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教学

2024-09-27

护理实践教学(精选12篇)

护理实践教学 篇1

摘要: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实践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经济、患者容易接受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1]。文献显示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护士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生, 在校期间学习中医护理的学时有限,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少, 临床应用不扎实, 影响临床工作开展。尽管有些医院为了更好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培训, 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更好地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困扰中医护理教师的难题。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 对 在校 生 的 问 卷 调 查

在学期初, 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 医 护 理教师 访 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 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 床 专 家 访 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 生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效 果 评 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 师 对 于 学 生 的评 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 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 长 对 于 学 生 的评 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 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 , 在学期初 , 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 ,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 ,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 , 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 中医护理授课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防止出现单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护理实践教学 篇2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二

使用教材:《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3版,2005年。Ⅱ 正文 见习一 住院儿童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的感性认识,能对脱水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熟悉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见习二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暖箱复温和光疗箱的使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1

(二)掌握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了解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三

(一)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二)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腹泻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护理措施。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护理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

见习五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的特点。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小儿泌尿系统

见习六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的解剖生理特点。

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掌握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熟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熟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了解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3

见习七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的认识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三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

见习八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常见急性传染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掌握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了解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及预防措施。

(二)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见习九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急性中毒病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三)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四)了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中毒的定义和途径。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护理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护理;实验管理;教学质量;措施

护理学作为应用学科之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通过护理干预实现治病救人。护理实验作为培养他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室可以说是训练学生操作技能并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这就需要加强并重视实验室管理,从而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

一、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护理实验使用的物品多种多样,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设定标签,并且要分类放置。老化陈旧的实验物品需要定期清理,如果某些设备的利用率比较低,例如监护仪、呼吸机或者是洗胃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保管的状态,使用的时间以及次数都非常有限,需要严格做好保管保养。通过定期保养才可以确保实验仪器以及物品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实验物品的有序化管理,可以说是制订实验教学内容的可靠依据。为充分做好实验室教学的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常用的实验物品以及器材,并且要做好实验用品发放与回收,认真维护课堂教学的秩序。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管理以及清洁工作,努力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并且清洁的教学环境。落实并且执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这也是改善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A

二、改善实验课课堂教学效率

1.重视理论课的复习以及实验课的预习

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熟悉,未能掌握实验操作程序,显然不利于实验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实验室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涵盖教学活动的方式、内容以及预期结果,科学的教学目的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评估教学效果并实现调控的关键依据。教师应当根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际条件制订教学目的,让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2.根据实验要求以及内容,丰富教学活动

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实验操作,教师需要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从而熟悉相关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室教学环节独立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且解决问题的素质。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可以先观看电教,讲解操作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由学生尝试操作,操作环节教师应当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且指出学生的错误,如果某些错误较为普遍,则应当考虑集体矫正。如果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并且在示教过程当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同时要尽可能放慢动作速度,最大限度地将操作环节每个母体的细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在示教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分解各个步骤的动作,之后合成完整连贯的动作。讲解以及示范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动参与进来,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后续的操作练习。

3.实验报告的书写要规范

教师应当根据实验特点来制订具体的实验报告书写规范,避免学生出现千篇一律的抄书问题。例如可以使用画图来说明实验用品摆放以及种类,使用箭头来描述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且要重点归纳实验操作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提出操作环节中存在的缺陷,并分析相应的完善对策。

三、严格执行实验考核

护理学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实验课教学的目的也不只是为巩固并且验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学习得到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课教学掌握所需要的各项护理技能,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素质,这对学生能否在今后成长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教学的考核制度,可以考虑阶段性的考核同课终考试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考核指标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态度方面,具体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分配考场。应当将场地具体分成技能考场以及无菌考场,两个考场分别对学生进行护理基本操作以及无菌操作的考试。(2)学生抽签。将事先拟订的考试题目制作成签条,学生入场前随机抽签,之后进入相应考场完成考试。采取这种考试方式有着比较明显的灵活性以及随机性,可以显著增加护理实验室教学考试的内容覆盖范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有助于督促学生全面熟悉各方面的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持续改进。只有严把好实验教学考核关,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护理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实验教学的价值越来越显著。所以,护理实验教师需要持续探索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改善护理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为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艺,丛小玲,李璐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35-38.

