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干部

2024-07-23

储备干部(精选9篇)

储备干部 篇1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高职院校活力的根源所在。当前, 各类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1.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按照经济建设第一线的职业岗位要求来培养人才。而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学校的形态组织实施的, 是一种典型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学习方式的课堂化、学习结果的文凭化和学校组织的制度化。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弊端。高职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本应以学以致用为核心, 但在现有高职形态的教育模式下, 实践的重要性被忽略, 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被边缘化, 其最终结果是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改变这种局面, 就需要建立一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 以便帮助学生从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提出无疑是改变这种局面的良策。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同时与社会行业、企业合作,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是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 企业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 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 可以指导并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教育与当今先进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的不足, 缓解办学资金的压力。

2. 订单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所谓订单培养模式, 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 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实践条件方面全面合作, 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场地进行实践教学, 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合格后, 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突出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强调依托企业, 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场所、实验设备、兼职教师、经费、企业前沿信息等各方面资源,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打破传统实践教学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 高真度、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实践教学。

目前, 订单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订单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 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对接的合作新模式。校企合作中, 合理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院的教学计划、大纲融合, 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院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订单培养模式是润滑剂, 它可以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度, 促进学校专业的建设、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增添新员工, 可以带来新效益, 促进企业稳步发展;订单培养模式的对象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企业定期发放生活补贴, 可以为家长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这种模式也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彻底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 订单培养模式的形式。

订单培养模式的项目包括合作内容、合作对象、合作形式以及合作协议等方面。在确定合作方向过程中, 应在摸清企业需求的前提下, 对学校的条件与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找准双方合作的最佳结合点, 确定合作内容。选择适当的“订单”合作对象, 要考虑对方的实力和基础, 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去;要考虑对方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 能否学以致用;要考虑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这是合作稳定的前提条件。总体上讲订单培养模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一对一, 即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采用一个企业的人才订单数量足以单独组建一个或多个班级, 且职业岗位要求指向一个专业时, 可采用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如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 (赛马产业方向) 和武汉东方神马集团合作开办的订单班培养模式即是如此。协议约定学生学习期间所有的实训课在企业完成, 这些课程都由企业兼职教师来承担, 企业提供各种赛事岗位由学生担任, 充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考核合格即可进入合作企业正式就业。

(2) 一对多, 即一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当多个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共同指向同一专业, 而这些企业中每单个企业的人才订单数量不足以单独组建一个班级时, 则按照职业岗位群相近原则, 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培训为主, 采用一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组建订单班。如电子商务专业与杭州易才咨询管理公司、阿里巴巴上海渠道中心合作开办订单班, 在07级学生中经过笔试、面试录取一批学生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从事淘宝的客服和诚信通的销售工作, 实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可以转为正式员工, 易才班从2008年6月合作至今, 累计有44名学生顺利的对口就业, 阿里巴巴上海渠道中心2009年6月初开始合作, 第一期就有26名学生进入公司顶岗实习, 这些学生专业对口、有企业承认的网商职业能力资格认证, 很受企业的欢迎。

(3) 多对多, 即多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当一个企业订单数量不足以全部接受一个专业的学生, 又需要职业岗位和产品技术同属一个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且共同需要掌握几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时, 根据职业岗位群相近原则, 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培训为主, 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烹饪与食品工程系的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加工、西餐工艺、中西面点等专业 (方向) 和湖北明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丽华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办的订单班培养模式, 因为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餐、西餐、中点等人员, 根据学院烹饪专业群的情况, 所以对应这些企业, 可以在专业群内多个专业及专业方向中开展这种订单培养模式。

(4) 多对一, 即多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 (多专业混合型) 。当某个企业的人才订单数量足以单独组建一个或几个班级, 但职业岗位要求订单生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 可采用多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组建订单班。如我校与武商量贩公司的合作形式即是如此。从1997年最初简单的派遣实习生合作到如今的全方位深入合作已有12年的历程, 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武商班”是从2006年开始开办的, 至今共举办二期, 每期学习周期为二年, 其中第一期学员43名, 第二期学员30名, 这些学员分别来自于我校商务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加工、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从2008年开始, 订单班的模式又增加了创新层面, 扩大了订单的范围, 以前是以经济类专业学生为主开展订单培养, 现在扩大到烹饪与食品类专业群, 同时举办二个订单班级, 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 这二个班级的学员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受到企业的认可, 效果明显。

二、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

“订单”是订单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也是区别于其他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它要求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 (“订单”) , 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 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

1. 招生方式创新。

大部分的订单培养模式都是在学生进校前就确定了招生录取对象, 即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种招生在各高职院校的招生简章上会醒目标识, 学生被录取后, 进校就按订单班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和管理。订单培养模式从它的兴起到如今, 发生了许多变化,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武商班”在发展的过程中, 首先对招生方式进行创新, 校企双方从第一届起就确定了多专业混合型的招生方案:坚持双向自愿、择优录取的原则, 在二年级商务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加工、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在校生中发布订单培养信息, 首先从专业成绩和个人意向二个方面接受学生报名, 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试题, 再对报名的学生进行笔试, 最后由企业对笔试合格者进行面试, 最终发布录取通知书。这种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订单班培养招生方式。在二年级在校生中招生, 有利于订单班的教学管理和工作稳定性, 因为这些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 对专业基本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对专业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最关键的是这些学生对职业取向有了一定的把握, 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订单教育在根本上不是订数量, 而是订质量和特色, 实施订单教育摆在学校面前的是如何培养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找准订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社会“多赢”的效果, 既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又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找到了出路。

