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二甲基-1

2024-10-15

9-二甲基-1(共7篇)

9-二甲基-1 篇1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种具有致盲性的眼部疾病,患者血糖升高是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的诱因[1]。糖尿病性白内障进展快,目前对糖尿病性白内障仍然以预防和早期控制为主[2]。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羟苯磺酸钙是一种血管保护剂,已有研究[3,4]发现,羟苯磺酸钙对控制白内障有一定作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将二甲双胍和羟苯磺酸钙联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面,关于这两种药物合用对体内炎性物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中IL-1β和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8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4~67岁,平均(59.8±4.6)岁;平均病程(3.4±1.7)年。实验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5~65岁,平均(58.7±5.4)岁;平均病程(3.8±1.4)年。经检验,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所有样本的纳入标准为:(1)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2013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2)临床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晶状体出现雪片状混浊物且有扩散倾向;(3)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排除标准为:(1)由其他非糖尿病原因造成的白内障;(2)存在心、肝、脑、肾等其他主要脏器耗损性疾病;(3)精神疾病;(4)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按时服药。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每日口服二甲双胍2次,每次0.5 g(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4061396)。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0.5 g(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132014061034)。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IL-1β和MMP-9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代谢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之间FBG、P2h BG、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mol·L-1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IL-1β含量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之间外周血中IL-1β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实验组外周血中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含量逐步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g·L-1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MMP-9含量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MMP-9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实验组外周血中MMP-9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MMP-9含量逐步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MMP-9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3 讨论

过去认为,只要控制住血糖,就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性白内障。但研究[6]表明,高血糖只是诱因,而非治疗的根本,更多的证据[7]显示,炎症因子和晶状体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聚集和降解均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病理过程。在本研究中引入的两种评价指标(IL-1β和MMP-9)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和ECM降解水平。其中,MMP-9(即明胶酶B)特异性作用底物为Ⅳ、Ⅴ、Ⅷ和Ⅹ型胶原纤维。而我们已知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分泌产生的ECM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就是Ⅳ型胶原纤维。结构正常的ECM对于细胞的正常增殖、黏附和分化、移动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当MMP-9分泌异常导致ECM异常降解时,就会破坏晶状体囊膜的正常结构,导致白内障。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IL-1β和MMP-9水平均较高,提示炎症反应和ECM的异常降解确实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展进程有关。

μg·L-1

本研究虽然两组患者服药6个月后血糖水平均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两组IL-1β和MMP-9水平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和MMP-9含量逐步降低,而对照组患者则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中使用的羟苯磺酸钙为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传统用药。其药理作用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液黏度等[8]。联合用药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IL-1β含量持续下降,这是羟苯磺酸钙抑制炎性物质分泌的结果。多数炎性物质为血管活性物质,它们的大量存在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羟苯磺酸钙对其具有抑制作用。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MP-9的过度表达导致ECM的异常降解、晶状体正常囊膜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LEC的正常移行、黏附和增殖等,导致LEC分泌更多的MMP-9。这种恶性循环是白内障病程加速的关键。体内调节MMP-9的途径很多,近几年受到关注的是IL-1β对MMP-9的调节作用。IL-1β一方面可以增强LEC的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诱导MMP-9的转录和表达。因此,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MMP-9含量会随着IL-1β水平的降低而减少。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L-1β和MMP-9含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9-二甲基-1 篇2

关键词:9-芴甲醇,氯代,酰化,氧化,水解

0 前言

芴衍生物在燃料、医药、工程塑料和助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7-二羟基-9-甲基芴是其中一种重要化合物, 有必要对该物质合成方法进行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其方程式如下:

1.2 实验的主要仪器及试剂

日本岛津GC—14C型气相色谱仪 (GC) , 日本岛津LC—10ATVP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LC) , 美国尼高力公司60SXR-FTIR红外光谱仪。

