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2024-10-31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学案式教学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它提倡“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相互质疑, 教学相长”的思想,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 应深入研究学案式教学的流程、操作模式及实践应用, 以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 促进生物教学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案式教学

学案式教学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提倡“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相互质疑, 教学相长”的思想, 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案式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案式教学,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是教师从关注怎样 “教”转向学生怎样“学”的质的飞跃。以学案为基础的自主生物课堂模式, 可使师生共同成长。教师在编写学案和依案授课的过程中变得有特色、更专业;学生在依案学习的过程中, 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得到提高, 学习变得有法、高效。下面笔者就基于自主学习的生物学案式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流程

学案式教学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教学实践操作

1.设置学案

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新知探索、思维拓展、知识构建和知识应用几个模块组成。“学习目标”是列举所需学习的知识和要获取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参考, 使学习变成自主、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新知探索”是“伸伸手”就可完成的知识模块, 具有夯实基础的作用。“思维拓展”是展现的是需经过思考方能回答的问题, 具有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拓宽视野的作用。“知识构建”主要是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间的区别与联系, 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形成体系, 便于信息有效储存及知识内化吸收。“知识应用”是在对知识认知、理解、构建的基础上,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应用, 实现知识再现, 改善知识结构, 调整储存信息,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和正确率。学案设置可以形式多样, 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即可。

2.批改学案

批改学案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批改不是简单的画“√”或“×”, 可借助画下划线、圆圈及写评语等方式, 如 “字写好!”“有进步!”等。看似简单的评语, 却能起很大的正能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批改学案后应立即将学案发下, 让学生能及时反思出错的原因, 并找出解决方法。

3.梳理导学

根据学案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合理方法梳理导学, 进行质疑、解疑和释疑。梳理导学, 重在“导”,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并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和活化思维的能力。教师只作为导师, 将课堂让位于学生,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应让学生多讲, 通过学生的讲, 发现其思维困惑, 以便及时引导并解决。

4.检测矫正

通过练习, 检测学习的效果, 弥补知识的疏漏。检测在注重知识广度、深度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内容上要有变革创新, 如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图形、表格和曲线等。检测练习的优劣, 关系到是否能起到查漏补缺和知识升华的作用, 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优质的检测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劣质的检测练习则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事倍功半。

5.操作过程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式教学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

三、实践课例

复习课是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拓展和发展。但因是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没有新课时强烈, 且受复习课容量大等因素影响, 易导致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疲劳, 使复习课变成“疲态课堂”。通过学案自主学习, 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以“减数分裂”高考一轮复习课为例进行简述。

1.设置学案 (见表1)

2.批改学案

学案批改应精细化。对于错题, 应找出错因, 这样有利于二次备课和课堂疏导的精准化。现将批改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简述如下:

对于细胞图的画法, 全班46名同学, 有26人画图时未画出细胞膜, 15人未画出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原因:只注重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对于其他的结构注重度不够。

对于同源染色体的表达不够精确, 只用线条表示, 未能用实心和空心 (或不同颜色) 表示。原因:同源染色体概念未能深层次参透。

对于“从图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一问, 回答如下: (1) 精卵细胞数目不同; (2) 精细胞形成要变形, 卵细胞不要; (3) 第一极体分裂均等; (4) 染色体行为一样。原因:对知识了解处于表面层次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强。

对于“知识应用”中第 (2) 小题, 有回答“甲、乙细胞处于BC段, 丙细胞处于DE段”。原因:未注意纵坐标的含义。

小结:学生能掌握并叙述出减数分裂的基本变化, 能根据教材及自画图总结出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框架。不足之处: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 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不强。

3.课堂梳理

对于画图方面出现的问题, 梳理时可借助卡片、投影仪等进行展示, 让学生自主评价。这种直观的互动式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归纳总结, 课堂效果特别好。

对于“从图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一问, 可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通过师生、生生交流, 总结如下:

(1) 精、卵细胞数目不同。

(2) 精子形成要变形, 卵细胞不要。

(3) 减数分裂时细胞要连续分裂2次。精细胞形成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 而卵细胞是不均等的。

(4) 染色体的行为一样。

(5) 后期II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一样。

(6)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 个2 种精细胞, 而一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1种卵细胞。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细胞种类可用2n (n为同源染色体对数) 表示。

(7) 若染色体分离出现差错, 发生时间不同, 得到异常配子的比例也不同。

对于知识框架构建, 因个人的习惯、思维、标准等不同, 可以是不同的方式, 不要拘泥于一个模板。教师可展示出自己的构建方法, 并说明原因, 供学生参考借鉴。

对于“知识应用”中第 (2) 小题出现的情况, 可引导学生将其与自画图像进行对比, 得出正确结论。提示学生面对图形时要注意的事项, 如横、纵坐标及曲线有无注释等。

