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2024-10-15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精选12篇)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1

近两年, 在经济下行环境下, 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如果缺乏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就业时就更加无所适从。目前高职的会计教学改革中已逐渐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但效果一直不显著, 现在看还有几个矛盾没有彻底解决。

一、解决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一) 许多大学实践课程设置单一, 实验的个数不够

手工实践课一般仅限于会计手工实践课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手工实践课, 另外, 最具综合性的、最能够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ERP模拟实验的开设流于形式, 许多大学也没有安排。许多大学在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个严重问题, 这严重削弱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 理论课程和会计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同步

如果在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的时候, 上会计实验课,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不断回顾基础知识而削弱了实验的效果。

二、解决实践教材建设跟进不及时问题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在提高大学生会计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基础和条件。会计教材要具有全面性及客观性, 以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多变的经济业务的能力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

(一) 加强模拟实验教材建设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建设, 要建设统一的、覆盖面宽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在建设时, 材料可以选择经济业务较全面, 并含有多种经营范围的企业为素材。

(二) 增开选修课

适时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三) 增加非常规业务实习处理的内容

在实习时适当增加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等非常规业务处理的内容, 以弥补课堂学习内容的不足。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的多寡和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会计专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 缺乏实践能力, 无法从事实践课的教学的问题。针对高职会计教师这种现状有三个解决办法。

(一) 严把入口

招聘教师时注重实践能力。学校应调整教师的来源结构, 从社会的高级会计人才中选择会计教师, 充实会计师资队伍。这是提高教师素质, 保证教学质量, 扩大教师视野的有效手段。

(二) 与会计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交流机制

学校应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 丰富其实践知识。

(三) 给会计教师减负

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财会教师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无暇到企业兼职或实习, 需要给会计教师减负, 让其能解放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此外, 学校应该在时间上和经费上给予相应的安排和保证, 鼓励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 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 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积累会计工作实际经验, 提高会计实践运用能力。

四、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

高职院校应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 主动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长期的供求合作关系, 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通过企业实习, 一方面, 可以促进大学生适应会计实际岗位工作情况, 提高大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使学生认识企业、了解企业, 更好地适应企业、服务企业, 为企业储备适合企业的人才。

五、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相对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观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手段落后、考核不全面等问题, 没有体现按照企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去评价学生, 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 为了提高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导致了学生重期末而轻平时, 对平时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不会主动的思考, 考前临时抱佛脚。在会计实验课程方面, 许多大学是教师课上进行讲解之后, 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各个环节的模拟实验。这样既不能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也给了一些学生偷懒的机会, 其他同学做好之后, 有些懒惰的同学直接抄袭, 这样的情况在大学中屡见不鲜。因而丧失了会计实验课程应有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 应该注重学生会计岗位的工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考核, 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 注重评价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 根据每个学生能达到教育要求的程度, 赋予从不熟练到优秀不同的评定等级, 进行针对性评价, 会计实践教学也可以从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过程、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实践结束后,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实训情况并展示成果, 之后进行小组互评, 每位小组同学之间亦可进行自评, 最终成绩由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三方组成。

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提高会计人才专业实践能力, 要解决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解决实践教材建设跟进不及时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2

大连工业大学 实践创新团队

【内容摘要】 服装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服装人才进行培养。一是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主要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服装基础理论课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掌握阶段,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会根据个人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选择相关专业方向的服装工作室。二是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模式。可以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关键词】

服装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随着高校服装专业的增设和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服装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一些院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指导方针明确,毕业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社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相反一些

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滞后、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时面临诸多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服装专业必须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各种形式的特色改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步伐。我校服装学院成立于1985年,迄今已有二十六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1400余人。设置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六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两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东北地区唯一具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全国服装院校排名中名列前茅,被评为国内服装院校学科评价A+类、学科排名前5%的优势学科,多次获得中国服装教育最高奖项——育人奖,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示范专业和艺术类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在新形式下,我校服装学院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创新实践模式,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利用校内资源

1、校内实验室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系统扎实的服装理论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品牌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购买心理等。服装行业需要大批有实际经验的技术设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我校于2011年成立纺织工程(服装工程方向)专业,将本来属于两个学院的优势专业转而创新合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此专业的开设积极的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通过此次调整将有助于服装工程与纺织工程的有机结合,将服装设计制作与纺织品设计结合,使学生学习服装的同时了解纺织面料制作,形成产业链的对接,把我校服装与纺织两大优势学科互补,使学生可以在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校内优势,组织学生进入艺术设计学院雕塑实践中心,让学生全面的熟悉了解理解人体构造,亲身体验人体结构设计方法、技巧,而后应用于服装专业成衣制作中。

我校根据服装学科的发展定位,不断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完善功能增加投入,于1995年正式成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整合及筹建,几年来陆续建成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三维人体测量实验室、VMD陈列实验室、数字化信息采集实验室、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实验室、立体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条件较早了解和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并配备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实验教学人员,这样能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和服装基础课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验课的地点放在校内,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服装行业的了解,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学的是服装设计,毕业以后从事画效果图的服装设计工作,因此对《时装画表现》等艺术设计等课程比较重视。相反对《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等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服装结构制版和工艺裁剪制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是裁缝工匠的活,不是一个服装专业大学生应该学的。因此对学校安排的各种实践环节不重视,不能认真对待。这样的后果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只能纸上谈兵,因为缺乏对服装结构的掌握和基本工艺技能的了解,使许多想法在生产实际中无法实现。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服装专业本身的特点,就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把实验内容与前期基础理论内容紧密衔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所学服装结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设计和制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能够画出流行时尚的服装款式,还能设计出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符合人体体型特征的相应纸样。并能熟练掌握各款服装的基本裁剪方法,缝制工艺流程及成品的质量要求标准。使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校内服装工作室培养模式

