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普及论文

2024-06-25

音乐普及论文(精选6篇)

音乐普及论文 篇1

我国如今已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 而音乐的素质教育问题, 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现在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普及问题。要把教育改革进行深化,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是为新一代的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重要性

不管是古今中外 , 音乐都能够带给人一种特别美的享受 , 它使人的身心得到愉悦 , 使心情得到放松,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熏陶情操以及灵魂的净化也要靠它。尤其是在这个非常浮躁的社会年代, 更加需要音乐这样一种上帝赐予我们的美好的东西来美化我们的心灵。而我国就目前在大力提倡发展全面的素质教育 , 很多学校对于音乐素质的教育远远不够重视 , 甚至很多学校都不设置音乐课程 , 或者就是设置了也是走走过场 , 装装样子。就连高等教育音乐素质的教育也只在个别的专业中开展 , 音乐素质教育的形势非常的令人担忧 , 对音乐素质的普及教育已经一刻也不能耽误了。

音乐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重量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 小到孩子们 , 说大了可以到整个民族 , 音乐教育要进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缝隙。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 首先就是一种基础素质的体现, 是每个新时代的人们必备的素质。教授人们音乐这门课程, 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 ,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 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 , 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音乐面前都能在所感悟,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讲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因此美化 ; 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能培养情商

音乐是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模式, 但它不只是抽象地表现, 并且会生动且形象的来表现。在艺术形式里面, 音乐最擅长于表现人们的情感, 它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和感染力。当音乐在你耳边响起的时候, 你的生理、心理节奏就会跟着音乐的节拍产生共鸣并且会沉醉于其中。而音乐教育正是在演奏器乐和演唱歌曲中, 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使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 从而领悟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思想, 能够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比如在演奏音乐的时候, 必须要一心一意, 集中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去扬州。音乐的这些因素就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情商, 这和智商没有关系, 这会促进学生形成坚强专注的意志品质。而这种品质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和事业也大有裨益。

三、音乐可以影响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的音乐, 在无声无息中就能够影响人的情操和思想。音乐艺术能够塑造学生的灵魂, 对学生的精神灵魂能够起到一种激励升华的作用。比如雄浑高亢的歌曲旋律, 学生们能从里面体会到激情与魄力, 从而来培育他们的胆识和气质 , 在潜移默化之中起到了素质教育作用。而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音乐方面的绝对大师在思想也是颇有造诣, 这是因为音乐对他们思想的影响, 不可能说有一个人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理解但是思想却很肤浅。甚至可以说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四、状况堪忧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的音乐素质教育还是很薄弱的, 大家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在这里就先拿河南省为例, 音乐课仅仅就在小学年纪和初中初一阶段开展了, 而在这以后一直到大学的整整五年的时间, 完全就没有了音乐的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能系统地接受音乐的学习, 更不要谈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了, 这里面还没有包括没能升入大学的很大的一个群体在里面。与此同时还应看到的是就算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那所谓的音乐教育, 也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眼光短浅, 并且不到位, 艺术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音乐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很难有一席之地;甚至有的地方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方, 因为缺少音乐老师、音乐教育资源等原因, 不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方针, 随意停开音乐课甚至于根本就不开音乐课;有的地方由于音乐老师素质不高, 完全就是糊弄上课, 误导学生;而有的地方追求升学率, 挤掉音乐课, 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

五、总结

音乐的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了社会各种发展需要的大趋势了, 毋庸置疑, 发展音乐的素质教育, 特别是要普及它, 是必须做到且要做好的一项教育的问题。笔者先是讲出了音乐的魅力, 它是一种无形的美, 它能美化我们的精神心灵世界, 荡涤我们肮脏的灵魂, 如此来表明音乐对于国人, 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不分国界, 不分时间。这样说明了音乐的教育刻不容缓的形势; 然后笔者再讲到音乐能够培养人的情商, 很显然, 音乐不是用智商来考虑来思考的东西, 它完全是一种感性的思想产物, 音乐的教育, 能够从小就培养人的情商;当然, 音乐完完全全的能够影响人类的思想, 笔者举出荀子曾经说过的话来验证音乐能够在悄无声息之中影响到人类的思想, 很多大哲人都是通过音乐来启迪自己的思想的; 最后笔者还提到了目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令人担忧的状况, 国家虽然已意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文件, 但是在落实方面还远远的不够。很多的学校都没能真正的从思想上纠正传统的旧观念, 认为音乐没什么用处。笔者讲了那么几点, 寄希望于能够改善目前我们社会的状况, 能够正视音乐的素质教育普及。

摘要:音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 并且也属于是素质教育。音乐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音乐文化素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文化学习成绩那么的简单、单一, 其他的素质教育也非常的重要。特别是音乐的素质教育, 音乐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 对于学生们的成长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今天笔者要谈谈的就是音乐的素质教育普及。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普及教育

参考文献

[1]仙水的树.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M].2009.

