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精选12篇)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1
摘要:21世纪的护理人才, 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同时也需具备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该文探讨了职业院校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问题及解决途径, 并介绍了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培养的经验。
关键词:职业院校,护理学基础,教学,人文素质
护理学基础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以及角色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 更要求有较强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良好的人文素养。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 “人文”就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与文明。早在《周易》中便有“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的名句。 (2) 人文精神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具体的理论形态, 其内涵包括:对幸福以及价值和尊严的追求;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它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思想, 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 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3) 所谓人文素质, 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人格、气质和修养方面的内化, 同时也包括文化素质 (即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明礼仪修养等) , 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 (4)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方法将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道德、思想、政治等人文学科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的一个教育活动, 是一种既重意识熏陶、又重行为养成的教育, 也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从而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3]。
2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素有“礼仪之邦”之誉的文明古国, 也是世界上医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作为医学院校学生要时刻把“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词铭记在心, 而护理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刻与患者的生活及治疗保持最为密切的联系, 对于护生素质教育的责任更是任重道远。护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除了要求她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更要求学会尊重、关心、理解患者。护理工作中如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 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 则可减轻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此外, 在护士竭力为患者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措施的同时, 如果能更注重工作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如通过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安慰等, 那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将会显著提高[4]。
3 职业院校护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问题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为生产、服务、管理等提供一线技术人才。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相对于其他专业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多, 课程设置上仍是专业课占据优势;而学生整体学习年限相对较短, 导致专业课的学习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5]。广大专业课教师未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 从而失掉了这块教育阵地。而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也并不令人满意,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缺乏灵活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培养。在生源上, 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要低于一般本科院校, 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人文素质较为薄弱。此外, 社会对护士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 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 认为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胜任工作, 而不能主动地扩展知识面。上述弊端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在人文素质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护理学基础与人文素质教育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基础操作技术等, 承担了与其他专业课程基础及桥梁作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情感、意志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面貌和内在品质的综合体现;而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 护理学是关爱生命的专业, 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顾和护理, 护士从业期间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并不是要求教师直接教会学生所有的人文学科, 而是通过言传身教, 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气质、观念等方面加以濡染,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使人文素质成为稳定的内在品质。只有在护理学基础的学习阶段就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尚的人格品质,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降低护患矛盾, 增加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护理学科对护士的职业要求与人文素质的定义不谋而合,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6]。
5 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医疗护理人才, 需要从以下途径着手: (1) 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加设人文性质的选修课或必修课, 使传统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 重新制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由原来的理论考试转变为理论、实践、道德相结合评价体系[7]。 (2) 学校要大力宣传人文教育理念,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的综合知识竞赛、趣味活动等, 提高学生扩展知识面的兴趣, 养成全面发展的习惯。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领导作用, 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人文素质的社团陶冶学生的情操, 弘扬人文精神。 (3) 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双方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摒弃原有的陈旧思想,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4) 可利用假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社区医院见习、敬老院慰问等, 以此提高学生对将来从事行业的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向医务人员的角色转换[8]。
6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1) 护理学基础教师, 是护理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位专业教师, 经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会把护理学基础教师定格为心目中的护士形象[9]。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或课下都应注重自身的形象, 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认识到护士的职业美是由内而外的气质美,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升职业自豪感。 (2) 通过理论课堂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 并使之努力向榜样学习。如讲述护理学发展史时, 可多例举古今中外著名的护理专家, 介绍他们的伟大事迹和高尚情操等。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 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 再通过让学生互换角色从而使其懂得如何关爱、尊重和理解病人;还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 使学生身处模拟病房教会其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操作, 使其消除紧张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7 结语
孔子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职业院校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 更要向学生传授为人之道,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 人们呼唤医疗服务要有现代化的道德风貌, 思想境界, 专业技术和学识造诣。故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一线护理人才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范青兰.《护理学基础》五种教学模式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2) :81-82.
[2]杨丽, 何国平.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7) :923-925.
[3]庄梅宝, 孙小娅, 庄前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9) :3540.
[4]贾佳.加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重庆医学, 2010, 39 (18) :2442-2443.
[5]李辉.人文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20) :69-70.
[6]夏雅雄, 方仕婷.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0) :1881-1882.
[7]何应伍, 任小红.浅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2009, 11 (3) :178-179.
[8]熊碧君, 冯建琼, 史艳玲.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临床培养初探[J].西南军医, 2008, 10 (2) :165-166.
