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推广(精选6篇)
水利推广 篇1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响应国家的号召, 也是为农民的切实利益做保证的措施。在铁岭市响应号召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由于铁岭市部分地方一直存在干旱缺水的问题, 部分地方降水量在季节变更上差距颇大, 因此严重制约着这部分地方的农业发展, 在农田的灌溉上常常因为缺水问题而导致收获普遍降低。因此全面掌握部分地方的水资源情况, 运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作用于农田上, 是农业水利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1 辽宁铁岭市农业水利发展状况
作为辽宁省的直辖市之一, 铁岭居于辽宁之北, 位于松辽平原中段, 是辽宁省的主产粮区之一。在铁岭市有39条100km2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 从水利工程上看, 截止2008年统计, 全市有82座水库, 具有水文资料水库全市有:大型水库4座, 19座小型水库, 2座中型水库。其各类灌溉展站有326处, 从这个数据上看,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是有相当大的力度的, 但是真正作用于农业上的农业水利工程由于在技术措施和一些部分地方政策原因, 未能达到百分之百地作用于农业上, 而且即使达到百分之百作用, 也无法深入到部分山区地方, 从铁岭市实际灌溉面积只达到全市耕地面积的1/4这个数据上看, 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从平均降水量上看, 铁岭多年平均的降水量达到663.3mm, 但主要是在铁岭的东南部降水量较多, 而西北部降水分布不均, 其西北部的降水一年之中不同时节的差距可能在一倍以上。由于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时有发生, 导致丰水的年份常常随意弃水, 枯水的年度农田灌溉力度跟不上, 常常出现农田枯黄的情况。
在铁岭地区, 人均使用的水资源量是农田每667m2使用量的3倍, 人口与土地使用水资源量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并不是说人均使用水资源量过多, 而是农田占用水资源使用量过少的缘故。加上部分地方农业和人口使用水资源过多, 而另外部分干旱缺水的地方, 人们在首先必须满足自身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 再进行农田灌溉, 因此这些地方的农田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虽然我市对水利的开发利用较高, 但是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利用及其形势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作为农业水利工作者, 我们应该把有效合理的灌溉技术去传授给农务者, 应该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去作用于农田上, 在坚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 也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作用
2.1 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要完成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因此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上, 就要对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节水灌溉技术上要不断运用和提高, 既能解决农民饮水问题及安全的保障, 也能为农民在耕作收入上得到提高, 只有农务这一基层生产力得到保证和提高, 才能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计划做出有力贡献。
2.2 发展农业水利的必要性
建国30年以来, 全国时有旱灾发生, 灾害总面积达到1.30万km2, 每年平均超过230km2有旱灾发生, 有的地方甚至一年发生2~3次旱灾, 以至于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发生, 这不仅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 同样也是农业水利并没有在该地域得到有效运用的后果, 因此推广和应用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是降低灾害破坏农田的有效措施, 也能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从最大程度上环境水资源供需不足的现象发生。
3 农业水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1 喷灌技术
在农田节水技术灌溉中, 我们有时需要利用喷灌的技术来对农田实行灌溉, 运用喷灌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大致有:喷头、水泵、动力机各种管道以及控制设备, 其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落差将水资源输送到各个田地, 其喷灌技术的过程是利用设备产生的水压, 把水呈雾状喷洒各个作用田上, 达到最大均匀、节水的目的。一般喷灌的形式大致有3种, 第1种是固定式喷灌, 固定式喷灌是指只有喷头在活动进行灌溉作业, 其他控制设备无需跟随移动。第2种是半固定式喷灌, 半固定式喷灌是指喷头和支管在工作时是移动的, 其他控制设备一般采用固定的模式。第3种是移动喷灌, 移动喷灌是指除了供需灌溉的水源是固定不变的, 其他工作设备随时可能更随农务工作开展而移动, 需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一般针对极度缺水的农田上。
3.2 渠道防渗技术
目前铁岭市部分地方采用渠道灌溉的技术, 但是如果渠道防渗技术处理不好, 也同样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在进行渠道灌溉的时候, 不仅仅要注意渠道的畅通程度, 也要注意其防渗的措施。在进行渠道防渗作业时, 要针对农户各自不同经济状况、农田具体情况展开作业, 对于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户, 可以让他们用混凝土进行砌渠, 从而有效防止渠道渗水, 这样的技术不仅使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 也同时节省了水资源, 也更提高了渠道的预防自然因素冲击的能力。
3.3 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的需用条件, 必须是以深耕深松的技术为前提, 要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就必须在耕作的时候在加厚土层的同时, 也要注重土壤的透水性, 深耕至犁底。选农作物品种, 选农作物品种不仅要注意其成色的好坏, 更应注意品种的抗旱性能, 让其农作物的发育在抗旱上具有先天性优势。正确运用耕种技术保持土壤水分利用地面覆盖保墒技术, 采用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 如秸秆覆盖或者薄膜覆盖等。
4 结语
总之, 农业水利工程技术关键是以农业节水为中心,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技术的应用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从实质上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 为铁岭市的缺水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灌溉上, 做出切合实际的预防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贾新台.河北省农业节水增效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水利, 2003 (5) .
