推进投入资源的减量化, 减少资源耗费量, 从而达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流动的物质量, 从源头上达到减少水、电、煤、油等资源的消耗量。二是加强资源产品和废弃物的再使用, 结合服务业自身的特点, 提高资源和产品的重复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三是促进物质的再循环利用, 将废弃物作为其他产品的资源来重新投入到循环利用当中。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重点为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心,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绿色消费为核心,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途径三方面减少直接与间接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河南省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重点
1. 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立足全省产业基础, 以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 建立服务上下游、连接核心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体系, 着重发展以物流、信息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1)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提高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 优化全省物流业布局, 以新郑物流港区、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等大型物流区为重点, 建设生态物流园区, 发展绿色物流,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发展道路货物甩挂运输, 开展共同配送, 消除交错运输, 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减少空载率。努力调整动力结构, 鼓励和引导运输企业选用自重轻、承载量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环保型车辆, 降低运输成本。鼓励使用绿色包装, 积极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具, 实现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再循环。
(2) 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完善资源共享技术, 建设各类标准数据库, 降低信息噪声, 实现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发挥信息服务业的替代作用, 以信息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间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软件服务业和系统集成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应用系统平台, 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打造信息服务圈, 不断增强信息服务中心功能, 建立和完善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信息监控体系。
2. 以绿色消费为核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 提倡绿色消费,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重点, 改变传统消费观念, 着重发展以商贸流通、宾馆饭店、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
(1) 商贸流通业。推进减少包装与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在不影响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 在包装材料中也要选择可以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加快回收行业发展, 促进废旧商品循环利用。加强废旧商品的回收、出售、循环再利用, 在某些方面给予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 以促进废旧商品的循环再利用。设计使用循环再利用商品标志,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设计使用循环再利用商品标志, 对循环再利用商品给予鼓励、支持及宣传。推行消费者自愿参与的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 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在发展绿色商业服务方面, 加强废旧产品回收利用, 重点推进郑州、洛阳、开封等大中城市开展废旧物质回收体系建设;扩大商业物流范围, 在商业经营机构中树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2) 宾馆、饭店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倡导安全、健康、节约、环保理念, 开展以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宾馆”、“绿色饭店”创建工程。鼓励发展连锁经营企业, 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的规模, 增强企业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能力;对餐饮娱乐业进行全面排污申报, 及时掌握行业污染发展的态势;推进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使用环境友好的生态环保产品替代传统的难降解、难回收、污染大的产品, 减少非绿色的一次性筷子等产品使用;对于饮食集中的城区, 利用规模效应集中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饮食业污染。以星级以上的大型宾馆、酒店为重点, 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以大型宾馆、饭店、餐馆为主, 推进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 其中泔水回收利用可以生产饲料、肥料等;集中收集燃煤锅炉、锅灶产生的煤灰渣, 进行资源化利用。
(3) 生态旅游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 重保护、慎开发”的原则, 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撑, 积极加强景区景点环境的整治、保护工作。以云台山、嵩山、石人山、龙门石窟和清明上河园等省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人文遗址为重点, 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突出旅游景区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建设, 加快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加强对重点生态旅游区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线路建设规划的协调管理, 有效控制旅游密度;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产品, 尽可能使用生态性材料和环境代价少的替代性材料, 同时加强生态旅游营销, 尽快形成一批生态旅游景点。
河南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探析 篇11
关键词:河南 科技企业孵化器 服务能力
科技企业科技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它为入驻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物理空间以及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初创企业成功率,它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的TBI进行调研,并结合《2013-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河南省TBI服务能力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孵化器经营者提供参考意见。
1 河南孵化器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孵化器事业发展蓬勃,无论是从数量、规模和效益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成绩喜人。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孵化器共有4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综合型孵化器,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特定创业群体,某一特定投资对象的专业型孵化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TBI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展,豫南、黄淮等传统农业区也培育出了省级孵化器。电子信息、可再生能源、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高成长性产业也有了专业型孵化器。15家国家孵化器中共有工作人员376人,孵化基金总额18076.8万元,累计公共服务平台投资总额5959.6万元,场地总面积1911480平方米。
2 河南孵化器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
孵化器的宗旨是孵化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不是为了充当政府的面子工程。但河南一些地方政府在孵化器的建设上好大喜功,片面追求孵化器的数量增长,而忽略了对孵化器质量的重视,造成各家孵化器的质量和孵化能力参差不齐。在孵化器成立时,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对孵化器今后的发展和孵化能力的培养上却很少下功夫,导致一些孵化器处于僵而不死的状态,依靠政府每年的财政补贴维持运转,这样势必引起孵化器之间孵化能力差距较大。政府要照顾到行业和地区平衡,以至于资源的相对分散,难以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优秀孵化器,不利于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水平的提升。
2.2 服务内容单一
