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影响

2024-09-25

推广影响(精选12篇)

推广影响 篇1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农技推广工作也引起了基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的农技推广工作,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 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农技人员下乡推广作为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技人员工作不积极、推广体系老化或断层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提高对农技人员下乡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 并做好全面、系统的组织和完善工作至关重要,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

1 当前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推广行为的现状

1.1 数据调查

为了更好地对当前农机推广人员下乡推广的现状进行调查,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展开对各地区农技推广工作的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 调查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农技人员的时间分配上[3]。同时, 在调查中也涉及了投资和人员等几个方面的调查。

1.2 农技推广人员的时间分配

本次调查发现, 我国当前农技推广人员在时间的使用上很少, 有的甚至达不到全年的1/4。而在所有农技推广人员当中, 投入下乡推广时间最多的是本科类人员, 其次是中专及以下人员。同时, 不同地区的农技推广人员在具体工作上也存在很多差异, 无法实现统一, 这主要是由于地区不同导致的。

2 影响农技推广人员推广行为的因素

目前, 从我国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 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归纳起来,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均经费

人均经费不足成了当前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推广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 使大部分推广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山区, 由于交通、住宿和活动等经费不足, 使推广活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 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切实提高人均经费数额, 为推广人员下乡推广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使推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体制与政策

在不同时间内, 不同级别的推广人员在技术推广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 在体制和政策的建设上不同一概而论, 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就我国目前与下乡推广工作相关的体制和政策的现状来看, 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如运行机制不合理, 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技推广效果。所以, 在未来的时间里, 政府部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相关的体制与政策进行合理构建, 无论是推广人员的数量, 还是推广时间的设定, 都要充分满足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2.3 农技人员的特征

目前, 我国下乡推广的农技人员大多为专业农技推广人员, 这些人员推广工作的开展往往与下乡的时间具有直接联系, 专业对口人员的下乡时间比不对口人员的下乡时间要多, 在专业对口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发现, 农技推广人员在从事推广的时间过程中, 专业是否对口是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的。而很多数据都表明, 男性农技推广人员要比女性农技推广人员在专业对口上更适合农技推广工作。

2.4 其他

在我国, 农技推广部门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相关农技推广工作下乡天数逐渐从之前的数据开始下降, 且比县级要少, 这表明在相关农技推广部门的改革过程中很多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正在普遍下降, 而且在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时间中, 留给农民的时间正在逐渐减少。因此, 要增加服务农民的时间, 大力提升用于下乡推广的时间。另外,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拨款单位的拨款, 保证自收自支单位的措施不影响到农技推广人员下乡工作的积极性。在推广人员的下乡天数过程中, 自收自支单位的农技推广人员要比全额拨款单位的农技推广人员下乡天数要少。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当前农技推广工作中, 能够对推广人员下乡推广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所以,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技推广的整体效果, 对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3.1 稳定农技推广政策

就我国目前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 政策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对推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技推广体系, 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农技推广政策。农技推广部门需要严格遵循市场运行机制, 促进资金、技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有效结合, 对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 以此来有效解决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3.2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宏观领导和统筹规划上。在政府相关机构设立农业化部门, 要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制定管理措施, 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其次, 要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库系统。建立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速报系统, 建立计算机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人才资源信息等。

4 结语

在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中, 能够对推广人员下乡推广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技推广的效果。因此, 在未来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农技人员下乡进行推广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合理制定, 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效果, 为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是当前农业技术宣传与推广的一个主要途径, 在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已经成为了基层政府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首先对我国当前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推广行为的现状进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对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以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技推广,下乡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孙顶强, 董晓霞.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4 (11) .

[2]肯杰汗·斯牙孜拜.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4) .

[3]陈朋.基于农户视角下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2012.

推广影响 篇2

有效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使其充分运用至实际的农业生产环节中,提升了土地以及农业资本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处主要利用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分析理解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的横轴坐标为时间,纵轴坐标为新技术采用率。在技术的初始推广阶段,其效果大多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的效果未得到有效验证,以致多数人并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尝试。当少数人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时,则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采用新技术,此时新技术的采用率也会随之增长,使用人数增加。当新技术得到多数人的采用后,由于采用面较广,因此其扩散曲线斜率也会下降,最终趋于平缓,这便是农业技术S型曲线的形成过程[1]。而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数地区可以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且在旧技术与新技术不断更替的过程中,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的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必须加大新农业技术的研究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升级。且还应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从而提升农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教育、科研以及推广环节出现脱节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者并非实现有效结合。比如农业科研单位并未有效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领域,且农业教育工作也并未结合社会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过程带来了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是投资带动力较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但当前我国的农业社会市场并未完全打开,以致推广效果较差[2]。除此之外,我国正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因此财政支出更倾向于城市建设,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投入的`投资数额较小。

推广影响 篇3

一、调查问卷概览

调查问卷的详细内容在笔者的另一篇文章(西南石油大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分析)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次问卷调查在校内各学院、机关、直属单位的管理人员群体中进行,他们基本上都是负责学校或本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本次总共发放问卷70份,有效问卷67份,其中学院27份,机关27份,直属单位13份。问卷中一共有8道题目,6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主要存在下面这些方面的问题:教职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满意度不高,对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是认为其成效差,对教育信息化改革保持主动态度但效果不佳;教职工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推进与教学、管理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还存在经费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技术人员缺失,培训少等等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推广影响因素”三五三“模型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总结出教育信息化推广影响因素“三五三”模型,即三主体五要素三方面,我们分步阐述。

(一)首先三主体:分别指的是建设者、使用者和管理者。

我们每个教职工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都是一个使用者,我们使用信息化服务,利用信息化系统办理业务,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是一个建设者或者管理者。例如,当我们使用教务系统时,我们还间接地给系统提供了教学资源和数据,这为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督促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服务、业务和信息,它对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其次五要素:分别指的是网络、资源、技术、人才和应用。

1、网络是影响教育信息化推广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一般体现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我校近期实施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工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资源是影响教育信息化推广的核心要素。在教育信息化推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和数据资源。教育信息数据资源包括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丰富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教职工从中获取教学、科研和管理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大大增加教职工的使用率和粘度,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广。

3、技术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它是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方法包括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和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数字新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应用于化教育信息化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成效。

4、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首先要做好与思想理论、方法密切相关的潜件建设,它决定应用的方向,关系到应用的质量和效果;然后是建立与学校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再者必须提高教职工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最后是在不同层次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5、人才是指教育信息化推广需要培养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这里的人才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识型教育信息化人才,指在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其他服务的各类人员;二是专业型教育信息化人才,指专门从事教育信息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维护的专门人才。

(三)最后是三方面:包括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我校目前教学信息化系统有八个,管理信息化系统二十个,公共服务信息化十二个。

以三主体为中心,作用于五因素,延伸到三方面,加以每个同心圆的转动,就会得到3*5*3=45条线路,即45条影响因素通路。例如:建设者→网络→管理信息化,代表着作为建设者,可以从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来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如建设全校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改善学生寝室、实验室用网环境,改进联网认证方式减少掉线等等;此模式能帮助我们将教育信息化推进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因,并找到合理的改进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教育信息化调查归因及改进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校推进信息化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通路:

(一)管理者→应用→教学信息化

缺乏鼓励政策。这也是调查中大家提到最多的,大部分教职工是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的,应用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高教职工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教职工在当前条件能满足工作要求就很难主动去探索新的信息化工作模式,缺乏外在的驱动力。古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定的政策鼓励,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达到条件的教师提供一定的资金。

