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管理

2024-08-06

外汇储备管理(共12篇)

外汇储备管理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此巨量的外汇储备在充分显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与烦恼, 进而引发业界激烈争论。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2006年2月, 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储备大国。2007年年末外汇储备较2006年末增加了4619亿美元, 达到15282亿美元。截至2010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额达到28473亿美元。2011年3月, 我国外汇储备正式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达30447万亿美元。6月新增外汇占款为490.85亿元, 较5月份的234.31亿元继续增长。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较2011年三季度末净减少206亿美元, 是近期我国外汇储备首次出现季度净减少现象。2012年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 相较3月末的3.305万亿美元下降650亿。这是自2011年4季度之后, 我国外汇储备再次出现季度负增长。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

(一) 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

巨额的外汇储备无疑是一笔丰盛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较为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近年来, 充裕的外汇储备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 稳定人民币汇率, 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 充足的外汇储备便于企业对外开展经济交往活动。在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情况下, 企业用汇、购汇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企业对外投资, 只要在经济上可行, 就可以用人民币购汇投资,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进口、外债等对外支付也同样能得到保障和满足。

再次, 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可增加民生支出。外汇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 确保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并入人民银行大账, 人民银行依法将央行净利润全部上缴财政, 增加了用于民生支出的财政资金的可使用量, 实际上也对国民福利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二) 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作为发行货币的储备物, 央行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外汇储备越多, 相应投放的货币就会越多, 而过多投放货币, 就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严重的货币贬值, 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的方式回笼资金。这样就导致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困境:一方面, 为抑制人民币升值过快而不断购汇, 相应扩大货币投放;另一方面, 为防止通货膨胀又不得不采取措施予以对冲, 大量回笼货币造成资金闲置。一方面, 货币过多, 面对通胀, 理应较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另一方面, 如果较大幅度提高利率, 有可能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并带来新问题。这就迫使中央银行使用利率工具时慎之又慎。

此外, 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其它弊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增大, 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运用和效应;高额外汇储备并不经济, 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 内债与外债大幅增加;增大了储备风险;使国家储备资产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失去了国际货币基会组织的优惠贷款。

三、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安全、流动、增值———这三个词可以说是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金科玉律”。

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处于重要地位。我国一直坚持多元化、长期性和战略性来保障外汇储备安全。多元化, 就是通常说的“所有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既会投资不同的币种, 又会在同一币种下投资不同的资产, 是一种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原则。长期性, 是指确定外汇资产配置结构时, 会综合考虑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市场发展趋势等长期因素。战略性, 是指确定货币结构时, 还会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和对外支付需要, 以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性或战略性因素, 目的是维护大局稳定, 也就有利于保障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安全。

外汇储备资产还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因为国家外储不仅要满足一般对外支付需求, 如进口国内需要的物资或技术、支持企业“走出去”等, 还要在资本可能出现快速流出、货币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 发挥保障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安全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 任何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会大规模地投资波动性大、市场容量小、流动性差的资产。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以及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长, 外汇储备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 世界各国对它的经营管理已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保守变为进取, 增值的目标也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国际储备“安全、流动、增值”三原则,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要多元化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过于单一, 主要还是以美元资产为主。美元将以缓慢的速度温和贬值。美元的贬值预期将使我们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遭受资本损失, 这构成了我们在储备增量中减持美元的基本动机。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多元化, 逐步减少美元储备比重, 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 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二) 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分散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等, 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 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应逐渐提高股权、企业债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适度降低国债、机构债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

(三) 积极建立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的储备

目前这类资源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 投资价值明显上升。例如, 尽管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 但美国仍在利用目前的原油市场低迷时期大举囤油。相比之下, 中国的原油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却在下降,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合理成本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 利用时机以较低成本建立能源与大宗商品储备。

(四) 采取多种措施, “藏汇于民”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 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 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 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

(五) 审慎执行走出去战略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支持社保基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等实体投资于国内外企业股权。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通过对一系列申报“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审核, 为缺乏资金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成长型企业, 通过调拨一定外汇储备, 帮助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办厂;通过兼并购买、控股国际产业链中的企业降低企业成本, 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对境内企业走出去进行风险教育。

参考文献

[1]任飞.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及管理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8) .

[2]刘兵权, 彭菲娅.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7) .

[3]徐光润.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J].西部金融, 2010 (6) .

[4]张洁赢.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9 (11) .

外汇储备管理 篇2

目前,国际外汇储备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高储备的局面,这给各国外汇储备管理当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外汇储备管理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目标

(一)战略目标

1.将外汇储备作为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一国货币当局为了本国的利益通过动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特别是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国家,往往需要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调控外汇市场来维护汇率的稳定。

2.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在一国由于政治、经济及自然等因素而造成的偶发性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动用储备来加以弥补;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发生结构性不平衡需要采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等较长时期后方能见效的政策措施来平衡国际收支时,也可以动用储备资产加以缓解,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因调整而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通过增加储备资产总额,发挥“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3.支持国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偿付的保障。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很少国家使用外汇储备(或黄金储备)作为本国货币的偿付保障。但香港货币局制度,使用美元作为港币保障。

4.保证本国的国际信誉地位。充足的外汇储备存量是维持本国正常开展对外经济往来的物质基础。拥有雄厚的储备,将增强国外贸易商和投资商与本国开展经济往来的信心,有利于吸收利用国外投资,有利于对外支付,有利于定期偿还债务。良好的外汇储备可以提高该国的国际信誉。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也是国际有关资信评估机构确定一国信用等级的重要指标。

5.持有外汇储备作为投资基金,主要为了获取资本收益。有极少数国家,如石油出口国将此作为持有外汇储备的战略目标,通过科学管理外汇储备实现保值增值,分散国家资产,降低未来对油气收入的依赖。

(二)操作目标

IMF在9月20日公布外汇储备管理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外汇储备管理指南》认为,科学有效的外汇储备管理,应当(1)能够满足指定一系列目标的、可及时获取的外汇储备的充足性;(2)确保流动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得到审慎的控制;(3)在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合理的收益。

参考IMF的标准,从国际实践中可见,适度规模内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该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在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障后,可以适当考虑储备的收益性。

二、国际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与运营投资分析

(一)各国外汇管理模式

根据外汇储备管理战略目标及操作目标,一般认为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大体有两类:一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即持有的外汇储备分布在高流动性,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上,来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二是积极的管理模式,在兼顾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与安全性目标的前提下,追求外汇储备的收益性。

1.欧盟、日本(还有美国)等储备货币国家都奉行相对传统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政策,侧重于利用储备资产干预外汇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储备货币国家大多奉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小幅波动无需干预,储备货币国家经济发达,国家信誉很高,一般不持有高额的外汇储备来于预外汇市场(日本除外)。而且不会为了稳定汇率而影响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调控作用。

例外的是,日本持有较高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升值影响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采用抛售日元购进美元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从而导致美元等外汇持有量大幅增长。

2.新兴市场国家与石油出口国家一般奉行较为积极的外汇管理模式。

新加坡、等经济体属于小型的高度开放经济体,对外经济部门占GDP比重相当大,所以把政策重点放在汇率的稳定上,因此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由于外汇储备持有成本较高,近年来,这些国家对外汇储备都采取了较为积极管理的模式。

挪威等石油出口国家与新加坡等经济体类似,通过石油贸易持有了较高的外汇储备。在挪威,外汇储备还承担社会福利职能,因此对外汇储备收益性要求也较高。

(二)外汇储备的运营模式

各国外汇储备管理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一般分为两种:

1.由政府机构成立相对独立的投资实体。如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是财政部主导下的`GIC+Temasek+MAS“三驾马车”的模式。外汇储备中积极管理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负责。而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消极管理的部分,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

2.向市场机构分包,这种模式一般是结合第一种模式实施。如挪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国家石油基金的20%委托给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

(三)外汇储备的投资对象

国际上对外汇储备的管理趋于积极。而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无论是币种选择还是金融投资工具选择,近年来确有变化。这从另一侧面进一步印证了国际上外汇储备管理风格的积极化。

从美国国债投资情况和全部国家国际储备(黄金除外)的增长情况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大大快于美国国债市场。二者差距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比例走势来看,都显示美国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的投放场所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也说明了各国注意对外汇储备在金融工具投资选择上的多样化。

如果进一步研究美国金融市场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各国货币当局只将接近一半的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国债,而在存款、大额存单、回购、商业票据、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甚至股票上,有大量的投资。

在期限上,长期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竟然高达64.8%.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作为长期工具,投资规模比公司债券还大,在长期资产中的比例超过25%.

