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备

2024-09-25

石油储备(共12篇)

石油储备 篇1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石油供应已经不能自给, 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因此遭遇国际石油供应危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且, 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多分布于中东等政治动乱地区, 这更加加大了我国石油供应危机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国际石油供应中断, 将会对我国高速行驶中的经济快车造成重大影响。因此, 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可以使石油供应危机发生时国民经济损失降低。通过数量模型对我国石油储备量的合理水平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在国内几乎还没有发现, 大家一般是借鉴IEA要求其成员国建立不低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石油储备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石油储备的情况。现实是一方面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于中东等政局动荡国家, 需远距离运输、而海军力量薄弱, 因此我国遭遇石油供应中断危机的可能性就更大;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高耗能的工业化初期, 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对石油的需求旺盛, 因此一旦遭遇石油供应中断, 我国国民经济受到的影响也更大。因此, 需要对我国石油储备的合理水平进行专门研究, 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水平。

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即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发生石油供应中断危机的可能性总是被置于某种概率P之下, 所以在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的合理水平时应该采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算法。本文借鉴了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在《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里构筑的预测人们在不确定时的选择的分析框架, 构建了石油储备数量模型, 探讨影响石油储备率的因素, 并计算出当前我国石油储备的合理水平。

1 前提假设

(1) 石油进口来源地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中东、非洲等政治动乱地区, 石油进口需要远距离海运, 且运输通道不安全, 本文将这些进口来源地称之为危险国家, 从危险国家进口的石油占进口石油总量的比重为Qd;一类是俄罗斯、东南亚等政局较平稳地区, 且距离较近, 运输风险较小, 本文将这些进口来源地称之为安全国家, 从安全国家进口的石油占进口石油总量的比重为Qs。并且, Qd+Qs=1。

(2) 本文所指风险为石油供应中断发生的概率, 危险国家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为Pd, 安全国家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为Ps。并且, 0<Pd, Ps<1, Pd>Ps。相对应的, 石油供应中断风险不发生的概率即为1-Pd和1-Ps。

(3) 当石油进口发生中断的情况发生时, 国民经济损失指因危险国家或安全国家停止对我国供应石油所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 每短缺一吨石油造成的GDP下降额用ρ0表示。

(4) 石油进口总量以I表示。

(5) 石油储备率以s表示, 指石油储备量占石油进口总量的比重, sI表示石油储备量。

(6) 石油储备边际费用以π0表示, 指石油储备的单位成本, 包括石油采购成本、仓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成本。

2 建模与分析

2.1 没有石油储备的情况下

在国家没有建立起石油储备体系的情况下, 当发生石油进口来源国供应中断的危机时, 国家没有石油储备以备紧急使用, 因石油短缺使国民经济发生损失。本文以危险国家或安全国家停止对我国供应石油所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作为国民经济损失。针对危险国家和安全国家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各种可能性组合, 分别计算出国民经济损失, 如下表所示:

采用冯·诺依曼-摩根斯坦的不确定条件下期望效用函数的求法①来计算国民经济总的期望损失, 即将危险国家和安全国家石油供应中断危机“发生”或“不发生”的各种概率组合乘以那种情况下的国民经济损失, 再进行加总, 即为国民经济总的期望损失:

L=PdPsρ0I+ (1-Pd) Psρ0IQs+Pd (1-Ps) ρ0IQd

=ρ0I[ (Pd-Ps) Qd+Ps]

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LΙ=ρ0[ (Ρd-Ρs) Qd+Ρs]0, 显示L与I呈现正相关性, 即石油进口总量I越大, 国民经济总损失L越多。

LQd=ρ0Ι (Ρd-Ρs) 0, 显示L与Qd呈现正相关性, 即从危险国家进口的石油占进口石油总量的比重Qd越大, 国民经济总损失L越多。

1.2 建立石油储备的情况下

在国家建立了石油储备体系的情况下, 当发生石油进口来源国供应中断的危机时, 国家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以缓解石油短缺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但是, 石油储备是有成本的, 因此, 一国不可能无休止的建立庞大的石油储备, 必须考虑到石油储备的成本和效益。无论石油供应中断危机是否发生, 石油储备的成本都已经发生, 因此在各种情况下, 石油储备成本都是国民经济损失的一部分, 但是当石油供应中断危机发生时, 石油储备可以立即投放市场, 缓解一部分国民经济损失。在建立石油储备的情况下, 发生国际石油供应中断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的各种情形见下表:

仍采用上文的方法, 国民经济总的期望损失为:

L=PdPs[ρ0I (1-s) +π0sI]+ (1-Pd) Ps[ρ0I (Qs-s) +π0sI]+ (1-Ps) Pd[ρ0I (Qd-s) +π0sI]+ (1-Ps) (1-Pd) π0sI

化简后, L=π0sI+ρ0I[Ps+Qd (Pd-Ps) +sPsPd-s (Pd+Ps) ]

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LΙ=π0s+ρ0[Ρs+Qd (Ρd-Ρs) +sΡd+Ρs-s (Ρd+Ρs) ]LS=π0Ι+ρ0Ι[ΡsΡd- (Ρd+Ρs) ]LQd=ρ0Ι (Ρd-Ρs)

赋值计算:

1.2.1 Pd=0.2, Ps=0.05。

根据国际石油供应中断情况表②, 1951年1月~1990年12月期间共480个月, 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中断事件发生13次, 延续90个月, 故用90除以480推算出危险国家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Pd约为0.2。安全国家较少发生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 故取Ps为0.05。

1.2.2 ρ0=0.475×108元/吨。

张华林③等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确定了能源消费与宏观经济产出之间的经验关系, 假设2005年石油供应中断量为石油进口的25%测算出国民经济总值损失为2037×108元。本文根据该数量关系计算出每短缺一吨石油造成的GDP下降额ρ0为0.475×108元/吨 (2005年“石油平衡表”显示石油进口量为17163.2万吨) 。

1.2.3 π0=6700元/吨。

据悉, 石油储备成本中约4/5为购买石油的费用, 其余为仓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的费用。假设储备石油的平均采购价格为110美元/桶, 以1吨=7桶、1美元=7元人民币折算, 1吨石油价格为5390人民币, 再加上仓储设施以及管理的费用, 故1吨石油储备的成本约为6700元。

1.2.4 Qd=0.65。

对我国2004年原油进口来源地④进行分类发现, 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达到40.33%, 非洲25.83%, 而欧洲 (含俄罗斯) 仅有10.54%, 亚洲4.09%, 可见我国原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和非洲, 而从欧洲和亚洲等其他地区的进口份额仅占1/4强。石油富集的中东地区, 是一个地缘政治相当复杂的地区, 大国政治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加上中东地区原有的民族和宗教积怨, 使得中东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动乱。可以说中东地区的每一次动荡都会使各石油进口国的石油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非洲地区也因民族、宗教和历史遗留问题常常政局动荡。我国原油进口地的两大来源都蕴藏极大的风险, 再加上距离遥远, 我国海军保障能力不强, 因此, 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油的风险就更大。对比而言, 从欧洲、亚洲和大洋州进口石油是更安全的选择, 因为这些国家相对于中东、非洲而言政局稳定, 且与我国距离较近, 运输风险大为降低。从资源安全的角度看, 与周边国家的资源合作, 受自然、军事和运输等外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较少, 资源供应的可靠性相对较高。因此, Qd约为0.65。

将Pd=0.2, Ps=0.05, 代入L, 得

L=π0sI+ρ0I (0.05+0.15Qd-0.24s) , 对s求一阶偏导得

Ls=π0Ι-0.24ρ0ΙLs

的符号取决于π0和ρ0, 当>π00.24 (即π0<0.24ρ0) 时, LS的符号为负, 说明L和s负相关, 即石油储备率s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L越小;当ρ0>π00.24时, LS的符号为正, 说明L和s正相关, 即石油储备率s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L反而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 石油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

当ρ0=0.475×108元/吨, π0=6700元/吨时, 满足ρ0>π00.24, 则LS的符号为负, L和S负相关, 即石油储备率S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L越小, 因此要加大石油储备量。

从以上模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石油进口总量I越大, 国民经济总损失L越多;从危险国家进口的石油占进口石油总量的比重Qd越大, 国民经济总损失L越多;石油储备率s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L越小。因此, 当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危机发生时, 为了使国民经济损失降低, 我国应该减少石油进口总量I、降低从危险国家进口的石油占进口石油总量的比重Qd、加大石油储备率s。

1.3 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国民经济损失

将没有建立石油储备情况下的国民经济损失L, 重新命名为Ln;将建立石油储备情况下的国民经济损失L, 重新命名为Ly。比较Ln和Ly:

ΔL=Ln-Ly= (0.24ρ0-π0) sI

可见, 当π0<0.24ρ0时, Ly<Ln, 此时有石油储备比没有石油储备时的国民经济损失小。再结合上文分析的结论:当π0<0.24ρ0时, LS的符号为负, 说明L和s负相关, 即石油储备率s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L越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时, 建立π0<0.24ρ0石油储备可以降低国民经济损失, 且石油储备率越大, 国民经济损失越小。

