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环境行为

2024-10-03

不良环境行为(精选10篇)

不良环境行为 篇1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有违社会公共秩序与道德、不符合法律规定, 传播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信息及借助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

1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相关概念

1.1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定义

1) 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不良信息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破坏信息安全的垃圾有害信息。

2) 网络犯罪:网络犯罪, 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 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 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 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1.2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法律界定及分类

1) 暴力信息:语言暴力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指文字本身的使用, 多用有攻击性、侮辱性、嘲讽性的过激言论;二是指语言的暴力作用, 通过过激语言的使用, 激起人们的情绪, 进而延伸到行为方面, 形成现实暴力侵权。

2) 网络不法政治舆论传播:政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涉及国家或政府的意识形态建设及制度, 规章和重大政治活动, 是舆论中表现最强烈, 对社会进程影响最大的一种舆论, 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时要通过各种方式造舆论, 以便政策能够顺利推行和深入人心。同样, 民众希望改革某项制度时, 也要通过形成舆论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并使问题得以解决。

3) 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凡是网络上以性或人体裸露为主要诉求的信息, 其目的在于挑逗、引发使用者的性欲, 而不具有任何教育、医学、或艺术价值的信息。

2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成因及危害

2.1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途径与方式

1) 网络游戏。英文名称为Online Game, 又称“在线游戏”, 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 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 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2)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指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单据、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

3) 网络论坛和聊天室。网络论坛是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 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 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网络聊天室通常直称聊天室, 是一种人们可以在线交谈的网络论坛, 在同一聊天室的人们通过广播消息进行实时交谈。

4) 网络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 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 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

5) 强制浏览。利用网页代码技术使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访问某一网站,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6) 传播色情内容的网站。

2.2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泛滥的原因

1) 经济因素。经济上的影响因素, 当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在网络上进行一些违法活动又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使得一些人为了个人一己私利, 忽视其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而利用网络来传播不良信息, 如发布色情、垃圾邮件等不良信息, 获得非法的经济利益。

2) 技术因素。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制造与传播信息变得异常快捷, 信息的快速传递正是广大网络用户追求的目标。但是一味的追求信息传播速度, 追求点击率, 而忽视内容的真实性, 容易造成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屡屡出现。同时, 网络信息发布还存在发布者隐匿的特点, 很容易使人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 容易忘记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而肆无忌惮地传播网络不良信息。

3) 传播主体多样化。互联网的交互性, 使任何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传统大众新闻媒体, 并使信息提供者与信息接受者建立在严格限制基础上的关系彻底解体。互联网多主体、多渠道的传播方式使网络信息源头多, 复制快, 在这样一个信息海洋中, 无法做到对每个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监控与及时管理, 导致垃圾邮件、虚假信息、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的泛滥。

4) 法制不健全和网络管理滞后。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跟不上网络快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立法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 信息市场秩序的维护在一定的领域里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使得信息违法与犯罪活动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导致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的三无自由王国。

2.3 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带来的问题及危害

1) 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权威机构调查, 全世界色情网站超过上百万, 而且每天都在以上千的速度在递增, 每天浏览人数达上千万人次。网络环境下色情信息败坏了社会风气, 污染了社会环境, 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发情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 造成经济损失。网络环境下, 经济信息往往涉及经济利益, 为了引起关注, 达到牟取经济利润的目的, 歪曲甚至扭曲真相而发布虚假信息, 误导网民, 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

3) 引发犯罪心理倾向和犯罪行为。网络环境下的虚假、虚拟信息很容易使人沉迷其中, 极易使判断力不强的年轻人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3 国内外的治理措施

3.1 国外的治理措施

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互联网源于美国, 但美国政府刚开始对互联网的发展采取的是“不干预政策”, 认为没有必要限制互联网。然而, 随着网络中有害社会环境的不良信息等网络问题日趋严重时, 美国政府不得已开始针对网络出现的种种问题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此外, 美国法律还规定所有提供互联网教学的电脑必须采用信息过滤技术进行内容过滤。

2) 加强行业自律与自我管理: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行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服务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活动的行业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外, 还应进行自我管理, 实行自我监督, 也是有效控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充手段。

3)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针对网络上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行的防范与控制手段主要有两种:分级和过滤。常用的网络技术控制手段主要是对网上信息内容进行分级。比较著名的分级软件有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 ion) 、P3P (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 Project) 等。

4) 其他一些措施与手段:在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上, 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多层次的控制。除了以上的措施手段外, 还存在其他方式。美国网站的BBS管理制度中包括网民监督的手段。当网民发现他人在BBS上的违规行为后,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网站报告, 而网站也有责任回复举报者, 并对举报的问题进行处理。

3.2 我国在治理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管理主体不明晰:根据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规定, 对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进行整治的管理部门及单位有好几个, 这些管理部门和单位包括:

(1) 公安部门—依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规定, 公安部门对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有监督权;

(2)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依据相关规定,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为网络出版的管理部门;

(3)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管理的通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网络不良信息的管理部门;

(4) 省级以上文化管理部门—2003年制定的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规定, 省级以上文化管理部门是互联网信息及文化传播的管理部门。根据其他部门规章的规定, 电信部门、信息产业管理部门等都成了治理网络不良信息的管理部门。

除了上诉相关政府部门以外, 相关经营企业对于网络也有对应的管理责任与义务。但是企业方面一般认为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发送与传播不应负有责任或检查义务。

2) 网络不良信息认定标准存在不统一, 在实践操作中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从《中华人民共和共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可以看出, 关于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的界定标准在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因此, 在实践中就会发生对网络不良信息认定的困难。

3) 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的鉴定制度不完善

对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的传播, 现行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鉴定制度, 没有可行的鉴定操作机制, 对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发布的相关主体就无法科学地区别, 从而也就不能依据法律、法规来认定责任。

