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2024-07-23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共12篇)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1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教育环节, 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 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 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 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 而且篇幅也不够大, 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 还列举了现在世界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 如洗澡时尽量淋浴, 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 用淘米水浇花,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 引导学生讨论, 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 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 有的说见过有人网鸟, 有的看见在市场上卖野生动物的, 有的说有的饭馆专门做以蛇、野兔为原料的菜……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 我趁热打铁, 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 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 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 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 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 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 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 只剩下我们人类, 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 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的震动了他们, 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 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 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一些课外活动, 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 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 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球只有一个, 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 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 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 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生物学,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2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提高短短四十分钟的学习效率,我总会在课前搜集一些热点时事,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初一上半学期的学习,可以决定整个期中时期的学习,一旦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三年甚至以后一生都会受益匪浅。为此,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笔记,给学生强调作笔记的重要性;反复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就四个字,预习——复习。

这半年时间下来,我和我所教的这七个班的学生建立了一种默契的师生关系:每当我上课上到一半,课堂纪律被某些说话的同学影响时,我总是先停下来,看着他们,很快课堂就静下来了,不用我多说,因为全班同学都在“关注”着他们,通过类似这样的处理,不管是原来多爱闹的班级,课堂纪律都好了很多,提高了整个班的学习效率。

在期中考试前,我们过行了一次月考,由于在小学里没有上过生物课,就连他们唯一上的科学课在小学里被当成副科,是不用考试的,因此学生就认为,生物课是开卷考试的,甚至有人认为生物是不用考试的。

当我发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耐心地做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告诉每一位同学,每一次生物考试都是闭卷考,不仅要月考,要期考,初二时还会进行会考;如果初一时没有掌握该学习的知识,初二时再学就会很吃力liuxue86.com。在家长会上,我请家长们回去动员孩子,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因此,学习生物是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的。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措施

G633.91

近年来,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许多学校和老师已经认识到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性,也及时对生物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使得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弥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短板,是学校教改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响应教改工作的号召,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运用,以此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生物学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的好奇,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大多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学习的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实验来验证课本知识,这对于锻炼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此外,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二、现阶段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今的生物教学已经开始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然而,具体的教学工作仍然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具体来说,首先是老师思维观念落后,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课堂轻实践,这种教学理念在广大老师心中根深蒂固,想要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次,实验教学缺乏探究性,由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较晚,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验而进行实验,开展的课堂实验以验证性的演示实验为主,难以锻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对于生物课程的实验设置完全照搬课本,实验结果的评价也以课本为主,没有思考实验背后的内在关系,没有进行必要的举一反三,导致教学工作有失严谨。这都是目前生物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

三、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运用有效的探究式教学

生物的实验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外,还应在生物学思维的锻炼方面下功夫。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面向实践的学科,学科的知识架构许多都是通过实验方式获取的,所以,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应该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相应的课时和基础投入,通过大量的探索实验、模拟实验使得学生掌握生物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加强学生生物学思维的培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生物教学中,鲜有老师能够达到这一要求,许多老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运用停留在表层的演示实验上,其教学的实质仍然是以完成课堂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这是目前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通过实验教学的运用,锻炼学生对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个中心,生物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应该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任务这一主线,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因为实验教学削弱了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应该将实验视为教学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生物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的运用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从而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学生只有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才能够自主的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合理的实验安排还有助于老师分析实验教学的主次,将实验分为课堂内容和拓展内容,将许多的实验工作交由学生课后完成,老师负责课堂总结评价,这能够极大的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建立完善的生物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提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体现,这就需要老师根据生物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在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备案过程中,应该对实验所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能力的提升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老师预想的目标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的参与情况,以此作为指导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教学工作。除了老师的评价以外,还应该开展自我评价和团队互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验行为进行反思,并且与其他学生的實验操作进行对比,查找实验中的不足和个人知识掌握、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生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生物教学工作的延伸,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的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运用。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实验教学存在忽视的情况,造成人才培养的缺失。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改以来,许多教育从业者都已经认识到实验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实验教学产生认识上的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者对这些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整理分析,与现代的教育观念进行印证,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期望对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推动。

参考文献:

[1]李亚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好家长,2015(15):136-136.

[2]屠慧诗.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0):138-138.

