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2024-09-07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篇1

中国人民银行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3.3%。改革开放之初, 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经过不到30年的努力, 我国的外汇储备翻了6000倍。其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估计

一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看作本国对外汇发行国的债权, 持有合理数量的外汇储备既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考虑, 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是外汇储备如果构成不合理或者超过适度区间, 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那么,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偏高呢?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储备的实际需要两方面因素考虑,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为4540亿美元。鉴于4540亿美元是以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的结果, 相对于我国当前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偏小的, 但考虑到我国现在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有过剩的倾向。

二、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

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经济平稳运行, 已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汇储备过高,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 高额的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的货币的供应结构,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 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4. 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三、解决外汇储备过高问题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会给一国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压力和风险。因此, 我国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抑制外汇储备不正常的扩大。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遏制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其次, 对外汇储备结构适当调整,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独大的局面。

1. 外汇储备规模的调整。

(1) 对进口措施进行调整。进口政策调整不仅可以减少我国过高的贸易顺差, 也有利于消除政策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 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和灵敏的市场机制。同时, 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 (2) 购买战略石油储备。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被喻为“工业的血液”。但石油的蕴藏和使用却极不平衡。产油国和工业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都会造成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经一度摸高至8 0美元一桶。过高的石油价格给我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 我国可以在石油价格回落到合理的时候, 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 加紧购买石油, 扩大石油战略储备。 (3) 为社保基金注资。目前, 全国的社保基金规模只有1477亿元,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社保基金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就曾公开表示, 社保基金的缺口在1万亿元以上。与社保基金的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中央明确指出要多渠道筹集社保基金。因此, 将部分外汇储备划拨到社保基金账下是有政策支持的。

2. 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

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二是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

(1) 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是各个国家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共同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美国贸易逆差和巨额财政赤字使得美元兑换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持续下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美元的贬值程度, 专家提出了不同的预测, 有专家认为美元的贬值率在2 0%左右, 也有专家认为美元的贬值率将达到4 0%。因此, 为避免美元贬值造成本国外汇储备缩水, 调低美元资产比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调整的一个方向。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调整不能通过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来达到减小美元资产比重的目的。当前, 我国最稳妥的做法是增加新增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比重同时将美元资产的增长速度调整到适度的范围, 从而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近几年, 我国同日本、欧盟的贸易发展良好。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 2007年我国与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561.5亿美元、3020.8亿美元和2360.2亿美元。三者合计占到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4 1.2%, 如果考虑到内地经香港对上述地区的转口贸易, 则该比例将上升至5 0%左右。我国可以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选择欧元和日元等非美元货币结汇, 从而扩大欧元、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份额。

(2) 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外汇储备资产调整是我国面临的特殊问题。外汇储备资产种类包括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企业债券, 股票等。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就是对以上资产比重进行重新配置。对我国而言, 则主要是如何调整美元资产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截至2005年6月底, 我国的美元长期债券投资占外汇储备的6 8%, 达4 8 5 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比例为5 7%, 政府机构债券比例为3 6%, 企业债券比例为7%。而我国投资美国股票的资金仅占外汇储备的0.4 7%。由此可见, 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配置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分强调储备的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在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背景下, 外汇储备的盈利性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的目标之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以及超量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 对如何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结构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润张岭松:《国际金融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47~160

[2]于立新王军:《国际金融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339~349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 适度性 结构性矛盾 刺激内需 储蓄-投资转化

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了2473亿美元。仅就 2007年第一个季度,外汇储备已达到12020亿美元,增长了1357亿美元。1981年前,中国的贸易盈余为零,外汇储备自然是一片空白。外汇储备从零到万亿美元,中国只用了26年的时间,其大跨步式的前行速度前所罕见。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太多?

一、中国保持外汇储备适度性的困境

外汇储备充足,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防范金融风险。但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经贸摩擦等。因此我们应努力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考虑到大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以及预留安全规模,中国外汇储备以不高于8000亿美元为合适,其余则可视作富余储备。

近几年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不断走高,超出适度规模,偏离幅度有不断扩大之势。目前,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国内市场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如果央行不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势必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快上升,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很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在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从而影响到就业。相较于充分就业的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势必让位。因此,“增加外汇储备,确保汇率稳定”虽不是最优却是可行的政策组合(文亮,2006)。

虽然国家已决定建立专门运营外汇资产的投资公司,但这种制度安排只是着眼于提高储备资产收益率,对缓解国际收支失衡有一定的意义,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汇储备失调的趋势。而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两难困境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更深层次的矛盾。

二、中国外汇储备失调的深层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理论上讲,当一国经济内外均衡时,上述四个目标均达到最优状态。但在现实世界,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外汇储备失衡,直接源于国际收支失衡,而对外不平衡又是经济对内不平衡的反映。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只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表象,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才是深层原因。既然国际收支失衡是表象,我们便可以从其主要构成来分析本质原因。

1.从经常项目看

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顺差约1608亿美元,比2004年激增134%。经常项目出现大幅顺差原因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幅飙升。

首先,连年的巨额贸易顺差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部市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以量取胜,这必然造成高耗低效,浪费资源和社会劳动。其次,巨额贸易顺差反映了国内需求不足,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消费不足。一国经济应依赖于物质财富的消费,这种消费才是下一轮物质财富再生产的源泉。当企业在国内市场无法追求到利润时,只能转投外部市场。再次,贸易顺差意味着储蓄的过剩,或者说国内投资机会的不足(钱纳里,“双缺口”理论)。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出于各方面需要为自己未来的消费负责,将大部分所得用来储蓄。而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直接导致缺乏有效的金融投资工具,迫使居民储蓄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由于微观主体的低效率,银行也谨慎对待企业贷款问题,使得相当一部分储蓄无法转换成投资,储蓄过剩在所难免。

2.从资本和金融项目看

2005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实现顺差约630亿美元,比2004年的1107亿美元下降43%。下降是因为金融项目下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在2005年突然由顺差转为净逆差。但直接投资并未下降,并且一直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贡献很大,这说明我国对外资依然过分依赖。