4) 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法律责任追究程序不完善

目前, 如何依照法律程序对发送、传播不良信息者的法律责任进行追究的程序性规定还不完善。例如, 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刑事程序法仍为空白。缺乏关于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属于何种证据、地位如何、对此类证据如何收集、采信等的法律规定, 为此类犯罪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4 针对网络不良行为的治理对策

4.1 法律对策

完善网络不良行为治理的法律法规:

(1) 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治理的法律法规

第一, 要制定一部系统的《国家信息安全法规》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依据。这一法律依据的第一要务是要确立信息自由原则, 即为了保障公众和国家的信息利益与安全, 有限制地牺牲一些个人信息自由是必要的, 但个人的信息自由不能建立在妨害公共信息自由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上。

第二, 规范与统一网络环境下认定不良信息的标准, 明确不良信息的范畴, 建议采用列举式的规定, 增强可操作性。

第三,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不良信息传播与治理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2) 设立专职监管部门

由于我国网络用户数量逐年递增, 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或者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分工管理, 做到不漏不缺, 但勿重复、多头管理。

4.2 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道德培养, 将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原则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 最终转化为道德主体自觉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它是道德理想具体化、道德成果实践化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有意识地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锻炼人们的道德意志、确立人们的道德信念、形成人们的道德习惯的一系列行为。

4.3 技术控制

(1) 实行严格的电子审查制度

新加坡是对互联网内容实行严格审查制度的国家之一。我国也应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对互联网信息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 以遏止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首先对网站登记实施严格的审查与备案制度, 其次, 应制定互联网登记许可制度, 在此基础上, 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网络的各级出入口进行过滤, 将不符合国情或不良的信息挡在网络之外。

(2) 信息过滤及分级系统

目前, 互联网只对上载信息的格式提供了统一标准, 为了便于对信息的进行管理与过滤, 对于上载的信息的内容也要制定统一规范进行级别认定。与此同时就要求我们加强过滤软件的开发应用, 对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内容进行分级过滤。网络管理部门和网络用户可设定这种软件的过滤标准, 如果计算机在调阅互联网时遇到超过标准的信息就会拒绝传输、显示。

摘要:该文立足于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种类、特点及影响, 挖掘其产生原因, 寻求预防与治理措施。该文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网络环境下不良行为的频繁发生, 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 最终可以实现对互联网的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 有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不良行为,网络犯罪,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丽梅.因特网上的信息污染及防治[J].现代情报, 2003 (2) .

[2]卢静.网络广告污染及治理[J].商业研究, 2006 (5) .

[3]朱爱菊.网络信息生态中Web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分析[J].图书与情报, 2006 (6) .

[4]向远金.如何有效遏制网络有害信息传播[J].行政论坛, 2007 (6) .

[5]牛培源, 邱均平, 苏金燕.网络信息传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5) .

[6]王炎龙, 刘丽娟.博客语言暴力及其治理机制[J].新媒体.新课题, 2008 (9) .

[7]谢金林.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J].社会科学, 2008 (11) .

[8]王震.如何有效治理互联网垃圾邮件[J].信息系统工程, 2009 (5) .

怎样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篇2

下面介绍一些使人不愉快的情况,同学们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个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

甲:画吧画吧,这是“墙面艺术”,你看建筑工地临时用来遮挡的墙面上,常有这种艺术,等你练好了,说不定广告公司会来聘请你呢!

乙;我建议你在自家房子的外墙上画,这样别人就没话说了,你爸爸也不会打你屁股。

丙:可惜你不是神笔马良,要是马良就好了,就能想要什么画什么。画棵摇钱树,你家的钱就用不完啦。

丁: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到处乱涂乱画,我报告派出所,把你抓起来。

戊:你画画的技艺确实不错,不过,把墙面污损了就不好了,是不是可以在纸上画呢!我还正要向你学习呢!

评析:

对乱涂乱画的人,甲、乙、丙虽然说的话不尽相同,但都对他进行了嘲讽、挖苦,而不是正面地劝告制止;丁说话口气凶狠,显然有点夸大其词,不近人情。上述做法一定会受到对方的抵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戊说话比较通情达理,从赞扬出发,指出乱涂乱画的害处,并提出了改正的方案,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一个同学爱偷偷拿同学的物品,有几次被其他同学看到了。

甲;好,小偷!我要向老师报告!看你要脸不要脸。上次我拿你的书看了看,你就报告老师,这回轮到你了,哼!

乙: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谁让我们是哥们呢?

丙:这不关我的事,还是别管了,免得伤了和气。

丁:你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这是不好的行为,快放回去吧!

戊:你需要什么东西就向我借,别再乱拿别人的东西了,要珍惜自己的名声。

评析:

甲大声嚷嚷,语言凶巴巴的,还有报复嫌疑,让当事者无地自容;乙顾惜迁就,代其隐瞒,并不劝其改正;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策略,不讲原则。这三种方式都不利于对方改正错误。丁直接告诉对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戊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劝其改正,后两种说话方式比较合乎情理,对对方纠正错误有帮助。

中职生不良行为的剖析 篇3

关键词:心理,良好行为,环境影响,教育对策

1. 家庭环境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通常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在我所带的学生中因为家庭原因而导致心灵扭曲的就有近1/4。在通过长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后, 我将家庭环境问题分为以下三类[1]。

(1) 严厉型家庭环境。我所管理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平时十分的调皮, 经常逃课, 曾与其多次沟通未见效果, 随后我采取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方式, 但这名学生得知此情况后, 竟然从寝室收拾东西离校出走。后得知出走的原因为:该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为“棍棒式教育”, 从小孩子做错了事情, 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以“不打不成材”的方式作为解决子女问题的唯一方法。以上事情可以看出, 学生在成绩不理想、惹祸后, 总是害怕面对自己的父母, 在心灵上极其容易发生扭曲, 出现逆反心理。因此一味打骂孩子而没有激励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总是恐惧、绝望和反叛, 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 宽松型家庭环境。如果说过于严厉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那么是不是只要宽松的家庭教育就能够使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除开部分特例, 就我所管理的学生来看, 来自过分宽松的家庭的学生身上总是带有种种的不良习性。我所管理的班级, 有位学生在该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因为该学生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导致该学生无视学校纪律, 在众多不良事件中总是出现该学生的身影。该学生由于在家当惯了“小公主”, 因此内心总觉得“就算我惹出天大的事也有家里给我善后, 连我父母都不管我, 你们有什么权利管我”, 诸如此类的想法。

