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分析

2024-06-04

基础护理分析(精选12篇)

基础护理分析 篇1

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很多医院所推崇的一种高效护理服务, 其护理的精细程度更高, 也更加的科学。分析和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在妇科护理中开展多样化的护理服务[1,2,3,4,5,6]。本文主要结合工作时间, 就优质护理和妇科基础护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以期可以医院开展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必要的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5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为非采取优质护理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22~41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3岁;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的185例患者是治疗组, 治疗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21~43岁, 平均年龄为2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得出相关结论。

1.3 优质护理准备工作

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 进行优势护理的专业培训。护士作为医院基础工作最为重要的参与者, 要强化按需服务的意识, 开展不依赖家属的优质护理, 正确的理解优质护理的意义所在。医院所开展的各项服务也都要将优质服务的理念灌输到工作中去, 不断的抓变护士的心态和护理的理念, 是患者能够在医院感受到温暖。

开展专业技能培养, 让护士能够熟练的掌握优质护理的服务各种操作方法,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责任护士长进行护士工作的抽查和检查, 采取随机检查、定期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确保游湖护理的服务理念能够贯彻到整体的护理工作之中, 使得几乎护理的工作能够开展的更好。

对护士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医院所开展的能者多劳, 多劳多酬的绩效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通过对于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 病危的严重程度以及护理的质量, 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整个绩效的考核标准, 同时提升夜班的补贴, 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尽力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护士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

1.4 观察工作的效果

评测主要是在由责任护士和护士长来按照基础护理的评定标准来判定基础护理的合格情况, 同时让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填写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 以获取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指标, 同时结合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投诉情况进行测评。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 P S S 1 4.0进行处理和分析。差异性显著 (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注: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 没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合格数为70例, 合格率约为82%, 给予满意测评结果的患者为74例, 满意率为87%, 同时有2例投诉案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中, 基础护理的合格数量为80例, 合格率为94%, 给予满意测评结果的患者为82例, 满意率约为97%, 没有出现投诉的情况发生, 投诉率为0。通过分析, 2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很多医院所推崇的护理服务, 因为护理的精细度更高因为更为科学, 也更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来看, 优质护理也是社会发展和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符合人民大众对于医疗服务更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有助护理对于妇科的优质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 能够很好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 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护理的质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从选所选的案例中进行了数据分析, 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妇科基础护理的质量, 可以在妇科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和妇科基础护理质量关系。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18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主要研究与分析了优质护理对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影响。结果 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使得妇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得到显著的提升。结论 优势护理服务有助于妇科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可以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以促进医院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8) :273-274.

[2]郑珊红.基层医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20-21.

[3]谢先琼, 叶珊芬, 余大美.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6) :204-205.

[4]肖书萍, 李小芳.优质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落实的难点及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7) :7-9.

[5]王守芳, 潘燕春, 季联群.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进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6) :706-707.

[6]龙鹤, 崔宁宁.基础护理卡在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8) :5187.

基础护理分析 篇2

陆爱平肖灿华 罗晨玲 黄朝阳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510515

摘 要

目的 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将2002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习《护理学基础》中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内容,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试验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 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课堂组(P〈0.05 〉。在实验教学组问卷调查中,学生课前对网络查寻的了解为18人,课后上升为19人,经实验教学后19人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2人认为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22人认为小组学习有利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结论 网络环境下采用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的。问题:实验组教学时间比传统组教学所需时间长,课后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关键词] 护理学

网络

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将步入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的历史阶段,为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我室承担了广东省高教厅151工程课题《护理学基础基于网上资源利用课程实验教改研究》,旨在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小组协作学习的研究等。现将教学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2002级护理本科生48人,均为高中毕业高考入学学生,年龄19—21岁。

1.2 教学内容:选择《护理学基础》中的《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进行教学实验。

1.3 教学方法:

1.3.1 将所学习的内容收集素材,撰写稿本,制作成网络版课件。

1.3.2 将学生编号后随机分为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24人。实验教学组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 教学环境须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联网计算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两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教师须具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搜索查寻备课能力。

1.3.3 实验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先给出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重点学习内容,用1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浏览课件,第2节课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按各自任务上网搜索资源,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学生报告结果,同时把小组作业发到教师邮箱上,最后教师小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结果并留下课后的网络作业,3d内作业发到教师的邮箱。

1.3.4 教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闭卷知识测验(知识测验由不讲课的教师按教学目标出题)、课后访谈等方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网络学习态度、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效果等。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广东省高教厅151工程基金资助(基金编号GDC032)结果

2.1 两组学生课后闭卷知识测验结果(表1)