[3]孙勇.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J].家教世界,2013(20):153-153.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4

1. 在课堂中利用生物学常识引导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化的日新月异,生物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飞快,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这也就要求生物学教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发展动态,必须时刻给自己注入新的知识、新的能量来应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教师在准备新课之前,应根据课堂内容搜集并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常识和资料。教师可以用引用故事、常识、当前热点和实事内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奠定基础。

1.1 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求知欲冲动。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需要搜集大量的生物学故事的素材,可以借助当时比较流行的青少年图书系列剧的小常识,也可以引用动画片和动物世界等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为材料,进一步加以整理。例如在学习动物具有保护自身的机制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动物世界中《变色避敌的枯叶蝶》,讲述枯叶蝶不但在体形上模拟周围环境,而且体色尽可能地和环境保持一致,让天敌真假难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1.2 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和现象为铺垫,解释课堂中涉及的知识的疑点和难点。由于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工作,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产生研究课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吃海鲜的时候不可以吃水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程内容。再如:我们家中的水族箱里的灯光是否长时间开着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灯光不能长期打开呢?会使鱼的什么结构产生不适反应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1.3 通过当前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当前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发展规划或者治理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全局性。例如,我们在提及或者讲解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提出学生所观察到的关于生态破坏的事例,并将各种环境破坏情况分门别类,进一步针对各种生境破坏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案。这于无形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在实践中渗透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方面实现,即实验课辅助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要学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在实际操作和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和直观地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教学。

2.1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和实验设计组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利用实验中的科学史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部分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部分。其中,教师演示实验通常属于实验材料比较稀缺或操作的难度较大的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部分,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实验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2.2 不可忽视课外实践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拓宽各种学习渠道,使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园的参观或者野外郊游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教师结合活动渗透一些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实现寓教于乐,有效地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教师让学生与大自然深入接触和了解,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等内容,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鲁桂莲.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生物学教学, 2009, VOL34, (1) :28-29.

[2]季凯宁.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教学, 2009, VOL34, (1) :25-26;

[3]马亚芬.谈故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 2009, VOL34, (1) :23-24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篇5

孙永强

人与生物圈是分不开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学生的记忆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现在的环境污染已经困扰了人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懂得环保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学习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人教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 “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 292m3,而我国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浮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南山市场见到过野生蜥蜴、乌龟;还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生物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篇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安全进行的保证,我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模仿,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实验的操作还不太熟练,不太规范,此时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的实验示范,做到每讲一点就规范地做一步,学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我一边讲道:“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握住镜臂”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我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2、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常常因为操作能力较差而直接影响到观察实验的效果,为此,我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常常采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比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前提出:“在显微镜下只能看清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的横切片切的太厚,你能不能看清叶片的构造?如果看不清楚该怎么办?”利用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发学生用双面刀片在观察之前制作叶片横切手切片的技能,上实验课时学生也很用心地挑选最薄的切片。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或标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教师应该细致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看”(观察)什么,怎样“看”。教师只有这样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学生的观察效果才会好。

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自己带来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各个器官,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带来的果实时,要求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其组成情况。这样,就会大大地缩短了观察时间,其观察效果也很好。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比较容易掌握而且非常有效、实用的观察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植物的观察解剖实验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例如:解剖和观察花的各个部分结构时,如果先解剖和观察花蕊,那么,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就会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不利于观察花蕊以外的萼片和花瓣的形态。所以,解剖和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时应该按照从下到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即先看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将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再看内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后将雌蕊的子房剖开,观察子房内胚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花的每一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制作花的剪贴图。

2、运用比较的方法

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小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处理后的绿叶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在滴加碘液后液后颜色的变化,简要说明原因,并且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绿叶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又如在进行“绿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别装有新鲜蔬菜和烫熟的蔬菜的塑料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现象的不同,简要地分析原因,并提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这样便于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好处。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的能力。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还是苏教版的初中生物学课本都加大了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关键就是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和原理。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入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分析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溶液的体积分数就不会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心率就不会记录。当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其次,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已的表达能力。为此,我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都安排了小组间进行表达与交流这一环节。

平时教师应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鼓励他们利用橱窗,黑板报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极大地调动学生撰写的激情和欲望。这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7

