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制度

2024-08-02

外汇管理制度(共12篇)

外汇管理制度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此巨量的外汇储备在充分显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与烦恼, 进而引发业界激烈争论。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2006年2月, 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储备大国。2007年年末外汇储备较2006年末增加了4619亿美元, 达到15282亿美元。截至2010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额达到28473亿美元。2011年3月, 我国外汇储备正式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达30447万亿美元。6月新增外汇占款为490.85亿元, 较5月份的234.31亿元继续增长。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较2011年三季度末净减少206亿美元, 是近期我国外汇储备首次出现季度净减少现象。2012年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 相较3月末的3.305万亿美元下降650亿。这是自2011年4季度之后, 我国外汇储备再次出现季度负增长。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

(一) 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

巨额的外汇储备无疑是一笔丰盛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较为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近年来, 充裕的外汇储备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 稳定人民币汇率, 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 充足的外汇储备便于企业对外开展经济交往活动。在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情况下, 企业用汇、购汇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企业对外投资, 只要在经济上可行, 就可以用人民币购汇投资,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进口、外债等对外支付也同样能得到保障和满足。

再次, 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可增加民生支出。外汇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 确保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并入人民银行大账, 人民银行依法将央行净利润全部上缴财政, 增加了用于民生支出的财政资金的可使用量, 实际上也对国民福利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二) 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作为发行货币的储备物, 央行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外汇储备越多, 相应投放的货币就会越多, 而过多投放货币, 就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严重的货币贬值, 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的方式回笼资金。这样就导致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困境:一方面, 为抑制人民币升值过快而不断购汇, 相应扩大货币投放;另一方面, 为防止通货膨胀又不得不采取措施予以对冲, 大量回笼货币造成资金闲置。一方面, 货币过多, 面对通胀, 理应较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另一方面, 如果较大幅度提高利率, 有可能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并带来新问题。这就迫使中央银行使用利率工具时慎之又慎。

此外, 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其它弊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增大, 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运用和效应;高额外汇储备并不经济, 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 内债与外债大幅增加;增大了储备风险;使国家储备资产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失去了国际货币基会组织的优惠贷款。

三、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安全、流动、增值———这三个词可以说是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金科玉律”。

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处于重要地位。我国一直坚持多元化、长期性和战略性来保障外汇储备安全。多元化, 就是通常说的“所有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既会投资不同的币种, 又会在同一币种下投资不同的资产, 是一种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原则。长期性, 是指确定外汇资产配置结构时, 会综合考虑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市场发展趋势等长期因素。战略性, 是指确定货币结构时, 还会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和对外支付需要, 以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性或战略性因素, 目的是维护大局稳定, 也就有利于保障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安全。

外汇储备资产还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因为国家外储不仅要满足一般对外支付需求, 如进口国内需要的物资或技术、支持企业“走出去”等, 还要在资本可能出现快速流出、货币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 发挥保障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安全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 任何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会大规模地投资波动性大、市场容量小、流动性差的资产。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以及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长, 外汇储备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 世界各国对它的经营管理已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保守变为进取, 增值的目标也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国际储备“安全、流动、增值”三原则,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要多元化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过于单一, 主要还是以美元资产为主。美元将以缓慢的速度温和贬值。美元的贬值预期将使我们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遭受资本损失, 这构成了我们在储备增量中减持美元的基本动机。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多元化, 逐步减少美元储备比重, 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 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二) 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分散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等, 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 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应逐渐提高股权、企业债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适度降低国债、机构债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

(三) 积极建立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的储备

目前这类资源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 投资价值明显上升。例如, 尽管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 但美国仍在利用目前的原油市场低迷时期大举囤油。相比之下, 中国的原油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却在下降,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合理成本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 利用时机以较低成本建立能源与大宗商品储备。

(四) 采取多种措施, “藏汇于民”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 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 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 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

(五) 审慎执行走出去战略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支持社保基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等实体投资于国内外企业股权。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通过对一系列申报“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审核, 为缺乏资金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成长型企业, 通过调拨一定外汇储备, 帮助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办厂;通过兼并购买、控股国际产业链中的企业降低企业成本, 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对境内企业走出去进行风险教育。

参考文献

[1]任飞.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及管理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8) .

[2]刘兵权, 彭菲娅.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7) .

[3]徐光润.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J].西部金融, 2010 (6) .

[4]张洁赢.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9 (11) .

外汇管理制度 篇2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操作指引

第一部分 内保外贷外汇管理

一、担保人办理内保外贷业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及外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自行签订内保外贷合同。

二、内保外贷登记

担保人签订内保外贷合同后,应按以下规定办理内保外贷登记:

(一)担保人为银行的,由担保人通过数据接口程序或其他方式向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报送内保外贷相关数据。

(二)担保人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以下简称为非银行机构)的,应在签订担保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内保外贷签约登记手续。担保合同或担保项下债务合同主要条款发生变更的(包括债务合同展期以及债务或担保金额、债务或担保期限、债权人等发生变更),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内保外贷变更登记手续。

1、非银行机构到外汇局办理内保外贷签约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关于办理内保外贷签约登记的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已办理且未了结的各项跨境担保余额、本次担保交易内容要点、预计还款资金来源、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有共同担保人的,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

(2)担保合同和担保项下主债务合同(合同文本内容较多的,提供合同简明条款并加盖印章;合同为外文的,须提供中文翻译件并加盖印章);

(3)外汇局根据本规定认为需要补充的相关证明材料(如发改 委、商务部门关于境外投资项目的批准文件、办理变更登记时需要提供的变更材料等)。

2、外汇局按照真实、合规原则对非银行机构担保人的登记申请进行程序性审核,并为其办理登记手续。外汇局对担保合同的真实性、商业合理性、合规性及履约倾向存在疑问的,有权要求担保人作出书面解释。外汇局按照合理商业标准和相关法规,认为担保人解释明显不成立的,可以决定不受理登记申请,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

担保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到外汇局办理担保登记的,如能说明合理原因,且担保人提出登记申请时尚未出现担保履约意向的,外汇局可按正常程序为其办理补登记;不能说明合理原因的,外汇局可按未及时办理担保登记进行处理,在移交外汇检查部门后再为其办理补登记手续。

3、非金融机构可以向外汇局申请参照金融机构通过资本项目系统报送内保外贷数据。

4、同一内保外贷业务下存在多个境内担保人的,可自行约定其中一个担保人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外汇局在办理内保外贷登记时,应在备注栏中注明其他担保人。

三、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提供内保外贷,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应具有相应担保业务经营资格。以境内分支机构名义提供的担保,应当获得总行或总部授权。

四、内保外贷项下资金用途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内保外贷项下资金仅用于债务人正常经营范围内的相关支出,不得用于支持债务人从事正常业务范围以外的相关交易,不得虚构贸易背景进行套利,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投机性交易。

(二)未经外汇局批准,债务人不得通过向境内进行借贷、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等方式将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调回境内使用。担保项下资金不得用于境外机构或个人向境内机构或个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债权投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1、债务人使用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向在境内注册的机构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

2、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获得境外标的公司的股权,且标的公司50%以上资产在境内的。

3、担保项下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人自身或境外其他公司承担的债务,而原融资资金曾以股权或债权形式直接或间接调回境内的。

4、债务人使用担保项下资金向境内机构预付货物或服务贸易款项,且付款时间相对于提供货物或服务的提前时间超过1年、预付款金额超过100万美元及买卖合同总价30%的(出口大型成套设备或承包服务时,可将已完成工作量视同交货)。

(三)内保外贷合同项下发生以下类型特殊交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内保外贷项下担保责任为境外债务人债券发行项下还款义务时,境外债务人应由境内机构直接或间接持股,且境外债券发行收入应用于与境内机构存在股权关联的境外投资项目,且相关境外机构或项目已经按照规定获得国内境外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登记、备案或确认;

2、内保外贷合同项下融资资金用于直接或间接获得对境外其他机构的股权(包括新建境外企业、收购境外企业股权和向境外企业增资)或债权时,该投资行为应当符合国内相关部门有关境外投资的规定;

3、内保外贷合同项下义务为境外机构衍生交易项下支付义务时,债务人从事衍生交易应当以止损保值为目的,符合其主营业务范围且经过股东适当授权。

五、内保外贷注销登记

内保外贷项下债务人还清担保项下债务、担保人付款责任到期 或发生担保履约后,担保人应办理内保外贷登记注销手续。其中,银行可通过数据接口程序或其他方式向外汇局资本项目系统报送内保外贷更新数据;非银行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到外汇局申请注销相关登记。

六、担保履约

(一)银行发生内保外贷担保履约的,可自行办理担保履约项下对外支付,其担保履约资金可以来源于自身向反担保人提供的外汇垫款、反担保人以外汇或人民币形式交存的保证金,或反担保人支付的其他款项。反担保人可凭担保履约证明文件直接办理购汇或支付手续。

(二)非银行机构发生担保履约的,可凭加盖外汇局印章的担保登记文件直接到银行办理担保履约项下购汇及对外支付。在办理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时,须填写该笔担保登记时取得的业务编号。