通过梳理, 引导讨论、交流,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激活了课堂, 让疲态课堂变成高效课堂;激活了学生思维, 让只会等待变成主动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变得要学、乐学、愿学。

4.检测矫正

检测矫正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升华。矫正题, 应该分层递进, 由简入难、由浅入深。题不在多, 而在于精。检测在注重重难点时, 还应特别注意课堂上出错率高的知识。如针对图像识别模糊这一问题, 笔者设计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对比和曲线图练习题, 以巩固知识应用中出现的不足。检测题可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出现。多样化的习题, 可避免学生做题的厌倦感。设置时, 最好留有空白处, 给予学生提问、解答、做笔记, 如表2的备注。检测矫正, 重在“矫”。通过“测”, 教师和学生可发现各自的不足, 即可改正错误, 达到“矫”的目的。检测矫正的设置, 使得学生感觉到学有可用、学有可乐、学有可取, 让其变成乐学之士。

综上所述, 学案式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将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从编写、批改、梳理到矫正等一系列过程, 教师掌握了“一手”学情。教师根据学情, 精心准备、精准指导, 教而有法, 学生学而“优”效。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无定法, 法法可用, 教师只要用心探索、思考, 必能改变教学状态, 必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必能使课堂变得高效。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2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案 编写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案”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下,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的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科学设计学案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就生物学案的编写谈谈一些心得。

一、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生物学案的编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

二、学案编写的具体步骤及要求

以下笔者就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一课为例介绍课题组在编制学案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及相关要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案编写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应该实现的目标,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看的,数量不能太多,以2-4个为宜。同时建议撰写学习目标时,尽量不要用诸如“了解、描述、概述”等笼统的语言,要用“会知道”、“能说出”、“能解决”、“懂运用”等可检测的目标动词。尽可能让学生一看就懂,明确这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哪些,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注意制定学习目标时,重、难点要做出标注,以引起学生重视。

如《病毒》一课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将学习目标概括为以下两点:

1.能识别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特点,知道病毒是生物。(重点和难点)

2.能说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的观点。(重点)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通过这样简洁、清晰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使自主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的前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通过自主学习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因此,对该部分内容编写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与本节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初步应用等,设计成填空题或问答题的形式,教师设置问题时,难度不宜过大,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顺利完成。

如在《病毒》一节课中,笔者对自主学习环节就是通过以下几道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的:

1.19世纪,?摇 ?摇首先发现了病毒。

2.伊万诺夫斯基的结论:导致烟草花叶病的是一种比细菌小的病原体,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摇 ?摇。

3.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必须借助?摇 ?摇才能观察到。

4.病毒不能?摇 ?摇生活,必须?摇 ?摇在其他生物的?摇 ?摇内。

5.根据?摇 ?摇将病毒分为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的病毒叫?摇 ?摇,如?摇 ?摇;专门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摇 ?摇,如?摇 ?摇;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摇 ?摇(也叫?摇 ?摇),如?摇 ?摇。

6.病毒的结构:没有?摇 ?摇,由?摇 ?摇和?摇 ?摇组成。

7.病毒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摇 ?摇,利用?摇 ?摇,制造出?摇 ?摇。

8.离开了活细胞的病毒,常会变成?摇 ?摇体。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疑难。教师在学案中要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为他们阅读教材、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既是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又是提高交流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环节题目设计上要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和合作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易、中、难不同等级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都得到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同时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步步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病毒》一课中,在合作探究环节笔者就设置了下面几道思考题: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是生物?

2.病毒的危害是什么?病毒的益处有哪些?

3.病毒大规模频繁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第1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才能得出结论,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病毒的结构特点的了解;第2题极具科学性,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第3题的提问极具探究性和拓展性,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在参与中挖掘学习潜能,增强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使碎片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和主动思考,能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达到深刻、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少讲,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概括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或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查缺补漏,构建知识网络。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归纳性和整体性。

如在《病毒》一课中,课堂小结环节笔者就是设计下面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像这样以图表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建构本节的知识体系,及时把握重难点。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编写时,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覆盖面要广,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争取人人过关。

如《病毒》一课中,当堂反馈环节笔者就是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结核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痢疾杆菌噬菌体

2.观察病毒的形态,通常要使用( )

A.反光镜 B.放大镜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3.下列哪一项实例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 )

A.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B.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D.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4.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在( )

A.游动和生长 B.取食、消化、吸收 C.繁殖新个体 D.生长发育

5.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变形虫

6.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

A.生理正常 B.受害 C.受益 D.受害又受益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外壳由蛋白质构成 B.内部含有遗传物质

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属于单细胞生物

这几道检测题涵盖本节的所有知识点,通过检测,教师就会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根据学生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后续教学和辅导提供依据。

学案编写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通过学案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开发潜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学案编写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注重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学案。

参考文献:

[1]宋世亮.浅谈生物学案的编写与使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0(12):23-25.

