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措施(共12篇)
推广措施 篇1
青海省大通县紧紧围绕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 以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和基本情况调查为依据, 认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大通县自2006年实施测土配方施以来, 以油菜、小麦、蚕豆、马铃薯为主,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复合肥等化肥, 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通过6年的实施, 基本摸清了全县耕作土壤的养分状况,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肥力、不同作物制定小麦、油菜等配方施肥建议卡, 研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和优雅施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建立了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在主要乡镇设立了施肥专家系统触摸屏, 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奠定了基础。
1 化肥合理施用技术
1.1 合理施用氮肥
一是根据不同种类的氮肥, 按各自特性进行施用, 注意有所区别。例如, 对种子有毒害的碳酸氢铵、尿素等肥料, 不宜作种肥;碳酸氢氨易挥发, 应当作基肥深施, 防止氮素的损耗。二是氮肥深施。深层施肥不仅可以减少肥料随水流失、挥发、硝化脱氮等,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还可以使作物根系深扎, 促进其根系发育, 帮助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三是与其他肥料合理配施。为了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 应当加强氮肥与其他肥料的配施。氮、磷肥配施, 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尤其在贫肥地块, 其培肥效果显著。在缺钾地块上进行氮、钾肥配施, 可以提高氮肥的作用效果。四是根据地块养分情况和目标产量科学确定施氮量。根据具体作物, 合理确定、掌握底肥与追肥比例及施用时期, 同时做到施肥与灌溉、耕作等农艺措施相结合[1,2]。
1.2 正确施用磷肥
一是根据土壤供磷能力, 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二是与氮肥、钾肥、有机肥等配合施用。与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时, 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等的含量以及农作物类型确定磷肥用量。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 能显著地提高磷肥的肥效, 但应当注意掌握施用比例。二是注意施用方法。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 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 导致其当季利用率低。为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的需磷量, 施用磷肥作基肥时, 注意上、下分层施入, 采用穴施、开沟条施等方法, 可以提高其肥效[3,4]。
1.3 科学施用复混肥料
一是施肥时期。作基肥施用要尽早, 可结合耕耙施用。从而使复混肥料中的磷、钾 (尤其是磷) 充分发挥作用。复混肥料作追肥施用, 可以与单一氮肥一起施用, 或早期施用。二是施肥量。复混肥含有多种养分, 大都属氮、磷、钾三元型。其施肥量以氮量作为计量依据。一般作物以氮为主要养分 (豆科作物的专用肥除外) , 养分比例中均以氮为1, 配以相应的磷、钾养分。对一个地区的某种作物, 实际计算施肥量时, 可从当地习惯施用的单一氮肥用量换算。复混肥料施用量较单一氮肥大, 因为其中含有磷、钾元素及许多副成分, 一般大田作物施用量为750 kg/hm2, 经济作物施肥量为1 500 kg/hm2。三是施肥深度。施肥深度对肥效的影响很大, 应将肥料施于作物根系分布的土层, 使耕作层下部土壤的养分得到较多补充, 以促进平衡供肥。随着作物的生长, 根系将不断向下部土壤伸展。除少数生长期短的作物外, 多数作物中晚期的吸收根系可分布至30~50 cm的土层。早期作物以吸收上部耕层养分为主, 中晚期从下层吸收较多。因此, 对集中作基肥施用的复混肥分层施肥处理, 较一层施用肥效可提高4%~10%。
2 推广措施
2.1 加强宣传培训,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组织编写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识问答手册》, 结合实际, 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等,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培训。广泛宣传、报道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的成效, 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2.2 严格规范试验, 确保数据准确
以规范化的操作、不同区域的试验布局,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购买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 制定了化验员工作制度、安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 举办化验员培训班, 使土壤肥料化验室检验分析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全县高、中、低不同肥力等级地块上, 安排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等不同作物“3414”试验, 以详实、准确的土壤分析、试验数据来保证所制定施肥配方的准确性[5,6]。
2.3 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 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到位
针对“配方入户难, 农民运用配方难”的问题, 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测土结果为基础, 结合试验数据、专家经验制定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施肥建议卡, 及时发放施肥建议卡;与专家合作研制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广大农民通过使用触摸屏可以便捷快速取得所种植作物肥料配方;推广使用配方肥, 提高了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2.4 以点带面, 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
选择重点区域, 在不同作物上布置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 进行田间对比示范, 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 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 引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8]。
3 建议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针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与技术难度大, 要加强科技培训, 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二是因大通县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 受环境限制, 参与配方肥生产的企业少, 制约了配方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积极与配方肥生产厂家协商配合, 建立系统的配方肥供应网点。三是进一步搜集基础资料, 完善各项数据, 依托专家, 使所建立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能为农民所用, 进一步扩大技术覆盖面, 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小军, 王晓燕, 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9-10.
[2]阴小刚, 余增钢, 吴晓芳, 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52-53.
[3]吴晓芳, 阴小刚, 余增钢, 等.奉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 :135-137.
[4]王爱萍.测土配方施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267, 270.
[5]胡金环, 汪丽, 王久增.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方法与问题[J].种业导刊, 2009 (12) :25-26.
[6]张耿苗, 俞法明.培泥砂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1) :73-75.
