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管理

2024-08-13

护理教学管理(精选12篇)

护理教学管理 篇1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 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就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同时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还有服务对象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有效回避护理风险, 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 护理风险因素

1.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风险表现为越权操作, 擅自更改、错误执行医嘱等。由于护士忙于应付各种常规治疗, 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记录, 甚至关键的内容漏写;不能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专科特点。

1.2 护理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不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按时巡视病房,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用错药物, 抽错化验标本。对危重、意识丧失患者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准确和失误。

1.3 工作程序设置不合理

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或各班内容不具体, 导致在工作中注意力涣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护理人员缺编会造成护理的负荷增大, 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1.4 护士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低、工作作风不严谨, 不能严格执行医嘱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因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 造成护士身心疲劳、精神紧张或思维迟钝。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服务理念滞后。

1.5 患者因素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不合作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患者个体差异, 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 心理承受能力低, 常因收费问题引起纠纷。

1.6 工作环境及设备因素

医院环境及设备落后加重了护理的职业风险, 如:地面湿滑可致患者跌倒, 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休息, 医院环境管理杂乱无章, 影响患者的舒适和康复, 老年人和小儿未加护床栏, 容易坠床而致摔伤, 医疗设备陈旧, 检查出现误差, 有潜在的风险。

1.7 护理管理因素

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不到位, 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由于临床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 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药物管理不规范, 如药品任意摆放, 过期药品不清理;物品不能按要求分类放置, 如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 不能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 致使护理工作滞后;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 出现角色冲突, 长此以往, 将使护士身心疲惫, 这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树立法制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

掌握法规的尺和度, 依法执业, 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条文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认真履行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2 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的原则。护理部定期组织各种制度、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 并严格考核落到实处。对新护士严格岗前培训内容, 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加大监控力度,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严格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3 合理设置工作程序

进行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合理排班并使各班内容具体, 熟练各班工作流程, 尽量按床位比例配置护士, 责权利要明确。

2.4 提高护士素质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 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提高自身修养, 强化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2.5 加强患者的管理

对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配合, 对于不合作的患者需加强管理, 多和患者做解释工作, 督促完成每一项操作, 力争把患者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2.6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设备

医院要加大投入完善各项设备, 改善就医环境, 制定风险预案, 病区卫生间应设置呼救铃, 躁狂患者用约束带, 老年、小儿病床加防护栏;地面湿滑时, 设立“慎防滑倒”警示牌;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的休养环境。

2.7 注意管理的科学性

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 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不断加强业务新业务和各项技能的培训, 开展岗位练兵, 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爱护士, 排解压力, 使护士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针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相应措施。化快, 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防止并发症, 预防医源性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度与湿度适宜, 病室通风每日2次, 每次30 min,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理抗生素, 配合医生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昏迷患者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便秘患者鼓励其多饮水, 进高纤维素饮食, 进行腹部环形按摩, 自右向左, 必要时用开塞露促进排便。卧气垫床q 2 h, 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取舒适卧位, 并在骨突处垫中空软枕, 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本组69例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时呼吸困难加重, 常易发生痰液堵塞或因咯血窒息死亡。痰多患者q 2 h翻身、叩背1次, 护士五指并拢呈中空状 (掌指关节呈120°角) , 手掌离胸壁不超过12 cm, 利用手腕关节运动叩击。依次在后背两边叩背, 叩背时从下至上、从外至内, 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 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 力度适宜, 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的部位重叠1/3, 不可遗漏。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一侧, 每侧叩击的次数不少于3遍, 每次叩击5 min~10 min, 以助排痰。意识清醒者予以雾化吸入, 每日2次, 必要时吸痰器吸痰, 禁用强效镇咳剂, 防止窒息。本组病例中有5例发生痰堵窒息, 护士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吸出痰液, 解除呼吸道梗阻, 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3.3 用药的护理

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氨茶碱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多汗、面色潮红、面肌抽搐、心动过速等症状时, 应减慢静滴速度, 以防心律紊乱。本组病例中有3例静滴氨茶碱时速度过快感恶心、心慌。应用抗凝剂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等, 本组有2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 因出现皮下瘀斑停药。

3.4 控制性氧疗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低氧伴有CO2潴留, 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 主要靠缺氧刺激, 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 即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1~2 L/min) [1], 氧浓度为27%~29%。氧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唇、指端发绀情况, 调节好氧流量及浓度, 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本组病例中有7例在吸氧过程中呼吸困难加重, 经更换37℃蒸馏水, 吸氧15 min后呼吸困难缓解。