2. 管理方式创新。

因为学生的双重身份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以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身份, 权利职责问题等, 对订单班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难把握好的工作难点。比如难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决定权、学生的教学培训职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发展等。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是按合作协议来分工协作和管理的, 职责分明。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 协议仅仅是合作的一部分, 是一个“订单”的象征, 真正的管理在于创新, 提高订单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武商班”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武商量贩公司多年校企合作的结晶, 创新的成果。在“武商班”开办的过程中, 校企双方首先成立订单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从制度上双方首先确立了完善的三级管理制度, 从学校到企业, 从领导到辅导员, 全面全程参与管理。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 校企双方高度重视管理的问题, 在企业对实施订单培养的学生管理模式, 包括订单招生、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或方案、组织实施、质量测评与控制等方面都做了较有效的管理和创新。比如第二期和第一期比较, 第二期订单班开办的过程中, 企业、学校、学生签署三方培养协议, 约定相关条款:学生专业学习、业务培训、企业参观、企业现场上课、顶岗实习等全面结合, 同步进行;学员在校培训期间每月享有200元的生活补贴, 顶岗实习期间每月有750~850元的实习工资等, 这种措施在第一期的时候还没有全面推行, 但在第二期就全面执行了, 这种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二期30名学员顺利合格地结束了近4个月的业务培训和8个月的顶岗实习, 流失量很少, 至学生正式毕业之际还有23名学生依然在岗, 并且工作表现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 现正处于和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协议办理转正手续阶段。

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管理的创新有很多, “武商班”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创新, 经过实践的证明, 企业如何在学员顶岗实习期间创新管理、学校如何在学员培训期间创新管理仍需努力, 学生的管理模式, 包括弹性计划、师资共建、校内授课、顶岗实习、考核测评方式等仍需细化, 以达到订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 实践教学创新。

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大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按合作协议执行, 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室进行, 仿真度高, 真实性强, 但没有经历实战, 没有面对市场和消费者, 缺乏严格真实的检验标准。“武商班”改变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 所有的实践全部在企业进行, 实践和理论整体对接, 培养方案中规定, 学员所有的实践课老师由企业资深员工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每周在校进行8课时的业务理论学习和16课时的企业现场顶岗实战, 同时举行多次企业参观、员工交流、座谈会辅助教学, 这种创新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比如最明显的是会计专业的学员, 理论上从收银系统认知到操作流程学习再到安全防范学习, 实战上从企业模拟收银机操作到现场观摩师傅收银再到自己亲自操作收银机, 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另外的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学员的轮岗制度, 由于学员是来自不同的专业, 订单培养的目标是企业的储备干部, 而不是徒有虚名的一个称号, 也不是长期化的基层员工, 所以经过系统的培训后, 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 所有学员要进行轮岗工作, 收银员、商品管理员、防损员、采购员等岗位都要经历一遍, 这种制度措施意图在于全面培养学员, 使其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 达到一个合格的“企业干部”的标准。这种举措突破了常规订单培养的单一化和局限性, 充分发挥了多专业混合型的优势, 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职业发展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的发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 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 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施已有四年, 涵盖营销与策划、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会计、烹饪工艺与营养及食品加工技术、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个专业,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通过规范运行, 有利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受益;通过规范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参与教学和实习指导的管理, 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 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受益;合作企业有了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规格符合企业要求, 保障了企业稳步发展, 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企业受益;“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明确, 基本无就业压力;学生自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始, 享受企业给予的生活补贴, 顶岗实习期间享有实习工资, 家长可以减少一定的经济负担, 学生及学生家长受益。

学院积极鼓励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 尤其鼓励“订单培养”, 目前已有订单企业8家, 涵盖近12个专业。随着合作的深入, 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已转变为主流模式, 2009年学院将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的专业进一步拓展, 将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开展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共管是学院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学院鼓励对校企合作共管的机制和模式进行创新。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将以其特色和优势成为一种趋势, 从“武商班”可以看出, 它是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出发,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手段, 培养市场和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在多专业和多专业群之间进行, 校企双方共管, 学生以专业为基础, 重在实践教学, 突破了以往的单个专业单独“订单培养”的模式, 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建松, 谢峰.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3].朱其训.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 2008

[4].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8)

[5].刘晓欢, 郭沙, 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5)

储备干部 篇2

姓名:简历范文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2年9月毕业时间:6月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毕业院校:江苏省南通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联系电话:182xxxxxxxx 邮箱: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储备干部,行政文员

职位类型:全职

到岗时间:随时

工作地点:徐州市

工资待遇:面议

在校奖励情况与实践经验

~ 优秀学生干部

~ 校专业一等奖学金

6~9月 XX公司实习从事行政文员方面的工作,协助领导和同事处理办公室内勤、起草文案。

自我评价

储备干部 篇3

关键词:弹药储备,弹药最大储备量,费用约束,库存约束

0 引言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随着各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毁伤任务的加重,战场目标防护能力的增强,弹药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种类需求不断增多,各种类间的匹配要求不断增强,这些新特点、新情况,导致弹药储备与传统战争有很大的不同[1]。正确认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弹药储备的特点,科学规划储备布局结构,合理确定储备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我军近年来在弹药储备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弹药储备结构与布局[2,3,4,5]、弹药储备量和弹药储备风险[6]等。目前,弹药储备结构和布局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专门针对弹药储备量的研究很少,能够为储备数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的模型也很少,仅在航空弹药储备领域存在少量的模型[7]。弹药储备量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到各种约束的限制,且与弹药储备标准息息相关,迫切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本文从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出发,考虑弹药储备中的“硬”约束,针对最大储备量情况展开研究,进而构建考虑费用约束、库存约束的弹药最大储备量计算模型,为合理确定弹药储备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了弹药保障综合效能的发挥。

1 影响因素分析

弹药供应包括生产、储备、运输、消耗等环节,弹药储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储备量过小,会导致消耗时难以及时供给,而如果储备量过大,更会导致费用的急剧增加,因此,需要针对供应链整体的实际进行考虑,以期得到最佳的储备数量。在该过程中,影响弹药储备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弹药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弹药储备的基本保障。对于某一种弹药来说,生产能力往往是固定的,因此可以用均匀分布来描述。但对于企业来讲,由于装备需求不同,生产能力往往处于两种状态,一种为低生产速度,一种为高生产速度。

(2)弹药寿命。弹药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对弹药储备量产生影响,如果弹药寿命相对较短,则意味着弹药难以大量长期储存。

(3)弹药消耗量。弹药消耗量对弹药储备量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不同的消耗需求特点,将导致所需储备的弹药数量、类型的不同。

为了充分满足储备需求,下面主要针对弹药最大储备数量展开研究。

2 基本描述模型

如果不考虑费用与仓库容量限制,弹药最大储备量只受到生产能力与弹药寿命限制。在该情况下,弹药最大储备量可用Markov链表示。

设库存量为s,单位时间生产弹药量为sp,弹药寿命为l,则有:

