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研究

2024-10-05

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研究(精选12篇)

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研究 篇1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缺少了实验部分, 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 而“行”却是其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 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 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 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 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 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 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 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 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 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懒惰, 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 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 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 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 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 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 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 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学龄的学生, 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 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 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次实验时, 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大都傻了眼, 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 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 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 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 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 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 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 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 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 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 我们作为教学园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 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 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 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 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 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 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 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 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 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现疑问, 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摘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抽象的, 他们的视野里生物可能仅仅建立在解剖青蛙这一个点上, 而不是在大脑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生物教材中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解剖虽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是这只是生物教学内容中的九牛之一毛。重视实验教学, 合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 是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2)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2) .

[3]李春宝.谈初中生物学的兴趣教学[J].生物学教学, 2003, 28, (1) .

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研究 篇2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只是循规蹈矩地做做这些实验,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扼杀他们创新的热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变“验证”为“探究”,经常进行实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对一些实验进行探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与探讨

例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的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弊端:1.该实验在敞口的烧杯内进行,不利于向学生说明反应过程中及反应后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不利于解释“质量守恒”。2.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颜色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且反应时间较长。在课堂演示实验时,不利于后排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实验改进:仪器装置图如下图。药品为酚酞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蒸馏水。

操作:在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在2支滴管内分别吸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插进双孔塞后把塞子塞上锥形瓶,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把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瓶中,明显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接着将整个装置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取下锥形瓶再把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看到红色消失的同时又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然后将整个装置再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二、灭火原理实验的探讨

在讨论灭火原理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通过人教版教材实验7―2很容易理解,但对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可以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汽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中冰冷的水面上,此时学生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熄灭。为了使观察的现象更全面,我又把小铁盒取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汽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这样前后两次对比,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三、分子运动――氨分子扩散的探讨

在人教版教材第5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盛有酚酞溶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太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太多。对于这个实验我作了如下改进: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现象明显,又节省了药品,而且还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其中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四、开发家庭小实验的探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引言:

物理是一门通过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实验教学是贯彻物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的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转变传统的物理试验教学观念,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物理教学实际出发,树立新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

(1)要充分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功能。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常常是刻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待给学生,让他们先记住后,再按步骤操作实验,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它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教材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学方法,体验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了科学态度。因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去经历、感受、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水平。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尽可能地“玩”够、想够、说够;不强迫学生去说教师框定了的话.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实验课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课中。师生的行为和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在传统的实验课中强调学生课前预习,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作讲评。而在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实验课则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交流、讨论。然后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实验,并由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而后主动查找资料补充。实验课中师生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化就得靠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与合作。

二、实验教学中的创新

(1)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耐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学生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学生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的弊端,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因此,加强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2)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智育广角一些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创新实验的方法,如潜艇的工作原理很难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的,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3)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已明显增加,而演示实验、小实验也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所以我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学生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以此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三、结语

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来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教师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缺少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等的研究,这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也需要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赖昭胜,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初探Ⅱ1赣南师范学院学2006.03

[2]李得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三法Ⅱ1青海教育2008.01

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4

一、认识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地看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特征、变化, 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 学到他们曾经未曾了解的生物知识。同时生物实验也能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改变他们曾经的学习方式,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影响, 很多科目的学习都停留在课本上与考试上, 学生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对此我们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能力。在生物教学中, 要重视生物实验课, 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老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 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各种困难,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 特别是对设备落后、条件有限的学校, 更要积极协调, 创设学生实验的条件, 不能以此为理由推脱实验。

二、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兴趣, 以后的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相反, 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则以后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爱动的年龄段, 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很多奇妙的事情充满了好奇, 如果教师没有对此加以引导, 很容易埋没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潜力。生物课同样如此, 如果每天都停留在课本中或试卷中,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使得我们的生物课失去了本应有的生动与活泼。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 要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在实验中学习生物。

三、落实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1. 认真准备实验课

生物实验的有效性不是简单的实施, 就会收到效果, 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做好备课准备, 实验课本来就是开放性课堂, 学生也比较积极, 对于实验器材的维护要格外小心, 这些在课前教师都要有所准备。“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开展好生物实验课的基本准则, 为了能够收获良好地生物实验效果, 就必须要向学生解释好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 让学生主动遵守。