关键词: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知识,能力,情感

教学不可缺失了清晰的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亦不能例外。从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来看, 课上挺热闹的, 尤其是公开课被实验、视频、图片、模型、标本填得满满的, 课上看上去轻松、有趣, 但是课后效果低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灌输式教学有弊端, 不过, 生物课不是观赏课, 毫无目标地让学生随意去学显然也是无效的。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相关性”, 实现生物知识、能力和情感有效的、定向的发展。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合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否达成是显性的, 也是可以通过考试进行考量的, 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处于单维度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很多学生在校成绩很优秀, 步入社会就什么都不会了。为此,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即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外, 教学目标还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隐性的教学目标。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 三维教学目标相互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 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指导, 情感和态度又是学生能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良好情绪的驱动下, 学习过程才会变得轻松又有节奏, 提高知识获得的效率。我们在初中生物每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待学内容知识、过程、情感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序施展。

2. 准确定位

每节生物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都应该各有不同, 准确定位是教学有效的前提。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将教材、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的考虑。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内容, 从其在教材中所处位置来看该节内容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重点有如下几个: (1)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2) 正确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进行观察, 通过自主观察实现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进行有效地识别; (3)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对细胞的功能有所了解; (4)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结合这些教学重点内容, 目标如何制定还要看看学生的具体学情, 此前的生物课学习中, 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玻片学生已经学过, 基本方法已经掌握, 可以作为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和技能发展的起点。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综合上述几块分析进行科学的设置, 确保教学目标简明且可达成。

二、实施和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

1.“知识目标”问题化策略

每个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 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等几个层次目标。那么这些知识目标如何实施和达成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知识教授, 将知识隐喻于具体的问题中,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发现、理解和内化。

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中, 将每个知识目标转化为一个主问题, 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能力水平将主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性问题, 问题的设置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紧密联系, 问题的呈现形式简洁、清晰, 问题的难度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2.“能力目标”操作化策略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 生物知识的获得都经历了一个观察、实验、总结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的能力目标应从学科特点出发, 将目标投放在具体的操作中,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动手、动眼的机会, 在操作中熟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和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当然, 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瞎操作,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一起理顺实验步骤, 适当地时候可以采用示范的方式确保学生的操作正确性, 设置具体的观察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 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情感目标”过程化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 不仅仅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自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不可以采用说教的方式, 而应该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渗透和浸润。

(1) 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多维度整合教学资源, 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知生物世界。

(2) 倡导教学过程动态化, 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和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在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篇8

一、加强实验课前对学生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前的指导,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都有很高的兴趣, 但往往认识较低。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 教师应根据学习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某种技能的强烈愿望, 从而使技能要点及操作过程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较复杂的实验, 则应对该实验进行分解, 把一个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 化复杂为简单。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时, 首先让学生明确三大步:准备———制作———染色, 对其中的操作要点详细讲解, 关键处要特别强调。从而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形成一个清晰的动作印象, 在实验中就能根据关键字进行操作, 把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为简单的几部分,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真正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生物实验教学与生物实践活动相结合

(1) 建立兴趣小组, 鼓励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特长。生物实践活动是现代生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 生物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对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后备人才,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应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 结合课后的“模拟制作”“课外实践”,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如:制作细胞模型小组、测定种子发芽率小组、环保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在兴趣小组组织的活动中,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并在活动中尽力体现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测定种子发芽率”这一探究课题中, 可以让学生结合“发芽率”这一活动来进行。动手之前, 要先想一想行动方案:用什么样的材料, 用什么器具, 需要给豆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等。并将本组的结果告诉其他小组, 相互比较,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2) 与劳动课相结合, 使学生在劳动中掌握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培养, 劳动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 而生物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只有把生物实验课与劳动课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 如何才能把生物实验课和劳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呢?在农村, 学生接触劳动的机会多, 所以, 应该在劳动中获取知识, 尝试在劳动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 如果仅仅在实验室中讲解, 则有点枯燥无味, 并且要受到实验材料和时间限制。如果把这一节实验放在劳动课——科学种田上来讲, 则更形象易懂。首先, 实验材料广, 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识记;其次, 在劳动中学生可针对不同种子所需条件的共性展开讨论, 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9

