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2024-10-15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共11篇)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1

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 产生严重影响。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主表现为:(1)冲动: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3)暴力: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4)自伤: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 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小结:对ICU患者家属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提高ICU护士的自身素质,意识到ICU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救治患者身心康复,还体会到患者家属在对待家人病情变化及生活环境变化时的心理变化,渴望得到医疗护理的心态,以及在面对自身,周围人和事物变化时的脆弱情感。医护人员针对家属心理给予心理干预,降低其焦虑,抑郁等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优化医护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常见危重急诊抢救统计资料分为2011年组和2014年组。2011年组收治456例, 其中内科常见危重症患者278例, 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109例, 占23.90%, 上消化道出血60例, 占13.16%, 农药中毒45例, 占9.87%, 休克35例, 占7.68%, 心力衰竭29例, 占6.36%;2014年本院加强了基础监护, 重视危重患者临床观察, 全年收治725例, 其中内科常见危重急症患者402例, 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139例, 占19.17%, 上消化道出血97例, 占13.38%, 农药中毒36例, 占4.97%, 休克70例, 占9.66%, 心力衰竭60例, 占8.2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本院内科常见危重急诊抢救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 观察重视基础监护与抢救成功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急性脑血管疾病、农药中毒、休克、心力衰竭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上消化道出血2011年组60例, 2014年组97例, 两组无一例死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P<0.05

3 监护体会

体温、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及尿量、血气分析等,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正确的监护与记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以上两年组危重急症患者抢救中, 对重视基础监护工作有以下体会。

3.1 体温的监护

在体温观察中应密切分析其热型, 持续高热可增加耗氧量,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烦躁等[2], 并加重心脑负担, 可引起惊厥。因此除病因治疗外, 还应采取对症处理。若体温低于34℃, 要注意保温, 应密切观察病情。

3.2 心率和心律的监护

心率和心律的监护是抢救脑血管疾病、休克、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农药中毒等疾病的重点。其异常变化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3]。心电监护, 常选用Ⅱ导联进行监护;因Ⅱ导联的电压较高, 各波向上便于监护, 另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导联。如成人心率>120次/min, 儿童>150次/min, 均须引起重视, 寻找原因并予以纠正。心率<50次/min, 应加强观察心律观察以判断有无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如有Ⅱ~Ⅲ度以上的传导阻滞, 须立即通知医师, 并准备好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类药物。若出现频发室性早搏, 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

3.3 呼吸的监护

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幅度, 有无口唇发绀、点头呼吸、张口呼吸等, 注意两肺有无啰音,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合理氧疗, 定期测p H、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等血气分析[4]。如病情紧急, 有呼吸窘迫、咳嗽无力或昏迷者, 应不失时机地立即行气管切开, 给予机械辅助呼吸。

3.4 血压的监护

血压的波动主要受血容量、心脏功能、外周阻力3个因素的调节[5]。测量血压注意其增高或降低, 尤其是脉压差是增宽或缩小, 如收缩压高于26 k Pa、低于10 k Pa;舒张压高于16 k Pa、脉压差低于4 k Pa, 均系病情恶化的表现。结合其他体征和参数, 如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表现等因素的变化, 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及时予以处理。

3.5 意识与瞳孔的观察

意识障碍系脑组织的代谢障碍造成高级神经功能失调, 观察其变化, 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有助于诊断。 (1) 意识状态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及休克患者, 必须注意意识障碍的演变, 观察其发展趋向, 正确的观察常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2) 瞳孔的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 常为小脑幕切迹疝的重要证据, 由于瞳孔变化较快, 稍不注意双侧瞳孔都扩大了, 常使这一重要体征不易发现, 一旦双侧瞳孔均散大, 则已发展至濒危状态。同时还要随时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以及对光反应。

3.6 尿量及尿比重的观察

尿的排出是反映组织灌注是否充盈的一项敏感指标[6], 定时测尿量及比重, 有助于判断体内水分、肾功能和心脏动力学的状况。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重患者, 常以无菌术插入导尿管连接至集尿瓶, 测定每小时尿量及比重。观察要求如下: (1) 低血压时, 肾缺血缺氧, 敏感度下降, 肾滤过量减少, 尿量少, 因此需维持尿量0.5~1 ml/ (kg·h) 。 (2) 如每小时尿量>30 ml, 且不断增加, 尿比重在1.010~1.020, 说明组织灌注良好。

