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4-09-27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共10篇)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1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10年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一、本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三月份:

1、参加全市技能大赛的训练为期一个月练习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

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分别采用模拟现场教学法,项目训练法,行动导向法,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一体化措施。

3、通过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4、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四月份:

1、加强《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关注师生合作学习。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学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现场教学法

3、请高级会计师为教师进行讲座,会计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五月份:

1、组织财会教师参加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

2、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依据,评估教学质量。

3、教师结合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设计。

六月份:

1、落实学生课间实习,并组织好老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2、课题组成员通过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查阅资料,整理课题研究实施中的材料。

九月份:

1、总结假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学生实践活动情况。

2、组织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给新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利用周末大舞台开展技能成果展示活动,现场点钞。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认真理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十月份:

1、认真总结《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的系列活动。

2、认真学习黄炎培课改理念。

3、课题组成员收集、记录整理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十一月份:

1、组织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体会,2、开展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文件评比。

3、收集整理课题材料。

十二月份:

根据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本课题研究体现科学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强化职业技能是必然趋势,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改精神理解不够透彻,传统教法一时难以改变,将影响到合理整合教材,起不到解构、重构效果。扮演好新型的教师角色,落实新理念,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

开展的系列研究活动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状况。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教育对策符合教育科研方法要求,引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探究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实现了教室与实验室、训练场地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一。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一。通过改革尝试到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踊跃参加技能节、艺术节及各种活动,我校高考成绩逐

年提高,技能操作优秀率逐年提高,学生品质评价合格率达到98%,通过活动来育人已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学生毕业时能100%考取职业资格证。

2.本课题研究体现创新性。

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重视基本技能学习,采取了教学实训一体化,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方式、方法、途径上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技能操作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出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题研究体现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我校改革了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能高就业已成为喜人景象。

4.研究报告。结合最初的理论构想和实践,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有推广价值结题报告。

5.课题组教师的论文、课件、科研成果奖励情况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2

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决定中还强调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一、文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方面:文秘专业教师紧缺,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南宁一职校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文秘专业教师特别紧缺。教师的知识包含有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目前,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育能力弱化,认为教师职业是“铁饭碗”。这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提升自身知识底蕴的动力,在知识更新、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差距,甚至有些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更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电教设备成了摆设。文秘实践不仅需要语言表达的专门训练、礼仪方面的指导,同时还需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而这些都是非专业的部分代课教师远远达不到的。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只是满足于传统的讲授法,这样只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打盹、玩手机和讲悄悄话。特别是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差的中职生。面对此情况,教师急切需要不断地批判反思、自我教育;不断创新突破,开拓教学的新思路、新经验,形成教学的新模式。在反思中前进,在创造中发展。

2. 学生方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学生素质差别较大,有部分来自偏远山区,信息蔽塞,国语交流时带很强的方言语调。学生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课堂互动不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等是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的重要原因。文秘专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较之高职院校文秘相差较远,市场相对于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在东盟视野下对文秘人员的甄选较优。这就意味着要激励学生,让学生把压力变为动力,学会自主学习。

3. 学校层面:资源有限,急需建立多功能的实践训练场地

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必需环节,实训场地的建设自然就是基本建设的重点,要占学校建设的很大一部分资金。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学校的财力有限,设备数量少,无法满足学生实习教学环节的要求;同时设备也会受到教学周期影响利用率不高。特别在日益更新的社会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增添新型设备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最新专业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新设备的购买在学校有限的资金中也是极具压力的。这就要求各职业学校间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共享,建立公共实训场地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文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创新教学:以“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谢萍老师的区课题“‘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文秘专业口语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教学创新点在于强调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直观性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学习,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掌握学习方法,陶冶道德情操,能够做到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在任务中掌握知识。

2. 校内实训:加大校内实训的力度,重视实践形式和内容

目前,南宁一职校已投入重金建立实训楼,及时更新实训基础的设备,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旨在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同时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劲的实训教师队伍,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勇于和乐于参加实训;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实训后搜集遇到问题反馈到课堂。形成“课堂———实训———课堂”结合的模式。实践的形式可多样化,既可以在实训楼操作训练,也可以组织团队活动。