(二)(管理者,建设者)→(网络,资源)→(教学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

经费不足:在教学信息化网络和资源建设方面,二级学院投入差距甚大。很多学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重缺乏资金。公共服务信息化表现为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很多系统和设备都处于无维护状态,容易出各种状况,给教职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对于资金投入方面,学校需综合考虑,给予二级学院不同程度的支持,不能偏袒。对于系统和设备的维护,学校和各单位都要足够重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必要时需要投入金钱和人力,保证系统和设备高效持久地为师生服务。

(三)管理者→人才→(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

缺乏专业化人员: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二级学院。个别学院配有专门的信息技术岗人员,但是大部分学院都是个别老师兼职,存在水平不高,不够专业化等等问题。给每个学院设立信息技术岗那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其他方案来曲线救国,例如给兼职信息技术岗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个别学院或者单位达成合作机制,例如与计科院合作,签订帮扶协议,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该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既能解决学院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缺乏培训:很多设备和系统购进之后,学校并没有组织专门的培训,很多教职工会反映培训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制作相关的帮助文档挂在网上,让教职工自行下载学习。这种形式存在诸多弊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系统和设备购进之初,就应该分批集中培训,就像在等级考试之前,教务处都要进行考务培训类似,效率高,成效好,决不能因一时感觉麻烦,而导致后面持续的麻烦。

(四)建设者→技术→(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

技术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二级网站管理稍显混乱,各学院的信息化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不完整、可靠度不高、更新慢,网站交互使用体验差,兼容性不好等等。近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引进站群系统,实现了学校所有网站的集中统一管理;建设统一信息门户,使学校所有共用数据在各大系统中完全统一。

(五)使用者→(技术,应用)→教学信息化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71%教师基本上都停留在会使用office系列软件,对新兴的教育软件少有涉猎,应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尝试一些新的软件,为自己的教学增加新的选择,提高信息化素养。

教师观念落后:指的是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教师抱怨教学和科研任务已经相当繁重,根本没时间来学习信息化技能,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事实是我们只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提高信息化素养,之后就能为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提高成倍的效率。同时,现代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会止步不前。

教师教学模式守旧:各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兴起,很多教师对此无动于衷,这样是非常被动的。教师应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三五三”模型给信息化推进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将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归类到模型的通路中,再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使得整个推进过程变得清晰明朗可操作,这是建立此模型的目的。目前西南石油大学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文章第四部分的几大方面,没有提到模型中其他通路并不代表不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不是突出问题。另外,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不是说仅仅购买设备,开发系统就能完全体现的,而是需要学校所有教职工的参与,每个人都扮演着多个角色。许多单位都将自己定位成了使用者,甚至旁观者,这就错了,正所谓信息化建设,人人有责。经费不足、专业化人员缺乏、技术不足,缺乏培训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努力来解决。但是思维和观念的改变就不能一蹴而就了,需要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桂力,蒲和平,余英龙.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信息化推进研究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

[2]庞海芍. 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某大学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5:34-37.

[3]胥建. 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

[4]刘洋洋.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梁雨平.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6]朱小荣. 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0.

注:本文为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推广影响 篇4

1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所承担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在世界各国都存在较大争议。由于推广服务具有很显著的公共物品特征,因此世界上80%推广服务都由公共财政支持(Feder,Willett and Zijp,2001)。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农业公共推广服务的能力和绩效持保留意见,尤其是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公共推广仍存在财政困难(Andrew P.Davidson,2002)。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组织、控制将公共农技推广的成本限制在可支付的财政预算范围内;二是寻找公共推广的替代途径,私有化、分散化和商业化为解决公共财政农技推广的可持续问题提供了可选择途径(Charles Ameur,1994)。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公共推广向各种商业化推广转变的案例。

从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30年历程来看,同样存在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的反复讨论和若干次商业化改革。1989年11月进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商业化初期,国务院发布《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国发[1989]78号),允许农技推广单位从事技物结合的系列化服务,标志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由无偿技术推广拓展到有偿技术服务。此后,各地农技推广单位均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部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1)。1992年起为商业化中期阶段,农业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试行)》(农人字[1992]1号)明确规定:“积极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有偿服务,兴办经济实体,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有条件的,可逐步实现独立核算、字符盈亏”。商业化浪潮尽管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但副作用也极其明显,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演变为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推广,导致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黄季焜,2001);同时,地方政府认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能够通过经营自负盈亏,从而给农技部门“断奶”,导致农技部门受到较大冲击。对此,国家出台各种法律法规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体系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明确提出“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

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现行农技推广体系是以公益性为基础,从最为关键的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选取那些能够反映公益性活动和经营性活动的指标,继而研究这些指标如何影响推广行为和绩效,这是本文判断两者是否可分的基本思路。

2.1 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界定

国发[2006]30号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做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同时认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属于经营性服务,应积极稳妥地从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本文对农技员发挥的公益性职能和开发性职能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从推广形式来看,农技员对农户的指导时间反映了农技员的基本推广活动,入户指导次数大致反映公益性的指导行为;二是从指导内容上看,农技员对农户进行推荐品种、施肥技术、病虫防治三项内容或多或少地受开发经营利益的驱使,从而与“农资供应”有关;而育秧技术、栽插技术和田间管理则是非物质的纯技术,更多地与公益性职能相关。

2.2 数据来源

对此,2009年本课题组专门对农技员的收入、工作状态和考核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区域包括福建漳浦;广东博罗和高要;广西田东;湖北武穴;湖南鼎城、东安、赫山、醴陵和湘阴;江苏洪泽、金坛、如东;江西都昌、贵溪、宁都、兴国、余干;辽宁大洼、东港、开原;四川泸县、射洪、中江等9省24个县共计339位农技员,然后从农户电话调查中提取对应的2948位农户,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3 变量选择

区别是否存在开发经营活动的指标主要包括两个:一是从农技员收入角度来看是存在开发经营收入及其占总收入的比例;二是从农技员工作时间角度来看是否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及其占总时间的比例。

2.3.1 开发经营收入变量。

农技员的收入状况是最能反映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指标,受访的339位农技员中,有开发经营收入的农技员仅为62人,占样本总数的18.29%。

2.3.2 开发经营时间变量。

工作时间的分配比例反映农技员是否从事开发经营活动,调查显示,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农技员为103位,占受访样本总数的30.38%,另有69.62%的农技员没有从事开发经营活动。

2.3.3 推广行为变量选择。

本研究将农技员的推广行为划分为外在的农技推广形式和内在的农技推广内容两个方面。其中,推广形式包括沟通行为、指导次数、指导时期、指导方式、工作态度等5个方面;推广内容包括推荐品种、育秧技术、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6项内容。为了准确描述农技员的推广行为,每位农技员的推广行为得分为其对应指导农户评价的平均得分。

2.3.4 推广绩效变量选择。

反映农技员推广绩效的数据从2948个农户电话调查中获得。在充分尊重农民对于农技员评价的参与权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农户可述性角度选择了“增产效果”、“农户满意度”、“指导作用”和“农民素质提升”四个指标来评价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所产生的推广绩效。

3 开发经营活动对推广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3.1 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概况

3.1.1 有无编制对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有较大影响,但三权管理对农技员从事公益性活动的时间有明显影响。

有无编制对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有较大影响。无编制的人员中,三分之一的农技员需要通过开发经营活动增加收入,开发创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76.9%;在编农技员也有17%的样本有开发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1.7%。同样,40%的无编制农技员将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开发经营活动,而在编人员仅30%的农技员偶尔从事开发活动,开发时间平均比例为16.4%,可见开发经营活动是无编制农技员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三权管理来看,部分县管和乡管农技员存在开发经营收入,开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47%左右,而县乡共管的农技员中约四分之一的农技员可以从开发经营中获得一定收入,开发创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超过40%。从病虫害预测预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农民培训及农民应急等公益性业务时间比例来看,有无编制对农技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时间影响不大,公益性活动时间比例均为66%左右;三权管理对农技员从事公益性活动的时间则有明显影响,县管农技员76%的时间用于从事公益性业务工作,而乡管农技员和县乡共管的农技员的同类比重分别为60.85%和61.33%。