服装工作室的成立以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和课程设置为依托,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为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服装饰品设计工作室等。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师资团队,也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进入服装工作室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室之前,教师应把各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向学生宣传,使学生对每个工作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多门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服装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对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都有所考虑,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服装工作室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时间来工作室进行实践活动。课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需求和社会上的各种竞赛主题。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课题进行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例如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必须让学生到社会参加一些实践调研活动。与厂家进行广泛的交流,掌握本品牌服装目前的市场营销状况,研究目标消费者购买心理,款式设计风格的定位。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工作,那么产品开发设计就可能脱离市场需求,不被消费者接受。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生活实际中寻找创作灵感,找到设计作品的切入点,使设计作品既不脱离实际,又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工作室完成服装产品从款式造型设计到结构制版,最后到成品制作的一系列完整开发设计全过程。通过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策划、设计及生产销售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掌握了解市场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奠定扎实基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在技术上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同时学得了服装产品经营销售和服装产业的相关知识。在服装博览会和展销会上进行作品发布,向社会和企业展示教学成果,推销学生。

二、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

1、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服装教学的改革必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寻求特色。我校广泛联系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服装教育的支持。根据大连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有目标地选则几家大型服装企业和科研单位,我校根据服装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大连的服装企业

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先后与大连大杨集团创世有限公司、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华新针织时装公司、大连思凡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新玛特商场、大连和平广场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教学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另外学校与商场或服装名品店合作开发学生服装作品。由学生担任服装设计、制作、销售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主角,全面体验服装出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可以利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到生产车间参观实习,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对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工艺流程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直接接触一些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有条件还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够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服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座谈会,畅谈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讲解一些在服装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把一些课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请企业中的老毕业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这样在实践中学生清楚的了解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具体要求。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随时为学生提供方便条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自己的参赛作品。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毕业设计。学生边实践边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都会有很大提高。这种实践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校期间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每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cctv服装设计大赛、国际时装周、大连国际服装节、宁波时装节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

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厂方采用,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更加频繁,不仅承接每年大连国际服装节的时装表演,而且参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展示、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等活动,成绩显著,受到大连市政府的赞誉。例如我服装学院23名同学当选2008北京奥运礼仪引导明星团,是国内入选人数最多的高等院校,另有一名同学当选火炬手、一名同学当选护跑手,得到奥组委和大连市政府的赞誉。

3、国内外学习交流

通过研究国内外服装类名校的学习实践方法,积极地进行了自我改造工作。以东京文化服装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以培育服饰产业界之通才为目标,综合性教授从制作服装的基础到应用之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专业课程与真实设计业界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时兼职服装设计工作”;以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本科教育思路、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

同时加强了学校间、校企间的学习交流。多次邀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张文斌教授,高级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功勋人物李欣教授莅等临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与国际著名日企YKK合作建立服装学院发展基金,并开展服装辅料拉链的设计开发项目;拓宽与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本科留学生服装实践学习交流。以此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不同环境间、文化间的实践交流,促成了培养多样型人才的有效目的。(内容不像研究像报告)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服装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将更加突出。服装院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研究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探索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失败原因:没有经过仔细的斟酌,没有详细查阅资料研究性论文应该有的样式,答辩时没有尽力争取机会。综合能力欠缺,文学素养不够)

参考文献:[1] 服装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大连工业大学2013.3.21

[2] 服装实践能力培养.东华大学网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方法和措施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折期,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建成“双师”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必须提高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并结合本学院特点,探索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1.企业顶岗锻炼

企业顶岗锻炼是获得全面系统的实践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深入企业锻炼,可以全方位接触生产实践,突破专业课理论框架的限制,了解先进的模具设计理念、现代模具制造技术与装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全过程,随时请教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或工人技师,解答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提高教师的工程综合能力有显著效果。学院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每年派出2名专业教师到模具企业顶岗锻炼不少于2个月,并完成顶岗锻炼日志和顶岗锻炼总结。

2.参加技能大练兵活动

依托学院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利用假期或周末,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练兵活动,掌握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电加工机床和模具拆装的操作技能。在学习中应切切实实放下架子,改变技能操作低于理论推导的思想,虚心向技师们学习,并要求参加劳动部门组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已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3. 企业参观访问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与装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教学设施和设备十分有限而且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对先进的设备,单靠学校购买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到天津汽车模具厂和浙江黄岩模具城等模具企业参观访问,这是教师开阔视野的经济、便捷的途径。参观、访问主要针对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方面,观察新设备工作情况,了解新工艺的应用,直接与现场技术人员交谈,获取一些技术信息。这种培训方法对高职原有老教师和企业调入的人员都特别适合。