3. 社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现资源扶持,开放实践环境

每年文秘专业的学生都会到企业、通讯、金融等行业实习,以实践操作来检验所学的知识,让学校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迅速调整职业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学生也充分体会到“在岗”的滋味,能更清楚知道自己学到什么和还需要学哪些才能更好地在岗位上工作。另外,学校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到学校兼职,尤其是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传播方面,可以在岗前实训对学生模拟企业员工指导训练。加强校企合作,两者相互渗透,整合资源,开放实践环境,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输送合乎需要的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

4. 提升水平:以赛促培,以赛促学

一是以赛促培,借比赛的机会做好培训。举办比赛是巩固岗位技能培训效果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借助技能比赛的平台锻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二是以赛促学,通过技能比赛检验教学成果,营造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的氛围。例如,我校举行2016年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锻炼文秘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在比赛的点评中得到学习,又在实战比赛中得到培训。

提高中职学生文秘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待各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摘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观点。“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表现,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自东盟博览会以来,市场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更甚,素质要求更高。而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探讨其文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文秘,实践能力,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春丽.加大高职学校实训力度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6).

[2]赵俞凌.论秘书实践教育的现状与改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2).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3

一、突出职教特色,明确专业目标,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中职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需求、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打造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学生入学初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让学生观看机械制造与加工和电气控制领域的工作场景视频,让学生了解有哪些工作岗位,讨论各个岗位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具备哪些工作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和学习方向,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主攻方向。学校建立导师制,将专业课教学由传统的大班集体上课变为分兴趣小组上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由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变为以引导为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相当于向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我们将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分为电气安装与调试学习小组、机械加工与制造学习小组、电焊工学习小组、钳工学习小组、工业设计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在学习必备的专业课程后,主攻小组模块技能。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主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异地控制、往返控制、星形三角降压启动控制、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与停止控制等安装与测试;机械加工与制造小组主攻普通车床使用与维护,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编程、加工与维护等;电焊工小组主攻电焊、氧焊、乙炔焊加工技术;钳工学习小组主攻锯、凿、磨、镗、铣等手工钳工及机械钳工技能。

二、加强技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有个别中职学校得不到学生及家长的信任,学生招不来、留不住,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不到过硬的就业本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难以顺利谋求到满意的工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结合机电专业特点,把技能训练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设备的使用、保养与维护,安全操作要领及职业基本素养。专项技能训练主要进行单一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职业基本素质的训练,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规范和达标,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进行配电板的安装、日光灯的安装、双联开关的安装、电动机的连动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等;机械加工与制造小组进行对刀、内螺纹加工、外螺纹加工、柱状体加工、铣加工、镗加工等。综合技能训练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结合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岗位需要,兼顾考工要求,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能力,提高熟练程度,培养群体合作精神,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在学习了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了解了接触器的自锁和互锁功能后,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设计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并成功安装;结合生产实际,增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形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试所安装的电路是否正确可靠。为了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工矿、企业,以在岗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打通教学与实践的衔接。譬如我们与安徽青松工具公司合作,将该公司的机械加工车间的部分加工项目引进我校,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加工,将教学实训和上岗操作结合起来,有效地打通教学与实践的衔接;我们还与安徽天鹅公司、明威集团、毛尖山电站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实践证明,如果只在教室里枯燥地上理论课或在实训室里上操作课,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为了加深学生对工作场景的印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参观,通过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介绍,提高对生产环节的具体认识,这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教学在进一步强化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积极性、主动性、成功欲、自信心、宽容、团体工作的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练就技能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教学的组织还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管理中重管理轻实践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许多中职学生缺失对学习、对生活的激情。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淡化理论上繁杂、抽象、深奥的推导,侧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只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同时灌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验证理论,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专业学习小组,每个专业学习小组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另一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一个一个地完成,完成了一个项目就进入下一个项目,没有完成的还继续进行该项目。考虑到各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只要完成的项目达到一定的数量,视为达成学习目标;接受能力强的安排一定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我们在成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之外,还结合省市技能竞赛成立了机电一体化兴趣小组、单片机安装调试兴趣小组、空调制冷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定期组织技能竞赛,选拔竞赛成绩优秀者参加省市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赛促就业,融“教、学、做” 于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改革考核方式,以考工考级取代传统的理论考试,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建立“双证”制度,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参加一种以上的技能训练,保障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人,才有可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已出现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更不可能把未出现的新技术传给学生。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离校后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何用万用表检测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如何利用接触器的自锁、互锁功能实现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和停止?在讲授稳压电源时,通过对整流前与整流后、滤波前与滤波后、稳压前与稳压后波形的测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整流二极管是怎样将交流变成直流的?电容器和电感线圈又是怎样将脉动直流变成稳恒直流的?稳压电路是怎样克服外电路影响实现稳压的?组织学生讨论,待学生对稳压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各元件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后,又进一步讨论:假设某个元件出现故障,结果会怎样?如某个整流二极管接反了或击穿了、稳压管坏了等,会出现什么现象?怎样检查与排除故障?通过分析和讨论,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一个台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培养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同样重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生产建设者,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打造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把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帮带作用和让学生自由探求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求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新的培养方式,才能真正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中职生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篇4