一、明确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学生好奇、好动, 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 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 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 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除看、问、查以外, 还要通过化验,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科学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 (目镜) 物 (物镜) 通光 (通光孔、光源) 一直线, 光强用平面镜, 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 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 微调粗旋镜升降, 细旋校象清晰, 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 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 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如用左眼观察时, 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 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会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应擦干净外表, 转动转换器, 把物镜偏两旁, 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 圈上关键的词语,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要领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 太多易外溢, 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 展平防重叠, 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气泡圆边厚黑, 中间亮白, 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 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在光镜下看不见) , 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 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认为解剖完了, 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 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 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 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 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检查评分。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 培养了认真的科学态度, 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四、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 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 不限制学生思维, 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新的教材恰恰增加了探索性实验, 使我有机会进行教学实践。我具体的做法是, 在学习新知识前, 先围绕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充分去讨论, 然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 自己去设计实验, 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 对于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实验只能按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做,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 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研究, 最终真正找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告诉学生:“光合作用对我们人类, 对于自然界都是极其重要的, 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 以及许许多多的物质原料, 如果我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 比如用工厂化的方法生产粮食。但遗憾的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光合作用仍不是很清楚。如果现在把这个课题交给你, 你将从什么方面入手, 怎样研究光合作用呢?”学生在这种引导下, 思维非常活跃, 提出应该从光合作用的时间、场所、条件、过程、原料、产物、速度……多方面来进行研究, 远远超出了书中所叙述的内容。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来研究这诸多方面呢?绝大多数学生都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了自己的实验, 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四、五种实验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数实验还只能按书上的安排去做, 但经过这一系列思考讨论后, 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加深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和深刻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 生物实验教学是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和探索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10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家教育部为初中教学上安排了生物及其实验教学, 但其至今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观念陈旧, 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于传统影视教育的影响, 虽然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 但是由于教师的为应试而教, 学生的为应试而学, 从而导致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由于没有对其功能的认识, 实验教学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安排和考卷上的分数。实验课堂上, 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 很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而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和讲解来让学生统一的接受一个实验现象, 并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实验教师过分强调实验设备的珍贵, 很多学生在心里上就不敢做实验。这种观念上的错误, 使实验教学的目的扭曲, 学生也获取不到真正的知识。

其次, 实验安排不合理, 探究实验少, 验证实验多。

实验,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 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却忽视了探究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而将演示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部分, 探究性的实验很难会出现在实验教学中。由于这种实验教学安排上的不合理, 导致实验的意义被扭曲。演示实验, 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不是自己动手去获取;验证实验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结果等待着实验的学生们。因此, 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 没有了实验的乐趣。并且由于结果已经给定, 学生按部就班, 失去了深层接触生物的机会。

再次, 只求实验结果, 忽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由于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 因此, 学生在做实验时, 只要能得到与实验相同的结果就可以, 不管用什么方法, 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中所给实验结果相同, 而完全忽视实验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使学生们得到的都是一个唯一固定的答案, 缺少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培养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从而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和任何培养科学能力的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

最后, 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教师缺乏监管。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中, 往往是待客教师和实验室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只要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 其教学评估就可以很顺利的通过。因此实验老师往往是通过走形式的方式, 并且由于考试不会做实验, 而是考实验的结论, 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评论方式, 是教师对试样缺乏重视, 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各种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足的现状, 改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上述现状相应的提出几点关于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 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善提供一点参考。

1、改变教学观念, 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功用。教师应当认识到, 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 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因此, 良好的实验教学,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课并不是让学生来玩耍的, 而是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观念, 无论是教师还是, 都能从中获得益处,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2、增加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能力。

实验室一个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 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许多科学家们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 并且他们预先都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因此, 在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实验的定义的。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 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 去掉验证性实验的椅子结果, 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 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 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实验的结果, 在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不能帮助学生做实验。通过探究性的实验, 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手段, 如图片演示, 多媒体演示等来引导学生对的探究。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随时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和现象作为参考。通过探究性的实验, 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和操作, 更加的走进科学, 感受和领悟科学。培养的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某些实验需要团体合作, 也是的学生们在团结协作方面得到提升。

