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排(通用4篇)
中外女排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7届女排世锦赛前四名球队, 即美国、中国、巴西和意大利等四支队伍, 扣球技术在比赛中地运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中国知网及国际排联官网搜索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和四支队伍比赛的基本情况, 以便为本研究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1.2.2 录像观察分析
通过搜索中国女排与各支队伍比赛的视频录像, 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 同时认真记录各队在比赛中有关扣球技术方面的指标。
1.2.3 数理统计比较
对通过视频解析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逐步的统计、归类, 并按照要求制作相应的表格, 然后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扣球效果分析
中国女排合计扣球338次, 扣死次数为138次, 扣死率为40.83% (表1) ;其对手国虽扣球总数仅有337次, 但扣死148次, 比中国队多10次, 且扣死率高3.09%。在扣失率上, 中国女排扣球失误次数达到52次, 且扣失率也高于对手国。由此可见, 中国女排扣球次数虽多, 但扣死次数较少, 扣失次数较多, 扣球效果不理想。反观其对手国, 虽扣球总数低于中国女排, 但扣死次数较多, 且失误次数较少, 说明扣球效果要远远好于中国女排。因此, 中国女排在扣球上与欧美女排强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美国和巴西女排相比中国女排扣死次数及扣死率均高于对手;尤其是与奥运冠军巴西女排相比, 在扣球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 扣死率比巴西女排低22.81%。但与意大利队相比中国女排扣球效果较好;无论是在扣死率还是在扣失率上均优于对手。说明中国女排的扣球有一定的实力;但由于年轻队员较多, 技术发挥不稳定, 与经验丰富的欧美女排强队相比在扣球上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2.2 强攻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在现代排球比赛中, 由于发球的攻击性和威胁性与日俱增, 导致各队接发球的到位率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因此, 在比赛中, 更多的扣球还是要交由2、4号位的强攻来完成。所以, 强攻质量的高低对于一支队伍能否取得比赛最终胜利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女排的强攻扣死次数和扣死率均高于美国和意大利队 (见表2) ;但在被拦率上, 要高于美国女排, 尤其是被拦死率要比美国女排高6.09%。与巴西队相比, 中国女排无论是在扣死次数和扣死率, 以及被拦率上均不如对手。中国女排强攻仅扣死6次, 巴西女排20次, 扣死率仅有12.50%, 比巴西队百分之五十的扣死率低37.50%。这也充分说明巴西女排在强攻能力上十分突出, 尤其是两名主攻手加拉依和杰奎琳, 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 其扣球的线路刁钻, 手法变化多, 中国女排的拦网常常难以奏效;但面对巴西女排的拦网, 中国女排的强攻却很难奏效, 扣死率急剧降低。由此可见, 中国女排的强攻要好于意大利队, 与美国队基本持平, 但与巴西队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2.3 快攻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快攻是指当进攻方接发球到位时, 二传组织队员进行的各种快球进攻战术;主要包括近体块, 短平快, 平拉开以及背快和背飞等。中国女排向来以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闻名于世, 但随着各支球队之间不断的相互切磋和磨合, 世界女排强队在发挥自己特点的前提下, 充分吸收其它各支队伍的优秀进攻打法, 使得中国女排在快攻上越来越不占据明显的优势。中国女排快攻扣死次数和扣死率均低于美国和巴西女排 (见表3) , 尤其是与巴西女排70.97%的扣死率相比相比, 中国女排比其低将近三十个百分点, 差距十分显著;但快攻扣球效果要好于意大利队。在被拦率上, 中国女排要低于美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 但要高于巴西女排。同时, 也不难发现, 中国女排的快攻扣失次数和扣失率均低于其对手国, 说明中国女排在快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但并不明显。总体来说, 快攻效果要优于意大利队, 与美国队持平, 但不如巴西女排。
