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办高校

2024-10-27

河南省民办高校(精选12篇)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1

摘要:近年来, 河南省民办高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一直远远落后于公办高校,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 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是目前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 进而提出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对策, 最后分析民办高校科研能力提升的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教学

目前, 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 河南省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很多民办高校近年来大规模的扩招, 从形式上看, 民办高校的发展体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这一繁荣的景象能持续多久, 依赖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潜力。影响民办高校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即是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而目前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还很薄弱, 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

近年来,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 科研人员不足。

目前,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教师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年龄层次上看, 要么是入职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 要么是退休教师;从职称层次上看, 要么是职称不高的助教、讲师, 要么是退休教授。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 退休教师的科研热情又不高。目前, 民办高校缺乏有科研能力、又有科研热情的科研骨干。而科研骨干的培养需要时间, 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本校成长起来的科研骨干。

(二) 科研意识薄弱。

青年教师入职时间不长, 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 科研工作就被忽视了。另外, 从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来看, 民办高校教师评职称的压力远远小于公办高校, 教师缺乏科研动力, 科研意识薄弱。而民办高校教师的授课任务要比公办高校重的多, 民办高校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 无暇顾及科研工作。

(三) 科研重视不够。

民办高校多定位于教学型大学, 重教学, 轻科研。有的民办高校甚至连科研处都没有。其他民办高校也是最近一两年成立的科研处, 科研工作刚刚起步, 但科研制度还不完善, 如科研奖惩制度、科研任务的量化等。有的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虽然已步入正轨, 但重视程度还不够, 很多民办高校的评优评先主要参考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只是作为辅助条件。很多民办高校制定教学指标, 并把实现教学指标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 却很少有民办高校制定科研指标, 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 科研成果层次较低。

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大多还是一般CN论文, 厅级项目, 厅级获奖, 出版教材等。对于核心期刊,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出版专著, 省级以上获奖成果还很少。民办高校较少获得政府资助资金, 以自有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资金上的劣势使得民办高校在申请高级别项目方面存在劣势。如2014年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题立项440项, 民办高校仅立项26项, 占全部立项项目的5.9%, 且均为一般课题, 重点课题中无一属于民办高校。其他省级项目的立项民办高校所占份额也很少。省级项目的申请尚属民办高校的难题, 更极少有民办高校能够取得国家级项目的立项。而目前民办高校的高级别成果, 如省部级项目以上, 核心论文、CSSCI论文, 专著等, 很多也都是依靠公办高校的特聘教授或返聘教授取得, 民办高校的本校教师有能力取得高级别科研成果的人员很少。

(五) 科研激励不足。

目前, 公办高校的科研激励比较充分, 民办高校的科研激励不足:一是学校科研激励不足;二是政府科研激励不足。民办高校的资金目前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购建, 在民办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 需要增建很多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 加之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 占用了民办高校大多数资金, 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能力增加科研投入量。另外, 民办高校不属于财政拨款的学校, 很多项目的经费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拨款, 只能靠民办高校自己解决, 政府的激励不足也制约了民办高校科研的发展。

二、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对策

(一) 政府应转变观念。

目前, 政府管理部门对科研的投入仍集中于公办高校, 对公办高校的科研投入很少。在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下, 政府也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科研投入的力度, 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应和公办高校保持一致, 使得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和发展。同时, 政府也应做好民办高校科研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 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地使用科研资金, 将民办高校发展和当地经济结合起来, 切实地为政府服务。

(二)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民办高校定位于“教学型”高校, 对科研的重视不够。但民办高校要想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逐步实现教学和科研并重。教学中的教学经验, 对专业问题的思考为科研提供素材, 科研工作使得对专业问题研究的更加深入, 同时也是对教学经验的思考和总结,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方面也应做好教学和科研的引导工作, 在考核和评优评先方面, 逐步加大科研考核的力度, 引导教师逐渐重视科研。

(三)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民办高校的科研团队还比较弱。目前民办高校可考虑引进一些高级别人才, 带动本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也可和公办高校合作, 如由公办高校的教师负责指导民办高校教师, 参与公办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 民办高校支付给公办高校一定的费用, 间接地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民办高校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科研工作, 如和导师多联系, 参与一些项目的研究;民办高校的很多兼职教师都来自于公办高校, 他们的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都要优于民办高校教师, 所以民办高校也可利用自己的兼职教师队伍, 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在民办高校教师较为充足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可将教师团队分为“教学科研型”团队和“科研教学型”团队, “教学科研型”教师教学任务可稍重些, 科研任务可稍轻些, 如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可选择“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教学型”教师可加大科研任务, 但教学任务应稍轻些, 如副高以上教师可选择“科研教学型”教师。这样既不影响正常教学, 也能有效地引导科研工作。

(四) 完善科研管理。

民办高校要做好科研工作, 首先得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部门相关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 并在各系部设立一名科研联络员, 方便科研信息的传达, 以及系部和科研部门的对接。同时, 科研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 明确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任务和科研奖惩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要能有效地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 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五) 加强科研激励。

在民办高校教学任务较重的情况下, 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应以奖励为主, 惩罚为辅。在评优评先中, 增加科研考核的力度;对高级别科研成果, 增加奖励力度, 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对教师申请项目, 发表论文给予一定的资助, 如报销项目的申请费、论文的版面费等。加强科研奖励和支持力度, 势必会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 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逐渐得到积累, 科研层次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三、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 有助于稳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人才流动性大是导致民办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民办高校人才流动性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支持, 教师的归属感较弱。民办高校较大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感觉自己慢慢变成教书的机器, 教师缺乏成长的空间。教师职称评定是教师体现教师成长的主要标志, 而评定职称主要是看科研成果的积累。所以, 民办高校教师站稳讲台之后, 就会关注学校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因此, 民办高校重视科研工作, 将会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使教师看到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前景, 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二)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教育不应再是“填鸭式”教学, 而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大学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驾驭好课堂, 首先要善于思考。科研工作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专业问题、理论服务于实践等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后形成的科研成果。因此, 教师通过做科研工作, 可以激发对一些新的问题的思考, 也有助于转变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 有助于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当然不希望昙花一现, 而“教学型”大学的定位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不重视科研必将降低学校发展的后劲。中国的民办高校要想像西方民办高校那样, 涌现出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民办高校, 必须要重视科研工作, 才能保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景明.论科研能力提升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科教文汇, 2011.9 (下) .