3.5 肺性脑病的护理

对于头痛、意识恍惚、谵妄、球结膜水肿、面唇指端发绀明显烦躁的患者, 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禁用镇静剂并加床挡保护患者, 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防坠床跌伤。本组病例中有10例出现肺性脑病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无坠床跌倒发生。

3.6 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是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时[2], 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 (呼吸机) 来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 使呼吸肌得以休息, 有利于恢复呼吸肌的功能, 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在机械通气时, 应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 观察病情变化, 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意识障碍程度是否减轻。如有烦躁不安,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为通气不足;发热时常提示感染, 皮肤苍白湿冷, 可能是低血压休克;皮肤潮红、多汗或浅静脉充盈, 提示CO2潴留未改善;腹胀、肠鸣音减弱, 提示气管插管漏气、低钾血症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上呼吸机后随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缓解, 肾功能改善, 尿量增多, 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减少或无尿, 要考虑体液不足、低血压和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尿量过多, 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如意识清楚, 感染控制, 脉搏、血压稳定, 紫绀减轻, 自主呼吸增强, 常与呼吸机对抗, 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 血气分析稳定, 应间断撤机, 避免呼吸肌疲劳, 防止呼吸机依赖造成撤机失败[3]。本组病例中有4例撤机时发生呼吸肌疲劳, 及时再次佩戴呼吸机, 2周后二次撤机成功。

3.7 心理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不能治愈, 患者缺乏治疗的信心, 表现为悲观、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 因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 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因此在治疗护理中, 护士要与患者及时沟通, 体贴的语言、关切的问候、娴熟的操作技术, 会给患者安全感,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回访时得知有1例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 因家属言语不慎致患者心情不愉快, 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杀身亡。

4 结论

通过观察、总结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我们体会到:该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 自身免疫力低下,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情变化快而导致病死率较高。在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过程中,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性氧疗、加强营养、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组69例患者中虽有16例由于病情严重无法治愈死亡, 1例出院后心理原因自杀死亡, 但仍有52例患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护理教学管理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4.73±3.25)d,患者满意度为(86.56±6.28)分,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0.36±3.81)d,患者满意度为(61.73±5.8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骨科护理;应用价值

骨科治疗的透明度相对较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卧床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出现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骨科的医疗纠纷时常发生[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2]。本研究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7月~7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8.7±8.5)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患者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9.4±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制订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工作战略规划 护理安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患者大多行动不便,护理人员要依据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护理工作,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杜绝护理事故,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在制度规范下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1. 2. 2 实行人性化管理,实施针对性护理 现代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要以树立“以人为本”新型护理理念[3],护理人员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护理工作。面对骨科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采取安全护理,注意和患者及时交流,避免发生不安全隐患。

1. 2. 3 建立护理人员再学习机制 护理人员要关心世界护理工作前沿进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院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形成学习型护理团队,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价表评定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骨科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科室,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纠纷较多的科室。骨科治疗具有透明度高、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护理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合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护理中失误十分必要。护理工作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切护理工作要以安全护理为前提,所有护理人员要统一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4]。制订安全管理制度要注意全面性和可行性,并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不断补充和改善,各级护理人员要及时反馈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十分关键。

现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医院对于所有护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安全护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骨科患者中特殊患者比较多,例如危重患者、重大伤残患者、心理打击较大患者,这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护理方法,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前提下,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与患者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护理工作日新月异,尤其是护理安全管理更需与时俱进,医院护理人员除在工作中及时总结问题,还要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取长补短,不断改善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了住院时间,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哲. 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分析. 大家健康,,8(3):274.

[2] 王明霞,刘爱玲,杨玉芬,等.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齐鲁护理杂志,,15(11):70-71.

[3] 孙彩娟. 细节管理在骨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9(34):3177-3178.

[4] 曹光岩.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11(3):393-394.

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3

【摘要】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需求性强、高风险和复杂性的特点,面对医疗患者,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管理中如何应用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深入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护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护理管理 技巧 现状 队伍建设 考核制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改革,医学模式的创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实际需求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给医疗事业的护理管理带来了挑战。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约束护理人员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引进新的管理技巧,努力改善工作质量,完善护理服务。

一、护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疾病复杂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体制上仍存在缺陷和漏洞,加之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动态性,伴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不断应用于临床诊治,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日渐增高,如何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是当前护理管理者亟需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医院尤其是基层医学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制度落实不够。在医院的护理制度中,很多医院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规定的很多制度都是为了方便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而制定的,主要是强调患者应该服从医院的安排,以医院的规定为活动前提。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较少,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比如,在患者的陪护制度中过分强调陪护率的控制。一般来说,手术之后的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各种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患者希望术后有亲人陪在身边。因为即使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提供全面、细心、周到的服务,也不能替代患者患者在手术之后卧床时对亲属呵护和关怀的需要。

