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4-09-1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共12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1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常态课的有效性

结合教研室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小班化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突出,在这里,我想就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1.班级人数应该怎样调整,一个班多少人才是最合理的;2.小组合作的形式、方法,怎样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3.师生交往的特点,怎样把教师与学生有效的结合起来。本文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研究。

二、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一(班级人数的调整)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的教学的有效性。人数过多,有部分学生肯定会因为听不到教师上课的声音而影响学习;人数过少,假如班级里只有10位同学,课堂的气氛就不会很积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不会很好,这样以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肯定不明显。那么多少人数才是最理想的呢?为了这一问题于是设计了同样的两堂课。

班级1:人数35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听的非常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勇于提出来,积极性较强,从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将近95℅的学生都已经把代数式的内容掌握了。班级2:人数60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认真听课,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积极性教强,但从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只有80℅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班级1的教学效果较明显,人数在35人左右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二(小组合作的开展)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学生真正做的很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一起解难题呢? 案例 《整式》教学片段: 列代数式:

(1)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是

(2)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并且这条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3)一个数为m,则这个数的相反数是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完成这三个填空题。约1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师:xxx同学,你能告诉我们答案吗? 生:a ;

ah ;m。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代数式,看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约1分钟后,陆续有几个学生已经想好了,并举起了手。师: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都是数与字母相乘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师:对,还有没有其它的相同之处了吗? 学生们继续观察,时间3分钟过去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运算的角度、分子分母的特点考虑一下呢?老师也说过当一个的力量不够时,可以借助全班的力量。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约1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

生:没有加减的运算,没有字母开方的运算;分母中不含有字母。师:很好,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找到了这三大特点。(师生一起归纳把三大特点写在黑板上)根据这三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含有这三大特点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到了其它两大特点,比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来的更加快速。这说明有效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三(师生有效的交往)

问题情景:在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往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班级人数不多,那么怎样利用师生有效的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教师应该对学生有问必答吗?还是应该以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自己发现呢?就这一问题展开一次问卷调查: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你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情况,无需填写班级与姓名,但请务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你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属于:a.优秀 b.中等 c.不太好

2.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喜欢:a.做不出,直接不做 b.做不出,请教同学 c.做不出,请教老师

3.平时经常会到办公室问老师吗?a.经常 b.有时会 c.几乎没有 4.在请教老师的时候,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解难题:a.直接答案 b.按照老师的思路讲解

c.根据学生特点,以引导学生为主,最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出来 通过调查表明,遇到难题时,学习中上的学生会主动询问老师,并且都选择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的好;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遇到难题时询问老师的就很少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向好的学生或直接向老师询问,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只有通过师生合理、有效的交往才能更加促进学习各方面的发展。

好的教育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在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2

一、作业要适量

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 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 危害更大, 它会压垮学生, 并使他们感到厌烦, 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 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当前, 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 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 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进行认真筛选, 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 力求少而精, 力争让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 举一反三”, 做到质高而量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 锻炼他们的能力。这样, 既能保证学习效果, 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二、作业内容要关注差异, 让学生“能做”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有很大的差异, 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和发展、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作业应该分层设计: (1) 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 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 设计阶梯形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 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这样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后进生缓解了心理压力, 增强了自信心;优等生提高了探究能力, 获得了成功感。

三、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 让学生“乐做”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 深入到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创新, 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 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设计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备课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资源, 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出发, 多思维、多角度、多形式、多层面地设计数学作业。数学教师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 让学生“想做”

设计作业时, 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生活化的作业,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一是生活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二是生活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注重作业与课堂内容的联系性与拓展性

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一份好的作业必须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 它应该体现对课堂内容的回顾, 每一份优秀的作业中除必须有反映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题目外, 也要有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考查学生的运用与拓展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 也是作业有效性的一种体现。因此, 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应加以重视。

六、改进数学作业的评价体系, 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1. 使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全过程。