表1 两组学生课后闭卷知识测验结果

网络组 课堂组 t值 p值 总分 9.25±1.48 8.00±1.06 3.358.002 理论 3.29±0.86 2.75±0.74 2.345.023 技能 2.08±0.83 2.75±0.44-3.474.001 新知识 2.25±0.86 1.54±0.59 3.365.002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总分、理论知识分、新知识得分都高于课堂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技能知识分上低于课堂组,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2 网络教学调查问卷结果(表

2、表3)

表2 实验组教学问卷统计结果

项 目 课前(%)课后(%)网络学习了解和态度 对网络教学的了解 75 79.2

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87.5 95.8 领悟网络教学的内涵 78.2 对网络教学的适应 91.3 表3 实验组教学问卷统计结果

项 目 肯定(%)否定(%)信息素养 网络学习提高了获取信息能力 91.3 8.7 网络作业促进了查询能力的提高 82.6 17.4 网络教学有助知识的扩展 73.9 26.1 自主学习能按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86.9 13.1 网络教学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8.2 21.8 网络教学中自主学习感到有压力 32.4 67.6 网络教学时自主学习担心漏重点 78.2 21.8 小组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有助于知识吸收 69.5 30.5 讨论发言强化了学习的重点内容 82.6 17.4 小组协助学习有利合作能力培养 91.3 8.7 提倡小组学习形式 91.3 8.7 2.3实验组教学时间

表3 实验组教学时间

第一次课

阅读课件6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36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32分钟

第二次课

阅读课件5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30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26分钟

第三次课

阅读课件40分钟 网上搜索、讨论27分钟 讨论发言、小结25分钟 分析与讨论

3.1 网络资源利用教学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是指利用互连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1]。因 网络环境下教学,对学习者的要求需具备特定条件,如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上网寻找资源的能力等,故本实验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尽管如此,在第1次教学中学生仍显示网络环境下资源运用能力与学习要求有距离,具体表现在阅读课件、搜索浏览互联网站速度较慢,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资料分析整和及计算机操作协调性不够,因此在计划课时内学生无法完成教师给的学习任务, 2/3的学生阅读浏览课件大于60分钟,网络搜索大于36分钟实验组教学时间长,当实验进行到第3次课时学生的能力开始改变。具体表现在学习者阅读课件、搜索浏览互联网站的学习时间缩短1/3,小组分析整和资料和协调能力均增强,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作业,获取信息的量也较前增多。第三次课后调查问卷78.2%的学生基本领悟了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内涵,91%的学生适应了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形式。3.2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养成 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对学习者另一个要求是具备高度的自学能力,用目标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自主学习,学生需有较高的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挑战,访谈中学生反映传统教师授课具有声、形、媒体协同刺激作用的优势,学生听课时眼、耳、脑同时并用,加上教师课堂的举例,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可较轻松地把握,然而网络环境下自己阅读课件学习主要通过视觉完成,虽然我们制作课件时注意运用了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但学生学习中仍感到枯燥、有压力、不易记忆,调查中有32.4%的学生感到有压力,78.2%的学生担心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会漏掉重点内容,学生需重新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摆脱学习的依赖性,转被动为主动学习,在这种压力下所有的学生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课件,课上没有人打瞌睡和敷衍阅读教材,课后进行知识测试,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分、新知识分上高于课堂组,因此采用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进行课堂网络资源利用教学,可以达到掌握重点知识的目的。调查中86.9的学生认为能按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78.2%的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客观上网络教学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3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其方法小组成员需按照教师给的情景和问题各自按分工完成任务,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发展学习者合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课堂网络教学中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兴趣浓厚,小组成员各自进行查寻资源、加工信息、理解内容、表述观点,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是对参考资料搜集的熟练性、信息加工的针对性、观点表述的正确性、认识问题的创造性等, 小组代表发言体现了集体劳动的结果,学习过程中必须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人人参与,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91.3%的学生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因课堂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阅读课件后采用小组协作学习不仅帮助课堂重点知识的强化、扩展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间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 网络作业既提高了学生获取资源能力又丰富了教学资源 对于课后布置网络作业旨在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了解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进展等.学生课后进入国内外网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学科进展及先进的护理用具,发回教师邮箱,。网络作业的完成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有82.6%的学生肯定了课后网络作业对个体自学和查询能力及获得相关知识有较大的提高。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收集的资源既是网络作业也是新的教学素材,在短时间内教师利用学生收集同一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源, 其结果资源成几何数字增长,甚至 有些内容是对教师知识的补充,客观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为下一步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因个人无计算机,人人参与完成网络作业有一定困难,故课后布置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带来了经济负担。5 结论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结果是:网络环境下采用制定目标—提供素材—阅读课件—创设情境—搜索查寻—小组协作讨论—教师小结—课后网络作业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教学素材不断更新、补充和扩展等目的。不足之处网络实验教学组需要的教学时间比传统教学组时间长,建议增加教学时间;课后网络作业对于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建议按小组每次不同成员完成。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分析 篇3