[2]蔡露露.初中生物学案编写水平的构建探讨[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9):34-35.

[3]高俊芬.浅议初中生物学案的创设与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97-98.

[4]王君.浅谈初中生物学导学案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3(6):20-21.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4

1.“新课标”下为什么要实施生物学学案教学

1.1“新课标”呼唤学案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而随着高中的扩招, 生源的下滑, 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提高教学质量, 变得困难重重。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显重要。同时生源的滑坡是教学方式、备考策略思变的根源。所谓因材施教,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设计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的课堂, 学案式的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尝试。

1.2“新课标”下学案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 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我们应用学案教学就是把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案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学案。通过学案教师牢牢把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充分利用教师主导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新课标”下如何实施生物学学案教学

学案相对教案而言, 它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是学案教学最重要的操作材料。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纲要、课堂讨论、知识整合、达标练习六部分组成。

2.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按学习计划分为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按学习方式分为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按学习任务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 后者属于隐性目标, 可以在学案中出现, 由教师调控达成;按学生个体需求分为最低目标、基本目标和最高目标,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适当类型的学习目标。

2.2 学习重难点

教师要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 并设计引导突破它们的方法, 设计从哪些问题、哪个角度释疑解难。深入浅出, 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

2.3 预习纲要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预习, 达到事半功倍。这阶段的问题设计以基础内容为主, 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解决问题, 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课堂讨论

学案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设计时主要处理好下列问题: (1) 确定知识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把教学任务分成几个知识点, 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可以由学生学习的“尝试探究点”。结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把尝试探究点按知识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 就得到“知识线”。 (2) 确定能力主线。能力主线是根据知识点的能力价值, 主要由问题情境构建的可以立体、交叉训练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的“主线”。

2.5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暨小结既是学案教学的句号, 又是问号。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系统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 学案后面, 应留有学生用于小结的空间。一般情况下, “句号”应由学生自己来画。

2.6 达标练习

反馈练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巩固手段, 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练一练”“想一想”“量力而行”三种难度梯度的练习, 促使学困生积极思维, 促进学进生发展思维。设置适量的练习题, 检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练习在“举一反三”的同时要少而精。

3.“新课标”下实施生物学学案教学的反思及优点

3.1 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上采用的学案, 经过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 将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以直观的书面化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并且是全体学生, 对学习的要求一目了然。

3.2 体现分层次教学

问题设计注意了个体的差异, 体现分层次教学, 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都可以因人而异。设计问题的思路一般要求具体到抽象, 一般到特殊, 由简单到复杂。不过有时也故意打乱顺序, 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跳跃前进, 大胆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

3.3 让教师得到自主发展

旧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吃透”教材, 唯教材是听, 就教材讲教材。教师的备课就是如何熟悉教材, 如何把书面化的教材化为生动的、直观的、口语化、通俗易懂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师要树立“生本”教学思想,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教师是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仅要利用课本这一教学资源, 还要利用课本之外的教学资源。学案不是简单的课文内容的再展现, 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 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与重组, 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使教学过程真正能体现因材施教。学案既指导学生的学习, 也让教师在学案的设计过程得到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 等.教学改革手册[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 1999.

八上生物教学案答案 篇5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消化腔、口。2.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4---13

BABCBCDDCA 14.两侧对称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三胚层的出现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更正:选择题第五题改为: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水螅的是 1.环状体节、环节、沙蚕、蛭 2----9

CABCABDA 10.(1)呼吸(2)前端(3)刚毛、快(4)迟缓(5)环状体节、环节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12DBACCDDCDCCB

13.略

第四节

1.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游泳、呼吸

3.1000、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4.水中、鳞片、鳃、尾部和躯干部

5——9ADBBC 10.(1)侧翻、对照(2)A(3)口、鳃盖后缘(4)红、内含毛细血管(5)生活环境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水中、体外、变态

2——9CCDCABBBB

11.略

第六节 鸟

1.流线、阻力、羽毛、翼、两翼

2——10CCCADBCDA

11.略 12.(1)被覆羽毛、双重呼吸、心脏功能强

(2)略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7ABACCCC 8(1)门齿、臼齿、犬齿、切断食物、磨碎食物、撕裂食物(2)B、门齿、臼齿、犬齿、植食性。A、犬齿、肉食性