1.4 进一步分析

从上文分析发现π0<0.24ρ0是研究的关键, 因此对π0进行进一步分析。

石油储备边际费用π0, 指石油储备的单位成本, 包括石油采购成本、仓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成本。据悉, 石油储备成本中约4/5为购买石油的费用, 其余为仓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的费用。假设储备石油的平均采购价格为P美元/桶,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e (即1美元=e元人民币) , 以1吨折合7桶, 则1吨石油的人民币价格为7eP元, 再加上仓储设施以及管理的费用, 故1吨石油储备的成本π0约为8.75eP元。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当油价上涨时, 石油储备成本上升;当人民币升值时, 石油储备成本下降。

1.5 进一步分析石油储备率s

根据L=π0sI+ρ0I[Ps+Qd (Pd-Ps) +sPsPd-s (Pd+Ps) ]、π0=8.75eP, 可见石油储备率s=s (L, I, ρ0, Pd, Ps, Qd, e, P) , 石油储备量率取决于如上8个因素。

在满足π0<0.24ρ0的条件下, 建立石油储备可以使国民经济损失L降低, 若目标是将L降为零, L=π0sI+ρ0I (0.05+0.15Qd-0.24s) 等于0, 则s=0.05ρ0+0.15ρ0Qd0.24ρ0-π0, 将π0=8.75eP代入, 得s=0.05ρ0+0.15ρ0Qd0.24ρ0-8.75eΡ

对s求偏导, 得sQd=0.15ρ00.24ρ0-π0>0, 说明s与Qd正相关, 从危险国家进口的石油占石油进口总量的比重Qd越大, 则石油储备率s也越高。

sΡ= (0.24ρ0-8.75eΡ) +8.75e (0.054ρ0+0.15ρ0-Qd (0.24ρ0-8.75eΡ) 2>0, 说明s与P正相关, 储备石油的平均采购美元价格P越高, 石油储备率s也越高。

se= (0.24ρ0-8.75eΡ) +8.75Ρ (0.05ρ0+0.15ρ0-Qd (0.24ρ0-8.75eΡ) 2>0, 说明s与e正相关,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e (即1美元=e元人民币) 越高, 石油储备率s也越高;e越低, s也越低, 即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石油储备率下降。

计算石油储备率s。将ρ0=0.475×108元/吨、π0=6700元/吨、Qd=0.65代入公式, 计算出石油储备率s为61.5%, 即石油储备量需要达到石油进口总量的61.5%。2006年我国进口石油共19453万吨⑤, 则石油储备量应为1.2亿吨左右。

3 总结

本文建立的石油储备数量模型可以计算出参数、变量在不同取值下的石油储备率与储备量。根据当前数据显示, 建立石油储备有利可图, 计算结果显示需要建立1.2亿吨左右的石油储备量。据悉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共规划了3期, 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1期1200万吨、第2期2800万吨、第3期2800万吨, 共6800万吨。⑥规划建设量与理想的石油储备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10663.4亿美元, 按110美元/桶的高油价计算, 储备1.2亿吨石油需要的石油购买资金为924亿美元, 仅占外汇储备的8.7%, 完全具备购买实力, 且通过购买“石油美元”以避免纸币美元不断贬值所造成的外汇储备缩水。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石油储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纷纷建立充足的石油储备,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石油储备最多的国家, 现有战略石油储备总量为7亿桶 (约1亿吨) 。因此, 我国应该加大石油储备力度, 尽快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 以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使国际石油供应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 该模型还揭示出影响石油储备率的因素。在通过建立石油储备使国民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的前提下, 石油储备率当然是越低越好, 因此, 我国需要减少从危险国家进口石油的比重Qd;降低储备石油的采购价格P;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e。可见, 确定石油储备的影响因素复杂, 且变量的取值不断发生变化, 一国石油储备的合理水平并非一成不变, 因此需要根据各变量的实时数据对石油储备量进行动态调整, 使石油储备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56~59

[2].雷家■.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93

[3].张华林等.战略石油储备的经济效益研究[J].油气储运, 2006, (5) :6~9

[4].朱颖超等.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布局探讨[J].未来与发展, 2007, (10) :7~11

[5].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编.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6].赵英.超越危机——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149~156

石油储备 篇2

Ø世界各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发展概况 Ø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 Ø应对石油安全的措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节石油与国家安全

一、世界石油分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 1119亿吨,占世界的 78.2%,储采比高达 82年。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 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 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 的 70.2%。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ÿ

二、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战后一些局部战争,如“苏伊士战争”,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等, 都有争夺石油的背景。从 1951年 3月伊朗实行石油国有化, 1990年 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 40年里,世界发生十多次大大小小石油供应 中断,其中 1973年和 1979年两次石油供应中断构成世界范围内的石 油危机,从而给消费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而世界上,尤其是一些大国的重大事件,也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 影响。2001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石油市场的 价格立即波 动 , 反 应 相当迅速。当今 石油

成了国际 关系晴雨表 ,石油市场会 随 着美 国油 源 的多 样 化, 欧佩 克国 家 和 非欧佩 克国 家之间 的 矛盾 ,中 东 局 势 的 变 化,中 亚地区形势 的 变 化,油 价必然 会有 起伏。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第二节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石油关系我国经济命脉,但国内产量已不能满 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fÿ f

2003年 进口 石油 9112万吨 , 占全 部 用量 的 35%,年消费 量 , 进口量 超过日本 ,成 为仅 次 于美 国的世界 第二 大石油消费国和 进口 国。2004年 前 8个 月, 进口量占 石油 总 消费 量 的 比例 一 度超过 40%。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 > >

2004年, 我 国的石油 自 产 量为 1.7亿吨 , 进口量达 1.1亿吨。按 国 际 惯 例 ,石油 进口超过总 消费 量 的 三 分之 一, 就 达到 了 警戒 线 ,而 我 国石油对 进口 的 依 赖程 度已 经 超过 40 %。

二、石油战略储备 制 度 还未健 全 目 前 中国石化 企 业 的石油 库 存量只 能维持 7天 , 远远 低 于美、日 两国 100 多 天 的 库 存 水平。12

16第三节战略石油储备

一、战略石油储备的 缘起

1944年, 美 国 当 时 的内 政 部 长哈诺德·伊克 斯提 出 了 建 立 国 家 战 略 石油 储备 的构 想。

1952年, 美 国国 家 矿 产 资 源 政策委员 会也 提 出 了 类似建议。

1956年,苏伊士 运河 危机的 爆 发 使艾森豪 威 尔 总 统认识 到 了 建 立 国 家 战 略 石油 储备 的重 要性 , 再 一次 提议建 立 国 家 战 略 石油 储备。1974年 第 一次石油危机后成 立 的国际 能 源 署(IEA制定 的 标准 , 当 石油供应中断 量达到需求量 的 7%的 时候 , 就 是 能 源 安 全 的 警戒 线。发 达 国 家 在 经 历 了两次石油危机后, 为 应 付 石油供应中断的 突 发事件,都 制定 了应 急 战 略 石油 储备措施 ,一 般 相当于 90天 的 进口 量 , 日本 和 美 国的 储备更长 达 半 年 之 久。国际 能 源 署目 前 控制 着 大 约40亿 桶 石油, 可以满足 成 员 国 114天 的石油 进口需求。

1975年 12月 22日 , 美 国 总 统 福 特 签 署 《 能 源 政策 和 储备 法》(简称 EPCT , 开始 实 施 战 略 石油 储备 计 划(简称 SPS , STRATEGIC PETROLEUMRESERVE。

美 国 政 府 从 1977年 7月 21日 正式开始 储备 石油,后 来 最 终 形 成的 储 备能 力 为 7亿 桶。

2001年“ 9·11”恐怖袭击 之 后, 布 什 政 府 认 为 战 略 石油 储备 对 维 护 美 国经济 安 全 至 关 重 要 , 因此 提 出 了 扩 大石油战 略储备 容 量 的 建 议。

2003年 4月,国会 正式批 准 了 布 什 政 府 的 建议 , 并批 准 拨款 15亿美 元 用于 扩 建储 油 设 施 , 使 之达到 10亿 桶 容 量 的 要 求。

二、战略储备的 定义

石油 储备 分为 战 略 石油 储备 和 商 业 石油 储备 ,战 略 石油 储备 是 指 政 府 控制 的、用 来 应对石油危机 或严 重石油供应中断的 储备。它 本 身 服务 于 国 家 能 源 安 全 , 以 保障 原 油的 不 间 断供给 为 目 的, 同 时 , 在 特 定 条 件 下具 有一 定 的平抑 国内油 价 异常 波动 的 功 能。

三、储备油 料 的 选择

应 急 石油 储备 的 储备 品 种 可 分为 原 油 和 成 品 油 两大 类。

储备 原 油的 好处 是 储备 成 本 低 , 便 于 加 工 所 需 要 的产 品 和 容易保 持 其 量。

储备 成 品 油的 优点 是 在 紧 急 情 况 下 能 够 迅速 提 供给 用 户 , 避免炼厂 产生 瓶颈问题。四、石油储备 管理体制 和 运行机制 Ø政府承担型 Ø政府与民间结合型