概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的不同,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家庭的健康已成为社区关注的重点,妇幼保健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优劣的重要标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的健康寄托,更多的家庭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中心的,以社区护理为基础的妇幼保健在公共卫生职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优劣已成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重要标志。社区护理对妇幼保健服务的直接性、准确性和追踪随访便捷性是以医院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所不可替代的,凸显了妇幼保健工作在社区护理中的独特优势。

1 社区护理的作用: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理不仅包括患病的人 还包括亚健康的人有疾病预期的人和为健康的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包括社区的所有人群。

2 妇幼保健的基础工作:

妇幼保健是针对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4:2:1的结构明显出现 ,孩子的健康成为家庭的主要希望,儿童的保健成为家庭的关注焦点。母婴健康、幼儿教育、幼儿成长、母婴交流、育儿知识,成为新生家庭的关注重点,内容涉及了宝贝在出生和成长过程中,从准备怀孕到出生,从幼儿到上小学等所需要经历的需要父母关注的保健或健康信息,包括怀孕、分娩、胎教、保健、喂养、常见病护理、健康发育指标、早教知识、智力游戏等。都是社区妇幼工作的重点。

3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护理人员也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服务的特色[1]。 在社区中的具体护理工作(病人评估、打针、换药、插管、静脉注射、记录等)仍是社区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护理的基本服务中社区人群健康档案,慢性病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妇儿保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社区护士的职责和功能看,更多的是功能护理和慢性病治疗。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功能定位不是十分明确。社区护理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 社区护理在妇幼保健的基础作用

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口结构变化复杂 ,家庭结构简单。4:2:1的家庭明显凸显,优质医疗资源集中,覆盖全人口的医疗保健网还没有健全,基础的卫生保健服务与人们的保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急需建立一支以社区为基础的,以社区人群的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护理保健网络 ,构建基本卫生服务保健平台,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保健需求。妇幼工作点多,面广,流动性大,涉及每个家庭,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有于家庭的生存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且主动性 和配合性远远不能满足妇幼保健的变化需求。以医院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远远不能满足现行条件下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护理的内延和外展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多学科 多领域的知识深化,社区护理对妇幼保健的基础工作优势凸显,具有深入社区人群 ,摸清社区人口底数,掌握家庭人口结构,数字统计准确,信息反馈及时,及时了解社区人口的流动情况,追踪服务,服务便捷的特点,起到了以医院资源为中心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凸显了妇幼保健工作在社区护理中的独特优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做好基础护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12月~2014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260例来自各科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 另选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于本院的260例各科室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中男138例, 女122例, 平均年龄 (59.2±13.2) 岁, 病程4周~9年, 平均病程 (2.7±1.6) 年, 对照组中男135例, 女125例, 平均年龄 (57.8±11.8) 岁, 病程5周~10年, 平均病程 (2.8±1.8) 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的方式控制医院感染,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未加入基础护理模式控制医院感染, 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人员再培训

2012年12月以前, 本院因认识不足, 仅认为医院感染为院内感染控制科的工作范围, 却忽视了护理在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从2012年12月开始本院通过强化护理工作培训, 以此控制院内感染。培训内容包括定期组织护理专题讲座与技能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意识及技能。

1.2.2 强化制度建设

本院于2012年12月开始于各科室均设立了院内感染控制的目标与措施, 并以此制订了详细制度, 如器械消毒、无菌操作等制度, 严格执行, 并设立相应惩罚制度。

1.2.3 严格执行手部无菌操作如果洗手过程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会难以有效将有害微生物、细菌等杀灭, 增加患者院内感染风险[2], 因此本院开展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知识及规范清理的全面培训, 同式将接触式开关水龙头改为热感应自动开关水龙头, 并将规范清洁图片放置于水龙头附近, 提供杀菌效果好的洗手液[3]。此外还将手部清洁技能及知识归为护理考核的内容范畴中。

1.2.4 严格执行物品消毒灭菌

患者接触的物品或治疗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 可能携带有害微生物, 这也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4]。本院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必须严格执行, 同时需对负责消毒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操作, 且消毒用品的保管、运送及分发等也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 并定期开展对消毒设备的清洁及保养。

1.2.5 环境护理

部分科室的人员较多, 空气流通性差, 利于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 同时如果紫外线灯上的灰尘没有清除干净, 可能会造成空气及地面消毒不净[5]。此外病房要求50%~60%的湿度, 因此需采用消毒剂溶液擦地或空气消毒;清晨开窗, 当患者离院后, 对其使用的物品严格消毒。