胡咏言普及音乐会为观众答疑 篇2

本报讯(记者 张欢)“请问指挥先生,在交响乐团里需要指挥,而摇滚乐队为什么没有指挥呢?”“也是有的,每一个乐队都有一个灵魂人物,摇滚乐队一般是鼓手负责调配。”1月27日上午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普及音乐会上,一个观众向指挥胡咏言发问。这场特殊的音乐会除了能与指挥直接交流,还在乐团的带领下深入浅出地欣赏了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选段和普罗科夫耶夫的《彼得与狼》。

据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吴芸介绍,从1月13日起,普及音乐会在音乐厅举办,指挥家胡咏言带领中央音乐学院EOS交响乐学院乐团在周末已经举办了6场音乐会,10-40元的低票价吸引了不少爱乐者。1月27日在现场,胡咏言一上台就认出了不少场场来听的老观众。当日的主题为“歌剧”,胡咏言介绍:“歌剧并不一定是歌曲戏剧,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习惯欣赏有歌曲的歌剧,比如《洪湖赤卫队》里的‘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让观众想起歌剧情节;而西洋歌剧更注重音乐性,也许一部优秀的歌剧并没有让人难忘的唱段,情节故事都在音乐中诉说,当然最重要的是观众们的想象,听到音乐以后的感受。”随后,他指挥中央音乐学院EOS交响乐学院乐团与女高音柯绿娃、男中音冯国栋合作演出了一段《蝴蝶夫人》第二幕中的部分唱段,为了方便观众理解,舞台右侧还临时搭建了字幕投影屏,大家不再“盲听”歌剧。记者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歌剧大多以意大利语演唱,欧美人看歌剧都会拿上一本本国语言的剧本,句句对照来听。

当天,不少观众都带着孩子来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正好适合他们的口味。演奏前,胡咏言简单介绍了交响乐团的编制情况,并让乐团各声部示范演奏,长笛模仿“小鸟”,双簧管扮演“小鸭子”,弦乐组是“彼得”,铜管组是“大灰狼”,不少小朋友被生动的声音逗乐了,听的时候格外细心,加之柯绿娃与冯国栋的旁白,交响乐名副其实给观众讲述了一段童话。音乐会后,不少观众不愿意离开,直接与胡咏言互动交流,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始的一幕。应观众要求,胡咏言指挥乐团还演奏了《梁祝》“化蝶”片段,展示了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之美。

音乐普及论文 篇3

群众声乐艺术辅导, 区别于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 是面向社会群众进行声乐辅导的教辅普及工作, 是各地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的声乐辅导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实际辅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群众声乐教学因为其自身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需要声乐辅导人员对此尤为注意、切实把握。

(一) 教学中的多样性

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多样性, 体现在学员组成的多样性、学员唱法及风格的多样性、演唱形式的多样性等三点上。

首先, 声乐辅导教学工作的直接面向对象, 是来自各个年龄、各个阶层、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民间群众或团体, 因此, 学员的声乐基础、演唱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对群众集体进行声乐教学时, 学员各异的声部, 如, 高、中、低音混合的男声与女声, 甚至参杂童声等, 也会给实际的教学造成一定难度。

由于声乐辅导人员的有限, 群众学员的众多, 造成了群众声乐教学工作中“一对多”的普遍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声乐辅导人员会遇到群众学员们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 这时, 常见的演唱方法——“美声”“民族”“通俗”等三种歌曲的演绎方式, 便需要声乐辅导人员熟练掌握, 游刃有余。因此, 针对群众开展的声乐艺术教学, 所需要的声乐辅导人员可谓是知识全面、“通才型”的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声乐的教学活动中, 声乐辅导的形式有唱、对唱、重唱、伴唱、合唱、齐唱等等, 形式广泛, 内容包罗万象, 也需要声乐辅导人员对多样化的演唱形式, 具备优秀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 教学中的地域性

