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亚砜

2024-10-15

二甲基亚砜(共12篇)

二甲基亚砜 篇1

1 前言

二甲基亚砜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和药物, 历来被称为“万能溶媒”和“万能药”, 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芳烃抽提、人造羊毛、电子和国防工业中。目前二甲基亚砜生产工艺路线基本有三种, 美国采用造纸废液制二甲硫醚再氧化生产二甲基亚砜;法国、日本及中国的重庆、山东都采用硫化氢—甲醇法制二甲硫醚再氧化生产二甲基亚砜;中国其余生产厂家均采用二硫化碳—甲醇法制二甲硫醚再氧化生产二甲基亚砜。

三种方法都是生成二甲硫醚, 再在氧化工段中进行氧化生产二甲基亚砜, 而在此生产过程中的大多数物料都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而且有毒 (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甲硫醚等) ,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针对物料特性及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下面就某公司2.5万吨/年二甲基亚砜装置氧化工段设计中, 强调工程设计的本质安全, 侧重从工艺及自控方面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进行分析。

2 二甲基亚砜生产装置中氧化工段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

2.1 反应原理

2.2 工艺流程

精二甲硫醚、氧气和二氧化氮经计量进入氧化塔, 在相应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塔底生成的粗二甲基亚砜经气提、再与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后进入后续精馏工序。氧化尾气经氢氧化钠碱液吸收后高空排放, 吸收中和产生的硝酸盐经结晶离心后装袋再进行废固处理 (可做磷肥原料) 。

3 氧化工段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甲基硫醚氧化成为二甲基亚砜的反应系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反应介质的。二甲基亚砜对二氧化氮和二甲基硫醚都有很大的溶解能力, 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的二甲基硫醚和二氧化氮受热很快反应生成二甲基亚砜。由于氧气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很小, 所以靠氧化塔中的填料将氧气分散, 并与一氧化氮混合均匀, 使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 再继续与二甲基硫醚反应。由于二甲硫醚沸点低 (37.5℃) , 易气化, 在氧中的爆炸范围又大, 所以氧化操作稍有不当就会发生爆炸事故。其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物料如表1所示:

二甲基硫醚及二甲基亚砜均为易燃液体, 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在爆炸范围内如遇明火高热、静电火花、摩擦、电火花、撞击火花及雷击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氧化氮和氧气为助燃气体, 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有以上物质存在的场所均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二氧化氮、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亚砜, 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事故, 有引起人员中毒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氧化工段采取的安全措施

4.1 控制反应物料加入量的措施

进料时二甲基硫醚过量, 未能及时转化成二甲基亚砜就大量气化, 与氧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计对进入氧化塔的二甲基硫醚、二氧化氮、氧气三种主要物料均设置现场及远传流量计进行进料流量监测, 同时通过远传流量计、调节阀实现进料流量的自动调节。同时根据业主其它已建亚砜装置的生产经验, 在氧化塔设备顶部尾气管线上均设置了管道视镜, 通过视频信号在控制室实现监控, 可通颜色对设备内各物料的反应程度进行监控。可根据不同的颜色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4.2 防止水分带入氧化塔的措施

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互溶, 从而使二甲基硫醚在含水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大为降低, 于是在反应塔内就会有二甲基硫醚层析出并气化, 与氧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进入氧化塔的三种物料, 最有可能带入水分的是二甲基硫醚, 须由合成工段进行合成气冷凝分水:生成的合成气从反应器下封头出来进一冷 (循环水20-30℃) 、二冷 (低温水5-7℃) 、三冷 (低温水5-7℃) 、四冷 (盐水-15~-20℃) , 逐级冷凝下来的液体进入醚水分离器 (根据醚水不溶、比重不同性质) , 下层水去废水罐, 上层粗硫醚去粗硫醚罐, 不冷凝气去吸收塔。粗硫醚进入硫醚精馏塔中部, 粗硫醚中的甲醇、水、硫醚在精馏塔内形成共沸混合物, 其共沸点比硫醚的沸点要低得多, 从而用普通的精馏方法, 将共沸混合物从塔顶分馏出来, 从塔底采出较纯的精硫醚。

氧化塔内冷却盘管应建立资料档案, 经常检查, 严防漏水。

4.3 氧化反应温度的控制措施

氧化塔反应段的温度需严格加以控制, 温度太低, 氧化速度太慢, 会使二甲基硫醚在塔内积聚;反应温度太高, 则会使二甲基硫醚气化量增加, 都有可能产生爆炸。

设计对氧化塔各塔节温度进行严格监控,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塔节设置一个温度检测点, 设高低报警, 并与第一塔节温控热水总管的控制阀联锁, 实现温度控制。

第二至第五塔节设置两个温度检测点, 设高低报警, 并与各塔节温控低温水总管的控制阀联锁, 将温度控制在50~85℃范围内, 实现温度控制。

第六塔节设置三个温度检测点。设高低报警, 并与第六塔节温控低温水总管的控制阀联锁, 将温度控制在15~50℃范围内, 实现温度控制。

第八塔节设置一个温度检测点设高低报警, 并与第八塔节温控低温水总管的控制阀联锁, 将温度控制在15~40℃范围内, 实现温度控制。

4.4 管道防堵措施

由于二甲基亚砜的凝固点较高 (18.45℃) , 冬季二甲基亚砜管道常易堵塞, 尤其当氧化塔尾气管堵塞时, 导致塔内压力增高而将反应介质二甲基亚砜大部分压出, 使二甲硫醚未能完全溶解, 而和氧在塔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爆炸。所以冬季必须注意防止二甲基亚砜的凝固。

设计对所有含二甲基亚砜介质管道采取电伴热, 确保管内温度高于二甲基亚砜的凝固点, 防止管道堵塞。

4.5 其它安全措施

(1) 氧化塔内应选用合适的填料, 以保证有足够的比表面积使塔内的气液分布均匀, 从而保证一氧化氮及时转化为二氧化氮, 使之与二甲硫醚顺利地进行氧化反应, 不在塔内积聚。

(2) 对氧化塔第八塔节压力进行严格监控, 并设置压力报警。

(3) 当单台氧化塔主反应区 (第三塔节中部) 温度≥90℃或氧化塔顶部 (第八塔节) 压力≥20KPa时, 发生联锁动作, 自动启用紧急停车系统, 关闭该台氧化塔硫醚进料调节阀和氧气进料调节阀;当所有氧化塔发生异常时, 除关闭各台氧化塔硫醚进料调节阀和氧气进料调节阀外, 还要停止硫醚上料泵的运行。

(4) 在氧化塔设备的每个塔节均有夹套低温水管, 对设备的温度进行准确调节, 当低温水上水控制阀出现故障时, 设置控制阀为故障开, 能保障塔节的稳定给水, 不会造成塔节的温度上升而造成安全隐患。

(5) 在氧化工序装置区域设置二氧化氮、二甲基硫醚有毒、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6) 氧化塔底部设置爆破片, 为防止单个氧化塔发生事故燃烧窜入其他氧化塔, 爆破片冲破后的液体物料经排液管排入应急事故槽。

(7) 在氧化工序共设置了24个视频监控点信号进控制室, 对现场情况及管道视镜、设备就地液位计等进行监控, 当出现异常时, 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8) 氧化氮汽化器、氧化氮缓冲罐设备设置安全阀;氧化氮汽化器设置温度高报警、压力高低报警并与热水上水管控制阀联锁、液位高低报警并与进料控制阀联锁;氧化氮缓冲罐设置液位高报警、压力高低报警。

(9) 在氧气缓冲罐设备设置安全阀。在设备上设置了两个压力监测点, 就地和远传, 远传压力计设置高低报警, 并与氧气进料调节阀联锁。

(11) 在每个氧化塔设备上均配置了D N25的氮气管线, 用于开车前设备和管道吹扫及停车后对设备和管道内有害气体的置换。

5 结束语

“氧化工艺”因其危险性被列入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 (安监总管三第116号文件) , 设计时根据工艺过程中涉及危险物料的特性及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对照安监总局对“氧化工艺”的基本控制要求,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保障整个氧化工段的本质安全。在实际生产中还需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减少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安全工程大辞典.1995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甲基亚砜 篇2

平时很低调的也不发微博,但需要考虑含不含手电筒功能。

[诺基亚1000、诺基亚1010、诺基亚1050到底买哪个比较合适?]

★ 期刊的基本参数论文

★ 诺基亚N8外观评测

★ 诺基亚手机手机英文广告词

★ 诺基亚变身数据采集器

★ 如何评微软收购诺基亚案?

★ 诺基亚公司:让员工畅所欲言

★ 结盟微软,诺基亚最后的挣扎?