3.1.2 农技员从业年数越长,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比例越高。

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农技员仅有8%左右的农技员有开发经营收入,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开发创收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6.8%;随着年龄的增长,超过55岁的农技员中27%的人员将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开发经营活动,开发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达74.8%。农技员的从业年数也显示出同样的规律,从业年数在十年以下的农技员仅有18%左右的人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而从业年数超过30年以上的农技员该比例则增加到29%,开发创收比例也超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可见工作经验对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也有一定影响,而随着年龄和从业年数增加,农技员用于公益性业务工作的时间也逐渐增加,尤其是55岁以上和工作年限超过30年的农技员,业务工作时间比例超过70%,公益性职能得以有效发挥。

3.1.3 学历和职称越高,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的活动的比例越小。

从学历来看,本科以上学历的农技员中仅有6位有开发经营收入,且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32%,而高中及大专学历和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技员分别有33位和23位有开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5%和50%;开发经营时间分布也呈现相同趋势。可见学历越低的农技员,对开发经营活动的追求动力越大。职称结构也大致相同,高级职称农技员中约有30%的人员将13%左右的工作时间用于开发经营活动,获得的开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左右。从公益性业务时间比例来看,职称和学历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均超过65%,公益性职能明显。

3.1.4 各省均有部分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公益性业务活动仍是基层农技员的主体工作。

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西、湖南、辽宁三省有部分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获得收入,开发创收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74%、51.39%和60.96%,开发创收比例较高的多为无编制人员,而广东省有3位农技员从事的开发创收比例超过90%,均为无编制农技员,开发经营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另外,江西、江苏、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农技员将20%以内的工作时间用于开发经营活动,公益性业务时间比例大部分在60%以上,病虫害预报预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农民培训等公益性业务活动仍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工作,开发经营活动成为一种有益补充。

3.2 开发经营活动与农技员推广行为和绩效的对应分析

3.2.1 搞开发经营创收的农技员对推广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62位存在开发经营收入的农技员平均推广绩效为77.19,比277位没有开发经营收入的农技员高4.59分,且差异在10%的水平下显著;在推广绩效的各单项指标中,两组样本除了增产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外,满意度、指导作用和农民种稻技术提升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有开发经营收入的农技员的三项指标值都相对较高。当开发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0%~75%范围时,农技员推广绩效最高,增产效果和农户满意度均达到最优水平。

开发经营时间呈现出同样的规律,日常工作中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农技员平均推广绩效综合得分为76.84,比没有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农技员显著较好,当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时间占工作量的比例为25%以内时,农技员工作绩效达到较高水平,可见适度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并没有影响农技员的推广绩效。

3.2.2 搞开发经营创收活动的农技员对推广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有无开发经营收入和是否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对推广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广形式上,有开发收入的农技员对农户的熟悉程度更高,指导次数也相对较多。当农技员的开发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水平的比例为50%~75%时,开发经营收入成为农技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此时农技员与其对应指导的农户非常熟悉,平均入户次数可达10次以上,在4~5个水稻关键生长季节均有指导,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也得到农户的认可。同样,开发经营时间的比例超过50%以上时农技员与农户的熟悉度增强,指导时期更为及时,指导方式更为多样。

从推广内容来看,有开发经营收入的农技员在育秧技术、栽插技术的平均得分上略高于没有开发收入的农技员;日常工作中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农技员在育秧技术、栽插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的得分上具有较优表现(如表3所示)。开发经营收入比例在25%以下时,农技员在栽插技术、田间管理等非物化技术指导上的到位率较高,而随着开发收入比例的增加,当该比例达到50-75%时,农技员在推荐品种、病虫防治、施肥技术等与农资经营相关的技术到位率较高。调查显示,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并未减少农技员从事公益性推广活动,在入户次数、育秧技术指导、移栽技术指导等典型的公益性指标仍上有显著较优的表现;而且,在受访的9省24个科技入户示范县中,农技员也只有在开发经营收入比例和开发经营时间比超过50%以上时才在诸如施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有可能与农资经营挂钩的行为指标上有特别显著的较优表现,而在适度存在开发经营活动的50%比例以内则差异并不明显。

3.2.3 不同管理体制下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对推广绩效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有编制且能从开发经营活动中获得一定收入的农技员与没有开发收入的农技员相比,在推广绩效和行为上有显著较优的表现,可见对于有编制的农技员而言,适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可以作为公益性职能的有益补充。而无编制的农技员是否具有开发经营收入则对推广形式和推广行为的影响较大,开发经营收入诱导无编制人员在推广的形式和行为上有显著改进,而推广内容和推广绩效的差异并未显著改进,可见对于无编制人员而言,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与公益性职能发挥的目的无关。

从三权管理来看,县管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获得开发收入的人员有较高的推广绩效和行为,在推广内容方面差异并不明显;而三权管理下放至乡镇一级的地区,能够从日常开发经营活动中获得一定收入的农技员无论在推广形式和内容等行为方面,还是在农户满意和增产增收效果方面都较那些没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农技员更优,可见开发经营收入对乡镇农技员的刺激更大,有助于推广行为的改进和公益性职能的发挥;而在县乡共管的样本中,农技员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尽管并没有削弱推广绩效,但一定程度上对推广形式、推广内容等行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由此可见,农技员的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方面,经营性活动与公益性推广在农技员的工作时间安排中此消彼减,另一方面,经营性活动与公益性服务可以实现对接,允许农技员开展“技物结合”等合理的经营性活动,通过为农户有偿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既可以为农资把关,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良法到位率,同时农技员也可以获得一定收益,提高为农户服务的积极性。由于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等不同属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农技服务性质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根据推广服务的物品属性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各自的职能领域,积极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多种实现形式。

(1)推广站点,公共服务。对于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推广站点和组织,应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确保能够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从事这些活动的农技员,应结合当地农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村庄大小和农户数量、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落实机构的人员编制,三权管理收归县农技推广部门,予以财政全额拨款,给予编制、经费的保障,使其有明确的工作职能、优良的推广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其公共服务质量。

(2)专业社队,特色服务。放活经营性职能,重视技物结合,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于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根据需要组织专业社队,为农户提供特色服务。

(3)供销企业,连锁服务。着力打造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立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手段、由政府来推动的服务三农的新型农资经营体制,规范农资市场的无序竞争、分布不均、市场主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等问题,改变农村农资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现状,同时通过资产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放心、价格实惠的农资商品,减少农资经营中间环节,降低经营费用,节约经营成本,监督农资市场价格,遏制假冒伪劣农资坑农现象发生。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农户为评价主体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研究:以水稻为例”(项目编号:70973142)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2RG006-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Feder,G.,Willett,A.and Zijp,W.Agricultural Extension:Generic Challenges and the Ingredients for Solutions.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Technical Change: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Kluwer,Boston,2001:313-56.

[2]Charles Ameur.Agricultural Extension,A Step Beyond the Next Step.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 Number247,1994.

[3]Andrew P.Davidson.Effectivenes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Agric ultural Extension:Implications for Privatization in Pakistan[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02(10):117-126.