[2]贾东荣.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9.

[3]郭占元, 胡关斗.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科学, 2008.4.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2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工业: 7月7日――8月26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农大: 7月14日放暑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华北水利水电: 7月7日――9月2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郑州轻工业学院:7月1日至9月2日,共计9周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郑州航空工业: 6月30日放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黄河科技: 7月2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财经政法: 7月9日―8月28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大学: 7月1日――8月31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科技大学: 7月1日――9月2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南阳理工: 7月6日至8月30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平顶山学院: 6月 29日正式放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新乡医学院: 6月 30日正式放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科技学院: 7月1日~8月28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师大: 7月2日开始。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信阳师院: 6月30日(星期六)暑假开始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黄淮学院: 学生206月23日放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许昌学院: 7月1日放假;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河南理工: 7月7日―8月27/28日报到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焦作大学: 7月1日――8月31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月1日――8月31日

2015河南省各高校暑假放假时间安排――开封大学: 6月30日放暑假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师资建设 对策

0 引言

民办高等教育在20余年的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与管理特色,但是,也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其中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从总体看,民办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对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1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现有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即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特别是事业有成的中年教师比例较少。在很多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55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36岁至54岁的中年教师只占30%左右。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由于政策、待遇等方面的不完善,给教师的招聘工作带来了困难。一些大学毕业生及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并不乐意在民办高校任教,民办高校很难建设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而只能在公办院校、事业单位招聘兼课教师或离退休教师。

1.2 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学历普遍较低,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较少,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很多学校的硕博士比例不及30%,学士的比例达70%,教学中本科生教专科生、本科生教本科生、专科生教专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职称上,虽然很多学校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但绝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退休教师,存在着精力不足、观念陈旧、难以与学生沟通的现象,构成职称上的一种“虚胖”。

1.3 忽视对青年教师的培 目前,河南省仍有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缺少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措施。一些办学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恰当的提高师生比例(有些学校的师生比例甚至高达1:30),降低聘用教师的成本,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如此高的师生比例,办学成本是降低了,但教师却失去了继续学习发展的时间和机会。也有不少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自知在生源、师资配备以及办学条件上,与公办高校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了在办学质量上赶上或超过公办高校,就在制度上强化教职工的行为,加快教师的工作节奏,让教师快马加鞭,穷追猛赶,忽视了对教师的培养提高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流动性大,民办院校无法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还有就是教师本人往往因能胜任工作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等,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教师很少能够接受业务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这必将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后患。

2 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民办高校内部环境因素 受投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内部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管理机制科学、规范、合理。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吸引高水平的师资。反之,那些推行家族化管理,任人惟亲,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和企业化管理的学校则不利于吸引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民办高校目前完全依靠学费收入支付一切费用,学校的生源规模既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

2.2 民办高校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尚未出台完整的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护的相关措施,民办高校内部也普遍缺乏保障教师权利的机构。另外,教师的流动机制不合理,缺乏规范的教师人力资源市场。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动主要靠离退休教师以及民办高校作广告等自发的市场来调节,这在民办高校兴起的初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已不能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

2.3 民办高校自身的局限性 河南省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办学者自己筹集,缺乏政府的财力支持。如果学校经营不善,或者办学者的企业或组织运行不佳,势必造成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和不稳定的状况。虽然在2003年9月1日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交纳社会保险金”。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举办者的主观原因和民办高校的客观原因,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教师的职称评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对于青年教师缺乏吸引力。

3 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制定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制度 尽快制定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如对国家分配到民办高校任教的大学生和受聘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要及时落实政治待遇和工资福利待遇;建立相关的民办学校教师基金,奖励、资助民办学校教师;允许公立学校的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保障其原有的福利待遇不变等。以使民办高校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稳定师资队伍。

3.2 加强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与资助 针对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以多样化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扶持与资助。同时,还可以采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民办教育的办法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在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时,要遵循收费高的学校少资助,收费低的学校多资助的原则,以此鼓励民办高校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办学质量。

3.3 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待遇和年薪本身也不会自然而然地为学校带来更好的教师,因为除了待遇和年薪,许多有实力的求职者也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以后所从事工作的责任、性质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等都影响着求职者的选择。为了能够招聘合格的教师,要求民办高校在正式招聘教师之前进行充分的岗位分析,拟定一份确切的工作描述和岗位规范。工作描述具体说明工作的内容、任务、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岗位规范即对任职资格的要求,说明担任某项职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品格、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等。

3.4 制定激励机制,稳定师资队伍 薪酬是学校对教师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或答谢。一个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能激发起教师的良好工作动机,鼓励他们创造优秀绩效的热情。民办高校要想延揽人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尽快妥善解决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职称评定、教龄计算、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尽最大努力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以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其次应针对学校内部各类、各级职务实行不同的薪酬水准,适当拉开不同级别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真正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3.5 建立教师业务培训制度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民办高校教师的重要需求之一,也是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不同年龄、层次结构的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远发展规划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学校要积极向各界筹措资金和鼓励教师自主争取科研经费,为教师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傅丽芳.当议民办本科高校优秀师资的引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1).

[2]赵红梅.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报(教育科学版).2000.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4

1 国家政策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 但是当前国家政策中仍然有一些因素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些不利因素是限制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实力提升的政策性因素。

1.1 对民办高校定位不合理

国家政策对民办高校定位模糊, 现阶段虽然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也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中国的民办教育获得了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确立了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但民办高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模糊定位却依然极大地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由于民办高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身份, 学校的年审、税收、用地、融资、教师队伍建设等, 都难以享受到与其义务和责任相对应的权益和优惠扶持政策。河南省民办高校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位使得民办高校很难获得和公办院校同等地位, 也很难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这成为制约河南省民办高校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因素。

1.2 对民办高校存在歧视现象

国家政策的限制也使人们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表现在科研工作上, 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很难得到上级部门应有的重视, 科研工作被边缘化。一是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立项上先公办、后民办, 民办高校想获得课题立项十分困难。二是民办高校在科研信息上总是要比公办院校滞后, 一些上级部门总是忽略将课题申报信息通知民办高校;三是民办高校科研课题立项很难获得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2 学校自身

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但由于其资金来源的单一以及办学时间较短, 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存在着一些制约自身科研实力提升的因素。