★ 诺基亚港行5800XM真假辨别

诺基亚自救 篇3

“此次裁员是公司2011年2月战略转型的延续。”诺基亚中国资讯部总监高翔说。当时,诺基亚一方面把智能手机业务的命运(也是诺基亚的命运)与微软和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诺基亚今后在生产组装环节将更贴近亚洲,因为这里有诺基亚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

诺基亚的此番战略调整被外界解读为“西退东进”。更加具体地说,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诺基亚全球战略版图中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诺基亚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重塑,以“挑战者”的心态实施自救。

“东进”之忧

在诺基亚的西方工厂屡被裁员的同时,其中国公司的员工却不减反增。2012年1月5日,高翔从北京东南郊的亦庄被“赶”到了城区北二环附近的和平里办公。这是因为,诺基亚北京总部每月都会有上百名新员工加入,其中主要是研发人员。由于员工人数急剧增加,诺基亚亦庄办公大楼已经“人满为患”,于是公司市场、销售、公关等职能部门就搬到了和平里。“现在,我们见客户和媒体就更方便了。”高翔说。

这同样是诺基亚在2011年初所制定战略的延续。去年4月份,诺基亚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合并研发地点和员工,但诺基亚中国却同时宣布,未来18个月内将扩大北京研发团队的规模,将北京作为诺基亚全球的创新中心。目前,诺基亚全球Windows Phone手机的研发中心有4个,其中之一就在北京。而且,北京也同时兼顾非S30、S40系统的非智能手机研发,是全球唯一同时进行高端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研发的基地。也正是因为如此,诺基亚于今年1月正式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移到了北京。

只不过,一个严酷的事实是,作为“救命稻草”的中国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同样是风雨飘摇、麻烦不断。原因很简单:诺基亚的产品让合作伙伴赚不到钱了。

北京的一位手机零售商透露,销售诺基亚手机的利润率太低,平均每台只有5%;而三星可以到15%。同样硬件配置的手机,诺基亚的价格还要贵一些,有的机型甚至算上返点都还要亏本。其次,诺基亚的塞班智能手机表现不佳,而被诺基亚寄予厚望的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至今还未上市。

2009年1月,诺基亚曾和手机零售商迪信通宣布合作,称未来将在北京开设10家诺基亚专卖店,由迪信通打理,诺基亚只是授权,并不直接经营。但据迪信通副总裁齐峰介绍,当开设到第四家店时,专卖店已经不赚钱了,以至于该计划只能被中止。

专卖店受挫还只是诺基亚去年在中国遭遇的难题之一。2011年6月,诺基亚宣布中国区原负责人梁玉媚离职,其职位由诺基亚全球主管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赵科林暂时“代班”。几乎与此同时,诺基亚CEO史蒂芬·艾洛普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特别指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管理不善,包括具体的渠道及库存。”

但一位手机零售商对于失意去职的梁玉媚表达了同情:“我个人觉得赵科林有更强的管理能力,但梁玉媚的情商更高,她很了解我们的需求,特别愿意参加与经销商的活动,喜欢和我们交流。赵科林很少和我们见面。”至于诺基亚中国区今年1月正式就任的负责人谷思华,这位零售商表示“迄今还没见到过他”。

文化重塑

从2011年开始,高翔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翔的工作职责就是就公司总部的战略、策略进行内外沟通。2011年之前,那是诺基亚辉煌的时期,高翔基本上年初就可以定下全年计划,最起码也可以定半年的,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但201 1年诺基亚经历了太多的事情,高翔完全不知道下一周应该制定什么计划,变化和节奏都加快了。“去年,我只知道做好这一周的事情最重要。今年还算好些,我可以按月来制定计划了。”高翔说,“这更像是一个创业型公司的状态,事实上,这种变化早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了。”

从去年2月和微软结盟开始,诺基亚也在进行整个企业文化乃至组织结构的重塑,这种重塑的一个基调是:放下老大的架子,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挑战者”。

作为“挑战者”,诺基亚要求员工“勇于担责”。诺基亚是一家渗透着北欧文化的公司,强调民主和平等。一位诺基亚中国员工透露,在诺基亚,平时走路见到领导不打招呼是很平常的事情,开会时也经常出现“没大没小”的情况。这种文化氛围当然有平等、亲和的一面,但其隐患在于,企业的执行力容易低效。

比如说,诺基亚过去成立一个新项目或者作一项决策时,通常会集中研发、产品、市场、法律甚至人事部门的人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有召集人但没有负责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做好了不会有奖励,做不好也没惩罚。史蒂芬·埃洛普上任后将这些委员会全部解散,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比如产品部门牵头成立一个项目,当然也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同,但负责人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力,同时也会承担失败受罚的责任。“就像民主集中,过去更民主,现在更集中。”高翔说。

“勇于担责”的要求导致诺基亚对全球各个市场“放权”。过去诺基亚的习惯做法是,一款产品全球同步上市、统一管理,类似“总部决策,之后分公司决策执行”,但如今则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打,分公司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当然它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挑战者自然会有紧迫感。过去,诺基亚中国在讨论一个项目或决策时,总是会先市场调研,然后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来讨论去才有定论。如今这个漫长的过程简化成八个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年4月,诺基亚与微软正式签订了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到同年10月下旬第一款Windows Phone就在欧洲六国上市了。在高翔看来,这样的高效在诺基亚的研发史上称得上是史无前例。

诺基亚正在变化。用高翔的话说“外人只看得到诺基亚有没有新产品、销量如何,但从我们内部人来看,过去的一年诺基亚发生了很多变化,颇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

二甲基亚砜 篇4

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泥水分离效果好且稳定、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体停留时间(SRT)可完全分离、废水处理效果好、工艺流程简单、装置占地面积小、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出水可回用等优点,尤其是一体式MBR工艺实现了有机物降解和固液分离的一体化操作,同时可省去初沉池[9,10]。

本工作采用共代谢与一体式好氧MBR相结合的工艺,对DMSO废水进行连续模试处理。考察了装置的污泥驯化效果、DMSO去除率、污泥特性、HRT和冲击负荷对DMSO去除率的影响。

1 试验部分

1.1 废水水质及试剂

废水取自某厂生产废水提升池。废水水质波动较大,ρ(DMSO)=112~3 069 mg/L,COD=57~358 mg/L,p H=5.6~8.5。活性污泥取自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生化曝气池。磷酸铵:分析纯;碳酸氢钠、蔗糖:工业级。

1.2 装置及运行参数

试验装置为模试规模,处理废水流量5~10 L/h。高位槽φ300 mm×850 mm,聚氯乙烯;调节池745 mm×745 mm×850 mm,聚氯乙烯;MBR外壳φ400 mm×1 080 mm,不锈钢;膜组件350mm×350 mm,3片,聚偏氟乙烯+特种纳米材料。

M B R的主要运行参数:H RT=12~24 h,MLSS=5~6 g/L,p H=5.5~6.5,DO=2~4 mg/L,温度15~35℃。

1.3 试验方法

采用共代谢好氧MBR工艺,共代谢基质为蔗糖。

将提升池中的废水连续打入高位槽,再定量连续打入调节池,同时将磷酸铵和碳酸氢钠定量连续加入调节池,废水与药剂在调节池内通过空气曝气充分混合后,从下部打入MBR,同时将蔗糖定量加入MBR,经MBR处理的废水通过膜组件,由磁力泵从MBR上部排出,测定ρ(DMSO),MLSS,MLVSS。不定期由MBR底部排泥口排出多余的污泥,磁力泵的运行方式为运行8 min,停止2 min。

试验分为驯化期和正式期两个阶段。驯化期:第1天~第30天,HRT=24 h;正式期:第1天~第86天,HRT=24 h,第87天~第101天,HRT=16h,第102天~第125天,HRT=12 h。

1.4 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的HP5890型气相色谱仪测定DMSO的质量浓度,检出限6 mg/L;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的CX41型显微镜观测污泥的生物相。

2 结果与讨论

2.1 驯化期的DMSO去除率

驯化期的DMSO去除率见图1。由图1可见:随驯化时间的延长,DMSO的去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9天,DMSO去除率达98.5%,表明装置运行29 d时MBR内的污泥已驯化成功。



驯化29 d时,显微镜观察到活性污泥中存在变形虫、累枝虫、足吸管虫、楯纤虫、转轮虫和线虫等微生物。

2.2 正式期的DMSO去除率

正式期的DMSO去除率见图2。由图2可见:正式期第1天~第54天,由于装置为持续高负荷DMSO进水,开始时降解DMSO的微生物数量不足,DMSO去除率较低,随着微生物数量的不断增加,DMSO去除率也逐渐升高;正式期第55天~第110天,MBR进水的DMSO负荷基本正常,且降解DMSO的微生物数量积累的足够多,故DMSO去除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期间有数次DMSO去除率明显下降,是因为装置运行过程中碱的加入量不足使MBR发生了内酸化的现象,进而抑制了微生物对DMSO的降解,消除MBR内酸化后,DMSO去除率很快恢复正常,说明MBR对短期酸化冲击的修复作用明显;装置在正式期第55天~第110天运行时,去除这期间MBR内造成的异常数据,装置进水ρ(DMSO)=257~1 448 mg/L(平均值为718mg/L),出水ρ(DMSO)=6~22 mg/L(平均值为7mg/L),DMSO去除率为96.4%~99.6%(平均值为98.9%);正式期第111天~第125天,由于气温降低造成MBR内温度降低,致使微生物的活性降低,DMSO去除率降低。