推广影响 篇5

自己开了淘宝店铺,推广怎么办?小店要让别人知道,就一定离不开推广宣传~!作为新手卖家深刻知道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前辈的经验和自己的经历 来把一些推广方法做个小小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到和我一样苦于不会推广的朋友们!有不足的地方还请朋友没多指教!我们主要介绍一些免费的推广方法。到“一家网”认领店铺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认领过的的淘宝店铺可自行在“一家网”发布打折促销信息,并有机会获得一家网的推荐,迅速的传播转载,零成本做推广。

优点:免费发布,免费获得流量。

缺点:需要信誉3钻淘宝店铺才能提交店铺。(新手们加油了)

商品发布时间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在淘宝搜索中,默认是按剩余时间长短来排序的,结束时间越短,排行就在越前面。所以每天都有到期商品,就会每天都有商品排在前面。优点:可任意设定发布时间,不受限制。

缺点:还没有发现。呵呵。

橱窗推荐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橱窗推荐宝贝会集中在宝贝列表页面的橱窗推荐中显示,就像实体店的橱窗一样,橱窗推荐可增加宝贝的曝光率。

优点:可任意选择推荐宝贝。

缺点:推荐数量受限制。

搜索引擎推广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网店页面的搜索引擎优化是一种免费让网店排名靠前的方法,可使网店在搜索引擎上获得较好的排位,让更多的潜在客户能够很快地找到你。优点:不受限制,可任意设定关键字。

缺点:专业的SEO是非常难做到的。

论坛、贴吧推广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去论坛、贴吧逛逛,顺便发几个小广告,是新手卖家最常用的提高小店知名度的方法,当然这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的技巧。

优点:可到目标客户集中的论坛针对性推广。

缺点:有的论坛不支持外链,还很容易被删贴。

友情链接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淘宝网店最多可添加35个友情链接,与人气旺的店铺交换链接,可以增加网站流量。如果连接了参加淘客推广的网店,还有机会获得佣金哦~

优点:与高级店铺互换链接,可借光发展。

缺点:同样,高质量的链接是比较难做到的。

参加站内活动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淘宝有很多活动需要商家提供商品展示,这是最好的推广机会。如果能降低一款商品的价格参与活动,带来的流量是淘宝直通车无法比拟的。优点:可获得好的流量和销量。

缺点:商品是否可入选,完全找不到规律呀。

邮件群发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这是一种老式的推广方式,但必须承认它的有效性,因此现在仍然是网店店长宣传推广的利器。注意要避免让接收方反感,否则适得其反。优点:可以用来做老客户的跟踪维护。

缺点:使用不当容易引起接收者的反感。

利用促销推广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当卖家商品参加VIP、抵扣券促销后,被买家找到的机会大大提升。因此,店主最好参与促销以提高宝贝的曝光率,从而提升销售额。

优点:不受限制地参加促销。

缺点:要损失一部分利润。

巧用QQ、旺旺等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把自己的店铺地址挂在QQ、MSN等签名上。关注你的朋友,自然会光顾你的店铺。

优点:可把好友变成潜在客户。

缺点:随便群发消息也会被封杀哦。

发起团购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网络团购有一定的人气,而这些人气会给你的网店带来一定的推广作用!

优点:一次团购成功可以获得很多信用。

推广影响 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胜任力; 学科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4-001

在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中,对外汉语教师能否胜任该任务,其胜任力至关重要。所谓“胜任力”,是指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良好地完成该岗位职责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的组合。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还要具备特殊的胜任力。因此提前了解影响胜任力的诸多关键因素,做到有备而来会有助于完成这一使命。

学科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师胜任该任务的根本保障。它包括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才艺文化知识。其中专业知识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并掌握其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和教学规律,此外还要熟悉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英语要能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进行交流。交叉学科知识则在对外汉语推广的教学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了解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分支学科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有助于做到教学方法理念正确。缺失了交叉学科的知识就容易使教学目标盲目、教学过程混乱、教学效果低下。才艺文化知识如绘画、烹调、京剧、书法等,好像与课堂关联并不紧密,但在教学中却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目的语学习的热爱。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学科知识,才有可能使对外汉语顺利推广、对外汉语教学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师的必备素质,这一能力涵盖了教师个人的外语语言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跨文化融合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诸多方面。面对将外国人“请进来”到汉语教学“走出去”的历史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外语语言能力,即外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有了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知识传授及社会交往。表达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的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能够与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跟自己不同的学生、家长和同事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比如能了解家长与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并能就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环境适应能力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顺利而有效地适应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适应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能在异域环境下自我生存、维持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能够享受孤独、忍受寂寞和压力。跨文化融合能力要求能对异国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要求有良好的心态去承认异国文化的差异并容许差异共存。了解学习者国家的文化,融合双方教育价值理念和教育学知识,认识到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性格、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不同,并能适时调整课堂、调整教法。自我调控能力是对工作中的挫折及自己的行为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坦然面对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撞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不愉快。

职业技能是影响胜任力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职业技能,即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简言之,是指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在异域、多元文化背景下将我们的母语作为外语教授,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环境、教学对象以及相应的教材、教学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这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具备组织教学实施,掌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答疑解惑、灵活处理突发状况、有互动技巧和引导能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要求有良好教学仪态,良好的从业兴趣与成就动机、热爱汉语国际推广,深谙教学规律,教学成果显著。了解异域文化、尊重异域风情,同时也让外国友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通过对比上述影响汉语国际推广中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分析在即将承担的任务方面,自身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哪些具体方面存在何种程度的问题和困惑?并重点对其不足进行剖析和弥补。在学科知识、跨文化交际和职业能力方面再夯实自己的功底。在承担任务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而往,以具有更强的胜任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担负新的任务,进而实现对外教师自身的相对完善。这样可以使对外汉语教师有效避免重复性问题,教学中少走弯路,从而有助于汉语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论文是河北农业大学社科类课题“英语教师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胜任力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号SK201105

参考文献:

[1]王红丽,陈海平.国际汉语教师的胜任力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五期

[2]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语言文字应用

[3]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

[4]易丹,邓杏华.对外汉语教师应强化的五种意识,中国成人教育,2009第23期

[5]赖恒静.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及问题,教育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五期

[6]王静.汉语国际教师胜任力研究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年

推广影响 篇7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在基层农业的生产中,加强科学技术投资的比重来增强农业生产,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农技员在技术推广活动中的积极性和热情。我国也利用与其他各国的合作,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主动调节农技员对技术推广的积极情绪,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的效率。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公开的方式及制度来招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农技员,这样不仅可以使农业技术推广顺利进行,还能够选择出真正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农技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使农技员的推广行为更高质量,不仅要选择高技术的人才,还要定期地对农技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为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奠定好基础。同时,在农技员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素质的农民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总之,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为农技员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农技员可以顺利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2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制度中的分类

2.1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经济保障制度

在农技员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足够的经济支持对农技员来说,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使技术研究人员在农业技术的研制过程中有所保障,为农业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

2.2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工作设计制度

在农业发展中,会将某些区域作为试点进行技术试验。在试验时,农技员会根据不同情况的农户采用不同的技术实施方案,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农技员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农技员可以对农作物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记录其生长情况,使农作物的生产技术要求更加规范,更好地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

2.3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人员管理制度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技术要求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农技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农技员选择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严格的要求来挑选人才,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一些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农技员,还能够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方案的可行性。所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人才选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1]。但仅仅是选择优秀的农技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实践指导,使技术推行方案可以更好地执行。

2.4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对外合作与发展制度

在农技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推广时,充足的经费支持会为其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增强农技员对工作的热情。同时,加强对外合作,拓宽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投入,提高农技员的推广热情,使其主动、用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贡献[2]。

