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2024-11-04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精选12篇)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1

一、初中历史学科的现状

一直以来, 多数学生与家长对历史学科抱有错误的认识, 认为历史学科只是一门副科, 历史学科的学习只需要简单地背一背或记一记, 上课听一听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历史的学习远没有这么简单, 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教育需求。

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 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就要促使学生喜欢历史课。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只是机械、死板地记忆, 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学生渐渐失去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历史学科具有深刻的内涵与要求, 学好历史课, 有利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公民意识的培养, 以及历史荣辱感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的学习途径应突破以往完全依赖教材的模式, 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提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尽量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态度及能力等。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 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与核心地位,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情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且精心的准备, 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课堂, 引导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成立小组, 自由讨论, 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等。

2. 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是对距我们很远年代的事实的讲述, 所以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史料, 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体会和了解历史事实, 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也可在一定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扮演, 促使学生在重温、想象、体验及感悟历史的同时,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充分发挥其历史想象力, 潜移默化之中促使其产生情感趋向,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商鞅变法》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扮演商鞅的角色:如果你是商鞅, 你会应用怎样的方法, 来使秦国兴盛起来?适度的设疑和发问,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并进行激烈的讨论, 充分挖掘其潜力。而在课后, 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拓展, 创设另一个情境:如果你是那个历史时期其他国家的国主, 你会怎样面对秦国的挑战呢?这样, 在课后学生也会积极进行讨论和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也为当前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辅助和更多的便利。比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人物或事件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及热情。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拿破仑战争》的精彩片段, 引起学生对法国那段历史的好奇和兴趣, 然后再将拿破仑大帝的相关事迹讲述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国的历史, 加深学生的记忆。

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漫画、图片或文字等。比如:在《中法战争》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播出“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的字幕, 再因势利导, 将中法战争的历史事实讲述给学生听, 培养其用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并直观未来的历史。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与探索, 寻求更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 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同时,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进行历史的学习与探索, 在不断的自主探究中增强对历史的热情。

摘要:历史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与行为方式等也都应随之不断变化与创新。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有效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赵伟.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教学研究, 2012 (2) :63.

[2]翁卫东.关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6) :65.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2

研究起止时间 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 开 题 日 期 2005年5月 初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亓俊法汶水学校校长本科学历。课题业务主持人韩成章汶水学校英语教师本科学历。课 题 组 成 员韩成章、邢燕、毕文秀、王元枚、王淑华、亓同伟、李淑玲、吕剑文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 阅读的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对中国中学生掌握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他们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结合中国中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各种英语阅读理论模式为提高外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模式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国现行quot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quot试用修订版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s 即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而是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心理学家则认为 quot阅读过程主要包括符号辩认和文字理解两个阶段quot quot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quot quot再经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的意义quot的活动。彭聃龄认为阅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物理学层次阅读活动开始于含有信息的文字符号

2、生理学层次文字符号变为读者视觉的神经冲动

3、心理学初级层次文字符号产生的神经冲动可能以语音形式存在

4、语言学层次对语音形式进行文字、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分析进行言语译码加工

5、心理学高级层次理解课文的意义。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解码能力和创造能力。接受能力指了解课文提供的事实和创作意图。阅读首先是一个感觉的过程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来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读者对语言符号作出区别新的视觉反应眼睛随着符号移动同时感知某些符号产生一个单词辨认过程。解码能力指对课文内容包括句子词语的理解。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仅能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不够的。创造能力运用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观点去解决问题或在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如果不具备接受能力和解码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所提供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价和运用也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与课外两个场所。我们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理由是现行各种中学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Reading。教师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 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也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正确的阅读等。另外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地得到阅读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我们知道语法解决 quot说得对quot的问题语言解决 quot说得好quot的问题语篇解决 quot说得全quot的问题而学生的应变能力则解决 quot说得巧 quot的问题。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单纯为解决某个语言或是回答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被动地掌握语言形式或语言结构而是有交际愿望和交际目的的。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视图复述、分角色表演、创新思维、阅读后的书写巩固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然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并要有一定的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力的时间保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则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材料的质量我校开辟了名为 Rainbow的课室里面摆设着各种英语读物这些读物生动有趣语言地道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同时我们从书刊中精选了简易读物定期发给学生课外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我们把网上阅读列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另一主要形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IT技术将被广泛采用。Internet是人们未来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适应21世纪的需要必须让他们尽快地学会使用Internet。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物阅读、报刊阅读的同时将网上阅读列为从主要阅读训练手段。教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网址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世界。例如有的学生打开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后里面有“异国风情”等栏目学生不仅能读到地道的英语短文又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网上阅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读书训练。自主学习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通过网上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交互式阅读材料以及理解这些材料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问题设计等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接近与之相适应的“最邻近发展区”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优势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三、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理念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概念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作为教师就不能只是注意学生看懂了多少领会了多少。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取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异国文化是否持正确的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和同伴探讨问题能否对阅读材料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及在评价过程中是否能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真正符合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已经过了较严谨的科学论证。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亓俊法校长是莱芜市英语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韩成章系莱芜市英语学科带头人英语本科学历以及几位有着旺盛精力和教学热情的英语教师且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人力资源上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并且学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5.9-2006.9 初中英语大阅读课教学模式 论文 韩成章 2 2005.9-2006.9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阅读教学 论文 邢燕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6.12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实验报告 韩成章