[2]张金丽, 林海, 刘芹.农业灌溉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制与推广.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水利推广 篇2
1.1 研究背景
缓解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水利科技,通过大量的水利新技术推广应用克服目前及未来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水利新技术的公益性仅仅依靠供需双方很难彻底改变水利新技术推广转化率低的局面;水利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的趋势日加明显。也就是说,水利新技术推广机构是联系水利新技术供需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水利新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水利新技术推广的速度、幅度和深度。
长期以来,受政策、体制、机制等原因的影响,特别是水利推广转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先进实用技术得不到有效利用,科技推广工作相对滞后,推广“短板效应”日趋明显。一是成果转化率低。二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1.2 研究意义
完善水利新技术推广组织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提高推广组织的工作效率,提高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与社会价值,提升水利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及其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为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生态水利的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2 水利新技术推广组织的激励现状
2.1 水利新技术推广组织简况和组织激励机制描述
2.1.1 组织架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有省、市、县三级推广体系组成。
省级组织架构:近年来,随着水利推广政策不断改善,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为建成推广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网络化的高质量的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省级推广组织机构建设主要有专设机构、挂到机构、部省联合推广工作站、流域机构与省科技部门承担、委托省水保所、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承担四种形式。
市级及以下:依据水利行业公益性特征,市级及以下的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多由农水(灌区、灌溉试验站)、水保(监测站点)、建管(水库、水管单位)、水文(站点)以及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站承担,体制上为属地化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市县水利局承担所在地区的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现有29个市级水利科技推广机构(站、所)、202个县级水利科技推广机构(站、所);其中:市级水利科技推广机构中20个综合性推广站、9个专业性推广站。
2.1.2 推广人员配备及其职责
(1)省级专职推广管理人员。流域机构、省(市)水利科技推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省水利厅水利推广体系建设、指导水利科技成果立项、承担水利科技推广和水利成果的转化工作;承办技术交流、产品推介、科技展览、科技培训;负责水利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承办水利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省级专职推广人员。专职推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依据水利行业发展及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并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降水等带头开展水利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需求单位开展技术指导活动。(吴皓2007)
2.1.3 推广激励制度的描述
推广激励制度是指通过运用物质、精神等手段和方法,激发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完成推广目标和任务。通过对现有16家单位(占70%)分析,其将推广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推广人员的荣誉奖励挂钩,并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近61%的单位认为应增加绩效考核的奖金激励制度,依据推广人员推广新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奖励。43.48%的单位认为对推广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有助于提高他们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详见图1。
通过数据分析,应针对现有的市县级水利科技推广单位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建立新型的保障体系,明确水利科技推广人员专职从事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以保障其它部门不得随意安排和调用水利科技推广人员从事与推广无关的工作;将公益性水利科技推广人员的办公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工资、养老、医疗等待遇按同类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充分发挥现有推广体系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率的提升。(陈永,2008)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成果推广的利益激励机制空缺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责任,其推广所形成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对于公共产品,人们往往会产生“搭便车”的意识,例如环保、节水等,从而增加了推广工作的成本。因此,第一,利益未与基层推广管理机构的利益挂钩,以致推广管理者的动力不强,积极性较低。第二,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组织推广工作的外部成本增加,如此的此消彼长,推广工作的效率低下也是毋庸置疑了。