Ø政府、储备机构和石油公司共 同 承担型 五、石油战略储备的 地 点 选择 条件 : Ø安全性 高 Ø运输方便 Ø加工方便

Ø成 本 低 Ø空 间 广阔 19 第 四 节世界各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发展概况

一、美 国的石油储备

目 前美 国年石油消费 量近8亿吨 ,其中 57%靠 进口。经 历 1973年 的 第 一次石油危机 之 后, 于 1975年 制定 了 能 源 政策 和 保护法 , 建 立 战石油 储备 SPR 的 目 的是 减少 石油供应中断的影, 同 时 承担 IEP 能 源 计 划所 要 求 的 义务。截至 2000年 底 , SPR 共 储备 原 油 5.4亿 桶(合 7400万 顿 和 燃料 重油 200万 桶(合 27万吨。原 油 储备 数 相当于 56天 的 净进口量 , 若加 上 公司 储备可 超 90天 的 储备 义务。

美 国的石油 储备 主 要建 立 在 墨西哥 海湾的 盐穴 和 德 克 萨 斯 州 以 及路易 斯安 娜 州 , 这 些 地 方 共 有 49个 炼 油 厂 , 选择 在 这 些 地 方 建 立 石油 储备 基 地 是 为 了 提 高 应 急 和 快 速反 应的 能 力。墨西哥 海湾有 美 国 21家 大 型 炼 油 厂 , 还 有 便 于 油 品 运 输 的油 罐、管 道、驳船 和 码头。美 国石油 储备 体 系 除 了 与 海湾 炼 油 厂 直接 对 接 外 , 还通 过 这 些 设 施 与 中部和 西 部的 28家 炼 油 厂 联网 , 这 49个 炼厂 的产 出 能 力 几乎 是 美 国 炼 油 能 力 的 50%。如 果 出 现 紧 急 状况 , 总 统 下 令 后 15天 ,战 略储备 石油 就可 进 入 美 国市场 配销。24

二、日本 的石油储备

日本 能 源 极 为 贫乏 ,石油 几乎 全 部 依 靠 进口。在 1994年 日本 能 源 结 构中,石油 占 56.3%,而石油消费的 99.6%依 靠 进口 ,其中 又 有 77.3%来自 中 东地区 目 前 , 日本 是世界 第二 大石油消费国, 目 前 年石油消费 量 约 2.7亿吨 , 60— 70年 代日 本的石油储备 均 为民间储备;80年 代以 来 则包括 国家石油储备和民间石油储备 两种形式。1975年 12月 27日颁 布 了《 石油储备 法》

1977年 9月 29日又颁 布 了《 石油公 团法》。

80年 代初 , 日 本的石油储量 已相当于 121天 的净进口量 水平, 1992年 日 本的石油储备 总 量为 8×107t ,占年 消费 量的 28%, 相当于其 140天 的石油 消费 量。

目 前 日 本石油储备的储备 规模约 为 9000万吨, 其中 国家储备和民间 储备 差不多各 占 一半 ,合 计相当于 155天 的石油 消费 量。储备品 种 包括 原油和 成 品油,国家石油储备 全部 为原油,民间石油储备 56%为 成 品油, 44%为原油。日 本 已经成 为 仅次于美 国的 第二 石油储备 大 国。

三、法 国的石油储备

目 前 法 国年石油消费 量 约 9000万吨 ,其中 ,98%依 靠 进口。早 在 上 个 世 纪 20年 代 , 法 国 就制定 了石油 进口 商承担 储备 义务 的 法 律 ,是 最 早 建 立 石油 储备 的国 家。为 与 IEA 和 欧 盟 的 承 诺 一 致 , 法 国 在 1992年 出 台 的石油供应 安 全 法 中, 规 定 所 有的石油经 营者 承担 应 急 石油 储备 义务 , 1993年 法 律 进 一 步明确 经 营者 必 须 建 立 和 保 持 相当于 上年 26%的 原 油和成 品 油消费 量 的石油 储备 , 约 合 95天 的消 费 量。四、荷兰 的石油储备

目 前 荷兰 年石油消费 量 2300多 万吨 ,其中 90%依 靠 进口。1976年 荷兰 制定 了石油 储备 法 , 1987年 做 了 修订 , 要 求 炼 油 厂 和石 油 进口 商 按 其 销售 到 国内市场的石油 数 量 承担 特 定 的 最 低 石油 储备 量。在 IEA 规 定 的 基础 上, 目 前 荷兰 国 家 石油 储备 规模 为 478万吨 , 相当于 100天 的 净进口量。其中, 荷兰 国 家 石油 储备 协 会(COVA 承担 大部 分 , 共 410万吨 , 约 合 86天 的 净进口量;炼 油 厂 和石油 进 口 商承担少 部 分 , 为 68万吨 , 约 合 14天 的 净进口量。五、德 国的石油储备

目 前 德 国年石油消费 量 在 1.3亿吨左右 ,其中 98%依 靠 进口;1966年 德 国 开始 建 立 义务 储备;1974年 制定 了 能 源 安 全 法 , 赋予 政 府 在 应对石油危机 时 ,对石油的 生产、运 输、储备、贸 易 和 配 给 所 需 采取 的 权 力;1978年 德 国 制定 了石油 储备 法 , 并 于 1987年和 1998年 进 行了 修订 , 对石油 储备 组织、储备 义务 做 了 明确规 定;目 前 联邦 政 府 石油 储备 的 品 种 包括 原 油、汽 油、柴 油、重油等,实 际 储备 规模 合 计达到 110天 的 全 国消费 量。六、韩 国的石油储备

韩 国是一 个 能 源 贫乏 的国 家 , 能 源 自 给 率 只 有 3%, 目 前 韩 国年 石油消费 约 9000万吨 , 进口 石油 约 1亿吨 ,是世界上 第 四 大石油 进 口 国。韩 国的石油供应 几乎 100%依 赖 进口。因此 , 韩 国对石油 储 备 和供应 安 全 问题 十 分 重 视。韩 国的国 家 石油 储备库 选址 靠近炼 油 厂 附近, 并 有 管道与 炼厂 连 接 , 原 油 储备 于地 下 石 洞 水 封 油 库 内。韩 国的石油 储备 分为 政 府 储备 和 工业 储备 , 2/3以 上的 储备 由 政 府 直接 控制。韩 国石油 储备 的 目标 是 在 2006年 前达到相当于 上年 90天 的国内石油消费 量 ,其中 政 府 60天 , 企 业 30天。2000年 韩 国的石 油 储备 实际 规模 相当于 约 66天 的上年消费 量 ,如 按 照 国际 能 源 机构 的 办 法 折算 , 为 94天 净进口 , 符 合 国际 能 源 机构的 储备要 求。

第 四 节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目 前 ,中国的石油 储备 尚 处 于 初级阶段 , 储备天 数 为 7天。

有 专 家分 析 指 出 , 当 一 个 国 家 石油 进口超过 5000万吨 时 ,国际市场 油 价变 化 就 会影响 这 个 国 家 的国 民 经济 运 行;当进口量超过 1亿吨 后, 就 必 须 考虑 采取 外 交、经济、军 事 措施以 保 证 石油供应 安 全。2003年, 我 国的石油消 耗 量达 2.5亿吨 ,其中 进口量为 9112万吨 , 石油 进口依存度 高 达 35%。据估 计 , 2020年 进口依存度将超过 50%, 因此 , 建 立 国 家 石油 储备 体 系 越 来 越 紧 迫。

一、我国石油储备 现状 32

二、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

1996年 全 国 人 大 通 过 的 《 国 民 经济 第 九 个 五 年 计 划 和 2010年 远 景 目标 纲 要 》 中 就 曾 明确 提 出 ,“十 五 ” 规 划 纲 要 所 确 定 的 新 世 纪 中国 能 源 发 展 战 略 中也 再 次 提 出 :“ 建 立 国 家 战 略 石油 储备 , 维 护 国 家 能 源 安 全 ”, 并 确 定 首先 “ 建 立 政 府 储备 , 以 填补 这方 面 的 空 白 ”。

2004年 10月,国 家 发 改 委 首 批 选 定 的国 家 战 略 石油 储备 基 地 浮 出 水 面 , 我 国石油 储备 基 地总 共 规 划 了 三 期 ,其 储 量 安 排 大 致 是 :第 一 期 1400万吨;第二 期 2800万吨;第 三 期 2800万吨。一 批 四 个 国 家 石油 储备 基 地分 别 在 沿 海的。

四 大 基 地 建 成后, 总 共 能 形 成 约 10余 天 消费 量 的石油战 略储备 能 力 , 再 加 上 全 国石油 系 统 内部的 商 用 石油 储备能 力 , 我 国 总 的石 油 储备能 力 将超过 30天。