9.BBABC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10BCBCCDADDA

11.(1)a关节头、b关节窝

C关节囊

(2)骨骼肌、骨骼肌、兴奋、骨、关节

12(1)屈肘、伸肘(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收缩、舒张(4)神经系统(5)B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一课时)

1.先天性、学习

2.遗传因素、环境、强

3.先天性、学习、学习

4——9DBACDA

10.DDCBA

11.(1)先天性、学习(2)遗传物质(3)学习、先天性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二课时)

1.学习、先天性

2——7CACADB

8.(1)完全变态(2)保证实验变量的单一性(3)3(4)植物叶片(5)D(6)避免偶然性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11CCBDDCCACDC

12.(1)迁徙、筑巢、先天性、遗传因素(2)语言、信息交流(3)学习、学习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6BDBDAC

7略

8略

9.(1)5(2)草、消费者(3)草、鹰、鼠、鹰(4)鼠、鹰(5)捕食关系(6)生活环境、生态系统(7)分解者(8)先增加后减少

10.(1)胸(2)老鼠(3)不能(4)生态平衡(5)寂静的春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1.菌落

2——10BACBCCBBB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课时)

1.水分、温度、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

2——7DDDBAC 8.真菌 9.(1)有机物、叶绿体(2)琼脂(3)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中的菌类

10.(1)不同环境中的细菌(2)对照、2、是否与空气接触(3)不能、变量不唯一

第二节

细菌

1——10CBDDCBDBCB

11.略

12.(1)A、细菌(2)B(3)加热(4)是(5)A

第三节

真菌

1——12C ACBCDABBDBB

13.(1)有菌落、无菌落、温度,有菌落、无菌落、水,有菌落、无菌落、有机物(2)温度,水,有机物(3)实验组是乙,对照组是甲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物质循环、患病、共生

2.分解者、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3——9CCDCCAA

10.(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2)真菌或细菌、分解者、分解有机物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

1.酒精、二氧化碳、酒精

2.乳酸、醋酸

3.防止杂菌进入、温暖、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温度

4——6CAB

7.(1)乙、设计了对照试验(2)培养基中的有机物(3)这是细菌和真菌生活的适宜、避免其它杂菌的干扰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

1.细菌、真菌、有机物、防腐、杀死、抑制

2.真菌、细菌、抗生素

3.基因糖尿病、生物反应器

4、杆、甲烷

5.C 6.B

7.略

8.C 9.(1)成形的细胞核(2)抗生素(3)分裂、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4)酵母菌、酒精和二氧化碳

10.(1)分解者(2)略

第五章:

病毒

1.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活、寄主

2.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3——1DDCDAABC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课时)

1.形态结构

2.花、果实、种子

3.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4——8BABCC

9.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10—12CCD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二课时)

1.内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2——8DDADBA

9(1)东北虎、猪、扬子鳄(2)海带、鲤鱼(3)扬子鳄

10.(1)BDE、CDE(2)气管、皮肤、气囊(3)略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界、门、纲、目、科、属、种

2.小、远,大、近

3—13ACCBAACABCB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基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11AACBBBDCCC

12(1)单

一、差、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2)基因库、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基因的多样性减少、抗病哪里差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银杏、珙桐

2.裸子、三

3.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4——13CACBDCBBCA 14.略

15.略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附: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 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4略 5-15CADADBABBAD 16-17略 18-20ABC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1-9CADDCCCCA 10-11略13-17BBABC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1)1-2略 3-17 CCBCADBBABCDACB 18()麻雀、七星瓢虫、峰鸟、菜粉蝶、蝙蝠(2)七星瓢虫、菜粉蝶、麻雀、峰鸟、蝙蝠 19略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2)

1-5BDBDC

6-10DABDC 11-14CACB 15(1)b(2)a(3)e(4)f(5)d(6)c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6BDAACC 7.略 8-12DDDAD 13.(1)a关节头 d关节窝 b关节囊(2)骨骼肌、骨骼肌、兴奋、骨、关节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3略

4-8DBADC

9-15DADCBA 16(1)先天性、学习(2)遗传物质(3)学习、先天性 17 略 第二节 社会行为

1-5CCBDC 6-10CDCCB 11-15ACACD 16(1)B(2)B(3)D 第一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5CBBDD 6-11CDDADC 12略(1)6(2)草、消费者(3)草、鹰(4)鼠、鹰(5)捕食(6)生活环境、生态系统(7)分解者(8)增加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略 4-9DDDACCC 10(1)乳房生物反应器(2)转基因、人的血清蛋白基因(3)人的血清蛋白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2略 3-8BBACBD 9-14 DCCBBB 15 真菌 16(1)微小(2)分裂(3)芽孢、细菌 17 略