9-芴甲醇, 西安华耀医药, 工业;氯化亚砜, 日本, 工业;甲苯, 兰炼, 工业;二氯乙烷, 日本, 工艺;氢氧化钾, 陕西米脂, 工业;钯碳, 西安凯力, 工业;乙酰氯, 淄博淄川金钟, 工业;冰醋酸, 大庆石化, 工业;过硫酸铵, 陕西米脂, 工业;浓硫酸, 西安硫酸厂, 工业。

1.3 实验过程

1.3.1 9-氯-甲基芴的制备

向1L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瓶中加入9-芴甲醇100g、氯化亚砜63.8g、甲苯640m L、吡啶5g, 升温回流, 当9-芴甲醇GC<1%时停止反应, 经后处理得到9-氯-甲基芴107.5g, GC>95%。

1.3.2 9-甲基芴的制备

将制备好的9-氯-甲基芴107.5g加入到1L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瓶, 再加入KOH23.5g、甲苯500m L升温, 回流反应3小时, 降温, 水洗至中性, 将其加入到2L的高压加氢反应釜里中, 加入钯碳2.15g, 压力2.0MPa、温度35~40℃进行加氢, 当烯键GC<0.1%时停止反应, 浓干, 可得9-甲基芴73.6g。

1.3.3 2, 7-二乙酰基-9-甲基芴的制备

将上述9-甲基芴73.6g加入1L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瓶, 加入二氯乙烷500m L、乙酰氯酰80g、三氯化铝90g, 控温15~20℃进行反应, 当9-甲基芴GC<1%时停止反应。处理后得到2, 7-二乙酰基-9-甲基芴的100g, GC>95%。

1.3.4 2, 7-二乙酸酯-9-甲基芴的制备

将上述2, 7-二乙酰基-9-甲基芴100g加入到1L装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瓶, 加入二氯乙烷500m L、过硫酸铵300g、稀硫酸111g (20%浓度) , 于40~45℃进行反应, 当中间态 (2-乙酰基-7-乙酸酯-9-甲基芴) 小于2%时停止反应。处理后可得2, 7-二乙酸酯-9-甲基芴100g, GC>95%。

1.3.5 2, 7-二羟基-9-甲基芴的制备

在装有机械搅拌的1升三口瓶中加入2, 7-二乙酸酯-9-甲基芴100g、稀硫酸 (3.2g浓硫酸和28.8g水) 、乙醇500m L于70~75℃反应3小时, 加入2000m L水中, 得到2, 7-二羟基-9-甲基芴47g。

2 2, 7-二羟基-9-甲基芴的合成讨论与结构表征

2.1 对9-甲基芴合成中加氢影响条件

在合成9-甲基芴的反应中, 加氢的温度以及压力、钯碳的用量对原料是否反应完全有较大影响, 由下表 (表一) 可以看出, 在加氢的温度以及压力, 钯碳的用量, 选择其温度40~45℃, 压力2.0~2.5MPa, 钯碳用量2%较为合适。

2.2 2, 7-二乙酸酯-9-甲基芴的制备

在2, 7-二乙酸酯-9-甲基芴的制备过程中, 反应的终点控制对其最终产品的收率影响较大, 由下表可知中间态 (2-乙酰基-7-乙酸酯-9-甲基芴) 控制在1%最为合适。

表征:

元素分析, 实测值 (计算值) , %:C79245 (79248) ;H5660 (5658) ;O15094 (15091) 。

3 结论

以9-芴甲醇为原料, 经氯代、加氢还原、酰化、氧化和水解得到2, 7-二羟基-9-甲基芴, 反应过程易控制, 是一条合理的工业合成路线。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良御, 廖松生.液晶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3]刑其毅, 徐瑞秋, 等.基础有机化学.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0.

[4]应用有机合成[M].南京大学出版社.

[5]丁新腾.有机合成[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6.