式(1)表示下一时刻的库存量st+1为上一时刻的库存量st加上该时间段增加的生产量sp,并减去该段时间弹药消耗量sc。

由于生产量只与生产能力有关,可以认为是一个固定值。则可认为:

弹药消耗量为由于寿命原因报废的弹药量以及使用的弹药量。

其中,scu表示弹药使用造成的消耗量,scr表示由于寿命原因造成的消耗量。

由于使用中遵循用旧存新的原则,本文中主要考虑弹药最大储备量,因此假定sc=scr。

为了计算简便,将弹药按照寿命进行折合来计算报废量,i时刻的库存量为si,则有:

在弹药量相对较大,使用均衡情况下,式(4)具有高度的适用性。

由式(1)和(4),可知

当平衡稳态时,st+1=st=smax0,smax0为不考虑费用与仓库容量限制时的弹药最大储备量,将式(2)代入,可得:

即:

假设弹药任务需求量服从参数为λ负指数分布,则以该储备量满足任务需求的概率为:

3 基于费用约束和库存约束的最大储备量计算模型

以基本描述模型为基础,考虑费用约束和库存约束,构建两个约束下的最大储备量计算模型。

3.1 费用约束

储备费用主要包括购置费用、存储费用、报废费用,不考虑运输费用。此时:

其中,c表示总费用,cb表示购置费用,cs表示存储费用,cf表示报废费用。

由于生产的弹药全部购置,则单位时间内:

其中,cb0为单发弹药价格。

存储费用与当前存储数量有关,因此:

其中,cs0为单发单位时间的储存费用。

报废费用与报废数量有关,因此:

其中,cf0为单发弹药的报废费用。

由式(10)~(13),可得总费用c为:

由式(6)可知,在稳态情况下:

将式(2)和(4)代入,可得总费用c为:

在此情况下,取式(8)和(17)的最小者,即为考虑费用约束情况下的最大储备量。

假设弹药任务需求量服从参数为λ负指数分布,则以该储备量满足任务需求的概率为:

3.2 库存约束

由于弹药储备需要相应的库存支持,因此,弹药库存容量同样约束最大储备量。假设针对某类弹药,其最大库存容量为ss,则在式(18)分析的基础上,可得:

假设弹药任务需求量服从参数为λ负指数分布,则以该储备量满足任务需求的概率为:

对于高新弹药,生产能力和寿命往往是弹药储备量的瓶颈;对于某些昂贵弹药,由于生产费用过高,储备费用投入就成为弹药储备量的瓶颈;另外,还有一些弹药对于储备环境要求较高,储备容量就成为弹药储备量增加的瓶颈。对于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以用式(20)进行计算。

4 结论

本文以弹药储备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费用约束和库存约束,构建了两个约束下的弹药最大储备量计算模型,为弹药储备量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军弹药储备量的研究目前尚不成熟,如何合理地确定各级各类弹药的储备量,从而为我军弹药保障建设服务,真正实现弹药储备结构与布局的优化则是后续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艾云平,胡悦好.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弹药储备探析[J].炮兵学院学报,2006(4):61-63.

[2]侯占恒,程中华.战场弹药储备布局模型研究[J].武器装备自动化,2005(6):36-39.

[3]潘伟,吴晓平.一种战场弹药储备布局优化模型的自适应遗传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2):92-96.

[4]沈浩,孙谈,卢宏锋.战场弹药储备布局探索性分析决策方法[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7(2):13-17.

[5]孙杰,刘卫星.战场弹药储备布局优化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11):53-55.

[6]杨兴东.弹药储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J].科技导报,2005(3):37-39.

储备干部自我评价 篇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写自我评价的情况,自我评价往往折射出个人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态度。那么你有了解过自我评价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储备干部自我评价,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予我们的信任,敢于大胆提拔新人,彰显出大公司的魄力,令人钦佩。

下面进行个人总结:

我是×室的普通一员,名叫×××,于××年×月毕业于××大学。公司在××进行第×批作业员招聘时,我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

初到公司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各种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我始终有着极大的热情。热情源自我对公司文化发自内心的拥护。“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思。道理是简单的,难的恐怕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吧。因为我这样想,所以即使在很疲惫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过放弃,也许你可以放弃一次,放弃两次,但是这样下去,你得到的只有无数的开始,却没有一个结局,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得起自己,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要做就要做好。我不喜欢落后的感觉,所以我愿意付出,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换取更高的成就。时间、汗水,在对胜利的渴望面前都是不足挂齿的。

最推崇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自己并不懂得,也不理解态度到底能决定什么,当来到了公司,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有人认真努力,有人做事敷衍,于是,短短的数周时间,差距赫然彰显,有的人成绩优异,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教学环境,有些人却连及格都做不到,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我觉得只有一个人认真的对待一件事,他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调动起全部的积极性去为完成这件事而努力,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挫折,而只有这种人,才可以成功。成功永远不会眷顾做事懒散的人,我会尽全力保持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发现乐趣,体会快乐,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抉择负责,才会有人对你负责。

现在的我,可以说在技术上欠缺的还很多很多,可能能聊以自我安慰的,就是我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产品质量负责的责任心吧,如果还有别的,就是我对学习的渴望,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更胜任于当前的工作。

来到公司给我思想上带来的转变很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项艰巨的任务,没有哪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但是将这项任务分解成几项小任务分配给每个人,这样困难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克服起来也就轻松多了。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1+1+1….而影响团队力量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协作能力,如果团队中意见相左的成员太多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协调,恐怕团队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团队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使团队气氛更加和谐,这样可以使每个成员都感到工作的愉悦,愉悦度上升了,工作质量也会随之上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进行储备干部竞选的很多同事都是很优秀的,相比之下我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我不灰心,我有我的长处,喜欢钻研,对事追求完美是支撑我的动力,我要做的事就要做好,对手越强,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只有拼尽全力获得的胜利,才是真正酣畅淋漓的。

储备干部 篇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石油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石油产量却增长缓慢,这一供需缺口的存在,使得我国必须通过进口来填补,从而导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我国正在建立和健全SPR体系,以稳定石油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把国民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1]。