数学学科每天都有作业, 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和教学要求, 除了采用传统批改方式外, 我们还尝试采用各种方式。如, 学生自我批改订正法、教师巡回批改法 (课堂作业时采用) 、学生互批法、师生共批法 (选取几个典型作业进行投影, 师生共评, 互相启发、争论, 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 等。

2. 让作业批改符号更明晰。

传统的作业评改只打“×”“√”, 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考虑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设计一套新的评改符号体系, 力求使这些符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错在什么地方, 属于哪一类错误;哪些作业属于优秀而且有创意;作业的书写是否受到了赞许, 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评价的反馈,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把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

每位学生都想完成好作业, 都想得优, 但是这对学困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我们设想在作业评价中把等级制 (优、良、及格等) 与百分制有机结合。即用等级制区分作业整洁程度, 使学生只要付出心血, 就能得到回报,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也用百分制显示作业正确程度,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两者紧密结合定能使学生获益良多。

4. 以激励为评价的根本宗旨。

在作业评价中, 我们的想法是:要重视用适当的、丰富多彩的评语激励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适时举办面向全体的, 多种类型的作业评奖活动, 并把优秀作业进行展评、全班传阅等,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体验作业的成就感。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班化教学  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数学教学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实现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的经验和看法。

一、当前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班级的人数应该怎样协调,一个班多少人最科学合理;班级小组合作的形式和策略,怎样讨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交往中,教师怎样和学生有效结合起来;分层教学中策略的使用不足等。笔者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班级人数的调整,小组合作的开展和师生交往的互动

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决定着班级小班化教学的效果。人数很多,很多学生听不到全面的讲解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影响学习。人数过少,班里只有10位同学,学习的氛围就不活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就开展不好。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人数在35人左右,上课过程中,学生听讲最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都勇于提出来,参加的积极性增加,从作业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教学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人数最适合学生的学习。

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带领学生重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真正调动学生合作起来解决学习的难题。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到学生学习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比自己思考更加快地学习,更加大的进步。这样的合作交流的形式最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分层教学中若干教学策略的使用和研究

1.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具体化的措施的一个措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水平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真地分析,重视以人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人人发展,实现学生人人进步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互动过程,重视教师的评价和目标的检测,重视将小班化关注个体发展的教学核心本质落实在实处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根据以上的考虑,重视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重视落实分层教学的方法,追求分层教学的效果,加强分层教学的调整。

2.情境策略的使用

教师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情景的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让学生尝试体验,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情境的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特点等,研究教学情景的呈现形式,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情境的策略。

3.活动策略的使用

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密度和强度,效度都增加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的意识,突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重视学生能力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小班化教学的活动应该要更加具有实践价值,要体现机会均等,重视面向每个学生。

教师应该围绕小班化教学的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效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合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参与策略,怎样团结的策略,怎样实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策略等,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策略的使用

教师因为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教学的评价的强度和密度也要处理好,教师要加强教学评价的密度和强度,重视教学评价,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

教师要对小班化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角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建立好的学习的习惯,收获好的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保证每个学生健康优秀地快乐成长。

四、小班化教学的若干创新性建议

1.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发展为目标,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实现学生人人成才人人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广泛科学地实施与探究,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

2.教学情境是好的教学的环境,教师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会学生尝试体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体验成功。

3.教师要更加精致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密度和强度都增加,提高教学的效果,采用更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形式,保证学生学习机会的均等。

4.小班化教学评价中,形式要追求多样,实现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保证每个孩子都获得学习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

【参考文献】

[1] 薛玲.“小班化教学”探新奇,中国江苏网,2001.9.18.