3.7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平衡的监护

在重症监护中,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的测定, 是临床护理观察重要指标, 监护应重点注意几个方面: (1) 要严格按正规操作采集标本, 及时送检。 (2) 应熟记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的正常值。 (3)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以便作出及时处理。

4 小结

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 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练的抢救技术,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 能灵敏觉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与医护人员合作, 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分析表明, 加强基础监护在现代科技先进仪器日益发展过程中, 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患者基础监护的方法。方法 将内科常见危重急诊抢救统计资料分为2011年组和2014年组。对两组进行基础监护, 监护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及尿量、血气分析等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急性脑血管疾病、农药中毒、休克、心力衰竭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视基础监护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危重患者,基础监护

参考文献

[1]杨明珠.危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进展.上海护理, 2011, 11 (5) :59-64.

[2]吴娟.ICU作为医院护理骨干培训基地的体会.现代护理, 2003, 9 (12) :965-966.

[3]郑迎夏, 诸葛毅, 周一平.实时心电监护的护理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浙江医学教育, 2012, 13 (4) :32-33.

[4]钱霞, 张艳, 张桦, 等.呼吸监护病区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 2014, 11 (31) :2948-2949.

[5]张春玲, 张晓叶.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多层次血压观察护理.中国疗养医学, 2007, 16 (2) :99-100.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3

【关键词】 优质基础护理 ICU护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10-01

ICU为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护理人员只用将技术技能、智慧、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为患者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研究指出[1],优质基础护理可有效规避ICU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為50例ICU病房患者应用优质基础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成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0年05月~2013年05月ICU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①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5-88岁之间,平均(67.2±2.5)岁,体质量45~75kg,平均(57.2±2.9)kg;②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9-89岁之间,平均(67.5±2.9)岁,体质量45~79kg,平均(57.9±2.8)kg,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ICU常规护理及危急症病情对症护理。

1.2.2 实验组 给予优质基础护理,根据优质护理操作规程开展护理工作,若患者意识清晰,向其讲解导管的重要性及作用,避免发生管道压迫、扭曲;定时翻身,协助患者保持肩、腰、臀在同一轴线上翻身,2h/次,经毛巾包扎在反复摩擦的部位,保护患者皮肤;酌情为烦躁患者应用镇静剂,为防止坠床,可给予约束带;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无菌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合理对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发生医院感染;若患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给予红霉素眼膏;定期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咳嗽、深呼吸,为患者拍背,提高肺活量,预防肺部感染;1d两次护理患者会阴部,1d1次更换集尿袋;按摩瘫痪患者的关节,促进静脉回流。待患者有所康复后,应给予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出院前给予健康宣教。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15.0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n(%)]表示。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照组患者中,6例发生院内感染,1例意外坠床,1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 VS 18.0%,P<0.05)

2.2 两组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不满意1例,对照组不满意15例,实验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 VS 70.0%,P<0.05)。

3 讨论

基础护理质量不但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体现着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为ICU患者应用优质基础护理,可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因护理差错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及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护患关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基础护理模式能够满足ICU患者的身心要求,提高护理质量。有学者[2]为ICU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获得了较佳的临床满意度(96%)。本研究中,实验组应用优质基础护理,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两项指标分别为6.0%、98.0%,近似于相关结果[3,4],提示优质基础护理可降低意外坠床、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获得较佳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基础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丽松.优质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07):1035-1036.

[2]王丽芳,成翠红.基础护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01):1292-1292.

[3]何惠清.设立护理单元、优化护理流程在ICU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17):743-743.