(3) 特殊家庭对学生影响。除开以上两种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另外常见的影响学生的情况就是特殊家庭, 如下岗家庭, 单亲家庭等此类家庭, 通常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例如, 我班上一位学生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 一方面父母从小对其疏于教导, 另一方面其父母各自组成新的家庭, 因此该生表现得十分孤僻和激进, 不喜欢和同学交流, 并且漠视校纪、校规。此类学生, 通常因为家庭因素, 从小心灵上就背负着创伤, 大部分不喜欢和人交流, 内心有自卑感, 同时会因为内心的创伤而表现出脾气及情绪的不稳定。

以上三类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因素而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面对此类学生时候, 作为教师不仅要单方面关心和注意此类学生的心理变化, 更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 相互配合, 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让学生重新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 学校及社会环境问题

(1) 学校环境。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为例, 我校中职生除开节假日都是采用寄宿制度, 因此, 在校期间时间比例相当大, 在校学生更多是受到教师的影响, 一个学生是否爱学习, 是否有不良行为和其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 老师也是人, 也不可避免地容易将种种情绪带入到教学中, 有着主观上的喜欢与不喜欢, 而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理由很多时候却会是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根源。我班有名学生, 在一学期表现一般, 但是进入二学期却屡屡犯错。为此, 我与这名学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沟通, 最后得知, 因为上学期期末考试该学生表现不佳, 使得我对这名学生倍感失望, 态度有些冷淡, 该学生认为我开始不在乎他, 因此才做出许多不良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从此类事件来看,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渴望成为被人关注和喜欢的对象, 就算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 在其心理上也可以充分地获得让其他学生害怕而产生的畸形快感。因此作为老师要多加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和心理, 充分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2) 朋友圈对学生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在面对年纪尚小, 心智尚不全面的中职生, 朋友圈也是一个让人不能忽视的环节。我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尤其是有打架、抽烟、喝酒等行为的学生, 几乎都有一些所谓的社会上的朋友。如我班一名学生, 有一位因偷盗而受到法律制裁的男朋友, 该学生在未认识该社会青年前表现平平, 在与社会青年认识后经常夜不归宿、频频逃课、欺骗父母和老师。此类学生, 往往因交友不慎, 从而产生出错误的人生观, 认为自己社交广, 就是一种成就, 而此类想法更加使得学生想去结识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往往一些被欺负的学生要么忍气吞声, 使得精神紧张, 影响学习, 或者学着认识社会人员去欺负其他同学, 因此此类危害极其严重。

(3) 社会影响。社会是个大染缸, 尽管中职生接触社会时间较短, 但是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却同样徘徊在学生中间, 比如, 打架、抽烟等事件。如我班一名学生, 因家庭条件较好, 常常欺负其他同学, 违反纪律, 并扬言:“自己家里有关系、有钱, 想做什么都可以”, 使得别的同学敢怒而不敢言。该类学生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 因此极其容易做出影响恶劣的不良行为。同时对其他学生, 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 对其心理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也会使得这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2]。

针对以上来自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必须坚持做到自身的公平、公正, 如若自身畏惧或放纵, 那么则会使得犯错的学生更加坚定错误的观念, 一步步走向深渊, 而其他的学生则对社会、对学校产生不信任, 这就有悖于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育人、兴国的方针。

3. 学生自身

学生性格和兴趣问题。除开以上两点外界因素, 学生自己的性格与兴趣也是产生不良行为的要素, 而这方面也不能全归结于学生, 关键也要看老师和家长怎么看待和引导学生。如我班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逃课, 后来通过和该学生进行沟通后, 了解到这名学生并不喜欢护理专业, 因此该学生在就读我系后发现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如此不符, 专业是由父母选择的, 现在自己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因此我将学生的情况告知其家长, 使得该学生转入其喜欢的专业, 现在该学生经常和我互通电话, 并告诉我自己学习很认真, 学习兴趣浓厚。

在发现学生如果不是因为外界因素而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 应该尝试从学生本身的性格与兴趣入手, 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方法, 从而避免孩子因为背负家长和老师的“兴趣”而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在上岗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 要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本来都是一张“白纸”, 不论成绩的好坏, 不良行为的产生其主要还是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得学生的心灵和人生观产生了扭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在发现学生有了不良行为后, 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 才是解决学生不良行为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旷细玲.浅析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改正措施[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版) , 2010 (03) .

不良家教易导致行为异常等 篇4

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对某省 596名中小学生及其家庭进行测试发现,有 42%~ 90%的家庭分别存在各种不良的管教方式。在这些家庭里的学生,行为问题显著增高,表明父母的不良管教态度易使学生出现反社会行为、情绪行为问题、神经症状和学业不良。

在不良管教态度的 10种类型中,积极拒绝型(体罚、虐待、苛求、放弃养育)、严格型(对子女严厉、顽固、强迫或禁止、命令)、期待型(不切实际地过高要求)这三种类型为最多,对学生焦虑的产生构成直接原因;而消极拒绝型(对子女不尊重、拒绝帮助)、积极拒绝型以及严格、不安、矛盾、不一致等 6种类型容易使学生出现反社会行为,如反抗、破坏、自卑、逃避、依赖、无计划性、无毅力等。一些学生会表现为神经症状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学业不良。专家建议,应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态度和引导方式,使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

青少年正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至今已累计发现 3000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其中 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新感染者还在以每天约 16000例的速度增长。

在我国,艾滋病也呈加速流行趋势。到 1998年 9月底,全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117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338例,死亡 184例。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 2/3是吸毒者,男女性别比为 5∶ 1。