三、国际外汇储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目标

从各个国家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非储备货币国家为了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保证国家信誉等战略目标,一般倾向于拥有较多的外汇储备。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出口国家通过出口贸易积累了较多的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持有成本较高,因此在近些年的实践中,这些高储备国家在确保外汇储备安全性、流动性同时,也开始重视外汇储备的收益性。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约相当于全球国家外汇储备总量的四分之一,而我国GDP仅占全球的5%.此外,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余额能满足16个月的进口需求,是外债3.24倍。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趋势没有逆转的迹象,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局面还将持续。

尽管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但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尚不完善,金融体系也较为脆弱,尚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持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来调节汇率,保证国家经济金融体制稳定,推动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仍是我国现实的政策选择。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收益相对固定的金融债券,据估算,扣除通货膨胀率和对冲成本后,实际收益率仅为0.7-1.7%,而同期国内资本平均回报率约在10%左右。可见,我国在外汇储备满足安全性、流动性目标之后,提高收益性已成为重要课题。

(二)我国外汇管理体制

我国未来的外汇储备管理基本组织架构将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由中央银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是由外汇储备管理实体管理和运作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

这种组织架构的基本特征是进行专业化分工,将外汇储备按汇率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次管理。多层次、多目标的储备管理,需要处理好体制上的诸多问题。如管理权分解统一问题。国外的储备资产虽然归属于多个部门,如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分散于GIC、淡马锡和MAS,但是由于新加坡政府特殊的权力结构,可有效保证外汇储备管理在分权基础上的有效集中。这样,确保既有明确的功能分工又有相互的密切合作,从而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意图。政府的结构和权力配置与新加坡不同,因此,要对现有体制进行重新的规划整合,形成统一、分层的管理体制,顺利实现外汇储备的科学分层管理,并将决策机制、操作程序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规范。

(三)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建议

1.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第一,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自以来欧元债券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超过美元债券。未偿付欧元计价债券占全球市场的45%,而美元债券只占37%.增加欧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美元资产内部结构的调整。将部分美国政府债券储备转换为美国抵押债券、企业债券以及股票,由于后者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美国政府债券,通过提高收益来对冲美元贬值的损失。

2.扩大外汇储备的投资范围,但要注重防范投资风险。

综合目前我国一些专家学者的主张,不少人建议将部分外汇储备运用于战略性领域,如购买石油、黄金、矿产、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或参股相关国外公司。这些建议尚需进一步论证。

一方面上述部分投资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已经不算是外汇储备,因此要注意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历史经验,特别是日本政府与民间1980年代投资美国资产的教训,还需考量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

3.外汇储备投资要配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

第一,支持国内企业对外发展,特别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平台,加大对国内企业向外投资、贸易的支持力度,也可适当通过指定外汇储备存放的方式支持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配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主要集中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香港等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我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需要一个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而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可成为这个市场发展的助力。

4.注意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外汇储备管理 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优化;多元化

一、绪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持有外汇储备的大国,2014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9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国债的持有比重一直相当可观。为应对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美联储实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几年里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追求更合理的币种结构、更高收益的资产配置以及更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规避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并逐渐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然而,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品的刚性需求不减,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趋势还将延续,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我国外汇储备总量控制在最适度范围内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转而从内部结构入手,对外汇储备结构之不断优化就变得尤为关键,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一)总量分析。如图1所示,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在过去的17年里增长了20倍,2002至2007年增长最为迅速,涨幅高达30%-50%。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增速仍不低于20%。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30662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约5000亿美元,17年来首次有所下降。

图1 我国近17年年末外汇储备总量余额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币种结构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从未对外明确地公布过,目前这一数据属于国家金融机密。但有关学者根据路透社报道、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及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总资产中占到60%以上,欧元及英镑20%,日元10%左右。

(三)资产结构分析。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外币存款和债券投资(主要是美国政府国债和机构债券)占很大比重,股权投资则所占的比重则相对有限。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均不到3%,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明显低于直接投资或是海外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三、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币种结构、资产形式单一。不难发现,无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还是资产形式都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大比重地持有美元资产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稳定性和盈利性直接受到美国经济及美元汇率水平的影响;而在资产结构方面,投资方向局限于安全性较好的外汇资产,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也牺牲了投资效益。

(二)黄金储备偏低。黄金作为一种对冲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一直为各国所青睐。然而,我国在黄金投资上并不积极,使得储备资产价值受汇率变化影响较大时,缺乏黄金这种硬通货的保值,外汇储备承受着相当程度上的汇率风险。而且世界市场上金价的涨跌总是与美元汇率的变化背道而驰,因此中国用厚实的黄金储备来为庞大的美元资产保值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投资方式趋于保守。200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在北京成立,自此我国形成了由央行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主导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但是,央行和中投公司对于外汇储备的分类、投资目标的设定以及各自所掌控部分的划分仍缺乏明确的规定,而且投资风格趋于保守,缺乏长期规划,大大影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效率与收益。

四、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新加坡早在1981年,就开始对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且方案清晰、目标明确,将外汇储备分为两部分,分别交由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GIC进行管理。前者管理的外汇储备主要作为发行基础货币的保证,并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新元汇率稳定;而后者管理的外汇储备则广泛投资于世界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及公司债券,甚至涉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目标在于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的长期保值增值。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将外汇储备分成明确的几个部分,确定各自的投资主体和投资目标,并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独立,交由央行和中投公司分开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两个管理主体各自的优势,变“被动管理”为“更加主动的管理”。

(二)稳健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施结构多元化管理策略

1、适量减持美元外汇,增持欧元与日元。考虑到美元的可自由兑换性,我国仍应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可以适当地减少美元储备,将其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降到50%左右甚至略低于50%。欧盟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更是占据了我国对外进口份额中前两名,之间继续增进贸易往来的潜力很大,外汇管理当局应做出权衡和分析,适当地增持欧元与日元等其他货币。

2、丰富资产结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兼顾。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很大,在已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的基础上,仍有不少结余可投向相对而言风险大、收益也高的企业债券和股票,应比以前更加追求盈利性目标。可选择先对美元储备资产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将部分美元存款和美国国债转换为AAA级公司债和抵押债券,还可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投资和金融衍生品投资。

(三)合理转化货币投资为实物资产,优化储备的运用方向

1、适量增持黄金储备。适当增持黄金,一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实物资产,可以缓解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的压力;二是根据美元贬值时黄金价格上涨的规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黄金,可有效地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缩水”时的一部分损失。建议近期内逐步将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关系提高到5%-10%左右,往后可以再逐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动用外汇储备购买石油等战略物资。前些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下游产品,直接导致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家庭生活成本。中国应当在价格适当的时候,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适当地增加持有石油储备,以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突增等突发事件,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四)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降低持汇规模与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下,国际贸易将更多地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双顺差将不再加重我国外汇储备在规模上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以及汇率变动的风险。因此,打破当今世界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积极稳妥地让人民币逐步融入,形成一个多极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当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中最为长远的一步。

五、结束语

论外汇储备的有效管理 篇4

一、外汇储备管理的国际借鉴

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对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主要负责外汇储备管理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 其投资领域除了美、欧政府债券之外, 也投资于股票、房地产以及直接投资。其目前管理的储备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 规模位居世界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 至今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0亿新元。成立于1998年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 (NBIM) 主要负责管理挪威政府通过石油出口获得的外汇储备, 目前投资于一个包罗广泛的证券组合, 截至2 0 0 4年底基金的规模达到1380亿美元。两国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实践表明, 对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淡马锡控股的年累积回报达到18%, 而NBIM2004年的回报为8.9%。GIC虽然没有公开其投资收益水平, 但是其投资管理模式已经引起一些外国政府的效仿。同样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韩国和马来西亚, 已经模仿GIC, 建立本国的政府投资公司。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措施分析

为了防止国际收支失衡, 减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2003年以来, 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外汇管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对外投资, 促进资本流出。在政府“藏汇于民”和鼓励对外投资政策的影响下, 2005年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额达到113亿美元的规模, 证券投资达到262亿美元, 其他投资达到490亿美元, 对外总投资达到865亿美元。但是, 由于我国经常收支顺差和资本流入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对外投资规模, 因此, 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单靠促进对外投资, 短期内我国将很难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二是鼓励个人和企业持有外汇, 采取“藏汇于民”的政策。2005年4月17日起允许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 推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 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等。此外, 2006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准15家银行134亿美元境外代客理财购汇额度, 批准15家保险公司51.74亿美元境外投资额度, 批准1家基金管理公司5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度。在出台政策支持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对外金融投资的同时,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6年末还进一步调整了个人外汇管理政策, 从2007年2月1日起, 将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的2万美元大幅提高到5万美元。通过这些措施实现“藏汇于民”。