4. 成立专业技术团队

结合现有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专业教师的爱好与特长,成立机械产品加工制造团队,参与企业设计、生产团队;针对模具专业学生参加的各类模具技能大赛,成立模具专业导师团队,以指导高职院校模具大赛和模具CAD/CAE/CAM兴趣小组活动。

5. 参加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

积极参加结合生产实际的科研或工艺、装备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工程综合实践的能力。教师经过一项或几项任务的科研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原有的知识将有一个升华。与此同时,也可搞一些技术服务,面向社会承揽工程,参与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既可提高技能,又可获得经济收入,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这种方法尤其注重发扬团队精神,采用传、帮、带的模式,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带动年轻教师一起参与科技服务。

二、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

通过企业顶岗锻炼、企业参观访问、技能大练兵活动和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深入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使专业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更为透彻,对专业的发展方向把握得更准确,因而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有创新有突破,并且他们将自己在生产实践中遇到得各种问题和心得融入到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中,使得以前枯燥且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课显得生动形象并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也由于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更为灵活,更贴近生产实际。他们采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手段,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而且更具有创新的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而且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很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此外,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和《电加工实训教程》等教材也很有特点,非常适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使用。在近几年的各类技能大赛中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团队自2009年参加山东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模具项目的比赛连续三年均取得二等奖,另外也受邀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和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得到企业的好评。从我们取得的成绩来看,我们培养专业教师的思路是正确的,并且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既要教师自身努力,又要学校政策鼓励。因时间、地域、专业、人员等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套用一种模式。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培养和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师德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要求;第二,准入制度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保证;第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第四,企业实践锻炼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第五,培训进修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第六,企业兼职教师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伙伴;第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第八,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代手段;第九,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力证明;第十,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苏茜,李华川.对高职院校高学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2011,(6).

[2]程显风.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培养问题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09第11 卷第9 期

[3]粟显进.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7).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4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认识专业用途, 调动学习兴趣

人类生活离不开美术, 随时随地都可能与之发生联系。美术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理念, 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 满足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 培养面临就业的初级专业人才, 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 这就要求教学能和他们今后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用途, 看到它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学以致用,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所开设的三门专业课中, 工艺课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在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利用信息技术, 观看大量的设计图片和应用, 使学生看到它的实用性和美感。比如图案、四方连续等内容的学习可以和花布设计、装饰等联系起来, 招贴设计和学生作业展览联系起来, 等等。想方设法将专业知识和实用审美相结合,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 主动性增强, 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专业课堂的实践技巧,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专业的教学任务中, 基础课 (素描、色彩) 占有相当的比重, 学生要在画室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训练。对不少学生来讲, 这是一个漫长、艰辛的阶段。那么, 怎样才能在课堂实践训练中调动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 要在布置静物或写生对象上下功夫。如果条件允许, 尽可能选择和布置有感染力的写生对象, 使学生一看就想画, 产生较强的作画欲望。其次, 在辅导学生作画过程中, 方法、步骤要求要严格, 保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画, 第一步画好了, 下一步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比如, 完成一张完整的素描作业一般要经过构图、起形、上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几个步骤, 有的学生构图尚未经营好就开始起形, 形起得差不多了才发现构图不舒服还有的学生结构未起准就急于上色调, 色调上去了, 才发现结构不准确。这样改来改去, 不但没有了作画情绪, 把原有的写生劲头和兴趣也改跑了。因此, 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要善于控制和调节每一位学生的作画程序, 保证学生良好的作画情绪。第三, 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 对程度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要求更严格, 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 在训练中看到自己的才能, 领略到艺术的写生奥妙, 增强作画兴趣。而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要辅导与鼓励相结合, 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又要让其知道自己也有所长, 使其在不失信心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提倡教师示范教学,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技法训练课堂上, 仅凭说教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还要经常在学生中示范作画。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感染学生, 通过直观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兴趣, 防止学生走弯路。另一方面, 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体会更直接、更深刻, 辅导学生就更有针对性, 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 要想通过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 并且在示范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 范画要和教学相结合, 切忌卖弄技巧、故弄玄虚。

四、进行学生作业讲评, 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专业中的作业讲评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学生能在作业评比中训练艺术眼光。每个单元过后, 都要组织作业讲评, 把学生的画作集中起来, 教给学生讲评的标准和方法, 先由学生自评, 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使其在自评中得到锻炼、增强交流。再由学生总评, 尽可能对每一幅画评析、比较,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并且具体分析毛病在哪里, 怎样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体比较中认识自己的长处, 找出自己的差距, 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扬长避短,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作业讲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促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学习兴趣。

五、不断加强艺术欣赏,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进步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平时加强艺术欣赏、爱看书、看画、动脑筋的学生。所以, 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技法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艺术欣赏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修养, 让学生用认识的提高来带动“手”的提高, 通过艺术欣赏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艺术追求, 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5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产学研结合、课程考试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对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该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

作 者:唐丽娟 刘玮炜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642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 实践能力 培养策略

动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三板斧 篇6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动画专业,与此同时,高校动画专业教学质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内容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职业能力薄弱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幅的改革与创新,总结出“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很多学生成功创业。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动漫专业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动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1 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动画专业,与此同时,高校动画专业教学质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内容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动画人才培养效率较低、职业能力薄弱问题。为此我们申请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监测反馈系统构建研究”,通过市场来检测、定位动画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幅的改革与创新,总结出“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了高校动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环境上全面與企业合作。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就业层次、薪金水平普遍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很多学生成功创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大量学生作品获奖。与此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大幅提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为高校办学提供了成功的教学范例,对提高动漫专业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动画教育内容和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有效对接;2)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薄弱;3)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欠;4)教师缺少实践经历,业务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弱。