非银行机构发生内保外贷履约的,在境外债务人偿清境内担保人承担的债务之前(因债务人破产、清算等原因导致其无法清偿债务的除外),未经外汇局批准,担保人必须暂停签订新的内保外贷合同。

(三)非银行机构提供内保外贷后未办理登记但需要办理担保履约的,担保人须先向外汇局申请办理内保外贷补登记,然后凭补登记文件到银行办理担保履约手续。外汇局在办理补登记前,应先移交外汇检查部门。

七、对外债权登记

(一)内保外贷发生担保履约的,成为对外债权人的境内担保人或境内反担保人,应办理对外债权登记。

对外债权人为银行的,通过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报送对外债权相关信息。债权人为非银行机构的,应在担保履约后15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对外债权登记,并按规定办理与对外债权相关的变更、注销手续。

(二)对外债权人为银行时,担保项下债务人(或反担保人)主动履行对担保人还款义务的,债务人(或反担保人)、担保人可自行办理各自的付款、收款手续。债务人(或反担保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主动履行付款义务的,担保人以合法手段从债务人(或反担保人)清收的资金,其币种与原担保履约币种不一致的,担保人可自行代债务人(或反担保人)办理相关汇兑手续。

(三)对外债权人为非银行机构时,其向债务人追偿所得资金为外汇的,在向银行说明资金来源、银行确认境内担保人已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对外债权登记后可以办理结汇。

八、其他规定

(一)担保人办理内保外贷业务时,应对债务人主体资格、担保项下资金用途、预计的还款资金来源、担保履约的可能性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审核,对是否符合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尽职调查,并以适当方式监督债务人按照其申明的用途使用担保项下资金。

(二)境内个人作为担保人,可参照境内非银行机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

(三)境内机构为境外机构(债务人)向其境外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按内保外贷进行管理,提供反担保的境内机构须遵守本规定。境内机构按内保外贷规定为境外机构(债务人)提供担保时,其他境内机构为债务人向提供内保外贷的境内机构提供反担保,不按内保外贷进行管理,但需符合相关外汇管理规定。

(四)担保人对担保责任上限无法进行合理预计的内保外贷,如境内企业出具的不明确赔偿金额上限的项目完工责任担保,可以不办理登记,但经外汇局核准后可以办理担保履约手续。

第二部分 外保内贷外汇管理

一、境内非金融机构从境内金融机构借用贷款或获得授信额度,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担保,并自行签订外保内贷合同:

(一)债务人为在境内注册经营的非金融机构;

(二)债权人为在境内注册经营的金融机构;

(三)担保标的为本外币贷款(不包括委托贷款)或有约束力的授信额度;

(四)担保形式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

未经批准,境内机构不得超出上述范围办理外保内贷业务。

二、境内债务人从事外保内贷业务,由发放贷款或提供授信额度的境内金融机构向外汇局的资本项目系统集中报送外保内贷业务数据。

三、发生外保内贷履约的,金融机构可直接与境外担保人办理担保履约收款。

境内债务人从事外保内贷业务发生担保履约的,在境内债务人偿清其对境外担保人的债务之前,未经外汇局批准,境内债务人应暂停签订新的外保内贷合同;已经签订外保内贷合同但尚未提款或全部提款的,未经所在地外汇局批准,应暂停办理新的提款。

境内债务人因外保内贷项下担保履约形成的对外负债,其未偿本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超出上述限额的,须占用其自身的外债额度;外债额度仍然不够的,按未经批准擅自对外借款进行处理。

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债权人,发生境外担保人履约的,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办理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时,应在申报单上填写该笔外保内贷登记时取得的业务编号。

境内债务人向债权人申请办理外保内贷业务时,应向债权人真实、完整地提供其已办理外保内贷业务的债务违约、外债登记及债务清偿情况。

四、外保内贷业务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境内债务人应在担保履约后15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短期外债签约登记及相关信息备案。外汇局在外债签约登记环节对债务人外保内贷业务的合规性进行事后核查。发现违规的,在将违规行为移交外汇检查部门后,外汇局可为其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因境外担保履约而申请办理外债登记的,债务人应当向外汇局提供以下材料:

(一)关于办理外债签约登记的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外保内贷业务逐笔和汇总情况、本次担保履约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担保合同复印件和担保履约证明文件(合同文本内容较多的,提供合同简明条款并加盖印章;合同为外文的,须提供中文翻译件并加盖债务人印章)。

(三)外商投资企业应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等文件,中资企业应提供营业执照。

(四)上末经审计的债务人财务报表。

(五)外汇局为核查外保内贷业务合规性、真实性而可能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如境外债权人注册文件或个人身份证件)。

五、金融机构办理外保内贷履约,如担保履约资金与担保项下债务提款币种不一致而需要办理结汇或购汇的,应当向外汇局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办理境外担保履约款结汇(或购汇)业务,由其分行或总行汇总自身及下属分支机构的担保履约款结汇(或购汇)申请后,向其所在地外汇局集中提出申请。

金融机构提出的境外担保履约款结汇(或购汇)申请,由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受理。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签订贷款担保合同时无违规行为的,外汇局可批准其担保履约款结汇(或购汇)。若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属于未办理债权人集中登记等程序性违规的,外汇局可先允许其办理结汇(或购汇),再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属于超出现行政策许可范围等实质性违规且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外汇局应先移交外汇检查部门,然后再批准其结汇(或购汇)。

六、金融机构申请担保履约款结汇(或购汇),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书;

(二)外保内贷业务合同(或合同简明条款);

(三)证明结汇(或购汇)资金来源的书面材料;

(四)债务人提供的外保内贷履约项下外债登记证明文件(因清算、解散、债务豁免或其他合理因素导致债务人无法取得外债登记证明的,应当说明原因);

(五)外汇局认为必要的其他证明材料。

七、境外担保人向境内金融机构为境内若干债务人发放的贷款组合提供部分担保(风险分担),发生担保履约(赔付)后,如合同约定由境内金融机构代理境外担保人向债务人进行债务追偿,则由代理的金融机构向外汇局报送外债登记数据,其未偿本金余额不得超过该担保合同项下各债务人上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数之和。

第三部分 物权担保外汇管理

一、外汇局仅对跨境担保涉及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事项进行规范,但不对担保当事各方设定担保物权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担保当事各方应自行确认以下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

(一)设定抵押(质押)权的财产或权利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

(二)设定抵押(质押)权在法律上是否存在强制登记要求;

(三)设定抵押(质押)权是否需要前置部门的审批、登记或备案;

(四)设定抵押(质押)权之前是否应当对抵押或质押物进行价值评估或是否允许超额抵押(质押)等;

(五)在实现抵押(质押)权时,国家相关部门是否对抵押(质押)财产或权利的转让或变现存在限制性规定。

二、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因提供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而产生的跨境收支和交易事项,已存在限制或程序性外汇管理规定的,应当符合规定。

国家对境内外机构或个人跨境获取特定类型资产(股权、债权、房产和其他类型资产等)存在限制性规定的,如境外机构从境内机构或另一境外机构获取境内资产,或境内机构从境外机构或另一境内机构获取境外资产,担保当事各方应自行确认担保合同履约不与相关限制性规定产生冲突。

三、当担保人与债权人分属境内、境外,或担保物权登记地(或财产所在地、收益来源地)与担保人、债权人的任意一方分属境内、境外时,境内担保人或境内债权人应按下列规定办理相关外汇管理手续:

(一)当担保人、债权人注册地或担保物权登记地(或财产所在地、收益来源地)至少有两项分属境内外时,担保人实现担保物权的方式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二)除另有明确规定外,担保人或债权人申请汇出或收取担保财产处置收益时,可直接向境内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在审核担保履约真实性、合规性并留存必要材料后,担保人或债权人可以办理相关购汇、结汇和跨境收支。

(三)相关担保财产所有权在担保人、债权人之间发生转让,按规定需要办理跨境投资外汇登记的,当事人应办理相关登记或变更手续。

四、担保人为第三方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物权担保,构成内保外贷或外保内贷的,应当按照内保外贷或外保内贷相关规定办理担 保登记手续,并遵守相关限制性规定。

经外汇局登记的物权担保因任何原因而未合法设立,担保人应到外汇局注销相关登记。

五、境内非银行机构为境外债务人向境外债权人提供物权担保,外汇局在办理内保外贷登记时,应在内保外贷登记证明中简要记录其担保物权的具体内容。

外汇局在内保外贷登记证明中记录的担保物权具体事项,不成为设定相关抵押、质押等权利的依据,也不构成相关抵押或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

六、境内机构为自身债务提供跨境物权担保的,不需要办理担保登记。担保人以法规允许的方式用抵押物折价清偿债务,或抵押权人变卖抵押物后申请办理对外汇款时,担保人参照一般外债的还本付息办理相关付款手续。

第四部分 跨境担保其他事项外汇管理

一、其他形式跨境担保

(一)其他形式跨境担保是指除前述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以外的其他跨境担保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担保人在境内、债务人与债权人分属境内或境外的跨境担保;

2、担保人在境外、债务人与债权人分属境内或境外的跨境担保;