[2] 李孔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J]. 教学与管理,2006(3):7-8.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4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也是体现物理课程的教学价值的过程所在.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教学导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一些物理模型、教学辅助工具等来进行知识点的引入.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导入形式,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起到促进效用.例如,在讲“电动机”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通电后,机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看着这个简单的模型不禁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的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又能够直观地将电动机的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于发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有一个大致认知,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是非常有效的铺垫.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减少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要设计更多让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探究的教学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很多教学要点能够有更深的领会,对于知识点的实质也能够有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考问题或者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把一杯冷水放入一锅烧开的水里,不让开水进入,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教师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他们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激发,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会异常浓厚.教师要善于设计这些趣味性且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5

摘 要:实施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数学课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管理层面;研究工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指导思想,让我们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开始。

一、管理层面

主要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研究教学环节的实效性评价策略,这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即教学管理者要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根据操作程序,使日常管理工作深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彻底改变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形式化、表面化,负载型管理环节,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二、教研组操作层面

要把单元教材研析、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作为教研组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研组长,每学期制订教研计划时,要把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为重点列入工作日程,在组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备课组长,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配合教研组抓好备课组内的教材研析和教研活动,要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形成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的浓厚科研氛围。

三、个人操作层面

每位参研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的操作程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并把探索研究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列为个人课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每学期每位参研教师要研究一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写一篇成果报告。总之,学校行政、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广大参研教师要分层实施,各司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错误,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6

落水镇初级中学 何庆华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我根据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趣味性 合作中体验快乐 开放性 重在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结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

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日益剧增。

四、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正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初中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初中生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7

一、小班化的实验教学,能激发参与 实验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实验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按学生自愿分成若干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每个人的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与标准实验不同的情况,教师只需要集中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突发问题。实验完成后,学生将实验结果和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汇总,由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遇到都有疑问的地方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解决以往看实验、背实验的老传统给学生的禁锢。这种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班化的实验教学,能促进相互 启发和帮助,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利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在小班化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 更能体验知识与教学内容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中, 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用一张纸和一盒火柴完成至少两个化学变化和两个物理变化”的实验。各小组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多种方案。并积极动手实验,各小组代表还为全班学生做演示。一下子缩短了教师、教材、 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操作及小组间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过程有了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班化的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 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传统的实验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新思维”,而小班化的实验教学, 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的机会。如《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在引入新课说明目标后,老师提出问题:“根据你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变化的观察,你觉得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学生先独立思考实验思路,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选出可行性实验思路后班级展示,选出最佳实验思路,用两个典型实验进行验证。通过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快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8

关键词:学为中心理念 初中小班化 数学课堂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研究背景

A、“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观察学生能力的变化,该放手时则放手。

B、小班化教学的背景:

“小班化教学”,它不仅仅是教学班学生数的减少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境的改变,而是①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②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③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④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C、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背景:

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二、研究框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变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过程与三个维度:

A、情意过程:评价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

①教学环境:②学习兴趣③自信心

B、认知过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习方式:②思维的发展③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

C、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组织教学。

评价时还应关注:

①尊重个性差异:②面向全体学生: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个维度即维度一:X教学计划评价;维度二:Y教学过程评价;维度三:Z教学效果评价。

维度一: X教学计划评价:

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是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相一致来进行评价。它包括以下内容:

(1)X1科学性(2)X2教育性(3)X3合理性(4)X4实践性(5)X5趣味性(6)X6可行性(7)X7一致性和连贯性(8)X8现实性

维度二 : Y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指导过程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 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指导过程的特征评价应考察以下五个方面:

(1)Y1自主性(2)Y2实践性(3)Y3开放性(4)Y4整体性(5)Y5创造性(6)Y6教育性:

维度三 : Z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的价值包括一系列价值事实,有教学计划设计的预期效果, 有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教学指导效果既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也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

(1)Z1集体进步效果(2)Z2学生个体发展效果(3)Z3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4)Z4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

具体实例如下: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等级评价法: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等级评价表

说明:①本评价方案采用等级评价法,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级,每一项目的评价等级也分为A、B、C、D四级。②在评价等级中,A为优、B为良、C为一般、D为差。

③A级:A在26个以上(含26个)且没有C、D出现。B级:B在26个以上(含26个)且没有D出现。C级:C在26个以上(含26个)。D级:D在26个以上(含26个)。

教学目标: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個方面的要求。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量化评价法: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