[9]杜利.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8) :787-788.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2
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刍议
从分析心理学实验教材这一侧面入手,简要叙述了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发展的过程,着重探讨了怎样搞好心理学实验教学工作.指出搞好心理学实验教学应从明确心理学实验的位置、认识心理学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编写权威性心理学实验教材与组织好心理学实验课等几方面入手.
作 者:孙保友 SUN Bao-you 作者单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15刊 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ZE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5(2)分类号:B84关键词:公共心理学 心理学实验 实验教学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重要性 专业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动力源于兴趣,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农学专业的科教片,参观科技示范户生产经营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农业技术有奔头,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感。其次,课上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法紧紧吸引住学生。本来就很枯燥的农学理论专业课,如果只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巧用比喻化解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人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支到我传到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衣服来尽情的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3)理论知识实际化。
讲无氧呼吸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体会,最常见的例子出发:长跑后总感到腿部酸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在肌体组织里积累过多会使人觉的酸痛。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4)利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
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他写到:“如果我们结婚,我想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你一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他们能梦想成真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说不清道理,但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强调理论课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是高考检验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要强调理论的实用价值。所有技术都是以理论为支承的。理论一般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规律,其内涵较深,对职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指导实践。因而对理论课的讲解就要根据教学大纲、高考标准,针对农学专业技能的需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把握深浅。讲法上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灵活掌握,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专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得以验证。增强感性认识,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又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通过实际观察与操作,学生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检测,找出不足,调动积极性。这样理论课的讲解始终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到田间实习,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使学生学到最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点。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总之,唯有动手才能全面地检测到专业课教学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植物细胞肉眼看不到,如果不直接观察,这一部分内容不可能学好。这里就要借助显微镜,让同学们直接看。眼见为实。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技能。此外,我们还每年带学生到学校农场进行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的让学生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和农产品的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技术,培养了热爱农业、善于钻研的优良品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为培养专业技术打下了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4
户外运动教育就一般而言身心关系的表层结构和基底结构之间是借助情绪作用不断进行交流的。户外运动教育主要是由于其联络通路受到不安定的心理情绪的影响, 使得人格的基底结构发生变异。作为日常生活世界中心的主体而表现的自我意识, 受到处于基底结构的扭曲而被干扰。在这种状态中人就会感受到户外运动教育的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 被精神上的孤独所困扰。在户外运动教育的场合, 自己通过对情绪的克服和支配, 形成了深深扎根于基底结构的状态。就是自我向处于户外运动教育的本来的自我接近。从这样的人格的中心发出的力, 也许就是户外运动教育语言所表现的那样, 引发出的人际关系的调和与感情关联的机能。
在东方式的形而上学的传统思考方式中, 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之间并非是无关联的, 它们是连续的相互渗透的两个领域。而户外运动教育就是将自己的灵魂由形而下层面逐渐进入到形而上层面的过程。在西方思想史的传统之中, 尽管也曾出现过诸如尊重某种灵的直观这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户外运动教育倾向的形而上学流派, 但是这类思想被视为异变性质。比如象庄子梦中化蝶那样, 现代人同样也会飞翔在空中或变化出动物。户外运动教育总是要与不随时间变化的灵魂见面。在这里, 两千年前的真理在今天还是真理, 换句话说, 它们在今天依然活活勃勃地生存着发挥着作用。所以我们在这里 (灵魂深处) 既能够看到过去几千年未曾改变的存在, 也能够将来几千年也依旧不会改变的基底性灵魂的事实。从这样的视角来说, 户外运动教育将基础置于修行的体验这一东方的身心论, 也许是过于夸大的说法, 其目的是超越时间的流逝, 对永恒领域实施的实践性探求。在户外运动教育的身心关系的基底结构中, 如果假定存在着与意识领域的理论性思考方式或世界观的历史性变化无关的灵魂不变的机制, 而且如果假定东方的身心论是依据通过某种形式对其机制地实践的, 或实验性探索成果进行的户外运动教育思考, 那么我们在其中就有可能发现对于现代科学和哲学仍然具有意义的户外运动教育真理。
2 户外运动教育的哲学心理学基础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户外运动教育的某些事实也就说明在有意识地实施某一户外运动动作时, 包含在其中的各种户外运动的动作教学是有作为地平存在的。我们通常不管怎样首先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才了解某个动作的。这种了解是与动作的自动化相伴随的。一般地说, 所谓户外运动教育的自动化是伴随着动作的实施而形成技能, 无论是其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还是行为整体经过自然而然的过程, 其结果表现为学习者将注意力可以集中于其他方面的状态。也就是说, 在进行已经熟练的户外运动的动作教学时, 实施动作的意识与动作的实施是同一的。自动化状态使得我们保持着退回到意识地平的动作。而这种使身体运动成为可能的身体又构成了新的地平。换句话说, 这表明户外运动教育在试图抓握什么东西的时候, 实际上事先已经知道有关对该物的身体操作方式。对此, 我们的抓握动作已经根据物的轻重、软硬、大小而预先准备了的。在进行某种身体运动的时候, 户外运动教育所具有的知不能不构成地平。获得自动化动作所需要的知, 是由户外运动教育的作用产生的。
比如在进行户外运动教育时, 即便作出表面上似乎相同的户外运动技术动作, 但是, 户外运动教育的参与者在意识中的反映是不同。再有, 在对户外运动教育进行判断的场合, 不同的人其理解也往往是不同的。对于某一特定的户外运动动作教学, 经常参与的人与几乎没有户外运动教育经验的人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水平比较高的人是能够从中了解在哪里和怎样做动作。而这些通常是不构成意识内容的。那么为什么在无意识中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呢?这是由于具有不同运动体验所形成的户外运动教育的身体不同决定的。也就是说, 在户外运动教育时, 身体作为意识的地平发挥着重要的机能, 意识对象是作为被身体制约之物而形成的。本来视觉就本质而言, 不过是有关大小或距离的间接性情报源。因此, 视网膜还具有需要依据直接的尺度, 比如试着触摸对象物、走到那里以及在记录在这其间对象物在眼中的大小变化等, 予以调整的逻辑。可以说, 户外运动教育对于身体运动的实践所必要的理解, 是基于身体哲学这一基础而成立的。
参考文献
[1]黄璐.竞技运动异化论逻辑起点商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3) :239-242.
[2]黄璐, 刘建国.体育学纯粹理性批判[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1) :1-5.
[3]李传兵, 许昌.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5) :69-71.
[4]黄璐.《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 27 (5) :22-24.
[5]黄璐.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思维陷阱[J].体育与科学, 2014, 35 (1) :97-103.
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 篇5
摘要:目的问题教学法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问题教学法是把众多案例中精选其中代表病历为模板,接着提出系列代表性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启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必须去探索的是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应用这些所学来的知识能够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刍议机械基础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9
