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改革

2024-11-07

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初中生物教学改革 篇1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是促进学生认识事物, 探求知识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 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奥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利用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应该利用导入语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也可以是一个谚语, 当然还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等。例如: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时, 我利用谚语“有水无肥一半谷, 有肥无水望天哭”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 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既需要水, 也需要肥 (无机盐) , 缺少哪一种无机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 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 运用实验、表演、故事、竞赛、辩论等形式,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教材中的某些抽象内容, 光凭口头讲授, 学生是不易理解的。若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不难突破。如:在讲“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时, 对于肾内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 把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展示、观察、探究,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在血浆→原尿→尿液的转化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情况。我把本来用语抽象的讲解转化为幻灯片、动画的展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自控能力差, 上课精力不够集中, 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生物教学时, 我们可充分利用生物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口腔的消化作用”时, 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其细嚼, 告诉他们馒头在制作时没有添加任何甜的物质, 慢慢品尝后会发现尝出什么味道?学生自然会尝出甜味, 然后像炸了锅, 觉得非常惊奇,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于是许多学生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胆猜想: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然后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去探索馒头变甜的原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改进, 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初中生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从生理角度看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生长旺盛, 精力充沛, 认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有所加强, 思维活跃, 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和评议能力。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有较强的荣誉感, 容易对新生事物发生兴趣, 他们要求教师和家长对他们尊重和肯定, 非常重视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同时, 这段时期的孩子也存在着情绪不稳定, 容易激动, 注意力易分散, 管理自己的能力较差等问题。我们不但要激发学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把兴趣引导成稳定的、自觉的学习动机。例如讲遗传现象时, 课前布置一道作业, 让同学们回家去观察一家三口有血缘关系的几种性状。如“能否卷舌”“发际”“食指与无名指的长短”等。注意选对比度大且性状特征明显的, 列成表, 再交小组长进行统计。每次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十分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上课时, 用这些材料, 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性状”“显隐性关系”及“比例”。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成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付尊英, 潘紫千.生物教学研究引论[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8.

[2]陈江文.牢记“五要一关爱”轻松解决初中生物探究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版) , 2009 (1) .

初中生物教学改革 篇2

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王平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学科组非常注意知识、能力与情感教育等方面的整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训,还有情感方面的熏陶。尽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实施打破了原先那种单一的、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视、听、触、表达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电视、录像、录音等视听工具,引进微格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教学、分组讨论、交流合作、角色扮演、教育见习、调查访谈、座谈、辩论等)去实践课程,实施课程。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老师精讲教材外,还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鼓励学生上讲台,先做一回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我们把“模拟教学”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采取讨论法教学、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我们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尽可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如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阅读期刊、专著、上网查找资料。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兴趣小组。学生凭兴趣参加兴趣小组,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锻炼了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模拟教学小组,开展地很好。

尝试了以上的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模拟教学”、讨论法教学、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和 兴趣小组的组建深受学生的喜欢和好评。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地积极与主动,如在“模拟教学”中学生自做了较多的优质课件,上了许多好课,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在教学中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与精力。

我们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深受督导组老师的好评与鼓励,深受许多专家的好评,在校内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三、教学方法

课程实施打破了原先那种单一的、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视、听、触、表达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电视、录像、录音等视听工具,引进微格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教学、分组讨论、交流合作、角色扮演、教育见习、调查访谈、座谈、辩论等)去实践课程,实施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

1.1 教师精心组织教材,精讲教学内容

1.2 学生在实践中学。如在学习直观教具的优缺点时,学生自制各种直观教具,并在课堂上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各种教具的优缺点,将制作、认识、演示融为一体。

1.3 鼓励学生上讲台。生物教学法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具体应用,所以教师应侧重于生物学的特色,对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认真准备以后在课堂上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1 “模拟教学”是本课程基本的教学方法。根据生物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我们把“试讲”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

2.2 多一些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让学生自己编制教学目的、板书设计的内容,分组展示,首先由设计者介绍设计思路,设计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质疑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只是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再如模拟教学,同学质疑与点评,通过讨论,明确了思路,提高了能力。

2.3 进行发现法教学。如讲授“现代教学方法”时,先让学生对初中生物教材中“苔藓植物”一节,自己设计教学过程,并且提出设计思路,互相交流。然后教师以教材中用发现法设计的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并与学生自己的设计作以对照。经过这样的设计,运用发现法学习发现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4 引入“案例教学法”。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案例和资料,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与讨论,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和内隐知识,很受学生的欢迎。

2.5 多媒体教学。我们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尽可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学途径多样化 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阅读期刊、上网查找资料组织兴趣小组,丰富课外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改革;合作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生物教学随着这个变化而被提到改革的范畴,以求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方式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建立高效学习课堂,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注重课前预习的引导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当代学生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育开始之前,应当提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包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了解的必要知识,以及参考书籍等,课前预习的效果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效果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教学应该完成以下两点的要求。

1.明确预习目标,设定预习需要达到的效果。初中学生处在对知识的汲取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能力,教师在要求提前预习时,应当明确预习的内容和学生需要达到的预习效果,包括预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下期课堂教学将从哪些方面展开,让学生在预习之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圈定预习重点,设定预习完成的时效性。圈定预习重点能够确保学生预习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要点和重点,同时对于疑惑部分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和查找资料。参考书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单一的教科书知识教学,主动要求学生参考课外书目,延伸知识面,将课外的知识内容带到课堂中讨论。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传递和获取更加便捷,学生预习的拓展材料也不仅仅局限于书籍,网络形形色色的公开课程和各类课件视频都是学生提前获取知识和解疑的高效途径。其次,预习课程的时效性对于完成预习目标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为学生的预习设定时间节点,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通过外部环境要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建立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最重要的手段,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全面的巩固和解答,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初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片段的,缺少系统的逻辑整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连接零散的记忆碎片,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解惑。其次,为了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间歇性的考试测试不仅耗费老师大量的精力,同时由于考试的滞后性,对于课程的学习进度,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构建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分享的乐趣,对于当代初中生物教学,提高教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1.重点讲解,授课方向明确。课前的预习阶段,教师已经向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预习重点,课堂教学中也就省去了知识导入的阶段,而是重点围绕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和训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进程会加快,课堂时间利用率和教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另外重点讲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核心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逻辑能力。