2.2.2 绩效管理制度缺失
科技推广成效未与基层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中国的领导岗位是轮换制的,并非终生制,领导在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顺顺利利的退位,谋得一定的补助与名声岂不是很好?因此,对于科技推广工作,领导者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能不办理就不办理。如此的消极怠工,明哲保身,也给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2.3 水利推广组织激励缺失的缘由
2.3.1 推广经费不足
(1)水利厅的科技推广经费不足。推广经费的财政投入渠道不稳定,规模力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支撑量大面广的科技推广活动,不能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要。
(2)市县基层单位的配套经费难以落实。由于薄弱的基础和先进水利技术行业发展的高速,单凭水利部和水利厅的宏观调动,资金已经捉襟见肘。因此,在尽可能落实的前提下,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中要求市县给予财政经费的配套,但市县单位由于发展的其他需要拿不出足够的推广配套经费,以致市县单位无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水利新技术无法在基层得到实施和应用,无法返回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这样新技术的优越性就无法得到体现,进一步恶化了水利新技术推广的前景。
2.3.2 激励理念滞后
(1)“重研发、轻推广”的科研管理思路导致激励缺失。研发的目的毋庸置疑是产出,因此,在研发的决策上管理者需慎重。高校,科技部门做研发工作,水利部,水利厅做推广工作,然后由企业最终推向市场,这一条投入转化为产出之链紧密相连,任何一步弱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我国的现状是研发工作很积极,但能转化为成果的比例较低,这和管理者的保守思想,不去激励推广,甚至轻视推广不无关系。
(2)“低成本施工”的项目管理做法导致激励弱化。由于受项目施工经费的制约,很多基层水利局领导及施工单位缺乏长期的水利新技术效益理念,只注重当前和自身利益,缺乏对整体和未来的前瞻性思考,坚持以低成本为施工理念,严守原本的技术和设施,不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研究结论
激励机制只是促进水利新技术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种中间手段,而水利新技术真正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人性是追逐利益的,不同层次的领导与管理者也不能免俗,只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才会成为马力全开的发动机。
3.1.1 成果推广的利益激励机制匮乏
水利新技术推广工作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责任,其推广所形成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利益,缺乏经济效益,故而难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3.1.2 成果推广经费不足
水利部推广经费的财政投入渠道不稳定,规模力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支撑量大面广的科技推广活动,不能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中要求市县给予财政经费的配套,但市县单位拿不出足够的推广配套经费,以致市县单位无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3.1.3 地方水利领导的推广绩效制度匮乏
科技推广成效未与基层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中国的领导岗位是轮换制的,并非终生制,领导在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对于科技推广工作,领导者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能不办理就不办理。如此的消极怠工,明哲保身,也给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3.2 政策建议
3.2.1 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的激励机制
有了充足的资源和监督机制,最后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建立完善的投入———产出的转化机制。很多部门领导者和基层管理者重视科技成果的研发,而不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使得真正转化为成果的科学技术的比例相对于研发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能使技术用于民,得利于民,在人口庞大的我国,这样的技术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3.2.2 加大推广经费的支持额度和匹配力度
水利部应加大推广经费的资助力度,当前水利部的很多项目要求地方给予配套,然而地方财政部门很少给予经费匹配。建议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的立项,应与财政部或者发改委联合下文,这样地方水利部门可以凭借文件向地方财政部门争取配套资金。没有充足的配套资金,很多机制和方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解决这个基本的问题,推广工作也能称心如意地开展下去,实现水利新技术对国民生活的贡献价值。
3.2.3 强化地方水利领导的科技推广绩效考核
将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纳入地方水利部门领导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全面的绩效激励机制,从正强化的角度来说,地方领导的成果推广绩效高,则在领导班子的任命、经费拨款额度、科研项目的申报、文明单位的授予等方面获得更大的空间与更优越的奖励,反之从负强化的角度来说,绩效一般或者低的地方领导则会一般的奖励甚至于督促和适当的惩罚。
摘要:文章探索推广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地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现行激励机制缺失的根本缘由,再而运用管理学的激励理论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现行推广组织激励机制,为组织的推广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从而为水利新技术推广中工作的优劣提供理论范式。
关键词:水利新技术,水利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左红艳.基于混沌理论下高校新技术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7.