据悉 , 第二 批 石油 储备 基 地 的 选址 工 作 现 已 启 动。而 在更远 的 三 期 工 程 中,内 陆腹 地 的石油战 略储备 油 库 亦 在 规 划 中。整 个工 程 完 成 以 后,中国石油战 略储备 基 本 上 要 跟 国际 接 轨—— 将相当于 90天 的 净进口量。届时 ,中国战 略 石油 储备 的 远 期 目标可 望 实 现。目 前 《 国 家 石油 储备 管 理 条 例 》 已进 入国 务 院 的 立 法 计 划 , 34 第 五 节应对石油安全的措施

1、建立 国家石油储备 制 度,进 行 合 理 的战略储备 储备 方 式 上, 我 国 可以 借鉴 国际经 验 , 建 立 国 家 和 企 业 2级 石油 储备制 度 , 以 石油 储备 法 的 形 式 规 定 国 家 和油 田、炼厂、石化 销售 企 业 及 用 油 企 业 的 法 定 石油 库 存量 , 建 立 监督 和 激励 机 制 ,从 建 设 和 管 理 上 理顺 关系 , 划 清责任。

二、扩 展石油 来 源, 实 施石油进 口 多元 化 , 保 证 石 油 供 给 安全 石油 来 源 是中 亚、俄罗 斯、中 东 等 地 , 在 未 来 的 若 干 年里 , 我 国 进口 石油的 主 要来 源 仍旧 为 中 东 , 又 以 马 六甲 海 峡 为 主 要 通道 ,应对 短 期 石油供应中断 甚 至 石油危机的 可能性 有 足 够 的 估 计 不 可 掉 以 轻 心。应 该逐 步 降 低 中 东 石油 在 整 体 中的 比例 , 提 高 其 他 国 家 和 地区 的 比例 , 开 发 新 地区 , 比 如 非 洲 和 南 美。这 样 以来 既 可以 充 分 利 用 国 外 较 低 的石油 资 源 , 又 可以 降 低 进口地 集 中 带 来 的 风险。目 前进口 比例存 在 相当 大的 风险 :我 国石油 进口最 主 要 的 来 源 是中 东地区 , 占我 国 进口总量 的 56%,其中伊朗 最 多, 占 18%;另 外非 洲 占

22.5%, 亚 太 地区占 14%。由 于 中 东地区 的 敏感 性 , 专 家 们 都 认 为 “ 要 减少 从中 东进口 石油的 份额 , 可 适 当 增 大从 俄罗 斯 及 中 亚 国 家 的 进口量 ”

哈萨克斯坦阿塔苏 — 中 国 新疆阿拉山 口 , 管线 全 长 1000公里 , 由 中石 油和 哈萨克斯坦 国家石 油 天 然 气公司负责建 设。

云南 大 学翟 健 文 和 吴磊等 人提出了 《 关 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 明 输 油 管 道 的 建议》。成为 中 缅 输 油 管 道 , 这 条 管 道将从 中国 云南 的 昆明 经 瑞丽到达缅甸 西部的 实兑港 , 长约 1700公里 ,需 20亿美元 投 入。建 成 后, 来 自中东 或非洲 的石油, 可通 过输 油 管线直 达云 南 , 比传统 的 通 过 马六甲 海 峡将 原 油 运 抵湛江 和 宁波 的 “ 太平洋 线 路 ” 节 省 1200多公里 ,我国石油 通道将在 印 度 洋 上 获得最便捷 的 出 海 口 ,形 成 与 太平洋 线 遥相呼 应的 两翼格局

中 缅 输 油 管 道建议 45

三、加大国内 勘探 开发力度, 增 加 探 明 储量, 提 高 石油产量

我 国石油 勘探 方 向 要 转向 西 部、深 海 及 隐蔽 油 藏 , 迫 切 需 要 地 质 理 论创 新 和 勘探技术 的重大 突 破。根 据专 家最 新 评 价 ,中国石油 可 采 储 量为 150亿吨 ,平均探 明率 42%。

今 年 来 相 继 在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和 渤 海海 域 发 现 亿吨 级 的 陇 东 西 峰 油 田 及 渤 海 蓬莱 19-3油 田 , 这 些发 现 都 表 明 中国油 气 资 源 的 潜 力 仍 很 大,有 可能 发 现 大 型 油 田。

四、扩 大国 际 合 作 , 勘探 开发海外油源

中国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篇3

黑金之“备”: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路在何方?石油,是国民经济得以运转的“黑色黄金”,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机制,建立能源“血库”,才能保证经济血脉的畅通。世界各强国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在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规模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从2003年就已出现。2007年,中国从原本每年3000万吨的石油出口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9%。中国石油消费量达3.17亿万吨,净进口石油占1.36亿万吨。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2亿多吨。

由于总体能源储备战略与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滞后,加上石油上游开采资源与国际石油市场定价话语权遭个别霸权主义国家垄断,在国际油价浮动变化中,中国由此造成高达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

中国“能源血库”贫血

石油,是国民经济得以运转的血液,而中国是一个煤多油少、优质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石油需求成为了消耗能源的巨大磁场。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机制,建立能源“血库”,才能保证经济血脉的畅通。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之前,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美国和日本都借助石油战略储备,熬过了历次石油危机。而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石油储备体系。在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规模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会很被动。

据国外专业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日均740万桶,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日进口量。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至6.1亿吨。但中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充足,而美、日、德、法等国,其储油量可分别满足该国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消费。

中国建立规模化的战略石油储备已是迫在眉睫。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而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才刚刚起步。

石油储备建设快马加鞭

2007年12月18日,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职能机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宣告成立。“这一机构早就该成立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将作为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的执行层,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同时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中心将设置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之下。

实际上,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早已启动。国务院讨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构想从1993年就开始酝酿,到2003年批准,前后工作共花去了10年的时间。石油储备不仅仅是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设计,其中包括物质储备、资源储备和市场建设。

在石油储备来源上,第一是国际市场采购;第二是通过中国公司海外区块的权益产量的份额油积累;第三是使用中国石油公司本土油田的供应。从建设性质来看,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可能会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模式,以国家储备为主,建成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储备能力。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保证稳定供应;企业储备是生产经营使用的周转性石油储备。

同时,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2004年6月,舟山岱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和大连新港首批4个储备基地开始建设。目前,镇海石油储备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他基地建设正在迅速推进。第一批基地将于2008年底全部建成,总储备能力为1600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全国16天的石油需求。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正在选址,唐山曹妃甸、广州南沙、深圳宝安、海南洋浦、甘肃兰州等地正等待备选。按照中国石油进口量,全国的储备总量大概需维持在7500万吨左右,需要修建15个500万吨的石油战略储备库。

机制法律还未成熟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软环境”建设问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专门的能源储备法律制度方面仍然是空白,要落实石油战略储备计划,还必须有相应的运行机制与法律框架。具体来说,就是关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主体机构、资金来源、种类规模、储备方式与规模、地域分布、收投规则、日常管理等细则规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一位管理者表示,当前石油储备的管理体系还没理顺,虽然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了,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较完备的体制。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能源战略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2月3日,中国能源领域的大法——《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2008年2月22日最新消息,按照起草小组的预定计划,在通过国务院审议后,草案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藏油于民”露出水面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国家战略储备,又要有商业储备。有关专家建议,在这一总框架下,可考虑采取2:1比例,国家承担60天储备,民间承担30天储备。把来自民间的商业储备作为国家石油储备的必要补充,民间储备将会在国家发生突发或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徐键明认为:还要进一步通过立法来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相关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相应的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

据悉,近年来,石油民间储备开始起步,上海的一位石油公司老板认为,除国家战略储备,发动民间储备也是提升中国石油储备能力的一条捷径。上海目前很多石油民企都在打造储备油库,他本人则已在南通投资了一座1万多立方米的巨型油库,打算建成后与国内或不断进驻的国际石油企业合作。保定天气石油销售公司董事长贾春发认为,由于当地油品储运的市场缺失,民间投资建设油品储运基地市场将会前景大好。

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放多次呼吁,中国应该按照日本的模式,“藏油于民”。“中国民间石油储备不可或缺。民间储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战略储备。”国家允许、支持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石油储备,才是商业储备的真正意义所在。然而,要“藏油于民”,目前还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法规的限制。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同时要求企业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人民币,高门槛令众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其次是油源问题。民营石油企业拥有的储油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油库至少有10座,然而由于没有油源,这些具备相当规模的油库只能处在闲置状态。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大增 篇4

汤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预测的估值显示, 中国2014年12月的原油总进口量首次超过3100×104t, 相当于每日超过700×104bbl。这比之前创下的月度进口纪录高位还高出10%。

另据汤森路透石油测算, 根据中国石油产出、进口和商业库存数据, 再对比炼厂需求, 可判断中国去年为战略石油储备而额外进口的原油高达1.24×108bbl, 这是2013年中国为战略储备补充的6100×104bbl的两倍多。

数据显示, 由于去年经济体系中过剩原油翻番, 中国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力度比此前预计的大得多。

不过, 分析师并不认为中国的大肆购买可以支撑起国际油市, 油价自2014年6月起已经跌去逾50%。

Phillip Futures的分析师Daniel Ang表示, 经济增长正在放缓,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中的可用空间可能即将填满。

“关于中国增加战略油储的行动, 我们认为这绝对是个意外之举。从他们的经济数据来看, 我们预计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不会增加了。”Ang说道, “我们预计中国的原油进口不会长时间维持在这样的水平。”

