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2024-08-15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共11篇)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1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与成因

外汇储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一) 外汇储备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外汇储备一般具有四大功能:抵补贸易赤字, 保持正常进口能力, 对外投资;作为对外借偿债的信用担保与物质保证;调节国际收支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在经济金融危机或战争时, 作为重要战略储备应对突发情况。此外, 充足的外汇储备使国家具有较强的国际清偿能力, 能体现国家的金融实力与信誉度。

(二) 外汇储备的成因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持续大规模的FDI净流入、大量“热钱”涌入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 即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账户顺差, 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连年增加。

1.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

对外贸易企业通过出口商品或劳务收回外汇, 在结售汇制度之下用所持外汇向银行换回人民币, 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增加,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由于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事实上接近固定汇率制, 使央行需动用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吸纳外汇以稳定汇率, 导致央行外汇储备增加。近年来, 我国虽放宽强制结售汇制度限制, 但企业出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仍愿意用外汇换取人民币。

2. 持续大规模的FDI净流入

FDI即外国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使得全球企业青睐中国进行投资, 而我国政府对FDI亦持鼓励政策。所以, 近年FDI在中国快速增长, 并通过结售汇制度由央行向企业、银行以及居民兑换而形成外汇储备。

3. 大量“热钱”涌入

“热钱”即投机性短期资本。近年来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 导致国际“热钱”大规模涌入中国, 它们伪装成合法身份 (如外贸企业或FDI) 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套利, 导致外汇储备的非正常增加。

(三) 外汇储备带来的成本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市场上的外汇数量不断增大, 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因此, 央行不得不发行大量的储备货币以购入外汇, 维持汇率的稳定。然而过多的货币投放会导致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泛滥, 使国内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压力变大, 引发房地产、股票等价格大幅上涨。

巨额外汇储备导致了高成本、低效率占用人民币资源。大量的外汇储备极少进行投资, 而是购买低收益的美国国债, 产生了机会成本。同时, 为吸收随之而来的过剩流动性, 央行还付出了巨大的票据利息支出, 并且央行票据对过剩流动性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 巨额外汇储备还面临价值缩水的巨大损失。前面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元资产, 并在结构方面偏重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在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市场价值缩水时, 我国将面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显著下滑的风险, 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

由于上述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种种问题, 人们开始对中国是否应该持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提出质疑。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合理

就外汇储备的传统功能而言,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看似远超所需。但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情况下, 外汇储备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功能以外, 充足的外汇储备还具有以下功能:维持民众与外部投资者对本国货币政策、汇率管理政策与货币稳定的信心;维持本国经济稳定, 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恶意冲击;应对灾难与突发事件等。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正是由于中国具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才能在危机中保全本国经济。

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传统观点来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宜, 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的情况之下, 外汇储备的充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金融系统未完全开放、管理经验较不成熟、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的国家而言, 是十分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 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 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在实体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影响下, 由我国外贸政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而非刻意追求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看到, 虽然现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储备持有成本, 但这是各方面既有结构、政策及体制需要的结果, 具有其合理性, 贸然改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 不建议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进行大幅改变。但可对外汇储备采取更加积极的优化管理措施, 通过循序渐进的外汇储备多元化, 在避免大幅变动的同时分散外汇储备投资风险。

对于由“热钱”涌入而导致的外汇储备的非自主性增长, 管理当局应加大监管力度, 避免由此引起的外汇储备非正常的大量增长, 造成不必要的成本。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我国也不能消极面对, 而应采取一系列的外汇储备优化管理措施, 例如调整持有币种结构、调整所持美国国债期限、适当建立资源储备、建立多元外汇管理系统, 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效率。

同时,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市场动荡的环境下, 外汇储备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率。我们不能因为短期的变化而被动应对, 而忽视了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在于更重要的流动性与安全性, 而非获得投资收益。相反, 我们应该探索更加积极的外汇储备优化管理方式, 并注重政策制定的长远考虑与积极优化。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2

摘要:高达1.5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已引起了国内外高度重视,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完善我国产业及贸易结构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并对如何运用外汇储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外汇储备自以来大幅增长,似乎越来越成为令我们头疼的大间题。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己达到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到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5力一亿这一惊人的数字。我国的外汇储备,正持续的高速增长着。

当然,外汇储备充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加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信誉度,提高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过高的外汇储备也会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1、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影响货币独立性。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的压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的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它易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出口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并且也冲击了国内相关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3、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被认为是导致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促成我国外汇储备如此高速增长的呢?笔者认为除了全球收支不平衡、投机性资本流人的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单一以货币特别是美元为主的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面临的“双顺差”局面。

所谓双顺差,就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日和资本项目的双重顺差。一般来说,这两者只会出现一个顺差或逆差,而用另一个来基本维持平衡。而我国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所致。自市场体制转轨后,普遍抱着致富心理的中国人投资冲动强烈,投资所带来的生产力激增需要消费也以一定速度上升来消化这些多出来的生产力。但由于目前贫富差距分明特别是城乡收人差距大遏制了消费需求的稳定健康增长,加上长期以来受传统节俭思想的影响消费一直缺乏增长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消费率相比起储蓄率都低的可怜,高储蓄、低消费现象导致了我国内需严重不足。另一方面,“made in china”的廉价标志使得我国商品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外需强盛,国内相对于消费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这使得双顺差问题日益严重化。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储备需求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也不断增长,截止2011年3月的外汇储备达30447亿美元,居世界各国之首。虽然巨额外汇储备在满足各种需求及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持有外汇储备是有代价的,规模过大会造成机会成本上升和资源闲置带来的浪费。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还会带来通货膨胀,使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以持有收益率较低的美国国债为主,加之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在不断贬值,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处于“双缩水”的境地,外汇储备也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不仅可以满足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从而减少外汇储备的“无偿”占有量,而且可将超额的外汇储备尽可能地用于投资,优化外汇储备持有结构,以达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汇储备的持有成本和降低风险。然而,如何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其规模是否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外汇储备的需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归于适度?本文就这些问题,首先归类总结目前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然后提出适度规模要考虑的因素,为这一问题更深入分析提供可能的对策及研究方向。

一、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对于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主要有三种研究结论——超额论、不足论和适度论。超额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过多。许承明(2003)在外汇储备需求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回归方法确定的外汇储备需求方程实证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大多年份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夏斌(2006)从外债、进口用汇、外商投资及利润汇出三个因素考虑,用因素分析法对我国外汇储备需求规模进行静态测算,得出我国保持7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就能满足应对暂时性国际收支的失衡。不足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并不过剩而且还严重不足。刘斌(2003)以货币供应量决定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经济主体外汇需求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性的指标及安全界限值,认为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提高到适度的水平。适度论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处于适度规模。王国林(2003)认为衡量国际储备是否充足可用三个定量指标:实际储备趋势、总储备与进口的比率以及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综合差额的比率,通过推算出的1991年-2000年的适度值,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是充足的,规模也是适度的。

从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的争论议较大。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较多学者偏向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观点。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目前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控制高额外汇储备风险的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国必须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积极探索应对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对策,以减少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其原因是:一是我国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外贸经常项目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二是改革开放举措的积极效应,建立了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使得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顺差;三是我国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外汇供给的宽松、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使得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汇动机减弱,结汇意愿增强。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投机性资金也不断加速流入。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超额增长。