2.3 污泥的性能

在模试运行期间,正式期的第53天将MBR内的泥水混合液排出21 L,第75天和第83天各排出10L,其他时间处于不排泥状态,MBR内的污泥性能见表1。由表1可见,在整个MBR运行的正式期,污泥体积指数(SVI)小于100 m L/g,表明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11];MLVSS/MLSS较高,表明污泥的活性高;随HRT的缩短,MLVSS增加,这是因为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量有所提高。MBR内MLSS的平均值为5.52 g/L,MLVSS的平均值为4.78 g/L。



MLVSS和MLVSS/MLSS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见图3。由图3可见:在驯化期内,由于废水中的DMSO对菌种有抑制作用,MLVSS逐渐减小;随着活性污泥对废水的逐渐适应,在正式期内MLVSS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MLVSS/MLSS也是经过驯化期的短暂降低后,在正式期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运行到第110天时(包括30 d驯化期)基本稳定在0.89,说明污泥活性较高。



2.4 HRT对DMSO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MBR运行的正式期,HRT对DMSO去除效果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当HRT为24,16,12 h时,D M S O的平均去除率均达到98.6%以上,说明HRT≥12 h时DMSO即可在MBR内被很好地降解去除。综合考虑,采用HRT为12 h较适宜。

2.5 DMSO高负荷状态下的DMSO去除效果

在正式期的第11天~第54天,持续的进水DMSO高负荷对模试装置的运行形成冲击,当DMSO处于高负荷状态时DMSO的去除效果见表3。

由表3可见:DMSO处于高负荷状态时,DMSO去除率较低;在持续DMSO高负荷时,随蔗糖加入量的增加,DMSO去除率逐渐增加,最终恢复到DMSO处于高负荷冲击前时DMSO的去除效果。这是因为,蔗糖加入量增大可以产生更多的降解DMSO的微生物,且MBR可将产生的微生物截留,从而保证有足够多的微生物用于去除DMSO。

3 结论

a)采用蔗糖作为共代谢基质与一体式好氧MBR工艺相结合处理DMSO废水,驯化第29天,DMSO去除率达98.5%,表明MBR内的污泥已驯化成功。

b)在MBR运行的正式期,当DMSO处于高负荷状态时,DMSO去除率较低;随蔗糖加入量的增加,DMSO去除率逐渐增加,最终恢复到DMSO处于高负荷冲击前时DMSO的去除效果;正常运行时,装置进水ρ(DMSO)=257~1 448 mg/L(平均值为718 mg/L),出水ρ(DMSO)=6~22 mg/L(平均值为7 mg/L),DMSO去除率为96.4%~99.6%(平均值为98.9%)。

c)在MBR运行的正式期,SVI小于100,表明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MLVSS/MLSS较高,表明污泥的活性高;MBR内MLSS的平均值为5.52 g/L,MLVSS的平均值为4.78 g/L。

二甲复审相关试题 篇5

1、试述您的岗位职责。(答案略)

2、本院护理管理目标(所有护理人员知晓;答案略)

3、掌握12.5规划的主要内容。(护士长知晓)

答、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使临时护士人数小于全院护士人数的20%,实行护士的同工同酬。

2、临床护士人数达全院护士人数的95%以上,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到2015年全院床位与护士比1:0.5以上,ICU床护比达1:2.5-3。

3、创新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模式:临床病区全面实行责任护士责任包干制,全面实施APN排班模式和弹性排班,落实合适的分层级管理及绩效管理

4、做好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每年先送10%以上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成功开展“PICC、造口专科护理专科门诊”和“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门诊”,到2015年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等特殊部门的护士获取省级以上专科护士合格证人数达50%以上。

5、积极探索社区护理的新模式,并在社区护理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

6、护理安全方面:做到连续五年无护理事故。

7、做好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医护捆绑式进修,每科达到2—3个资深专科护士。

8、教学工作:护理部专人分管教学工作,制定教学目标和工作计划。

9、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下设病区管理、护理书写、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组、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素质、特殊科室八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10、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一次,“三基”培训率达90%以上。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至少2次

1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尝试护士的层次使用,至2015年逐步完善。

4、试述你的层级,相应层级划分标准(职称、年限、学历、工作能力要求、业务能力要求、工作权限、进阶要求,答案略)

5、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护士长知晓,答案略)

6.试述血液输注与护理

答:(1)输血前校对:由2名医护人员校对交叉配血报告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边校对患者信息;输注时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血液输注: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血液发出后原则不予退回;血液离开输血科30分钟后,有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溶血等现象应当报废。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时,同一输血器使用时间不准超过5小时。输血速度宜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格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立即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管理程序》

(3)输血时间限制质量管理:(1).全血或红细胞应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必须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温过高要尽快缩短时间)。(2).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3).新鲜冰冻血浆和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在20分钟内输完。冷沉淀在10分钟内输完。

7.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有异常如何处理?

答:(1)、稳定患者的情绪加强观察;(2)、立即停止用药通知医生(3)、遵医嘱落实相关措施;(4)、按需求实施相关实物封存。

8、试述用药后观察制度?(答案略)

9、护理会诊人员的资质要求?

答、专科病房担任护士长2年以上或专科护士5年以上;主管护师,有专业特长,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危重病人有组织、抢救、指挥能力。

10、如何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答:(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3)、禁止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

11、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答、(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12、试述护理人员的管理规定?(答案略)

13、试述优质护理的目标及内涵?(答案略)

打造一流争创二甲 篇6

甘泉县人民医院在甘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深化“医院管理活动”和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全力打造“学习型”医院,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率先意识、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使医院迈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三年前,甘泉县人民医院因管理落后,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曾一度陷入窘境,负债像滚雪球一年年膨胀,医护人员思想波动大、工作情绪低,干群关系紧张对立,人才资源闲置外流;另一方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2007年2月,经过医院全体员工的民主推选,经甘泉县委、县政府的考察任命,一批年轻优秀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常军章挑起了医院院长的重任。常军章,中共党员,本科学历,B超副主任医师。

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首先认真分析了甘泉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深入调研,多次召集老领导、老专家和医院医护人员座谈,征求意见,问计于民。最终根据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制定出了“两带动、三突破、四创新、五战略”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人才立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二甲强院、勤俭办院、依法治院”的办院方针,制定出了保证措施,落实了领导责任,为县医院摆脱困境,既实现经济效益,又实现社会效益描绘出了一张新的蓝图。

按照这个发展思路,县医院新的领导班子号召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事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医院的各项工作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新领导班子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在行政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在医疗业务方面,实行了院、科两级考核制,即医院考核科室,科室考核职工,实行月考核、年综评、绩效挂钩、奖罚分明;药品采购全部招标,制度化、程序化。

三年来,先后制定了《劳动纪律补充规定》、《物资、药品采供程序制度补充规定》、《综合质量考核细则》、《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制度》、《服务规范》、《考勤制度》、《人才培训规定》等50多项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加入有效的落实措施,从而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还成立了医疗质量考评、护理质量考评、劳动纪律督查、后勤保障、医疗安全等考核考评领导小组,以制度规范工作,以促进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向管理求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

努力改善诊疗条件。在医院资金运转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压缩非业务性开支,首先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医疗器械。开展新业务,使用新技术,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也为医护人员施展才能搭建了基本平台。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针对人才匮乏,业务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状况,医院制定了《十一·五人才引进和培训规划》,三年来,共有30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学术讲座和培训进修,院内开展业务讲座、业务理论大比拼,聘请知名专家指导科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多方努力争取引进新人才,充实了业务队伍,调动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医院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一批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能吃苦、善创新的专业技术队伍逐步形成,医护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彰显社会责任发挥公益职能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合疗患者报销“直通车”制度,制定了《甘泉县医院农合疗工作人员职责》等10项制度,规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报销明细帐,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受到了广泛好评。通过努力,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合疗病人明显增加,报销比例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三年来共组织医务人员400余人次深入全县基层农村进行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为基层卫生院无偿培养业务人员,建设专业项目,帮助基层卫生院提高医疗水平。

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三年来,在“三鹿”奶粉事件、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建立了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成立了医疗救治小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制订了工作预案和抢救应对措施,并对这些工作进行了流程规范,针对疫情进行了应急演练,提高了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

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医院形象

以党组织为核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组中建立示范岗,落实承诺制,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利用节假日举办演唱会、演讲会、茶话会等,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文化主旋律,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全力打造“品牌医院”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诚信收费,院务公开,医院建立“个人对科室,科室对医院,医院对社会”的“三级承诺制”,积极推行院务公开,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人员为院务监督员,实施阳光医疗工程,动态公开,热点公开,不仅让职工明白,也让群众知情,树立了职工参与医院管理、患者方便维权的信心,也使广大患者能放放心心看病,明明白白缴费,大大降低了因误会而导致的病源外流,确保了县医院平稳高效运转。