1.2.6 老年患者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虚弱, 患者有各类慢性病, 极易出现各类院内感染, 因此老年患者应作为防控院内感染的重点护理对象[6]。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规定探病时间及限制探视人数, 患者如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物, 则可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感染, 因此可建议医师根据感染情况, 定期更换抗生素用药。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各科室的平均医院感染率为3.08% (8/260) , 对照组各科室的平均感染率9.23% (24/260)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于医院中造成的感染, 要想降低院内感染, 基础护理也是其中关键环节。相关研究表明, 院内感染中的15%~50%均与不恰当的护理有关, 因此做好基础护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7]。医院感染防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为降低医院感染率, 需要在日常护理中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尽量消除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本次研究中通过基础护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察组各科室的平均医院感染率为3.08% (8/260) , 未经基础护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照组各科室的平均感染率9.23% (24/260)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做好基础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基本, 值得推广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全过程中。

摘要:目的 分析基础护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 260例来自各科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 该组采用基础护理的方式控制医院感染, 另选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该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未加入基础护理模式控制医院感染, 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科室的平均医院感染率为3.08% (8/260) , 对照组各科室的平均感染率9.23% (24/260)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做好基础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基本, 值得推广于护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基础护理,医院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崔进巧.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2, 6 (2) :111-112.

[2]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于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6) :455-456.

[3]千宝玉, 卢爱玲, 宋风华.重危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中华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41-142.

[4]Ernmerson AM, Enstone JE, Griffin M, et al.The second National Prevalence Survey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s-overview of the results.Hosp Infect, 2011, 32 (3) :175-190.

[5]王晓宁, 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98-299.

[6]Martone WJ, Gaynes RP, Horan TC, et al.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 semiannual report, May 1995.A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 System.Am J Infect Control, 1995, 23 (6) :377-385.

基础护理学:病区护理管理 篇5

管理是协作劳动的产物。以一定数量的医生、护士、卫生员和病人组成的病区,它以全员参与、通力协作的方式开展有目标有医疗、护理活动,完成医、教、研三大任务。要使病区的各项工作能有秩序、有效率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对病区的人、财、物、技术、设备、时间、信息等运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以期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这就是病区护理管理的任务。

护士是临床第一线主力军,既是医院指挥系统及护理分系统的管理对象,又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护士在病区管理工作中所负有的责任,决定了护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病区管理水平既反映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基础护理分析 篇6

【关键词】团队 泌尿外科护理教学 效果

随着护理学科研究的逐步深入,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呈现更多的局限性,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满足护理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是重视人的创造性、灵活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学模式,文中以我校252名护理班级的学生展开研究,探讨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使用TBL模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我校护理170、171两个班学生127人和护理176、177两个班学生125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所属班级将护理170、171班分为观察组,护理176、177班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27名学生中男性11人,女性108人,年龄在16~22岁;对照组125名学生中男性7人,女性113人,年龄在17~23岁。比较可知,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开展教学。

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教学,挑选本学校具有3年以上護理生课堂教学经验的外科护理教师2人与合作医院联合聘请1名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技能训练内容、考核机制、标准等参与本次研究中。具体步骤如下:

①课前设置问题。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目的及重难点知识,为护理生课前准备相应的阅读资料,例如:《外科护理学》中第39章泌尿系统梗阻患者护理等。

②准确认定测试试题。主要包含个人预习认定测试、团队任务测试等,测试学生对泌尿外科护理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重点知识掌握情况。本次研究使用3个学时开展TBL教学,一共设计25个预习测试题目。

③设计具有应用性的练习题目。例如: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设计综合病例,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病史、生命体征、辅助检查结构等内容,一共设计14道小组谈论题目,例如: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等。

(三)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用X2、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综合理论考核成绩

观察组学生综合理论考核成绩为(90.32.9)分,对照组为(77.53.1)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见表1。

(二)观察组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

由表2可知,观察组91.34%的学生认为采用TBL教学模式能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该模式能提升自身自学能力(92.91%)、团队合作能力(90.55%)、解决问题能力(98.43%),效果较好。

三、讨论

目前,多数开展护理教育中,护理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网络学习、个案学习等等[1]。但是,因上述教学模式无法展现全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护理学科的总体理解和掌握情况,日常教学中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因此,护理教育者必须不断引入并完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护理学科教学实际需求。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我校把TBL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观察组学生的综合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TBL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机械式、注入式教学弊端,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TBL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前深入地学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教授内容,借助课堂上多层次、多方位检测、讨论等,不断加深学生对泌尿外科护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提升了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3]。

通过本次调查观察组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价可知,该组学生认可把TBL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与TBL教学模式应用在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果一致[4]-[5]。由此表明,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采用TBL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多环节测试、小组讨论等过程,促使其所学护理知识不断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非常符合医疗卫生队伍教学和工作效果。同时,TBL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置身在多种观念中,有助于在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优秀的观点和想法,为学生创设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氛围,促使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升高,值得在类似学科中推广应用[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使用T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护理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各类测试中督促自己学习前深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璐,李萌.TBL融合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5(08):956-957.