教学中的地域性, 是群众声乐艺术辅导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地域性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民间音乐上, 如戏曲、民歌、民间曲艺等。

不同地域的民歌与曲艺表演, 有着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 需要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予以区分, 加以指导。例如,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在曲调、节奏、歌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陕北民歌如《三十里铺》《红军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曲调形式采用对应的上下句体, 旋律跳进, 歌词苍劲有力, 充满劳动人民的朴实真挚之情;南方民歌的曲风则温婉别致, 华丽细腻, 如《无锡景》, 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采用级进旋律, 渐层下移形成四句体的结构, 充满了典型的水乡小调色彩。

另外其他曲艺形式如昆曲、京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等等, 均是在各自地域基础之上形成发展而成, 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 在群众声乐的实际辅导工作中, 辅导人员在把握不同歌曲艺术形式的基础上, 应该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特色, 开展教学, 以利于传统音乐文化与民风民情的相互促进与传承。

二、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的注意问题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入门训练

即使是对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群众学员, 在声乐艺术教学中, 辅导人员也应注意培养他们对基础声乐理论的学习。通过基础声乐理论的学习, 使学员了解发声器官的工作原理, 在演唱过程中学会科学地调用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 保护声带免于疲劳, 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优美音色。

必须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打好科学的发音理论基础之后, 要培养学员学会正确而自然的呼吸方式。呼吸的主要运动器官集中在腰腹部周围的“丹田处”与横膈膜, 通过深呼吸将气流送入丹田, 运用腰腹肌肉与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流吞入吐出, 通过反复训练, 增加呼吸肌群的运动力度, 为歌唱中的气息稳定做好物理准备。

在基础的发声训练中, 则要引导学员放松面部、下巴、颈部的肌肉, 将喉头保持在位置较低的地方, 由轻声的发音练习开始, 逐步体会“共鸣”与“假声”的发音感觉。

无论哪一种唱法, 通俗、民族、还是美声, 均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与发生方式, 因此带领群众学员打好学习声乐的入门基础, 是辅导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 融汇多种音乐风格与形式的教学手法

因为群众声乐辅导中对象成分、层次的复杂性, 所以辅教工作需要涉及到多种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的教学内容。辅导人员也应该乘此便利, 在实际教辅活动中, 将各种新鲜的音乐元素融入课堂, 丰富群众学员的音乐知识, 开拓学员的音乐视界。

对三种基本唱法的特点把握:“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腔, 各有其独特之处。因此群众声乐的教辅人员应针对各种唱法, 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处理。例如美声教学, 要强调气息的理顺与鼻咽腔的共鸣, 高音区的过渡转换采取“遮盖唱法”, 音色饱满圆润, 音符连接匀净平滑;民族唱法讲求音色嘹亮, 发音部位多在口腔前部, 咬字靠前, 音质高亢秀丽;通俗则是最贴近于喉咙真实发音的演唱方法, 旨在自然流露感情, 曲风通常节奏鲜明, 但也有哭腔、颤音、真假声转换等声乐演唱技巧。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 各民族的音乐逐渐融合交流, 流派繁多、风格各异的声乐形式也走进国门。“20世纪勋伯格首创‘泛调性’音乐之后, 表现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简约音乐、拼贴音乐、第三潮流音乐、唯音音乐等, 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流派之多, 风格之多样化前所未有。” (1) 声乐辅导人员应该在教辅活动中适时融入当下音乐的新潮流, 提倡音乐的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以促进群众的声乐感知程度与范围。

(三) 借助乐器辅助教学

提高群众声乐艺术的感知力、培养群众的声乐素养, 离不开教学中对乐器的合理使用。声乐教辅人员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引导群众学员了解钢琴、电子琴等常见乐器的演奏方式与规律, 带领他们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 更好地与乐器伴奏相配合。

另外, 多加介绍声乐演奏的乐器种类与乐理, 可以丰富群众们的声乐水平与知识, 提高声乐学习的综合水平, 激发学员的兴趣。除了钢琴、电子琴之外, 一些常见的演奏乐器如吉他、二胡、琵琶、小提琴等, 都可以用于声乐辅导的教学工作中。

(四) 把握群众合唱中的问题, 激发声乐学习兴趣

群众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往往采用集体合唱法, 这样既可

群艺培训基地展示时代风采

——秦皇岛市群艺馆建立群艺培训基地纪实

李颖 (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河北秦皇岛066000)

