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2024-09-0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精选9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杨景珍 时间:2011-1-14 9:50:22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715 讨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银川十六中初中数学组 杨景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而提出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从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它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它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它也关注课堂教学所采用的策略,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对学习不感兴趣,数学学困生多于其它学科。从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和全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看,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存在不少缺陷。学生学的吃力,老师教的费劲,为有效地解决这一现状,提出“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有效教学的目标即是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应有的提高与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1、弄清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以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探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定位;探究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数学成绩得到大幅提

高。

4、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四、研究的内容: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①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②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③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①教学目标; ②师生关系;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a、教学交往的有效性。b、课堂管理有效性。c、课堂提问的有效性。d、作业的有效性。④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行动研究法: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

——总结评价。

3、课堂观察法:深入课堂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

4、实行备课研讨制法。针对同一节课内容,反复执教并组织相关教师讨论修改,达到有效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1—2011.3)起始阶段:制订计划。

(1)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确定课题方向、研究内容和具体研究项目;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第二阶段:(2011.4—2012.12)实施阶段。

(1)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2)行动实践:进行课堂教学透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每月互相开课1至2节进行研讨。重点研讨各环节的有效性,商讨寻找应对策略,比较教学效果。

(3)对个案进行整理和重点研究;(4)做好中期课题成果汇报及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3.1—2013.5)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汇编,撰写案例,论文。(1)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的报告,研究论文,相关个

案汇编。

(2)教研组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展示,明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提出意见,修改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成:

(1)总结汇报(2)研究心得及反思交流(3)论文,案例,研讨课,展示课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2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概述

有效性课堂教学工作在评价标准上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它强调的不是教学结果,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其核心是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并由此作为判断课堂有效性的标准。从理论上来说, 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是基于素质教育系统发展而出现的。

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 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落后模式, 因为课堂不再单纯地是一个“单项传输”平台, 更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 所以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情况, 还有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锻炼、学习情感交流以及人格完善的情况。

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 教师通过知识点或例题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相应解题方法的同时, 还要注重整个过程中知识点的理解、融合和应用。换言之, 答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获取答案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自主能动性才是关键。很显然, 这要求教师做更多的准备, 发挥自身的导向功能, 提高学生掌握数学技巧的速度和能力, 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理论和知识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抽象性特征, 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 教师具体教学工作开展中也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说, 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定型, 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同样的数学知识点,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掌握速度快, 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 在制定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以缩小差异性为原则,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

(一) 情境创设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的本质, 结合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特点, 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 而对应生活中的情境则是很好的方式。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让其更加生动, 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 并独立自主得到答案,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 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几何内容, 对于在小学阶段一直接受数字和等式关系的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理解关于几何的定义概念。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图形以及几何在现实丈量、规划中的功能等, 让学生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快速地联系现实中的应用情况,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二) 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交流方式, 尤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 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讨论方面的参与热情。但在应用课堂提问策略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以下的要点展开:

1.提问难度要合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如果在气氛激烈的课堂中突然提出一个难度过大的问题, 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无法回答, 造成“冷场”的局面,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对应地,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就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2.提问要有针对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连贯性, 在这样特点的前提下, 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控制好课程的进度和节奏, 问题设置尽量做到“承上启下”, 前后关联紧密, 强化新提出的问题与刚刚讲解的知识的关联性, 要杜绝“跳跃式”的讲课节奏, 将上一节课或前几章节的知识硬生生地塞进来, 这样的教学, 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 无法接受, 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3.提问要结合学生兴趣。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 大量的公式、定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一旦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回答出教师的问题, 就容易出现厌学或彻底放弃数学的现象。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学生就会消极对待, 学习效果也就变得很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初中生自尊心较强的特点, 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在控制问题难度的同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保证学生能够紧紧跟随课堂的进度开展自我学习, 达到自我提升。