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推广行为带来的影响

3.1 经济保障制度为农技员在技术推广中带来的影响

经济是一切发展的重要前提,充足的物质基础及资金对农技员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可以为农技员提供相应的设备、实验所需品及相应的教学条件,为农技员进行技术推广活动提供了优质的环境。所以,费用的高低对农技员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而且,在经济结构构建的同时,只有优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水平,才可以使整体的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2 工作设计制度为农技员在技术推广中带来的影响

在农技员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通过对农技员工作的时间、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查,定时对农作物进行观察,制定出更有实践性的工作计划[3]。做好后期相关工作的落实和审查,不断完善农技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设计,使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3.3 人员管理制度为农技员在技术推广中带来的影响

在对农技员的管制制度方面,要做到惩罚分明。要定期根据个人的绩效进行相应的奖励,通过实际的个人利益,鼓励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技术推广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3.4 对外合作与发展制度为农技员在技术推广中带来的影响

基层农业的技术推广制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离不开农技员的努力。为了调动农技员对技术推广的积极态度,我国也根据自身的需求,加强对外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更好地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4]。

4 结语

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对我国基层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不断影响着农技员推广的效率,更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述斌,饶盼,胡水秀,等.财政支持、推广行为与农技员指导稻农有效性传递研究--来自江西、浙江、安徽3省的调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3):226-233.

[2]申红芳,王志刚,王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2(1):65-79.

[3]廖西元,申红芳,朱述斌,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推广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基于中国14省42县的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2(8):131-138.

互联网对品牌推广的影响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品牌推广,互联网思维,创新

一、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战略的认识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它不但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2015 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李克强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他提出,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由此可以看出, 发展互联网已被国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互联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模式及传统产业造成冲击的同时, 对于品牌的传播及推广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从字面意思看, “互联网+”指的是传统应用和服务与互联网的连接与融合, 这个“+”既是政策连接, 也是技术连接, 人才连接, 更是服务连接, 而最终实现的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与匹配, 从而完成其相互融合。

二、互联网对品牌推广的影响

品牌推广是企业为塑造自身形象或品牌形象, 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而进行的系列活动和过程。品牌推广是企业在品牌塑造和品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产品或品牌创意再好,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品牌推广执行方案来做为支撑, 也是不能创建强势品牌的。品牌推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或品牌的形象, 进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终达到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

(一) 互联网丰富了品牌推广的形式及内容。传统的品牌推广主要利用广告、塑造品牌故事、公关活动等进行推广。传统的品牌推广采用的媒介主要有电视、报告、杂志、户外广告等。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Web3.0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品牌推广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推广方式有博客推广、微博推广、微信推广、众筹推广、搜索引擎推广、微电影推广、电子杂志推广等, 而传播渠道也由上述所说的传统几种渠道扩展到网络、手机、移动媒介 (如车载移动多媒体) 等。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推广内容不会再是如报纸杂志媒体一样的单纯的文字, 或如户外或招贴广告一样单纯的图片, 也不会如电视媒体一样单纯的视频, 而会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技术等融合构成的全景式传播, 甚至是多种内容产品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次传播。

(二) 互联网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新思维。从传统的品牌推广到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推广, 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营销管理者来说, 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不改变思维模式, 只能被趋势所淘汰。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对于营销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具备的互联网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思维。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性和即现性, 消除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厂商主导市场, 市场由消费者主导, 进而产生了在品牌推广时的“消费者思维”, 无论是品牌的塑造还是品牌的推广方案都应充分考虑两个问题:第一, 我们品牌的使用者是谁;第二, 他们的观念及习惯。前者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品牌推广时达到精准定位, 后者可以使我们制订更富有成效的推广方案。

2、流量思维。流量思维要求营销人员在进行品牌推广方案设计时, 要充分明白我们的消费者平时的关注在哪里, 是微信、QQ空间、微博、贴吧、企业官网、新闻还是手机等等, 即必须知道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是什么, 流量在哪里, 我们推广时哪些渠道流量最优质。例如, 如果品牌的消费者主要是白领, 那么利用微信大号和微博大号等触及更多;而如果品牌的消费者主要是高校学生, 那么百度贴吧、社交平台等触及更多。

3、竞争思维。互联网的普及带来各品牌竞争的加剧, 作为营销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竞争思维, 审时度势, 时刻关注竞争品牌的动向, 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改变推广策略。

4、精准化营销思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及商品选择的庞大性, 带来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困难及耐心的不足, 并且由于网络购物时间的碎片化及品牌注意力的易扰性, 企业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时, 应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三) 互联网带来了创新的技术和数据平台。互联网带来了创新的技术和数据平台, 使品牌推广的需求更加精准化。央视市场研究 (CTR) 所进行的2015 年广告营销调查报告显示, 通过对大数据的关注, 2015 年企业营销人员对推广媒介都进行了调整, 传统媒体广告普遍遭遇困境,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门槛较低、费用较低、覆盖面较广的新媒体。互联网、电视、终端推广成为营销人员进行广告时的主要选择媒体。大数据的应用使品牌推广更加数据化, 清晰地将市场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呈现在营销人员面前, 成为品牌推广策略制定时的有力依据。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繁杂的品牌推广信息对企业营销人员提出了创意和制作的更高要求, 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信息中打造本品牌推广信息的独特性, 如何创新推广方案, 成为品牌推广方案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四) 互联网增强了品牌推广的互动性。传统推广媒体下, 受众大都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特别是对于广告来说, 广告受众只能被动地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招贴广告等接受信息, 而无法真正地参与进去, 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地互动沟通, 因而推广的效果总不尽如人意。而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区、论坛以及BBS、搜索技术的大行其道, 消费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逐渐演变成互联网的主导, 互动是这个时代品牌推广的一大特性, 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 认真回复消费者的留言, 用心感受消费者的思想, 更能唤起消费者的认同感, 久而久之, 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就形成了情感连接, 而不仅仅是利益连接。

互动营销强调通过互动事件吸引眼球、制造舆论最终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互联网本身就是眼球经济, 如果制订的品牌推广方案无法得到网友的关注, 那就谈不上互动。互动营销主要是在网民之间的互动, 网民的舆论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品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其中舆论领袖的意见对消费者的影响巨大, 因此在品牌推广时应时刻关注网络大V、明星等舆论领袖, 他们对品牌的口碑作用不可小觑。

(五) 互联网推动了品牌推广中公共关系推广的创新。公共关系是为了树立企业或品牌在公众中的形象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也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公众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而网络对公众起着舆论导向作用, 因此互联网公关显得越发重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推动了公共关系的转型创新, 如果企业仍然依托传统媒体, 采用传统手段进行公共关系推广, 不但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 而且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那么, 面临“互联网+”公共关系应如何创新呢?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整合互联网资源, 多渠道进行公共关系推广。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互联网时代品牌推广的媒体选择更为丰富, 而为了达到优质的公关推广效果, 一定要充分分析品牌消费者的媒体接触点, 并整合各种互联网资源优势, 达到多渠道、多手段推广的目的。

2、应依托互联网建立便捷、高效的互动平台。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的便捷性, 好的信息传递得快, 那坏的信息传递得更快, 并且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消费者的困惑, 可能对品牌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所以应创新企业的互动平台, 建立便捷、高效的互动平台, 既可达到公关推广的目的, 也可有效预防公关危机。

3、创新公共关系活动创意。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创新公关活动创意。创意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灵魂, 好的创意不但可以吸引公众的眼球, 更能增加公众对品牌的美誉度。

三、小结

互联网时代不但改变了品牌推广的手段、内容、传播途径, 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者来说, 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以企业在设计品牌推广方案时, 不但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及行为习惯, 也应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特点及传播方法, 进而制订出高效的品牌推广方案。

参考文献

[1]宝凯馨, 林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小米手机为例[J].品牌月刊, 2014.6.

