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精选5篇)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 篇1
第二十一条 外汇局不对担保当事各方设定担保物权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担保当事各方应自行确认担保合同内容符合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因提供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而产生的跨境收支和交易事项,已存在限制或程序性外汇管理规定的,应当符合规定。
第二十三条 当担保人与债权人分属境内、境外,或担保物权登记地(或财产所在地、收益来源地)与担保人、债权人的任意一方分属境内、境外时,境内担保人或境内债权人应按下列规定办理相关外汇管理手续:
(一)当担保人、债权人注册地或担保物权登记地(或财产所在地、收益来源地)至少有两项分属境内外时,担保人实现担保物权的方式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二)除另有明确规定外,担保人或债权人申请汇出或收取担保财产处置收益时,可直接向境内银行提出申请;在银行审核担保履约真实性、合规性并留存必要材料后,担保人或债权人可以办理相关购汇、结汇和跨境收支。
(三)相关担保财产所有权在担保人、债权人之间发生转让,按规定需要办理跨境投资外汇登记的,当事人应办理相关登记或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担保人为第三方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物权担保,构成内保外贷或外保内贷的,应当按照内保外贷或外保内贷相关规定办理担保登记手续,并遵守相关规定。
经外汇局登记的物权担保因任何原因而未合法设立,担保人应到外汇局注销相关登记。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境内机构提供或接受除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以外的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在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自行签订跨境担保合同。除外汇局另有明确规定外,担保人、债务人不需要就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到外汇局办理登记或备案。
境内机构办理其他形式跨境担保,可自行办理担保履约。担保项下对外债权债务需要事前审批或核准,或因担保履约发生对外债权债务变动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 境内债务人对外支付担保费,可按照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有关规定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
第二十七条 担保人、债务人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担保履约义务确定发生的情况下签订跨境担保合同。
第二十八条 担保人、债务人、债权人向境内银行申请办理与跨境担保相关的购付汇或收结汇业务时,境内银行应当对跨境担保交易的背景进行尽职审查,以确定该担保合同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二十九条 外汇局对跨境担保合同的核准、登记或备案情况以及本规定明确的其他管理事项与管理要求,不构成跨境担保合同的生效要件。
第三十条 外汇局定期分析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整体情况,密切关注跨境担保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三十一条 外汇局对境内机构跨境担保业务进行核查和检查,担保当事各方、境内银行应按照外汇局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对未按本规定及相关规定办理跨境担保业务的,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出于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对跨境担保管理方式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 篇2
案例一:2010年, 境内居民向境外转让了北京J公司股权, 并于6月1日、23日收到了外方新股东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 金额共计1, 500万日元, 汇款报文中交易附言为“buyout the J”。境内居民申报时将资金填写为“商务咨询费收入”。经办银行未经准确核实即按照商务咨询费办理了国际收支申报, 并为其办理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入账和结汇手续。
案例二:2009年, 境内3位居民向日本某会社转让公司股权, 并于11月30日及12月21日分别收取了2笔境外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 金额共计10, 928, 400日元, 6笔境外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 FORINVESTMENT” ( 投资项下) , 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3人的个人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案例三:2名境内居民于2010年1月15日分别收取1笔境外汇款, 金额共计840万日元, 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CAPITALFUND” ( 资本项下) , 经办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2人的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上述案例中经办银行均以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行为被处罚, 而涉案个人由于联系不到、无法取证、继续检查成本较高等困难而未被处罚。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三个案例均为个人资本项下资金通过经常项目账户办理了收、结汇业务。在当前外汇管理模式下, 资本项目资金从开户、收汇到结汇均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绕道经常项目账户即可实现在个人年度额度内从入账到结汇的畅通无阻, 即使违规行为被发现, 所面临的处罚也偏轻。