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包括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服务,还应该包括财务、法律、投融资、管理咨询和各种中介服务,然而一些孵化器的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简单地停留在提供厂房和办公场所,收取物业费的阶段,显然,这样的孵化器很难称为真正的孵化器,充其量也就是个物业公司。相对于像场地等硬件基础设施而言,企业更关注孵化器能够提供的软件服务,这种服务的能力依赖于孵化器内人员素质结构,直接体现在服务性收入所占的比重上。所以孵化器应该在保障基础设施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下,着重培养软件服务能力,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这样才会对企业更有吸引力。
2.3 投融资渠道较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然而,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大部分在孵企业却正患着“贫血”的通病。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孵化基金资金有限,而需求者众多,再加上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导致风险投资比较保守慎重,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能够获得直接资金支持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只能望“金”兴叹,不报幻想,所以不奢求获得孵化器的直接资金支持,即有企业理性思考的成分,又包含了现实的无奈。
政府虽然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孵化器也设有各自的种子基金和孵化基金,但是当真正面对过大的资金缺口时,却无能为力,况且还要留有后备资金,所以投入到企业发展上的资金少之又少,能够获得投资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单一地依靠这一部分资金,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4 高素质人才缺乏
虽然在人员素质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各孵化器的数据大致趋同,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应该看到各个孵化器服务人员总数的巨大差别,如在国家级孵化器中,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拥有32个工作人员,而洛阳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却只有10人,平均到每家在孵企业,仅有0.1人为之服务,服务质量可见一斑。当然,这并非说明工作人员越多,服务质量就越好,但是一家只有寥寥数人的孵化器,在需要具体人员处理企业事务时,真可谓是捉肘见襟。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孵化器专业人才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对优秀人才缺乏必要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由于体制原因,许多企业孵化器的都是由政府机关直接指定管理人员,只能处理一些基本的行政事务,他们在孵化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和服务意识上明显不足,再加上缺乏合理的激烈机制和考核体系,使得河南省甚至整个中国的孵化器人才都比较缺乏;同时,目前孵化器内管理人员的收入普遍偏低,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3 提升河南孵化器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扶持与淘汰并重
孵化器的类型众多,有国家级企业孵化器,有省级企业孵化器,也有市级企业孵化器,各个层级的孵化器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不一样,相对于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孵化器,市级及以下的企业孵化器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大打折扣。为了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均衡发展,地方政府有必要针对低层级的孵化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尤其是对于新建企业孵化器,更是要加大扶持和保护,只有孵化器自我成功孵化,才能更有效地孵化在孵企业。
各地政府一般都制定了各自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施政策的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施-评估-反馈”的机制,使得很多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所以要健全和政策相配套的一系列保障机制,确保孵化器与在孵企业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优惠。
在扶持的同时,对于一些孵化效率低下,评估得分较低的孵化器要大胆地进行淘汰,否者,一个僵死的孵化器的存在,不仅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此,应当由主管机构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孵化器的总体绩效进行年度综合评价,对于不达标的孵化器进行淘汰。
3.2 完善服务,提高盈利能力
孵化器不是物业公司,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各种增值性服务上,根据在孵企业需求的差异化,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能力特点而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性的服务,比如协助研发、协调管理、评估财务风险、股权回购及市场开拓等服务,这些服务能够帮助在孵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手段,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开展多样化的中介服务,发挥协同作用,搭建企业与大学、科研所沟通的平台;引导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甚至可以邀请外部中介机构在孵化器场地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帮助企业更及时的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提高孵化器的收入,可以通过投资在孵企业来实现,这样不仅给企业注入了资金,帮助企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孵化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而且孵化器对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掌握了充分的投资信息,所以风险也就相对较小,对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3.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国家给予孵化器的财政部补贴和孵化器内的种子基金、孵化基金等毕竟是非常有限的,难以满足在孵企业数额庞大的资金需求,为此,政府和主管机构应该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将投资方向向高科技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在孵企业本身也不能单纯依赖于孵化器的扶持,自身也要加强融资的能力。河南省可以通过区域性商业银行和产权交易所为平台,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银行贷款、产权抵押、发行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那些具有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在孵企业,可以尝试通过专利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方式来吸纳资金。此外,还应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
3.4 加快孵化器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
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孵企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孵化器所面临的服务环境也愈加复杂,不能用有限的资源来同时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所以各个孵化器之间只有联合起来,共享资源,利用互补优势共同满足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孵化,孵化器网络也就应运而生。所谓孵化器网络,就是将和孵化器相关的各个要素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空间网络,是一个将孵化器内、外部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有效结合起来的系统的体系,在这个网络内,孵化器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展开军团形式的合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资源和知识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内合理的流动。一个完整的孵化器网络应该包括政府机构、大学与科研所、孵化器、在孵企业、金融结构、中介机构。
有了孵化网络,还需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孵化器和在孵企业之间与外界沟通交流、共享信息的需求,河南省各个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很少,公众想获取有关项目和孵化器的信息却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孵化器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所以亟需搭建一个满足孵化器之间、孵化器与公众之间、在孵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3.5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高智商、高风险的行业特性,所以能够为之提供有效服务的人也必然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知识能力状况和丰富的有关创业管理的经验,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运营提供正确的建议和指导,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孵化器内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其自身首先就是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能够掌控大局,组织协调管理团队的工作;而团队内的工作人员,则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奉献精神,因为创业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总之,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管理团队是一个成功的孵化器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通过对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据的收集,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孵化器内的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个人,最少的甚至只有五人,这样很难保证孵化的质量。