2.1 对科研工作不重视

由于当前民办高校的定位都是“教学型”大学, 当前一些河南省民办高校还没有把科研放在与教学同等的地位, 或者说重视不够, 认为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存在两个认识误区, 概括起来即“边缘论”和“冲击论”。“边缘论”认为, 民办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对教师考核是围绕教学并以完成教学工作量来进行的, 科研工作排不上号、抓不上手, 因为科研工作被边缘化。持“冲击论”观点的人则把教学和科研对立割裂开来, 认为抓科研会影响甚至冲击教学这个中心[1]。

2.2 科研机构不健全

笔者通过浏览网站和电话咨询等方式对河南民办高校科研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 通过这项调查, 发现河南省民办高校在科研机构设置方面还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缺乏科研管理机构。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中的科研管理机构设置有4种情况:第一种是行政部门中有单列的科研处;第二种是行政部门中设置教务科研处;第三种则是在教务处之下设置科研科;第四种则是没有任何从事科研管理的机构。其中教务科研合并办公或者教务处下设科研科占据较大比例。因此, 河南省民办高校还没有完全将科研管理从教务管理中分离出来, 体现了民办高校科研从属于教学或者科研可有可无的观念。因此河南民办高校这种科研管理机构缺乏或定位不高, 必然造成科研管理人员不足、科研管理混乱、科研信息不通畅、科研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等问题。

(2) 缺乏专业科研机构。组建专业科研机构是高校打造科研团队、从事科研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设置专门科研机构的极少, 目前只有黄河科技学院设置有民办教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和信息工程研究所,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设置有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和武秀之歌剧音乐剧研究所。可见河南省民办高校绝大多数还没认识到组建专门科研机构的重要性。

(3) 缺乏学报刊物。高校学报为高校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也是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但当前绝大多数河南省民办高校没有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目前具有公开发表学术刊物的只有黄河科技学院, 其他高校如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则处于内刊阶段, 还有部分民办高校没有自办的学术刊物。这种状况与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在河南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2.3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是高校进行科研工作的制度保证, 它使一切科研工作得以有序运行, 保障科研工作的质量。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制度方面还不完善。

(1) 科研运行规章制度不完善。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着科研管理制度不规范的问题, 如在科研课题与经费的申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工作量折算制度、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等方面。由于科研运行缺乏科学制度的管理,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运行基本上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2) 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 因此, 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 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 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 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2]。

2.4 科研队伍力量较薄弱

高校的科研队伍决定其科研实力。教师是高校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但当前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制约了民办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

(1) 专兼职教师结构失衡。近年来, 伴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专兼职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 在师资队伍中, 兼职教师仍然占据较高比例, 尤其是在依托于公办院校母体的二级学院。由于兼职教师基本不参与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 所以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上虽然有一定的规模, 但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则相对较少。

(2) 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因为各种因素呈现极不合理的分布, 年龄结构呈哑铃状, 35岁以下和60岁以上成为教师队伍主力[3]。这种年龄结构是和职称结构相连的, 35以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讲师及以下职称, 而60岁以上则一般是高级职称。这种教师队伍中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意味着民办高校缺乏科研中坚力量, 使民办高校在建立科研团队、申报高层次课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3) 缺乏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民办高校目前仍严重缺乏科研领军人物, 真正学术造诣深, 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学者型人才如凤毛麟角。缺乏科研领军人物使民办高校申请高级别科研项目以及对青年教师科研“传、帮、带”的工作难以开展。这样民办高校就难以形成优秀科研团队, 其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5 科研条件较匮乏

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系列的科研条件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但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科研条件上存在着诸多不足。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科研基金较少。科研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的, 没有经济作保障, 科研活动难以持续进行。但当前民办高校教师获得科研项目很少能够获得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而河南省民办高校中对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有资金支持的仅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学院等为数不多的民办高校, 而其他高校则几乎没有资金支持, 这就造成科研工作完全要靠教师自掏腰包, 教师从事科研的激情被严重挫伤。

(2) 科研时间不足。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一般实行的是教师坐班制, 而教师一周教学任务量也较大, 大多数为12课时以上, 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科研, 教师从事科研只能利用非工作时间, 如晚上和节假日。民办高校教师普遍认为, 缺少科研时间是其较少参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科研时间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

(3) 学术资源较少。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学术资源上比较匮乏。科研工作离开一些必要的学术资源也很难开展。通过调查发现, 河南省民办高校中电子期刊、纸质图书都比较缺乏, 不利于教师掌握学术前沿、找准学术目标。

2.6 科研激励不明确

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以及提升民办高校科研实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河南省民办高校在科研激励上则存在着不明确的问题, 不能拿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与公办院校相比, 民办高校科研激励措施存在两个极为明显的不足:

(1) 物质奖励少。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 我国很多公办院校都采取一定的科研奖励措施, 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获得高级别科研项目、获得高级别科研奖励, 学校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的激情。但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中对教师科研给予物质奖励的仅有个别院校, 而且奖励的额度较低, 难以与公办院校相比。

(2) 荣誉奖励少。荣誉上的奖励也可以激发教师科研的热情, 公办院校定期会对科研工作成效比较明显、科研成绩比较出色、科研管理比较先进的个人或单位进行表彰, 授予科研先进工作者、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同时也定期评选本校的科研成果并给予奖励。但是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很少开展科研先进工作者、科研先进单位和优秀科研成果等带有激励性质的评选, 使得教师科研动力不足, 教师搞科研单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 制约了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提高。

3 教师因素

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实力总体较弱, 也跟这些高校的教师科研意识、科研素养有关。

3.1 科研意识缺乏

民办高校教师在科研意识上比较缺乏, 大多数老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 但由于年龄、身体原因, 从事科研工作的激情大大减退。而青年教师则对科研的认识往往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只要把教学工作搞好、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行, 而科研应该是高职称、高水平教师的事, 只有在评职称的压力面前才被动地进行一些科研工作;二是认为科研工作太难, 需要扎实的功底和高深的理论, 自己水平没那么高, 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有较大的畏难心理, 而且现实中民办高校教师在课题申请和成果评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障碍, 这进一步淡化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销蚀了他们的科研信心。

3.2 科研素养较差

河南省民办高校中一些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素养比较差,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一般教学任务比公办院校繁重, 他们从教时间短、科研经验欠缺, 加之一些其他因素, 如家庭因素、生活压力等, 科研积淀必然较少。而民办高校中的一些专职教授, 虽然专业功底深厚, 但存在着知识更新较慢,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民办高校教师科研素养较差必然影响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

总之,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造成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实力整体较弱的现状,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 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因素, 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整改, 为促进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 实现其内涵式发展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占元.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 (4) :53-55.