六、参考文献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彭聃龄 《语言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曾葡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第二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第十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莱芜市汶水学校 2005.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英语教研组 莱芜市汶水学校 2009年10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亓俊发汶水学校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业务主持人刘培忠汶水学校副校长本科学历 课 题 组 成 员韩成章、亓同伟、邢燕、张建霞、李淑玲、毕文秀、王元枚、吕剑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在中学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在中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在中学实践阅读教学。【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 当前“学英语难学好英语更难”我们每个初中生都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们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语感因为语感是语言的灵魂.而语感的获得又与阅读休憩相关。因此要学好英语有必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然而在初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倍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效果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中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现行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古人也早就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可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深受学生喜欢的阅读教学模式。l.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2.分级目标 六年级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七年级 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八年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 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初中学生大阅读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阅读教学的开展要尽量与新课标英语的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2.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

1、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学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与读书平。只有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

3、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2、研究的对象 汶水学校初中六、七、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05年9月我们成立了由亓校长组成的课题研究实施小组由亓校长带动全体英语教师营造了浓烈的课题研究氛围。课题经市级审批立项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并及时召开全体英语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专题动员大会鼓励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拉开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大幕。

2、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理论水平。只有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要想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必须丰厚研究者的理论积淀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自觉行动。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从05年10月我们学习了大量有关的课题材料并发动教师积极学习与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加深对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基本理念的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05年12月—2007年9月 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普及课题基本理念。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篇3

一、以理育人,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为什么对英语学习的用心程度不够,那是源于他们对这门语言学科的认识不够、目的性不强。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比如从我们身边的东西说起,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牌“Business Hours,No Smoking,No photos,China Bank;MAN:31081993(生产日期1993年8月31日)等;学生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名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电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这样一句名言: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that’s all.Their feather are just too bright.(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等等,这些无不向我们昭示英语正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大的角度讲,商务往来、国际交流无不需求英语,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运用于各行各业。教师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意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使之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其次要端正学生面对在英语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态度,及时补漏,绝不能让这漏洞越来越大,导致最终完全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比方说,英语的语音特别重要,很多学生这块很薄弱,而我们的教师又容易忽视这一块,把音素教学当成全部的语音教学,48个音素教完,单词会读了,语音教学就随之结束,语流语调很少关注。殊不知,语音教学内容很多,并牵涉学生以后单词的记忆,语流语调教学更牵涉学生的口语及听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影响很大。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目标既包括学年、学期等长远目标,又包括章节、课时等近期目标。学习目标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澄清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进步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也能起到鞭策与警醒的作用。

二、以情动人,关爱每一个学生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班级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任务。当前,不少学校的师生情感关系不是很令人满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情感冷漠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沟通,不仅使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还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建立新型的尊重、民主、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对优等生多提要求以求更大的发展;对学困生多加呵护要有耐心,不断看见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懂得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坚持不懈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品质。

三、以教服人,展示英语课堂的魅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教材。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与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出来的。传统教学完全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转,课程规定什么就教什么,规定怎么教就怎么教,目标或计划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的传递课程内容的过程,所谓的一些改革只是外围战,“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与主体性达不到充分发挥。解放观念,走进生活,关注兴趣,深度解读教材并把教材当做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材料,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搞好英语教学。

(二)加强专业技能,展示课堂魅力。

首先,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以教师的口语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流畅、语音标准,并融入自身幽默风趣的元素,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就会高涨。基于此,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提高语言文化素养。课堂上学生的语言素质来自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背景,而且要能将之纳入课堂教学,从而强化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再次,注意经常性的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是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极有效的方法,比如平时随堂记录些教学心得,总结得失,从而认识不足,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三)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以及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开放、科学的理念。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B Unit 1“Past and Present Times have changed”这一课时,首先,对文章的背景做简单的介绍,并提及本课的一些重点新词汇,跟读录音,尝试自我朗读。其次,采取skiming, scaning,study,reading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强化学习效果。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提到阳光镇过去污染很严重这一问题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讨论:Which pollution can you see in our life? What kind of pollution do you know,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学生一一列举了身边存在的各种污染问题,并归类得出了污染的种类有:ai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light pollution等。在培养阅读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拓展。

(四)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记得有篇英语阅读“Moby band(莫比带子)”,讲的是19世纪德国女孩莫比很想证明这带子和数学的关系而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我就现场找来东西做了一个实验,之后让他们自己实践体会其中的奥秘,最后回看文章就豁然开朗。对此,学生饶有兴致,积极性特别高。可见适时抓住教育的契机,有助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教学内容,弘扬真善美。

美感是人接触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在教学中,在合适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一些情感升华,从而锁定这情绪并激发这情绪。我在日常教学中常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挑出难理解的长句及优美的有哲理性的语句一起分析。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对难句、长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从很多的小短文中折射出很多的人生大道理,以促使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净化灵魂。比如同步导学初中8B Unit 6第五课时有这样句子:When you give something out of love,it doesn’t matter what it is in fact.What matters is the love that is in it!(当你出于爱而给予的时候,事实上是什么东西这没关系,真正要紧的是里面的爱!)同步导学初中8B Unit 2第四课时的短文中有:Through the eyes of a blind child,at last I could see the problem was not with the world: the problem was me. And for all those years I myself had been blind. I decided to see the beaty in life,and enjoy every second of my life.(穿过盲人小孩的眼睛,最终我看到了问题不是来自这世界而是我本身,这么多年,我一直心盲,我从此决定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珍惜每一秒钟)。以此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4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主题代表性, 教师给学生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主题, 通过主题的代表性预先知道课文讲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 教师通过对语文主题的梳理和解释也给自己的教学指引了一条方向, 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来准备更多课堂环节, 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的课文为《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完本单元的课文后, 就可以给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课文讲述的是哪些内容呢?”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各样的结果, 比如他们会说到:节日、思乡等内容, 此时教师在肯定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更加概括性地去总结这些节日、思乡内容代表的主题。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标题, 教师不难发现这些就是“民俗风情”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民俗风情”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而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意识到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应该涉及的观点。这种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课文主题的过程, 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人文了解、课题归纳等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轻松地深入课文内涵, 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主题