第二节

细菌

1-6CBCDCC

7-12CBDCBD 13-18 CCBCDA 19略 20(1)A、细菌(2)B(3)高温灭菌(4)是(5)A

第三节

真菌

1-5CACBD 6-10CDABD 11-16BBCBAB 17.(1)甲生长、乙不生长、温度;甲生长、乙不生长、水;甲生长、乙不生长、有机物(2)水、温度、有机物(3)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5 CDBAD

6-10CCAAA

11-12略

第二节

人类对自己和细菌的利用 1-6略 7-10CAAC 11略 13-14DCC 15-16略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4 略 5-9 BDDDA 10-14 BADCB

15-17 ACC 18 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19略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2略 3-8 ACCBBA 9-14 ACABCB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略 2-6 AACCB 7-11BABBD 12-17 DCCDCC 18-19略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略

3-7BCACA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6

一、“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流程

流程一:呈现教学目标

课始,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心中有数了。

流程二:问题引领导学

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我们周围全是病菌、细菌,那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得病呢?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七嘴八舌地说:“因为我们有免疫力。”“那么免疫力是什么呢?疫苗又是什么神奇的药物?同学们想不想与老师一起去寻找这个奥秘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大声地回答:“想!”

流程三:新知情境运用

我在这一流程中设置了这样的一组问题:(1)狗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能使伤口好得很快,这是为什么?(2)皮肤伤口感染后红肿发炎,但有时能自己痊愈。这是为什么?(提示:阅读教材P79第三段文字及观察教材P80图18-5,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3)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4人为一组,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交流。由于我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每一个知识点探究完毕,我都配以相关的练习巩固。

流程四:课堂小结升华

在这一流程中,我在进行学法归纳的同时回顾了知识,也发出了健康生活的号召。

流程五:课后反馈练习

在《免疫》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道资料探究题: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病毒席卷全球,许多人受到病毒感染而患病。英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病人感染病毒10天以后,身体内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部分病人体内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因此不治而愈。多数病人体内的这种蛋白质含量低,需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这种蛋白质在受到感染的人体内出现,未受感染的正常人身体内则没有这种蛋白质。”由此分析,人体的这项免疫功能是生来就有,还是后天获得?

2.如果非典疫情仍在持续,你觉得应该对未受感染的正常人采取什么有力措施?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热点新闻等,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课堂艺术

学案是实施生物教学的载体。我根据学案教学的特点与自己的实践经验,采用“呈现教学目标——问题引领导学——新知情境运用——课堂小结升华——课后反馈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这些流程体现了学案教学的基本艺术。

1.呈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直观可见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我选择课始便呈现教学目标,预先告知学生该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形成期待心理,做到有备而来,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学生在课初便知道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2.梳理问题导学,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我在此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周围全是病菌、细菌,那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得病呢”的前提是学生已学过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也知道病原体无处不在,且非常好奇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健康地学习和生活,这样新课的探究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在学习新知、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同样也可采用适合的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

3.严格遵循学案设计原则,创新学案呈现方式

基于多年实践,我认为设计“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贴近生活原则有,即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解决问题。(2)最近发展原则,即一方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对问题进行分层,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够得到”。(4)任务明确原则,即问题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4)时机性原则,即问题提出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并且在提出问题时促进学生的学力提升。

学案的呈现形式很多。现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比较广泛,因此也可以提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或素材、视频、Flash动画等,让学生针对问题情境发现问题,这种设置往往会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总之,“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作为一种实效性较高的教学手段,要想有更大的效力与作用,仍需广大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去粗存精,进一步充实科学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7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 注重学法指导, 强化能力培养, 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

一、运用“教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 讲述式方式

流程如下。 (1)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据学案的指导阅读课文, 进行相关知识准备。 (2) 课堂过程:依据疑难信息反馈, 讨论解疑;教师精讲点拨, 启发引领;小结归纳, 形成网络;当堂达标训练, 知识迁移拓展。学生完成学案, 进行相关知识整理。 (3) 课后自测: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本模式适用于教学难度较大的, 或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2. 自主探究方式

流程如下。 (1)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据学案的指导阅读课文, 进行相关知识准备。 (2) 新课导入。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案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 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中,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 将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4) 教师通过习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阅。 (5)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指导。本模式适用于教学难度不大, 或较为生动、能引起学生较强学习兴趣的内容。