此类案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 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中入账 、申报 、结汇管理割裂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模式下, 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主要采用先入账后申报的程序, 银行为客户解付入账时主要根据收款报文信息, 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主要参照个人申报内容, 结汇时需要审核协议、合同等证明资料。三个环节的管理自成体系, 相互之间并无交叉, 在确保每一步业务审核都不存在错误的情况下, 确实可以保证业务准确无误, 但若其中一步错误, 在银行后续的业务操作中无法觉察并修正。实际上受工作量的影响, 银行对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入账与申报环节均未严格设置真实性审核的程序, 若个人有意改变资金性质进行申报与入账, 将导致后续结汇时外汇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 二) 个人项下外汇业务违规成本偏低
1.受外汇检查手段制约, 个人处罚难度较大。作为外汇业务经办及代位监管机构, 银行承担着宣传外汇政策与合规经营外汇业务的职责, 因此银行在外汇违规中应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个人虽为业务交易主体, 但受自身外汇知识制约, 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经常处于被指导地位, 在业务违规时无法辨别是否处于其自身意愿。同时, 受检查手段限制, 外汇检查部门经常面临无法联系到个人、无法检查取证的困难, 因此外汇业务中个人责任的追究一直属于难点, 个人违规成本极低。
2.此类违规对银行定性偏轻。根据《外汇管理条例》 , 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两项违规行为均可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行为可对机构处以20~100万元的罚款。从处罚幅度看后者重于前者, 但在案例中却无法以较重的违规办理结售汇行为对银行进行定性处罚。主要原因主要由以下方面:一是在业务办理中共包括了资金解付入账、国际收支申报、结汇三个步骤, 结汇是最终结果, 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在次序上靠前; 二是即使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从报文上无法认定, 国际收支申报错误在次序上仍处于结汇之前;三是违规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 但无法证实先行违规是手段、最终结汇为目的的辩证关系, 不能套用吸收犯或合并犯的法则采用最重的定性方式。因此从整体上看对银行此类违规行为的定性处罚偏低。
(三) 真正的事后管理模式、主体监管模式尚未成型
为转变政府职能, 外汇局提出了“五个转变”的重要思想, 强调“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 , 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 但目前尚未真正成型。目前的管理模式仍较大程度上依赖业务办理中的银行代位监管职能, 在银行业务量日益增多营销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 代位监管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而目前的事后管理主要以数据分析为主, 对数据准确性缺乏辨别手段。主体管理方面, 在个人结售汇交易中, 交易主体之一的个人对于交易信息准确性的义务并未明确, 而另一主体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中以少违规、业务高效为第一工作原则, 并无对一项业务经过前后对比印证再办理的动力。
三、建议
( 一) 调整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管理模式
调整对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政策, 避免资金入账、申报与结汇环节的相互割裂, 从资金入账、申报环节开始加强资金真实属性审核, 防止资金入境时及入账后改变属性逃避监管。同时, 督促银行加强对入账、申报、结汇三个环节的资料印证审核, 防止资金中途改变属性。
( 二) 明确结售汇业务中个人的责任
在《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3号) 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汇发[2007]1号) 中明确了个人业务的各项分类及审核要点, 但并未对结售汇业务中个人如实反映资金性质的义务加以明确。应尽快完善外汇制度, 界定清晰银行与个人在业务办理中的职责界限, 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 将事后监管落在实处。
( 三) 做好“ 五个转变 ”, 将事后管理 、主体监管落到实处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形式日益多样, 事前监管不仅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也会对市场经济带来干预的不良后果。而将管理“关口”由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前后搬至办理业务后, 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外汇管理中基础作用的需要。同样, 主体监管能够以单位进行集中管理, 有利于节约政府监管资源, 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全面掌握、分析市场主体的行为, 更好地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因此, 建议外汇局充分利用金宏系统、非现场检查系统、资本项目管理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 实现后台系统数据的自动检测, 并设置检测指标, 自动提醒违规信息。此外, 建立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 将个人、银行违规行为纳入征信体系, 通过针对主体的管理模式达到掌控北京地区全部外汇业务的目的。
摘要:近期北京外汇管理部在检查中发现, 个人项下通过违规入账、错误申报等方式改变资金属性借道流入, 从而逃避资本项目管理的跨境流入资金违规成本偏低, 容易成为热钱流入的一种渠道,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说明个人项下违规存在处罚困难、银行处罚较轻等情况, 提出通过加强入账、申报环节的真实性审核对此渠道加以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外汇,跨境资金,流入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从法律角度论个人外汇管理改进之必要[J].金融与经济.2015, 01:84-87.