2.4 后攻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后排进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为了弥补前排两点攻的不足而发动的进攻, 而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战术进攻运用于比赛之中。与美国、巴西和意大利队相比, 中国女排的快攻扣死率平均达到45% (见表4) , 且都高于对手, 说明中国女排的快攻在比赛中运用效果十分理想。由比赛录像可知;中国女排的后攻主要由朱婷和惠若琪轮转到后排时在六号位进攻居多;且曾春蕾的1号位后攻效果也都比较理想。后排攻在比赛中由于其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 且不容易被拦, 隐蔽性也较好, 再加上前排队员的掩护进攻作为保障, 往往能十分奏效, 能够有效地突破对方的拦防, 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总体来看, 中国女排的后排扣球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实力, 且效果都比较理想, 且都优于期对手国。
2.5 中外女排扣球实力分析
从本次世锦赛的参赛形势来看, 巴西女排作为近两届奥运会的冠军, 美国女排是伦敦奥运会的亚军, 而意大利女排则是近两届世界杯赛的冠军。由此可见, 这三支队伍的实力都比较突出。而中国女排则是2013年下半年刚刚组建, 除参加过一次世界女排大奖赛外, 队员的大赛经理普遍缺乏。中国女排平均年龄24岁队伍过于年轻化, 与经验老道的欧美女排强队相比, 差距较为明显。中国女排虽然在身高和网上高度方面均比较突出, 但在比赛中, 由于技术发挥不稳定, 队员心理波动、起伏大, 而造成扣球发挥的稳定性不好, 失误次数多, 导致效果不理想。在本次世锦赛的最佳扣球队员排名中 (表5) , 巴西队有三名队员, 且前两名均被其包揽, 意大利队也有三名, 美国队有两名, 中国女排也有两名队员位列其中。由此可见, 中国女排虽在扣球上具备一定的实力, 但与欧美强队相比, 队伍过于年轻化, 不够成熟, 技术发挥不理想也在所难免, 中国女排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结论与建议
与欧美女排强队相比, 中国女排总体扣球效果不理想, 扣死率较低, 且扣失率较高。在强攻和快攻方面, 与巴西和美国队相比各有强弱, 但与巴西女排相比差距比较明显, 但要优于意大利队;在后攻方面, 中国女排运用效果较为理想, 且都高于对手, 中国女排后攻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因此, 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改善扣球技术, 增加扣球时的手法和线路变化从而能有效突破对防拦防, 减少失误, 并提高扣球成功率;提高年轻队员在场上的自信心, 丰富她们的大赛经验, 使其更加成熟、稳重, 为中国女排的后备队伍提供有效保障。
摘要: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7届女排世锦赛中前四名队伍扣球技术运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女排强队相比, 中国女排在扣球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扣球效果不理想, 且失误较多, 暴露出自身大赛经验不足, 心理波动性大等特点。中国女排的后攻效果比较理想;但与美国、巴西女排相比, 强攻、快攻各有强弱;与意大利队相比, 均占据明显优势。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改善扣球技术, 增加扣球时的手法和线路变化, 从而能有效突破对防拦防, 减少失误, 并提高扣球成功率。
关键词:中外女排,扣球技术,对手国,比较研究,第17届女排世锦赛
参考文献
[1]李毅钧.排球理论与方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
[2]郭希涛, 任伟.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扣球进攻技战术统计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1 (3) :59-62.
[3]张兴林, 等.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与变革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6 (2) :162-166.
[4]李毅钧, 孔祥平.2006年第15届世锦赛中外女排进攻技战术效果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7 (4) :77-79.
[5]郭荣, 张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战术效果的剖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8 (1) :56-57.