新世纪以来, 秦皇岛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方针, 群艺馆紧跟时代的脚步, 在组织精品创作, 承办全市重大文化活动及文艺演出, 引进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特别是在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按照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 秦皇岛市群艺馆积极组建群众艺术培训基地, 开展公益性的艺术培训、辅导和指导工作, 满足广大社会需求,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自2008年以来, 馆领导多次组织专业干部深入基层, 调查了解群众文化生活、基层文化建设情况, 先后在农村、部队、社区、学校、有关单位以及群众性艺术团体共建立了十三个群众艺术培训基地, 范围覆盖全市三区四县。三年来, 群艺馆的义务辅导工作在各个基地扎实有效的推进, 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便捷辅导农民群众文艺节目, 面对8个农村培训基地, 辅导老师们吃住在老乡家里, 随时随地进行文艺辅导。在业务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组建了北戴河车站村演出队、山海关新建村艺术团、青龙小西藏歌舞、抚宁县英武山村农民艺术团、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艺苑文化大院以及昌黎县靖安镇南新庄村农民艺术团等。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 同时农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表演技能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艺苑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生机勃勃。群艺馆辅导教师的精彩讲座还吸引了周边村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 由南半县发展至北半县, 如燕河、严山头、双望等地, 前来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影响不断扩大, 文化活动的热潮已波及到昌黎, 抚宁等县, 他们不顾百里之遥, 常来参加文化大院的活动, 给文化大院注入新的活力。

秦皇岛市边防检查站西港分站监护三中队是我们群众艺术馆2008年成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近年来, 军营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战士们来自天南海北, 对文艺的热爱与执著追求感动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 辅导教师们更是积极奉献着, 认真对待每一次辅

以调动群众演唱的情绪, 激发表演和团队合作的兴趣, 同时也能充分展现集体训练的最终成果。集体合唱需要注意的声乐技巧比较多, 同时也容易暴露演唱中的问题, 如音部的协调、节奏的整齐、音准的到位、吐字的清晰等等。因此, 在辅导群众性的合唱表演时, 应该着重从呼吸方式入手, 来调整合唱声音的整齐划一, “在演唱非常缓慢或非常长的音时, 左右相邻的人不能同时换气, 可以轮流换气, 这可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 (2)

为了提高合唱演出的水准和观赏度, 声乐辅导人员在编排队形时也要注意技巧。传统的半圆形队伍可以增加音响的集中效果, 高音部通常安排在指挥者较为灵活的右手处, 方便指挥者自由的调动示意。“还可以在合唱之中加入一定的朗诵、念白、领唱、齐唱、重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也可以加入适当的童声, 还可以根据歌曲作品的需要在合唱队的前面放入舞蹈, 使之有静有动, 甚至还可以加入适当的人物和情节, 使之有情有物。” (2)

三、群众声乐艺术辅导对于音乐文化的宣传普及作用

音乐文化历来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文化的情操陶冶, 对于人德育、美育、情商的塑造, 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导工作,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音符都要亲自去示范, 并为他们专门撰写了队歌。虽说三中队的兵走了一批又一批, 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 但中队对艺术追求的信始终没有变,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三中队的文化年建设活动蓬勃开展, 成为了全军文化试点单位, 河北边防的一面旗帜。

秦皇岛市燕海里社区是群艺馆在全市社区建立的唯一的一个培训基地, 成员均由中老年人组成, 社区的居民们更是积极踊跃, 自从建立了培训基地, 在平时的日子里, 有的来习诗作画, 有的习歌练舞, 有的吹拉弹唱, 社区真正成了他们的“精神乐园”。群艺馆的辅导教师更是积极配合, 多次深入社区、亲临社区, 精心培训, 耐心辅导, 并结合重大节日举办主题活动, 其中“粽叶馨香飘社区、擂台赛上话端午”活动颇具新意, 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演出的成功极大促进了演员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艺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提到殡仪馆大家都会感到恐惧甚至会排斥, 因为那里面对的是死亡和悲伤。我们的辅导教师克服种种困难, 在播音主持、乐队排练等方面对其进行辅导培训, 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秦皇岛市殡仪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殡葬事业单位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北省殡葬事业先进单位”“河北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建立培训基地,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关系到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的千家万户, 关系到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文化工作的重点, 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 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依然十分贫乏, 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依旧蔓延, 邪教也有一定市场, 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我们群艺馆要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采取措施, 扎扎实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我市的群众文化工作再立新功。

要作用。早在我国先秦时期, 圣人孔子便提出“礼乐教化”的思想观, 说明音乐文化的普及, 对于社会良好风气、人民知书达理的影响, 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群众声乐艺术辅导对于音乐文化的宣传普及,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我国新时期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走进群众、深入社区, 用优美音乐的形式为人们带来文化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愉悦, 既可以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 又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鞠芳.《多元音乐文化与视唱练耳教学》.《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2]郭俪雅.《群众性合唱的训练及其艺术表现手段》.《漯河职业技术学员学报 (综合版) 》2005年7月.第4卷第3期.