多媒体教学着力表现一般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使用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而且可以节约许多板书的时间,进而可以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而且对于机械基础这么课程而言,由于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机器的运动、受力、动态性能等问题,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去理解很多复杂的结构、抽象的概念、还有原理和定律等内容,但是对于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无字天书”,难以理解。例如在机械基础讲解到凸轮反转法原理这一节课时,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就可以将大段繁琐的交待性教学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演示过程,从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对凸轮反转运动的轨迹进行深入分析,转化为更加理性的理解。
对于文字板书、图形、图表、动态视频等陈述较多而且学生活动较少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要花较长时间不易完成的内容,就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方式播出,以解决一些口头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是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或整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需要推理、演算的则还需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方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互相结合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想比较,由于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完成很多文字板书不能表达的内容,能够解决口头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因此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对此本文着重分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如下:
(一)营造教学的情境
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很多教学的复杂内容能以理解,那么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但是又不可能带领学生一直在车间现场进行教学。使用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液压传动教学一课中,由于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但又是教学重点内容,学生面对课本及板书的静态内容,难以理解其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多种颜色的油路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换向阀的运动过程,而且能够看清油路的走向,继而可以将静态转为动态,学生在这种逼真的情景中学校,思维更加活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益,变得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轻松掌握。
(二)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运用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将一些难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以清晰的图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用语言表达一对齿廓或相邻齿廓在不同时刻的啮合状况,如果使用动画片段的形式进行慢放齿轮的啮合动作,学生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容理解齿轮的啮合动作,从而为下一节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三)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对一些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改变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再加上课堂内容的枯燥无味造成的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学习状况日益下滑,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借助动画、图、音乐等,让学生以观看“电影动画”的形式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
(一)校方需要加大教學软件投资
对于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言,其实质是需要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和多媒体技术机械有机的结合,那么首先就需要课堂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主要是要有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这些都是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的。而对于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软件而言,虽然市场上也已出现专门的教学软件平台,但是还是需要教师根据所购买的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改进,将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改进,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对于那些教学软件贫乏的学校,更需要加大对教学软件的投入。
(二)引导教师开发机械基础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开发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软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使其成为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进行:
(1)根据教学需要和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软件以满足不同教学类型的需要。
(2)制订开发教学课件的标准,如教学标准、技术标准等,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3)选择适当的开发平台,以免给使用教学课件的教师带来过重的负担。
与此同时,引导教师开发机械基础多媒体教学资源也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开发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教学资源内容。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依旧存在很多学校的教师不能够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老龄化教师较多,二是校方未系统地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为了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多媒体教学,那么就需要对教师队伍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引导教师注重实践的操作,同时也要为教师创造交流机会,从而能够让教师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2)采用针对性、实用性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在此本文认为以一些案例内容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可供教师研究和利用。
(3)在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中,要有计划地将热衷于多媒体教学的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形成骨干队伍,以便与更好地带动更多的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
结语
机械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且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因此,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需要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管国梁.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建议[J].新课程(中旬).2012(10)
[2]王素苹.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6)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刍议 篇7
(一) 学生水平存在差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进入各家各户, 成为家庭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计算机, 他们对计算机可以说非常了解, 再加上他们在中小学阶段, 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课, 所以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相对好一些, 而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个人兴趣等问题, 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欠缺, 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导致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个体差异性与不稳定性。