摘要: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培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班集体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关键词:职业培训;合作能力;综合素质

21世纪即将来临,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未来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在对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职业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一)合作能力是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职业教育的对象,基本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努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合作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社会大环境中。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总是乐于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时充分表现出信任、友爱、尊重。对其所归属的正当集体总是关心爱护,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必要时能放弃个人的某种愿望以谋求集体的幸福。相反,那些人际关系恶劣,不具备与人合作能力的人,或者与集体格格不入,厌倦与人交往,没有友情,喜欢孤独;或者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与短处,或者无端地猜疑、憎恨和欺侮别人,或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社会公德,经常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或狂妄自大,目无法纪,一意孤行,甚至与社会规范相抵触,我行我素,这就削弱以至破坏了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严重的不健康心理,进而无法调节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和人际关系,甚至无法适应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给本人和他人造成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能力,在适应社会的前提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与周围环境中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使自己在生活上、事业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在育人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与人合作,与自然协调。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有效服务,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适应现在,适应未来。可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刻不容缓。合作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自我,能尊重与关心别人。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骄傲与自卑、懦弱与蛮横、主观与盲从交错的复杂心理。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缺乏与人合作能力,处于被动无助的窘况之下。这对人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对人的意见、观点、做法能采取正确的态度。每个人在生活、工作、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更需要与人合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在与人相处时,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听取采纳合理建议,即使他人的意见不够正确,也不应横加指责,应学会用委婉的语气加以说服,使人易于接受,这正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3.学会忍耐、宽容、谦虚、礼让,这是做人的美德,在合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人,能经常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加以赞赏;能了解他人的困难,并给予热情的帮助;能倾听他人的正确见解,并加以采纳;能做到襟怀坦白、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能表现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具有崇高理想与信念,这是增强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人际关系上,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考虑个人得失,团结他人,乐于助人。使他人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真诚相待,将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加深和发展下去,所以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国内外有关调查显示,一个人专业能力只占成功诸因素的15%~20%,其余80%~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合作能力的高低。合作能力较强的人,能自然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之加深与发展。培养、锻炼合作能力,不必刻意创造条件,只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能力在事业成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把它作为一种在未来社会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实践,并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果。提高合作能力,搞好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每个团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每个正常人健康合理的心理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从而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对生活更加热爱,充满信心,提高适应能力,增强竞争信念,也使整个杜会保持一种稳定、融洽的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其次,它能提高社会生活的效率。人们互相理解,协调一致,就能在一起工作时产生最佳配合,调节劳动态度,从而增进活动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个性。人们在交往中产生广泛的接触,就能捕捉筛选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新信息,更新知识的贮存,改进思维方式,变革过时的陈旧观念,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开放,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客观需求。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它不单是指导就业,更重要的是指导人生,因为它在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他人,充分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增强合作能力,是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合作能力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信息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活动除传授知识、反馈信息外,师生间积极的感情交流,可以提高知识的传递质量;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学习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诱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

间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心理相容,相互依赖,彼此真诚相待,就会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行为上协调一致,就便于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常识、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对个人的社会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收集能力、及时做出相应对策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人交往时,不仅是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高科技产品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人的自身能力与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职业培训必须抓住时机,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从一点一滴入手,使学生养成勤勉、敬业、守纪、公正等良好的素质和行为习惯,学会遵从集体,随和大度,会协调,善商量,培养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和适当纠正自己错误观点的能力,为在实践中锻炼合作能力奠定素质基础。

应使学生明白,人与人要合情合理地交往,每个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欲望与行为限制在不妨碍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合理范围之内,在不断修正自身言行的过程中,从思想上、言行上完善自己,从学识上充实自己,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在与人相处中,就不会在他人的吹捧奉承面前忘乎所以,也不会因别人的贬低、歧视而自暴自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冷落拒绝而垂头丧气。尽可能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趋近,就容易产生一种有利于双方关系积极发展的趋势。因此,应尽可能努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修养:

1.能经常发现他人的优点。“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真诚的称道,会给人带来愉悦,便于合作关系的建立。

2.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促使对方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主动承认他或许错了,达成彼此谅解,保持继续合作。

3.能捕捉对方的不同态度。如果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合作双方就更容易沟通和理解。所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任务和计划,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风纪仪表、处世态度、合作能力、交际方式等等对学生都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教育意义。

职校学生年纪轻、阅历浅,对社会、人生的了解还不深刻,对许多社会常识、社会组织状况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缺乏体验,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社会,熟悉生活,向社会学习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为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用纯真的关爱浇灌学生的心田;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用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用诚恳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坦诚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处理师生间、教师间、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各种关系时,应保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友好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举手投足间,从教学与管理的一点一滴处得到启发与收益,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

(四)创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集体的生活和实践中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能力的增强、热情的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经常开展课外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在组织和参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激发学生多方面兴趣和创造精神,在解决实际困难与复杂问题的实践中,体会集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激发与人合作的冲动与热情,使学生能主动通过与人合作,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个别教育外,还要通过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共同目标,挑选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集体领导核心,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应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在校园范围内让学生轮流担任学生干部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们增加了与人相处、谋求合作的机会。此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工作愿望和热情,增强了学生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积极性,增长了才干,增添了自信,积累了与同学间相互交往与合作的经验。也使全体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实现集体共同目标作出贡献。关键还在于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既符合大家期望,又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并在集体共同进步、相互促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5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人才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小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作 者:戴海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225400刊 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年,卷(期):1(12)分类号:G71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6

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可欣

邮编:512700 电话:*** 邮箱:308757998@qq.com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实践;创新 《机械制图》 是中职学校工科类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 “工程语言” , 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 也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中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无实际经验,没有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难,不容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制图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一)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他接受你的为人,对你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有比较高的兴趣,但如果他对你产生厌烦感,在学你的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不太愿意学了。在《绪论》的讲述中,在介绍了本课程的大概内容和特点后,要多准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图样,让学生由图样猜测实物,并说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当堂大致说明原因,为以后的课程讲授留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其他国家的人尽管语言不同,仍然能看懂图样所表达的内容,是国内外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新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教师对第一课教学过是否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感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在绪论课老师要讲得贴近实际,要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接受你,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

(二)有效利用简单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制图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普高生,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需要改进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自制的模型让学生看了之后,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和两个小球,课上三个学生一组,小球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个不同的小球(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激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再仅仅传授书上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形式逻辑思维培养的弊端,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的思想劳动获得的。而不是“灌”进去的。在每次情景呈现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按前后座位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结论,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这种讨论有利于学生了解群体思维轨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训练说理能力,并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课堂结束以前,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补充。充分利用《机械制图习题集》,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后如有困难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这样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教师无论如何比划,学生总是想不出形状,这就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优势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3DSMAX 制作三维动画,可以任意摆放模型的位置,任意拆开分解,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可以一目了然。配合FLASH 课件将三视图的绘制按步骤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运用3D 图像演示假想剖切位置,可以在屏幕多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构造,并结合剖视图的作图过程演示,学生可以轻松地看懂机件的内部构造。这样学生在比较直观和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电子模板作图的能力。

另外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手工绘图由于劳累、繁琐和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我适当地加入了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介绍和讲解,比如AUTOCAD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制图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测绘实践的教学(大纲要求1~2周)。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如准备测绘设备、工具、指导书等以及分好小组。小组间的教学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接着教师要明确测绘实践的要求、做法及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然后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测绘设备(较多用机用虎钳)的工作原理。示范拆装零件和测绘主要零件。学生模仿教师,一边测绘、一边画草图。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要具体研究各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我进行指导、检查。当小组的草图方案完成后,进行检查,评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绘制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主要零件图。当小组内都完成绘图任务后,最后由我和小组成员共同对各同学的表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各小组间的测绘内容不同时,还可增加以下一些环节:小组内总结,各小组代表按一定的顺序在全班介绍,共同讨论,各小组成果汇集成最终成果。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 中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拥有创新意识, 具备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操作性, 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培养出既要具有基本会计专业知识, 又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是农村中职学校和教师需要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一、农村中职学校财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会专业教学目标不确切, 培养目标较为混乱