2 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我院动画专业方向已同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顶级数字动画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合作关系,09、10、11、12年以来,06、07、08、09级本专科200余名同学分别在上述企业进行上课和实习。从而切实提高了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动画专业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引进来”

1)将行业中技术人员引进课堂——聘请企业中技术骨干来讲授部分专业课程,这样可以保证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要求的紧密结合。同时,企业技术骨干也带来了项目的生产流程、规范要求和管理模式等等,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验企业的工作和文化氛围。2)将社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可以把真实项目引到课堂之中,学生在项目负责人指导下创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3)将国家级、省级比赛引入课堂——教研室老师都关注国内和省内的各大比赛信息,根据情况将比赛纳入教学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走出去”

1)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认知教育——动画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认知教育,见习动画创作流程,感受企业工作环境,了解动画制作的岗位标准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可以从主观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学生到企业中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把动画专业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课程放到企业中上,学生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在企业技术总监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在企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学习。3)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实训——学生在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2.3 “再提高”

成立动漫创作工作室,在工作室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已经对企业的工作要求、企业文化非常了解,已经有了动画创作的意识,成立动漫创作工作室,学生可以扮演导演、艺术总监、原画等等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公司环境进行动画作品的创作。

3 研究的创新点

1)教师角色转变——由原来在校教师讲授专业课程转变为企业中专业项目负责人授课;2)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内容围绕社会的实际项目进行展开;3)教学形式转变——采取边工作边学习,提高认识后,再工作再学习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4)教学环境转变——由于教学是在企业中进行,教学环境氛围与企业文化保持了高度一致。

4 取得的相关成果

黑龙江东方学院0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学生,05年开始招收动画专业方向学生。本课题在05~11级六届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研究探讨专题会,修订了07、09、10、11版动画教学计划,为新一轮教学制订提出了具体方案。通过积极改革“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课程质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培养实践,我们的06、07、08级毕业生50多人在上海、北京就业,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1)学生就业情况:本成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主要体现在: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占到就业学生的86%;就业层次、薪金水平明显提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企业中担当项目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学生刚毕业就成功创业者屡见不鲜。

(2)本成果缩短了动画人才能力的培养周期,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动画作品创作能力明显提升,效果显著。30多件学生作品被黑龙江省电视台采用;1件作品被北京电视台“动画春晚”节目选用;20多件学生作品被企业、事业单位所采用;20多件作品,在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的动漫大赛中获奖。

(3)明确了动画专业的建设方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使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有效地结合。

(4)教师经历了公司实训,调研等一系列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整合,多次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和相关课程著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到目前为止共撰写10多篇著作;论文10余篇;获得国内各级奖项20余个。

动画作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专业,研究发展应用空间巨大,本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们的专业发展,对于各高校的动画专业设置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借鉴、促进作用。对于推动动画行业发展、动画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7

核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核专业教育质量的核心, 它的共有特点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以自主创新为导向, 以创新意识培养为重点, 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 从制度和管理行为上激发创新。以核物理为基础的核科学与技术及应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上都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平核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 发展核技术及应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国家安全具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学科相比, 核科学与技术在国际政治、国际战略中有其特殊的敏感性, 所以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学术交往和人才交流进行相当大程度的限制。因此, 独立培养我们自己的核科学与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核能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理想的替代能源, 至2020年, 中国预计将新增核电站30座左右。由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 核学科专业合并调整, 不少学校相继撤销了核学科专业, 但是目前核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不足, 原有的核学科专业数量大为减少, 专业建设费用投入不足, 核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不足, 质量也没有较大的提高, 更谈不上对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 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需要, 核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将会影响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 建国初期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建国初期, 在新中国成立的活跃力的影响下, 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响应国家强核战略思想的号召, 进入核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有的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 回到祖国筹建核专业和发展核武器, 加上国家的高度支持和重视, 从50年代到70年代, 我国核专业从无到有, 某些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那时,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世界另眼看待中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成立了各自的培养体系和研究方向。

(二) 我国核专业第二阶段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 标志我国已经掌握了核燃料生产技术和核武器、核动力装置研制技术。核事业的成功, 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了。历史进入80年代,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 国家实施战略调整, 核工业开始从军用为主转向民用, 压缩军用科研生产, 和平利用核能技术。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泄漏事件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之后, 影响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核电发展, 中国核电和世界核电一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种低迷期长达20多年, 核电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停滞不前, 也严重影响了院校核专业的发展。这时高校内部也进行院系调整, 有些大学原有的核科学系被分割, 形成核物理和核化学分割的局面, 再加上就业形势, 能够进入此领域继续深造的学生数量很少, 有的甚至几年就1个学生。好多教师也开始转型, 师资力量也严重落后, 到最后有些学校的核专业几乎消失了, 实验室设备老化, 资金短缺, 有些实验室干脆锁门。这时全国的核专业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 现阶段我国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国际科技的发展, 如美国、西欧发达国家在基础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巨资建设大科学工程, 以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科技影响力。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也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开展大科学工程, 但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我们高级人才的缺乏, 要提高在国际上的科研竞争力和核产业的持续与自主化, 需要一批世界水平的新型核科技专家和核科技管理人才, 需要一大批掌握核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应用人才、建设与运行人才, 保证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与生产质量, 保证核产业方面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才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技术, 同时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科技地位和国防实力。