2.护理队伍素质不高。护士普遍知识面狭窄、操作技能单一且缺乏规范性。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工作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优质护理理念,其思想意识的转变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甚至还有很多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言辞生硬,护理服务不够细心、周到,情绪化严重。而且对语言规范也不够重视,与患者沟通技巧掌握不到位。

3.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医院护理人员缺编、少编,护理工作量大、负荷过重,直接影响到护理优质服务的质量。同时,护士待遇偏低,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职业吸引力不强,造成少数护理人员不安心工作,也影响到护理质量管理效果。

二、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1.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地选派护理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调研兄弟医院及上级医院的成功管理模式及管理技巧,积极开展院内培训和岗位工作指导,培养一支护理业务精通熟练、管理知识丰富、管理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2.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重视人的因素,护理管理者应深入护理实际,充分体会及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艰辛,从物质及精神上给予体贴和关怀。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工作理念,在依照护理人员年龄、资质、实践经验等综合分组的同时,考核所有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综合素养,建立全体护理人员档案,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工作管理规划,充分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重视继续教育,通过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护士自学参加考试,同时不断完善员工展示平台,给予护士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注意护理技巧如护理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到护士继续教育的范围中,作为一项专门的培训内容加以学习。通过护士长例会、护理专题会等途径强化及巩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防止护患纠纷,维护护士权利。

4.建立健全医患交流平台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及建议是护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依据,我院在充分认识患者在护理服务中的中心地位之后,积极建立医患交流平台,为部门阶段性、过程性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多的评价依据,不仅巩固了患者在护理人员心中的地位,还为后续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5.完善制定质量考核制度 注重日常工作的过程性及阶段性绩效评价,从专业人员项目性绩效评价及患者主观意见调查两方面开展和实施,最大限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树立以护理标准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制定出各班工作程序及基础护理量化评估表,定期征询患者意见,责任护士并要根据工作计划严格管理,防止出现环节疏漏。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绩效考评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应明确其下属护士的优缺点,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与积极性,树立护理责任感,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始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护理管理重中之重。它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直接相关,同时,与医院在社会上所树立的公众形象也有直接的联系。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要积极地发揮指导、质量控制、协监督调和作用,将医疗服务中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观念。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服务对象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使“以人为本”的护理指导思想得以落实,进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技巧之相关护理质量 篇4

关键词:护理管理,质量管理,护士长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指挥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管理人员, 在完成医院工作总任务、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护士长不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还要掌握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 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本病区人、财、物、时间和信息资源, 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 为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1 护士长在实施护理管理过程中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智慧的领导者, 具备凝聚力各和号召力; (2) 出色的协调者, 具备上传下达的能力和驾驭可能突发事件的能力; (3) 严明的监督者, 具备公正的决断力; (4) 高效的资源调配者, 具备整合、统筹的管理能力; (5) 知识的传播者, 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 (6) 科室的经营者, 具有竞争意、危机意识识和多元意识; (7) 永远的变革者, 具有创新发展的能力。

管理作为技巧是指管理工作中难以测量或不可捉摸的部分, 技巧是对某种情况的感知, 对一些感到存在问题时的内在反应, 这些问题往往不实体性的, 不能用理论分析或逻辑估计。护士长的管理技巧及综合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及实现现代护理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护士长既要管理、协调下属护士的工作等事务, 又要面对病区的患者及其亲属, 还要处理好与医疗等关联部门的关系。护士长每天要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应当掌握哪些问题必须给予反应, 哪些要当机立断, 而哪些问题可以不予理睬, 以及如何处理效果较好。这些都要靠护士长管理技巧。要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长, 除了自身具有较强的护理技术, 良好的职业道德, 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之外, 还需加强管理学理论的学习, 把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一些原理与方法运用到护士长管理工作中, 讲究护士长管理技巧, 这样才能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

2 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以“德”服人

一个合格的护士长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勇于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敢于承担责任, 以良好的品德赢得大家的支持, 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工作有效的开展。

2.2 以“情”感人

护士长首先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 做护士的知心人, 尽量满足下属护理人员的群体利益。经常与护士沟通,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 要化解矛盾, 增进友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使护士有一种归属感, 工作在充满亲情、友情的氛围中。

2.3 以“能”管人

作为护士长不仅要善于管理, 敢于管理, 更重要的要有能力。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 善于学习和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应用, 并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运用掌握的新知识,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以较强的能力取得大家的认可, 同时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2.4 以“诚”制人