艾滋病流行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全球新感染者中,青少年占一半以上,我国的感染者中, 9.7%是 20岁以下的青少年。这表明,青少年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他们正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

摘自《光明日报》

儿童不宜多吃的16种食物

医学专家提醒家长,以下 16种食物儿童不宜常吃多吃。

橘子:多吃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甚至腹痛腹泻,引起骨病。

菠菜:其中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与钙和锌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鸡蛋:每天最多吃 3个,过多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功能失调。

果冻:本身没什么营养价值,多吃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咸鱼: 10岁以前开始常吃咸鱼,成年后患癌症的危险比一般人高 30倍。

泡泡糖:其中的增塑剂含微毒,其代谢物对人体有害。

豆类:含有一种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

罐头: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对儿童有不良影响,易造成慢性中毒。

爆米花:常吃多吃易发生慢性铅中毒。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色素和防腐剂等,易造成儿童营养失调。

葵花子: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引起儿童干燥症。

可乐饮料: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儿童不宜多喝。

动物脂肪:多吃不仅造成肥胖,还会影响钙的吸收。

烤羊肉串:儿童常吃火烤、烟熏食品,会使致癌物质在体内积蓄而使成年后易发生癌症。

巧克力:食用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心跳加快,影响食欲。

猪肝:儿童常吃或多吃,会使体内胆固醇升高,成年后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摘自《中国食品报》

丹东小学生有了"无作业日"

每逢周四,是丹东市六纬路小学 2000多名小学生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在这天,除了放学时间较平时早外,他们可以暂时告别作业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这一天是该校规定的学生"无作业日"。从前年下半年开学后,这一做法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高兴,家长欢迎,老师满意。

实践证明了该校"无作业日"这一做法的明智与理性。如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样,课业负担的减轻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能及培养课外兴趣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家长看到孩子在"无作业日"里,不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活动,就是呆在家里看书后,他们的担心也就没有了,认为"这样做挺好的,应该给孩子们一点自由。"

在"无作业日"这天,该校的学生纷纷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少学生还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办了借书证,借阅自己喜爱而平时又没时间看的图书。

摘自《北京日报》

鼓励孩子"日行一善"

不久前读到这样一条消息:新加坡 8万名中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特别的活动,他们人手一本名为"日行一善"的小册子,记录自己所做的小小"善行"。如果一年之中有 80个"小善",便可获得一枚铜质徽章,佩戴于衣领之下。获得徽章的孩子受到了鼓励,那闪闪的徽章也时刻提醒他处处"与人为善"。

摘自《今晚报》

哈佛校园内的自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当然成功的是大多数,但是文化冲击和在异乡的逆境与孤独,也使得一些人走上了不归之路。

哈佛大学自 1994年以来自杀的学生人数已达到 8个。其中,有近一半是亚裔学生,有的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最近一位自杀者师从于著名诺贝尔奖金得主考瑞教授,应该说是前途无量。可惜他由于一次试验失败,心理压力极大,服毒自杀。同时,他也成为这位导师名下近 4年来的第 3名自杀的学生。因此这个事件也在亚裔学生中引起震动。

像考瑞教授这样的大牌教授,在整个化学界是一言九鼎的。如果他说某个学生不行,那么这个学生在整个学术界就没有前途了。这就使得不少学生拼命在教授面前"表现"讨好,并且无论有无事情做都要做出很忙的样子,有的学生不管有没有事都呆在实验室不回家,甚至带两件外衣到实验室,把一件挂在椅子上,以在人走之后还让人认为他还在实验室用功。

这些年来,一些家长有了钱,千方百计把上中学的孩子也送出去留学,仿佛送出去就好,为此付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他们不很清楚的是,此举要冒的风险不光是金钱,而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前途。

摘自《学之桥》

走向歧途的 16种征兆

1、背书包的姿势与众不同。

2、染发或剪特殊发型,女孩子外出前一定洗头。

3、朋友来访只站在门口讲话,魂不守舍,逐渐疏远旧日朋友。

4、电话铃响就抢着听,讲电话有意压低声音,朋友来电话突然增多,接完电话很快出门。

5、常在固定时间外出,常在外吃过饭才回家,放学回家的时间不固定。

6、常独自呆在房里,借口准备功课外出,但功课无明显进步。

7、通讯录有不是同学的资料。

8、刚买的文具常丢失,或家长未买却常有新文具。

9、成绩突然下降,突然无法专心读书。

10、爱说粗话或暗语,常说谎或吹牛。

11、突然不爱穿校服,和朋友换穿校服,突然喜欢穿漂亮衣服。

12、不说明理由突然要求增加零用钱,常有来路不明的钱,常借口丢钱或借给别人。

13、打恶作剧电话或离家出走。

14、极端偏食或暴饮、暴食,常肚子痛或泻肚。

15、表面上过分顺从父母,不明原因地反抗父母。

16、不敢正视别人,完全不敢正视父母的脸讲话。

摘自《羊城晚报》

美国对数学早慧儿童的教育

设立在美国的琼·霍普金斯大学数学早慧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如何早期发现数学能力(尤其是数学推理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各种优化的教学机会,以促进他们更快和更好地发展。他们采用了式样繁多的教育促进形式:在周末或暑期(或寒假)开设专门的数学快速教育班;鼓励"天才"学生跳级;在中学时选修部分大学课程;提前入大学或参加跳级考试以获得更多的学分等。

他们的上课形式也很特殊。虽然把选出来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班,但并不统一授课。他们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外加个别指导的方法。在"上课"时间内,往往有好几个老师在场,有主讲老师和助理老师,他们个别指导学生。一个班里的学生,其学习进度各不相同,可能有的在学代数,有的却在学几何,也可能有的学生在学三角或微积分。因此,一个教师要同时指导几门课,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摘自《心理学动态》