三、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

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以满足我国对外汇储备的基本需求为基础的。外汇储备只有满足了需求之后才能发挥其应由职能。根据储备需求动机理论,外汇储备的需求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交易性需求,指持有外汇储备用于满足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对外经济交易量越大,表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所受的外部干扰也就越大,从而需要的外汇储备也就越多。二是干预性需求,指一国为了满足调节国际收支而持有外汇储备的需要。三是偿债性需求,指一国为偿还外债而持有外汇储备需求。一国必须持有足够的偿债性外汇储备以便及时清偿外债,外债规模越大,对于偿债性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越大。四是预防性需求,指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发生金融危机时,为及时干预外汇市场而持有的外汇储备。五是发展性需求,指一国为寻求经济发展而需要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

本文认为,外汇储备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能单单着眼于保持一国的国际清偿力,还必须考虑外汇储备规模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在满足一国对外汇储备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一国宏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储备量。其形式并非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动的动态区间。而适度规模的确定,也并非仅仅从量上来反映,还要从现有储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判定规模的适度性。通过构建多层次替代效应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可以揭示不同层次外汇储备需求的变化对适度规模的影响机理,从而确定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四、我国保持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对策

为消除外汇储备过多给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应采取综合措施,变消极影响为积极作用,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努力将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本文认为应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需要实施以下对策:一是经济发展应转为内向型经济。二是加大力度调整国内的成本价格。逐步扭转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三是处理好经济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关系。对外不平衡是经济对内不平衡的反映,因此,解决外汇储备激增问题,不能局限于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本上还要从扩大内需和加快结构调整入手。四是应加强对投机性资本流入的监管;引入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拓宽境内资金合法流出的渠道增加美元需求等。五是动用外汇储备向金融机构注资用于补充资本金,有利于金融机构顺利推进股份制改造。六是改革现有的外汇交易中心,建立一个效率高、流动性强和能与国际主要汇市保持基本同步的外汇市场。除此之外,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除了保留必要的用来稳定市场的部分外,应当用于购买战略资源或者技术,并同时让外汇切切实实地用在我国的建设上。

参考文献:

[1] 许承明、唐国兴.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对汇率影响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3年第4期,15-20页。

[2] 夏斌. 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多问题之我见,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30-32页。

[3]刘斌.外汇储备变化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03第2期,114-117页。

[4] 王国林.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状况分析,中国外汇管理,2001年第7期,15-17页。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4

关键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

一、引言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财富累积的载体,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也早已于2008年超越了世界主要8大工业国即汇储备的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汇率, 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巨额的资产面临国际经济变动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超额?应该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对于这些问题, 研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讨论由来已久。在理论研究中, 目前比较流行的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一) 比例分析法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 (R.Triffin) 的储备进口比例法[1], 认为最低外汇储备应至少能支持三个月的进口需求量, 最好能满足3~6个月的进口需要。

(二) 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供应决定论

布朗 (W.M.Brown) 和约翰逊 (Herry Johnson) 等经济学家认为, 本质上讲,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一种货币现象, 提出外汇储备/广义货币应为25%的适度比例。

(三) 成本收益分析法

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海勒 (H.R.H eller) [2]和J.阿格沃尔 (J.Agar aual) [3]等提出。其认为当持有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即达到外汇储备的最佳规模。

(四) 储备需求函数法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 代表人物有弗兰斯德 (M.J.Flander s) 、弗伦克尔 (J.A.Fr enk ol) 和埃尤哈 (M.A.Iy oh a) 。主要通过计量经济学,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构造外汇储备多元函数, 并运用这种函数关系预测储备需求。

(五) 定性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R.J.卡包尔 (R.J.Car baugh) 和C.D范 (C.D.Fan) 等经济学家提出。通过综合分析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来定性的分析最佳储备规模[1]。

中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对外汇储备最适规模也进行了很多研究:王群琳 (2008) 从需求角度出发, 认为当年GDP、年均汇率、经常项目差额、贸易依存度直接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小。史翔鸿 (2008) , 运用修正的阿格沃尔模型得到我国外汇储备的最适规模, 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2]。张彬 (2013) 利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 与各金砖国家实际外汇储备量进行比较, 得出金砖国家外汇储备普遍过量的结论[3]。

三、基于因素分析的储备适度规模测算方法

传统的储备需求函数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将实际外汇储备数据当作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得出储备需求函数, 理论上并不能得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因此, 本文认为, 只考虑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而忽视外汇储备的供给因素是十分片面的。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实际情况, 综合外汇供给、需求、以及国民经济状况多方面因素, 构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以下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

(一)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规模越大,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对外贸易、国际投资、融资等方面就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同时, 产品竞争力提升, 会增大出口, 加大外汇储备供给。

(二) 债务往来

偿还外债本息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同时外汇中有巨额的外国国债。外债的价格波动对外汇储备的供给和需求有重大影响。这一指标采用短期外债 (EDSS) 来衡量。

(三) 外国直接投资

外资的大量流入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同时, 外商投资所得利润如果不在我国进行再投资, 必将购汇汇出, 增加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四) 干预外汇市场

我国外汇体制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选用汇率 (E) 作为衡量指标。

(五)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无疑是影响外汇储备的重要因素据此, 选用经常账户差额 (CA) 作为衡量指标。

模型构建综上所述,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 (GDP) 、短期外债 (EDSS) 、汇率 (E) 、外商直接投资 (FDI) 、经常项目差额 (CA) 、作为衡量一国外汇储备规模 (FR) 适度性指标, 对1993~2013年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模型如下:

FR=C+a1GDP+a2EDSS+a3E+a4FDI+a5CA

四、实证分析

(一) 数据说明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为1993~2013年的年度数据, 数据来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2014) 、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 回归模型

先不对变量进行提出而综合考虑所有的自变量, 运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回归, 得到结果如下:

方程可决系数0.991211说明方程在整体上显著, 确定5%为显著性水平, t0.05 (21) =1.721, 除GDP、FDI之外其他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 说明该模型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 Gra nge因果检验

分析各变量对外汇储备的相关系数, 通过计算得出外汇储备FR与变量FDI、EDSS、E、CA、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636、0.97088、-0.70854、0.71401、0.99174。可见除E与FR高度负相关外, 其他变量与FR均高度正相关。Grange检验可用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 模型的修正

结合表1中Grange因果检验结果, 以及各变量的经济意义, 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考虑到经常项目差额没有考虑到资本项目对外汇的需求以及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 最终剔除常数变量C和短期外债 (EDSS) , 保留国内生产总值 (GDP) 、经常项目差额 (FDI) 、汇率 (E) 、外国直接投资 (FDI) 四个因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对其进行回归, 得到表2:

最终建立统计模型:

(五) 模型统计检验

根据表二中回归模型结果, 对该模型进行以下分析:

(1) 各参数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5%, 查表得t (n-k) =1, 740, 各统计量t值均大于该临界值, 通过了t检验, 说明对应系数显著不为0。

(2) 可决系数R-squar ed为0.9921, Adjusted R-squar ed为0.9907, 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成立, FR能很好地被四个解释变量所解释。

