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施工企业文化(通用12篇)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1
兴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仅有短短30年的时间。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等方面,到了90年代,扩展到文化测量、文化与效益以及文化的评估和诊断等方面的内容。从企业管理发展来看,不可忽视的是企业管理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国内众企业都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一时间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业内风起云涌。但随着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深入,文化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方式指导,大部分企业只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未全面、合理地实践文化管理。
一、企业文化管理内容及特征
企业文化管理并不是凭空生成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有效地克服了管理理论的某些不足。从企业文化管理对人的作用的重视来讲,确实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哲学的层面而言,这是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通常来说,企业和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另一种不可获取的便是文化契约。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之“道”的规约,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使命,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管理,称为“管理的高级境界”。其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把企业看成有机的、“人的组织”,是培养人性的学校、家庭和部队。传统上把企业看成生产产品的地方,充满机床设备、物化的东西;而从文化的角度看,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两种使命,赚取利润和培养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增加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2)从理性的制度管理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到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由员工自发来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和统一企业整体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力量。
(3)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企业作为封闭系统,侧重于调节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而企业文化管理则将企业视为开放系统,来强化企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适。
二、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文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即人员素质要求、企业发展阶段要求以及企业管理基础要求。
(一)
人员素质要求。企业管理者作为文化管理实施的领头人和督导者,其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为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除具备较强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以及决策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有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是“老板”文化,这只是说明了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更先进更高级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其普通员工具有自我意识能力、自我监督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二)
企业发展阶段要求。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其企业决策模式特征和行为不同。首先是创业期阶段。该阶段企业管理模式隶属于典型的经验管理模式。即企业管理者依据以往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其次是成长阶段,该阶段企业经验管理模式逐渐向科学管理模式转变。即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人力资源对企业分权管理、重视计划和决策等业务顺利开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实现标准化管理;再次是成熟阶段。该阶段企业已经具有相对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的工作程序、稳定的组织结构,即该阶段已经完全实现科学管理模式;最后是衰退期。电力企业的特点决定在进入成熟期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宜尽早开展文化管理。
(三)
企业管理基础要求。科学化管理是企业开展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从广义上讲,企业科学化管理是指企业在各项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管理经验和有益的管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从狭义上讲,企业各项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确保实现企业程序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管理。总结来说,企业科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均有系统、科学以及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作为基础保障;二是企业信息的传递、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问题的处理均有固定的程序;三是科学、合理的部门结构和人才结构,为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确保企业各人员的分工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五是理性、科学的决策、计划以及资源配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
三、文化管理的实施方式和步骤
基于目前电力行业发展现状,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一个成熟的发电企业完全满足实施文化管理的基本条件。从实施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将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引入阶段、发展成熟阶段以及创新发展阶段。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
初始引入阶段。初始引入阶段主要包括创建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的制度体系等。创建人性化的工作环境。首先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安全活动、质量活动、环保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等诸多业务的顺利开展,为此,企业应不断加大对其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切实构建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其次是加强精神环境塑造,建立员工交流、沟通平台,切实保障员工之间能够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同时,企业应针对于其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进而,充分调动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尤其是榜样的力量。其次,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的实施队伍和制度体系。
(二)
发展成熟阶段。发展成熟阶段主要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内在的激励方式,通过体系的自我运行和诊断,不断提高组织建设水平。其方式体现在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和规范管理的执行上。重点抓企业执行力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首先要建立共同愿景。树立起共同的学习目标;其次是团队学习,团队之间彼此鼓励、协助,彼此之间实现优势互助、共同进步;最后是系统思考。充分应用自身应有的知识,培养纵观全局的思考能力。其次,采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内在激励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内在激励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
(三)
创新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企业文化创新的流程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首先,营造知识创新环境。立足于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基础之上,实现硬环境的营造和软环境的营造;其次,树立企业文化创新精神,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不竭动力。为此。企业应加强职工团队的培训,使其能够树立起企业文化创新精神。进而,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再次。塑造新的企业形象。即公司形象、职工形象以及社会形象;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流程。企业文化创新的流程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立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体制以及经营规划。第二步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与调查。保障战略目标、经营体制以及经营方针的可行性;第三步是评析影响企业文化现状的因素;第四步是确立新的价值观标准;第五步是强化认同。
四、彭水水电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实践
(一)
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彭水水电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引入阶段,以大唐“同心文化”为基础,坚持“文化同心、突出共性、发展个性、依靠员工”的原则,以战略为导向,突出水电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司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传承大唐同心文化内涵,在彭水水电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对建设期形成的“大工地文化”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以公司生产经营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愿景目标为参照,以建设和谐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公司及时组织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与整合,明确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以“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文化治企”的总体战略。确定了以大唐文化为基础,以彭电人精神为核心,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基本手段,以建设“三个基地”为载体,以实现“创国际一流水电、打造水电标杆企业”为总体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布局。
建设“三个基地”,就是以建设一流水电企业为目标,探求富有彭水特色的水电管理模式。努力把公司建设成“水电管理示范基地”“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水电人才培养基地”。“三个基地”的建设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全部,体现着企业奋发向上勇于争先的境界,表达了公司努力实现文化治企的愿望。
公司结合9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梳理企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负责、阳光、创新、奉献”的彭电人精神逐渐被全体员工所认知,形成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通过长期宣贯,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可,用文化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成为公司创造一个又一个水电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力量之源,也成为了所有员工的共同精神价值取向。
(二)
企业文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企业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推进会,重点研究推进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
1. 建设文化实体。
公司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廉洁文化手册和安全文化手册。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和彭电印象文化长廊,并利用企业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谐文化理念;加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修建职工书屋、网吧,企业文化展室、职工教培中心、文体中心、唐韵文化广场等,通过各种协会的建立,使创建工作实现了物质有基础、活动有组织、实施有机制。
2. 落实和谐家园。
积极落实团聚工程,公司修建了职工公寓,改善职工住宿条件,完成了大唐身份职工家属的调入和其他身份家属的安置工作,开展职工带薪疗休养;开通了周末至重庆通勤班车。解决职工困难,改善职工生活,使员工安居乐业;员工对企业非常满意的高达65%,基本满意为35%。员工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上下同欲、人企共进的文化氛围日渐深厚。
3. 培育人才沃土。
制定了人才培训基地行动计划,出台了人才培养政策手册,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行内部干部挂职锻炼机制,给有为青年施展才干搭建平台,推行运行岗位预上岗制,实现人才梯次培养,点检长在大修中推行轮职主任制,负责组织管理检修任务,提高点检人员的综合素质。
4. 加速文化融合。
规范完善公司企业文化标识系统,组织企业及关联单位全体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以和谐文化理念整合人员思想观念。对关联单位人员采取工作同标准、人员同管理、活动同参与、荣誉同评价的管理方法,使全体人员形成共同目标,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5. 开展企地共建。
公司与彭水县委共同组织文明单位联创活动,促进地方和企业的文明建设。2011年以来,公司经与彭水县政府共同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和谐新库区”共建活动,加快和谐地方建设步伐,有效增进了企地之间、员工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公司发展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
五、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组织建设。目前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理念,其实施组织普遍只是松散型组织。在国有电力企业组织机构中一般由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部牵头,部分企业精英分子参与,在行政上无法做到有效落实,企业文化管理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在彭水水电公司企业文化实践的过程中组建了企业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推进会,重点研究推进公司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项管理行为,也同时具有计划、组织、执行、检查考核等环节,因此企业文化管理组织不应只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应该是一个超出部门之上的组织存在,以指导各个部门的管理行为和对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管理,各成员应该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或部分副职)。在电力企业中可以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将各部门的党群系统的人员吸收到企业文化管理组织机构中来,对未设专门支部书记的车间,可以发展一名部门副职承担相应企业文化管理与传播的职责。通过强化企业文化管理组织建设不断推动企业文化良性发展。
(二)
加强有益的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继承和发扬。目前企业文化中较多地引入了一些管理科学的要素,如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这是企业文化进步的表现。但是,随着目前员工价值观的多样化,包括就业环境的变化,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如何增加员工幸福感,实现文化留人的目标,尤其是留住优秀的青年人才,笔者认为应大力发扬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优秀的文化基因,重新凝聚国有企业之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儒家文化倡导“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观,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这种重精神、轻功利的倾向,尽管有其负面和消极的内容,但其对理想精神的高扬,却体现出了儒家追求理想人格的根本特征,这是国有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如果把儒家思想中这种追求高尚人格理想的精神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必将促使人们从盲目追求个体利益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国有企业行为的价值和品格,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健康发展。以文化大课堂、员工文体活动(太极)等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从工作期间的管理文化发展到工余的员工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渗透到企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为具体有效。
(三)
继续强化“人本管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既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又要帮助每一个员工找寻到其生活真谛。人才是国有企业的最宝贵资源,企业若要维系与员工之间的情感纽带,就必须将员工视为企业的资本,不仅用包容性文化去温暖员工的心灵,更要在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人文关怀。在“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中认为员工才是上帝,把保障员工的利益放到了企业文化战略高度的位置,通过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来激发企业不断发展。一方面国企员工希望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在工作设计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部门内或者项目内部鼓励双向交流和意见反馈,在薪资和考核指标设计上客观评价与绩效挂钩,创新弹性工资体制,不仅只依靠工龄和资历作为薪资发放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国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通过积极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与管理水平,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和经营哲学,使员工对企业的核心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与认同,营造出一种以人为先的宝贵的文化氛围。因此要继续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继续加强“人本管理”,不仅在工作环境、生活后勤等方面营造“家”的环境,更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为员工提供自我的平台,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四)