语文学习要注重归纳和分析,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也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总结和分析。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 充分将语文主题对应到各种文章中去, 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有以下课文:《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学生在学习过这些课文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来做一次主题归纳训练。根据这些课文题目, 学生可以总结出:童年、往事、岁月等主题词眼, 根据这些主题词再来进行具体归纳, 把同类的课文标题纳入对应的主题词中。比如“童年”这个词就可以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根据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总体上的把握, 归纳主题的方法把语文教学目体现出来, 即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文学认知意识, 能够认识到具体文章所代表的含义。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文学学习不仅仅关系着人文作品的发展, 在教材课文中也有着一定篇幅的说明、科技文章, 这也是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所必须认识到的文章体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讲到“动物”这个主题, 这些文章更加体现着逻辑性、论述性, 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归纳。每篇文章也不仅仅是体现着“动物”这个主题, 比如《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 还涉及到“生态保护”这个主题。所以主题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三、课文主题对人文思想的培养

主题教学除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外, 更促进了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课文来进行主题归纳外, 也可以采用一些课外散文、短篇小说、记述文等文章来给学生欣赏, 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外文章, 感触更多人文气息。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这个主题, 所以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亲情”有关主题的文章。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品, 学生通过对《背影》的学习以及对《我与地坛》的阅读, 能够理解到“亲情”这个主题所富含的价值意义,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来说则是一个有效的培养方式。在“亲情”这个主题的笼罩下, 学生也一定进行自我感触, 去想象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 从而更加珍惜家人、朋友, 所以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方法。

又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是表示作者借物抒情、有感而发的主题。所以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也利用这种方式来自己创作小文章、小诗歌, 以“借物抒情“的主题形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才能, 把语文主题学习与创新能力相结合,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提升, 促进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沉淀。

总而言之, 语文主题教学包括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环节。教师利用教材文章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猜想与归纳, 同时利用课外材料促使学生自己根据主题来去创作, 这个过程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更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创新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雅楠.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韦沙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篇5

时间:2008年7月25日

地点:校办公室 参加对象:刘晓峰 王琳琳 于海霞 曹亚杰

主持人:刘晓峰

刘晓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永恒的课题。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这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各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天请各位环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谈谈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王琳琳: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强调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目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差生“晕车”,优生“陪读”,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得以改变,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这次课改工作中的重点,我是一名多年教龄的教师,很想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方面通过交流、探索,使大家都有所启发,也来个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于海霞: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一个班级的学生,彼此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层次,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谈话、家访和查阅学生档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从心里接纳他们,正确对待他们,若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只热衷于研究教材和没有针对性的所谓“教法”,这种教学活动将从根本上造成了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分层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先要把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研究好。

曹亚杰

: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从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布,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刘晓峰:以上几位谈了对分层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及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此而言,我看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剖析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是否也请谁谈一谈。

于海霞: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因素: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的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学习巩固方面自然会出现不同的层次。如掌握基础的多少、模仿能力的高低、理解问题的深浅等。

2、学生的个性品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尤其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但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十分明显。勤奋刻苦的学生与贪玩不求上进的学生,检测成绩肯定会有优劣之分。

3、家庭文化素养及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千万个,千万个家庭各不相同,孩子之间产生差异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家庭和睦的,孩子学习的情绪高;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平时要求严格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强。

4、教师的教学方面、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运用上的快慢之分,思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接受教师所教授同一内容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5、一些学生因父母工作的变迁而转学,甚至多次转学,因地区差异也会给学生带来分化现象。

刘晓峰:刚才富老师的分析已很清楚,造成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素质上的差异,因素是多方面的,那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认真真地调查一下、研究一番,然后再做好班上学生的分层工作。下面请各位再深入一步,就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谈一点设想或交流一下各自的做法。

曹亚杰:我说说对分层教学的一点设想,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的分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新课如何导入,旧知识的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部分如何设置坡度,要以基础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但同时呀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在实际问题时,要设置好台阶。练习题的安排也要有A、B、C之分。

于海霞: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我是这样想的,分清学生层次后,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比如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高等学习目标、中等学习目标、基础学习目标。这样,教师不但重视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了学习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了嘘唏的层次性,做到了“划一性”和“层次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后进生保“底”,对优生上不封“顶”,目标成为有效激励学习学习的动力。

王琳琳:我来谈一下,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跟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分层授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 16(ab)2 – 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体味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 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要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问题:(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底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的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层训练: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来年系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分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方便学生选择。

分类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微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曹亚杰

:我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分层考试:在过去的时代“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是惩罚差生的一种手段,造成多少学生厌学、弃学,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试也必须分层,让考试走向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也能享受到“考及格”的乐趣。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导入;主体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两点做法作出阐述。