所以,孵化器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专业孵化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存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锻炼,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带动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管理人员稀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所以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采取管理人员持股、参股计划,使他们能够拥有孵化器或者在孵企业的股票,这样便从利益上将三者连接到了一起,充分发挥孵化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带动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发展,还能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2013中国火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09-01.
[2]2013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08-
01.
[3]Somsuk Nisakorn,Wonglimpiyarat Jarunee,Laosirihongthong Tritos.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source-based View,[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2(1):96-1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2013-GH-027)。
河南服务业 篇12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深化, 全球经济呈现“软化”趋势, 逐渐从以商品生产为主转入以服务业为主, 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我国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同时, 中央提出“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 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研究探讨, 想方设法促进服务业发展,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当前, 河南省正面临着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和世界科技发展周期背景下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也迫切需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各地竞相调整产业结构、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背景下, 河南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来应对区域之间的竞争, 形成持续增长能力, 抓住新的环境下科学发展的机遇, 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理论研究
1. 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与服务业发展具有一致性。经济学家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表明, 服务业地位的提升实际上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使得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规律作用的结果。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所占比重非常低, 在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 缓慢地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心由农业向工业, 再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有其经济上的必然性。首先, 只有在农业充分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创造出高于农产品消费的剩余收入, 另一方面提供大量农业原料和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 工业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其次,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 工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并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引力。同时, 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 又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的条件。当工业化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后, 服务业能否充分发展就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 优化的产业结构是有利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的。
2. 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来优化产业结构是近些年来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特征, 这也是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相符合的。近些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地攀升, 服务业取代了制造业的社会主导产业地位, 成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首先, 服务业本身作为三次产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增长直接增加了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 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外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产品生产和交易的成本, 提高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同时, 伴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内部结构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新兴产业的增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使第三产业逐渐走上高级化, 进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 服务业对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具有的重要推进作用还表现在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主导地位。三次产业的划分并不代表着三次产业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事实上, 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 三次产业之间是互为因果、互为市场, 彼此存在着供求关系, 而这种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服务业。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很强, 可以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中间投入, 以提高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 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次, 服务业对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具有的重要推进作用还表现服务业是劳动力转移及吸纳的主要承载者。如今, 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服务业就业比重也不断提高, 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 服务业内部包含的行业众多, 既有劳动密集型行业, 也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由于它们对劳动力需求有所不同, 故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最后,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就更为突出, 它通过与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合,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高效化, 继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对服务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