中外女排 篇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周苏红技术全面更多的负责了全队的一传防守。多数进攻是由快攻完成的,体现了中国女排快速灵活的整体风格。由于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更换,新的战术思想也实施贯彻。随着张磊成为新一届中国女排主力接应二传,中国女排未来的主要进攻点也从主攻换到了接应二传的位置。因此论文通过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比较分析,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提高和改进训练比赛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201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的5场比赛中接应二传扣球效果。
1 .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总体进攻效果的对比
针对中国女排同世界女排强队的总共5场比赛进行分析,对比赛双方接应二传手扣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期望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为中国女排改进训练及对以后的比赛提供一定的依据。
经过统计的数据得出,在对进攻效果的分类中,本研究将接应二传扣球的效果分为6类,分别是得分、较好、被防、被拦回、被拦死和失误。其中,得分是指本扣球过去的球直接得分;较好是指本方扣过去的球给对方形成了破攻,无法组织有威胁进攻的球;被防是指扣球被对方防起且能够组织进攻;被拦回是指扣球被对方拦回;被拦死是指扣球被对方拦死对方得分;失误是指扣球失误对方得分。
通过录像统计,将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所有扣球的进攻效果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5个国家接应二传排球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张磊的进攻总数为132个,被拦回的球为8个,占总数的4.15%。被拦死8个,占扣球总数的4.15%。其中得分的为58个,占扣球总数的42.25%。扣过为43个,占扣球总数的33.25%。失误为15个,占扣球总数的10.25%。其他5国女排接应二传平均总进攻总数为156个,被拦回的球为6个,占总数的3.27%。被拦死12个,占扣球总数的6.54%。其中得分的为78个,占扣球总数的51.25%。扣过为43个,占扣球总数的30.25%。失误为17个,占扣球总数的10.43%。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出,其他5国的接应总体效果都好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
2 . 2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在各位置进攻情况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结果分析,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与其他5国接应二传相比较,在位置分配球比重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总数为132个,在4号位的球为16个,占总数的12.7%。在3号位的球为5个,占扣球总数的3.15%。在2号位的球为82个,占扣球总数的6.25%。在1号位的球23个,占扣球总数的21.25%。其他5国女排接应二传平均总进攻总数为156个 ,在4号位的球为33个 ,占总数的21.27%。3号位的球为5个,占扣球总数的3.27%。在2号位的球为72个,占扣球总数的51.25%。在1号位的球为40个,占扣球总数的34.25%。以上数据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张磊的主要进攻点是以2号位为主,1号为为次,4号位和3号位为辅。其他5国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位置重点则是4号位、2号位、与1号位平均分配,进攻点较为平均。
2 . 3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与对手接应二传在 4 号位进攻效果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张磊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5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扣球总次数为69个和21个。得分和扣过分别是52.17%和31.88%,其他5国女排接应二传得分和扣过的平均为42.86%和21.788%。分别高于对手9.31和低于对手10个百分点。从弹跳高度的数据上来看,张磊的高度低于欧美强队,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女排接应在4号位进攻分配较少,高度是4号位扣球的根本所在,没有一定的弹跳力支撑很难打出效果较好的4号位进攻。所以我国女排的扣过率高于扣死率,这就是没有绝对高度被对方拦网撑起的结果导致。