[2]隋然.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18):146-147.

[3]张莉,梁爱华,于小免.团队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1(03)):80-81.

[4]Rider E, Brashers V, Costanza M. Using inter-professional team based learning to develop health care policy [J]. Medical Education,2012,42(05):513-543.

[5]陈楚芬,谢肖霞,李爱利,等.TBL教学在烧伤外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4):81-82.

基础护理分析 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让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对象、内容、手段、环境及工作过程等, 从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讲授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技能, 是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也是评判一名护士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护理技术也在快速进步, 而先进的护理技术、理念总是最先应用于临床, 这使得护理学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 教学滞后于临床。要解决这个矛盾, 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为此, 我们通过与专家讨论, 借鉴其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经验[2~5], 选取护理学基础涉及的基础护理技术, 对其在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与我院合作的实习医院22家, 其中三甲医院8家、三乙医院10家、二甲医院4家。每家医院随机选取病区, 涉及内、外、妇、儿科等多个病区的我院毕业的护理工作人员。其平均年龄33.5岁;有75%为专科学历, 有25%为本科学历;平均工作时间12.8年;月均护理患者数<60人的占43%, 60~99人的占17%, 100~150人的占21%。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78份, 回收率96%。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 包括4部分: (1) 一般资料; (2) 专业认识; (3) 对临床应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排序; (4) 在校期间未学习的基础护理技术。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深入病区发放, 在规定时间内收回, 并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对基础护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认识

本调查显示, 83%的被调查者认为基础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作用影响很大;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用基础护理知识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2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用基础护理知识有时能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92%的被调查者知晓基础护理工作内容。

2.2 学习基础护理技术的方式

37%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学习基础护理技术, 29%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实际工作情景学习, 14%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现场演练来学习, 9%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分析案例来学习, 11%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观摩录像来学习。

2.3 提高基础护理工作技能的影响因素

在基础护理工作影响因素方面, 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缺乏, 17%的被调查者认为团队护理观念陈旧, 10%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帮助, 3%的被调查者认为基础护理技术不够, 42%的被调查者认为护患关系影响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

2.4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重视的方面

教学重点内容方面, 3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注重技能提高, 30%的被调查者认为更应注重专业知识, 18%的被调查者认为以适应岗位需要为主, 18%的被调查者认为开拓视野更有利于专业成长。在培养专业品质方面, 35%的被调查者认为坚韧的品格最重要, 26%的被调查者认为沟通合作精神更重要, 勇气与同情心也被26%的被调查者看重。此外, 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绷带包扎、留置针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PICC置管、颈外静脉注射法、隔离技术、文件书写等, 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没有得到训练。

2.5 基础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情况

61%的被调查者把无菌技术排到基础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第一位, 30%的被调查者把导尿、皮试排到首位, 排列次序靠前的还有置胃管27%、隔离技术18% (见图1) 。

3 讨论

3.1 基础护理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基础护理技术能有效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这表明基础护理技术的重要性与基础性, 同时也说明教学中讲授的基础护理技术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能帮助被调查者有效完成护理工作。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护理工作人员基本了解基础护理工作内容, 这表明在校期间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比较适当。

3.2 讲练结合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仍然是学习基础护理技术的首选途径, 结合工作情景、现场演练、案例分析,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即“做中学、做中教”。

3.3 开展护患沟通技能教学, 有效提高基础护理工作成效

护患关系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成为影响基础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在今后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适当调整教育内容, 加强护患沟通相关教学。此外, 护理工作者专业知识缺乏也阻碍了其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援、团队整体护理观念差, 都会影响被调查者基础护理技术的提升。

3.4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品质并重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依然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 此外, 根据岗位需要、开拓专业视野也应成为今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方向, 将相关内容渗透于教学, 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在专业品质方面, 坚韧的品质是最需要的, 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富有同情心、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也非常重要。总之, 在教学中应以专业知识为主线, 贯穿专业技能训练, 加强专业品质培养。

3.5 大部分基础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广泛

调查结果显示, 基础护理技术大部分仍在临床应用, 并且使用频率较高, 如无菌技术、导尿、置管、皮试等;铺床在大部分医院使用频率较低, 可能已由护工操作。这说明当前使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中, 大多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仍然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保留。在此基础上应增加一些临床应用较多的先进基础护理技术, 如留置针、输液泵的使用、PICC置管等,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总之,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材料, 是授课的依据, 要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有效衔接, 必须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紧随临床护理技术发展。开展临床调研, 能够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发展状况, 通过完善教材, 优化教学, 缩小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1-6.