(3) D-W值为1.324508, 进行D-W检验, 样本容量n=21, 解释变量数目k=4, 查D.W.分布表 (1%的上下界) , 得到临界值d L=1.03和d U=1.67, 很明显, d L<D.W.=1.324505<du, 说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六) Chow检验

在1%的置信水平下, 当参数个数K=4, 总样本为21 (N1+N2) 时, 通过查表得到的F临界值为:F (K, N1+N2-2K) =F (4, 13) =5.21。

五、实证结果的经济分析

根据回归模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年GDP、汇率、经常项目差额、直接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小。其影响方式和上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国民生产总值 (GDP) 与外汇储备规模呈正相关, 其影响系数为0.317377, 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对外汇外汇储备量也越大。

六、政策建议

实证得出当前外汇储备规模与适度规模相吻合的结论。结合实际国际经济情况分析, 在1993年到2008年,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最适规模基本吻合。根据实证分析, 本文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系统地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外汇交易机制, 使人民币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信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逐步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

第二, 增强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合理安排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过大, 持有美国国债过多, 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风险。应该根据我国与各贸易伙伴之间的具体情况, 使外汇储备的币种、资产结构更加多元化, 适应贸易金融往来的具体情况。

第三,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我国与欧盟、亚太地区 (尤其是东盟) 各国的经贸往来, 建立清算银行, 推进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之间的直接兑换。

参考文献

[1]R·特立芬.黄金和美元危机[M].耶鲁大学出版社.1960.

[2]R.Heller.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 (6) :196-311.

[3]JP.Agaraual.Optimal Monetary Reserv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71:107 (1) :76-91.

[4]王群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8 (9) :73-79.

中国外汇储备多乎哉? 篇5

据央行7月14日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数据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这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总和还要多,更超过7大工业国的总和。

对外汇增多的担心一方面来自于热钱之忧。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寒流,但相关数据却显示,中国外汇增幅急剧扩大,引发国人对于热钱损害中国金融安全的深切忧虑。不管数据争论如何激烈,热钱流入加快,是各方共识。

我国外汇数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与热钱流入一样,我国外汇储备并不是平均分布,总体而言,近两年明显加快。根据银河证券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2008年流入我国的热钱达4593亿美元,约占同期新增外汇储备的40%。其中,今年前5个月流入的热钱为1196亿美元。

如果我们把外汇储备减去4000亿随时可能流失的热钱,外汇储备则剩下14000亿美元。再把这14000亿美元做一细分,就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之所以高企不下,原因之一是没有藏汇于民。以2008年4月的数据看,美国国家外汇储备只有758亿美元,加拿大只有430亿美元,英国不到1000亿美元,法国和德国也都不到1500亿美元。相比而言,中国是荦荦大者。

但不应忽视,美欧日都是货币自由兑换地区,没有强制结汇制度,国家除了必要的储备之外,奉行的是“藏汇于民”和“藏汇于物”。美国的民间外汇储备高达9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民间外汇储备1600亿美元的60倍。日本国家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二,而民间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将近中国的20倍,其不仅没有外债,还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对它的欠债(3000多亿美元)。如果以官方真实外汇储备1.3万亿计,我国人均外汇储备只有1000美元。而我国,2006年民间外汇储备只有1600亿美元,企业和民众各占一半,民众只有区区800亿美元。

作为货币重要抵押物的黄金储备也同样如此。2007年,美国黄金储备为8135吨,差不多是中国黄金储备600吨的14倍;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其他大宗商品如石油等储备、交易等方面,我国也相形见绌。缺乏货币抵押物使人民币无法与美元脱钩,不能建立自主的货币体制的重要原因。

即便我国是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其使用效率仍然值得担忧。据美国财政部报告:截至2007年6月30日,外国人总计持有21.4%的已发行美国政府支持企业的长期债券,规模约为1.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3763.3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支持企业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担保证券为2060亿美元。报告的注释中写道:机构资产担保证券主要是住房抵押债券。

从2007年6月30日之后,对美国政府支持企业的长期债券实施大胆的增仓行动,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的10个月中,此类债券增加46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89亿元。经过这10个月的持续增持,至2008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支持企业长期债券已经增加到42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万亿元。全球(美国除外,下同)持有总额的比例高达29%。虽然这些债券不会全部成为坏账,但应该承认损失率很高,如果损失一半,将在2000亿美元左右。

不仅如此,随着美元缩水,美国国债、商业银行外汇掉期等财富都在缩水,而主动投资的黑石等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投资能源公司等股权暂时安全。令人不解的是,对于长期债券的投资是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看来中国外汇投资机构认定,只要有政府信用隐型担保就可确保安全。这种陈旧的观念说明了理念的落后,对风险的漠视。

中国外汇储备就人口而言,并不算多,加上投资效率不高,美元急剧贬值,区区万亿美元的储备,恐怕禁不起大手大脚的折腾。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一、引言

近以来,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截止2 0 1 2年3月,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 2 5 5 7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应对突发事件的经济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管理巨额的外汇储备也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储备资产受到的广泛的关注。

对于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合理, 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 我国出现的巨额外汇储备规模是不合理的, 应当适度进行调整, 维持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王凌云, 王恺 (2 0 1 0) 运用需求模型以及成本-收益模型, 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测度结果显示1 9 9 9年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出现了规模过大的问题。何巍 (2011) 运用基于政府效用最大化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测度的结果显示, 我国在2 0 0 4年以后我外汇储备长期处于规模过大的状态。但以谷宇, 韩国高 (2 0 1 1) 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显著提高是稳定汇率和强化国家信用的需求作用的结果, 因而现有的储备规模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取决于其供给与需求是否平衡。因而, 本文认为, 有必要对现有外汇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进行研究, 以揭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

二、外汇储备的供给状况

一般认为外汇储备供给的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的顺差和干预外汇市场所得。国际收支是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当国际贸易出现出口大于进口时, 国际收支表现为收入大于支出, 则经常项目下的收支盈余可留作储备资产, 而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则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融资能力。另外, 一个政府为了稳定汇率市场, 会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干预外汇市场。当本币出现升值压力时就抛出本币买入大量外汇, 这些买入的外汇则储存下构成一国的外汇储备。

我国近年来一直实现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 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2 0 0 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 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也会购入外汇, 形成外汇储备。因而,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 我国外汇储备量是非常充足的。如表1反映了我国近2 0年来外汇储备的供给量。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在2 0 0 0年后出现了较大的增长, 2 0 0 0年外汇储备量为1 6 5 6亿美元, 到2 0 1 1年外汇储备来那个达到3 1 8 1 1亿美元, 是2 0 0 0年的19.2倍, 年均增幅174.6%。

三、外汇储备的需求状况

传统的理论认为, 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和信用保证。9 7金融风暴后, 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外汇储备的自我预防功能, 如O b s t f e l d (2 0 0 8) 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充足的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表现为防范资本的“突然停止”。而A i z e n m a n和L e e (2 0 0 8) 也提出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效降低爆发银行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冻结的风险。Mendoza (2010) 则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发展中国家政策当局愿意为预防危机而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1. 外汇储备需求的表现