(二)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手段, 应用是目的。有些老师过多地根据教材的内容讲解, 过多讲解理论知识, 一味追求面面俱到, 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 结果, 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 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 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 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所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 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 如何有效使用计算机, 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 等等, 造成学生存在很大困惑, 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知识, 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对新生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全国各中小学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 其内容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重叠较多, 因此许多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知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中学阶段所学知识, 使其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教师应该重点讲授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 缩小课堂讲授内容与新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二) 讲课要“精”。
教师应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 突出“技术应用性”, 不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注重介绍其具体应用。对某些内容的讲解, 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 要抛开现有教材, 引入本专业的实用案例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充分使用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课件、互联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 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 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 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 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上机操作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 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 通过案例教学, 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四) 开展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课本上的内容永远滞后于社会现实, 在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将其作为教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 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 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 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无疑非常有益。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 计算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 必须熟练掌握与应用计算机。高校计算机教师必须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 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 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 2006 (3) .
[2]包空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8) .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教学改革刍议 篇8
然而, 近年来在我省体育院系部分同学中, 对于《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厌学”或“畏学”情绪逐渐滋生。有部分同学感觉这两门课程抽象、枯燥、乏味, 甚至认为超出自身接受能力而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这对于后续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运动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妨碍和阻力。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及《运动生理学》的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 试图总结出这两门课程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不足, 并着重对于如何改进、提高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时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0 -2014 级学生运动解剖学结业考试试卷, 共50 个班2402 人份; 运动生理学结业考试试卷, 共50 个班2437 人份。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访谈法
与山东省部分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任课教师就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多次进行座谈; 并随机选取了2012、2013 级部分同学进行座谈, 一起探讨在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重点听取了对不足部分的分析与建议。
1. 2. 2 调查法
随机调阅了2010 -2014 级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在校生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结业考试试卷、成绩单、成绩分析表, 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
1. 2. 3 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 0 统计软件包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成绩分布百分率、平均成绩 ( x-± SD) 、试卷难度系数。
2 研究结果
2. 1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总体成绩分布统计结果
表1 统计结果表明: ⑴所调查高校体育院系试卷的难度系数比较适中, 说明在命题过程中较好的考虑到了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 ⑵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高分成绩与低分成绩悬殊较大, 表明不同同学之间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存在明显差异; ⑶卷面分数优秀率较低, 表明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方面可能存在较多的问题; ⑷总体卷面平均成绩仅仅高于及格线寥寥无几, 卷面不及格率较高, 表明有相当部分同学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知识掌握较差, 亟需寻求恰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2. 2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不同系别学生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成绩结果分析
2. 2. 1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体育系同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成绩结果分析
2010 - 2014 级体育教育专业同学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卷面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 分布区间较为合理, 高分人数偏少而低分人数偏多, 运动生理学的平均成绩较之运动解剖学又有下降的趋势。
作为传统专业系科, 体育教育专业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但从成绩上可以发现同学体现出来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并不高, 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更多的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 增加直观有趣的CAI可视教辅教材, 并进一步搭建教学资源库及与同学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 激发并保持同学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引导下, 以期大幅度提升学习成效。
2. 2. 2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系同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成绩结果分析
2010 - 2014 级运动训练专业同学的成绩已不呈正态分布, 卷面成绩低于及格线的人数甚至超过了1/3, 但与此同时高分人数比例并不低, 成绩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以上结果提示我们, 只要方法得当, 措施得力, 同学的学习程度及学习成绩提升存在较大的空间与潜力。
运动训练专业的同学主要来自单独招生及部分退役的一线运动员,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部分同学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从考试成绩上反映出部分同学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缺乏足够了解。他们的优势在于对运动实践的认知较为深刻, 由此要求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结合同学的运动专项, 寻找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加强直观教学, 并尝试把部分教学内容带出课堂, 与训练课直接对接, 加深同学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理解, 同时着力加强课堂小结、章节总结、课后复习等学习环节的把握, 借鉴已有的运动解剖学习题集的成功经验, 尽快建设完成适合同学应用的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及习题库。
2. 2. 3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武术系同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成绩结果分析