三、我国外汇储备有效结构管理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建立统一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中国当前外汇储备管理有关的政府职能分散于若干不同的部门手中, 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央汇金公司、国家发改委等。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 彼此之间目前的政策协调也并不顺畅。甚至在同一部门内部, 尚有事权划分不清的问题。因此, 要将这些部门统一在共同的使命之下, 并使有关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对现有体制进行重新的规划整合, 则体制内部的矛盾, 将可能极大地阻碍积极管理目标的实现。

2. 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应该多元化, 实现合理的货币结构比例。

随着世界几个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的不断变化, 我国储备货币币种结构方案也应该逐步调整, 在经过科学论证及相关决策确定后, 应遵循分散操作、统一控制的原则开展实施。外汇储备资产中应合理增加欧元、日元及其它外币资产的比重。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储备币种分散化, 并密切注意货币汇率的变化, 及时或不定期地调整各种货币的比例。

3. 将部分国际储备的资源用于国内经济建设。

2003年底开始, 利用外汇储备以及通过注资的方式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造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央汇金公司用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是一种资本金投入, 由于汇金注资的几大国有商业银行, 最终都完成了上市, 外汇储备实质上是投向了有较高收益和流动性的股权。可以考虑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 投资于普及教育、医疗与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环境保护等方面, 并相应给与政策上的支持。

4. 对外汇储备的有效监督体系的构筑。

从国际上看, 挪威等一些国家对外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都建立了复杂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而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 从而满足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实质是防止由于外汇储备的公共性质所造成的损失。因此, 我国建立一套外汇储备使用的基本原则、操作管理、投资决策程序和收益支配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晓红 邵学言: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原因及管理现状[J].南方金融,  2005, (09)

[2]何 帆 陈 平: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  2006, (06)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篇5

外汇储备的规模还要考虑外汇资产的成本与收益。开放经济条件下,储备作为一种干预资产可以平衡国际收支、稚定汇率,是一国实现外部均衡的重要手段,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减轻解决内外经济失衡政策的成本。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的是看本国经济是否在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也实现了内部均衡,还要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相对最小。

2.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主要是指调整外汇货币储备结构,因为货币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份额较大,且流通性强,应该是调整的重点。从策略上讲可以逐渐减少美元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并逐渐提高增加欧元比重。根据推测,当前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0%。近年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逐步下降,而欧洲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虽占主导地位,但己经不具有绝对优势。另外,美国的外债及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引起人们对未来美元价值及稳定性的怀疑。欧洲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近年来石头迅猛,欧元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中欧之间政治关系稳定,经济贸易合作更是日益密切,鉴于政治环境的稳定和经济交往的密切,可以预见中欧贸易合作在今后势必会加强。适时地对外汇储备中的增加欧元储备,既能达到分散外汇储备风险,均衡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的目标,又有利于今后中欧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所以从长期来看,以欧元作为首选货币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公务员之家

3.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就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使其作为货币的职能(部分或全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最终演化成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国际货币化既能顺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又可降低金融危机下我国高外汇储备的风险。如果人民币跻身成为国际货币,那么其自身既是一种计价货币又是一种储备货币,我们就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导致外汇占款过多造成的被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内外均衡;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信贷紧缩,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的时期,还能有效地减少因外汇贬值造成的损失。

外汇储备管理 篇6

关键词: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我国连续十几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增大。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2006年2月达8536.72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末高达15282.49亿美元,200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其后几年至今,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44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已远高于适度规模,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能够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危机频发的背景下,有力的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彰显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但不利的方面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伴随着高昂的机会成本,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这不仅会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浪费,并且会增加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失去大部分的自主性,进而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改革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使其适应现代经济环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制度易引发通货膨胀且对冲方法不可持续

巨额的外汇储备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之一便是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汇储备的急剧上涨,使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发生改变,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成为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的制度根源。

为了稳定国内物价,央行不得不采取一些对冲方法收回多余的本币。但对冲方法也具有多种缺陷,对冲方法不具备持续性而且成本高、风险大。

(二)巨额外汇储备对应的高储备成本和机会成本

巨额外汇储备大大增加了机会成本,从而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等国家的国债,或者以存款的形势存放在外国银行,如果把外汇储备用于投资,或者用于进口战略资源和投资国内企业,那么收益率将会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三)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大部分以美元形式持有,不仅会受到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且也不符合“将鸡蛋放入不同篮子”的风险分散思想。此外,单一的持有大量的一国资产,必然会受到两国关系发展的制约,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

(四)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只是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还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外汇供求主要来自经营性的交易结售汇,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很小,外汇市场不具备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针对外汇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外汇储备多元化,控制外汇风险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仍以美元计价资产形式存在,币种与资产结构过于单一。外汇管理当局应当进一步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经济状态多变的今天保值增值,将是外汇管理的重点转变之一。

(二)藏汇于民需与完善人民币匯率形成机制相结合

改革外汇管理制度,调整集中性储备管理制度为分散性储备制度,由“藏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把相当部分外汇储备转由个人和企业持有,由个人和企业运用和投资。充分利用个人、企业和机构对国际外汇市场变动的灵敏直觉,丰富投资策略,提高外汇储备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但是,单纯的鼓励“藏汇于民”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以及外汇交易品种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并不愿意持有大量的外汇。这需要国家进一步改革人民汇率形成机制,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体系。

第一,改变汇率的调控方式,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进一步增强外汇交易主体的作用,通过外汇平准基金对外汇市场交易活动进行间接调控管理,将人民币汇率交由市场主体自行定价成交,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交易币种、品种、交易方式等,为外汇交易主体提供相应的市场避险工具,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现金的交易手段和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

逐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

(三)分部门经营与分层次管理外汇储备相配合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除了应对对外贸易、偿还外债、利润汇回以及汇率干预等职能性需求,显然是过量的。把如此庞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放到一个部门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统一管理,既缺乏效率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不利。因此,本文建议将外汇管理当局划分为三个部门:一是职能性外汇储备管理部门;二是战略性外汇储备管理部门;三是收益性外汇储备管理部门。

职能型外汇储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职能性外汇储备部分,将这部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安全性较高、收益性略低的资产,以保证在正常调用外汇储备时,能够满足效率高、损失小。同时,此部门在管理外汇储备时要以收支基本平衡,管理余额随中国经济状况稳中有增为目标。

战略性外汇储备管理部门要求把握有利时机进口我国稀缺的能源,为我国以后的长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战略性资源;同时,在黄金价格处于下行周期之时,把握有利时机,增加黄金储备,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投资性外汇储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剩余超额外汇储备部分,将这部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期限较长、收益性较高的资产,这不但能够保证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而且能够利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资源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谋取利益。

(四)控资本流入质量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相呼应

外汇流入管理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合理利用有效外资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日益开放,国内外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投机性资金流动能够比较方便地规避外汇管制。因而,应严格审查资本流入,正确引导外资流向,重点监测房地产领域、跨境关联交易等,严格控制投机性资金的流入,防范短期资本冲击。

要逐步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进一步便利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有与使用外汇,鼓励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应放松境内居民、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放宽私人企业境外发行证券融资的汇兑限制;放松对外资企业清算结业后分得的人民币购汇的限制。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完善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参与改革并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将继续坚持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方向,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进行调整和决策,稳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凤娟.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7).

[2]程雨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问题分析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1(8).

[3]刘琛君.试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与政策取向[J].上海金融,2010(2).

[4]潘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探讨[J].南方金融,2007(3).