本文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贸易的需求。外汇储备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弥补国际收支的逆差, 尤其是预防进口外汇的不足。因而, 本文认为外汇储备核心的需求为对外贸易的需求。早在1 9 6 0年, 特里芬 (R.T r i f f i n) 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中就提出,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该为该国进口总量的20%到50%, 一般认为最合适的外出储备规模为该国进口总额的40%。本文采用进口总额 (I) 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外汇储备需求。

(2) 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认为, 经济发展的规模越大, 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 需要的外汇储备量也会越大。而中国加入W T O后逐渐对资本市场进行了开放, 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 经济规模不断增大, 对于预防性外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外汇储备需求。J e a n n e, R a n c i e r e (2 0 0 8) 提出, 一个国际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为该国G D P的9%。

(3) 外债还本付息的需求。外债的偿还能力是已过良好信用给的基础, 外债的偿还必须依赖于种族的外汇储备。截止2 0 1 1年底, 我国所欠外债余额为6 9 4 9.9 7亿美元。外债及其利息的偿还, 也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本文用外债余额 (D) 来衡量外债还本付息的外汇储备需求。对于该指标, 有学者提出合理的外汇储备应为一国外债总量的40%。

(4) 干预外汇市场的需求。2 0 0 5年中国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 央行在必要的时候要适当运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 因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 央行向外投放的基础货币会有所变化。因此, 本文选用M 2来作为衡量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需求。一般认为, 外汇储备站M 2的比例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越低, 而合理的外汇储备量为该国M2的5%~10%。

2. 外汇储备需求的测度

综上所述, 本文分别选择了进口总额 (I) 的4 0%、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的9%、外债余额 (D) 的4 0%、M 2的20%来估计外汇储备的安全需求量。为统一数量单位, 本文按照对应年份的平均汇率将人民币转换为美元进行换算, 单位统一使用亿美元。估算后的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外债还本付息的外汇储备需求量最少, 而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需求量最大。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 央行对于外汇市场的调节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基准货币来实现, 使得外汇储备与基准货币直接挂钩。因而, 外汇储备对基准货币的依存度较高。

四、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基于外汇储备的哪种需求我国的储备量都超出了学者们所认可的最佳储备规模。从不同的需求角度来看, 中国外汇储备量从1 9 9 4年后就超出了最佳规模。但从干预外汇市场的角度来看,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在2 0 0 3年到2 0 0 5年期间达到最优规模, 到2005年后外汇储备量超出了最优的适度规模。

从超出幅度上看, 2 0 0 5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量超出最高需求 (M 2的2 0%) 的比例为1 1.5 7%, 2 0 0 6年为1 9.2 1%, 2 0 0 7年为3 1.4 6%, 2 0 0 8年为3 0.8 7%, 2 0 0 9年为2 6.0 5%, 2 0 1 0年为2 5.1 7%, 2 0 1 1年为1 8.0 5%。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实际外汇储备超出最高需求的比例并不是太高, 最高值产生在2 0 0 7年和2 0 0 8年, 分别为3 1.4 6%和3 0.8 7%。本文认为, 在这两年之所以会产生较高的外汇储备是为防止金融危机时期的意外支付的预防性储备。这一比例在2 0 0 9年金融危机后有所降低, 尤其是在2 0 1 1年降为1 8.0 5%。这说明在经济趋于稳定后, 外汇储备的规模虽然有所增加, 但其增加速度已经明显减缓, 并朝着合理的方向在发展。

五、对策建议

外汇储备对一国来讲, 对外属于外汇资产, 对内则属于负债。外汇储备过多, 意味着对国内负债的增加。另外, 外汇储备规模越大, 管理的成本越高。因而, 未来有必要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

(1) 促进对外贸易收支的基本平衡

促进对外贸易收支的平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取消出口退税制, 二是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加入W T O后, 我国出口贸易逐年增加, 顺差越来越大。而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的最重要来源, 因而可以通过取消各种出口鼓励措施来实现对外贸易收支的基本平衡。取消某些附加值低的产品的出口鼓励措施, 一方面能够减小出口规模, 另一方面也能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为了平衡贸易收支, 也可以利用外汇多引进高技术产品和设备, 带动本国技术的创新。

(2) 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

尽管本文研究证明中国外汇储备的储备规模超出需求规模的幅度并不是太大, 但这并不证明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完全合理的。这主要是由于, 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需求量较大。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央行要稳定人民币汇率, 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 只能通过增发基础货币来购入大量外汇, 从而导致基础货币增加以及外汇储备增加的双重影响。因而, 未来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来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实现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双重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凌云, 王恺.对中国适度外汇储备的测度[J].经济评论, 2010 (4) :117-123.

[2]谷宇, 韩国高.后危机背景下基于预防动机的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4) :150-161

[3]王曼怡, 朱超.国际金融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86-87.

[4]Obstfeld, Maurice, Shambaugh, Jay Cand Taylor, AlanM,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Trilemma,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CEPR Discussion Papers, 2008:6693

[5]Aizenman, Joshuaand Lee, Jaewoo.Financial versus Monetary Mercantilism:Long-run View of Large International Reserves Hoarding[J].The Worl Economy, 2008, 31 (5) :593-611.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7

关键词:外汇储备,汇率,Granger检验,协整

人民币汇率问题和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期,中国外汇储备连年增长,人民币升值,无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外汇储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一直受到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截至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9 460.30亿美元,增速之快历史罕见。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从原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但是这一改革仍然没有能够缓解近几年来外汇储备飞速增长的趋势,毕竟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正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的来源。自汇改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屡创新高,2008年9月,1美元兑人民币6.8307元,突破7.0关口。由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一篮子货币中,大头还是美元。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Huang Guobo(1995)以1980—1990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中国外汇储备的需求函数,并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引入国内货币供求的非均衡量,实证结果表明进口额、平均进口倾向与国内一年期名义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与前面所有实证分析结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文的结论显示进口额、进口倾向与外汇储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认为导致负相关关系的原因在于外汇储备的流向与进口方向刚好相反[1]。

许承明(2001)采用1978—1999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动态调整模型,结论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需求是由经济规模、国际收支波动率和汇率波动率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其中经济规模、国际收支波动率与外汇储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汇率波动率与外汇储备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

黄继(2002)利用外汇储备需求的动态调整模型对中国1977—200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方程中采用的解释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出口的波动性、汇率波动性,实证结果表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外汇储备需求的影响都显著为正[3]。后来金中夏(2000,2003)分别以1981—1999年与1980—2002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内嵌协整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美实际利差与中国的外汇储备进行了动态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分析与动态分析都表明人民币的升值或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将导致外汇储备加速增长[4,5]。

马娴(2004)利用1992—2001年的季度数据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与工业生产总值、出口额以及上一期的储备额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汇率、利率等也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存在影响,但是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却不显著[6]。

胡燕京、高向艳(2005)把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归纳为进出口规模、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最后得出结论:国家外债余额和汇率变动是中国外汇储备量增长的决定因素[7]。潘成夫(2006)通过2000—2005月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NDF汇率)与外汇储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与外汇储备存在负向变动关系,且升值预期是外汇储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储备快速积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外汇储备积累也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反应[8]。

王珍(2007)利用1994—2005年外汇储备与美元汇价的数据对其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外汇储备与汇率之间呈反向变动的协整关系,但不是特别明显,他认为这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很大联系[9]。龙莹(2007)对2000年1月—2006年9月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汇率的下降将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得出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增长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弹性系数为0.083),且它们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10]。