[2]陈永.我国农业新技术转化的途径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钢止水片在水利大坝中的推广应用 篇3
1.1 材料的基本性能
不锈钢波纹止水片采用1.0mm厚,由不锈钢薄板加工制成不锈钢薄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适宜于作止水材料。通过表1中对不锈钢与紫铜片作为止水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比,可得出不锈钢片代紫铜片是完全可行的。
1.2 不锈钢止水片的形式种类
不锈钢止水片的形式种类是由其所处的受力情况不同而各异。常用的形式有三种:“B”型止水见图1、“D”型止水见图2、“A”型止水见图3。
2 不锈钢止水片在水库面板坝中的应用情况
黑泉水库面板坝的止水系统是由周边缝止水,面板受拉缝止水,(10~25#面板距周边缝18.5M以下范围,1~10#及23~41#面板通常接缝为受拉缝)面板受压缝止水、趾板墙永久伸缩缝顶部不锈钢止水、底部PVC止水相结合的双层止水和防浪墙与面板接缝止水等系统组成。其止水组成形式由表层和底层各自封闭相对独立的双金属结构(即两层不锈钢止水)止水体系构成,即面板受拉缝、周边缝、趾板(墙)永久伸缩缝表层“A”型不锈钢止水连成一体形成表层止水;面板受拉缝底部“W”型不锈钢止水,周边缝底部“F”不锈钢止水,趾板永久伸缩缝底部PVC止水形成底层止水体系。黑泉水库面板接缝分布情况见图4。
3 施工工艺
3.1 面板周边缝施工工艺
在面板坝接缝中,周边缝是面板止水体系中最薄弱,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受坝体变形及水压力的作用将产生竖向、横向、切向三向变位,尤其对黑泉水库此类高坝及高水头作用下位移值更大,是可能发生渗漏的只要通道,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坝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此部位设置表层与底层两道不锈钢止水见图5。
3.2 面板受拉缝
相对于面板受压缝,受拉缝是面板在水压力作用下变形较大的部位。因此在受拉缝设有双层不锈钢止水。分缝间设12mm厚沥青浸渍板以减少混凝土间的接触应力底层不锈钢止水安装在高强砂浆橡胶垫上,不锈钢止水片、橡胶垫及砂浆层间紧密结合。在距周边缝18.5m处顶部“A”型不锈钢止水与底部“W”型不锈钢止水封闭,采用平板焊接封堵,其焊接方法见图5a。
3.3 面板受压缝
在面板受压缝部位只设底层“B”型不锈钢单层止水见图6。
3.4 趾板(墙)永久伸缩缝
永久伸缩缝表面设“A”型不锈钢止水,底部设一道PVC止水,垂直向“A”型止水埋入预先凿好的止水坑内用高强砂浆回填。表层“A”型不锈钢止水与周边缝表预埋角钢相连,下游垂直向“A”型不锈钢止水与周边缝“D”型不锈钢止水相连见图7。
4 不锈钢止水的安装、焊接及检测施工工艺
4.1 安装工艺
按设计体型及尺寸在现场拼装至所需尺寸,然后根据测量放点的高程与桩号进行安装。预埋角钢拼接采用对接焊,并用短钢筋加固,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错位,角钢预埋施工时要求在平面沿直线方向及垂直方向位置偏差均小于4mm。否则将影响到后期止水的安装。
4.2 焊接工艺
不锈钢止水的焊接是一种焊接新工艺,采用钨极氩弧对接焊(局部采用搭接焊)。
其焊接工艺分两种:不锈钢止水片之间焊接;不锈钢止水与预埋角钢的焊接步骤。
4.2.1 焊前准备
①将角钢表面待焊处20mm范围内的锈渍、油污等清除干净。
②清理止水片待焊部位污渍。
4.2.2 装配预焊
①采用直流钨极氩弧焊机电流控制在80A左右,氩气纯度95%以上流量12~14L/min,焊丝型号为ER309。
②两边交错预焊固定止水,焊点间距为50mm。
③焊接工艺同预焊,对大于2m长的焊缝采取分段交错焊接方法,以防止变形和减少应力。
4.3 不锈钢止水片的焊缝检测工艺
由于不锈钢止水所采用的焊接工艺,钨极氩弧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焊缝质量的稳定性不易掌握。而止水的焊缝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坝体的安全。所以对不锈钢止水焊缝检测,是止水焊接质量的必需保证手段。常用检测方法是采用着色渗透探伤工艺。
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测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不锈钢止水焊缝表面施涂含有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可以渗进焊接表面开口缺陷中,经过擦除焊缝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焊缝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液,即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缺陷中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鲜艳红色)从而可观察出焊缝缺陷的种类及分布状态。最后在检测完毕后对焊缝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对于不合格的焊缝进行补焊返修后,再次进行检测。其中在不锈钢止水焊接中,焊缝夹渣,未融合,气孔等常见缺陷。
5 不锈钢止水在黑泉水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5.1 在多风、多雨、低温的露天环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锈钢止水的焊接按厂家的施工要求,必须在无风、无雨、恒温的环境中焊接作业,但这些要求在水利建筑工地的工作环境下根本无法满足。就此针对于黑泉水库工地多风、多雨低温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止水焊缝焊接质量的前提下,我们相应的采取了一些适合工地露天作业的施工措施。
在露天、多风低温多雨的情况下,风会使焊接时氩气的焊接保护作用降低,出现晶体腐蚀现象;低温焊接时容易出现焊缝表面气孔,而在不锈钢止水焊接时,绝对不允许有水,否则根本无法焊接。所以对于止水焊接时,特别需要我们在需焊接部位搭设简易作业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环境对焊缝焊接质量的影响。同时在焊接方法上采用加大氩气流量减慢焊枪在焊接焊缝时的移动速度。
5.2 不锈钢止水自身具有的高强度,造成局部施工安装困难
在面板分缝底层止水及浇筑趾板F型止水安装时,对于局部止水安装位置调查时,必须采用短钢筋支撑加固的方法,才能控制止水安装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而紫铜止水安装调查较不锈钢止水简便。在施工面板受拉缝止水底部聚胶脂材料灌注时,由于止水的整体刚度高,局部浮托力会造成止水整体向上凸起,相应止水适应伸缩变形能力将降低,在后期只能在止水表层用扁铁加固马道板的方法,限制止水的变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增加了一道施工工序。
6 结语
不锈钢波纹止水片取代传统的紫铜片止水,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施工质量能保证等诸多优点,在黑泉水库坝体接缝中不锈钢波纹止水应用及施工是比较成功的,但在目前施工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总结出更适合于水利建筑特点的一整套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郝巨涛,吕小彬,贾金生.面板坝铜止水的数值分析,岩土工程学报,Vo21,No4,1999,461-464.