许多农村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可谓是目标多样, 方法各有不同。就现阶段来看, 有的农村中职学校没有明确的符合中职特点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上仍以普通高中的惯性思维在管理, 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为考试为升学而学习。有的农村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混乱, 专业教师缺乏, 学校层面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乏长远规划和研究, 办学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这样做的结果, 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 财会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专业课程陈旧、死板, 落后于时代要求

许多学校财会专业教材严重老化, 有些课程还在用上世纪的教材, 这些教材重理论, 轻实践, 对学生职业技能要求不明确, 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 轻视实习实训, 这样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要求, 造成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偏离实际,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的状况。

(三)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实训教学方法单一

“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在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财会教学中仍然是主流。教师费时费力一遍一遍地讲授, 目的仅是完成既定的内容和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实践, 最终导致教师教得疲惫, 学生学得吃力, 教学成效不明显。在不断变革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会计制度不断变化, 采用这种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只能是靠记忆和惯性思维解决一时之需, 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对加强和改进农村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 确立既要树立明确的符合升学、就业又要有创新能力的会计教学目标

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 必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合格的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应该既是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通用型人才, 又是掌握本专业核心学习能力, 能够参加高一级学校选拔的学习型和开拓型人才。所以, 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要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 着眼学生基本技能、创新能力,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 实际教学中应以设置岗位情境、提出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为主

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教学要以解决现实财会实际问题为导向, 以实训室建设为抓手, 以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 积极创设岗位情境,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问题作为切入点, 以专业能力为中心,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本班、本校、本地的各类有效教学资源, 对本班学习情况、本校财务状况、本地企业财务状况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这样既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具体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操作方法, 同时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三)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按照时代发展和财会专业发展的趋势,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课的基础上, 还要开设经济学、税务、法学、金融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学科。为了适应发展需要, 还要开设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等课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符合需要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另外, 会计专业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适量增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内容, 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四)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在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中, 应该充分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把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课程资源, 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关注程度, 克服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 有能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出发,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在不断完善专业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会计课程的实训室建设, 引入财会仿真模拟软件, 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 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将岗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专业课程, 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六) 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财会专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专业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要重视专业实践, 时常引导学生深入实际, 接触社会, 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做教学实践基地, 多到实践基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加会计事务见习和实习。在教学中及时了解财政、税务部门新政策、新规定, 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标准、新成果,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主动适应社会, 适应会计工作。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财会专业    创新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52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操作性,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出既要具有基本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农村中职学校和教师需要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一、农村中职学校财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会专业教学目标不确切,培养目标较为混乱

许多农村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可谓是目标多样,方法各有不同。就现阶段来看,有的农村中职学校没有明确的符合中职特点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上仍以普通高中的惯性思维在管理,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试为升学而学习。有的农村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混乱,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层面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乏长远规划和研究,办学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这样做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财会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程陈旧、死板,落后于时代要求

许多学校财会专业教材严重老化,有些课程还在用上世纪的教材,这些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职业技能要求不明确,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习实训,这样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要求,造成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偏离实际,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的状况。

(三)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实训教学方法单一

“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在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财会教学中仍然是主流。教师费时费力一遍一遍地讲授,目的仅是完成既定的内容和目标,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实践,最终导致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成效不明显。在不断变革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会计制度不断变化,采用这种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只能是靠记忆和惯性思维解决一时之需,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对加强和改进农村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确立既要树立明确的符合升学、就业又要有创新能力的会计教学目标

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必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合格的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应该既是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通用型人才,又是掌握本专业核心学习能力,能够参加高一级学校选拔的学习型和开拓型人才。所以,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要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着眼学生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实际教学中应以设置岗位情境、提出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为主

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教学要以解决现实财会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实训室建设为抓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积极创设岗位情境,想方设法激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问题作为切入点,以专业能力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本班、本校、本地的各类有效教学资源,对本班学习情况、本校财务状况、本地企业财务状况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样既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具体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操作方法,同时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三)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按照时代发展和财会专业发展的趋势,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课的基础上,还要开设经济学、税务、法学、金融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学科。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还要开设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符合需要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另外,会计专业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适量增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内容,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中,应该充分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把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课程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关注程度,克服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有能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出发,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在不断完善专业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的基础上,加快会计课程的实训室建设,引入财会仿真模拟软件,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岗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专业课程,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六)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财会专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专业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要重视专业实践,时常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做教学实践基地,多到实践基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加会计事务见习和实习。在教学中及时了解财政、税务部门新政策、新规定,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标准、新成果,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总之,农村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创新教育要求学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师要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9

