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2024-10-28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2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缺少了实验部分, 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 而“行”却是其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 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 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 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 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 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 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 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 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 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懒惰, 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 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 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 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 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 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 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 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学龄的学生, 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 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 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次实验时, 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大都傻了眼, 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 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 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 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 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 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 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 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 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 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 我们作为教学园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 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 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 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 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 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 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 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 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 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现疑问, 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摘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抽象的, 他们的视野里生物可能仅仅建立在解剖青蛙这一个点上, 而不是在大脑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生物教材中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解剖虽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是这只是生物教学内容中的九牛之一毛。重视实验教学, 合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 是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2)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2) .

[3]李春宝.谈初中生物学的兴趣教学[J].生物学教学, 2003, 28, (1)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并开放自主去设计实验步骤,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实验步骤是否能准确的达成实验目的。当然这些准备都应在实验课前准备好。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调节准焦螺旋,先从侧面观察向下调节镜筒到载玻片上方两毫米处,再从目镜向下观察并缓慢调节镜筒向上运动,直至看到物像。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4]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70-02

一、分组实验,稳中有变

1.初中教材中共有30个分组实验,本着不怕麻烦,课时不紧的原则,逐年增进实验个数。对于一些经典的学生实验,如: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蚕豆叶的组成等,一直通过三步走方略:自学(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步骤、方法)、观摩(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操作(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要每个学生都能摸摸仪器、体会氛围、看看做做玩玩。我的分组实验的课堂追求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学得细、做得会。

2.根据实验的需要或实验器具和材料的限制,灵活地开展五人四人三人两人的小组实验、十人的大组实验。为了让每次实验都能顺利高效的进行,我的做法是:分工明确,配合得当,监督有力。大组小组的实验组长必须是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后经由小组内推荐,动手能力最强效果最佳的人才可以做组长。他的任务就是要负责带领本小组以最短的时间顺利完成实验,并力求使其小组的实验效果达最佳。字好的同学可以通过推荐做副组长,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写实验记录并维持小组内纪律、监督组员实验。每组其他剩余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组长调遣,负责传递器具,领交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面,协助组长做标本操作等,实践证明,小组内人员合理的整编,分工的合理化,细化优化,可以大大提高小组的实验能力,也可以使每组的实验过程都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自成体系。

3.竞赛是提升实验技能的助力,荣誉是能力充分被认可的表现。为了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让每个努力着的学生都会有被表扬的机会。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和我会一直在各小组间穿梭,及时指导检查。经鉴定,凡是实验最先完成的、实验效果最佳的小组都要给予热烈的表扬(口头鼓励、掌声鼓励)。每次实验我们都会当场排两个顺序,各小组实验成功的先后顺序(截止下课不成功的排最后)以及实验效果最佳的小组顺序。实验效果很佳的小组除了给予口头表扬以外,当场也成为全班观摩学习的对象,小组间可以分享最好的实验成果。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实验能力,每次实验中,优秀组提前完成实验后,小组成员可以自由进入其它小组,指导或者帮扶落后小组努力尽快完成实验。为了给予能力较强的小组和个人嘉奖,为了让实验技能出色的学生有更大的自豪感成就感和积极性,我们每学期的生物期末成绩拿五分出来均入平时的每次实验表现。

4.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中来,让他们也能体会到精挑细选材料准备材料的乐趣。如: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我让学生自带米饭馒头、花生米等。又如:叶表皮气孔的观察和蚕豆叶临时切片的制作时我让学生到自家或邻居的菜地采摘少许蚕豆叶等等。

二、演示实验,多开开好

教材中共有40几个演示实验,演示的原则是:实验室有材料和器具的实验能开就开,实验室材料不足时创设材料和用具也要尽量开展实验,如果遇到实验确实持续时间很长效果很差,很难当场演示成功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利用光盘和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众多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增进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演示实验,还要遵守的另一个原则是,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操作、观察、演示中来。研究发现,实物比图片,图片比文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活动的课堂远比讲授的课堂更有趣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外实验活动,因地制宜,丰富多样

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知识和活动相结合,我发现,耗一些时间来创设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验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热爱生物的热情。

