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共12篇)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篇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总结如下。
1 教学改革
1.1 反馈讨论训练法
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或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 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彼此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 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 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1.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形象地充实实验教学的不足[1]。我们建立了2个多媒体示教室, 使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 既丰富了授课内容, 又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对操作步骤进行巩固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 病例式综合技能训练法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每一项护理操作中, 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病例要求, 使学生根据病例内容所需进行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 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 又让学生充当了患者, 实现了护患角色的置换。
1.4 ECS模拟情景演练法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代表目前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 (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 将ECS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例如通过ECS设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的病例, 让学生课前设计模拟抢救过程, 课堂中分组进行抢救操作的演练, 然后学生间相互讨论评价, 最后教师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通过模拟情景演练法,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情形, 把平时所学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际病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见习、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5 临床见习教学
实验课中, 我们安排9-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走出实验室, 真正与患者零距离接触, 在临床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课后延伸教学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中建立了在线辅助操作系统, 涵盖了各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观摩操作视频, 还可以浏览相关步骤详解, 随时就操作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提问, 教师在线答疑。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需要多看、多问, 更重要的是多练习, 才能熟能生巧, 牢固掌握。我们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 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 此种教学法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与学互相促进, 不仅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以达到具备关怀能力的目标[3]。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传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贵主.谈我校公共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1.
[2]陈玲.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2) :72-73.
[3]平长明.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7) :45-46.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篇2
《护理学基础》教学计划(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刘凤贤
一、指导思想: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现代护理理论和护理专业及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为学习临床各科护理专业课奠定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情况分析:
2012级的学生已学完护理学基础一半的课程,掌握了大量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剩下的章节多数是基本操作,通过理论的学习,反复训练操作,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四、具体措施:
1、问题导向式教学
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列举典型护理病例,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主动质疑教学内容,并进行综合分析、演绎、归纳推理,然后采取小组讨论、中心发言、补充发言、抓好基础,从细节入手。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随机提问、教师点评、总结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2、全程示教和分解示教相结合全程示教是在讲解一个操作之前完整地示教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明确操作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操作概念。分解示教是在分析操作难点和关键步骤时使用。
3、边示范边讲解
这种方法在步骤多、动作复杂的操作中应用较多,学生边看边听,多种感官协同配合,有助于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的理解。
4、环境、角色模拟教学
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摹仿临床工作的部分或全部而进行教学。如模拟医院,在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各种注射法、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等操作中,学生之间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一切按照真实的操作完成,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连结学院和医院的桥梁作用。
5、护理技能实训
为了加强“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工作,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校内实验课与临床见习、实
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学习热情;加强管理
护理学基础概括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的专业价值、培养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教学上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们从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起对护理学基础进行一系列教学探索,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第一节课就要引起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的兴趣,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护理这门职业充满憧憬。
(2)多渠道开阔视野
利用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请医院的护士长、带教老师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感受工作时团队协作的氛围;观看参加操作比赛同学的演练,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的动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培养出素质高、适应性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积极参加微课比赛、信息化大赛,并将这些资源用于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更生动、直观,让学生想听、爱听,并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在教学中,对临床新引进的技术、新出台的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护理文件书写的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护士条例等。
(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技能操作与人文关爱的有机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操作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对操作内容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实践能力是护士专业的特征要求,我们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操作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有专门的实验员老师轮流值班辅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每学期期中与期末进行操作考核,每年实习之前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并派每年的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
4.加强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上岗前由教务办、学工办、护理教研室、外聘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分级进行岗前培训,使护生尽快了解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二、结果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上岗证通过率96%,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2009级为90.5%,2008级为83.8%。在2012年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并在首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三等奖。
三、讨论
1.力量雄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保证条件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教师把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展现知识渊博、技术娴熟、救死扶伤的护士形象,教师的正面情感对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起良好的作用。
2.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素质提高的首要环节
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护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实行课余时间开放制度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为学生课后训练提供时间和场所,并得到有效指导;操作成绩单独考核计分,使学生重视平时训练;而技能大赛也是促进护生课余训练的另一个因素。
3.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护士形象、规范的行为举止、恪守职业规章制度、具有同情心以及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从护生的着装、言行举止、课堂纪律、沟通交流、关怀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惠玲,朱洪清.护理学基础[M].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4:1.