[2]沈翠珍,谷娟娟,沈梨芳,等.中西融通冶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3-394.

[3]朱晓丹,司联晶.虚拟网络平台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42-43.

护理实践教学 篇4

关键词:非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会

非护理专业学生 (以下简称“非护生”) 是指在校学习的除护理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学生, 亦指临床、妇幼专业等。由于“非护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为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临床工作需求, 本人对两届五年制临床、妇幼专业学生在《常用护理技术》实践技能的教学中, 根据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 现总结如下:

1 加强“非护生”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1.1 基层医院服务的需求

我校学生毕业后, 大部分将会走上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 成为在那里服务的最主要卫生工作者。虽然西部基层医院条件在不断的改善中, 但仍旧存在着缺医少药和医护人员不成比的现状。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 实践教学也因在本着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最常用和实用的技能进行综合培养。

1.2 学生学习的渴望值增加

本人对07届临床实习的临床、妇幼专业返校的113名同学, 针对他们在实习期间23项常用护理技能操作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在实习期间60%以上的“非护生”, 除了在带教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认真完成本专业临床实习大纲所规定的实习任务外, 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和承担一些临床护理工作。81.3%的“非护生”在实习期间会不同程度接触或运用护理操作技术, 而无菌技术、静脉输液、生命体征测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皮内注射7项护理操作的使用率达89%以上, 男、女病员导尿、鼻导管吸氧、穿脱隔离衣、压疮护理等为72.4%。

1.3 学生职业安全意识不够

由于“非护生”对护理技能知识的较为欠缺, 在临床实习时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无菌操作不规范, 查对制度不严格, 医患沟通无法有效进行等, 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严重者会给后续工作造成一定的后果。

2 有效组织实践教学, 加强学习实效性

(1) 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 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修订, 从而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成为师生共同的教学合同, 相互监督执行。 (2) 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重点了解所授内容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课前5min提问,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教师做好板书设计, 主要以操作流程为主, 板书应简练、明了, 最好用以“口诀法”。如在铺无菌盘时可描述为“衣帽整洁戴口罩, 双手清洁盘擦细, 打包之前查包卡, 名称数量和日期……”, 内容生动有趣, 且朗朗上口, 便于学生记忆。 (3) 同步示教、练习。练习组以每组3~4名学生为宜, 指定一名同学仿示教。教师通过口述操作要点或口令指挥, 以分节动作示教, 学生同步仿示教。在示教过程中, 教师点明学习重、难点, 强调注重事项。教师巡回指导时, 随时纠错,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答疑, 也可随机让学生进行回示。 (4) 点评。自我点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及时正确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启发学生思考问、提出问题。完成教学内容后, 让学生从“是什么?”知道“为什么”。

3 效果评价

(1)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理论课和实践课一起在实训室完成, 有机的整合了教学内容, 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实训室动手的机会和练习时间。 (2) 差错率减少。同步示教、练习可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动作与老师保持一致, 加上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在练习时学生容易注意到, 能及时予以改正。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对护理技能的加强, 可使“非护生”能更好地参与和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了解和参与护理管理工作, 加强工作间的默契等, 这对提高“非护生”在临床实习质量和水平, 促进科室和谐、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医护队伍的凝聚力都有重要意义。 (4)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分小组练习, 每小组都可以运用本组的实验物品, 切实直观地和老师进行同步模拟练习, 学生讨论积极。随机抽取学生回示, 使适当的压力变为动力, 学生在练习时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5) 考评结果。通过平时测评、实践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的综合评定, 显示优秀率达到41.5%, 良好率55.7%。无论是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掌握操作项目都较往届生有所提高。

4 体会

笔者在对“非护生”实践技能的教学中, 通过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适合专业的教学方法, 加上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和课堂上有效的反馈环节,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所加强, 同时也对他们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李莲香.手术室实习护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6 (7) :24.