SPR关系到国民生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学者J.E.Samouilidis和Vangelis F.Magirou分析了一些小型经济体国家的SPR的最优水平,David L.Weimer定性研究了有关SPR的技术,并提供了政策建议[2,3];国内学者,冯丹、耿波和王红分析了美日两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对我国石油储备发展进行了展望,王越、王新新等对当今能源形势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3]~[6]。

这些研究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围,而有关SPR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利用国内需求供给缺口量等预测数据,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将可能发生的石油供给链中断置于某一概率P下,建立SPR模型,创造性的引入上期石油储备因素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从而计算出我国石油储备量。

1 假设和参数定义

假设一:石油储备率和石油储备量是以年为单位;假设二:战争发生时就会导致石油供给中断,否则石油供给顺畅;假设三:进行石油储备量的决策时,上一期所进行的石油储存被全部用于填补石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SPR的各影响因素,以及下文建模的需要,表1列出了模型所用到的参数的概念的说明和对其的表示。

2 建模和分析

2.1 第一阶段决策

运用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提出的对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行为选择的期望效用理论,在考虑了某项决策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之后,用每种结果的效用Ui乘上相应的出现概率Pi,然后加在一起,如公式:

当I=0时,我国的石油进口供应链中断,国家没有石油储备以备紧急使用,导致国民经济损失是在一定的概率风险下发生,如表2。

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从而由公式(2)知

当I≠0时,我国的石油进口供应链中断,国家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以应对石油供给缺口危机,从而减少国民经济因石油短缺发生的损失,但同时要考虑石油的储备成本。

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比较公式(2)与公式(3)得到:当μ>ψ时,E(L)与I负相关,即进行石油储备能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当μ<ψ时,E(L)与I正相关,即进行石油储备不能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也就是说我国决定是否要进行石油储备时,要考虑石油短缺带来损失的大小与储备石油的成本进行比较。当石油短缺带来损失较大时,进行石油储备;当储备石油的成本较大时,不进行石油储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出现的是石油短缺带来损失较大,所以我国学者越来越强调国家SPR。

根据参考文献[7][8]中的数据,μ=7874元/吨,ψ=5512元/吨,显然μ>ψ,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知,不建立石油储备和建立石油储备的差额为塄E(L):

假设我国的石油储备I=It=1.2×108吨,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塄E(L)=2834.4×108元,即由于石油储备,可以为国家节省2834.4亿元的开支。若以2008年的314045亿元GDP为参照对象,则1.2×108吨的年石油储备量为国家节省2834.4亿元开支占到2008年GDP的0.9%左右。

2.2 第二阶段决策

第一阶段的分析得出建立石油储备有利于我国平滑国际国内突发事件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国民经济损失。为此,决策进入第二阶段,即储备多少。

石油的购入并非全部用来消费,而是会以一定的比率储存以备应急,而预期价格变化会对SPR造成影响,Q一定的条件下,预期价格上涨,SPR增加,预期价格下降,SPR降低,即预期价格与SPR正相关相关,也就是γ与π正相关。

令π′=π/γ,表示消除价格变化的石油储备调整率,按照公式(1),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进行石油储备的目标,塄E(L)=0,由公式(5)可知:

μ=7874元/吨,ψ=7740元/吨,λa=0.6,λr=0.4,ρa=0.26,ρr=0.05,代入公式(6);当γ=1,我国石油储备率π约为54.4%;当γ=1.2,我国石油储备率π约为65.3%;当γ=0.8,我国石油储备率π为43.4%。若石油进口量为2亿吨,这三种情况下,则我国用于储备的石油分别约为1.1、1.3和0.8亿吨。

3 总结

我国的石油储备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确定石油储备量时要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实时数据对其进行调整,从而真正发挥国家SPR的稳定石油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国民损失的作用。

摘要:为了稳定石油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一般需要建立SPR,以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减少损失。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动态模型,决定国家的石油储备率水平,进而计算出石油储备量,模型运用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提出的对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行为选择的期望效用理论的原理,分析了我国进行石油储备的合理性,并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加入动态因素,进一步建立模型,得出中国石油战略的储备率和储备量水平,为我国进行SPR提供参考。

关键词:SPR,储备模型,石油储备率,多阶段决策

参考文献

[1]傅新.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的若干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9.

[2]J.E.Samouilidis,Vangelis F.Magirou.On the optimal level of a small country'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5.

[3]David L.Weimer.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J].Encyclopedia of Energy,2004.

[4]冯丹,耿波,王红.从美日两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看我国石油储备发展[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

[5]王新新.关于中国石油储备体系[J].节能技术,2009.

[6]王越,赵强.对完善当今形势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09.

[7]李维安.2007-2009年世界石油供需量[J].国外油田工程,2009.

我国外汇储备分析 篇6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基本情况

把我国外汇储备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979~1989年是外汇储备极度短缺时期。这一时期, 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需要更多的进口设备支持。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出口, 集中国内有限的资源换取外汇, 用于进口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当时出口的主要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 产品附加值低, 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出口创汇能力不高。这种因经济发展造成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状况使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 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1990~1993年是外汇储备初具规模时期。这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出口、限制进口, 出口产品中,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深加工、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加快;进口产品中, 高档消费品明显减少, 国际收支开始出现顺差。

从1994年开始是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时期。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体制改革之后的1995~2008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从736亿美元迅速扩张到1.95万亿美元, 增长了20多倍。这在我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超过日本, 居全球首位。

二、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

众所周知,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 其他一些因素对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偏低的人民币汇率是重要原因。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时确定的8.7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有些过低。理由有二:一是以1993年12月31日外汇调剂市场的美元汇价作为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价本身就不合理。因为当时我国仍处于经济过热时期, 通货膨胀率高达14%左右, 加之人为炒作, 外汇调剂市场异常火暴, 汇率严重扭曲, 尽管中央银行入市干预, 美元汇率仍然偏高;二是有人曾做过若干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较, 在一般情况下, 用1美元在美国买不到8.7元人民币在国内所购买的商品。正是人民币汇率偏低, 加之各种名目的出口补贴, 极大地刺激了出口, 抑制了进口, 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最大项目即贸易收支连续10年顺差的重要原因, 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二) 过度引进外资是另一个原因。

在我国, 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片面理解利用外资的含义, 不论条件地滥用外资。有些地方为引进外资竞相放宽条件, 肆意降低地价, 越权减免税赋, 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 损害了国家利益。有的部门将引资数量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重要指标, 诱使一些单位不择手段、不讲效益, 盲目引进外资。