培育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行为影响员工行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应树立多重责任的意识,除了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外,还要注意照顾多方面的利益,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通过企业誓争一流的勇气正面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规范引导企业员工依照企业的价值取向约束自我,从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具有向心力的正向企业文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项目的不断投产,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力企业应该具有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胸怀。因此,在电力文化建设中要注入忧患意识和鼓励竞争的文化理念,挑战惰性心理,国企员工要有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兴衰与每个员工的进取努力息息相关,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勇于创新应列为电力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行为准则。
(五)
提高典范效应的带动作用。企业文化只有被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化为真正的群体意识,才能发挥作用,进而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中,突出和提升榜样的力量便是培养群体意识、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国有企业中不缺乏在自己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但是缺乏将榜样的力量充分挖掘的能力和(下转第21页)(上接第58页)将榜样树立成全企业标杆的能力。因此,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必须强化“榜样”和“模范”的作用,不仅领导者要率先垂范,成为各项活动的行为典型,更要在制度上奖罚分明,让员工深刻领会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内和”方能“外争”,员工的竞争力是企业强有力的脉搏,企业文化中的创先争优之风将激发企业无穷的生命力。
六、结语
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从不自觉地(无意识)的文化创造到自觉的文化提炼和总结,然后是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最后是文化的再造与重造。在文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组织存在,引导企业管理和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各部门要从自己部门职责出发,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党、团、工会、宣传系统等组织更应发挥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发扬和传播“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内涵。基于本文关于企业文化管理的观点,笔者认为从集团公司角度出发应只有一种核心的文化,但从各项目公司的不同特点来看应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体现在第一代抓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把手身上,随着企业的发展,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同样对于集团公司相同类型的电力企业,其文化管理理论上是可以移植的,将集团母公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进行克隆,这也是下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摘要: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从不自觉地(无意识)的文化创造到自觉的文化提炼和总结,然后是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最后是文化的再造与重造。基于本文关于企业文化管理的观点,笔者认为从集团公司角度出发应只有一种核心的文化,但从各项目公司的不同特点来看应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对于集团公司相同类型的电力企业,其文化管理理论上是可以移植的,将集团母公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进行克隆,是下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年玉桂,蔡栋栋.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时代报告,2011年9月
[2]朱虹,冯军.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经营管理
[3]3巩向臣.论国有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2
企业文化由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形象标识六部分组成,构成统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总体表述为:
坚持奋发图强、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追求为股东创效益,为员工谋幸福的核心价值观;
秉承顺势而变、诚信守诺、科技领先、管理图强的经营理念;
广大员工恪守诚信、尽责、坚韧、团结、创新的行为规范;
共同努力,将企业建设成多元化、现代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的企业集团,实现共同愿景。
集团文化具体分述为:
一、集团愿景:
(一)集团愿景表述:
共同努力,将集团公司建设成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二)集团愿景释义:
集团愿景概括为“三化一型”。
“三化”就是将集团建成相关产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一型”就是集团将走“质量效益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集团战略目标。
二、集团企业精神
(一)集团企业精神表述:
自强不息,勇于超越。
(二)集团企业精神释义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以己之能,尽己之责,成万民之事;陈力就列,锲而不舍,做行业领跑者。自强不息表达了水电人的精神追求,水电人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信念,实现为民造福的宗旨;以力求进步、永不停息的精神,实现国际一流综合建造企业的奋斗目标。这是水电人对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累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继承,也体现了水电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弃、不气馁、不服输、敢拼搏、争一流的优良传统和个性特征。
勇于超越。反映了集团全体员工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推动集团保持不懈奋斗的态势,与时俱进,勇往直前,永续辉煌。勇于超越,也体现了全体员工勇于开拓,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实现企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创新、创造精神的追求。
三、集团核心价值观
(一)集团核心价值观表述:
为股东创效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幸福。
(二)集团核心价值观释义:
为股东创效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幸福的核心价值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回答了企业和员工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是什么的重大问题,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
为股东创效益。体现了集团公司对国家的高度负责,集团公司的出资人是国家,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股东的权利,集团公司向国资委负责就是向股东负责、向国家负责。集团
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回报股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社会担责任。集团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斗,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建设和谐社会多做贡献。通过建设一流工程,为民造福。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央企员工,要敢挑重担,冲锋在前。由此体现央企向股东负责、向社会负责、向员工负责的一致性。
为员工谋幸福。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这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企业不但要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经济收入和福利水平,还要维护员工的政治利益和合法权益,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广大员工获得幸福感和归宿感,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集团经营理念
(一)集团经营理念表述:
顺势而变,诚信守诺,科技领先,管理图强。
(二)集团经营理念释义:
顺势而变。是对企业经营方针、策略的哲学思考,顺势而预,变而存信,基业常青。“势”是指一种规律性的不可抗拒的大势;“变”是指变革创新。“顺势而变”体现了集团公司遵循市场规律、认识竞争环境,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做到顺势而为。
诚信守诺。是企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企业处理内、外部关系的价值要求,也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基石。企业对股东、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认真履约,立诚守信,有诺必践,言真行实,说到做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形象。
科技领先。就是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将科技兴企战略引向深入,努力打造国际同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向客户提供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先进的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国际大品牌,用科技进步支撑集团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管理图强。就是通过管理创新,打造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强化管理,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支撑集团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管理图强体现在集团公司一流的管理水平、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使集团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规范、有序、科学、受控,在管理理念、技术、模式、方法上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标准。
五、集团员工行为规范
(一)集团员工行为规范表述:
诚信、尽责、坚韧、团结、创新。
(二)集团员工行为规范释义:
诚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全体员工要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遵纪守法,以诚待人,以信做事。
尽责。责任感是企业获取成功的前提和根基,也是员工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态,全体员工要以努力实现企业愿景为己任,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并切实做到,以造成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愿。
坚韧。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是集团排除万难不断前行的精神核心,是水电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通贯四海,驰骋江河的个性写照。作为水电人,要继承和发扬大禹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做好综合建造一流的国家队。
团结。团结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要求每一个员工具有团队精神,自觉维护企业和集体的荣誉,发扬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建
立团队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创新。创新是集团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对外开放、崇尚科学的文化,是充满时代气息的开拓性文化。它要求全体员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具有适应变革、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集团公司总部、各子企业要根据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提炼制定各具特色的企业员工行为守则。
六、集团形象标识
集团形象标识已经通过《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成员企业形象识别手册》发布应用。集团形象标识由集团标志体现:
1、标志整体为菱形——钻石的形状(两个金字塔倒扣),象征企业所承建工程的质量——钻石工程,同时菱形方正的造型也是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
2、标志中心部分由象形文字“水”演化而来,表明企业是以水利水电及相关工程建设为核心业务,同时传统的象形汉字又突出中国的概念。
3、标志中心部分又是“水流”与“电的符号”,电符号的上半部为蓝色,下半部为红色,表明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水流通过水坝形成的落差,将势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标志中心的电力符号又是“SINOHYDRO”的首字母——“S”。标志造型简洁、明快,力求达到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形象要求。
七、集团文化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简称“集团文化”。
集团文化适用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企业。
集团文化是集团公司的核心文化,各分支文化和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子文化,要与集团文化相适应,并围绕集团文化展开,构成集团文化体系。
集团文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推广。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文化建设;水利水电企业;文化思考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深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水利水电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企业力量以及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保证水利水电企业的持久健康的发展。
一、水利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缺陷
(一)企业文化建设监管力度不足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水利水电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但是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中由于区域分散和项目偏远等客观不利条件,加之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不够往往)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机制,严重制约了文化建设在促进水利水电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使得水利水电企业虽然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但是企业的整体实力却没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文化传播方式有待改进
水利水电企业在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选择的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通过纸质报纸、简报等宣传或者是宣传栏张贴标语,近些年由于网络的建立和微信平台已有很大改善,但总体上做得还很不够,传播方式上的落后会制约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部分企业由于在文化传播方式上的选择错误使得企业文化的传播速度较慢,同时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也较差,文化传播方式的有效性和及时是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在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文化建设中很多的水利水电企业都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这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同时还有一些水利水电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使得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只注重表面工作,没有将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导致了很多水利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收效甚微。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
人力资源在水利水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人才紧跌,层次不高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不能把企业的挖苦战略和愿景与员工的利益和关系相结合,不能引起员工的共鸣和与正业共成长的激情,有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完全的脱离了企业员工,甚至是跟企业员工的思想意愿存在着很大矛盾,这使得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二、加强水利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一)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战略的的统一
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水利水电企业的企业战略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断的奋斗。因此,实现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战略的有机统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充分的发挥两者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水利水电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多样
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可以很好的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效果,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离不开对现代科技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水利水电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播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参与到水利水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前就形成相应的监管制度体系,从而保障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可以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水利水电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人本理念
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从本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考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水利水电企业应该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始终,同时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以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水利水电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摆脱困境,不断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保证企业员工的潜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对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永芳. 携手共筑腾飞梦——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河北水利,2013,11:14-16.