三年来,新领导班子通过创新管理,提高医护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8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中,荣获“最佳单位”;2009年元月,陕西省卫生厅授予“白求恩精神奖”;2009年3月,获“陕西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被省爱卫办授予“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延安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县“文明单位”、市“双拥先进单位”、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经过三年的努力,甘泉县人民医院打造出了一流的管理体系,一流的服务热情和一流的社会评价,为迎接等级医院评审验收、创建“二甲”奠定了基础。

二甲基亚砜 篇7

目前对于DMP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有Fenton试剂法[4]、Fe(VI)-Ti O2-UV处理法[5]、UV/H2O2[6]等。而传统的絮凝、氯化等法均不易去除该类化合物[7],生物处理法则效率较低且处理周期长[8]。而吸附法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方法。鉴于ACF的优点,本文选用ACF为吸附剂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规律进行研究,为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提供新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药品

仪器:UV-7504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3C型数字式酸度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TGL-16C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药品: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毡(工业品),南通通森活性炭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阿拉丁试剂公司;盐酸、氢氧化钠,浙江三鹰化学试剂品有限公司;氯化钠,上海青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ACF的预处理

先将毡形ACF剪成大小不同的小方块,在去离子水中煮沸1 h,然后用大量的去离子水冲洗(以除去其中的水溶性和易挥发性物质),重复2次,最后在110℃下烘干24 h,取出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1.3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实验

称取0.05 g毡形ACF加入10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25 m L,分别改变吸附时间,盐溶液,p H等实验条件,在常温下吸附1 h后,取其滤液,以去离子水作空白试验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法确定滤液中剩余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准确配制浓度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水样,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依次测吸光度。在227 nm处紫外吸光度值最大,因此选择227 nm处紫外吸光度最为本实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最佳吸光度。

2.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标准曲线的建立

分别用标准溶液配制成浓度为2、4、6、8、10、12 mg/L的溶液。再用1 c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选择227 nm处紫外吸光度绘制DMP标准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结果如图1所示。得到的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为A227 nm=0.0078+0.03874 C,R2=0.9996(A227 nm为波长在227 nm处的吸光度,C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浓度)。

图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紫外吸光度标准线性曲线

2.3 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称取0.05 g毡形ACF加入10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25 m L,分别在2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后取其上层清液,测定其在227 nm处的紫外吸收波长,得到吸附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去除率与时间的关系见图2。

图2 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吸附实验初始阶段,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推移迅速增加,10 min吸附速率已经达到了97.6%。2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

2.4 盐含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以质量浓度分别5%、10%、15%、20%、25%Na Cl溶液配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初始浓度为10 mg/L,称取0.05 g毡形ACF加入10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25 m L。吸附1 h后,测定其在227 nm处的紫外吸收波长,考察吸附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吸附效果见图3。

图3 Na Cl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Na Cl含量的增加,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增大,因为随着盐溶度不断升高,盐析作用逐渐增强,使得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水中溶解度下降,析出部分被ACF所吸附,从而增大了吸附量。

2.5 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水样的原始p H为6.5,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水样p H值分别为2.4、3.7、4.0、5.0、6.0、7.0、8.0、10.0、12.0。称取0.05 g毡形ACF加入10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25 m L。吸附1 h后,测定其在227 nm处的紫外吸收波长,根据5次试验的平均值,得到ACF对DMP吸附效果,见图4。

图4 p H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p H较低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较高,p H约为4时,此时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7.9%。之后随着p H的增大去除率慢慢下降,p H约为6.7时,去除率又出现上升,随后又下降,当p H约为10.0时,去除率急剧下降。这是因为,p H小于4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的羰基氧会结合水中的H+使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带正电荷,而此时,ACF的表面带负电,并随着溶液p H的增大ACF表面的负电性逐渐增大,表面带正电荷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酸和ACF由于静电吸引的作用使得其吸附量增大。p H大于4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会水解为带负电的阴离子,表面带负电的ACF与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之间存在静电斥力,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去除效果下降。而当p H约为6.7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以分子形式存在,对于表面以疏水性为主ACF吸附材料,分子形式的吸附质是最有利的吸附形式,所以去除率出现增大。

2.6 吸附等温线

分别在20℃、30℃、40℃、50℃下试验了该材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如图5。

图5 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等温线

由图5可知,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不利于吸附的进行。因为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阻碍反应进行,故饱和吸附量下降。

3 结论

(1)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速率很快,10 min吸附速率已经达到了97.6%。

(2)随着溶液中Na Cl含量的增加,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增大。

(3)p H较低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较高,p H约为4时,此时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7.9%。

(4)ACF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不利于吸附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蔡全英,莫测辉,李云辉,等.广州、深圳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研究[J].生态学报,2005,25(2):283-288.

[2]冯雁玲.血清铜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脊髓病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41(9):119-124.

[3]胡晓宇,张克荣,孙俊红,等.中国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1):9-14.

[4]Quinlivan P A,Li L,Knappe D R U.Effects of activated carb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of aqueous organic micro pollutants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J].Water Research,2005,39(3):1663-1673.

[5]姚型军,袁倩,刘道杰,等.罗丹明类化合物作为分析试剂的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42(6):499-504.

[6]李紫凡,梅岭,向宇.一种增色检测铜离子的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探针[J].分析化学,2008,36(7):915-919.

[7]曾晞,吴翀,董蕾,等.一种新型三角架罗丹明B荧光探针对Cu2+识别性能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39(4):350-356.

二甲基亚砜 篇8

由于羟乙氧基苯不耐氧化,因此我们采用的合成原料为5 - 羟基间苯二甲酸。通过文献的调阅,我们发现强碱性条件下环氧乙烷开环合成最终产物具有反应彻底,原子利用率高以及后处理方便的特点,因此我们对文献中加压反应的条件进行改进,采用加大环氧乙烷当量,延长反应时间的方式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良好收率的目标产物。新的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消耗少,无需加压的特点,较Williamson反应产率提高明显。

1实验部分

1. 1所用试剂与仪器

仪器: Nicolet38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 X - 4显微熔点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F - 1集热式磁力搅拌器,江苏国盛实验仪器厂; DM型多用电热套,龙口先科仪器公司。

试剂: 甲醇( A. R. ) ,天津化学试剂三厂; 环氧乙烷( A. R. ) ,上海麦恪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甲醇钠( A. R. )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浓硫酸( A. R. )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 2实验步骤

称取5 - 羟基间苯二甲酸( 36. 4 g,0. 2 mol) 样品于500 m L单口烧瓶中,加入140 m L无水甲醇,放入磁子,冰水浴冷却, 搅拌下5 min内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浓硫酸3 m L。滴毕,加热回流反应薄层监控至无原料剩余(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20∶ 1,约11 h) 。减压除去大部分甲醇后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无气泡产生,抽滤,水洗,干燥,得产品39. 7 g,产率94. 5% , 熔点161 ~ 165 ℃ 。

称取5 -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 20. 0 g,0. 12 mol) 于500 m L三口烧瓶中,加入( 8. 2 g,0. 12 mol) 乙醇钠固体加入到三口瓶中,加入150 m L无水乙醇并水浴加热至65 ℃ 。在磁力搅拌下将环氧乙烷( 10. 5 g,0. 24 mol) 用氮气慢慢鼓入三口瓶中,薄层监控至无原料剩余(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8∶1) 后,冷却,加入100 m L水,抽滤,乙醇重结晶,得产品22. 9 g, 产率75. 4% ,熔点112 ~ 116 ℃ 。IR ( KBr,ν) : 3337( 羟基) , 2953( CH2) ,1727 ( 酯基) ,1598 ( 苯环) ,1435,1341,1254, 1059,754( 间位三取代苯) ;1H - NMR ( CDCl3,δ) : 2. 38 ( s, 1H,OH) ,3. 94 ( s,6H,OCH3) ,4. 01 ( t,2H,CH2) ,4. 18 ( t,2H,CH2) ,7. 76 ( d,2H,Ar H) ,8. 28 ( t,1H,Ar H) 。

2结果与分析

2. 1环氧乙烷加入方式的影响

我们一开始采用滴液漏斗滴加的方式进行了羟乙氧基化反应,结果采用薄层层析追踪的条件下发现很难使反应进行彻底,原料在环氧乙烷过量近十倍的条件下始终存在。由于产物Rf值较小,原料Rf值较大,因此采用柱层析分离得方式似乎能够轻松的将其分离提纯。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原料溶解度较产物溶解度小,柱层析过程需采用长柱且大量洗脱剂洗脱方可分离,这一方式严重影响了分离效果,并导致合成实验在放大量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纯品。

为满足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需要,放大量的合成只能采取提高原料转化度的方式,减少分离过程的难度。分析合成的过程和原料物理特性,我们认为限制原料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中的有效环氧乙烷浓度造成的,在非加压条件下,环氧乙烷的沸点仅10. 7 ℃,滴加过程中的挥发导致在反应中绝大部分环氧乙烷原料脱离反应体系。文献[4]中合成该化合物的过程中采用6. 9个大气压( 100 psi) 下加热甲醇到95 ℃ 的方式进行反应, 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环氧乙烷的损失。在文献[6]中,我们注意到利用F - C反应制备2 - 苯乙醇过程中可以采取惰性气体鼓入气态环氧乙烷的方式加料从而使反应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改变加料方式,在非加压条件下顺利完成了反应,获得了原料转化较为彻底的反应产物,并在后处理中采用重结晶进行了提纯。