(三) 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 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 国际游资的渗入对我国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几年, 我国国际收支中一些迹象也明显反映出国际“热钱”正在悄悄流入国内。从宏观上看, 连续4年的贸易顺差并不都是以前出口未收回的外汇。从微观上看, 一些地方出口项下预收货款金额猛增, 有的外贸企业转口贸易的收益率高达40%以上, 有些居民个人突然收汇、结汇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诸如此类的异常现象, 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游资正在以各种隐秘的方式不断渗入我国。

三、外汇储备持有量分析

(一) 外汇储备增量分析。

外汇储备存量的增加, 来自于国际收支流量。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们知道:国家储备资产增减额=经济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误差与遗漏。由于我国黄金储备各年变动率为零, 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 在储备资产中都显得微不足道。因此, 上述等式可转化为:外汇储备资产增减额=经济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误差与遗漏。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的年进出口数据, 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 经笔者整理得出了1984~2007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及各个拟影响因素的有关统计资料, 并建立表1。 (表1)

(二) 外汇储备持有量回归方程。

本文的选择依据是国际收支差额理论、外汇市场汇率理论和基础的外汇储备决定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收支和货币供应量;从需求角度分析,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坚实后盾, 而且外汇储备也是一国对外支付和偿债能力的保证。同时, 外汇储备与GDP密切相关, 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和影响因素范围。根据理论界的研究和官方的政策可知, 外汇储备与其相关因素是线性关系, 因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 C是当年外汇储备量, IOP是进出口贸易差额, GDP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DEB是国家外债余额, FE是年均汇价, μ是随机误差项。

本模型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是从1984~2007年,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第一步先将所有解释变量引入模型进行线性拟合, 然后进行t检验, 剔除未通过t检验的变量再进行线性拟合,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 直到回归方程中没有未通过t检验的变量存在为止。

第一步的回归结果为:

但是变量IOP没有通过α=0.05的t检验, 因此被剔除出模型。考虑在模型中加入一个DEB的滞后变量。

第二步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中加入了DEB的滞后影响因素后, Durbin-Watson stat的数值达到标准, 比较理想, 但常数项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

第三步的回归结果可以表述为:

从统计角度来看, 方程拟合优度接近1, 总体显著性也很好, t检验值绝对值都大于2, DW检验值和2也非常接近, 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储备持有量回归方程。

四、适度外汇模型

当前我国存在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的情形下, 研究如何保有适度的外汇储备和实现外汇储备的有效调控, 以及外汇储备变动对有效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理论上, 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由外汇储备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由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持续性, 外汇储备供给在一个时期内是绝对充裕的。因而,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由需求决定。由此我们从进口用汇、偿付外债本息及外商直接投资利润返还和国家干预汇市的外汇需求等四个方面出发, 建立以区间表示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模型得出我国适度外汇储备的浮动区间, 来测度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问题。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给A1、A2、A3确定一个合理区间。FR*表示合理的外汇储备量, 模型如下:

FR*=DF1 (维持正常进出口的用汇需求) +DF2 (偿付外债本息用汇) +DF3 (外商FDI利润返还用汇) +DF4 (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用汇)

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 (DF1) 。根据储备进口比例法和国际惯例, 该项用汇需求维持在满足3个月左右的进口水平, 即为当年进口额的25%。当然, 各国的具体条件与政策的不同, 其外汇储备与进口的比率并非绝对一致。进口倾向越大, 外汇储备的需求也越大。在测度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时, 需要考虑我国加入WTO后, 由于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和取消多种关税限制, 进口量很可能继续增加, 相应地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将上升。因此, 我们确定25%~35%。

偿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 (DF2) 。外汇储备代表一国的现实清偿能力,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是其重要的职能之一。外汇储备偿还的主要是短期债务, 一般认为短期债务所占比重在25%以下是安全的, 短期外债年偿还本息约为余额的50%;中长期外债比重为75%左右, 其年还本付息约为5%。二者加权平均后, 得到外债本息偿付率为16%左右。近年来, 我国短期借款比例上升, 开始步入外债偿付的高峰期。因此, 我们确定10%≤A2≤20%。

外商直接投资利润返还的用汇需求 (DF3) 。1990年以来, 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对我们的外汇储备增加量的贡献愈来愈大, 外资企业的汇出利润, 用汇需求也明显增大。因此, 我们确定8%≤A310≤12%。

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国家货币当局为稳定币值和保持金融的正常运行, 需要保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根据国际经验, 当一国货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时, 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干预汇市, 其数额相当于一个月的进口额。我国当前只是经常项目实现了完全兑换, 资本流动还受到管制, 所以干预汇市的用汇需求可以略小于月平均进口额水平。数据表明, 我国月平均进口额在1997~1999年为120亿美元左右, 2000年为250亿美元, 2003年又大幅上升。最后, 我们确定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国家干预汇市需求分别为:100亿美元、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还有一些情况也不容忽视, 如居民用汇、对外投资用汇、加入WTO造成国际收支变动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及资本外逃, 都会对我国外汇储备产生相应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做进一步的修正。

———居民用汇需求。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国内居民用汇需求日益增大, 出境留学、旅游、探亲等需要外汇支出。要满足居民的正常用汇需求, 可能需要350亿美元左右的储备。由于居民手中也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 这项需求还可以略小一些。

———对外投资用汇需求。我国对外投资的步伐逐渐加快, 2002年我国公司海外投资达24亿美元, 而2002年之前累计对外投资只有7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决定一个国家实际对外投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保证, 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考虑到不断增长的对外投资势头, 估计此项需求为每年30亿美元。

———加入WTO后国际收支变动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 经常项目可能出现较大逆差。只有雄厚的外汇储备才是“入世”后对外支付的保障, 估计“入世”所需外汇储备约为全年外汇交易额的10%左右, 相应外汇储备需求约为100亿美元。

———资本外逃。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也有相当规模的资本非正常流出。一些学者使用了国际收支表的余额法、世界银行法等多种方法, 测算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的资本外逃每年在200~300亿美元之间。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编制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测度表。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该在2, 550亿~3, 450亿美元左右, 而实际外汇储备规模为4, 032.5亿美元, 远远高于2, 550亿~3, 450亿美元二者中位数3,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水平。如果考虑到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以及上述因素, 则不难得出,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明显偏大。截至2007年底,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5, 282亿美元, 外汇储备数量大致相当于GDP的46%, 而且这一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表2)