[2]杨广清, 赖兰萍, 闫俊辉.规避实习生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6) :58.

护理实践教学 篇5

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护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护理模式的新发展,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现行的护理教育与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相距甚远,如何使护理教育模式与现代护理共同发展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作 者:刘宇 张静平叶曼 LIU Yu ZHANG Jing-ping YE Man  作者单位: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刊 名:现代护理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NURSING 年,卷(期): 13(21)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护理模式   护理专业   教学改革  

护理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学前教育   教学方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护理学生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就业及工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繁杂,加之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学生往往会觉得《护理学基础》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与学生私下交流,笔者反复改进教学方法,现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特殊的学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由于初中成绩较差或中考失利而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很多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是太了解,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差而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笔者并不着急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安排了几次特殊的教学内容。

1.做好学前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今后就业的方向、就业前景。只有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明确了学习目的,他们才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

2.播放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播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高尚的职业。如播放“非典”时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事迹、“5.12”地震中护理人员奋力抢救灾区受伤民众的视频。

通过几次特殊的学前教育,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二、新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找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是15—18歲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身为90后的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方式多。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小组讨论法”来教学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方式。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案例,并留下问题,让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

2.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则负责总结、补充。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学习知识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想要巩固学习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不错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作业,既重温了学习内容,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动手,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操作能力提升

《护理学基础》课程,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实践操作也是重点之一。

1.示教方法多元化,加深学生印象

在一般的示教中,教师的示教方法较单一,常常示教结束后让学生自行练习。由于教师示教时间短,有些细节学生在练习中不易掌握。经总结,在操作课时,教师先示教一遍,到学生练习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遍,这时,学生手中有练习的用物,跟着教师做,边看边动手,这样操作中的细节学生较为容易掌握。

2.练习方法多元化,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操作时较有兴趣,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操作课枯燥、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喜欢“玩”是学生的天性,怎样让学生既能“玩”又能“学”呢?把“角色扮演法 ”运用到实践练习中,是个将“玩”与“学”结合在一起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操作内容排练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操作内容融入情景剧中,这样学生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适当安排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习课,可以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带学生到医院见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医院见习,学生可以很快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医院中的实际案例、操作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医院见习了解当今护理技术的发展情况,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素质。

护理实践教学 篇7

护理专业作为职教界的基础产业,湖南省教育厅也于2011年开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通过护理技能抽查考试,以检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基础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查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湖南省护理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和题库》中,外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内容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外科洗手、穿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四肢绷带包扎。

基于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展示护生的才能、提高技能抽查的平台,加强人文关怀,以实现护理技能教学与护理临床的无缝对接,该院外科教研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重新修订教学课程标准

为了贯彻护理专业技能抽查的指导思想,以护理技能抽查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为指南,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同时重新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将技能抽查标准纳入到实训教学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规划,分步实施,使外科护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临床相结合,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

2 加强外科及相关科室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

外科护理的实践实训基地是护生下临床实践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符合临床要求护士的关键。通过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使各高职学校加强了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实践实训基地设施的建设。学校按二甲以上医院的要求,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包括设备、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建设,使护生在进行外科护理的各项实训操作时有在临床一样的感觉。同时,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操作时,进行角色扮演,真正融入角色,达到在教中练,练中教,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

3 将技能抽查要求融入教学过程

改革护理技能的教学,整体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外科护理的每堂实践实训课都围绕技能抽查标准和要求,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情境模拟教学为主要方法。首先带教老师将《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中的相关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带教老师讲解理论、再以技能抽查为标准进行护理操作示教,护生进行情境练习,课末进行情境展示,课后师生评价总结,再强调进一步训练。在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引导者,提供案例给学生,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实训课,其临床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课堂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也都有明显加强。