同时对于实验的内容, 教师也要做好备课, 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要给学生做好解析,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与实验后数据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的课程, 我们要事先准备好一切, 否则实验是无法实施的。如观察植物细胞时, 需要用洋葱叶肉来观察, 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 需要选用银边天竺葵。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在开展家兔活体解剖时, 家兔就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

2. 科学落实实验目的

在实验中,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事先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保证他们在进行实验时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生物实验效果。

在实验后, 也可以安排实验小组, 记录好实验中获得的结论, 如在进行解剖鲫鱼时, 有的学生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的搏动位置就在心房上方, 可是在书本中, 是在下方的。这时, 教师可以不要急于纠正学生, 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引导他们通过交流与学习来找到解决的方案。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也要放开手,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学习。对于一些学生的怕麻烦、怕脏、怕腥的娇惯心理, 我们要积极地引导他们,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克服自身的弱点, 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另一种快乐与成就。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在做完实验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清洁好实验器材, 最后才能离开的良好习惯。

3. 做好实验小结

实验结束后, 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 让他们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 也要对他们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 帮助他们在下次实验中获得进步。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较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实验形象化,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通过数学实验促进自身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一种抓住本质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思维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平面几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教学中,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纸片进行折叠,让斜边的中线和斜边比较,得出这样的数学结论,这样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立体想象力的培养,并且在三角形全等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张矩形的纸片折叠,可以折叠出几种全等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考查学生对全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本方案中学生应该抓住矩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本质,同时这两个的对比进而,得出矩形中两个全等三角形存在的有利方案。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通过教学实验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且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直接促进大脑思维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能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验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数学概念的证明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的过程由猜测到证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整个数学概念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掌握最核心的内容。例如,在初中数学有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负数和正数,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初中所学的整数和现在所学的数制是统一的,并且教师通过平时生活中温度的正负,方向的相反正负,让学生正负是两个相反的单位,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一部分的数学概念。

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能力需要教师采用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近的生活素材,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抽象成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而通过相应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例如,在制作椭圆仪这个过程利用的原理,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发现椭圆其实是到两点距离之和一定的点的集合,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让学生将椭圆联想到园的知识,圆是到一个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让学生制作相应的圆或者是椭圆,学生在制作这两个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学生体会到思考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学生提出类似于用相同长度的绳子围成圆、正方形哪个面积能够更大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考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初中数学具备较多的抽象理论,同时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利用数学加以相应的解决,同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应该深入浅出,通过合理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

五、结语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师应该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物理实验,并为学生安排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锻炼了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一、从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物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物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和物理息息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学习物理。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二、分组合作学习

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按照小组为学生安排不同的物理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实验,还可以避免学生抄袭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做实验的时候,学生要先自主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合作一起完成实验,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另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做好指导和考核工作

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真正在物理实验中学到知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核。在学生做完某一项实验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实验内容和结论,并在实验中学到物理知识。同时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就会理清思路,使学生收获物理实验的快乐,这样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物理。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并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春玲,王卫.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验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

[2]杜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理念融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3]李传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 篇7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

(一) 任务和预期目标普遍存在裂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英语都会制定教学目标, 认真完成这一节课的任务, 但是任务和预期目标普遍存在裂痕, 因为任务过多, 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 而在课堂上虽然老师讲到了很多内容, 但是会相应产生较多的需要完全掌握的知识。 学生在进行知识巩固的情况下, 会很容易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 一方面老师受累, 另一方面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压力, 尤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 很多老师都想让课堂教育面面俱到, 既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本课的单词, 还要让学生熟悉整篇课文, 掌握所有的语法, 结果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那么多知识, 很可能记不清这节课所学的具体知识, 或者单词与单词之间记混淆。 有的教师一节课教了学生很多食品的英语单词, 几乎把所有关于食物的英语单词都教给学生, 结果造成学生张冠李戴, 把白米饭的单词Plainwhite rice和糯米饭Glutinous rice弄混, 而且学生记不清一些单词怎么写、怎么读, 并没有掌握老师教的所有单词及其用法[2]。