[2]郭蕾,高俊兆,陈德胜. 优秀企业文化离我们有多远——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企业文化建设侧记[J]. 施工企业管理,2007,05:65-66.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4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水电施工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下滑、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力创新力不足等现象,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符合本企业实际发展所需的、科学的企业文化。
2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困境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国家的富强靠经济, 经济的繁荣靠企业, 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水电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是水电施工企业获得快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低估。一些水电施工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误区, 并面临诸多困境。
2.1 企业文化创新重形式轻内容
一些水电施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创新就是企业形象更新, 于是设计了标识、包装、制服和广告词, 从会议室、到施工现场四处张贴企业愿景、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等, 至于这些能否真正地在全体员工中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却没有真正去研究分析, 结果这些企业文化只能流于形式, 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2.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
不少水电施工企业领导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 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为了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形象, 在脱离企业经营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 虽然对于企业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 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 只是空谈, 没有任何实效。因为水电施工企业是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 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和过程中的, 而非独立其之外。
2.3 企业文化方案缺乏针对性
由于各个水电施工企业的具体起点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及人员结构不同等情况, 所以企业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不可能完全雷同。因而, 不同的水电施工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方案。
3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创新走出困境的对策
在日益深化和激烈的国内外水电市场竞争的环境, 水电施工企业要想摆脱困境,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必须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必须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 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使企业文化创新由一种文化理念, 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3.1 确立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个完整的文化方案要包括: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标识。对于水电企业文化而言, 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以鲜明的、个性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获取竞争优势, 它不仅折射出水电行业的特点和水电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还体现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 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把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 时刻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 激励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始终体现这种价值观。
3.2 重树企业形象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使得水电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业主单位最后选择的往往凭借企业形象。因此, 水电施工企业要脱颖而出, 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塑造企业形象, 就要把企业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渗透到日常的施工质量、服务承诺、经营管理和行为规范中, 实现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的动态有机结合。在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的同时, 又外在表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成果。
3.3 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的路径
把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应从转化上下功夫, 力求实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和理念自觉化, 用企业倡导的共有价值观, 特别是精神、观念、意识、原则来武装全体员工的头脑, 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二是把共同价值观通过文化制度化, 将企业的基本理念体现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中去, 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各环节, 促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三是通过典型引路, 树立先进人物, 建立企业先进人物的文化故事, 去引导广大员工。
3.4 企业文化的分支文化
企业文化的创新应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在制定企业文化方案时要抓好分支文化和基层文化。企业文化与分支文化、基层文化是原则包容关系, 同时实现分支文化和基层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补充、细化和丰富。大型水电施工企业文化的横向延伸, 应做好企业的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营销文化等分支文化的建设。
3.5 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水电施工企业的党政班子要共同领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 亲自组织企业文化实践活动, 带头遵守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委的重点工作, 进行专题讨论, 发挥党委的组织、引领、指导作用。明确企业文化创建的责任部门, 具体做好企业文化的策划、宣传、组织工作。企业的工会组织、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
4 结论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促进水电施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 因此企业文化要随着社会经济、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地做出调整, 不断地进行创新, 以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水电施工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困境, 并寻找走出困境的对策, 达到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 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文化,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华锐.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09-01.
[2]刘鹏凯.漫话企业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04-01.
水电施工企业质量策划 篇5
由于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水电施工企业质量策划的重要性在工程建设中越来越明显,它对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 者:党永平Dang Yongpin 作者单位: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成都,610036 刊 名:电力标准化与计量 英文刊名:ELECTRIC POWER STANDARDIZATION & MEASUREMENT 年,卷(期): 14(4) 分类号:F4 关键词:水电企业 质量管理 质量策划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 篇6
一、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要性分析
水电开发企业作为水力发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主体,其资金使用量较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企业资金使用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是杜绝企业人员职务侵占的关键,是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建立的有效保障。通过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经济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作为水电开发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有效实施内审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1、水电开发企业内审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及时的审核与监督,同时也是企业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的基础。由于水电开发设计专业较强、工程地理条件、当地物价、人们生活水平等都对工程资金的总体使用有一定影响,不同地域的工程总投资不同,成本也不同,企业经济效益也不同。通过企业内审工作的评价作用,可以有效的对企业投资回报进行分析,保障企业投资利益。并通过内审人员在企业各项合同鉴定过程中的审计作用,降低企业合同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2、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利益
水电开发企业的内审工作实施,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由于水电开发工程量大、资金使用较多、工程过程较长造成企业内部营私舞弊、贪污盗窃、职务侵占等情况时有发生。通过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加强了企业财务监督,并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与审核等方式,保障了企业资金使用有效性,保障了企业的利益。
3、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领导层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通过内审工作实施,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审计工作与奖惩制度的联系,促进企业各部门工作流程完善,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进行岗位流程优化、岗位工作完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能够独立的、客观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翔实的经营信息,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管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细化企业管理工作,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点分析