(三) 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常规的数学课堂互动方式, 也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如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交流, 提高自身的课堂地位。具体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教师要从“主管者”变身为“主导者”, 以引导的方式督促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其二,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展开课堂有效性扩展。事实证明,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策略,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学科体系庞大、内容多样的前提下, 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及知识点上下的关联性, 选择适当的时机。

三、结语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策略和实践性研究, 无论是对教师的创新性教法还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只有立足课堂, 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才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06)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引导;兴趣

如今的数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参与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需要适应这样的教学氛围转变,并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策略,以达成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性以及将课堂主体回归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数学的自主性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引导者角色在其中的推动作用,并通过各种引导的方式来进一步开展有效课堂。以下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引导的实践和策略研究。

一、通过旧知识引出新思考

考虑到初中数学的整体逻辑性构造较强,新知识的产生往往需要旧知识的奠基和扩展,也就是对旧知识的进一步结合或思考,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利用已学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实际上,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推导和缜密思考的过程,新知识也是前人在积极探索和思考中逐步引发出来的,教师要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紧密结合点,要找准新旧知识内部的切换角度,从更有利于理解的角度来拓展新知识。旧知识的引出部分实际上也就是整体课堂的引出部分,对这一部分教师应当进行更为精心的设计,使整体课堂自然过渡。例如,在学习方程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解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首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较为简单和基础的,例如,班里有48个人,分别分为3人组和4人组,已知4人组有8组,请问3人组有几组?相信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来。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得出应该用4×8+3x=48来计算3人组的组数。然后,教师又可以提问,如果是54个人,分别分为6人组和9人组,总共有8组,请问各自有几组?怎么分?第二个问题其实就已经涉及方程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将未知量用x和y表示,这样方程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二、進行针对性探究及引导

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引导活动。同时,为了实现引导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并及时地加以引导。例如,班级内大部分学生对于函数知识掌握的程度较低,针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应当延长函数知识教育的课时,加深加重函数知识的练习量,设计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知识。当然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

三、充分发挥兴趣对于课堂开展的推动作用

兴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往往更乐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乐于对数学难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作为课堂的开端,激发学生对于圆的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圆有什么性质特点,比比哪一组得出的结论更多也更准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相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热情。那么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呢,学生首先会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事物是圆形的,例如,时钟、汽车方向盘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些设置为圆形的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圆有中心对称的性质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圆符合人们对于将圆旋转一圈得到原有圆形的特点,实际上这也是圆的内角和为360度所展现的性质特点。

四、课后错题难题的精心引导

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注重思路的逐步引导,拓展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教师应该尽量提升学生思考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点以及难题的中心点。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学生常常会混淆性质和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师应当着重区分这两个概念,并设置相应的题目。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BC//AD,请问应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还是判定定理,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中存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这里应当运用判定定理。

总体来说,教师引导行为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及树立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战略部署。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为打造一个精致、高效的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时间和研究[J].学周刊,2012(5).

[2]曾庆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的实践和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中期阶段总结

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于2014年10月申报立项。在专家的指导下,从课题的确定、申报、立项开始,课题组精心准备,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的筹备工作。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计划和研究的方案,并通过反复研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全体课题组教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方法和步骤,确立了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依据课题研究立项书中的要求,进行了人员分工,明确了研究的职责。现将课题组中期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效果;

2、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步创建交互电子白板资源库,丰富课程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出交互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应用模式;

4、通过对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教师交互电子白板操作技能;

2、探索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特有教学功能如何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功能;

3、在交互电子白板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通过配套的软件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提供配套的训练题和测试卷,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在线服务,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生活,实现数学大教学观,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通过交互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七八两个年级中选取4个班级为实验组研究样本,以同年级随机选取其他班级为对比组研究样本。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注意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现有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研究现状、传统教学模式、传统CAI辅助教学模式的定义等,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检索等手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

