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2024-09-08

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精选9篇)

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篇1

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陈涛

平时,班主任总爱抱怨学生不听自己的话,不服管教,不自觉,但学生对班主任也没好印象,甚至给班主任起难听的外号,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这些班主任常常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去约束学生,从不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一旦你的管理难以被他们接受,你可能变成班级管理中的弱者,这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一面。

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重视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教育中的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跳出自我本位意识,从同学、从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那么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包含那几方面呢?

一、“换位思考”是师生间的一座桥梁。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应经常换位思考,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处处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成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去开创新局面,去感受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行为。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给别人一杯水,你就得准备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时以博学的魅力深深地感染学生,从知识的领域震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成功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要赢得学生的尊重,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还要有研究教育规律,解决和引导学生心理、生理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2、把学生当作合作者,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首先现在教材在改革,教学手段在改进,多媒体、电脑走进课堂。学生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对事物接受快,反应敏锐,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以在课堂教学和班会课以及所有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机会来锻炼和展示。其次现在的中学生,心理上处于“断奶期”他们渴望成人化,模仿力强,希望长辈能与之和平相处,理解并接受其观点和见解。作为班主任,如果不是仅仅像干活那样履行职责,而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就能融洽师生关系,班主任所制定的有关班规、班纪就容易落实、执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老师,更希望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与之相处。换位思考,多去发现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教育学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情况,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

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做到平等,不居高临下,不摆出师长架子,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只有真诚的,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才会把心里想说的话毫无保留的向你倾诉,你也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产生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有丰富的涵养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

教师批评、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为了纠正他的不规范行为,可是往往在批评惩罚学生时,会出现个别差异所带来的顶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粗暴地对学生实施更强制、更强烈的惩罚,导致惩罚过度。班主任若有宽广的胸怀,有丰富的涵养,爱生如子,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必要时作适当的冷处理。这样,能使一些尖锐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换位思考”可以化解矛盾,是解决同学之间纠纷的重要方法。

在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是司空见惯的。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偏袒对方,所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发生纠纷的双方并不能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今天和这个同学发生纠纷了,明天还有可能和另外的同学发生纠纷等等。所以这些纠纷,说大不大,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但是说小也不小,它可能使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这集体有情绪,影响到班级的团结稳定。

如果利用“换位思考”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类问题,从经验来看,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还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意识,为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起到一个屏障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去协调解决周围其他同学之间的纠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老师可以在提问中将纠纷问题解决。

1、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绪都较激动,但通过倾诉和老师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

2、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

3、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4、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

5、问学生如果他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

老师的理解和倾听,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老师的出发点,不仅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让学生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

三、换位思考有利于家校联系,更好地教育学生。

家长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孩子学习还比较重视,自己不懂管教,但对学校老师充满了信任与期望,与老师比较配合。如此家庭的孩子学习都比较自觉,也比较好管理。第二类是受观念束缚,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平时属于不管不问型。如此家庭的孩子要么自觉懂事,学习自理能力很强,不用老师操心;要么丢三拉四,学习习惯很差,缺乏学习的动力与责任心,经常不做作业让老师头疼。第三类是极少数属于蛮不讲理型,对子女的学习根本不重视,不懂得与老师配合,老师找他还嫌老师烦。如此家庭的孩子往往也比较自私难管理。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对老师表示满意并积极配合?通过换位思考,我这样做:

1、理解家长

凡事多以家长的角度想想,及时与家长联系、商量、沟通。学生进步了、退步了都要沟通。并注意与家长的谈话技巧。进步的总是先感谢再鼓励,退步的则帮助一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告诉家长不用着急,只要和老师配合一切都还来得及。决不让家长感觉孩子退步了老师今天是来告状的,而是让家长们感觉到我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孩子为他们的家庭着想。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容易接受而且还会感激我们班主任,会主动合作管理好孩子。

与家长有了很好地沟通,就能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即便学生的成绩、表现不尽人意,家长们也会有个客观的评价,少几分埋怨。这样更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2、赞美家长

学生喜欢受表扬,需要夸奖,家长也需要赞美。只有不断地赞美,家长才会不断地支持、配合我们班主任的工作。

家长打电话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会在班里赞美。家长在试卷上签个意见,我也会在班里赞美。告诉学生,这是奖励爸爸妈妈对你学习的重视,并让学生把这赞美回家传达给家长,表达老师对他们重视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工作的谢意。实践让我发现,得到表扬的家长会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也成了班主任的朋友和好帮手。

3、直面家长

平时,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最多。时间长了,许多家长会在班主任面前流露出对学校、对某个任课老师的看法。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要直面家长,做好学校的宣传者,维护学校和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良好形象和正当利益。

如果家长的看法是肯定的,我会帮着一起赞美学校、老师。如果家长的看法是否定的,有了不必要的误会,我会跟家长解释,消除误会。让每一个家长对我们的学校、对我们的老师都充满信任与信心。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提升了家长对我们班主任的信任度,更有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