[2]陆玲娟, 石渭珍.浅析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的建设[J].浙江档案, 2005 (6) :32-33.

河南省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 篇5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5年河南省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单位:人)单位名称 博士生 硕士生 总规模  其中: 总规模  其中: 学术

学位 专业

学位 学术

学位 专业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问题;对策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由于其本身办学的独特性、探索性,要求我们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有全新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民办高校在近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变得越来越突出。民办高校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学校知名度的提高、专业建设上档次、教学质量有保障,最终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是民办高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清晰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清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就很难把握。一些学校简单地把具有“双证书”“双职称”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难免有些片面。

以是否持有“双证书”或“双职称”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判断标准,虽然在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这一特点,但是这并不一定能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因为取得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是针对已经有一些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知识的人举行的考试,考试内容多以理论为主,所以把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是不妥的。另外,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也值得怀疑。故以此作为判断“双师型”教师依据的做法值得商榷。

2.“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比较困难,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主要是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兼职教师主要是外聘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兼职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则非常少。尽管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乃至忽视、轻视、歧视民办高校的现象仍然存在。再加上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保障、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差、科研实力弱等问题,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方面难度较大,这就导致民办高校不得不吸纳大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而他们大都没有实践经验。从而造成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理论课教师偏多、实践课教师短缺,“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就目前形势看,民办高校师资培训的力度在逐年加强,但是从整体上看,其投入仍然不足。这表现在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只能做一些表面上的工作,很少去知名企业进行培训。精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每学期都有一定的授课任务,青年教师主要忙于备课、搞科研,很难抽出时间进修、学习,纵然能抽出时间外出培训、学习,时间也不会太长,只能走马观花地观摩一下,很少能深入、系统地进行培训、学习。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双师型”教师在职务评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政策和制度,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更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在职称评定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在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状况,多数民办高校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没有像对待教师提高学历那样,从待遇、政策上制定得力的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这就导致部分专业教师不太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对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转变思想,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教育部制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中,把教师“具备讲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必要条件,而其他条件均为充分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是“双师型”教师作为专业教师成长的方向,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保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应该把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民办高校更应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应该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大力宣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为学校以后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努力向“双师”素质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要求,才有立足之地,才能有所发展。

2.采取“外引”“内培”和“聘用”三种方式,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采取“外引”“内培”和“聘用”的方式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民办高校要制定引进优秀“双师型”教师的优惠措施,从其他院校或企业引进一部分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任教。这不仅是补充“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结构。引进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名师工程带动一个专业建设,造就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及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现有的专职教师可通过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挂职学习、承担科技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考取职业证书等多种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每个专业还可根据需要聘用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来学校教授实践课程,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还可通过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来校讲学、交流座谈等形式,培养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促使他们向“双师型”发展。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民办高校应该从学费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一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和补贴等方面,从而为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供经费上的保障和支持。另外,民办高校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政府投入、企业资助和学校负担结合”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民办高校要在时间上对教师外出培训予以支持,给予公假或学习假。由于各专业、行业所需培训内容与时间不同,这就很难在政策上制定统一的时间安排。民办高校可以根据专业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灵活约定外出培训时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完善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应出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要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名师评选、教学团队评选、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特别是要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提高、聘用等方面的政策;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到企业挂职提高;改革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行职务评聘分离制度,充分发挥职务评聘的导向作用等。此外,民办高校还要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让教师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总之,只要各民办高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满足民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志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7

1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的延伸, 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从而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奠定了前提基础。但是, 毕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随着时间的推进, 逐步完善。在当前,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正确面对。

1.1 教学机构不完善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单独设置的二级单位者仅9所, 或称为思政部, 或称为社科部。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将思政课教学组织机构与其他公共课教学组织机构合并设置为隶属于校领导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 这类高校为15所, 均成为基础教学部或公共教学部。个别学校将思政课教学机构置入其他专业教学单位。甚至还有8所高校尚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而按照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立教研室的则是凤毛麟角, 仅黄河科技学院一所高校。因此,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不完善的现象极为突出, 这种现象不利于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科学发展。

1.2 专项经费严重不足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暂行) 》中规定, 本科院校必须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这一规定, 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难以落实。毕竟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 对所有开支都极为紧缩, 当然不可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拿出这么大一笔经费。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可以使用的经费是寥寥无几的, 少的一年经费几千元, 多的也仅在2万元左右。这些经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来说, 可谓杯水车薪。

1.3 师资队伍整体薄弱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普遍较为薄弱。从师资队伍总量来说, 所有高校都达不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暂行) 》中规定的师生比。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最多的黄河科技学院也仅有32人, 远远达不到师生比1:350或者400的比例。大多数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仅为十余人, 甚至个别学校不足十人。师生比过大意味着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学班级过大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依靠外聘教师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普遍存在。从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来说,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者比例较低。以师资最强黄河科技学院来说, 3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中, 教授仅6人切均为从公办院校退休返聘的60岁以上的老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少且年龄较大,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来说存在着诸多制约。从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来看,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中, 具备博士学历学位的少之又少。总体来说,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 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大瓶颈。

1.4 课程建设严重滞后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来说,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还没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而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的也仅有黄河科技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而已。在各个学校组织的校级精品课程评选中, 也鲜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入围。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成效反映出了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理念、具体目标、教学成效、科研水平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滞后现状恰恰说明了河南省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5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存在着浅尝辄止、沾沾自喜的自满状态,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突出性问题, 如在理论教学方面, 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仍然较多停留在思想层面, 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言堂现象极为普遍。在实践教学方面, 大多数实践教学的设计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在考核方式方面:要科学全面的考核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还没有真正地实现。这些都反映出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仍有很大的深入空间。因此, 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就很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提高。

1.6 科学研究不够重视

目前, 重视科研工作的民办高校仍为少数。在这一大环境之下,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待科学研究缺乏正确的认知, 不能认识到科学研究在促进教学方面的显著作用, 从而出现了不知道怎么搞科研或者被动搞科研的恶性循环。于是出现了一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一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寥寥无几, 获得上级立项的项目少之又少的现象。总体而言, 缺乏科学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 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难以实现教学内容能够体现专业性、时代性。