易行健(2007)利用中国1996—2004年的月度数据对中国的外汇储备需求函数进行详尽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及其波动性、国内外利率差、进口依存度、进口的波动性均显著影响中国的外汇储备需求[11]。

本文通过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外汇储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廓清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对汇率的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的影响程度,为人民币汇率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外汇储备(whcb)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人民币对国外主要币种汇率(美元hl_usa,日元hl_jap,港元hl_hk)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http://www.safe.gov.cn/)。由于从2002年4月2日起才公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价格,从2006年8月1日起才公布英镑对人民币汇率价格,数据太少,因此本文未考虑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的汇率。样本区间选取为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为使数据的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上述变量whcb、hl_usa、hl_jap、hl_hk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在变量前加“l”表示取自然对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前必须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我们根据协整检验方法,以lwhcb、lhl_usa、lhl_jap、lhl_hk为检验变量,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在ADF检验最优滞后期的选取标准上我们采用:在保证残差项不相关的前提下,同时采用AIC准则与SC准则作为最佳时滞的标准,在两者值同时为最小时的滞后长度即为最佳长度。通过变量的时间序列图观察,如果序列包含有趋势(确定的或者随机的),则回归中应该既有常数又有趋势;如果序列没有表现任何趋势且有非零均值,则回归中应该仅有常数;如果序列在零均值波动,则检验回归中应该既不含有常数又不含有趋势(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变量lwhcb、lhl_usa、lhl_jap、lhl_hk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满足构造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

注:检验类型中(c,t,p)分别指常数项,时间趋势项,滞后期。

(二)协整检验

分别建立lhl_usa、lhl_jap、lhl_hk和lwhcb之间的协整方程,并通过OLS法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可决系数均比较高,说明拟合优度较高,T统计量和F统计量都显著,也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

设ε1⌒、ε2⌒、ε3⌒分别为回归模型(1)、(2)、(3)的残差,对ε1⌒、ε2⌒、ε3⌒的水平值作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检验类型中(c,t,p)分别指常数项,时间趋势项,滞后期。

由表2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ε1⌒、ε2⌒、ε3⌒是单位根的原假设,即ε1⌒、ε2⌒、ε3⌒是不平稳的。因此,lhl_usa、lhl_jap、lhl_hk和lwhcb之间不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模型(1)、(2)、(3)中均存在谬误回归。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按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建立下列两变量模型:

对βi(i=1,2,…,m)=0和βj(i=1,2,…,m)=0的原假设进行检验。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对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下,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汇率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汇率的Granger原因,而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汇率不是外汇储备的Granger原因。在10%显著性水平下,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Granger原因,而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不是外汇储备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及对策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外汇储备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 2006年2月底, 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赶超日本,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最新数据,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额达到28473.38亿美元, 较2009年同比增长约1 8.7%。

外汇储备量增加一方面显示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提升, 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实力增强,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警惕高额外汇储备可能给国家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在此形势下, 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探讨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比例分析

(一) 外汇储备/进口 (R/M) 法

根据实证分析结论, 若排除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 主要贸易国在正常年份的外汇储备应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率一般以40%为适度, 低于30%就需要采取调节措施, 最低不能小于20%。按全年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计算, 约为25%, 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3个月的进口为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我国自1994年开始, 实际外汇储备规模与适度规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关外汇储备与进口总额之间的百分比更是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持续增长, 从1996年开始;两者的比例均维持在70%以上, 2009年更攀升至239%,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外汇储备量过大, 超出实际所需过多。

(二) 外汇储备/外债 (R/D) 法

R/D比例分析法是从一国对外所承担的外债需要还本付息角度来考虑外汇储备需求的, 衡量指标包括外汇储备/外债总额和外汇储备/短期外债两个方面, 本文考虑到现今资本的流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远远超过贸易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因而选取外汇储备/短期外债这一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一般认为两者的比例基本应维持在100%。从图中可知, 我国的R/D比例自2006年开始持续高于500%, 在2009年更高达925%, 外汇储备规模过度明显, 大量的闲置资源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金融风险加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注释:图中2010年的短期外债余额选取的是2010年9月末的数据

(三) 外汇储备/国民生产总值 (R/GDP) 法

此类比例分析法主要以实现国内均衡为出发点。一般认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经济发展规模越大, 发展速度越快, 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 因此会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量作为后盾;反之, 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需求量就会越少。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把外汇储备占GDP比重是否超过10%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是否过多的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显示, 2000年至2010年, 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大体呈现上升趋势, 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持续超过10%, 这表明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规模过大。与此同时, 据可靠数据显示, 2007年起这一比例在逐年接近50%, 2010年这一比例更攀升至48.43%, 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结构对经济发展必然造成许多的阻碍。

三、超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如造成资源浪费, 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 诱发通货膨胀等。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由于外汇储备过高导致的各类问题。

(一) 基础货币投放过多, 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 这将导致基础货币也随之增加,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引, 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长, 这将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即使央行发行票据和国债来冲销基础货币的投放, 也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抑制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的作用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以2010年相关数据为例, 外汇储备额在1月份至12月份间从24152.21亿美元增长到28473.3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9%, 同时期我国物价指数也一路走高, CPI从去年1月份的-0.2%一路涨至11月份的5.1%的历史高位, 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可窥一斑。

(二) 超额外汇储备将削弱央行调控能力

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外汇占款增加, 为了维持汇率稳定, 央行缩减国内信贷, 这造成金融机构外汇资金日益短缺现状, 境外美元资金成本走低和境内美元资金价格高起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许多企业绕过国内信贷限制而利用银行间外汇市场换取人民币资金, 外币资本化现象将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相关数据显示, 2010年上半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井喷, 发行量在2.9万亿元左右, 远远超过2009全年1.78万亿元的总量。以当年信贷目标为7.5万亿的目标为基础, 加上银信合作上半年发放的2.9万亿, 当年流入市场的增量资金将超过10万亿, 明显突破监管层的控制目标, 对于央行的调控能力带来极大考验。

(三) 外汇储备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国家为了更好地保证外汇储备投资的安全性, 在进行外汇储备的投资过程中大部分属于国债产品, 根据发达市场的国债历史收益测算, 外汇储备所能获取的收益大概在3%到5%之间, 加上相应的操作成本, 实际收益非常低。以2011年3月9日美债市场为例, 当日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仅为3.46%。由此可见外汇储备大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加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 外汇占款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资金支持, 不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四) 高额外汇储备, 加剧资产价值缩水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 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有关人士称, 截至2010年9月, 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约65%。这一占比在2004年和2005年最高峰时曾高达到约68%, 且这些年均维持在60%以上。我国外汇储备如此高的美元资产占比意味着在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者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市场价值出现缩水的情况下, 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将出现显著下滑, 而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日益庞大, 这部分资产面临的资产价值缩水风险将日益加大。

四、超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 超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

1.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是导致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直接原因

我国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 储备需求取决于货币当局干预的程度, 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干预有增无减。加之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出口大于进口的状态,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 (见表一) , 外币供大于求,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上, 大量购入外币, 导致外汇储备增加, 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直接原因。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年国际收支报告