[2]李键.强化基础护理教学,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13-614.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4
基础护理学不但包含自然科学的知识, 同时还包含社会科学的知识, 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结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 我们说基础护理学本身既是一门理论课, 又是一门十分注重应用的实践课。对于大学生来讲, 这门课程能否学好, 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后对护理的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许多有相关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也都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使学生在对护理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的基础上, 再通过实际操作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打好护理基础, 尤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1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于应试教育
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相关基础的, 他们刚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往往对本学科一篇茫然, 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 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 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 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 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 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 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 (导向) 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 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 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 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事实上, 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学生为了就业, 就努力的考证, 着力应付就业“面试关”, 而不是着力实际操作应用, 也不去想提高岗位工作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 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 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 明确方向和重点, 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1.2 忽视学生的差异
护理的最大特征就是护理对象的变化性, 因而对于不同护理对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服务方式。然而,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 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与此同时, 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 还是在能力方面, 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 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 进行因材施教。
2 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改革建议
2.1 明确教学目的
护理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实际上其直接目的是指导实际操作, 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护理教育, 主要是培养操作型的护理人才。也就是说, 护理教育中的基础护理学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护理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 掌握为生、老、病等对象服务的方法。同时, 护理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人们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 以适应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
2.2 因材施教, 综合多样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各个学科都老生常谈并在不断探索的, 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来说, 因材施教应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点, 让学生掌握如何给护理对象提供良好服务并留下良好印象的方法, 塑造不同类型的优秀护师。这是因为, 不仅仅所谓的温柔型的才是好的护师, 干练型或其他类型的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护师。因此,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另外, 不同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和技术掌握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学生可能掌握慢一些, 但不一定就是差一些, 教师在课下也可以成为护理基础稍差学生的“良师益友”, 帮助基础稍差的同学尽快地达到学习要求, 缩小同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差距。护理实践是护理基础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迅速地投入到实践中往往不能提高认识或认识不够深刻, 只有在对护理的实际应用中, 学生才可以亲身掌握护理的操作技术。所以, 学校应该更新现有的教学设施, 并与医院多建立实习基地,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护理实践空间和机会,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3 优化授课方法,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适应老年社会、休闲社会的需要, 就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好的方面的同时, 积极探索授课新方法和教学新模式。其中,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自身应该努力钻研业务, 创新研究教学方法, 用新颖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护理应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学、科研、教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外, 还要积极了解护理应用发展前沿, 不断优化授课方法, 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护理的内涵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已经从侠义的医护照料, 延伸到心理护理、健康维护、情绪改善以及照顾老幼等多个方面。适应休闲社会、老年社会新的发展需要, 基础护理学教学应深入社会实践、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并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护理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在此基础上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降低考试要求、弱化就业功利性, 提高过程评价、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建立护理学习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李志芳.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范畴[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4) [1]李志芳.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范畴[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4)
[2]赵海平.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1) [2]赵海平.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1)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名。对研究组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对参照组学生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14-026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一不可[1]。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人员要学习的重点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学课程将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共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选取66名护理班学生,对其中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其中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5±1.2)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25.5±13.5)分;参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7.5±1.1)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31.3±17.5)分。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如平均年龄、高考平均分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教学方法对参照组的33名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1.2.2研究组教学方法对研究组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学校要聘请相关的护理专业人员,教师向专业人员介绍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以及目前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规划等,随即护理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学生予以合理分配,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融合[2]。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将整个护理内容分成五部分,其中有生活护理部分、用药护理部分,同时还包括入院护理部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出院护理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专项护理部分[3]。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将护理实践操作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成绩考核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指标和实践操作考核指标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78.96±11.03)分]考核明显优于参照组[(56.23±10.15)分,t=8.7111,P<0.05)]。
2.2基础护理课程实践操作成绩考核
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对两组学生的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是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对自己未来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翠萍,王兰芝.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8(5):58-60.
[2]陶巍巍,丁淑贞,孙雪洁等.以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43-1046.