2010 - 2014 级武术系同学的运动人体基础课卷面成绩分布趋势与运动系同学比较接近, 不及格人数同样较多, 成绩也呈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同学对于“三基”的把握存在较明显缺陷。
这首先与同学的知识背景紧密相关, 武术系同学大多来自于武校、体校及部分退役的一线运动员, 部分同学缺乏生物学知识基础。与运动系成绩分布不同的是, 武术系同学成绩分布运动生理学比运动解剖学的总体情况要稍微好一些, 高分人数多于运动解剖学,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中可能由于任课教师缺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直观认知, 与直接运动实践结合的实例较少, 而运动生理学主要着眼于探求“人的运动”与“运动的人”的生理规律的变化, 所以更容易为同学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备课就是备同学, 尽力满足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
3 分析与建议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走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逐渐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既为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更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 就必须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思想, 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培养同学能力为主线, 调动同学的参与意识, 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激发同学的求知欲。结合上述成绩分析结果, 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应教学改革探索。
3. 1 积极适应教改对于学时的调整, 及时修订教学内容
自2000 年至今,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课程学时设置从108 学时逐渐压缩为84 学时, 部分专业调整为64 学时; 而运动生理学从两门课程合计144 学时, 先是压缩为108 学时, 继而调整为96 学时, 2006 年之后大部分院系调整为84 学时。课程及学时设置的改变要求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学时的调整, 既要突出核心问题及课程线索, 又必须大胆删减、精心选择与课程设置相吻合的教材与教学内容。运动解剖学必须牢牢把握运动系统这一重点, 让同学深入了解运动技术动作产生、改进、优化的结构基础, 学会用解剖学知识去分析技术动作并提出运动实践应用的建议; 而运动生理学则围绕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这一核心问题, 从能量的产生、利用、调节、补充诸多环节中,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突出对具备学科特色的问题比如运动性心脏、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的介绍。在此基础上, 突出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着重帮助同学建构这两门课程知识框架之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3. 2 认真转变观念,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做合格的体育人
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教学师资大多来自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专业以及师范院校的生物学专业, 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较为正规的体育专业学习及训练, 对体育运动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对很多实例的理解不深、不透, 较难引起同学的共鸣与兴趣, 因此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认真重新定位, 明确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 是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觉自愿的去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特点, 需要不断学习、探索、钻研, 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终从外行逐渐转变成内行, 从一个非体育人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体育人。只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运动实践密切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随时把握同学的兴奋点, 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3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备课个性化及教学个性化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如何激发引导同学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话题。在探讨的过程中, 必须明确一点, 备课就是备学生, 教学就是要展现自我, 换句话说, 要凸现备课的个性化及教学的个性化。要做到备课的个性化, 首先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师对于各个体育项目以及体育赛事都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一句话, 备课的个性化就是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 引起同学的共鸣, 构建与同学进行知识交流互动的虚拟平台。除了备课的个性化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 在严格遵循课堂教学必备程序基础上, 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教学的个性化, 在不断变化与鲜明的个性展现当中, 始终引导保持同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 4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 实践多元化教学
随着网络通讯的不断普及, 教师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海量的知识素材, 同时随着课时的不断精简, 如何在更短的教学时间内使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 培养同学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的兴趣, 成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出发点。动画、录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变得更直观。
部分教师在运动解剖学教学当中借助国外开发的3D clinic anatomy系统以及国内开发的3D Body等教学软件, 使同学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刻, 同时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运动生理学教学当中结合已经开发应用的CAI课件, 大量引入flash素材, 使原本相对比较枯燥的运动技能等章节与运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下一步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应用, 可逐渐搭建成为师生在线交流的虚拟平台, 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更具有针对性, 可以及时了解同学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点, 做到有的放矢。
3. 5 加强实验、实习、实践, 力求学有所用
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两门课程的着眼点均基于为合理地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为了适应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特点, 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培养并加强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在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 精心选取与生活、运动实践关系密切的实例, 引导同学在课堂上及课下不断探讨辨析; ②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综合分析问题的生理实验, 尽量使学生更愿意用它分析和解决运动实践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③鼓励更多的学生做有关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积极引导同学参与相关老师的运动人体科学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去。④逐步实现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部分课堂教学向训练课进行有效的延伸与衔接, 把理论与体育实践进行重新架构与对接。⑤引导同学走出校门, 在社区开展健身咨询和体能测试工作, 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 使同学进一步认识到学有所用, 同时体验知识得到认可的意义与价值。
3. 6 着力加强小结、总结、复习等学习环节的把握, 温故而知新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认真抓好提问答疑、课堂小结、章节总结、课后复习及作业等教学环节, 不断给同学提供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强化、升华; 从目前应用作为复习资料的《运动解剖学习题集》与《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逐步开发形成CAI教辅光盘, 而后再逐步过渡到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及交流互动平台的构建, 使同学在独立学习时有据可依, 更好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及效果。
4 结语
1. 本文对2010 - 2014 级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同学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考试试卷及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 初步总结出了两门课程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不足, 发现结果不容乐观, 亟需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措施, 以迅速提升教学时效。