2. 2鼓入速率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反应中,鼓入速率是影响反应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薄层层析追踪中,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不同的鼓入速率所需要的环氧乙烷的量也不尽相同。

从表1可以看到,氮气鼓入速率提高时,反应至薄层层析无明显原料时所需的环氧乙烷量随之上升,流量的上升,意味着鼓入环氧乙烷的量在提高,温度较高时部分环氧乙烷尚未反应即挥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流量过低则导致反应所需时间的延长,因此选择1 L/min的氮气鼓入量较为合适。

2. 3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考虑到反应过程中环氧乙烷的沸点,反应温度似乎较低的情况下反应产率较好。但是,在冰浴下的尝试中,原料转化情况较差,我们在鼓入速率1 L/min的条件下对温度进行了平行试验。

从表2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度提高,该反应的产率有所提高,但回流状态下则有所降低,其原因可能在于回流过程中环氧乙烷挥发速率的加快造成损失。综合考虑,我们选择65 ℃ 作为反应最佳的温度。

2. 4环氧乙烷的量对产率的影响

环氧乙烷加入的量决定着反应的产率,也同时影响产物的成本。在合成中,为尽可能减少环氧乙烷的投料,我们采取了氮气鼓入的方式,氮气通过装有环氧乙烷液体的洗气瓶流入反应体系,同时采用小进气量的方式,对不同环氧乙烷的投料进行了对比。

在反应中,虽然进行了小进气量的氮气鼓入,但在等当量条件下,产率较低,而随着环氧乙烷量的增加,产率逐步上升并在1∶2时处于相对稳定的数值。这是因为伴随着环氧乙烷量的增加,鼓入过程中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过量的环氧乙烷鼓入后并未进行反应而是逸出反应体系,因此增加过多的环氧乙烷并无必要。

但是,实验中也发现,在加大氮气鼓入速率条件下,环氧乙烷的加入量需要随之上升,以免在较大鼓入量的条件下损失环氧乙烷。

2. 5其他反应条件的说明

文献[4]中采用醇钠作为碱脱去苯酚上的氢原子,而酚羟基碱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初期实验中以氢氧化钠为碱进行实验。但其原料转化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碱强度有关,不彻底的脱氢导致反应中与环氧乙烷加成的酚氧负离子的浓度相对较低,造成产率的下降,故实验中仍然采用文献中的醇钠为碱。考虑到溶剂沸点的因素,为使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我们将甲醇钠替换为乙醇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6各优化条件的组合验证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分别确定了氮气鼓入速率、环氧乙烷投入量、温度等各因素的最佳条件,得到了总产率71% 的合成产率。相对于文献报道中的产率略有降低,但避免了实验室中较为危险的加压操作,有利于合成的实现。

3结论

在65 ℃ 常压条件下,以氮气鼓入量1 L/min,环氧乙烷两倍当量的条件下利用乙醇钠为碱,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此方法操作简便,对该类化合物在聚合物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研究了5-(2-羟乙氧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反应,优化了合成的条件。通过加大环氧乙烷的量及新的加料方式,改进了合成条件:以5-羟基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及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以71%的总产率制备了5-(2-羟乙氧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新合成方法不需加压条件,也避免了Williamson反应所需的价格昂贵的溴乙醇或氯乙醇等试剂。

二甲基亚砜 篇9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 (DMOP) 、正硅酸乙酯 (TEOS)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APTES) , 上海阿拉丁公司;正硅酸乙酯、氨水、甲醇、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TENSOR 27型红外光谱仪, 德国布鲁克公司;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JSM-646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SZF-06A型索氏提取器, 上海精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W-80A微型漩涡混合仪,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SG8200APT型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冠特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F-101S型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 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JHS-2190型恒速数显控制器、恒速数显搅拌机, 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TGL-16C型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享科学仪器厂。

1.2 DMP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SiMPs的制备:参考文献[10]方法, 将5mL TEOS溶解在30mL乙醇中, 9mL氨水溶解于50mL乙醇中。在1000r/min剧烈搅拌下, 将TEOS溶液通过微给水泵以0.025mL/min流速滴加到氨水溶液中, 滴加完后继续搅拌5h。将所得悬浊液以10000r/min离心分离10min, 用乙醇洗去表面残留的氨水, 70℃真空干燥8h。

MIPMs的制备:于搅拌下向50mL甲醇中加入5mmol DMP和2mL APTES, 搅拌3h, 再加入1.0g SiMPs, 超声分散20min, 加入4 mL TEOS, 搅拌5 min后加入1 mL1.0mol/L HAc, 室温下搅拌12h, 过滤, 100℃干燥8h。在索式提取器中, 用30mL甲醇和30mL 1.0mol/L HCl混合溶液加热回流提取12h;过滤后再用50mL甲醇和30mL6mol/L HCl的混合液在65℃洗涤30min、超纯水洗涤;用0.05mol/L KOH中和至中性, 再用超纯水洗涤。最后在100℃真空干燥12h。作为对照实验, 不含模板分子的NIPMs的制备除不加DMP外其他操作与上述完全一致。MIPMs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1.3 MIPMs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称取一系列等量的MIPMs (每份30mg) 于离心管中, 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100mg/L) 的DMP乙醇溶液5mL, 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室温下振荡。取不同吸附时间的混合液, 以10000r/min转速离心分离10min, 移取上层清液,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225nm处测定上清液中DMP的浓度 (通过DMP标准溶液作标准曲线, 由标准曲线法得到DMP浓度) 。按照式 (1) 计算MIPMs对DMP的吸附量Q, 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 以吸附量Q对时间t作图。

式中:Q为MIPMs的单位吸附量 (mg/g) , c0为吸附前DMP的浓度 (mg/mL) , c为吸附后DMP的浓度 (mg/mL) , V为所取DMP溶液的体积 (L) , m为所取MIPMS的质量 (g) 。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分析

根据红外光谱中各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形状可确定被测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MIPMs形成过程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在SiMPs的谱线 (图2 (a) ) 中, 3431cm-1左右为其表面处于缔合状态的羟基振动吸收峰, 1091cm-1和950cm-1处分别是Si-O-Si和Si-O-H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 472cm-1和795cm-1处为Si-O振动吸收峰。与硅胶的谱线相比, 通过APTES接枝聚合修饰后的MIPMs (图2 (b) ) 和NIPMs (图2 (c) ) 谱线中1562cm-1、2942cm-1处分别出现了N-H和C-H伸缩振动峰, 1400~1500cm-1范围内有C-C骨架伸缩峰。同时, 950cm-1处Si-O-H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明显减弱, 表明硅胶表面的羟基数目减少, 在硅胶表面成功覆盖了聚合物膜[11]。在MIPMs谱线 (图2 (b) ) 中, 在1542~1645cm-1间有芳环C=C吸收峰, 在1722cm-1处出现了羰基的吸收峰, 这些是模板分子DMP印迹到聚合物中的特征吸收峰。当MIPMs洗脱模板分子后 (图2 (d) ) , DMP特征峰消失, 1639cm-1和3643cm-1处NH2伸缩振动峰增强[12], 表明实验洗脱效果较好, MIPMs表现出良好的脱附性, 能够实现再生和循环使用。

2.2 扫描电镜表征

图3 (a) 为水解TEOS制备的SiMPs的SEM照片, 可以看出SiMPs形状规整, 外观呈球形, 经Photoshop软件估计其粒径在400nm左右。以SiMPs作载体, 在其表面经APTES接枝聚合制备的MIPMs表面形貌如图3 (b) 所示, MIPMs微球分散性好, 没有团聚现象。在SiMPs球体的表面覆盖了疏松的絮状半透明膜, 说明通过接枝聚合, 在SiMPs表面形成了纳/微米厚度的印迹聚合物薄膜。

2.3 MIPMs的吸附动力学

MIPMs的吸附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 聚合物在开始阶段吸附较快, 吸附容量增加迅速, 在90min时的吸附量能达到饱和平衡吸附量的95%。MIPMs对DMP的吸附速率主要由其在MIPMs中的迁移速率决定, 吸附开始阶段主要由分布在MIPMs表面的结合位点对DMP进行吸附。由于底物在MIPMs表面的迁移速率较高, 导致吸附速率也高。随着吸附的进行, 表面的结合位点不断减少, 当表面结合位点饱和后, MIPMs主要靠内部的结合位点发生吸附。而底物向MIPMs内部迁移需要克服来自表面和孔壁的阻力, 迁移速率较低, 导致吸附速率低[13]。由于本实验制备的MIPMs识别孔穴几乎全部分布在其表面。所以, 其吸附容量在基本达到饱和后只有略小增加, 体现了比较快的吸附动力学和稳定的吸附平衡。