加拿大一组织倡议让儿童步行上学去

每天早晨,加拿大全国有几百万儿童被家长开车送到学校上课。

加拿大的一个名叫"走向绿色"的非赢利团体向加拿大的家长们敲响了警钟,该组织的执行主任格伦迪指出,目前加拿大有 2/3的儿童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这对他今后的健康状况是不利的。人们已经看到,在加拿大,每 4名少年儿童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肥胖症,患儿童肥胖症的人数增长了 50%。

据调查,现在加拿大的孩子平均每周有 26小时坐在电视机前或玩电子游戏,或查阅因特网。加上在学校课桌前消耗的每星期 30个小时的上课时间,都培养了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所以,走向绿色组织向家长呼吁,放弃汽车,让孩子们步行去上学。

摘自《健康报》

小留学生"寄宿"美国

近年,在美国的一些顶尖小学里出现了三五一群的中国孩子,他们大多是国内一些富裕家庭的家长们通过一些专门协助中小学生来美的机构,或相关的律师事务所送来美国求学的。

中国小留学生到美国后,一般都能迅速与周围环境及同龄人融为一体,但由于未成年人自律性较差,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渐渐变成"问题青少年"的,也并不罕见。为此,一些留美侨胞建议国内的投资移民家长们采取行动,建立联谊会一类的组织,共同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谋划,但家长们有的忙于生意,有的奔走于太平洋两岸,类似的组织至今未见出现。

不良环境行为 篇5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不良行为,心理调适

1 厌学现象和不良行为的表现

1.1 厌学现象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玩手机、交头接耳、胡写乱画、睡觉、发呆等,不配合教师教学活动。

1.2 不良行为

部分女生贪慕虚荣,过早恋爱,比吃赛穿,穿着打扮成人化,审美情趣“畸形”;部分男生旷课打架、喝酒抽烟、旷操逃课习以为常。学生目无师长,与教师时有对立情绪,导致学风、班风涣散,教师管理难度极大。

2 厌学现象及不良行为的具体分析

2.1 文化基础薄弱

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新课程有障碍。从认知水平分析,中职学生智力水平并不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智商很高。

2.2 心理因素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高度发展,观察力敏锐但不深刻;自我意识增强,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兴趣广泛,情感丰富,容易冲动。当缺少正确引导时,易形成各种误识。受不良因素影响时,极易形成“畸形”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受上述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思想与精力不集中,导致厌学现象严重。

2.3 生理因素

这一阶段中职生身体迅速生长发育,体内激素水平高,处在第二次性觉醒期,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他们性生理发育早熟,但性心理幼稚,精力旺盛,情绪不易自控,如果没有适当的宣泄方式和渠道,很容易发生打架斗殴、寻衅闹事等事故。

2.4 不良行为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中职生晚寝聊天,不按时休息,上课瞌睡,作息习惯昼夜颠倒;早餐习惯不好,早餐“质”不高或“量”不够,到上午3、4节课时,处于低血糖状态,精力无法集中于课堂学习。(2)不良学习习惯:中职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无兴趣、无动力等。(3)不良行为习惯:中职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通宵网游,不爱护公物,环保、节约资源、珍爱生命等意识淡薄。

综上所述,中职生在性格、行为与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种种不足或缺陷。第一,缺乏自信心,给自己贴上“差”和“笨”的标签。第二,缺乏理想追求,中职生在心理上存在较多障碍,没有自发学习的动力。所有这些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缺陷,与缺乏学校、教师及家庭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有关。

3 厌学现象、不良行为的调适及矫正对策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思想意识、生理、心理及行为习惯状态,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会学习,爱学习。

3.1 文化基础薄弱因素对策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心理、生理发育层面的学生,给予切合身心发展实际的关爱和耐心,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职业热情,增强学习观念,使其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社会生活需求。

3.2 心理问题对策

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改善其心理意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1)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教师要从具体生活事件中,分析其心理障碍的成因。要求教师既有较高的学识和哲学思辨能力,又有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生活事件紧密联系的能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靠学识、思想与人文关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增强亲和力,才能达到预期调适效果。

(2)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关爱学生,教会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智力不够,而是由于不良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或因缺乏鼓励与关爱而动力不足,或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落后的;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信心;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使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尝试努力学习,愉快学习;教给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质,关心爱护他人,乐于奉献,学会感恩和待人接物。

3.3 生理问题对策

教会中职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保证学习有效进行。

(1)积极开展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通过报告、解剖标本、宣传图片、专业医学教师讲解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从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知识等方面,对中职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烦恼青春过渡期”。用科学的性知识消除学生对性成熟现象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引导学生将旺盛的精力集中在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上。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精神状态是学习的保证,文体活动既可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消耗旺盛的体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能力。

(3)保证充足的睡眠。中职生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合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才能快速高效地学习。

3.4 不良行为习惯的调适和矫正

(1)教会中职生合理安排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确保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精力充沛、头脑灵活,避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2)引导中职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正确解决中职生心理、生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耐心引导,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强调纪律约束,奖惩适当。从心理疏导入手,切忌简单粗暴惩罚,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加调适矫正难度。

4 心理调适及行为矫正的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出一定时间与中职生交流沟通,分析他们喜欢的事物,对其进行疏导,如早恋、成人化打扮、追星现象、不爱学习等。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出发,涉及古今中外、生活琐事与哲学宗教,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简单易懂的演绎与推理,使中职生在笑声中有所感悟,懂得优良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对自身成长有益。

(2)鼓励中职生写字条提问题,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与疑问,教师热情讲解,正面引导。在笔者数次讲解引导后,学生的不良现象和行为明显减少。学期中,他们已能愉快地配合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互动;学期末,“调皮捣蛋”学生对教师尊敬礼貌,并喜欢上课了。