[3]陈国宏.《群众声乐辅导的多样性浅谈》.《剧作家》2009年第1期.

[4]曹瑞清.《浅谈民歌的地域性》, 《中国科技博览》, 2009年第4期.

音乐普及论文 篇4

民族音乐指的是几千年来,被中华各族人民不断创造且世代流传,他们审美取向相一致的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创作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它包括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说唱、民间音乐、歌唱舞蹈、器乐曲目以及戏曲等音乐内容。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音乐伴随着华夏文明的推进不断发展。例如远在夏商周时期,我国文献就有关于音乐的记载“歌曰,侯人兮猗”。随着奴隶制度的确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及其他氏族公社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了祭祀乐舞,以祈求生活順遂平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建立,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关于琴瑟、礼乐的文献记载也枚不胜举。当然,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是与政府的重视分不开的,如西周时期国家建立了大司乐,汉代成立了乐府以及唐代的梨园、教坊等,这些政府设置的音乐机构既反应了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也促进了民族音乐的盛行。

近现代,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随之诞生,例如《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百鸟朝凤》《步步高》《茉莉花》等,这些经典的民族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流行音乐的兴起,使民族音乐在民众中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民族音乐的创作、普及、推广也呈现出衰微的态势。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内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在这一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冲击。首先,从市场选择上来看。由于市场上流行音乐、摇滚音乐、金属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存,人们的选择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这却压缩了民族音乐的选择空间,致使一场质量上乘的民族音乐演唱会门可罗雀,而一场流行音乐演唱会却一票难求,这种在市场选择下凸显出的劣势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民族音乐创作不尽人意。由于民族音乐的衰落,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人为求生机,从这一行业中流出转战其他音乐领域,同时由于民族音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其创作内容难以引起现代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致使整个民族音乐的创作在兼顾市场与艺术的平衡中陷入两难。最后,民族音乐缺乏必要的普及措施。目前,我国民族音乐几乎只存在于教育领域,由一些专业研究民族音乐的专家学者将对民族音乐的感悟传授给学生,很少考虑如何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之间的普及,而民族音乐的根本则在于与群众文化的联系,这种“阳春白雪”的传播方式,不仅会限制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还会使民族音乐成为一种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的音乐形式,从而制约其在群众间的推广。

三、民族音乐同群众文化的关系

群众文化是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产物。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密切相连。首先,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的源泉。民族音乐最初的形成,并不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创造的结果,而是群众文化形成后,人们基于表达内心情感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到了近现代,民族音乐逐渐走向专业化,但是多数经典的民族音乐都是由创作者在民间采风形成,或者直接由民间艺人创作而成,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群众,因此能激起最广泛的群众情感。其次,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形式。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民族的群众文化,因此它也是群众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渠道,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经典的陕北民歌,从内容上反映出了陕北地区军民同心的深厚情感,从唱腔上反映出陕北音乐高亢、辽阔、明丽的音调,从情感上,则体现出陕北人民质朴粗犷的地域性格,把这三方面集中在一起就是陕北群众文化最直观、最艺术的表达。最后,民族音乐有利于推动群众审美文化的发展。审美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对美的欣赏、评析、判断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源于群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其对于提高群众审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四、如何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和普及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教育研究

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提高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群众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对于民族文化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多元化的市场发展背景下,强调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教育渗透,加强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研究,提高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最后,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推动民族文化在群众中的普及,以确定民族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重视民族音乐的创作

丰富的民族音乐内容是推动民族音乐宣传的基础,我们不能在谈到民族音乐推广的时候,只能想到《二泉映月》《茉莉花》这些曲目。虽然经典的曲目有利于实现音乐推广,但在人们音乐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丰富民族音乐创作则是满足群众音乐需求的基本途径。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我们要秉承开放的态度,善于从流行音乐中吸取优秀创作经验,拓展民族音乐的创作方式,尝试不同乐器,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以拓展民族音乐的创作内涵。