现阶段, 中国的核物理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核物理和核工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核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中国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核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核专业的学生在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大力培养, 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可将最前沿的思想带给学生, 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当这些学生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时, 将是重要科研单位的青年中坚力量, 也是核工作一线的能工好手, 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样中国核科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物理及核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可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

三、现阶段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这几年国家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投入力度的加大, 一些核物理实验室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在人员配置上都在逐渐改善, 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水平来讲, 我们和国际上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在创新型的研究方面缺乏, 只能沿着国外的一些研究方向重复性地做一些研究工作。因此,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摆在了我国各高校的面前。

对核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学生阶段, 一是可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和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一些核物理实验仪器,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熟悉核物理实验的电子学仪器和放射源等设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核物理实验锻炼, 对所学的核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对核实验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些基本的实验下,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设计和开发实验, 并结合学过的核物理知识, 分析实验结果和给出数据。通过这方面的锻炼, 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技能状况, 认识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探索学生对核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情况, 对课程的设置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二是开展和国内外大型核物理实验室进行交流合作, 培养学生在大型实验室的工作能力, 对大型核仪器有更好的认识。并且认识国际前沿科技和发展趋势, 和这些大的实验室交流思想, 可能产生思想的碰撞, 会产生多种思想, 有助于认识核专业研究领域真实的学术争论, 提高创新能力的层次, 激发创新思维。三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大会上进行报告, 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水平和合作意识, 通过这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 能引导学生去搜寻问题、发现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形成。最后是参加一些国际核专业暑期学校的学习, 在这些学习中, 能够使学生了解国际核专业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自己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哪些研究。和到会的专家进行探讨, 深入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内容, 建立敏锐的洞察力和突发性思维, 提出问题和分解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就会有创新性的问题提炼出来, 抓住关键, 实施创新。

四、现阶段核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锻炼

最近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能源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国家加大力度对核电进行投入, 已经有十几座核电站在运行或者在建设。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等, 自己的一些论文内容能够涉及到核科学和工程的各领域, 包括核能应用、核科学和技术。学生可以在这些装置上面进行反应堆分析、辐射生物、核探测和同位素以及材料和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使得他们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胜任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职业, 包括辐射系统的操作、射线应用、医学物理和电子学等。在基础核物理研究方面, 国家也已经投入了巨资建设大型核物理研究设备, 例如中国科学院 (下转第39页) (上接第64页) 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装置和冷却储存环工程、中国科学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工程和先进反应堆工程等, 都需要高水平的人参加建设和运行, 这些都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教育和多方面的实验技能提升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可以熟悉各种核仪器设备, 自己开展一些实验, 培养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 熟悉了核物理方面基本知识后, 然后结合实验设备, 在老师的带领下, 寻找课题和研究方向, 完成研究。因此通过这些大工程的建设,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够适应各方面的发展, 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使得他们逐渐成长为国家在核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和国际顶尖领军人物, 使得设备和资源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同时, 毕业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 由于在学生阶段在核专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 因此一上岗即能胜任工作, 进展迅速, 动手能力方面较强,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平, 周敏丹.关于培养核专业创新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17) .

[2]郭永吉.我国核事业人才形势浅析[J].国防科技工业, 2004 (9) .

[3]宫晓峰.核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J].中国军转民, 2005 (7) .

[4]吴晶晶.我国积极培养核科技专业人才和核工业“后备军”[N/OL].新华社, [2007-08-13].http://www.gov.cn/jrzg/2007-08/13/content_715557.htm.

[5]佚名.核专业人才紧缺, 高校成最大供应方[N].中国青年报, 2010-05-17.

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8

而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企业的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本文结合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探索和研究, 就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训条件、评价方式、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以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1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佳

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佳, 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不够了解,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而通过微课、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 结合多样化的课堂组织方式,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 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主动发现。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从而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其它的各类学生竞赛也能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能够促使学生对专业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进而引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许多成绩, 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仍然是以教师教授理论和示范操作、学生练习为主, 再加上实验设备陈旧、更新慢, 教学改革不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不能满足新形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很多高职院校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企业实习走马观花、实验实训成为形式、敷衍了事, 实践教学并未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实训及实践教学的内容, 应当建立与企业相同的情境, 可以是产品加工、性能检测、技术服务, 并结合职业资格的培训, 学生就业后即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 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实训态度、出勤率及实训报告, 这些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会挫伤积极性, 应更着重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

学校应当对实训条件进行更新和改造, 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方法, 尝试采取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 依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训项目及任务,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 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一个真实的、复杂的、人性化的情境中, 使教师主导转变为辅助主题式的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此外,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加工产品, 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 加强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强化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3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扎实, 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专业实训课程、上岗实习、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 职业资格培训, 结合建材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社团以及其它各类学生竞赛, 可以实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以贴近生产企业的任务为驱动, 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训等实践课程中, 针对培养目标, 针对性的设置一些任务, 考核与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 还应考察学生技能操作的完成率与准确率。职业资格培训, 要按照培训要求认真培训, 确保培训时间, 严格考核。