(二) 任务型教学层次不清。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或者学生自身进行学习, 才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 并且掌握一定的知识, 任务型教学也不例外。 很多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认识不到这一点, 会出现层次不清的局面, 比如在汉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先将汉字对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认识的汉字作为基础去通读文章, 然后基于对单字的理解去揣摩文章整体的意思, 再讲解文章的语境和语法等内容, 这样就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开始上层建筑。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先讲解本课的单词, 然后讲课文, 再讲解语法, 最后拓展课外知识, 但是很多老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就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单词, 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单词[3]。

(三) 忽视学生在英语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只重视语言知识点的传授, 没有注意到学生英语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 很多老师都认为英语语法知识的传授比较困难, 大多数初中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 不会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 很多学生在写英语短文的时候会写出汉语式英语。 例如有的学生在写《我最喜欢的动物》这篇英语作文时本来想写“我喜欢小猫”, 因为不懂正确的语法, 误写成“I am like cat.”。

(四) 过于重视书面成绩, 不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

我国在初中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大多将教育的目的定为通过考试, 这也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而很多教师只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英语书面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 不关心学生的英语发音是否标准, 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很差。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的策略

(一) 合理布置教学任务, 分阶段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过多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就应该以人教版教学大纲为基础,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及课堂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合理布置教学任务, 分阶段实现教学目标, 这节课讲不完的知识可以放到下一节, 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量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4]。

(二) 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 整体而言, 初中生的心智方面和认知方面都没有完全成熟, 理解事物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 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比较难的知识,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情况, 应该按照先讲解本课的单词, 然后讲课文, 再讲解语法, 最后拓展课外知识的顺序进行任务型教学, 设计层次清晰的目标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不住太多的英语单词, 老师可以把英语和汉语相结合, 通过儿歌的方式教学生记单词, 例如“海湾边屋顶上, 首领农夫两相望。 谁说他们无信仰, 证据写在手帕上”, 这样学生能更容易地记住单词[5]。

(三) 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 在进行关于圣诞节“Christmas”教学时, 教师理应告诉学生圣诞节宣讲的是上帝对人类的爱, 劝诫人们学会分享快乐, 乐于帮助别人, 圣诞精神是高尚、仁爱、分享、善良、坚持与希望。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关于圣诞节的短文, 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英语思维, 增强英语文化意识。

(四) 开展各种活动,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

做好初中英语教育不能只重视英语书面成绩, 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交谈, 达到学以致用。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 开展各种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外语讲究视、听、说三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 像《乱世佳人》、《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等, 欣赏英语电影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可以举办一些话剧表演, 例如《百万英镑》、《圣诞小宝贝》、《皮格马利翁》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课堂教育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 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实在的内容并取得最佳效果。 目前,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育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正确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应该合理布置教学任务, 分阶段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活动, 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成科.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验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教育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6) .

[3]卜玉华.外语教学指导纲要[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1 (1) .

[4]史燏.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 2011 (02)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篇8

一、创设实验情境, 点燃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而学生对实验又特别喜欢,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 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补充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新颖简单的实验, 提高学生听课的趣味性, 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利用一切器材,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例如, 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 教师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学生发现水并不流出, 纸片也不下落, 然后明白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得堡半球实验, 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 且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 可以先把一个鸡蛋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 学生发现鸡蛋是沉在水底的, 接着往烧杯中加盐, 鸡蛋会慢慢地往上浮, 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意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通过展示神奇的物理现象, 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他们会急于想知道答案, 并会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就是一个个谜团, 学习的兴趣得以点燃, 从而积极地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落实分组实验, 提升实验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 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有119个, 学生实验有18个。从我国物理课程教改的发展趋向来看, 演示实验要精练、要典型化, 它在所占的比例要逐渐让位于学生实验。因为学生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好地为学生手脑并用创造必要条件, 它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平面镜成像”“测量浮力的大”“研究电流强度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验, 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求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通过检查实验报告, 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 认真设计实验步骤,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 通过纠正错误, 逐步走向正确, 进而形成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依托课外实验, 延伸探索领域