五、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 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 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 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 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 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利用和管理。

(一) 合理利用过量的外汇储备, 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庞大, 应该在保证其安全性、保值性的同时, 也注重其流动性和盈利性。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情况下, 可争取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一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制定更加积极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战略,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拓展海外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这样一来, 可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深化经贸往来与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

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在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大, 外汇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 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不如将部分现汇资产形式流动起来, 全面发挥外汇储备资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有能力的企业投资国外资源性产品, 如石油、矿产等, 以缓冲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缺口, 并为我国的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来源。

(二)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在我国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 美元占绝大比重。但是, 近五年来, 美元对日元、英镑、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其中出现几次较大幅度的贬值。每一次美元贬值, 都给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带来巨大损失。相反, 欧元的地位日趋稳定。因此, 减持美元, 适当增加欧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性。另外, 在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 应采取多样化策略, 按照我国进口付汇和偿还外债付汇的币种结构来安排储备货币的构成比例;同时, 也密切关注货币汇率的变化。根据软硬货币的相对变化及时调整, 以便实现国家外汇资产的保值, 适当增加黄金储备, 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三) 加强资本项目管理, 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面对全球性的低利率趋势, 同时为防止国际投机资本进入造成外汇储备虚增、金融风险加大的情况, 当前央行需要制定适当的存贷款利率, 降低本外币利差;协调各有关部门增强汇率弹性, 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而消除投机空间, 使投机资本转移出去, 有助于减少资本账户顺差和促进国际收支均衡发展。

积极研究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措施, 包括QDII的实施、社保基金与保险公司资金的直接海外投资。此项管理办法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 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资本流出渠道, 有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缓解甚至扭转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现状, 并且能释放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四) 不断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不利因素。

外汇储备构成一国的基础货币。一国当局为平衡外汇供求稳定汇率, 必然要挪出相应的本币购买外汇, 按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 100亿美元左右以8.27比价折算, 我国中央银行已增发了9, 000亿元左右的基础货币, 继续增加外汇储备会加大我国的通胀压力。如果货币当局买进外汇时不是增发货币而是以债券等金融工具来交换, 则通胀的压力就可减轻。但是, 目前我国的债券供应不足, 央行调控的债券较少, 在这些债券中, 国债又占了70%~80%, 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仅占很少比重, 如果靠发行国债来换取外汇, 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增发基础货币的途径, 所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美元债券的发行规模对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弊端也很重要。

(五) 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 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

为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要求, 必须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一个大国在多极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货币不独立, 只能依附于他国货币, 就永远摆脱不掉被动的局面, 只能根据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在目前我国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 每一次汇率变动都意味着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 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调控体系, 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一方面政府应将强制结汇制过渡到意愿结汇制,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 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走出去”发展战略, 允许国内企业持有外汇, 支持各类企业在国外投资, 鼓励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等非金融机构直接成为外汇交易主体, 放松允许保留外汇结算账户企业保留的外汇额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 从而藏汇于民, 达到部分分流外汇储备的作用, 缓解央行持有外汇的压力, 也能分散政府的汇率风险。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 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 如何合理利用与管理, 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OLS回归, 得到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持有量的经验方程式, 进而利用适度外汇模型得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偏大的结论, 并提出合理管理现有外汇储备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适度外汇模型,外汇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克中.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判定.经济纵横, 2005.5.

[2]张守一, 张屹山.数量经济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3]马之, 马周.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需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4]巴曙松.中国外汇储备波动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1998.9.

[5]巴曙松.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波动趋势.世界经济, 2004.4.

[6]吴鲁念.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探讨.国际金融研究, 2003.7.

黄金储备为何存在美国 篇7

但藏在美国就安全吗?金融危机以来, 随着各国央行大量印钞救市, 货币贬值成为必然趋势, 各国央行开始重新囤积黄金储备, 不少央行也想起来藏在美国的黄金。当地时间2012 年11 月29日, 荷兰反对党要求将存在国外的黄金运回国。无独有偶, 德国此前也发起了“黄金回家”运动, 并向美国提出申请, 要求检查其寄存的黄金储备。

令人意外的是, 美国对这些检查要求统统拒绝了。在回答德国的要求时, 美国以“可能会对金库造成安全隐患和程序问题”的理由拒绝了德国央行的检查请求。

黄金为什么会存在美国?作为一个保管人, 美国为什么能够拒绝?这些黄金储备到底还在不在?

德国被拒引发怀疑

德国审计部门一份报告指出, 德国有近半数黄金储存在美国, 并质疑这些黄金储备的安全性。根据世界黄金协会 (WGC) 公布的2012 年11 月份最新官方黄金储备排行, 德国的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 排在第二位。

德国央行也公布, 德国黄金储备总量已经达到3396 吨, 这些黄金储备中有1536 吨保存在纽约美联储银行的地下金库里, 另外有450 吨和374 吨金条分别存放在伦敦的英格兰银行和巴黎的法兰西银行的保险库里, 而德国央行在法兰克福总部存放的金条总量为1036吨。

鉴于美联储一再以“可能会对金库造成安全隐患和程序问题”拒绝德央行进行检查, 德国国内的担忧情绪日益加重。德国审计部门呼吁德国央行应该定期检查这些金条的真实性、成色、重量, 是否被妥善地保管。对此, 德国央行作出的回应是未来3 年里将每年从美联储抽出50 吨黄金现货, 运回法兰克福的德国央行总行检验其重量和品质。

德国此举对其他存金于美国的欧洲国家震动不小。荷兰最先开始效仿。据悉, 荷兰黄金储备大部分存于美国, 少部分存于加拿大和英国, 仅有10%存于国内。

为什么存在美国

其实, 美国纽约成为全球黄金交易中心始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 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并可按35 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此体系下, 纽约逐渐成为了全球黄金交易中心, 再加上大宗黄金的运输和储备不易, 为省去交易和储备的麻烦, 各国干脆将黄金储存于美国。虽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已经崩溃, 但黄金却留在了美国。