2.深度解疑,拓展教学成果。拓展学习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硬性要求。初中学生思维灵敏,课前预习的参考书籍恰好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了较好的介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疑惑的部分应该深度解答并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权力下放,学生主导课堂。合作学习是近代以来广受关注和教学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传授模式,合作学习更加具有前瞻性和优越性,教师教学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和讨论课堂知识。当然,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学生分组,制定相应的目标,而是建立在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后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和延伸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加拥有学习的主动全和分享对知识理解的话语权,合作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再群体性的目标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等和偏下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并容易被肯定,进而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是一名课题讨论的参与者、顾问和引导者。合作学习让老师及时了解课堂学习的成果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不再是讲台上权威的化身,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知识顾问。

三、跟踪课后复习的针对性,搭建教学反馈机制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连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虽然前期的课前预习、拓展阅读和课堂教学已经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了深刻的领会和理解,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对知识体系的不联系性,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并不深入,因此,及时温故,构建知识内容的回购架构,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已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知识体系的形成还不够成熟,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虽然达成,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局限性和对知识体系缺少系统的认知能力,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体系的连贯性,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论证和支持,实现整体教学效果。

2.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初中生物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实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随堂测试,制定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检验标准。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还要着重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检测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进行分析,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传统教学批改试卷,课堂讲解的测试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很难确保所有的学生能够理解,很容易进入检测的循环中去。合作学习,相互检测,发挥小团队,小集体的目标导向作用,寻找不同组别之间的问题关联。建立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测试时间,同时让老师从批改测试试卷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四、结语

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本文着眼于当前的教学方式,就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探究,学习永无止境,教育学生的方式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的认知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念,科学安排和统筹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优良学习习惯。将教育改革作为终生的事业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邹明强.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教育.2014(22):87-88.

[2].周桂珍.浅析初中生物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4(15):56-57.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浅说 篇4

一、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初中生物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 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尤为重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方面, 我们要研究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乐于学习的, 哪些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如, 生物实验和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是初中学生普遍感兴趣的, 应当成为学生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活动,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例如, 《关注自己的健康》这一节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笔者采取了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两种方式.先让学生自我学习, 要求能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然后就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自由畅谈.从学习方式上来讲, 由于摈弃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学生始终在宽松欢畅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也就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喜悦.同样, 我们在学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时候, 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给学生上网去搜寻有关毒品危害的资料, 让学生从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实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网上的课程资源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在大量的事实面前, 学生经过了热烈的讨论, 真正地认识到只有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才能做到真正地珍爱生命.这样的学习, 学生完全处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既学到了知识, 也尝试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是不一致的, 家庭背景也不一样, 志向又各自有别, 个性也就不可能相同.作为教师, 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要求整齐划一.教学中, 笔者往往采取两种办法:1.张扬个性.张扬个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某一特长, 像对平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型学生, 笔者常常在布置了作业以后, 单独地给他们“面授机宜”, 希望他们能够对某一知识点探究出一个子丑寅卯来.而对于活泼好动外向型的学生, 笔者就尽量发挥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特长, 有关活动可以交给他们去完成或让他们组织完成.比如, 在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笔者在班上挑选了8个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学生做组长, 调查一个社区或者是一家工厂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 然后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2.逆向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交际型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 既然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而学校又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我们就一定要顺势而为, 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对内向型个性的学生笔者采取了逆向培养的方式.比如, 上课讨论, 这些平时羞于发言的学生往往是笔者点名要求发言的对象, 哪怕发言错误, 说话声太小, 通过锻炼,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后来的实践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辩论会、演讲会笔者也一定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三、不断鼓励的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年龄相对偏小, 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鼓励能使他们提高自信、增强前进的动力.鼓励得讲究方法.不少老师都鼓励学习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学生, 因为成绩好的学生是每一位老师都喜欢的.笔者除了能做到这一点以外, 在平时的鼓励中将重点放在有进步的学生身上, 甚至是只有一点小进步的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培养每一个学生, 而不是单独培养优等生.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 对他们是个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极为精辟的话:“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教师的眼睛不能仅仅盯在优等生的身上, 更要把眼光放在那些目前还处于中等或者是后进的学生身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班级的步伐, 让每一个班级都能成方阵齐步共进.鼓励可用即时鼓励、作业鼓励、事后鼓励等多种方法.所谓即时鼓励, 就是看到学生有进步当场表扬.比如, 有一次讲《生物的遗传》, 笔者提出:“请举一例谈谈生物中的遗传现象”, 有位后进生一下子举了3个例子, 而且都举得非常正确.笔者没有吝啬表扬, 当即鼓励了他.打那以后, 他上生物课听讲特认真, 讨论也踊跃, 活动表现积极.学生做作业是经常的事, 在作业本上鼓励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法子.有时, 笔者会在学生本子里写上这样中肯的话:“这篇作业很有特色, 有事实还有观点, 耐咀嚼.”“举例独到, 配以图表, 解答透彻.”“上次作业字迹潦草, 这次异常工整, 很好.”等等, 表扬具体, 并不空洞, 学生会有种真正的成功感.事后鼓励是指事情发生时没能发现, 但事后觉得应该给予鼓励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总之, 鼓励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鼓励应该成为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5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初中教育论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本内容,对初中生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学校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完善,不仅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有正面意义,而且是教育持续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实践;有效性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初中教学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各中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使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中学当前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初中教学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做相关研究,希望对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阻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发展的因素

1.学校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学科,但是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很多学校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得不到深入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生物课程,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没有了解。此外,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设置初中课程时,将生物设置成副科,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在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副科对学生成绩不会有影响,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经常占用生物课的时间上其他主科,使初中生物在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负面作用,阻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

