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成本(共5篇)
储备成本 篇1
一、引言
一般来说,储备土地成本主要包括收储资金、融资费用、前期开发费用、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土地平整费用、房屋拆迁费用等几个方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政部门一般是作为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的主管机关,市土地储备中心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实施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而各土地储备机构则具体实施储备土地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 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日常核算阶段,各土地储备机构应严格按照宗地范围和成本核算的内容,根据土地储备机构项目日常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在日常核算中,各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土地储备项目设置明细账,并在土地储备项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其次是土地供应阶段,对已完成储备工作的拟供地项目,成本依据项目办结审计确定的成本进行核算;对未完成储备工作的拟供地项目,成本核算应遵循谨慎性原则,按预估成本进行核算,项目办结审计报告确定的实际成本与预估成本的差额通过财政下达的年度决算批复进行调整。 最后是土地决算阶段,土地储备项目储备工作实施完成后,各土地储备机构要向财政部门报送土地储备项目决算,并详细提供宗地支出明细情况。 土地储备项目决算由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或有良好信誉、执业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审核。 对于项目决算确定的土地储备项目实际成本与已入账成本的差额,经财政部门批准后进行调整。
二、当前我国在储备土地成本核算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系统性不强
应该说,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贯穿于储备土地的全过程,必须要各个部门充分配合和各个环节有效衔接才能完成最终的成本核算目标。 然而,当前我国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成本核算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储备土地的实际成本。 比如,某土地储备机构在对储备地块进行储备核算时,各类直接支付的规定费用直接根据报批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进行相关核算工作,但是对于其他环节所产生的拆迁补偿费、贷款利息等成本则未进行系统的考虑,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另外,由于储备土地在各个流转和利用环节的资料不全,相关会计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地记录,使得成本核算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沟通不顺畅和核算不准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最终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
2、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缺乏明细科目
在储备土地核算的日常核算阶段,各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土地储备项目设置明细账,并在土地储备项目下设置“ 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 土地开发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 待摊支出转入”、“ 交付成本”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其中,各种支出明细的设置和落实是有效确保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有些部门和机构在土地出让金的明细科目设置上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由于在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明细科目的缺乏,按照现行的会计处理流程来说,就很难准确地反映出各宗地块的实际收支情况。 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土地出让金一般是采取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核算的, 但是受分期缴纳因素的影响, 所涉及的土地出让金往往不能够严格按期缴纳,使得那些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给土地出让金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漏洞和隐患。
3、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人才缺乏
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人才缺乏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下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长期不重视储备土地管理工作,造成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首先是没有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人才,现在很多部门和机构的成本核算岗位人员都是由普通的会计工作人才过渡而来,缺乏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作支撑,对于很多先进的核查理论与管理方法都不够了解,使得事先制定的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其次是对于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没有结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学习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更新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使得从业人员始终以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贯彻和体现最新的管理要求和控制目标。
三、强化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的措施
1、进一步着力完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系统
通过较为完备的成本核算系统来有效地确保我国储备土地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这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完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系统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成本核算系统本身的建立和健全。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按照先片区再分摊的成本核算方法,即先对涉及到的整个储备土地片区进行整体核算,然后再将核算的结果分摊各宗储备土地单元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核算方法的前提是要准确地把握和界定土地出让成本的范围,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明确需要核算的储备土地成本总量,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其次是要对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各个执行部门和机构的操作行为进行合理化规范,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本身的质量。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通过相应的土地储备机构来对各个部门的土地成本进行汇总和整理,以便得出土地出让的总体成本数额。 而对于国土资源局来说,则要通过“ 专款支出—成本支出”对“ 出让地块”和“ 划拨地块” 进行核算, 并且应根据各宗地的批次对占补平衡指标费、 耕地开垦费等进行核算。 在进行储备土地收入核算方面, 要对各宗土地分别核算土地储备和土地溢价两个方面,而成本支出核算则主要是根据政府所制定的各类具体明细账目来实施。 在土地成本的结转方面,依照“ 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 土地开发支出”、“ 土地业务费支出”、 “ 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来设置各自的明细科目,然后根据当年项目在完成收储后交付的进行成本归集并结转。