2. 在对成绩进行合理分析基础上, 从教学的多个方面入手, 提出了系列合理的分析及建议, 有待于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摘要:为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规律, 提高教学成效, 使其更好的为同学运动实践应用及未来发展服务。本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0-2014学年在校生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两门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成绩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发现:卷面成绩处于优良的人数较少, 而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同学人数偏多, 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对这两门课形成了“畏学”或“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导致目前该现状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进行教改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成绩分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郑陆, 徐秀英, 隋波, 等.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6 (4) :78-81.
[2]高丽, 郑陆, 王明燕, 等.运动生理学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9 (1) :95-96.
[3]杨锡让.运动生理学学科现状与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9) :1153-1158.
[4]赵亮, 毕小晶.普通高校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7) :44-47.
[5]郭红, 黄玉山, 郭浙斌, 等.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2) :223-225.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9
一、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出现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所有的高校来说, 都是一门公共课程, 是把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作为初衷的教学课程。它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基础知识、系统和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知识, 还有一些多媒体知识和网络知识等等, 覆盖的范围比较广, 但是并不是很深。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它基本上涉及了计算机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它的基础知识就好像一把打开计算机课程的钥匙, 对以后的深入学习至关重要。[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 高校相应地也加大了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于一些公共课程进行压缩, 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一方面由于学习时间少, 学不到相应的知识, 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不够重视也对课程的学习发生忽略, 加上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 现在的初级教育中都已经开展计算机基础的课程, 同时一个地区学校相应的师资设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最终造成了高校的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因此, 种种因素导致计算机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 在课程的最初阶段, 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那就是“难”!老师难教, 学生也难学。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范围太广, 知识点太过零碎”。 (2) 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屑于学习, 而一些学生则学不会的现象, 原因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二、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得出的具体的教学与实践
(1) 计算机的进步和科技知识的高速发展, 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需要老师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来扩充自己, 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素质水平, 让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法, 听得懂学生的语言。因此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 就要查找一些新的知识为课堂做准备, 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一些先进的计算机领域的知识, 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 以最高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比如说, 老师在讲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和程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课本上大多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而且课程的内容量很大, 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个时候, 老师就要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 适当地加一些课堂调控的手段。例如:一次在听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老师在对学生解释网络域名时将其比作一个人的名字, 但是IP地址的解释则是一个人的电话号码, 两者之间相互匹配, 上网就是把域名转换成相应的IP地址, 就好像打电话的时候, 找到名字对应的电话号码进行拨打, 通信的发生是因为号码, 而与名字无关。这样, 学生就能够形象化地理解了域名和IP地址。[2]
(2) 计算机基础的任课老师要在教课之前了解自己学生的专业情况, 并依照学生的专业特性实施“因材施教”, 让不同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所偏重。就好比一些计算机类的专业, 比如电子、电信等等, 还有一些非计算机类的专业, 但是多少涉及到一些编程类的学科, 比如说心理学、机械制造等等, 其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后面的操作系统部分的内容对以后学生的C语言课程、汇编语言课程和单片机课程都有一定的关联, 所以在这一部分就一定要给学生仔细讲, 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的需求进行学习;但是比如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化工, 材料以及一些文科类的专业, 针对这些专业在这一章节的教课中, 就不能按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要求来对待他们了。[3]另外, 关于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当知识以铅字的形式出现它本身就落后了, 所以, 作为老师, 不能够仅仅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对学生讲课, 这样就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而且效果也不好, 老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网络, 及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先进的知识, 这样就能体现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前途的先进性。
(3)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来说, 它应该是一门实践很重要的课程。结合以前毕业的学生反应的具体情况可知, 在实际的工作中, 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应用的是比较广泛的。但是, 当学生被问起会与不会的时候, 学生往往就是眼高手低, 缺乏实践。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只是对照着课本, 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感觉十分简单, 但是真正工作后, 好多东西不是忘了, 就是记得乱七八糟的, 因此主要的还是上机实践。同时,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要加强对上机实践的考核,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重视起这门课程。
(4)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 范围广, 知识点多, 同时又是公共课, 所以课时安排就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 往往为了能够加快课堂进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这样速度虽然达到了, 但是好多时候,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跟不上老师的速度的, 而且老师的讲课也只是机械的讲课, 缺少课堂的激情, 所以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程, 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没劲儿。因此,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加一些课堂调控的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老师也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依照课堂知识的内容, 适当地添加一些声音、图片等等的因素在课堂中, 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比如说, 老师在讲解Excel表格的具体操作的时候, 可以预先制作一份求职简历让学生看看, 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配合操作, 这个时候, 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还有老师讲解PPT的时候, 可以首先播放几张比较优美的PPT, 这样一方面调节了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4]