1.比如,讲到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油菜花还没有开放也没结果实和种子,为了不枯燥地观察课本图片。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早开花并且已经有花有果实种子的随处可见的野菜进课堂观察。讲到植物茎和果实的组织组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常见的便宜的西红柿甘蔗做实物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解剖分析器官的组织组成上来。

2.比如,讲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时候,除了利用课本中的食物让学生自选三餐外,我们还让学生给每样食物标价。最后讨论:A.每人每餐所选的食物是否吃的完;B.每人每餐费用多少钱,每天每月每年要用多少钱;C.每人每餐荤素合理搭配了吗,有没有全荤或者全素的;D.每人知道各种食物里的营养成分各是什么吗。惊喜的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不仅能激趣,还能帮学生容易记住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比如,利用绿色校园的优势,讲到生物生存的环境时,会带领学生有序地参观校园的几十种花草树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还可以陶冶她们的情操。

4.比如春暖花开的季节当讲到陆地上的被子植物的时候,我们会带领学生先步入学校的菜地观察油菜花,再到学校的河北岸观察桃花、最后到学校的花圃观察樱花,比起把花摘到教室里比较并记录各花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更受学生的欢迎和热爱。

5.再比如,讲到土壤里的小动物的时候,我们让学生用透气的纯净水瓶收集各种活体的小动物或昆虫,或者它们的标本,进行动物大赛。先进行班级初赛展览,制作巧妙精美者,或者所带动物稀有者再进行年级展览。优秀制作者名单照片会放在校园橱窗公开表彰一周。

6.再比如探究小麦和玉米的萌发的时候,我们还进行了种子萌发大赛,萌发率高,萌发佳的可被为评课外实验能手,给予通报表彰,实验成果给予年级巡展。

7.利用绿洋林场和广阔农村,我们还让学生去进行大型真菌收集,越野生,越罕见的比赛中越优秀。

8.利用昭关河流密布的特点,我们还让学生收集各地湖水,评水质,再到实验室里进行观察看有无草履虫、眼虫、水绵、衣藻等。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篇4

一、加强实验课前对学生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前的指导,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都有很高的兴趣, 但往往认识较低。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 教师应根据学习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某种技能的强烈愿望, 从而使技能要点及操作过程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较复杂的实验, 则应对该实验进行分解, 把一个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 化复杂为简单。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时, 首先让学生明确三大步:准备———制作———染色, 对其中的操作要点详细讲解, 关键处要特别强调。从而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形成一个清晰的动作印象, 在实验中就能根据关键字进行操作, 把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为简单的几部分,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真正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生物实验教学与生物实践活动相结合

(1) 建立兴趣小组, 鼓励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特长。生物实践活动是现代生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 生物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对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后备人才,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应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 结合课后的“模拟制作”“课外实践”,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如:制作细胞模型小组、测定种子发芽率小组、环保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在兴趣小组组织的活动中,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并在活动中尽力体现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测定种子发芽率”这一探究课题中, 可以让学生结合“发芽率”这一活动来进行。动手之前, 要先想一想行动方案:用什么样的材料, 用什么器具, 需要给豆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等。并将本组的结果告诉其他小组, 相互比较,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2) 与劳动课相结合, 使学生在劳动中掌握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培养, 劳动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 而生物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只有把生物实验课与劳动课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 如何才能把生物实验课和劳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呢?在农村, 学生接触劳动的机会多, 所以, 应该在劳动中获取知识, 尝试在劳动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 如果仅仅在实验室中讲解, 则有点枯燥无味, 并且要受到实验材料和时间限制。如果把这一节实验放在劳动课——科学种田上来讲, 则更形象易懂。首先, 实验材料广, 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识记;其次, 在劳动中学生可针对不同种子所需条件的共性展开讨论, 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篇5

1、在上实验之前应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熟悉通读教材,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概括。这样课上就不要留太多是时间让学生去先了解实验步骤了,来时在带领学生总结制作的`步骤(擦--滴--撕--浸--展--盖--染)也比较省事。

2、先看老师演示。学生如果不看老师演示,他们对一些操作要点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往往会在具体实验时犯一些你想不到的错误。操作难点和重点,老师要加以强调。比如,在盖盖玻片时,用夹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学生还不是好理解,老师最后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让学生把关键步骤做好。

3、对于如何染色,并使得效果理想,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一部分人先盖盖玻片再染色,一部分同学先染色后盖盖玻片,看看哪种效果更好。