9-二甲基-1 篇3

二甲基砜传统生产工艺是由硝酸或亚硝酸钠与硫酸作用,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氧化二甲基硫醚生成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用氢氧化钠中和、处理、精馏,制得精品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再经氧化制得二甲基砜[2]。该工艺流程线路长,特别是留有大量的残盐,不容易处理,杂质含量高。由二甲基硫醚用过氧化氢直接氧化制备二甲基砜,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生产高纯度的二甲基砜[3]。该工艺路线大大缩短了流程,减少了工艺设备。

钛硅分子筛(TS-1)是一种新型氧化催化剂,对以低浓度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低温选择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迄今为止,TS-1催化的苯酚羟基化和环己酮胺肟化均已实现工业化,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技术的应用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精细化工作为催化剂的应用亦有较多的研究[4]。

本文首次采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研究了由二甲基硫醚氧化制备二甲基砜,考察了影响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得到最佳工艺操作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分子筛的制备

实验所用的TS-1分子筛自制。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透明溶胶,该溶胶于170℃在高压釜中晶化72 h,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制备不同硅钛比的TS-1分子筛,具体制备条件见文献[5]。

1.2 二甲基硫醚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在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圆底三口烧瓶内进行,三口分别安装温度计、冷凝管和滴加漏斗。双氧水滴加到二甲基硫醚、分子筛和搅拌磁子的反应体系中。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00℃以上破坏微量双氧水后趁热过滤出分子筛,在下一次反应中继续使用。

1.3 产物检测

反应后产物检测采用GC-2000Ⅱ气相色谱仪(FID),色谱柱采用Agilent-GS-ALUMINA,50 m×0.532 mm毛细管柱。检测室温度200℃,气化室温度180℃,柱温90℃。

2 结果与讨论

2.1 钛硅分子筛的表征

合成了硅钛比分别为20、30、50、70、100的分子筛,图1是TS-1分子筛的XRD谱图。图1显示出典型的MFI结构峰型,表明制得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结晶度,且无杂晶。与ZSM-5分子筛谱图相比,在2θ为24.5°和29.5°两处的双衍射峰变为属于正交晶系的单衍射峰,证实Ti元素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图2是TS-l分子筛的SEM照片。从图2中可以看到,TS-1分子筛呈球状,形貌非常均一,颗粒尺寸为~400 nm。

2.2 TS-1硅钛比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钛硅分子筛中Ti的配位状态对其催化性能影响很大,通常认为主要有三种配位状态:四配位的骨架钛、六配位的非骨架钛以及六配位的锐钛矿型Ti O2。四配位的骨架钛通常被认为是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而锐铁矿型Ti O2则能促使H2O2无效分解。因此,我们希望尽量多的钛原子能够进入骨架。然而,水热法合成的TS-1中钛进入骨架的量有一个上限,约为2.5wt%[6]。实验所选取得硅钛比对反应的影响见图3。由图可见,硅钛比在30左右转化率最高,这可能是溶胶中硅钛比低于30导致有部分钛原子未能进入骨架,而高于30则骨架钛含量逐渐减少,引起活性下降,而选择性随硅钛比的变化并不大。

2.3 催化剂用量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DMS和H2O2的摩尔比为1.05,常温下反应时间1.5 h不同TS-1用量时的氧化反应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从占DMS的1%到5%反应产率增加较明显;达到7%后,收率增加并不多,但反应时间将明显缩短。考虑到分子筛成本问题,本实验选用分子筛的用量约为DMS质量的7%。

2.4 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不同反应温度对DMS氧化反应的影响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低温下分子筛催化剂即具有良好的活性,当温度从室温升到60℃时,反应产率逐渐升至最高。考虑到该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反应较快,室温易于实施也易于控制反应温度且可降低双氧水分解率。所以本实验选用室温下反应,双氧水可在0.5~1 h内加完即可。

2.5 分子筛套用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将反应后的分子筛催化剂过滤后继续使用,其使用稳定性见图5。由图5可见,反复套用第4次后,转化率呈快速下降趋势。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可能一是有机物堵塞分子筛孔道,二是在该反应体系中骨架钛流失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将失活后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550℃焙烧3 h后再用于DMS的氧化,活性未能完全恢复,转化率达82.4%,选择性79.3%。

3 结论

(1)通过催化反应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时间1.5 h,收率大于98%,分子筛套用4次后反应性能下降;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反应活性可恢复至新鲜剂的80%左右。