近几年,随着中高考制度的改革,优质生源都流向城市。我们宁远中学的学生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头痛的事。但新世纪人才培养有赖于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用“换位思考”的管理理念,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民主、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置身于“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

生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家长平等交往、交流、对话、沟通。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能舒展天性,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地成长。一个良好的班级体,经常开展这种换位思考,能使很多问题在未发生时就解决掉。一个好班主任应经常将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处处以学生的角度来管理班级,将会使你管理人的班级活动而不失严肃,团结而不紧张。以“换位思考”的思想管理班级,我相信最终能获得成功的。

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篇2

关键词:中职生,班级管理,换位思考,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 职业高级中学的生源均为初中毕业生, 他们多是基础教育中落榜的弱势群体。与普高学生不同, 这些学生大都存在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十六岁至二十岁的孩子的内心往往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与普高学生相比, 他们是一群更需要关爱的群体。多年的职校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 职校班主任不能只用自己的思维去约束这些学生, 不能只用强制的手段去管教学生, 而应该注重换位思考, 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才能找到教育管理中的障碍, 促使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 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在职校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该如何换位思考, 平等对待, 促进学生成长呢?

一、角色换位, 让职校学生过把“教师瘾”

长期以来, 班主任一直都是班级管理的“主宰”, 在强调师道尊严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反而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炼的机会,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生本教育的模式下, 我们不妨来个角色换位,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 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平时的艰辛, 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当班干部的锻炼机会, 并大胆放手, 在班干部的带头引领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比如, 在笔者所带的班上, 以小组“值周班委会”的形式帮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其中, 由一人担任临时班长 (经组员推选产生) , 负责班级一周的日常事务, 其余组员分工负责, 分别管理学习、纪律、清洁等其他方面。在这样的民主管理形式下, 主持升旗仪式、组织主题班会、筹备文艺汇演、组织体育比赛等项目都搞得红红火火, 巡视校园、劝导行为、督促卫生、检查就寝工作也是井然有序。可以说, 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自我管理, 这不仅能有效锻炼每位同学的综合能力, 以过把“教师瘾”的形式满足其成就感, 同时也刺激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共同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二、思维换位, “善待”职校学生的错误

由于招生体制等原因, 中职学校存在部分“问题学生”, 再加上中职生还是16 岁~20 岁之间的大孩子, 有着典型的叛逆心理, 因而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而犯错。面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 身为职校班主任, 应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 “善待”学生错误, 以合理的批评方式涤荡学生的心灵,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 有一位男生总爱调皮捣蛋, 时常不服从管理、忘记佩带校卡、在食堂插队, 经常有值班老师、门卫到我这儿告状, 是老师和学生眼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平时的接触, 我了解到该生的一些情况, 考虑到即使是“问题学生”也会爱面子, 他们也想变成人见人夸的好学生, 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因此, 若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来, 更能让他接受。于是, 在开班会时, 我说:“在我们班, 有一个出了名的帅哥, 不戴校卡人家也照样认识他。在食堂, 更是以插队的方式博得全年级同学的关注。XXX同学, 你说是吗?”一席话, 引得他一个大男生也红了脸。在那以后, 他每天都积极佩带校卡, 还会主动提醒其他同学。在食堂, 他也再没有插队, 甚至还在食堂积极主动地提醒其他同学要遵守排队纪律。可见, 班主任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寓批评于幽默, 轻松化解了尴尬, 避免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批评方式, 比粗暴的、简单的批评更有惊人的力量。

三、角度换位, 构建和谐氛围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职业技术学校, 确实有少数问题学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依然渴望自己总有一天也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赏识。如果我们能够变换角度欣赏他们、肯定他们、激励他们, 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帮助学生重获自信, 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比如, 每周班会课上, 笔者总会罗列班中的好人好事, 表扬学习优秀或成绩进步的学生, 以及嘉奖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这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优秀的同学真多, 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是师爱的升华, 是内心深处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样的教育方式远远比一味地批评、埋怨更具效果。有了集体凝聚力, 学生就会热爱集体, 能为集体着想, 其行为就会更加规范。

四、结束语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不能只用强制的手段去管教学生, 而应该注重换位思考, 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才能找到教育管理中的障碍。“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孔子以短短的八个字告诫后人: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践行“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今天, 孔子的这句话同样也是教育的精髓。面对琐碎、复杂的职校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应理智地“换位思考”, 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 用自己的爱照亮学生的同时, 也照亮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树林.浅谈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03) .

[2]李玉凤, 贾志民.“换位思考”教学反思[J].教学与管理, 2009 (09) .