2.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及技术培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调整设计,辅以课堂观察、课例分析,循环推进课题研究。3.案例分析法:收集电子白板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案例,基于交互电子白板在学校互动式教学中的实践,收集、整理教学案例,要求撰写教学反思和研究日志,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既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材料,又可丰富课程资源。

4.调查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基本情况调查,进行(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解题策略、合作探索意识)等调查比较:问卷调查教师在分别使用电子白板和传统CAI教学后对两种辅助教学模式在各方面的认识与感受等。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表现

1、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是每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交互式电子白板,让情境创设显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它除了视频链接、音乐播放外,还有更强大的功能,比如聚光灯、遮幕、透镜等将形、声、色、光、影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使情境创设形象化,更有感染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黄丽老师在实数一章《回顾与思考》一课中,课前用遮幕将本节引课的画面遮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上课时,拉开幕布呈现一幅精美的果实丰收的图片,学生马上被吸引,切入主题。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擦除和撤销功能可以将前一秒被擦掉的板书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等再次重现。还可以将事先储存进交互式白板资源库中的题目、图形等直接调用,显示在大屏幕或者电脑界面上,这样一来,很大程度的缩短数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抄题或者画图的时间。

例如,石海波老师在学生学习《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利用白板软件中的两把三角尺和笔工具演示平行线的画法,保证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还利用白板的撤销键和恢复键实现作图过程的再现,帮助程度较弱,作图速度较慢的学生学习。

2、可化静为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利用交互式白板可以将基本的数学几何图形部分从十分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分离、复制出来,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对基本的数学几何图形的辨识、提取能力都十分有帮助。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1)》一课时,教师在白板上利用感应笔画出一个包括多个三角形的平面图形,请学生上台将里面的三角形分离出来。例如李淑琴老师在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充分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还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荧光笔,以起到画龙点睛、提示强调关键部位的作用。

交互式白板与几何画板的良好融合为教学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郑佳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通过拖动分割点变换位置,从一顶点到一边上,再到四边形内部,最后到四边形外部,使学生将之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联系到了一起,并得到了启发完成了分割点在外部的证明方法,为总结方法提供了升华的通道。在推广归纳n边形内角和的环节中,通过师生依次在屏幕上直接填写,从而动态即时生成知识的过程。

3、优化教学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交互式白板使得讲学稿教学模式下的预习检测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高效,让老师可以灵活得改变上课的活动以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在自主学习结束后,老师批改部分学生的讲学稿,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并以图片形式在课堂上呈现,让其他学生帮助查找问题并在白板上进行更正,实现生生互助,共同提高,节约大量时间。例如:王金林老师在《有理数的乘法(3)》一课中,通过白板展示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地适时的评价,对学生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直接展示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方便学生观察,相互查找问题并更正。

在几何学习中,重视学生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很多知识的探索都是从观察开始,这就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学素材的变化应该实现根据学生的思维变化而变化。例如:郑佳老师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课中,让学生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图形镜像功能已知一个轴对称图案的一半生成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现象,以此突破难点,借助于软件中直尺、量角器测量功能,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以此突出重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白板软件中的平移、复制、镜像等功能设计轴对称图形。

4、深化课堂训练,提高练习效率。

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一定量的练习加强巩固。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简单地依靠黑板、卷子、书本等单

一、呆板的呈现形式,长时间学生会厌倦乏味。同时,这些形式很难较真实地营造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因此,这时利用电子白板发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众多特点及优势,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也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始终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利用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例如:在《认识三角形(1)》中,设计游戏《找一找》,利用白板软件呈现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练习,让学生上台拖动相应的标号到相应的圈内。

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中,让学生在白板上以不同颜色的笔说明求图形面积的多种不同的方法(如补、割、拼、数格子等),直观明了,激活学生思维。