小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激发兴趣 预习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已向传统实验教学提出了挑战。认真探究与实践以探究为主体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将成为生物教师的共识。

什么是实验呢?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验是指为检验假设或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但是现在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我们通常把实验看做是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或教室中使用多种工具、器材或设备所完成的观察、验证和探究等多种动手的活动。初中生物实验在整个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怎么样的意义呢?我们说,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新教材中实验科学的内容几乎贯穿在全部的章节的教学当中,实验教学分为:观察、实验、课外探究或自己动手几个层次,实验比例约占全部内容的百分之四十五。所以,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于生物学实现课程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生物学也是初中学生在理科学习的起始学科,初一接触生物学,初二开设物理。所以说,生物学实验也是中学生首先接触的理科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一、探究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困惑、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骨的成分》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利用任何办法把一根猪的肋骨或鱼的肋骨折断,让学生感知到骨既坚硬又有弹性,从而产生疑惑——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呢?学生马上联想到这可能与骨的成分有关,从而自主地提出了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整个学习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实验探究

组织实验探究是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相互交流,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引导归纳分析

在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享实验的成果。

(四)指导迁移应用

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大体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三、搞好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

生物实验课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做的实验内容较多涉及的理论错综复杂,要使生物实验课在有限时间内能收到良好的实验、研究效果,必须让每个学生首先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它们要研究和验证的理论问题。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以后做起实验来才能有条不紊,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事先要进行必要的难点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要领,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得心应手,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小学,没有亲自参与做过实验,在使用实验仪器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譬如,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详细地介绍显微镜的名称、用途、结构以及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有些比较复杂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事先可在学生中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培养一批生物实验的骨干,然后让这些骨干作为分组实验的“小老师”去带动并组织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做好实验。这样。由骨干带全员,小组的人数少,学生相对集中,听得清'看得明。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了要领,人人操作,个个动手,手脑并用,能亲眼目睹生物实验的现象与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热情高涨。长此以往,学生就越来越爱学生物,热爱生命科学,提高学生探索和掌握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从小树立起誓做生命科学的研究者和探索者,立志为人类的生命科学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的决心。

要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实验条件差,,不要为学校的实验条件差而苦恼就放弃学生实验。我们更应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现有的条件,甚至创造条件,尽可能保障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使生物学实验教学同样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高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7

一、明确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学生好奇、好动, 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 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 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 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除看、问、查以外, 还要通过化验,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科学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 (目镜) 物 (物镜) 通光 (通光孔、光源) 一直线, 光强用平面镜, 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 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 微调粗旋镜升降, 细旋校象清晰, 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 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 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如用左眼观察时, 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 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会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应擦干净外表, 转动转换器, 把物镜偏两旁, 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 圈上关键的词语,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要领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 太多易外溢, 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 展平防重叠, 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气泡圆边厚黑, 中间亮白, 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 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在光镜下看不见) , 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 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认为解剖完了, 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 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 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 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 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检查评分。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 培养了认真的科学态度, 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四、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 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 不限制学生思维, 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新的教材恰恰增加了探索性实验, 使我有机会进行教学实践。我具体的做法是, 在学习新知识前, 先围绕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充分去讨论, 然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 自己去设计实验, 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 对于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实验只能按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做,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 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研究, 最终真正找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告诉学生:“光合作用对我们人类, 对于自然界都是极其重要的, 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 以及许许多多的物质原料, 如果我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 比如用工厂化的方法生产粮食。但遗憾的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光合作用仍不是很清楚。如果现在把这个课题交给你, 你将从什么方面入手, 怎样研究光合作用呢?”学生在这种引导下, 思维非常活跃, 提出应该从光合作用的时间、场所、条件、过程、原料、产物、速度……多方面来进行研究, 远远超出了书中所叙述的内容。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来研究这诸多方面呢?绝大多数学生都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了自己的实验, 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四、五种实验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数实验还只能按书上的安排去做, 但经过这一系列思考讨论后, 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加深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和深刻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 生物实验教学是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和探索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8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家教育部为初中教学上安排了生物及其实验教学, 但其至今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观念陈旧, 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于传统影视教育的影响, 虽然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 但是由于教师的为应试而教, 学生的为应试而学, 从而导致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由于没有对其功能的认识, 实验教学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安排和考卷上的分数。实验课堂上, 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 很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而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和讲解来让学生统一的接受一个实验现象, 并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实验教师过分强调实验设备的珍贵, 很多学生在心里上就不敢做实验。这种观念上的错误, 使实验教学的目的扭曲, 学生也获取不到真正的知识。