浅析换位思考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换位思考;团队管理;有效沟通

一、团队和换位思考的简要概述

(一)团队的定义及类型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其他许多中外著作也对团队作了定义,但实质上大同小异。

笔者认为,团队是指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沟通协调,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并且属于项目团队。项目团队,他们为完成某一特定项目而组织在一起,他们要解决的项目可能是某一个技术改进小项目,也可能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大项目,通常项目完成后,团队即告解散。

(二)换位思考的概述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时, 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实质上,换位思考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笔者在阅读了文献之后,发现他们大都认为换位思考宜上对下,不宜下对上。但是,在本文中,换位思考也适用于下对上。所以本文中的换位思考是指在一个领导者是自发形成的团队中,由领导者做一次成员的工作,让成员做一次旁观者,或者说是指挥者,让彼此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已所不欲,勿使于人”,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加强团队的协作精神,高效实现团队目标。由此可见,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亲身体验;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门艺术。

二、换位思考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常认为,在一个领导者或者说管理者是自发形成的团队中,领导者的影响力比较大,团队的凝聚力比较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由于领导者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的权力来源,难免会有一些成员对领导者的某些行为在心里和行动上不服从,尤其这种情况发生在团队的主力军身上,对团队管理的破坏性很大。这时就需要双方进行及时的沟通,笔者认为换位思考在此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一)换位思考是管理过程中相互沟通的“润滑剂”

“管理就是沟通”,这是管理学大师的一句名言。它不仅阐明了管理的真谛, 同时也告诉我们沟通与管理的关系。在管理过程的沟通中,如果管理者通过“换位思考”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交流,那就有助于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意图的认同,从而促进被管理者在贯彻和执行管理指令时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二)换位思考是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催化剂”

通过换位思考使管理者在做决策和指挥的时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员工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这样使员工感受到他们是被尊重的,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他们自觉地为组织目标努力。这样,就降低了团队中不和谐的声音,当每个成员都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时,整个团队就发挥了1+1>2的合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因此说,换位思考是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催化剂”。

(三)换位思考是同时也是增强领导者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换位思考使被管理者在执行命令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服从领导者的指挥,相信自己的领导者,相信他们的指挥是正确的。当一定的任务完成以后,尤其是当任务被正确、高效地完成以后,成员会更加信任自己的领导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领导者的影响力就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扩大,进而有利于决策的顺利执行。由此可见,让被管理者进行换位思考,可以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有利于团队管理的。

三、换位思考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通俗易懂,使用中却有不少技巧,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运用换位思考。

(一)平等,、尊重是换位思考的前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逐步会产生对尊重、安全、社交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若管理者在决策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行政力量强制员工执行命令,无疑会引发员工叛逆心理,使工作效率下降,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管理者只有放下架子把自己和员工放在平等地位,實行服务式管理,才能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良好氛围是换位思考的条件

换位思考是实现沟通的桥梁,而良好的沟通又是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是针对整个组织而非个人,只靠单个人换位思考是无法实行的。只有在全组织范围内倡导换位思考的意识进行实施,形成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上升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样管理者对员工、员工对管理者、员工对员工、相互理解。

(三)换位思考应宣扬与措施并行

换位思考虽然只是提倡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但也需要适当的措施辅以实施,以增强效果,不能只是一味的强求对方理解自己。例如“岗位轮换制”在日本企业有比较广泛地应用,另外,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一个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厂长制”,一日厂长和真正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然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措施,实现相互间的换位思考。

(四)换位思考贵在坚持

俗话说,一夜长不成一个胖子,但是一遇困难就放弃或按照情绪执行肯定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换位思考的实施或多或少的会涉及个人利益的牺牲。这时尤其是管理者不能斤斤计较,而要以大局为重,展示自己宽大的胸怀,才能实现组织的长远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焦叔斌,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格里芬.管理学[M].刘伟,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的论文 篇4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大都采取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常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等三方面探讨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的换位思考,以求声乐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声乐教学; 换位思考; 方式; 手法; 态度

目前,在我国歌唱声乐教学领域中,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众多声乐理论典籍中,不少教师及声乐工作者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可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换位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学习中,一些声乐教师往往只是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珠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常常把自己以往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的套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这是决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需要声乐老师的认真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并不一定是一样的,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在开始练声时,应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

二、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应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的.学生。但是,一些声乐教师却常常把同一种教学手法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比如说,有的声乐书上说到“闻花香”的气息状态就是歌唱的气息状态。因此,有些声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气息状态的时候,常常会教学生去体会“闻花香“的气息状态。这对于爱花,经常闻花的学生来说,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碰到一个不喜欢闻花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法就不一定奏效。教学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歌唱气息的掌握就不止闻花香一种手法,像小声哭泣、大笑、负重、弯腰九十度、离远嘁人、半蹲等等。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而相应变化,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心细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对于教学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此时老师应当与学生协商,另约时间上课,千万不能勉强应付。

第二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出现急躁心理,甚至对学生发火,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讽刺和挖苦往往适得其反,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声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这时,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生理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多少学生,就应该有多少种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找出原因、拓宽思路,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认同。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育他们,用你的心灵去感化他们。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4月上海73页.