智慧引导学生改变课堂不良行为 篇6

开学第一天,我就见识了小磊的厉害。那天报到时他对我说:“老师,你以后千万不要在课堂上管我,作为回报,我保证在课堂上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不想读书,只想在高中混几年。如果你非要管我,就不要怪我跟你作对。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你作对,你不仅下不来台,而且你即便再心烦也奈何不了我,因为我爷爷的学生是你们的领导,我爸爸的同学也是你们的领导。”听了他的话,我一言不发望着他。见我毫不理睬的样子,他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一个上午下来,各科老师都来找我诉苦:“小磊上课吃东西,还在课堂上用粉笔砸人!”“小磊在课堂上随意离座出去扔垃圾!”“小磊上课迟到,不经老师同意,就直接进教室!”“小磊上课大声讲话,扔纸飞机……”

中午,我把小磊请到办公室。“课堂纪律你都懂,不需要我再讲给你听。你只要回答我三个问题:你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那样做?你觉得有意义吗?”见小磊不说话,我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说:“我先批阅作业,你就坐在我办公桌旁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想好了跟我说!”我说完就拿出红笔开始批阅作业。

大约过了20多分钟,小磊开口了:“老师,我想好了。今天上午我每节课都违纪了,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老师要我站起来,我说:‘为什么要站起来,我怕你呀!’老师对我无可奈何,就没再理睬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违纪,就是觉得好玩儿。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没有意义!”

“哟,看来你的认识还比较深刻。但既然觉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我也不知道!”

显然,让小磊一下子改正缺点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对他说:“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哪能随心所欲地说话行事呢。这样吧,老师也不为难你,允许你上课适当违纪,但得懂得适可而止。例如上课讲话了,老师提醒你一下,就要停止,如果继续讲,老师就要处罚你了。你看行不行?”

“行!”小磊不假思索地说。

“怎么处罚你呢?”

“我不知道,老师说说你会怎么处罚我?”

“很简单,违纪了就写一份反思,将违纪的过程写下来,在我面前读一遍!”

“我同意!”小磊接受了我的要求回教室上课去了。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他将书本整理好之后,开始拿出一个瓶子仔细擦拭,将瓶子擦拭干净之后,又将一瓶饮料倒在瓶子里面一遍一遍地晃动,晃得手酸了就趴在课桌上睡一会儿,可能是睡不着,抬头看见同学们都望着黑板抄写笔记,他也拿出笔来在笔记本上抄了一个数学公式。

下课后,我将他请到办公室,对他说:“这节课你一共违纪四次,但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在笔记本上将公式抄写下来了。本来应该惩罚你,但你已经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老师暂不处罚你,但你要将自己这节课做过的事情,口头给我叙述一遍!”

小磊想了想说:“我忘记了!”

“你看,为什么你会不停地违纪,就因为你连自己上课做过的事情都忘了。让老师来给你说一遍!”

于是我将他在课堂中的表现说了一遍,他惊讶地看着我说:“我在课堂上做了这么多事情呀!”

“除了抄写公式这件事之外,你做的都是三岁孩子做的事情。这样吧,以后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我上课就用相机把你在课堂上的行为记录下来,课后播放给你看,可否?”

小磊点了点头。第二天上课时,我按约定将相机放在讲台一角,对着小磊,正好将他的课堂表现全部记录了下来。课后我把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自己看,才看了几分钟他就不耐烦了:“不看了,不看了,我的形象和动作太丑了,也太滑稽可笑了!”

“你的行为连你自己都看不下去,却要老师坚持看45分钟?你看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关机,老师看不下去了,偶尔提醒你,你却要恼羞成怒地顶撞老师!”听我这么一说,小磊第一次红着脸低下了头。

第三天,上课时我照例将相机对准小磊,下课后我还是会将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观看。我对他说:“我打算再刻录几节课之后,剪辑制作成专辑请你父母和你一同欣赏。希望到时能欣赏到你良好的表现!”

第四天的课后,小磊主动跑到办公室要求观看自己的课堂行为表现,边看边对我说:“老师,这节课上我还是有一些良好表现的,你看,这几分钟我在认真听课,这几分钟我在看书学习。”

“那我就将你的优秀表现保留下来,将不雅行为删除!”我说道。

“谢谢老师!”小磊高兴地回答道。

我将删除后的录像重新放给小磊看。“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小磊满意地说。

“那以后你每天就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每节课录下你的全部课堂表现,然后你自己观看,删除不良行为,保留好的表现。如何?”

小磊听了非常高兴,每天来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还和我商量需要保留和删除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刻录,相机上留下的都是小磊认真听讲、大声朗读课文、和同学们探讨解题思路等一个个精彩的课堂表现,俨然就是一名优秀学生。一个月后,我将经过剪辑的录像放给小磊和他的父母一起观看。看完后,小磊的父母高兴地对小磊说:“孩子,没想到你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么好,想不到你转变得这么快!”

浅谈如何善待差生的不良行为 篇7

一、营造和谐氛围, 促进差生向善

一个好的班级,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总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学校大型活动、班上日常事务, 每个学生必须积极争先, 竭力做好学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违纪, 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 偶有不良行为, 均要公正对待, 绝不偏袒。古人语:“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何况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细则, 教育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学生有不良行为产生时, 我们不能一棍子将其拒之门外,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教育好的可能, 要创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善于抓改变契机, 使差生在良好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己, 发展自己。

二、坦诚相待, 以心交心

学生是人, 也有尊严。只要我们放下架子, 与学生平等相处, 坦诚以礼相待, 诚心诚意教育学生, 热心为他们服务, 做到以心交心, 学生的心扉也会向我们敞开的。记得一次晚自习放学不久, 突有教师家属跑到我办公室说:“女生寝室在打架, 你快去处理。”我赶紧跑去, 原来是我校刚转来的学生田某, 只见他高高举起柴刀, 几个女生拽着木棒,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我大声吼道:“立即停下, 男生马上离开。”几个围观助威的男生迅速离开了, 可田某无动于衷。情急之下, 我使尽全力一下子将他推出女生寝室并摔在地上。田某愤怒地说道:“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老师, 不怕你横, 一旦在我老家遇到你, 叫你好看。”我也非常气愤地说:“象你这样道德败坏的学生, 我还真没见过, 世界少有!我怕你?”我和他都很懊恼的悻悻地回到了寝室。晚上躺在床上, 我辗转反侧, 思考如何处理这一“特殊”事件。