二、运用“教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1.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案导学”教学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 对教师要求高, 劳动强度大,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研究,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 很好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 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利用“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要充分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讲解、答疑,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整堂课下来, 完全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处于辅导地位, 可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 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每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并讲解, 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同组的同学可以及时地给予补充和完善。各小组为了能在课上有很好的表现, 课下都作了充分的准备。相互之间共同思考讨论教师布置的任务, 相互帮助, 合作学习, 共同进步, 团结互助。对于学生们在讲解时暴露出的问题, 教师可借机及时给予纠正, 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避免以后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4. 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导学案,生物教学,课堂运用

一、导言

导学案是教师对课时或单元教学内容从目标确定、组织方法、学法指导、评价方法、教与学的反思等总体规划与学生活动、学习策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和监督相结合的教案与学案的统一体。导学案教学法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学案”教学法符合课标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法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导学案的特点

(一)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 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 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 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 它能起到“以问拓思, 因问造势”的功效, 并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三) 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 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 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培养创新能力。

(四) 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 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阅读思考, 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兴趣, 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材料, 诸如所教内容密切相关背景、话题等。

三、导学案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导学案基本基本环节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预习) 、精讲点拨 (教师对重点的讲解) 、达标测试几个部分。现以人教版八年级 (初中二年级) 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例: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预习了解、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变态发育的四个时期及各时期的特点;了解常见的动物。

2. 通过预习了解、掌握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三个时期;了解常见的动物。

3. 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二) 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变态发育的四个时期及各时期的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三个时期。

2. 难点是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三) 学习过程

1. 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相见时难别时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尽成灰泪始干。然后提出问题并解释:春蚕真的如诗中所说, 吐丝完毕生命就结束了吗?从个体水平看, 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从整个物种来看, 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同学们知道, 被子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实并产生种子、种子萌发繁殖后代;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后代, 真菌通过孢子生殖后代。哪么动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呢?

2. 自主学习 (预习)

(1) 认真观察家蚕在各阶段的形态特点, 将各图按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列, 并填写在课本第九页的横线上 (以图的序号排序) 。

(2)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填写下表。

3. 精讲点拨

通过上表比较, 家蚕的幼虫和成虫无论形态特点还是生活习性都存在很大差异, 尤其是在幼虫和成虫之间经历了一个重要时期—蛹期, 生物学上把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4. 达标测试

(1) 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四个时期。家蚕通过_________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这种发育过程称发育, 以这种方式发育的昆虫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 称为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结语

导学案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导学案, 能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进步, 自学、合作学习成了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们预习, 准备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 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课堂上, 学生积极发言, 表达自己的想法, 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合作交流, 互相促进, 在合作学习中既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还能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可机械使用导学案, 需要对书上的内容加以整合。教师在备课时, 将简单问题调整合并, 相对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细化、删减, 对知识重难点加以讲解。

参考文献

[1].肖川.懂仲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02.

[2].肖亚娟.高中英语导学案教学法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2011.18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9

一、学习目标

1. 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了解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区别。

二、教材特点

本节内容始终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为主线展开,内容比较抽象、复杂,涉及的物质种类比较多,仅通过自学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将课本中的图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展示其动态变化的过程。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

1.设计学案,指导预习。教师除了设计学生要预习的内容,还要设计一些既有一定梯度,又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如,学生自主预习各个知识要点之后,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预习了“RNA的组成和分类”之后,提问: DNA和RNA在结构和组成上有哪些不同? (2)预习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之后,提问:遗传信息在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是否相同? RNA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与氨基酸有什么样的关系?

2.展示问题,检查效果。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就预习学案中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分析,以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依据具体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进而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分为几步?其所需要的条件、原料、发生的场所各是什么?(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物质都有哪些? 各有什么用途?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难点、准点和关键点。教学时,合理选择并灵活应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1)图文并茂,激发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物质,加以修补和培育繁殖,竟然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大生物复生。学生了解了这个充满悬疑和想象的故事后,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讨论,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2)提问设疑,破解难点。提问设疑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阐明原理,理清知识点的外延和内涵。如,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为什么RNA适合于做DNA的信使? 2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3mRNA也能携带遗传信息吗? 4翻译的直接模板是什么? 5碱基与氨基酸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6游离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等等。这些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不但理清了知识主线,而且还对知识的分支也进行了深层次分析,使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化。

(3)讨论例题,巩固知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例题,在课堂教学时分析讨论,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本节课的重点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这两个重点,可以各筛选2-3道有关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4.课后反馈,纠正错误。课后的练习巩固是导学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主要依靠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每节内容的导学案都设计了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后都要全部上交,教师认真批阅,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利用自习或下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篇10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 必须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留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 应凸显其主体地位。二是导学性原则。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 要做到目标明确, 流程清晰, 要求具体, 操作方法明了、实用。三是探究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 要逐步深化, 体现阶梯形。四是创新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 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具有创新性, 切忌千篇一律, 照抄照搬。