2 . 4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与对手接应二传在 2 号位进攻效果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张磊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5国女排接应二传在2号位扣球总次数为38个和42个。得分和扣过分别是55.3%和31.6%,其他5国女排接应二传得分和扣过的平均为57.1%和33.3%。分别低于对手1.8和1.7个百分点。并且中国队在2号位进攻的失误率高于对手 ,扣失为6.3%,扣球效果都低于欧美强队的平均数。这可以反映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2号位进攻的能力与其他5国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女排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接应与二传在配合方面与国外高水平队伍还有待提高;(2)中国接应二传在扣球手法和技术动作运用方面不足;(3)中国接应二传在扣调整球方面练习还不够合理,而且国外运动员在自信心方面比中国队要强,对自己的实力有较大的把握。
2 . 5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与对手接应二传在后排进攻效果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张磊在后排的进攻次数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5国女排接应二传的平均次数分别是40个和23个,在得分率上中国女排远远低于欧美强队女排,从数量上来分析,我国女排之所以后攻较少,也可能是因为后攻的进攻效果和实力不太理想导致。但从其他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2号位的跑动扣球是我国女排接应的主要进攻得分手段,其他均为辅助。
3 结论与建议
3 . 1 结论
从总体进攻效果上看,其他5国欧美强队女排的接应都好于我国女排接应二传,而且自身的稳定性较好,失误率也比较低。从整体这一环节上,我国女排接应与欧美强队女排接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从4号位的进攻效果看,我国女排接应的扣球成功率高于其他5国女排的平均数 ,但是我国女排的扣球数量却远远低于其他5国欧美强队。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女排在4号位这一进攻点的不足。
从2号位的进攻效果看,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2号位进攻无论是次数还是效果远远好于欧美强队,在这一点上我国女排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从1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看,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后攻这一环节上次数平均次数较少,但是在后排的进攻效果较比欧美强队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
3 . 2 建议
中国女排应加强接应的4号位强攻练习,以增加高度为主要练习目的,提高4号位进攻点的成功率,从而分担其他位置的进攻压力。
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进攻技术和战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自身技术的稳定性,加强与其他位置的跑动配合,形成多人打一点的优势。
中国女排应加强接应的后攻能力,实现前后一体化的立体进攻方式,扩大接应进攻强的优点,使我国女排的全面型接应逐渐过渡到进攻型接应。
中国女排应注意训练接应二传的心理素质,及抗干扰能力,能够使接应二传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压力,真正的成为核心型人物。
摘要:本文通过以201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录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技术统计法,对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与美国、古巴、泰国、土耳其、巴西队接应的进攻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接应二传进攻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国内女子排球的训练以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就自身比较而言,中国女排接的应二传在2号位成功率低于4号位,而在进攻总数上也低于4号位。从整体的比较来看,在扣球的整体效果上均不如其他强队的接应二传。