[5]解亚深,甄薇,刘涛.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及优化管理探讨 篇7

一、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趋势预测及原因分析

(一)中国外汇储备变动状况

从1994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94-1997年是外汇储备较快增长阶段,主要缘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1998-2000年是外汇储备缓慢增长阶段,主要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维护亚洲经济金融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承诺,付出了出口遭受严重冲击的代价。2001-2008年,进入外汇储备大幅增长阶段,2007-2008年,外汇储备更是以每年近5 000亿的增速增长。西方发达国家加快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FDI持续保持较大规模流入,加之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以及加入WTO后的比较优势导致外汇储备激增。2008年至今进入外汇储备增速放缓阶段,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向实体经济扩散并进一步波及世界主要经济体,也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2009年年中国出口下降超过16%,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正遭遇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变得更为谨慎,反映在资本账户下就表现为资金外流。在这两个合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外汇储备虽然在总量上依旧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1]。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状况呈现以下趋势和特征:

1. 储备规模增长速度过快,总量偏大。

在四类国际储备资产中,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所占份额很小,增长缓慢,黄金储备较稳定,几乎没变动过,外汇储备成为中国国际储备资产最主要的形式。目前外汇储备是中国宏观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1979-2009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4%,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速为16%,而同期外汇储备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9%,远高于前两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外汇储备约占国际储备额的98%左右,而且使用频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地位最为重要。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 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 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04亿美元。12月底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82元人民币(如图1所示)。根据国际传统标准,按一国外汇储备满足3个月进口额或40%左右的外债余额标准来衡量及评价债务偿付能力,中国外汇储备比例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世行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曼索尔·戴拉米在会上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在2012年可能达到2.9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 储备币种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不平衡。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顺差,其经常项目顺差占比较大,结构不平衡,外汇储备的储备币种不平衡。在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官方储备中约2/3是美元资产。基于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OFER)数据库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可发现2009年在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约占10%。美元贬值预期不断增强,美元的长期贬值将会造成中国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巨额外汇损失。

3. 储备投资方式单一,经营效益较低。

中国在外汇储备的运用上主要依赖于美国国债等少数投资工具,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较低,机会成本大(如图2所示)。截至2008年12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首位。其中约有7 000多亿美元是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另外约持有500亿美元存款和其他短期头寸。中国外汇储备由于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债券,这些债券只有4%~5%的名义收益率。如考虑到美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元贬值,这些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更低。据测算,扣除通货膨胀率和对冲成本(央行票据成本)后,实际收益只有0.7%~1.7%,而同期国内资本平均回报率约在10%以上。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明显不足。

数据来源:财经网,2009-09-16。

二、高额外汇储备社会经济风险的现实分析

当前,随着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千亿美元“热钱”流入赌人民币升值,但是批评家认为,这也反映了中国僵硬的货币制度。高额外汇储备存在着潜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投资收益损失风险等,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一)加大中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及投资风险

近年随着美国财政贸易双赤字不断增大,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纵容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使中国蒙受了巨额外汇损失。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至2008年10月底,美元已对人民币贬值高达9.5%,仅汇率风险一项损失就高达1 300亿美元。虽然经济学家根据“微笑曲线”预测美元在2010年将呈现N型走势。但美国高额债务和经常项目逆差导致的美元结构性贬值趋势仍长期存在。现阶段中国总体外汇收入远大于外汇支出。当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时,货币错配的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从而导致外币净资产缩水,美元的震荡走势给储备资产将带来日益突出的货币错配风险[2]。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中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也蒙受巨大损失。以中投公司为例,以2008年9月18日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82元计算,中投公司早前投资于美国黑石集团、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和中铁H股的资产,账面浮亏高达42.87亿美元,中投作为美国货币基金的最大股东,由于该基金宣布暂停赎回,面临54亿美元资金遭冻结。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围堵,不让中国购买资源与核心技术,只允许中国投资美国国债、垃圾债券和落后工艺。最近有两单跨国投资就是例证:一是“中国铝业”投资世界矿业巨头“力拓”195亿美元的交易,历经半年之后失败,“中铝”得到不到2亿美元的“分手费”,甚至还不够“中铝”为这宗交易所花的财务费用。二是四川“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实际上是购进了不良资产而亏损严重。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偏重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过低,偏重政府债,机构债和公司债投资不足,偏重信用货币投资,黄金投资过低,由此资产经营收益很低。

(二)加大外汇储备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过剩使大量的资金游离于中国经济循环之外,产生高昂“机会成本”,带来国民福利损失。目前外汇储备主要以在外国金融机构的存款或者投资于外国有价证券的方式存在,主要是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机构债券。一方面,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只有5%的收益率,而这些钱又转给美国企业流回中国来投资。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在15%左右,还不考虑其环境污染损失,两者差价实际是国民财富的变相流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从国际市场筹资要被强加风险溢价,必须支付高昂利息,这就出现一方面持有高息外汇借款,另一方面又持有低于借款利率的外汇储备引致的存贷利差倒挂局面,出现“收益逆差”。同时中国还丧失了以低成本建立大规模紧缺的黄金、石油战略储备的战略经济利益。美国大规模赤字的救市措施和巨额货币增发,意味着美元资产将承受巨大贬值风险。如果中国央行不购买美国国债,则美国被迫通过大幅提高新发国债收益率的手段来吸引潜在购买者,将导致中国拥有的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大幅贬值,使中国外汇储备运作策略处于两难境地。另外过剩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与之对应的是大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闲置,不利提高总体经济运行效率,无法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三)外汇储备过剩导致贸易摩擦频繁

作为全球的“制造工厂”,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上升。同时中国引进FDI快速增长,根据毕马威近期对15个国家的300家跨国企业进行的企业资本流动调查显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引资国,也支持资本账户顺差持续增长。长期的双顺差结构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攀升。然而,中国商品迅猛增长的出口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际市场,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厂商的利益”,纷纷利用反倾销诉讼、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中国商品。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2009年前10个月,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国外对华贸易限制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还会带来投资方面的摩擦。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严峻形势。

(四)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

外汇占款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渠道。当央行在外汇市场买进外汇时,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随之增加。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导致货币供给量数倍于基础货币扩张。当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大于需求增长速度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根据蒙代尔“三元悖论”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面临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不能兼顾,只能“三者取其二”的悖论。汇率的长期扭曲及形成机制的僵化,加之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等原因,使得中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向市场投放本币,再利用发行央行票据的形式回收国内过剩流动性,导致货币政策非常被动[3]。2009年1月-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都比2008年增长了30%左右,增长率创1997年以来最高纪录,形成了广义货币增长趋势非正常形态,为研究外汇储备与中国货币供给量(M1,M2)的相关关系,本文采集2000-2009年的样本数据(如表3),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为求得货币供应量(M1,M2)与外汇储备的相关关系,建立如下两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c=C+b X其中,C为待定系数,b为回归系数,Yc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利用Eviews5.0,可以得到货币量供应量(M1)与外汇储备(R)之间的回归方程:M1=20218.26+11.38R;同理可以得到货币量供应量(M2)与外汇储备(R)之间的回归方程:M2=47886.53+31.60R。从上述两个方程可得M1与R的相关系数为11.38,M2与R的相关系数为31.60。从回归结果看,两个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良好,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说明外汇储备与中国货币供给量之间显著相关,即中国外汇储备每变化1亿美元,中国的货币供给量M1会按相同方向变化11.38亿元,M2会按照相同的方向变化31.60亿元。可见外汇储备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外汇储备过剩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增大,严重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动调控能力,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弱化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加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难度。

(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五)引致资本流动异常,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截至2010年1月29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1$/6.8268¥,高额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及波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金融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存在着非对称增长现象,由于目前中国还未完全实现意愿结汇制,所以国际收支差额基本上会反映到外汇市场供求上来。高额外汇储备显示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大量的买入外汇,又再一次强化了本币升值的预期,由此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同时本币升值预期存在,将促使大量国际游资(“热钱”)流入进行短期投机,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导致资源配置功能紊乱,也成为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一旦“热钱”认为人民币升值到位,或者中国资产价格上升到了临界水平之后,“热钱”的突然撤出有可能引发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会导致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不仅影响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经济金融危机风险。实际上,目前在庞大的外汇储备量与强制结售汇制度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一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加强机制。

三、后危机时代优化外汇储备管理的策略选择

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遭受损失主要缘自外汇管理制度僵化,外汇储备资产单一化,缺乏系统的管理及投资理念,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缺失。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金融失衡的格局将持续存在,中国持续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走向变革,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已开始启动。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外汇储备管理思路和战略亟需调整,必须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探索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的运作方式,在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的优化选择中应坚持稳定规模与改进管理效益并举。

(一)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增长

1. 按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外汇储备资产

的收益实现难度将随规模增长而增加,由此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经营效率应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中国政府有必要及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同时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提高税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增加重要资源、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顺差失衡状况,酌情开征外汇交易税以限制热炒人民币升值或“热钱”流入。转变外资吸引战略,提高中国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替代,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资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应鼓励优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进行海外收购,从单向的对外开放走向双向的对外开放。

2.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续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幅度,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减少央行干预市场的频度,同时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居民对外投资。具体实施时应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先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再放宽对资本流入的管制。

3. 加强合作签定区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中国可在“10+3”框架下建立外汇储备库,即在清迈协议和亚洲债券基金合作框架内,稳步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促进本地区资金的合理利用和金融稳定,减少对美国等金融市场的依赖。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贸易双方为平衡贸易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进行融资,也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达到减持外储的目的。同时由于部分东亚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同度逐渐上升,应大力推动人民币债券在东亚国家的发展,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亚洲核心货币。