2.4 MIPMs的平衡结合实验

为了评价所制备的MIPMs对DMP的结合能力, 通过在一系列等量 (每份30 mg) MIPMs和NIPMs中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DMP乙醇溶液, 以平衡吸附实验测定了室温下MIPMs和NIPMs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 结果如图5所示。MIPMs和NIPMs的吸附量均随着DM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接近Langmuir吸附模型[14]。而MIPMs的吸附量明显大于NIPMs的吸附量, 且二者的吸附量之差随溶液浓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大。当DMP的平衡浓度达到约100mg/L时, MIPMs的平衡吸附容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 即吸附达到饱和。但NIPMs要在200mg/L时吸附容量才基本不变, 原因是NIPMs的吸附主要由非特异性引起。MIPMs和NIPMs对DMP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8.6 mg/g和40.3mg/g, 表明MIPMs对DMP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

2.5 MIPMs的选择性

本研究在相同条件下测定MIPMs和NIPMs对相同浓度的DMP及类似物DBP、DMOP的平衡吸附量, 以此考察MIPMs对目标物DMP的吸附选择性。吸附选择性用印迹因子α (α=QMIPMs/QNIPMs, 其中QMIPMs表示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和竞争吸附分子的吸附量, QNIPMs为非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和竞争吸附分子的吸附量) 和选择因子β (β=αA/αB, 其中αA表示模板分子的印迹因子, αB表示竞争吸附分子的印迹因子) 来表征[15],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MIPMs和NIPMs对DMP的吸附容量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对DMP的印迹因子α (1.89) 比对其类似物DBP (1.15) 、DMOP (1.07) 的印迹因子均要大, 说明MIPMs对DMP有较为明显的选择吸附的能力。MIPMs对DBP、DMOP的选择因子β分别为1.64和1.76, 表明MIPMS对模板分子DMP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

2.6 MIPMs的重复利用性能

为了考察MIPMs作为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性能, 对制备的MIPMs进行了10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吸附-脱附次数的增加, MIPMs对DMP的吸附容量逐渐减小, 但减小幅度较小, 循环5次后, 吸附容量为初次吸附容量的94.1%, 循环10次后仍能达到初次吸附容量的91.5%, 说明制备的MIPMs稳定性较高, 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可循环利用。

3 结论

通过水解TEOS制备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然后在其表面经过接枝合成印迹聚合薄膜, 制备了DMP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新型吸附材料MIPMs。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MIPMs可在1.5h时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5%, 具有较快的吸附动力学和稳定的吸附平衡。MIPMs对DM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8.6mg/g。通过对与DMP结构类似的塑化剂DBP和DMOP的选择性吸附实验, 发现MIPMs对目标分析物DM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摘要: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为模板分子,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和接枝剂, 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 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制备了DMP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MIPMs)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对MIPMs进行表征, 用平衡吸附实验方法研究MIPMs对DMP的结合性能。实验表明:MIPMs对DMP的吸附在1.5h左右达到平衡, 最大吸附容量为78.6mg/g。同时, MIPMs对DMP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其结构类似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和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 (DMOP) , 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二甲基亚砜 篇10

二甲基砜传统生产工艺是由硝酸或亚硝酸钠与硫酸作用,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氧化二甲基硫醚生成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用氢氧化钠中和、处理、精馏,制得精品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再经氧化制得二甲基砜[2]。该工艺流程线路长,特别是留有大量的残盐,不容易处理,杂质含量高。由二甲基硫醚用过氧化氢直接氧化制备二甲基砜,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生产高纯度的二甲基砜[3]。该工艺路线大大缩短了流程,减少了工艺设备。

钛硅分子筛(TS-1)是一种新型氧化催化剂,对以低浓度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低温选择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迄今为止,TS-1催化的苯酚羟基化和环己酮胺肟化均已实现工业化,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技术的应用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精细化工作为催化剂的应用亦有较多的研究[4]。

本文首次采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研究了由二甲基硫醚氧化制备二甲基砜,考察了影响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得到最佳工艺操作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分子筛的制备

实验所用的TS-1分子筛自制。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透明溶胶,该溶胶于170℃在高压釜中晶化72 h,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制备不同硅钛比的TS-1分子筛,具体制备条件见文献[5]。

1.2 二甲基硫醚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在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圆底三口烧瓶内进行,三口分别安装温度计、冷凝管和滴加漏斗。双氧水滴加到二甲基硫醚、分子筛和搅拌磁子的反应体系中。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00℃以上破坏微量双氧水后趁热过滤出分子筛,在下一次反应中继续使用。

1.3 产物检测

反应后产物检测采用GC-2000Ⅱ气相色谱仪(FID),色谱柱采用Agilent-GS-ALUMINA,50 m×0.532 mm毛细管柱。检测室温度200℃,气化室温度180℃,柱温90℃。

2 结果与讨论

2.1 钛硅分子筛的表征

合成了硅钛比分别为20、30、50、70、100的分子筛,图1是TS-1分子筛的XRD谱图。图1显示出典型的MFI结构峰型,表明制得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结晶度,且无杂晶。与ZSM-5分子筛谱图相比,在2θ为24.5°和29.5°两处的双衍射峰变为属于正交晶系的单衍射峰,证实Ti元素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图2是TS-l分子筛的SEM照片。从图2中可以看到,TS-1分子筛呈球状,形貌非常均一,颗粒尺寸为~400 nm。

2.2 TS-1硅钛比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钛硅分子筛中Ti的配位状态对其催化性能影响很大,通常认为主要有三种配位状态:四配位的骨架钛、六配位的非骨架钛以及六配位的锐钛矿型Ti O2。四配位的骨架钛通常被认为是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而锐铁矿型Ti O2则能促使H2O2无效分解。因此,我们希望尽量多的钛原子能够进入骨架。然而,水热法合成的TS-1中钛进入骨架的量有一个上限,约为2.5wt%[6]。实验所选取得硅钛比对反应的影响见图3。由图可见,硅钛比在30左右转化率最高,这可能是溶胶中硅钛比低于30导致有部分钛原子未能进入骨架,而高于30则骨架钛含量逐渐减少,引起活性下降,而选择性随硅钛比的变化并不大。

2.3 催化剂用量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DMS和H2O2的摩尔比为1.05,常温下反应时间1.5 h不同TS-1用量时的氧化反应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从占DMS的1%到5%反应产率增加较明显;达到7%后,收率增加并不多,但反应时间将明显缩短。考虑到分子筛成本问题,本实验选用分子筛的用量约为DMS质量的7%。

2.4 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不同反应温度对DMS氧化反应的影响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低温下分子筛催化剂即具有良好的活性,当温度从室温升到60℃时,反应产率逐渐升至最高。考虑到该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反应较快,室温易于实施也易于控制反应温度且可降低双氧水分解率。所以本实验选用室温下反应,双氧水可在0.5~1 h内加完即可。

2.5 分子筛套用对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将反应后的分子筛催化剂过滤后继续使用,其使用稳定性见图5。由图5可见,反复套用第4次后,转化率呈快速下降趋势。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可能一是有机物堵塞分子筛孔道,二是在该反应体系中骨架钛流失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将失活后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550℃焙烧3 h后再用于DMS的氧化,活性未能完全恢复,转化率达82.4%,选择性79.3%。

3 结论

(1)通过催化反应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时间1.5 h,收率大于98%,分子筛套用4次后反应性能下降;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反应活性可恢复至新鲜剂的80%左右。

(2)钛硅分子筛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催化二甲基二硫氧化制备高纯度二甲基砜,能有效避免双氧水的分解。

卡霍基亚之谜 篇11

设想一座古代美洲原住民(即印第安人)定居点:人们在这里建造金字塔和太阳观测台,进行人祭(也称活人献祭,即杀人殉葬)活动。但这里并不属于墨西哥的玛雅或阿兹特克地区(对这些地方的古代中美洲文明来说,金字塔和人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是属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个古文明。此处位于今天美国伊利诺伊州所在地,建立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00年前,最终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100年消亡。这个古文明的大量遗迹如今伫立在全美国保存最好的考古遗址之一的卡霍基亚城。

1000多年前,北美洲到处点缀着村庄,松散的商业网络把它们串在一起。公元1000~1150年,任何一个沿着密西西比河叫卖的商贩都不可能不注意到一座古代大城市——卡霍基亚的存在。卡霍基亚是当时位于墨西哥以北的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最大城市,但卡霍基亚人没有为这座城市留下文字记载。卡霍基亚文化沿着美国伊利诺伊州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河边低地分布,距离今天的美国圣路易斯(密苏里州东部城市)仅10余千米。12世纪是卡霍基亚城的巅峰期,当时这座城市的规模很可能超过英国伦敦。它很可能对当时美国腹地的广大区域施加经济、文化和宗教影响。当时卡霍基亚城的人口至少为2万。虽然今天看来这个数字并不大,但美国费城的人口在18世纪也才只有这个数。