4 实施强化训练,为技能抽查查漏补缺

在每年的3~5月份,也就是护生下临床实习之前,教研室会有3周时间对护生实施外科技能抽查项目的强化训练,通过护生反复操作训练,带教老师查漏补缺,使护生形成技能技巧。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技能抽查,认真组织操作考核。每年的10月份,在省技能抽查之前,会按比例抽查部分实习护生回校进行专业技能抽查的“模拟抽查”,实践证明“,模拟抽查”对检查备战技能抽查训练的效果,促进护生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能够促进学校全面认识了解到临床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能促使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视,这就会促进带教老师转变传统教学的一些观念,为使培养的护生与临床无缝对接,老师会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外科护理实践技能水平,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湖南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全国首创,已成为湖南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2014年该院2012级护理专业30名学生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护理技能抽查。抽查的内容为内科、外科等8个模块和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16个项目。经过严格的抽查考核,该院参加技能抽查的30名同学全部取得优异的成绩,100%的通过技能抽查考核。由此可见,加强外科护理实践实训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潘建峰.职业技能比赛与高职制造类专业内涵建设互动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230.

[2]蒋瑜.基于专业技能抽查强化护理专业技能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87-88.

[3]李云义,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8-50.

[4]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护理实践教学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本校2010级护理、助产专业每班抽取6人, 共1 0 2人。女生9 7人, 男生5人, 其中1名男生考试前因特殊原因弃权以外, 其余学生均参加了本次大赛。参加此次大赛的学生和项目是在考前2h随机抽取的, 因此学生的成绩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1.2方法

选手从4项操作中随机抽取1项进行比赛, 同时每位选手都参加了体温单的绘制, 最后2项操作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选手得分。评委老师为本校护理专业专职教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护理技能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 是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其操作的熟练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康复。护理操作大赛可进一步评价、完善、推动、创新技能操作[2]。通过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使护理人员看到了护理技能操作成功的方面, 也看到不足之处。

3.1 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性

从表2可见无论是无菌技术还是非无菌操作, 学生的优秀率都相对较低, 说明学生对护理操作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强调操作的重要性, 尤其是三职班的学生, 底子相对比较薄弱, 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 在实践操作中应给与更多的关注, 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护理实践操作教学中大多数医学院校都采取“教师示教-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随机抽学生回示”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陈旧、无创新意识, 使得大多数学生就学习而学习, 没有压力和积极性。因此, 授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3.3 教学中设置不同的场景,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本次大赛扣分情况分析, 部分平时练习好的选手得分较低, 主要原因是一到比赛现场就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如有学生到了考场忘记了操作顺序、夹取无菌物品掉落之后用手捡起来继续操作的、倒取溶液时不处理瓶口、戴无菌手套时污染等, 这些都说明心理素质差, 应变能力缺乏。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应该模拟多种场景, 并在期末操作考核中采取临床模拟情景, 让学生在无形中就得到锻炼和体验。

3.4 修改实验大纲, 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从表2可见, 无菌技术的操作成绩明显低于铺床法, 主要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多次污染, 究其原因是学生操作学时太少, 操作不熟练。因此, 在授课的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操作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临床的实际需求修改适应临床工作的实验大纲, 这样有利于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4 小结

护理技能大赛是对护理实践教学的检验, 有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使我们看到了成功的一面, 也看到了不足之处。成功在于凡参加大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比较重视。不足之处为参赛人数有限, 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受锻炼;有些操作程序比较机械死板, 缺乏灵活性有待于改进[2]。

参考文献

[1]吴晶婷, 田耕.实施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化管理的做法与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1) :837.