2 河南省民办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对策

通过对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我们看到, 要加强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检查和指导

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检查和指导, 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考核列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校园的评估体系,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通过定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和考核, 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查找问题并提供指导,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2.2 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采取多重措施加强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1) 转变思想认识。河南省民办高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认识, 领会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在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暂行) 》上下功夫,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大力支持。只有学校领导思想上重视了、行为上支持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有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2) 完善组织机构。河南省民办高校应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暂行) 》要求, 尽早独立设置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 并成立相应完善的教研室。只有机构完善了, 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

(3) 加强师资建设。河南省民办高校应花大力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要想法设法的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具备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 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军人物,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需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提供带头人, 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领路人。其次是加强对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科研骨干,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再者, 加强对教师的各类培训, 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来扩大视野、拓宽思维、更新观念, 以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实施。

(4) 合理投入经费。河南省民办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专项经费。这些专项经费可用于加强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软硬件建设、教师参加培训考察的经费、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 为提升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提供物质保障。

(5) 促进学科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有相应的对应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产物,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因此, 河南省民办高校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高度来对待这四门课程及其改革。

(6) 强化教改科研。河南省民办高校将继续加强以教改促教学、以科研促教学。督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和教师搞好教研和科研, 为教师搞好教研和科研创造条件, 鼓励教师将在教学中发现的重大教改问题进行研究, 或申报各级课题, 或进行论文写作, 对教学改革出谋划策。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学术领域研究, 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开阔自己的思维, 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2.3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认识自身所从事事业的政治使命, 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来说, 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神圣使命,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塑造个人独特人格魅力、养成高尚的道德风尚, 只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个人素质提升了, 才能真正担负起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

总之,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个大工程, 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 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能逐渐呈现出积极健康、稳步推进的良好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姚郁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3) :62-65.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8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民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无记名方式个别施测,发放问卷500 分,有效问卷453 份,有效率90.6%,其中男生218人,女生235 人。

2.测量工具

主要采用自编的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和中文修订版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岳冬梅等1993 年进行的修订[2]。此量表包括66 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分1~4 个等级计分。量表包括6 个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5 个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EMBU对被试的年龄有一定要求。岳冬梅等在修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9.5 岁[2]。而此次被试的年龄在18~24 岁之间,较好的拟合了量表对被试年龄的要求。

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从不”计1 分“偶尔”计2 分“经常”计3 分“总是”计4 分,将各因子所包含条目的得分分别相加,得到各因子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子女在这个方面的程度越深。

3.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录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7.0 for word软件包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城镇与农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对来自城镇(113 人)与来自农村(337 人)大学生各因子分作t检验,结果显示:来自城镇大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t=2.88,p=0.004)、父亲过分干涉(t=3.58,p=0.000)、母亲情感温暖、理解(t=3.16,p=0.002)3 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其他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2.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在父母教养方面的比较

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区分为富裕(77 人)、一般(204人)和贫困(172 人)三个层次类型,对其得分情况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4.78,p=0.009)因子上,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影响。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影响。

LSD多重比较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主要是家庭经济一般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贫困者的得分。

3.文科与理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对文科(263 人)与理工科(190 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结果显示,文科大学生在父亲过度保护(t=-2.69,p=0.007)、母亲情感温暖、理解(t=-2.24,p=0.026)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因子分。其他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年级大学生父母教养方面的比较

对1~3 年级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惩罚、严厉(F=12.07,p=0.000)、母亲温暖、理解(F=3.06,p=0.048)因子上,不同年级得分结果差异显著。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LSD检验结果表明,在父亲惩罚、严厉因子上,主要是3年级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1 年级和2 年级大学生的得分。母亲温暖、理解因子上,1 年级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3 年级大学生得分。

5.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我们把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区分为优秀(54 人)、中等(350人)、一般(49 人)三种层次类型,对其得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父亲过分干涉(F=3.05,p=0.048)因子上,学习成绩不同者差异显著。其他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

LSD检验结果表明,在父亲过分干涉(F3)因子上,主要是学习成绩一般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优秀者的得分。

三、讨论

1.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父亲过分干涉(F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三个因子上有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得分高。这与饶晓(2010)的研究有较大的一致性[3]。城镇大学生父母一般比农村父母文化水平高,同时比较讲究和利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这样容易在情感上与孩子亲近,观点易于被孩子接受;而农村的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方法,沿袭自己父母的不科学甚至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简单粗暴,不善表达情感,使得子女容易与之对立。城市父母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作息规律,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子女,农村父母多被农活所累,且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孩子方面有心无力。

2.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父母教养方式好坏的决定因素,但目前它仍然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中国的传统是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者,贫困家庭的父亲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养家糊口方面,而相应缺少了与子女相处和交流的时间与精力。提示此类家庭的父亲应努力尽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以牺牲子女的全面健康成长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

3.文科与理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文科大学生父亲过度保护的原因在于一般喜爱文科的孩子自身表现出来的是相对文弱的一面,也可能是外在表现也可能是内在本质,这样容易激起父亲过高的保护欲望。母亲温暖、理解则因为文科学生相对比较感性,擅长于交流和沟通,而母亲作为女性一般同样擅长交流,所以母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行为等更容易被子女感受到。这与饶晓(2010)的研究结果也有较大的一致性[3]。不同的是,饶晓的研究认为文科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方面也显著高于理科生,差异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提示文科学生父亲应该多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承担,而理工科学生的母亲应该多注意与子女交流,多给予情感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4.不同年级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3 年级学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得分最高,三年级正处于面临考研还是就业等重大选择时期,难免有时与父母意见相左,而父亲一般倾向于严格要求。另外,也可能是在父亲惩罚严厉方面确实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趋于温和。饶晓(2010)的研究结果是两个年级没有差异,这应该是因为饶晓抽取的只是1 年级和2 年级,本研究的一、二年级也没有显著差异[3]。

一年级大学生的母亲温暖、理解因子分最高,这同样可以用近因效应做解释。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家门,常想念在家时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的温暖和关爱。相应,父母此时在情感方面给予了子女更多的支持、鼓励。

5.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不大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9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商丘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洛阳科技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河南省高校的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现状。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八所学校共发放问卷690份, 收回有效问卷647份, 有效回收率为93.8%。