第二天, 早操铃声响了,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操场, 同学们大多伴随乐曲在认真做操, 只见田某排在队伍后面神色恍惚, 恐惧的眼神不时东瞅瞅、西瞧瞧。我在操场上踱着方步思忖着,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让几个做操不认真的同学轮流再做一次, 当然他是不可少的一个。轮到他时,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平心静气地对他说:“昨天晚上, 我不像那样做会造成重大的流血伤亡事件, 我不应该一时冲动, 不问青红皂白就推扯。”这时, 我发现他的眼珠转了一下。我接着问他咋办?他说:“插班时, 我就向班主任保证过, 如果再有大的违规违纪就自动退学, 求你不要向班主任报告!”他的话让我震惊, 弄得我不知所措, 我只好说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人活着, 都会犯错误, 其实做错事并不可怕, 怕的是一错再错, 不思悔改。”我一边和他谈心, 一边思忖, 若将此事报告给学校领导和班主任, 他肯定会因此而辍学。谈到最后, 我说:“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 亡羊补牢犹未为迟。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 假如你相信我, 理解我的做法, 相信你应该知道怎样做。”他听后, 如释重负的说:“老师, 相信我吧!我会从头到脚换一个全新的我。”说完还调皮地鞠了一躬。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变了, 对学习特认真;对长辈、教师很尊重;对同学非常友好热情, 后来出人意料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从此, 每当街头路尾遇到我, 他总是很有礼貌地隔老远就打招呼。我想, 只有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难以估计的成功。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神圣使命,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一句褒扬, 少一句贬斥

每当发现学生不良行为时, 我们应当多用鼓励、褒扬的话语。如果我们板着脸孔、提高嗓门、脸红脖子粗地对学生指手画脚, 学生多半已吓得魂飞魄散, 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向教师倾诉, 只好憋在心里, 进而转化为对教师的愤恨, 对学习的懈怠。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人心, 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 应该不断研究他 (她) 们需要的是什么?时时思忖自己的言行, 对学生多一份热情, 多一点点拨, 多多鼓励, 让其成为学生的情感基础, 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四、协调各科教师, 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构建 篇8

1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形成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也是养成学生未来职业行为的基础。对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特点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1.1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学生是高等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群体。高等教育从其本身的职能来说, 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而且要促进学生修养的进一步提高。而学生的修养是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高职学生自我发展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1.2 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

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 是属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社会期望大学生的行为能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期望大学生行为与其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身份相适应, 期望他们的行为区别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期望他们的行为成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加强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

1.3 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与数十年前高校学生相比, 现在的高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进入学校的壁垒、面临的压力、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等, 都使他们的行为表现与数十年前的学生行为有了很大差异。原来有效的管理方法、方式和手段, 面对今天的高职学生, 其有效性已经大打折扣。学生不良行为在高职院校中已经不是个案, 这些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学院创建文明校园、培养严谨治学精神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巨大障碍。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不仅已经成为高职学院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2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的理论依据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对行为起决定作用。学生管理者需要清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需求是什么, 并引导其正确的追求需求的满足。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某种刺激强化的结果。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施予学生良好行为的正刺激促使这种行为反复出现, 通过施予学生不良行为的负刺激促使这种行为逐渐消失。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 那么以后的行为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行为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 那么以后的行为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学生管理者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行为后果的认识。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人先观察他人, 而后在脑海中产生一副行为和结果的图像, 最后尝试这种行为。若结果积极在行为重复, 弱加过消极, 则不会重复该行为。

3 当前主流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主流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是制度化管理, 即是指按照国家或学院制定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来推动学生管理, 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这种管理模式在学生不良行为管理中确实具有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需要。况且学院管理的具有思维、有感情和能动性的学生, 所以完全用制度来管理在当今形式下作用有限。

4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构建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的目标

4.1.1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行为文明

行为文明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普遍认同也愿意养成的行为。学生们渴望自己能成为—个被社会认可、受尊重, 举止文雅, 谈吐风趣, 懂礼貌, 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深知不良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愿意与行为文明的交往。行为文明也是学生高素质的一种体现。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场所, 其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必然要以促进学生行为文明为基本目标。

4.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进高职院校, 学习知识和技能无疑是他们的任务, 但不是唯一任务。高职院校要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 学会健体, 学会审美,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2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的构建

根据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目标, 结合高职学生需求及行为特点, 吸收现行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优点, 课题组提出构建“一引领, 两平台、两结合、全员参与”的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

所谓“一引领”是指学生行为管理要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行为的方向。这些校园文化包括学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可以通过校训、校歌、校徽、标语、口号、校园建筑、校园环境、雕塑、教职员工的行为、校园的各种活动、宣传栏、展板等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氛围和磁场效应, 磁化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学生行为指明方向。

所谓“两平台”是指高职院校要搭建起学生行为管理的课内和课外两个平台, 使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行为都得到管理, 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管理是全天候的。课内管理包括课堂管理和实习实训管理。可以通过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水平、风趣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组织、实用有趣的教学内容、经常性的学习任务布置与检查, 及时的肯定、耐心的辅导和沟通等方式, 实习实训人员的言传身教, 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和模仿对象, 并通过严格的积分管理和恰当的激励措施, 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刺激, 强化良好行为, 弱化不良行为。课外管理可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专家讲座、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班级比赛、知识竞赛、自愿服务、社会调研、社会实践、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并把他们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使学生在课外的活动和行为都是在有组织、有管理的情况下开展和发生的。