那么, 中国是否也需要将黄金运回国内呢?在专家看来, 无此必要。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黄金储备的所有权是非常清晰的, 美国无权拒绝黄金储备所属国查看自己国家的黄金储备。但是, 我也并不认为美国拒绝德国央行查看的原因是黄金储备有问题。”

德国央行提出查看要求遭拒应该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可能与黄金的保存、托管流程安全有关。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也表示:“寄存美国的黄金储备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非常小。”此外, 孙茂辉强调:“关心黄金储备的安全当然很必要, 但对于中国来说, 黄金储备在整个外汇储备中仅占到了1.6%, 我们更应该关心美国国债的安全, 这才是重头戏。”

此前有专家呼吁, “中国黄金储备仅占整个外汇储备的1%, 共计600 吨。就这600 吨黄金央行还全部运到美国存放, 这是中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当前应尽快运回这600 吨黄金, 稳定金融”。

美国没必要动黄金

多位专家指出, 美国没有必要动用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各国央行黄金储备数据显示, 美国黄金储备达8133.5吨, 仍为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黄金是一国货币最后的信用支撑, 是抵御国家货币崩溃前的最后保障, 美国也在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 目前美国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76.6%, 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谭雅玲说。

谭雅玲指出:“美国财政赤字严重, 贸易赤字无法扭转, 但为何美元依然是避险资产, 依然是贸易结算货币?这是因为美国的国家信用为其货币进行了担保, 维持了美元霸权。美国拥有悠久的金融历史, 在虚拟经济中, 美国非常明白信用的重要性。因此美国不会拿自己的国家信用冒险。”

海通国际证券环球投资策略部董事潘铁珊表示:“各国黄金储备的安全与美国国家信用息息相关, 如果各国黄金储备出现安全隐患, 美国失去的不仅仅是托管资格, 更是国家信用。这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黄金储备发生安全问题, 这不单单关系到全球黄金资产的价格, 美元乃至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都将出现强烈的震荡。”

提议:用外汇储备扶贫 篇8

假定将我国外储中的30%即约5000亿美元平均分给1亿贫困人口, 以目前的汇率计算, 每人便有35000元的款项。中国的贫困问题就可彻底解决。当然, 现实中不可能这么分, 但可将5000亿美元的外储投入到与减贫有关的各种项目中

目前的外储规模显然增加了市场对其风险的担忧。庞大的外储不仅累积了巨大的汇率风险, 也增加了中国配置这些资金的难度, 以及央行和外管局管理国内各个微观主体的外汇的管理难度。因此, 需要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寻求安全出路。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 应把减贫纳入目前外储优先考虑的目标。庞大的外储, 除了一部分是为了博取人民币升值而流入的热钱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外, 大部分是靠百姓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赚来的。将老百姓的财富再回馈给老百姓, 让他们尤其是贫困群体切实感受到国家经济增长和外储增加带来的好处, 也算是得其所哉。

截至2007年底,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人, 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 低收入人口2841万。这一贫困人口数量是按人均纯收入785元和1067元发表计算出来的。据悉国务院扶贫办正在草拟新的扶贫标准, 大约是年收入1300元。用该标准衡量, 全国贫困人口将增加到8000万, 增长近一倍。不过, 如果按联合国规定的世界通用贫困线标准人均日消费1美元计, 我国农村至少还有1亿贫困人口。另外,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物价的上涨, 近年来城镇贫困人群也增加很多。如果把城市低保户算作城市贫困人口的话, 那么我国城市贫困人口至少也有几千万。这样, 两者加起来, 我国贫困人口规模至少是过亿。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 食品是他们的主要消费。随着目前通货膨胀的加剧, 尤其是食品涨幅巨大, 使得国家为了维持贫困人口与过去一样的生活水平, 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扶贫资金。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贫困也不仅仅是“吃饭”问题, 还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包括“穿、住、行”, 以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所以, 也要重视贫困人口的非食品消费需求, 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同样需要国家投入比以前更多的扶贫资金。

比起其他一些锦上添花的项目来, 扶贫完全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其外溢效应非常明显。如果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了, 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 那么就会拉动消费和内需。在目前我国出口增速减缓的情况下, 消费和内需的拉动对保持中国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卵巢储备的生理变化 篇9

1 始基卵泡池的形成

从受精后3周原始生殖细胞开始表达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Oct 4) , 在转录生长因子β家族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 BMP-4) 、BMP-8b和BMP-2等调控下出现于卵黄囊的内胚层。受精后第4周, 原始生殖细胞在kit及kit配体等调控下由卵黄囊上皮迁移至后肠, 随后穿过背部肠系膜, 在受精后6周到达生殖嵴。在迁移过程中, 原始生殖细胞从“静止”形态变为不规则形, 有类似于阿米巴运动所需要的突出和伪足, 并在kit系统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 、白介素-4 (interleukine-4, IL-4)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TNF a)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eptide, PACAP) 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下[2], 通过不完全胞质分裂的增殖形式, 形成连续的细胞群。在宫内第6~7周时, 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扩大到大约1万个细胞, 宫内第8周大约为60万个。自第8~13周期间, 在kit配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一些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 并静止于前期的双线期。至此, 卵原细胞的基数同时受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卵原细胞闭锁退化3个进程的影响, 至妊娠20周时生殖细胞数达到峰量 (600~700万) , 并逐步被前颗粒细胞包裹, 向初级卵母细胞转化, 形成始基卵泡。此时总生殖细胞的2/3为处于减数分裂中的初级卵母细胞, 其余1/3为卵原细胞[3]。