储蓄过剩,外汇储备过多,还要大幅引进外资,这是“双缺口”模型无法解释的,于是不少学者引入“技术缺口”概念。我国需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等资源的转移来避免风险,获得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缩小技术差距。从这个层面讲,引进外资来弥补技术缺口是可行的,这样拉高的外汇储备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仅仅利用吸引外资来弥补技术缺口是远远不够的。从产业周期的角度看,外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往往是成熟技术,真正的创新成分很少。而且在合资后,发展中的东道国家往往会取消自己的研发机构完全依賴于外资方。可见,过分依赖外资并不能培养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始终达不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长此以往,外资始终是对国内储蓄的一种替代。

从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两大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需不足、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是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引发外汇储备失衡的本质所在。

三、改善经济结构失衡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建立专门的投资公司来运作超额的外汇储备,仅仅有利于降低机会成本,提高收益率,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外汇储备控制在适度规模。若达到“治本”的目的,必须着眼于宏观经济的结构性改善,逐步恢复经济的对内平衡,从而达到对外平衡的诉求。

1.改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

首先,应打破“以量取胜”的局面,争取“以质取胜”。目前应致力于改变出口产业的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定价过低的状况,促使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益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推动生产要素更合理配置,抑制低附加值、高耗能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其次,应扭转出口导向战略,鼓励进口。不计成本的出口不可取,盲目进口也不适宜。抑制外贸的过快增长,前提必须是保持外贸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定拉动作用,避免给内需带来过大压力。

2.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农业人口在我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扩大农村消费无疑最具实效。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扩大他们的有效需求。而城镇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也是受关注对象。这类群体占比最多,也是最具消费倾向的。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降低储蓄,刺激投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政府可通过降低储蓄,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消费“后顾之忧”。(这绝不是说直接划拨外汇储备给财政,而是政府的自我完善行为。对任何机构来说,要用外汇储备,就需要拿人民币购买外汇储备,绝不能无偿划拨,否则就等于央行直接印钞票去消费,这相当于直接制造国内通货膨胀。)同时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才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不畅局面。

4.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在引入外资时,注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吸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的难得机遇,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然技术缺口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国在新技术的研发方面无能为力,我们只要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能实现由技术引进到技术模仿,由技术吸收到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的过渡。

四、结语

诚然,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过多的,尽快实现储备资产增值也是无可厚非的,尤其在美元持续向弱而中国70%以上的储备资产是美元资产的背景下,防止资产的缩水当属紧要,这也是政府欲建立外汇投资公司的基本出发点。但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才是外汇储备失衡的根本症结所在,把着眼点放在刺激内需、改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对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金融, 2006, (11)

[2]刘艺欣: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6, (4)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篇3

长久以来,中国由于几乎无间断地保持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盈余,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2010统计,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127位,比亚洲最低的菲律宾仅高两位)长期借贷给全球最富有的国家。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而非进口商品或者服务),实际上就是把自己高成本的借入的资本又重新贷出回其债权国。尽管美国国会与政府最终就提高公共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并通过了削减赤字方案。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1到2.4万亿美国财政赤字的方案“并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不管是美国出现债务违约(虽然可能性不大)还是评级下降(标普于2011年8月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我国都会受到重大损失。当美国债务持续增长,美国政府可能最终逼于无奈只能通过通胀来降低债务负担。美国国债市场价值下降、收益率上升,这必然导致美国国债的债权人受损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上升。但是在现今全球范围内能够在规模、流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与美国国债相媲美的金融资产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另一方面,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亦会对私人部门的消费以及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则会影响我国的出口,从而造成更深层次的冲击。这样难道我国使用巨额的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债就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是一块烫手山芋?

让我们的眼光从美洲大陆移向欧洲。那些老牌的西欧经济强国似乎也坐立不安。2010年4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被调为垃圾级。2011年7月6日以及7月12日,穆迪投资将葡萄牙与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调至垃圾级。2011年7月,穆迪将塞浦路斯的主权信用评级连降两级,距离垃圾级也只有两步之遥。看到这里,读者可能认为这些都是些在欧洲不入流的国家,然而又是否能想到西班牙和意大利也有滑向降级泥潭的趋势。而且债务危机的密云也悄悄笼罩在法兰西以及德意志这两个传统经济强国上空。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并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但是笔者亦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小小见解。第一是希腊、葡萄牙等国本身造血能力不足。希腊早在2010年5月获得来自欧盟、欧洲央行和IMF的1100亿欧元的贷款。但是贷款的条件极为苛刻。为了获得贷款,希腊政府提出一系列的削减财政赤字的方案。然而在本国竞争力没有改善的前提之下,无论是使用削减公共支出还是增加税收,都无可避免地造成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进一步削弱偿还能力,如同饮鸩止渴、削足适履。第二,欧元区核心国家(法国、德国)不能下定决心向这些国家提供足够援助。这里既有国内选民的压力(毕竟是使用自家的资源去救助他人),又有对付出代价之后能否获得监控受助国家财政政策权利的怀疑。因此欧债危机的前景依然是扑朔迷离。这样就使得我国希望使用多种货币储备以及购买多个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策略难以实施,或者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面对种种不明朗的外围因素,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又应该何去何从。笔者准备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外汇形成的本身;另一个是投资渠道的多样性。

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人为扭曲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能源与环境)的价格以及变相补贴,使得出口的商品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而正是由于大量的商品出口,用国内相对廉价的资源去补贴发达国家的消费,使得我国获得大量外汇收入。但是这些以外汇储备形式积累的美元又重新贷给发达国家,用于对我国廉价商品的消费。这就等于以扭曲国内各种要素价格、牺牲国民利益来换取发达国家的“纸面资产”。因此我国有必要加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纠正产业结构失衡,积极推进各种要素价格市场化,通过扩大各种内需来缓解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冲击。同时应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居民消费,并维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再者,我国应该继续深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能再单单通过使用外汇储备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让人民币汇率真正波动起来,打破市场单边升值的预期。在币种多元化方面,应该增持日元以及新兴国家的币种资产,形成一篮子货币储备。