特别是专业职业技能大赛, 竞赛的项目依据职业技能考核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 贴近职业技能考核环境, 进而使学生普遍达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

4 专业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专

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欠缺, 这种欠缺不可避免对理论与实践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例如讲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践, 使学生失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而通过技师培训、国培、下厂实习等, 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提高实践能力, 使教授内容生动、深入。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能快速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赛的比赛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水平超出书本上很多, 内容广、难度高, 竞赛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 光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勤奋练习是不够的, 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5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就业竞争力

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过程之外,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学生社团以及“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外科研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 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 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性的参加, 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并实现教师的科研反哺与拓宽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而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就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 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训条件、评价方式、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熊煦.以大学生竞赛活动推进复合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 2015 (8) :63-64.

[2]姜旭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 2015 (9) :117.

[3]陈玉良.下厂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 2012 (6) :53.

[4]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9

近些年来, 高校的学科设置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 即数量在压缩, 而像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样的交叉学科却出现不少。高校培养学生, 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不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 他们的就业并没有预料的顺畅。不少学生找工作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课本上学过, 但没有试过。这说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概述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出现

从1999年开始, 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使高校培养地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高校的各门学科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大刀阔斧地压缩了本科专业的数量, 一下子从504个变成了249个。在数学类的本科专业中, 就出现了由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信息科学、控制科学、运筹学这四个专业结合而成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容

总的来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攻的是信息与计算机两个方向。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背景之下, 属于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 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 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并运用以上知识与技能在实战中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设计开发计算机软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现状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诞生至今, 全国很多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 并且就专业内涵、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毕竟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各方的眼里都是一门很有潜力的专业。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形势

很多人都把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学科归类于朝阳专业, 在该专业刚刚开设的那几年, 这种说法确实不假。而到了近些年, 各地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依然显示此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空前巨大, 不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屡创新低。这其实是一种很合理的现象, 即明明供给充足, 但市场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通过一系列调查会发现, 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各院校毕业生最缺乏的也正是这种实践能力。

为什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缺乏实践能力

1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很久以前, 国内的教育就已经成为了“应试教育”。其实在大学课堂上, “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存在。很多的大学教师, 同样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绝大多数也只是与期末考试挂钩而已。

2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也是极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得不说, 现在的大学生们逃课早退是常态。连课堂上的基础理论都不认真学习, 更不要说自己主动去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战训练了。而且,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又在哪里。

如何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 他们应该掌握与信息、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应该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说到底, 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 并不能单单依赖其中任何一方。

1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加大教育实践方面的投入

国家相关部门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起到了领导的作用, 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教育部门的指示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因此, 要想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需要国家的支持。相关部门可以大力增加或者重新分配教育经费的支出, 多多建设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战基地。

2社会用人单位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作为最终的用人机构, 社会上的企业、公司以及各大机构应当主动承担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 其实最终受益的也是自己。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 更应该主动与高校合作, 为学校里的学生们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各大院校从多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方, 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可以算是一个指挥者, 也可以算是一个执行者。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专业不得不重视实践, 那么学校就应该把实践课正式放到课程表当中, 并将提高其学分比重, 加入期末考核。另外, 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鼓励大家走出校园, 提前感受社会。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 那就是做好与社会上各种资源的对接。

结束语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实践能力,许昌学院

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它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也是一个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使风景园林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风景园林的发展有赖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门工程性强的应用型学科, 在国家大力发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 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 培养更多的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是摆在风景园林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

许昌学院位于有着“中国花木之都”之称的许昌市, 学院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2年, 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 共33人。针对学院地方性院校的特征, 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 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 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 实践能力则是指要具备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相应方面的实际工作中, 将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 一般实践能力是基础, 主要解决基本适应问题;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 主要解决职业适应问题;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 决定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普遍存在问题

目前, 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更是被各大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专业素质不强, 实践能力较弱, 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是多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

专业特点决定了风景园林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习风景园林的整个建造过程———从方案构思到竣工的全过程, 具备良好的设计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目前, 各高校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已开始重视, 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仍局限于依赖以课程为核心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学校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单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主, 课程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学生参观实践为主, 学生缺乏亲自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在设计课程中以模拟性实践为主, 与设计院生产实践的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传统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内容不够全面, 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一) 树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中指出, 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注重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风景园林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迅速, 竞争日益激烈, 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 深化改革培养方案

深化改革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 加大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许昌学院规定, 从2012级本科生开始, 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30%。结合工科专业实际需要, 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采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的实践环节着重在学生人文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主要提高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环节, 着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主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前三个环节实践学分也均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集中实践环节, 学生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主要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集中实践环节中增设置社会实践学分 (2分) 、创新学分 (2分) 等项内容。社会实践的参与形式包括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个人实践与团队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政策宣讲、社会调查与调研、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授予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文体活动、专利发明等。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 完善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创新学生考核方式, 完善相关管理。例如设计类课程, 需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时的设计作业上, 而每个设计作业也应该是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完善的, 这类课程应采用考察的方式进行考核, 在每次讲评设计方案的时候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 提高学生完成平时设计作业的积极性。再如测量课, 既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又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 能够进行实际的测量操作, 这类课程应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两部分考试各占一定分值, 注重学生的过程培养。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平时不学习, 考前临时背笔记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错误方式, 使学生意识到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四) 建设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若要教师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自身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服务进修, 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保持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的风景园林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到校兼职任教, 扩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保障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接轨, 从而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五) 深入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 学生在企业公司进行实习实践, 既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职业精神、合作意识等, 锻炼实践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例如,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就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教育, 该校的学生一半以上被实习单位直接聘用, 其他学生也很快找到了工作。