5、开放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交互白板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正确判断,如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评价,用声音评价,用笑脸评价,用展开的花朵评价,用五颜六色的礼花评价,用勋章评价,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教学评价展现开放性,学生在鼓励和赞扬声中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获得知识的喜悦。这些都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四、与学校的讲学稿教学相配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我校创建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讲学稿教学改革提倡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如果能合理利用好“讲学稿”就能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而电子白板刚好能和我们的“讲学稿”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效率成倍提高。

1、预习的检查及预习反馈

电子白板中实物投影仪的使用使我们对预习作业的检查更有力度。取一学生的讲学稿进行投影,预习情况一目了然,给其他同学以很好的警示作用。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谁也不想因为不完成作业而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这样预习的效果就好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上来了。并且通过投影或者提前截图保留在课件中展示某些同学预习中的错题帮助同学们进行检查和纠错,达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课题组老师经常用投影展示预习作业A+同学名单、展示部分同学作业,并展示部分有问题的作业。

2、创景引课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校李淑娟老师在八下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一节中,通过一个视频,展示了有几位同学要平分一块三角形的蛋糕,怎么样分最公平?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引入学习的内容中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是“讲学稿”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小组可以将他们组的讲学稿放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而其他所有同学可以进行质疑,学生们共同批阅,共同探讨,这就会引起所有同学的兴趣,而如果没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环节将无法进行。

4、巩固练习

平时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做完练习,老师如逐题讲解,很大一部分同学注意力不会集中,复批中大量的错误不改,这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是老师讲过后,因基础不同,一部分同学根本没听明白,没理解,老师就过了,没有效果。现在呢?学生做完题后,让一名同学拿着讲学稿放到实物投影仪下,所有同学共同批阅,共同探讨,如果是实物投影展示的同学练习有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分析、解决。这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注意力。

总之,讲学稿和电子白板这两把利器握在手中,并善于利用,必会使我们今后的课堂效率越来越高。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全校大部分教师的电子白板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1)无论是最初的PPT幻灯片还是去年的教学助手,以及我校现在正在使用的希沃教学软件或普罗米修斯教学软件中都有很多笔的工具。根据教师的需求提供选择颜色、不同图案以及调整粗细,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课件的界面上进行注释,划线。

(2)幕布:幕布在教学中用来进行遮挡部分内容的。因为在翻开幕布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而不必受限于既定的顺序。(3)照相机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学生的课堂练习或是回家作业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作业显示在电脑上,然后利用照相功能进行快照,拍下图像,进行作业的批注和讲评,这样更加的直观与便捷。

(4)页面记录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的页面记录功能中,可把相应的板书注释过程都记录下来,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同时为学生提供回顾教学或复习的资源。

(5)超链接功能: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制作课件中是需要一些超链接的文件的。在课件中插入不同的资源,比如可以链接FLASH、PPT、word、几何画板等文件,使课件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2、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下的教学反思、评课方式的改变。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是在教学之后,凭借自身的回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或是通过集体的听课行为,课后进行讨论,集体评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记录功能能够存储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把白板上出现的教学细节一一记录,为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了依据。这个记录的文件可以反复利用,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查看每一次的书写板书等活动,掌握教学过程的主要细节,分析课堂教学的成效。思考每一个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的使用以及是否达到预期,也利于教师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同时,学生在进行复习或是碰到不理解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借助这个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记录回放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再一次观看教学过程,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3、探索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特有教学功能如何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技术通过手指触摸的方式,使教师、同学能直接在电子白板上随意地进行计算机或手机的相关操作以及书写,根据不同的学情重新进行教学信息的组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让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智慧等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注意时间,也提高了学生接受有效信息的作用。

六、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研究水平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提高。教学软件在不断的更新,从最初的PPT到教学助手,再到希沃教学软件、普罗米修斯教学软件,再到智慧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很多功能越来越好用,但需要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切实提高本课题的研究水平。

2、虽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本校已使用多年,但是在课件的研究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有更多地利用强大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件资源和功能。目前的课件资源仅限于北师大版教材配备的教学光盘,只能在PPT中使用,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很多功能受限,即便在希沃教学软件中使用,也削弱了PPT的很多功能。