由于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必须认清内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积极完善内审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进行企业内审工作实施时,要通过内审体系的建立以及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为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打下基础。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审工作评价,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内审流程,并通过优秀的内审人员招聘与培养,保障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效果。在内审工作实施的过程和总,注重工程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各个阶段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费用票据审核、资金使用批准审核等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实施。要赋予审计工作足够的责权利,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保障。企业必须认清内审工作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审计体系建立以及人才引进,保障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企业管理时代,2008,6
[2]王家俊,水电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水利资讯:2008,7
[3]杨燕萍,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点[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1
[4]王春,工程审计内容与实施重点分析[J],建筑工业,2008,4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7
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 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问题, 在系统理论教育的同时又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强调知行统一。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开发了各种道德体验实践活动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道德体验的各种情境与道德实践的机会, 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自己的思想认识与实践体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在小学阶段让自己的人性得到发展。
一、目标定位
体现学校特色, 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葛洲坝实验小学因兴建葛洲坝水电工程而建, 随葛洲坝水电工程发展而发展, 见证了葛洲坝的沧桑变故。而学校招收的2 000多名学生, 主要来源于葛洲坝片区的居民。这群孩子的祖辈都曾经是葛洲坝的建设者, 而他们的父辈一般都子承父业继续水电工作, 因此这是一群留着几代水电工人血液的孩子。他们父辈所具有的“敢为人先、敢于超越、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水电精神也传承下来。特殊的办校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源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它包括弘扬葛洲坝水电文化精神, 开展实践活动, 涵养内化, 铸魂育德。
二、课程内容
学校以“水电”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为目标, 通过环境熏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条渠道, 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等品德教育。
(1) 环境再现历史岁月,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校园里“寻迹园”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 再现了葛洲坝人30年风雨兼程、与大坝为伍的艰辛历程。每一年的开学典礼, 孩子们围绕着寻迹园, 聆听着高年级小导游的讲解, 让父辈们坚定、执着、敢为天下先的情境重现, 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践行园”里展现了一届届同学们在参加学校实践活动中留下的印迹。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论文、一个个小制作, 向每个师生传达着“我们是葛洲坝人, 我们踏着父辈的脚印, 走得坚实”的精神。
(2) 课堂教学感悟生命价值。学校将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 形成比较科学的体系和实践内容, 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来, 以便传承。学校自2008年以来, 根据“寻迹践行、铸魂育德”的构想, 编制了《我爱水电城》的校本教材。
这套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教学内容的校本教材, 通过一件件事例、一个个人物、一处处景观的再现, 引导学生从初步感知葛洲坝水电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到进一步体验、感受、认识和理解精神内涵, 一直到发展和创新。全套书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葛洲坝水电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套教材因它的原创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得到了《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的高度评价。
三、实践活动启迪心智, 润泽心田
在教学中, 我们抓住“四童、五小、六探”这几个活动, 让学生在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的活动中, 加深对葛洲坝水电文化的了解, 在当小故事家、当小记者、当小导游、当水电小专家、当小收藏家的体验活动中, 追寻老一辈的足迹, 在科学探究、文化探讨中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评价机制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 我们改变单一评价模式。
(1) 多元评价孩子的闪光点。我们在“五小”活动中, 发现孩子家长和孩子通话的内容比较单一:身体情况、学习分数。单维的评价很容易误导学生片面发展。我们建议家长从知识、能力、习惯、情商、性格、规则、健康、幸福感等角度评价孩子。
(2) 多元评价学生的缺点。虽然我们倡导教师和家长在评价中以鼓励为主, 但是评价孩子还要发挥“啄木鸟”的作用, 对于学生出现的缺点及时纠正, 发现学生缺点要从多个视角去寻找本质所在, 然后理性地给予评价。
(3) 多元的评价方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由班主任单独评议的方式, 评价呈现多元化, 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缩短评议时间, 评议的时间由一学期一次改为几个星期一次, 并及时反馈给家长。评价的方法采取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记录袋等, 使评价真正能起到提高德育质量的促进作用。在每学期期末, 我们还召开了成长答辩会, 让每个孩子讲述一学期中自己德育变化的过程。学生开学初根据评价细则, 确定自己本学期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并通过互评产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效应, 在分享彼此的奋斗历程、艰辛努力、欢笑与苦痛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真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4) 团队的评价作用。学校分层开展的“四童、五小、六探”活动, 每次活动分成若干小队, 每个小队强调分工合作, 活动结束后团队交流、评价, 将活动组织形态、寻访体验过程与学生行为教育有机结合, 并且在活动中邀请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共同策划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大坝徽章”记录着他们活动的印记, 也评价着他们在活动中的德育成长。
水电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变迁 篇8
关键词:水电工程,移民,民族文化,变迁,社会问题
国家发展需要电力, 水电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的能源[1]。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数少, 其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 而其文化的独特性, 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是全人类的精神和智慧财富,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电站建设会导致移民, 移民又会引发文化的变迁, 水电移民从其生存的土地和家乡迁出, 社区的离散化不仅会导致他们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的变迁, 同时也会导致他们的语言和从其土地上产生的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损失[2]。
在水电建设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方面产生了不少争论, 如在怒江水电开发上, 一些学者提出“原汁原味”保护怒江民族文化的观点, 同时又有学者认为这些观点既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也缺乏人本主义精神, 是一种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的非人本的自然主义环境观和非科学的文化保护观[3], 有专家认为“三江并流”地区定为世界自然遗产, 会极大限制属于该地区的怒江大峡谷的开发, 要理直气壮地维护当地人民的发展权, 可持续地实现这些资源价值, 就能把开发与保护的“两难”转化为“双赢”[4]。在移民文化保护方面, 关于少数民族移民政策也有两大相反的争论:一是隔绝部落社区于主流社会以保证他们的传统;二是为了发展而完全同化[2]。
从有关专家对水电建设对民族文化影响与保护的研究情况看, 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 有赞成的, 也有反对的。在此, 我们对水电移民的文化变迁进行了调查和文献总结, 以对水能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水电民族移民的文化变迁
由于水电站建设和水库淹没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房屋, 导致移民搬迁, 环境的变化会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巨大变化, 从而导致移民文化的变迁, 根据对滇西地区、黔中地区的水电移民文化变迁调查和文献收集分析, 按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总结分析如下。
1.1 物质文化的变迁
1) 很多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由于搬迁后缺少原材料和使用意义而导致民族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移民搬迁以后, 一些制作手工艺的材料不能种植、或没有种植、或很难在市场上买到, 不能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如苗族传统的围裙需要麻线, 由于搬迁后没有土地种植大麻, 制作麻线的材料不能获得, 也就不能制作, 其制作工艺就会失传。另外, 由于制作围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而一般的围裙可以方便且较为便宜地买到, 且可以买到各种花色、品种、式样的围裙, 穿戴传统苗族围裙的人越来越少, 制作苗族围裙的手工艺也就可能面临失传的危险。
2) 民族服饰产生变迁, 但还有少些留存。由于民族移民搬迁后, 气候、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服饰也得随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如移民从气候较为温暖的河谷搬到相对较为寒冷的高山, 以前单薄、浅色的服装不能适应高寒的山区, 得改变成深色、厚实保暖的衣服穿着;如果从寒冷的地区搬迁到温暖的地区, 穿着的服饰就得从深色、厚实保暖的服饰变为浅色、单薄凉爽的服饰。有时因为以前穿着的民族服饰制作复杂或原材料短缺, 会缝制的人减少甚至没有, 难以在安置地购买到, 或很难自己制作, 穿着民族服装的人也就会变少。也有可能因为穿着民族服装与周围人群的穿着差异较大, 很显眼, 甚至感觉土气, 慢慢地民族移民也就会把服饰改变成与安置地的服饰雷同。在我们的调查中, 很多中、青年和小孩都基本上改穿汉族服装, 甚至是西装, 但还有一些老人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有些移民家里还珍藏从老家带来的布鞋、头巾和衣服, 但是大多为压箱的“传家宝”了。
3) 饮食文化的变迁。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形成一定的饮食习惯, 如食物类型、做菜煮饭的习惯、类型, 如我们调查的某电站彝族移民喜欢蒸煮食物, 而安置地的傣族喜欢酸辣、烧烤、油炸的食物。搬迁到一个新的地区后, 移民不习惯安置地的口味, 要么在自家保留自己的饮食习惯, 要么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但是要与当地人一起生活、总要结交新的朋友, 也会在安置地建立新的亲戚关系, 如移民后代与当地人的恋爱、结婚都是不可避免的, 与当地人一起生活移民的口味也得不断地调整。饮食的改变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养殖、种植的改变, 或者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搬迁前, 可以利用荒山养殖牛羊, 搬迁后可能只划拨到少许种植的田地, 没有草山养殖牛羊, 只能圈养一些猪和鸡, 以前习惯食用的牛羊肉不得不改为猪肉、鸡肉, 以前食用的是放养的猪、鸡, 现在不得不改为食用饲料饲喂圈养的猪、鸡;以前的粮食可能是山区种植的包谷、土豆、荞麦, 搬迁后可能只能种植水稻, 这样搬迁后的主食可能从包谷、土豆、荞麦改为米饭。在高寒山区可能食用牛羊肉、包谷饭比较保暖、经饿, 而搬迁到温暖、潮湿的地区后, 食用辣椒、酸菜等能够下饭、去潮, 因此, 气候也是饮食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由于以前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宽广的荒山、草地、河流可以种植一些豆类、瓜果, 现在土地紧张不能种植产量小、经济效益差的食品, 或者以前可以在山上采集野菜、野果、菌类和猎捕野生动物、鱼虾等作为食物, 搬迁后由于环境的改变, 没有荒山、草地、河流等生长野菜、野果、菌类、野生动物和鱼虾等, 作为食物的原料也就不得不改变了。