一、进行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与这节课的开始环节,即导入环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如果这一环节设计得新颖有趣,便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本节知识。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为一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勇杀敌、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望着眼前画面,学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于是,我说道:“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没有恐惧,有的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浴血奋战,有的人拿起了笔,创作出了催人奋进的歌词,这首《保卫黄河》就是由冼星海在这种背景中创作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视频并阐述当时的背景,深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音乐内容的學习产生了兴趣,为实现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多设计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活动,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化蝶》这首歌曲时,在结合视频让学生欣赏歌曲时,我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待学生思考完毕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我就做到了让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发挥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入理解。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遵循新课改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让学生变得乐于学音乐,喜欢学音乐,大大提升音乐的教学质量,实现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

初中体育基于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7

一、情感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 情感教学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往往为了保持自己在教学中的 “ 权威”,不苟言笑,过于严肃的教学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法,能让师生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变得融洽。特别是当教师将自己在训练和生活中的事件以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将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通过体育训练与学生交流时,会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在无形之中向教师敞开心扉,在交流中获得情感的熏陶,从而以积极心态参与训练。

2. 在情感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体育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外, 还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抗挫折能力。 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得“ 一帆风顺”,然而,当遇到小挫折时, 有些学生就会无法承受, 变得非常脆弱。 情感交流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例如, 长跑项目对发展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有很好的效果。 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能会产生愤怒和苦闷的心情,教师要结合训练过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找到原因,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抗挫折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情感交流恰是教师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的重要契机,从而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创设情感交流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初中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崇拜, 但已不像小学那样对教师的 “ 绝对 ”崇拜 ,而会结合自己的情感崇拜老师 。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应该只重视课堂训练与引导,而应该结合训练、学习过程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当情感倾诉的对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爱, 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训练。 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互动过程,一个微笑、一个赞赏,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 因此,体育课堂上要实现传授知识、训练体能和情感教学三者之间的融合, 可以借助情感教学促进学生产生积极体验,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增值。 例如,“ 耐久跑”项目是一项枯燥的训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学生在训练时一般以慢跑为主, 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效果。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耐久跑训练,利用训练过程和学生谈谈心,并结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情感交流,通过交流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 与学生一起训练时,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谈生活、谈理想、谈兴趣,与学生坦诚地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关心。 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时, 教师在课堂上的训练安排,学生自然会用心完成。

三、借情感语言点拨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训练

体育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体育技巧也需要学生的胆识、悟性和长期训练才能完成。 初中体育教学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些项目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化解,并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呢?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情感是细腻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些情感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和技巧的掌握,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点进行语言点拨,帮助学生化解心中的恐惧,从而有效掌握动作要领。例如“, 跳山羊” 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弹跳性、手臂支撑力、平衡性及协调性等,而且对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分腿腾越山羊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面对“ 山羊”时,心里会产生恐惧,特别是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失败,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内心恐惧,甚至有学生以逃避来面对。 想让学生对分腿腾越山羊产生信心,教师要从动作原理、前期铺垫入手,通过精心示范和动作要领的分解,让学生对动作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需通过情感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学生正式训练前,教师再次进行情感语言的点拨,让学生产生训练的信心。 当学生在训练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情感语言的沟通,并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在情感语言的点拨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跳山羊的方法,并在训练中发展了心理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课堂运用情感教学法,能借情感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训练中出现的困难,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训练。 要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情感引导契机点进行训练, 让情感因素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但也是青春期中的叛逆期,他们的情感很难把握。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训练,能帮助学生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文章结合情感教学的作用及运用策略,对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进行了阐述。

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8

1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局限性的分析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 尤其是初中阶段, 我们不得不承认, 学校和家长虽然对英语给予了很多关注, 但是始终没有改变英语教育教学处于相对薄弱地位的尴尬境况。笔者从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 就初中英语课堂的一些局限性进行分析。

1.1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初中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懂、不理解, 担心他们会出错;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各个知识点;教师常常会感觉课堂时间紧张, 不够用。但结果是, 教师讲得越多, 学生就越烦, 考试时仍然会出错。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考出好成绩,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的就采取了“灌输式教学”, 教师孤立地教, 学生机械的记, 教学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一定的考虑, 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导致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局限于哑巴式英语,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陷入“难以启齿”的窘境, 也导致了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英语能力增长的要求。

1.2 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 有关课堂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 对某些语言项目进行机械的“操练”, 并没有在一定的情境里感受, 操练的时间和方式也是由教师决定的, 根本无法达到真正交际和交流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理解, 而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就像牵线木偶一样, 只是机械被动的完成教师的指令, 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教学硬件的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迎来了大变革时代。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这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强化了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 由于一些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陈旧, 致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缺乏相应的实物, 实景以及模拟场景等, 即使是初中英语学习最常用的“角色扮演”, 由于缺乏真实的语境, 往往也只有表演的同学能实实在在地融入环境, 而其他同学只能充当观众, 无法真正感知语境。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 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学生:一种是放不开手脚, 无法真正融入环境, 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另一种是过于活跃, 以至于失去或偏离了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游戏”, 在这种“游戏”的氛围里, 虽然学生的兴趣增加了, 但是教师预想的在课堂情境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