3、交互电子白板的存储回放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希沃教学软件中有一个漫游功能,可以随时书写,随时标记就像黑板一样,但却优越于黑板,不用擦,没有粉笔灰,还可以存储,以便进行课堂小结或课后回放,或学生拷贝后回家复习巩固等等。但是目前仅限于当黑板使用,没有回放再复习等等。

4、基于学校和学生的硬件条件限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很多交互功能在课外或校外不能有效应用。

七、后期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课件资源匮乏。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和存储功能没有充分利用。

3、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没有延续到课堂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5

研 究 方 案

温江区和盛中学校 数学组 执笔人:范才芬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近几年又有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城关学校就读,并且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导致我校现在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欠佳。

2、现行新教材内容简练、抽象,我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适应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生成过程,致使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低效。

3、由于学情的迅速变化和教改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和教学行为。避免以往教研中“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工作中不用”的现象。这种现状让师生苦不堪言,既无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也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改变现状,科学地编制导学案,使之与教材更好的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依托区上提出的“三清”课堂研究,拟提出我校校本教研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本课题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教学;同时最大限度的使“课标——教材——学生活动”有机融合,使“教——学——评”达到一致性。

2、“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向前迈进。“导学案的有效设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明确地进行教学分层,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指导,因材施“助”、因材施“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策略的改进。

3、在课程标准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为课堂增效:(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数学水平不高的现状,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认识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总结一套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探索,总结出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结构,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增强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4)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所以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得基础知识课内达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本导学案是经教师共同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优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案。

2、本导学案力图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以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和实施为主要内容。

4、有效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素养,并促进教师发展。

5、本方案在三年实施过程中,将不断收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用经验。并在教师中定期交流,订正错误,在以后的使用中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实施本导学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导学案设计的策略研究

1、研究有效导学案的基本环节。什么样的环节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什么样的环节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什么样的环节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环节才能达到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等)的需求?

2、研究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有效导学案实施的策略研究

1、教师如何实施更有效。

2、学生如何使用更有效。

五、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1、研究方式

(1)学习:相关资料学习,优秀视频学习。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3)以集体备课、赛课促研究。

2、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2)案例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方案,改进操作方法、手段。

(4)调查、比较法

切实调查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控。

(5)文献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准备结题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周期三年(2014年9月——2017年11月)。

(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学习新课程理论及有关该课题方面的理论。

2、进行现状调查,组内充分研讨,制定实施方案。

3、将准备阶段的各种资料归拢建档。(二)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7年7月)

1、按照“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进行实施。

2、研究解决当前“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实验论证小结工作。

(三)准备结题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综合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四)成果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做好研究资料分类归档,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七、研究的预期目标

1、探求总结出实施“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模式,赋予“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导学案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为主动学好数学形成优良的思维个性品质。

3、通过有效导学案的使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再学习能力。

4、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 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5、挖掘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立足于实际,探索、创造有效导学案。

6、通过实验实践,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组织保障

(一)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牟德远(校长);

课题分管:张兵(副校长)郭琼英(教科室主任)课题负责人:范才芬

2、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组 长:

范才芬 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课题结题工作。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副组长: 杜祥萍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王树成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王颖娟

中学二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研究人员:

季国强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钟兆清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张祥松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吕兵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杨鹏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陈延清 中学二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二)保障条件

1、我校一直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2、学校有《数学周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等大量与时俱进的教育杂志,这为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捷,此外,网络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3、在研究的时间上,我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在此期间,保证有较多的可以用来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减少其他工作和事务上的时间和精力支出,对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进行给予时间保证。

4、学校保证实验所需的经费。如:专业理论书籍的购买、专家讲座、教师论文评比、公开课展示、外出参观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6