2.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纪律有待提高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这门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但当前在一些学校中,初中实验课并没有得到重视,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可以就实验内容相互交流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难度,表现在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并没有真正地讨论实验话题,加上教师对于教学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所以对课堂中学生讨论其他事没有进行管理,导致整个教学纪律不良的状况,严重降低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完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中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自己学校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要求各中学对本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利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

2.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抛开高考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课件准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物实验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学生今后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做铺垫,有利于推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积极寻找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可行方法,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利銮.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4).[2]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

而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向学生渗透生物新课程标准下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重视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身处农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教师必须明确生物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观点

比如在讲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时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即细胞、组织、系统、生物体,而细胞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在讲述“消化和吸收”时,小肠的长度可达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并且在小肠的内表面还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这种结构可以使小肠的吸收面积达到200㎡以上。这种结构使得小肠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比如竹节虫的体形与竹枝非常相似,称为拟态,这能有效的躲避敌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充分阐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当然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还有许多,如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本身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师的重点转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直接体现了新课改的意图和新课标的贯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农村的初中学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学教育层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较大,并且大都没有学过自然、地理等科目,对生物学的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介绍。另外,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严重落后,如没有学生住宿楼,没有多媒体教室,连幻灯机都是破烂不堪等。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学生每天走很长时间的路到校上课,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对知识的理解将局限于理论……这一切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与各种生物打交道,对生物有熟悉感,对各种生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乡村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让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2.1构建和谐的生物学教学课堂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荡漾着问题和好奇,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起到双赢的效果。这种环境中充满了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大胆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再进行追问:“麻屋子”指什么?“红帐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们合起来叫什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2.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

2.3利用学生熟悉生物的优势,强化其亲身体验,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物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2.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实验就是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些结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亲自设计并且控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基础知识做到熟悉并且掌握,才能进行实验,因此初中生物实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很多重要的现象和结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发现的,所以生物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接触生物学科时间较短,对于生物的理解也比较困难,开展生物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为学生更加长远地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多媒体生物,在初中是一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学科。说它重要吧,中考才占15分,还是参考分。不重要吧!毕竟它也是一门考试学科。故生物被领导谓之小学科,家长谓之副科。学生谓之可学可不学的学科,生物课上打闹的有之,开小差的有之,写其他科作业的有之。这直接造成生物教师教学的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人和人相处,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给学生留的好,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第一印象差,那么学生将来的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好印象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由于第一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后边的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提前拿出来:“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使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学科,上完这节课还要盼望下节课。

二、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就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从而在心里上形成一种期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才会好。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都养花吗?晚上把花放在哪里?”很多同学回答把花养在室内。这时我告诉他们,把花养在室内是不科学的。这样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老师,前边我们刚学的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怎么会有害呢?”我说“要想知道为什么,很简单,一起和我学习今天的内容吧!”这样的开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三、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師,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人是一种感性动物,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爱憎分明的阶段。学生私下里对每个老师都有个评价:“哪个老师脾气好;哪个老师脾气差;哪个老师对学生好;哪个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生的心里都有杆秤。作为老师对学生好一些,关心一些,多与她进行一些交流,课下和孩子们多聊聊家常,讨论一下当前的奇闻、轶事,说些开心的笑话。学生和老师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则,他自己会认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你这个老师。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学生当中,有个杨XX,父母离婚,脾气怪僻,不好好学习。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没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谈生活,谈未来。结果七科考试学科中,就生物成绩最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永远是最好的生物教学方法之一。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比如说,在讲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诉孩子们人必须一天按时吃三餐,吃多吃少对胃都不好,由于这些涉及学生健康,其自然就感兴趣,这样也就带动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知识的学习。再讲“尿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讲一些肾炎和尿毒症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好好保护自己身体的话就会得肾炎,甚至尿毒症。那么由于学生平时经常接触这些,那么自然而然兴趣也就来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电脑技术在不断的革新和进步中。我们的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在,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影片,还可以利用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图像、录像、动画等),利用电脑播放习题,等等。课堂教学中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之时让学生观看动画血液循环,对学生这个问题时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教学中不管什么方法,只要不侵害学生利益,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从而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青有.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xx.[2]郭竹筠.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总结,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插图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巧用插图,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并巧妙运用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主要素质为主,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初中生物中同样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而谈到生命这一话题更是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xx.[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2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

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记忆。此外,通过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也会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敢于突破自我,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会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用。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大量实验配合,实验与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思维导图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过多占用时间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大多对教师有依赖感,所以许多学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由于思维导图还处在一个新颖的地位,所以还存在一些质疑,而学生群主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这些问题都无形中成为思维导图的发展的障碍物。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善于将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串联

通过思维导图记笔记后,笔记显得不再枯燥,因为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有利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例如,在讲授到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分为血液的组成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和相关概念,再逐个分为血浆、血管血压各个细小概念。理想的思维导图应该呈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而当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总复习时,因为图形和色彩的强烈视觉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有趣。思维导图让知识点相互间存在的联系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和普通的笔记相比,显得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彩色线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大脑活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扎实,学习效果随之提高。学生如果想完成画思维导图,就必须精力集中,并且对知识有个概况上的掌握,并且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将知识归纳,在总复习时自然就能对知识框架进行勾画。例如,在无性生殖这一课题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无性生殖的主题,然后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后再在这4个生殖之后,画出其它分支。

2.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在课前,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自我介绍,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用途和画法有个了解。课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档案夹的封皮上画一个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很快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有教师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完成一节课的笔记。教师在对新课题阐述一遍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出主题,并以主题为中心,分散出各大标题,再用各种彩色的笔勾勒出来,最后在每个曲线上标注上具体解释。经过几节课之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归纳课堂笔记。从而学生的笔记就是由多个思维导图构成。学生在对思维导图的画法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对之后的章节进行拟定,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认知,随着单元教学的进程,独立完成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以往教学中,也许一个单元的知识需要多节课才能讲授完毕,但是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抓住学习的要点,围绕要点,分散知识点,层层学习,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思维导图也随之完成。思维导图式笔记使与某一学习单元相关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第10章讲授到人体能量的供应,可根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将人体能量供应从食物中存储的能量、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过程来释义,再根据各个含义细分,思维导图应该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级分支。