[2]李阳.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4, 03:76-77.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 篇3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机构 跨境外汇 电子支付 管理
近几年,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互联网购物,商户之间网上跨境交易发展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演变为虚拟化以及无纸化[1]。从整体现状分析,现阶段跨境外汇电子支付配套管理制度存在欠缺,导致异常外汇资金流入渠道更加便利,加强对其研究,实施监督与管理,对防范外汇管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发展分析
(一)支付规模
在2009年,浙江支付宝以及深圳财付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后开展境外收单业务。截止到2015年,支付宝已经成为了我国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最大行业之一,其跨境支付总额超过7亿[2],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有序发展与进步。
(二)支付的类型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采取的支付业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与银行进行合作开展跨境网上支付,其类型包括两种,分别是购汇支付以及收汇支付。前者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境外进行网络支付各种服务;后者则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境内提供各种人民币结算服务。
(三)机构模式
按照经营模式进行分类,当前我国跨境支付市场中的支付机构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涉足跨境网络购物的模式,包括支付宝、财务通等;第二种是利用银行网络所开展的各种服务,这种模式能够支持跨境购物,外贸B2B,并且还涉及到刷卡消费等业务[3]。第三种是在当前跨境外汇业务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主要是为全球在线收付业务所实施的境外支付企业,包括PayPal。
(四)流程分析
其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中购汇支付的流程。一般是消费者登录境外网购平台选择商品,并且下订单,境外电商人员将订单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获取消费者基本信息后提醒消费者付款,境内消费者将订单所对应的人民币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则通知境外电商安排发货,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会向相关的托管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境外电商在收款之后将信息传递给第三方支付平台[4];其二是商务收汇支付的流程。主要是境外消费者登录境内的网站选择商品,并选择下单,境内电商会将消费者下单的基本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信息之后,并给予认证信息后,境外消费者会将款项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会将款项以及订单的信息传递给境内电商,境内电商则向消费者发送货物。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需要向相关的托管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并将人民币支付给境内电商,当境内电商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表明交易结束。
二、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效果有消弱效应
1.个人结售汇业务代办资格管理。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名义进行结汇;其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上实施统一结汇办理;其三是客户对本币进行直接收付。对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不仅不是个人,并且代办个人结售汇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提供各项证明材料,这样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管理规定[5]。
2.难以执行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機构在线下以个人名义代理各项业务的时候,银行无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当然,也无法对个人的年度结售汇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无法按照相关外汇管理政策进行分析,难以执行个人年度总额的相关规定[6]。除此之外,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个人业务进行打包处理的时,不仅会增加工作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银行执行的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3.难以控制个人分拆结售汇违规。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金额比较小,并且交易的笔数比较多,与当前所规定的分拆标准存在差异,所以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按照当前的分拆标准对个人分拆结售汇交易行为进行筛查;另外一点是当前大多数银行对实际交易个人的身份信息不了解,并且在事前无法核实个人是否在已关注名单之中,这样一来则会导致电子银行的个人结售汇限额会被规避,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二)传统监管审核模式受到影响
1.无纸质单证带来影响。跨境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载体是互联网,这种模式不仅没有传统的合同,并且电子单证可以进行修改,不会出现任何痕迹,如此一来,则会导致货物以及服务贸易管理中审核纸质单证的传统受到影响[7]。除此之外,现阶段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主要采取海关快件进出境,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跨境电子商务实物交易缺乏真实性,甚至难以核对其出境货物的基本情况。
2.网络虚拟物品造成影响。在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网络虚拟物品的出现,包括各类游戏币、装备等,这种情况会对真实性审核造成影响。现阶段,除电子软件对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加以明确之外,各类网络虚拟物品的买卖并没有加以确定,则会导致交易的真实性难以审核。
3.信息流、资金流分离造成影响。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只有要达成交易即可,并没有直接的资金收付,而是采取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主要的资金收付体系。这种模式虽然会提高交易质量与水平,但是长此久往则会导致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关系演变的比较松散,甚至会出现分离化的趋势。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应用银行实时跨境资金收付,但是会因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分离导致银行无法对真实性加以判断。
(三)外汇收支信息缺乏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通过线下转换购、结汇主体等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结售汇的行为有所掩盖,会导致个人结售汇的数据发生缺失[8]。假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所有的业务转变为银行自身办理的各项业务,那么则会导致个人结售汇数据出现缺失。换而言之,假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清算的操作中,个人购汇以及结汇行为的内部清算操作受到掩盖,同样会导致个人结售汇数据造成影响,形成缺失。
三、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的对策
(一)管理思路
严格按照外汇管理理念以及改革管理方式的需要,积极顺应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整体发展趋势,在进一步满足市场交易主体基础上,构建切实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管理体系,并与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形成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全面发展。
(二)管理原则