[7]张英鹏, 李彦, 于仁起, 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8, 23 (S1) :310-314.
[8]李浩, 谢丽红, 陈敏智, 等.成都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与管理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 2009 (3) :51-53.
推广措施 篇2
本项目开发的系列恒温培养振荡器是将恒温培养箱与连续旋转的振荡器融为一体的高度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广泛用于对温度、振荡频率有着较高要求的细菌培养、发酵、杂交和生物化学反应以及酶、细胞组织研究等,在医学、生物学、分子学、制药、食品、环保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该项目在国内属于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其应用领域---生物、医学、制药是本世纪最兴旺的阳光产业,而作为这些产业所需的智能恒温振荡器培养箱一定会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需求量一定会剧增,据我们对市场的调研,国内市场每年约有2000台需求,如果我们能占市场份额1/5,公司由于增加该系列产品,其产值将增加1500万元,可新增就业机100余人,利税150余万元。
针对这一市场特性,公司制定了相应的销售策略: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展示会,宣传本公司产品特色和优势,选择、授权有实力的代理商分销产品。用国际水平的产品质量与优势服务,国内生产的低成本优势,以及丰厚的性价比去赢得客户,占领国际市场。
同时,为突破展览会时限性限制,企业选择了通过媒体广告将产品进行全天候的推介,项目产品销售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公司注册了专用销售网站,在网络和多种相关杂志上,面向全球推广公司的产品。从2007年产5月至今,在短短4个月时间,我们已收到30多家客户的查询,并销售50余台。
另外,根据产品市场特点,天津市欧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选择的另一个销售策略是通过地区代理商进行分销和直销。目前,已建立起了国内外销售网络,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近期已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客户建立了销售关系,他们对本公司研发的系列智能恒温振荡培养箱产品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订购样机,提出合作意向,希望拿到代理权和经销权。
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措施 篇3
【摘要】本次研究探讨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措施问题,首先简单介绍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随后详细分析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几条措施,从各个角度对当前新技术推广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电教中心 推广应用 新技术 措施
一、引言
步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很多行业的改革。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可以在现代教育行业中看到。在信息时代,电教中心如何合理的应用新技术,如何使用新技术做好电教中心的推广工作,这些都是电教中心应该考虑的。针对于此,本文将展开对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二、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措施
对于电教中心而言,想要更好地推广应用新技术,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2.1教育理念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改变。人们不仅要意识到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要意识到教育理念的发展。在教育行业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中,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是比较重要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教育理念改革必须要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导向,它不仅属于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同时也属于一种理性目标。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很强,它可以为学校和教学人员指出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待。
对于教育系统的领导而言,他们的理念要时时保持更新,他们是教育硬件配置发展的推动者,只有当他们意识到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到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作用后,才会大力开展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广。
2.2分层推进
对于新媒体而言,每一种新媒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研发,然而当新媒体进入市场后,想要让大家认可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盲目推广新媒体,往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出现。针对于此,可以通过分层推进的方式来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当新技术硬件配置完毕,就需要开展教师应用分层。在这一过程中名师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些优秀教师或特色教师首先使用新技术教学,通过公开示范课等方式来为其他教师做出示范。在教师行业中,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他教师也会有意无意的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
当优秀教师使用新技术教学后,其他教师也会纷纷效仿。此外,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教师的个体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2.3科学引导
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问题,有些教师虽然使用新技术解决了不少教学问题,可他们的教育观念却始终未发生过改变,这就导致教师使用新技术的水平持续偏低的情况出现。针对于此,还需要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赋予新技术的推进以系统理论支撑。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部分。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指出应该做的事情以及该如何去做的方法,要用辩证观点来分析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益。电教中心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当前需要做好当前可以做的事情,同时针对一些当前条件不足的事情,可以先做一些基础铺垫工作,做好向上级部门的宣传工作,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尤其是对于一些可以引领教育发展的新技术,要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大力推广。作为电教中心工作人员,他们也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过哲学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原因还是结果,亦或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的辩证运动,这些都需要经历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事物的转化过程都是从可能的存在转变为真实的存在,当转变为真实的存在后可以可能会产生新的可能,进而使其朝着新的现实转化。
2.4大力培训新技术
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人才,在教育领域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想要使新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只有当教师掌握了新技术后才可以使新技术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想要推广新技术,首先要对教师群体进行新技术培训。
在推广新技术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培训工作,例如新的教学设备,不管这设备有多出色,如果教师不懂设备使用方法或者使用起来不够娴熟,那么新的教学设备将无法对教学工作产生任何帮助,甚至还会起到不良作用。所以现阶段最要紧的事就是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培训工作要走在教学设备引入之前进行,首先对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当确认新技术可以长期使用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投入。这时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要仿效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自行挖掘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好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进一步更新,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要让教师群体了解到新技术和新设备仅仅是教学辅助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坚持素质教育教学策略,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出更加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只要培训工作做好,新技术和新设备就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的教育观念更新后,教学素质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5榜样带头
对于新技术推广工作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新技术推广最大的难点在于人们对新技术真正效果的不信任,然而如果人们看到优秀的榜样,一切就变得不同了。首先,榜样可以使人对新技术产生信心,其次,榜样可以让人拥有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再次,榜样还可以激励着人们去奋发,去努力,去学习。
在推广新技术时要做好榜样带头工作,对于一些表现良好的学校和教师,要在推广会议上对其进行表扬,这不仅可以鼓励榜样学校和榜样教师,同时也可以督促其他学校和教师不断努力。与榜样交流可以让其他学校和教师学习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与此同时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换策略。由此可见,电教中心应该大力推广宣传一些推广新技术取得不错效果的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同时调动他们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本地区新技术的整体推广。
2.6做好服务工作