[2]赵华,J,B Yuan et.a1.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周边缝研究,水力发电,1997.No i,35-37.
[3]PY Lou,D.Q.Can,Nonlinear analysis ofcopper war.stop,TheSixth Inta'national LS-DYNA Users Conference.Co-sponsored by Engincing Technology Associs(ETA)andLive'l'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April,2000,De.arbora,Michigan,USA.
水利推广 篇4
1 GPS测绘技术工作原理
GPS定位的工作原理有相对定位原理, 绝对定位原理和载波相位的时差分原理, 至于水利工程中的GPS测绘主要用的是载波相位时差分原理。载波相位的时差分原理简称为RTK技术, 可以时时的控制两个监测站, 即流动站和基准站。RTK测绘是将GPS相对定位理论作为依据进行测量的, 是将一台接收器安装在基准站, 再将另外几台接收器放在移动站上面, 采集同步的卫星信号。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和接收GPS的信号时, 通过卫星的追踪, 数据链把观测站坐标和观测值由基准站传到移动站。通过移动站和数据链来接收基准站的数据, 还可用GPS控制装置随着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进行时差分计算。通过准确的计算, 给出待测点的高度、坐标和实测精度, 然后对比预设精度与实测精度指标, 记录其三维精度及其坐标。在工作时, 可以在已知点初始化后再进行动态的作业, 并在动态作业中求解整周模糊值。移动站可以随时传递待测点的三维坐标, 但要维持4颗以上的卫星观测跟踪。
2 测绘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 GP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一般选址于深山沟壑之中, 对测量来说, 地形复杂, 地表植被覆盖较多, 通视条件较差, 国家控制点稀少, 光学仪器控制测量难度较大, 利用GPS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GPS接收机不受地形条件、气候、时间的限制和影响, 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控制测量和其它定位工作, 能大幅度减少或者免做像控点, 减少测绘工作量, 提高效率。
水利施工测量的根本任务是点位的测设, 其基本工作是已知长度、角、高程的测设, 施工测量对地形图精度和放样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大中型水利工程都要在施工区域内布设施工控制网, 以网内控制点为基础进行由整体到局部的施工放样, 使用GPS可以大量减少施工控制网中的中间过渡控制点。在测设水工建筑物中, 如果使用已包含有设计建筑物的数字地图, 配合全站仪, 测设某一点时只需用鼠标点定数字地图上的设计点就能得到该点的三维坐标, 然后根据全站仪上的坐标显示, 指挥棱镜移动直至坐标显示与设计点一致, 就完成了该点的放样。从这一过程不难看出, 应用数字地图施工放样, 省去了从图纸上量取测设点的坐标等数值的过程既减少了工作量, 又避免了产生人为误差。在操作中, 数字地图自动完成测设点数值的运算提取, 由计算机控制全站仪等仪器, 自动完成放样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 具有快速准确和避免人为误差影响, 提高放样精度和效率等特点。
传统的水库库容计算一般采用手工计算, 主要缺点是工作量大, 计算时间长, 精度差。而采用数字地图, 由于数字地图可加大采集点的密度, 能提高图上面积计算的精度, 同时还可插绘等高线, 增加计算机库容的层次, 提高容积计算精度.较手工计算, 只需要极少的时间就能计算出高精度的水库容量, 供水库实时运行管理使用, 实现水库的自动化管理。在大坝的变形监测中, 用GPS代替经纬仪, 对监测基准点的选点条件大为改善, 用经纬仪必须保证基准点和国家控制点及观测点的通视, 而GPS不需要点之间的通视条件, 故避免了地形条件的影响, 显得布点灵活。另一方面, GPS不受气候和时问的限制, 可以随时进行观测, 在遇到突发事件 (如自然灾害) 时, 可实现实时监测。再者GPS的高精度定位, 完全满足大坝监测精度要求。观测数据的自动处理直接给出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等数值, 从而便于分析, 及时处理。
2.2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在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经济和客观地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选址提供所需要的地理、地质、环境以及人文等各类信息,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GIS是水利水电工程选址、规划乃至设计、施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分析工具, 例如移民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查、调水工程选线及环境影响评价、梯级开发的淹没调查、水库高水位运行的淹没调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抗震安全、河道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物料贮运管理、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等等。
水管部门通过利用GIS来绘制流域水系分布并把他们链接为数据库同时把每个元素, 包括水库, 管线节点以及系统附属物等定义。遥感是最重要的水资源监测手段之一, GIS则是重要的管理平台。通过遥感手段采集水资源数据, GIS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监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例如利用TM图像确定水生物 (藻类) 赤潮的范围等。另外利用卫星遥感信息监测河口、河道、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 可预测河道变化河道发展趋势。
2.3“三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RS遥感技术GPS技术与GIS的结合使测绘功能更加强大。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流域内情况, 结合GIS数据库形成实时监控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和有效的数字模型对区域内水资源数量、质量、供需预测分析、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地质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推测。