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探析论文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运用风险管理可以防止患者潜在的风险发生,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ICU;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有关组织衡量评估并分析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安全系数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都是经过抢救或大手术的危重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于普通病房,由于ICU的患者管理比较特殊,为了提高其安全性,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以患者家属是不能进ICU陪护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2]。但是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完善的护理管理来降低护理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ICU自08月至月收治的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7~62岁,平均(39.7±6.5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3±6.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ICU护士长担任组长,再将护理工作细化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监察小组、仪器维护小组等,各个小组的组长与护士长共同制定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执行标准,将历年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每周对ICU的患者的风险进行检查一次,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缺点,及时提出对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3]。

1.2.2三级护理质量控制

①各护理小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护理风险,发现后及时记录并改进;②护理管理组长负责检查ICU的重点患者与护理重点环节,总结和分析各小组的风险事件,来共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4]。

1.2.3护理风险识别

ICU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且发展快,所以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非常重要,经过风险意识的宣传和强化后,护理人员可以在注射高危药物和使用抢救仪器时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反应,评估出风险程度[5],有预见性的.做好准备工作。

1.2.4护理风险控制

①加强小组成员的风险教育:护理部根据ICU护理的特殊性,加强有关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周学习一次相关的法律知识、抢救仪器的熟练操作、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将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的环节进行提醒,并制定出预防的措施。②提高护理能力:经过定期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流程和操作方面的技能更熟练,对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的护理重点都能掌握,如观察患者的瞳孔和四肢的反应能力、气管插管患者的连接管是否脱落等。同时定期检查ICU的设备和药品,检查抢救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如除颤仪的通电情况,清点抢救药品,抢救结束后要及时把用过的药品备齐,避免患者病情有反复需要抢救时出现慌乱的局面。在护理流程方面,重点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制定风险事件的预防机制,如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各护理小组的成员要互相配合,用药小组与仪器使用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流程做好准备,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6]。③护理文书的管理: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与护理文书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在ICU内对患者做的每一项检查、用药以及手术治疗的时间和效果都要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它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的证据,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没来得及记录的,抢救结束后一定让医生补写医嘱,要确保医嘱护理记录是一致的。④加强护患沟通:ICU的患者由于本身的病情比较严重,面对这种隔离形式的护理会极度紧张或情绪失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先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然后采取多种途径与患者沟通,如果患者丧失语言功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写字板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方案,可以安心的配合治疗,同时也可以避免沟通不良导致医患纠纷[7]。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事件包括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管路堵塞[8];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护理书写、操作过程[9]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珋±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3例管路堵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4例,其中管路滑脱2例,管路堵塞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护理书写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是经过急诊室抢救或重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重症患者,除了监护仪器外,身上还会有引流管、气管插管以及导尿管等,更为严重的有昏迷和丧失生理功能的患者,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其家属是不能陪护在患者身旁的,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探望患者,患者的24h护理由ICU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因此ICU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风险发生率也高于普通病房。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本研究将风险管理运用于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成立管理组和各级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和职责,避免了护理中出现遗漏,通过培训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能按照流程记录抢救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本研究显示,在ICU的患者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书写和操作规范,从而减少了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丹.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18):78-79.

[2]李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12(7):230-231.

[3]汪丽,梅丽曼.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系统医学,,1(11):131-132.

[4]符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3):127-129.

[5]高艳.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6):260-261.

[6]ShelbourneKD,BrueckmannRR.RushpinfiX.Ationofsupracon-dylarandintercondylarfracturesofthefemur[J].BoneJointSurgAm,,64(2):161-169.

[7]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70-72.

[8]臧胜楠.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2):2338-2339.

[9]ChoiBI,LeeHJ,HanJK,etal.Detectionofhypervascularnod-ularhepatocellurcarcinomas:valueoftriphasichelicalCTcom-paredwithiodizedoilCT[J].AJR,2010,157(2):219-224.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5

刘翠华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天津

300162

【摘要】目的:探索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的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2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的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关键词】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的拔管 护理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 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4%~15.5%。意外拔管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因此研究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科ICU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有1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UEX,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3~90岁,平均62岁。意识清醒9例,昏迷3例。拔管后重插管8例,改用无创呼吸机2例,其余2例给予双腔鼻导管吸氧,无须机械通气。由于发现及时,经严密观察治疗,无一例死亡。

2、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1、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都是危重症病人,他们的意识常常处于浅昏迷、模糊状态或者是手术麻醉期,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对异常的刺激敏感性增强,加上置管后鼻腔或口腔有异物感存在,感到不适,加之导管对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压迫,致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自行拔管。