(三)创新民族音乐的教育

将民族音乐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既体现了国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也实现了民族音乐发展的专业化。但是目前民族音乐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限制了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因此,为突破困境,我们就应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勇于创新,即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文化底蕴;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激发青年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推广民族音乐的责任感;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民族音乐素材,以深化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增强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影响。

(四)采取有效的推广和普及方法

在音乐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与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仅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民族音乐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播,还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民族音乐与群众之间建立联系。一是要实现民族音乐运用形式的多样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民族音乐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演唱形式,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民族音乐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灵活的艺术形式,实现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例如电影《百鸟朝凤》就是民族音乐与影视创作结合的典型,这种新型的运用形式有效地拉近了群众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二是利用民族音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例如举办百姓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会或广场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欣赏,将民族音乐真正带到群众的生活中来。

五、结语

中国音乐绚烂多姿、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情感。虽然目前在众多音乐形式的冲击下,民族音乐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困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民族音乐的价值。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我们只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精髓,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才能让中国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包头市群众艺术馆)

音乐普及论文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开办,普及,流行音乐专业

流行音乐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是其它同类行业所不可替代的。无论从商业产值、受众范围、社会关注度等方面, 都在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市场竞争中傲视群芳。但相对于其它音乐产业的稳步发展, 流行音乐市场则经常出现内地乐坛不景气;创编人员和歌手青黄不接;新作品匮乏;质量参差不齐等波动因素。这些弊病看似是一种行业周期性运转和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体现, 而实际上却是流行音乐某些内部机能缺失的反映。就笔者看来, 在诸多不规范的体制模式中, 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中国流行音乐专业性教育的不足和储备人才的匮乏。而解决这种问题最直观的方式之一, 就是将流行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开设。

流行音乐专业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在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首屈一指的音乐学院开设, 也有一些综合类高等院校和民办院校试探性的尝试进行流行音乐教育。但相对于同为声乐范畴的美声和民族声乐教育来说, 无论是从教学规模, 还是从社会反响上来讲, 流行音乐的专业教育都只能视为初级阶段。其实对于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对音乐的喜爱是从欣赏流行音乐开始形成的,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流行音乐, 甚至是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痴迷使其最终选择走上了音乐专业学习的道路。而如今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音乐院系没有开设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 打碎了很多学生的流行音乐梦想, 使他们少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实际上, 这种缺失的影响并不仅仅如此, 它还使得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举步维艰, 甚至影响到了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面对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 普通高校必然存在很多顾虑和困难, 但其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在很多音乐界人士中早已达成共识, 对于流行音乐是否应该进入高等教育, 如何进入高等教育, 值得每一位关注流行音乐和社会教育的学者仔细思考。

一、普通高校开设流行音乐专业存在的困难

目前, 普通高校之所以未能及时开设流行音乐的相关专业, 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 在思想上没有对流行音乐形成足够的重视。虽然流行音乐早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一些人始终将流行音乐错误的视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并没有将它当做一门专业学科来看待, 对流行音乐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存在误区和偏见, 这使得流行音乐长期以来很难登堂入室, 进入高等学府的大雅之堂。

其二, 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招收、考核、评价、培养体系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因为流行音乐的范畴很广, 各种音乐风格迥异, 唱法和表演方式大相径庭, 孰高孰低很难有定论。因此很难形成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这就为高校在此专业的招生和授课方面造成了很大障碍。

其三, 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不足使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很难展开。一门新兴学科的开设往往需要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 周密的教学方案以及完备的硬件设施才能够开展, 而对于流行音乐这门独特的学科而言, 这几方面的筹备都存在一定困难。绝大多数高校现有的音乐教师都未曾接受过专门的流行音乐教育, 对流行音乐的教学方法不甚了解, 所以建立专业而全面的流行音乐师资队伍有很大困难;由于可借鉴的办学经验很少, 因此对于流行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远景规划等方面都比较模糊, 不敢贸然开设;流行音乐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也比较多样, 而且价格不菲, 再加上其更新速度较快, 使得普通高校很难给予其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些现实的屏障使很多高校找不到良好的解决方法, 从而对流行音乐专业望而却步, 阻碍了流行音乐专业进入高校的进程。