3.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在这个重新整理后的大的思维导图下,对每一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模式,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随之加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一、通过分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平时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分组合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诉他们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做一些较难操作的工作;幽默的学生,可以适时调节小组中的工作气氛,让小组成员疲劳的神经得以舒缓;沉默耐劳的学生,可以多为小组成员做一些具体的服务工作;组织能力强、善于掌控大局的学生可以担当组长,给其他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教师在分组时,尽量让每个小组同时具有不同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的学生,优化小组组合。让学生明白分组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可以有效弥补每个学生自身的弱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强项,在小组中共同协作,有效提升任务的完成效率。教师可以在分组前把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都列举出来,做成表格,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具备的能力上面画对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讲授苏科版教材“昆虫”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学生担当“观察员”,观察实验过程中昆虫出现的相应反应;然后选出一个擅长书写的学生担当“记录员”,把与实验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选出一个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分析员”,分析出实验数据所反应的本质情况。在这个分组分工的协作中,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可以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到自身欠缺的东西,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研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以空气、温度、阳光、土壤为控制变量,来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把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

二、选准分组合作的时机,注意课堂秩序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分组合作的时机,分组任务型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这一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解传授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需要用实验来证实的知识,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分组教学,大大提升分组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意义。教师应该把生物课中值得探讨研究的教学内容作为分组任务的课题,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探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的每一级所具有的特点,把每个食物链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写到纸上,研究其中的规律。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会大声说话,有的学生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合作时注意保持课堂秩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思考,也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担当起维持各自小组秩序的任务,教师则适时到各个小组中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又保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独立测验,检测分组学习的效果

为了检测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分组学习之后,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测验,并让学生分别总结出自己所在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教师还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分数以及小组的总分数统计出来,进行小组间评比,对于表现最佳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认清自身的差距,激发小组的团队合作荣誉感,让他们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在优势,为自己的小组做出更大贡献。

四、提升教师素养,掌控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让生物课中的分组学习任务模式取得最优效果,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明白分组学习任务模式的本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理的讨论交流当成是不遵守纪律。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难免会说一些奇思妙想的话,只要这些话在讨论的合理范围之内都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是在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会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这些貌似不着边际的想法和话语中诞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想象,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的想法都尽情地表达出来。教师还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控好课堂大局,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把正确合理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从内心热爱生物学,多把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强烈欲望。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充分认识分组任务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分配任务,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能。这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及挖掘自身的生物探索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种辅助手段推动教育的创新,使传统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且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具有直观的思维,对生物课程包含的生物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生物知识以一种视频、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其三,信息技术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实验效果,使学生能够体验生物的实验趣味性与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也广泛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前,可通过信息网络收集相关课堂教学资料,极大丰富生物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兴趣。另外,教师可设计相关课外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探究初中生物知识,并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善于动手分析与操作。比如在研究传染病时,教师可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采集资料,去了解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问题探讨

两者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但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负面问题也存在,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是主要的教学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课程教学时,学生可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中微观现象进行辅助教学的补充。其二,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学的手段。当前课程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内容改动的速度也较快,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进行教学,合理规划生物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为传统教学工具。其三,信息技术要正确理解其作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串联生物知识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师在细胞分裂或血液流动等抽象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内容进行生动化与形象化的表达。再如人体骨骼结构或器官构造的教学,教师只需通过实体模型就可形象的表达。教学资料的采集,通过网络上的下载时,要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信息,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

四、整合实践分析

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于信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1.搭建信息平台。两者在整合时,必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生物教学。信息交流平台是将教学内容与资源放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交流平台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在线向教师咨询解决。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拓展学习方式与学习视野,还可使学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足,甚至在课堂上存在不发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使这些学生表述内心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可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还可帮助学生生活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确定学生主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是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两者整合可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整合,必须确定学生地位与教师主导教学,只有进行确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更突出学生的在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精力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教师作用教学主导,科学合理引导学生的教学,其余可由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各个领域,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内容随着时代事物的变化而更新。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对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学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两者在整合实践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科学指导学生对微观生物现象的理解,同时,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可积极提出,教师可充分指导。让学生既可充分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还能逐步发挥自已主观能动性,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最佳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只是用眼睛去看,如果只单纯地用眼睛看,获得的知识具有片而性,不但不能总览观察对象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

1.综合全面的观察

指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综合全而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例如“:植物根的生长”内容中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植物的根和根毛,掌握根尖的位置及形态,然后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直观地认识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掌握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学生在进行“局部”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发现其最本质的特点,并对各结构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如,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的,对于成熟区来说有什么作用?进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根毛能增大成熟区的吸收而积。

2.反复观察

无论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反复多次的观察更能保证观察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反复观察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由于生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生物的变化进行重复观察,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缺少通过实践来验证、改进的过程。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牢记,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才是生物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脑、亲手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例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学生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流动的情况,思考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在实验后,让学生将小鱼放生,进而教导学生要真爱生命、保护小动物。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能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当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鼻腔内部结构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生活中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哪个卫生?为什么叩;在学习呼吸道结构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叩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初中阶段,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从科学角度发现其本质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1.开发创新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学生,转变思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施创新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实施创新教学,全而且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构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而这种负担、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压抑、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头脑才会清醒,思路才会清晰,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愿意学。此外,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渴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收获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知识不但牢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信心和好奇心,学生会更加乐于思考、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总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全而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而实验室(功能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则成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试金石。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合川区从20xx年秋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课标的使用给初中生物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生物教师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带来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普九普实”验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也有所改观,但实验室建设还是远远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独立的生物实验室和必备的教学仪器设施,化学、生物合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农村学校之中。在重庆市迎接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均衡化检查东风的吹佛下,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终于走上了快车道。20xx年春,我区农村学校基本上按照国家教委的规范化要求建起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基本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设了实验课程,学生也走进了神秘的实验室,动手做起了实验。