4) 传统建筑面临消失。一个地区的居民会根据他们能够获得的材料 (如木料、石料、土料等) , 熟悉的工具 (如斧子、锤子、锯子、夯锤、砍刀等) 和地理环境 (如山势、地下水、泉水、阳光、降雨、降雪、地震等) 、以及他们生产、生活的习惯、喜好、与邻居的关系等来确定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式样和装饰等。如一些地区可能会采用块石砌墙, 另一些地区可能采用泥土筑墙, 其他地区可能是利用木头立柱和木板成墙;一些地方采用茅草盖房, 一些地方采用树皮或木板盖房, 一些地区采用石板盖房, 一些采用篾条加泥土夯实盖房;一些地区人们喜欢独门独户, 一些地区喜欢临近建房, 临近建房又可以分为成排整齐建房、或喜欢围成一圈建房, 当然也可以是圆圈 (如客家人的土楼) , 也可以是方圈 (如四合院) ;一些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一些房屋具有防火、防盗功能;一些地方喜欢请阴阳看地, 一些地方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喜欢洋房, 有些喜欢红色、有些喜欢白色、有些喜欢天蓝色;有些房屋既要考虑人住, 也要考虑圈养牲口、家禽;有些住房还要考虑聚会、红白喜事的承办功能。很多因素影响建筑风格和式样, 形成了不同的民居文化。但是, 由于移民搬迁中很多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房, 按照统一现代的图纸, 长官的意志规划建房;在一些移民安置地, 没有了以前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或者没有了以前的建筑匠人, 也没有了阴阳先生, 大多数水电移民住房是统一的砖混平房, 没有了地域、民族风格, 也没有考虑牲口、家禽的喂养, 当然也没有了个人的喜好, 传统建筑风格以及历史形成的一些建筑技艺、知识和布局形态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对移民对住房意见的调查中, 一些喜欢政府规划建设的“洋房”, 也有一部分人怀念以前的传统住房。
5) 文物、古墓、古战场、纪念地等场地的淹没和消失。水电站建设和水库的形成将淹没和占用很多人类生活、生产及活动形成的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知识、文化的古迹和建筑设施, 很多文物、古墓、古战场、纪念地等将被淹没或遭到破坏。比如, 人们都会在谢世的祖先坟墓里陪葬他们喜欢的生产或生活用品, 为了纪念祖先为家族和后人做出的贡献, 修建他们认为较好的坟墓;为了纪念为本民族或本地区做出贡献的英雄或名人, 会修建一块场地、或一座庙宇、或一座建筑、或一座石碑来缅怀和纪念英雄或名人;古人为了生活所进行的生产、养殖、种植及其场地, 或为了抗御外敌建构的防御工事, 先人们会采用碑刻、雕塑、图腾或文字记录他们遇到的大事或生产、生活中的琐事;以前生产、生活、祭祀等留下的种子、食物、遗迹等, 都可能由于水电站的建设而被淹没或损坏。河谷地区大多较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也是很多动植物生长、生存的良好场所, 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或文化发源地, 也可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也可能是人们需要穿越或争夺的要地, 这样不免会形成很多桥梁、船舶、建筑、庙宇、雕塑、壁画、佛像、埋葬的坟墓及其陪葬品、金银、宝石等贵重祭器, 也会有很多值得人类怀念的场地、建构筑物;也可能某一自然景观或动植物对某一民族具有独特的意义, 他们会对其进行一些活动, 如神山、神树、瀑布、港湾、洞穴等。这些场地或设施或痕迹含有一定的知识、技术, 或一定的美学、文学、科学价值, 或一定的考古意义, 或一定的民族凝聚力, 对现代和将来的人们都可能具有意义。水库蓄水和电站的建设, 都可能会淹没、破坏这些设施、场地和建构筑物, 使其价值和意义消失。即使进行搬迁和复建, 也不可能达到以前的效果, 或破坏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如寺庙或教堂中会有很多壁画和佛像, 且这些壁画和部分佛像与寺庙、教堂建筑物联系在一起, 很难做到无损拆迁;又如不少经塔、白塔等非寺庙民间宗教设施, 由村民或个人建造, 并在其内部和地下埋藏、安置了信众供奉的佛像、镶嵌金银、宝石的贵重祭器, 风俗和信仰不允许信众拆开这些建好的佛塔。库区不少寺庙、特色民居具有文物价值,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一旦属于淹没和破坏范围, 所造成的文化遗产损失将会很大。
1.2 行为文化的变迁
1) 民族节日活动减少, 甚至没有, 但也有增加的情况。首先, 现在移民搬迁都要在安置地进行土地调整, 而我国人口多, 人均土地占有量少, 解决移民的宅居地和耕种土地都存在困难, 移民本身又无力解决活动场地的调拨和建设, 很少建设民族节日的活动场所。如在我们对某个电站的彝族群众进行调查时, 他们连坐下来开会的场所都没有, 哪有打歌和对歌的场所;二是在移民搬迁中, 政府一般都没有考虑民族群众活动场所, 甚至连原居住地的公有房屋都没有重建, 导致活动场地和建设都没有资金和土地;三是没有人气, 民族的节日活动一般要具有一定的参与人数和观赏人数也才会有气氛, 水电移民一般采取分散安置或者是大分散小聚居的安置方式, 一个民族离开了他们以前较为集中的居住地, 安置地同一民族的人数较少, 其民族节日活动的参与人数和观赏人数减少, 没有了人气, 节日活动自然就变少, 甚至没有了。
但是, 在我们的调查中, 移民对本民族的活动还是很怀念的, 如某电站的彝族移民村, 在安置地的附近村子举行庆祝建村100年纪念活动, 移民村组成一个打歌队伍参与了庆祝活动, 虽然搬迁2年只进行了这样一次活动, 但移民们还是对此津津乐道。又如在乌江电站移民村———高棉苗族, 搬迁20多年了, 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至今仍保留着的苗族风俗习惯———跳花, 到跳花节的时候, 孩子们都不上课, 穿上最美丽的服装去参加庆祝活动[5]。虽然现代化潮流不断的冲击着民族传统文化, 但民族节日活动作为民族文化的“根”, 是深深地植于民族群众的心中, 一旦有条件其民族节日活动还是会绽放, 其活动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 甚至其他民族也会加入其民族移民的活动中来, 就像高棉苗族的跳花节一样。
2) 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民族村寨一般以自然村 (寨) 为单位形成具有稳定、紧密社会关系的和谐社区, 其社会交往方式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 被民族群众所接受。但搬迁后, 周围邻居或村寨可能变为其他民族, 其交往方式可能会让他人不习惯, 因此不得不按照安置地的习俗进行交往, 即“入乡随俗”。也可能远离其他亲戚, 很少与他人来往, 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群体或家庭, 最终被边缘化, 为了不被边缘化, 其交往方式不得不改变。在原居住地由于邻居都是亲戚或朋友或世交, 在生产比较忙或进行建屋盖房、老人过世等大事活动的时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或互换劳力, 其生产组织、时间安排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但是由于周围邻居都变成了不熟悉的, 只有靠自己或者出钱雇用他人帮忙。礼物也会发生变化, 送礼以前多以自家种植、养殖或加工制作的食品或手工艺作为礼物, 现在自己制作的食品、手工艺可能不被送礼对象所接受, 也就会变成为较为实用的钱。以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 可能送的礼钱数较少, 搬迁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后, 以前的礼钱数可能就送不出手, 不得不改为数额较大的礼钱。招待客人的饭菜也得变为以客人习惯的饭菜, 搬迁前可能会以自酿的白酒招待客人, 由于安置地的人们不一定喜欢饮用, 就得变成当地人喜欢的啤酒或市场上购置的白酒。以前可能在客人家少住几天, 搬迁后由于交通方便或在客人家住宿不习惯, 走亲窜寨也就变成当天来回了, 等等。社会交往对象改变了, 社会交往方式不得不随交往对象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3) 生计方式的变迁。生计方式的变迁主要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对象的改变。水电站的建设迫使移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家园环境, 从而使传统的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及生产组织都发生了变迁。搬迁前的气候、土壤可能较为适应种植旱地作物, 搬迁后的气候、土壤可能适应种植水稻作物或热带、亚热带作物, 如香蕉、菠萝、橡胶等, 这样耕作对象就得发生改变;搬迁前由于土地较宽, 其耕作方式可能较粗放, 而搬迁后由于土地紧张, 耕作方式就得变为精耕细作;搬迁前可能只能种植一季, 搬迁后由于气候的变化, 可能变成种植两季甚至三季, 其耕作制度、组织也就随之发生改变;以前种植包谷、豆类作物, 搬迁后改种水稻、橡胶、香蕉等, 其耕作技术也就得改变。以前是坡地, 种植采用人挖牛耕, 运输可能为人背马驮, 安置地由于地势平缓, 可能改用车辆或拖拉机运输, 机械化耕种;搬迁前, 由于荒山上可能生长野生的动植物可以采集、捕猎作为食物来源或作为商品出售, 而搬迁后没有了这些东西, 其采集、捕猎技术就会消亡;以前可能以农业生产为主, 由于土地紧张和生产观念的转变, 搬迁后除了继续进行农业耕种外, 还可能参与到建筑业、加工业、商业、服务业或到外地打工等, 生计方式也就变得多样化。在原居住地, 人们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有一点剩余产品才拿出去交换, 交换也许还是以物易物的方式, 但是在安置地, 可能是规模化生产, 按照市场运行规律, 什么赚钱生产什么, 生产、生活所缺可以到市场上购置, 不一定要自己生产、制作和加工。
当然也会由于搬迁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田地大幅度减少, 有的移民又没有一技之长, 部分村民找不到新的生计方式而终日无所事事, 整天靠打牌、打麻将、到县城去玩等生活方式度日。
4) 传统消费行为的变迁。水电移民搬迁导致以前的消费环境发生了改变, 搬迁补偿也提供了从传统到现代变迁的物质基础条件。搬迁以前可能取暖、煮饭的能源主要靠山上的柴火, 搬迁后没有了柴山, 传统的能源———柴火就可能变为新型能源———电力, 传统的炊具 (如罗锅、铁锅、木勺等) 变为电炊具 (如电饭煲、微波炉、电炒锅、塑料勺等) ;以前在高山上较为凉爽, 剩饭菜不易变质可以下顿餐接着吃, 杀的年猪可以采用山上的柴火做成腊肉保存, 而搬迁后可能海拔低较为温暖, 剩饭菜、购置的肉类等容易变质, 就得采用冰箱等进行保存;由于公路交通不发达, 以前走村窜寨只能步行或骑马, 现在交通方便了, 可以坐公共汽车, 或者乘坐自家的单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出游。由于搬迁提供了一定的搬迁安置费, 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加受现代化观念的影响, 消费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以前主要消费自家生产的产品, 搬迁后会出现购置消费的情况, 较高端的消费也时有或经常出现;住房的材料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出现了卫生厕所, 室内也进行适当的装修, 房屋建筑也从以前的土坯、茅草房变为砖木结构, 甚至是砖混结构, 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1.3 制度文化的变迁
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 都得按一定的社会规则来行事, 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乡规、民约、俗典、行规、族规、家规、伦理等, 其家庭和社会教养的内容、形式也就相伴而成。但是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以后, 这些行为规范在原地域是原人群社会形成的, 各地域的规矩都是有区别的, 这些规矩在移民与安置地的居民共同组成的社会中, 会在相互冲突中磨合中最后形成一定的规矩, 新形成的规矩可能是一方的规矩, 也可能是双方规矩的组合, 这得由双方的人数、势力等综合因素确定。由于移民的人数和势力一般处于弱势, 这样一般都是以安置地居民的乡规、民约、俗典、行规、伦理、风习、礼仪、礼品、信物、契约形式和内容为主, 也许会掺杂有移民的一些优秀、合理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搬迁的进行, 移民家族、民族的分离, 族规大都行不通了, 大都按照国家行政和法律的规范行事了, 而家规、家教虽然还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社会规则的改变, 必然导致家规、伦理内容的改变, 有时由于社会的变革, 下一代接受现代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的增多, 移民后代接受家教、家规和伦理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变少, 传统家教、家规和伦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就发生了变迁。
1.4 精神文化的变迁
1)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会变少, 甚至产生变迁。由于语言、文字交流对象大多仅限于本民族, 搬迁远离了本民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般只能在同为移民的本民族中使用, 而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增多, 本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会减少。长此下去, 就会在民族移民中造成语言、文字的失传;在原居住地民族人数减少, 本民族之间的交往减少, 而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增多, 也会造成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减少, 也就面临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危机, 特别是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 情况更为严重。
在移民与安置地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也可能会产生民族语言的变异。如湖南五强溪电站移民在汉族移居到苗族聚居区后, 由于语言是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交往的工具, 汉族移民与当地苗族在长时间的交往中, 逐渐形成了一种变异或混合后的语言———瓦乡语[7]。
2) 宗教信仰的变迁。由于搬迁前敬仰的祖先坟墓、山神、庙神及土地庙等无法搬迁, 对安置地的庙宇、山神等的作用和意义不知道, 也不知道怎么祭拜, 搬迁后只能在家里设置祖先牌位, 给自己的祖先烧香、烧包, 或者简单地建一些土地庙, 在土地庙前烧纸钱或敬香, 请求祖先和土地神能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农业丰收。由于没有教堂聚会, 一些信仰基督教的移民只能在信徒家里查经、祈祷。以前信任的和尚、阴阳先生等也可能没有随迁, 移民也就没有上庙烧香, 或建房造物及老人去世时也就不请阴阳先生看地, 或进行一些法事活动了。当然经济条件好一些的移民会回到老家请他们信任的和尚或阴阳先生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或清明、春节时到老家祖先的坟地去祭拜一下。大多数移民只能在简陋的情况下进行较为简单的祭神拜祖活动, 造成宗教活动减少, 祖先崇拜的增强。