换位思考作文 学会换位思考 篇5

换位

(一)

昔日乌江,项羽自刎,一代枭雄,就此陨灭。我笑项羽痴: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纵横过去,于是我回到了楚汉相争的烽火年代,站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位置上。

我率军败退垓下,夜闻楚歌四面响,深知汉军十面伏。败局已定,拼死难赢,何不降于汉下,求一裙下之臣也罢?我即带军投降,从此为刘邦部下,尚且还可以和虞姬把酒谈欢、与乌骓共驰草原,难耐,却无法重振昔时雄风,终日碌碌无业,为百姓同朝所鄙……换到西楚霸王的位置上,我了解了项羽的选择:成王败寇,又何奈苟且偷生?一死虽不能流芳千古,亦能气壮河山!

(二)

脚下的土地忘记了被践踏的痛苦,催生了朵朵艳丽的花儿,壮阔了垅垅绿波,成就了片片金黄,那是累累的硕果呵,还有那沾满着泥土的晨曦的歌谣……这是大自然之土地的愚蠢:将自己奉献给人类,换来的却是自己的干涸与沙化,得到的却是最后的苍凉和荒芜。我要化为花下的泥,我成了土地,来迸出我胸腔的热血沸腾。我讨厌人类的不屑与滥用。我要用行动来证明我的愤怒。我怒吼,海啸飓风;我骚动,火山爆发……于是,瞬刻之间,世界操纵在我手中。但为何如此伤感和心痛?看巨浪卷逝多少条生命,看强风刮开多少房屋,看火山熔岩吞噬多少个城镇……原来我的燥狂会是厄运的诞生。换到土地的位置上,我了解了它的选择:被践踏是为了幸福,践踏才是真正的痛苦。土地用土里土气的词语,形容着丰盈的田园、繁葱的森林……生存于田犁间的意义和力量,塑造了卑微而伟大的`形象。

(三)

当我们不了解选择的时候,换个位置思考和体会吧!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后,你也许就能发现:选择对某个人来说,不是必然而是当然。不理解?那是因为你不是我,你不懂我的思想。我们换位吧!这样你会懂我的选择!

换位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忘了换位思考,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那是因为人们所处环境不同,所求利益不同,导致自己忽略了换位思考,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虽伟大的孔子所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是人们为了利益逼别人做这做那,以致忽略了他人的思想。路过我们了解他人也像了解自己一样那么世间也会~少些误解~少些盲目~少些谩骂~少些摩擦~少些责备……

正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导致了一起不和谐。

正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更加不能妄下断言。

曾经我听过一个故事:一只羊和一只猪管在同一个圈里,一天主人抓住羊,猪也急切的说~快跑主人会杀了你的~羊头几次也挣扎过了,不过发现主人不过挤羊奶罢了也不挣扎了,过了几个月,主人把猪拉了出去。猪一想不过挤奶罢了。当刀落下时~~他明白了但一切晚诶……

正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所以不能妄下断言。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换位思考,而欣赏作品也需要换位思考,将自己设身处地的看成主人公,与作者引起共鸣。

在我们做每件事时,都应经过换位思考衡量自己的行为。虽我们无法成为他人但是我们可以站加以思考,进入他人内心。成为一个拥有广阔胸怀和博大气度的人。

换位可以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换位

我准备去上班了。我走着走着到了公司,进去工作了。我看见桌上有一大堆文件,眼睛都要看花了,都是什么呀?全看不懂。我想:怎么办呢?这些都得做完呀!我叹了一口气,仔细一看,原来只是打字呀!我打开电脑,开始录入了。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过了几个小时,终于全做完了。如果是妈妈,肯定早就做完了。我腰酸背痛,以为没事可以歇歇了!这时,手机响了。我接了电话,又是工作上的事呀!真烦人。我又赶到另一家。工作时电话一直响,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来一个,烦死了,于是我关机了。做完了工作,已经下午4:30了,我回到了家。

这时,我发现新问题了,怎么做饭呢?我想:硬着头皮做一做吧!开始做饭了,可是做什么呢?我想:摊饼子吧!我把鸡蛋和面粉加水搅拌均匀,接着倒进油锅里,开着小火煎着。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饼子成形了,就把它来回翻身。等好了,我把它放进盘子里。我又做了很多块放进盘子里,端了出去。

这时,妈妈放学回来了。我对她说:“洗完手,过来吃饭吧。”吃完饭后,她去写作业,我去洗碗了。我还要等她把作业写完,帮她检查。我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上班比学习要累得多,而且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