考虑到规模、流动性和安全性等诸多因素,美国国债依然是一个唯一选项。尽管如此,在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之下,全球投资者对其风险偏好都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风险资产(股票、公司债券市场)价格的下降。因此我国可以借此契机,通过购入优质而且有潜力的风险资产以及减少持有避险资产(美债、欧债等)来调整国际投资资产结构,丰富资产结构组成。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就会对能源以及大宗商品的供求去口产生压力;而欧美央行均维持一个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加上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胀预期,从而在期货市场上进一步推高能源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因此我国可以采取购买大量战略能源,比如石油等的策略。这样既可丰富国内战略能源储备,又可以减少对未来能源价格的敏感程度。

摘要:本文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外汇形成的本身和投资渠道的多样性对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的思考 篇4

外汇储备;对策思考;中国

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增长幅度为260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9%,截止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且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看待中国的外汇储备及其管理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外汇储备现状

1、总量大,增速快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1]。自1994年中国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1994年仅为516.2亿美元,1996年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几年里,外汇储备量上升相对平稳。2000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3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30%,稳居全球第一位。

2、币种构成单一

我国外汇储备另一特点就是结构单一,虽然没有明确公布过,但据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可见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相当高。

3、储备水平偏高

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被作为衡量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合适的标准之一[2],一般认为外债总额占GDP的比例在10%左右是安全的,而外汇储备应保持在当年外债余额的20%-30%,这样推算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上限为2.4%。2012年中国GDP为82270亿美元 ,对应的外汇储备为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达到40.11%,可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

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

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量就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实现从外汇储备短缺的窘境到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国家的转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货物贸易的持续顺差。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贷款倾斜等优惠政策,使得外向型企业比内向型企业拥有更多的优势,加上低水平劳动工资、廉价的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需求旺盛、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1991-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一直保持顺差,2009-2012年在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的情况下,货物贸易仍然保持顺差,且货物贸易顺差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可以看出货物贸易顺差是构成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2、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巨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外商资本大量流入。然而与此相反的是,由于我国对外投资渠道还不畅通,投资经验不足等原因,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数额相当少。因此,外商投资的大量流入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促成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

3、国际热钱的涌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较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加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形成了较大的升值预期,在这种强大的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并进行投机行为。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达到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如此巨额的国际游资不仅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形成一定威胁,同时也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

4、强制结售汇制度。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开始,我国就一直实行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大量的外汇收入集中于央行,形成我国的外汇储备,但从2011年1月1日起,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所得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3]。虽然强制结售汇制度已成历史概念,现今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但2011年以前该制度对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多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巨额的外汇储备积累进一步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4]。

2、缩水风险。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美元资产,但收益率却相当低,同时随着美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实行,美元的大幅贬值必将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

3、通货膨胀。外汇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 它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项就是对外占款, 而外汇占款构成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1]。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思考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货币当局持有外汇储备并非是为了进行投资挣钱,因此外汇储备的管理必须建立在高度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然后才考虑提高外汇储备回报率的问题。

针对这一原则,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该划分为适度内的外汇储备和超过外汇储备本身需要的多余外汇资产两部分分别进行管理。前者主要是做好储备币种多元化管理,在储备币种上尽量选择有升值预期的硬货币,并相应增加其币种,减少持有汇率波动较大、有贬值预期的储备币种。而对于后者[6]的管理对策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持有者多元化。即继续大力实施“藏汇于民、用汇于民”政策,逐步放松对货币当局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持有外汇的管制,同时在外汇管制上对我国企业实行一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收购海外资源、技术和设备,从而降低储备风险,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投资渠道多元化。除了持有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各国货币和政府债券外,还可以对黄金、石油等资源生产商进行投资并掌握其控股权[5],这样既可防止我国的大量购买需求导致价格暴涨,又可以保证对这些资源生产的定价权,从而保证我国在这些资源进口方面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获得铸币税,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而且可以降低我国对外汇储备的持有利于避免因外汇储备资产缩水遭受巨额损失,,并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当然,以上几点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过多外汇储备的根源,如果目前的一些政策不做出适当调整的话,若干年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可能比现在更多。从外汇储备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贸易项目持续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巨大是导致我国外储持续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外储过多的问题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鼓励进口。采取适当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设备等,通过对这类投资品的进口可以提高我国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同时一些消费品的进口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使进口相对于出口更快的增长,从而使贸易项目的持续顺差额降低。

2、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将传统的制造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在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重组的浪潮中,我国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并迅速融入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出口基地,我国依靠庞大的加工贸易出口使得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并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然而这种建立在劳动和资源比较优势上的粗放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是难以持续下去的,特别是金融危机下我们更看到了这种出口依赖性发展模式的脆弱性。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向内需拉动型发展战略转移,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不仅可以减少贸易项目的顺差,改变外汇储备不断增多的现状,也是对外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3、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进行适当限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最能吸引 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末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五万亿”美元。FDI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商投资差额不断增大,外储金额持续增多[7]。同时加工贸易是构成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经常项目顺差有很大作用,由于中国80%的加工贸易是由外资企业进行或参与的,因此适当控制具有加工贸易属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于缓解外汇储备额持续增多是必须的。

结语

大量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量,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要按照高度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管理外汇储备,并从根本上减缓外汇资金流入压力,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把外汇储备的运用与国家整个长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国家的长远利益。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现状及对策 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经济实力,贸易顺差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6日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位。然而, 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经济的失衡, 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 正确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 积极处理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汇储备基本情况