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冲突,当二者出现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教师使用新技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不仅会使新技术的推广受到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于此,电教中心要做好新技术服务工作,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团队来进行跟进,在使用新技术时,一些教师往往会出现新技术使用效果不好的现象,这时就可以发挥出专业服务团队的作用了。只有将新技术服务工作做好了,新技术的推广才可以真正起到效果,这时虽然花费了较高的投入,但同时也可以收获较高的回报。
三、总结
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措施 篇4
在当今世界中, 发展与环境是两大主题, 新时期林业建设具有艰巨的任务以及历史使命, 要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 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下大力发展商品林业, 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对于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造林使用良种意识相对比较弱
林业生产周期由于相对比较长, 这就使得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体现出林木良种的效益, 并且这一生产的成本相对比较高。为此由于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 林农通常就会选取一些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廉价种子, 而不是去购买一些良种。除此之外, 大部分个人以及造林单位对于林木良种的使用也缺乏必要的积极性, 对这一方面不够重视, 导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重种苗数量轻种苗品质以及重造林速度轻种苗质量的现象,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造林计划和林业发展规划与林木良种生产之间相脱离, 对于林木良种的推广以及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2 优良乡土造林树种资源调查力度不够
在我省区域中, 地形复杂, 植物种类繁多, 生态环境多样, 具有相对比较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但是在以往的发展过程当中, 对于优良乡土造林树种资源调查的力度还不够, 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这样就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优良育种材料对于良种选育的影响, 进而不能够将本省丰富的种质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优势。
1.3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省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占应建管理机构大部分比例, 而市级管理机构和县级管理机构仅仅有几个, 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林木种苗管理体系, 即便是现有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当中在良种基地人员配备上也是良莠不齐, 更替的频率较快, 稳定性不够, 另外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也相对有限, 更新缓慢, 严重缺乏管理设施设备和相应的知识。同时相关部门在良种市场管理上不够, 良种在市场、网络等售中质量得不到保障。
1.4 良种使用率比较低下
在《种子法》当中具有相关的规定, 其中规定国有林业单位造林和国家投资为主或者国家投资的造林项目应当依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对应的计划来进行林木良种的使用。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由于基地规模小, 资金投入不足,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良种结构不合理等众多的原因, 使得良种生产能力较低, 不能够更好的满足林业产业发展和造林绿化对良种种类以及数量的要求, 进而出现了供需矛盾突出, 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相当的低下, 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
2 加强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的有效措施
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使得林木良种的推广使用工作得到切实的加强, 使得造林林木良种的使用率真正的提高,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1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良种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自己负责的区域之内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另外,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还应该不断的加大宣传林木良种的力度, 组织营造良种示范林来进行示范带动, 使广大林农的良种意识提高, 引导他们自觉地使用良种, 加快林业良种化事业进程。
2.2 建立以及健全管理机构, 提高工作人员得素质
对于已经建立的林木良种基地以及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要将其内部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的建立以及健全, 不断的稳定和壮大队伍, 加强林木良种生产以及推广体系建设的同时严格贯彻执行《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林木良种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监管, 严厉打击破坏林木良种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违法行为, 依法推进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使用。除此之外, 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它同样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精通业务的团队, 为此, 还应该对良种基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 不断的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 满足时代的要求, 从而建立一支管理精、业务熟的林木良种管理和技术队伍。
2.3 积极的开展良种资源调查方面的工作
根据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精神,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精心组织安排相应的调查工作, 保证按照相关的计划进行有效的开展。通过调查、收集保存以及开发利用种质资源, 使得它能够更好的为林业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服务, 同时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也要对现存资源的存在问题以及现状进行掌握, 研究其有效的解决措施, 使得相应的资源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另外在调查本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资源时, 还应该分选出优良乡土树种的优良母树林和优良单株, 做好标记, 进行定株定点采种用于林业产业发展, 通过调查工作将其进行收集以及保存, 从而有利于今后基因遗传和保存改良等方面的工作。
2.4 提高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的科技含量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之外, 生产与推广使用林木良种还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 应该集中精力将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相关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真正的解决, 重点是解决丰产、稳产的技术问题, 为种生产和推广使用提供必要的配套技术, 使得良种生产能力真正的提升。另外, 还应该进一步的建立以及健全良种生产、科研、推广体系, 促进推广与科研、生产之间能够紧密的结合, 尽快将良种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5 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要想真正的搞好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 其中加大资金的投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 具有生产成本高, 投入多, 周期长的特点, 同时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事业。为此各级政府都应该不断的加强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工作, 加大扶持力度, 落实相关政策, 增大资金投入。另外, 还要尽可能的争取更多渠道的赞助和支持, 建立林木良种专项资金, 用于基地建设、良种选育、推广使用、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壮苗培育等方面的工作。
2.6 争取建立林木良种使用补贴的制度
林木良种是确保林业产业发展和造林绿化质量的根本所在, 是林业科技进步的载体。但是由于生产成本相对比较高, 众多的林农由于资金的问题都会选取低价的普通种子, 为此相关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争取相关政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种补贴, 使得林木良种使用率逐步提高, 从而提升造林使用林木良种的积极主动性, 进而也就有利于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工作的开展。
2.7 多方面共同努力, 加强林木良种推广工作
对于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工作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它需要多方进行共同的努力。各地区应该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计划, 积极组织优先使用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 各地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工作, 对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单位进行必要的奖励以及补助。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还要按技术要求来加强试验示范工作, 树立典型, 抓好重点, 促进林木良种的推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林业当中林木良种的生产与推广使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在新形势之下, 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林木良种生产与推广使用工作, 促使林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我国林木良种与良种基地发展建设的政策与机制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2]刘红, 施季森.我国林木良种发展战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3:1~4.