教学目标(6分)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8分)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20分)1、教學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15分)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9分)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9分)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15分)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10分)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8分)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评价实施策略

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实施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如下:

A、确立基本意识:

1.整体意识2.应用意识3.创新意识4.超前意识

5.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6.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

B、明确选备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需凸显的选备特征: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以“让我们议一议——让我来归纳——大家一起想一想——我来试一试——让我露一手——今天我获得了什么?——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气氛非常和谐融洽。

2.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关注学生不仅仅是评委们的评价重点,还应成为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评课投入到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上。

3、展示教师素质,听课如同享受

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4、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

(1)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

(2)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

(3)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4)能提供给学生一系列那怕是几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5、恰當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选备条件。

C、避免两个误区:

1、追求教学环节面面俱到

我们认为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和行动,要用得恰当,用得科学,用得很有必要,而不是滥用,乱用。

2、过分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片面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不对的,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D、处理好七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刻意求新的意识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评价中主要观测:

(1)教学设计新思路(2)教学模式新探索,新尝试(3)教学思想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评价中主要观测:(1)暴露学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2)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3)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4)遵循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5)重视学生自学能力,重视学法指导

3、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评价中主要观测:(1)建立多向课堂交往形式(2)采用小组讨论,同桌合作,(3)注重练习层次性,设计开放题(4)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对学困生特殊政策

4、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评价中主要观测:(1)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因素(2)用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3)用开放性的策略,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4)创造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评价中主要观测:(1)注重多种手段的优化组合(2)多媒体的使用,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6、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

评价中主要观测:(1)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2)采用激励评价(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评价中主要观测:(1)优化课时教学内容(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四、反思与小结

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评价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6

2. 张玉彬 《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个教研员眼中的理想课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

3. 吴自起 《在课改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五个转化》 青年教师 2005.12

4. 冯莉 《新课程课堂教育行为创新》 新华出版社 2005

5.文喆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2004.5

6.王月芬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2004.5

7.耿玉明 《建构适应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 2003;4:5-7.

8.黄爱民《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数学学报 200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9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网络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陈卫春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纲要》的基础上,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已经进入了各实验区。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笔者对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展开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苏科版物理网络支持系统。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网络资源建设的一般原则,并以苏科版物理教材网络支持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库从模型设计、界面设计到数据内容和系统平台开发的整个建设过程,并对系统中某些功能模块的技术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论述了课题选择的背景、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论述了网络资源的概念、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对资源建设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多媒体网络资源库中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论述了多媒体素材资源的筛选原则和设计开发的一般方法;第四部分“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苏科版教材网络支持系统”为例,论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和技术实现方法;第五部分“实践总结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介绍了网络系统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在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转型 篇10

程学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及时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想就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去参与、去探究,哪怕阻力再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要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人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平等、互助、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看、激发学生想、激发学生练、激发学生比、激发学生闲暇时间也要练的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二、教师要学生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多发并用,帮助学生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学习目标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容易迷失方向。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如同人生的航船有了灯塔,得以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时既要让他们觉得教师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又要让他们明确教师把目标分解开来,各个突破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降低目标要求,以免给这些敏感的初中学生造成一种我不如别人,我只能如此的错误想法,而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是因为他们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完不成教师的任务,怕被人笑话,多年来受“我不行”的心理品质的影响,从自我感觉不行到别人感觉不行,成为什么都不是的“差生”了。从这一些环节上来看,教师的态度和方法是促进学生达到分段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不妨把一个成语——得寸进尺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在转化这些学生的时候,首先让他们体验到“寸”的甜美,在此基础上,积累一点点甜美“寸”,从而品味“尺”的魅力。

三、教师应掌握了解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

新型体育课堂的教法与学法都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练习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二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在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课程标准下,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全面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不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也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性确定弹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激励评价,创造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把锻炼身体与培养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也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

展的需求。

四、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要得当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参与;学生为本