“三S”技术集成为水资源普查流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普查、流域规划是水利建设的前提, 它不仅提供流域地表及其环境的几何信息, 而且能给出空间位置, 根据需要建立水利建设地理信息系统, 对水利建设所需的各种数据进行系统的输入分析和处理, 从而得到当地水资源的详尽资料在此基础上建设者和决策者可进行较为科学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流域规划。
3 水利工程中GPS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水利工程的测绘设计, 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伴随着机遇与挑战, 迎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时期。水利工程的测绘必须更加严谨, 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变得更高, 软件也要求提供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支持。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 GPS技术中的RTK技术是测绘技术的主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着广l淘的前景。现在GPS测绘技术主要在施工中为渠道, 闸门, 堤坝建立控制网, 这只是GPS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一小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 相信RTK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会不断的发展, 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总之, GPS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测量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以它的高效率、高精度、全天侯、无需通视、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其他领域的工程建设一样, 水利工程建设也需要测绘先行, 把先进的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中, 已经成为一个测绘单位所应具备的实力, 也是使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胡义锁.水利水电测绘中的GPS分析应用[J].中华民居勘查与测绘, 2012 (10) .
水利推广 篇5
与快速的城市化建设相比,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着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致命弱点, 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特别是输水到田的最后几个环节, 都是土渠, 且年久失修, 如图1所示, 渗漏严重, 渠道过水能力低, 灌溉效益下降, 水资源浪费极大。由此, 中央政府今年的“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1]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推动农村节水灌溉等产业的发展。如图2所示, 土渠硬化能很好地解决渠道过水能力低, 灌溉效益下降的问题, 农业灌溉用水从水库到田间要经过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 这对混凝土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混凝土生产需要大量的骨料 (砂石) , 随着对砂石的不断开采,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前些年,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把建筑垃圾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 这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 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且简单地遗弃建筑垃圾废料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在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中, 合理地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废料, 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 它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与分级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级配混合形成再生混凝土骨料简称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 (主要是粗骨料) 配制而成新的混凝土[2]。这样配制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 其强度等级可以达到C40以上, 但这对粗骨料的要求也较严格, 要求废旧水泥混凝土中颗粒大于5mm的粗集料, 要经过筛选和清洗[3,4]。在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很难满足,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拆除的都是砖瓦房, 废弃的混凝土很少, 大部分是碎砖。现在笔者认为, 如果能用废弃碎砖当做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 这样配制的混凝土如果可以用于土渠的硬化建设, 这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 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及结果分析
为研究用废弃砖替代天然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 现将普通硅酸盐水泥 (32.5) 、普通中砂 (细度模数为2.75) 、天然粗骨料 (粒径为5~30mm连续级配的碎石) 、再生骨料 (粒径为5~30mm的废弃碎砖) , 按一定比例配合。第1组是普通的混凝土, 第2~4组分别是不同废弃碎砖替代率 的再生混凝土[5,6], 每组试块编号及其各种材料的用量配合比详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 在再生混凝土拌制之前, 先将废弃的碎砖洒水充分湿润, 因为砖的吸水性比天然的粗骨料要强。