课外实验与小制作是指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要求, 给学生布置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 让学生自己找仪器材料, 自己设计并独立完成的一些小实验或小制作。课外实验与小制作是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 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说来, 课外实验与制作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结合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自制教具并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 如在学习光学知识时,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 用两只椰汁罐制作小孔成像演示器;在核反应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利用火柴来模拟链式反应等) ;一种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室外观察和测量。例如,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汽车, 为何大小车前的挡风玻璃的倾斜度会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坐不同的汽车, 探寻其中的原因, 大多的学生都认为是阻力问题, 而通过实验后, 他们会得出另一个答案, 其实这是和光的知识有关, 虽然玻璃是透明的, 但也会有反射现象, 小轿车较矮, 如果玻璃是竖直的, 反射的乘客的影子就会挡住驾驶员的视线, 易造成交通事故, 而大货车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它本身就很高, 不会造成驾驶员的困扰。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学会学习, 开发智力, 提高动手能力。

四、关注习惯养成, 提升实验素养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每一次实验, 都应提出明确要求, 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 弄懂实验原理, 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 分清实验步骤, 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 为顺利地进行实验作好准备。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必要的数据和现象。实验操作完毕后要整理好器材, 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开展课堂实验教学, 并通过物理课外实验活动,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海虹.浅谈演示实验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1)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篇9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我们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的共同体会就是: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化学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注重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做了规定, 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新课程新理念, 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 培养探究意识。而传统的教学实验, 基本上是作为一种技能来传授的, 学生是被动地参与, 没有独立实验的要求。如果化学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 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 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 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这样学生虽然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 但是过后接触到其他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我们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让学生回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并对这些反应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然后分组实验来探究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并通过比较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钙粉末代替石灰石、大理石。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得新知识, 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 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再如, 教材中Na OH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 学生需用手触摸才能感知到, 这给学生观察现象带来了很大的局限。笔者引导学生对它进行了改进, 演示时先将试管里的水煮沸, 然后移离火焰, 水立即停止沸腾, 迅速加入两小块Na OH固体, 水又沸腾了。一个小小的改进, 不仅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而且让他意识到了创新是多么的奇妙和必要, 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思维阶梯要合理, 学生经过努力、讨论能够回答出, 不要设计得太难, 跨度太大, 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解决新问题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喜好, 将喜好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同时教学目标是高层次的。探索性实验的设置, 使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 充分发挥想象力, 和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进实验装置, 优化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实验的实验装置, 是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规化仪器, 按照有利于培养规范化基本操作的要求, 遵循科学性、平安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经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但是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装置, 有的过于复杂、有的演示时现象不太明显、有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设计以改进原有实验装置或重新设计实验装置为探究点, 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材中单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现象不明显、费时间。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先将铜丝置于酒精灯外焰灼烧, 铜丝表面氧化成黑色氧化铜, 再将氧化了的铜丝插入装有木炭粉的试管中加热, 一会儿后取出铜丝, 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红色, 改进后现象明显, 节省时间。关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是全书的难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可设计插入一个演示实验: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 盖上瓶盖, 并摇动矿泉水瓶, 这时就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了, 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现象很明显。而后用针筒吸取稀盐酸, 把针头刺进矿泉水瓶, 将盐酸注射进去, 在噼里啪啦中, 矿泉水瓶又恢复了原形。使很难理解的反应变简单了。

再如教材第124页“实验7—1”讨论燃烧的条件, 直接演示时造成的浓烟较多, 既危害健康, 又污染空气。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启发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

通过实验改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 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 而且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从而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 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 激活创新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增设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 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 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 例如在学习完软水和硬水的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把用久的旧毛巾变软, 学习完乳化和溶解之后, 可以在家里用清洁灵去体会它的乳化功能, 学完盐与酸的性质后, 还可以在家里体会用苏打和小苏打与醋反应, 去体会它们与酸的反应速率快慢, 等等。这类家庭实验习题, 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 与课堂实验相比, 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并且家庭小实验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化学界, 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 是以微型的仪器, 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 (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 , 以减少试剂在器皿上的附着量而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是化学实验方法的变革。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大力推行微型实验, 使全国中学生的化学教学皆有学生的单人实验作业, 以加强化学的素质教育作用。”