3) 思想观念的变迁。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改变, 水电移民的一些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体现在: (1) 消费观念的改变 (吃、穿、住、行的改变) 。追求现代时尚, 如一些移民的房屋喜欢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房”, 当然有时也是政府行为;喜欢穿西服、印染的花色布料衣服, 喜欢现代化的家具, 如电饭煲、电炒锅;等等。 (2) 卫生观念改变。消毒、保鲜、卫生等方面喜欢冲水马桶、消毒碗柜, 电冰箱等。 (3) 市场观念改变, 种养植与市场直接挂钩。可能不再种植传统的玉米、水稻等, 而是会考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和养殖价值高、有销路的家禽和特种养殖等。 (4) 职业观念改变。除一些移民还在进行农业生产外, 一些从农业转向运输业、商业、养殖业、服务业等, 或几者兼而有之。 (5) 家族观念的变迁。搬迁前家里的大和小事以及矛盾纠纷, 都由家庭或家族内部的长辈出面主事或进行矛盾的调解, 由于搬迁导致家族分离, 虽然家里的事大多还是由长辈作主, 但是一些年轻人由于在外见的世面多, 家里的一些事情年轻人也可以作一些主或完全作主, 邻里纠纷或是一些家庭矛盾基本上由村、乡干部出面调停, 家族观念向行政观念转变。 (6) 婚姻观念的变迁。自由恋爱比例增加, 婚姻半径扩大, 与其他民族结婚的比例增大。比如在三峡移民之初, 移民坚决反对找当地人为媳妇或女婿, 他们认为当地人心眼不好, 但后来这些移民就怕人家本地人看不上[6]。甚至一些移民还与外国人结婚, 在我们调查的小湾电站搬迁到镇康县的移民中就有与缅甸人结婚的情况。 (7) 有些移民的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还是很难改变的, 在我们调查的小湾电站移民, 他们分到的田可以种植水稻, 也可以种植香蕉, 一些外地老板为了大规模集约化种植香蕉, 以较高价向移民租地种植, 虽然从经济效益看出租土地比自己种植水稻划算, 但一些移民怕把土地完全出租后自己的粮食不够吃, 还是不愿意出租土地或者是要留足自己的粮食种植耕地后才出租。 (8) 思想道德的变迁。民族群众大都具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情操。但在搬迁以后, 由于外面的社会是复杂的, 而且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安置地的社会可能具有赌博、自私、骗人等不良习性, 在移民心中不免有巨大的反差, 甚至或多或少地染上这些不良习性。比如, 由于五强溪电站的兴建, 大量汉族移民迁入瓦乡人 (苗族) 聚居的白沙社区, 迁入的初期, 做生意时相互之间短斤少两, 平时交往相互之间顺手牵羊[7]。 (9) 亲情淡化、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搬迁后与亲人分离, 甚至兄弟姐妹相互分离, 形成新的核心家庭, 亲情关系变得淡漠, 相互帮助的情况也不多, 只有靠市场规则行事, 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的美德也就变得渺小了。
4) 很多传统知识面临失传。水电站建设前, 当地居民已经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生存很长时间, 对当地的动植物、气象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非常了解和熟悉,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如他们能够根据稻田的浇灌用水和土壤条件, 确定可以种植什么, 什么时候种植, 什么时候追肥可以使种植的庄稼、果树获得丰收;山上什么植物、菌类可以食用或者药用,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生长, 什么季节可以采摘;野生动物的繁殖、迁徙路线和规律, 如何才能捕获;可以利用他们能够获得和了解的动植物治病, 或采集、猎捕动植物补充他们的食物;通过观察一些现象和天相, 知道气候变化规律和来年的气候情况, 可以根据他们观察到的天相、云彩或自然现象确定可能的气候, 安排农业生产和规避自然灾害。但是搬迁后, 他们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不知道在新的环境可以种植、养殖什么, 周围社会需要什么;气候变化如何, 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安排生产;那些野生动植物能够食用、药用, 如何食用, 如何采集和猎捕;以前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用具、器皿没有了使用的场合, 就变成了移民家里的收藏品, 如在我们进行移民情况调查中就发现很多人家里还随之搬迁有石磨、犁等生产工具, 但都是摆设了, 可能存放一定时间后就会腐败、风化, 最终消亡, 生产器皿的加工、制作技术也就不可能传承;由于环境的改变, 很多知识和技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搬迁前的邻居是他们熟悉的社会, 他们知道怎样与之相处, 知道他们的特长以及生产、市场情况, 如何能从邻居们那里得到帮助, 或根据邻居和当地的需求进行种植、养殖或加工生产。周围的邻居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生活习俗如何, 新的邻居如何打交道, 他们需要什么或者是可以为邻居们提供什么帮助, 他们完全陌生。环境和社会变化了, 他们以前积累的一些传统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没有了“市场”, 随着时间的延续和老一代移民的谢世, 他们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也就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5) 传统民间文化面临危险的境地。传统民间文化 (如音乐、舞蹈、游戏、文学、神话等) 的传承需要有文化讲授的人和接受的人愿意讲授和愿意接受, 而“愿意”是建立在文化具有应用价值和一定意义的基础之上。音乐、舞蹈、游戏等是人们娱乐、休闲和锻炼身体及智力的一些活动方式, 但是音乐、舞蹈、游戏在各地域、各民族之间都有所不同, 甚至差别很大, 即使是同一民族各地域之间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滇西地区, 一些民族 (或地区) 打歌喜欢吹笛子、有些喜欢吹箫、有些喜欢拉弦、现在还有些就直接放碟, 打歌时的步伐步调也是各有区别, 也许有些地区的人们就不喜欢打歌, 这样在民族移民与安置地民族在娱乐活动时就会出现“不对调、不同步”, 如一个彝族移民调子唱的“调子不合各唱各, 步调不合脚踩脚”。搬迁前, 可以和邻居、朋友一起娱乐, 但是搬迁后, 邻居、朋友都变了, 移民与安置地居民之间的兴趣、爱好不同, 只有在家自娱自乐或改变其娱乐行为和习惯。在娱乐、休闲和锻炼活动中没有一定的人气, 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 甚至变成影响他人的“噪音”, 引起他人的“反感”。有些休闲、娱乐、锻炼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 这些场所在移民搬迁中也没有或很少给予考虑, 没有活动场所其文化活动也就不好或不能开展, 民族文化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慢慢地也就会消亡。很多民族的文学、神话是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传奇、故事, 民族移民搬迁以后可以通过族中长辈的叙说、讲授来传承。但是搬迁后, 大多数移民受到生活、工作压力的影响, 年轻人觉得这些历史、传奇、故事也不能赚到生活的所需, 也没有了家人、族人聚会的“火塘”, 聚会时间变少, 民族的历史、传奇、故事就会失传。
没有了一定的人群使用, 传统的娱体器物 (如玩具、棋牌、器械等) 的生产、销售也就没有市场, 其生产的技艺也就会慢慢地失传了。
6) 有些河流、山脉本身就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例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沿黄河建立了很多的都城和文化历史名城, 记录了我国众多的历史, 长江是我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 同时也记录了我国很多古代和现代的历史。有些河流是现代社会的根, 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现代西亚和欧洲社会的发源地, 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古丝绸之路的通道, 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是最早种植和养殖业的驯养地[1]。如果在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河流进行水电建设, 就会造成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损失。
大坝毁掉的不仅是一个地方或文化遗产, 河流不仅记录着人类活动的历史, 也是一个自然地理特性, 这个自然特性再加上人类在特定时间的改造, 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有些河流的开发影响不但是现在还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社区, 也可能有以前居住在这里的社区[8]。考古学家从人们对自然遗产的关切中找到他们的暗示, 特别是原住民关于该地和其历史的观念。很多社会认为河流是神圣的, 这种信仰产生了传说与神话, 把物品沉到江河中作为祭祀等。社区把江河视为道路, 交通、商贸的通道, 同时也作为屏障, 也可能是地域边界。江河也是人类死亡典礼的一部分, 布撒骨灰, 或遗体放上小船而漂流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有些河谷中的泉作为圣泉, 泉及其周围的水塘、树木、岩石等都作为圣物的一部分, 人们到这里来祭奠, 这些圣井也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并被不同的宗教使用, 泉周围的每块岩石、每棵树、每条路都有其特定的意义[1]。河谷中有很多圣地和文化遗址, 同其社区、江河和他们的历史都被认为是整体文化和圣境, 很多自然景观对居民和其他人具有很大的意义。水电站建设将使之零碎化, 或被拆散或被淹没。
有些河流具有宗教意义, 是不同宗教的传统之地, 江河岸边上的很多教堂、修道院、坟墓、墓碑等和其民族和宗教有联系[1]。影响的人不但是现在还居住在此的社会, 有些已经不居住在此, 一些散居于世界各地。
2 文化变迁对水电少数民族移民产生的伤害
由于水电移民导致文化变迁, 会对民族移民产生很多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1) 感情的流失。在搬迁以前移民群众经常下河打渔、游泳, 上山放牧、种地、采集、捕猎。人们在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土地上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离开了他们的家园, 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和建立的社会关系网, 势必导致其情感的流失, 宗教活动的减少, 总觉得没有了神的护佑, 生产、生活不安心, 没有安全感, 还经常梦见老家的情景。
2) 潜在的经济贫困。搬迁破坏了移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土地资源, 传统生产技能失传, 需要在安置地重新学习, 重新建立一定的生产技能、市场关系和恢复其生活秩序,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何况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是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势必导致贫困。2004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50年来, 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共有1 600多万移民, 其中有1 0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9]。
3) 民族矛盾、政群矛盾激化。因为电站建设而产生移民, 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 再加上土地、水源、草场、森林等资源的利用和其他的利益争端, 就会产生各种民族矛盾, 矛盾也会转化为民族移民和安置地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4) 潜在的社会影响和健康影响。社会影响与经济影响相联系, 再由于社会关系破裂, 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 搬迁前对前途的憧憬与搬迁后生活困难现实的巨大落差, 移民会感到无助和迷茫, 对前途无望;由于生活秩序、食物习惯和规律被打乱, 这都会导致其生理的变化。这些不辛累加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生理和心理疾病。
3 结语
水电开发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水能丰富地区大多为民族聚集地区, 水电站建设会导致很多民族文化的变迁。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人数少、文化独特等特性, 少数民族移民导致的文化变迁是巨大的, 涉及的文化元素很多, 其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针对具体电站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时, 应根据具体电站涉及的少数民族进行具体的文化变迁和少数移民受到的伤害研究, 并在水电移民安置中, 政府和水电开发商应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按受影响少数民族的意愿来确定水电建设方案、民族文化保护方案和内容。
参考文献
[1]MAGGIE RONAYNE.The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rge Dams in Southeast Turkey[R].the Kurdish Human Rights Project, 2005.
[2]INDIAN SOCIAL INSTITUTE (New Delhi) .Resource Rich, Tribal Poor Displacing People, Destroying in Indian’s Indigenous Heartland[R].New Concept Information Systems Pvt.Ltd., 2008.
[3]袁国友, 马勇, 杨绍军.制约怒江水电开发的错误观念:非人本的自然主义环境观与非科学的文化保护观[J].学术探索, 2004 (11) :115—119.
[4]蔡运龙.怒江大峡谷旅游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M]//倪绍祥, 刘彦随, 杨子生.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7, 314.
[5]杜再江.高锦苗寨:变迁中的文化坚守[N].中国民族报, 2011-04-08.
[6]马伟华.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生活习俗调适调查研究——以芦革洼吊庄 (兴泾镇) 为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36—40.