初二数学 孙娜

一、为什么要开展数学作业有效分层的实践研究

作业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策略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取得了很大的改观,教学中逐渐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方式,倡导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目前课堂教学已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聚焦课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灵活多元。然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理应与课堂教学一起积极推动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但实际上中小学中作业的改革却显得相当滞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低于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没有经过精心挑选和分层的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谈不上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作用的发挥, 更为严重的是,过重的作业剥夺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潜质得不到发挥。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数学作业的现况, 大多采用“四统一”的方法, 即统一题目、统一时间、统一上交、统一批改。学生的感受是作业量多。课本中的习题、基础练习册、大量形形色色的辅导资料等, 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拨。学生要么抄袭现成答案, 要么盲目地凑结论, 草草了事。结果,数学作业收效甚微。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这些新理念,基于以上的现状和对学生的了解,我们提出了数学分层作业。

二、有效分层的概念

分层作业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学生的均衡和平等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作业形式。具体的做法是: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作业,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分层作业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方面都得到进步,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有效分层作业,使作业功效发挥到最大

(一)、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

1、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类题主要是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作业落实知识点,以基础性作业为主,作业求精不求多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习题的再现,甚至可以是原题,紧扣当天所学内容,用以巩固新知。B 类题: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争取更大的进步。可以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题,学生模仿就能完成,是针对中等生而设计的。C类题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或变形,也可能是与以往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设计的。每个教师设计一个层次的作业,建立作业题库,可供教师在题库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

2、作业量的分层

要求B组同学必须完成低档和中档题,并鼓励B组同学研究高档题;A组同学必须完成低档,并鼓励A组同学研究中档题;C组同学必须完成低档题中的一半(一看就会的不要求做)和中

档题的全部以及高档题的大部分(不要求全部做出,但要有思考的过程)

(二)、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

1、首先对学生分层,原则上对学生不作具体分层,但在班级提出分层的大致想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自身的期望对号入座,即:从高到低为A、B、C三组。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分别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对自己客观公正的认识,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分层作业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动态式的方法。两次考试和每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

2、每份作业中要标明每题的难度供学生自主选择参考。把基础题、中档题和高档题分别标识出,在一份作业中三种难度的比例基本按7:2:1,使学生在选择难度的同时已经能够兼顾选择作业量,而且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不断调整选择哪些题为作业。

(三)、数学分层作业的批阅和讲评:

1、分层作业实行分层收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我在这三类学生中分别设了课代表,分门别类收发作业。作业的批阅可以实行先生制,比如A组同学的作业教师进行面批,针对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B组同学的作业可由老师用笔批改,C组同学的作业可以进行同组内分小组由组长带领进行集体订正,并总结错的较多的题目。学生的作业批阅也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着有进步就是优的理念,让学生在分层中感受到自身的优点并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2、分层作业后的有效讲评是分层作业取得效果的关键。教师要认真批改每一组题目并做好统计工作,我认为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的习题比较有效:错误率高的低档题和中档题;部分同学没做的高档题。这两类题的讲评既能给全班学生夯实基础,纠正错误,也能让那些没做高档题的学生共用辨别其他同学的错误,开拓视野。

四、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1、认真进行课题分析、论证,找出问题的关键和出发点

每一个要研究的课题都是抽象的、复杂的。因此,必须做好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工作,确定出相关的子课题。对子课题来说,更重要的是分析、论证其各个组成部分,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确定好突破口和出发点。使研究做到思路清晰、条理,重点突出,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2、重视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要广泛查阅有关的资料,搞清楚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能有哪些创新。要充分吸收借鉴他人的经验,但不是照搬照抄,也不能简单重复,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研究出自己的特色。

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收集资料,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成绩访谈记录等,不能等到最后需要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整理提升。

3、要抓重点、抓典型、以重点带动,以典型引路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进程

1、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从新的角度解读数学作业,从理论上论证设计分层数学作业的必要性; ②通过对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突破以往传统作业模式,探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形式,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③通过本课题研究,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更加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减轻学生畏惧和排斥数学作业的心理负担。