护理实践教学 篇9

1 以入学教育为契机, 渗透人性化护理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性化护理成为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大量事实和调查证明,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但由于护生在进入临床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无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就更谈不上人性化护理。为了使护生具有人性化护理的理念, 我们在护生刚入学时, 就对其灌输人性化护理理念。

1.1 角色互换, 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

每一届新生入校时, 我们都会开展以护生自身看病的体会为基础的问卷调查。如, 假如你是一位患者, 你希望得到怎样的护理, 请写出你的要求和建议等诸如此类的话题。然后再将问卷的内容整理后反馈给护生, 从而使护生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另外, 护生本身也是受护群体中的一部分, 做这样的调查, 也可以及时了解现代护理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以便于对教学作出适时的调整,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 才能跟上现代护理医学发展的步伐。

1.2 借助专题讲座, 强化护生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认知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个体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尊重、成功、威望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个体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目标, 同时又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能带来高峰体验的需要。对于正处在学业初期的护生也是一样, 要想让他们在学习中付出努力、做出贡献, 就要多为他们考虑, 想办法激励他们。而通过职业专项讲座, 使护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初步的定位和认识, 他们也就明白了护理专业的价值及其自身的价值。

2 在专业课教学中进一步进行护生人性化护理理念教育

2.1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规范的仪表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前提

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是真善美的化身。”护士不仅要解除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是对患者的尊重与负责。因此, 要求护士具有优雅的举止、轻盈的动作、整洁的仪表、温和的语言。为此, 我们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 对护生加强接待礼仪、操作礼仪、体态、服饰、日常规范语言等的训练, 并在实训课中, 把护理行为规范训练贯穿于每一项操作当中, 例如:在走廊上遇到患者应该点头微笑让路、强调护理操作时的四轻、给新入院患者的环境介绍等。

2.2 微笑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基础

微笑是美的象征, 是爱心的体现, 会给患者以生的希望。人们常用的最有效的面部表情是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感情。微笑具有一种魅力, 微笑常常可使强硬的对方变得温柔, 使正在发怒的人无法发火, 使满腹牢骚者无法开口。微笑可以使困难的局面变得容易。当患者身患重病满怀信心地来到医院时, 不仅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精心治疗和护理, 并且要能从护士的微笑中得到信任、看到真诚。他们时常会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 特别是当他们寻求护士帮助时。因而, 每一位护生都必须明白微笑对患者和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另外, 在护理临床工作中, 在护患沟通中, 微笑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它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因此, 护生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

2.3 提高交流与沟通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

在人性化护理中, 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以往我们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过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 致使护生出现动手不动口的现象。忽视与患者的沟通, 在实习时表现出不敢和患者交流, 也不知道和患者交流些什么。为此, 我们开设了人际沟通课程, 训练护生在第一次接触患者时必须做到“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对每项护理操作均设置护患对话, 扮演“患者”的护生与操作护生进行开放式对话, 设有“患者不愿导尿”、“患者不让实习护生为其操作”等案例训练护生, 通过训练与思考, 逐步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同时, 我们根据模拟人设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的患者, 要求护生在为模拟病人实施操作时,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选择合适的尊称, 不直呼床号。操作前介绍操作的目的、方法、过程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感受, 安置舒适的体位, 注意保护隐私等;操作中注意与患者交流, 操作后对患者致谢、关照注意事项、整理床单等, 让护生深刻领会“尊称开口, ‘你好’当先, ‘谢谢’随后”的内涵与意义。

2.4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以情景为主线, 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实践全过程

护理实训室承担着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护生护理技能的培训任务。为了使护生对每项护理操作都能掌握和深入理解, 护生实训时,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 让护生在不同的情景下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例如, 设置心脏病患者入院护理情景, 让护生自己去思索入院护理的实施过程。在护理实训过程中, 要求护生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这就需要护生首先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然后根据收集的资料找出患者的健康问题, 提出护理诊断,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订护理计划, 最后教师对护生的护理计划进行评价。这种实训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护理实训中人性化护理的最佳体现。