[3]谢晓芳.在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改革中开展综合性实训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32(22):114-116.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6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之一,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理人才专业能力最主要的环节。因此,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1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学科重视程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基础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基础护理实验作为基础护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分支,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基础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一再被忽视,仅仅被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础护理实验课程在教学设置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轻教学过程、重实验操作、单纯追求教学效果以及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不足等诸多不合理之处,造成实验教学偏离临床试验的不良后果。
1.2实验教学课堂模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验脱节
目前,虽然已经对基础护理实验课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死板,填鸭式的教法仍然占主导。基础护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明显沿用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流程:教师先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概念做讲解,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流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后,循规蹈矩,遵照不变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实验,教师对实验结果做出评价后结束课程。可见,基础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急需改革,否则将背离此课程的初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科技的进步需要新思想、新探索,如果基础护理实验课程仍然采用固有的陈旧教学模式,将无法迎合临床实践的需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欠缺实践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综合素质。
1.3实验设备落后,功能低下,缺乏资金
实验设备比较落后也是制约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给予学校的资金支持较少,使学校无法及时改善实验条件、做好实验设备的更新以适应教学需求。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落后的实验器材必然导致基础护理实验教学难以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很多医学界的新技术、新成果都不能体现在教学中,实验的项目也受到局限,学生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来大体了解,可以临床学习的东西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
2教学改革
2.1理论联系实践,注重知识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护理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基础护理实验课不能局限于已经明显落后的教材以及难以跟上医学进步的操作规范上,教师应放眼于现代医疗技术以及实际,更新自己的理念及医学知识,把教学重心放在临床实践而非书本教材中。教师可通过以下途经来展开教学改革:(1)教师应多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内容做深入探讨,以达到临床实践的要求;(2)教师应定期到临床岗位学习,使自身的业务水平跟上护理行业的发展;(3)在学生实习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并整理有用的临床实践信息,利用教学实习的契机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发挥优势。
2.2改善实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要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条件为保障,改进实验教学设备,加强实验设施建设,才能从物质上给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有力的支持,改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购置的设备器材应当有齐全的功能,模拟类的器材模具要具备较高的仿真效果。其次,学校要保证足够的实验设备及仪器,以适应学生多次练习的要求,使实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创新精神
要完成教學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有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还要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全面刺激学生感官,让理论知识更为立体生动。
2.4改革评价方式,强调整体素质
首先,学校要及时修订实验的考核标准,改变重操作程序而轻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将操作程序的规范性、综合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纳入考核体系,做到考核的客观公正。其次,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也要及时考核学生,巩固学生的基础技能。考核成绩应该由平时表现、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表现成绩的评定基础为学生每次实验课的课堂表现,包含仪容仪表、组织纪律、用物整理、实验态度以及实验完成情况等。
浅谈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篇7
一、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护理教学及工作要求有密切的联系, 在职业学校护理课程教学基本打开仍有一些改进。
1. 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工作的要求。
通过行业岗位调研, 目前基本护理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例如, 一种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导尿包, 常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 真空血流行,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职业护理教材没有反映。
2. 过时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学校建设实践条件的缺乏, 许多学校教学实际使用的理论讲座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虽然有些教师为辅的教学, 情景教学, 角色扮演, 等教学, 但缺乏有效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大。
3. 临床实践的缺乏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 护生的职业学校大多数大大增加, 并在许多学校临床教学训练条件跟不上, 不能很好地加强临床实践的学校教学, 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在临床训练是很困难的, 教学的有效性不高。知识, 技能和临床因素与交通, 安全和医院合作, 为学生的临床实践中很少或没有机会, 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特点与课程要求, 学生是学不到的。实际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上好绪论课的学习兴趣, 打开门。最初接触的事物容易产生心理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年轻学生。从绪论课从保护团体课激发未来的重大意义研究学生的愿望和兴趣的焦点。详细信息和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护理继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地位, 需求分析和预测, 显示良好的就业前景护理专业毕业生, 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学生和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2. 多渠道开阔视野