二、流行音乐专业进入高校的必要性

根据对目前高校音乐院系教学开展情况的了解, 以及对开办流行音乐专业可能性的仔细分析, 种种迹象都表明, 在当下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开展已近成熟之机, 将流行音乐专业适当引入, 正是高校发展的明智之举。无论从学生、学校、社会等各种角度来看, 流行音乐专业的开展和普及都十分必要。

第一, 流行音乐的社会实用性对学生的完善知识体系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目前, 就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 在校期间所学的音乐常识多是以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为主, 而恰恰忽略了现代音乐的部分, 在社会对流行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需求旺盛的今天, 此部分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使很多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就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服务社会, 在时代对流行音乐大量需求的今天, 过于死板的专业教育对流行中的文化现象充耳不闻, 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要使学生的素质与社会普遍需求平稳对接, 流行音乐专业的开设和普及势在必行。

第二, 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使高校另辟蹊径, 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开设新的热门专业, 是吸引生源, 扩大发展的一个高明举措。流行音乐专业的开展虽然有很多困难, 但困难和机遇都是相对的, 流行音乐的开设可以扩大生源, 提高办学水平, 创新科研。这些都是其它音乐专业所不可取代的,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开设此课程的广阔发展前景。

第三, 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开展是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文提到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负面因素, 要从长远解决流行音乐发展的顽疾, 使其健康稳定的成长, 需要高校开办流行音乐专业的支持。只有在高校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出专业优秀的流行音乐演唱、创编、策划、理论等方面的人才, 它是为中国流行音乐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流行音乐艺术水平的直接方式。

其四, 高校流行音乐的普及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当下的流行音乐中有很多颓废低俗的不良作品, 流行音乐界也存在着很多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阴暗面, 青少年中过于狂热的“追星”现象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流行音乐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来引导青少年欣赏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 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 建立正确的流行音乐欣赏观, 以自身的有效行动来逐渐扭转流行音乐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而这种应用能力强, 能够肩负起社会重担的专业人才只有在高等教育中才能培养出来。

三、对于流行音乐进入高校的可行性建议

流行音乐若要尽快的融入高校教育的节奏中, 以下几方面的准备缺一不可:首先, 要使高校的决策者端正对流行音乐行业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和教育理念是开展实质性教学的第一步, 要剔除对流行音乐的偏见和片面认识, 认清社会对流行音乐专业人才需求的紧迫形势, 深入理解流行音乐专业的可教育性和可研究性, 只有去除偏激的思想, 高度重视流行音乐专业的价值, 才能搞好教学, 培养出优良的人才。其次, 创新性的开展课程探索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对于流行音乐的实际教学, 目前可借鉴的经验并不是很多, 而且在实际授课中, 由于流行音乐的风格

高校广播育人功能的探索与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1.彭克锋2.吴洪波3.张依君 (1.2.湖南省吉首大学416000;3.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416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广播发挥育人功能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的表现 (以吉首大学为例) , 指出了高校广播作为校园实践基地在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广播;育人;实践基地

备注:本文为吉首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资助课题, 课题编号:2009JSUA01。

目前, 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拥有自办的广播节目制作、传播机构, 然而大部分高校对广播的功能没有充分地认知, 认为其远离高校的核心工作, 因而对其缺乏重视和建设, 使其没能跟上我国高校的发展步伐。事实上, 高校广播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性, 积极参与高校的核心工作——育人。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 将高校广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将其建设成为校园实践基地, 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上的重要作用。

高校广播实施育人功能的政策和理论可行性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 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坚持正确导向, 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广播作为高校内的大众传播媒体, 也有通过广播节目来实现引导舆论, 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功能和职责。因为高校广播的传播范围在高校内, 传播对象主要为学生和教师, 广播节目在在内容上更贴近师生生活, 更容易引起师生的兴趣与共鸣, 因此从信息传播的接近性上分析高校广播进行育人工作是可行的。

其次, 高校广播在传播效果上有着优于校园其他媒体的独特传播特性。相比校园其他媒体, 我国大多校园广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强制性传播”的方式——通过安装在公共场合的发声设备, 定时对该发声设备声波传播范围内的人群进行公开的强制性传播。这种方式使得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内, 受众只要在广播播出的时间段处在广播发声设备声波能够覆盖的范围内, 就会不自觉地收听到校园广播传播的内容, 受众无法对是否收听进行自主选择。而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 如果其品牌和内容不为受众所接受, 受众根本就不会去看阅和收看这些媒体。