(二)实验室使用与实验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初中生物之所以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实验、实作课,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年级使用的实验室与专职的实验人员,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二十余个班级使用同一个生物实验室,造成实验室安排与调课经常协调不过来。实验人员在同一个实验室准备不同年级的实验器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实验教学只能是停留在教室演示给学生看一下,让学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无形中减少了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加大投入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功能室)的建设,对规模较大的学校在初中部也应当考虑配置专职的实验人员。

(三)教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并通过互联网来借鉴观摩别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与扩大知识面及查阅相关资料。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硬件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教师与学生不能共享与利用互联网上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等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生物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专职)教师偏少;兼职教师多且经常换人;教材多变,让教师无法适应;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有些农村单设初中甚至于没有专职生物教师。面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整体“量”与“质”的不足,如不尽快改善这一现状,创新实验教学和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只能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一)建议重庆市教委在初升高的升学考试中恢复初中生物科目的考试

现在全国很多教育与经济发达地区生物已进入中考,顺应这一趋势不仅是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的要求,也是我市高考提前适应全国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按照国家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的经费投入,建设功能完善、独立的多功能生物实验室,加大对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的统一采购和标准化配置,加强实验室药品的领用及管理,特别是危险生化药品的管理。

(三)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业对口或具有专业职称的初中生物教师优化初中生物教师的年龄结构,从每年招录入校的大学生物专业的新教师中安排一定的比例担任初中生物教师;稳定初中生物教师队伍,不轻易抽调初中生物教师到高中部,如果有初中生物教师人员调动需及时补齐专业生物教师。

(四)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配足生物实验室设备及专职的生物实验室人员,建议分年级配置生物实验室,并配置专职生物实验人员在目前编制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由本学科老师兼任,但应适当减少其上课工作量。

(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观念更新,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登记,强调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保证必要的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减少教师的演示实验比例,增加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克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讲实验、背实验等与现代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驰的方法。

(六)充分利用校园绿化建设及农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优势,充分利用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去认识生物、探索生命的美丽与生物科学的奥迷,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随着初中生物纳入中考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一定能够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顺利地开展起来,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初中生物创新教学论文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所学习和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课堂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设疑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逐渐增进时,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1、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轻松地和教师进行知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和生物学科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知识。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并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和分析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并整理和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和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进行创新教学

要使初中生物教学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把他们带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究中。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深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认真思考,积极谈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生物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须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学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现象以及规律的学科,在自然科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贯穿于各个行业,在各行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育事业中,多媒体技术必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之前比较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单一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理论讲述给学生,运用普通的阶梯方法进行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中缺少创新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减少热情,也会使得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解决了传统生物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

1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及课件的合理性设计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超前发展的时期,生物科技将会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时,还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课堂中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生动的展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时,根据课程的内容、学习章节的目的,全面的确定多媒体的选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明确的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过程对知识点更明确的记忆和掌握。并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问题不再难懂,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明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也应具有其合理性,有调查显示,在大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20%的教师利用他人的课件直接讲解课程,有50%的的教师是通过他人课件进行修改后而进行讲解,只有30%的教师是通过自己动手去设计自己的课件。所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多媒体本是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合为一体的,应该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还要注意课件的整体布局、风格及字体、颜色等,这些都要与实际教学的内容特点相吻合。教学时,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也是多媒体的设计者,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和恰当。

2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其信息最大,根据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以及爱钻研的心理,多媒体的演示方式可以使他们一目了然。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生物的理论知识,难免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随之便不会对生物的学习产生兴趣,则掌握好要学习的知识就更难了。若教师通过利用自己设计好的课件进行生动的演示,再加上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必然使学生的兴趣提高,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好要学习的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是通过多媒体的多次演练,使学生的多次观看的情况下,学习到每个知识点。然后,经过教师继续对各知识点以及重点的讲述,学生掌握的更加快速和准确。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动脑,培养其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动手机会,并且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掌握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具有多元化、丰富性,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讲解,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会忽视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讲解的同时,要及时并且随时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使得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尽快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能够更好的、更明确的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因此,如果只靠点击鼠标而完成生物教学,学生容易忽略传统教学中的直观教育。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要一味的靠多媒体教学,也不要一味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生物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即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通过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相对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可通过多媒体进行生动的演示,展示给学生,尽量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完善的模式完成教学大纲,让学生以最容易、最轻松的方法掌握到要学习的知识。

4总结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积极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对课堂上的知识比传统学习更能进一步加深印象,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乐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生物的实际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生物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年11期.[2]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xx年57期.[3]王珩.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考试周刊》.20xx年30期.[4]黄玉玲.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新课程下旬》.20xx年5期.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一、“想一想,议一议”与插图结合导入新课

新教材每节课开始都有“想一想,议一议”与旁边的插图,插图无言的解释着旁边的问题,但这种解释只能是含糊其辞,似懂非懂,使学生产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状态,衍生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的开场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彻回答,就需认真学习本节的内容,这样就导入新课,达到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目的。如:教师上“社会行为”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想一想,议一议”中,教材创设了火蚁形成“蚁团”渡过洪水的情境,根据文字叙述的情境和傍边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蚁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样就在学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学习,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出发,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本插图的观察,认识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识的概念。如在学习“生物的性状”时,根据观察与思考中几种生物性状的插图,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生物性状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图太重要了,它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结构,生动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内涵,直观地解释探究的机理,准确的演示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点拨作用。利用插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说出插图表达的意思。在两栖动物“观察与思考”的插图中,青蛙头部露出水面,并标识了鼻孔,说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鳃呼吸。在讲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通过转基因鼠的启示,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就大大降低了传授此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插图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学习进程