[2]高秀兰, 战文翔, 李春巧, 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剂临床运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4) :95-97.

[3]万晓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开发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3) :126-128.

[4]高秀兰, 战文翔, 宋永刚, 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5) :14-15.

基础护理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ICU患者, 所有患者均具有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25岁~75岁, 平均年龄 (52.7±7.8) 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24岁~74岁, 平均年龄 (51.6±6.9)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 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 若发现指标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并按医嘱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输液。 (2) 口腔护理: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牙龈、黏膜出血, 口腔感染, 牙齿脱落等症状, 并用棉球及压舌板进行处理, 不可强行撬开嘴巴, 对于较为严重的牙齿松动, 要联系口腔科进行会诊。 (3) 会阴护理:大多数男性患者会出现包皮红肿、尿道感染等症状, 要严格按照无菌处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以免造成患者较大的情绪波动。 (4) 留置导尿护理:进行留置尿管的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 将尿管轻轻地旋入, 同时可使用无菌石蜡油进行润滑, 及时更换尿管, 以免尿道感染。 (5) 吸痰护理:痰多的患者可使用12~14号吸痰管, 吸痰前在注射器的乳头处滴入药液, 每次操作不可超过3次。 (6) 氧气雾化护理:保持4~6 L/min的氧气流量, 在使用雾化器具前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密切关注。 (7) 翻身及皮肤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清洁护理,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保证室内空气畅通, 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或翻身。

1.2.2 观察组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加强心理抚慰, 对其进行精神鼓舞。对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使家属能更好地配合护理治疗。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已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护理管理流程得到提高后,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并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3,4]。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 说明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后可提高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也有效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纠纷。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 可见对ICU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可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 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可对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夕珍, 杜海燕, 史广玲, 等.优化护理流程对提高ICU基础护理质量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6) :92-94.

[2]何惠清.设立护理单元、优化护理流程在ICU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8) :743.

[3]白雪, 吴明明, 吴丹, 等.优质护理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4) :266-267.

基础护理分析 篇9

关键词:基础护理,薄弱环节,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住院病人中老年患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1]。由于老年患者往往身体机能相对较差, 疾病恢复时间较长加上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2]等特点, 因此, 对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薄弱环节, 及时发现和改进这些薄弱环节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护理质量调查量表对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 以发现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 并寻求改进这些薄弱环节的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各种老年病患者共计110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68例, 占61.82%, 女性患者有52例, 占38.18%。患者年龄66~92岁, 平均年龄为 (71.47±10.03) 岁。其中小学以及小学以下学历的患者有58例, 占52.73%, 中学学历的患者有34例, 占30.91%, 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8例, 占16.36%。

1.2 研究方法

以老年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为依据, 制定出护理质量调查量表。量表随机在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以及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调查的时候, 调查的人员对患者、负责患者护理的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一对一的访问以完成量表的调查。

2 结果

采用护理质量调查量表对110例老年患者的调查, 并总结调查结果, 发现对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活护理方面

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日常饮食调节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能够完全理解以及遵照医嘱的要求进行日常的饮食要求, 一线护理人员也没有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宣教。此外, 老年患者的很多日常生活的细节, 诸如洗脸、洗澡、翻身、大小便等, 都需要一定的辅助才能完成, 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 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主要是由患者的陪护工帮忙完成。由于陪护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导致对患者的护理不够规范。以上生活护理方面的问题占全部护理问题的35.45%。

2.2 输液护理方面

在给患者安排静脉滴注药物时, 静脉滴注的药物配制的时间没有进行记录, 药物不能完全做到现配现用, 滴速和医嘱要求的不完全相符, 护士签名欠规范, 患者液体滴完后, 没有能够及时的为患者续上液体。同时患者的家属或者患者自己也会随意调整液体的滴速。以上发现的问题占全部护理问题的23.64%。

2.3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熟悉

本次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不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 有一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能够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对患者进行巡视, 在数患者的呼吸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的时候出现马虎应付的情况。以上出现的问题占全部护理问题的17.27%。

2.4 护理的标识不能及时的更新

本次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更新护理标识。存在特殊药物用药的标识和药物过敏的标识没有能够明显区分;患者床头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医嘱的护理级别不相符。以上出现的问题占全部护理问题的12.73%。

2.5 发放口服药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在每天的发药过程中, 往往只是注重把患者的口服药按照医嘱要求发放给患者, 没有跟进患者是否服用药物, 老年患者常常未能严格按照发药的要求服药, 从而出现患者漏服药物的情况。以上出现的问题占全部护理问题的10.91%。

3 讨论

随着老年患者的不断增多, 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的管理和寻找改进薄弱环节的措施, 能够更好适应对老年患者护理的要求, 帮助患者尽快康复[3]。通过本组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 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 应当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让护理人员能够耐心、主动地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对各班护士的职责进行明确细化, 并按照患者的意见定期进行修改;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 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重视日常的护理细节, 对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做好健康宣教, 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对护理标识加强管理以减少安全隐患;发放口服药时, 要确保患者准时、正确地服用。通过上述的措施, 以尽量减少老年患者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 帮助患者的病情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琴.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6) :321-322.