目前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与河南尚都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许昌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技术强、业内口碑好的企业开展合作, 并成立了许昌学院环境与规划研究所。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中, 从实践中找出自身不足, 明白努力方向, 向有经验的设计师学习, 在实际项目中不断摸索前进。学校及企业给予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以相关表彰及奖励, 以激励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项目中去。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实践能力, 也帮助企业拓宽了设计思路, 增加了工作人员, 受到了普遍好评。

(六) 启动“导师+学生”科研团队建设

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所在的城市与环境 (土木工程) 学院在2011年10月启动了“导师+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每个科研团队一般导师1人, 学生成员5-10人, 每年完成1项以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含科技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践项目等) 并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团队的申报、审批、管理及经费资助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流程和机制。“导师+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能挖掘师生潜力, 整合师生力量, 改变了学生极少参与科学研究的现状, 通过导师的悉心指导和科研团队的带动, 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七) 开展专业特色校园活动

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首先, 许昌学院紧紧围绕专业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及作品展示, 如校园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太行山写生作品展等活动, 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重大科技创新竞赛。其次,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 开拓学生视野, 使学生在讨论中成长, 在交流中提高。目前已举办“我眼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建筑文化漫谈”等主题讲座及交流会。再次, 积极探索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 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突出实践锻炼对社会化技能的提升。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中,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组织成立了许昌西湖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研究实践队和许昌市许都公园等城区绿地规划设计调查队,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成立科技型、学术型专业社团。目前许昌学院拟建“园冶社”, 浓厚风景园林学生专业学习氛围, 活跃校园文化, 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许昌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只有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满足社会所需, 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 《中国园林》, 2011.05

[2] .张安富、刘兴凤,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04

[3] .常志娟、吴学红、张培旗,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 《轻工科技》, 2012.02

[4] .何万国、漆新贵,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10

[5] .朱祥明, 《对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设计行业的需求谈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J], 《中国园林》, 2007.11

[6] .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 《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02.03

[7]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Z], 《高教司函259号》

[8] .钟小斐,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12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知行合一意识,经过毕业实习和入职后的短期培训,即已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企业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间在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上仍有产学研各方对接不畅、协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上自青年教师下至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真正实践锻炼机会少、工程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

1.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对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彷徨期,不清楚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开始下降。而激发积极性的外因,来自教师的有力引导,内因则取决于对目标是否明确。凡事内因为本,如果学生入学后在1~2年内,即能逐渐对本专业常见装备、典型工艺、常用执行器、传感器等有清晰、具象的认识和体验,对行业背景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目标明确,则在设计性、开放性实践环节中的自信心、参与度、兴趣度必然较高,对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和转专业学习亦十分有利。

1.2实践环节较少,动手机会不多

现阶段各高校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机制专业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没见过气缸配气如何选择控制阀、伺服电机如何连线等诸多常识性的实践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对自己所提的设计方案信心不足,不敢决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动手实践机会过少。实践环节一人做,多人看,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效果不佳。而类似前述问题,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只要有2~3次真正动手的机会,就不成其为问题。

1.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体均为应届的博士毕业生。他/她们经过几年研究类项目锻炼后,即由学生直接变身为教师,其中有企业博士后经历或真正有一年以上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仅占很小比例,大部分人几乎没有深入接触生产实际或长期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另外,受当前高校教师考核和评审机制的影响,年青人一旦从教,尽管自身工程实践素养还较弱,但教学和科研双重的压力,迫使他们若干年内都难以有精力去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也并不影响职称晋升。由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匮乏,对学生必然达不到“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的境界,从而使得高校实践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利用宁波市丰富的展会资源和企业集群特点鲜明的优势,自2008年开始,尝试多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利用展会资源开展多轮次认识实习

宁波市展会资源丰富,每年均有国际机械工业展览会和模具展览会。本专业从08年开始,每年展会期间均专门选派4~5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队,集中组织一年级新生,参观了解各种机电装备。要求学生尽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素材,回校后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认识实习报告。二年级及以上老生,则安排分散观展,作为自我检验手段,看看自己经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后,是否已具备从原来“看热闹”的外行,转变为“看门道”的内行的基础和能力,同时也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前奏。

对大一新生,要求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展出的各种制造/物流装备与单元,直观认识其机械结构、工艺范围、运动控制特点等,现场多思考、多提问,对本专业“学什么、用什么、干什么”的问题,有明确的观察、思考和解答,并写入实习报告中。

2.2生产实习覆盖典型企业

宁波企业众多,集群特征鲜明。结合本专业着力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巩固和新增了一批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生产实习单位十余家,基本覆盖了宁波市机械制造行业的典型企业。主要有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装备、模具(注塑、冲压、压铸)以及电梯、厨具等机电产品制造企业。