2 初中英语语境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种种局限性的分析, 我们试图找到一种科学的, 合理的, 最佳的教学模式。为此,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 发现英语语境教学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费时多, 收效低”这一不足的可行方法。而英语语境教学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所以大力开展英语语境教学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1 改善当前语言教学的状况

很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大潮里, 多数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语境教学对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拓宽视野, 激发潜力, 增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一味的强调知识点的孤立储备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目标, 致使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长期处在一个低水平上。语境教学是克服我国英语课堂局限性的主要途径,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教学方式。并且语境教学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面貌。

2.2 有助于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仍未转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和观念, 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进行英语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英语学习主要是以被动的形式进行的, 即使是有, 交流量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强调学生要“手勤、嘴勤”, 即勤于动手查英语、勤于动口说英语。而勤于动手, 勤于动口的结果是学生看到英文就查词典, 就张口读, 却缺乏实际交流的能力。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开展语境实践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语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 从而将英语作为基本的交流工具。

2.3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学习, 在语境教学实践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 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大胆想象和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 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表演, 内化所学语言知识, 发展语言技能。同时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从中广泛吸收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 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思维;结合分析自身, 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 最终深刻理性地认识所学语言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过程。

3 英语语境教学的实现

语境, 即语言使用的环境。语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增强参与热情, 提高积极性, 开展的好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语境, 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 学生才能够更真实地感知知识, 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更长久而牢固地记忆知识。

3.1 重视课堂语境, 丰富教学内容

课前五分钟, 可鼓励学生自我创设语境, 进行free talk或者小组表演talk show。在学生尝试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应持肯定的态度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自我创设语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难易适度的课堂用语, 实行全英教学。好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领袖效应, 学生不由自主地会有模仿老师的欲望,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全英交流, 这是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语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使用图片、实物、故事、音乐、表演和肢体语言以及多媒体辅助等进行情景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化处理教材, 从而盘活英语课堂, 实现英语语境教学。

3.2 拓展课外语境, 开展多项活动

在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英语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课堂以内的语境教学,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而课堂以外的语境教学, 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相互整合。在课外, 可尝试推行多项英语教学活动, 如开办英语广播, 开展英语角, 进行阅读竞赛, 举办英语手抄报, 英语沙龙等多项活动, 初步形成英语语境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发展, 课内向课外延伸, 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延伸语言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更好地实现语境教学。

此外, 需特别注意的是, 创设语境的最佳方式是贴近生活, 符合实际。因为语言源于生活, 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兴趣为出发点, 更易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接触并应用英语的机会, 将生活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活教材”。例如, 在学习family这个单元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将他们的特征表演出来,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提问, 从而更好地将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等一系列单词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且记忆牢固而长久。这种贴近生活的语境创设, 使学生容易接受, 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参与热情。

4 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尤其应注意语境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语境, 且鼓励学生自我创设语境进行英语学习。只有开展好语境教学, 才能克服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教学硬件局限性的分析出发, 着重探讨进行英语语境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实现英语语境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殷爱琴.论英语课堂的语境教学[J].语数外学习, 2013 (08) .

[2]刘丹柱.初中英语语境教学之我见[J].教师, 2010 (07) .

[3]郑江.初中英语阅读之语境教学初探[J].中学生英语, 2013 (05) .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9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体校

当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音乐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学校由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在开展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过程中同其他普通学校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体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跟上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挥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体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 注重体能专业课的训练, 忽视音乐课等文化艺术类课程

当前, 在一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 只注重加强学生体能训练课的教学, 忽视音乐等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甚至有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不开设音乐课。这些情况的出现, 与素质教育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 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需要我们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提高认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合理的设置课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现有效性, 学生对于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兴趣很重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外在因素的影响, 体育运动训练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还在沿用传统说教式授课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三) 音乐课教育教学设施无法满足音乐课教学的需要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有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根本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教学设施自然而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学校甚至连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室都没有, 音乐课教育教学设施更加是少的可怜, 这些情况的出现, 都是影响体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要想提高体育运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需要体育运动训练学校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设施投入, 学校领导需要进一步重视音乐教学, 只有这样体育运动训练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四) 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把握处理不当

当下, 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是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 发挥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有些音乐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愿意走极端。要么是全盘否定教材, 大量引入自己喜欢的教学素材, 要么是机械的利用教材“以本为本”, 不会变通。这些做法都不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 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 想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 跟上时代的发展, 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的投入, 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教学有效性, 通俗的讲是指通过教学可以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既包括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还包括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教学的实际效果, 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前, 我们只重视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往往忽略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音乐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 音乐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音乐课课堂教学能否有效, 首先教学目标要有效,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第二, 音乐课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第三, 教学过程有效。具体说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学合理的设定音乐课教育教学目标, 力求做到教学目标有效

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因此, 必须要严格制定音乐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目标明确。

1. 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追寻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统一。

音乐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首先依据大纲及学生年龄特点把握年段或学期总目标, 再将总目标与每单元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实践与创造、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相对应,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力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相统一。

2. 追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

音乐课教学要切实的分清立刻能够实现的短期教学目标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长期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音乐课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 还要注重合理实施教学目标以及科学的评价教学目标。

(二) 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促成发展

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 应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学方式的活用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运用有效的方法拓展教学空间, 拓宽活动渠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不断体验音乐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兴趣中学, 在好奇中学、在探索中学、在自主中学。

(三) 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恰到好处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 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 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科学思维方法、技能技巧的培育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能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只要我们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目标, 优化运用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必须整合起来考虑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努力营造一个更有成效的、对学生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教学设计》.崔学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初中物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0