2、全面提升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信息化水平
储备土地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度很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部门和机构,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要素的制约和影响。 为了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确管控, 确保各核算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鲜明特点,全面提升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最终确保我国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要加大相关设备投入和平台建设,各级部门和机构要将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加以重视,立足现在、着眼长远,逐步加大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在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推进和应用各种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来将各个点的成本核算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工作上的协调性和监督上的便捷性,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来深入挖掘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成本核算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核算结果的可靠性。 二是要加紧做好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成熟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算法,而成熟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算法又是基于科学的成本核算理论,只有将最简单、有效的成本核算理论“ 告知”计算机,才能够为信息化的实现打下基础。 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理论,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最终实现将人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全面提升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目的。
3、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人才队伍
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知识水平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可以说人才质量的提升是强化当前我国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质量最有效、最现实的举措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各级部门和机构都要积极加大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此为基点来逐步营造和优化全社会储备土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正规性,防止由于个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带来决策上的失误, 并引发工作上的盲目性。 通过从业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来科学地分析当前我国在储备土地成本核算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寻找相应的突破口,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 同时,各级部门和机构要积极做好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鼓励他们学习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落实。 要结合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抓住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要严格做好评价与考核工作,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对他们的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做出评价,对于那些不能满足和适应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要求的人员要及时调离相关岗位,切实避免因为个人的原因影响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储备土地成本核算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土地收入关系到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面临着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实际情况。 各级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全面提升思想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做好各项储备土地成本核算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理论和方法,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结合本地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最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储备土地成本核算方法,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梅林、王振坡、王丽艳: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方式转变研究[J].城市,2014(9).
[2]俞淑娟:有关土地出让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新会计,2012(4).
[3]袁灵红: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常见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1(20).
[4]陈传坤:浅析《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J].财税金融,2011(2).
储备成本 篇2
冬天里储备粮.你储备了没有
说到冬天,大家想得最多就是储备粮食,过了冬天就好了.可知识也是要像过冬一样,需要储备.它就像巨大的容器.而且冬天里也是储备知识的时候.而在学习英语方面,紫藤街英语也值得你来储备.紫藤街英语在培养大家学习英语方面也负出很多努力,其中在线英语和专属英语见效最快.在线英语大家都很熟悉,而专属英语,大家很有点陌生,这项计划是针对一些对英语有巨大要求,就是给你配一个私人外教,可以让您更好学习英语.
关于土地收购储备成本控制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土地收购,储备成本,控制
一、分析土地储备和成本控制情况
如果对一片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就需要准备一些文件, 然后才能让土地合理合法的出租和转让, 而土地储备成本就是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不同的阶段土地储备成本的名称也不一样, 例如在整个过程中, 会依次出现土地取得成本, 土地一级开发需要的成本, 还有土地储备成本, 以及土地出让时的成本。业内人士应该很清楚, 取得土地开发的成本比较高, 如果还需要进行一级开发, 那么费用就更大了。一般情况这个数额会达到几亿或者是几十亿。在上述这两个过程中, 所使用的资金基本上也占用了土地储备的85%到90%。在对土地储备过程中使用的费用, 都是借贷的闲置成本, 就目前而言, 土地储备资金有很多的来源方式, 通过融资达到所需要的数目, 隐含贷款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 因此在土地储备过程中, 支付的银行贷款利息是主要的资金。在土地出让时也要支付成本, 例如在招标、拍卖, 或者是挂牌交易中所用的花费, 这都要纳入到成本支出中。如果只是从业务方面分析, 在出让土地的时候, 会涉及到移交土地、拟定储备土地出让方案、储备地价评估、组织交易等, 这些方面的费用都纳入到了土地出让的费用。