(二)优化外汇储备资产及币种结构

1. 合理调整币种期限结构。

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币种多元化在短期内尚不成熟,缺乏可操作性。从防范美元汇率风险、拓展中国出口市场的角度考虑,应审慎、有步骤地降低美元的比重。由于目前尚缺乏替代性的投资币种,不能以甩卖现存美国国债或持有的美元资产,从期限上看,要减持美国长期债券,增持美国短期债券。当前在不抛售美国国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到期债券进行期限调整。在进行再投资时重点配置短期债权,在提高流动性方面获得好处。尽量通过增量调整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原来新增两千多亿元,可能有70%放到美金,而现在只需要把40%放到美金里去,通过这样增量调整,最终使美元占比越来越小。适量增加欧元储备份额占比,加大收益安全性俱佳的英镑比例,使外汇储备币种合理化,应是中国外汇储备理的中长期目标。

2. 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从资产多元化角度出发,在国际储备中增加商品储备的比例,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中拿一部分用于石油及黄金、有色金属等战略储备,建立有效的资源源保障机制,更多地将这些钱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或其它基础建设。应适当降低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比重,适当增持公司债,等条件成熟后再适当增持股票。可尝试将部分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置换成其他资产(如股权资产等)。作为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中国要求美国政府允许中国主权投资机构购买资源性商品、高科技行业、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优质公司的股权。可由中投公司牵头联合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主管部门,吸纳华尔街失业的中高端金融人才,成立新的投资基金,透过投资基金拥有目标企业的大量股权,通过间接控股方式,掌握石油等战略性物资与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并确保对中国的供应[4]。

3. 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

为扩大内需,可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建设,如可将部分外汇储备向社保基金以及医疗系统注资,改善目前两项保障的庞大资金缺口,以此加强消费信心,从而减少储蓄的比例,释放购买力。通过鼓励外国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方式,把多余的美元借给外国投资者,不仅可消除购买美国国债的各种风险,还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通过人民币债市吞吐人民币调整外汇储备,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向外发放人民币外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美元,以后再逐年偿还中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的本息。通过这两种方式,可继续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化解庞大外汇储备规模压力的重要途径。可尝试利用外汇储备设立养老基金,既可提高外储投资收益率,还能用以支持能源建设,改善中国国际投资环境,缓解国际舆论压力。主权养老基金可利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管理。应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主权财富基金做法,在投资程序、风险控制、绩效评估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加以约束和明确。避免出现随意性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5]。

(三)注重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控制

1. 采取多层次储备管理模式。

可借鉴新加坡、日本等国外汇储备多层次管理模式的共性经验,兼顾储备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及收益性的组合。建议中国应该成立国务院领导下的、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外汇储备战略决策小组,国务院的领导可以起到外汇储备管理的集权作用,而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分工又可以提高储备的管理效率。要从中国人民银行整体的资产负债角度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且新型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能对不同层次的外汇储备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可将外汇储备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注重流动性,投资于短期流动性强的资产;另一部分则更重盈利性,投资于长期收益性较高的资产。同时应重点关注如何通过适当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间的关系,使汇率政策能兼顾内外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2.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采用基于内部模型法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构建覆盖信用、市场及操作等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市场化手段选择投资经理和确定投资基准回报以及相应的纠偏计划,并定期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状况进行压力测试,保障外汇储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采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如修正久期、VAR等方法可以用于正常市场情况下外汇储备风险的预测,而场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则为极端市场条件下外汇储备风险的测试提供了支持。目前可应用这些方法,通过设定投资基准和策略性偏离的限制确定外汇储备总体风险水平,并利用VAR等方法测定实际外汇储备风险,确保没有超过总体风险水平的限制[6]。

3. 搭建统一投资服务平台。

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相结合。将职能不一、实力不均的主权投资机构,组建成不同层次定位、相互配合的外汇储备投资团队,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当前可吸收华尔街各类金融高端人才,并整合各个外汇投资主体间的优质资源,组建起风险评估、预警与防范机构,收集、分析和研究投资信息,加强实时监控,对金融产品及其他投资领域提供风险评估、预警服务,制订定期的分析交流与投资调整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搭建起一个信息化平台,为所有的中国外汇投资主体提供相关风险信息服务,确保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参考文献

[1]亚夫.贸易保护主义升高影响外汇储备走向[N].上海证券报,2009-02-25.

[2]陈亨光,孙荣.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8-30.

[3]张书家,费逸.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理论界,2009,(8):56-58.

[4]孟祥升.“运用外汇储备建立国家物资储备”方案评析[J].管理世界,2008,(6):35-36.

[5]张明.论次贷危机对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8,(3):22-23.

外汇储备管理 篇8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加。虽然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下降,但截至2015年11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仍然高达3.438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率在这20年间的变化虽有起伏,但是总体来说是大幅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国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曾经委托中国银行代为管理国家外汇储备,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后,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担负起管理中国全部外汇储备的职责,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外汇储备司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全方面专业化的管理。2004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仍然代为管理很小一部分外汇储备资产,其余就大部分由储备管理公司运营管理。此外,储备管理司还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伦敦、纽约设立了四个下属机构,负责部分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而为了提高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收益和满足国企改革的需要,于2003年12月成立汇金公司,用于支持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通过外汇储备的拨付来建立的汇金公司表面类似于新加坡“淡马锡”或GIC;类似于韩国投资公司,但事实上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国情的运用,从汇金股权投资的对象和目标可以看出,汇金股权投资的对象是国有金融企业,其目标是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有完全控股的情况下,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和改善金融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故汇金公司实质上是“中国国有金融企业改革投资基金”);于2007年9月成立中投公司,专门负责管理富余部分的外汇储备(投资规模2000亿美元左右,筹资方式为发行人民币债券,用发债收入与央行外汇进行置换,由该公司向外汇局购买外汇储备,用于境外投资。)。

一般来说,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主要有三种:保守的储备管理政策和与之对应的积极储备管理政策,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谨慎储备管理政策。政策目标不同,效果也不同。保守的储备管理政策能够使国家在资金实力上做到有备无患、产生较高的国际信誉;积极储备管理政策则因充分利用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可避免资金占压的损失。当前中国执行的是谨慎储备管理政策,虽然这种储备政策使中国外汇储备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增强,但缺点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并存的,是我国现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低效率。这种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储备剧增情形下,现有储备维持的成本增加或者储备资产使用的收益低,没有实现最优或次优的一种现象。具体而言,外汇储备管理的低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进行投资的储备资产收益低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资金,除了投资到国外用于购买一些政府国库券、债券以外,留在手上的储备资产主要存在银行。在近几年国内外银行利率持续偏低情形下,将大量外汇储备存于银行赚取低微的利息实际上是国家资源的一种间接浪费。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建设亟需资金,事实上,无论是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中国的工业企业的平均净资本回报率超过15%,还是美国TPG新桥投资统计的8%,显然,将储备资产投资于有潜力的企业,获得的回报更高。

2、投资到国外的储备资产收益低

人民银行并未公布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结构,但一些机构组织和国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研究和估计。美国财政部12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0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达13045亿美元。王国林、许承明(2004)用实证方法对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重做了回归分析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变动与美元资产变化确实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每增加1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将购买0.619575美元资产,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中60%以上是美元资产;李振勤(2004)也认为,截至2004年9月,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比重为60%;可见,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资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和美国机构政府债券。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国债利率始终很低,2013年9月10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只有2.9662%、2.024%和0.746%。而1925-1995年间,美国投资于股票年收益率平均可达7.5%(已扣除通货膨胀),2000-2005年更高达14%;德国、英国、日本在1926-1997年间的股票复合年实际收益率也分别达到了6.6%、6.2%、3.4%;2004年,美国企业全球平均收益率为10.1%、股票基金平均年收益率达12.7%;美国债券基金近十年来平均收益率保持5%水平。显然,如果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其它资产,收益率普遍要更高。

3、资金运用倒挂,潜在损失巨大

我国近几年外债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短期外债规模日益加大(见表1)。一方面,短期外债利息通常要高于长期外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时还往往被加上风险溢价,使得借用外债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将大量储备资产购买美国低利率国债。历史数据显示,近10年美元6个月LIBOR的平均利率为6.29%,最高到达过7.10%,而近几年美元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不超过6%。从表1也可以看到,近几年美元贷款利率始终高于美元国债利率,显然,借用外债支付的成本明显大于同等金额投资美元国债获得的收益。

4、央行外汇市场操作成本累计,亏损数额巨大

储备的急剧增加使得央行为维持人民币对内、对外价格稳定成本日益加大。人民银行先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心执行干预操作,全额从外汇指定银行买入外汇资产,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币;然后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以保证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不受大的冲击。近几年人民银行操作成本(包括外汇干预成本和外汇冲销成本)增大。按照Murray (1990)和Ito (2002)的研究方法,陈硕(2005)计算了1994年1月-2005年6月,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成本为-1189.23亿元。时卫干(2005)计算了1994-2004年6月末央行冲销成本共达8377.3亿元。由此可见,历史上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成本是巨大的,这两年随着储备规模的剧增,成本更大。在央行缺乏更多冲销手段和技巧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都受到牵制。

5、汇率损失日益加大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大多集中于美元,显然要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强烈影响。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贸易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巨额的赤字使美元存在巨大的贬值压力。在美元汇率呈现贬值趋势的情况下,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既面临实际购买力下降,又面临丧失转持其它货币资产带来的汇兑利润的风险。按照中国现有1万亿美元资产来计算,就有大致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置于美元贬值的风险当中。如果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美元“至少要贬值20%,最多可能贬值40%。”假设这一说法属实,那么,中国将损失1200亿-2400亿美元的外汇购买力。同时,由于欧元等其它货币的相对升值,如果储备资产没有及时进行币种转换,显然就丧失了潜在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唐欣,纬恩.东亚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中国外汇管理,2005,(6).