中外女排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2年女排伦敦奥运会的六支队伍:塞尔维亚、美国、中国、日本、巴西、韩国;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和塞尔维亚队;2013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国队、泰国队和韩国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录像观察法
对2012年女排伦敦奥运会的六支队伍,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和2013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半决赛接拦回球战术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进攻接不同种类接回球的技术效果。
1.2.3 技术统计法
技术统计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逻辑推理, 找出比赛中接拦回球战术运用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1.2.4 专家访谈法
访问部分排球界的专家、教练员。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拦回球保护的站位阵型
2.1.1“三、二”站位阵型:
以4号位进攻为例, 前排3号位和后排5、6号位三名队员组成第一道防线。前排2号位和后排1号位两名队员组成第二道防线[2] (图1) 。
2.1.2“二、二、一”站位阵型:
以4号位进攻为例, 前排3号位和后排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 前排2号位和后排6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 后排1号位队员负责后场区[2] (图2) 。
2.1.3“二、三”站位阵型:
以4号位进攻为例, 前排3号位和后排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 后排1、6号位和前排2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和后场区[2] (图3) 。
2.1.4“二、二”站位阵型:
以2号位进攻为例, 1号位队员插上, 跳传给2号位进攻, 前排3号位和后排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 前排4号位和后排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及后场区[2] (图4) 。
2.2 强攻接拦回球保护站位阵型的运用现况
通过对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6支女排比赛中强攻接拦回球保护站位阵型进行统计, 表5结果显示:在比赛中四号位强攻扣球有55.14%采用“三、二”站位阵型;有38.20%采用“二、三”站位阵型。二号位的强攻扣球采用“二、二”阵型的只占6.66%。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 采用“三、二”这种阵型的使用较为普遍, 在对方拦网强、拦回球落点大多集中网前是才采用。 (2) 有些队伍采用“二、三”阵型, 这种阵型在对方拦网能力一般、拦回球落点比较分散采用。所以在比赛中采用不多。 (3) 只有极少数队伍是用到“二、二”阵型站位, 这个情况只有在来回球速度比较快, 队员防守来不及回来保护, 导致出现“二、二”阵型, 另外, 由于现在高水平比赛拦回球具有路线短、速度快、落点乱的特点, 如果保攻意识不强, 就不可避免要扩大失误[2]。
2.3 强攻接拦回球阵型运用效果的分析
2.3.1 中外女排强攻接拦回球效果的分析
接拦回球效果从防起球、一般、失误2项技术指标统计比较发现 (见表6) , 三种接拦回球技术的效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防守起球率方面, 同国外女排防起球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接拦回球失误率方面, 中国队好于日本队、塞尔维亚队和韩国队, 但要比美国和巴西女排差。在“二、三”阵型站位中中国队采用的比较少, 起球率也明显比国外低。但是外国队的失误率也高。在比赛中“二、二”阵型站位中国队与外国队采用得比较少, 一般只有防守队员来不及回来保护接拦回球才会采用“二、二”阵型站位, 中国队在“二、二”阵型起球率只是一般, 外国队的失误率相对比中国队要高。
注:防起指球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失误指球直接掉地上、垫飞等。