其次, 实验安排不合理, 探究实验少, 验证实验多。

实验,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 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却忽视了探究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而将演示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部分, 探究性的实验很难会出现在实验教学中。由于这种实验教学安排上的不合理, 导致实验的意义被扭曲。演示实验, 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不是自己动手去获取;验证实验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结果等待着实验的学生们。因此, 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 没有了实验的乐趣。并且由于结果已经给定, 学生按部就班, 失去了深层接触生物的机会。

再次, 只求实验结果, 忽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由于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 因此, 学生在做实验时, 只要能得到与实验相同的结果就可以, 不管用什么方法, 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中所给实验结果相同, 而完全忽视实验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使学生们得到的都是一个唯一固定的答案, 缺少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培养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从而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和任何培养科学能力的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

最后, 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教师缺乏监管。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中, 往往是待客教师和实验室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只要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 其教学评估就可以很顺利的通过。因此实验老师往往是通过走形式的方式, 并且由于考试不会做实验, 而是考实验的结论, 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评论方式, 是教师对试样缺乏重视, 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各种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足的现状, 改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上述现状相应的提出几点关于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 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善提供一点参考。

1、改变教学观念, 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功用。教师应当认识到, 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 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因此, 良好的实验教学,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课并不是让学生来玩耍的, 而是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观念, 无论是教师还是, 都能从中获得益处,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2、增加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能力。

实验室一个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 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许多科学家们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 并且他们预先都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因此, 在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实验的定义的。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 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 去掉验证性实验的椅子结果, 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 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 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实验的结果, 在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不能帮助学生做实验。通过探究性的实验, 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手段, 如图片演示, 多媒体演示等来引导学生对的探究。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随时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和现象作为参考。通过探究性的实验, 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和操作, 更加的走进科学, 感受和领悟科学。培养的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某些实验需要团体合作, 也是的学生们在团结协作方面得到提升。

3、注重生物实验过程, 结果只是参考。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什么重大的科学秘密, 研究重大的科研技术等, 而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的现状, 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因此, 应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过程,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实验的乐趣。同时, 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重视, 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 通过对实验整个过程中的深切体会, 课堂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重视实验过程, 还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如关心爱护实验设备, 保持实验台整洁干净等。另外,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太重视实验结果, 把结果当成一个参考, 让学生在实验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4、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培养良好实验意识。

老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 保证在实验中的良好发挥;其次, 学生在实验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科学变成了一项作业;然后, 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教学仪器, 并节省实验材料;最后, 学生应在实验后最好实验小结, 从中获取实验心得和对知识的巩固。

5、改善教学评估方式, 督促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教学。

改良现有的生物教学的评估方式, 让生物实验教学也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内容之中。在每学期安排的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抽签检查, 如果不合格则可称不及格,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当有相应的评价。通过这种教学评估手段, 同时督促学生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三、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改良, 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 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尽职尽责, 努力将生物实验教学做好, 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齐心协力, 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 《生物学通报》, 2005 (9) , 23-25。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5-147。

[3]范长寿:《中学生物教法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15-29。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再探索 篇9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重视生物实验

教师要提高对生物实验课的认识, 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生物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思想决定行为, 理念影响策略。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选择。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往往是边演示边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发挥创造能力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明确生物实验教学不是单纯要学生做某一个实验, 不只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 而是借助于具体实验这一载体,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是精心组织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 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实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发现教学法, 采用“课前问题导学, 课中症结释放、多位老师释疑, 课后交流得失”的教学模式。课前问题导学是指实验课前提出几个重点问题, 由学生课前看书预习或查资料完成;课中症结释放、多位老师释疑则指实验课上教师只演示实验中最关键的、可能影响整个实验成败的或学生难以完成的步骤, 同时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应完成的变式内容, 多位老师分别负责几个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课后交流得失是指交流实验设计思路, 交流实验成败关键, 交流实验报告 (含变式内容) 。