对于中国战略原油储备, 除了存储地点和存储能力外, 其他方面人们所知甚少。中国除通过新华社公布商业原油和油品库存数量的变化百分比外, 也很少公布其他数据。

石油储备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大学XX学院XX班。从入校到现在,虽然学习环境与以前有很大差距,学习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但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态度,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很幸运我可以有这次机会申请这份荣誉,我将自己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各位领导评审参考。

在思想道德方面,我能够学习党的科学发展观,跟着党的路线走。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课学习,这次学习让我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中提高我的个人素质和思想境界。并在大一第二学期,加入预备党员的队伍。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充分发挥一名预备党员的作用,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表率作用,积极组织、参加党的各项活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学习上,我能够立足于自己的专业,不断巩固自己所学,有极强的上进心,并努力的学会自主学习,秉承着“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在大学这所殿堂,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在这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争取让自己更上一层楼。“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将继续努力,突破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生活方面,我勤俭节约,能够坚持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对自己存在的不好的习惯进行改正。我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相处十分融洽。与室友相处中,能够积极承担宿舍的卫生并努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将自己的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并参加多种活动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工作方面,担任班级的班长一职,通过这一年的努力,班级一直很团结,并取得了很多集体荣誉。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它能够带给我荣誉或者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和成长。我能够做到为同学服务,并时刻关注班级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并能够吸取同学提出的建议,虚心接受批评。我会继续努力,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带领班级进一步发展。、我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在家务农,家庭经济收入不高,但我从来都没有埋怨过什么,相反,我很幸运自己来自的家庭,庆幸自己的土生土长。虽然起点不高,但我会努力改变自身不足,为自己创造条件。家中除了我在上学以外,还有一个弟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和顺利进行学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此申请书,希望校院领导给予审核,未来的路我会更加努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即是我个人的基本情况,敬请各位领导加以评判审核。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BP眼里的世界石油储备 篇6

“我们还没有摆脱碳氢化合物”, BP首席执行官海沃德(Tony Hayward)说。为了支持这一观点,他引用了该公司6月11日发表的最新一期《BP能源统计》上的数字,这些数字在油价飞涨的时代令人欣慰。海沃德说,按目前的消费水平,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备可供生产42年。按照他的估计,人类已消费了1万亿桶石油,现在已为下一个1万亿桶石油做好了准备,如果努力开发,人类将可能开采第三个1个万亿桶石油。那么,为什么油价仍徘徊在每桶130美元以上高价呢?

海沃德先生将其归咎于错误的政策,或者他所谓的“人类的疯狂”。他抱怨道,全球约80%的石油储备都掌握在国有石油企业手中,只有这些公司可以开采。这位BP的当家人认为,如果这些储备得到充分开采,世界的石油产量是很容易达到每天1亿桶,甚至更多。这个数字,与去年的每天8200万桶相比,是个很大的提高;但对于诸如另一个西方大公司道达尔(Total)石油企业首席执行官及其他石油企业来说,这个数字是不可能达到的。

乍看之下,BP自己的数据似乎预示石油市场的前景暗淡。该公司认为,去年全球石油日产量下降了13万桶。更糟的是,2007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也下降了约16亿桶。这些数据表明,现在全球石油的消费速度超过其生产速度——即便储备量巨大,情况仍然令人担忧。

但该报告的作者之一,BP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Christof Rühl)指出,石油储备方面的数据更新很缓慢。对于一些国家,BP不得不将就使用去年的数据。他预计,实际上,最新数据将有所增加。自1987年以来,全球石油储备已上升了36%。

至于石油产量,克里斯多夫?鲁尔将去年产量下降的原因分为非自愿和蓄意两种。一些国家如墨西哥和挪威,其石油产量下降是必然的。其它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其生产量下降是由政治动乱所引起的。但迄今为止,最为急剧的下降,去年发生在沙特阿拉伯。一些人認为,这也是在对地质财富界限进行测试。但无论如何,很明显产量的削减是蓄意计划的。

去年年初,欧佩克为股价上涨和油价下跌而担忧。为此,欧佩克决定削减石油产量,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的削减幅度最大。克里斯多夫?鲁尔认为,如果沙特阿拉伯愿意,它可以再提高其产量。

从消费量方面来说,BP的报告也是好坏掺半。去年,富裕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了几乎1%——这是自198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但在较贫穷国家,石油需求的增长超过4%,部分原因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快于富裕国家。但是,对燃油消费提供补贴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据克里斯多夫?鲁尔称,在油税高的国家,石油的消费量正在下降,只有在油税适中的国家,石油的消费量在缓慢上升。但在提供燃油补贴的国家,石油消费量上升的速度比正常的要快,在燃油补贴最高的国家,上升速度最快。

换句话说,BP的观点是,高油价的根源不是强烈需求和薄弱供应之间的不协调,而在于各国政府没有发挥市场的强大作用。在需求方面有改善的迹象:一些亚洲国家政府最近决定将不再提供燃油补贴。但是,很难想象,世界上最热烈的能源民族主义国家会突然为外国投资敞开大门。

库存管理与国家石油储备 篇7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个物流链中,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库存管理理论看,我国是否需要石油库存?还是实行零库存?与国家石油储备联系起来考虑,就是是否需要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的问题,储备量多少为佳?

1从库存管理理论看国家建设石油战略储备至关重要

1.1库存管理理论库存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不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结果。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为保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适当的库存又是十分必要的。国际石油战略储备的经验表明,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储备是应付突发事件、防止石油供应中断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其另一个好处在于,国际油价走低时可以持仓或逢低吸纳,高价时减持或出手转卖,不仅可以减少外汇支出,而且可以稳定国内油价波动,稳定国内经济。

1.2“牛鞭子效应”要求增大石油储备“牛鞭子效应”是指特定产品的顾客需求量的变动并不大,但他们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延期交货水平却波动很大,这种供应链上游需求变动程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牛鞭子效应”,也就是说我国国民经济对石油的需求量有很小的增加,石油的库存量要有较大程度的增加。据分析,由于能源工业处于国民经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因能源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20-60倍,而油价每上涨1美元,整个国家工业的生产就会有7美元的价格泡沫。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被迫有更多的安全库存量。

1.3减少石油储备库存量以及实行零库存对国家来说十分危险减少库存量以及实行零库存就是要采用准时生产,准时生产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减小每批供应数量;频繁可靠的交货计划;缩短计划的提前期;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水平。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足量、经济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然而,无论一国的石油消费类型如何、进口量多少,只要供应渠道是稳定而通畅的,就应该没有太大的石油安全问题。尽管国际石油市场日趋成熟、资源相对充裕,但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国际市场石油稳定供应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对石油保持储备性的库存显得十分重要。

2从库存控制理论看国家石油储备的规模

2.1国家石油储备的国际标准按照国际能源机构(IEA)制定的标准,当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7%的时候,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按照国际能源署对国家石油储备的标准,一般是要能保证全国90天的石油供应。目前20多个IEA成员国总储备量超过40亿桶原油,相当于114天的进口量。中国只能维持三、到四天,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

2.2我国的石油储存现状中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经国务院批准,于2007年12月18日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以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已初步选定浙江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黄岛、广东大亚湾等,作为建立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根据初步规划,我国建立的是30天的石油储备数量。

3库存成本与石油储备成本

3.1库存成本保持一定库存会产生以下相关成本:定购成本、购入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或用尽、供应中断而导致不能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缺货成本的高低与库存量相关:当库存量较大时,缺货的次数和数量就相对较少,缺货成本就可能较低,但储存(持有)成本必然较高;另一方面当库存量小时,缺货成本可能较高,而储存成本可以较低。这些成本之间存在悖反关系。要确定定购量补足各种产品的库存,就要对其相关成本进行权衡,如图1所示。

3.2石油储备建设的库存成本石油储备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储备设施成本、维护费用以及原油成本等。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资金,是指建设石油储存设施所需要的投资。按照目前中国石化企业建设原油储罐投资情况测算,单位库容的综合造价约700元泣方米,如果储备1000万吨原油需建设库容1400万立方米,需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储备原油采购资金,也就是购物成本。如果原油按照22-25美元/桶计算,单位原油采购资金为1420-1770元/吨,如购买1000万吨,需要142-177亿元人民币。

储存费用。包括设施折旧、采购资金银行贷款利息和日常管理费用三部分。初步测算,储存一吨原油年需要113元人民币。按照以上的测算,政府储备1000万吨原油所需各种投资和费用情况如下:储备建设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采购资金约142-177亿人民币,储存费用11.3亿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中国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将加大,且国际形势多变,从库存管理的理论来看中国建设国家石油储备是必需的,但说费用是巨大的,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支撑。石油储备工程的建设,必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本文试用库存管理、“牛鞭子效应”、安全库存和库存成本等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石油开采量与消费现状分析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石油储备的相关成本。

关键词:库存,石油储备,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杰编著.生产与运营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群,张杰等译.生产与动作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辛本健译.透视中国石油安全[M].编译参考,2007,(6).

