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通用9篇)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1
通过双证书提高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杨丽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但是,大量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分析原因可知,在营销类人才供不应求的现实背景下,中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是因为毕业生数量过剩,而是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各所中职学校都以实行“双证书”培养模式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实践,并分析了我国中职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双证书;建设
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举措。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中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为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之间的一种融合、制度,学生完成学业,经考试、考核和思想品德鉴定合格,颁发毕业证书;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这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
一、职业学校推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因此,推行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是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这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 制度的必然性
国家对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有着明确的要求。199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 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上这些,为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之后,每年将有上千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之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一课题就很严峻地摆在了各职业院校的面前。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实用”、“ 效率 ”和“ 效益 ”,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职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职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就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职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需求。
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准确目标定位
许多中专、技校、高职都纷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但从各类人才招聘市场所反映的信息来看, ,如何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找到一条合适的就业之路是各校都面临的问题。为此,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拟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市场营销职业分类有以下几种:市场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企业对于营销理论性人才的需求很少,而对于营销实践人才需求却很大。由于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以培养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策划人才为主,而中职则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为主即以培养推销员、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职员等为主。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计划的开展,都要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四、加强以“双证书”相对应的教师队伍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不像机电、汽车制造、数控等专业要求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强,但是它的技能性亦要求具有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然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结构很不合理,老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理论知识
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由于他们没有参加过营销类工作,对实际的营销工作流程和技巧都不熟悉,实践教学能力很差,这些老师培养的学生有理论无实践,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符,这样的师资情况与培养模式与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符。为了实现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道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步,一方面,对于学校专职老师,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定期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派教师到企业或更高层次的院校进修,为他们提供机会,深入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这些兼职教师必须真实来自企业营销工作第一线,对于营销工作的流程和发展方向了如指掌,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五、建立与“双证书”相匹配的实训基地
企业希望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市场营销领域中多种岗位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推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仅靠课堂学习和训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如果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获得实际营销工作经验,而且也培养了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双证书”制度就是在此形势下必然产生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职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也就越多。国此,我认为中职学校应该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根据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技市场营销的定位方向,并结合中职学校培养应用人才的特点,不能偏大求全,从而使得中职类市场营销应用类人才在以人才定位为方向的指引下,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教学效果,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杨丽英.提高“双证书”获取率,增强学院综合竞争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2]黄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 30卷 第23期
[3]郭素华,王二丽,付达华.践行工学结合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年 20卷 第12期
作者简介:杨丽,女,广西柳州人,管理学研究生,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2
一、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及意义
市场营销实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 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机会。
(一) 引导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整合
市场营销专业在毕业之前, 已基本完成了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 但是, 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方面, 还需要经过一定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之一, 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实现知识升华,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实现“四个相结合”
“四个结合”, 即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相结合;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实现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结合。通过以上“四个结合”, 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自觉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 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进一步缩小学生对知识认识上的差距, 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 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从事工作时, 除了个人的努力上进之外, 还要和企业内部的的相应团队配合, 才能取得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校时对于工作的方法作风等都很陌生,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工作作风。
(四) 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次专业课程实践, 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对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 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报告撰写, 有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五)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发展过来的, 很多高级市场营销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和学习, 做市场完全靠的是他们的经验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感觉, 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 企业急需那种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特别是高级市场策划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等高级营销管理人员已被纳入国家紧缺人才管理系统。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应以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为主。根据用人单位的市场调查得知, 当前社会与企业对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三个层次:高级的战略型营销人才;中级的管理型营销人才;初级的技能型营销人才。