3、担保当事各方均在境内,担保物权登记地在境外的跨境担保;

4、担保当事各方均在境外,担保物权登记地在境内的跨境担保。

(二)境内机构提供或接受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在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自行签订跨境担保合同。除外汇局另有明确规定外,担保人、债务人不需要就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到外汇局办理登记或备案,无需向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报送数据。

(三)境内机构办理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应按规定办理与对外 债权债务有关的外汇管理手续。担保项下对外债权或外债需要事前办理审批或登记手续的,应当办理相关手续。

(四)除另有明确规定外,境内担保人或境内债权人申请汇出或收取担保履约款时,可直接向境内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在审核担保履约真实性、合规性并留存必要材料后,担保人或债权人可以办理相关购汇、结汇和跨境收支。

(五)担保人在境内、债务人在境外,担保履约后构成对外债权的,应当办理对外债权登记;担保人在境外、债务人在境内,担保履约后发生境外债权人变更的,应当办理外债项下债权人变更登记手续。

(六)境内担保人向境内债权人支付担保履约款,或境内债务人向境内担保人偿还担保履约款的,因担保项下债务计价结算币种为外币而付款人需要办理境内外汇划转的,付款人可直接在银行办理相关付款手续。

二、境内债务人对外支付担保费,可按照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有关规定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

三、担保人、债务人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担保履约义务确定发生的情况下签订跨境担保合同。担保人、债务人和债权人可按照合理商业原则,依据以下标准判断担保合同是否具备明显的担保履约意图:

(一)签订担保合同时,债务人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清偿能力或可预期的还款资金来源;

(二)担保项下借款合同规定的融资条件,在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与债务人声明的借款资金用途是否存在明显不符;

(三)担保当事各方是否存在通过担保履约提前偿还担保项下债务的意图;

(四)担保当事各方是否曾经以担保人、反担保人或债务人身份发生过恶意担保履约或债务违约。

四、担保人、债务人、债权人向境内银行申请办理与跨境担保相关的购付汇和收结汇时,境内银行应当对跨境担保交易的背景进行尽职审查,以确定该担保合同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跨境承诺,不按跨境担保纳入外汇管理范围:

(一)该承诺不具有契约性质或不受法律约束;

(二)履行承诺义务的方式不包括现金交付或财产折价清偿等付款义务;

(三)履行承诺义务不会同时产生与此直接对应的对被承诺人的债权;

(四)国内有其他法规、其他部门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有效管理,经外汇局明确不按跨境担保纳入外汇管理范围的跨境承诺,如境内银行在货物与服务进口项下为境内机构开立的即期和远期信用证、已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范围的信用保险等;

(五)一笔交易存在多个环节,但监管部门已在其中一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经外汇局明确不再重复纳入规模和统计范围的跨境承诺,如境内银行在对外开立保函、开立信用证或发放贷款时要求境内客户提供的保证金或反担保;

(六)由于其他原因外汇局决定不按跨境担保纳入外汇管理范围的相关承诺。

不按跨境担保纳入外汇管理范围的相关承诺,不得以跨境担保履约的名义办理相关跨境收支。

六、跨境担保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融资性付款义务提供的担保,这些付款义务来源于具有融资合同一般特征的相关交易,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借款、债券、融资租赁、有约束力的授信额度等。非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为非融资性付款义务提供的担保,这些付款义务来源于不具有融资合同一般特征的交易,包括但不限于招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延期付款 担保、货物买卖合同下的履约责任担保等。

七、外汇局对境内机构跨境担保业务进行核查和检查,担保当事各方、境内银行应按照外汇局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对未按本规定及相关规定办理跨境担保业务的,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处罚。

(一)违反《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债务人将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调回境内使用的,按照《条例》第四十一条对担保人进行处罚。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条例》第四十三条处罚:

1、违反《规定》第八条规定,担保人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定的;

2、违反《规定》第十条规定,担保人超出行业主管部门许可范围提供内保外贷的;

3、违反《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担保人未对债务人主体资格、担保项下资金用途、预计的还款资金来源、担保履约的可能性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审核,对是否符合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未进行尽职调查,或未以适当方式监督债务人按照其申明的用途使用担保项下资金的;

4、违反《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担保人未经外汇局批准,在向债务人收回提供履约款之前签订新的内保外贷合同的;

5、违反《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债务人、债权人超出范围办理外保内贷业务的;

6、违反《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境内债务人未经外汇局批准,在偿清对境外担保人债务之前擅自签订新的外保内贷合同或办理新的提款的;

7、违反《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境内债务人担保履约项下未偿本金余额超过其上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的;

8、违反《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担保人、被担保人明知或者 应知担保履约义务确定发生的情况下仍然签订跨境担保合同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罚:

1、违反《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银行未审查担保履约真实性、合规性或留存必要材料的;

2、违反《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境内银行对跨境担保交易的背景未进行尽职审查,以确定该担保交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

(四)有下列情形的,按照《条例》第四十八条处罚:

1、违反《规定》第九条规定,担保人未按规定办理内保外贷登记的;

2、违反《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担保人未按规定办理内保外贷登记注销手续的;

3、违反《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担保人或反担保人未按规定办理对外债权登记手续的;

4、违反《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境内金融机构未按规定向外汇局报送外保内贷业务相关数据的;

5、违反《规定》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债务人办理外保内贷业务时未向债权人真实、完整地提供其已办理外保内贷业务的债务违约、外债登记及债务清偿情况的;

6、违反《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境内债务人未按规定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短期外债签约登记及相关信息备案手续的;

7、违反《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当事人未按规定办理跨境投资外汇登记的;

联汇能否破解外汇管理困局 篇3

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联汇公司或将成为一枚关键的棋子,用以化解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连年增长背景下,外汇管理面对的诸多问题。

专业媒体报道称,央行行长周小川、国家外管局局长胡晓炼等已经证实,暂定名为“联汇公司”的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将于年内成立。前任财政部副部长、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楼继伟将担纲组建这家国家级新公司。该公司将通过首先发行2000亿~2500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向外管局购买外汇资产方式设立。另外,其首批投资对象被锁定为中海油等能源企业的战略投资。

截至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虽然消解贸易不平衡,降低顺差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受惯性等因素影响,我国恐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维持较高贸易顺差的格局,外汇储备总量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顺差扩大、外儲增长带给中国经济一系列新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尤其突出。其一,如何管理庞大的外汇资产,使其在保值前提下有所增值;其二,外汇资产膨胀,迫使央行投放本币加以对冲,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影响央行货币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过去,我国外汇资产投资主要有两个去处,一个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一个通过汇金公司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以支持国有银行消解不良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显然,向银行注资以改善其资产质量完全是政策性导向的使用模式,而购买美国国债,包括汇改后加入欧元、日元等一揽子资产组合的目的也仅限于解决资产配置和安全性问题,如何使庞大的外汇资产通过体制、机制安排,走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则始终处于缺位状态。

联汇的成立,或能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专门管理一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的公司,汇联的目标将超越汇金公司的政策性角色,成为类似于新加坡淡马锡那样的国家投资公司,盈利将是公司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另外,由于联汇可以不断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购买外汇储备,并主要用于境外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外汇占款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压力,因为,大量外汇被联汇“吃掉”后,央行不必再发行大量本币来予以对冲。

显然,联汇要发挥相应功能,前提是其投资能力或盈利水平必须达标,没有这个基本前提,联汇就可能成为“鸡肋”——其管理的外汇资产不能增值,则不如直接购买国债来得省心同时,其人民币债券持有人可能因为无法获利而放弃持有其债券,导致其进一步吸纳外汇储备以化解央行外汇占款能力的丧失。问题是,在人民币升值,大量境外资金纷纷寻求投资人民币资产以获利的背景下,联汇凭什么做到既能保持盈利水准,又能“帮助”央行消化外汇占款的目的呢?