ETC应用的效益分析及推广措施 篇5
ETC应用的效益分析及推广措施
ETC是一个集中了微波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项高新技术在公路收费系统中的综合应用.它利用车载电子标签自动与安装在路侧或门架上的微波天线进行信息交换,控制计算机根据插入在电子标签内的IC卡信息和/或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识别出道路使用者,然后自动扣除通行费.ETC系统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不停车收费,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收费处理效率和收费站点的.通行能力,已经被国外证明是一种解决收费站拥堵的有效收费方式,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作 者:高文宝 张北海 高清柳 作者单位:北京快通高速路电子收费系统有限公司 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年,卷(期): “”(5) 分类号:U4 关键词:推广措施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防范措施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对于国泰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地位不仅仅是关系到国内经济和民生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农业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则越来越受重视,农业科技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则需要得到大力的推广。现阶段,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凸显的这几大问题。农业科技推广是将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民之间的,以及政府机构和农民之间的连接纽带,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提高。但是就现在的农业科技发展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阻碍因素:资源投入不足,市场的制约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完善。笔者将在下文中简要的分析其应对措施。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推广经费不足。(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的推广要从分析市场的走向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分步骤的进行有效的推广。推广体系会随着不同形式的变化需要不断的完善:新形势下依旧使用旧的推广体系就会导致推广进程中断,体系紊乱以及推广人员分散的情况;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通常是综合了多种不同的专业技术,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部门之间的联合是十分紧密的,但是,过去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通常按专业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济管理等五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不利于新技术的全方位实施。(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西方农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投资每年都能够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0.6%,而相比较之下,我们国家的该项投入却不及0.2%。虽然说用于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资金额是每年都有所增加的,但是真正能够用于推广的经费却始终不能满足需求,其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科技人数的增多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和经费的下发过程中出现占用和克扣的状况。(3)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使用效率低下。推广费用的使用效率不达标,一方面是原有的研发和推广费用在下发的过程中被占用或者是克扣,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到的投资项目渠道比较多,投资可能出现重复多次的现象,由此导致农技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技接受人员的自身素质影响。(1)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是向着多样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在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队伍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进修,以便满足推广工作中的需求。但是目前的推广队伍中还有近四成的人员在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下。加之,由于推广经费长期不足,所以应该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机会都比较少。(2)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目前,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接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对于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根本不了解,所以他们在进行相关科技机械的操作的时候会出现困难,所以农业科技的真正应用阶段的操作出现不到位,由此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也会由此受到制约。(3)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预期值较低阻碍了技术的推广。一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成本一般比较高,而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到使用的周期也不短。所以农民在面对这些高成本的新型科学技术的时候会有比较高的预期效益估计,当这种预期不能是实现的时候很多农民就会放弃对于这种技术进行投资。这种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延了新技术的推广。
(三)农业新技术本身的问题。(1)科研人员脱离实际,研发不注重实用性。任何一项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工作都要立足于实际的农村、农田等具体情况。但是很多的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工作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研发进程和技术推广的速度,所以没有进行足够的实用性调查,没有从基本的 “试验—示范—推广”流程出发。这就导致很多研究成果脱离了实际,实用性不好,农民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应用。(2)缺少对农业新技术的效果评价机构。新技术项目的出现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推广的效果却很难得到保证,一方面,可能是推广经费不足或者是领导团队的变动等造成推广进行的中断,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新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的缺乏,很多技术推广了之后根本没有及时的跟进农民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效果的反馈。由此一来,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根据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不能及时更新完善的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二、对策
(一)加快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优秀的推广队伍来执行,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过程中容易出现组织容易,而监管困难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要增强基层的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因为推广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要针对每个乡镇组建专业技术推广站,将各个推广站组成一个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由此一来乡镇农技站就能够为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设备、试验基地等,以此为基础将能更好的建设农技推广的实力。其次就是要增强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也就是说充分的利用好农业科技经费,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进修机会,拓宽农技人员的知识领域,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造就高职业素质的农技队伍。
(二)建立技术、信息一体化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使用现代化互联网和通讯设备来为广大农民服务。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农民对很多技术的推广都很不了解,此时提供给他们一种快捷,有效的咨询渠道对于快速的解决与反馈技术推广问题很有效。农民的疑问得到及时解决也有助于排除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阻碍,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
(三)建立物质、销售连锁经营的服务机制,转换农技推广方式。首先,利用技术精通、经营合理、管理明确的农民,和讲信誉、有经济实力的农资公司建立松散型的连锁经营站,用最好的品种、技术还有安全可靠的优质农资传递给农民,从而达到农民放心使用、增产的效果。
(四)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品种与技术不断更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机制是使新产品有效发挥的最佳途径。示范网点要设立科学、布局要合理。先进科技通过在示范点的实验,使农民看到效益,达到学习、应用新技术获得丰收目的。事实证明,高新技术网点示范推广是农技推广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且推广投入少。?