高级的战略型营销人才包括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实施人才, 营销活动与项目的策划人才, 相关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人才。他们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方向的研究, 具备灵活的经济头脑,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多样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 细致深入地分析市场营销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 熟知一些企业、行业的营销活动全局以及各个流程、环节等。
管理型营销人才则是指掌握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活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一定的方法、方式, 使企业的营销目标能够实现的人才。这类人才能够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创新的领导艺术、高效的工作方法, 还要积累一定的营销技能, 同时具备与营销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素质。
应用型营销人才是在企业中从事具体营销工作, 主要包括:市场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的促销、各类产品与服务的推销工作。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才要求掌握具体的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 各类促销手段, 多样的推销技巧。这类人才企业往往是招到后即可使用。企业营销的中高级人才很多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才能转换成战略型管理型营销人才。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既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我们只有端正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不足
在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上, 许多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缺乏对现实案例情况的讲解, 以课本中心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在教学中仍然比较普遍。在教学手段上对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还不足, 使黑板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使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 从而导致理论教学的无趣。
(三) 在实践环节方面, 形式上的单一
现在营销实践的教学, 在许多情况下, 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如有的学校将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算完成了实践教学;有的是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一下再写一些计划书就算完成了;还有的实践教学就是文字上的并没有落到实处等等, 这些都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 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既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和工做内容的实践训练, 为将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从而使学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双方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 提供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供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EDP式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应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借助现代会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演示诸如各类广告的演示等就可以用PPT、视频格式等让学生在看到的同时耳朵也可以能听到。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学形式将会出现,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 综合利用多种形式, 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一是定期邀请名校教授及有影响的企业家举办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 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学生的实战意识;二是进行市场调查、广告调查、推销培训、营销策划、模拟谈判等;三是鼓励学生参与企业营销管理或营销策划, 并尽可能提供相应支持;四是鼓励学生参加短期的产品促销活动或应征企业的广告策划。如在节日期间为各家商场进行促销宣传。
(四) 应用营销模拟软件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计算机已经成为各种工作必备的辅助工具, 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 可以辅助在校学生熟悉现实中的企业运营、生产、促销、产品的运送、营销策略等实际业务工作。因此, 我们可以购买一些的营销模拟软件, 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生动的模拟练习各种营销任务环节, 使学生就业后就能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工作能力大为提高。
(五)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
高校应该更多的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真正构建符合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整个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 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我们必须探寻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环境因素和可变因素,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理论研究, 这样才能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苑霞.加强实践教学办出职教特色[J].中国电力教, 2006 (2) .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 学生 三创教育 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
目前很多学生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发展要求等情况。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水平,成为“三创”型高等技术人才,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三创教育”模式的概述
“三创教育”模式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1]。
(一) “三创教育”的含义
“三创教育”模式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重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在教学中,主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根据,以实现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原则的复合型“三创”技术人才,能够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
(二)“三创教育”的特点
“三创”型人才主要具有三种特点:一是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二是具备一定的开创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冒险主义精神,人不能总是停留在原地,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开发和改善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要求,成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其三是要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2]。人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才能产生更多、更新奇的創新性想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能够成功,要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二、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通过不断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技能,在未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一) 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只是进行理论基础的指导,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造成了一个班级内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而且这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无法提升学生对营销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销专业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加强对学生营销理论知识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营销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全面提升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
(二) 时代发展对营销人才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强,目前很多企业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通常在招收高职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工作时,都希望高职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流程,即时上岗。这就要求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高职营销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主要表现为学生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营销技术进行营销活动,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展现自我存在的意义,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成为集知识和机能为于一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一)丰富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内容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基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挖掘市场营销专业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新城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在注重调整教学思维,以“三创教育”模式为基础,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和缺点,营造一个实践与学习、实践与活动、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高效率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等视频节目,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视频中人物的优秀营销方式,不断加深自己的营销技巧和问题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营销技巧。