(一)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到2012年4月, 中国外汇储备累计高达3.31万亿美元, 超过日本稳居世界外汇储备的第一位。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 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高额的外汇储备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已经成为我国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风险对于我国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 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收入;另一个方面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流入。首先, 由经常项目的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国际贸易和非贸易的盈余形成。它是靠中国对外出口劳务和商品来形成的, 因此它的风险比较小。2012年第一季度,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47亿美元, 其中, 货物贸易顺差21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7亿美元。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约为2.3%。其次, 由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净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这部分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国外资本净流入形成。这部分资金的风险较大, 因为它们最终都必须归还投资者。2012年第一季度,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99亿美元, 与GDP之比为5.9%。

二、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 我国实行鼓励出口政策。

自从2005年开始,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就变成了“出口多, 进口少”。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差不断加大。以纺织业为例, 我国一直以出口退税的调整来扶植纺织业的发展, 在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时, 为了鼓励企业出口, 我国将纺织业的出口退税提高到了14%。在国际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同时,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 大部分企业都选择提前出口, 从而也导致了大量的顺差出现。

(二) 我国不断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我国广大的市场和强大的购买力, 我国现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2012年第一季度,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99亿美元, 其中, 直接投资净流入441亿美元。这得益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我国吸引外资的势头良好。

(三) 热钱的流入。

由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途径涌入中国内地市场, 进行套利套汇活动。典型的合法渠道是直接投资。国际短期资本通过对内地市场直接投资, 从而获得人民币。典型的非法渠道是通过对外贸易企业虚报商品出口价格, 并压低进口商品价格, 从而获取人民币。

三、高额外汇储备存在的风险

(一) 外汇储备总量大, 增长速度快, 管理困难。

外汇储备是中国国际储备资产最主要的形式。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截止到2012年4月为3.31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为110%。自从2011年以来,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外汇储备每个月平均以500亿美元增长。然而, 在国际传统标准,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应以一个国家3个月的进口额或者40%左右的外债余额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底线。巨额的外汇储备集中在政府手中, 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外汇储备俨然成为一个严肃而又紧急的问题。

(二)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平衡, 风险大。

在我国外汇储备中, 美元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虽然没有明确的关于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数据公布, 但是基于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数据库来推测, 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约占70%, 欧元资产约占25%, 英镑、日元以及其他的币种约占5%。大量以美国国债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导致投资对象单一化,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使得我国面临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 如果美元贬值将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

(三) 我国外汇机会成本加大。

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集中在美元资产, 特别是美国国债、政府债券等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但是收益较少的领域。我们国家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不到5%, 而这些钱转给美国的企业, 同时他们用这笔钱投资中国的收益至少在15%。这就等于我国向美国提供了低息贷款。从而出现了中国人攒钱美国人消费的局面。如果购买美国国债的钱投资中国国内市场的话, 收益率能在10%左右。高额的外汇储备限制了人民币在国内或者国际市场的投资, 从某种程度来说, 不利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收益的增长。

(四) 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 导致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 从而助长了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危机。从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来看, 我国因为吸收外汇而投放的这部分人民币所对应的商品已经出口到了国外, 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人民币。同时, 如果我国对外贸易经常出现顺差, 从而意味着有一部分人民币是凭空多出的。这样就导致了过多的人民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自然会产生通货膨胀的现象。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各个环节的最终价格, 它最能全面地反映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因此, 世界上各国基本上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国际标准显示, CPI每年同比增长2%~3%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 我国CPI指数平均增速略高于3%, 存在通货膨胀进一步扩大的压力。

四、优化外汇储备的建议

(一) 增加进口。

我国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 这种巨额外汇储备只有投入使用才能显现出其巨大的价值。面对我国过量的外汇储备, 大量购买“外国制造”的商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首先, 大量进口外国商品, 可以减少巨额外汇储备, 同时减少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负担和风险。其次, 进口国外商品能够增加国内商品的供给, 改变我国国内市场上商品供给和货币供给的失衡, 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市场上过度基础货币投放的现状, 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稳定我国国内市场的物价。再次, “外国制造”的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过硬的竞争优势。大量进口国外产品有利于我国厂家学习和引进相对较为先进的技术, 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 为我国产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提供条件。最后, 大量进口国外商品有利于刺激我国“内需”。在我国消费者的眼中, 国外商品具有产品质量好、品牌信誉高等特点, 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 币种多元化。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 因此, 美元贬值将会对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因此我国应适当增加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币种的外汇储备, 以此来转嫁美元的风险。首先,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规划出一个能够适应国际货币体制和汇率变动趋势的货币结构, 以此来有步骤地实现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但是, 大量抛售美元而购买其他币种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大量抛售美元会导致美元贬值, 从而损害我国自身的利益。因此, 我们应适量地逐步降低美元资产比重, 提高欧元及其他货币的币种。

(三) 搭建投资平台, 提供专业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大量的外汇储备都集中在国家债券等安全性较高, 但是收益较少的部门。以美元为例, 我国外汇储备持有大部分美国国债, 甚至我国对美国短期债券投资也是偏重于政府债券, 收益率很低。因此, 我国应该扭转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 不应一味地考虑外汇储备所谓的安全性, 应该把外汇储备当作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 从而更好地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外汇储备的增值。化保值为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正确的政策, 在前两年我国对外投资的失败经历中,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因此, 我们可以由中投公司作为主导, 并联合相关政府部门, 吸收各类人才, 成立外汇投资基金, 通过投资基金来拥有目标企业的大量股权, 从而间接控制公司, 来决定大宗商品及战略资产的定价权。同时, 应该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各个主体进行风险意识培养, 从而使得外汇投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孟楠, 陈晞.次贷危机后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J].上海金融, 2009.1.

[2]杨勇.加强我国外汇管理的对策建议[J].河北金融, 2010.1.

[3]赵朋.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浅析[J].财经视点, 2011.1.

[4]曾之明, 岳意定.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及优化管理探讨[J].2010.4.

[5]袁希, 袁建新.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J].2011.1.