[7]明跃玲.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以瓦乡文化变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 (2) :44—48.
[8]MADAME MADELEINE PAULIN.EASTMAIN-1-A AND RUPERT DIVERSION HYDROPOWER PROJECT:The Enviromental and Social Impact Review Committee (COMEX) [R].2006.
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初探 篇9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水电施工企业因工期较长, 涉及工种多, 容易受市场材料、设备等价格波动的影响, 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何利用金融管理手段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效益, 已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水电施工企业开拓资金集中管理加速水电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和意义。
一、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1. 调剂资金余缺
在分散管理下, 不同会计报告主体间存在资金盈缺不均, 资金短缺的分公司或项目可能面临融资压力, 而资金充裕的分公司或项目部则可能弱化应收款催收动力, 从而使总体的资金预测与控制失去依据。资金集中, 也是信息的集中, 可以动态的解决同一公司内部不同主体问的余缺。
2. 建立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资金集中管理, 不仅解决公司内资金的分散运营, 还可以为建立自我管理提供帮助。在传统资金管理模式下, 收支和债权债务的清偿, 均需依赖银行传输单据和按期对账提供信息, 企业往往不能及时、完整、准确的获得资金信息。导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可为企业建立敏感捕获资金信息的检测手段。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导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可以帮助施工企业解决现行核算模式下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减少结算的时间。总部可以随时掌握资金到账时间和实时监控分公司或项目部付款的审批, 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二是避免内部交易引致的不必要的关联交易税收负担。在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之间建立内部的资金结算系统, 可以在发生内部交易时。通过内部往来的对实现余额结算制。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内部债权债务的形成, 减少内部资金往来导致的关联交易税收定价负担。资金的集中管理, 旨在提高总部对货币资产的控制, 实时掌握资金运向, 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效率。
二、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在企业集团里, 母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是以产权为纽带,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代理, 由于代理人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经纪人, 其行为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 同时,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就会存在代理人问题,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内部人控制”, 它包括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资金管理上就有可能表现为挪用拆借公司的闲置资金、隐瞒收入、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搞“体外循环”、不服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等。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代理成本或者是代理风险。如果企业集团把所属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及核算纳入集团内部,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就能减少代理成本的支出。
我国的企业集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 一方面, 由于各成员单位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集团公司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尚未得到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另一方面, 由于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时期, 集团下属成员单位大都存在管理混乱、财务活动尚不规范的现象, 尤其是在财务活动中, 受企业领导个人意志和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的影响, 盲目投资、随意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因此, 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建立一套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 是我国目前企业集团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
三、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1. 报账中心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资金管理高度集中, 母公司财务部集中所有的现金收付活动, 统一收支、统一报账。报账中心模式又分为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两种形式。在统收统支的情况下, 各成员企业不单独没立账户, 所有现金收人和支出都集中到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 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对所有现金支出具有高度审批权。拨付备用金模式是集团总部按照一定的期限拨给成员企业一定数额的现金, 备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成员企业的所有现金收入集中到集团财务部, 它所发生的现金支出需持有相关凭证到集团总部的财务部报销以补足备崩金。成员企业同样不独立设置财务部门, 它的每一笔支出必须经过集团财务部的审核, 超范嗣和超标准的开支必须经过集团总部批准。
2. 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经营范围除抵押放款以外, 还包括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同业拆借、发行债券或股票、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它一般是由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企业集团出资建立, 在我国财务公司承担着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理财任务, 但它又不局限于本企业集团内部服务。
3. 结算中心
在企业集团内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统一办理企业内部各成员或下属分公司、子公司资金收付及往来结算, 它是企业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 其职能包括集团成员的转账结算、筹资、投资等, 并肩负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方向、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通畅的责任。这种模式下的下属单位具有资金决策审批权并且可以独立在银行开户, 在账户的管理权限上集团公司具有最高权利, 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权仍然集中在集团公司或企业总部, 下属的单位拥有了更多的经营权和资金使用权, 下属的单位有自己的财务部门, 在集团公司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独立核算。
总之, 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心, 水电施工企业通过报账中心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结算中心等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资金管理方法和模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参考文献
[1]金晟:财务结算中心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的运作.会计之友.2004 (2) 43—45
[2]王建杨珊华: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探讨.财会研究.1998 (10) :20—21
浅谈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篇10
水电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 其特点是资金流动量大, 工期长, 运作复杂, 且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 分布很不集中, 这给水电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则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大多实行委托-代理制, 在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的风险是中性者, 代理人是风险规避者, 甚至是风险制造者, 因此, 加强水电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 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优化资金结构, 是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保证公司利益实现的关键。
1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人员能力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全国水电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每中标一个项目至少也要配备两个财务人员 (一个会计, 一个出纳) , 而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都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 造成具备财会人员从业资格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相对匮乏,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承担工作任务的需要。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集团财务和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整个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应用网络、人员等主客观原因影响, 发展不平衡, 有的项目部至今还没有用起来, 有的项目部形式上看在用集团财务核算平台, 实际上真正在用的还是原来的一套, 集团财务核算形同虚设。特别是资金结算中心建设由于业主对项目资金的管控,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 项目部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由于水电施工项目施工环境的影响, 在项目部工作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自身资历浅, 业务能力不够强, 对各项财务标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 收入、成本确认不够准确, 费用归集不真实, 在具体财务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 加之部分项目部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财务人员又更换频繁, 使项目部的内业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表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1.4 预算管理执行不完善
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 重机关轻项目部、重经费预算轻工程成本预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相关业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 有的预算纯粹是由财务部门编出来的, 特别是工程成本预算没有按照项目中标合同和项目评估报告编制, 由于基础资料不齐全, 编制出的经费预算、成本预算针对性不够强, 可操作性较差, 利用价值不高, 不能作为考核项目经营管理的指标。
1.5 控制制度实施存在问题
施工项目部一般都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差距。有的项目部在支付分包队伍工程款等大额资金使用方面会议研究少, 审批手续简单, 财务监督不到位, 有的项目部在现金管理和现金支票的管理上, 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控,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 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队伍素质企业要通过培训, 达到提高财务人员能力素质, 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鼓励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积极参加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 以更新知识,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财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通过招收大学生补充到财会队伍;另一方面也可实行财务统管的模式, 对合同金额较小、施工时间较短的项目部只设一个代报销的出纳岗位, 不派专职财务人员, 由上级财务代管, 几个项目部轮流处理财务业务。
2.2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 各大商业银行、电力系统、通信行业等国有大企业都实现了全国性的网络一体办公自动化, 水电施工企业也基本上实现了财务集团化, 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团财务和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在企业一旦运行就必须不断推进, 不断完善, 加强人员培训和与业主的沟通。新开工项目一开始就必须使用集团财务平台, 对确因网络原因不能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 可用其他软件暂作补充, 一旦条件具备, 就应尽快转换到集团财务平台上来, 努力实现企业内部“核算统一、预算统筹、资金统管”的财务管理目标。
2.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各级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积极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平台的建设, 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入手,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职责, 抓好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对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情况的集中反映, 企业所属财务核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各项会计政策, 重点是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力争做到账账、账卡、账表、账实相符, 为企业决策者和外部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4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财务预算是企业各级实现经营目标、控制成本、考核业绩的依据, 是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严格推行预算管理审批制度、财务集中管理和经费审批程序, 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支出;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部经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各项目部要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项目评估报告等为基础编制成本计划, 进行成本分解, 并通过建立成本计划定期分析制度, 定期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对造成超支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资金管理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安全理财的原则, 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 推行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建设, 着力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积极推动资金集中支付平台的运行,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5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监督项目中标后, 项目部一旦组建, 工程、质安、财务、运输、物资等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 结合项目部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必须带头模范执行财政法规、财经纪律, 自觉接受财务监督, 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
3 结束语