石油储备 篇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石油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石油产量却增长缓慢,这一供需缺口的存在,使得我国必须通过进口来填补,从而导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我国正在建立和健全SPR体系,以稳定石油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把国民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1]。

SPR关系到国民生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学者J.E.Samouilidis和Vangelis F.Magirou分析了一些小型经济体国家的SPR的最优水平,David L.Weimer定性研究了有关SPR的技术,并提供了政策建议[2,3];国内学者,冯丹、耿波和王红分析了美日两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对我国石油储备发展进行了展望,王越、王新新等对当今能源形势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3]~[6]。

这些研究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围,而有关SPR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利用国内需求供给缺口量等预测数据,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将可能发生的石油供给链中断置于某一概率P下,建立SPR模型,创造性的引入上期石油储备因素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从而计算出我国石油储备量。

1 假设和参数定义

假设一:石油储备率和石油储备量是以年为单位;假设二:战争发生时就会导致石油供给中断,否则石油供给顺畅;假设三:进行石油储备量的决策时,上一期所进行的石油储存被全部用于填补石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SPR的各影响因素,以及下文建模的需要,表1列出了模型所用到的参数的概念的说明和对其的表示。

2 建模和分析

2.1 第一阶段决策

运用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提出的对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行为选择的期望效用理论,在考虑了某项决策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之后,用每种结果的效用Ui乘上相应的出现概率Pi,然后加在一起,如公式:

当I=0时,我国的石油进口供应链中断,国家没有石油储备以备紧急使用,导致国民经济损失是在一定的概率风险下发生,如表2。

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从而由公式(2)知

当I≠0时,我国的石油进口供应链中断,国家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以应对石油供给缺口危机,从而减少国民经济因石油短缺发生的损失,但同时要考虑石油的储备成本。

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比较公式(2)与公式(3)得到:当μ>ψ时,E(L)与I负相关,即进行石油储备能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当μ<ψ时,E(L)与I正相关,即进行石油储备不能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也就是说我国决定是否要进行石油储备时,要考虑石油短缺带来损失的大小与储备石油的成本进行比较。当石油短缺带来损失较大时,进行石油储备;当储备石油的成本较大时,不进行石油储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出现的是石油短缺带来损失较大,所以我国学者越来越强调国家SPR。

根据参考文献[7][8]中的数据,μ=7874元/吨,ψ=5512元/吨,显然μ>ψ,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知,不建立石油储备和建立石油储备的差额为塄E(L):

假设我国的石油储备I=It=1.2×108吨,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塄E(L)=2834.4×108元,即由于石油储备,可以为国家节省2834.4亿元的开支。若以2008年的314045亿元GDP为参照对象,则1.2×108吨的年石油储备量为国家节省2834.4亿元开支占到2008年GDP的0.9%左右。

2.2 第二阶段决策

第一阶段的分析得出建立石油储备有利于我国平滑国际国内突发事件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国民经济损失。为此,决策进入第二阶段,即储备多少。

石油的购入并非全部用来消费,而是会以一定的比率储存以备应急,而预期价格变化会对SPR造成影响,Q一定的条件下,预期价格上涨,SPR增加,预期价格下降,SPR降低,即预期价格与SPR正相关相关,也就是γ与π正相关。

令π′=π/γ,表示消除价格变化的石油储备调整率,按照公式(1),计算国民经济损失的期望值为:

进行石油储备的目标,塄E(L)=0,由公式(5)可知:

μ=7874元/吨,ψ=7740元/吨,λa=0.6,λr=0.4,ρa=0.26,ρr=0.05,代入公式(6);当γ=1,我国石油储备率π约为54.4%;当γ=1.2,我国石油储备率π约为65.3%;当γ=0.8,我国石油储备率π为43.4%。若石油进口量为2亿吨,这三种情况下,则我国用于储备的石油分别约为1.1、1.3和0.8亿吨。

3 总结

我国的石油储备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确定石油储备量时要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实时数据对其进行调整,从而真正发挥国家SPR的稳定石油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国民损失的作用。

摘要:为了稳定石油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一般需要建立SPR,以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减少损失。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动态模型,决定国家的石油储备率水平,进而计算出石油储备量,模型运用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提出的对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行为选择的期望效用理论的原理,分析了我国进行石油储备的合理性,并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加入动态因素,进一步建立模型,得出中国石油战略的储备率和储备量水平,为我国进行SPR提供参考。

关键词:SPR,储备模型,石油储备率,多阶段决策

参考文献

[1]傅新.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的若干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9.

[2]J.E.Samouilidis,Vangelis F.Magirou.On the optimal level of a small country'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5.

[3]David L.Weimer.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J].Encyclopedia of Energy,2004.

[4]冯丹,耿波,王红.从美日两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看我国石油储备发展[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

[5]王新新.关于中国石油储备体系[J].节能技术,2009.

[6]王越,赵强.对完善当今形势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09.

[7]李维安.2007-2009年世界石油供需量[J].国外油田工程,2009.

科学构建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篇9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现状

早在1994年, 即我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的第二年, 相关专家便提出了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我国的石油储备包括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等四级石油储备体系, 目前已经启动了国家储备和中石油、中石化的企业储备两级体系建设。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 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一期四座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沿海的镇海、舟山、大连、黄岛, 截止2008年12月镇海、舟山、黄岛三大基地已基本建成, 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预计相当于十余天原油进口量, 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 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 到2015年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90天远期目标可望实现;同时, 我国第二批原油储备库也开始兴建、运行, 新疆鄯善、甘肃兰州、四川万州、辽宁铁岭、黑龙江大庆、林源、甘肃兰州、广东湛江、汕头和茂名开始陆续兴建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原油储备库, 中国正在扩大战略石油储备的范围。但是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应该借鉴他国的石油储备经验, 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 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石油储备体系。在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 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构建科学的政府管理体系, 科学规划透明运作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关系着国家的安全,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构体系, 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 透明运作。

1. 组建科学的战略储备管理机构。

世界各国构建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美国石油储备的主体是政府, 日本是政府导向, 储备主要由政府进行, 法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者三家共同参与管理, 德国是“联盟储备”机制, 官民联盟储备、政府储备、民间储备量的比率为57∶17∶26。我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由政府 (国家) 储备和民间 (石油企业) 商用储备两部分构成, 国家是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投资者, 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2007年12月18日,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 宗旨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石油储备保障, 职责是行使出资人权利, 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 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 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该中心的成立增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力量, 理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层级关系, 拉开了我国石油储备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的帷幕, 将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 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规范石油储备运作, 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管理能力。目前, 储油的决策权在发改委能源局, 基地管理者的职能是负责看守储罐和保障注油安全。

2. 资金保障, 科学规划。

国外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来调节。我国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可以考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金”, 基金的运用要有规范的程序和监管措施。2008年下半年, 油价低迷为我国大规模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但执行起来并不会顺利, 一方面是原油储备基地的储油基础设施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储备基地都是地面罐, 将来的维护、运行成本会很高, 安全性也不如地下存储的方式好。要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美国运用盐穹储油技术储油的每桶成本为1.75美元, 如果采用地上储罐设施, 每桶容量的设施投入需要15~18美元, 至少是盐穹的10倍。从长远看, 我国也可以将储备的重点放在地下, 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地下溶洞, 经过改造用于战略石油储备也不是不可能的。战略石油储备属于超级庞大的工程, 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设计, 在工作中, 政府机构要坚持透明化、市场化的原则, 打造战略石油储备阳光工程, 以保证石油储备设施的质量。同时增加石油储备政府要有长远规划, 从长计议, 不能一窝蜂来做。

3.慎用国际资源。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的油源主要来自沙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不论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中使用的是原油还是石油产品, 抑或是两者的结合, 国际资源对中国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较高比例地采用国际石油填充中国的战略储备, 将使我们走进一个两难的境地:油价走高时不宜于买, 油价走低时国际石油交易商不见得愿意以低价向中国出售石油以供战略储备使用。所以, 要寻求合适的进口原油的比例。

以油价为信号, 市场化适时调整储备量

1.高油价时坚持“慢慢进、悄悄做、不断做”的储油策略。我国在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建设之初, 设计的理想吸储价位是30~40美元/桶。超过这个价位吸储, 国家就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市场成本。但迫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 只能上调吸储价位的预期。战略石油储备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繁杂任务, 按照中国设计原油储备能力为9000万立方米的储备总量来推算, 没有一年半载, 不可能实现罐体全部注满。国际油价波动幅度较大, 何时储油是我们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国际油价暴涨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放缓, 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储备石油的步伐, 因为中国的情况与欧美不同, 尚未形成能够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石油储备, 越早完成储备计划就越主动。在油价较高的情况下, 要坚持“慢慢进、悄悄做、不断做”的储油策略。2006年8月, 我国向第一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开始注油, 300万桶原油入库, 这是镇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 也意味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终于实现零突破;2007年3月, 我国开始向第二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舟山注油。在高油价情况下, 我国并未停止注油, 这种决策是正确的。