(2)钛硅分子筛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催化二甲基二硫氧化制备高纯度二甲基砜,能有效避免双氧水的分解。

9-二甲基-1 篇4

当前, 有关自由基的反应是大气环境领域探讨的热点[1,2,3], Atkinson, R.等人[4]对2, 3-二甲基戊醛与大气中的NO自由基的反应进行了光谱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一系列的反应, 但是这些反应的真实性还有待验证。尤其是稳定中间体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的反应, 它是整个反应中关键。本论文从量子化学计算角度对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的异构化反应进行了探讨, 找到了可能的多条反应路径, 通过比较反应位垒的大小, 确定出主要反应路径, 结果与Atkinson, R.等人的实验结论相吻合, 从理论角度来认识并指导实验的研究。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的异构化反应。全参数优化了反应物、稳定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同水平上对过渡态的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反应位垒的比较确定出主反应路径, 同时给出了其它的反应路径, 结果与Atkinson, R.等人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和验证。全部理论计算工作在Gaussian09程序中完成。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论文对CH3CH2CH (CH3) CH (O·) CH3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 找到了6条通道, 通过比较, 确定异构化生成CH·2CH2CH (CH3) CH (OH) CH3为主反应通道;这与Atkinson, R.等人实验结果相一致。

2.1 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旋转位垒的计算研究

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几何构型示意如图1, 旋转势能如图2所示。从势能曲线可近似认为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存有两个能量基本相近的稳定结构, 而这两个结构通过旋转转变的势能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能量差值为31.4 k J/mol, 旋转过程的位阻比较小, 从而也说明了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异构化反应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

通过计算找到了6条异构化反应通道, 如图3, 对优化后的过渡态结构进行频率计算, 结果显示每个过渡态结构有且只有一个虚频, B3LYP/6-31G*所得结果如下:a TS6 (-2747.05 cm-1) , a TS5 (-2535.31cm-1) , a TS4 (-3152.68 cm-1) , a TS3 (-2748.52 cm-1) , a TS2 (-3110.33 cm-1) , a TS1 (-1515.45 cm-1) , 反应物与产物已通过内禀反应坐标进行了验证, 反应位垒示意图如图4所示。

2.2 各驻点经零点能校正后的能量和焓值

根据表1中经零点能校正后的能量做出反应位垒图如图4所示。

3 结论

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异构化反应△H均为正, 从图5可得, 反应经过渡态a TS5的反应位垒最高, 为228.9 k J/mol, 经过渡态a TS1的反应位垒最低为131.6 k J/mol, 所以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异构化反应经过渡态a TS1的反应是主要反应路径, 理论计算结果与Atkinson, R.等人的实验结论相吻合。

摘要:在B3LYP/6-31G*水平上探讨了1, 2-二甲基丁酮基自由基异构化反应的可能路径。全参数优化了反应物、稳定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同水平上对过渡态的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反应位垒的比较确定出主反应路径。结果表明该反应经过渡态aTS1的反应位垒最低, 反应更容易发生, 为主反应路径,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自由基,异构化,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建, 张延安.自由基反应与理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35 (05) :25-29.

[2]辛景凡, 王文亮, 王渭娜等.CH2SH与NO2双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 2009, 67 (17) :1987-1994.

[3]冀永强, 宁玉玺, 吉文欣等.过氧仲丁基自由基内氢转移及解离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J].化学学报, 2009, 67 (19) :2165-2170.