[6]储著胜.过量外汇储备不妨多用于进口“外国制造”[J].2011.10.27.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篇6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研究

近几年, 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就已经超过了21316亿美元, 相比于去年同期有17.84%的增长。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 有些年还会出现负值现象。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经济开始持续增长, 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外汇储备也逐渐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在1996年底突破了1000亿美元, 以后的几年中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 自从21世纪以来, 经济我国的发展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直到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连续3年达到2000亿美元。

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1.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加快导致了贸易顺差

2005年以前我国的进出口量都是比较大的, 但是2005年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是进口少、出口多。在进口方面, 国外大部分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少,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企对我国产品的购买;在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 我国进口率逐渐上升, 并远远超过了进口关税的降幅, 导致大部分企业开始降低自己的进口量;同时贸易摩擦风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导致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开始加快出口, 这些都是顺差产生的重要原因。

2. 大量的外资开始入住我国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阶段, 在中国广阔市场前景和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下, 大量的外资开始入住我国。自改革开放到2004年我国所吸收外资的速度有30%的增长, 2005年以来, 由于资企业发展势头的不断上升, 导致外方出资比例逐渐升高。致使我国实有外资企业的注册成本超过了8120.3亿美元, 新设立的外资企业也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3. 热钱的流入

我国所有的经常项目均可以自由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同时我国对资本项目中的外汇管理非常严格, 从而增加了大量国际热钱借助合法途径流入我国的难度。但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 大部分国际热钱开始借助非法手段流入中国, 具体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借助贸易渠道推动热钱流入我国, 如境内对外贸易企业提高商品出口价格、虚报贸易出口价格、降低进口价格等手段。 (2) 一些国外游资通过投资渠道由金融和资本项进入中国, 如直接投资是热钱进入我国比较常用的一条合法途径。 (3) 最后通过对资本相关管理漏洞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即借助外债的名义进行结汇。

三、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良好发展有效了推动了外汇储备额的增加, 所以高额外汇储备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一部分巨额外汇储备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为大量经验表明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四、我国外汇储备策略研究

1. 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应当逐渐增加对国外资源的开发, 将更多的外汇储备向能源储备转化, 例如可以把大量的外汇储备转变成石油能源储备, 如增加一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能源的储备, 在外汇储备投资的过程中要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 做好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工作。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 由集约型发展道路替代原有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

2. 合理进行资产配置

应该适当增加资产配置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首先要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进行合理选择, 使外汇储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价值。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安排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 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盈利性为出发点选择相应的投资方式, 同时从我国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 我们应当利用外汇储备换取一定的战略资源储备。

3. 健全外汇储备监察机制和管理法规

目前, 国际上很多国家尤为重视外汇储备监察机制和管理法规, 因此在这方面我国要制定相关的法律, 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约束来保证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 因此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储备适当的外汇并进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 以保证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 一个国家在从外汇储备中受益的过程中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外汇储备的增加能够维护我国的信誉, 吸引更多的外资融入到中国, 但同时也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应当采用正确的方法控制我国的外汇储备, 合理进行资产配置, 并对储备管理法规和机制进行完善以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后续还应当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及动态响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薛静.谈我国从外汇储备向战略石油储备的转变[J].商业时代, 2010, 24, (07) :56~58.

[2]王煊.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基于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金融经济, 2014, 26, (1) :32~36.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现状及影响分析 篇7

近几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GDP增长保证了不低于8%的速度,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 我们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截至2010年底,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8473亿美元。自2004年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以来的6年间, 我们外汇储备的规模以平均接近30%的速度增长, 而GDP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目前, 国际上通用的确定合理储备规模的基本指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它反映了一国经济规模对于外汇储备量的需求;二是外汇储备量与对外债务总额之比, 它反映了一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信誉。三是外汇储备量与月平均进口额之比, 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量大约相当于3个月的进口付汇额较为适宜。从我国的情况看:2010年我国的GDP为60579亿美元人民币, 进口总额为13948亿美元, 外债余额为5489亿美元 (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我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 , 外汇储备量是进口额的2.04倍;外汇储备量是外债余额的5.19倍, 而且这些倍数还有逐渐放大的趋势。如此看来,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确实过于庞大。

2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

从一国角度看, 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在于: (1) 调节国际收支, 保证对外支付; (2) 干预外汇市场, 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 (3) 维护国际信誉, 提高对外融资能力。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信用和货币稳定性的信心。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 其管理成本、汇率风险以及造成基础货币过渡投放等都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造成影响。高额外汇储备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 虽然外汇储备的存在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额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

2.1 外汇储备资产过于单一

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有绝对比例, 而对其他货币的持有比例相对较低, 例如对日元、欧元、英镑的持有较少。在外汇储备的过程中, 过分的储备一种货币, 将导致这种外汇储备的国际支付能力随着这一国经济的状况而同步变动。单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 对单一资产的投资风险是最大的。所以对单一币种美元的高比例持有会给我国的外汇储备带来巨大的风险。

2.2 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巨额外汇储备增加导致以人民币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相应扩大,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 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进而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 为了维护货币当局的汇率浮动机制, 中央银行被动地干预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这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其次, 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缓解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需要采取对冲操作。但是, 中央银行往往只能采取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来对冲, 因为除此之外, 央行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供使用。这使得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2.3 存在巨大的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虽然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 但也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主要表现在:首先, 外汇储备一般都投资于储备货币国家的短期国债, 其收益率一般都在3% 左右, 虽然短期国债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但资产的收益率较低。其次, 高额外汇储备使中国失去了获得国际组织低息贷款的机会。IMF等国际组织每年有很大一部分基金贷给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国家, 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弥补快速增长的经济对资金的需求。高额外汇储备的存在使中国丧失了获得低息贷款的机会。再次, 高额外汇储备抑制了本国经济投资, 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一般情况下央行把大部分外汇储备存到国外银行, 不利于本国经济扩大再生产。同时存放在国外的外汇为外国人使用, 外国人又以FDI的形式投资到我国人力资源好, 技术条件好, 基础建设好的地区, 如外资企业多分布在经济东南沿海, 拉大了内地和沿海地区的贫富差距。