[2]何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6,(6).

[3]姚淑梅,姚爱国.韩国外汇储备管理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6,(60).

外汇储备管理 篇9

一、注重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多年来外贸高速发展和外国投资的大量引进,是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当前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下,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当前的重点不是被动地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而是积极主动地管理好外汇储备的结构,尤其是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币种、资产组合,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降低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和风险,以寻求良好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

传统的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是坚持外汇储备资金投资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适当兼顾盈利性的原则。在保持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保障,再考虑收益性。而面临当前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规模的条件下,应当探讨动态、分量和创新思路实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进行积极的投资运作和储备资产的投资管理,以确保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

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资产结构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美元的比例过大,而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美元的贬值等因素,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第二,储备资产投资结构主要以存款、债券等形式保有,造成外汇储备资产收益较低。外汇储备资产进行专业性的、周密的投资战略安排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其盈利性。第三,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缺乏灵活的投资运作机制,以及完善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在币种结构上选择了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多币种结构,但仍偏重于美元,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约为7 0%左右,外汇储备中币种组合中仍然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美元占的比重较大的问题应逐渐改变。在资产结构上偏重于美国财政部国债和政府机构债,这两者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约为6 0%左右。币种结构上偏重于美元,形成了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资产结构上偏重于外国政府长期债券,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偏低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和最可行的方法,是实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动态调整。在币种结构方面,应该适当扩大欧元资产和日元及其他资产的比重;在资产结构方面,应该扩大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的比重,并增加对美国股市上蓝筹股的投资或进行直接投资,以谋求较高的投资回报。近年来,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周期性贬值,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大量持有美元资产,将面临外汇储备财富严重缩水的风险。从国际金融市场及美国整体经济分析,美元中长期仍然面临贬值的风险,因此美元储备的风险也在增加。同时无形中对美国提供低息贷款,美国坐享了我国外贸出口价格低廉的好处,却以我国出口贸易顺差为口实,施压人民币升值。因此,面临当前的国际经济状况,有必要加大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力度。在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国际经济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货币结构以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是目前值得讨论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应该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及经贸往来建立动态的币种结构体系,以满足盈利性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外汇储备资产合理配置不同的外汇币种。

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上,我国还处在认识不足,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阶段。因此,应结合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势头,在充分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外汇储备币种的合理比例。要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

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应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实时的监测机制,跟踪国际市场外汇的汇率变动趋势,循序渐进地调整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及投资资产结构和投资方向,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方案与策略的调整。

三、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战略方向

前面提到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超常增长,从总量上过多已经造成了储备资产的浪费。因此,我们应该突破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适当兼顾盈利性的原则,对于大量的超额储备资产首先考虑其盈利性。打破传统储备资产三级结构管理的思路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分量、分为四级储备资产形式的组合与安排。即将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以盈利性为首要目标的、积极的、进取的投资策略,提高储备资产的投资回报。

依据国际收支理论,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外债和维持汇率稳定。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金融与汇率改革的特点,我国的外汇储备用7000亿美元已经可以满足一般意义的储备资产职能。因此,从总量上我们可以将现有的1 5 0 0 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7000亿美元,按照传统储备资产三级结构管理,统筹兼顾各种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为原则进行管理,并由我国外管局统筹运作管理。而其余的8000亿美元,按照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管理进行投资运作,我们称为四级储备资产管理的创新战略,强调这部份外汇储备,一定以增值、盈利为投资管理目标,这部分储备资产由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管理。

第一部分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来满足流动性和预防性的外汇储备策略,并需要建立高流动性的资产组合。具体分为常规的三级储备,从分量上可将外汇储备的3000亿定为一级储备资产,确保其流动性最高,但盈利性最低,以满足我国应付短期外债和外贸进口,短期的交易性需求的那部分外汇储备。一级储备资产的形式为国外银行活期存款、外币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一级储备用于满足中央银行日常交易的基本的政策需要,这一特点决定了储备的管理必须侧重于安全性流动性,投资期限应在1年以内,保证随时可变现的需要。

将我国外汇储备的2000亿美元作为二级储备资产,其流动性低于一级外汇储备,盈利性高于一级储备。二级储备为预防性储备是指被货币当局用于维持本币汇率、维系金融稳定,以及充当信用保证、防患突发事件的那部分外汇储备,以应付金融、外汇改革,对冲风险。二级储备资产在需要时保证可通过贴现的形式变为现金,以在必要时弥补一级储备资产的不足。二级储备资产主要为1年~3年的外国政府债券和中期理财产品,其主要形式为外国中期政府债券及A A A级欧洲债券。预防性储备的管理盈利性高于一级储备,其投资期限均在1年以上。

将2000亿为三级储备资产,其盈利性高于二级储备,流动性低于二级储备的中长期投资资产。三级储备资产为风险小、收益稳定和期限长的投资性资产,这部分储备资产主要考虑我国中长期的外债偿还的需要,稍偏重于盈利性以弥补借用外债的资金使用成本。我国外汇储备的期限结构必须参考外债期限结构,针对不同的币种与金额与之保持一定的对称性,并根据外债期限结构变化,对储备资产结构加以调整。上述三级储备依然重视流动性和安全性,主要满足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对于这部分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资产结构将是逐步的和渐进的,对于市场的冲击可能较小。

其余的8 0 0 0亿美元为四级储备,主要保证外汇资产的盈利性。进行投资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能源、房地产甚至直接进行投资,以及投资海外高收益的长期资产,并引入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国际实践证明,只有用于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

对于我国来说,盈利性应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目标和战略方向,但如何实现盈利性,就要进行考虑各种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组合问题。如果通过有效的投资策略,将8000亿美元的超额外汇储备投资回报比较投资美国国债可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7%的水平,我国每年将多获得1 6 0亿美元的收益,这只是最保守的估计,有效投资管理的好,到达8%、9%,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用这笔储备资产额外的回报增加社保投入,全国城镇职工可大幅提高退休后的收入;也可用来增加教育投入,带来全面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总之用来解决民生问题,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面临着巨大挑战,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引人瞩目,增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实施动态、积极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且超额储备以盈利性为首要战略方向。其基本思路是跳出流动性管理,不再仅仅持有国外政府的短期债券,而是进行长期投资,追求相对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张东敏: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化管理问题.科技智囊,2006(,3)

[2]熊连庆:对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南方金融,2003,(11)

外汇储备管理 篇10

关键词: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对策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8年3月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6822亿美元, 而2007年3月末这一数据则超过10000亿大关, 达到1202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在1979年之前, 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 甚至还出现过负值。但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持续增长, 贸易高速发展, 外汇储备开始迅猛增加, 到1996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6年上升相对平稳。2001年后, 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迅速推动了外汇储备的飙升, 到2006年连续第三年单年外汇储备增量超过2000亿美元。可以说,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加, 由零增至1万多亿美元。根据ADB的估计, 我国至少有一半的外汇储备 (约5500亿美元) 是不必要的, 完全可以自由支配。随着世界相关国家外汇储备的激增, 盈利性原则尤其受到各国重视。根据有关国家经验, 包括已完全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 一般近80%左右的外汇储备确保在可承受的成本收益内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20%左右的储备用于积极的储备管理投资, 其中境外股权投资是主要的选择方式。

二、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成因分析及思考

(一) 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后果

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贸易商品为主而进口商品却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这些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 倾斜的政策是这些产品的基础支持, 然而这些优势的被复制性很强。我们的生产力成本低, 非洲比我们更低;我们在政策上的倾斜, 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比我们更倾斜。而今天的我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环境, 已经促使本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优势在下降。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 我国的生产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因各种环境原因而将本有的优势丧失, 而我国的贸易结构又没有及时顺利地调整到高附加值的技术加工和服务产业上, 那么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稳定和长期繁荣, 而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会面临大幅度下降的挑战。