结束语:农业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推广、使用乃至信息反馈整个过程的创新,所有这些都同在一个循环系统中,每一阶段成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农民的实际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睿.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新探索[D].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机插秧关键技术及推广措施 篇7
1 机插水稻关键技术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近几年呈快速发展势头, 但大面积应用普遍存在播种量偏大、超秧龄移栽的现象, 导致秧苗素质较差。整地和机插环节普遍存在深插僵苗、浅插漂秧、漏插缺穴、伤秧死苗等现象, 造成基本苗不足、栽后缓苗期延长、低位分蘖发生率低、成穗率下降, 加上穗肥运筹不当, 导致穗数不足、穗型偏小, 难以获得高产。因此, 在精确播种育壮秧基础上,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应注意落实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1 提高整地质量
大田整地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 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 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浮渣等;表土上细下粗, 上烂下实。水田整平后需适度沉实, 砂质土沉实1 d左右, 壤土沉实1~2 d, 黏土沉实2~3 d, 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时薄水机插[1,2]。
1.2 提高机插质量
要求秧龄15~20 d、三至四叶期移栽, 切忌超秧龄。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栽插的基本苗数量, 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的常规粳稻栽插密度为25.5万~28.5万穴/hm2, 3~4苗/穴;大穗型杂交粳稻插22.5万~25.5万穴/hm2, 2苗/穴左右;大穗型杂交中籼稻栽插密度为18.0万~22.5万穴/hm2, 1~2苗/穴。栽插时使秧苗全根下地, 运秧、插秧不伤根, 做到浅插不漂苗, 插秧深度控制在2~3 cm, 不深插, 并防止插窝脖苗。同时, 在插秧后3 d内要及时进行补苗, 保证插秧的质量。并注意在补充后封好窝, 以防再次漂苗。
1.3 适时早插秧
栽插要早插6月秧。适时早插秧能促进早生快发, 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尤其是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早插既能延长营养生长期, 又能使其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能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得到足够的蘖数, 使稻株基秆贮存的干物质增多。出穗期能相应提前, 使灌浆期相对延长, 达到安全成熟, 籽粒饱满, 易创高产。
1.4 加强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 返青活棵后长出第2、3叶时分别施用蘖肥, 每次施尿素90~120 kg/hm2 (杂交籼稻减少10%) ;机插后1~2叶龄期间歇浅水湿润灌溉, 以通气促发根、早活棵立苗。待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80%时断水, 多次轻搁田, 以田面表层见新根、叶色明显褪淡、叶片挺起为宜, 切忌重搁田。
2 推广机插秧的具体措施
2.1 加大推动力度, 促进机插秧工作较快发展
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实施, 将水稻育插秧工作列为“三农”重点工作,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确保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督查;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位。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机插秧技术;利用送科技下乡、庙会、科普赶集、现场会等形式, 推广机插秧技术;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做到育秧技术培训到大户, 插秧技术培训到机手, 推广技术培训到农户。
2.2 实施重点补贴, 调动农民机插秧积极性
在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的基础上, 利用国家农业项目资金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累加补贴。对于采取机插秧作业的种粮大户及农户, 按照300元/hm2的标准给予补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免费发放育秧秧盘;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机大户购置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 提高生产率, 提高作业效益。地方财政可适当增加对购买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的补贴。
2.3 抓好农机农艺融合, 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
农机部门要和农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 农艺人员要参加水稻育插秧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 共同研究制订机械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方案, 指导推广应用机插秧技术。农机企业提高机具质量, 搞好机具供应、操作维修、机手培训, 完善售后服务。
2.4 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提高农机作业效益
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 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加快机插秧推进步伐[3,4]。
2.5 强化目标管理, 建立并实施激励机制
重点引导种粮大户和自然村连片整体推进, 示范区要做到2个以上行政村实现机插秧整村推进, 水平达70%以上。继续实施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对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大督查力度, 对工作不到位的乡镇给予通报。
机械化育插秧是科学种田、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的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 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 土地的流转和种粮大户的需求, 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也会在霍邱县快速发展。
摘要:总结了霍邱县机插秧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措施, 以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推广措施
参考文献
[1]纪效谦, 耿友玲.机插秧与直播稻对比分析及推广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23) :82-83.
[2]孔菊兰, 蒋秀风.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探讨[J].农技服务, 2010 (11) :1533-1534.
[3]张宗春, 何兴武.机插秧在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24) :125-126.