2.4 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高额外汇储备会增加一国的汇率升值压力。由于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 不均衡的外汇供求关系及外汇储备结构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另外, 与国内金融市场相比, 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 高额外汇储备更容易遭受到汇率风险的损失, 而由汇率波动所导致的损失要想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偿是十分不容易的。高额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

3 对策

3.1 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刺激内需, 拉动消费

在长期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出口商品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附加值低、价格低廉。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 我国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 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考核体系和调控体系, 增强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能力。此外,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拉动作用。我国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 落实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最终通过刺激内需、拉动国内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 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3.2 培育和完善外汇市场机制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及其消极影响, 很大程度是由于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导致的。要想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消极影响, 必须培育并完善外汇市场机制。首先, 继续推进外汇体制改革, 逐步从强制结售汇过渡到自愿结售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外汇管理制度, 强制结售汇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当逐渐放宽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 及时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 实现经济主体的意愿结售汇制。其次, 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合理确定利率, 使利率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才能在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再次, 逐步放松资本管制, 推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最后, 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运行的市场化, 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调节作用, 缓解高额外汇储备规模带来的消极影响。

3.3 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

一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稳健的储备政策;第二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前者使一国在资金上有备无患, 具有较高的信誉;后者可避免资金积压的损失, 发挥资金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储备政策, 虽然这种政策使中国外汇储备实力雄厚, 但随着外汇储备越来越多, 应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 以“安全、灵活、保值、增值”为目标, 更好地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

3.4 借助金融工具, 实现储备资产保值, 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现代全球金融市场中, 金融衍生工具发达,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衍生品降低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 借助衍生品的杠杆效应达到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功效, 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但在具体的落实中一定要进行监控, 避免把对风险的规避变成投机。

摘要:近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 高额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其积极的一面,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保障, 对吸引及利用外资、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维护国际信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外汇规模是否越大越好及高额外汇储备的管理和应用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供了自己的分析。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晴.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给经济带来的弊端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6, (2) .

[2]周畅.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分析及规模控制意见[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8 (6) .

[3]黄洁.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9) .

[4]宋巧玲.我国近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2 (6) .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分析 篇8

关键词:外汇储备,金融资产,商品资产,优化配置

截至2008年6月, 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 股权、长期企业债和短期债券的比重非常有限,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整理得出

根据美国财政部资料, 截至2008年6月底, 中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金为5319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72%, 仅次于日本和英国;投资于美国长期债券的金额为4850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68%, 其中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国债的比率为57%、投资于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比率为36%、投资于美国企业债券的比率为7%,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债第一大持有国。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的长期债券投资过于重视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中国对美国的短期债券投资也是偏重于政府债, 对机构债和企业债投资不足, 中国对美国的短期债券投资同样偏重于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在商品实物储备中, 2008年底, 中国约有黄金储备600吨, 仅占外汇储备的1.3%。

一、优化外汇储备金融资产管理结构

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资产, 帮助支撑了美国近年来庞大的赤字。美元资产持有率偏高让众多国内的经济学家担忧美元贬值会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同时, 过多的美元资产使得中国外汇储备整体的收益性较低。因此, 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势在必行。由此引出关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问题的探讨, 讨论的核心即为减持美元资产, 增持欧元、日元等其他储备资产, 从而达到分散汇率风险的目的。

然而调整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过程中减持美元资产, 将部分投资于欧元等资产, 则世界美元资产的供大于求的结果将导致美元暴跌, 引起美国长期利率上升, 致使美国经济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而美元贬值将引起美国利率上升, 反过来又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债券的市值损失。此外, 美元汇率贬值还将导致国际游资的异常流动,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中国外汇储备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 应该在通盘考虑世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从长计议, 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之后, 高风险的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基本为负, 但同时又不宜做大规模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 可对同一币种资产进行内部调整, 加大对机构、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比重, 进而提高收益率降低储备资产损失;增加通货膨胀保值债券比重, 避免通货膨胀损失。同时, 外汇储备问题涉及政治智慧。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结构, 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回报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比目前贸易纠纷更大的国际政治问题。

以上仅是对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中占很大比例的美元资产的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其他金融储备资产的配置, 亦可以借鉴在美元储备资产中的结构进行适当配置。

二、优化外汇储备商品资产管理结构

随着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巴西、印度、中国等国赶超欧美的能源需求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 接连不断的自然灾难、国际局势的动荡、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国际基金的介入, 共同推动了近年来国际能源和黄金价格的不断攀升。国际原油价格自2004年一路飙升, 2007年一度突破98美元/桶;黄金价格1999年为每盎司252美元,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分别突破540美元、600美元, 2008年11月突破915美元, 创下27年黄金价格最高纪录。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下, 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外汇储备的投资效率。

优化一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要求外汇储备必须与商品储备保持合理比例。在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激增的条件下, 中国应将多余的外汇拿出一部分来增加石油、黄金等商品储备, 这也是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一) 增加石油等资源储备比重

次贷危机发生后,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为刺激经济, 美国持续下调利率, 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美国采取弱势货币政策对其自身来讲是有利的, 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使美国减轻债务。但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造成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飙涨:原油价格上涨到接近150美元每桶。在过去的30年里, 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5倍以上。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投入却不是太多, 尤其是动用外汇储备来增加石油储备。而美国拥有近7亿桶的石油储备, 在过去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的过程中, 获利可想而知。美元在国际市场购买力的下降, 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来说是一种灾难——近几年来从数量上看其增加了近7倍, 但从对原油的购买力来讲只增加了2倍, 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只是一种纸上财富。因此, 在国际储备中增加石油商品储备的比例, 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方向。

(二) 增加黄金储备比重

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 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 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黄金是信用货币的对立面, 在国际货币发生信用危机从而汇率大跌之时, 黄金价格往往大幅上升, 因此, 黄金天然是一种规避信用货币风险的多元化储备工具。因此, 增持黄金储备是目前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结构转换的一个动向。在国家外汇储备中, 黄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黄金储备是对冲美元贬值的最佳金融资产, 持有黄金储备能在规避美元贬值风险的同时获取黄金升值的收益。