卡霍基亚是在哥伦布进入美洲之前墨西哥以北最大的城市,它拥有至少120座土墩金字塔(也称平顶金字塔,以下简称土墩)。其中许多土墩都很大,底部为正方形,顶部平整,最高权贵家族住在土墩顶上的建筑里。在卡霍基亚的巨大广场(为人造广场,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中央,矗立着高度超过30米的僧侣金字塔。这座土墩的规模在整个美洲的同类建筑中排第三。

在卡霍基亚城周围,农民种植作物供应城市居民。这些居民中不仅有政府官员和宗教首领,也包括商人、工匠甚至天文学家。卡霍基亚也是一个贸易网络的中心,这个网络把当时北美洲的大多数社会连接起来。简而言之,卡霍基亚是古代美洲最发达的文明地之一。

大自然注定,在伊利诺伊河与密西西比河于密苏里河的汇流点,会有定居点崛起。地理学家把密西西比河东岸的低洼地带称为“美国底部”。每年夏天,这片肥沃的条状地带被冰川融化之水冲刷、雕凿。随着冰川退缩到目前的规模,直径130千米的“美国底部”也暴露出来。公元700年后,美洲土著开始在这里定居。他们认为这片易于耕种的土地是种植玉米的好地方,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开垦周围草原上厚厚草地所需的铁犁和牛。

随着当地人减少打猎,改为激情四溢地开展农业,卡霍基亚也从这个小型粮仓崛起。考古证据显示,卡霍基亚人吃得很好。难怪有人称这片土地为“伊甸园”。但很多考古学家却不这么称呼卡霍基亚,因为与其他任何古代城市一样,卡霍基亚也有黑暗的一面。

尽管城市颇具规模,卡霍基亚人看来却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建造了绕城的高高栅栏——护城栅栏,目的是把他们的城市与外面的世界隔开或部分隔开。此外,卡霍基亚文明遭遇了可能注定文明终结的环境灾难——早在哥伦布坐船进入美洲之前,卡霍基亚城就已被彻底遗弃。在卡霍基亚空城300年后,才有了对它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1673年,法国探险家雅各·马奎特和路易·乔利埃特来到过这里,但他们都未能注意到土墩遗迹的存在,并且报告说未发现该地区有印第安人。18世纪中期,法国僧侣发现了卡霍基亚的土墩,并且把其中最大的一座命名为“僧侣金字塔”,还在这座土墩的顶上住了几天。不过,卡霍基亚文明之谜当时并未解开。当时,该地区的伊利尼族印第安人对欧洲人说,他们不清楚是谁建造了这些土墩。直到18世纪后期,就连专家都一直在争论这些土墩究竟是人造的还是神造的。1921年,考古学家终结了这些金字塔系神造的说法,但对于它们的建造者所知甚少。

直到今天,依然无人确知卡霍基亚人的种族和语言,甚至不知道他们怎样称呼自己。“卡霍基亚”这个名称实属误导。它源自一个伊利尼族印第安部落的名字,而这个来自东面的部落直到17世纪才来到该区域,此时卡霍基亚文明已经消亡了好几百年。尽管卡霍基亚文明达到了相当高的复杂程度,能够维持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建造的纪念碑式建筑能够屹立千年不倒,但却无人确知这个神秘文化是否影响了周围地区的文化,或者说,卡霍基亚文明是否独树一帜。

虽然考古学界仍在争论卡霍基亚人来自何方,但是卡霍基亚文明的消亡原因倒是得到了较好解读。首先,在卡霍基亚崛起之前,人们已在北美洲许多地方居住了成千上万年,生活方式是狩猎和采集。远在4000多年前,印第安人就已在今天美国所在地的大部分地区生活,并且种植南瓜、向日葵及其他植物来补充野生食物。到了距今1000~2000年前,玉米种植开始从墨西哥(玉米的第一个人工种植地)向北蔓延。

随着一个基于玉米的经济在肥沃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壮大,人们有了一个全年的可靠食物来源,该地区人口增长,村庄变大。大约在公元1000年前后,卡霍基亚经历过一次人口爆发。除了玉米外,卡霍基亚人也种植藜属植物、苋属植物、加那利草和其他淀粉性植物。在卡霍基亚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到这些植物的大量种子。虽然当时的印第安农民没有铁犁和牲畜来耕地,但玉米产量飙升,吃不完的粮食很可能被储存在土墩上的公共粮仓里。

为了保持日益增长的人口有序、可控,而且或许更重要的是,为了管理玉米等粮食的剩余,卡霍基亚发展出了一个分等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头人和权贵阶层控制着低层劳工。到了11和12世纪,在土墩的建造如火如荼之际,卡霍基亚城充满活力,它很自然地成为一个政治中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统治者住在土墩顶部的木屋里。他们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当然是“居高临下”,但像许多早期社会那样,他们稳固权力的方式也包括发放粮食等物资。由于没有货币,商业是通过以货易货进行的。

卡霍基亚人喜欢装饰,青睐用海贝制作的珠子,海贝则采集自1600千米外。当时的海贝贸易十分广泛。海贝交换很可能还被用来提升忠诚度和安抚边远族群,多个这样的族群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下游。考古学家推测,通过送礼,部落间的紧张态势得到缓和,有利于和平共处。

慷慨也有利于提升地位。在卡霍基亚内部,如此的贸易和赠礼很可能带来了忠诚。装饰物(主要是首饰)从上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从长期来看,一旦城市中心内外的人们意识到试图打破阶层划分是有风险的,他们就可能默认这样的划分。当时的权力和地位是世袭的。这样的阶层划分在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都大同小异,这些美洲原住民文化被合称为密西西比文化。几百年后,当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多·德·索托于16世纪40年代率军沿墨西哥湾航行时,见到了这样的文化特征。墨西哥印第安人也有这样的社会体系。虽然迄今尚未发现墨西哥印第安人与密西西比印第安人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是有考古学家相信这两者间一定存在关联。

与此同时,卡霍基亚很自然地坐落在贸易网络的中心。它拥有一个小型的工具制造产业,生产带有燧石刀刃的锄头和石质斧头。由于贸易广泛,所以有人推测当时出现了商船队蜂拥出入卡霍基亚的场面。不过,考古学家认为这样的猜测未免太夸张。在卡霍基亚附近多个遗址的发掘表明,卡霍基亚工具数量随着与这座城市的距离越远而越少。这说明贸易网络不够宽。然而,卡霍基亚还是吸引了产自苏必略湖附近的铜、来自附近盐矿的盐、来自墨西哥湾的贝壳、来自俄克拉荷马采石场的燧石,以及来自卡罗来纳的一种发光矿物质——云母。

然而,也许并非所有外来商人或其他外来者都那么友好。到了12世纪初,卡霍基亚人在这座城市周围建造了3200米长的护城栅栏,每隔21米设守卫塔一座。僧侣金字塔、其所在的城中心大广场及一组规模较小的土墩,一起被由两万根木柱组成的护城栅栏部分环绕。

包括僧侣金字塔在内,卡霍基亚城中的土墩是在几百年里于各个举行仪式的地点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些土墩包含的土壤类型不同,其中一些土壤类型可追踪到附近地点。这些土墩的结构就像是有30~40层的蛋糕。虽然一些年份中土墩才加高几厘米,但最终形成的金字塔十分壮观。例如,占地5.7万平方米、有4条斜坡道的僧侣金字塔的建造耗费了超过1400万篮泥土,而如此大量的泥土全靠人工搬运。

卡霍基亚原有土墩中的许多已被现代农业、修路和房地产开发损毁。现存的80座土墩依然保留着许多古代秘密,而考古学家迄今只发掘了这些土墩中的20几座而已。在已发掘的土墩中,72号土墩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北美洲最“恐怖”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72号土墩下面,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名高个子男性和另一名男性的遗骸。前者下葬于1050年左右,死时40岁出头。后者葬于前者下方土层。高个子男子的陪葬物中包括大约2万枚贝壳装饰品(它们已被考古学家复原为一件斗篷)和超过800支明显未使用过的箭,箭头制作精良。此人墓中还有1根权杖,以及15件用于狩猎的石器。此人很明显是一个重要领导者。至于他下方的男性墓主,从陪葬品判断也是一名重要权贵人物。在为高个头男子陪葬的殉人中,包括4名头颅和双手被砍掉的男性,以及53名显然是被勒死或杖死(用棍棒打死)的女性。这些女性殉人的年龄都在15~30岁之间。之所以认定她们是殉人,是因为年轻女性不可能同时以这么大的数量死于自然原因。

有考古学家推测,72号土墩中的两名男性权贵死者属于同一个领袖家族,因为美国中西部印第安人和大草原印第安人中流传着把敌人脑袋当成耳环佩戴的英雄——“红角”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事,那个高个头墓主或许正是“红角”。而在这两名男性的墓葬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更多墓葬和一座被烧焦的房屋(停尸房)的证据。加起来,总共发现了272人的骨架。其中,与53具整齐摆放的女殉人骨架不同,另有大约50人的骨架乱七八糟地躺在一个单独的深坑里,这说明当初他们的尸体被随意扔进坑里。他们当中一些人的背上有箭头,一些人被砍头,这些都是战争或镇压叛乱的证据。