2、ICU是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3、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2操作因素 护士在搬运患者、为患者吸痰、翻身、整理床单位、整理心电监护导线、为患者做口护等都有可能将导管牵拉出来。本文有2例发生。其中1例是护士为患者做口腔护[2]

[3]

[1]理时刮胡须将气囊刮破。另1例是为患者翻身时导管滑出。同时UEX夜间的发生率比日间高,有研究显示43%的UEX发生在夜间,77%的发生在护士不在床旁的时间。2.3导管因素

2.3.1气管插管的方式分为经口腔和经鼻腔两种,经口气管插管的UEX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

2.3.2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胶布交叉在两侧脸颊固定,但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胶布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用时间过长,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粘性,松脱后未及时发现,引起固定不牢,以致患者活动时在较强外力作用下脱出。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常由于呼吸机螺纹管缺乏缓冲长度,过于固定易牵拉气管插管导致管道脱出。

2.3.3导管气囊充气不足或破裂

3、护理对策

3.1当发生了UEX护士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应立即到床旁,给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疗必要时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备好抢救车、气管插管箱、床头放低头偏向一侧、胃肠减压、观察心电监护上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撤除床档,配合医生再次插管,根据病情应用药物,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半小时后采集血气分析,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给氧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合度在95%以上可以不必再次插管,密切观察半小时后采集血气分析,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事后当班人员主动向护士长、主任汇报,认真分析发生UEX的原因,做好妥善的护理对策,避免再次脱管的发生。

[4]3.2心理护理 分析患者插管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对于经口插管、听力障碍的患者,护士通过点头、写字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还可添加非语言交流方法,使用辅助工具,如图片、画板和手势等与患者交流情感,允许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和需求。此外,向清醒的患者解释插管使用呼吸机的目的、作用、意义、及必要性取得配合。关注和分析患者对置管的感受,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的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UEX相关的并发症。

3.3规范护理操作 严格遵守医疗及护理操作规程,制订导管滑脱应急预案,加强气道管理。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翻身、擦浴、吸痰、口腔护理时至少2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性一致,更换体位时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体,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机械通气患者,应先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到适当位置后,用手轻柔扶住患者头部和呼吸机管道再行翻身,以免管道松脱或者管道连接过紧以致导管自行脱出。在UEX高危时段提高警惕,增加巡视的次数,严防UEX的发生。

3.4 严格交接班,加强管道护理 做好班班交接,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插管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尤其要加强高龄病人、神志模糊病人的评估。气管插管更换胶布时应两人协作,注意导管外露刻度,防止插管插入过深或脱出。

3.5 妥善固定导管 采取气囊、胶布、寸带的三点固定法。气囊应每两小时监测一次,气囊压力维持在22-27mmHg之间。每天由两名责任护士做口腔护理重新更换胶布。更换的方法:首先选择黏性和韧性较好的两条40cm长、2cm宽的胶布将插管与牙垫作交叉固定,下唇与插管接触处垫小纱布,然后取一条60cm左右长的寸带从患者的颈部向上在下唇纱布处交叉打结,两端绕在外露的插管与牙垫上,寸带松紧度以一横指为宜,寸带两侧垫纱布以防勒伤。

3.6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需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如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持续静脉泵入(如丙泊酚、力月西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对某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内导管在支气管内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的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

3.7 准确适当的肢体约束

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对有拔管倾向或已有拔管行为的患者给予及早实施保护性约束,约束时要注意与家属沟通,既要达到约束的目的又要保护好皮肤,也可采用多头约束带约束。同时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理解和配合。

总结 对于ICU患者,有效的干预机械通气患者UEX的发生可以降低重置管率、治疗天数和死亡率。为防止UEX的发生,护士在护理工作操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和监护工作,充分认识到UEX的危险性,并能预见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6

通过护理头发使头发清洁,易梳理;同时可使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进上皮细胞的营养,促进头发生长,预防感染的发生。

1.头发及头部皮肤 评估头发的分布、颜色、长度、光泽度、干湿度、脆性与韧性、清洁状况、有无头虱等。头部皮肤有无瘙痒、破损、病变等情况。

2.患者的自理能力 梳发或洗发的习惯与需要,能否自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组织机构