我们的教师整体素质的加强,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的差异,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情景和角色扮演, 互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开展, 抓好技能培训, 加强考核力度, 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护理实践中, 倡导以人文精神的核心, 尊重。那是, 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权利和需求以及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让学生学会爱, 尊重, 理解, 宽容, 有爱心, 我们必须让他们在人文关怀在护理课程加强护理教育, 突出人文精神, 使学生患者技能帮助意味着患者获得满意的结果的患者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准确的技能的唯一途径护理的理解, 同时也能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 对病人的尊重, 病人护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第一。护理程序为框架, 以便在运行环境评估病人, 耐心细致的解释;业务集中于病人的反应;操作评估患者的预后及运营经验技能培训灌输, 加强整体护理的概念。
在技能培训和考核, 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考核指标的达成, 注重考查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向病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困扰, 主要强调的是人文关怀, 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要有爱心, 奉献, 责任, 同情, 病人可以相托的信任。
4. 规范护士专业礼仪, 塑造职业形象
现代护理教育注重结合人文护理理论。护士职业礼仪, 职业礼仪的归属范畴, 是使卫生保健工作者和卫生保健服务的过程中, 一个公认的或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的形成。这是护理培训的外在表现, 也是护理伦理的具体表现。整个小组课程应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需要保护, 贯穿护士礼仪的规范化要求, 其中包括:服饰美容, 语言交流的美国, 美国和三个部分的行为。学生通过规范化培训护士礼仪行为, 不仅通过他们自己的文化, 提高基本素质, 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而且还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和更多的关爱他们所要从事的事业, 护士礼仪培训后, 也为毕业后的就业面试打好坚实基础。
5. 增强职业意识, 锻炼学习意志
在护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 严谨, 规范的职业行为和态度。尽量让学生有一个“临床意义”。首先, 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应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 从这个例子的作用;其次, 通过教育和示范, 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实现良好的姿势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靶向治疗学生站立, 走路的姿势, 坐的姿势的强化训练;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外观, 给患者的积极作用, 文雅的举止, 知道如何给病人安全, 安全, 友好的感情直到信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设置一些“陡”, 教给学生克服成为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压力的过程困难的过程, 但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而使学生不断产生更高的坚定不移的目标会爬。
三、结束语
优势研究生应该是全面的, 强大的, 和专业技术水平见长。形成的能力, 它必须植根于扎实的理论知识, 过硬的基本技能, 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我们抓住护理, 特点突出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作为终极目标的能力;教学生动, 形式活泼, 以人为本, 发展知识, 为更多的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能力和护理人才素质的协调发展奠定实践基础的社区培训。
参考文献
[1]张秀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86.
[2]王培华.中专护理教学课程改革[J].护理学杂志, 1993 (2) :89.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篇8
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1.1 调整实验课结构,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突出护理学基础以实践为主的特征, 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比例, 将理论课教学由原来的68学时调整为60学时, 实验课教学由原来的70学时调整为78学时, 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由原来的1∶1调整为1∶1.3。
1.2 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前我校护理学基础教学集中在第3学期进行, 课时安排较紧, 周学时多, 教学进度快,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现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调整为导论部分、生活护理部分、治疗部分3个模块, 分别安排在第1、2、3学期授课, 并根据教学内容同步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激发了学
性,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4.2存在的问题
(1) 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 师生需要一段时间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2) 如何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实验课时进行有机整合是需要探索的课题。如在做综合性实验时学生因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有一部分需在课余时间完成, 于是部分学生照搬、照抄书本, 背离了实验的初衷。
(3) 设计性实验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没有科学的评价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1.3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教师示教法
传统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讲授、示范, 学生练习、回示, 教师总结。教师借助模拟人边讲解、边示教, 学生观察教师示教后, 凭记忆做练习, 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后, 引进了一套开放性教学系统, 通过此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护理学基础中任何一项护理技术操作, 此系统可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操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既能看到整体的操作步骤, 又能清晰地看到放大的某些局部操作, 还可通过慢放、分解演示, 牢固掌握关键步骤。避免了学生只听教师讲、看不清教师做的现象, 有效拓展了教学广度, 开拓了学生视野, 强化了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加强总结示教法, 即在每次课结束前15~20分钟, 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当堂演示本次课程所学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操作情况进行总结、示教, 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总体认识, 加深其理解及记忆。学生通过当堂演示, 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同时也使带教教师对学生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 有利于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个性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潜能, 达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总之,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虽然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但这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它将会通过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小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李军, 雷敬卫, 白雁, 等.中药专业开设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13 (19) :73~74.