(二) 加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三创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创新精神、营销创业能力和营销创造能力。通过设计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加强对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再次深入创造。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营销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化妆品进行营销。首先学生要明确化妆品的销售对象,熟悉化妆品的主要制作流程和针对性人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和创造空间的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能力,成为创新性、创造性的创业型人才。
(三)提升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水平的加强和建设。如果想更好的指导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三创”能力,首先教师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加深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重视和学习,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应用,成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三创”型人才。
四、 结束语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三创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深入的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形成良好的创新性能力、创造型能力和创业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炳,王玲利.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23-124.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4
大连工业大学 实践创新团队
【内容摘要】 服装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服装人才进行培养。一是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主要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服装基础理论课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掌握阶段,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会根据个人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选择相关专业方向的服装工作室。二是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模式。可以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关键词】
服装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随着高校服装专业的增设和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服装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一些院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指导方针明确,毕业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社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相反一些
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滞后、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时面临诸多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服装专业必须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各种形式的特色改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步伐。我校服装学院成立于1985年,迄今已有二十六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1400余人。设置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六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两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东北地区唯一具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全国服装院校排名中名列前茅,被评为国内服装院校学科评价A+类、学科排名前5%的优势学科,多次获得中国服装教育最高奖项——育人奖,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示范专业和艺术类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在新形式下,我校服装学院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创新实践模式,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利用校内资源
1、校内实验室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系统扎实的服装理论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品牌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购买心理等。服装行业需要大批有实际经验的技术设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我校于2011年成立纺织工程(服装工程方向)专业,将本来属于两个学院的优势专业转而创新合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此专业的开设积极的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通过此次调整将有助于服装工程与纺织工程的有机结合,将服装设计制作与纺织品设计结合,使学生学习服装的同时了解纺织面料制作,形成产业链的对接,把我校服装与纺织两大优势学科互补,使学生可以在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校内优势,组织学生进入艺术设计学院雕塑实践中心,让学生全面的熟悉了解理解人体构造,亲身体验人体结构设计方法、技巧,而后应用于服装专业成衣制作中。
我校根据服装学科的发展定位,不断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完善功能增加投入,于1995年正式成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整合及筹建,几年来陆续建成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三维人体测量实验室、VMD陈列实验室、数字化信息采集实验室、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实验室、立体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条件较早了解和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并配备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实验教学人员,这样能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和服装基础课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验课的地点放在校内,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服装行业的了解,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学的是服装设计,毕业以后从事画效果图的服装设计工作,因此对《时装画表现》等艺术设计等课程比较重视。相反对《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等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服装结构制版和工艺裁剪制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是裁缝工匠的活,不是一个服装专业大学生应该学的。因此对学校安排的各种实践环节不重视,不能认真对待。这样的后果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只能纸上谈兵,因为缺乏对服装结构的掌握和基本工艺技能的了解,使许多想法在生产实际中无法实现。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服装专业本身的特点,就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把实验内容与前期基础理论内容紧密衔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所学服装结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设计和制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能够画出流行时尚的服装款式,还能设计出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符合人体体型特征的相应纸样。并能熟练掌握各款服装的基本裁剪方法,缝制工艺流程及成品的质量要求标准。使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校内服装工作室培养模式
服装工作室的成立以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和课程设置为依托,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为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服装饰品设计工作室等。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师资团队,也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进入服装工作室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室之前,教师应把各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向学生宣传,使学生对每个工作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多门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服装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对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都有所考虑,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服装工作室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时间来工作室进行实践活动。课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需求和社会上的各种竞赛主题。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课题进行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例如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必须让学生到社会参加一些实践调研活动。与厂家进行广泛的交流,掌握本品牌服装目前的市场营销状况,研究目标消费者购买心理,款式设计风格的定位。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工作,那么产品开发设计就可能脱离市场需求,不被消费者接受。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生活实际中寻找创作灵感,找到设计作品的切入点,使设计作品既不脱离实际,又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工作室完成服装产品从款式造型设计到结构制版,最后到成品制作的一系列完整开发设计全过程。通过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策划、设计及生产销售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掌握了解市场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奠定扎实基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在技术上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同时学得了服装产品经营销售和服装产业的相关知识。在服装博览会和展销会上进行作品发布,向社会和企业展示教学成果,推销学生。
二、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
1、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服装教学的改革必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寻求特色。我校广泛联系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服装教育的支持。根据大连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有目标地选则几家大型服装企业和科研单位,我校根据服装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大连的服装企业