“不,学习也很累也很枯燥。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我不会给你布置很多作业了。”妈妈说。“嗯,我一定会主动学习的。工作了一天,好累啊!妈妈,我们换回来吧!”我说。

“好的。”妈妈笑着说。今天我很开心,因为,妈妈终于知道我学习的辛苦了,我也知道妈妈也很辛苦。我不能辜负妈妈对我的希望,我要好好学习。

换位

某一出租车公司,为了能让司机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理解交警的苦衷。于是,与某交警中队取得了联系,决定联合进行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换位行动,以次增加交警与司机之间的相互沟通。经过简单的培训,交警坐到了司机的座位上,司机站在了十字街口,一次换位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停、停车!”瞧,这才刚换位没多长时间,就出乱子了。原来,“司机”被“交警”给拦下了。

“怎么回事儿呀,嗯?开这么快,卡丁车大赛啊?”“交警”没好气地说,“驾照呢?拿来我瞧瞧。”

“哎,哎,好,对不起呀,‘交警’同志,我这做错什么了?”

“‘做错什么了?’,这还用问?大街闹市的,开那么快干嘛,又不是去抓贼。”“交警”俨然一位大法官。殊不知,“司机”原来为了追回那些违章的真司机,开快车惯了。“要开罚单!再扣两个点!”

“什么?赔钱还扣点!我真比窦娥还冤哪!哎,你看,‘交警’同志,我这没闯祸又没撞到人,你就多通融一点,放我一次吧。我保证,下次一定不这样了!”

“还有下次?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次就不放过你!你有没有一点安全意识?哎,你知不知道,限速的道路上超速行驶,有多危险哪!”

“不,不是,只不过是多喝了那么一点点,有点兴奋嘛。”“司机”小声嘟囔着,不满却不生气。

“什么,你还喝过酒?酒后驾驶,那就更应该要罚!否则还不乱套了!”“交警”有板有眼,不容置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53条53行的规定,要对你进行100元人民币的罚款。好了废话少说,动作快点!”

“啊?!一个月工资才几百,这下倒好,一眨眼的功夫,100元就飞了,这以后可叫我怎么办呢?!”司机脸上显出“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苦瓜状,似乎不太愿意掏出腰包。

“‘什么怎么办?’下次就不要再犯!

“司机”极其不情愿地把100元拖到了“交警”手中,又极其不情愿地看着“交警”硬生生地扣了两个点,最后再极其不情愿地改成超低时速行驶。可怜那,真是“无可奈何钱落去,似曾相识愁归来”呀!试问,现在的司机,哪一个不是此种心态?整天提心吊胆地开车,怕罚钱怕撞车又怕扣点,可还不是一样弄得自己垂头丧气,碰得一鼻子灰回去?因此,司机一见到交警,就如同白羊见到灰狼一样,当然是使出浑身解数,“夹紧尾巴”逃了!

而这边呢,“交警”是愁下脸孔,喜上心头。看吧,终于被我逮住了一次吧!嘻嘻……

十字路口,“交警”正敏锐地捕捉着路口的一丝动静,就连一只苍蝇也不放过。忽然,他眉头一皱,眉心紧锁,“目标”出现了!好一猖狂“司机”,竟视“交警”同志于不顾,反向行驶抄小路去了。

“这怎么能放过呢!”“交警”气势汹汹地追去了。谁知,那“司机”见着“交警”在后面追,竟猛踩油门,狂奔五百五十三米。于是,现实版“‘警匪’大战”上演在马路上。最后,当然是“邪不生正”,以“交警”逮到了“司机”为胜利。试想,如果现在的交警,每次执岗时都有此类情况发生,那不是弄得对方难堪,自己也尴尬吗?这且不说,光是这“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也够交警呛得。因此,成为一名交警,也不易呀!

一个月过去了,换位活动也到此结束了。但这次活动受到了奇效:司机变得规规矩矩,安守驾道,交警变得态度良好,热情而又严肃。马路上,交通忙而不乱,多而不繁,人们感到轻松愉快多了。看来,这样的换位活动还真不赖!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一个人是我的大伯。他长着一头稀疏的头发,一双圆圆的眼睛,一个又扁又平的鼻子,还有一张喜欢说笑的嘴巴。我大伯在年轻时摔了一跤,把腿给摔坏了,住院住了一年多。现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他走路的时候,必须把双手甩来甩去地来让身体保持平衡,有时他出门上街买菜或游玩时,必须得拄着拐杖。

大伯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他不肯向困难屈服。每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大伯就会到院子里运动。有一天早上,我正在熟睡,突然一阵响亮的声音把我从美梦中吵醒了,声音是从院子里传来的,于是,我便起床走出房门,原来是大伯,他正站在那儿一边运动一边喊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我走过去对大伯说:“大伯,您这么早就起来运动了,现在才六点半呀!”