2. 外商直接投资 (FDI) 是导致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结构性因素

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 我国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数额随之越来越多, 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的影响日益加大。但是其中存在许多资金并没有用于原材料及设备投资, 这会对外汇储备的规模扩大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3.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导致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制度原因

一国外汇储备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 影响外汇需求, 把汇率控制在一国政府所希望的范围之中。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 而必须由央行进行管理以保持在应有范围之内。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防止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 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近几年, 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央行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以干预外汇市场, 调节供求, 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这就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

4.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是导致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重要原因

从2002年起, 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升值人民币并且实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加大, 国内外出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而2008年爆发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进入低迷阶段, 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更是对我国施加压力。如此一来就促使大量短期资本流入, 国际“热钱”纷纷涌入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 从而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增加。

(二) 应对策略

为了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 保证对外支付, 干预外汇市场, 稳定本币汇率, 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 将外汇储备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抑制其过快增长, 有效地管理巨额外汇资产, 以维护我国的国际信誉, 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1. 监管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从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源泉来看, 目前我国属贸易顺差,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是其主要的渠道。外汇储备局应加强对隐藏在贸易项和资本项下流入的热钱的监管和核查, 加大对地下钱庄和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 以及逐步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几方面多管齐下, 对外汇储备规模进行调整。

2. 改革外汇管理方式

我们需要改革的外汇管理制度, 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期限额, 使银行外汇吞吐能力更强, 形成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双极外汇调节力量, 可以适当提高居民个人因私出境购汇标准等。国家的外汇储备资金在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贸易进口、外债和QFII境内资本市场变化等支付需要的安全前提下, 实行股权、债权及信用支付权等多元化投融资运用的战略。推进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国外投资;允许外汇投资者用外汇存款、外币债券和证券、信用证抵押, 从而在中国境内借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用人民币贷款为外商投资企业融资, 使外汇储备实现多元化投资。

3. 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真正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利率和汇率作为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 已经成为我国价格体系中最后两种没有完全放开的指标。一方面, 要解决市场利率结构问题, 在汇率弹性机制的建设中, 必须要解决利率在不同市场间的协调问题, 利率市场化应迈出更大的步伐。另一方面, 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限制逐利性短期资本

对逐利性短期资本交易尽可能实施长期限制。在必要时, 可在资本项目下开征“外币流动利息预扣税”, 包括外币流入和外币流出, 通过这种灵活的非连续性的手段进行资本流动控制。

5. 维护我国外汇储备安全

在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额面前, 不但要考虑如何使其规模更加合理, 更要使其发挥应有的用处, 防止其大规模的缩水, 保障我国的国际收支和支付。我国可以从优化储备结构、将外汇储备适度转为黄金储备、树立外汇储备的资产理念、将外汇储备用作对外信贷资金、坚持国有与民有并重等方面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

五、启示

面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高规模,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外汇实力优势, 发挥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汇率稳定方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 我们更应该开拓思路进行多元化投资、将对外贸易、外汇管理和维护外汇安全等措施相结合, 使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协调, 逐步改革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外汇机制, 使其发挥在国际收支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储备资产管理之路。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经济界日益关注外汇储备危机防范方面的功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官方数据,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亿美元, 居世界首位。针对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在探究其形成原因的前提下, 从外汇储备的管理、货币政策、保障安全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以期推动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外汇储备,比例分析,结售汇制度

参考文献

[1]张鹏:《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增速的不合理性》, 财经研究, 2003 (06)

[2]冯玉梅、于嘉:《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新局面与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15)

[3]纪双城、戴平、于景浩:《国际热钱对中国影响增大》, 环球时报, 2010 (10)

[4]夏斌:《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 银行家, 2006 (5)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9

(一) 平衡国际收支, 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短期周转困难时, 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这样既可以维护本国国际信誉, 又可以避免事后被迫采取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减缓逆差进而影响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干预外汇市场, 保持本币汇率稳定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保持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的汇率稳定以及外汇和货币市场有序运作具有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 调剂外汇需求, 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三) 增强国际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

外汇储备的多寡是反映一国对外金融实力和评价一国偿债能力和资信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 一国外汇储备充足, 表明该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较强, 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币值和购买力也充满信心, 因此国际外汇市场愿意持有该国货币, 该国货币就会坚挺。

(四) 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外汇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象征, 因此一国持有比较充裕的国际储备就意味着有能力左右其货币的对外价值, 由此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储备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 又称为外汇存底, 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长。1990—2011年的外汇储备规模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表1显示, 近20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很少;到1990年增加到110.93亿美元;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的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期。2000年,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5.74亿美元, 居世界第二位, 相当于当年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 达到2121.65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达到10663亿美元, 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比1980年增加了28486亿美元, 年均增加919亿美元;尤其是2000—2010年, 共增加26818亿美元, 年均增加2438亿美元。2000年到2010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达到30.84%, 远远高于GDP增长率。至2012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18万亿美元。

三、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性估算

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管理原则包括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但不能带来盈利, 而且安全性也不能保证, 即存在外汇储备缩水风险。外汇储备要具有适度的储备区间, 区间下限是能够保证内外经济均衡的最小储备量;区间上限借鉴Agarwal模型的思想, 即能使储备量在既定的固定汇率上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 同时使该国的外汇储备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而不产生损失。本文通过对最低下限和最高上限进行估算, 以找寻我国外汇储备适度区间。

(一) 我国外汇储备下限估算

外汇储备下限应当满足维持平均进口倾向所需的外汇需求 (R1) 、对外偿债所需的外汇需求 (R2) 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外汇需求 (R3) 。

则建立最小外汇储备量 (Rmin) 模型:Rmin=R1+R2+R3。模型参数确定如下:

1.维持平均进口倾向所需的外汇需求 (R1)

R1=a*IM

经典的储备需求理论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因此, a为进口参考系数, a取0.25 (3/12=0.25)

2.对外偿债所需的外汇需求 (R2)

R2=b*DB

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该至少满足每年的短期外债需求, 短期外债按110% (即10%的利息) 计还本付息额。 b为实际外债还本付息率, b取1.1。

3.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外汇需求 (R3)

R3=c*IM

一般当局持有的用以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平准基金数额应相当于1个月的进口额, 单考虑到我国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 因此借鉴钟伟 (2007) 对我国的假定, 将c设为0.12 (1.5 /12)

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到表2:

单位:10亿美元

(二) 我国外汇储备上限估算

外汇储备上限的计算借鉴Agarwal模型的思路, 但该模型仅考虑了外汇储备的贸易需求, 未考虑外汇储备的外债还本付息需求、外商投资回报需求、干预性需求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外汇需求, 因此在Agarwal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外汇需求来估算储备上限。

建立最大外汇储备量 (Rmax) 模型:Rmax=R0+R2+R3+R4+R5

1.Agarwal模型:R0=W (lgM+lgQ2-lgQ1) /lgΠ

其中: M = 总资本/ 总产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GDP;

Q1= 进口的生产资料/ 生产性积累= 进口初级品/ 新增固定资产总额;

Q2= 进口的生产资料/ 总产出= 进口初级品/ GDP;

W取1978—2010年最大贸易逆差额149亿美元;