[2]陈玉林, 王翠华, 张长胜.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7) :575-577.

[3]童芳.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及如何处理[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2, 11 (2) :237-238.

基础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 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平均年龄 (67.8±6.9) 岁, 其中60~69岁的患者有57例, 70~79岁的患者有22例, 80岁及80岁以上的患者有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43例给予完善的基础护理, 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0.05, 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的致病因素和自身特点, 制定护理方案, 给予完善的基础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2]: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呈逐渐衰退的趋势, 加之对心肌梗死这一疾病认识不足, 使得绝大多数的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病情, 往往将病情想象的过于严重。过分的担心和恐惧往往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机向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列举以往成功治愈的实际病例, 使患者真实地感受到心肌梗死并不可怕,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 树立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饮食护理[3]: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调节饮食在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如:血压血脂水平、糖尿病、肥胖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案, 应注意保证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 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应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 每天不得超过6g。进食足够的新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 以促进胃肠蠕动, 利于排便。

便秘护理[4]:由于老年人群的胃肠功能逐渐降低, 普遍存在有便秘的现象。而便秘又是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加强该方面的护理。在饮食中应注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非糖尿病患者可以进食适量的蜂蜜。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排便。告知患者当出现排便费力的情况时千万不可用力, 应给予缓泻药如开塞露、果导片等进行通便。

潜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3]:对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 特别是心肌梗死急性发作的患者, 应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 防止室颤或心脏骤停的发生。科室内准备有急救药物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症状时, 应及时通知医师, 进行救治。

康复指导:患者即将出院前, 以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对出院以后的康复过程进行指导, 主要讲解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和自我保健常识。帮助患者制定日常食谱。以督促患者改变以往不良的饮食习惯。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使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做到劳逸结合。以实现减少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的目的, 防止疾病复发。健康宣传手册中还同时印有经管医生的联系方式, 以便随时进行健康咨询。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住院期间护理纠纷的发生次数、住院的时间长短以及愈后出院6个月内心肌梗死的复发情况。用以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基础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分别对2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n) 和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比较, 计量资料采用 (平均值±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置信水平为95%,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期间护理效果的比较

经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所有患者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97.67%, 住院期间护理纠纷的发生次数为3次, 平均住院的时间为 (13.82±6.72) d, 经比较,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

2.2 愈后出院6个月内心肌梗死的复发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患者治愈出院后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 对心肌梗死的复发病例数进行统计。观察组患者中共有2例复发病例, 复发率为4.65%,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9例复发病例, 复发率为20.93%, 经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9895,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包括患者从入院到治愈出院的全过程。基础护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基础护理, 可以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焦艳文等[5]对临床基础护理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总结: (1) 患者病情的需要, 由于疾病的影响, 很多患者需要在护士的协助和指导下方可完成翻身、进食、排便等简单的生理活动, 看似简单却是维持生命的前提条件。 (2) 疾病治疗的需要, 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观察、各项检查所需标本的采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制定治疗方案必需的依据。基础护理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好坏。 (3) 医院形象的体现, 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该院的护理人员, 而护理人员又是医院这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面对着细致耐心、技术熟练、和蔼可亲的护士提供的周到的服务, 患者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该医院产生好感。 (4) 良好的基础护理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对患者给予周到的护理是护士的职责所在, 也是遵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士芬.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7) :123~124.

[2]周敏.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疗养期间的心理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8 (3) :404~405.

[3]王岩, 于清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7) :192~193.

[4]张平.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8) :145~146.

护理学基础《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篇1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口腔护理;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课已经在各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起来,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说课能力是融教学设计能力教育理论修养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风度仪表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是卫生学校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1]本文主要介绍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口腔护理这一章节的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以便与同行进行探讨。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口腔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十一章“病人清洁的护理”第一节的内容,口腔护理是护理操作技能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生活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增进患者食欲、观察患者病情、维护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最佳舒适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病人的情感态度,为以后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奠定良好基础。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剖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适应症以及常用漱口液

(2)能力目标:

能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此节课,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护士职业操守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⑴重点: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用漱口溶液