不管怎么样,联汇作为中国外汇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之一,即将出现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它将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值得投资者关注。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联汇首期将发行2000亿美元以上的人民币债券,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20%,如此规模的资产量,将使联汇成为国际范围内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其一举一动无疑将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相当量级的冲击。从其可能投资中海油等资源性资产来看,相关资产存在升值预期,同时,其他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资产恐怕也将纳入联汇的投资视野。另外,联汇大量发行本币债券的做法恐怕会导致债券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对债券市场走势产生消极影响,从长远看,联汇的诞生和存在,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恐怕还将更加深远。

谈外汇风险管理 篇4

一、外汇风险类型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营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汇风险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三类, 即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 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经济交易中, 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案例】1987年, 国家体委下属的几家服务公司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成立“奥林匹克饭店有限公司”, 向以中国银行为首的中日银团贷款50亿日元用于奥林匹克饭店的建设。1987年3月开工, 1988年11月竣工, 并于当年年底通过验收。饭店于1989年初正式开始营业, 但由于还款期间日元兑人民币大幅升值, 而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外汇交易风险, 从而遭受巨大的财务损失乃至经营失败。

2.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 , 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 在将外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出现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案例】某企业出口设备形成应收账款30万美元, 当时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 换算为240万人民币, 并记录这一资产。在会计期末对外币业务账户金额进行换算时, 汇率发生了变化, 为1美元=7元人民币, 这时资产负债表上外汇资金项目的资产为210万元人民币。其中30万元人民币就成为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会计风险。

3.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 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 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例如,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 对出口商而言, 一方面因为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 有可能刺激出口, 使其出口额增加而获益;另一方面, 如果出口商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为进口品, 因本币贬值, 会提高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原料的价格, 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加。结果, 该出口商将来的净收入可能增加, 也可能减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经济风险比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更为重要, 因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 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

二、外汇风险管理办法

1. 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用到的几种金融工具

(1) 远期外汇交易, 本质上是一种预约买卖外汇的交易。即:买卖双方先行签订合同, 约定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汇率和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或在约定的交割期内, 按照合同规定条件完成交割。

【案例】国内一出口商向美国一家公司出口货物一批, 货款100万美元, 期限6个月, 当时的汇率为8。当前国内人民币持续走强, 美元不断贬值, 企业担心汇率变动风险, 那么企业就可以与银行签订一份远期外汇合约, 将汇率锁定。在6个月后, 企业与银行按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 这样的话, 企业就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约成功地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

(2) 外汇期货, 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叫价的拍卖方式, 买卖在未来某一日期以既定汇率交割一定数量外汇的期货合同的外汇交易。期货交易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 除了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外, 每份合约的交易金额、交易币种、交割的时间、交割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规定。比如, 某企业准备6个月后使用6万美元进口一台设备, 其最担心的问题是6个月后美元升值, 为避免美元升值的风险, 可以在外汇期货市场购买6个月后交割的美元期货, 这样就可以锁定汇率, 不要担心美元升值带来的损失。

(3) 外汇期权, 是可以赋予持有者一种权利的金融工具。这种权利允许购买者在规定的期限内, 按执行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外汇。期权购买者拥有执行合同的权利, 但没有必须执行合同的义务, 因而在双方商定的期权内有权执行或者不执行合同。但是期权的卖出者必须按购买者的要求履行合同。外汇期权根据合同执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根据所赋予的权利可划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2. 具体的管理办法

(1) 交易风险的管理。对于交易风险, 可供选择采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签订合同时的防范措施, 金融市场操作和其他管理办法。在签订合同时, 可以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列入套期保值条款, 调整价格或利率等方法来进行防范, 交易合同签订后, 涉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来消除外汇风险。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等。

(2) 折算风险的管理。对于折算风险, 以母公司货币计价消除折算风险和以子公司当地货币计价消除交易风险。但减少折算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因此, 如果折算风险不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就不必对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3) 经济风险的管理。经济风险涉及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以及区位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 经济风险的管理超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采取内部管理的办法来达到管理经营风险的目的。汇率变动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选择、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产品生产策略等。汇率风险的生产管理包括改变生产投入来源、转移产品产地、选择合适的厂址以及提高生产率等。此外, 对汇率变动做好充分准备, 以及进行资产与负债的综合管理都是比较实用的风险策略。管理经济风险的内部办法包括调整计价货币、提前或延后结汇、净额冲抵、配对等。

外汇管理制度 篇5

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告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2年第1号

为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改进货物贸易外汇服务和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并相应调整出口报关流程,优化升级出口收汇与出口退税信息共享机制。现公告如下:

一、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

改革之日起,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以下简称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对企业的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由现场逐笔核销改变为非现场总量核查。外汇局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全面采集企业货物进出口和贸易外汇收支逐笔数据,定期比对、评估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总体匹配情况,便利合规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对存在异常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必要时实施现场核查。

二、对企业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外汇局根据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的合规性及其与货物进出口的一致性,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进口付汇单证简化,可凭进口报关单、合同或发票等任何一种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单证在银行直接办理付汇,出口收汇无需联网核查;银行办理收付汇审核手续相应简化。对B、C类企业在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业务类型、结算方式等方面实施严格监管,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由银行实施电子数据核查,C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须经外汇局逐笔登记后办理。

外汇局根据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遵守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进行动态调整。A类企业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将被降级为B类或C类;B类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合规性状况未见好转的,将延长分类监管期或被降级为C类;B、C类企业在分类监管期内守法合规经营的,分类监管期满后可升级为A类。

三、调整出口报关流程

改革之日起,企业办理出口报关时不再提供核销单。

四、简化出口退税凭证

自2012年8月1日起报关出口的货物(以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下同),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不再提供核销单;税务局参考外汇局提供的企业出口收汇信息和分类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审核企业出口退税。

2012年8月1日前报关出口的货物,截至7月31日未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且未核销的,按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出口退税。

2012年8月1日前报关出口的货物,截至7月31日未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但已核销的以及已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的,均按改革前的出口退税有关规定办理。

五、出口收汇逾期未核销业务处理

2012年8月1日前报关出口的货物,截至7月31日已到出口收汇核销期限的,企业应不迟于7月31日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自8月1日起,外汇局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不再出具核销单。企业确需外汇局出具相关收汇证明的,外汇局参照原出口收汇核销监管有关规定进行个案处理。

六、加强部门联合监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增强诚信意识,加强自律管理,自觉守法经营。国家外汇管理局与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完善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跨境资金流动和走私、骗税等违法行为。

本公告涉及有关外汇管理、出口报关、出口退税等具体事宜,由相关部门另行规定。之前法规与本公告相抵触的,以本公告为准。自2012年8月1日起,本公告附件所列法规全部废止。

特此公告。

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新外汇管理机制“新”在哪里 篇6

对于这些准备在新市场大干一番的外资银行而言,资本及管理是它们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它们在与扎根本土的银行竞争时却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为客户需求多样化的中国设计出合适的产品及服务,如何尽快适应本地化市场。

2008年2月26日,和讯网、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的中国外汇杂志社以及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监管层重要领导以及中外资银行高层精英等业界人士出席了论坛。

论坛就“十七大之后的中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中国银行业的大变局”、“外资银行中国本地化品牌战略布局”以及“新的外汇管理机制下中外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背景下的产品创新”、“公司现金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共六大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其中,中国外汇杂志社主编穆志谦先生关于新外汇管理机制的演讲备受业内关注。

新的外汇管理机制的“新”是指什么?今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在春节前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做了全面的阐述。

解读其内容我概括为一个中心、六个方面、四个要点。一个中心是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六个方面是第一、坚持国际收支的有序调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平稳持续发展。国际收支平衡的调整应该坚持稳妥有序,渐进平衡,在保持稳定性的时候,相关政策调整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第二、以结构性宏观政策作为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不平衡的集中表现。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转变。结构性调整的贯彻落实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有利保证,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发挥汇率等价值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第三、以扩大进口为重点,缓解对外贸易顺差扩大问题。外贸顺差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当中,劳动力资源更丰富,更具竞争优势的体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缓解贸易顺差的矛盾不能单纯控制出口增长的速度,关于加快改变出口的方式,要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利用当前的时机,要扩大重要物资的进口和国家储备。

第四、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契机提升内需为基础的拉动作用。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每年超过两万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服务业发展的各种不合理的规定,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外包服务业发展,适当扩大服务贸易进口。

第五、以充分满足多元化需求为重点,推进贸易投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分配日益提高,拥有财产性收入日益成为人们的财富追求。成熟的投资理念的形成,应该适当和合理地引导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更好地满足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境内个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需求。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社会投资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六、以有序扩大资本流出为特点,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需要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有序拓宽对外金融投资的渠道,注重投资者风险教育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要逐步的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健全跨境资金统计监测体系。

四个要点是十二个字:推改革、促流出、重监管、抓手段。推改革是要创新货物与服务贸易管理手段,要提高监管的效率。促流通是要进一步放宽对外投资主体规模和方式等限制,是要健全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落实和提升外汇检查手段,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整合,改进统计检测,提高管理的效益。进一步改善对外投资外汇管理,为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境外投资提供便利。重监管就是要实现两防的宏观调控任务,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加强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抓手段就

中国的外汇管理三十而立,走过了重要的阶段。从1994年到本世纪初的改革阶段,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是发展和完善阶段,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新的外汇管理机制下,中外资银行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所谓的机遇就是要紧紧抓住外汇管理政策和措施的推出,在消化结合和配套上下功夫,将制度和政策转化为生产力。所谓的挑战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今年春节前的工作报告当中讲了六大措施,发展机遇就蕴含在其中。这六项措施是,第一、创新外汇管理方式,实行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办法,分步实施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出台统一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办法。第二、积极培育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外汇市场基础建设,改进市场清算方式,完善人民币汇率新的交易系统功能,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不断满足银行和企业的风险防范要求,继续扩大市场主体,促进外汇供需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改善货币兑换服务。第三、继续推动境内合格投资者对外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研究出台有关交叉货币理财类衍生品的政策,更好地满足个人多元化投资需求,进一步放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要求,加强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出流入的帐户分析。第四、加强金融机构外汇监管。继续加强对银行对外担保等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建立健全银行自身的监管制度,优化银行外汇综合头寸管理方式,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帐户、外汇资本金和汇兑的管理。第五、严格外汇资金收结汇管理,利用各种监管系统加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的动态监管和事后核查,进一步规范个人外汇收支管理。第六、以人民币流向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开展银行外汇资源来源和运用以及资产负债表外科目,相关外汇业务的专项调查,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情况的管理和检查。