数据来源:IMF网站 (www.imf.org)

数据来源:IMF网站 (www.imf.org)

增加中国的黄金储备, 有利于稳定和改善人民币的未来预期, 保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 所面临的美元贬值和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正在加大。同时, 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 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从市场风险和避免外汇储备损失的角度看, 增加黄金储备均十分必要。此举可以提高国家的金融安全性。在全球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只有黄金是被所有国家承认的支付手段, 其他货币无法替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很多国家发生的黄金换汇事件正好印证了黄金的这一特点。外汇储备存在大幅贬值的风险, 一旦贬值将使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在极端的情况下, 外汇资产甚至可能出现遭冻结的可能。中国拥有太多的美元储备, 一旦美元出现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中国应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使储备资产多样化。

如何合理确定国家外部储备中黄金的比例,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不同, 黄金储备的差异也较大, 因此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合理标准”, 同时历史上各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经常发生巨大变动。如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黄金储备量从6300吨上升到19000吨以上, 是原来的3倍;1948-1971年, 又从21000吨骤降到9000吨, 其中大部分黄金转移到了欧洲国家。

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Gordon Gemmill, 曾运用过去3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对一个普通国家来说, 黄金持有量为10%最合适。美国可能是10-20%, 欧洲国家是5-10%, 而日本是5%。但若未来50年或100年可能出现货币崩溃, 则黄金等实物资产在储备组合中占的比例应该更高。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看, 美国黄金储备的总量达到8千余吨 (见图2) , 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76%, 欧洲国家黄金储备的占比多数达到40%以上, 均远远超出了Gordon Gemmill教授提出的标准 (见图3) 。参照国际经验, 中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应达到5-10%。因此, 适度增持黄金储备, 应当成为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 从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来看, 偏重于债权、忽视了股权;偏重于政府债、忽视了机构债和企业债;偏重于信用货币投资、忽视了黄金等商品;投资偏重于安全性和流动性, 忽视了收益性, 从而在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因此, 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性势在必行, 中国应该进行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 降低投资于美国国债的比率、提高投资于美国股权、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以及黄金等的比率。

参考文献

[1]、蒋庆洋.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 2008 (3) .

[2]、郎维维.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探析[J].东南亚纵横, 2008 (2) .

[3]、刘云, 杨国效, 杨雨.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与资产优化配置研究述评[J].预测, 2008 (1) .

[4]、王爱俭, 刘先丰.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投资多元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 2007 (2) .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篇9

2011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与争议。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外储已超过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于是社会上兴起“分汇”言论,提倡将外储直接分给百姓或是用于公共领域。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外储不能随便分更不能像财政资金那样无偿划拨和使用。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外储到底能不能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中国巨额外储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入手。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过程及来源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外储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经历了1994年汇改,数额更跃入万亿美元。然而这种迅猛增长,并非一夜之功。经有关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年份的外储是增长的,特别是1994年,增速达143.40%,接下来三年增速虽降至两位数,但绝对值还是大幅增加。1997年到2000年,增速下降为个位数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随后,全球经济有所好转带动中国经济上扬,外储连续四年增速。2006年我国外储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外储虽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却在2009年突破两万亿美元,2011年3月更是突破三万亿美元。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来源

1、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

论及中国巨额外储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及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对1994年到2011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发现外储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即由贸易、服务等经常项目顺差形成的债权性外汇储备,以及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形成的债务性外汇储备,这两种性质的外汇储备就构成了中国外储的主要来源。

2、误差与遗漏项目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总净额是由经常项目净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净额、误差与遗漏净额构成的,同时其与储备资产净额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这说明两种净额对国际收支平衡有相互调节作用,公式如下:

国际收支净额=经常项目净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净额+误差与遗漏净额=-(储备资产净额)

误差与遗漏项大部分来源于上述两个项目的各子项目,于是可将经常项目净额(NCA)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净额(NFA)作为两个自变量,以误差与遗漏项净额(NE)作为应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做线性回归。

经常项目净额每增加1美元,净误差与遗漏项就要增加0.63美元,而资本与金融项目净额每增加1美元,则误差与遗漏项净额就要增加0.24美元,这表明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净流入有虚增现象。同时,使用是2002年到2008年的数据,这些年份的误差与遗漏项净额为正,本文分析的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净误差与遗漏项的贡献,上式中正号符合实际经济意义。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去处

明确了中国巨额外储的来源,我们回到开篇的問题:外储能不能分?我们知道外储的来源,即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债权性和债务性外储两种不同性质的来源。债权性外储有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转,性质比较稳定,可视为本国自有外汇;而债务性外储是以对外负债的增加来换取外储增长,有借入的性质,会随着经济形式变化,性质不稳定,所以债务性外储是不能分的。那债权性外汇储备呢?首先,中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规定获得美元的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汇率卖给国家。因此这部分债权性外储也是不能分,一旦分掉就会造成央行资产和负责的不平衡。同时,考虑到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我国资本项下的管制,分出去的外汇会回流,造成再次结汇以及二度投放,加剧目前的通胀压力。将其用于公共领域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那该如何处置这些巨额外储?根据传统理论,外储是一国为应对国际支付或清偿债务而采取的主动储备行为,其规模能够满足三个月进口付汇及外债还本付息金额即可,同时考虑应对突发风险的需要,我国外储规模应在一万亿美元左右。剩余外储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加以利用:

考虑到我国外储投资方向上过分集中于美元资产,可将我国外储定向注资于一些符合条件且有海外投资和采购项目经验的国企。我国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有优势的民企,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出去,到那些不具有此项优势的国家进行直接的海外投资,同时也要提升其对在外的分支机构的管理能力,努力提高资本回报率和创汇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篇10

外汇储备, 又称为外汇存底, 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数据表明, 我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处于高增长阶段。图1反映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近十年的增速情况, 可以明显的发现在2000年之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曲线非常陡峭, 在此短短六年间, 外汇储备额从2000年的2121.6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5282.49亿美元, 平均年增加额度达到1880.12亿美元。2006年2月, 我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 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至2006年底, 外汇储备余额达10663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到2009年6月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 高居世界之首。