★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基本性质

★ 护士指导:呼吸道护理技术(护理学)

心脏外科ICU患者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在8月至65岁, 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患者均有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与交流,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患者以诚相待, 理解患者的顾虑和痛苦。同类手术患者术术后的情况, 对术前患者的情绪影响较大, 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沟通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 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另外, 由于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 有必要的可在术前带领患者参观手术室及ICU环境, 介绍有关监护仪器设备、导管和插管, 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1.2 饮食护理

患者营养不良, 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均会降低患者在手术期间对失血及休克的耐受力, 因此, 术前要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少量多餐, 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和富于营养的饮食, 进食控制总热量在6 276kj/d, 以降低新陈代谢, 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控制钠盐[1]。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术后最为关心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和活动不便的特点, 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是否顺利、成功、效果如何;及时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 或采取止疼药物缓解疼痛等措施;适时鼓励患者, 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 使患者安心、放心接受术后治疗。

2.2.2 饮食护理

由于心脏手术创伤大, 术后应激反应剧烈, 高分解代谢, 出现负氮平衡, 因此, 术后充足、适宜的营养支持, 对维持和改善机体的氮平衡及重要脏器功能有着重要意义[2]。术后初期, 由于心功能欠佳, 应适量限制入水量, 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多吃高蛋白及含钾丰富的食物, 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改善和补钾, 因为低血钾可致心肌收缩力降低, 心肌应激性增强, 导致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同时限制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因手术后需抗凝, 有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减弱抗凝剂的作用。

2.2.3 专科护理 (1) 心功能监测。心脏手术后, 入ICU应马上

接心电监护仪, 严密观察心律、心率, 一般根据年龄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ICU护士要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心律紊乱的图形, 如有异常应立即告知值班医生及时处理, 并经常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皮肤的温度及颜色, 同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2) 记录尿量的多少对了解心脏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情况十分重要, 因而ICU护士不仅要详细记录尿色、性质及数量, 同时每隔1 h做一次出入量的统计, 以随时调整输液速度、补充容量, 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为第二天计算各种液体的入量提供依据;对刚入ICU患儿每隔15 min记录一生命体征数据, 以后逐渐过渡到0.5~1 h记录一次。

(3) 呼吸道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咳嗽排痰, 翻身叩背, 保持呼吸道畅通。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大多数是带气管插管入ICU的。应马上连接呼吸机, 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四肢末梢的颜色, 听诊两肺呼吸音, 观察胸部运动, 接呼吸机15 min后做血气分析一次, 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应不间断地以无菌的方式插管吸痰, 痰液黏稠的患者应进行气道雾化。

(4) 引流管道的护理。手术后随时挤压排液管保持引流管通畅, 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数量。

2.2.4 基础护理 (1) 褥疮:由于心脏手术是在低温或深低温的

条件下做的, 经过体外循环后的患者组织间隙水肿、冷肿加上回ICU需长期卧床, 极易使受压部位发生褥疮。在护理时要注意: (1) 睡气垫床, 保持局部的轻软、舒适; (2) 定期翻身, 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 皮肤:应注意头颈部、腋窝、会阴部、骶尾部等处皮肤的清洁、完整, 如遇破损或红臀时可用1%红汞涂抹并保持局部的干燥。

(3) 口腔: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刚遭受手术的创伤, 加之为预防细菌感染往往用大剂量的抗菌素, 同时气管插管时间较长, 故而极易导致口腔感染, 应对鼻插管或留置胃管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

3 讨论

手术本身既是一种治疗过程, 又是一种创伤。这就要求ICU的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护理基本功、精湛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以及较强的责任心, 做好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手术后的专科护理服务, 通过高质量的护理, 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朱蓓莉, 金俊芹, 储海燕.心脏瓣膜病的围手术期饮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8, 4 (6) :45.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3年 6月住入我科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例共539例,其中男352例,女187例。年龄2岁-89岁,平均63.5岁。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40例,意识模糊103例,昏睡165例,昏迷231例。GLS评<8分223例,9-11分178例,12-14分138例,其中颅脑外伤185例,脑血管意外19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一氧化碳中毒23例,昏迷原因待查57例,其他42例。