(5) 除了上述的具体方法外, 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进行学科的穿插讲课, 充分地体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还有, 改革考试方式,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精力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 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未来知识的学习, 更关系着一些深入性人才的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变, 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它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结合自身特点, 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努力创新, 培养高知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军.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7) .
[2]吴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8) .
[3]范彬.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08 (2) .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10
1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案
网络化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学校具备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那么, 支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学平台软件就是一种必须的资源, 而这种资源更需要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和建设。就一门课程来讲其需要具备公告发布平台、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系统和素材库六个方面的资源。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上, 其公告发布平台是对课程安排信息和教学通知进行发布;教材中的纸质教材作为主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所讲解的内容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主, 电子教材用来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 以体现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为主;电子教案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课程服务的课件, 同时也可以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使用, 其设计要紧跟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组织和设计;网络课件一方面来辅助教师对教学的实现, 另一方面来辅助学生自学的实施, 其在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文字、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为展示的基础;在线测试系统可以用于学生日常的练习中, 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调整;素材库是从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来组织和建设的, 学生可以从中按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
2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个系统, 其是在基于B/S模式的交互式系统中建立的, 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此网络教学平台在角色上具有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类型。其中系统中的管理员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系统管理, 其管理的内容包含着教学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信息和试题库资源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由教师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 在这一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教学管理等, 而学生在首次登入此系统平台时, 其一项必须而又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进入到分层次测试页面进行测试, 在测试完毕后, 系统就可以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分层测试页面和学生的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正常顺利的应用。在此网络教学平台中, 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进行学习, 还可以在线提交和测试作业, 在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和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使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
3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是在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建立学习模式——评价教学成果——提交成绩这五个步骤中逐步实施的[2]。首先, 每一位学生在进而学校后, 通过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层测试, 此时系统会将学生的测试成绩存入到系统平台中的数据库中, 然后, 再根据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分层参数自动的分层。通过实践发现, 这一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和传统的上机分层测试相比较,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力气, 还有效的提高了分层的效率,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在分层工作完成后,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层次来实施不同的教学设计[3]。按照教学资源的难度可以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然后从教学平台中对每一个教学资源都作出相应的层次标记。那么, 学生在首次登入这一平台进行学习时, 系统平台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测试后的层次指标来选择相应的层次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都有所不同, 此时系统可以将学习在学习中的不同表现都记录下来, 并根据这些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动的调整, 这样就避免了班级是学生教学一层不变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建设的, 那么, 在其学习模式上不仅有协作的学习模式, 还具有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提供多个学生需要协作才可以解决的作业, 然后由学生在此平台中进行谈论和交流。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此时, 通过讨论和交流,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以达到共同学习和协作的目的。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教师作业的布置不是直接进行的, 而是通过布置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的问题来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完成报告后,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和交流板块, 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 而这一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学习完成后,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 教师是根本无法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作出详细的记录的。但是,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 在此平台中增加一个记录学生学习信息的板块, 这样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基于此, 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和“学”评价系统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一模块的建设, 首先需要在平台中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板块, 将系统中教学资源的学习次数、学习进度、学习快慢等记录到访问系统中, 将其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那么, 在期末学生总结和评价时, 就可以综合的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作出总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价。
计算机基础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自动提交成绩的实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提交模块在与其对接后有效的实现成绩的自动提交。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好评价后, 系统根据学生考试和平时成绩可以自动的作出总体的评价, 并提交到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 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 还需要各方面的协作。而这种新教学方法的实施,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只有对数字资源不断的更新和维护, 经常上网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解答, 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 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对网络资源进行浏览, 这样才能够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发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才能够使现代的教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 2009, (05) :67-68.