2.5 将人性化护理理念纳入实训考核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4号文件《关于加强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要重视实践并加强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护理学基础的实践考核主要采用3段式、3模块考核方式进行护理质量监控。3段式是指随堂抽考评价、实习前的复训考核、实习完回校的毕业考核;3模块是指文件书写部分、无菌技术部分和非无菌技术部分。考核的方式是抽取小病例, 对护理实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护理实训过程考核, 包括对环境的评估是否正确, 物品的准备是否齐全, 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否到位, 护生操作环境是否细化, 操作中是否注重爱伤观念, 是否实施了准确的查对, 是否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将人性化护理的内容列入考核内容中, 可增强实训效果。结果的考核是针对操作流程本身的熟练程度是否违反了操作原则、操作准确程度, 患者对操作及护生表现是否满意等进行考核。改革后的护理实训考核对护生在实训过程中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护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3 结语

人性化服务是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 追求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的新境界[3]。人性化护理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模式, 它不是独立存在的, 更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 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所以, 要重视各环节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加强护生人性化护理意识的培养。为此, 我们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把人性化护理的服务意识作为护生学习的根本, 在技能训练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使技能操作与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 增强其爱心、责任心, 使护生在走向社会、走进医院后, 在具体的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能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 实现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惠铃.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1) :878-880.

[2]刘索贞, 张淑华.强化人文教育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J].基础医学论坛, 2007, 11 (10) :62-63.

护理实践教学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实践教学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2006年,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1]。因此, 如何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已成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的重点。

1 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 虽然我国社区护理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社区护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起步较晚, 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尚未成型, 而它的实践教学更是形式各异, 缺少规范化的模式[2]。孔令磷[3]在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 实行开拓实践教学基地, 带领学生真实走进社区,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胡伟玲[4]则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团队项目教学法。王卉[5]是通过标准化病人建立标准化家庭来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国内还有学者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采用阶段式的教学方法, 其中有王莉莉[6]的实施见习、模拟实践、实地实践的三阶段教学法, 以及苗秀欣[7]的实践准备、模拟实践、社区见习及社区实习4阶段教学法。而彭艾莉[8]采用了“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角色扮演”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分段教学法。

纵观上述国内研究显示, 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丰富了实践教学内涵, 优化了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护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方法过于繁杂, 同时缺少护理科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功效, 结果导致了护生不会应用评判性思维去发现、分析和处理社区的实际护理问题, 这制约着社区护理学科的深远发展。鉴于此, 我们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将护理研究课程的内容融入进去, 以科研推动学科的发展, 它不仅适宜社区护理学这种实践经验性极强的学科, 而且又能解决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根据护理研究课程中的护理研究基本过程, 以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或者糖尿病) 患者的社区护理调查问卷为例, 将实践教学设计为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四个步骤。把护理研究课程融入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护生在实际的社区环境下去探索护理科研方法, 以培养护生的科研思维和评判性思维, 从而储备真正属于护生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2.1 围绕主题, 确定目标

教师围绕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或者糖尿病) 患者的社区护理调查问卷这个主题, 明确此次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让护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使她们对护理研究的全过程重新有一个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护生到图书馆应用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去查阅相关资料, 及时把科研选题的方法和思路延伸到实际的社区护理问题上。

2.2 合作讨论, 明确内容

在个人独立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 护生采用小组的形式, 5-6人为1小组组成团队, 每一组成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并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确定此次调查的具体内容, 最后每组制定一份初始问卷。在这个阶段, 主要融入了护理研究课程中有关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设计的原则, 问卷结构、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问卷质量评估的指标 (信、效度) , 以及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这让护生对研究设计过程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2.3 现场调查, 分析资料

护生以小组的形式到社区实行小规模的现场预调查, 样本以30-50例为主。这个阶段的实践让护生实际运作了一次有关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流程, 然后对收集的资料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 并且通过现场调查还锻炼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处事应变能力。

2.4 评估成果, 充实内容

每组护生以PPT课件的形式举行全班性的汇报, 接着其他组护生参与交流、讨论并评价, 然后教师在对每组护生的成果点评后就护理研究过程这个知识点进行全面强化巩固, 最后护生在汇聚了所有的建议后进一步完善问卷的结构和内容。