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先后与大连大杨集团创世有限公司、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华新针织时装公司、大连思凡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新玛特商场、大连和平广场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教学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另外学校与商场或服装名品店合作开发学生服装作品。由学生担任服装设计、制作、销售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主角,全面体验服装出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可以利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到生产车间参观实习,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对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工艺流程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直接接触一些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有条件还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够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服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座谈会,畅谈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讲解一些在服装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把一些课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请企业中的老毕业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这样在实践中学生清楚的了解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具体要求。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随时为学生提供方便条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自己的参赛作品。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毕业设计。学生边实践边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都会有很大提高。这种实践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校期间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每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cctv服装设计大赛、国际时装周、大连国际服装节、宁波时装节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
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厂方采用,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更加频繁,不仅承接每年大连国际服装节的时装表演,而且参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展示、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等活动,成绩显著,受到大连市政府的赞誉。例如我服装学院23名同学当选2008北京奥运礼仪引导明星团,是国内入选人数最多的高等院校,另有一名同学当选火炬手、一名同学当选护跑手,得到奥组委和大连市政府的赞誉。
3、国内外学习交流
通过研究国内外服装类名校的学习实践方法,积极地进行了自我改造工作。以东京文化服装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以培育服饰产业界之通才为目标,综合性教授从制作服装的基础到应用之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专业课程与真实设计业界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时兼职服装设计工作”;以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本科教育思路、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
同时加强了学校间、校企间的学习交流。多次邀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张文斌教授,高级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功勋人物李欣教授莅等临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与国际著名日企YKK合作建立服装学院发展基金,并开展服装辅料拉链的设计开发项目;拓宽与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本科留学生服装实践学习交流。以此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不同环境间、文化间的实践交流,促成了培养多样型人才的有效目的。(内容不像研究像报告)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服装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将更加突出。服装院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研究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探索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失败原因:没有经过仔细的斟酌,没有详细查阅资料研究性论文应该有的样式,答辩时没有尽力争取机会。综合能力欠缺,文学素养不够)
参考文献:[1] 服装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大连工业大学2013.3.21
[2] 服装实践能力培养.东华大学网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优化
分析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强化学科教学实验,加强课外实践训练,扩展实践教育环节,从而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 者:曹社华 尚华萍 陈荣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2.0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能力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6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方法上的欠缺,也反映了大学生由学校转入社会时能力的欠缺。对于生物专业学生,应更加注重培养开放性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物,实践,创新,素养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共存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求职人员关心的是“你能给我多少薪水”,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你能为我做什么”,供求双方没有在实践能力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因而尽管岗位空缺,但是招聘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又陷入求职难的窘境。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实践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差,创新能力就更不用说。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时,往
【1】往不能找到解决方法,束手无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不佳,比起其他专业更为紧迫,竞争更大,压力更大。因此,对于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实践能力
大学四年的学习却找不到工作岗位,四年知识几乎用不上,这主要是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的东西,求职的时候也就没有办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的原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很多高校缺乏实践场地,尤其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张,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试验场地远远不能满足蜂拥而来的学生需要,常常是很多人围绕一个实验设备转,一人演示,多人围观,起不到动手效果。部分高校可能由于资金不足,使学生的实验流于形式。没有做
【2】 实验的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提高。
2.自身的原因: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
当前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这类学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核心家庭”,自小备受宠爱,经济上高度依赖父母,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空前优越,对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估计不足,忧患意识淡漠,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低下,导致其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普遍较差。.社会原因:科研学术氛围不浓。
当前人们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科研成果没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因此,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学生的实践动手、研究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对于提高生物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有一下几点:
1.强化实践意识
学校需要通过就业指导以及其他课堂教育,收集大量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使得学生明白实践能力对于其本人就业、择业、创业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实践技能要求强的课程,采取笔试和实操各占5O 的考核方法,由此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能力提高。
2.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在政府资金投入基础上,学校也应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包括科研经费、企业资助、个人捐款、科技成果的转让、技术服务等,集中资金改善现有实践教学条件。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氛围和物质保障。
二、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素质,它既是个人能力充分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然而我国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些将不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缺少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①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完全。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了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只满足于考试成绩;②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专业课程设置落后和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视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③师生交流开放程度
【3】 不够。高校教师只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普遍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普遍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