2. 低油价时坚持“深挖洞, 广储油”的储油策略。油价较低的时候, 要抓住机遇, 适当加速增加原油储备,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 还可以迅速建立成原油储备, 一举多得。2008年7月份原油价格由最高点开始下跌, 我国原油储备加快了步伐, 11月份向第三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黄岛注油730万桶, 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接近尾声。12月又向新疆鄯善原油储备库一期工程开始注库储备, 新疆油库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储备库, 全部完工后将建成800万立方米的库容, 是国家建设的第二批原油储备库中第一个开始注油的项目。

加快立法, 依法保障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实施

在构建本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对战略石油储备立法, 从美、日、德、法等国的战略储备制度看, 1975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 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日本政府于1975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 要求所有石油公司和石油进口商, 在政府财政援助下进行基础储备。1978年, 日本政府又修改了《石油开发公团法》和《石油公团法》, 规定由兼有政府职能和国家石油公司特点的石油公团承担国家石油储备任务。德国《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规定, 德国石油储备协会承担国家法定的石油储备义务。法国《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第58—1106号法》确立了政府对战略储备石油实行永久监控。四国对于储备目标和规模在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有法可依, 为战略石油储备提供了科学有保障的运行。但是,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石油储备方面的条例或部门规章, 自2006年起, 国家连续两年将《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列入抓紧研究范围, 但至今尚未出台。必须抓紧相关立法, 只有在出台相关的法规之后, 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真正开始走向完善。

储油于民, 藏油于民, 探索多种储备方式

国内油品体制改革速度明显加快, 希望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迅速上马、多元化经营, 进而真正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1.发挥储油主体多元化。中国参与战略石油储备的主体在持续多元化, 以三大石油集团为主体, 还有民营企业和外资公司。如广东政府就一直在致力建设地方成品油储备和湛江新基地储备。政府要统一指导、出台相应鼓励政策, 鼓励民营和外资公司合理储备石油, 同时要加强监管, 掌握油储公司的石油储备量。对于一些燃油短缺频发的地区, 一些终端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储备适量的成品油, 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逐步达到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目标。

2. 探索利于增加原油储备的方法。我国第一个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注油已接近尾声, 在镇海基地注油的过程中, 有相当部分储罐租赁给了中石化用于商业原油储备。因为, 一方面, 不管是哪家公司进口了原油, 只要装进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罐, 就等于达到了储备的目的, 一旦国家需要, 随时可以将租赁给中石化的储罐和商业石油储备一并收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所有。另一方面, 如果不租赁出去的话, 这些罐体每年同样会产生高额的闲置和维护费用, 这也减少了石油储备的成本压力。

石油储备 篇10

由于现今的地下资源储备、海外资源供应基地建设和锁定期货价格等方式均不具有成功代替实物储备的功能和作用。同时, 应对突发事件、防止石油供应链中断, 防范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中断危机, 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运输体系, 加快制订和实施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实施方案, 落实保障中国中长期石油供应安全的战略措施。

1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实施

中国的石油储备资源并不富裕, 必须以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并举的方式, 充分做好石油资源战略储备工作。国家石油储备是由政府出资并直接控制的石油资源, 不以盈利为侧重点, 是以防止因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剧烈波动及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主要功能和作用的, 旨在确保稳定供应国内石油, 维护经济安全。遵照有关规定, 石油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必须保有最低库存量, 即企业储备。在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等紧急情况下, 企业储备的作用是动用储备资源, 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利益, 进而保障国家利益。

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和目标。石油储备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以确保石油储备目标的实现。鉴于当前紧急情况, 必须抓紧建设政府原油储备基地, 提高石油企业库存水平, 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初步构建中国石油储备的基本框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储备规模, 增加储备品种, 完善储备体系, 求得合理的储备规模, 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1]。

国家必须制定有关石油生产、加工、储备、运销等的政策法规, 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行为, 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更好地保障国家石油经济安全, 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具体的战略目标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对获得探明储量的油气田, 认真做好监管, 确保国家战略储备及勘探开发, 建立适当的资源补偿机制, 制订相应政策。另外, 对已探明储量且需要封存的国家地下战备储量, 应制订对石油公司勘探补偿的规则;二是对储备油库的建设和管理, 包括储备石油保管、动用和轮换, 储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都应实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保证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循, 严格实施, 以确保实现石油储备战略目标的实现。

2 采用石油钻井技术储备石油

中国能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即开拓国际石油市场, 分享全球石油资源。特别是必须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国际石油钻井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已占据的战略地位所引起现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作用。

长期以来, 石油钻井系统只在油田内部的狭小范围、环境相对简单的市场内从事工作。若要真正实现国内石油战略储备工作, 石油钻井系统必须抓住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针对性地, 有重点地选择工作目标, 划定战略区域, 集中优势力量, 强化运做, 做到市场选得准、进得去、站得稳。唯有如此, 才能制订出统一的战略和经营规划, 真正融入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取得规模经营, 保证持续、稳定地发展, 做好海洋环保工作[2]。

由于现今中国的钻井系统, 对国际钻井市场的随机性, 境外施工的复杂性以及单队、单井出击的风险性, 还没有透彻了解, 常常在尚未看清项目所在国家的基本情况就进行项目运作,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因此, 除了一定要做好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 石油钻井系统开拓国际市场,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具体项目的基础研究, 包括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海关手续、税收、财务运作方法等。唐山, 还必须进一步做好海洋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 实现石油钻井与环保双向目标。

3 石油储备与海洋环保双向工作并举

中国沿海经济和海洋开发的迅猛发展, 使得海洋环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基于港口、船舶、海洋工程、海洋石油开发、石油钻井、滨海旅游等的污染防治及沿岸陆地污染源的治理, 对各种海洋环境监测议器、环保设备、环保产品及技术的需求大大增加[3]。

虽然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体系逐步完善, 技术支撑系统已有成效, 监测装备和手段日渐增强, 已形成全自动、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能力。实力发展壮大的监测技术队伍, 乃至监测技术、技能和水平都有了更好地提高[4], 但是, 总体上看, 由于技术基础薄弱, 资金投入较少, 现在的开发重点仍局限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致使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现场快速污染监测技术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在产业化方面, 缺乏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 造成先进的海洋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缓慢, 成果转化率低。此外, 整个社会的海洋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海洋环保的监督管理和污染治理力度不够, 阻碍着海洋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发展[5]。

对此, 钻井系统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内外兼顾, 统一管理。石油专业工程服务作为最主要的钻井工程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体系, 大体上形成以提供钻机服务为龙头, 以固井、测井、中途测试、地质录井、泥浆、定向服务、取心、下套管和油管服务等为配套的综合工程服务, 甚至还延伸到设计、咨询和相关的采购服务。在做好海洋安全环保工作的前提下, 真正实现石油储备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 建立相应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各种污染物处置技术及生态恢复技术, 以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为核心, 形成海洋环保高技术产业, 增强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中国石油储备过程中, 海洋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的问题, 需要大胆创新, 利用国内外的科技力量、以现有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应用单位的已具有条件, 加强科技界、应用单位和产业部门的互助合作, 加速成果转化。着重点放在成果的中试、产业化上下工夫。还可利用重点污染行业中选择一些先进的环保生产工艺技术, 建立示范工程, 并逐步加以推广。转变现有观念, 建立健全环保科技市场体系, 真正发挥科研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 取得石油储备成功运输与海洋环保工作双管齐下, 更好地协作发展。

4 结语

利用石油钻井技术在中国建立安全的石油战略储备运输工作体系, 并做好海洋环保工作, 是现今国家必须要加强完善的重要工作。同时, 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运输体系, 也保障了对突发事件、防止石油供应中断, 防范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中断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石油钻井技术在做好海洋环保工作的前提下, 保证了国内石油储备运输, 加快了综合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涛.郭义昌.曲波.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与监护[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3]廖谟圣.海洋石油钻采工程技术与装备[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4]姜伟.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力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石油储备 篇11

进入3月以后,伊朗与美、英、法等六国重新酝酿新一轮核问题会谈,波斯湾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但投资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忧虑情绪仍挥之不去。虽然伊朗与相关六国在4月份的谈判也许会达成某种妥协,双方各自作出让步,但这也可能是伊朗在拖延时间,为进一步提升核能力做准备,而美国、以色列也正在为应对未来中东可能出现的更严峻的形势做积极的准备,这些都让市场感到伊核问题始终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它也是支撑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重要力量。

中东动荡加大中国投资风险

在国际油价上涨之后,2月8日和3月20日中国分别宣布了2012年成品油的两次调价,93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均升至每升8元以上。此次调价对于正在步入增长放缓轨道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冲击。油价高企一方面令中国的经济紧缩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使政府之前为控制通胀所作出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的制造业、运输业、石油化工、钢铁、玻璃、食品等相关行业成本升高,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人民币继续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局面,进而抑制出口和国内消费,这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外,中东局势动荡还加大了中国海外油气投资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在海湾地区的油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的区域逐步由石油资源不富集的国家,向中东的核心地带扩展。2008年11月,中石油在伊拉克获得艾哈代布油田开发合同,成为伊拉克战后首个与该国政府签约投资石油产业的外国公司。2009年1月中石油与伊朗达成开发北阿扎德甘油田的协议,同年7月购买了南阿扎德甘油田70%的股权。2009年6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署南帕斯气田开发协议,2009年10月中石油与BP(英国石油公司)联合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12月与道达尔等合作伙伴中标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服务项目。中国公司已经在海湾拥有多个油气开发项目和配套的对外承包工程,投资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中东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油气合作的重要战略区块。