大伯兴致勃勃地说:“今天天气这么好,反正也睡不着,不如起来运动,这样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大的好处呢!要不,你就跟我一块运动吧!”大伯刚说完。我便露出了一副非常懒惰的样子,便果断的说:“今天是星期六,我还没睡够呢,先回房补一觉”说完,我就连忙往房间了跑去。

大伯不但健康向上,而且很幽默。有一次,他正在和爸爸谈话。这时,邻居家的一位叔叔经过大门,向里面环视了一下,看到我们没有开电视看,便开玩笑说:“你们家的回黑白电视好看吗?”大伯知道他在跟我们开玩笑,便说:“还可以,里面有一个很喜欢说笑的人,他大概四十来岁,长这乌黑的头发,浓眉大眼,嘴边还长着一颗痣。”

我低头想了一下,原来大伯说的正是那位叔叔呀。这会儿那位叔叔才恍然大悟,于是我们便哈哈大笑起来。啊!大伯真是一个谈止风趣的人。

他真是值得我敬佩、佩服呀!

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篇6

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日前,“汶河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在社会、家长中掀起轩然大波,“挺老师派”和“倒老师派”各执一词,不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老师是弱势群体,现在做老师真的很难。”„„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无法改变现实,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问心无愧,何苦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然我们也要有积极的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加修养,努力提升自己,不妨常常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是的,我们只有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客观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可以经常试试“两问”。

第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学生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所以,老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推断他们的想法。

第二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我们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当你犯了错误时,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当你做得不好时,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当你遇到挫折时,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当你情绪低落时,希望别人冷落你吗?你一定会说:“我不希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浅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7

在课堂教学中, 通常是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慢, 形成满堂灌的局面,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太少。有些眼高手低的学生, 如果教师不“灌”一套, 还误认为教师没有水平。教师习惯了“灌”, 学生也习惯了坐、听、记笔记。长此以来形成了上课教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此, 教师应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换位思考。

一先做学生, 后做先生———心态换位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使自己具备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考虑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 或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教师为什么要教授这些知识, 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教非学生所需”, 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学生被动学习;如果学生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该学什么知识, 又可能造成某些弊端, 如“所学非社会所需”, “想学非教师所教”, 或者“学得好的非考试要考的”等问题。因此, 就应该让教师知道学生想学什么, 让学生知道教师能够教授些什么知识和为什么教授这些知识。要实现这一点, 就必须使教与学这两大主体能够“信息交流”, 而“换位思考法”正是有利于这种“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社会的急速变化, 知识变得越来越多元, 学生所知未必比老师要少, 学生得知未必比老师要慢。教师应改变心态, 秉承“先做学生, 后做先生”的精神, 在“学中教, 教中学”和学生共同成长。

二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思维换位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是讲得越多就越好, 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天南地北、口若悬河, 然则离题万丈。学生则成了变相的“麻袋”、“点读机”, 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的“聋哑”英语学习者, 改变教学模式先要改变教学思维, 新时代新课改呼唤着教学中的新思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价值。而作为学生, 他判断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否有价值, 也许只从对自己未来发展是否有帮助和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这两个方面评价。所以,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围绕学生的这一想法, 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妨采用“正、反、合”备课法。“正、反、合”的思考方式, 是指通过变换视角, 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多元思考纵横利弊之后, 确定出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当你准备一节课时, 要反复备课三遍;第一遍为“正备”, 即从教师教学立场, 梳理出教学要求中的要旨、重难点, 书中已有的例证、材料, 恰当的教学方法、途径等;第二遍为“反备”, 即假定自己是个学生, 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 检查教学进度和难度是否合适, 分析基本知识是否讲深讲透。学生是否掌握了系统的知识, 能否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 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遍为“合备”, 就是说, 把“正备”和“反备”的结果综合起来, 纵横利弊, 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兴趣要求, 并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益, 能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技能和方式方法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更高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换位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同一个事物,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们只要将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 寻求新的角度, 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这就是常说的“仁者见山, 智者见水”见仁见智问题, 也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喜欢掩饰自己, 甚至以假象出现, 以至于教师时常误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因而, 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采取“换位”思考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也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语) 。教育工作者情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脱学生那双明亮的眼睛, 反过来, 自己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内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教师不妨放下“为人师表”的架子, 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 多掂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哲理, 尽量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 使自己的处理方法更接近学生心理, 为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是“人”, 不是“容器”,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 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要努力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360度, 悉心洞察学生的方方面面,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尊重、理解学生, 进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另外, 教师还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式, 在师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倾诉的立交桥, 就像贴心的妈妈、知心的朋友一样关怀他们的成长, 深入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各种方式达成师生感情融洽的境地, 并促使学生自我精神保健的学习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统的完善。