(二) 国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

1.自我国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速发展和成熟的基础设施、低廉的成本、相关鼓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国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2001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后, 国外资本开始寻猎全球资本市场, 我国市场的种种优势成为其不二选择。美元的贬值、美国本土的低利率等等原因又为国外资本向我国的涌动推波助澜。

3.我国的融资渠道的限制, 使优质公司境外上市, 也部分造成国外资本内流。

不可否认国外直接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资本虚注、为热钱做“壳”资源、资本疯狂的掠夺利润却很少留下一点 (核心) 技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即将进行的双税合并改革等因素, 使得国外资本在我国的成本将不断提高;而印度, 由于制度贴合、语言优势、人才储备种种综合优势, 将逐渐成为了世界资本的乐园。在这种环境下, 我们吸引外资的优势能保持到何时?由国外直接投资所推动的外汇储备增长还能维持到什么幅度?其实这种国外资本投资的下降趋势已从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得到反映。

(三) 国外热钱的大量涌入

由于外汇储备激增, 贸易顺差加大, 再综合本国的汇率制度等因素, 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边际效益递减从而降低了资本的吸引, 致使将近1870亿美元的国外热钱大量涌入。它们通过混入外贸经常性账户、外资直接投资和QFII等渠道流入三个大的方向: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库债券、房地产以及创投基金。适度的热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正面贡献, 但巨额热钱却在本阶段使我国国内经济出现通货膨胀, 刺激投机心理的扩展。民间的分析, 逐渐放量的热钱已经进入我国的股市。若真是如此, 不敢想象假如大量热钱撤出, 这时国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信心会遭受怎样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 国际重金属和原油价格却激涨的事实证明美元加息的边际已经到达, 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 将使国际热钱继续角逐我国资本市场, 在这种国内外因素交错作用下, 热钱的进入还会进一步增长, 由此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将在中短期内继续下去。

三、超额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一) 控制外汇储备激增之源

我国经济地位的现状离经济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汇率等问题上的话语权相对要薄弱, 也就是说, 在面对引起外汇储备升值甚至是保值风险的外部因素时只能相对被动地面对。正因为如此, 我国就更应该关注影响外汇储备的国内因素。比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使得现有并占绝对位置的低附加值产品贸易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和技术产业顺利和及时的过渡, 解决这一状况的大方向是鲜明的, 即以政策和税收引导为主, 国家补贴为辅,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使我国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场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价值高增长基地。当然, 虽然产业结构的调整绝非朝夕可善的系统工程, 在速度决定发展的今天, 如果我们还任由低附加值加工业顺其发展惯性轨道走下去, 我国会丧失相对优势和发展时机。又比如, 在对国外直接投资方面, 应该立足长期发展, 提高外国资本引进的质量, 而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做文章, 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资金, 也可以在我们所渴望的技术方面有所收获。至于热钱是比较难以管理的, 因为它具有积极因素同时也有破坏力, 既不能过分严格, 也不可听之任之。可以考虑采取辅助税收等手段遏制热钱的过渡流入, 缓解外汇储备的激增, 例如:入境外汇兑换人民币时增收外汇交易税, 购买房产时征收房产税等。

(二) 集中用于急需方向, 扩大藏汇于民

如何适度积极地运用外汇储备, 国际上并无成形经验和规矩。对我国而言, 可集中用于国家急需的方向。目前较易形成共识的是: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 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核心技术、先进设备等。其中, 利用外汇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不失为“多全其美”的外汇管理思路。在价格合适的时候, 逐渐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 或者与石油输出国合作, 投资石油战略储备的基础设施, 比如媒体披露的铺设连接巴基斯坦到我国的输油管道的计划等。展开“石油外交”, 争取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供给, 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国际布局。当然前提是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地、充分地、可行性研究。这不仅是一个有效的外汇管理方式, 也能促进我国全方位能源战略的建设。对于“藏汇于民”, 政府单纯地把“强制性结售汇”改为“意愿性结售汇” (即自愿选择保留还是卖出外币) 只是一个先决条件, 相对于要改变人们的持有观念可容易多了。关键要让大家愿意持有外币, 这就需要政府花大力气在拓宽外币投资、理财渠道上, 而且在办理上一定要方便。但是目前国内这个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仍需大力推进。事实上“藏汇于民”这一对策对降低国家的外汇风险、增加居民外汇财富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 把管理流动性和战略投资职能分开

外汇管理应该把管理外汇流动性的职能和外汇战略投资的职能分开, 前者可以由央行来管, 后者可以借助于汇金公司, 专门成立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专门公司。因此, 不妨把汇金公司建设成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类似的专门管理国家外汇资产投资的公司, 行使外汇海外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战略投资者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方式的管理和创新职能。汇金公司的这个新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但是一定要市场化运作。

(四) 可用于解决我国的社会问题

外汇储备或许可用于解决我国的社会问题, 比如给国有银行注资, 填补资金短缺的学校、医院、基础建设和社保基金, 或者支持我国落后的西部省份的开发等。用外汇储备填补社保基金是疏散外汇积累的另一种渠道。社保缺口很大, 现在多余的外汇积累远远不够填补社保基金的缺口, 因此有很大的空间吸收新增加的超额外汇储备。只要外汇积累超出正常支付数量,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发债向中央银行买下超出部分, 注入社保基金。然后加大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比例。这样, 外管局的外汇积累逐渐缓和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不仅补充了社保基金, 也可缓冲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还推动了QDII (国内合格机构投资者) 的海外投资的积极的外汇管理模式。而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也淡化了官方色彩, 既有降低外汇储备“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还能改善目前该项保障的庞大资金缺口, 以此加强消费信心, 从而减少储蓄的比例, 释放购买力, 而且这也是一举多得的长效和安全的外汇管理机制。

总之, 外汇管理方式应该不断地积极创新, 国家也开始了分散外储的计划。要特别注意的是, 积极的外汇管理方式, 不论向什么领域投资, 一定是对外投资, 不能是对内投资。用外汇对内投资有重复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发生“透支”的危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机会, 只要我国可以及时的从成因着手控制外汇储备的激增, 并同时对现有外汇储备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并做出积极的规划, 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规避外汇储备带来的金融风险的同时, 获得提高国民的福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贾波.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J].天润财经, 2005 (10) .

[2]李振勤.外汇储备剧增之后的问题与对策[J].我国经济周刊, 2005 (5) .

[3]栗书茵.论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0 (4) .

[4]高进水, 张燕燕.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判断[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9) .

[5]卢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 2006 (11) .

[6]齐宇冲.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06 (12) .

[7]王光宇.外汇储备:难以承受之重[J].银行家, 2007 (2) .

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篇11

这位负责人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战略意义,首先,这是抵御国际风险的坚实物质基础,没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我们应对国际的一些挑战难度就会比较大。其次,这是中国经济走向更发达阶段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升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这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兑换的一个必备的条件。没有充足的外汇,人民币要走向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笔者注意到,报道中这位负责人的谈话,没有提到过去经常强调的理由如: 外汇储备有助于“吸引外资”,“利息增值”等。笔者认为,这位负责人引述的外汇储备的好处,有一定根据和新意,然而似乎缺少更为定量化的研究依据。中国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说法,更难经得起严谨的推敲。

我们知道,外汇储备作为抵御国际风险的物质基础,会遵循“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由零增加到1000亿美元时抵御国际风险的效用,要比外汇储备由3000亿美元增加到4000亿美元的相对边际效用要大。

同样是1000亿美元,添加到1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假设) 上,对中国整体国家利益的贡献,可能就更微不足道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的获得,是以出售人民币资产或劳动为代价的,而不是白捡的。外汇储备相对于 GDP 的增加,意味着其他类型国有净资产占总净资产的比例减少。

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升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怎样的“重要的作用”,似乎还缺乏足够具体事例和数据的佐证,多少带有一厢情愿的成分。

中国外汇储备虽不一定“过剩”,但有必要注意其机会成本。

有关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论断就可以合理解决的。所谓“最优”,是相对于某种目标函数而言,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持有外汇储备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共识。比如说如果目标只是防止人民币贬值,那么外汇储备多多益善(同时遵循“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 如果目标是让外汇储备本身增值,那么外汇储备应该尽量投入有升值潜力的货币(包括人民币)。另一方面,即使目标函数已经确定,为使之优化,需要调节的不仅仅是外汇储备这一个变量,还包括国内投资环境、金融政策与风险等等其他变量。影响目标函数的参数,可能还包括某些难以预测的外界因素,如美国政府赤字、外贸逆差的未来趋势以及美元的长期走势。