按表1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 进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各组混凝土抗压强度均值结果见图3。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按文献[7]的试验方法进行, 各组混凝土渗透系数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第1组的抗压强度最高, 且随着粗骨料中废弃砖的替代率加大, 其混凝土强度也越低。说明粗骨料中含有废弃砖时, 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但并不是降低到无法使用, 即使是100%用废弃砖拌制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也能达到了18Mpa。因此, 笔者建议在主干渠道用废弃砖替代率低一点的再生混凝土, 在末级用废弃砖替代率高的再生混凝土, 这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土渠硬化改造。抗渗性能也有类似单调变化的规律, 第1组的渗透系数最小, 说明其抗渗性能最好, 随着废弃砖的替代率加大, 其混凝土的渗透增大, 完全使用废弃砖时渗透系数达到了4%多, 抗渗性能较差, 但比土渠的抗渗性能要强很多了。综合来看, 如果按第3组 (废弃砖替代率66.7%) 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能较好地满足土渠硬化的要求, 材料成本也较低。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试验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3.1 随着粗骨料中废弃砖的替代率上升, 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 如果完全取代的话, 也能满足土渠硬化的要求。
3.2 随着粗骨料中废弃砖的替代率上升, 其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降低, 如果完全取代的话, 其抗渗性能较差。
总的来说, 在对土渠的硬化改造建设中, 采用50%左右废弃砖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 能满足水利设施的要求, 其经济成本也较低, 很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留下的大量建筑垃圾和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混凝土的矛盾, 是一个“双赢”的方法, 体现了环境保护观念, 希望能对目前的水利建设工程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
[2]Hansen.T.C.Recycling of demolished concrete and masonry.RILEM Report No.6, E&FN SPON, London, 1992.
[3]陈亮, 陈忠范.再生混凝土现状[J].混凝土, 2009, 240 (10) :116-120.
[4]肖建庄, 李佳彬, 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 2003, 168 (10) :17-20.
[5]张亚梅, 秦鸿根, 孙伟.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2, (1) :7-9.
[6]史巍, 侯景鹏.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 2001, 28 (8) , 18-20.
水利推广 篇6
做为经先进国家不断摸索、总结所衍生、进化并认可的现代工程管理先进模式之一的所谓工程建设委托管理 (代建) 运行形式是: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由该项目建设法人委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和能力的机构代理其完成, 承担工程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管理、控制和监督等工作。主持或参与从建设项目设计、招投标、直至施工各阶段各环节的正常运转, 其内涵是由过去工程项目自建、自管的初级管理方式向建设项目管理专业化、职能化转变, 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和技术管理手段更趋于实际需要。代建制的产生是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和转变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建设体制创举, 加快了与国际公认和通用建设管理模式接轨。工程项目的委托管理即工程项目代建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很多弱点和弊病。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分析, 成熟的代建可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阶段的全过程 (投资、管理、设计、监理、施工质监等) 完成质量, 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更能保证工程建设效率。同时, 代建制的产生更能最大限度和不断吸纳项目管理专业资源, 由竞争引发而持续保持优化产业结构, 形成建设管理咨询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而对行业现实观察, 代建制在当前我国水利水电乃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管理中的运用和推广仍在孕育和探索之中, 行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称其处境尴尬不为过;分析代建发展历程, 在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 其模式如能真正经自然发展而得以推广, 还需在实际运行中解决一些切实存在的问题。事实上, 工程管理委托代建方式不是建设行业不需要、不是市场不认可、不是形式不先进, 而是体制改革历程的必然过程。水利建设管理者和科学发展推广者们任重而道远。笔者多年涉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行业,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一些肤浅认识。
一、代建在水利水电建设管理运行中的现实问题
1) 身份地位低:从代建在我国的出现到运行至今, 其行业发展较慢, 不能形成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的建设管理所要求必要环节的主角, 而此环节“有史”以来一直以政府行政管理单位为主体。尤其现阶段建设管理程序和建设管理环节中没有明确代建的法定地位。在当前的建设环境体制下, 想撼动传统工程管理模式还非常困难, 代建的执业环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然处于弱势和被动。
2) 服务对象的接受程度差:传统理念和行政权利单位长期养成的主观思维还不能真正立即接受工程建设代建这一行业, 这里面不乏有对科学技术和行政权利的认识不足, 将专业技术运用与行政权利相混淆。代建制要得到建设法人的全面认可如无强制条件, 代建的推广还将经历一段较艰辛的过程。由于业主方对建设管理“代建”概念的认识和认知度都远远不够, 造成运用代建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寥寥无几。