Π为逆差出现的概率:1978—2010年我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年份为9, 因此Π取9/33=0.27。

2.对外偿债所需外汇需求

R2=b*DB

3.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外汇需求

R3=C*IM

4.外商投资利润汇出储备

R4=d*FDI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16%~ 18%, 再加上免税的土地、超低价的劳动力等, 外资在中国的平均利率还会更高。因此外商投资利润率取d=0.18。

5.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外汇需求 (R5)

随着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对外投资额呈逐年上涨趋势。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日本, 达680亿美元, 居世界第五位,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上升至2.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外汇需求也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到表3:

单位:10亿美元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计算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和适度规模的比较可知, 1994年以前, 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在适度规模下限以下;1994—2002年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处于适度规模区间;2003年至今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远远高于适度规模上限 (见图1) 。

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如此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是国内经济失衡, 连年双顺差的结果, 也是全球经济失衡以及热钱大量涌入的结果。外汇储备过多, 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一半以上, 美元不断贬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同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使其回归适度规模区间, 增强外汇储备管理有效性是当前我国外汇管理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

第一, 适度降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可采取增加汇率弹性、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等举措, 逐步降低外汇储备增速, 同时严格监控并严厉打击投机资本流入。第二, 积极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政府应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为其提供政策、金融等多方支持, 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第三, 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目前以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主, 国家投资公司为辅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 加速构建“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J.P.Agarwal.Optional Monetary Reserv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1971.

[2]Heller Robert.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London[J].Economic Journal.1966, 76 (7) .

[3]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克中.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判定[J].经济纵横, 2005 (5) .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引发关注 篇10

在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大跌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努力试图抑制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与此同时,也为降低人民币的波动性损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由于资本加速外流,且自去年8月“意外贬值”以来,人民币失去了“单边升值押注”的地位。去年,中国外汇储备大降了5130亿美元,为1992年以来首次全年下降。不少专家认为,3万亿美元是影响市场情绪的重要关口。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要如何在实现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将风险和波动性抑制在可控的水平。

有专家表示,只要继续实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那么中国就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对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缓冲,只有采取进一步措施放松管制,才能降低持有大规模外汇储备的必要性。

产油国达成冻产协议 原油“熊”途或转向

石油输出国组织部分成员国沙特、卡塔尔、委内瑞拉等与俄罗斯在多哈举行的闭门“石油会议”2月16日结束,卡塔尔石油部长在发布会上透露四国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1月11日水平。沙特石油部长表示希望欧佩克内外产油国能共同冻结产出。市场对原油减产预期重燃,16日盘中欧美原油双双大涨,布伦特原油期货涨幅逾6%触及35美元/桶新高后回落;WTI(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大涨5.6%逾31美元/桶。

事实上,在国际原油触底反弹的过程中,除了技术性反弹修正,供需也在发生变化。全球最大的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独立报价机构阿格斯2月初发布的原油月度展望报告认为,“欧佩克的策略正在起作用,美国致密油产量正在减少。加拿大石油工业协会预测称,2016年石油上游资本支出比2014年低48%。对于油价而言,熊正在离场。”在交易层面,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随着油价跌至12年低点,投机者的WTI原油多头头寸攀升至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多哈石油闭门会议”传达了重要产油国不增产的信息,然而谁来减产仍然扑朔迷离。有分析认为,即便其他成员国和俄罗斯产量维持不变,如果允许伊朗增产,其对原油市场的利空影响仍不可小觑。此外,欧佩克成员国中,伊拉克能否服从不增产的安排,目前仍存在未知数。

迪士尼亏损敲响香港旅游业警钟 暴乱加速“赶客”

201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踏入十周年,即遇上旅游业走下坡路。据报道,乐园2015年度入场人数680万人次,比2014年度的750万人次按年下跌9.3%,是2009年起连续攀升以来的首度下跌。其中内地客比例从前年的占48%减至占41%,国际客维持两成不变。收入方面,迪士尼去年年度收入51亿港元,按年减少6.4%,未扣除利息、税项及摊销前盈利,按年大跌近36%,亏损 1.48亿港元,是三年来首次亏损。有媒体报道称,内地旅客按年大跌是致命伤。

迪士尼业绩倒退并非孤立现象。据报道,香港海洋公园去年入场人次更大跌15%。尽管内地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春节期间外游人次再创新高,到访澳门、台湾、日本和韩国的游客都在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5930多万旅客访港,按年减少2.5%,其中内地客有4500多万人次,占76%,按年跌了3%。分析认为,除“一签多行”调整为“一周一行”外,激烈的反水货客示威以及强逼购物事件也是打击内地游客来港的主要原因。由于猴年春节发生旺角暴乱,接着又一再发生纵火案,“赶客效果立竿见影”。

出境游人数再创新高 在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春节假期旅游过年成为中国人的新时尚。出境游方面,据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出现了“史上最大出境旅游潮”,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次达到600万。有数据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出境游花销总额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消费力不可小觑。

入境游方面,中国入境旅游三年来首次增长。最新发布的旅游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6年发展预测》显示,去年不仅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12%,入境旅游也实现了三年来首次增长。

中国出入境游的加速发展,以及与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使便捷的手机客户端成为了最重要的预订方式。随着“互联网+”以及旅游客户端全面渗透旅游业,今年春节通过网络预订旅游项目,特别是手机端预订更被市场追捧。

TPP 在新西兰奥克兰签署

2月4日,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12国代表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了签字仪式。作为TPP谈判标志性、象征性的节点,各国在签署协议后将在各国国内推进TPP,批准和相关法律配套的进程。签字仪式在奥克兰市中心标志性的建筑天空塔下的会议中心举行。签字前,新西兰政府为12国部长及代表举行了具备当地文化特色的欢迎仪式,随后各国代表一次在协定文本上签字,并举行了简短的新闻发布会。签字仪式吸引了包括各签字国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关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TPP已经签字,但是否会获得所有成员国的通过还是一个未知数,加上美国大选年等政治因素,协定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大。反对TPP的声音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新西兰最初决定举行签字仪式的时候,反TPP团体和个人都举行过多次抗议活动,还向新西兰总督提交了反对TPP请愿书。在签字仪式举行的当天,不少抗议者一大早在奥克兰举行签字仪式周边的街道公园中举行示威活动,举着标语、高喊口号,表达他们的不满。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篇11

关键词: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对策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8年3月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6822亿美元, 而2007年3月末这一数据则超过10000亿大关, 达到1202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在1979年之前, 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 甚至还出现过负值。但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持续增长, 贸易高速发展, 外汇储备开始迅猛增加, 到1996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6年上升相对平稳。2001年后, 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迅速推动了外汇储备的飙升, 到2006年连续第三年单年外汇储备增量超过2000亿美元。可以说,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加, 由零增至1万多亿美元。根据ADB的估计, 我国至少有一半的外汇储备 (约5500亿美元) 是不必要的, 完全可以自由支配。随着世界相关国家外汇储备的激增, 盈利性原则尤其受到各国重视。根据有关国家经验, 包括已完全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 一般近80%左右的外汇储备确保在可承受的成本收益内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20%左右的储备用于积极的储备管理投资, 其中境外股权投资是主要的选择方式。