[2]朱东梅.新营销创新品牌传播[J].现代家电, 2015.2.

[3]刘渝民.如何成为一名顶级的互联网营销人才.2015.12.1.http://www.gupowang.com/yunying/2050.html.

[4]孙雷.公关公司如何应对“互联网+”[J].国际公关, 2015.3.

新媒体对品牌推广的影响探究 篇9

1品牌推广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管理者更加关注品牌竞争。在企业发展中,要想平稳快速的发展,需要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推广, 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效应能够成为行业的标杆,当消费者有购买需求时,会自然的联想到这个品牌,毫无疑问这将极大提高品牌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1.1利于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根植于消费者心中

品牌涵盖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价值观,进行品牌推广不但有利于提高某种产品销售量,而且有利于传播企业的影响力。如果消费者认为企业的产品,那么将会赞同企业的价值观,并在逐渐使用中,愿意尝试统一企业的其他产品,多次购买。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会在进行设计中,重点分析消费者的思想,或者是创新独特的文化理念。

1.2利于打响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市场的发展促进各种各样的商品产生,但要使产品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这是公司走向更高平台的关键。 例如,当大家买进电话时华为、小米这2种知名牌子分别表示了不一样得物品特性,蕴藏着不一样的策划思想, 花钱的人就可以依据自身的要求实行择取。

1.3利于增大企业本身的附加值

另外,非常成功的系列品牌实际推广让产品自身的实际价值猛然增大。而同一类产品,不同的品牌销售情况以及销售价格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品牌的知名度差别而越加明显。虽然不同的商品生产成本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在卖价方面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只是因为受到的品牌的影响。他们的辨别处是受人们综合反应的程度。在物质消费日益增加的时代,人们消费产品不单单只是使用,也是突出自身的档次,这个时候品牌就成为了购买者的期望所在。比如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国际品牌,奢侈品品牌,这些品牌的商品普遍价格比较高,这种价格与商品自身实际使用价值是相违背的,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人一直在追求这种奢侈品品牌。导致这些人追求奢侈品、国际化大品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品牌已经获得了当前社会大众的认可, 如果可以拥有这种品牌的商品,会成为一种有身份或者是有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才会趋之若鹜。

2新媒体于品牌推广的作用及其反思

品牌推广需要在物质消费日益增加的今天,应用大众传媒平台,改善传统媒介的弱势地位。人们消费产品不单单只是使用,也是突出自身的档次,这个时候品牌就成为了购买者的期望所在。

2.1新媒体于品牌推广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拥有数字化传播等方式,传播速度等特点比以往媒体更优越,为品牌打广告的过程时,能够更快、 有效的达到公司的要求,减少了公司的广告费,也使品牌展现在购买者眼前。

1)新兴的传播媒介加强了品牌和知名度。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品牌宣传提供了传播媒介方面的基础,而且互联网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内部以及品牌相关因素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世界各地有网络的地方,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企业发布出来的信息。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让消息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消费者身边,这种推广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局限性更小,效果更好。

2)新兴传播媒介加强了购买者和品牌的联系。新兴媒体的交互性缩短了品牌和购买者之间的距离。一边来说有购买欲望和人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和企业沟通, 说明自己的购买要求。企业可以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一对一的互动体验。这种精确有效的沟通在促使品牌与消费者更为贴近的同时,还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消费需求,指定相应品牌推广策略;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围绕自身产品的比赛或者趣味运动,让顾客能够更清楚了解企业文化和产品性能。 还应该经常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并发表一些看法举行活动来鼓励正确大众的观点或行为,这样不仅为产品做了宣传,还让公司在顾客心里有了好的定位。举个例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危难之际,各种企业纷纷投入援助灾区的活动,招募志愿者,派送紧急物资。这远比在电视上刊登一则广告达到的效果要强的多。

3)新媒体节省出大笔的宣传支出,同时扩大了销售范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采取建官网、官微以及公共微信等方式,以电子平台传播品牌及商品信息, 扩大影响力。而没有必要在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上花大量的金钱植入广告。另外,还能把对外宣传和营销融到一块,能过网络电商平台从事网上出售。因为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控制销售成本以及用在销售上的时间,所以可以将更多的利润传递到消费者,让消费者获取更多的实惠,进而提升品牌整体宣传效果。

2.2新媒体于品牌推广的反思

在品牌推广过程里,新媒体已被普遍利用,可在它利用其特长让品牌获得知名度的同时,亦有某些缺陷, 要从反思中不断发展。

1)新媒体没有完整的监督体系会使品牌形象大大折扣。日前,公司使用新媒体宣传品牌还停留在自主阶段,而且也未构建健全的传播系统,又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规范宣传活动。除此之外,对网络的监管在技术和制度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漏洞。其结果是,违法者利用网络渠道假借他人品牌名义宣传虚假消息,再依靠电销平台将假冒货品卖出,导致购买者消费权益遭遇侵害。此类事件数量较大,也为消费者辨别真伪增加了困难,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看法,导致企业品牌的可信度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企业树立品牌良好形象和品牌未来的长远发展。

2)新媒体传播信息缺乏系统性,这导致品牌信息不够完整。新媒体虽有方便快捷的诸多好处,但其系统性的缺乏却是一个典型缺陷,且还促使“快餐文化”的产生。与长篇大论相比,年轻人更喜爱零散的阅读。不过, 这样的阅读方式给公司品牌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从一方面来讲,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企业需要对信息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却使得无法体现出真正的内涵。

3结论

总结来说,由于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它对于以往的优势愈来愈为明显,是公司影响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在对品牌进行推广有好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因素。所以,这需要各界各方面的力量对新媒体推广的形式和模式进行监督和引导,对不良的影响进行筛选和消除,为营造积极的环境而尽自己的力量。

摘要:本文就新媒体于品牌推广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重点落实品牌推广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包括利于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根植于消费者心中、利于打响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利于增大企业本身的附加值,论述了新媒体于品牌推广的作用,并总结了新媒体于品牌推广运用中存在的不足,旨在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新媒体,价值观念,品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莉,李清.企业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推广探析[J].商情,2012(47):88-89.

推广影响 篇10

广义上适宜技术可定义为所有适合并可应用的解决低收入人群局部发展问题的信息[1]。在医学领域,卫生适宜技术是指有市场需求又有条件动态开展的技术,能提高职业医师临床诊疗水平,确保临床诊疗技术质量,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先进、成熟、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2]。是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广大群众推广,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能够被广大基层、预防保健单位的医药卫生人员掌握和应用的技术,也是费用较为低廉、广大群众在经济上一般能够承受的技术[3]。虽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较多的卫生适宜技术,但发展中国家卫生保健资源的利用是不充分的,更加需要政府尽可能地在基层单位有效推广适宜技术[4]。为了更好地完善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培训方案,探索适合我国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改善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技术服务水平,现就当前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和卫生适宜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现状作一综述。

1 当前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卫生适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性:是经过实践的、有科学根据的、可靠的技术;(2)需求性: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迫切需要;(3)通用性: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上都能应用,容易被医务人员掌握,使用的附加条件不多;(4)有效性:能够为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提供切实的效果;(5)经济性:费用低廉,适合当地发展。其中需求性是影响当前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最关键的因素。

1.1 影响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的因素

充足的资金可以保证适宜技术推广所需的培训费用、教材费用、系统维护以及设备需求等,充足的资金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动力。资金投入不足则降低了适宜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各级医疗机构对卫生适宜技术的认识态度和掌握能力不同、与当地卫生规划存在不协调性、人员短缺等也是影响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的因素。茹淞等对甘肃省45名项目管理者和121名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费不足和无配套器械与药品是影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6]。孙荣国等对四川省496名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适宜技术的服务对象少、条件不具备、技术较花时间、花费较大以及担心技术效果等[7]。任建萍等认为与群众接受程度、领导重视程度、疗效、价格、医生技术水平、技术安全性等有关[8]。谢雁鸣等对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研究调查显示,影响前5位因素依次为适宜技术的疗效、领导的重视程度、群众的接受程度、收费价格、医生的技术水平[9]。孙素娟等调查了辽宁省建平县村卫生室医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现男女村医的比例高

■王可为(1)祝益民(1)

Author’s address:Hu'nan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NO.86,Ziyuan Road,Changsha,410007,Hunan Province,PRC.