一、创设开放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对物理的探究

物理作为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有探究乐趣和探究激情才能深入。教学实践证明, 有效的情境能将学生置于探究环境之中, 引发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开放式的学习情境是指教师抓住开放式的教学特点, 创新物理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 通过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开放式学习决定了教学过程不再单一, 而是呈现出多元的思维特征, 新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 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体的浮与沉”时, 我先和学生复习有关浮力的知识, 接着设置活动情境:将一枚生鸡蛋放入装有600毫升的水槽中, 鸡蛋慢慢地下沉到水槽的底部, 然后, 我像变魔术似地对学生说:“我有办法让鸡蛋停留在水中和浮在水面上。”然后我往水里放了盐 (经过调制, 学生无法看出) , 鸡蛋正如我所讲的那样浮了上来。紧接着, 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我手上拿着几个充满氢气的气球, 手抓住系着气球的绳子, 可以看到气球浮在空中, 手一松, 气球就往上跑;用力拉或在绳子上挂一重物, 又能使气球下降。提问:谁能让气球浮漂浮在空中?要想让学生对物体的浮与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就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设置两个开放学习情境, 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而活动情境正是学生探究的重要条件, 因此, 开放式的活动情境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实验提供思路, 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

二、设计开放的实验、习题, 引发学生对物理的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 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不少实验设计的模式是以定理的验证或推导为最终目的,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同时, 不少物理习题是课堂教学的“再现”, 学生无法在习题中获得新的知识增长点。设计开放的实验、习题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借助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物理知识。开放式的实验能引发学生多向思维的拓展, 从而让发现知识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虽然这个过程具有动态性和不可控性, 但是却能让学生感受物理探究的乐趣。

如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设计了不少实验,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时要紧扣“开放式”的教学特点, 设计开放的实验过程、开放的实验原理、开放的实验材料、开放的实验结论以及开放的实验探究方法, 虽然说“开放式”的实验过程操作起来难度更大, 对教师全局把握能力要求更高, 但却能够让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 既能突破课堂教学目标, 又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又如, 习题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 也是拓展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 设计开放式的物理习题可以将一些常规题设计成开放型, 如条件多样性引发结论的多样性的习题、没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探究多样化的探究题等, 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如请举出生活或生产中增大压强的四个实例;你知道茶壶的设计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烧瓶内的水沸腾后将它移开火焰, 你有几种方法使瓶内的水再沸腾起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要求又比较高, 对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三、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要想构建以开放为主旋律的课堂模式, 就要将课堂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干预学生探究的模式, 让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认知过程, 还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开放式的课堂模式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 学生不仅可以按照喜欢探究的方式探究, 也可以以物理知识中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的表现现象作为认知活动的开始, 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组织同学进行探究,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并不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 而是当学生遇到困惑点时进行点拨,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 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于是, 学生跳出了传统课堂探究模式中相对单一的研究方法, 感受到了物理探究的乐趣, 并获得了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 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过简单电路, 而本课探究的内容操作性较强, 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师可以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研究, 从而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开放课堂模式后, 学生就可以结合探究方案:用想到的各种连接方式把灯泡和开关接入电路, 使灯泡都可以发光, 并用不同的方式控制电灯泡的工作。由于学生在课后操作的时间比较多, 对课题的研究也会比较深入, 教学难点就比较容易突破。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研究;启发;联想

【分类号】G633.91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中学教育想要有所改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与困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中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启发与联想方式,而这也成为了大众国民热切关注的话题。“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结构入手。”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生物修养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倡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对中学学生人生发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中学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分为了两种状态。

1、学校教学以文化课为主,不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这让很多学校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学认为,现代的教育胜负都取决于卷面成绩的优劣。学生的卷面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口碑。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竞争力,就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卷面成绩的畸形发展趋势。部分中学对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并没有起到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生物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现这类问题,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在没有专职生物教师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非常有限,因为课程分配的时间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识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中学教育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地位相对摆放的比较低,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教育看的比较重要,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决定教学成果成败的比赛上,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要的关注目标。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各类教学课程,呈现不公平的看待态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内容也非常局限。每个学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来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识,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考验。而枯燥的生物知识,对于较少接触生物的文化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1、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校要关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想要改变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首先,学校要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课程时间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中,以此满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对待文化课程与生物课程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没有哪一项学科是有先后区分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当然不例外。

最后,学校对生物教师有所重视,并且应该拨出一笔预算,专设为生物教师的生物深造费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能为学校留住非常可贵的生物教授资源。

3、生物老师与时俱进,拓宽视野

除了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师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也应该更加严谨。因为国内的生物教育发展的停滞,让很多生物教师对其生物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质疑。再加上学校对其生物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让很多生物教师消极对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师,会定期进行自我深造。并且适时学习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识,力图与时代接轨,充实最新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的时候,就以创新式的接音游戏,来让学生以休闲的方式,来进行音节发音练习。

四、总结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对文化生物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不应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发展而忽视了生物课的影响。生物老师应当引导中学生改变自身对生物的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学生在教材上对生物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这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米娜. 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马文净. 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施婉清. 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篇12

[镜头一]

“除了课堂教材、各科教辅书外,这学期我没看过其他书。”一位初三的女生回答。“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题算不算?都是课外的呢。”一位男生嬉笑道……