[3]毕建杰, 孙印石, 叶宝兴, 等.开设药用植物学设计性实验的思考与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5 (2) :69~70.
化指导。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 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提高学习小组整体的操作水平。
1.4 运用角色互换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2人一组, 进行护患角色扮演, 要求扮演患者角色的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对护士提出各种问题, 而扮演护士的学生要熟练、准确地完成操作,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交流, 如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交待相关注意事项等。操作结束后“患者”要对“护士”进行评价。传统练习方法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 由于活动度有限, 缺乏真实感,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运用角色互换教学法, 改变了以往学生面对患者无话可说, 只单纯注重操作的状况。运用角色互换法, 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要领, 更使学生有了角色体验, 加强了爱伤观念的培养及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 使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同时, 学生由被动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双向获得知识, 提高了护理学教学质量。
1.5 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操作流程的模仿, 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 我们提倡在不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根据操作原则,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使用不同方法, 达到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使学生明确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不违反总的原则, 可以有所创新。如有一名学生在进行穿、脱隔离衣练习时, 脱衣过程中按操作流程的要求洗手前先解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再解袖扣。这名学生创新发明洗手前解腰带后不在前面打活结, 而是将腰带末端塞于两侧腰间, 洗手后解领扣、褪下部分袖子后, 在衣袖内拉出腰带末端后按放置区域要求折衣挂衣。这种操作方法有利于避免在洗手时隔离衣因松散而污染, 更利于操作。
2 强化基本功训练, 建立和完善操作标准
2.1 规范操作流程, 统一质量标准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广西卫生厅制定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结合临床实践, 我们编写了《桂林市卫生学校常用护理技术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规范了操作流程、统一了质量标准、细化了评分依据、规定了操作时间, 使带教教师、学生在操作中有可参照的标准, 能够对照标准进行操作。一类评分项目包括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和终末质量三大部分, 在一类评分项目中再细化为若干二类指标, 并有具体标准。例如:准备部分的二类指标有4个, 包括操作者、物品、环境和病人准备。终末质量部分二类指标有3个, 包括学生的态度、动作技能和运用知识整体情况, 把学生的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变能力等列入各项要求中。通过在教学和技能考核中采用新编评分标准, 学生在评估病人、与病人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应对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2.2 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技术, 单靠课堂上讲解、示教、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加强学生操作练习, 我们开放了护理实验室, 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到实验室练习。实验教师按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准备好所需物品, 列出物品清单, 放于实验室柜子中, 然后将实验室门、柜门钥匙交给各班学习委员, 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学生到实验室练习。每次练习前小组长清点物品并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后, 在物品清单上签字, 练习结束后, 整理物品, 由各小组长清点后放回原处。
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之迅速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我校在24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挑选出临床常用且重要的12项技术, 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皮试液配制、各种注射法、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 抽出2~3周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训练后对其进行技能考核。
2.3 改革考核方法, 公正评定学生操作技能
考试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 不仅有鉴定和改进作用, 还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2]。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 既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常用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我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操作考核, 考核内容为本学期学生所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设4~5项, 学生先抽号, 再抽考核项目签, 到准备室准备物品后, 在指定的考场进行操作, 操作考核结束后进行口试, 即叙述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考核结束后由主考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讲评。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实习, 部分重点操作, 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皮试液配制、各种注射法、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的操作成绩要求达到70分以上, 如不达标, 可练习后向教师申请重考, 但只有一次补考机会;若仍不合格则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对考核成绩优秀者, 记入学生档案, 作为评选特优生、推荐优先就业的依据。
3 结果
我们在2005、2006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其中200份发给在校学生, 200份发给实习学生, 200份发给医院带教教师, 收回有效问卷536份, 有效回收率为89%, 调查结果如下。
3.1 学生评价
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对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 9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 93%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 95%的学生认为熟练操作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92%实可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93%的学生认为成绩评定客观、合理。
3.2 实习医院带教教师评价
92%的学生工作积极、主动;95%的学生操作熟练, 动手能力强;90%的学生理论知识牢固;92%的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强;90%的学生有一定创新能力。
4 体会
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 从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训练、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结果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临床带教教师对此项教学改革满意度高。结论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593.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篇9
1 研究背景
1.1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课前实验员准备用物—课堂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考核。由于练习床位和物品等有限, 学生主要以观察为主, 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主要充当“观众”角色。