一、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案“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 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 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 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 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 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 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 大搞题海战术, 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 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 死记硬背教学内容, 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 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 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 学案绝不是单纯的的练习作业,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

筅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

张松元

导方案, 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 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 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是必需的, 但是, 它不同于同步练习。在学案设计中, 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问题的探究, 同时, 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2. 学案“教材化”

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 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 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 把学案变成“教材”, 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 完全是讲解学案, 不是“用教材教”, 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 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 走进文本, 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 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 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 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 拿起学案, 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 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 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 一个凭借, 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 学案“问题化”

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 缺乏思考的力度, 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 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 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 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 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 在学案教学中, 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 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 由学生提出,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4. 学案“整齐化”

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 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 要求更多地体现的是整齐划一, 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 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实施分层教学, 关注生情, 关注学情。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 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 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 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5. 学案“程式化”

一些教师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 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 固定、僵死的固守预设的学案, 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 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 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案成了一种固有程式, 一种束缚框架。其实学案也是一种预设, 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 学案应该有生成性变化。语文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 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 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 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 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 补充和完善学案, 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因此, 学案教学中强调精心的预设, 更期待精彩的生成。

6. 教师“虚设化”

以前教师大多不敢放手, 担心过多, 把自己当成主角, 自导自讲, 学生则是听众。但现在语文学案教学中, 教师全身“隐退”, 地位“虚设”, 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 课堂成了无主题变奏, 如脚踏西瓜皮, 滑到哪教到哪。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是用“对”、“很好”、“有创意”等赞语, 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殊不知, 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这样, 在学案教学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恰恰相反, 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 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 导是关键, 所以要在“如何导”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定好自己的位置。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 是“平等中的首席”,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分析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 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引导和思维启示中, 还要担当起整个学习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学生学习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解决语文学案教学问题的策略

1. 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关键在于学法指导, 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 变教学为导学, 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 深入学生, 指导学法。如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 教给预习的方法, 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分层递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 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 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率。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作业的设计, 对于同一篇课文内容, 可针对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分层次进行练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细读文本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 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凭借, 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依托学案,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材”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情感与情感的互动。解读文本, 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 让读者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 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 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 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 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 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 通过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 进行深入地文本细读, 走进文本, 学有所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进行思维的碰撞, 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升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4. 注重生成

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 一是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 学案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根据年级情况进行精心预设:创新学案的形式, 不要模式化, 力求新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法指导, 跳一跳摘桃子, 预设生成的空间。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 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 是让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时间的课堂, 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 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 在对话中生成, 在生成中引导, 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 在同伴的合作、点评、质疑中, 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所以, 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是活生生的人, 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 建立密切的教学关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组织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 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 更要想方设法, 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巧设语文实践活动,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与习惯,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 学案要以全体学生为核心, 以“主体”的“自动”为前提, 以演讲、辩论、笔练等为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要创设生动、充实、热烈的课堂气氛;二要注重师生平等和谐对话;三要语文活动有新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人人有愿望, 人人有兴致, 人人在思考, 人人在活动, 不仅有利于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树立自信心, 使他们在既充满智力挑战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同时, 又从羡慕他人, 到追赶他人, 形成“别人能, 我也能”的活动气场。

6. 及时批改

学案中的反馈部分, 如课前预习部分以及课堂总结检测部分, 需要任课教师两次收集起来, 去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它是语文学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学案的完善情况, 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 并在学案上写出来。学案有发必收, 有收必批, 有批必评, 有评必纠。如果不批改学案, 老师就会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不能调节教学方案, 课堂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而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预习部分后由学科代表收齐上交, 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 从中了解学情并确定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方案, 这样具有针对性, 又有实效性, 在上课前将学案发下来;课堂上, 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文本, 拓展文本, 小结感悟, 训练巩固, 学生要在课下进一步完善、整理、订正, 完成后收齐上交课代表, 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批阅。

两次批改,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 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 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两次批改, 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 做题方法技巧的点拨, 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补充, 切实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初中生物学案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 导学案 生物实验 运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一、运用导学案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无疑是占有重要的比例,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但由于当前大部分高中都存在教学指导思想落后、教学方法简单陈旧等问题,实验效果不能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被老师和学生所淡化、忽视。久而久之,生物实验教学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中最短的一块木板。所以,我们必须在思考中前行,利用导学案将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课堂教学效益与工厂效益不同,它效益的高低不取决于量的多少,而是单位时间内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综合体现。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即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暴露思维误区,形象化直观化的理解所学内容,并系统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其中导学案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逐渐得到显现。