1.2转运的目的

本组539例患者均在ICU接受治疗、监护、护理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由ICU医护人员或ICU专科护士护送患者前往相关科室行CT、MRI检查或转至普通病房。

2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意识障碍特别是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意外较多如: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意识障碍患者外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需进行充分评估,只要正确评估,才能预计出患者在转运的途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呼吸节律、肢体活动度、有无烦躁、骨折等情况。

3 转运前充分准备

3.1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安慰家属是抢救、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3]。特别是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家属担心患者病情,不接受、易激动,护士应耐心、细心、热心地做好解释工作,有时护士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能使家属积极配合。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3.2 与接收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在转运患者前应及时与各接收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告知接收科室患者相关病情,需特别注意事项及特殊准备的物品、器械、仪器等,外出检查特别是MRI、CT等需时较长的检查,应与接收科室联系好到达时间、避免患者等候时间过长而生意外。

3.3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转运患者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做好气道准备,检查患者的液路情况,有无脱出或外渗的危险。意识障碍多伴有烦躁等情况,应评估是否需要约束或使用镇静药物,某些特殊患者如:留置胸管患者关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护理,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颈托的使用。

3.4 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使用

在转运途中患者易发生意外为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应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应检查蓄电池情况,使用后应及时充电。准备充足的氧气,简易呼吸器,有条件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去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安定或咪达唑仑等药品。

4 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

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

意识障碍患者瞳孔、意识的变化能及时有效反应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转运途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和GLS評分,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4.2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不畅是引起脑缺氧的常见原因。由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或由于转运途中颠簸,易引起呕吐,呕吐物误入气管而造成误吸或窒息,而造成不良后果,应及时吸痰,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保证气道通畅。

4.3选择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常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而引起误吸。转运时护理人员应在床头,以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转运途中应量平稳,避免颠簸。

4.4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有效

在转运途中应确保输液通路的通畅,以便急救用药。各引流管均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严防滑脱或各导管连接处的脱开,造成有良后果。

4.5认真做好交接班

患者到达目的地后,护士应与接收部门认真交接,做好监护、吸氧、评估气道是否需要吸痰,连接输液管路,交接清各管道并理顺,妥善固定,监测生命体征后详细交接班并记录于交接病人登记本及护理记录单上,双签名。

5 总结

意识障碍患者的院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诊断、治疗的需要,所以转运前应向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至患者生命体征的变,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所以对于意识障碍患者转运的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全面地监测、治疗、护理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成功地护送可降低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天为,韦柳青,龙琼等.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的方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2-883

[2] 曾文,王惠珍.细节管理在ICU病人检查转运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11(5):48-49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篇9

一、特级护理

(一)晨间护理:

1、整理床单:2次/日(早、晚各一次)

2、口腔护理:2次/日(早、晚各一次)

3、面部清洁:2次/日(早、晚各一次)4晚间足部清洁。

(二)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一次/2小时

2、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必要时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

2、剪指、趾甲。

(七)患者安全管理二、一级护理

(一)晨、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能自理者1次/日)。

2、口腔护理: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不能自理者)。

3、面部清洁: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不能自理者)。

4、晚间协助足部清洁。

(二)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一次/2小时。

2、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

2、剪指、趾甲

(七)安全管理。

三、二级护理:

A、患者生活部分能够自理。

(一)晨、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1次/日

2、协助面部清洁:1次/日

3、晚间协助足部清洁。

(二)对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2、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协助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

2、协助洗头。

3、剪指、趾甲。

(七)患者安全管理

B、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一)整理床单1次/日

(二)患者安全管理。

四、三级护理

(一)整理床单1次/日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10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目的】

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操作方法】

1.一人协助法 适用于体重较轻者

(1)核对姓名、床号,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等安置妥当。

(2)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

(3)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 护士立于病人右侧,两腿分开10~15cm 以维持平衡,重心恒定。移上身(上身重心在肩背部)。一手将病人右肩稍托起,一手伸入肩部,用手掌及手指扶托颈项部;一手移至对侧肩背部用合力抬起患者上身移向近侧。移下身(下身重心在臀部),并将双下肢移近并屈膝,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