1.2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开放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中午、课外活动及周末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次数和时间, 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但是具体到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 其到实验室练习护理操作的具体时间和内容都是由实验室教师安排,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也有不少院校让学生参与实验用物的准备[1], 但由于没有教师现场指导, 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当前形势下, 扩招导致各高校实验教师相对紧缺,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师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的效率,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1.3 目前已具备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 各高校已建有畅通的校园网络, 计算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为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2.1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网络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网络平台是为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师资, 进行合理、有序的整合和管理而建立的, 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交互式教学管理平台, 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 突出科学性,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网络平台有三大功能模块, 即学生平台、教师平台及管理平台。各自功能分述如下。
(1) 学生平台。学生通过学号、密码登录后可查阅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线点播各项护理操作 (如备用床、吸氧等) 的视频进行预习、复习或自己操作时作对照;在线查阅各项护理操作用物清单及准备顺序, 以指导自己的操作;在线查阅各项护理操作的评分细则, 以纠正自己的不规范操作;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在线选择想练习的操作项目, 以有针对性地补缺;还可以在线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或就疑难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
(2) 教师平台。教师利用账号、密码登录后, 可进行网上答疑、学生管理, 根据实验室情况确定各项护理操作练习开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以供学生选择。
(3) 管理平台。管理员登录后, 可进行用户管理、网络平台资源管理等。网络平台的主体框架见图1。
2.2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学大纲、各项规范的护理操作视频、用物清单、评分细则等。涉及的护理操作有:铺备用床、铺暂空床、铺麻醉床、卧床病人侧卧换单法、无菌技术综合操作、穿脱隔离衣、测量生命体征、大量不保留灌肠、导尿 (男、女病人一次性导尿) 、氧疗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各种注射法 (皮内、皮下、肌肉)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周围静脉输液法、心肺复苏术等。资源建设均以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 并经同行专家审校后, 由计算机专业人员上传到网络平台, 以确保资源质量。
3 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师资, 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室是验证及巩固理论知识, 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基地,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2]。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弥补了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解决了高校扩招后实验室设备不足导致的教学资源紧张问题, 不仅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迅速提高, 而且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视频点播等网络资源在每间实验室都能随时调阅, 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学生可随时获取正确的护理操作指导, 既减轻了教师负担, 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3.2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有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就能掌握操作要领, 有的学生则要反复练习。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的操作项目及时间,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3.3 更新、维护及管理便捷,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网站内容更新、维护便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另外, 学生以实名登录网站, 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登录次数少的学生, 在实验技能考核时予以重点关注, 及时教育与引导。这既有利于高校节约成本, 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摘要:分析现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基于Web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模式, 旨在优化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开放管理模式,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Web,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静, 井夫杰.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4) :65~66.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10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善于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潜在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讲授内容结合起来,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授饮食与营养课前, 根据学生当时所处的具体情景, 如上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即时灵活地导入新课。若是在早晨, 亦可从调查学生是否用过早餐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实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的状态引入新课, 联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的饮食习惯与健康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也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强健康意识。
1.2 精心设计, 培养兴趣
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枯燥问题生动化, 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如果有家人或邻居发热或是有高血压的病人, 都可以加以应用, 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 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 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 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效果也会越好。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单调的弊端。
2.1 问题教学法
主要用于偏重理论知识的章节。具体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先用1/3~1/2的学时讲授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让学生对其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然后教师再提出适当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剩余时间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解决问题, 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对问题给予必要的点评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课后可再给学生一些高度综合、高度概括的问题, 使学生通过复习讲授内容, 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得出正确答案, 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案例, 让学生就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例如:配合治疗饮食的讲解, 插入病例:病人李某, 男, 56岁, 因肝性脑病引发昏迷, 经抢救后苏醒, 家属为了给病人补充营养而给病人食用高汤, 结果使病人再次陷入肝昏迷状态。案例提出后, 引导学生思考肝性脑病病人为何要食用低蛋白食品, 禁忌的饮食有哪些, 护理人员应如何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鼓励学生结合相关知识,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新内容的学习。