3.创新和科研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投入不足,资助经费少,实验设备陈旧以及实验器材与当前高端科技完全脱节,吸引不了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兴趣,更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不足,严重阻滞了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实践创新教育观念。
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共性培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把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使大学生课堂内外都能长见识,增才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体制
高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成立社会实践社团等,着重建设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创新科研平台
高校加强对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新实验仪器等措施满足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定期开发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实验研究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鼓励大学生的参与创新实验和科
研项目,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三、结语
大学毕业生普遍对未来生活充满热烈的憧憬之情,对未知的生活领域往往具有积极的探
【5】索之心,这是大学生身上一种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但是,毕业生往往期望
立即就能找到一份工资高、环境好、稳定、不太辛苦之类的好工作,这是不切实际的。面对现在紧张的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思考自己的价值所在,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好高骛远或者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当然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依靠学校提供合适的环境与氛围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普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只有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创造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使学生自觉形成自我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彭青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54-155.【2】 彭红涯.理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2012,12: 127.【3】陈劲,王黎萤.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M].北京:国家行政学出版社
社.2008.77-78.
【4】王丽,陈江博,苏雪琼,等.科研融人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11(8):1l2-114.
【5】梁剑光,朱东兴.生物专业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7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扩大学生课程选择范围,创新教育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多学科不断融合,业务交叉越来越频繁多见,一些创新结点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集技术和管理于一身的综合性,还包括文学、社科、心理、艺术等多个层面知识的综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都是按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进行安排的,学生没有自我选择权,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忽视,因此,出现了我国目前高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综合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大力实施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思维的活跃度调动起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把握教材改革的实质,对市场营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进行优化,按照全新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高实践性教学强度,激发创新思维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金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要结合专业特点,加大社会实践的实施,作为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不断让学生的理论通过实践得以巩固提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辅导员为中心,通过班干部的沟通管理来开展班级工作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要适时将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引入到我们的课堂。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主要存在着两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一”)和以顶岗操作、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二”)。“模式一”设计各种形式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增强对于市场营销学、推销技能等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于课堂上的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分析等比较特别的内容,会进行专题调查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
(二)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校实验、实训存在着各种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也想方设法进行了改进,他们设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然而,根据长期实践的结果,校外实习基地也只是起到实习的场所。
三、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实践教学,主要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它们是: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理论实践、综合实验及课堂内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等等。按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它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针对于“一个中心,五个环节”来做好教学的规划。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说,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中心;所谓“五个环节”,也就是说,通过实训仿真摸拟操作环节、一实习环节、课堂实验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五个环节,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目前,学院与很多公司都在开展合作办学的模式,有些系也建有自己的企业班,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同样如此。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和院系的合作,将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分批实习,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业现场学习营销知识;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院要加大岗前培训力度,确保他们都有实践经验,都有在大中型企业工作的经历,然后通过院里的考核,才能上岗从事教学工作。
(二)加强对校内社团的管理
每个学校都有很多社团组织,比如营销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勤俭学中心等等,学院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将社团做大。学院也要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做下对接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们的市场营销知识得到深层次的应用。
(三)谋求与合作单位的共赢
学院要在社会实践活动方法进行体制创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要鼓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也参与其中,对于长期坚持做社会实践指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政策上予以倾斜,年度考核上予以照顾,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领导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摘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只有加大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实践环节不强,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笔者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和设想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探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
[2]俞林.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市场导向 工程管理专业 实践能力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房产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这对建筑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现代经济和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过硬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企业急需复合型的人才,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人才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人才结构性失衡问题,表现为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而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文法律素养、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高水平人才严重匮乏。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律等基本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建造师、造价工程师训练,能够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的行业中从事项目决策咨询、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日趋完善,但是实践教学体系尚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实际项目的实践认识,各高校普遍缺乏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平台,课程实践依附于单项专业课程等。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努力成为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 研究意义