(4)一手托肩,一手扶膝,将患者轻轻转向对侧,背靠护士。患者两手屈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5)患者的背部、胸前及两膝间垫上软枕,使患者舒适又安全。

2.二人协助法 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截瘫、偏瘫、昏迷等。

(1)核对姓名、床号,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等安置妥当。

(2)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

(3)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并将双下肢移近并屈膝,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

(4)护士二人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和腘窝部,两人同时将患者抬起移向近侧。分别托扶患者的肩、腰、臀和膝部位,轻轻将患者翻向对侧。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篇11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从音乐疗法的定义、原理、音乐疗法的分类、实施的方法及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ICU 是集中抢救和监护危重症患者的场所, 环境的改变及自身疾病状况易给患者带来消极的心理反应,甚至出现 ICU 紧张综合征,而音乐治疗在ICU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音乐疗法能改善 ICU 清醒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和缓解伤口疼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音乐疗法,可大幅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表明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明显的镇静安抚作用。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产生一种物理能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优美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它提升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近年来音乐治疗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 uscia认为,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 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目的。

目前认为,音乐对人体生理作用的影响是通过刺激听觉中枢而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和大脑皮层所实现的,它能使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从而激发人的能量引起各种生理特征( 呼吸、心跳、血压的高低、皮肤温度、皮肤电阻值降、肌肉电位和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 的改变,而且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痛觉中枢相邻,听觉中枢兴奋还可有效地抑制痛觉中枢,从而明显降低疼痛;另一方面, 不同的音乐和音调能激发不同的情绪,当患者情绪低落时,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并将刺激传递给外周神经,以提高肌张力并增进机体活力,消退低落情绪,当人的情绪出现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通过音乐的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人放松,缓解紧张状态,消退应激反应。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对人产生的作用与其影响机体大脑中内啡呔的分泌有直接关系。

3、音乐疗法分类

3.1 音乐演奏法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即患者自己演奏,演唱或表演音乐作品 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状况,采用演奏乐器,如弦乐和鼓乐等;演唱歌曲,或合唱或独唱;表演设定情节的舞台剧等方式,引导患者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该法大多采用节奏平衡,音调恒定的乐曲或歌曲。

3.2 音乐欣赏法 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患者通过听觉、视觉等来欣赏音乐, 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内在涵义及魅力帮助患者康复,在被动音乐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情绪状态、欣赏水平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选择音乐处方 可按同质原理选曲,如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则让其反复聆听节奏明快的曲子,根据负诱导的原理,将患者情绪转入抑制状态;也可按非同质原理,让情绪抑郁的患者接受欢快乐曲的感染,以改变其恶劣心境。

4 、音乐疗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实施

4.1 环境 要求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一般选择耳机播放,以免患者之间相互干扰;在音乐选择上,对患者的风俗、教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爱好等进行评估,有的音乐治疗师推荐应用治疗效果更佳的古典音乐,但多数专家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在音乐节奏上,每分钟 60 ~ 80 拍的乐曲具有放松作用,诱导患者心率逐渐平稳,抑制因应激造成的心率和血压的升高。

4.2时间 建议每次不超过1 h,多项研究选择为 30 min; 在方式选择上,有选择单纯音乐治疗,也可结合其他方法如放松想像训练、运动疗法、软刷疗法和针刺疗法等,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方案确保获得最佳效果,。

4.3注意要点 音乐疗法通过 3 个因素起作用音乐本身: 包括音乐的节律、旋律、节拍、调式和音色等作品本身固有的内容;听者本身: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語言、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及内容等;使用的工具: 即演奏或欣赏的工具,如乐器、耳机、手机、电脑等;扬声器类型、音质和音量等应妥善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22-23],在应用音乐治疗前,护士应确定患者是否喜欢听音乐,如果患者不喜欢,则不适合给予音乐治疗;若患者喜欢,应由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和患者商量音乐聆听的周期,允许其控制音乐选择的重复性,增加患者在环境中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把患者对音乐治疗的反应记录下来[24]。

6、小结

上一篇:人有两个宝说课下一篇:变压器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