⑵难点: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

2.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入学成绩偏低,基础知识薄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且以被动接受为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动手实践,兴趣比较广泛。同时学生们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普遍对专业课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教师除了系统讲解外,更注重上课中学生的动手和参与,并通过教师的专业展示模拟医院工作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为护士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3.说教法

根据本次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1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清晰的掌握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的效果,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3.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该技能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利用牙齿模型演示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然后学生回示范,通过学生动手和参与,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3情境教学法

创设临床护理工作场景,课堂中通过创立护士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这一情境,师生模拟操作,一是强化学生对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培养学生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职业情感操守。

4.说学法

4.1听课法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护理专家罗查斯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只听掌握5%、看、做可掌握70%的知识,根据此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4.2讨论法

导入新课、讲授口腔护理评估、适应症、目的等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运用讨论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适应症、目的等内容都由学生讨论引出的),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来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4.3实践参与法

实践性是护理专业最大的特点,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在老师示教后安排了学生回示范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回示范后请其他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结。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总是由老师来演示讲解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激起了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带动更多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的掌握。

5.说教学过程

5.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假设让大家一周不刷牙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以能顺利导入新课。

5.2讲授新课

5.2.1讨论

首先,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口腔护理的对象是谁?②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5.2.2讲授点拨。

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拨,突出学习重点,分析学习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结合临床案例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

5.2.3教师示范,学生回示范

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录像、动画,教师利用牙齿模型示范。第一步:教师分解操作;第二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5.2.4课堂小结、目标检测

教师精讲点拨,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通过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引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既可巩固新课,达到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目的,还可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5.2.5布置作业

通过让学生每天刷牙时按照口腔护理技术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以达到每天复习的目的,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6.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将重点、难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既节省时间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同时黑板上主体部分也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本次课的内容,还留出一部分空间便于课堂上随机内容的展示。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分析 篇12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其中包括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4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以及相关护士必备的基本知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从事护理实践夯实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直接设置在实训室,采用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的模式进行,强调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关注,对于基础护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定教学内容

由临床护理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及建设委员会,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基本依据,科学的进行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内容确定上应当以培养护理职业能力作为根本宗旨,注意观察护理行业发展趋势,重视护理工作流程及过程的整理确定。

(一)护理工作流程确定

由于一般患者就医的流程为门诊→住院→出院,这也就表明了护理工作流程同样应当遵循:门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出院患者的护理。

(二)工作过程的确定

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以及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等五个主要程序。

(三)序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这一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鼓励,选择真实工作任务和其工作过程来确定序化及整合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当科学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仅仅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循序渐进的实训项目设置,以顺利完成学生能力的递进,确保能够逐步贴近临床护理岗位要求。

(四)编写一体化教材

条件允许的话,应当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医院专家及专业教师来共同合作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教材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界限,对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当今的临床最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高度的融合,突出对于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的整体优化。

二、创新教学手段

(一)项目教学法

教师应当采用课上与课下两条主线并行的模式来进行。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课上单项技能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课前给学生案例,进行教学任务引导任务,并组织学生建立小组开展课前自学。正式上课时小组将学习情况汇报给教师,由教师做出点评和纠正、示教,最后进行学生实训、回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课下小综合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医院见习、开放实训室、查阅网上资源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老师则主要负责跟踪指导。最后采用技能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成果,并将结果记录入平时成绩。总体来说,项目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安排给学生自己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护理方案的设计,还是项目具体实施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其好处在于,让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能够掌握和熟悉项目实施每一环节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

教学以项目为依托,选择较为典型的案例,根据护理工作过程,提出具体的任务,然后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任务分析和处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成果,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来做出评价。案例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达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教学目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与热爱,还可以大幅度增强其理论功底、职业技能以及专业兴趣。此外,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切的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掌握对方角色的心理动态,反映出护理中各种角色的“为”以及“位”,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能力与交际能力。

三、革新评测体系

基础护理技术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技能的专业护理人才,因而其教学重点应当放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上,相应的,其考核体系也应当关注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掌握情况。然而高职教育考试的内容当前依然主要是理论知识,在考试的方式上以闭卷笔答来进行。往往是课程修完或者一个学期结束时才举行一次考试,由教师给学生一个分数,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标准。显然,这种考评体系并不能较好的对于学生的实际技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因而亟需改革考评方案,将重点放到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注意向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全面素质方面进行倾斜,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任务考核(50分)、课堂到课情况考核(10分)、课堂表现情况考核(10分)、小组学习成绩考核(20分)以及期末考试考核(50分)等五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期末考试考核中,建议选择综合应用性试题为主,同时注意试题内容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结合。

总结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应用中,不仅有助于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而且还能够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室和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首先应当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革新评测体系,以充分发挥出“教学做一体化”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锦萍,杨少芬.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5):126-127.

上一篇:知识的交流合作下一篇:甲状腺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