所谓“两结合”是指学生行为管理要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学院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结合。制度管理为学生行为指明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 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人性化管理能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使他们更乐意在制度的框架下彰显个性, 获得发展。学院管理是依靠学校管理系统的层次和分工, 职责和权限发挥职能作用进行的管理, 这种管理过程规范, 效率高, 但效果不一定好, 因为学生数量众多, 且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他们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释放, 有必要在管理中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明确学生在管理种的地位, 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允许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所谓“全员参与”是指学生不良行为管理, 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乃至家长、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教职员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要成为良好行为的倡导者、示范者, 不良行为监督者、纠正者;学生不再单单是被管理的对象, 他们还是不良行为的管理者, 家长及其相关企业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或实习条件, 参与到学生行为管理之中。

4.3 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施行应注意的问题

4.3.1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对于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来说虽是一种传统管理模式, 甚至有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缺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管理本身具有的约束、导向、激励和强化作用使其在学生行为管理方面仍然具有其重要地位。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和市场经济为高职学生行为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 学生管理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使制度建立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 才能使学生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4.3.2 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职学生精力旺盛, 敢想敢干,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获取信息迅速, 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 自我管理正好能发挥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所设计的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模式实施中, 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自我管理, 确立学生在管理中的地位、权利、义务, 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管理之中,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使学生间进行“心理位置互换”, 从而减少矛盾冲突, 增进理解, 和谐关系, 增强学生改善不良行为的自觉性。

4.3.3 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

高职学院学生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敢于标新立异, 精力充沛的学生, 对他们的管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热情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 有爱心、有耐心、善引导、有经验、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应对的管理人员队伍。同时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也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付彬, 李涛.制度与文化并重——高效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4, (3) :75-78.

[2]吴敬东.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大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 :137-140.

[3]陈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时代教育, 2014, (7) :91-91.

浅谈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方法 篇9

【关键词】不良行为原因分析矫正方法

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一两个因素造成的。这些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很多,有逃课的、课堂上捣乱的、说脏话的、打架的、偷盗等等,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哪方面入手,使这些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解决的办法也肯定有多种,如何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与默化的作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对子女的关心往往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视子女学业进步,忽视学生心理思想的成熟。来自不同家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打上其家庭的烙印,有的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另外,家庭结构的不健全也严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社会上一些色情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书刊,不健康的录音、录像使得一些学生深受其害。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好处人人皆知,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而与之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3. 学校方面的原因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里将阐述的是学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今天我们依然还可以把这句话定义为:教师就是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给他们解答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学习的人。为什么在乱世里也能培育出英才,在贫困战乱的年代也有一群人默默地潜心做学问,在传承着千年的文明,而在和平富强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却有些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呢?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学生道德败坏也好,厌学也好,我们在怪罪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尽心尽力?

二、矫正的方法

矫正品德不良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这种矫正工作是长期的、有相当的难度。我想只要我们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道德认识是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掌握,把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品德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道德规范,产生不良道德行为,正是由于他们在道德上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品德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的道德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品德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信息,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

2、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品德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主动改善与品德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教师的善意。

3、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品德不良学生转化为品德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品德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习惯。如:教师交给品德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品德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

4、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品德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品德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對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矫正品德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老师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要耐心,要细心。在教育引导中,不要太多地考虑一次谈话一次帮助就能凑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教育转化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要反复抓,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少一些冷漠才能最终产生飞跃。

【参考文献】

[1]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篇10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笔者对我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分析, 个别交谈;然后编制发放《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表》调查问卷, 对七八九年级各100名抽样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最后与教师摆谈。经对个别交谈记录、问卷调查统计、摆谈记录进行归类分析, 发现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其不良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

1、怠惰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 做事虎头蛇尾, 缺乏责任感, 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和恒心等。

2、攻击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打入、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 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等。

3、欺骗性行为方面:表现为说谎, 抄作业, 考试作弊, 欺骗他人, 偷窃。

4、逆反性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服从老师、家长管教, 有错不改,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破坏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有意破坏公用物品和公共设施行为, 如破坏绿地, 花草树木, 乱扔废纸、垃圾, 乱写乱画乱刻, 破坏教室桌、椅, 损坏书本。

6、其它不良行为方面:表现为吸烟、早恋、心理承受力差,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二、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一) 主观因素

1、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 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2、自我意识的出现, 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

(二) 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一) 不当的家庭教育, 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 不利的家庭环境, 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频繁、严重, 更能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1) 离异家庭。在我走访的20个家庭中, 此类家庭占35%, 这些学生因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 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造成了他们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状态。

(2) “隔代监护”家庭。这种家庭的教育呈现两大特点:第一, 父母的关爱重物质, 轻精神, 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第二, 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 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 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 “留守孩子”家庭。在20个家庭中, 此类家庭占25%。由于劳动力的东移, 很多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 他们狠心地把娃儿独自放在家里, 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 贫困家庭。一方面使父母的性格更为暴躁, 常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又打又骂。另一方面, 贫困的家境会使孩子感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低微, 而产生自卑心理。

(5) 富裕家庭。这些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平时忙于经商赚钱, 很少过问、关心孩子的学业或成长, 只是给他们大量的零用钱供其享受。

(6) 矛盾家庭。家长不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 一有意见不和, 就在孩子面前相互谩骂, 大打出手。

2、学校因素

(1) 教育评价体制的不足。现在的教育评价, 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 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评价体制, 导致老师们“重智育, 轻德育”, 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 没有时间, 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进行心理辅导。

(2) 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 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 这种师生关系, 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考试、学业的压力。

3、社会因素

(1) 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有人说:21世纪是焦虑的世纪。的确, 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 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 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2) 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一段时间以来, 格调低下的, 充满暴力的, 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 屡禁不止;农村“六害”中的“几乎全民参与”的赌博, 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 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 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3) 缺乏规范的“两室一吧”的引诱。好玩、寻刺激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些不法商看中了这一特性, 在学校周围开办了“台球室”、“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 引诱学生入内玩耍, 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湎于此, 不思学习, 逃学旷课是常事。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

[2][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 (第一章) 。

[4]路继初、罗军:《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5]左其沛:《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上一篇:线路保护与通道选择下一篇: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