首先,导学案的引进落实了“新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切实落实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更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学习探讨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而导学案的提出正好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未完成性,保证教学统一性、规范性。老师通过前置性补偿和新知探索刺激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前思考,学生通过老师对简单步骤的语言性或图片式指导和对其中较难步骤的引导性示范顺利的进行试验,当在实验过程中有问题不能解决时,老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领性的解答,这就会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的讨论解决问题。

其次,导学案的引进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自发的过程,而不是一股脑的被灌输进知识。在实验教学时创设问题情景就是一种导学的方式,它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产生一种我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就可以称为认知。而认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用俗话说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学生认识到动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结出学业上的累累硕果,否则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不会是一场持久战,教学效益更是会事倍功半。所以说,“导”的过程就好比婴儿的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心理就好比婴儿阶段的智力开发,一旦潜能得到释放,后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导学案的引进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这里,多方面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说。纵向上,导学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是从能力培养、思维发散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提高;而横向上,导学案的提出不仅是学生们的福音,更是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实际上间接地对师资教学力量有不可估量的提升。

二、导学案的应用

下面以高中生物人教版中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为例,讲解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老师应根据实验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应包括重难点解读、新知探究、学后反思等方面。例如:

(一)重点难点

(1)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

(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操作步骤。

(二)新知探究

(1)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 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 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3)你还知道什么因素会引起染色体数量? .

(三)学后反思

接下来,老师应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复印后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书本或相关资料进行导学,并在课时开始之前回收批阅,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备课,有针对性的解决导学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课中,老师应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观察洋葱的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了解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和机制。然后,老师可以先对实验进行简单的引导性的示范操作并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低温能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这个结论么?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诱导、固定形态、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在实验后对问题答案进行验收,值得一提的事,对于答案,老师不可过分追究,无论对错都应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能赋予问题的答案一种神秘色彩,从而达到导学的效果。

最后,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操作经验,或互相点评等,也可以对实验进行延伸,提出科技型的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

结束语:导学案模式是中国教育打破传统模式,走向素质教育的道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创造的价值在于从本质上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为建设人才型社会夯实基础,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全方位的提升中国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家银. “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研究[J],2013年3月.

[2]蔡斌.导学案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物学[J].2012年第4期.

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学案教学创新 篇12

一、初中数学课堂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案设计内容存在偏离

学案教学法要求的学案应该更注重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才是学案设计的主体,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学案教学中使用的学案大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设计,学案中预设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 而不是学生的问题. 整体上学案依然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设计了大量测试题,学案变相成了试题册.

2. 学案教学使用存在缺陷

教学,是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既不能少了老师也不能缺了学生. 而目前初中数学学案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要么是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在学生学案学习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不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不给学生思考时间,直接替代回答,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要么是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学案教学的内涵,无限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造成教师缺席的局面.

3. 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健全

对学案教学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的现象在初中数学学案教学中很普遍. 在实践中, 学校往往更重视学案的形式,而不是内容的合理与否;更关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更重视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评价机制单一,重形式,轻结果,极大地影响了学案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二、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改进方向

1. 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学案

学案设计可以说是学案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 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学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案,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引导资料,它是取材于教材而又不同于教材的. 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学案设计,深度把握教材,认真撰写学案. 只有做好学案设计,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利用学案充当自己的“口”,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方法的学习,数学思想的学习,学生也才能通过学案顺利进行自学环节.

2.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化课程内容学习

学生通过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能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得出不同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案. 讨论的方式可以是生生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生生讨论中,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并适时地进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组讨论时,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展情况,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收集,小组独有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解决,如果是比较共性的问题,则可以整个班级进行集体讨论. 通过这种讨论方式甄选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有效提高教师问题讲解的针对性.

师生讨论则是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精讲,抓住要害,有重点地进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更要帮助学生会学.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课堂环境的营造,要想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进行讨论,必然需要一种平等、民主、轻松的讨论环境.

3. 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及时对课程进行总结

运用学案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效进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总结数学思考方法,帮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过程中自身以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断总结,为下次课程的备课工作提供改进的方向.

学校也需要针对学案教学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在判断一堂课好与不好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授课过程是否顺利,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从讲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小组合作的最终效果,问题讨论的深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

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实践证明,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 学案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每种教学方式都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把握学案教学的内在,灵活将学案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并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对其进行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凤芳.让导学案成为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好抓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2]张伟俊.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9(9).

上一篇:微课的评价策略下一篇:纯电动大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