首先,需严格遵循前瞻性原则。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工作中需严格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且要放眼于未来,在不影响监管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满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各项需求,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与进步[9]。其次,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诚如上文所言,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所以在对其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其流程角度出发,并且要从市场准入、交易项目判定以及审核等角度出发,并作出规章制度与要求,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再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从本质上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的模式在交易方式上存在区别,主要具有虚拟化以及无纸化等特点,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需要对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要积极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将传统外汇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打破,從根本上保证监督管理具有针对性。最后,需要严格遵循有效性原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具备分离性以及多样性,尤其在设计制度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交易这一基本元素,并且要在经办银行的审核后,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赋予第三方机构代理跨境外汇电子支付权利的时候,则需要对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对外汇管理的规定加以分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保证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三)管理对策
1.对跨境电子商务个人外汇管理加以规范。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下的业务办理资格,从本质上满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实际需求,并且还要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制定切实有效的联网核查系统。通常情况下,当个人注册成为了会员的时候,那么可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订代办协议书,并且还要从实际角度出发,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采取实名认证的方式,利用核查系统对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并留取个人身份证进行扫描,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个人结售汇代办业务的规范性与真实性。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个人年度总额管理规定。其内容主要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信息加以规定,包括个人结汇业务以及个人交易信息等均需要上报给银行,在银行经过查询确认之后按照相关的规定,将结售汇的实际情况纳入到(个人)结售汇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效保证个人年度总额管理的全面性[10]。再次,需要积极做好个人分拆结售汇管理。笔者认为需要制定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分拆结售汇的管理规定,其内容包括分拆标准、筛查时间、筛查方式、共享机制等均需要给予明确。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托管银行进行实时分拆管理,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个人分拆结售汇现象的发生。最后,需要积极做好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其一,需要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结售汇按照个人分拆结售汇管理标准进行严控,并且需要将相关的线索积极提供给相关的工商部门,对不规范经营状况进行打击;其二是需要加强对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的宣传,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开设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并且要利用外汇结算的方式收付相关的款项。
2.加强对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真实性的管理。首先,需要积极做好邮递以及快件渠道各类进出境业务的审核,并且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名单以及相关单据进行扫描,包括个人物品申报单、出口物报关单等,切实履行真实性审核义务。其次,需要积极做好网络虚拟物品交易的监督与管理。在上文中笔者提出当前发展体系中网络虚拟商品出现,包括付费电影、游戏币、装备等,这种网络虚拟商品交易因具有虚拟性与特殊性,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其设定为服务贸易,并且与商务、税务、海关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制定对网络虚拟商品交易的管理规则,并且要从业务备案登记以及外汇收付等角度出发与分析,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网络虚拟商品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最后,需要在新时期积极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与汇管理部门与工商部门、商务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构建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将该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并能够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各类交易订单以及资金信息纳入到信息交互平台之中,从而真正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流,这样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并且能够方便各个部门(工商、海关、商务、外汇)的检查,能够实现与自身监管的交叉对比,甚至还可以将信息流与资金流不匹配现象进行管理,从而保障交易的真实性。
3.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信息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对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管理工作加以完善。要不断明确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中真实性审核管理的重要意义,银行积极做好对跨境外汇电子收支真实性的核查。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将在交易中双方的基本信息提供给银行,包括双方的名称以及资金的基本属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发生制的相关原则,积极制定完善的跨境外汇收支信息申报要求,从根本上保证申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其次,需要对个人结售汇数据录入数据加以规范。从金融发展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个人在实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业务的时候,需要对不合理的内容禁止,比如进一步杜绝出现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名义办理结售汇的现象,而需要采取实际的交易方式,要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当然,银行还需要严格在个人结售汇信息管理系统中采集相关结售汇数据,按照规定申报个人跨境外汇收支数据,从根本上保证结售汇系统数据的完善性,保证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个人办理跨境电子外汇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完整性。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业务的检查与核查,避免诸多不良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推出之后,电子交易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且占据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为进一步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积极探究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备受关注,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进行解决,推进电子交易市场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文进.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3,01:44-47.