2.1 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设置等,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律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建造师、造价工程师训练,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的行业中从事项目决策咨询、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行业进行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市场需要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实践素质和能力,主动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同时积极与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建立联系,以便准确和及时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应用型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2.2 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技能 现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工程管理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工程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我们确实难以在四年时间中培养出面面精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培养培养目标,在追求“宽口径”的同时有所侧重,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专业过硬、个性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从单纯的知识传输转变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英语听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只有充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在校所学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工程管理的意识,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2.3 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基于市场导向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思考,可促进教师不断对实践环节进行探索,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鼓励教师通过深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表现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基础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社会需求大,从业范围广,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工程咨询业及相关业务领域,从事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我们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企业样本,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了解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社会需求,以及企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3.2 专业课程案例库 我们将通过市场调查和资料搜集,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建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库,如对《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建立统一的、前后相关的案例库。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某工程实例中,要求学生结合《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以技术人员身份制定施工方案;结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以招标人身份编制招标文件和以投标身份投标文件,再模拟组织开标决定中标单位,模拟业主和承包商身份签订承发包合同。
3.3 发展实践教学新模式 我们需要优化实践教学过程,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有效实施实践教学。将进行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向创新型转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展实践教学新模式,一方面可以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的相关知识列入专业课教学,加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使培养的学生能迅速胜任将来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如建立课程案例库、建设综合实验室等,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发展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
4 研究目标
①工程管理就业市场调查报告。确定项目调查的问题和所需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企业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市场调查报告。
②建立课程案例库。即围绕着专业课程,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入案例,由学生实施计划及进行成果展示,最后由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估总结。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也提高教学效率。
③完善实验室建设。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设计工程管理各项实验内容,完善实验室总体建设方案。设计实验内容可使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造价软件等硬件及软件实验设施,还可以结合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基本上覆盖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④制定科学的课程设计环节。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学校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探索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的革新,逐步完善和整合学校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直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项目初期在我院的工程管理专业中研究并进行,后期将推广至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预计受益学生将至400人。同时,基于市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也将会促使教师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磊,朱峰.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
[2]瞿焱.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
[3]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9.
基金项目: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市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考”(项目编号:X2013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9
作者简介:张斌(1983-),男,江西东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评估研究。
通讯作者:邱致燕(1983-),女,江西赣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本身也包括了心理学的很多分支科目,本专业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强的心理学人才,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测评、人力资源测评等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所以,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培养目标过于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轨。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胜任其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薄弱。对于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不能很好地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各职能部门所需的素质不匹配,致使许多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而公司又缺乏人才。目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和技能培养环节薄弱。
当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心理学应用技能,尤其是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调查得出,40%的专家学者对于当前我国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训练状况不满,专家们普遍反映他们缺乏实践技巧和经验,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上述两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这一弊端直接影响了我国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
(一)固有模式的桎梏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业只设立在师范大学或者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中,医学院校从开始才有部分院校引进该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受教育学科影响较深,理论性培养环节较多,忽略了心理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新增该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大多与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尽管大多院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色申报不同师范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根据新申报专业不同于传统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和教育的特性,强调应用型和技术型,但其培养方案的制订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
(二)师资力量薄弱
现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一个老师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有很多医学院校直接外聘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师。况且高校应用心理学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受传统心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影响,其自身的运用实践能力不够,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良好的引导。而年龄较长、职称较高和资历较老的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来自其他专业,属于半路出家,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专业技能薄弱,能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拥有博士学位,具有较为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是往往教学经验欠佳,能够给予学生的实践知识少。虽然新老教师的搭配可以形成互补,但是整体较弱的师资状况限制了应用心理学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办学条件跟不上实际需求