微型化学实验, 试剂少, 经济、环保, 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微型实验及仪器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 因许多的实验仪器均来自生活中的废弃品, 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 在自制化学仪器中展示了各自的才华, 例如:用废弃胶囊板做点滴板;用果冻壳代替小烧杯;用青霉素瓶自制微型酒精灯;用矿泉水瓶制洗瓶等。用生活中废弃品来制备实验仪器给他们提供更多创新实验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化学的神奇,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当然, 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 较忽视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较少考虑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等。因此, 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 但也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 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 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 两者取长补短,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陶行之先生说:“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无处不蕴藏着可点燃的火种, 只要我们勇做创新之人, 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从而在创新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剑春.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Z].南京市教研室, 2009

[2]程玉珊.微型化学实验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11:32~33

[3]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初中科学教学光学实验的改进研究 篇10

1光的传播的改进

“光的传播”实验是学生认识光的基础, 要求学生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需要在空气、液体、 固体等介质中分别进行实验。普通实验教学的课堂上所用的实验器材为激光手电、水杯、水、玻璃等基本要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1) 激光手电在空气中的实验效果十分微弱, 仅能看到光线终点, 见图1 (a) 。

首先尝试通过点燃香的方式, 产生烟雾增强可视效果, 实验结果是燃香产生烟雾少, 且烟雾四散不集聚, 又污染了周围环境, 学生感到呛鼻。再次改进, 利用艾条燃烟, 置于玻璃缸中, 顶部用玻璃遮盖, 减少烟雾扩散, 实验效果明显, 能看到光线在烟雾中呈直线传播, 改进后如图1 (b) 所示。

(2) 在清水中的光线模糊, 断断续续无法判别是否为直线, 见图2 (a) 。

首先尝试加入椰汁, 发现浓度配比困难, 只有在一定浓度的情况下才能看清光线, 太稀或太浓都影响实验效果。再次改进, 加入适量蜂蜜, 多种浓度下, 调制均匀, 均能有光线在液体中呈直线传播的现象, 改进后如图2 (b) 。

(3) 普通玻璃呈现的光线不是整条, 演示效果缺乏说服力。

基于以上问题, 结合巧用生活器材的改进思想, 笔者针对实验操作进行了探索。

固体。首先尝试改用果冻作为实验器材, 发现实验效果存在随机性。不同品牌、不同配料的果冻实验效果差异极大, 偶有果冻中存在的果粒截断了光线。再次改进, 采用有机玻璃进行尝试, 发现光线成长条直线传播, 效果明显, 如图3。

由于采用了生活中的常见用品, 此次实验的器材获取难度不大, 学生自己也能进行验证, 操作方便;同时, 以上尝试的实验效果明显加强, 得出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利于学生的观察与记录, 又减少了实验烟雾对课堂环境的污染。

2光的反射的改进

“光的反射”实验的教学设计多为在空气中进行, 运用平面镜、 刻度尺等器材展开。但如案例1中所提到的, 单纯在空气中进行实验效果不明显, 而运用燃香、艾草等方式又会产生大量烟雾, 不符合环保理念。因此尝试在水中进行此项实验, 实验器材为较大功率激光笔、铁架台、特制水槽和量角器。水槽和量角器的制作特点与实验步骤如下。

(1) 玻璃水槽为长方形, 水槽背部为黑色以达到更强的视觉效果。

(2) 为体现实验原理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的科学性, 自行制作较大刻度的塑料量角器, 刻度左右对称, 紧贴内壁置入水槽。

(3) 运用激光笔将入射光线与量角器的某条刻度重合, 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其对称刻度重合, 以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原理, 还可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4) 为体现实验结论的普适性, 需要多条光线射入水中而得到相同的结论, 此处发挥铁架台的作用, 将2~3支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向水槽发射光线, 观察是否存在反射现象、是否均符合反射定律。

通过以上改进, 学生不仅看到了多条光线的反射现象, 还通过量角器的刻度验证了光反射的定律, 实验效果明显。此次实验器材的准备与制作基于举一反三、引入科学测度的改进思想, 提高了实验的普适性和科学性, 促进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3平面镜成像的改进