[镜头二]

“作文里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下面出现一片手的森林;“里面写自己生病,妈妈送去医院的,请举手!”又是一片森林;“写去医院的时候,天正在下雨的……”下面还是齐刷刷的小手。“老师,这材料我小学就在写,都写深夜妈妈背着我去医院呢,写起来绝对凑足600字。”几乎是异口同声快乐地回答。

这样的情景,语文老师一定见多不怪了。当前学生的阅读面狭隘已是不争的事实,浅阅读、功利性阅读泛滥也已成群体趋势。这导致的更大的问题是学生习作同质化严重,同一素材从小学写到初中,多是不真实的“假唱”,缺乏对生活真实的情感体悟,更谈不上思维的深刻、思想的深度表达了。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写作教学缺席,多为自由放养

王荣生教授曾经指出,“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一语中的,对学生“怎么写”的具体实践行为,教师的指引与点拨是缺席的。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少有写作教学,语文课堂中对写作教学的重视不够,写作教学多是“审题”与“范文”,写作实践多为“考场作文”与“周末作文”。这些不成系统的、不痛不痒的、若即若离的写作教学指导自然收效不大。甚至有的老师认为作文课可有可无。

写作教学只有过程性的写作时间,却无思维训练的设计,无教法学法的指导及教学目标的缺失,使写作教学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对教材写作资源开发与运用,让写作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化指导。

2. 写作本质缺失,少有真情表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指出,“我们多年的教学,让学生多去写空幻的话题,虚假与平和的东西太多。这原因大概是缺少思想的碰撞,思路在别人的身上,出格的精神甚少。”写作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本是自由抒发对生活的感知,可以说没有什么写作技巧比得上自由表达。可学生习作中多是老掉牙的题材、赞美的假话,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迎合评卷老师?学生写作本质的缺失与背离,语文老师难辞其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写作指导“若即若离”,写作素材“越写越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太少,激励性不够。中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呼唤写作教学本质的回归,中学生写作必须走进生活,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康的人格。“中学生写作,是走步的尝试,只要能让大家自由言志,有骨有肉即可。幼稚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心口一致或文言一致。”

3. 教学取向功利,仅为应试提分

在老师备考应试的干预下,写作是进行规范的程式化套路训练,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大量阅读,教师崇尚写作技巧,仅为应试提分而写,这并非理想的写作状态,且易催生教学“俗招”。教育的成果本就隐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思维的训练更是如此。这就涉及写作教学价值取向的问题。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应是写作教学价值追寻的应有之义。

如何让写作教学落到实处且成为一种常态化指导,就需要做好阅读资源与写作资源的衔接与共生。学生写作本质的缺失和写作教学世俗功利化取向都可归因于阅读与写作的脱节。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没有有机整合,所谓的思维能力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成为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写作教学的可能出路就是开发积累写作资源,引导学生真实发声,落实写作教学目标。

二、“微写作”课程范式说明

鉴于此,微写作聚焦学生写作困难,教师可以从文本阅读中挖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境,常态化写作教学指导。微写作要求学生基于阅读文本提出的话题进行200字左右的写作活动,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可机动),考查学生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具有切口小、入题快、微言大义、教学目标微化、实施途径多元、可在课堂内外开展、反馈及时高效等特点,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安静的思维空间。避免了大作文的“假大空”,也区别于琐碎的口头表达。像古代的宋词、《世说新语》等都可认为是微写作的典范。

在写作情境创设的阅读教学中,主体一定是学生,阅读的方式是切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原生态阅读。学生纯粹地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减少教师的干预,也避免教师的不作为,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领悟到作品的精妙。语言我来品,情感我来悟,深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诉求。

三、具体内容及实践操作策略

1. 阅读初体验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写作教学目标微化,运用微型学习理论,以小专题、小知识块的形式存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可以无处不在,让写作变得简单而有趣。

学生在课前预学阶段,在没有教师导学的干预下,对文本作出真实解读,多适用于自读散文篇目,侧重于训练学生自我情感体验、主旨情趣的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经典片段的赏析、仿写、扩写,从语言形式到语言内容,一步一步剖析言语技能训练的要领。可以深入文本,充分理解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再创作。

(1)阅读唤醒写作

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材选入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文章多处叙写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着很强的自我代入感。我预设了“话成长,说担当”的微写作训练。学生在“什么才是长大”“我的担当是什么”的思辨中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每个人都会长大,谁又能拒绝自己长大呢?记忆中,因为勇气与承担,我度过了从未吃过一点零食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回眼巴巴的,看着小朋友们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买这买那,我总会默默咽下一口唾沫,对爷爷说:“不看啦不看啦,回家去!”然后心里默默想着,零食,再等两年见吧……这是我记忆中最初的坚持,至少,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面对懦弱退缩与勇敢担当,我选择了后者。

老师点评:在经典文本的阅读赏析中,小作者学会了思考,对成长这个话题,在情感认知上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领悟。

童年,是极其美妙的,它或许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在那时,你可以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没有一丝担心,没有一点负担,能与伙伴们一直玩到天黑也不回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越发重了,那些童年的伙伴都只能坐在家中的书桌旁,不再出来,不再看见了。现在回想起过去的那一点一滴,被封存起来的记忆,还仿若昨日……