除以上叙述外, 工程项目的变更也是财务管理中问题之一, 为此, 企业必须选派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部从事与业主的工程结算和变更索赔工作, 加强合同的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台帐, 及时收集资料, 及时办理签证, 及时结算工程款, 做到日清月结, 特别是对变更索赔项目, 一旦结算不及时, 日积月累数据越来越大, 最终索赔的难度也加大, 因此更是要随时发生、随时办理签证结算, 减少施工企业在项目上的超前投入, 减小经营风险, 再综合以上所述, 即可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进行, 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趋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 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费管理、投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本文通过对水电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对其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水电施工企业文化 篇11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电工程投入建设和使用。在建筑市场中,很多的施工企业就承包水电工程展开激烈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而且很多企业的内部有贪腐现象,所以出现了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了利润空间的缩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加强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成本的管理是指在实施建设项目时,为了使经营生产的成本和花费不超过预算成本而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进行项目的预算编制和成本的控制,并及时对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偏差进行纠正,从而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项目的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二、对水电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现代建筑企业中,做好成本控制成为盈利的首要选择。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费用都已经写入了承包合同之中。成本费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施工成本,其次是管理成本。这其中,施工成本的控制最为重要,如果在施工成本的管理中出现管理不善,造成浪费,就极有可能带来成本的失控,从而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在施工时期发生的现场费用占据了总成本的2/3,所以,企业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工程的利润。
三、水电施工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
(一)确定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途径
1.做好项目成本的预算工作,并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
结合中标价格,并综合考虑项目的施工条件、人员素质和设备情况,对水电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并制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预测,制定出在机械、用料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控制标准,为施工费用制定限额,并做出限额控制方案。
2.围绕计划目标,确定成本控制的原则
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即在工程过程中,对物资的投入、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成果进行检查、衡量和监督,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为项目成本的实现提供保障。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项目的动态控制原则、项目的目标控制原则、项目的成本控制原则、项目的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项目的全员控制原则和节约原则。
3.查找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有效的陈本控制:采用组织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成本的控制;采用经济措施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对返工率进行控制以降低工程成本;强化对工程合同的管理以实现成本的控制。
4.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项目成本的目标进行分解,将细化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者,并使之与其经济利益进行挂钩,实行严明的奖罚措施,从而促进全体人员经济意识的提高,将各项定额落实完善;定期召开分析会,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使工程项目不断完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项目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运作提供保障。
(二)推广项目成本核算
以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配置为着力点,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并参照水电施工行业的统一定额,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内部成本的核算定额,并对成本的核算进行逐级管理,兼顾整体与局部。同时,在分配方法上要实现多样化,对工程中主要的管理费、机械费、人工费和材料费等进行核算和分析。对人工费的管理中要实现产值工资、基基本工资与效益工资的有机结合;材料费的管理应该以内部核算的定额消耗为标准,对采购量和库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机械费的管理应该以设备的运行费用为准,使设备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各个作业队中实行利益激励制度,设立安全质量与目标激励的专项奖;将材料的消耗水平和工程的费用与所完成的工程量联系起来,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从而在节省材料、从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完成尽可能多的工程量。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工程安排对核算定额进行适当的调整,实施定额分配与成本核算。
(三)采取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
内部承包责任制,就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或者在单位内部的职工中用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对项目工程施工与经营中的管理者的权责关系进行确定,促使管理者和经营者自负盈亏,并有效约束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在实行内部承包的过程中, 应该将工资与绩效挂钩,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且有利于积累工程项目施工的经验。采取承包制,需要做好以下的环节:
1.组织机构和发包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来自施工单位并有着丰富的人事、财会、预算、计划和经营的经验。
2.所签订的承包合同应该对权利、责任与利益进行明确的规定,尤其要注意在质量与安全的条款上进行严格的审查,还要保证有切实可行的分配条款。
3.由于基数测定的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中标价格和定额的基础上进行测算。这是借助承包制控制成本的关键。
4.可以通过竞标选聘和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择承包者。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将技术人员的配置比重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四)严格进行过程控制
承包和开展一个水电工程项目,就要注重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利用,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对施工机构的设备和人员进行配置时,应该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基础上精简机构、精选人员并对工程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对配件更换和材料消耗进行控制时,要遵循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干扰,也能降低工程本身的经营状况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从而提高工程的效益。过程的控制需要全员的参与,而且需要进行全程控制,所以,工程人员的素质和工程的组织水平对过程控制的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在水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引进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能有效降低施工投入,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在工程项目的机械配置、质量检验、试验和施工技术方面要配置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大胆探索,推行技术革新,将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作为单位实行人员奖励的一项指标,鼓励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同时,还要对同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及时引进新的产品和工艺,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益。
总结:
水电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采用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完善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建立起一个权责明确、管理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富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11)
[2]孙大鹏、李远.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02)
[3]邢海洪.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6)
浅谈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投标 篇12
企业在进行自身运营水平考核评定与优势分析比较时, 需要根据评定的综合情况安排投标前期的调查研究, 在投标前要对所投工程的具体规模、优势、施工地质环境、水利气象条件、施工地民风习俗、工程管理、设计和监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业主资金情况、资金到位率, 施工地的人工、材料、机械、供风、供水、供电、道路运输条件等有所掌握, 并对其进行确切的计算分析比较, 运用精确的计算数据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 综合企业的运营项目与时代发展状况对项目进行整合管理, 尽量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故障损失和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对时局下工程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准确分析, 通过规避风险设计出收益率最大的投标方案, 使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准确把握投标项目的盈利前景和运营手段, 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采用合理投标策略, 为企业谋算合理收益
根据企业收益在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科学有效的报价手段和投标方式能够从投标初期阶段控制成本, 为投标项目在施工时期创造盈利机会。运用技巧性较高的投标方式和报价方法需要选择实践经验较多、报价技巧较高的编制人员进行投标策略设计。需详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㈠编制标书人员需要与项目施工人员配合工作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施工人员与编制标书人员配合工作, 确定最优施工方案和报价投标, 以保证二者共同制定的最优报价发挥作用, 使投标工程项目得到成本价值的最优配比, 实现报价价值。
㈡运用技巧性报价方式, 为企业谋求合理的经济效益在当前投标发展背景下, 许多工程施工项目强调总价合同发包的主体地位, 实行施工作业量与价值分离的方式。投标的总标价是将水电工程企业的报价单与业主方的工程清单进行比较参照得出, 以此为标准比较各企业报价。所以报价单的制作需要精细到每个项目的参照单价, 以此作为优势, 战胜总标价相近的投标企业, 谋求本企业在投标中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往几年的投标情况, 可以看出中标工程项目的报价单中一般会调高前期工程的单价, 土石方工程的基础、结构经费以及临时工程中的施工营地设施费和进场费等, 并调低工程中后期的单价。此类报价技巧可以在不影响总标价结果的同时尽早回笼项目资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此类报价手段需要考虑到各单项价格与总价之间的平衡, 一般来说在分析出项目所在地的各项价格后, 调高10%~15%较为合理, 不宜再高。
还有一种报价方法可供参考, 大部分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程作业量与实际施工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企业需要通过对工程项目单价进行适当调控以判断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与招标文件的要求是否统一, 继而做到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 企业领导者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 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掌握有效的工程项目信息, 从而准确分析施工现场的综合情况。
三、投标文件中的编制重点
㈠投标人应对招标文件仔细理解招标文件的编制应按照其文件编制规定和进行严谨地处理, 避免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需注意以下几点。
1.商务文件要求事项尽管简单, 但是废标条款较多, 水电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逐一对照响应。一般格式需要企业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明、税务登记证明、主管部门资格证明以及授权委托证明等方面资格证明的文件和银行出示的担保资信证明文件、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示的财务情况证明文件等方面的资信证明文件。另一方面则是投标工程项目方案介绍和说明等技术文件, 此类文件必须保证齐全, 不可漏装。标书中要求的项目部主要构成人员的资格证书, 相应的岗位证书, 对应的其他安全考核合格证书等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据招标文件要求备全。缺少任何一项的, 则视为无效投标。
2.投标施工的期限不可延长到招标文件所示期限以外, 这里要认真计算当年的日历天数, 否则废标。
3.当前在甘肃省几乎全部的水电工程招标都需要按照章程签字盖章, 反之则视为无效投标。水电工程企业在招标工程项目文件中的签字、盖章要齐全、清晰、可辨, 少数项目还会要求水电施工企业人工手填报价。特别强调的是要做好投标文件的正本。例如, 企业法人代表地签字或盖章、企业单位的公章或造价工程师的印章和签字, 严禁使用艺术体和签名章。
4.企业的投标文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格式规范书写, 投标内容页需要填写完整, 反之则视为无效投标。
5.企业的投标文件对投标工程项目需要保持整体上统一的描述。比如投标工程量报价清单和投标函一定要保持书写的统一性, 反之则视为无效投标。
6.企业工程部门要求设计方案完整明确, 依照相关投标规范制定最具效率和科学性的设计方案。切记不可抄袭他人施工方案, 每个水利项目都有自己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条件, 应写出自己企业的优势和特色, 不要千篇一律地把施工规范当成施工方案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7.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费率计取各个分项目, 尤其是备用金。备用金会受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多样化影响, 需要企业以工程招标文件为依据对工程量和招标总价进行综合全面地核算, 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和漏洞。出现疑问, 及时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格式和规定时间向招标代理公司或业主方面及时递交澄清文件。
8.投标文件需要进行有效保护措施。投标文件需要严格按照文件编制与提交的相关规定进行密封包装等有效保护措施, 务必保证文件的密封完整, 印章俱全, 将单、多层的密封按要求进行区分, 其中多层密封包装的投标文件中不可出现印章。在多标段投标过程中更需要进行对投标文件的保护措施及检查, 以防对投标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㈡企业投标报价须具有竞争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以往几年的工程投标经验来看, 投标报价是企业在投标中获利的重要条件。因此投标人需要以招标文件的规定为依据对投标价格进行有效地调配, 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量与工期的准确性和工程企业的盈利, 考虑投标过程的风险与影响, 运用适当的报价方式进行细节化的单价调高与降低, 提高中标率, 使企业在同类行业中的投标方案具有竞争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㈢注重细节, 注重检查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时, 需要及时、严格地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投标文件编制的内容、格式、表述方式以及文件的装订等细节问题, 使投标文件的任何细节表述都能让招标人满意, 提高投标效率。重视细节的检查与更正体现着投标工作的严谨性与缜密性, 使招标人对投标文件以及项目投标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投标文件递交流程
㈠做好全面准备工作开标前要做好详细全面的准备工作, 包括开标前的交通及气象情况调查, 安排代理人或代表人、拟派建造师携带有效委托授权及身份证明文件, 保持联系电话畅通;按照招标文件相关要求进行开标会议的预期准备, 规划好行程, 如果是在外地开标则要提前一天在开标现场附近住宿。如果迟到则会影响投标结果导致投标无效。
㈡遵从开标会议规则, 准备签到及会议记录开标会议要求所有投标工程项目企业的拟派建造师和代表人参加, 缺席或迟到都将视为废标, 并且出席会议的企业委托人或法定代表人必须与投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中的代理人保持一致, 否则也将视为无效投标。
㈢代表人选择开标会议进行中不允许代表人擅自离开, 投标企业代表人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其专业业务技能和商务谈判技巧, 并详细掌握投标项目的具体情况, 代表应正确解答评标专家在会议中提出的问题。
五、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投标工作经验总结, 一份质量好的投标文件, 不仅能合理地使用业主方的建设资金, 又能极大地提高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 保证中标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有效降低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项目实施中的各种潜在风险, 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崔慧杰, 宣光伟.浅谈投标策略与投标技巧[J].科教纵横, 2010, (12) .
[2]寇梅芝.建设工程投标报价技术分析及策略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