机遇和挑战同在,抓住机遇有效发展,其关键是在监管格局中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回顾当代的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互相博弈又相互统一。所谓博弈,就是经营经济实体和金融监管者目的不同。所谓统一就是创新为监管提供了新的题材和活力,否则监管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监管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没有健康的环境,创新也会沦为纸上谈兵。

先形成经济现象,再形成经济规律,进而设立规则和制度。先有创新产品,再产生交易行为,进而出台经济政策、经济制度规则和监管的措施政策,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当局的责任是避免政策的缺失,客观评价和扶持金融创新。经营者的智慧是因制度优势,利政策之导向,充分和善于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金融创新是有层次和境界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程技术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三者所带来的收益是层次递增的,经济人的理性在于成本决定利润,或者利润最大成本最小。

解读新的外汇管理机制,掌握其内涵特点,政策节奏,措施力度和价值取向就会在框架的边际效应内,充分利用弹性空间,研究出更多金融产品,创造出更高的金融技术,形成更成熟的金融发展经营模式,获得更大的利益。

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分析 篇7

(1) 有效甄别正常个人外汇和非正常个人外汇汇入, 是把握非正常外汇资金汇入的关键环节。 (2) 控制限额, 防止大额非正常外汇流入,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2 个人外汇汇入真伪甄别的难点

(1) 个人或企业资本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一是有些境外非居民或企业为了逃避管理, 将个人资本项目投资外汇混入经常项目中汇入给境内企业或个人。二是境内个人或企业法人未经批准擅自在境外投资, 产生的收益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流, 而只能将资金以个人名义汇回。三是有的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不善, 境外企业又难以注销, 资金也难正常回流, 也采取以个人名义汇回。 (2) 贸易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由于办理个人收支交易相对简便, 监管手段缺乏, 少数企业将贸易进出口尾款佣金或退款等通过个人项下汇入, 造成外汇资金脱离交易环节进行体外循环难以甄别。 (3) 对个人外汇汇入的交易主体身份难以甄别。一是对持有中国护照并取得境外永久居住权的非居民个人或有双重身份的难以确认。二是境外企业往往以个人名义汇款其性质也难以确认, 在办理个人外汇业务时, 容易把居民和非居民予以混淆。三是银行操作系统只按科目进行归属, 不对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业务进行分类, 造成交易主体的混淆。

3 个人外汇汇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个人外汇汇入限额控制难以到位。一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同银行的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二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三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不同区域同银行或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因此, 在这种有限或无限大的范围内汇款银行和外汇局都难以监管到位。 (2) 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不到位。一是现行管理办法对非居民个人流入的各类外汇资金的具有自由出入境的特点。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二是非居民个人外币现钞携带流入不受限制, 只需向海关据实申报。三是非居民个人存款被纳入外债管理范畴, 应实行管理, 银行必须定期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等手续, 但实际上银行吸收了“非居民外币存款”未纳入外汇局监管, 也使大量的居民个人外汇流入。 (3) 个人外汇汇入管理政策零散琐碎, 不便操作。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要参考许多外汇管理办法执行, 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太复杂, 不便操作。 (4) 对个人分拆行为信息反馈缓慢、监管不力。汇发[2009]56号文在对跨区域跨银行的分拆行为没有作出规定, 有些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分拆行为予以放纵;有些银行对本行时间相隔较长也难以发现;有的就是发现了也不报告;有的就是报告了和外汇局检查到了, 都已既定实施, 同时有的政府部门、企业出面说人情, 也会不了了之。

4 个人外汇资金汇流入管理的建议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篇8

一、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一)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定义

绩效审计是对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确认和评价活动, 其内容与理念主要与合规性审计相对而言。传统的合规审计无法有效控制外汇管理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合法、合规但低效的问题, 而绩效审计可从绩效角度对其管理制度和过程进行审查, 确保各项业务实现科学发展。由绩效审计的内涵引申概括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定义为:围绕外汇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对外汇局分支机构的管理目标、管理活动、管理措施和管理结果进行检查、分析与评价, 提出建设性意见, 促进外汇局规范、全面、高效地履行外汇管理职责。

(二)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1. 实现外汇局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新形势下对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的要求, 也是对外汇管理内控监督工作转型及外汇局有效履职提出的新挑战。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 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是目标由检查纠错向风险控制转变;二是方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控制为主转变;四是内容由合规性检查向履职效果评估转变;五是职能由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

2. 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

当前, 外汇局正面临推改革和防风险双重任务的严峻考验, 在便利和开放的同时, 必然伴随着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外汇管理绩效审计, 综合评估外汇管理改革的效果、效率和风险水平, 提示外汇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程度, 在促便利和防风险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3. 外汇管理与服务科学发展的必需要求。

外汇局承担着制定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优化外汇环境、提供外汇服务的重要职能, 其行使职能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行为的科学性和效率。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 正是在对外汇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基础上, 从规范管理和完善体制的角度剖析发现的问题, 促进外汇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打造内控监管的长效机制, 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外汇局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 尚未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对外汇局来说, 绩效审计仍是探索性的开展, 其评价标准的设立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而如何对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其评价的标准是关键。目前外汇局尚未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绩效审计流程与评价制度, 即使在分项目上如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外汇检查工作也未形成规范的审计准则与操作规程, 使得基层外汇局在开展绩效审计时无可供参照的模式, 有的往往自行制定操作规程和标准, 容易造成与外汇局总局的工作目标相偏离。

(二) 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绩效审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 既要审查合规性, 又要判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既要评价过程与结果, 又要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合规性审计能力, 又要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评定被审计单位的业绩, 做出客观而深刻的评价。但目前基层外汇局审计人员多为兼职,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专业素质较低, 实践经验不足, 加之受传统审计思维模式束缚, 习惯于查错纠弊, 综合判断和分析的能力不强, 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 评价结果的运用存在局限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更侧重于回答“好不好”的问题, 其评估效益难以权衡,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束缚。而对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也没有制定强制性的措施和责任追究, 更多的是依靠被审计对象的自我整改和提高, 结果运用较为被动, 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待提升。特别是专项审计开展后, 绩效审计的相关指标、结果、评价等内容都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也没有运用到具体的外汇业务实践当中, 专项绩效审计工作对于规范和促进外汇管理工作的效用十分有限。

三、完善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 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由外汇局总局制定统一的绩效审计准则, 该准则包括了审计的目的、程序、审计内容、评价内容与方法、依据等方面, 便于基层外汇局参照执行;二是将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分设成多级指标, 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业务基础类、服务类、监管类、风险类以及辅助类指标, 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子指标, 对一级指标予以细化;三是关注各项指标考核内容服务外汇管理中心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果,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涉汇主体的满意度、外汇政策的落实情况、支持地方对外经济发展的效果等。

(二) 加强绩效审计队伍建设

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广, 对审计人力资源的结构要求更高, 基层外汇局必须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吸收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法学、数学等知识背景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同时, 注重培养绩效审计复合型人才, 增加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在审计实施之前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技能培训, 重点加强对数理统计和计量风险等方面的培训。此外, 可以采取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方式, 充实绩效审计力量, 提高绩效审计质量。

(三) 促进绩效审计成果运用

一是建立统一的绩效审计成果管理和运用制度, 明确职责与权限, 从运用范围、方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指导规范, 使绩效审计成果运用做到有规可依;二是对绩效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应建立规范有效的落实整改机制, 使整改工作的总体部署、问题分解、明确责任、具体实施、结果反馈等层层推进、有机衔接, 促进成果得到充分运用;三是加快绩效审计成果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把零散的审计成果集合成为更高层次、更深力度的审计成果, 形成整合效应。

摘要:本文尝试从基层外汇局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角度, 探讨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分析基层外汇局开展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变化及原因分析 篇9

外汇管理是指政府授权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和管制行为。外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资金集外流或流入, 使用该国的外汇, 防止外汇投机, 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改善和平衡国际收支。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机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交易管理制度。

2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外汇管理制度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演变、改进和完善。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经历了汇率双轨期、银行结售汇制期、汇率并轨期、汇率市场改革期四个阶段。

2.1 汇率双轨期 (1978—1993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 采取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外汇留成办法, 引进更多竞争机制、增加外汇储备。

2.2 银行结售汇制 (1994—1997年)

1994年1月1日起, 国家取消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 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在银行结售汇制度下, 结汇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人民币汇率付给等值人民币的行为;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 并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人民币汇率收取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2.3 汇率并轨期 (1998—2000年)

1998年, 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 将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 开设外汇调剂中心, 出现外汇调剂价, 实际上形成双重汇率。

2.4 银行间外汇市场改革 (2001—2004年)

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外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基础。该阶段是外汇体制改革前瞻性加强阶段。2001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我国外汇制度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进一步注重外汇资金流入、流出的平衡管理。

2.5 汇率市场改革 (2005年至今)

2.5.1 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只是盯住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坚持人民币汇改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调整汇率水平, 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一次性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作为次日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间交易的中间价。