成武县玉米机收推广措施多 篇8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农机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推广站、管理股、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广玉米机械收获领导小组,由农机推广站负责具体实施。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宣传形式,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的作用、意义,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加大补贴力度。为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在县级示范园内实施玉米机收的地块有县农机局按每亩20元补贴农户;在乡级示范点内实施玉米机收的地块每亩由乡财政补贴15元,农机局补贴5元给农户。
苗圃育苗新技术及其推广措施 篇9
关键词:苗圃育苗,新技术,推广措施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里, 苗圃育苗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苗圃育苗技术的出现不仅减少了育苗成本, 确保了幼苗成活率, 同时还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大苗圃育苗新技术的推广。
1 苗圃育苗技术
1.1 嫁接育苗技术
嫁接育苗技术指的是将植物的枝或者芽嫁接到砖木上进而培育树冠的育苗方法。在传统的育苗技术中,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传统育苗技术的育苗周期较差, 育苗过程复杂, 进而造成了幼苗成活率低。而嫁接育苗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育苗技术的不足, 嫁接育苗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育苗周期, 同时还能提高苗圃育苗的成活率。嫁接育苗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出优良品种的嫁接苗, 进而为苗种的成长提供技术保障。
1.2 容器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是将基质放在容器中, 利用容器来为基质的生长创造条件的一种育苗方法。利用容器进行育苗, 容器育苗技术周期短, 成活率较高, 容器内的介质多是采用松木、杨木等树木的碎末, 这种价值有助于苗圃保温, 利于幼苗成长。同时, 在容器内, 幼苗处于一个绝对的环境里, 幼苗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依靠优劣的生长条件, 幼苗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其生长需要的营养, 进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容器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苗方法, 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严格控制容器内的温度、精确配置好营养液的浓度, 进而促进幼苗的成长。
1.3 播种育苗技术
播种育苗技术就是将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培育苗木的育苗方法。采用播种种植技术培育出来的幼苗根系发达, 生长稳定, 可塑性强。同时, 播种育苗技术还可缩短幼苗在本田的生育期, 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提早成熟, 增加早期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节省种子用量;减少外界不良天气对菜苗的影响, 减少病虫为害, 提高菜苗质量;适应现代化集约化规模生产要求, 可大批量快速培育壮苗。
1.4 分株育苗技术
分株育苗技术是采用植物的根或茎作为幼苗来培养的一种方法, 这种育苗方法能够节省育苗的时间, 降低育苗成本的投入, 分株育苗技术操作容易, 且成活率高。
1.5 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育苗是截取树木的一段苗木干茎或一段枝条作育苗材料, 扦插于土壤或基质中, 促其生根而培育苗木的方法。在选择苗圃地时应遵循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原则, 苗圃育苗的土质选择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在育苗过程中, 要注意避免在粘重土壤或轻沙土缺有机质的土地上建立苗圃。
2 苗圃育苗新技术的推广措施
2.1 加大苗圃育苗技术的宣传工作
苗圃育苗新技术作为我国现代园林事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园林事业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 针对苗圃育苗新技术, 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 只有让人们认识到苗圃育苗新技术的先进性, 才能更好推广这方面的技术。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育苗推广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报纸、广告、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苗圃育苗技术的宣传, 进而提高人们对苗圃育苗新技术的认识[1]。同时, 育苗推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门户网站, 将苗圃育苗新技术纳入到门户网站上, 进而方便群众浏览[2]。另外, 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与政府之间的沟通, 争取政府的支持, 让政府加大这方面工作的投资力度, 为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进而使得苗圃育苗新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2.2 加大苗圃育苗新技术的应用
苗圃育苗新技术的成效如何需要依靠实际的检验来证明, 为了更好推广苗圃育苗新技术, 首先, 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苗圃育苗新技术, 在实践中, 苗圃育苗推广部门要积对苗进而将苗圃育苗新技术的成果以科学的形式展现给群众。其次, 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了解苗圃育苗新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情况, 并针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 将育苗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 进而确保苗圃育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3 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苗圃育苗新技术推广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苗圃育苗新技术在我国现代园林事业中得到光管的应用, 进而带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广园林苗圃育苗技术, 作为技术推广部门, 首要必须明确苗圃育苗新技术的每一个环节, 将苗圃培养的温度、水分及肥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 相关部门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通过技术指导了让人们更了解育苗新技术, 通过培训, 为我国现代园林事业发展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 进而在苗圃育苗过程中, 提高苗圃成活率[5]。
3 结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我国社会对园林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现代社会对园林市场需求的增加, 促使了我国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 苗圃育苗新技术的出现为育苗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保障。同时, 苗圃育苗新技术既保障了苗圃的成活率, 为苗圃培育市场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此, 将苗圃育苗新技术被更多的人认知和掌握, 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大苗圃育苗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明.苗圃育苗新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06∶192+194.
[2]朱之悌.毛白杨多圃配套系列育苗新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S1∶4-44.
[3]刘勇, 李国雷, 祝燕.美国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现状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 2013, 04∶75-80.
[4]李国萍, 段国库.浅析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 16∶386.