阵型站位由此表明:强攻的位置“三、二”、“二、三”阵型接拦回球在两种站位阵形战术中, “三、二”得分率最高。在失误方面, 与国外球队相对照的数据中显示 (见表6) 我国在接拦回球起球效果好于国外。我国的“三、二”阵型战术总数起球率是比较多的, 但是失误率也最高。因为中国队在接拦回球只有自由人相对较好, 其他人较差。由此可见, 在提高接拦回球上, 不一定非要采用“三、二”阵型战术。还要根据比赛场上的情况而定, 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比赛中接拦回球的失误率低于外国队。原因初步分析可能是因为在这种强队比赛中, 运动员的身高、拦网高度和技巧会影响接拦回球的效果。运动员要在比赛上集中精神, 尽快融入到比赛中, 反应能力要集中。
2.3.2 防拦回球的失误原因分析
从防拦回球的失误原因来分析 (表7) :总结以上的数据究竟是阵形的站位影响, 还是技术的原因。在比赛中阵型的站位和技术上的失误占的比例较大, 主要的原因是防守意识太差, 本方进攻时后排队员不及时跟进, 前排队员未尽快后撤靠拢扣球者, 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防拦回球而失误的占主要地位。技术上的失误尚属其次。一些队员在作了一传或防守之后, 觉得大功告成, 直立观战, 静等扣球战果, 丝毫没有考虑球还有可能被对方拦回来。有时竟出现拦回球打到自己的身上而毫无反应的现象。除了对防拦回球的重要性有认识问题之外, 还有防守意识的训练问题[3]。有人说防拦回球比较难, 不如用其他技术的提高来弥补这方面的损失。但其他技术再好, 这个环节太弱, 也常常会导致失败, 尤其是在旗鼓相当的高水平比赛中。
2.4 2013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半决赛, 中国队、泰国队和韩国队的强攻时被拦回球落点的统计表与分析
通过观看比赛视频统计分析, 在排球比赛中的拦回落点虽然突然, 不易防守, 但如果能根据本方进攻的战术, 扣球位置、扣球人的特点和身高以及对方拦网的情况和特点, 相应地采用各种不同的保护阵形, 并做到合理布局、分工明确还是能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并为本方的连续进攻提供有利条件。前区指中线到三米线的区域, 中区即指三米线到六米线区域, 后场指六米线到端线的区域[6]。通过对两场比赛的观察和统计, 统计出强攻被拦回球的总数为97个, 其中分布在前区有69个, 中区有22个, 后区有6个, 见表7由统计分析资料不难看出前区为重点防拦回球的区域。
统计结果显示, 拦回落点最主要是集中在前区。保护接拦回球的队员, 无论是强攻或快攻都离扣球队员太远, 导致很多被拦回球都是直接失误, 自由人和其他不参与进攻的队员应该大胆的靠前跟进保护扣球队员。扣球队员被拦回球在一米线应该自己直接主动保护。在四号位进攻被拦回前区的球自由人应该主动的接球;分析表明, 二号位进攻多以交叉掩护后的“背快”、“背溜”, 被拦回球落点多数是集中在两米线和一米线, 保护阵形大家多是采用“二、三”阵形, 自由人和二传应该在里层保护, 其他队员在外层积极参与保护;在三号位副攻进攻最主要进攻多是“短平快”和“近体快”为主。有时会出现交叉跑动后由强攻打的战术, 对“短平快”和“近体快”的保护多是采用“马蹄形”保护;三个队伍都运用到后排的打法, 后排进攻多在一、六号位完成。对一号位的后攻多形成“三、二”、“二、二、一”保护阵形, 对六号位后攻的保护多是“马蹄形”保护, 据分析中国队在六号位后排进攻多是由自由人单人跟进, 二传有时也参与到保护, 参与保护队员太少, 致使保护到位率较低。在这三个队伍当中接拦回球最主要还是自由人保护的比较好, 其他人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2.5 进攻防拦回球的技术运用情况
分析2013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和塞尔维亚队比赛, 预判和及时移动到位是防好拦回球的关键, 技术上采用低蹲和半蹲姿势效果好, 起球手法应多样, 可提倡单手垫球、各种倒地垫球和单手挡球, 以扩大防守面积[4]。
从表8的统计数字来看, 低姿 (包括跪垫) 或半蹲姿势的垫球效果好, 成功率在38.7%以上。在比赛中只要防守队员及时跟进, 合理取位, 对扣球队员形成小包围圈, 大多数拦回球是可以防起的。用扑、跃、滚、倒等摔救动作起球, 效果虽然不好 (起球率只达33.3%) , 但对付低远球也只能如此, 当然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摔救的成功率还可以提高。
通过比赛分析, 单手垫球技术用来防拦回球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防守者低蹲后移动很困难, 拦回球的速度比较快。脚步很难跟上, 防守者主要靠条件反射动作起球, 对付身体两侧或较远的球, 必须跨步倒地单手垫球就比较方便。统计数字表明单手拦球的起球率只是11.1%, 垫失率比较高, 在这方面技术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应当熟练掌握, 提高起球质量和成功率。如果来球被拦回后排, 可采用单手挡球或双手传球的办法截击。在观看两场比赛中用双手传球方式防拦回的高平球出现7次, 而用单手挡球防高平球只出现了2次。根据观察分析, 在对于拦回的高弧度球可采用传球手法是很妥当的, 传给二传队员或直接传给攻手扣两次球, 可以加快比赛进攻节奏。
2.6 如何布局强攻扣球保护站位