达4.6∶1,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10]。史蕴萍等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仅通过一、二次培训,农村基层卫生及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无法熟练掌握所学技术[11]。

1.2 规范化与技术准入

技术规范化和技术准入是推广工作的重点。医疗技术的临床准入包括3个层面:对机构硬件的选择、对人员资质的选择、对技术组合的选择。基层医院诊疗不规范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医疗资源存在着地域差异,人才队伍和技术水准参差不齐,医学行业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弱,适宜技术推广的效果直接受限于以上种种原因。同时缺乏长效监管和评估机制,使得适宜技术不能真正落实到位。而只有由推广单位牵头逐步对推广地区内各级医院进行规范化诊疗督导,建立严格的技术准入制度,才能使卫生适宜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

1.3 其他因素

网络、虚拟校园、医学和生物医学门户网站、计算机辅助教学均是当代医学教育的主要信息交流技术,但仍面临成本-效果分析的挑战,因此也决定了应用的广泛性和外延性[12]。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因素。Hubley的研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概念可能并不适用。如健康教育对不同职业工人的作用、健康教育下的社会科学理论、健康教育研究选取的交流媒介和方法学。因此应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基于指导性研究的健康教育适宜技术[13]。

2 国外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进展

2.1 推广方法

国外在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领域主要采取:(1)模拟教学:用于教育、培训和研究的人体模特模拟器在心肺复苏、心脏技术、麻醉技术、危象处理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4,15,16,17]。(2)基于问题和病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一般由1名教员、5~8名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医生-患者故事、诊断依据、单个系统问题、可治疗性/可阻断性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18]。Hirshbein和Gay的研究表明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独立学习,即独立完成整个急救病例的问询、诊断、治疗过程,对提高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表现有显著作用[19]。(3)宣教干预:Nadel等研究显示干预组在简答题得分上高于对照组,住院医生成功地完成了辅助性通气、股动脉通路、气管内插管和骨内通路,对示范、技术技巧更为自信[20]。

2.2 特点与经验

国外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一般有系统的计划。首先考虑需求,然后对各种技术进行评估预算(包括维修的预算)、接受程度测试、培训、制定维护和修理条例,同时制定技术、仪器的可获得性相关政策。推广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农村贫穷地区进行适宜技术的培训和输出,对技术的适宜性、培训的质量、仪器的运输和维护等作出严格规定,其范围和规模往往较大,具体培训内容不尽相同,推广形式多样,强调生动和学员有效参与[21]。

3 我国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现状与问题

3.1 现状

我国从政府角度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开始于1991年,卫生部实施了面向农村、基层推进医药卫生适宜技术的十年百项计划(简称十年百项计划),已陆续推广了两轮200余个适宜技术。2004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启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在全国十个试点省选择部分县开展研究与推广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将项目扩大到17个项目省[22]。国内各地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形式各不相同,如河南采取政府引导、行政配合、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的模式,通过面授、提问答疑、现场演示及会后考核,达到教学互动、学用结合、交流讨论的预期目的[23]。江西“星火推广计划”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协会组织,项目推广单位具体实施,以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各相关医疗机构参与[24]。宁夏在采用“政府主导型”推广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前期基线调查,利用现有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纵向技术培训[25]。湖南认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应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平台,建立起以技术为纽带的“省-县-乡村”三级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网络[26]。具体推广方法主要有:(1)在推广单位建立培训基地,提供培训场地、培训设备,通过接受基层医院派医师进修学习、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派主任医师到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学、提供相关理论指导材料;对市二级以下医院及郊县基层医疗单位进行示教会。(2)分地区开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对市、县、乡各级医疗单位中各层次医护卫生人员进行适宜技术培训;邀请全国权威专家赴全国各地有关基层医院进行巡回学术讲座并现场指导、分析。(3)开通网站指导,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宽带传输技术,建立远程医疗网络系统以及教育和培训网络系统。(4)建立热线电话对基层医生和患者进行咨询指导。(5)选择技术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作为示范点。(6)与有关卫生厅(局)合作,联合推广该技术。(7)发放技术资料(教材、VCD教学光盘等)[27]。

3.2 存在的问题

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筛选的原则。为基层筛选技术时,既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操作方便性和可接受性,又要结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医疗技术人员对卫生技术需求以及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状况等[28]。当前国内卫生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的模式较为单一,各项目省基本上是采取上级办班、下级派人培训,再组织推广应用,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推动,能保证项目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5]。推广过程中缺乏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规范的信息发布计划和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某些推广技术的安全性、适宜性受到质疑,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等[29]。

4 完善我国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推广影响 篇11

关 键 词:包装设计 产品推广 香奈儿NO.5 独树一帜

引言

“独树一帜”一词的出处追溯到范烟桥的《孽海花》第三回。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拿经史百家的学问,全纳入时文里面,打破有明以来江西派和云间派的门户,独树一帜。”而后,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里也有记载:“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其含义是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主张,自成一家。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意性是任何时代设计者的追求,成为推动设计潮流前进的先决条件。包装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递信息。成功的包装设计除了满足保护商品,方便用户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蕴含着美学要素和文化底蕴。同类商品中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包装设计往往加深消费者的印象,甚至使消费者过目不忘,拓宽商品的营销市场。

设计师在设计包装的时候既要满足它的基本功能,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欣赏习惯,准确体现产品的定位。包装设计的美感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共鸣感和愉悦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体现设计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便有效地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加大了商品向市场推广的力度,同时也宣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1.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任何产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甚至成功,一定得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如果一个产品有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竞争对手无法或者很难复制的特点,那么它的运营成功率会大大提高。香奈儿NO.5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突出。香奈儿的理念是:“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

品牌诞生的20世纪20年代,莱利和巴卡拉等著名香水品牌有着过分精致的产品包装,消费者也把对此类包装的追求当成一种时尚,而香奈儿预见了一种别样的趋势。她在包装造型上用了简单而不花俏的设计,它的瓶身类似一个普通的药瓶,恰好击中了目标消费者求异的购物与享受心理。其不断减除的设计方法与香奈儿品牌崇尚简洁之美的理念相符。传说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夏凡尔化妆品瓶的矩形倒角线。而且它是第一款用人工香精合成的香水,突破了当时香水追求真实鲜花香味的传统。

1919年生产的第一个瓶子并不是今天的香奈儿NO.5包装,原始的容器十分精致,瓶身小而圆,只在香奈儿的精品小店里出售。1924年香奈儿香水公司成立,这个瓶子因太薄而不能被海运分发出售。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举世无双的设计作品诞生了。它拥有透明水晶的方形瓶身,整体造型线条利落,显得简洁有力。同年香奈儿香水市场小册子发行,里面写到:“通常的艺术技巧再对这个完美的产品进行装饰就显得多余。我们不需要依赖玻璃生产工人的技艺来美化它,小姐们为拥有这个简单的瓶子而骄傲,只因这款与众不同的香水瓶形状、独特的成分构成,展示着独特的艺术理念。”原始的瓶盖是一个小的玻璃塞,当1924年八角形的瓶盖开始在瓶子上使用。20世纪50年代,瓶盖切出了斜角,形成宝石切割般的形状。1986年经过再次调整尺寸之后,瓶盖与瓶子比例便更加协调。图2展示了从1921年到1986年香奈儿NO.5瓶子变化的图形过程。价钱和容量随着消费群体的增加大幅度提升,事实证明较高层次香水的高消费满足了贵族们的消费欲望。这个瓶子经过几十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及领袖安迪·沃霍尔创造了丝印标题为“香奈儿”的波普艺术,作为标志性物件纪念他的地位[1]。