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的措施与建议 篇10
1 主要措施
1.1 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筹措资金
肥东县农机部门积极筹措资金, 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 又争取了市财政补贴10%和县财政补贴10%的政策支持, 农户购买一台插秧机, 仅需出一半钱即可, 有力地调动了农民购置、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1.2 不断探索创新, 发挥技术效益
1.2.1 育秧软盘的选择
经过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的对比试验, 双膜育秧成本较大, 育秧材料多数农户都是一次性使用, 同时人工切割秧片不规范, 容易影响机插秧质量。软盘育秧操作性和育秧质量比双膜育秧效果更好, 软盘可重复使用3~5年。
1.2.2 育秧模式
根据目前土地承包经营制实际, 对一家一户育秧和插秧机经营者有偿服务, 由农机人员与农机户对育秧技术进行指导, 把有机户和无机户的得益联系在一起, 加快了技术推广的步伐, 对各农业示范点, 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服务、统一种植的“五统一”生产模式。积极推进了全县水稻机插秧的进程。
1.2.3 育秧用土的改进
选择沙壤土田块作为秧田, 采取直接在秧田中打浆上盘, 减少用工成本, 减少劳动强度, 育秧方法简便、易作。
1.3 强化领导, 明确职责, 相互配合, 整体推进
肥东县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 各有关部门、示范点和种植面积大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于组织完善, 领导得力, 层层落实任务, 级级夯实责任, 为水稻育插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1.4 狠抓技术培训, 加快技术普及
2010年为了搞好全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邀请了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结合我县实际条件, 制定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讲义, 对全县各乡镇的机插技术骨干和农机户进行了实地培训, 共培训农户500余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推广力度小
2010年全县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农机部门下放由乡镇政府管理, 部分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被分流至其它部门, 农机管理形同虚设, 目前部分乡镇农机推广几乎停滞。
2.2 机械化整地、育秧技术还不能配套
目前肥东县水稻机插环节的作业质量仍耕整地质量和育秧质量的直接影响。从目前全县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 育秧技术还不成熟, 秧苗质量不高, 农户没有完全掌握标准化育秧技术。
2.3 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机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组织作业有难度;二是机具维修成本太高。
3 几点建议
3.1 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和农机推广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 让基层的农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强水稻机插技术示范推广与立项培训。设立
专项资金, 建立水稻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开展以机插育秧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培训。3.3加大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的推广力度。首先应制定长远而系统的规划,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引导作用, 促进全县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增加。同时加强水稻标准化育秧和水田平整等环节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其次加强育秧和插秧环节的技术配合。在育秧前对农户进行育秧技术培训, 育秧时召开育秧现场会, 严格按照机插标准进行育秧, 对重点机插户实行上门服务指导, 开通农机服务热线, 为农户答疑解惑。
3.4 鼓励农机化服务组织作业。结合我县实际情
推广措施 篇11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7-1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提出了新挑战。现有的农机推广体系有许多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匹配之处,如现有的农机推广体系仍然不是很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农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府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比较低,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机具的能力不高,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村难度较大,由此可见,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摆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1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1.1现有农机推广机制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机推广的程序多是自上而下开展的,一般是通过已建立且成形的农机推广体系,实施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接受多是被动的。目前,农机市场已经逐渐放开,在生产上,农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新机具、新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的生产需求来选购合适的农机具,因此,农机推广部门在生产中的推广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和种植结构的差异性影响,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生产阶段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这种市场机制要求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方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而且研发部门和生产单位也要具有超越眼前的眼光,要研发出符合未来农民需求的农机产品,在这方面,原有的农机推广体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1.2原有的农机推广内容落后于新形势的需求
长期以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多是关于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而对于产后深加工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只注重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而忽视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只重视农田的生产作业机械化,而忽略了农业工程等方面的机械化。使得生产上推广的农机产品与实际需求产生脱节,造成推广部门推广的产品不能用于生产,生产上实际需求的产品又不能得到推广。从而阻碍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
1.3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十分缺乏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各种条件非常落后,因此,很难引进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且许多大中专院校的农机专业也在逐年减少,农机专业的技术人员也越来越少,原有的农机技术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且老龄化现象加剧,现在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环境和待遇又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使基层农机部门的知識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技术力量逐步削弱。
1.4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不够
农机技术推广的目的是将新型农机具逐渐推广应用的农业生产中,但同时又不能独立于农艺而存在。任何新技术、新机具,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显示其生产优越性,因此,在生产上没有做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会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2改变现有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1必须提高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目前,许多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没有到位,存在着重视机具保有量,忽略技术的推广应用;重视机具管理与维护,忽略农机技术服务的观念。忽视了农机技术对农机化发展的能动作用,淡化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作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件大事来抓。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经费支持。从而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阵地建设,改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去;要加大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事业性投入,提高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加快对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逐渐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创造条件,推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走上正常的轨道。同时要着重培训和培育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人才,使农机新装备新技术更快的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用以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3积极理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制
要理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保证每个乡镇都有其名正言顺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机构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职能,发挥其技术推广作用,不能与农机公司、农机经销功能混淆,农机公司和农机经销商不能替代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更不能使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市场化、功利化。