新课程教育教学意在通过新的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更新,真正落实到学生学习和参与层面上,小学作为现代教育教学参与落实的初级阶段,要想有效落实小学内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保证教学对学生的能动作用,需要现代教学参与者结合新课程理念教学实践标准,创新教学新技巧,落实教学新思想,实现对学生的基本和基础培育。

作为小学内部教学课程培育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主力军之一 ——语文,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内部教学技巧,有方法有技巧地参与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当中,实现现代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一、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设置内部情境参与

小学作为现代教育教学参与落实和实践的初级阶段,内部教学参与和实践都有些不灵活。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参与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技巧,结合改革新教学内容,有效创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参与以及实践讨论当中得到学习内容和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短片和资料,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表演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寻找,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通过这样参与式的情境学习,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二、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学实践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和成长进步主要从学生真正踏入小学学习的实践参与当中获得,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辅助和推动力,必须把学生学习和学生自身参与学习作为教育教学有效落实的根本,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基础性培育和教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实践参与当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课堂落实有效性,让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在上课实践当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参与的兴趣,实现现代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落实,现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参与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参与在学校内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12

一、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写作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分的分级方式, 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第五级为9年级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阶段中对写的要求是这样的。

①能根据写作要求, 收集、准备素材。

②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③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④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⑤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可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的功能,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 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

二、初中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的词汇量不够, 想表达的意思找不到单词来表达。

②受母语的影响, 在写作时还停留在汉语思维的水平。如描述自己的爱好时会这样表达:IverylikeEnglish.

③语法知识学不到位, 写出来的句子不符合语法规律。如在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IamisLiMing./Ifavouritefoodisbeef./Ilikesinganddance.等, 显然这些句子都有语法上的错误。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一) 与词汇、句型教学相结合, 抓基础写作训练

1.词汇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应从词汇教学入手, 要想学好词汇, 必须过语音关, 学生只有能独立拼读单词, 才是走好了学英语的第一步。学习词汇时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觉得有趣。学了一个单词后,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 即进行组词、造句。另外, 教给学生该单词的不同形式、不同搭配、各种句型及易混的词或句型, 从而不断地丰富词汇和句型, 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2.抓住点:背诵单词, 灵活运用

在学生学英语的起始阶段, 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每节课的生词和基本句型着手, 开展造句教学。让学生在背诵好单词、词组和句子的前提下, 进行经常性地模仿造句练习, 教师要及时地批阅并讲评, 以便让他们及时改正、不断进步。众所周知, 一篇作文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句子由若干个单词组成。因此, 写作要从抓词开始, 只有保证了每个词、句的表达正确, 才能保证作文的水平和效率。

3.抓住线, 以点带线:背诵句子, 模仿运用

教师在学生学英语的起始阶段时, 还要培养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短语、段落的能力。英语语言中有许多的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和习惯用语,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提炼一些好词好句, 让学生每天用一些短语造句并及时讲评订正。这样反复造句、日积月累的操练, 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巩固对词汇的记忆, 而且学会了用英语进行正确的句子表达。一般笔者要求学生每个Module的Unit1和Unit2里的优美句子都要背诵。

(二) 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增强语感

1.听的输入

初一的学生首先要注意听、说的模仿, 多读、多背课文。只有一定量的知识输入、一定量的知识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地输出。所以笔者要求初一新生每课必练听力, 重复模仿语音语调, 然后背诵。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初一的学生语音、语调有了很大改进, 为以后说的输出做好了准备。正如俗话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2.说的输出

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前3分钟或课后5分钟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performance” (表演) , 以便他们能够把之前学的知识复习、当堂学的知识巩固。坚持每节课“performance”时不断地说练, 既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胆量、不断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又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久而久之, 学生锻炼了语篇能力, 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他们的英语口语熟能生巧, 英语语感就能突显, 为以后写句子做好了铺垫。因为口语是第一性的, 文字是第二性的。就人们掌握母语的过程来看, 总是先掌握其口头形式, 然后再掌握其书面形式。初一学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模仿学习, 经过不断地上台表演, 胆量会越来越大, 自信心会越来越足, 表演得会越来越有创造性。