9-二甲基-1 篇5

1 实验部分

1D NMR、2D NMR实验均在瑞士Bruker AVANCE III-500超导核磁共振仪上进行。1H NMR谱的实验工作频率为500.13 MHz,13CNMR谱的实验工作频率为125.76MHz,以氘代氯仿(CDCl3)为溶剂,氢谱和碳谱均以TMS为内标,测试温度25 ℃。1H谱谱宽5000.00Hz;13CNMR谱、DEPT135谱宽均为29761.90Hz。二维谱包括1H-1H COSY、HSQC、HMBC谱,均采用标准脉冲程序。HSQC谱宽分别为5000.00×29761.91Hz, HMBC谱宽分别为5000.00×29761.91Hz。HSQC及HMBC实验中, 时间域的采样矩阵点数分别为1024×256Hz和4096×128Hz,1H-1HCOSY谱宽分别为5000.00×5001.19Hz, 时间域的采样矩阵点数为2048×128Hz。

2 结果与讨论

2.1 1D NMR数据分析

根据1HNMR谱,结合化学位移、峰形和偶合规律可初步确定化合物1的空间结构如图2所示,可知δH5.43(2H,s)是与杂原子氧相连的叔碳上的H-3(9)的峰,δH4.86(2H,dd,J=11.5Hz,J=2.5Hz),3.83(2H,d,J=11.5Hz),3.81(2H,dd,J=11.5Hz,J=2.5Hz),3.64(2H,d,J=11.5Hz)是四个亚甲基上H-1(7),H-5(11)的峰,δH7.37(4H,d,J=9Hz)是苯环上H-14(14′,17,17′)的峰,δH7.18(4H,d,J=2Hz)是苯环上H-13(13′,16,16′)的峰,δH2.38是H-18(18′)的峰。根据饱和体系中“W”型端头的两个氢发生偶合裂分,判断δH4.86(2H,dd,J=11.5Hz,J=2.5Hz)和3.81(2H,dd,J=11.5Hz,J=2.5Hz)为同环亚甲基上在同一平面上构成“W”的两个平伏健He-1(7)和He′-5(11)。

在13CNMR谱中,根据碳的化学位移规律,结合DEPT谱判断:δC21.28(q)是C-18(18′)的信号,δC32.45(s)是C-6的信号,δC102.32(d)是C-3(9)的信号,δC71.06(t),70.60(t)是C-1(7)和C-5(11)的信号,δC138.89(s)是苯环上C-12(12′)的信号,δC135.13(s)是苯环上C-15(15′)的信号,δC128.99(d)是苯环上C-14(14′,16,16′)的信号,δC125.93(d)是C-13(13′,17,17′)的信号。但其结构的进一步确证及1HNMR和13CNMR化学位移的归属需要继续分析2DNMR谱。

2.21H-1HCOSY谱分析

1H-1HNMR谱显示,δH4.86与3.83处的信号相关,根据化学位移规律、耦合规律和耦合常数,判断它们属于受异环氧作用较大的同一亚甲基上的两个氢He和Ha。由于He离异环氧较近受其范德华场效应作用较大相对Ha来说处于较低场,化学位移较大,即δH4.86为He-1(7),3.83是Ha-1(7)的信号。δH3.81和3.64相关,说明它们属同一个碳上的两个氢的信号,其化学位移较小处在较高场,是离异环氧较远受其作用较小的碳上的两个氢Ha′和He′,He′相对Ha′来说,受六元环单键的各向异性效应在其去屏蔽区[6,7],所以它相对Ha′处在较低场,即δH3.64处为Ha′-5(11)的峰,而He′-5(11)的峰在δH3.81。δH7.37与7.18相关,根据耦合常数、耦合裂分规律可知δH7.18是H-14(14′,16,16′)的峰,δH7.37处是H-13(13′,17,17′)的峰。

2.3 HSQC谱分析

HSQC谱显示,δH5.43与δC102.32相关,由此可知δC102.32是C-3(9)的信号,δH4.86和3.83均与δC71.06相关,由于亚甲基C-1(7)受异环氧范德华效应作用较大,所以它的信号在δC71.06;δH3.81和3.64均与δC70.60相关,由此判断离异环氧较远受其作用较小的亚甲基C-5(11)的信号在δC70.60。δH7.37,7.18分别与碳δC128.99,δC125.93相关,因此C-14(14′,16,16′)的信号在δC128.99,C-13(13′,17,17′)的信号在δC125.93。