生物学中有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理论和现象缺少感性认识,很难对此知识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实验又无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学内容,这可怎么办?教材中插图就能够描述和再现生物学中的这些概念及过程,这就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丰富教科书的内涵,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把复杂的生物现象浓缩化,微观的生物结构宏观化,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具体化,使生物的现象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使学生能见其形、观其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加速学习的进程。

四、利用图片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教材在每个实验和探究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在进行实验和探究时,利用插图先给学生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课本插图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否可以换用成别的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方法来代替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也为进入实验作好计划。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实验中失误,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做到灵活自如,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精美的插图包含许多的知识难点,有助于学生看图释疑,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台阶,而且解决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一凡.激活课本插图降低学习台阶[J].安徽教育,20xx年24期

[2]倪岳林.重视插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11期

初中生物优化教学浅析 篇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是一个生物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笔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就激发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加大实验力度和能力培养,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优化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一、抓住学生和学科特点,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初中学生求知欲很强,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利用教材特点,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初中教材中有一些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只要稍加激发就可事半功倍。但有些内容也比较枯燥和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了。例如,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细胞”、“组织”等感念,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或者视频代替枯燥讲解,很快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如,《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标本、化石等展示给学生,或者结合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变枯燥为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向40分钟要效益

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相比其他课程,初中生物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验性和应用性,图文并茂的教材本身使学生身心愉悦和产生兴趣,但再教学设计中要对重点图片引导学生细心识别每个细节,不能走马观花。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目的的提出问题,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处适时的设置障碍和巧妙的引导排除。初中生物难度降低但实践性加强,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获得知识,尤其有些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效果无疑大打折扣。但切忌无的放矢,有放无收,造成一盘散沙。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留足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巧妙设计稍高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注意每个环节和细节,还要就一节课做好统筹安排,兼顾整体效果。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效益

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传输给学生,能够在传递方式上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在信息传递速度上大大提高,使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同时扩大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得当,可事半功倍。常见的运用:一是激发兴趣。很多学生觉得枯燥的东西,如果利用多媒体使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化静止为动态,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愉悦的主动的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如果不接触多媒体手段就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染色体、DNA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微小的染色体放大分解,并可利用动画展示染色体、DNA的变化等,学生就很容易了解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三是省时高效、增加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的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好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容量加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加大。在使用多媒体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适时适当。对于多余的视频片段要剪裁,要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使其有针对性的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频繁滥用,效果适得其反。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基本技能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学科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生物兴趣小组,适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带到课外去验证,补充。开展课外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和规划活动过程,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例如植物解剖学就是初中阶段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要学好植物解剖学,标本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把标本的制作穿插到了教学过程。这样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许多同学自发组织,形成制作小组,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制作标本。这样一方面使他们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生物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以后学习生物学知识开辟了新的途径。

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7

一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 游戏

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很快。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做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智力和情感的需求得到和谐发展,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轻松记忆, 快乐发展, 寓知识于游戏中,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 做到人人动手、动脑, 平衡发展。

2. 手工制作

从人脑结构来看, 人的大脑皮层中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 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联系。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 可见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课堂上, 我们可设计许多制作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3. 探究实验

如, 在探究蚯蚓呼吸及运动时, 教师只要适当的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 提出纪律要求, 给予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空间, 让学生根据所给予的材料分组设计方案, 按小组开展实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并选出优秀小组做出评价。

4. 方案设计

如蚂蚁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急救应急方案设计, 此外还物种密度调查等。

二课堂设计具体要求

1. 精细备课

首先, 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准确。以往备课中的教学目标抽象, 初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不知所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达到怎样的“度”, 需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其次, 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 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 生物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积淀, 因此教师备课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后, 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 并适度增补。

2. 讲授到位

首先, 讲课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次, 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再次, 讲解过程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最后, 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3. 有效提问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提问要有针对性。

4. 有效倾听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心声, 关注他们的发展, 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保证公平公正。

知识的讲解, 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 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同学间合作探讨、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篇8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占课本不少的篇幅,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教材中安排的插图都是编者为辅助教学而精心设计出来的, 其构思巧妙、内涵丰富,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地去钻研生物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并且要巧妙地加以运用, 有效地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先, 充分适用基础知识类的插图。文章中有很多基础知识类的插图, 这类插图主要是从微观到宏观方面的生物结构图, 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的一些图片、生物的现象图以及生物解剖图等。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物知识。

其次, 运用插图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教材中的很多插图都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最新图片, 这些插图都来自于实物和实景的拍摄, 并且还具有真实性和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片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在教学“肾单位的结构图”的时候, 教师的重点指导是让学生学习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 并让学生对三者的作用结构特征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教师结合插图教学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 把握插图使用的最佳时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六幅图片——不同的生物生存环境的图片, 这些图片可以很快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观察, 会对相关的知识点印象深刻, 产生探究欲望, 这可以有效地为新知识的讲解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和实验,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对其进行演示的话, 可以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得更透彻、更形象,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首先,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 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多样的生物信息。比如, 在学习“环境污染危害”这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城市被污染的影像, 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来感深学生, 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讨论他们身边是否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的事件等。

其次,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 在教学生物知识点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个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还能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动力。比如, 我们在学习“血管与心脏”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 向学生展示多侧面、多角度的心脏动态舒缩,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 很快会产生好奇心, 并且进行积极地思考心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等疑问。根据学生们的这些疑问, 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动态画面分割视频, 向学生们展示心脏的内部结构, 及时地让学生进行思考:心脏分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以及左右壁是否都是一样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通……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播放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很快地将“四腔、血管、瓣膜以及血液的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高效率地向学生讲解出来,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境学习中既充满了好奇, 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由兴趣产生动机, 由动机到探索, 最后顺利地掌握重难点问题。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物课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所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 将初中生物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比如, 学生对于花都是熟悉的,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过各式各样的花, 但是很多学生对花的结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 在教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一些花的结构,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雄蕊和雌蕊, 让学生进行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地观察, 进而了解这些花的组成部分, 紧接着再让每位学生勾画出一副相关的花的图片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让他们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次, 有效地导入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授“消化和吸收”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同学们, 你们知识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为什么大都比较消瘦吗?有些人吃饭很少, 但是却很胖,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有利于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新内容的讲授上。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受很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 使学生由点连成线, 由线织成网, 形成多个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同时也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初中生物学作为非中考科目, 在不少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其实, 师生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 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生物奠定良好的基础。固为初中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秀荣.刍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3 (2) .