(三) 与语法教学相结合

语法是联系词汇和句子的纽带, 有了语法规则才能完整地表情达意, 才能使语言具备有条理的可为人们所理解的特性。“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必须掌握它的语法规则。用交际教学法意味着教学生使用目的语完成交际任务, 同时教学生必要的语法结构达此目的。”交际语言学认为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不可缺的一部分,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支持系统, 交际能力是发展帮助学习者验证目的语的语法假设, 能巩固语法知识。中国人学英语, 大部分是靠学得, 而不是习得, 而且英汉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比较两种语言, 不去系统地、认真地学习必要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就会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

(四) 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仿写

教学外研小学起点版七年级上册Module5时, 学完Unit2Myschoolday后, 笔者让学生把活动内容和时间换成自己一天的活动内容和时间, 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出通顺的英语短文。之后, 笔者又让他们写Lucy’sorTom’sday, 经过仿写, 学生对进行写作就慢慢上路了。

2.续写

无论是哪版本的教材, 有些阅读篇目提供了续写的素材, 教师应该以此为背景,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续写出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短文。

学了JEFCBook2Lesson30和Lesson32后, 学生认识了一位工作非常忙碌的大老板UncleMike, 学生极为欣赏他工作时的勤奋和严谨, 但也都认为他还应该做点工作以外的事情。于是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IfyouarethesonordaughterofUncleMike, whatwouldyouliketosaytohim?有个学生说:Dad, I’dliketohavedinnerwithyou.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说:UncleMikedecidestohaveaseven-dayholidaywithhisfamilyeveryyear.Lastsummertheywenttoatownnearthesea.Whatdidtheydothere?Pleasewriteout.这一写作任务可谓一举多得, 既完成了Lesson32的教学任务, 又让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续写了结尾。

1.复述与改写

在学习外研小学起点版八年级下册Module2, Unit2时, 学生回答了该单元课文后面的问题之后, 笔者试着让学生根据问题的答案复述课文内容, 起初磕磕碰碰, 后来就顺利了, 这样既完成了复述也完成了改写。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这种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 还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套用公式, 学会写作, 优美词句打造亮点

初中英语写作考查的内容多为提示性作文和看图作文, 试题要求在规定词数内按信息提示完成一篇短文。在给学生进行短文训练时, 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 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但初中英语写作基本上为如下的“三段式”。

①开头:点题句 (1—3句) 。

②要点:有实例, 信息词、词组 (5—8句) 。

③总结:提出美好的希望 (1—2句) 。

当我们将“三段式”做得很完美的时候, 也只能写出一篇二等文。要想写出一等文, 亮点至关重要。那些高级一点的词汇、词组、句型便是我们写出一等文最有力的绝招。所以, 写英语作文要养成一般词汇尽量用、经典句型一两句的好习惯。

五、对学生习作的批改

1.课堂上限时完成习作, 当堂师生共同批改代表习作

传统的学生习作批改方式是学生把习作交给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再逐一批改。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发回去后学生又不一定看, 对于写作的提高并不明显, 笔者尝试在课堂上限时写, 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习作中抽出3篇, 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生共同从内容、语法、句子结构、单词拼写、词组运用、优美句子、典型错误等方面进行批改, 坚持下来学生基本上就能批改自己的习作或他人的习作了, 也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

2.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批改

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可能批改所有习作, 需要小组长课后组织本组成员按教师要求批改, 同时记录典型错误和优美句子。小组合作批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作文批改当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为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

3.教师抽查批改

教师不全部批改并不意味着教师把习作丢给学生批改后就不管不问, 教师还要抽查批改, 对各组收集到的典型错误、优美句子进行讲评。朗读优美的习作并贴在学习园地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还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批改习作后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在习作后面写评语,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六、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清楚、流畅的书写会增加阅读者的美感与享受, 会获得感情分。所以从字母开始, 就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时要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英文标点、单词移行等。

上一篇:演讲比赛稿:我爱我的工作下一篇:项目聘用合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