二、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同时,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也是落实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 针对教材内容补充实验。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由于没有适当的实验而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困难, 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可降低难度, 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其次, 针对疑难实验加以改进。例如:针对某些生物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或存在某种干扰而无法演示, 实验效果不佳, 实验所需时间太长, 实验时动态变化太快或太慢无法及时看到实验过程等情况,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创设, 实验过程的模拟, 实验现象的动态分析。另外, 重视小实验的开发。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既具有器材简单易得、现象明显、节约、安全等优点, 又具有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是当今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生物教师应创造条件,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 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实验室, 加快生物实验软件和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 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生物实验教学情景, 模拟那些复杂或不安全的实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其次, 要抓好生物实验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本校校园网的建设, 不断补充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有关信息, 丰富校园网上的生物实验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设基于网络背景的自主学习环境, 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和实施, 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的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获取知识, 这一过程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与讨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所获得的信息, 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面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可喜变化, 自己也会乐在其中;但静下心来, 更多的却是反思。课改前, 对实验探究活动, 从实验前的准备到实验的结论, 教师包揽了实验的绝大部分过程, 甚至全部包办代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各种借口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即便是学生实验, 也是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必须按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 上一步做什么, 下一步做什么, 实验现象如何, 学生只是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这样的实验枯燥无味, 学生兴趣很低;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激情, 对生物学兴味索然。课改后, 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一切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一味地包揽了, 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0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当学生对某一认知对象感兴趣时, 其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 会不断刺激大脑产生兴奋点, 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能在探究活动中取得成功。关于兴趣在认知活动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爱因斯坦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他们对新鲜有趣、新颖奇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为感兴趣。而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与可操作性, 这比起教师的讲解与阅读教材更加富有吸引力,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 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 浓厚的兴趣又会推动他们勇往直前, 克服困难, 到达胜利的彼岸。如在学习“种子的成分”时, 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种子的成分我并没有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 而是采用一系列实验来向学生证明种子成分的存在。如将干燥的玉米种子放在试管中, 将试管倾斜加热, 不久就会发现试管上部的管壁里出现了水珠。这样, 学生便可以通过鲜明的现象来认识到水是从种子里蒸发出来, 从而证明水是种子的成分之一。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对接下来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对于处于认知初级阶段, 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 生物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教师如果采用枯燥的讲解不仅会使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而且无法将抽象的概念讲清讲透, 从而逐渐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特定的情境、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情境, 使得学生在抽象的本质与直观的表象间建立直接联系, 从而为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达到深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 由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这一现象并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将这些难以想象的过程用实验来表现。在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应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与总结。这样便会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产生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 而是建立在大量直观信息、形象材料基础上深入事物本质的理解, 使学生的理解更为透彻, 掌握更为牢固, 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不仅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 更知道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过程, 是一个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推动下产生的主体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过于重视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由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 不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且实验是能省则省, 能不做就不做, 代之以板书与讲解, 使得学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主动探究的机会。可以说, 学生从未迈进过生物殿堂的大门。而采用学生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有了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 结合生活经验来自主地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整个操作、现象与结果的记录等。这样,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经历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 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下面, 我以“观察鼠妇活动”为例来进行讲述。

1. 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事实证明, 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参与探究的动力更强, 参与度更高。在具体实验中, 我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例如:花盆下、石块下容易找到鼠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 提出假设。

即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进行猜测, 罗列出几种可能性。如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气候、水分等因素有关。

3. 设计实验。

即根据所提出的假设来设计不同的实验, 以此验证推断。

4. 得出结论。

即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归纳来得出结论。

在这样的探索性实验中, 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 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可以说, 这是一次学生真正走进科学的过程,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 得出真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搞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84-01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教材上的许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搞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从学生的实验兴趣出发,不断加大学生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巧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想要搞好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利用学生的实验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生物实验,借助生物实验中直观、鲜明、生动的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看到蚯蚓的前端有个像指环一样的结构,学生不知道这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这时我就向学生说明是环带,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又称其为生殖带。当学生触摸到蚯蚓的腹面很粗糙和体壁有黏液时,觉得奇怪。接着我问:它的腹面粗糙对它有什么作用?它体壁的黏液干了对蚯蚓有什么影响?学生不知道原因,就会表现出对问题很感兴趣,想知道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让他们明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奇怪的生物现象,使学生对生物界充满好奇感,有想要去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教学,变“苦学”为“乐学”。