[2]蔡振祥.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2) .

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篇9

一、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

我们对生物的认识也许仅仅局限在动物和植物, 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的植物, 这些其实只是构成了生物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按照种类来, 微生物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动物和植物。什么是微生物?他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后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不是动物呢?很多学生可能认为人就是人, 怎么可能是动物呢, 只有小猫小狗才是动物。而什么是植物呢?一些人认为只要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就都是植物。其实植物也不是唯一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很多微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两个简单的概念就会把很多人弄混,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很多学过生物的学生都只知道植物会光合作用吸收光能转变成糖类, 其实植物也是需要呼吸作用的, 也就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很简单的道理, 极少有学生能够将水果的甜和光合作用相结合起来。下面,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新疆的水果有两个大特征, 首先就是甜, 其次就是个头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可以用两个概念就可以解释清楚, 那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在有阳光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在没有阳光的时候它们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把光能转变成为糖类, 同时把空气中的CO2转变为O2, 而呼吸作用是将糖类转变成为CO2和能量。而温度是决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弱的, 排除特别热和特别冷的情况, 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两种作用是增强的。而新疆的环境就是昼夜温差大, 在白天的时候温度很高, 这个时候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了大量的能量和糖;而晚上的时候这里的温度又非常低, 这就大大降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和糖类的损失。所以, 新疆的哈密瓜和普通的个头要比我们内地的大很多, 而且也非常甜。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吃新疆的水果的缘故, 现代农业也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 通过调整昼夜温度, 来生产出来个头很大的果实。例如, 无土培养的西瓜和其他蔬菜, 这些都是利用这一原理。这就是生物课程的奥妙之处, 它可以直接引导我们的生产和劳作, 而且在超低成本条件下得到更多的成果。[1,2,3,4,5,6]

二、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生物课程不仅仅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产, 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对我们自身结构的认知, 有利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细菌是除了动植物外的另一种生物, 它的存在是很难用肉眼看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可能就是一种菌, 那就是蘑菇。其实人体的大部分细菌都是对人体有好处的, 只有少数是对人体形成危害的。好的细菌, 例如我们的大肠杆菌, 它就是一种非常友好的细菌。它的存在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为我们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而有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是令人烦恼的, 学习生物可以有力的排除这些危害。我们平时注意自己的卫生, 就可以有效地阻挡细菌对我们的危害。而病毒也是一种生物, 它对人体的危害更是不能小觑。病毒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最大的, 它可以说是给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历史上每一场瘟疫的形成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 远的不讲, 近些年的萨斯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已经让人们非常害怕了。

天花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 天花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很多人都因此而失去了生命。当然也有人因此得益, 康熙皇帝就是因为得过天花, 而具有了抗体, 所以他当了皇帝, 这就可以说明古代人有多么恐惧天花。在中国古代, 人们认为天花是不可治愈的。而得过天花的人一旦得过天花而存活了下来, 那就是具备了抗体, 所以之后就不会得天花了。在欧美, 天花更是夺取了很多人的性命, 所以西方国家对此比中国人更恐惧。后来, 科学家发现挤牛奶的女工身上有些痘痘, 而他们这些人却从来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所以后来发现她们身上这些痘具有预防天花的作用, 把这些痘痘弄破后流出的脓水滴到没有抗体人的破伤处, 就可以起到预防天花的作用。

之前的非典更是让人心慌慌。非典病毒是通过动物传给人, 然后病毒发生病变, 这样就会成为一种人传人的疾病, 而且因为其发病速率极快导致没有办法治愈。所以, 学习好生物对于我们预防疾病, 保障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生物也会成为像语数外一样重要的学科。重视生物教学, 了解生物学习的作用, 可以有效保障我们身体的健康, 有效抵抗疾病。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学科, 很多学校因为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低或者是中考不作为中考科目而忽视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一些学校甚至完全放弃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这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观点, 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个科目不重要。初中生物教学究竟有什么目标呢?开设这门学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0) .

[2]孟长利.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与注意问题[J].青春岁月, 2011, (18) .

[3]韩淑艳.浅谈如何搞好农村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6) .

[4]杜永新.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认识和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6) .

[5]刘文玲.谈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海故事波兰, 科教创新, 2009, (2) .

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10

一、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虽然我国目前初中生物教学水平随着教育制度改革逐渐提高, 但是, 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笔者介绍几点初中生物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整和转换, 由于惯有的生物教学思维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与时代的需求;其次,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往往处在被动学习当中, 效率低下;再次, 初中生物教学中, 未能将应用性很强的生物实验课程安排到教学中, 从而让学生只学理论, 没有亲身实践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生物学的奥秘, 没有开创性思维, 不能深入地去探索学习生物学的问题。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出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 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学习”转变。“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引导”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观念, 尝试新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要经常与校内甚至校外教师多交流, 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给自己“充电”, 更新知识,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都需要改变,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根本性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虽仅是一字之差, 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刻。科学家劳厄说:“教育无非是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 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影响, 很多老师利用全部课堂甚至拖堂时间, 把所有知识很全、很细、很深、很透彻的讲给学生, 甚至替学生做小结。虽然这些老师很好心, 但是如果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培养的主体,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和学生共同探讨, 一起学习, 才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求发展。