目前许多学校“平面镜成像”实验往往因为缺少实验仪器或仪器损坏的问题难以顺利开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巧用器材、引入测度和联系实际等3种形式的实操改进和创新, 丰富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科学制作符合实际需求的实验器材。此项实验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结合实际, 理解生活中平面镜的运用。结合教学重点, 探索设计实验器材如下。

3.1粗制实验仪器

制作如图5所示仪器, 实验过程中, 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一侧, 在玻璃板另一侧放置没有点燃的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A完全重合为止, 固定蜡烛, 做上记号, 观察像与物体是否相等, 测量此时蜡烛A、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3.2精制实验仪器

(1) 粗制实验仪器在观察成像时发现成像有两个, 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因此在精制仪器时选取厚度适中或较薄的玻璃。

(2) 粗制仪器在测量距离时由于人为误差的存在, 部分同学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影响了实验的效果。为体现实验的科学性, 将刻度直接画于实验板上, 如图6所示, 实验时, 将蜡烛A首先置于刻度一端, 再进行其他操作, 进行此种处理后, 既能说明成像与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又可以直观迅速地读出得到蜡烛与成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减少测量误差。

3.3扩展实验仪器

通过精制仪器, 完成了实验的基本目标, 但尚未紧密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 将小轿车挡风玻璃的斜放设计搬入实验室, 设计扩展实验仪器如图7, 将两侧凹槽设计成一定角度, 将平面镜斜置于实验板上, 观察形成车内成像在上方与车外行人相区别的直观体会, 加深学生对于此次实验的理解, 提高其实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4光的折射的改进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按课本空气和水中光路均不明显, 学生没有感性认识, 只是记忆折射规律, 怎样使光路清晰?利用前面的装置, 装一半加了少量蜂蜜的水, 水上面放蒸发皿, 里面放点燃的艾条, 上面覆盖防止烟气逃逸, 烟量要适中, 效果好, 改变入射角, 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以及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当垂直射入, 方向不变, 通过此实验学生对折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见图8)

5实践效果

以上光学实验改进从3个角度进行设计:器材的选择、度量引入和实际的联系。经过实际教学检验, 每个角度都充分发挥了它的效果:从器材的选择方面改进现象清晰可见, 使得学生获取客观事实, 有了真实性;从量度引入方面改进实验, 通过多次实验, 渗透实验原理普适性;从实际的联系方面改进实验, 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最后对于光学实验改进三方面思考角度是否适用其他领域的实验改进, 有待于进一步尝试。

摘要:观察和测量是科学学习中重要方法。在光学实验中众多教师一直有这样的困扰:实验现象不够清晰, 对学生来讲实验事实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因此解决光学实验的可视性问题是获取客观事实重要途径, 根据笔者对其他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 老师们有了一些改进, 但缺乏对这些改进的系列研究。此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在一次成功时“点到即止”现象, 缺乏对实验现象的举一反三和深入探究, 也就是说实验现象的普适性往往被忽视。如何设计光学实验仪器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并在课堂教学检验, 经过笔者在实践中的深入研究, 总结提出初中物理光学器材需要考虑器材的选择、度量引入和实际的联系等角度来进行设计改进, 所设计的器材经过实践教学检验, 对光学实验教学存在如上问题取得根本性的解决, 实验教学效果大幅度得到改善。

关键词: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改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如根.让演示实验成为初中物理学习的好帮手[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2 (10) :30-31.

[2]张秀娥.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几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 (2) :24-2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 原则 教学策略 特点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利用直观、形象的地理实验来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课程内容中的活动建议上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模拟演示和地理调查等活动。因此,开展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对于达成地理教学目标,实现地理教学任务,巩固地理课堂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地理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实验器材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策略。在地理实验过程中,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同时注意实验步骤不应过难,应以操作简单,切实可行作为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实验教学策略。因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课本中的重难点且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需要通过操作演示实验来更好地揭示地理分布和规律的课题进行实验教学策略。

(三)启发性原则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该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能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能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地理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具有启发性的实验策略才是成功的教学策略。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构成

(一)绘制地图教学策略

绘制地图教学策略是指学生通过绘制地图的方法,达到学习地图的目的。

1.典型案例:

实验名称:绘制校园平面图

实验目的:掌握地图三要素

实验材料:校园鸟瞰图、直尺、A4白纸、彩笔

实验步骤:(1)根据校园鸟瞰图以及对校园的实际勘察,确定校园建筑物所处的方向,利用直尺测量校园鸟瞰图中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根据鸟瞰图的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2)根据实际距离确定合适的校园平面图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按照比例尺计算公式,计算校园各建筑物间的图上距离。

(4)按照校园各建筑物的实际方向确定它们在平面图上的方向。

(5)确定校园各建筑物的图例与颜色。

(6)绘制校园平面图。

(7)在平面图的适当位置标出比例尺、方向、图例。

(8)标注图名:如“某校校园平面图”。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各自作品,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园橱窗进行展示。

成果评价:学生间互评相互学习,教师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2.教学效果:

在绘制地图教学策略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加深了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提高了其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平,学生由此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培养了学生知校、爱校的校园情感。

3.策略小结:

绘制地图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的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加深理解和应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该策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把初中地理教材中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地图绘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制作地理模型教學策略

制作地理模型教学策略是指运用学生制作地理模型这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揭示抽象的地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1.典型案例:

实验名称: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实验目的:(1)认识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2)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实验材料:橡皮泥、白纸、直尺、小刀、铅笔、水彩笔、两根竹签

实验步骤:(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体的主体,再用小刀修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两个山峰的顶部穿孔至底部。

(3)将山体模型水平放于桌面上,以桌面为“海平面”,用直尺量出山体的“海拔高度”,选取合适的等高距,按照等高距在山体模型上用水彩笔描绘出等高线,再沿着等高线用小刀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从最底层开始,分层放到白纸上,用笔沿橡皮泥轮廓绘制出等高线,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各自作品,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园展台进行展示。

成果评价:学生间互评相互学习,教师指出制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教学效果:

在制作地理模型教学策略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能力,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的等高线特征,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

3.策略小结:

制作地理模型教学策略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地理模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策略根据实验使用仪器和材料不同,分为实物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1.实物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实物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是指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或地理实验器材,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演示,使学生获得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感性认识的一種教学方法。该策略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1)典型案例:

实验名称:演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实验目的:分析地表植被、降水强度、坡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土、喷壶2个、烧杯2个、草皮2块、木板2块、水

实验步骤:1.相同雨量的2个喷壶,分别喷向坡度相同、植被覆盖好坏不同的2块草皮。观察烧杯中的水土状况,思考:相同条件下植被覆盖不同,哪个水土流失更严重?

2.雨量大小不同的2个喷壶,分别喷向坡度相同、植被覆盖好坏相同的2块草皮。观察烧杯中的水土状况,思考:相同条件下降水量不同,哪个水土流失更严重?

3.相同雨量的2个喷壶,分别喷向植被覆盖相同、坡度大小不同的2块草皮。观察烧杯中的水土状况,思考:相同条件下坡度不同,哪个水土流失更严重?

实验结论:1.在相同条件下,植被条件越好,水土流失越轻微,植被条件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2.在相同条件下,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轻微,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3.在相同条件下,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轻微,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教学效果:

在实物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教师提问,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探索的精神,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3)策略小结:

在实物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尽可能地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创设演示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做的同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地理过程、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策略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

(1)典型案例:

实验名称: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

实验目的: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情况

实验材料:多媒体Flash动画“地球公转”、多媒体Flash动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过程:1.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地球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学生观看思考: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情况。

总结归纳:以北半球为例,完成表格。

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相反。

(2)教学效果:

地球公转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内容抽象,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难以理解。而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化抽象为直观,把地球公转一年的变化过程在几分钟内演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便于理解,加深记忆,提高效率。

(3)策略小结:

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现象化为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对漫长的自然演变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观测实验教学策略

观测实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地理要素进行观察与测量,从而达成预设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该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测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符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

1.典型案例:

实验名称:测量苏州一天的气温并绘制日气温曲线图

实验目的:(1)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日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百叶箱、温度计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百叶箱中。