[2]汪文进.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03:79-83.
[3]杨松,郭金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监管的法律问题[J].法学,2015,03:95-105.
[4]彭博.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对外汇管理提出新挑战[J].金融经济,2015,20:11-13.
[5]郭景荣.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监管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4,06:68-69.
[6]宋连.第三方支付跨境电子商務外汇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4,07:61-63.
[7]叶华文,旷彦昌.第三方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4,09:37-38+40.
[8]杨扬.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法律体系及监管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02:79-85.
[9] Qi.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payment channel construction and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J].2016,03:56-59.
[10] Wang Xingping.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hird party payment [J].Southern finance,2013,12:54-56+16.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 篇4
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
第二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二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二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一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差额提取办法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 篇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月13日起施行。
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44号)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人民法院审理担保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关于总则部分的解释
第一条 当事人对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以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的,可以认定为有效。
第二条 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
第三条 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 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五条 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设定担保的,在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
(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
(二)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
(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
(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
(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八条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有过错的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担保人可以根据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对债务人或者反担保人另行提起诉讼。
第十条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担保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第十二条 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二、关于保证部分的解释
第十三条 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代为履行非金钱债务的,如果保证人不能实际代为履行,对债权人因此造成的损失,保证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五条 担保法第七条规定的其他组织主要包括:
(一)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二)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联营企业;
(三)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四)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
(五)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第十六条 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定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第十七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保证无效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企业法人有过错的,按照担保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承担。
债权人不知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可以参照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同时或者分别提供保证时,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
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 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第二十一条 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履行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第二十二条 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
第二十三条 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当对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的,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第二十五条 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的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的重大困难情形,包括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第二十六条 第三人向债权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在履行了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义务后,不再承担责任。未尽监督义务造成资金流失的,应当对流失的资金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 保证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的,债务人的实际投资与注册资金不符,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保证人在注册资金不足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第二十八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九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一条 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条 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第三十五条 保证人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或者提供保证的,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六条 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第三十七条 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第三十八条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人仍应当按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怠于行使担保物权,致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毁损、灭失的,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九条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四十条 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订立主合同和保证合同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由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应当在判决书主文中明确保证人享有担保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权利。判决书中未予明确追偿权的,保证人只能按照承担责任的事实,另行提起诉讼。
保证人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四十三条 保证人自行履行保证责任时,其实际清偿额大于主债权范围的,保证人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第四十四条 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
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
第四十五条 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人破产,既未申报债权也未通知保证人,致使保证人不能预先行使追偿权的,保证人在该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可能受偿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各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应当作为一个主体申报债权,预先行使追偿权。
三、关于抵押部分的解释
第四十七条 以依法获准尚未建造的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筑物抵押的,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第四十八条 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
第四十九条 以尚未办理权属证书的财产抵押的,在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能够提供权利证书或者补办登记手续的,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十条 以担保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的,抵押财产的范围应当以登记的财产为准。抵押财产的价值在抵押权实现时予以确定。
第五十一条 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尚未分离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
第五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第五十四条 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
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
第五十五条 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
第五十六条 抵押合同对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抵押财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根据主合同和抵押合同不能补正或者无法推定的,抵押不成立。
法律规定登记生效的抵押合同签订后,抵押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拒绝办理抵押登记致使债权人受到损失的,抵押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的内容无效。该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全文】推荐阅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11]38号)09-30
跨境电商说跨境09-30
未按规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案例07-11
跨境电商实操干货:12步搞定跨境保税进口09-07
执行担保法律规定09-22
跨境信用07-18
跨境旅游08-14
跨境发展08-28
跨境民族09-13
跨境资本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