(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性统计。

(4) 逻辑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现状

3.1.1 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作为调节作用, 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可以推动周围人改变文化观念, 促进教职工意识到休闲体育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 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休闲体育锻炼, 推动和谐校园文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结果显示, 缓解压力和增进健康是我国绝大多数国民首选的体育价值观, 以下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教职工进行了调查, 依次为减肥、增进健康、增加社交、缓解压力等方面。

注:A表示30岁以下, B表示30-45岁, C表示46-60岁, D表示60岁以上

从表1可以发现, 教职工动机百分比值最高的是30-45岁之间男性教职工以“缓解压力”占60.5%, 其次是30岁以下的男性教职工以“缓解压力”占57.7%。男女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锻炼动机主要以“缓解压力”为主, 平均百分比值分别为39.75%和34.575, 占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其次为“增进健康”, 平均百分值为18.4%和20.85%。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动机都不一样, 60岁以上的男女教职工主要以摆脱孤独和寂寞、消遣娱乐, 百分比值分别是, 男教职工为20.4%和19.6%, 女教职工为18.5%和17.4%。这说明:不同年龄的的教职工工作环境、生活规律及心态不一样, 所以ABC段年龄的教职工, 主要以奋斗事业、坚守岗位为主, D段年龄的教职工主要以消磨时间、消遣娱乐, 从而摆脱寂寞为主。

3.1.2 不同性别教职工日常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频率、时间、强度的现状

男女教职工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强度是不相同的, 由于生理、机能及素质都不一样, 男教职工高于女教职工。在活动频率上每周坚持1次的男教职工比女教职工多, 不定期的女教职工高于男教职工;在时间上, 每次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上在60分钟至120分钟的女教职工占总数7%, 而男教职工占总数的1.5%, 女教职工高于男教职工;在强度上, 每次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后“一般出汗”女教职工占总数的3.7%, 而男教职工占总数的1.7%, 在强度上女教职工也好于男教职工。如表3-2。

3.1.3 不同性别教职工日常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场地选择

从图3可以看出, 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场地的选择也不一样, 存在着差异性。男教职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地主要是“单位体育设施”, 百分比占30%, 其次为“公共体育场所”, 百分比值为26.3%;女性教职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地主要是“公共体育场所”, 百分比占29.2%, 其是“单位体育设施”, 百分比值为27.1%。由以上数据说明:男性教职工多数喜欢对抗性运动项目, 要求的场地设施质量都要高, 所以选择单位体育设施;女性教职工多数喜欢无对抗性、动作简单易行、同性多的场地, 对场地的要求低, 所以选择公共体育场所。

3.2 影响教职工日常参与休闲体育制约因素分析

3.2.1 不同性别教职工休闲体育制约因素状况

由于性别不同, 参加的项目不同, 目的意义也不相同, 那么受制约的因素也应该存在差异性, 如表3。

由表3可以得知, 教职工受内在制约的人数和平均值可以看出, 女性教职工平均值高于男性教职工;受外在制约的人数和平均值可以看见, 男性教职工高于女性教职工。由以上数据, 从均值比较可以看出, 女性均值为50.15%, 而男性教职工均值为49.85%, 女性教职工高于男性教职工, 女性教职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说明女性教职工受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熏染具备持家勤俭习惯, 除了上班工作外, 大多数休闲时间放在家务劳动上。

3.2.2 不同年龄教职工休闲体育制约因素状况

注:A为30岁以下, B为30-45岁, C为46-60岁, D为60岁以上

由表4可知:不同性别教职工对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存在着内外制约因素, 同时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也存在着差异性。受内在制约因素比值最高是A段年龄的教职工, 比值为30.3%;受外在制约因素比值最高的是D段年龄的教职工, 比值为30.1%。从数据上发现, 受内在制约因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比值越来越小;受外在制约因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比值越来越大。这说明, 受内在因素制约的, 年龄越小制约因子越大, 受外在因素制约的, 年龄越大制约因子越大。

4 建议

4.1 针对民办高校教职工亚健康较为严重的现象应采取多方面的科学合理干预对策。首先加大宣传休闲体育的作用意义功能;其次提倡积极加入到休闲体育锻炼中体验, 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再次,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 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最后, 要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中多走进大自然的优美环境等健康的价值观。

4.2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休闲体育的管理和引导, 充分利用已有场地、设施和人力资源。应进一步开发出更多的体育项目, 从而来满足教职工休闲体育活动;应加强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以及组建一支有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有效地组织、指导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教职工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锻炼活动。

4.3 民办高校应树立营造良好休闲体育氛围, 对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新的运作模式、新的创新项目的休闲体育项目多采取宣传报道;以及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活动方式, 扩大其影响力, 并为推动休闲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舆论环境和浓厚氛围。而且在低廉消费的前提下, 积极向高校教师开放, 并根据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兴趣教师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 开发组织不同层次体育消费, 使其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

4.4 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会组织, 利用工会组织更有说服力, 更有参与力, 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的管理、奖励实施制度, 鼓励教职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项目种类多样化, 按性别、年龄均有参与的项目, 达到人人参与, 人人有奖励, 逐渐完善教职工健身活动体制, 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

摘要:休闲体育广泛开展, 有效促进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民办高校教职工的休闲体育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培养教职工高尚的情操, 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充实了业余文化生活, 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河南省8所民办高校教职工休闲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得出民办高校教职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 找出制约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民办高校教职工更好的开展休闲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南,民办高校,教职工,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朱华.休闲体育的概念与内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8) .

[2]应露晨, 王燕, 黎霞芳.江西省高校教师休闲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南昌商专学报, 2010 (3) .

[3]徐仰良, 孟范生, 李纪霞.山东省部分高校教师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0 (5) .