外汇储备管理 篇12

20世纪90年代以前, 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较紧缺的状态,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 中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增长迅速, 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 而截至2011年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就单个经济体而言,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一方面充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对外支付和调节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 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同时, 由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央行被迫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形成大量的外汇占款, 造成流动性过剩, 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降低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 当前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 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储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具有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重大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前, 由于国际国内所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非常特殊, 当时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的国家政策不倾向对外举债, 也不吸引外资流入, 对外贸易往来很少, 因此外汇储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有时甚至为负值,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才开始有所增长。从我国改革开放后外汇储备变化表 (见表1) 来看, 外汇储备的增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改革开放到1993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 外汇储备总体来说处在缓慢增长的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 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比较严重的短缺状态,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还出现了负值。1983年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刺激了出口, 外汇储备增加到89亿美元。1984年后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局面, 进口大幅增加, 经常项目出现逆差, 1986年外汇储备减少到21亿美元。在1980年到1987年这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发展呈现出一个涨跌不定, 升降频繁的不稳定态势。1989年和1990年, 人民币汇率两次下调, 推动了出口, 同时资本流入平稳增长, 外汇储备增加较快, 到1993年已达212亿美元。

第二阶段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逐步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外汇储备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尤其是近几年来, 无论是从外汇储备总额、净增加额, 还是增长率来看, 增长都是非常迅速的。1996年, 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 2006年突破10000亿美元, 2009年突破20000亿美元, 截至2011年3月, 已超过30000亿美元。

(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www.safe.gov.cn)

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达到多少才算合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目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传统观点认为, 一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是能够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即一般不超过GDP的10%。按照这个标准, 以2010年我国GDP总量计算, 我们只需保有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矣, 如果再考虑到全部短期外债偿还用汇、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以及央行维护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仍然超过了一个适度的水平。

三、我国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

1.我国整体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1994年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GDP从1993年到2002年增长了近3倍。即使是在1998-2002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五年间, 我国仍然保持着8%的经济增长速度。2003 -2010年, 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 为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各项综合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 我国整体经济运行良好是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

一般而言, 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盈余, 经常项目的盈余最常见的就是国际贸易顺差, 而资本项目盈余如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游资等。

一方面我国一直采取鼓励出口创汇、鼓励出口的政策。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大大刺激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5年, 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 比2001年增长3.5倍。2006年, 我国贸易顺差达1774.7亿美元, 同比增长74%。2007年, 我国贸易顺差达2622亿美元, 同比增长47.73%。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在2900亿美元左右, 同比增幅约为10.6%, 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960.7亿美元, 减少34.2%。2010年为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 减少6.4%。虽然近几年贸易顺差有所下降, 但是不可否认贸易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外资政策。我国一直鼓励国外直接投资, 大量吸引外资流入。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一部分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持续增长带来的顺差。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资进入一直推行优惠政策, 尤其是2001年入世以后, 我国根据WTO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逐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 给予外资金融机构超国民待遇, 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建立了较为稳定、透明、有效的市场环境。同时, 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 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 进一步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这也导致了外汇储备快速增加。

3.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短期资本流入大量增加, 是2000年以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2年起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持续走低, 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增大。国际游资纷纷潜入我国赌人民币升值, 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

四、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

(一) 有利影响

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调节市场, 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使人民币在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最大程度地防范金融危机和风险;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较大的对外支付需求得以满足;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为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了外汇能力。此外, 我国外债规模较大, 总的来说仍是一个债务大国, 巨额的外汇使我国举借外债和债务的还本付息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 不利影响

1.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加剧贸易摩擦

一国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加对本币的需求, 减少对外汇的需求, 就会造成外汇供给大于需求, 从而对本币升值产生巨大压力。近几年, 由于中国过多的外汇储备, 增加了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国际热钱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流动。自1994年1月份到2010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达到27.4%。国际热钱的流入, 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贸易逆差国家而言, 为扭转贸易逆差, 他们以各种名目设立贸易壁垒阻挠我国商品的出口, 会对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试图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2010年, 美国联手欧盟等经济体在人民币汇率、自主创新、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稀土出口等问题上, 频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对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限制措施也层出不穷。据统计, 2010年美国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6起, “337调查”18起。

2.高额的外汇储备降低了货币政策自主性

中央银行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与国内信贷对应而发放的基础货币, 二是外汇占款。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日益增加, 外汇占款程度也不断加深, 目前已经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造成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快速扩张, 也使得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结构、货币政策的执行和执行效果都受到限制, 大大降低货币政策自主性。

3.高额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我国从1994以来就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 这就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同时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 基础货币供应量也急剧增加, 而新增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扩大后, 使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迅速扩大, 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

4.高额的外汇储备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我国目前大部分外汇储备是以货币或金融资产的形式持有, 这部分资金在国外的投资收益率非常低, 如果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进口国内急需资源, 投入生产和经济建设, 将会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 将会获得远高于国外的投资收益率。因此, 高额的外汇储备造成了经济资源的浪费。

五、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长的态势和规模过大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策略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出台相应措施, 适当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步伐, 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节奏相适应;另一方面, 要对我国存量的巨额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 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和现实的情况, 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下, 努力探索和拓展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范围和管理方式, 力争实现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的最大化和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一) 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1.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外部均衡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根源在于储蓄大于投资的矛盾, 所以, 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速度, 就必须从平衡二者的关系入手, 减少贸易顺差应从降低储蓄率入手。从储蓄结构分析, 居民个人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成本, 抑制了居民消费而国民收人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则导致了政府储蓄和公司储蓄不断增加。所以, 要减少贸易顺差就必须加快推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 降低未来不确定性风险, 稳定消费者支出预期增加居民收人, 重点发展服务业和启动农村消费引导、鼓励企业适当降低积累比例, 增加利润分红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

2.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扩大汇率浮动范围

在当前巨额外汇储备背景下, 我国境地非常尴尬:如果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 就会使出口竞争力下降, 经济增长放缓;如果维持币值稳定, 外汇储备会继续增加, 我国将会面临更多的贸易制裁。所以应该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扩大汇率波动的区间。伴随着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 央行就不必频繁地被动入市干预, 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央行干预导致外汇占款增加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从而使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国国内经济发展。同时, 一个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更为经常性的调节。

3.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

为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 逐步开放资本金融项目, 有效降低外汇占款增加的速度, 放缓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挤兑, 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我国不断地进行外汇体制改革。2006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和居民个人用汇的管理政策进行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和《关于境外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 进一步拓宽了我国资本的流出, 促进了外汇资本的合理流动。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规定,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表明了我国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的决心。

(二) 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

1.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实现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成本较高, 而收益较低。针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高的现状, 可适当优化各种币种的比重结构, 减少美元, 增加欧元、日元等, 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 降低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在资产结构方面, 逐步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 选择时机, 把一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储备, 提高黄金储备在储备资产中的比重。

2.注重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提高外汇资产的投资效率

首先为确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要对外汇储备资产投资进行优化组合, 规避风险。将一些风险大的短期投资组合, 适时转变成风险小收益好的长期投资组合, 将一些有连带关系的单项投资组合转变成多项投资组合, 确保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的保值增值。其次我们要想办法增加外汇资产, 比如在国外购买土地、矿山及好企业的股票, 这些都是外汇资产。应减持外汇储备, 增加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和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性能源储备和粮棉油重要商品储备。结合国内扩大内需的需要, 将投资方向扩展到基础设施、先进设备制造和技术等领域。再次应调整和培训外汇储备管理队伍来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注重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提高外汇资产的投资效率。

3.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支持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收益率高于国际间接投资收益率,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投资收益率一般为3%-5%。相比之下,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却在10%乃至20%以上。因此, 如何能使我国的大量外汇储备运用于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上, 就成为提高外汇储备运用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了。在2008年, 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 非金融类投资额406.5亿美元, 比2007年增长63.6%, 使我国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然而, 由于人才、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尤其是受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投、中铝公司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出现了相当大亏损。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热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还应该坚持贯彻“走出去”战略, 应该总结中国银行业开展海外事业以及中石化、中钢集团等成功收购国外油田、矿山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向有能力的企业投资收购项目提供外汇贷款, 鼓励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丽青, 朱耀铠.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及其面临的管理困境[J].时代金融, 2008, (10) :8-10.

[3]秦爱红.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 2008, (10) :84-8.

[4]朱立芬.浅析我国外汇储备[J].商场现代化, 2010, (36) .

[5]陆文喜.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经济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 2010, (11) .

上一篇:英语语言实践下一篇:变量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