第三, 校园广播收听成本较低, 其主要投入是设备投入, 一般的地方性院校一次性投入二十万元, 就可以解决其制作、播出等设备建设, 而其收听却是完全免费的。所以相比报刊、校园网的收费和有线电视的收视费相比, 学生通过校园广播获取资讯更方便、更经济, 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广播。

特性各异, 所以经常需要随机应变、因材施教, 这就对高校开展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 高校的课程设置要统筹兼顾, 有节奏的逐步展开, 从基础教学抓起, 突出优势课程, 逐步探索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 要展开外出观摩进修、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优质课评比等活动,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方式得到不断改进, 以适应流行音乐专业的教学任务;此外, 要紧随时代变化, 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流行音乐的教学方法与其它音乐专业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流行音乐的教学应该突出“实用、深入、创新、实践”这四个要素。要以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 用时代的眼光在前进中不断调整教学模式, 既要注重技能培养, 也要重视理论素质, 在学生不断地创作和表演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流行音乐作为时代鲜活的文化信号, 理应得到教育者足够的重视。我们今天之所以还在研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音乐符号,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教育者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如今, 教育依旧是保护、发展、传承各种音乐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希望流行音乐的价值能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

所以, 随着高校自办广播完全可以在育人工作中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进自身地位的提升。下面结合我校实际, 粗浅的谈一下高校广播在育人中现实表现。

高校广播育人功能的现实表现

一、吉首大学广播站情况简介

吉首大学广播站自成立以来, 较长时间因缺乏明晰的办广播思路和管理体制, 其在学校的办学育人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2003年, 学校对广播站的管理作出改革, 将其划分给校电视台进行管理, 从而成立吉首大学广播电视台 (同时是该校新闻专业的实习基地) , 并在通过专项经费完成广播节目制作、播出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实现无线调频播出和网络传播。同时, 确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广播节目制作的指导、管理和播出工作。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 目前吉首大学广播站办广播的思路日益明晰, 摸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广播节目制作和内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 以专业的老师为指导, 充分利用与校电视台是一家人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办台的模式。具体做法是:从校电视台工作人员中抽出一名专业老师负责广播工作, 该同志负责选拔、培训和指导学生播音员与编导, 同时负责对节目的导向、内容和质量进行把关和播出, 在校内新闻的采编上利用电视稿件和广播稿件都注重口语化解说为主的特性, 通过校电视台的学生记者队伍来完成新闻事件的采访、稿件的写作和同期声的采录, 广播播音员和编导再依据广播语言的特性对电视稿件进行修改播出。而广播站则负责为校电视台培养和输送播音员。从而实现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互补,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种模式, 因为有专业老师做指导, 以学生为制作主体, 既保证了节目的导向和质量, 又贴近学生的信息需求, 因此, 节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二、吉首大学广播育人功能的现实表现

第一, 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高校广播“强制性传播”的方式, 使其在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是具备优势。而这些信息通常能够弘扬主旋律, 振奋大学精神, 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校广播站每天通过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栏目, 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 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在校内自办栏目的设置上, 通过我校广播台开设的《新闻七天》栏目,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 了解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信息内容;《阳光海岸线》是一档文学与娱乐为一洞察, 使其尽快走进高等教育的殿堂, 在教学探索和学生的学习研究中不断升华, 为后代留下一笔完整深刻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王思琦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2]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年7月第3版

[3]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4]曾遂今著.《中国大众音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3月北京第1版

[6]高宣扬著.《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音乐普及论文 篇6

中国软件资讯网4月28日消息, 中国IT研究中心 (CNIT-Research) 日前发布的《2014年Q1中国手机音乐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 手机音乐APP不满意用户占比超过2成, 网络环境仍制约手机音乐APP在线功能使用。

据“用户使用手机音乐APP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 目前整体手机音乐APP用户满意度较高, 不满意用户占比为21.88%。其中, 表示不满意的有14.72%, 7.16%表示非常不满意。此外, 有11.34%的用户非常满意、41.97%的用户表示满意。认为一般的用户占比也达21.81%。

国内网络环境仍是限制手机音乐APP在线功能使用的主要因素。据中国IT研究中心对“用户通常在什么网络环境下使用在线听歌”调查显示, 仅有13.43%的用户经常使用3G/4G网络听手机音乐, 76.29%的手机音乐APP用户仍主要在Wi F环境下使用在线功能, 另有10.28%的用户基本上不使用在线功能。

上一篇:头孢哌酮下一篇:水电施工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