四坐在对方的椅子上———位置换位

(一) 教学中的师生换位

教学中, 不妨有时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交换一下, 即“老师是学生, 学生是老师”。也就是说, 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因为学生告诉了我们教什么、怎样教。师生换位, 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从心灵深处去了解学生想什么, 需求什么, 从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自觉地、主动地与学生换位, 从学生的学习目的、视野角度、文化层次及知识结构来挑选教材, 准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将原来“我如何教这堂课”的授前思考转变为“学生怎样才能领会这堂课”, 从过去的“我怎么教你就该怎么学”的教学态度转变为“你怎样能接受我就怎样教”, 摆脱“教师中心”,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 课堂情境中的角色换位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并不断诱导其思维, 为学生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 为其角色换位提供有利的条件。

创设的情境中的“换位”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包括学生与主要人物之间, 与次要人物之间, 与周围环境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文章内涵, 进而通过学习课文收获更广泛的知识。故事的主要人物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主要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学会在一定情景中与主人公对话, 还要和他进行换位。

(三) 学生与作者换位

文章就像作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才能算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 以课文为契机, 发现更多的知识。因而在学习中, 教学生学会与作者进行换位思考, 常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而在理解文章上更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五换位思考———教改的一片蓝天

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备课备人。作为一个教师, 当他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课程的易与难, 也不是学时的多与少, 而是要了解授课对象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生活环境和性格品行, 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一所高等学校, 特别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入学者的知识背景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基于这一点, 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案时就应把好脉搏、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的学生在一条知识起跑线上, 同时又因人而异地为文化层次不同的学生设计几种目标平台, 以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贯彻和运用启发性原则, 反思自己的备课质量, 促使自己认真吃透教材内容, 熟悉学生情况, 掌握和运用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思维,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改变“刻板模式”的教学方式, 提倡形式多样的教学, 打破“讲授法”这种一统天下课堂的教学万能式。换位思考还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有利于情感教育, 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甚至是一种“同伴”关系, 使师生之间真正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将换位思考引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让教师和学生换位, 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 围绕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开展。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径, 并在教学中细心引导。对于学生的昨天, 教师要思考的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品行, 以便“对症下药”, 因人施教;对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 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什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如何给。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过去了, 时代需要并呼唤着换位教学。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要做新型教师, 要学会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中心、唯我独尊”的旧的教学模式,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师想学生之所想, 教学生之想学,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很显然, 换位教学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李蔷.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浅析教学中学生的作用[J].江西教育, 2003 (21) .

[2]李玉凤、贾志民.“换位思考”教学反思[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9 (3) .

[3]娄兴平.浅谈教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教育论坛, 2007 (2) .

[4]莫盛秋.试论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5]莫文娟.浅议教学工作中的换位思考方式[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6]潘晓霞.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7 (12) .

设备引进合同谈判中的换位思考 篇8

迟交货罚款;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最大清偿额;合同责任

1.迟交货罚款

过于苛刻的交货期罚则未必对合同执行有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国内用户在合同谈判时以理想的工程进度为引导,对外方要求最短的交货期,制定非常苛刻的迟交货罚款比例,而对本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制约项目实施的其他因素没有客观的估计(这种现象在新建国有项目上最为突出)。

谈判桌的对面的外方,对交货期大都比较谨慎,总是希望合同中签订的交货时间是最保险的可以完成的时间。这是双方交锋的第一回合,一般也将贯穿合同谈判的始终,并成为优势一方谈判的砝码。作为商务人员,面对双方的僵持不下,建议首先引导国内项目单位客观估算对设备和技术资料需求的时间,同时分析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和到位时间。合同条款中设定以预付款支付和LC实际开立为交货进度的起算点的合理交货时间,同时迟交货罚款以分段递增方式督促外方不要出现迟交货或迟交时间过长,同时避免过分苛刻的罚则导致外方要求我方延迟支付的对等罚款、罚息要求。

2.预付款保函

预付款保函的有效期无需过长,应更加重视其具备可操作性。预付款保函是预付款支付后设备到货的保证,一般来说3万美元以上的预付是需要保函作为风险管控手段的。大多数企业出于更加保险考虑,要求保函有效期为装船后30天,或有的长达60天。作为开保函方,延长有效期无疑是财务费用的增加,从实施角度,外方同样担心我们在发货后使用该保函恶意索赔,甚至担心我方由于资金紧张在无法开出信用证情况下在保函有效期内凭保函对已付款项追回。

买卖双方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理解,但如果是首次合作,双方往往互不退让。这时,最为公正的条款就是保函有效期和交货期完全一致。这样的条款就需要我们执行合同的商务人员缜密地执行合同,否则非常容易错过保函有效期,保函失效后剩下只有无奈和不知所措。那么,合同执行人员要严密监控交货进展情况,对外方无法按时交货要有预见,有预计发货期前30~45天的催交的行为,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要求对方延长保函有效期,否则立即启动预付款保函项下追索的程序,向企业发函,向银行发函。