2 始基卵泡的退化

从胚胎期卵巢形成到女性绝经, 女性一生中大约99.9%的卵泡均发生退化。孕中期卵原细胞向初级卵母细胞转化的过程中, 大量的未被前颗粒细胞包裹的原始生殖细胞开始闭锁, 于妊娠5月时达到顶峰。与此同时部分始基卵泡开始闭锁, 于妊娠6月时卵泡闭锁增加。随着妊娠第7月开始卵原细胞有些分裂的结束, 生殖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至出生时卵巢中只剩余100~200万个生殖细胞。出生后始基卵泡池的规模进一步减少, 75%的始基卵泡在青春期消耗, 与出生前始基卵泡池的消耗主要通过卵母细胞的闭锁不同, 出生后始基卵泡池的消耗主要是通过卵泡闭锁, 生育期的女性每月大约有1000枚卵泡发生闭锁。卵泡闭锁主要通过细胞凋亡和自体吞噬两条途径。细胞凋亡:凋亡 (apoptosis) 是一非毒性细胞有序的死亡过程, 可以去除组织的细胞而不引起炎症反应, 其启动主要通过如下两条途径:①细胞表面死亡相关受体途径:主要通过Fa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体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受体等与配体结合, 启动凋亡信号通路;②细胞内信号途径:细胞内的死亡信号导致线粒体上Bcl-2/Bax等凋亡蛋白发生重组, 促使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 激活caspas 9并促进p53等凋亡基因的转录, 从而促使细胞凋亡。上述凋亡启动因素最终导致caspas级联反应水解细胞活性相关蛋白和酶, 并形成凋亡小体, 促使凋亡的发生。出生前凋亡主要发生在卵母细胞中, 而出生后凋亡主要在颗粒细胞中发生, 而最终导致卵泡闭锁。细胞凋亡主要由细胞内外抗凋亡因子与促凋亡因子比例失调, 导致促凋亡因子比例增加, 抑制凋亡因子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凋亡的发生。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 卵泡闭锁增加, 促凋亡与抑制凋亡因子比例失调, 引起颗粒细胞凋亡增多。自我吞噬:是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元件的代谢过程, 通常与凋亡一同参与组织功能的维护, 在卵巢中尤其在围生期生殖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由于始基卵泡通常位于卵巢表层, 有研究显示, 在卵巢形成过程中始基卵泡或卵原细胞可被挤出卵巢而丢失[4~6]。

3 始基卵泡的激活

在卵巢中一系列调控因子的作用下, 始基卵泡大多处于静息状态, 作为卵巢功能的储备库而保存。自胚胎期始基卵泡形成后有一部分始基卵泡自主解除其抑制状态并开始生长, 即初始募集, 一直持续到围生期之后, 直至始基卵泡全部消失。静息状态始基卵泡有序而连续的被激活是卵泡发生的基础, 亦是出生后始基卵泡池消耗的主要途径, 使得始基卵泡从出生时的100~200万枚进一步减少, 至青春期开始时仅余30万枚左右, 其中仅400~500枚会在生育期排卵, 其余均在被激活后的发育过程中闭锁[7]。根据卵巢中细胞因子对始基卵泡池的作用分为抑制因子和激活因子, 始基卵泡受到卵巢内抑制其激活的细胞因子作用而处于静息状态, 而促进始基卵泡激活细胞因子增多或抑制因子减少, 则被激活, 进入卵泡发生过程。目前发现卵巢中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包括:①激活因子:如卵母细胞的转录生长因子9 (growth differention factor 9, GDF 9) 、BMP-15、颗粒细胞的kit配体、膜细胞产生的BMP-7均是始基卵泡募集的激活因子, 此外, 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K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神经生长因子 (NGF) 、表皮生长因子 (EGF) 等亦对始基卵泡激活有促进作用。虽然始基卵泡并不表达FSH受体, 但血浆中FSH仍然对始基卵泡募集具有显著的易化作用。②抑制因子:如卵母细胞中的叉环O转录因子3α (FOXO3α) 、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 (TSC) 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 以及颗粒细胞中的Foxl2、Sohlh1和抗苗勒管激素 (AMH) 等均参与始基卵泡静息状态的维持, 其中围绝经期卵巢分泌AMH的减少被认为是始基卵泡消耗加速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通过抑制颗粒细胞中kit系统的表达而显著抑制始基卵泡的募集。此外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 、生类固醇因子-1 (S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等细胞因子亦参与始基卵泡募集的调节[8], 当始基卵泡激活因子表达增加, 而抑制因子水平下降时始基卵泡即被激活进入初始募集。PI3K信号通路是初始募集激活的主要信号通路[9,10], 而m TOR信号通路的主要作用是始基卵泡静息状态的维持[11]。

综上所述, 始基卵泡池的形成、退化过程决定了卵巢储备的规模, 而始基卵泡的激活过程对卵巢储备消耗速度起主要调控作用。研究三者的生理变化机制, 对于寻求扩大卵巢储备规模、延缓消耗速率、延长卵巢寿限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Broekmans FJ, Schetter CJ, Bancsi LF, et al.Ovarian reserve tests in infertility practice and normal fertile women[J].Maturitas, 1998, 30 (2) :205-214.

[2]Anderson O, Heasman J, Wylie C.Early events in the mammalian germ line[J].Int Rev Cytol, 2001, 203 (4) :215-230.

[3]Wallace WH, Kelsey TW.Human ovarian reserve from conception to the menopause[J].PLoS One, 2010, 5 (1) :e8772.

[4]Wordinger R, Sutton J, Brun-Zinkernagel AM, et al.Ultrastructure of oocyte migration through the mouse ovarian surface epithelium during neonatal development[J].Anat Rec, 1990, 227 (2) :187-198.

[5]Motta PM, Nttolas A, Familiari G, et al.Morphodynamics of the follic-ular-luteal complex during early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ve life[J].Int Rev Cytol, 2003, 223:177-288.

[6]Rodrigues P, Limback D, Mchinis LK, et al.Multiple mechanisms of germ cell loss in the perinatal mouse ovary[J].Reproduction, 2009, 137 (4) :709-720.

[7]Gougeon A.Human ovarian follicular development:from activation of resting follicles to preovulatory maturation[J].Ann Endocrinol (Par-is) , 2010, 71 (3) :132-143.

[8]Van den Hurk R, Zhao J.Formation of mammalian oocytes and their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within ovarian follicles[J].The-riogenology, 2005, 63 (6) :1717-1751.

[9]Reddy P, Shen L, Ren C, et al.Activation of Akt (PKB) and suppres-sion of FKHRL1 in mouse and rat oocytes by stem cell factor during follicular 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J].Dev Biol, 2005, 281 (2) :160-170.

[10]Liu K, Raiareddy S, Liu L, et al.Control of mammalian oocyte growth and early follicular development by the oocyte PI3 kinase pathway:new roles for an old timer[J].Dev Biol, 2006, 299 (1) :1-11.

上一篇:变频器节能下一篇:中外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