老师点评:小作者叙写儿时的美好,宣泄自己的小情绪,字里行间闪烁着灵动的思想、用心专注的心意以及童年渐行渐远的失落。

同学们畅谈、书写自己的童年故事,分享自己童年的欢乐以及进入初中后学业压力带来的成长的烦恼。“微写作”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氛围中自主写作,写作不再是负担。课后,学生又找来林海音、丰子恺的《忆儿时》品读。可以说“微写作”通过阅读激发、引导学生写作,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相生共赢。

(2)从模仿到创新

在细读品析《我的母亲》(八年级下)相关语段后,我把微写作教学目标确定为进行片段摹写、语段仿构训练,要求“语朴情醇”,学会用平淡质朴的语言书写生活细节,抒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下面是学生习作:

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一张鹅蛋形的圆脸,五官都生得小巧精致。虽说身材矮小,看上去胖胖的,但依然阻挡不住别人对母亲美丽的赞美,她也总是为自己的“童颜”而沾沾自喜。可这样一位年轻活泼的母亲在我眼中总是严厉的。

小时候,我总是惧怕母亲。每当我对某件事物产生一点兴趣,她便逼迫我一直做下去。曾记得她每天要求我画一幅画,我原本是兴致盎然的,但没过多久我就想放弃了。母亲恼了,撕毁了我画的画,骂我,打我,弄得我呼天喊地地哭,最后也只好在一片泪水汪汪中重新提笔画画。可母亲仍生着气,冲我大嚷:“哭什么!为了一点点事就流泪吗?窝囊!”我的泪水便更多了,委屈盈满心底却不敢说。

老师点评:所谓“巧借文本成佳作”,模仿和借鉴也是基本的写作方法。这篇习作质朴家常又不失活泼生动,母亲的形象在小作者的笔下如此立体丰满,写出了真性情。从模仿到创新,让孩子找回了表达的欲望。

2. 研读有发现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无非是个例子”的课文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据地、切入口,教师应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

(1)隐笔补白,尊重阅读期待

在文本研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课文在描写、抒情中都留有一定的隐笔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言犹未尽之处,对文本中的‘留白’进行补白”。这种补白,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消化,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在上《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学得很欢乐,关于“阿长买《山海经》”的情节,学生们作出了种种猜想,小组合作对补白的文字作细节润色修改,如:

阿长怯生生地在几家书店门口张望,犹豫了许久,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店铺,“老板……你,您这有……有……《三哼经》么?”阿长支支吾吾地询问店掌柜。“什么《三哼经》?没有!”店掌柜打量着又矮又胖,衣衫布满补丁的阿长,没好气地答道。“老板,我想起来了,就是那本……那本有九头蛇的书。”阿长很开心,自己记性这么好,是哥儿最心爱的宝书,她怎么会忘呢。老板头也不抬,在麻利地拨弄算盘,翻看账簿本,随口说了句:“得,自个找去吧!”于是,阿长蹲下她肥胖的身子,一本本书翻过去,找那本画着三脚鸟、九头蛇的《三哼经》……

老师点评:学生能看到阿长买《山海经》背后所遭遇的种种曲折,学生也进一步理解了鲁迅的“震悚”与“新的敬意”。

(2)拓展深化,鼓励创新思维

在研读学习《<论语>十二章》后,为深化经典性阅读积累,涵养学生的书卷之气,我们班开展了《论语》课内外联读。在品析论语的相关章节后,学生也写下了自己的读思感悟。如研读《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之道,就是谨言慎行,言出必行。不能只注重于言说,更要着眼于踏实地去做。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总爱夸夸其谈,空谈理想。所谓“知易行难”,做一件事,需要行动;做成一件事,更需要毅力与坚持。等真正做到了,得到收获时再来总结自己的经历,得出真理。我们学习亦是如此,如果整天沉迷于那些假大空的幻想:我要考清华北大,我要当状元,而不去学习与实践,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勤勉地学习,才是大智慧,才称得上是真君子!

老师点评:小作者对《论语》的解读可以结合学习生活实践记下所思所感,有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和发现。

四、研究成效

1. 学生这样说

我们再来听听学生怎么说。

生1:“微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可以肆意放飞心灵,表达内心最真挚感受的平台。写作时,仿佛笔尖下就有整一个世界,又一次深刻地爱上了文学。

生2:长篇大论的作文常使人烦恼,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从何谈起,因此便有了“作文怕”,但如果作文不需要长篇大论的阐述,只是因兴而起,记一记,写一写,就显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微作文便是如此,三言两语的文字,简洁明了,又能表现出内心的所感所想,谁都能写好,不用再担心提笔无字可写的窘迫了。

生3:相比于很正式的考场大作文,我更偏爱黄老师倡导的“微写作”,老师总能发现我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原来写作文并不难,还可以常常被表扬。我发现一篇佳作的诞生需要N次片段性练习和训练。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缀段成篇,最终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2. 我的思考

钱钟书说过,要把自己的作品收列在图书馆里,就得先把图书馆的书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阅读是最迫在眉睫和不容耽搁的事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本只是个载体,而写作的自由自在才是最欣悦的!欣赏他、鼓励他,他真的就很会写作文了。“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在一年多的“微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一起从阅读中寻找写作教学的生长点,领悟到作文教学就在身边,教材、课外读物就是最好的素材库,作文教学也可以成为一种常态,不再“高不可攀”。“微写作”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语言文字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漓江出版社。

[3].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5期。

[4].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

上一篇:走向独立的批评下一篇:GENI体系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