本方4号位进攻, 其他5人保护为例:5号位队员向前移动和向左后方移动的3号位队员形成第一道防线, 6号位队员向前移动和内撤的2号位队员形成第二道保护进攻防线, 1号位队员保护后场, 为第三道防线[5]。这样前面三人组成一个包围圈, 后面有一个流动哨。
在本方2号位进攻的保护:2号位进攻常常遇到对方高大的主攻手拦网, 同时2号位进攻对打手出界、变线等技术要求也高, 所以被拦回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1号位插上做二传, 背传给2号位进攻时, 往往来不及转身保护, 因此, 参加保护扣球的人就少了, 当2号位进攻时, 6号位要迅速移到2号区附近, 4号位看球已给二号位即内撤保护, 2号位也要自我保护, 5号位要移动到中场流动保护。1号位插上将二传传出后, 马上参加保护。
总之, 防好拦回球在技术上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判断 (扣球落点位置, 近网还是远网, 被拦回的可能落点) ;二是靠近 (保护队员尽快靠近扣球者形成小包围圈, 越是扣近网球越要靠近) ;三是低蹲 (降低重心) ;四是反应 (反应要快, 及时插到球下, 靠反射动作起球) 。另外击球手法要多样、熟练, 扣球者本人要积极防守[6]。
3 结论
3.1.1目前, 在世界女排比赛中, 强攻接拦回球阵形主要是“三二”、“二三”这两种阵型。在大型比赛中强攻的接拦回球的战术阵型“三二”有比较好的优势, 将被越来越多的女排队员采用。这是因为拦网队员的身高和拦网技巧还有提高的空间, 拦网的落地点都是集中在三米线前面。比赛中情况是多变的, 还应做到根据对方拦网队员的具体情况, 分析掌握拦回球的落点规律调整保护圈。
3.1.2从强攻接拦回球保护阵型运用的总体效果上看, 在接拦回球失误率方面:中国女排要好于日本女排、塞尔维亚女排和韩国女排, 但比美国和巴西女排差;中国女排接拦回球防起效果方面:同国外女排防起球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
3.1.3根据比赛视频统计分析, 副攻最主要进攻多是“短平快”和“近体快”, “背快”和“背溜”为主。对于快攻的保护多是采用“马蹄形”和“二三”的保护阵形;被拦回球落点多数是集中在两米线和一米线, 自由人和二传应该在里层保护, 其他队员在外层积极参与保护。通过比赛分析, 中国队副攻进攻“背快”和“背溜”的保护阵形是“二、三”阵形, 二传和接应队员里层保护;而根据外国队的比较她们保护阵形也是“二、三”阵形, 但不同的是, 外国队的里层保护队员是二传和自由人。事实证明, 自由人在前排保护起球的效果要比其他队员要好。
3.1.4通过观看2013世界女排大奖赛比赛视频分析, 在比赛中, 预判和及时移动到位是防好拦回球的关键, 技术上采用低蹲和半蹲姿势效果好, 起球手法应多样, 可提倡单手垫球、各种倒地垫球、双手传球和单手挡球, 以扩大防守面积。
参考文献
[1]张百振.排球[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3 (12) .
[2]虞重干.排球运动教程[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10) .
[3]王天聪.应重视排球中的保护进攻[J].安徽体育科技, 1981 (05) .
[4]李学芹.防拦回球的调查分析[J].成都体院学报, 1981 (07) .
[5]李毅钧.排球基础教程[J].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11) .
中外女排 篇4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在主教练郎平带领下时隔16年,最终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目前国内研究认为,中国女排的强攻扣球质量相对2012年奥运会时有所提高,且具有与世界强队对抗的身体素质条件和网上进攻实力。中国女排扣球优势主要体现快攻、跑动进攻中。
通过对中国女排决赛和半决赛扣球统计分析,研究中国女排对美国女排、意大利女排的进攻手段和效果,以期探索中国女排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进攻质量,在2016年奥运会夺取冠军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半决赛中国女排、美国女排、意大利女排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排球运动的书籍,以及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
2.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半决赛的比赛录像,对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意大利女排比赛扣球进攻数据进行采集。
2.2.3 数理统计法
对中国女排与外国强队扣球进攻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中、美女排扣球进攻技术分析
表1结果显示,美国女排主要进攻位置在4号位,中国女排强攻成功率与美国队没有明显差距,但扣球失误率和被拦死率都高于美国队。中国队后排攻运用比美国队高了10百分点,而且后排攻的成功率也比较高。