二、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成因分析及思考

(一) 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后果

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贸易商品为主而进口商品却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这些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 倾斜的政策是这些产品的基础支持, 然而这些优势的被复制性很强。我们的生产力成本低, 非洲比我们更低;我们在政策上的倾斜, 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比我们更倾斜。而今天的我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环境, 已经促使本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优势在下降。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 我国的生产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因各种环境原因而将本有的优势丧失, 而我国的贸易结构又没有及时顺利地调整到高附加值的技术加工和服务产业上, 那么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稳定和长期繁荣, 而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会面临大幅度下降的挑战。

(二) 国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

1.自我国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速发展和成熟的基础设施、低廉的成本、相关鼓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国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2001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后, 国外资本开始寻猎全球资本市场, 我国市场的种种优势成为其不二选择。美元的贬值、美国本土的低利率等等原因又为国外资本向我国的涌动推波助澜。

3.我国的融资渠道的限制, 使优质公司境外上市, 也部分造成国外资本内流。

不可否认国外直接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资本虚注、为热钱做“壳”资源、资本疯狂的掠夺利润却很少留下一点 (核心) 技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即将进行的双税合并改革等因素, 使得国外资本在我国的成本将不断提高;而印度, 由于制度贴合、语言优势、人才储备种种综合优势, 将逐渐成为了世界资本的乐园。在这种环境下, 我们吸引外资的优势能保持到何时?由国外直接投资所推动的外汇储备增长还能维持到什么幅度?其实这种国外资本投资的下降趋势已从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得到反映。

(三) 国外热钱的大量涌入

由于外汇储备激增, 贸易顺差加大, 再综合本国的汇率制度等因素, 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边际效益递减从而降低了资本的吸引, 致使将近1870亿美元的国外热钱大量涌入。它们通过混入外贸经常性账户、外资直接投资和QFII等渠道流入三个大的方向: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库债券、房地产以及创投基金。适度的热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正面贡献, 但巨额热钱却在本阶段使我国国内经济出现通货膨胀, 刺激投机心理的扩展。民间的分析, 逐渐放量的热钱已经进入我国的股市。若真是如此, 不敢想象假如大量热钱撤出, 这时国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信心会遭受怎样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 国际重金属和原油价格却激涨的事实证明美元加息的边际已经到达, 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 将使国际热钱继续角逐我国资本市场, 在这种国内外因素交错作用下, 热钱的进入还会进一步增长, 由此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将在中短期内继续下去。

三、超额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一) 控制外汇储备激增之源

我国经济地位的现状离经济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汇率等问题上的话语权相对要薄弱, 也就是说, 在面对引起外汇储备升值甚至是保值风险的外部因素时只能相对被动地面对。正因为如此, 我国就更应该关注影响外汇储备的国内因素。比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使得现有并占绝对位置的低附加值产品贸易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和技术产业顺利和及时的过渡, 解决这一状况的大方向是鲜明的, 即以政策和税收引导为主, 国家补贴为辅,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使我国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场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价值高增长基地。当然, 虽然产业结构的调整绝非朝夕可善的系统工程, 在速度决定发展的今天, 如果我们还任由低附加值加工业顺其发展惯性轨道走下去, 我国会丧失相对优势和发展时机。又比如, 在对国外直接投资方面, 应该立足长期发展, 提高外国资本引进的质量, 而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做文章, 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资金, 也可以在我们所渴望的技术方面有所收获。至于热钱是比较难以管理的, 因为它具有积极因素同时也有破坏力, 既不能过分严格, 也不可听之任之。可以考虑采取辅助税收等手段遏制热钱的过渡流入, 缓解外汇储备的激增, 例如:入境外汇兑换人民币时增收外汇交易税, 购买房产时征收房产税等。

(二) 集中用于急需方向, 扩大藏汇于民

如何适度积极地运用外汇储备, 国际上并无成形经验和规矩。对我国而言, 可集中用于国家急需的方向。目前较易形成共识的是: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 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核心技术、先进设备等。其中, 利用外汇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不失为“多全其美”的外汇管理思路。在价格合适的时候, 逐渐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 或者与石油输出国合作, 投资石油战略储备的基础设施, 比如媒体披露的铺设连接巴基斯坦到我国的输油管道的计划等。展开“石油外交”, 争取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供给, 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国际布局。当然前提是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地、充分地、可行性研究。这不仅是一个有效的外汇管理方式, 也能促进我国全方位能源战略的建设。对于“藏汇于民”, 政府单纯地把“强制性结售汇”改为“意愿性结售汇” (即自愿选择保留还是卖出外币) 只是一个先决条件, 相对于要改变人们的持有观念可容易多了。关键要让大家愿意持有外币, 这就需要政府花大力气在拓宽外币投资、理财渠道上, 而且在办理上一定要方便。但是目前国内这个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仍需大力推进。事实上“藏汇于民”这一对策对降低国家的外汇风险、增加居民外汇财富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 把管理流动性和战略投资职能分开

外汇管理应该把管理外汇流动性的职能和外汇战略投资的职能分开, 前者可以由央行来管, 后者可以借助于汇金公司, 专门成立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专门公司。因此, 不妨把汇金公司建设成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类似的专门管理国家外汇资产投资的公司, 行使外汇海外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战略投资者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方式的管理和创新职能。汇金公司的这个新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但是一定要市场化运作。

(四) 可用于解决我国的社会问题

外汇储备或许可用于解决我国的社会问题, 比如给国有银行注资, 填补资金短缺的学校、医院、基础建设和社保基金, 或者支持我国落后的西部省份的开发等。用外汇储备填补社保基金是疏散外汇积累的另一种渠道。社保缺口很大, 现在多余的外汇积累远远不够填补社保基金的缺口, 因此有很大的空间吸收新增加的超额外汇储备。只要外汇积累超出正常支付数量,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发债向中央银行买下超出部分, 注入社保基金。然后加大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比例。这样, 外管局的外汇积累逐渐缓和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不仅补充了社保基金, 也可缓冲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还推动了QDII (国内合格机构投资者) 的海外投资的积极的外汇管理模式。而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也淡化了官方色彩, 既有降低外汇储备“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还能改善目前该项保障的庞大资金缺口, 以此加强消费信心, 从而减少储蓄的比例, 释放购买力, 而且这也是一举多得的长效和安全的外汇管理机制。

总之, 外汇管理方式应该不断地积极创新, 国家也开始了分散外储的计划。要特别注意的是, 积极的外汇管理方式, 不论向什么领域投资, 一定是对外投资, 不能是对内投资。用外汇对内投资有重复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发生“透支”的危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机会, 只要我国可以及时的从成因着手控制外汇储备的激增, 并同时对现有外汇储备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并做出积极的规划, 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规避外汇储备带来的金融风险的同时, 获得提高国民的福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贾波.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J].天润财经, 2005 (10) .

[2]李振勤.外汇储备剧增之后的问题与对策[J].我国经济周刊, 2005 (5) .

[3]栗书茵.论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0 (4) .

[4]高进水, 张燕燕.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判断[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9) .

[5]卢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 2006 (11) .

[6]齐宇冲.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06 (12) .

[7]王光宇.外汇储备:难以承受之重[J].银行家, 2007 (2) .

上一篇:证券公司的风险与防范下一篇:三维不变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