2.5.2 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

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截至2008年6月, 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18088.28亿美元, 由于过多地用美元衡量外汇储备, 加之美元兑人民币正在贬值, 中国开始运用合理的手段, 充分利用超额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保持适度规模。

2.5.3 不断完善外汇交易制度

增加交易主体, 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 在银行间市场引进询价交易机制;引进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调整银行汇价管理办法, 扩大银行间市场非美元货币波动幅度, 取消银行对客户非美元货币挂牌汇率浮动区间限制, 扩大美元现汇与现钞买卖差价。

3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背景及影响因素

3.1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背景

3.1.1 国际环境变化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国际上整个汇率体系都随之做出调整, 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各国先后调整政策以应对危机。2002年年末以来,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激增。2003年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又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逼迫人民币升值。

3.1.2 国内环境变化

中国逐步放宽外汇管理, 不断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推广外汇市场工具, 各项金融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仅由国家制定固定的汇率已不适合经济发展需求, 1994年开始,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加入WTO后,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更加明显, 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已不能体现市场的主动性, 改变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影响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的因素

3.2.1 外汇交易费用

汇率双轨期, 官方汇率干扰市场汇率有效发挥, 带来经济活动扭曲和配置失当, 产生管理费用。银行结售汇制阻碍外汇流动性和可得性, 影响个人和企业用汇, 并且容易引发外汇黑市猖獗。

3.2.2 意识形态变化

知识发展方式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意识到中国的汇率制度应该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现阶段过多的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占款过多, 易压迫人民币升值, 引发通货膨胀;对外汇市场的管理应由原来只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外汇业务, 改为现在多种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进行外汇业务;随着市场的开放, 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外汇风险, 相应的规避风险制度也应制定。

4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4.1 国家对汇率的干预

虽然改革后的制度在对汇率的管理上有所放松, 汇率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 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管理, 政府对外汇干预发挥着主导作用。

4.2 中国外汇管理法规“位卑权重”

中国外汇管理法规从一开始就以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 而不是以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的形式出现。导致中国在外汇管理只有一部行政法规《外汇管理条例》。

5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汇率政策的调整, 必须服从宏观经济总体目标, 能够支持内外部长期均衡的实现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5.1 促进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

外需、投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外需大幅下挫, 从而对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冲击。经常项下, 我们该放开的已经基本放开了, 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简化程序、便利操作的问题。在投资项下, 需要研究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提高利用外商的质量, 继续运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中国的企业、居民到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的问题。

5.2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为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 要完善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测和预警, 进一步提升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能力, 防范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构建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水平, 并以此促进市场利率的合理;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实现“稳增长”目标, 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由此促进资本流动的稳定性, 并切实增强我国经济应对冲击的能力。

5.3 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水平

外汇储备经营不仅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管理原则, 更要重视收益性, 要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改善管理方法等方法提高效率。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 强化行为监管,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5.4 调整强制结售汇制, 改为自由结售汇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账户有序开放, 为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参与国际市场, 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不仅要加强对外汇资本流入的管理, 重点监督投机性资本流入, 也要逐步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 合理地限制资本流入、鼓励资本流出, 减缓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趋势。

摘要:1978年以来,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经过了多次演变, 每次演变都对中国贸易和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 外汇交易费用、博弈者博弈、意识形态是影响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探索, 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汇率,外汇管理,制度演变,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卢现祥, 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60.

[2]吕进中.1994—2004年我国外汇制度的变迁、影响及展望[J].南方金融, 2005 (5) :32-35.

[3]曾文革, 余盈颖.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若干改革趋势[J].Economic&Trade Update, 2007 (5) .

[4]刘立枫.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4) :177.

跨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篇10

随着中国加入WTO, 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 他们在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汇风险。由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大多为中小企业, 他们的外汇风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在这种环境下, 讨论企业特别是外贸型的企业其面临的外汇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 是指在国际经贸活动中, 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得某一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外币表示的货币价值上涨或是下降的可能性。广义的外汇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也包括信用风险、会计风险、国家风险等。

(二) 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的来源较多, 作为参与全球化的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更要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熟练掌握。外汇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损失最小、管理成本最小。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价值保持原则。企业进行外汇风险控制的目的是将成本锁定, 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 而不在于利用风险进行投机活动。不能把企业的理财活动作为获取较大利益的冒险措施;二是成本最低原则。企业采用任何方法规避外汇风险, 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 在多个方案中, 应该选择支付的成本与预期风险损失差额最大的方案, 确保实现风险管理预期目标的前提下, 支出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三是预期止损原则。外汇风险管理必须依靠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期, 这种预期必然会产生与市场实际情况不吻合的情形, 企业需要从成本控制角度进行止损管理, 及时纠正错误判断, 并将外汇风险控制费用纳入正常的成本支出范畴。

二、外汇风险的识别

(一) 识别的目的

1. 分析风险原因

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 其在具体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不但要考虑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 还应当充分考虑它的间接作用。此外, 还应分析包括通货膨胀、物价变动、市场规模和竞争压力等因素在内的各种影响。

2. 估计风险后果

对风险后果的估计通常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估计主要是对外汇风险的结果类型进行判断, 是整个风险管理政策的基础。对那些具有“两面性”的风险, 可以采取套期保值的策略;而对那些“单面型”风险, 应采取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进行防范。定量估计主要是采用一些数学模型方法, 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估计、测算。

(二) 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有许多方法, 如分解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情景法等。其中分解法是最直观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按事物自身的规律, 结合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 对经济活动的总体风险进行分解, 这种方法有助于对风险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调查咨询方法。德尔菲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专家预测法。情景分析法是指在风险分析过程中, 用情景描绘能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应用中, 几种方法可以在风险识别中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视风险识别的目的和所能承受的工作量而定。

三、外汇风险的衡量

在当今外汇风险管理领域, 有很多用于衡量外汇风险的方法, 如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净现金流量分析法以及Va R (Valueat Risk) 方法等, 其中以Va R方法最为普遍, 不仅被众多的跨国公司广泛使用, 更是被商业银行所青睐。

(一) Va R (Valueat Risk) 方法

近年来, Va R方法广泛为金融机构和大型的跨国企业所采用。Va R是指在一定的概率水平 (置信度) 下, 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测量的综合性, 可以将不同市场因子、不同市场的风险集成为一个数, 较准确地测量由不同风险来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潜在损失, 较好地适应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全球整合性趋势。

1. 基本模型

根据Jorion (1997) , VAR可定义为:Va R=E (w) -w

式中E (w) 为资产组合的预期值;w为资产组合的期末价值;w*为置信水平下投资组合的最低期末价值。

再设w=w0 (1+R) , 式中W0为持有期初资产组合价值, R是设定持有期内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另有:w*=w0 (1+R*) 式中R*为资产组合在置信水平下的最低收益率。根据数学期望的基本性质, 有:

Var=E[w0 (1+R) ]w0 (1+R*) =w0[E (R) -R*]

上式即为该资产组合的VAR值, 根据上式如果能求出置信水平下的R*, 即可求出该资产组合的VAR值。

2. 计算方法

由前面的公式可以看出, 计算Va R相当于计算E (w) 和w或者E (R) 和R*的数值。目前为止, 计算Va R主要有三种方法: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 其中以蒙特卡罗法最为有效。蒙特卡罗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既定分布假定的参数特征, 借助随机产生的方法模拟出大量的资产组合收益的数值, 然后再计算Va R值。这种方法是运用大量的随机数据模拟基础资产变动的可能途径, 每种途径对应衍生产品的一个样本终值, 模拟足够多的路径得出足够多的样本终值, 再计算其平均值从而得到衍生产品的价值。Va R与风险的定义内容相吻合, 可以客观的度量外汇风险, 这也是Va R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蒙特卡罗法作为Va R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量己经不是制约因素。

(二) 净现金流量分析方法

一般用净现金流量分析方法来计算风险需要两个步骤:首先确定该种外币在某一时点的净头寸, 然后根据对相关汇率的预测来确定该头寸的风险暴露。基本的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式中现金流入量为正值, 现金流出量为负值。计算结果为正表示现金净流入, 反之为净流出。

得到净现金流量后, 要对汇率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便可以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定量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外汇风险=净现金流量× (期末汇率–期初汇率) 。上式的计算结果有正有负, 必须分进口与出口两个方面来对结果进行讨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企业外汇风险所涉及的外币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如果存在相关性, 必须将各种货币之间的相关性考虑进去, 结合相关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才能更加准确地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度量。

(三) 极限测试和情景分析法

极限测试被用来衡量某些市场变量发生一定方向、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投资组合价值产生的影响程度。其基本程序是: (1) 选定测试的对象和相关的市场变量, 设定测试的幅度和时间段; (2) 如果风险因素是多个市场变量, 需要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做出考察; (3) 计算各个变量在测试幅度内的变化对投资组合的价值影响, 即重新评估资产组合的价值; (4) 根据评估结果, 决定下一步的风险管理计划。

