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及措施

2024-07-26

推广普及措施(共3篇)

推广普及措施 篇1

一、国情

我国的“水”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三是南北分布不均。

家庭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厨房与厕所。要想真正实现节约用水,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必须打破传统坐、蹲便器与面盆“各自为政”的独立设置,改为使“坐、蹲便器与面盆互为配套的节水设施”,方能产生最大效能,再由政府牵头引导,辅以安装激励政策才会产生效果。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水十条”,明确提出“要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共享与转化。”可看作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动员令”和“宣战书”,为节水技术的实施推广打开了机会之窗。

二、技术

该发明(专利号:2014108564036)是面盆与坐便器串联节水系统的发明专利,它由双水道坐便器;盆.缸组合式冲厕副水箱;双水箱及拆分式坐便器;手动及档位式冲厕副水箱;连通器式两箱一缸冲便系统及盆、缸、箱三部一体冲厕副水箱6件专利技术具体实施。

面盆与坐便器串联节水系统,它颠覆性的将厕所面盆与坐、蹲便器的下水巧妙的整合为一个系统,使一个坐、蹲便器可同时拥有主、副两个冲厕水箱,令其成为“搭档关系”,成为配套的“节水设施”,很好的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水、废水收集与有效排放的问题,从而使生活废水“收集有渠,排放有道”,轻松实现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三、效果

据统计,重庆市主城区的市政公厕就有4000座,若使用该技术,每座公厕平均每天节水1~2吨,一天可节水4000~8000吨,每年至少节约150~300万吨自来水。如果该技术能在中国北方二十几个省市得以推广,按每户每月节水2吨,一年可节水24吨,相当于每户家庭每年节约了3个月的用水量,至少可以节约1/4的生活用水。

推广普及措施 篇2

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 489更新时间:2007-8-

1安全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较为短暂,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还不十分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各个生产、生活领域也隐含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显得日益重要。

安全与生命是紧密关联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全面大力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实现全社会关注安全、保障平安的目的。

从性质上分,安全文化可分为法律型和知识型两大类。如:《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就属于法律型,一般具有强制性。如:小区安全防范公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方法、安全警示等行为准则,就属于知识型,一般不具有强制性,而更具人性化特点。两者都是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般来说,知识型往往是法律型的补充和贯彻,是为法律型服务的。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和措施可视为安全文化发展的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制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种安全文化的普及面和群众知晓率、掌握率不高。过去,我们多侧重于在工矿企业推广安全文化,而轻视了其它领域的生产、生活安全问题。党中央提出的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着手全面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成为大众文化。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大力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呢?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辩证法认为,发展与安全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取得发展与安全的双赢,才是真正的发展,发展与安全,要求两者同时具备。

(二)安全文化的普及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

活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隐含着各种安全因素,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多达百万起,因事故死亡人数达几十万,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全面大力普及安全文化,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人为本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社会必然要重视生命的安全和存在,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生命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血淋淋的场景和惨痛的教训不是进步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标志。

既然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如此重要又十分必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要面向广大群众、渗入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安全因素渗透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和广大群众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至工矿企业安全伤亡事故,小至平常百姓家中的煤气中毒、家用电器火灾,往往是由于忽视安全因素引起的。无数事故证明,安全问题已经向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告诫每个人都来关注安全,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重视和学习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普及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各种文化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实践证明,我国大力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政治、文化、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作为安全文化也不能例外,应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来实施,与各种文化一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素质。

(三)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要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从小孩抓起。俗话说:祸因小而起,习惯从小养成。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由小不起眼的隐患或操作人员的一点疏忽而引起的,近年来一些地方连连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生安全事故,很多都是因缺乏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发生的。因此,必须把普及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从小孩抓起,从小就培养人的习惯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使人人从小就学习具备良好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素质,遇到紧急情况和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能处险不惊、化险为夷,从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安全文化网)

上一篇文章: 古今安全文化论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创新推广模式 普及农业科技 篇3

10月13日上午,在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一块花生田里,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魏凤梅、尚红艳的指导下,李现令等几位农民正在把麦种倒进机播耧,以每亩8.5公斤的播量,把包衣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间。李现令等几位农民一边播种,一边向技术指导员讨教技术问题……这是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上一篇:运动战术下一篇:存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