结题研究报告

【摘要】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特别指出的:“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培养实践能力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一、序言

根据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批准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一五”2008年规划立项课题的通知》(长教科通[2008]167号),我校《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的研究》课题被确定为长沙市 “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时段为2008年4月—2010年12月。本课题主持人为刘才志(学校原教务处副主任,现招生就业办主任,高级讲师)、张洪辉(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实习厂厂长),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初阳、魏朝辉、杨玫、崔玲、杨桦、王东、陈红玲、易守华、喻如兵、张群、段克君、谢华、殷志军等一线教师13人,同时校领导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力支持,刘隆武书记、徐林副校长、任小琼副校长、陈新春书记等校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本课题课题指导。全体研究人员按时间、按任务围绕课题中心工作开展研究,经过两年半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报告。

二、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更是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部署,制定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文件中明确要求全省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完善实习实训制度,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2008年10月6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推动创业富民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推动创业富民的决定》,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出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体系的决策,吹响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集结号。《决定》明确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切实“转变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政策和现实上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均已把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极不相称,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特别在数控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上,由于教学投入太大,各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重理论知识说教,轻操作技能训练;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训练单纯课题,轻训练生产化与职业精神教育。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技能,岗位适应性差,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综合素质不高,培养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欢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环节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瓶颈。

基于此,着手对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研究就刻不容缓的提上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议程。我校作为长沙市直属学校,多年来在机械制造专业方向尤其是数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校厂一体,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同时我校已有一批中青年数控专业教师一直从事关于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数控技能培养效益最大化及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取得一定的建设性成果。因此我校经过申请,进行了此项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提高实习实训技能这个中心,有效的开展本专业实训设备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训课题建设、学生技能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随着数控专业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凸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数控实训教育资源,正确引导数控专业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和情绪,有效达到中职数控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实训环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知识的建构。

3、个性教育的理论

个性的本质是自主性和独特性。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的需要、兴趣、自由和创造,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要尊重“人”存在的价值,重视人自身固有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积极创设个性教育。

4、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理论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打好专业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要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为造就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5、现代教学观与人际互动原理

实训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训教学不仅要重考核结论更应重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互动,丰富学生对技能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6、教育心理学理论

以教育心理学中技能形成的理论、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的七层结构理论和认知派的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操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有效条件进行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通过开展社会、企业对中等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的调整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构成及培养目标,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对数控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整体方案展开研究,从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技能培养方法,切实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数控专业实习实训内容的设计研究。即实习实训课题体系应如何开发,确保其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2)数控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4)数控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5)数控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师资的能力结构和需求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篇10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专科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型的教育人才。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实践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唱、跳、写、画、表演等等。从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简笔画这一考试项目难度不是很大,对于学生来说,在掌握和运用上也不需要过多的精力投入,这主要是与学生前期所掌握的美术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难以将美术艺术作为自身兴趣爱好来对待,很多是为了应试而学习的,这样在简笔画学习时就很难真正掌握要领。其次,钢琴项目的学习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因为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钢琴基础,在钢琴的实践能力掌握上也处于初学者水平。而且对于钢琴技能的掌握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从练习中来体会弹奏技巧,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十分紧凑,学生练习钢琴的时间很少,这样学生很难专心投入到弹奏练习中,再加上这一专业的学习还具有一定的枯燥无味性,学生的学习意志不稳定,很难长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这样实践技能的提高就会受到影响。第三,儿歌和舞蹈能力相对较强,因为这两项能力的掌握较为容易,儿歌只需要对乐谱有了解,多演唱几次就可以有所领悟,进而熟练运用;而舞蹈能力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课下练习,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可以揣摩舞蹈的各项动作要领,而且学前教育的舞蹈一般并不是很复杂,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很热情,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取得较好的专业成绩,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练习时间不够或者是投入状态不积极造成的。第四,课堂讲解能力。学前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浓厚的认知兴趣,而且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也很强,因此,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来说,首先就要摆正心态,培养教学的自信心和耐心,可以细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并且在语言组织上也要有一定的诙谐性,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故事表演水平和情景带入能力,部分学生的课堂讲解能力低下,主要还是因为细心度和耐心度不够引起的。

上一篇:国美电器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前列地尔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