2.4积极创新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模式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推广手段,发挥固有的示范宣传作用;创新推广模式,利用各种形式,积极推广高新技术、新机具;要整合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技术推广平台;要结合科研、示范、培训、推广等农机发展环节,全面促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2):36-37
[2]卢正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农机,2009(3):19-20
[3]黄和祥,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39-40,43
推广措施 篇12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林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意义重大。而做好林业科技推广, 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利。当前,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因此, 我国林业管理部门与相关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方式, 促进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 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
2.1 林业科技推广制度和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
(1) 长期以来, 我国主管林业工作的相关部门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不重视, 致使林业工作中迟迟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从而影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不利于林业的发展; (2) 对林业科技推广成果的考评方式过于落后, 考察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工作成果还停留在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级别上, 忽视了实际工作中具体推广成果的考核。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严重打击了踏实能干的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林业工作的长远发展。
2.2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投入的推广经费有限
由于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够重视, 导致林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推广经费极端匮乏的情况下, 林业推广工作所涉及到的各项基础设施简陋不堪, 办公设施设备稀缺,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此外, 原则上来讲, 林业科技推广资金依据实际情况可以从其他资金预算中划拨一部分, 但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林业科技推广的经费空缺难以填补;更有甚者在一些基层的林业单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科技推广预算经费, 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基础林业单位陷入停滞状态。
2.3 林业科技开发工作进展缓慢, 科技推广人员素质较低, 无法有效完成科技推广任务
一方面, 当前, 我国的林业科研整体水平较低, 林业科技研发进展缓慢, 致使能够用于林业科技推广的科技成果少, 更谈不上林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的林业生产力为林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 我国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信息和技术培养不够, 无法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导致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陷入死胡同的境地。
2.4 林业科技成果的整体水平不高, 难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
目前, 从林业科技成果方面来看,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大批林业的科技成果没有能够组装配套并对其进行综合地利用, 另一方面, 在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重大林业工程建设中, 对于真正先进、实用、成熟、能与林业建设相满足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并不多, 支撑林业建设的科技较为薄弱。林业科技成果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 其地域性与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 这对于科技成果的配套性、稳定性与成熟性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 一些科技成果还存在着科技含量低、低水平重复以及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3 林业科技推广的措施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林业科技推广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现状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可以对工作的情况和后期退耕还林、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对于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当加强的相关项目等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林业科技推广过程之中应当予以重点改进的层面和主要的措施手段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完善, 促进实践工作过程之中理念的改进, 进而以创新性的思维和有建设性的思想, 真正意义上实现林业科技推广宣传工作的增强, 更好地弥补当前实践工作之中存在缺陷的部位, 实现系统化的增强。就当前阶段而言, 我国的林业科技推广还应当更多的以实践为基础, 立足于现实情况, 且重点的解决当前工作之中普遍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则应当具有超前的意识和思想, 着重于高新技术的发展, 更好地推动林业产业的革新。此外还应当注重实践操作, 注重实践的过程, 注重成绩和领导的原则, 且着重的发展教育, 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思想。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在具体的操作之中还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紧密的衔接, 总结经验和教训, 认真学习和借鉴, 加强成果的推广, 以理论指导实践生产, 节省科学技术成本, 进而使得林业科技新的技术可以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宣传。
3.1 实现林业科技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首先应当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体制的创新。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传统的科学技术已经难以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趋势, 对于森林资源的治理还应当以更好的科学技术水准, 以更好地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推广制度的创新应当注重改革的效果, 总的来讲, 创新的目的在于执行政府的指令, 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经济和工作的实践之中, 全面的落实相关战略思想, 不断实现发展渠道的拓宽, 另外还应当加强推广基金的建设, 更好地增强资金基础, 使得工作的发展和林业科技的推广可以获取更加稳定的资金支持。
3.2 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此外还应当加强林业科技相关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前阶段来讲我国在相关工作之中的人才队伍年龄较大, 知识和技能相对老化且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的现状需要进行很好的解决。所以, 在实践之中需要及时的补充技术人员, 为工作的团队引入新鲜血液,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锻炼新的技能等, 来实现队伍的革新。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大力的引进高校毕业的优秀学生, 参与至工作之中, 注重技能和理论的同步增强。另外还应当注重相关林业科技宣传人员的素质, 加强考核评比制度的建设, 开展晋升考试, 鼓励人员参与到实践之中, 进而不断的提升林业科技人员整体素质, 实现服务效益的增强。
3.3 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和研究的投入力度
最后则应当加强林业科技科研的投入, 这一点对于今后工作的加强有着重大且积极的影响。在实践之中应当将相关培训体系的建设开发以及人才技术的培养等作为核心的工作, 且加大投资和预算。加大林业科技相关手段的研究力度, 加强体系的建设, 大力的提倡使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思路, 来实现对传统工作的转变, 逐步的强化对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 强调职能的作用, 且罗列出专门的技术经费, 以此为基础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加强技术的推广, 以此来提供相关科学技术的奖励, 加强机构的建设, 使得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
4 结语
目前, 我国的林业科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退耕还林以及天然林的保护方面均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但是, 从目前林业的发展来看, 林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这对于林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从而不断地推动林业科技推广的工作, 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舟军.浅谈林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 (07) .
[2]陈金明.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03) .
【推广措施】推荐阅读:
推广普及措施07-26
推广利用措施08-30
2023.8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方案及改进措施05-09
网站推广方案推广方案08-12
易水:网络推广之新闻(软文推广)10-11
推广策划07-14
山区推广07-19
良种推广10-14
推广成果10-15
推广队伍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