3) 对代建的认知度不够。在水利建设行业内, 有些地方建设项目管理者还不完全清楚代建制的作用和意义, 多将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管理的代建行为与施工阶段的监理环节相混淆, 也出现了个别项目以监理作为项目管理主体的建设管理错位现象。
4) 相应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法定配套文件滞后:当前, 关于代建制管理相应的规程、规范和相关统一标准等行业指导性文件没有同步和及时完善;在包括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如代建取费等诸多因素中也均处于饥寒交迫状态, 这与发达国家丰富管理模式和咨询业发展形态相比差距甚远。极不利于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从而延续工程投资、建设、监管和使用关系的模糊状态。
5) 代建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遵从地位阻碍其在操作过程中的正常运行:由于角色的转变, 建设法人行政权利下的位置可能发生失衡, 专业技术下的管理往往会有效取代行政地位, 职能的模糊很可能再次出现, 而合同概念被其它因素所取代, 即建设管理的科学运行可能被行政指令所替代;另外, 建设资金的管理者基本是合同的甲方和行政领导者, 同时是建设项目的直接监督管理者, 这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组成主体无论是代建方还是监理方都不能完完全全取得与甲方平等的地位。在实施代建管理的项目中, 建设法人的业主至上观念暂时还不会完全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6) 代建单位从业资格和准入标准不明确:针对目前的代建行业而言, 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代建业的资质资格标准、企业组成要求、经营范围、从业等级要求的相关统一法律标准和指导性依据, 事实上真正具备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企业不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非常单一, 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综合知识匮乏, 无法灵活和综合运用, 不能胜任和满足建设管理需要;而对项目经理要求的综合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责任心, 对商务管理、经济管理、工商法律等配套知识的具备和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笔者了解到, 由于经验不足, 个别代建企业的组织结构配备不合理, 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基本素质缺失, 对从业地位认识不够, 从业人员懒懒散散, 责任心低, 结果是严重影响执业效果, 给企业的生存留下隐患, 为代建市场发展环境埋下不利伏笔。
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完善, 部分建设项目法人又对代建认识模糊, 容易造成从业单位鱼目混珠现象, 从业单位水平低, 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都能不满足实际需要, 这都无疑扰乱了建设管理环境, 不利于代建市场的培养。笔者偶遇到这一实例:一个单位受业主委托从事一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 其工商营业执照许可经营项目范围无一项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相关, 而资质是市政建筑和房地产开发行业, 人员配备更是临时拼凑, 根本没有任何从事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的相关经历和经验, 工作起来啼笑皆非、南辕北辙, 与参建单位单位矛盾重重。混乱管理的诱因既是由于建设法人对代建业的模糊了解, 也是行业准入资格、标准的缺失和行业法制建设的滞后所导致, 后果不可能由建设法人承担, 而必然产生得是大环境对代建行业的误解。
二、综述
导致代建制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推广和咨询业市场中的尴尬地位甚至举步维艰状态存在多种因素, 若想立即转变现状, 还需从今后代建业走向和在实际运用中该行业的不断完善及发展进程中得到答案, 尽快使代建取得众所期望的效果和地位。期待工程项目的建设法人能真正将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 摆脱权与利的束缚, 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 勇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同时, 非常重要的是, 代建制的从业主体必须不断进行自身充实与完善, 以理想的代建效果得到社会认可, 这是行业生存与提升的重要环节, 为代建等管理咨询行业的繁衍生息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摘要:代建制是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和转变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建设体制创新方法;体现了政府在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改革形势要求下开创建设管理新思路的决心。在当前我国水利水电乃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管理中的运用和推广尚在孕育和探索之中, 行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运行中所遇现实问题阻碍发展进程。
关键词:深化改革之需要,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代建,问题,制度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国家建设部, 2003.
[2]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 2004.
[3]聂顺利.建筑, 完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思考, 2010.
[4]程建平.中国律师,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法律缺陷, 2006.
[5]佚名筑龙网.代建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五大问题, 2006.
【水利推广】推荐阅读:
水利部科技推广09-18
网站推广方案推广方案08-12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10-26
水利工程与水利施工论文11-16
易水:网络推广之新闻(软文推广)10-11
企业网站推广论文_网络推广论文11-19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11-03
推广策划07-14
山区推广07-19
良种推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