[4]尚远芳.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状况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 .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10

笔者从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抽取10所 (其中本科院校5所, 高职高专院校5所) 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对象为参加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 共发放850份, 回收有效问卷821份, 回收率为96.59%。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党政领导班子结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高职称、高学历的领导班子多是返聘于其他公办单位离退休人员, 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 老龄化相对严重。多年来, 这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工作机制改革的一个瓶颈。

2. 党组织机构人员设置问题

《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意见》规定, 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 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 民办高校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 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工作部门, 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但在实际工作中, 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强调精干简练。调查显示, 从事党务的工作人员呈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年龄偏小、党务工作年限偏低的特点。调查发现, 75%以上的党务工作者的党务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很多民办高校称这样的工作团队为“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年轻的队伍可以带来勃勃生机, 但经验的缺乏经常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调查显示 (见图1) , 有88%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过错误, 54%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工作中出现过低级错误。在很多民办高校中, 都出现过表格填写不规范、延误审批、学生党员材料丢失等现象。这些过错的存在不能说与党务工作经验的缺少无关。

3.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问题

调查显示 (见图2) ,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 经费略显紧张。虽然上级党组织会拨给民办高校党组织少量的活动经费, 各高校也会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中, 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校党委上缴上级党组织后的50%的党费预留。由于民办高校自收自支, 经费略显紧张, 所以在开展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上不如公办院校力度大。

4.教师党员队伍稳定问题

民办高校一般采用合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这样的合约关系使得一些教职工党员存在临时性观念。调查显示, 各民办高校每年至少有6.67%党员转出, 其中新发展党员占1.15%以上。

5. 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存放问题

经调查,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人数占全校学生党员总数在13.35%以上。在学生毕业返校考试时, 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都及时将组织关系转走, 但仍有近18%的学生一直将组织关系留存于学校。这一方面导致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按时进行,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档案保存也成为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上述问题, 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4个方面。

一是观念差异。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 在办学理念和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 对党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同,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是体制差异。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建工作在这一体制下受到了制约, 只起到了政治核心作用, 在人事、财务等诸多问题上只有发言权而不具有决定权, 由此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受挫。

三是政策差异。国家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 这虽然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在现实需求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不可操作性。

四是类别差异。民办高校本身就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民办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独立学院、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形式, 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等问题导致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很难有统一标准。

三、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

1. 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管理机制

领导管理机制指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 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做到自上至下统一认识, 实现党政工作的和谐统一。

2. 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队伍建设机制指以时代性为前沿、战略性为目标、立体性为格局、开放性为思路, 加强培养教育, 构建一支精通业务、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一是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三是建立考核监管长效机制, 四是增强党建干部队伍的力量。

3. 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

激励保障机制指以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必要的物质载体为保障, 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 从而产生群体效应, 最终得到信息反馈, 形成良性循环。一是重视党建工作硬件建设, 落实经费政策。二是学校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 在物质上给予支持, 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多关注、多指导、多参与。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树立榜样, 进行鼓励和表彰。四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 注重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处理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之间的关系, 既要正激励也要负激励, 既要外激励也要内激励, 掌握轻重, 把握力度, 同时可实施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工作激励, 注意合理性、全面性、公平性、持续性。

4. 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长效机制

评估长效机制指通过评估检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更趋于规范性、制度性、完善性、日常性。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分三批对全省高校进行党建工作评估, 全面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5. 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预警预案机制

河南省高校债务化解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债务危机;化解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加快,河南省高校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到2011年,河南省的高校总数为117所,高校在校生也超过了150万,任职教师已超过10万,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与此种发展形势相反的是,河南省高校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得到同比例的增长,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经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各高校不得不向银行或政府进行贷款,这就导致了高校债务问题的产生。目前,负债办学已经成为河南省高校的普遍现象,在此种形势下,为了化解高校的债务危机,政府和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寻求有效的化解方法,同时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以此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

一、河南省高校债务问题存在的原因

1.政府财政性拨款明显偏少

近年来,河南省教育财政支出普遍倾向于基础教育,因此对高校投资较少。然而,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河南省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校发展的经济负担,此外,河南省的教育补贴政策倾向于基础教育,致使在高校方面投资较少,这种情况也引发了高校的财政危机,在此种形势下,如果高校只依赖政府的拨款,必然会对高校发展造成影响。

2.社会资金的来源渠道有限

目前,我国高校的经营资金大体上从两个方面得来,一种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另一种就是学生上交的学费。然而,河南省位于祖国中部地区,因此学费远远低于沿海城市。此外,高校的创收能力也十分有限,相比较国外的名校而言,我国大学缺乏基金会制度,致使高校发展的资金数量较少,后续动力严重不足。并且,现存高校发展基金会的资金基本上是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研发科研项目的,用在学校发展上的数量十分少,因此对高校的发展没有太大作用。

3.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河南省高校会计制度基本上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但是此种制度无法全面反映出高校财政的实际情况,更不能公正的核算学校的运营成本,因此,它只能在高校财政方面创造一种平衡的假象。现行高校财政制度规定,高校新获得的固定资产必须以原值呈现出来,然而这种呈现方式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净值和新旧状况,因此无法真实反映出高校的资金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会计制度的缺失容易使高校无法真实了解自身的资金情况,从而造成一定的负债风险。

4.缺乏相应的抗风险机制

由于我国高校的发展都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联系,因此,各高校对风险问题重视不够,特别对于公立学校而言,这些学校普遍认为学校的资源是属于国家的,因此不可能出现破产问题,即便是发生负债问题,政府也会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高校贷款的随意性,进而致使负债问题产生。

二、河南省高校债务问题化解措施

1.政府需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提供指导

根据我国相关文件的规定:“我国高校财政体制应该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因此,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政府有责任建立起高效的教育财政制度,并为高校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债务化解方案,以此引领高校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2.高校需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以此增加高校的财政收入,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其次,河南省高校应该组织建立发展基金会,并不断健全相关机制,以此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例如,高校可以以社会人士捐赠的名义设立一个专项发展基金会,并安排专门人员对该会进行管理,以此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3.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并充分发挥出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责,同时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严格审计,以此保证高校会计制度的合理运行;其次,高校还应该加强财政队伍的建设,积极提高财政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加强财务人员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

4.创建抗风险机制

为了实现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债务偿还机制,同时需明确自身的财政状况,以此提高学校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高校也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丰富经验,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以此提高高校对财务问题的掌控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南省高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促进河南省高校健康合理的发展,各级政府及高校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对高校债务问题加以重视,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对高校债务风险的分析和预判,以此降低高校的经营风险和财政风险。

参考文献:

[1]曲芳芳,刘涛.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高校债务化解问题对策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3,27(2):74-77.

[2]龙素英.政府化解高校债务后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4(7):80-82.