情景分析和极限测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通常可以互相替代。但是在实务中, 两者还是具有重要的区别。情景分析的程序是:首先对未来的市场状况做出一个替代假设, 然后由此推论出这一假设条件下的相关市场变量, 最后将新的市场变量的价值通过模型计算转换成为对现有金融资产组合价值的影响效果。因此, 极限测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 而情景分析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

在衡量一个或几个关键市场变量的波动产生的风险时, 极限测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 在某些灾难性的情况发生而需要做出假设和引伸时, 就需要使用情景分析法来估计风险。因此情景分析法常常用于衡量重大的政策变化、罢工、大规模信用危机等事件对特定的金融资产组合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的前提是认为企业的价值一般体现为企业在未来各个时点上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的总和, 因此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小取决于本币现金流量变化与汇率变化的相关程度。公式如下:PCFt=α+βPEt+μt,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系数β表示PCFt对PEt的敏感程度, β越大, 企业现金流量变动受汇率变动影响越大。如果评估多种货币, 这些货币在模型中被视作独立变量, 每一种货币的影响将由各自的回归系数来计量。

(五) 敏感分析法

敏感分析法是在汇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 通过预测价格、销售量的变化计算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 汇率变动前后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之差就是外汇风险。这一方法较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在缺乏历史数据或历史数据不足时, 根据经验对成本、价格、销售量等变量在汇率改变时的变化进行预测, 从而对现金流及公司价值的变化进行估计, 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成分较重, 准确性较低。

四、风险管理实施

外汇风险管理有许多方法, 这里将其分为两类:内部和外部避险方法。前者包括不要求企业外部参与的所有方法。外部避险方法主要涉及金融合约, 如期货、远期、期权和互换。在选择不同避险方法时, 企业需多方考虑,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一) 内部避险 (自然避险)

1. 利用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

在交易中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优化货币组合能够使企业和银行在一定范围内规避外汇风险。 (1) 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即便于外汇资金的调拨和运用, 也有助于转移货币汇率风险。因为作为支付手段, 这些货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和使用, 一旦某种货币出现汇率风险, 就可以立即兑换为其他的货币来转移风险。 (2) 收硬付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 出口争取以硬货币 (汇率比较稳定而且有上浮趋势的货币) 报价, 进口争取用软货币报价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 要注意:①各种货币之间的软硬是相对的, 并非是一成不变的;②货币的选择并不是由一方的意愿决定的, 而是需要交易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③在国际贸易中, 货币的选择还必须与商品的购销意图和国际市场结合起来。 (3) 争取使用本币计价。对外经济交易中, 以本币计价就不存在本币与外币的兑换关系, 从而也避免了因兑换汇率发生变动而承担外汇风险的问题。 (4) 采用“一篮子”货币计价结算。即同时利用多种货币保值的方法。旨在由交易双方共担风险、共受损失、共享收益。具体做法是, 先选定若干种货币作为保值货币, 把合同中所规定的支付货币钉住各种保值货币的汇率。

2. 采用调整价格的方法

在国际经贸往来中, 往往是交易的一方承担外汇风险, 而另一方却不承担。调整价格法就是作为一种弥补措施, 通过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 把外汇风险分摊到价格中去, 达到减少外汇风险的目的。调整价格的方法主要有加价保值和压价保值两种。价格调整并没有消除外汇风险, 只是风险程度相对减轻而已。实际的运用中, 要把握好尺度, 既要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又要能为对方所接受。

3. 提前和滞后支付

企业根据对外汇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将外币计价结算的日期提前或者推迟, 以避免外汇风险或得到汇价上的好处。如果支付货币预期升值, 则可以加快支付 (提前支付) , 以便在货币升值前完成支付。如果支付货币预期贬值, 企业就将延迟支付 (滞后支付) 。但是, 企业不应只考虑该货币的收益或损失, 还要考虑增加或降低流动性的成本。这种工具因可以同时管理流动性和风险而得到广泛应用于规避交易风险。

4. 利用国际信贷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企业在中长期国际支付中, 利用适当的国际信贷形式, 一方面获得资金融通, 另一方面转嫁或抵消外汇风险。国际上通常使用的方式有: (1) 外币出口信贷。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2) 保理业务。它是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卖商品, 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 卖断给承购应收账款的财务公司或专门组织, 收进全部或部分货款, 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 (3) 付费延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技术设备交易中, 出口商把经过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至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向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大型金融公司贴现, 以便提前获取资金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运用该业务, 出口商不仅能够立即获得现金, 有利于出口商的资金融通, 而且可以将其面临的外汇风险转嫁给银行, 使出口商不受汇率变动和债务人情况变化的风险影响。

(二) 外部避险

当内部避险技术不足以应付外汇风险时, 企业可以联系银行或直接到市场上寻求外部避险。与内部避险相比, 外部避险更加复杂和昂贵,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承担得起。但还是有许多企业利用外部避险且效果很好。外部避险工具是一些外汇衍生产品, 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

1. 货币远期

利用远期和期货的原理是相同的, 建立一个与现货市场头寸相反的头寸。一家出口企业预期收到的外币将贬值, 就可以卖出远期从可能的贬值中获益和补偿因贬值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 一家进口企业担心一项外币债务的货币将升值, 于是买进远期 (或期货) 对冲外汇风险。外汇远期合约通常是在场外市场交易, 企业的交易对手一般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标的资产是货币, 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规定日期按事先确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的货币。各种世界主要货币远期汇率一般是已知的, 所以达成远期合约非常方便且无需成本。而且远期合约属衍生产品, 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因此很受欢迎。货币远期适用于规避各种类型的风险。

2. 货币期货

货币期货与货币远期非常相似,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交易所内交易。与远期相比, 期货在流动性、标准化和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但在灵活性方面不如前者。因此, 在规避外汇风险时, 期货的使用频率不如远期高。

3. 货币期权

货币期权是规避外汇风险的另一种选择。期权的种类非常多, 标准期权、平均汇率期权、障碍期权、篮子期权、或有权利金期权等等, 均可以在场外交易。事实上期权还可以在交易所里交易。在前面的例子中, 该出口企业也可以买入美元看跌期权, 获得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的权利而非义务。期权的卖方 (一般为银行) 同意在三个月后按照现在商定的汇率 (执行价格) 买入美元。如果到期美元贬值, 企业行权, 否则, 这个期权将没有价值, 企业的损失也仅限于支付给期权卖方的期权费。如果是进口企业需要在未来支付一笔外币, 则可以买入该外币的看涨期权规避汇率可能上升的风险。另外, 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期权组合规避外汇风险。

4. 互换交易

互换有两种类型: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参与互换的公司直接交换资金。类似于与相同交易对手同时买进和卖出货币。互换的交易成本低, 安排灵活, 而且属于表外工具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因此虽然发展时间不长, 但却是一种备受欢迎且大量使用的避险工具。

五、监督与调整

外汇市场时时风云变化,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 必须制定动态管理方案。企业要持续地对公司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性进行监督, 确保及早发现问题, 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适时调整, 及时止损。

六、结论

当前,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频率加快, 国内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凸现。本文所讨论的外汇风险的种类和各种规避工具及使用方法, 对国内企业提高外汇风险防范水平具有指导意义。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具体风险个案, 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和工具, 力图以最小的成本从规避外汇风险中获得最大收益。

摘要: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富有弹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企业国际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也越来越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损失最小、管理成本最小。外汇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要遵循价值保持原则、成本最低原则、预期止损原则。

关键词:外汇 (foreignexchange) ,外汇风险 (foreignexchangerisk) ,风险管理 (riskmanagement)

参考文献

[1]赵杰.外汇交易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货币市场, 2007, (1) .

[2]余倩, 姚雪丹.企业外汇风险及其识别与计量[J].特区经济, 2005, (4) .

[3]李建华.外汇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经济论坛, 2003, (5) .

外汇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优化;多元化

一、绪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持有外汇储备的大国,2014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9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国债的持有比重一直相当可观。为应对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美联储实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几年里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追求更合理的币种结构、更高收益的资产配置以及更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规避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并逐渐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然而,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品的刚性需求不减,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趋势还将延续,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我国外汇储备总量控制在最适度范围内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转而从内部结构入手,对外汇储备结构之不断优化就变得尤为关键,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一)总量分析。如图1所示,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在过去的17年里增长了20倍,2002至2007年增长最为迅速,涨幅高达30%-50%。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增速仍不低于20%。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30662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约5000亿美元,17年来首次有所下降。

图1 我国近17年年末外汇储备总量余额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币种结构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从未对外明确地公布过,目前这一数据属于国家金融机密。但有关学者根据路透社报道、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及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总资产中占到60%以上,欧元及英镑20%,日元10%左右。

(三)资产结构分析。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外币存款和债券投资(主要是美国政府国债和机构债券)占很大比重,股权投资则所占的比重则相对有限。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均不到3%,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明显低于直接投资或是海外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三、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币种结构、资产形式单一。不难发现,无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还是资产形式都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大比重地持有美元资产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稳定性和盈利性直接受到美国经济及美元汇率水平的影响;而在资产结构方面,投资方向局限于安全性较好的外汇资产,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也牺牲了投资效益。