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真正达到控制学生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进程

(一)、准备阶

①、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②、向有关专家学习、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以获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瞻性的指导思想。

③、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课题申报及开题论证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确定课题实施步骤

(二)、实施阶段

①、课题组认真总结现有的关于分层作业的理论经验,有选择的应用到课题实验中去。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进度和增强课题研究的正确度。

②、分好实验班和参照班,对实验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学生的分层 ③、教师做好分工,设计相应的层次作业,建立作业题库 ④、注重交流,按时召开课题组会议

(三)、效果评估阶段

①、对比实验班和参照班平时作业情况,比较作业完成的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②、结合单元测试,对比实验班和参照班的成绩分析课题实施的成效。

(四)、总结阶段

①、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篇7

一、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形势来看,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知识、方法、情感.想要真正完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第一, 教学知识内容繁多, 经常出现一堂课下来, 数学基本内容并没有讲完;第二, 单纯地去追求某种特定教学方式, 忽视了教学效果, 使教师和学生疲惫不堪;第三, 不仅教学目标未能顺利完成, 连最为基本的知识学生都没有弄明白.所以, 要想真正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定要提高教学效率.只有教学效率提高了, 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诸多策略分析

1. 避免单纯追求“气氛活跃”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 很多数学教师都已经明确,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 应尽量将教师的诸多讲解转化为学生愿意去主动回答的问题, 但是, 因为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较为简单, 没有一个很好的梯度, 大多出现诸如“对不对”这类问题, 这样一来, 从表面上看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深度.安静有序、赋予挑战性的课堂, 更是初中数学教师须要追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和组织教学上下工夫, 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设置多样化作业

从以往初中数学作业形式来看, 主要是以笔答式的作业为主.此种作业形式较为单调, 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怎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作业形式多样化, 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因为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 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阅读材料的作业, 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 开拓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技能.引进一些其他作业形式, 诸如:观察实验、制作数学周报、写数学小论文, 等等.制作数学周报往往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作为支撑, 在装饰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设置这样的作业是提升多样化能力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阅读、设计、探索等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3. 教学引趣

初中数学教材具备知识系统性, 编写较为简单.因为数学研究对象的诸多特点, 因此在教材的叙述上较为抽象, 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结合授课内容, 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材料, 在上课之前向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引趣能够在概念的教学当中, 也能够在命题教学当中, 同时还能够在解题教学当中.例如在平面几何课堂上, 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为什么存在几何这门学科, 几何在生活当中的应用.通过以上这些讲述, 学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随着生产实际发展而来, 应用较为广泛.这样一来, 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 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了解, 并对其产生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

4. 层次化作业

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此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 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差异, 设置多层次的作业, 因材施教,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分层是相对的, 主要是指:第一, 分层是教师心目中的分层;第二, 是对具体知识进行分层, 在对待学生方面一视同仁, 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避免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 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自信心;第三, 在应用分层时, 教师须要减少对内容的讲解, 更主要是一种启发.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数学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 避免盲目教学.因此,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细致观察, 掌握深度.

5. 做好合理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 我们可以从对学生客观评价转化为对其进行不定时鼓励;对于学生评价的时间不应该在学期末, 需要在整个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 也不应该单纯的限制于评语, 或者语言上的表扬, 应该包括具体的行动, 例如,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新颖的思路, 可以让其亲自给大家讲解;或者对于一些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可以将其作业应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 等等.总之, 教学评价是鼓励的一种方式, 是教学当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与教学过程密不可分.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特别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来维持整体知识的牢固, 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有效性是教师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有效性, 让学生在学习上轻松且有效.