[2]伍丁红, 王茜.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公共课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2) :124-125.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探究,自行获得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由“学会”变为“会学”。
2.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层次,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自学置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
3.实践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较难。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较难理解与掌握。学得往往是会计理论的知识,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原理的精髓。根据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体验,认为运用探究式学习有如下几点意义:
1.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分录教学中,有很多的经济业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教学。当然,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能注意个别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暴露出来的认识不一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使他们达到各自最佳发展水平。比如:在坏账的计算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公式,有些学生擅长通过账户结构解析。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方法正确,不用拘泥于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扬长避短。
3.探究式教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探究式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问题。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性的学科,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又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会计技能相结合的目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础会计课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明白会计的应用领域,和自己将来如果做会计这一行时能做什么,以及学习会计对自己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它也必将成为学生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黄丽华.论探究式会计课堂氛围的建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朱庆辉.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区别[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林海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职业教育探究,2009(8).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机实验,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壮大与教学手段的不断变革,实验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是根据笔者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内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不断渗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各专业学科融合,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有不同要求。但目前多数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沿袭以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教学内容滞后于知识的更新,各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内容完全相同,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升。
2)实验教学不分层次。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同时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也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大学入校生的计算机水平相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也相差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要考虑绝大多数同学的知识程度,从而使得计算机基础分布在两端的学生都没有好的学习体验。
3)实验模式、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大部分知识点已在理论课堂上讲解,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主要是进行验证性操作,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使得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逐渐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实验教学相比理论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参与实验人数较多,一旦遇到难度较大或内容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教师就很难兼顾。得不到及时指导的学生就会将问题弃之一旁,不管不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师资薄弱。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充当引导与指导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现象,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实验教师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对他们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绩效激励等与普通教师存在区别,这些都直接挫伤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实验教师队伍缺乏高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具有丰富实验指导经验的教师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上机课作业或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这种方式存在很大随意性,学生完成的作品不易保存,考核公平性不易控制等[1]。
2 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环节,是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筹码。[2]
1)以专业应用为导向
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对该专业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调查,构建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注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为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专业模块可根据专业不同开设相应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如Photoshop、Flash、SPSS、Protel等。
2)实施分层次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能,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差异,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可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进行水平测试,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根据问卷和测试结果,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测试分数较高的学生进行情况摸底,部分可直接跳过计算机课程中的基础模块,可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后续课程学习,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SPSS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程度的计算机知识。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部分较少,操作性强,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验分开讲授,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解理论或操作,学生再到机房进行相应练习。往往由于时间安排的脱节和理论实验课程授课教师不一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减少或取消理论授课课时,特别是操作相关内容全部在机房讲解。机房采用网络教学软件,在教师机端可进行广播示范、远程控制、发送作业,学生端可电子举手、分组讨论、作业提交等,给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极大便利。
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跟踪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科学组织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校要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提供进修、研讨、交流的机会,并在职称评定、评级方面适度倾斜,使他们能潜心研究实验教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学校要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加强壮大实验教学队伍。
5)调整考核形式
传统的期末考试并不能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考核形式的调整非常重要。考核内容应从以基础知识、基础能力测试转变为以能力测试为主,把考核的重点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转移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考核形式应趋于多样化,以全面表现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学生成绩由期末无纸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无纸化考试系统由计算机根据设定题型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兼顾考试公平性。平时上机考核在上机实验中考核,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综合运用,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有所突破创新可给予适当加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给学生布置一些开发类、设计类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自学和小组协作能力。
6)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有限的课时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可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课程实验技能竞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推荐阅读: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11-03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06-28
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07-25
管理学基础教学0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辅导11-11
基础护理学题库08-03
关于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07-27
中医护理学基础题库06-05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11-12
安徽医专护理学基础试题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