3 实施效果

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护生就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内容包括实践教学情况 (学习气氛、学习积极性、对教学的满意度等) 、能力培养情况 (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调查显示95%的护生对此教学形式满意, 认为可以活跃教学气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使她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93%的护生反映把护理研究融入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 让他们学会了应用科研去指导社区的实际护理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 它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环节来安排[2]。本文将护理研究课程融入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 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思维, 它所强调的是护生自主地一步一步去探索如何做护理科研, 如课前的理论知识的重温, 资料的广泛查阅, 研究内容和结构的精心设计, 现场资料的准确收集以及科学的合理分析, 研究报告的展现等, 而在这些过程当中都需要护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 这种实践教学形式有利于护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 从而利于护生科研思维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但对于这种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形式的全面展开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跟踪研究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新辉, 陈丽丽, 闫丽.多样化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7) :38-39.

[2]陈井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社区护理实践课程模式探讨及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1.

[3]孔令磷, 鲍翠玉, 陈蒲宾.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2) :61-64.

[4]胡伟玲, 黄芳.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8B) :2195-2196.

[5]王卉, 尚少梅.标准化病人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3) :202-204.

[6]王莉莉, 安秋月, 黄双丽等.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4) :61-63.

[7]苗秀欣, 黄美萍, 刘翠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5) :345-346.

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体会 篇11

临床护理教学是学校护理教学的延伸,也是护生深入临床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为护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因此,临床护理教学是护士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此阶段在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较快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转变角色

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且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因此临床护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除了依照临床实习大纲和教学大纲外还应只能够制定自己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在护生进入临床前进行岗前培训,包括礼仪、技能、规章制度、專业知识等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学习。以确保临床实习学生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临床实习生,为临床护士的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以病人为中心”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贯穿实习的始终

目前所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与以往责任制、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存在着差异,同时比整体护理模式更强调了优质服务。这一新概念应在护生进入临床的第一天就灌输给他们,让护生从踏入临床工作初始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带教老师则在思想上打破原有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护生的发展和学习动力。使护生从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做起从小处着手,从实际出发。

3 以病房为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以临床实习生为中心、以带教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热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判断、总结、思考。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参加各种讲座的机会,将学习目标面扩宽,拓广。包括医疗、预防、卫生、感染、保健等方方面面,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同时让学生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与表达能力。

4 带教方法与技能:

4.1入科教育:首先介绍科室的环境,学生进入新的科室后环境陌生,心理压力大带教老师应详细介绍本科室的情况使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另外,将本科的疾病知识重点、难点向学生做一下介绍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同时登记学生的电话号码以便随时与学生沟通联系。

4.2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包括自身的生命安全和护理安全。实习学生会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倒班的工作,在上夜班时应重视学生的安全同时给学生安全指导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护理操作上也应时时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防范医疗伤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生安全的度过实习期。

4.2沟通技巧:带教老师要想在学生和患者之前并在学生和患者之间做好沟通。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努力做到态度诚恳、谦虚谨慎,目前实习生都是90后,他们心理特点是个性鲜明、易冲动、难以承受委屈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疏导,在取得成绩时给予肯定,遭遇失败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分析原因、找出方法、疏导心理、解决问题。

在带教老师传授临床疾病护理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主要是慎独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两方面是护理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现在护生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后,慎独精神和沟通能力将贯穿整个护理生涯,这就要求护生在上岗之前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而慎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教导外更重要的是带教老师的行为指导,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教师的又一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心理时时想着学生,操作之前叫上她,学习知识领上她,分享喜悦带上她。做到即是师生又是朋友。

5 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的能力与学识是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的行为及观念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动力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扎实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带教作风即“师德”成为学生的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并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不断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发展,做到学以致用。在职业要求方面要做到仪容仪表规范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首先做到言传身教。做好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带教老师应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的感染管理:无菌物品的摆放、使用、空气消毒、浸泡液的浓度和配置方法并在每期学生出科前进行考试