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初中生物实验中的许多实验现象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记录,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也极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观察方法的传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整体观察:进行全面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2、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3、对比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只有让学生先学会观察实验,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实施教学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验前、试验中以及试验后能通过一定的实验器具、实验现象、实验记录以及实验结果,对实验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准备实验、开展实验以及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实验的能力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有效的开展实验。

四、合理运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指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自主、主动的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素养。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叫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应是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如实的做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构思、去尝试,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教师设置的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性,不要过于简单或严重偏难。另外,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在适当环节进行适当的点拨也极为重要。

搞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师教学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继青.优化与开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7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体会 篇12

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初中阶段要做很多实验, 如果每个实验都靠教师或实验员来准备材料, 不但教师辛苦, 更重要的是剥夺和抹杀了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的乐趣和无形中所获取的知识。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学生在课外准备实验材料 (鼠妇) 时, 知道了鼠妇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在干燥、明亮的环境中根本找不到鼠妇, 因此不太容易抓到鼠妇。而当抓到鼠妇时, 学生很兴奋、激动, 进而非常爱惜自己的实验材料, 不会浪费和随意丢弃。总之, 我们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通过辛苦得来的实验材料他们在做实验时往往都会很珍惜、节约, 这样大大杜绝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学生实验离不开问题, 我们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最好是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问题有所区别, 但又不能毫不相关。例如, 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前, 应设计这样的问题:1.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2.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片结构有什么不同? 又如, 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时, 可提出问题:1. 为什么在光下采集的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 2. 在黑暗处放置几天的植物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吗? 这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往往都能在实验中找到答案, 实验效果很好。

三、鼓励人人动手参与实验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 分组人数不能太多, 最好不超过3人。以前我为了省事安排5 ~6人一组, 人数太多就有学生偷懒, 自己坐在一边, 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现在我只安排2 ~3人一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单人单桌独自完成实验。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如果几个学生合用一台显微镜, 有些学生不但没有机会观察到自己想要观察的物体, 而且容易造成在实验结束后没有人收拾实验桌面和实验器材的情况。如果人人有一台显微镜, 除了能比较安静地完成规定观察的标本外, 学生还会自己找一些东西来观察。比如一根头发、一片纸、一只蚂蚁、一片树叶等, 有些可能看得见, 有些可能看不见, 这种情况他们会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太厚的物体看不见, 太大的物体看不完, 视野里看到的物象与了实物是相反的, 等等。这样学生既开动脑筋, 又人人动手参与实验, 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四、有效利用大自然这个最好的实验室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实验材料。我们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走出教室, 走向大自然。我校面积大, 位于市郊, 动植物种类数量多, 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成了我的实验大课堂, 其一年四季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实物材料。例如, 春天的月季、玫瑰、桃花、李花;夏天的荷花、玉兰;秋天的桂花、紫荆花;冬天满地飘落的黄叶;还有各种瓜果, 像芒果、荔枝、龙眼、木瓜以及野生的豆荚、红豆;各种各样的动物, 如鼠妇、蚯蚓、老鼠、蝉、蝗虫、蝴蝶等。这些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 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师带领他们走出课堂, 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实验材料, 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我从教二十几年来, 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 像肾蕨、铁线蕨、蒲公英, 还泡制了像芒果、荔枝、龙眼等植物果实以及蚯蚓、蜈蚣、蛇和麻雀等动物标本达二十几种, 几乎遍及了动植物的各种类群。这些标本的制作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 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区林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动物园、博物馆去参观, 体会大自然生物的千姿百态。我还组织学生制作鸟巢, 去林科院的林区挂鸟巢, 让学生亲自参与爱鸟护鸟活动;每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带领学生将学校的部分植物挂上了识记牌, 这样既方便师生了解植物的名称及作用, 也让学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

五、及时恰当地评价实验结果

每次学生完成实验后, 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因为适当及时的评价会激励认真完成实验的小组和组员, 鞭策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小组和组员。评价方面可以相对细一些,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实验获得的肯定, 如可以适当加分;批评不认真及完成不好的小组, 并给予小小惩罚, 如让他们打扫卫生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认真做好实验的责任心。

上一篇:专业课教学改革下一篇:AD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