2.3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 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角色扮演实现了护理专业学生对护士和病人角色真实体验的训练, 符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要求。例如, 在试验饮食的理论教学中, 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病人”准备进行胆囊造影检查, “护士”给“病人”讲解胆囊造影试验饮食的要求, 提出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 “病人”则向“护士”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最终达到“病人”能够正确理解试验饮食的要求, 并清楚怎样实施。通过角色扮演, 学生体会到若要进行健康教育, 必须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 应遵循的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 形象比喻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较抽象、复杂、深奥难懂的内容, 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恰当、贴切又形象的比喻, 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不仅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模糊问题鲜明化, 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兴奋和好奇的心理, 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基础护理学中的一些内容, 可通过形象比喻的方法, 提高学生感知的清晰度, 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把肺部气管可比喻为倒置的大树, 主气管为树干, 细支气管为树枝, 毛细支气管及肺泡为树叶。病人的痰易聚集在肺泡, 帮助病人排痰, 可采用头低脚高位引流排痰或背部叩击的方法, 使痰液沿着支气管的走形而被迫排出。通过这种形象比喻使书本文字成为有形的活动图像, 把书本知识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记忆。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所知, 而且让学生有所思, 使学生既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类比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几类事物进行比较对照。类比能启发学生进行多方位探求, 能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其思维活跃善变。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 适应护士角色, 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仅限于课本知识, 应结合临床实例将知识从横向或纵向进行类比, 避免机械重复。譬如:灌肠法的讲授中, 将几种灌肠法列表类比, 内容层次清楚, 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类比与思考, 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同病人的灌肠法及禁忌证, 并能灵活应用。
2.6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 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符合人们正常交流的习惯, 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多感知的、形象化和多维的知识体系, 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压疮时, 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了解它的发生和临床表现, 但是通过录像和一些动画课件, 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病变部位的深部发展、疾病带来的痛苦等, 加深了学生对压疮的理解和重视, 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如在各种注射法的教学中, 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 我们将注射部位的神经、血管与肌肉的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 制成动画,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清晰地展示了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 阐明了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 并将进针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 分解动作讲解, 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 放大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2.7“自学—辅导式”教学法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和总结[3]。
(1) 自学:自学是结构中的核心部分, 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将学生原有知识同新的要求相对照, 教师课前将自学内容下达给学生, 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查找资料。
(2) 讨论:讨论旨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在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编号随机分成4组, 在自学的基础上先给各组适当时间进行讨论。
(3) 启发:教师针对学生经过上述两个环节之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 练习和总结: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 指出各组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该模式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在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合作精神方面。
2.8 助导式教学法
主要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 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精湛的操作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原则进行实际教学设计。其基本程序是自助、互助、指导。
(1) 自助:课前布置实习内容, 预习教材和护理操作常规中的相关内容, 明确操作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用物、操作。
(2) 互助:课堂上先看操作录像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熟悉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操作中的护患沟通等, 然后教师再针对操作要领进行示范, 并对重点步骤进行讲解、讨论, 最后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用物, 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指导:在互助的基础上进行讲评, 肯定正确的操作, 指出错误, 并结合临床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及处理办法, 让学生矫正练习, 直到达标。实验结束后, 让学生自行整理用物, 归还原处。
2.9 临床见习教学法
临床见习法贯穿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全过程, 专职教师跟班见习教学, 及时与科室负责人、带教人员沟通, 确保见习内容、项目质量、有效时间、教学目标的完成。带教医护人员具有中级以上的职称, 精心选择病人和家属, 注重实物实景讲解示范, 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因材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通向专科护理学的桥梁, 在护理教育中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 其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科学施教,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 加强技术训练,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向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护理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 (第三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田贞尚, 胡月琴.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90-91.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护理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04-01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项目教学法是构建主义模式下的一种新型的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引入我国后相继被许多工程院校采用,有的学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1],沈曙红、饶永梅将其应用于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为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我们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以真实或模拟医院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去寻找答案,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质上是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承担和完成某个具体的项目来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护理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1.确立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护理教学中项目即案例,案例学长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体现重点难点;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病例,能涵盖本系统疾病常用护理操作;三、结合临床实际,真实、生动,能将护理活动过程与理论教学进行整合,创设“学习情境”。
2.项目解题
这是课堂组织教学成功的基础。项目选择好后,教师提前将准备好的病例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并将护理活动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让学生构建与实际护理工作相似的情境,拟定情景问题,准备问题答案,制定项目计划,收集项目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料,同时分析预测项目展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项目计划的实施