但是如今这个地区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中东核心国发生战乱,或者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中国企业历尽艰辛打拼多年的数百亿美元油气资产将随之丧失,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我国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战略地位也将被重新洗牌。

石油安全提至中国政府重要议程

我国的石油进口有11%来自伊朗,51%来自中东;在我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有5个海湾国家,3个非洲国家。随着这些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大,中国的石油供应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飙升,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20%。据国内权威部门预计,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增加的趋势难以改变。在这种形势下,能源安全对于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保障能源供应,我国已经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海外石油供给渠道,包括铺设中亚、俄罗斯到中国的油气管道,启动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对中东原油依赖过大的格局。而相比之下,美国却在逐步摆脱对外石油依赖,特别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过去6年间美国能源自给率逐渐提升,在2011年前10个月自给率已达到8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美国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美国在应对中东地区动乱问题上具有越来越多的灵活性。

因此,中国石油供应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开拓来自周边国家的石油进口,广拓油源,避免进口过度集中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大国博弈 中国面临新考验

经过这一轮激烈的地缘政治动荡,中国不仅在石油安全方面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大国博弈也面临新的考验。

2011年11月初,国际原子能署指控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随即对伊实行了最严酷的经济绞杀,不但冻结伊朗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更逼迫世界各国与金融机构作出抉择,要么与伊朗做生意,要么与美国做朋友。

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欧盟国家尽管处于危机重重的债务困境,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跟进。今年1月23日欧盟通过决议,冻结伊朗中央银行在欧盟的资产,并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日本、韩国也表示将减少伊朗的原油进口。

中国、印度、土耳其则表明只遵守安理会通过的制裁决议,不接受任何国家的单方面制裁。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要求,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也各有各的打算。欧盟在与美国共同制裁伊朗的同时,要求美国的评级机构必须确保法国、德国等核心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不会再被下调;日本、韩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对伊制裁,另一方面希望美国能充分考虑他们的“苦衷”,给予“例外”待遇,最大限度减少石油禁运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印度则丝毫没有顾忌欧美的要求,继续派遣大规模商贸代表团赴伊朗洽谈经贸合作,今年1月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土耳其更是利用西方对伊朗日益增长的压力作为土伊之间天然气价格谈判的筹码,加紧与伊朗讨价还价。

应对石油大国之间博弈,中国一方面,必须敢于维护国家利益,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和无理要求,坚守国际道义准则;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力促伊朗和相关国家在谈判桌上的积极磋商,在大国政治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进而扩大和巩固自身在中东的地位和利益。

石油储备 篇12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的定义, 战略石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民间机构或石油企业保有的全部原油和主要的库存总和, 包括管线和中转站的存量。它是一国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石油短期供应冲击 (大规模减少或中断) 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就是国家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国际性政策。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 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 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

战略储备的目的是预防石油出口国变故、主要运输航道被中断以及国际社会有重大事变时, 进口石油不能按期运到的紧急情况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政策措施。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 (2) 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 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 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 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及其特点

2.1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及特点

美国政府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构想, 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才开始正式建立。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 (当时决定储备目标是10亿桶, 后来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大致发展情况如下, 从197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石油的储备持续增加, 并于1994年达到5.92亿桶的历史纪录, 这相当于近2个月的原油进口量。此后克林顿政府的战略石油政策发生了一些细小的改变, 几次动用了储备, 目的是调控石油市场和平抑油价, 到2000年底,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降至5.41亿桶, 为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布什上台后, 尤其是“9.11”事件后, 迅速增加了石油储备量, 到2005年底增加到近7亿桶, 这也是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启动30年来首次“满仓”。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集中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娜2个州, 原油深藏于墨西哥湾海岸附近地下的巨大岩层洞穴里, 这种储备方式的优点是安全性高, 储存成本低, 运输便利以及加工方便。据美国能源部介绍, 这种储油洞穴约有500多个, 每个可储藏600万至3500万桶原油。由于岩洞的上下几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温差, 使得原油在洞内不停地缓慢流动, 从而使原油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质量而不会沉淀变质。同时所储存的也是质量最好的轻质原油。

1990年美国国会重新修定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 修改后的法律放松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条件。理由是“战略石油储备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据新的规定, 除了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 在国内石油产品供应出现中断和严重短缺情况下, 总统也可以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一旦总统决定动用, 能源部将采取招标方式向市场公布投放数量, 通过竞标最终决定中标购买石油的公司, 进而开始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即通过向位于油库底部的管道注水, 以提取石油投放市场。这样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仅需要13天。

截止2009年底,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大约相当于国内2个月的消费需求, 由于美国国内原油生产能力较强, 即使国外进口原油完全中断, 其国内自产原油加上自身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库存, 也可使美国维持175天左右的基本石油产品供应。而从现有能力上讲,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每天最多可动用430万桶, 以现有储备量并以最大动用能力提取, 储备量可以持续155天左右。

2.2 日本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及特点

日本是个贫油国, 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其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这也意味着日本比其它国家更容易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日本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起因同样源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1975年, 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 并依法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 日本所有从事进口石油、石油制品的商社, 以及从事石油提炼、批发的企业必须储备90天所需的石油或石油制品。同时, 从事石油、石油制品进口或经销的企业必须定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其石油、石油制品的储备量等情况。日本通商产业省的有关部门也会不定期地抽查有关进口商或石油企业的储备情况。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1994年, 日本正式加入“国际能源机构” (IEA) , 随后, 便积极地建立和完善政府石油战略体系。政府建立了石油专门帐户, 并通过征收石油税来筹集储备资金。同时, 修改后的日本石油储备法还特别强调, 规模以上的炼油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 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 要通过通产省批准。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法定企业储备以支持, 如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旧等优惠措施。法定企业之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总的来讲, 日本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可概括为:政府规划指导下, 规模以上企业分散储备。

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方式, 是从最初主要依靠油轮储备, 逐步过渡到主要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储备。1996年, 日本在九州地区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共储存石油或石油制品3400万千升, 从此宣告了油轮储油时代的结束。目前, 日本的主要储油方式有:海上油罐方式、半地上油罐方式以及地下岩洞油库等。除了已经建成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外, 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 可供储备石油1700万千升。

3 借鉴国外经验创设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石油储备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安全, 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被凸显出来。石油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各方的政治经济利益等一系列因素。分析比较他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 是为了更好地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 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战略石油储备模式。

3.1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是从1993年开始的, 总共规划了三期, 计划用15年的时间分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其储备安排是, 第一期1200~20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总投入约1000亿元, 目标是在2008年达到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前期准备工作花费了10年时间, 2003年, 由宁波的镇海、青岛的黄岛、舟山的岙山以及大连的新港所构成的4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正式启动。据悉, 一期工程的建设资金为98亿元,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政策性贷款88.6亿元, 一期工程的设计储备容积要达到1600万立方米。2006年10月, 一期工程中规模最大、最早建成完工的宁波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正式建成。这意味着中国将告别缺乏战略石油储备的历史, 但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来说, 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昭示着中国无战略石油储备的历史结束,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2 借鉴他国经验的几点启示

高油价时代, 需要有高境界, 我们有必要借鉴他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建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积极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具体地讲:

第一, 构建以法律为支撑的的石油储备体系。

美日等发达国家,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建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法而行。从储备体系的构建, 到运行机制的创设、储备量的确定、动用储备的条件等等, 都是依据相应法律、法规, 这使得整个战略石油储备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已先后出台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从2006年起, 我国正式启动了“能源法”的起草工作, 能源法的核心问题一个是能源安全, 另一个是石油储备。在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从国情出发, 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 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

如前所述,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政府所有和决策, 采用市场化运作;日本则是分为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三个层次, 法定企业储备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储备任务, 政府对法定储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第三, 构建进口和自产来源多样化的石油储备体系。

美国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石油储备量也是世界第一, 其储备的对象主要是原油;储备的来源主要是进口原油, 也有部分来自国内自产。日本是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 自己不产石油, 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 其储备对象原油和石油制品, 储备全部来自进口原油。

第四, 构建按市场机制调节、分时段运作的储备体系。

美日等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这就是战略石油储备的运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无论是储备数量的确定, 还是分时段依据价格高低储备, 以及储备方式的选择, 动用石油储备的条件、投放形式等等, 都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影响来确定。

总之, 政府宏观决策, 微观市场运作, 这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的优化选择。

摘要: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作为现代工业的命脉,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经济安全, 乃至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 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自身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安全,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贡生, 吕良宏.中国石油安全的态势及战略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0 (1) .

[2]李晓琳, 丁峰.部分国家能源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矿业, 2007 (1) .

[3]刘建章, 杨艺.战略石油储备与我国石油能源安全[J].石油商技, 2001 (6) .

上一篇:推广影响下一篇:房地产工程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