二、外汇储备的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本文采用比例分析法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分析。取用外汇储备和其他一些经济变量的比例水平来衡量外汇储备的适度性。本文采用了我国1998年至2008年的年进口量和年外汇储备余额的比值 (R/M) , 以及外汇储备额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 (AR/AG) 进行比较。采用R/M比值分析的理由是由于此分析方式极为普遍, 并由R.Triffin提出了可供参考的适度值。采用AR/AG的比例分析是由于考虑到我国近十年来GDP增长迅速, 用此比例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

表1列出了我国1998-2008十年间的年进口额, 年外汇储备额, 年GDP, R/M比例, 年外汇储备额增长率 (AR) , 年GDP增长率 (AG) , 以及后两者的比值。并求出了相应的每一年的R/M比例。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外汇储备额度远远超过了R.Triffin在60年代支出的40%为适度线, 属于过量储备的规模。图2清晰地反映了我国R/M值远远高出适度值40%, 外汇储备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的现状。也就证明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处于超额储备状态, 远远超过满足进口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适度水平。

本文采用了高于R.Triffin适度值一倍的调整方式, 即把适度值调整到80%。另外, 由于R.Triffin适度值法忽视了资本项目的流动, 而资本项目的流动造成的外汇储备变化远远大于经常项目流动造成的外汇储备变化, 所以应当看到, 适度值分析法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将适度值提高一倍至80%后, 我国近十年的R/M比例仍然在适度值之上, 这反映出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属于过量储备。另外, 从AR/AG比例上也能反映出, 虽然我国近7年的外汇储备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 但是其大小也都在1.5以上, 这说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 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属于过量的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三、外汇储备规模的趋势分析

本文假定热钱可以选择的投资市场有两种:国际证券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其中, 国际证券市场用美国证券市场代表。假定热钱来华投资的收益分成两个部分: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其中, 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 采用MSCI中国证券指数的收益表示, 采用月收益率曲线代表其走势。而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笔者用当期直接标价法的数值减去之前直接标价法平均数代表。在美国的投资收益用MSCI美国证券指数的收益表示。数据均为月平均数据, 跨度为从2005年7月人民币处于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之始至2009年7月。采用MSCI指数是为了代表热钱在各市场的平均盈利水平。

公式如下:

Rc=Rs+Re, 其中Rc代表中国证券市场综合收益率, Rs代表投资证券的月收益率, Re代表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率。

直接标价法价格。

, Ru代表美国的证券投资收益率, Pn代表当月MSCI美国证券投资指数。

(注:投资中国市场综合收益=证券市场收益+汇率收益) (数据来源:美联储, MSCI Barra。)

通过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综合月收益率和美国证券市场月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图, 可以清楚的发现, 投资于中国的整体收益远在投资于美国的整体收益之上, 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会大幅上升。图2中, 两条曲线从2005年开始逐渐分离, 而且这种趋势是扩大化的, 图3反映出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率在热钱的收益率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热钱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动力在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是和中国的汇率制度的改变有着直接关系的。随着人民币不断地升值预期, 人民币不能够一步和美元形成稳定的关系, 这种汇率管制制度带来的套利可能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增长。因此, 在人民币短期内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热钱流入中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是一种必然趋势。正因为外汇储备增长的这种必然性, 导致了我们不得不研究如何运营管理这些必然增长的外汇储备, 并且研究其中矛盾找出对策。

四、外汇储备的收益分析

首先要分析的是购买美国国债是不是一种相对有效的选择。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市场可以选择的有债权, 股票等。假定中国外汇管理局会采用长期持有的方式进行投资, 其中投资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由美联储数据库提供, 而投资美国ETF的收益率采用估算法, 并用MSCI美国证券投资指数代表美国的ETF指数。图3中, 红线表示其中Ri代表在第i个时期买入ETF至今的收益率, PT代表2009年7月MSCI美国证券指数, Pi表示第i个时期的MSCI美国证券指数。虚线表示美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变化

(数据来源:美联储, MSCI Barra。)

从图4可以清楚的看到, 从2005年至今, 投资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多数时间要高于买入美国ETF指数基金的收益率, 并且风险较小。

以上结论解释了为何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以美国长期国债为主而不是以投资美国股票市场为主。第二个问题就是:美国国债的收益趋势如何。

图5清楚的反应出, 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债券的方式储蓄的收益率是程降低趋势的。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诞生, 美国必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必然会走低, 。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如果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储蓄, 其收益率必然低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债券为主的收益率是低的, 造成了大量的成本。但是相对于美国股票市场, 投资国债是一种更优的决定。这也就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绝大部分用于投资美国债券却又是必然的。因此, 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率被动的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挂钩又成为了一种必然。

五、建议方案

为了防止损失和减少风险, 我国应该采取减少外汇储备的相应政策或者是增加外汇投资效用的相应手段和机构。针对这两个问题, 本文对我国外汇管理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 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浮动的管制, 让人民币相对自由的兑换外币, 使得汇率市场的套利空间减少, 就可以消除热钱来华的最重要的动力, 从而达到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的效果。第二, 可以考虑购买或租用外国的土地。我国目前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结构并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所以不妨承租或者购买外国的土地, 在外国开设农田工厂等。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 我国的外汇储备可以得到运用不至于承受美国国债的贬值的风险。其次, 通过这个途径, 我国的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可以在外国运用, 扩大了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再次, 我国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战略储备资源等的进口规模。最近, 中石油购买安哥拉油田的事情正是这种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后, 这种在外运营的方式可以减少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将制造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有助于我国的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孔里平:对外汇规模分析方法的比较[J].2008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8 (7) .

[2]张明、徐以生: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J].当代亚太, 2008 (4) .

[3]李征:我国外汇储备币种于资产结构优化配置及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进程下一篇:文化对语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