二、土地储备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储备机构管理能力的影响。储备机构对土地储备和储备过程中的成本有管理功能, 因此要求其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就我国目前而言, 储备机构是政府下辖的办事机构, 因此其管理权力会受到政府的影响。通过一些学者的分析表明, 如果决策人员没有足够的信息数据, 其使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越差, 那么得到的结果想成为最优的也就存在很大困难。储备机构如果做不出正确的管理意见, 那么就会影响土地成本的数额, 也就直接影响管理机构的收入。
2.2 储备规模影响土地的成本控制。一般情况而言, 土地储备数量和单位购置土地的成本成反比关系, 但是单位持有的成本和土地的储备数量是成正比关系的, 例如在某市土地储备少, 那么进行开发的土地自然就少, 物以稀为贵, 其土地价格就会非常高。相反如果土地储备量非常大, 而且可利用开发的土地也多, 那么土地的价格就会非常低。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可以利用开发的土地非常多, 那么土地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单位持有土地的成本就会增加。
三、改进土地储备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
3.1 对过程成本进行控制。土地成本控制中, 分为计划定制阶段和前期的策划阶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经济建设, 进行这些方面的工作时, 一定要考虑到土地的总体规划, 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例如在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 对土地的开发模式进行分析, 尽最大努力减少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的降低储备成本, 为土地的出售提供价格基础。
3.2 合理利用闲置的土地。在土地储备过程中, 会有很多闲置的土地, 针对那些已经完成取得阶段但暂时还没有开发计划的储备土地, 为了有效避免土地的闲置, 一定要加以利用, 如果不进行利用, 自己管理还需要大量的费用。在有关部门批准后, 在这些土地储备的时候, 可以使用这些储备土地, 做一些商业经营, 例如可以租赁给绿化公司, 让其做苗木的培育, 或者做一些临时停车场, 也可以作为其他的商业活动, 目的就是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该机构的经济收入。
3.3 储备基金的建立。对于储备机构而言, 自己拥有的土地投入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能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然后对土地做统一的管理, 维护市场秩序。但是目前这些机构的资金大都来自银行, 不仅降低了自身的储备收益, 同时该市场不够稳定, 很难统一进行控制。因此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储备资金, 减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 有效降低土地储备利息成本。
总结
土地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 有效的利用土地, 可以及时地进行招商引资, 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本, 同时在改善地区经济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土地收购储备成本控制, 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彬.我国土地收储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4.
储备成本 篇4
本文采用合作博弈理论, 通过分析政府和企业在合作前后的成本变化, 得出政企合作期限依附于所需储备应急物资有效期的结论, 并解决了政府为达成合作目的所需要支付企业合理比例款项的问题。
政企联合储备的模型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必须的前提工作。在汶川大地震后, 全国中央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由10个增加到了24个, 并且加大了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品种。文中假设在政府和企业联合储备前, 对于采用实物储备模式的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完全由政府完成。政府通过招标选取合适的物资供应企业, 购买所需要储备的物资后存放在自己建立的储备库中, 聘用技术人员进行物资的管理, 在物资达到有效期后进行低价处理, 然后再次购买储备。政府和企业联合储备后, 政府可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提前支付企业一定比例的价款, 请企业代为储备应急物资并适时更新。以此, 政府就不用再建设自己的储备库和高薪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物资储备, 只是加大对合作企业的监管力度, 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可以按约定提供足量的应急物资即可。
问题的相关假设:政企联合储备前, 政府根据历史数据对应急物资的需求进行预测, 然后从企业购买应急物资进行储备管理, 在应急物资超过有效期后进行廉价处理, 之后再度采购。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代为储备的应急物资的所有权属于企业。为方便研究, 假设政府和一家企业进行单一品种的应急物资的联合储备。若是应急物资的所需储备量过大, 政府可以考虑和多家企业进行联合储备, 只是对各家企业储备量进行分配而已, 之后本文的研究同样适用。假设政府联合的企业, 当存储降至零时可以立即得到补充, 生产的物资需求是连续、均匀的, 每次订货量和订货费用不变, 单位存储费用和产品单价在合作期间都是不变的。假设存货费用无穷大。
假定与政府联合储备前企业采用的不允许缺货, 瞬时到货模型即经济订购批量模型 (EOQ模型) 。
合作前, 企业为保证产品生产量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而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 成本函数:
其中假定政企合作期限为储备物资有效期限的整数倍, 即:
储备成本 篇5
(一)劳动力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从母国角度来看,一国劳动力成本对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劳动力成本以平均工资水平来表示。一国平均工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直观地反映了该国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有影响的,首先,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表明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此前主要看重该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海外企业流失。因为这些企业进入该国,主要是希望借助该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这些企业流走,寻求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其他国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那么该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流出,造成吸引的外资减少。如果该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下降,会吸引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工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逐渐上升,挤压了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寻求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古典贸易理论运用于国际投资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会因要素投资回报率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虽然劳动在国家之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但是生产者可以选择在劳动成本低的地方进行生产,尤其是加工业这种低附加值的行业,选择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可以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截止2015年,已经达到3.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也能够用来偿还外债,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具有汇率风险,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外汇储备的收益。