2.4 HMBC谱分析

HMBC谱显示,δC32.45与δH4.86,3.83,3.81,3.64远程相关,因此C-6的化学位移是δC32.45,δC135.13与δH7.18远程相关,由此可知δC135.13是C-12(12′)的信号,δC138.89与δH7.37,2.35远程相关,所以δC138.89是C-15(15′)的信号。

2.5 化合物1的NMR波谱数据归属

注:s:单峰;d:双峰;dd:双二重峰;t:三重峰;q: 四重峰

3 结 论

通过1D,2D NMR实验测试技术可知3,9-二(4-氯苯)-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分子中的两个含氧六元环是化学环境等价的,同环上两个亚甲基是化学环境不等价的,同一亚甲基上的两个氢是化学环境不等价的。

摘要:对含有手性轴的螺环化合物3,9-二(4-甲基苯)-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的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1H NMR,13CNMR,DEPT,2D1H-1H COSY,HSQC,HMBC)进行了解析和报道。认真的分析了两个六元杂环上四个亚甲基出现的信号,对其所有的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为研究含杂原子的手性螺环化合物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NMR,归属,2DNMR,3,9-二(4-二甲基苯)-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结构

参考文献

[1]魏荣宝,梁娅.含氧氮硫杂原子的螺环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8,28(7):1287-1299.

[2]袁先友,张敏,袁霖.微波辐射条件下季戊四醇杂二缩醛(酮)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7,27(12):1600-1604.

[3]邢其毅.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蒋卫华,孟启,席海涛,等.硫酸铝绿色催化合成肉桂醛缩乙二醇[J].香精香料化妆品,2008,5.

[5]薛松.有机结构分析[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谈天.谱学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二甲基-1 篇6

文献报道该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用3-乙酰氧甲基-5-硫-7-氨基-8-氧-1-氮杂二环辛-2-烯-2羧酸(7-ACA, 2)与2-巯基-4-甲基-5-噻唑乙酸(MMTA, 3)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关键中间体(1),用到的碱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一般以水为溶剂[1,2],但由于碱性水溶液对β-内酰胺环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该法收率很低。第二种是在质子酸催化下缩合,常用稀释的盐酸或硫酸[3],该法过去常用,但污染大后处理复杂,目前已很少使用。第三种是三氟化硼(BF3)催化法[4],三氟化硼为路易斯酸(Lewis acid),催化活性强,可以与乙醚、乙腈等溶剂形成络合物,同时这两种溶剂也可作为反应溶剂,有利于反应进行和杂质除去。目前常采用的催化剂为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BF3-CH3CN),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F3-Et2O),由于乙醚沸点较低,工业生产中使用乙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更为常用。

本文采用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络合物(BF3-(CH3O) 2CO),催化7-ACA与MMTA反应,制备7-氨基-3-(5-羧甲基-4-甲基-1, 3-噻唑-2-巯甲基)头孢-2-烯-2-羧酸(1),反应式如图1。该中间体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证。

1实验部分

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49g,碳酸二甲酯20mL,搅拌,加入MMTA7.89g、7-ACA 10g,升温至35℃,计时反应1h,反应完毕,室温加入水200mL,搅拌30min,调节pH 1.7养晶30min,继续调pH至3.0~3.5,继续养晶2h,过滤,水洗,丙酮洗,40℃减压干燥,得淡黄色粉末12.9g(收率83%,纯度98.5%)。1H-NMR (DMSO-d6)δ:2.23 (3H, s), 3.52 (1H, s, d, J=16Hz), 3.73 (1H, s, d, J=16Hz), 3.76 (2H, s), 4.06 (1H, d, J=12Hz), 4.49 (1H, d, J=12Hz), 4.77 (1H, d, J=4Hz), 4.96 (1H, d, J=4Hz).13C-NMR (DMSO-d6)δ15.22, 27.11, 31.94, 36.53, 59.51, 63.83, 124.78, 124.99, 126.55, 149.99, 159.70, 163.78, 170.12, 171.82。

2结论

本文使用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络合物,催化7-ACA与MMTA反应,制备7-氨基-3-(5-羧甲基-4-甲基-1, 3-噻唑-2-巯甲基)头孢-2-烯-2-羧酸,得到产品收率较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提高10%;纯度均高于使用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催化合成该中间体[4]。另外使用溶剂碳酸二甲酯为绿色溶媒,生产环境有很大提高;碳酸二甲酯较乙腈更易于回收,对环境污染小。因此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可在工业生产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林海.一种头孢地嗪钠的制备方法[P].中国:CN102304140.2008.