在学习本课程时,首先由全班学生自由组合,组成项目活动小组,在项目计划中任选一个子项目,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开展项目活动。让学生考虑在这样的情景中如何与病人沟通,护士如何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参考书等多种渠道为自己所选择的项目查找相关资料并按照要求开展项目活动。在此项目教学模式中,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讨论分析病例的基础上,找到项目作业的切入点,小组分工,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作业。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完成的操作过程。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项目小组,项目选题,到项目展示,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各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操作项目与要求,提出小组目标;充分收集资料,组织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项目活动;组织全组学生参与,达到预期效果;促进课程内容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际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
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项目的形式和各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药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法;要总结比较各小组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在评估方法上,良好运用绝对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项目完成过程各项护理操作是否规范,关注学生完成项目中的进步程度。对新知识、重点及难点,教师应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再详细讲解,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注意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展现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改进意见,更加体现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5.课堂小结
可对本节课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同时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表扬,以肯定他们的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项目教学的尝试,我们发现同学们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效果较好。但是,项目教学每一模块的实施,要花费教师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和设计,作为护理教师还要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摸索与创新,了解每一届学生特点,明确社会的需求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波,赵忠令.项目教学法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34-39.
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篇1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现代人们对护士要求的提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护理学习的主要方向。
(一)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在课堂上或是课堂后发挥出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无法有效被激发出来,对护理学基础内容的学习也比较困难,难以理解所学的内容。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来看待,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才能够培养出专业的护理人才,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没有将实践教学贴近临床
作为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的护理实践教学,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将实践教学项目融入临床情境当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三)没有在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培养
现代护士最为重要的职业能力体现在人文能力中,但是如今的人文素质培养缺少途径和方法,因此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值得人们探讨。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需要将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相等的位置,将理论作为授课的支撑点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利用有序的训练模式实现单项操作,最终展开综合性的操作,不仅要做到模拟真人,还需要从实验室到临床开展简单的恢复训练,能够在实践当中正确进行情境的判断和分析,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护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原有的课件基础上,将网络课程学习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丰富的形式展示出基础的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动态的操作实践视频帮助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网络中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点播,对不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学习,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开展操作训练。
(三)技能培养与中医人文素养相结合
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融入情感、知识的教育,将其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的思想。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医人文素养融入其中,解读传统的仁爱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探索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临床情境演练法将教学内容和资源整合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贯穿探索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护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通过多维度和多视角的问题观察来展开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二)基于Web Quest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
教师可以在网络自助学习系统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科学的教学工作,在原有的学习课件基础之上丰富网络学习课件的内容,对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学习等课程进行完善,还可以利用交互式的软件平台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基础突破教学瓶颈。同时教师也可以研发自助学习系统,建立相应的考试题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效率,还可以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效巩固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随机的习题弥补课后复习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21世纪护士素质的提升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护士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就如今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书本作为教学开展的中心,不利于护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抑制其创造性的产生。主要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型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汪美华.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14-15.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09-24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06-28
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07-25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09-28
管理学基础教学0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辅导11-11
基础护理学题库08-03
关于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07-27
中医护理学基础题库06-05
护理学基础重点整理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