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会增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敢于面对世界市场的各种风险。对于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不少学者做过研究,例如,许松、吴洪涛(2006)主要考察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他在江小涓的研究基础上,量化了几个宏观因素“GNI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都会促进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外汇储备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综合以往的研究,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目的、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其对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以我国平均工资水平表示,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wage表示,并假设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作用。外汇储备选取我国外汇储备存量,主要因为存量的变化较流量变化较小,时间数据系列比较稳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reserve表示,并假设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外汇储备呈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
已有的对FDI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包含不同的变量,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上,多选用OLS回归分析。参照以往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经典的OLS方法进行回归。
另外,宏观经济变量一般存在异方差,取对数后可去除宏观经济变量异方差并使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线性关系。因此,本模型对所有变量均取对数形式,因此相关系数分别测量的是被解释变量对各相关解释变量的弹性。
(三)模型的建立
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括号内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预期符号。
(四)回归结果分析
依据前文所述,我们使用OLS方法,并借助R软件进行回归,得出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显著,均通过检验,模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99.18%,拟合度较好,回归结果中报告的F统计量的p值为:2.045e-08,小于0.05,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总体是显著的。因此,从回归结果来看,基本可以说明和解释现阶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决定因素。
ln(wage)代表的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回归系数为0.56,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正方向变化,工资水平的提高,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表上升,企业盈利压力加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每提高1%,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加0.56%,结论与本文所选择的代理变量有关。主要考虑到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实证的结论证明了前面的假设。这也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型的特点。
ln(reserve)所代表的外汇储备回归系数为0.9468,表明外汇储备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外汇储备每增加1%,对外直接投资增加0.9468%。中国鼓励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依托于外汇储备的坚实基础,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保证“走出去”战略的稳定开展。
三、评价与启示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因素,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的动机。长期来看,平均工资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且直接提高职工的物质福利。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合理提升国内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即降低了东道国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提高我国的劳动力工资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发挥新常态下,消费对经济的稳定拉动作用。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一部分对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的企业将生产经营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存量,很大程度上是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果。根据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正相关的,因此我国政府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应适度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进行增值,减缓或者避免因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外汇储备造成的贬值。外汇储备用来购买外债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利用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作支撑,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增强对外经济交往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债的风险。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和相应规则,保障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进行。同时,也应简政放权,降低门槛,鼓励有资质的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增值。
摘要: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很多,不同的国家或经济体、不同的发展时段,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不尽相同。文章基于母国角度,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实状况,主要选取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两个指标,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解释变量,利用国家统计局2005~2014年十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地影响。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张为付.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130-140.
[2]邱立成,王凤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06):78-82.
[3]郑展鹏,刘海云.体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2,(06):65-71.
[4]蔡之兵,祖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3):80-88.
[5]朱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6]赵俊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杨成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25-27.
[8]赵瑜嘉,马妍,贺灿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探究[J].商业时代,2014,(30):65-67.
[9]徐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