(2)分别观测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并记录。

(3)温度计读数时,应注意视线应与温度计的刻度齐平,避免视差。

(4)绘制日气温曲线图。

(5)计算日平均气温。

实验总结:(1)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一横月、二纵温、三取点、四连线、五注名。

(2)日平均气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取平均值

2.教学效果:

在测量苏州一天的气温并绘制气温曲线图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测记录、分析归纳,从而掌握了测量气温的方法和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在观测实验教学策略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性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学到了地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

3.策略小结:

观测实验教学策略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亲身参与观测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科研的严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方法。

(五)调查实验教学策略

调查实验教学策略是指运用社会调查获取地理信息资料,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来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该策略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所学的地理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

1.典型案例:

调查名称:开展家庭用水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家庭用水情况,提出有效的家庭节水计划

调查内容:

建议你和家人实施家庭节水计划,看看一个月后能节约多少水。

汇报结果:制定家庭节水计划

(1)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2)推广节水器具

(3)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2.教学效果:

在开展家庭用水调查实验中,学生通过家庭用水情况调查,提出节水的措施和建议,制定家庭节水计划。本实验教学策略从生活中的资源问题出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切身感受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策略小结:

开展调查实验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所学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养成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特点

(一)学科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实验教学策略不同,必须遵循地理学科特点,体现人地和谐的地理思想。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地理知识,掌握了地理读图绘图方法、提高了用地理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地理公民。

(二)实践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包含丰富的实践内容,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學策略。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动手实践获得大量直观体验和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思考,将地理表象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地理规律和地理方法,由此也锻炼了学生读图绘图、学具制作、实验演示、观测调查等能力。因此可以说,地理实验教学策略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的。

(三)探究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1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课堂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 教师应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很多情况下, 初中生认为观察就是看, 从而对看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没有深入去研究分析, 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实验, 也最终得不出结论。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 教师也仅仅是在做无用功, 疲惫不堪。对于初一学生而言, 刚开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关键所在, 只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到快乐和兴趣, 那么以后做实验就变得比较简单。实验做完后, 不能扔下不管, 而要分析其中的成败经验。此外, 实验助手和小组长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教师强硬的灌输效果来得更好。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实验的部分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可以带他们进入某种情境, 然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最新版教材的编排, 学生一共要完成31项实验, 为了能够使这些实验发挥更好的效能, 学校一共排了85节实验课。这些实验课, 要么是对化学概念的具体阐释和验证, 要么是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推倒, 要么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探讨, 要么是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

举个例子, 在§2-1这一节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 实验课安排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这两个实验;在§1-4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对白磷燃烧现象进行实验, 然后往实验器皿中倒入一些热水, 再慢慢加入一些O2, 然后O2会和水中的白磷融合, 然后燃烧发出火光。整个实验完成以后, 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1.白磷和红磷为什么前者能在铜片上燃烧而后者不能?2.白磷在水中的燃烧条件是什么?3.红磷可以燃烧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又做了燃烧红磷的实验:在铁沙网上倒入红磷, 然后在酒精上加热, 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红磷的燃烧现象, 并且让学生根据教材写出燃烧的具体原因和必备要素。如此一来, 学生对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影响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养成筛选、选择、处理问题和交际问题的能力, 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验中, 有些设备比较昂贵, 因此很难批准购买。而多媒体正好可以解除这种尴尬。假如一些实验室需要大量过硬的、先进的设备, 或者实验室毒素大而且爆炸性非常强, 或者实验非常不稳定, 这个时候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替代, 从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和威胁。同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图形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动感地感受实验过程。

四、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很多化学实验是比较枯燥、死板的, 学生不感兴趣。为此, 教师可以增添些趣味性的实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探究一些植物的花或果皮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带来一些花朵或蔬菜, 做成汁液, 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学生设计了好多种实验, 通过实践检验, 有的遇酸或碱变色, 有的不能。这样即可以开发学生探究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使学生动手、动脑,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时, 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观察家庭厨房里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除去这些水垢和锈斑, 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水质的下降,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六、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以上, 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成效的高低, 大大决定了化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

[4]张冰.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现状及其转变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冯嘉瑞.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转变策略的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李媛媛.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中国航空网络下一篇:综合业务数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