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的要求比较高,而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少,达不到需求。医学院校由于开设应用心理学时间不是很长,对该专业的重视度不够,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当然优先考虑医学专业的学生利益,使得心理学更加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况且新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为地方本科院校,受地域限制,本身条件不足,资源有限,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只能采取多组学生在一起上课的实验方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很多开办心理学专业的地方院校购置的实验设备性能差,只能满足于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索和独立设计实验,达不到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标准,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不够完善的教学体制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不足,大学期间只要相应学分达到标准就可以,对学生的实践学分没有相应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理论记忆多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身动手需求少,找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对本专业失去兴趣。
(五)学生自身缺乏实践精神
从应用心理学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心态浮躁,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在国家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注重外在荣誉的包装,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目前培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考核而学习,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素质培养,在实践能力运用方面严重不足,属于完全的高分低能型,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心理学专业,也是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与理论知识相匹配,注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块,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体系中应该多以探索性、综合性的实验为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要将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
1.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1)专业素养方面。根据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应该以基础知识加专业训练为主。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扩展课程,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基本途径,专业训练要求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激发学生的创新与运用能力。(2)专业技能方面。应用型人才要以心理学应用技能为基础。设置专业技能课包括心理辅导训练、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干预技术等,实践教学环节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以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验开展方面。学生应该掌握本科课程的基本教学实验手段、方法及技能,能熟悉运用基础实验,构建综合和创新实验。结合各科课程的先后,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实验课程应当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在实验以及实践过程中方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实验课程既有利于记忆,也有利于需要用的时候得心应手。(4)实习实训方面。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专业知识为目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专业课程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合理分配,增加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学习,支持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见习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5)毕业论文方面。在学生大四的实习阶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习阶段,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去最终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选择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研究课题。(6)职业化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职业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职业素质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通用素质包括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专项能力主要包括个人特长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7)科研创新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在校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教师的课题组。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将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参加课题纳入学生创新学分管理,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专业技能的提高。(1)加强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应该大力度建设与完善实验室。实验室是见习、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高校应该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项目,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保障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还可以将校外资源整合到实验室开放项目中,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合理开展心理学研究。(2)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服务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建设一支服务能力突出、行业分布合理的实践基地,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基地场所,如精神病院、监狱、劳教所、中小学教育机构、心理咨询门诊,人才测评与咨询机构,如人才市场、公司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使学生的见习、实习得以保障,了解心理学应用的不同层面和机构,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3)校内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需要经常更新自身的实践技能。校外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技能,他们了解社会市场的需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4)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情境模拟体验:学生根据案例角色的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活动,体验并分析其心理特点。②行为体验: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双主体学导式教学观,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行为再现形式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5)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室开放、本科生导师制等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从中学习科研的选题、设计及撰写方法,从而培养科研思维。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兴趣科研项目,并配以导师,通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二)设计并开展校园特色和创新性主题活动
首先,通过前期调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以“体验生活、心理感应”为主题,开展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分析。
2.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以“我爱我,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
4.以“增强团体协作意识、提升团体辅导技能”为主题,开展心理拓展活动策划及实施大赛。
5.以“理解角色、扮演角色”为主题,开展心理情境剧汇演。
6.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为主题开展模拟招聘活动。
此外,还可以考虑研究型实践教学。学生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训练过程,可以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指导高年级大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导师指导下,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及学术性会议,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6 )。
[2]李国强,王旭红。 应用心理学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 )。
[3]张素玲。关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7 )。
[5]高立群,彭聃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
[6]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7]辛勇。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4 )。
[8] 吴真,李洁,鲁迟。 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07-19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0-27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论文09-02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自我评价09-3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市场营销专业07-10
市场营销实践11-29
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06-17
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报告08-18
市场营销道德与实践08-29
市场营销暑期实践报告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