在比赛中,前排进攻压力大时,中国队采用后排过渡进攻是有效果的。直接失误和被拦死就达到31%,没有起到进攻效果,反而失分较多,吊球效果也并不明显。因此在比赛中中国队要减少调整球的比例,可以利用主攻手朱婷的身高优势,适当增加后排攻的数量。
美国队快攻与中国队快攻运用率相差不多,但美国队快攻成功率高于中国队10%。中国队扣过率为43%,高于美国女排23个百分点,因此提高中国队快攻的成功率也是中国队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手快,击球点高,成功率高,自身失误率和被拦死比率较低是中国队在快攻方面的优势。面对自身一传防守较不稳定的情况,中国队快攻方面应该多加强半到位球的进攻技术。
在决赛中,中国女排4号位置强攻运用比率与美国女排一致,达到29%;2号位置进攻低于美国女排11个百分点;后排进攻比率高于美国女排10个百分点。
中国女排在面对美国女排高拦网、大力量进攻时,4号位进攻受到压力强攻攻不下,2号位置也没有充分发挥进攻作用,因而采取后排进攻过渡比赛。中国女排进攻特点是快速多变,但在决赛中3号位置快攻的运用率远低于对手,没有将自身的进攻特点打出,因此输掉了比赛。
攻手自身要将进攻时线路明确,扣球时视野开阔。提高扣调整球的能力,能将调整球在不失误的基础上加强攻击性。加强对球的控制能力,有进攻机会时,保持快节奏进攻,同时线路精确;扣球前观察对手的拦网区域和防守阵型,寻找机会打吊结合。没有进攻时,掩护动作要逼真,起到吸引拦网队员的作用。
3.2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意女排扣球进攻技术统计
在这次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与意大利队交手两次,第一次是第二阶段在巴里以1:3负于意大利,第二次就是半决赛时3:1获得比赛胜利。
表2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强攻运用率高于意大利女排并且成功率高过意大利女排10.4个百分点。快攻运用较多,并且成功率达58%,意大利女排成功率仅为31%,这些都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女排在整体身高水平上占优势,被拦死和拦回共占10%,而意大利女排被拦死和拦回共占15%,高过中国女排5个百分点。说明中国女排在这次比赛中制约了对手的进攻,降低了对手进攻成功率,虽然扣失率与被拦死率相加,略高过意大利女排,但由于总体进攻成功率较高,所以获得了比赛胜利。
而第一场与意大利女排比赛时,中国女排扣球成功率低,快攻虽然运用较多,但成功率远远不如对手,综合来看,整体的进攻水平低于对手。中国队与意大利队比赛时,扣球失误较少,不容易被拦死,因此只要提高进攻的成功率就可以赢得比赛。攻手方面,意大利女排攻手高度只有两名超过190cm,并且进攻形式基本是在4号位和2号位的强攻。因此,中国女排攻手在扣球时,可以扣球力量加大,下手速度加快。
4 结论
4.1决赛中中国女排总体扣球成功率与美国女排相近,但快攻成功率明显低于美国女排。中国女排后排进攻的比例和效果有明显提高,但2号位进攻较少。应进一步加强2号位扣球进攻比例,提高快攻扣球成功率,加快进攻节奏。
4.2半决赛中国女排总体扣球成功率高于意大利女排,快攻成功率也高于意大利女排。综合来看,中国女排目前总体扣球进攻水平高于意大利女排,是中国女排取胜的关键。
5 建议
5.1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快攻的进攻实力,提高强攻的进攻质量。丰富快攻中短平快、近体快、背快和背飞等各个技术穿插运用。多运用拉开的战术,牵扯对方拦网,分散进攻点减轻强攻的压力。
5.2中国女排需要进一步加强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技巧,培养核心的进攻队员,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扣球时线路要清晰,变换手法击球,熟练掌握平打、转腕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子林,李毅钧.中国女排轮次进攻打法特点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4):44-47.
[2]张欣.第29届奥运会中外女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8):81-83.
[3]盖洋,赖亚文.中国女排战术运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86-89.
[4]张兴林,李毅钧,钟秉枢,葛春林.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与变革启示:以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2):162-166.
[5]张红松.中巴美女排网上实力评估——兼析2003年世界杯中巴、中美之战[J].体育科技,2004,25(2):19-22.
【中外女排】推荐阅读:
少年女排06-03
郎平女排精神07-13
新一届女排05-29
中国女排精神07-22
公司倡导女排精神05-28
学习女排精神作文08-31
中国女排再创辉煌08-09
学习女排精神的作文06-03
女排精神从未远离我们09-10
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