[2]Trodel R, Wieduwilt M.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TACA[P].US 5521308.1996.

[3]Durckheimer W, Bormann D, Ehlers E.Elmar Schrinner, ReneHeymes, Cephem Derivative[P].US 4278793.1981.

9-二甲基-1 篇7

关键词:1-甲基-1, 2, 3, 4-四氢异喹啉,合成,一步

四氢异喹啉及其各种衍生物具有多样的药理作用, 目前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研究较多。1-甲基-1, 2, 3, 4-四氢异喹啉 (1-meth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 1) 是韩国Yuhan制药公司研究开发的酸泵拮抗剂 (APA) ———Revaprazan的重要中间体[1]。Revaprazan不同于一般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是一种新型的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 其起效时间更快, 副作用更少, 治疗效果可与其他强效及雷尼替丁相媲美, 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 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产物1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 (1) 以苯乙胺为原料产物, 与乙酰氯酰胺化, 再环合、氢化得到产物1[2,3]; (2) 以α-苯乙胺为原料经取代、卤化和F-C烷基化反应得到产物1[4,5,6]; (3) 以α-苯乙胺为原料, 与甲基- (2-氯乙酰氯) -2-基硫醚缩合环合、氢化得到产物1[3]; (4) 以芳醛为原料, 与氨基乙醛缩合, 再在强酸下环合得到产物1[2]; (5) 苯乙胺为原料与乙醛反应, 再酸化环合得到产物1[2]。5种合成方法相比, 方法 (1) , (4) , (5) 采用的原料相对较贵, 方法 (2) , (3) 采用的原料也相对比较昂贵。本文参照文献[7]的方法, 以苯乙胺为原料, 一步反应得到产物1, 收率达72.2%。

在250 mL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苯乙胺 (7.3 g, 0.060 3 mol) 、40%乙醛水溶液 (32 mL, 0.29 mol) 和浓盐酸 (77 mL) , 回流反应1 h。再加入乙醛 (15 mL, 0.136 mol) 和浓盐酸 (20 mL) , 继续回流3 h。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 加入乙酸乙酯, 分取水层,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12, 经乙酸乙酯三次提取, 合并有机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解得无色产物1 (6.4 g, 72.2%) 。1HNMR (CDCl3) :1.59 (d, 3H, CH3) , 2.14 (s, 1H, NH) , 2.76—3.02 (m, 2H, ArCH2) , 3.10—3.45 (m, 2H, NHCH2) , 4.22 (q, 1H, CH) , 7.18—7.31 (m, 4H, ArH) 。

参考文献

[1]Hong Li, Suk-jae Ch, Dong-chool Kim, et al.The transport of a re-versible proton pump antagonist, 5, 6-Dimethyl-2- (4-fluorophenyl-amino) -4- (1-meth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2-yl) pyrimi-dine hydrochloride (YH1885) , across caco-2cell monolayers.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01;29 (1) :54—59

[2]李桂珠, 刘秀杰, 王保杰, 等.1-甲基-1, 2, 3, 4-四氢异喹啉的简易合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24 (6) :337—338

[3]Wook Leejong, Chaejeong Seok, Kimchang Seop.Quinazolin deriva-tives.US:5686458, 1997-11-11

[4]Sorbera L A, Castaner J, Martin L, et al.Revaprazan hydrochloride.Drugs of the Future, 2004;29 (5) :455—459

[5]Hong Y W, Lee Y N, Kim H B.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yrimidine derivatives.US:5990311, 1999-11-23

[6]Breen G F, Forth MA, Popkin ME.Process for preparing1-meth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 or a salt thereof.WO:0288088, 2002-11-07

上一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