河南省民办高校 篇12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河南民办高校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绩。据《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 到2014年年底, 我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 普通本专科 (含西亚斯) 在校生35.51万人, 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14%。河南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 取得瞩目成绩的历程中, 依然面临着较多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时期, 国家制定了高校要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 要求高等教育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 调整体制结构, 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好升级准备。所以, 结合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 深刻探讨河南省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机会与困难, 找出解决转型发展的路径, 这将对河南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河南民办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契机

一是河南省政策支持带来的契机。最近几年, 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民办高校发展制的政策措施, 譬如2011年, 河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意见》, 指出要积极推动民办高校提升办学层次, 加快转型发展, 这为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河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在2012年, 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文件强调要全方位提升郑州成为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以郑州为中心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及郑州大都市区, 重新将郑州定位为立足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到2013年, 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再次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级三大发展战略规划在河南的布局, 不仅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而且也为河南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做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机遇。也更将为河南民办高校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托。

三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契机。在我国自2011年提出要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以来, 转型发展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当然教育的转型发展也不例外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前行, 经济要转型发展, 教育当然要协同转型发展, 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要求。

2 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问题

就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而论, 要转变原有的注重规模扩张式发展向注重自身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要转变原有的借鉴公办高校走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道路转变。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就存在如下一些困难和矛盾:

2.1 现有的教育发展政策措施与转型发展的要求不一致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民办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仍然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的支持和保障, 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 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也在不断加大, 但针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金的支持一直是缺乏的, 民办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政府应在财政资助上给予一定的保障支持。其二是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如何进行转型发展, 目前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 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成熟具体的方案, 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校企合作方面, 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 只有学校一方热衷, 企业投入的力度尚且不够, 更是缺少推进其向深度合作方向发展的有效方案。

2.2 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当前多数民办高校仍在向按照传统的培养学术性人才的道路上发展, 虽有个别院校也提出了要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发展, 但实际上由于惯性使然, 加之原有的各项配套资源的改变尚需时日调整, 所以实际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 就要重视产教融合、实验实训教学及社会的需求导向。但在当前, 我们的高等院校实质上开展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仅是限于松散的合作关系, 双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双方初步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培养在认识上尚有差距, 定位也不够清晰, 与社会的需求也存在明显的差距;高等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和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具备能够完全仿真企业岗位的真实环境, 缺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设施, 只是对工作的一个简单模拟, 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仍然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3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现状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校培养的青年教师、其他高校退休返聘的的老教师和来源于社会的外聘教师。在当前河南省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 后两种来源的教师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本校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经验尚欠缺, 还不能成为学校教师的主力军, 还不能独立挑起民办高校教学任务的重担, 而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提升教科研水平和实验实训条件, 建设自有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条件的支持, 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实力而言, 承担起来还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也影响了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工作的推进。

3 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在转型发展中的实践

基于此, 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系, 以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和要求, 就成为急待破解的重大问题。本部分以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对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3.1 专业建设

以会计学院和北京东大正保集团共建的全国第一所“正保会计学院”为平台, 提速专业建设, 促进转型发展。在具体操作上, 将校企合作课程键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改变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创新发展。目前双方所进行的校企双方专业共建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2 课程建设

在共建的课程上, 借助正保集团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教师的课堂中可以充分采用案例式、参与式、讨论式、情景式以及网络课堂、手机互动、电子签到、微课等学生欢迎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逐步实现专业共建课程的过程式、分段式、无纸化考核。

3.3 师资建设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会计学院相继制定“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导师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激励措施和方法, 每年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和挂职锻炼,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以达到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目的。

3.4 校企合作实践

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紧抓深入校企合作的主线, 相继和河南百业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共建“百业班”, 共编校企合作教材和实现教师互派, 成立了“百业会计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相互交流的合作平台;和北京正保远程教育集团开展深度专业共建、真账实训、网上实习、就业推荐环节, 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 探索互联网+会计的教育实践等, 这为我们探索转型发展的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3.4.1 与河南百业会计咨询公司的校企探索

在2014年该院会计学院在探索深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与河南百业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教材编写、仿真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共享、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该院2013级会计专业中组建了“百业班”, 双方紧密结合, 共同完成对该企业冠名班的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就业等工作, 同时为了促进校企双方的协调和沟通, 河南百业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在该院成立了“百业会计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相互交流的合作平台, 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几年下来, 我们对校企合作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实现了校、学、企三方的共赢。

3.4.2 与北京正保远程教育的校企合作实践

在当今“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时期,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校企合作尝试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正保远程教育集团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 其旗下的“中华会计网校”也是业内知名的会计教育机构, 该校会计学院自2015年开始与其初步合作、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战略合作, 双方联合创建了全国第一所互联网+会计教学模式的“正保会计学院”。双方各自投入品牌、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 通过合作办学, 共育人才, 共享受益, 通过在专业共建、真账实训、网上实习、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能够很好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优质资源的互补, 协同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一年多以来, 双方的合作已初步取得了明显进展。首先, 引入了正保优质的教学资源, 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培养, 提高了学生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其次, 开展了师资交流和培训, 正保远程教育组织专家为该院会计专业的骨干教师提供了无偿的线上线下教学培训, 提升我院的师资水平;最后, 线上教学和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及架设已经完成, 基本满足了在校学生采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需要。

通过共建正保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快速的引入了中华会计网校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和优质学习资源, 类似MOOC的学分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这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带来深刻变革, 为会计学院成长和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续双方将在会计专业共建CMA和CPA特色方向班, 建设智慧教室项目, 以实现更深入的融合, 实现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要实现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就是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 大胆创新和探索, 以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为重要依托,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 努力引入企业参与, 找准双方利益结合点, 联合办学, 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中心, 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方向发展, 注重提升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共育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总之, 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是和当前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相适应的,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民办高校把握好抓住了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 就有可能实现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 也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到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 河南民办高校遇到诸多利好政策, 面临区域经济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良好机遇, 但也受到来自生源、市场需求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挑战。故此, 河南民办高校要结合教育政策与转型发展相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用人需求不适应、双师型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不相称等问题, 通过健全机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实践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等途径, 实现河南民办高校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民办高校转型时期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 (2) .

[2]商光美.基于SWOT分析的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9 (7) .

[3]地方本科院校怎样转型[N].人民日报, 2014-OS-15.

[4]申玉革.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的转型初探[J].经营管理者, 2014 (11) :235.

上一篇:人才作用下一篇:颈前路植骨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