(二)黄金储备偏低。黄金作为一种对冲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一直为各国所青睐。然而,我国在黄金投资上并不积极,使得储备资产价值受汇率变化影响较大时,缺乏黄金这种硬通货的保值,外汇储备承受着相当程度上的汇率风险。而且世界市场上金价的涨跌总是与美元汇率的变化背道而驰,因此中国用厚实的黄金储备来为庞大的美元资产保值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投资方式趋于保守。200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在北京成立,自此我国形成了由央行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主导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但是,央行和中投公司对于外汇储备的分类、投资目标的设定以及各自所掌控部分的划分仍缺乏明确的规定,而且投资风格趋于保守,缺乏长期规划,大大影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效率与收益。

四、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新加坡早在1981年,就开始对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且方案清晰、目标明确,将外汇储备分为两部分,分别交由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GIC进行管理。前者管理的外汇储备主要作为发行基础货币的保证,并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新元汇率稳定;而后者管理的外汇储备则广泛投资于世界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及公司债券,甚至涉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目标在于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的长期保值增值。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将外汇储备分成明确的几个部分,确定各自的投资主体和投资目标,并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独立,交由央行和中投公司分开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两个管理主体各自的优势,变“被动管理”为“更加主动的管理”。

(二)稳健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施结构多元化管理策略

1、适量减持美元外汇,增持欧元与日元。考虑到美元的可自由兑换性,我国仍应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可以适当地减少美元储备,将其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降到50%左右甚至略低于50%。欧盟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更是占据了我国对外进口份额中前两名,之间继续增进贸易往来的潜力很大,外汇管理当局应做出权衡和分析,适当地增持欧元与日元等其他货币。

2、丰富资产结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兼顾。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很大,在已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的基础上,仍有不少结余可投向相对而言风险大、收益也高的企业债券和股票,应比以前更加追求盈利性目标。可选择先对美元储备资产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将部分美元存款和美国国债转换为AAA级公司债和抵押债券,还可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投资和金融衍生品投资。

(三)合理转化货币投资为实物资产,优化储备的运用方向

1、适量增持黄金储备。适当增持黄金,一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实物资产,可以缓解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的压力;二是根据美元贬值时黄金价格上涨的规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黄金,可有效地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缩水”时的一部分损失。建议近期内逐步将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关系提高到5%-10%左右,往后可以再逐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动用外汇储备购买石油等战略物资。前些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下游产品,直接导致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家庭生活成本。中国应当在价格适当的时候,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适当地增加持有石油储备,以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突增等突发事件,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四)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降低持汇规模与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下,国际贸易将更多地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双顺差将不再加重我国外汇储备在规模上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以及汇率变动的风险。因此,打破当今世界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积极稳妥地让人民币逐步融入,形成一个多极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当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中最为长远的一步。

五、结束语

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 篇12

一、汇率变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汇率的变化, 对外贸企业来说是最敏感的。利润和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汇率的把握上。以美元为计价收入的出口产品, 在外汇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影响, 结汇金额会大幅度增加, 利润额也会增长, 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为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相对而言, 人民币贬值, 就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 进口商品在价格上失去了优势。

人民币一旦升值, 也会对外贸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 人民币升值, 出口商品的收入就会减少, 要保证利润率, 企业只能依靠提高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 销售价格一旦提高就会减少销量, 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其次,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对国外产品的购买能力增强。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增加。国内对某种进口商品一旦增加会导致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 结果是生产减少, 失业增加。所以汇率变化对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必须加强在汇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外汇风险的管理。

二、外贸企业外汇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汇风险意识淡薄。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汇率管制政策, 人民币和外币的汇率相对稳定, 大部分企业都以美元结算, 无需考虑汇率波动的问题。这就使企业对汇率稳定形成了依赖心理, 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 对汇率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外汇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对外汇风险管理的认识总体不高。由于企业规避风险意识淡薄, 导致外汇风险管理经验少, 对防范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应用知识了解较少, 缺乏抗拒风险的能力, 无法对未来汇率走势形成合理判断, 许多潜在外汇风险没有引起重视。

3.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由于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认识的不足, 一方面把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专门的炒汇工具, 而不能妥善利用其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又对金融衍生品存在的危险性过度夸大, 而不敢利用其进行防范。

4.企业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才。由于缺乏专业人才, 许多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职能只能有非专业人员代为履行, 知识结构的不同, 使他们不具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进行外汇汇率预测及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 在处理外汇风险专业问题上感到力不从心, 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 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外汇风险做出有效地防范。

三、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风险意识,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目前, 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变化基本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各种货币的供求关系。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形势下, 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非常广泛。不但一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经济发展趋势、经济政策的变化, 以及国际上的突发事件, 会影响某个国家的货币需求。而且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国际收支情况也会对外汇汇率变化产生影响, 大大增加了汇率变化的复杂性。而汇率风险与汇率意外变动的幅度大小成正比。在此情况下, 就对外汇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在全面掌握企业外币收支的情况下, 不仅要准确及时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 还要准确预测意外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 并在意外汇率波动之前准备好最佳应对策略。

2.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控制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由于我国过去的汇率形成市场化水平不高, 汇率变化主要来自市场调整, 汇率波动不像国际金融市场那样频繁,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来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和需求不强, 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 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现实需要, 发展外汇衍生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工具, 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外汇亏损, 为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往来和外汇交易保驾护航。

外贸企业在整个出口收汇的交易过程中, 合约双方执行合约的时间越长, 遭受汇率波动影响的可能性越大。现在, 我国的外贸企业一般采取:合约保值方法规避汇率风险。有远期收付汇外贸企业, 通过与银行签订一份收付金额相等, 同时间反方向远期外汇合约, 合约汇率按照远期外汇合约签字日外汇银行执行的远期卖出和买入汇率执行, 这样就将未来远期买卖合同时不确定的汇率风险有效的转嫁出去。经营决策者在降低外汇风险的同时, 一般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远期外汇买卖合约和远期外汇期权买卖合约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可以达到锁定目标收入和目标成本的效果。但是远期外汇买卖的交易成本和外贸企业要支付的财务费用比较低, 企业不考虑汇率变动对企业主营业务带来的影响, 也不会存在投机的问题。而外汇期权合约在锁定目标收入和成本的同时, 还保留着未来外汇汇率变动获得收益的机会, 但是外汇期权费用成本高。目前可以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包括:押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外汇期权、外汇掉期、保理业务等等。

3.通过外贸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达到避免和降低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在采取合约保值的同时, 还可以采取调整经营决策的办法来降低和避免交易风险。首先出口企业, 在选择货币结算时, 力争选择硬货币, 即使支付时不能采取用硬货币, 也要通过协商将支付的软货币与硬货币的汇率变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样可以避免一方过多的承担风险。其次, 在具体结算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化适当的调整付款时间, 也就是在外币坚挺的时候, 对外币的应收账款可以延期收回, 应付账款提前支付;在外币疲软时, 外币应收账款应提前收回, 应付账款力争延迟支付。当然, 如果企业规模比较大, 在出口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 能够设法将不同种类货币组合起来结算, 企业的交易风险就会抵消。这样不但会减低外汇风险, 而且降低保值成本。

4.经营和融资多元化。企业管理者在编制预算的时候, 一般使用的是外汇市场的远期汇率, 但往往有些意外的因素出现, 导致预测的远期汇率与实际汇率出现一定的偏差, 而这些意外的变动会使企业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因此, 要有效的防范这些风险,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树立全球经营化得理念, 这样即使汇率的变动使企业的某些市场和生产基地受到冲击, 多元化的经营也可以使的外汇经营风险因相互抵消而趋于中和。因此, 企业的销售市场应该多元化, 同时, 融资也应该多元化。近年来, 国内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形成的美元、日元、欧元借贷融资较多, 形成了大量的外币债务。由于外币升值给外币债务带来了巨大的偿债风险。例如, 日元贷款的汇率风险比较突出。在80年代日元的贷款优惠, 没有考虑到日后的汇率风险。在90年代初还款的时候, 日元汇率大幅度上涨, 升值近4倍。远远大于了贷款的利率。可见, 外贸企业只有在经营和融资多元化的市场下, 才能在外汇资金的取得、应用及有效管理中发挥作用。

5.利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外汇风险。贸易双方在签订、执行合同时, 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协商规避外汇风险。对外贸易中, 企业往往希望选择本币计价, 从而避免风险, 方便结算。然而在贸易实物中货币的选择取决于贸易双方的地位、意愿和国际惯例。当汇率不利于本企业时, 可以通过外汇交易转嫁出去。

6.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的防御水平。在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出口产品依靠的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 产品以价格低取胜。随着汇率体制的改革,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还会逐步增强。中国产品的价格会相应的提高, 价格优势逐渐缩小。这就要求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转变观念, 将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技术竞争, 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挤压本已经狭窄的利润空间, 更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是企业走向毁灭。

7.加大财务部门的审核监督作用, 建立严格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部门严格审核进出口单据, 协调客户和银行, 争取在汇率对出口有利的时机及时全额收汇;监督保值条款执行程度, 利用汇率优惠政策, 做好远期付汇的执行工作。及时关注汇率的变化, 及时发现汇率变动拐点, 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上一篇:模式转换器下一篇:创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