6 临床护理教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临床带教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学生本身以及教师的素质;学生自信心缺乏、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人际交往能力差、重视技术学习轻视生活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等原因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操作技能,患者不信任、不配合、拒绝学生操作,不愿意接受护生的护理将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带教老师在工作中除了是教师这一角色外还应是患者和护生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做好护生的思想工作给予鼓励、支持和心理疏导,放下思想包袱,将压力转变成动力主动为患者进行护理。另外,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成为好护士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由于临床工作任务繁重、琐碎有些老师只重视日常工作的完成而忽视带教的任务。因此在带教过程中时时提醒自己除了是一名护士外还是一名带教老师,还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7 小结:

护理实践教学 篇12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是优化课程体系,突出护理研究教学的特点与需要,并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施、学生情况,制订授课计划、内容与目标。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根据护理专业对本学科的要求,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由于护理专业同期还开设了流行病学的课程,对科研的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讲解,因此,在护理研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我们将科研设计方法及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等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增加了循证医学部分以及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的应用。众所周知,循证医学是近年临床实践工作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循证实践”,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证据,之后作为卫生保健领域制定决策的依据[5]。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科的应用,随着学科的发展,部分临床护理人员也开始重新思考某些传统的护理操作和护理形式,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是否要定期对背部皮肤按摩以防止褥疮?临床中尿袋的刻度是否准确地代表尿量?但限于传统观念以及基本循证知识的缺乏,护理学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医学学科。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该部分内容作为讲授的一个重点并将学时数增加,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充分了解这些知识,以便于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开展相应的研究。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的主体[6],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就得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启发式、问题式教学,辅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把传授知识与培养科研意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如为了让学生熟悉护理论文的写作形式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笔者在2010级护理班中开展了设计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行选题,每组10人左右,2周之内进行选题,所选题目应与护理专业相关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每组有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报告,由老师及同学进行提问,该组的成员进行答辩。实验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负责科研基本步骤的指导,以及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文献数据库以方便同学的查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主体意识,由于所选的题目都是自己感兴趣或者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在课堂的互动中,大家表现很踊跃,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效果不错。当然,这样的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一种新的方法,毕竟大家都没有工作过,没有临床经验,不是很清楚现在护理领域存在哪些问题或哪些理论急需验证,所以最后选到的题目并不是非常好,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而且今后必定会学以致用。此外,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今后护理专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方法,并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比如,面对多种多样的护理方法,传统的、现代的、中医的、西医的……护理人员究竟该如何选择应用,到底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更加有益。这时候护理专业人员就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循证分析,掌握不同方法的利弊及适用性,找出最佳证据,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专业应培养循证医学教学理念,从而为今后的护理实践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循证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笔者让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外自选题目,针对目前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Meta分析。通过这些,使学生把从课堂学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应用,让学生善于分析证据、善于根据这些证据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相信他们在以后的护理实践中不再迷信专家,敢于质疑和喜欢思考,善于总结及分析。

《护理研究》是临床流行病学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完善合理,既要有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临床知识,又要有流行病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教师本身而言,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博览群书,争取做到理论扎实、技术过硬,业务能力提高,做到一专多能,可随时指导学生学习,并且在课堂之外设计一系列实验,以补充理论教学内容。

三、取得的成效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持支持态度,自己动手搜索文献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改革前有所提高。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护理研究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及检索文献进行选题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工作间的距离。

摘要:护理研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亦是训练学生熟悉基本科研理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研设计、实施并解决护理实践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关键词:护理研究,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新辉,闫丽,陈丽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16):87-88.

[2]李芳兰.护理专业护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家庭护士,2008,6(4):926-927.

[3]李亚洁,王秀岚,刘立捷.顺应现代护理发展趋势,拓展护理科研选题范畴[J].当代护士,1999,(8):16-17.

[4]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5]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 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r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JAMA,1992,268(17):2420-2425.

上一篇:公路建造下一篇:氧化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