3.对外支付中保留尾款的利弊

合同执行中,为保证设备按期调试、可靠性考核的通过以及验收后12个月的质保期,买卖双方一般同意支付中有5%~10%的尾款于设备验收后支付,付款单据为验收证书和质保期保函。外方往往担心验收无法进行是由于我方项目单位的原因,比如资金不到位导致配套部件不到位和土建进度拖期,因而导致生产线无法验收。由此,目前尾款支付大都演变为:凭验收证书支付,或如因买方原因无法按时验收,尾款于提单日后18个月凭质保期保函支付。

还有一些项目单位,考虑到外方价格将随付款条件而变化,因此主动放弃尾款,于装船时只凭一定金额的保函将合同全款全部支付完毕,保函时间一般计算到验收后12个月的一个预计时间。这样做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银行保函理论上可以在项目单位认为外方技术和设备考核失败或未按合同规定调试验收时向银行索款,但是,保函下追索是很增加带来难度,建议谨慎采用,权衡价格节省和风险控制。

4.合同责任和最大清偿额

合同清偿是指在某些合同保证没有达到时,供货方以一定的金额补偿作为了结这项保证的清算。合同中一般设定某项保证值对应的最大清偿额和合同项下总体最大清偿额。国际惯例是迟交货条款最大清偿额为合同总额的5%,性能考核未达到保证值但达到了最低指标时,其最大清偿额为合同总价的10%,两项合计一般为10%~15%。

国外供货商对于合同最大清偿额非常敏感,希望控制到最小金额,以减少本企业的合同风险,尤其是标准设备和标准仪器的供货商。他们认为其提供的设备和仪器可靠性非常好,不会在性能考核中出现问题,合同中一般只同意标明迟交货的清偿是总价的5%,合同整体的最大清偿额为10%,少量国外公司或只同意为总价的5%。这时,作为商务人员应该客观分析情况,充分评估清偿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迟交货的可能性,同一阶段外方工厂订单是否集中;我方用户工程进度是否已经对投产时间有明确时间表,是否允许少许的设备延迟;设备成熟程度,标准化程度和可靠性程度;外方售后服务的调试人员是否充裕,及时到位的情况。

对于复杂的设备和生产线一定要坚持,保证性能考核阶段有足够总价10%的清偿额;如果确系标准化仪器,合同最大清偿额为10%,或即便5%也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商务人员,我们的责任是向项目负责人分析各个条款的内涵,帮助项目负责人决策是否最终同意这些合同条款。

合同中最关键的风险保护条款就是“合同责任”,一般来说,除去侵权责任外,供货方的最大合同责任我们可以接受到合同总额的100%。这意味着,一旦引进失败,技术或设备无法达到合同规定的最低指标,供货方最多赔偿合同的总价款,但如果牵扯到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导致生产线被停用将不受100%赔偿范围的限制。

近年来有的国外供货方总是故意混淆LIQUIDATEDDAMAGES和LIABILITY的概念,将合同的最大责任也企图限制在合同总价的15%或10%之内,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商务人员头脑清醒,概念明晰,以理服人,使国外供货商理解合同概念,调整合同条款,保证项目单位的最大利益。

5.尾款、履约保函和质保期保函

上面说到的最大清偿额经过努力在合同中有所体现,那么用什么样的形式使之真正得以实施呢?

学会换位思考 篇9

——学习《论语 雍也》心得体会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更多的是说“将心比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是一种理解。

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只有胸怀坦荡的人,只有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用人性的善良、火热的爱心去理解别人的痛楚和需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因为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从《自由论》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东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在我们的左右。我的同学曾经抱怨,说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太高,总是让他考第一,考名牌大学。而他的父母也经常抱怨他的小孩,挑食,臭美,爱穿名牌,多说他两句就烦。显然,他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彼此的感受。作为子女,理当体谅父母的苦心;然而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提过高的要求并不是合理的做法。而做子女的理应多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让双方多沟通,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互相理解对方。

换位思考不仅仅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问题,还能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记得高中时,老师上课有时会拖堂。这样便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他们总认为是老师占用了他们课间休息的时间。但是,老师上课拖堂也是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增加知识。不过有时拖堂拖得太久,影响到下节课的正常进行,也不是很好。而且让同学们保持一定的休息时间,能使上课的效果更加理想。假如在这件事情上,老师和同学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就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和矛盾都可以解决。其实,换位思考并不难;可是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换位思考需要暂时忘记自己的想法。

“谁也无法轻易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着一扇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人很难改变,出于本性的固执和偏执。在生活中固执的人和偏执的人非常多见。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已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知彼解已的思维基础上,人就会耐心地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知彼解已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知彼解已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换位思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让我们一起学会换位思考吧!

2013

上一篇:我家的小花猫小学生400字作文下一篇:无声的教育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