参考文献

[1]李俊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 2011 (10) .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8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模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热情得到提高。教师在数学教案设计时要刻意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提问法或活动法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时候,可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先画图,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所画的图形,再通过度量让学生找出中位线的性质,依照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欲望,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

2.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

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探索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而学生的思维定势的发展是与其活动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具体的活动,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程度,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实践体验活动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的新数学知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总结对对称图形的感受,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哪些东西属于对称图形。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带活动工具,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对称图形来。同学们根据平时积累的对称图形的知识,制作出了飞机、树叶、蝴蝶、脸谱等等生活中所见过的对称图形。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制作过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下子变得极为形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也就掌握了数学知识。

3.加强数学知识训练,保证充足的课堂训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训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堂数学知识的训练。而数学教学中, 数学学习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活动,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学习训练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数学的要重环节。它的特点是要从整体设计教案,有效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形成综合学习效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数学训练是数学习题的教学中的有效活动,而数学训练的主要平台即是通过数学习题的训练来进行。在数学教材中,数学学习训练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数学学习训练中去,不断拓展数学训练的层次和类型,完善和充实好数学训练的内容,充分培养好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培养好学生的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掌握了数学思想也就理解了数学的精髓所在。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换言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部投入到所要掌握的数学公式、定理、法则上去,主动去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方法与所学数学知识融为一体,最后,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实数》这一课时,教学目标中包含了分类和对比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哪些数?然后再举例说明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慢慢得出实数的定义,即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地丰富了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巧设数学教学情景,加强数学知识学习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东山区第一初级中学 林耿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所以历史课堂有没有效益并不是单单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更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一堂课,老师讲得再精彩再辛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也是一堂无效的课。当然,学生学得再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同样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那么到底如何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历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照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历史学科,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为了让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这个时期的成语故事,课堂上让学生讲故事和进行表演。学生兴味盎然,说得绘声绘色,演得惟妙惟肖。此例教学设计上尽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目标不明确,偏离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有了学习的动力。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三国鼎立》这课时,可以在交谈中设问, 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个重要人物——曹操,历史上确有其人,三国故事有真有假,哪些是真的?曹操真如小说中的描写吗?学生急于探究其中奥妙,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这一类问题时,除了新颖有趣外也要有适当的难度。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东西,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兴趣,才能成为“激起千层浪”的石头。

2、创设故事情境。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穿插介绍一些短小而又饶有兴趣的历史故事和材料。例如我在教学《辛丑条约》时,穿插了一个小故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当时,一洋鬼子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想以此嘲讽中国人。当时,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创设历史情境。根据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我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历史情景,使学生感知历史史实时,形成的历史表象会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会更透彻。如讲授长城、都江堰等古代著名的工程时,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工程的雄伟壮观,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先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三、精心设疑,巧妙诱导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们基本能看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因此,我努力通过设置疑问,诱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如讲夏朝国家机器的建立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夏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你的统治呢?问题提出后,留给了学生一点儿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一下了被激活了,热烈的课堂学习开始了。

再如讲秦朝灭亡的时候,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秦王朝为什么会如此快地灭亡?它的灭亡,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悟?”“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让自己的朝代存在得更长久?”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眼睛一亮,他们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翻书寻求答案的、眉头紧锁 的、掩卷沉思的„„瞬间沉默过后,一只,又一只要求发言的手举起来了,课上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体验与感悟,逐渐懂得了学习历史的意义。

四、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把学生当容器的死板教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率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讲练结合的着眼点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以后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讲练结合的几个有效环节:

1、课前五分钟检测

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在开始传授新的教学内容前进行检测,目的是要看一看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同时给学生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课后能认真进行复习。这要求老师对检测的题目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对不同的课型练习内容进行出题。

2、三十分钟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余下的30分钟里安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互动式 4 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等,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目标。

3、课后十分钟练习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下课前进行练习,目的是要看一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的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课。这要求老师对练习的题目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对不同的课型练习内容进行出题,题目不要过难,但又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

上一篇:2016公开招聘教师公告下一篇:就业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