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外,每年邀请2~3名实习企业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技术人员来校,分别做技术讲座和分享成长经验。

2.3综合课程设计融合课程群实践环节

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群的建设目前整合涵盖了5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软件及应用、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图学(甲)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以批量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现代工装设计为对象,以主流三维设计软件为工具,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

实践环节群的实施将现代工装设计作为载体,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两个实践环节为主,前后衔接,完成从理论学习→结构方案设计→结构三维表达与分析→工程图表达→尺寸、互换性分析、标注与审核的全部过程。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指导方式。通过布置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工程软件三维建模,绘制四张图:待加工零件图、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零件图。分阶段组织课堂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青年教师走进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8年出台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按照“按需派遣,重点培养,逐步推进,学以致用”的原则,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脱产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本专业教师中(不含实验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或真正承担过企业委托项目人数比例已达81%。同时,横向项目的大部分内容已融入本科实践教学案例中,更新为开放性实验或成为毕业设计课题。

3.实践效果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8年以来,尝试了利用展会开展认识实习、以综合课程设计对制造课程群进行有机融合、安排行业覆盖面广泛的生产实习环节、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近3届机制专业毕业生(2011~2013)的就业竞争率和对专业的满意率呈不断增长趋势,且高于浙江省高校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振元,孙伟,王殿龙,段春争.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35-37.

[2]李菊丽,郭华锋,黄传辉,李志.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3): 63-66.

[3]吴红兵,张学昌,贾志欣.机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3: 169.

[4]张丹,刘元林,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4,4: 230-231.

[5]张学昌,张雷,吴红兵,贾志欣,张旭.以“C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21-125.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及意义

市场营销实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 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机会。

(一) 引导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整合

市场营销专业在毕业之前, 已基本完成了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 但是, 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方面, 还需要经过一定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之一, 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实现知识升华,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实现“四个相结合”

“四个结合”, 即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相结合;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实现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结合。通过以上“四个结合”, 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自觉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 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进一步缩小学生对知识认识上的差距, 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 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从事工作时, 除了个人的努力上进之外, 还要和企业内部的的相应团队配合, 才能取得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校时对于工作的方法作风等都很陌生,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工作作风。

(四) 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次专业课程实践, 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对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 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报告撰写, 有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五)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发展过来的, 很多高级市场营销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和学习, 做市场完全靠的是他们的经验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感觉, 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 企业急需那种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特别是高级市场策划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等高级营销管理人员已被纳入国家紧缺人才管理系统。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应以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为主。根据用人单位的市场调查得知, 当前社会与企业对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三个层次:高级的战略型营销人才;中级的管理型营销人才;初级的技能型营销人才。

高级的战略型营销人才包括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实施人才, 营销活动与项目的策划人才, 相关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人才。他们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方向的研究, 具备灵活的经济头脑,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多样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 细致深入地分析市场营销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 熟知一些企业、行业的营销活动全局以及各个流程、环节等。

管理型营销人才则是指掌握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活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一定的方法、方式, 使企业的营销目标能够实现的人才。这类人才能够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创新的领导艺术、高效的工作方法, 还要积累一定的营销技能, 同时具备与营销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素质。

应用型营销人才是在企业中从事具体营销工作, 主要包括:市场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的促销、各类产品与服务的推销工作。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才要求掌握具体的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 各类促销手段, 多样的推销技巧。这类人才企业往往是招到后即可使用。企业营销的中高级人才很多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才能转换成战略型管理型营销人才。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既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我们只有端正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不足

在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上, 许多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缺乏对现实案例情况的讲解, 以课本中心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在教学中仍然比较普遍。在教学手段上对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还不足, 使黑板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使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 从而导致理论教学的无趣。

(三) 在实践环节方面, 形式上的单一

现在营销实践的教学, 在许多情况下, 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如有的学校将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算完成了实践教学;有的是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一下再写一些计划书就算完成了;还有的实践教学就是文字上的并没有落到实处等等, 这些都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 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既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和工做内容的实践训练, 为将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从而使学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双方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 提供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供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EDP式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应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借助现代会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演示诸如各类广告的演示等就可以用PPT、视频格式等让学生在看到的同时耳朵也可以能听到。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学形式将会出现,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 综合利用多种形式, 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一是定期邀请名校教授及有影响的企业家举办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 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学生的实战意识;二是进行市场调查、广告调查、推销培训、营销策划、模拟谈判等;三是鼓励学生参与企业营销管理或营销策划, 并尽可能提供相应支持;四是鼓励学生参加短期的产品促销活动或应征企业的广告策划。如在节日期间为各家商场进行促销宣传。

(四) 应用营销模拟软件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计算机已经成为各种工作必备的辅助工具, 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 可以辅助在校学生熟悉现实中的企业运营、生产、促销、产品的运送、营销策略等实际业务工作。因此, 我们可以购买一些的营销模拟软件, 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生动的模拟练习各种营销任务环节, 使学生就业后就能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工作能力大为提高。

(五)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

高校应该更多的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真正构建符合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整个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 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我们必须探寻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环境因素和可变因素,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理论研究, 这样才能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苑霞.加强实践教学办出职教特色[J].中国电力教, 2006 (2) .

上一篇:幼儿不良行为下一篇:9-二甲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