72号土墩在考古学界激起了很大的争议。有考古学家认为,4名被砍断双手或砍掉脑袋的男性代表着罗盘上的4个主方向。也有考古学家相信,这些殉人与玛雅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殉人有相当的可比性。还有考古学家推测,那些被随意(或强行)甩进墓坑里的人当时可能激烈地反抗。实情究竟如何,无人确知。

72号土墩是是唯一采用现代考古技术发掘的卡霍基亚墓葬遗址。其他大约20座土墩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掘的,当时的考古手段粗糙,也没留下值得注意的成果。但无论如何,如此多的人陪葬1个领导者在墨西哥以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就连殉人数量接近72号土墩的墓葬也没有。

有考古学家推测,卡霍基亚城之外那些偏远的农庄不仅远不如卡霍基亚有实力,而且他们的种族与文化也与卡霍基亚的明显有别。他们有可能被迫为卡霍基亚权贵提供妃嫔和殉人。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卡霍基亚遗址掘出了年代在900年前的一个巨大垃圾坑。此坑中的垃圾被掩埋得如此之深,以至于这些垃圾至今依然散发恶臭。通过检测坑里的泥状物质,考古学家相信当初卡霍基亚城中举行过大型庆祝、祭奠或加冕活动,因为坑中的垃圾数量表明当时屠杀了多达3900只鹿子,用了7900只陶罐,还有极大数量的南瓜、玉米、坚果和浆果。这些食物足以让所有卡霍基亚市民吃一顿。此外,这些垃圾中还包含至少100万粒烧焦的烟草种子,其包含的尼古丁剂量能让卡霍基亚全城人口陷入迷幻状态。虽然无从确认可能持续几天的全城规模的活动是否与人祭仪式同时进行,但这种可能性被认为相当高。大规模人祭——这种仪式性的暴力,有可能最终引发了卡霍基亚文化的毁灭。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但公平地说,卡霍基亚人并非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建造土墩、装饰自己或实施人祭方面。自1960年起,考古学家每年夏天都会发掘卡霍基亚的垃圾坑、护城栅栏附近或房屋遗址,由此取得了大量发现。其中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是,一些卡霍基亚人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

在僧侣金字塔西面,有一系列共5个木柱圈,每圈都由红松木柱子构成。这5个木柱圈合称“木栅栏”,但称之为“太阳历栅栏”或许更形象。这些太阳历栅栏的建造时间各不相同,但都建于公元900~1000年之间。其中最大一个栅栏由60根木柱组成,最小的一个栅栏则只有12根木柱。这些栅栏很可能被用于太阳历法,用以标注至日、昼夜平分点和重要节气。当初很可能有祭司站在栅栏中心的平台上主持仪式。据说,在昼夜平分点,从太阳历栅栏看去的日出尤其壮观。栅栏中的一根柱子与僧侣金字塔正面中心相对。从这根柱子所在位置看上去,就好像太阳是从僧侣金字塔中“诞生”的。

卡霍基亚领导者或许也使用太阳历栅栏来显示自己与太阳神或其他神灵的联系,向公众证明自己能预测太阳的运动,由此巩固自己的“天定”领导地位。太阳历栅栏与英国的史前巨石栅栏(发现于英国某些地区的环形石柱栅栏,也称巨石阵)有相当的可比性,而英国巨石阵也是一种太阳历。只不过,卡霍基亚人用来建造太阳历栅栏的材料并非是巨石,而是直径38~51厘米、长约6米的红松木。

卡霍基亚人有足够时间来建造大量土墩和多圈太阳历栅栏,这对考古学家来说一点也不奇怪。实际上,在工业革命出现之前,人们的闲暇时间很多。但不幸的是,卡霍基亚人的聪明并不包括明智的环境管理。随着人口猛增,单位面积可耕地上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在“美国底部”,水位哪怕只上升一点,也可能淹没大部分耕地。对卡霍基亚城周围矮树林的乱砍滥伐,导致了失控的土壤流失,造成的泥泞地不适合玉米种植。更糟糕的是,从大约1250年开始,一次被称作“小冰河期”的全球降温趋势,可能进一步重创了卡霍基亚农业。

森林丧失,迫使人们到更远的地方采集柴火。烧焦的残迹证明,卡霍基亚人初期焚烧橡木和山核桃木,但后来使用的却是质地较软、能量较少的木头,这无疑说明当时出现了严重问题。毕竟,光是卡霍基亚的护城栅栏就用了多达2万根柱子。砍树也毁灭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一个有2万人的人口中心——卡霍基亚城附近,面对人类的弓箭,能有多少头野鹿活得下来?

科学家推测,由于卡霍基亚人缺少处置垃圾和人类废物的系统,所以当时可能流行痢疾和肺结核,导致人口减少。与此同时,城市生活或许逐渐令人厌倦、反感。最重要的是,人们不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支配。其他密西西比文化发展出了与卡霍基亚文化相似的阶层社会,而它们的存在时间都不超过150年。那么,卡霍基亚社会是否也逃不过这个“魔咒”?

对卡霍基亚人来说,逐渐地,“其他地方的草看来可能更绿了”。13世纪和14世纪,来自西面的野牛到达了刚好越过密西西比的地方。卡霍基亚人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和成千上万的新来者竞争柴火、玉米和鱼,要么过另一种生活——沿着野牛迁徙路线走下去,到草更绿的地方,改为吃红肉。

所有这类的“离心力”,最终驱使卡霍基亚人逐渐外流。卡霍基亚文明日益衰落,最后回归小村庄,在考古记录中逐渐“隐身”。他们留下的证据太少,以至于700年后人们才知道他们当初的存在。

实际上,到了13世纪,随着卡霍基亚城的人口下降,影响渐弱,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部落开始壮大。他们的威胁或许正是卡霍基亚人修建护城栅栏的原因——前者可能会与卡霍基亚人争夺持续流入卡霍基亚的货物。

一个大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卡霍基亚在北美洲历史上的地位究竟何在?这方面有两种理论,它们都可由土墩来部分解释。许多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都建造土墩。直到公元1000年前,这样的土墩常被用作墓葬或崇拜。顶部有建筑物的土墩在卡霍基亚城变成时尚。土墩经常是村庄的中心,也是权贵的象征。卡霍基亚的土墩比密西西比河流域其他地区的都大,但是否这样就造就了更伟大的民族?

一些考古学家指出,虽然卡霍基亚的土墩体积更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成就比其他原住民的更先进或更有创造力。或者说,两者并无质的不同,只有大小的差异。但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卡霍基亚文化具有“主导性”。也就是说,卡霍基亚文化影响着它能通过军事控制的区域外的地域文化。对卡霍基亚文化膜拜的异乡人,当初可能会来卡霍基亚城“取经”。

考古学家指出,卡霍基亚的存在强有力地驳倒了许多白人直到20世纪以前都根深蒂固的一种偏见:他们(作为殖民者、侵略者)在美洲遇到的“野人”(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蔑称),不可能是在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发现的那些宏伟壮观的土墩的建造者。事实上,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多·德·索托于16世纪目睹了印第安人建造土墩金字塔的场面。只不过,当白人殖民者到达时,大多数土墩都已被抛弃。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欧洲病菌已经先于大批欧洲殖民者侵害了印第安文化。虽然卡霍基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同类遗址,但绝非是第一个这样的遗址。美国的一些印第安土墩的年代甚至被测定早在公元前3400年,也就是比埃及或玛雅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还早得多。

考古学家还指出,卡霍基亚的人祭活动虽然血腥,但也是与文明水平匹配的,因而并能不说明卡霍基亚人祭比其他社会或种族的情况更严重、更恐怖。

每年9月,印第安人都会在卡霍基亚跳舞歌唱,举行庆祝仪式。他们以极大的自豪和尊敬对待这个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对美洲原住民来说,他们谁都不宣称卡霍基亚是他们的部族,但都强调在卡霍基亚城有他们的祖先。那么,卡霍基亚人究竟是哪个部族的印第安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通过对卡霍基亚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考证。

二甲双胍有助抗癌 篇12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古德曼癌症中心的鲁塞尔·琼斯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发现, 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物二甲双胍,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的效率, 从而使抗癌和抗病毒治疗更为有效。该项发现对于科学家开发新的抗癌疫苗和找到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在6月初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人体免疫系统白细胞 (通常称为T细胞) 可以记住它们在过去曾经遇到过的病原体, 使其能够更快地对后来的感染产生抵抗反应。多年来, 这种免疫学记忆效应是医学界长期重点研究题目, 但迄今为止, 科学家对其细胞机理仍然缺乏全面的了解。现在, 加美两国的研究人员表示, 他们可以使用糖尿病治疗方式来控制T细胞的反应, 并且增强免疫系统对类似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的反应力度。

上一篇:新型环形交叉口设计下一篇:计量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