3、注重生物实验过程, 结果只是参考。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什么重大的科学秘密, 研究重大的科研技术等, 而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的现状, 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因此, 应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过程,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实验的乐趣。同时, 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重视, 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 通过对实验整个过程中的深切体会, 课堂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重视实验过程, 还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如关心爱护实验设备, 保持实验台整洁干净等。另外,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太重视实验结果, 把结果当成一个参考, 让学生在实验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4、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培养良好实验意识。

老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 保证在实验中的良好发挥;其次, 学生在实验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科学变成了一项作业;然后, 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教学仪器, 并节省实验材料;最后, 学生应在实验后最好实验小结, 从中获取实验心得和对知识的巩固。

5、改善教学评估方式, 督促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教学。

改良现有的生物教学的评估方式, 让生物实验教学也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内容之中。在每学期安排的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抽签检查, 如果不合格则可称不及格,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当有相应的评价。通过这种教学评估手段, 同时督促学生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三、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改良, 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 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尽职尽责, 努力将生物实验教学做好, 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齐心协力, 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 《生物学通报》, 2005 (9) , 23-25。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5-147。

[3]范长寿:《中学生物教法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15-29。

试论初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实践,浅谈初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改变备课模式,提升备课质量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课备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传统的备课模式,往往是教师个人行为,是一种封闭式的、静态的备课模式,即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简化教材内容并写成教案,年复一年的使用,毫无变化和创新。这种备课模式缺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无法知晓自己所备的课的质量,不能借鉴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大胆摒弃传统的、呆板的、低效的备课模式,探索灵活、高效的备课新模式。

1.变“静态备课”为“动态备课”。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可变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也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要对前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不理想之处进行改进,并补充到教案中,不断完善备课质量。

2.变“封闭型备课”为“开放性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多途径地开发课程资源;要备学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递进式备课;要备教学方法,以达到最有效教学;要备作业,以达到最佳巩固效果,这是开放性备课。如在学习嫁接技术时,只讲不练、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前我收集了嫁接技术的flash动画和嫁接技术实践视频,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树枝模拟嫁接过程,分小组进行仙人球的嫁接和培养,并获得成功,这是学生终生难忘的一课。

3.变“个人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首先要组建备课组,常常是以本年级的所有生物学教师组成一个备课组,亦可以生物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备课组。集体备课不仅要备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更重要的是要备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难点的讨论和突破方法、疑难问题研讨、作业的设计等等。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间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品的提高,又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大有补益。

二、灵活运用教材,优化知识传递的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主要是依据教材实施,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研究、理解层次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处理,灵活运用教材,以优化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在教学时,教师对于同一章节或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对其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或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时,讲完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我并不是接着讲“生态系统的组成”,而是将第三节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提前到此处,这样调整后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比较,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对“克隆技术的争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收集资料并开展辩论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认识花的形态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分小组组装桃花模型、分小组解剖桃花浸制标本、分小组购买百合花进行解剖等实验方法;在传递“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同型输血原则”等重要概念时,教师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对于转基因技术、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试管婴儿等现代生物技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其过程。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四、设计特色作业,升华课堂教学成效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后必要的补充,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升华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有特色地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升华课堂教学成效。特色作业应倡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如学习“遗传病及优生优育”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本社区的遗传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上课时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还要尽可能让知识转向生活化、生产化、社会化,例如讲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时,我联系实践设计“移栽植物时根部为什么要带土坨”的作业;讲到“在艾滋病”时,我设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问题;讲到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时,我设计“为什么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思考讨论题。

参考文献:

[1]徐业义.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师备课改进的思考.生物学教学,2010.

[2]陈建兰.浅谈生命科学课程的作业设计.生物学教学,2010.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篇12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缺少了实验部分, 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 而“行”却是其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 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 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 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 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 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 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 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 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 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懒惰, 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 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 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 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 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 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 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 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学龄的学生, 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 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 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次实验时, 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大都傻了眼, 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 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 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 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 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 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 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 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 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 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 我们作为教学园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 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 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 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 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 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 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 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 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 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现疑问, 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摘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抽象的, 他们的视野里生物可能仅仅建立在解剖青蛙这一个点上, 而不是在大脑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生物教材中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解剖虽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是这只是生物教学内容中的九牛之一毛。重视实验教学, 合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 是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2)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2) .

上一篇:中外女排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