1956年,这款香水瓶还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品。这种包装造型体现了香水的内在质感,显得出类拔萃。这不仅代表了美学的追求,也是营销差异化不可多得的重要环节。

2.从需求及营销角度解析香奈儿No.5包装

(1)从消费者心理需求角度解析香奈儿No.5包装

包装设计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递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品位的提升,后两种功能在包装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2]。不同的商品处于不同的消费层次,这个层次拥有不同的消费人群,他们的心理是包装设计的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发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外,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也被列入了需求层次排列,位于自我实现需求之前。日常品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需要,奢侈品的存在则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香奈儿No.5是时尚界奢饰品的代表,像江诗丹顿手表、LV拎包、杰尼亚领带一样都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消费者不仅仅是购买产品的功能,而是在追求一种高贵、顶级、完美、个性的生活方式。拉茨勒从消费者心理出发,认为“奢侈品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3]”。Kapferer说“奢饰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它们是高品位的代名词[4]”。香奈儿No.5包装的简单特点满足消费者“追个性”的心理,醒目特点满足“炫富”心理。奢饰品针对消费群体彰显自己品味、社会地位的“求异”心理,更大程度上代表着品味化、情感化、符号化和个性化,满足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

根据毕马威的调查报告《精准策略——中国奢饰品市场已向纵深拓展》显示消费动机取向上更重视个人感受[4]。Puntoni的研究证实奢饰品购买的消费动机重点之一是展现内在自我,自我意识较强的消费者购买该品牌的内涵与自己的个性一致[5],而女性的心理动机更强烈。每件富有创意的奢侈品通过奇特的外形、美妙的色彩和迷人的材质满足了消费者在物质、心理和社会层次上的需求。

nlc202309041037

(2)从营销角度解析香奈儿No.5包装

天生要强的香奈儿在调香师恩尼斯·鲍送来的几个样本中选中了第5号瓶子,便取名为:香奈儿5号。颠覆了传统浪漫诗意的香水氛围,简单干脆的“香奈儿5号”震惊了法国时尚界。这种独特的产品设计提升到一个心理暗示的层面,依照现代主义学家的观点,设计越简约,作品则越优雅。

香奈儿No.5包装的简约设计给上流阶层别样的新鲜感,但是香水本身同样与众不同,并未因为香奈儿No.5的奢侈品地位忽略功能价值。整体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4]。发展产品核心功能的同时需要延伸它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需要扩展到国家历史、品牌文化等深层次内涵。奢饰品的定位决定了其稀有性,包装需要显示与普通消费品牌的差异化。限制其数量、制定专享服务等营销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价值和地位。

香奈儿用了独特的“饥饿销售”方式——将它卖给了20世纪美国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图3展示了香奈儿NO.5的部分广告,里面的每一位为它代言的明星都是时尚界的宠儿。1954年,玛丽莲·梦露在日本采访中被问到会穿睡衣睡觉吗,面对如此轻佻的问题,她莞尔一笑回答:“5滴香奈儿NO.5。”她对这款香水主动的大力支持,再次将香奈儿NO.5点燃。

现代销售方式更加创新化、多元化,网络、媒体、数字化宣传层出不穷,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在众多宣传手段可选的时代,树立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理念是与目标消费者取得共鸣、接受并喜爱这个品牌的主要因素。相信“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的香奈儿理念是她的产品立足于国际时尚界的核心基石。

3.结语

香奈儿N0.5诞生在崇尚华丽繁琐的时代,许多人不看好这个看起来像药瓶子的香水,甚至有些时尚专家认为香奈儿夫人一生的美名就要葬送在这一瓶“丑陋”的瓶子手上。结果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不被看好的瓶子在世界当红的时间比他们的寿命还要长久。基于香奈儿的商品一直被传统的法国上流阶级所青睐的因素,他的顾客群会自然把举止优雅、富有教养的人士与香奈儿简洁的瓶身设计联系在一起,在购买的同时会自然联想到自己也走进了这样的上流社会。香奈儿NO.5成功满足了法国上流阶层对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通过独特的香型、别出心裁的款型、图案、色彩与消费者的多层需求相联系,启发未来的设计师在创作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Chanel No.5.The free encyclopedia,20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nel_No._5

[2] 袁恩培.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包装工程,2004.

[3] 沃夫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2.

[4] 赵金蕊,赵李芳.中国奢饰品消费群体及其消费动机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2:5.

[5] Puntoni,S.Self-identity and purchase intention: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Europea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2001,( 05) : 130 -134.

推广影响 篇12

1 注重体制建设,强化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领导力量

乡镇兽医站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机构不能撤,性质不能变,编制不能减,并改善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要采取一些措施解决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人心稳定,工作安心,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从市场经济着手,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更好地适应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这样,必须加强对畜牧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从体制上对推广网络加以规范、完善。

2 切实提高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业,提高科技含量,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才能增强服务于民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对畜牧科技的需要。要全面落实好科技人员的各项优惠措施,确保科技人员应有的政治、经济待遇,稳定队伍,防止人才流失;要定期学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正确而又及时地向农民宣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经营。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到高校进修、参加技术培训、到外地参观、考察,并不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激发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推动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 广泛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畜牧养殖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技术。农民文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畜牧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农民只有小学或初中,这种状况对畜牧技术推广产生了阻碍作用,很难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需要。因此,乡镇兽医站应通过科技下乡、组织参观、考察、媒体宣传等形式,推广科学养殖新技术。可以让科技示范户讲述经验,现身说法;也可以通过培养典型,抓点带面,看得见,学得来。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摆脱小农意识,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和挑战,逐步向新型农民转变。

4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服务力度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乡镇兽医站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门诊治疗和经营方式,要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思想,通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技术溶于综合服务当中;要深入畜牧第一线,在产前、产中、产后寻找自己活动的空间;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广泛宣传,全面指导。通过全方位服务,推广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快畜牧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5 健全畜牧执法与服务体系

目前,市场上兽药、饲料品牌繁多,虽然给群众提供方便,但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企业缺乏一个统一标准,各厂家生产的合格品牌,但营养值或有效成分含量悬殊较大,弄得农民分不清真假,致使不法经销商以假乱真,牟取暴利;二是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低,很多从事兽药饲料销售人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不能进行正确引导,有时甚至是误导;三是一些小厂为迎合农民心里,在饲料中添加超量的微量元素,激素等,致使粪便发黑、皮红毛亮、吃了肯睡现象发生,造成饲料成本增高,产品安全性能下降,同时污染了周边环境。为实现新时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大畜牧执法力度,对兽药、饲料、种畜禽、以及动物防疫工作实行严格监管,从追求数量为主向追求质量为主的转变。畜牧生产者在搞好成本控制的同时,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养殖,生产出更多无公害畜禽产品;良种、兽药、饲料等畜牧服务企业要切实严把质量关,制定出国家统一标准,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政府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同时组织各方面力量搞好畜禽程序化免疫,控制各种疫情,净化养殖环境。

6 政策支持与引导

上一篇:目标阻抗下一篇:石油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