1. 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一个区域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反映了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侧面。通过查阅《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 2000~2009年从增加值绝对量上看, 河南省三次产业的规模都是在不断扩大。从比重上看,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 一直徘徊在3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 河南省三次产业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1978年的39.8∶42.6∶17.6变为2009年的14.2∶56.5∶29.3,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 并慢慢开始促使产业结构向“三二一”的格局演进。从就业人数来看, 2000年至2009年河南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 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不断上升。而从就业结构来看, 2000~2009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加10%,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步上升, 2009年达到了25%。这说明河南省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逐年提高, 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转移出来, 在服务业各个行业就业。但是, 从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 在河南省的就业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仍然是第一产业, 达到46%。其次是第二产业, 达到28%。服务业就业只占河南省总就业的25%, 就业结构仍然呈“一二三”格局。
2. 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且缺乏高度化。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最多, 但是产值比重却是最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高, 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上有所增加, 但是吸纳的劳动力比重较少;服务业产值比重较第一产业高, 但就业比重比第一产业低21%;从就业结构上看, 第一产业仍占绝对的优势;从整体上来看, 河南省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没有凸;从产值结构上看, 服务业亦没有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二产业在河南省GDP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这些表现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规律是相违背的, 并最终导致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且缺乏高度的状态, 而由此也造成河南省产业结构对服务业的发展缺乏促进作用。
三河南省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进作用分析
在《近十年河南服务业发展状况与竞争力研究》一文中, 作者曾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 设计了经济基础、服务业总量水平、服务业内部结构状况、服务业产出效率、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五个方面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全国各个省区服务业竞争力,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测量, 以反映出省区服务业竞争力的真实水平、特点和在全国的位次。最后的实证结果显示河南省服务业的竞争力较弱, 在调查的全国30个省区中排名第24位, 整体发展较落后。而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 传统服务业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失衡状态既是河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滞后的原因, 又是河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展缓慢的结果, 这必然限制和影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 就河南省服务业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 它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度差、融合性弱, 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不大, 再加上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化, 因而服务业对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不仅如此, 河南省服务业的滞后发展还是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也是造成第一产业生产效率较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河南省服务业事实上的总量和结构上的问题成为了制约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 河南省服务业自身低水平的发展使其无法发挥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互动发展, 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 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为艰难和复杂。最后结论就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缺乏推进作用。
四河南省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
1.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任何产业都具有客观的生命周期, 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更迭。在一定的经济结构条件下, 主导产业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 就要求有新的主导产业出现, 以更替原有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不是个别产业部门, 而是能够代表整个产业发展主流的产业群。不仅要求主导产业的附加值高, 而且要求产业关联度高, 需求潜力大,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不仅要求主导产业主体是技术集约化程度高、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 而且还要有一些能够吸纳劳动就业、增加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主导产业为资源节约型、低污染排放的产业。虽然服务业目前不是河南省的主导产业, 但从经济发展趋势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应选择服务业为突破口, 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 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要完善市场经济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及产业升级的要求, 通过加大改革力度, 打破壁垒,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不当干预, 来促进服务业资源有效而合理的利用;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以保护服务业市场的公正与诚信;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应考虑不同服务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差异性, 根据各服务行业的技术、经济特性, 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向服务业倾斜的财政政策, 同时也要强化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与运用, 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推动我省服务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3.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既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也被世界各国发展实践所印证。立足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和既有的服务业发展状况, 河南省应积极发展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既要发展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兴服务业, 又要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 提高传统服务水平和科技含量, 选好突破口, 以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重点应关注信息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研发产业和旅游业。
4. 提高服务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要在产业政策、科研开发、重大工程、投融资等方面, 大力扶持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骨干企业的发展;优化企业结构, 促进管理创新;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打造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 提升竞争力;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营, 提高企业集中度,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李迎君.近十年河南服务业发展状况与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7)
[2]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J].学习与探索, 2007 (3)
[3]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河南服务业】推荐阅读:
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10-26
河南省服务贸易现状07-01
河南大学还贷服务指南06-03
河南省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人员业务技能综合练习题(2012年修订版)08-18
送河南陆少府,送河南陆少府钱起,送河南陆少府的意思,送河南陆少府赏析07-01
六十拜河南尹,六十拜河南尹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的意思,六十拜河南尹赏析09-13
河南形象10-16
河南农村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