第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这说明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是一门关于大自然的科学, 应当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观引到课堂教学中, 更应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认识植物分类, 以及一些采集动植物标本, 这样不仅学生们玩得愉快, 也学得开心。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生物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阔了眼界, 并且可以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疑等方法, 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 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中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就要求老师要认真设计课程, 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 帮助学生更有趣味的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第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开展实验课程, 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和操作, 引导学生以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法, 加强生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物实验只有亲自操作, 才能真正体会到做实验的奥妙以及科学研究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 对学生的操作技术给予指导和评价, 完成实验后积极写实验报告, 将自己所闻所见、实验细节及实验结果都记录下来, 认真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 开拓创新性及研究性学习思维。研究与创新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式, 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但是往往被教师在教学中所忽略。一般国内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更重视研究与创新性思维, 因此研究生毕业担任中学生物老师, 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研究阶段的课题, 引导和鼓励学生去研究和思考一些科学问题, 能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 但是由于中学担任生物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本、专科毕业生, 他们中大部分仅仅是在学校中, 按照老师的实验设计完成了本科期间的基本实验, 没有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的创新研究课题, 思维可能局限于如何去完成已经设计好的实验, 而没有设计探索实验或者做一些开创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教学中很难启发学生对一个实验的多元化设计。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该加大引进初中优秀的生物教学师资队伍和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增强生物教学的师资团队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引用“科学家自身的科学实例”来启发学生, 让学生逐渐了解并认识科学本质, 养成开放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 课后给学生安排如观察动物的运动以及繁殖、植物向性实验、亲手操作植物杂交实验, 观察和统计后代表型分离比、自己归纳和掌握遗传学规律等, 让学生自己查资料, 分组设计和讨论, 最终得到一个能引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去实施。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改革生物学课堂、对于培养真正具有研究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 都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篇11

一、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而新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改变教学方法,用研究性行为学习生物

所谓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认识:1.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指学生在生物课中自己探讨问题的学习方法。3.从课程结构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它包括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

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加强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验的作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时再紧张的情况下,我也会尽量让学生多动手。例如:我在进行“探究各种鱼鳍在游泳时所起作用”的实验时,把班级学生分成4大组(每大组分成2~3个小组),每大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同时,要求每一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学生人人参与,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个体的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不断尝试中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养成了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就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认识到了自然界中处处都有规律存在,只有做生活的热心人,发明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篇12

以下是我针对生物的教和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拙见。

一、初中生物的地位

众所周知, 初中的三大主科是语文、数学、英语。长久以来, 这三科就像三足鼎立一样, 占据着主要地位, 生物在中学教学中就占不到优势。我们都知道中考的时候, 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大主科的分数全部为150分, 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重要依据的生物学科, 却只是个副科, 分数远远低于三大主科。与此同时, 相应的就是生物课的课时远远少于主科的时间, 有的地方一周只有一节课,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只是按照书本念, 到考试的时候给学生划重点, 进行填鸭式、死记硬背式的教学, 生物学科长久以来的尴尬地位导致学生和教师对其不能够充分重视。

二、教好初中生物的几种方法

由于初中教学中对生物不够重视, 导致有些学生的生物基础很薄弱, 连一些专有的生物名词和专业术语都不知道, 有的学生甚至在书写中还会出现错别字, 对有些植物和动物更是几乎都不认识。那么应该怎么教好生物课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 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也是学习的主体。目前学校的教育是多元化、丰富多彩的, 绝对不能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那么简单。我们的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是一个个头脑清晰、个性十足的人, 所以, 我们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让他们亲身实践, 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比如, 在教学植物的时候, 可以鼓励学生去采集植物的叶子等, 自己动手做成标本, 然后在课堂上展览, 并通过展览教学, 让他们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发现和知识。学生这样得到的知识肯定是记忆深刻的, 而他们也会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更乐于学习生物。

(二)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研究者

被动接受的知识总是不如亲自实验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 所以,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特别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 在教学实验中, 要通过观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特征来识别植物, 而这些器官的形态特征在图中不一定能反映出来, 特别对一些较低等的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只看图是不能掌握的。例如, 水绵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 教材中附有图, 但认识水绵的形态、生活环境, 必须通过学科活动, 叫学生们亲自去采集, 通过实物观察才能巩固书本知识,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成就感, 激发他们探究生物的兴趣。

(三)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趣, 只是因为外界压力学习的话, 这样的学习热情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有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 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 重视生物, 就要先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热爱生物这门科学。

而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向学生灌输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抓住周围的一草一木, 向学生灌输生物世界的奇妙和有趣, 引起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兴趣, 从而打好生物基础。

(四) 把握好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跟第一印象对人很重要一样, 课堂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教师要充分做好第一节课的备课和讲课工作。如果第一节课上好了, 学生就会对生物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就会对生物课乐于接受, 接下来的工作就顺理成章地好完成了。因此, 我们应该对每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话题, 比如, 初中学生非常好动, 可以采用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机器人、外星人以及生命的起源问题, 将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科学世界, 同时告诉他们, 这些疑问, 只有等他们上好了生物课之后才能得到准确的解答。这样一来, 就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带着疑问去上课、学习, 而带着疑问去学习非常就有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 重视实验的作用

要学好生物, 善于观察和重视实验非常重要, 加强实验教学, 也是学好生物的一个基本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 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知识。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因此,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 教师也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每一届的学生对《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书都非常感兴趣, 印象也最为深刻, 因为这一章的内容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 学生还有机会接触到未曾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其他实验工具。

当学生接触到实验的时候, 尤其是亲手做出了期待的实验结果的时候, 就会对生物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 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和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解答学生的疑问。往常的课堂, 都是教师在黑板上写, 学生在下面听, 这样单调的教学形式显得空洞无味, 因为有些东西仅仅靠语言和文字是难以表达出来的。而多媒体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就非常精彩, 它更形象更直观, 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 在讲到一朵花的盛开的时候, 如果用教师口头上的讲和学生自己的想象根本就不能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享受, 而如果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朵花徐徐绽放的过程, 这样势必就会让学生产生美的视觉感受, 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 也更能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

上一篇:舞台美术理论下一篇: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