诚实守信对护士长来说很重要。护士长要遵守诺言, 对自己的下属以诚相待, 让护士参与讨论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计划和决策, 增加透明度, 强化群体意识、整体观点, 运用行为科学、领导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有关理论通过满足护士的需要, 合理设置目标, 强化动机等激励手段, 激发每1位护士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 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2.5 以“赞”成人

赞扬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护士长要学会赞美下属, 对护士进行恰当的赞美, 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 强化积极行为, 增加上进心和责任感;用赏识的手段去发现、唤醒、激励护士身上隐藏的巨大潜能。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掌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技巧不仅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使各个环节更加紧凑、有序, 护士更严谨地执行操作规范, 而且方便护士长随时监督、指导、自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改正, 使护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 明显减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 杜绝了护理事故, 极大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管理本身是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 使组织中成员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现代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 护理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 对提升护理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荣桂,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 (护理管理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126.

护理教学管理 篇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13年以前呼吸科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原因,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2013年后拟定并落实各风险项目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再对两年度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投诉率8.57%、护理缺陷率16.90%、护理满意度(80.17±3.32)分,护理投诉率1.48%、护理缺陷率3.39%、护理满意度(95.12±1.41)分,两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科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护理差错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更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层级管理;护理质量;ICU护士;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45-01

ICU是医院集先进医护力量及先进设备为一体的对重症病人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治疗的的特殊单元。由于ICU快速进步发展,以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ICU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养不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状的需要,护理人员压力不断提高,因次针对ICU的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2007年-2012年间对ICU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取到一定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的实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2月期间的ICU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期间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同时搜集2007年2月—2007年9月期间传统的ICU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人力资源及医护人员在面对的ICU患者的数量及病情状况等工作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层级设置与分组 以临床经验为最主要参考因素,综合考虑护理人员职称、学历、护龄等,设置责任护士(护理组长)、高级护士、中级护士、初级护士、助理护士5个层级护理岗位。根据能力各区设责任护士一名,高级护士3名,并从3人中选出一人为副组长协助责任护士工作,。

1.2.2 各层职责和培训内容 助理护士主要是协助初级护士完成一些基础的护理工作,对其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基础护理的知识和内容的培养。初级护士要有监测技能和专科的护理知识。中级护士要熟悉常用的监测设备及各指標意义,掌握抢救技巧,具有有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高级护士熟悉各种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消毒及控制感染。责任护士主要负责管理和综合指导工作。根据各层职责进行培训,上一级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对下一级护士进行帮助帮助其进步。

1.2.3 责任组长每天要进行责任查房,对当班护士进行指导,对危重病人提出各种预见性问题和注意事项。

2 评价方法 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有:1)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方面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每项满分为100分。 2)护士心理状况的评价: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抑郁自评量表(SDS) ,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采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4 结果

5 结果

5.1 缓解护士压力,增加满意度

在ICU进行观察治疗的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当年轻缺少经验的护士在面临复杂的病情且无人指导时不仅护士的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容易增加护理错误的诊断率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护理的着重方向,面对一些相对简单的护理由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进行解决,而由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处理抢救等各种事件。这样不仅缓解了能力相对低的护士的压力同时使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能力得到提高,减少了错误护理的发生率,如本此结果中所显示护理的诊断正确率从67%提高到了83%,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排班的实行使工作时间能够更有效利用,在重症病人多时,主要由中级和高级护士进行工作,从而初级和助理护士可以得到相对多的休息,而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则主要由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负责,护士能够很好的放松紧张情绪,使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5.2 提高护理质量

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目的性和发展性更加明确。责任组长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调节和管理,对特殊病人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和并发症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层层监控、层层指导以及层层落实,将各项工作有效有序进行,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不断进步,对病人全程负责有利于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本研究中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都较以往提高。分工的明确性,在工作中能使护理人员更主动学习,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进步,同时各项工作良好协调合作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总之,在ICU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使各项工作更有效进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使护士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威,彭粤铭,曹静.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6-58..

[2] 云晓蕊,韩益平.ICU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68—69.

[3] 王正英,刘晓芳.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J],护理学杂志,2008,23(11):7—9.

[4] 成守珍,彭尉艺.孛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1-3.

[5] 万俊丽,何员风,刘国英,等.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中心ICU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9):26.

提高护理长素质,加强护理管理 篇7

1 树立榜样,确保高质量护理

护士长在病房中,不仅是日常工作的领导者,也是护理技术的指导者。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1)展示专业护理技术,保证护理技术的准确和到位,给下属树立权威和诚信的榜样;(2)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护士养成良好的护理工作习惯;(3)在实践中对年轻护士的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给予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护士长应定期跟随各班次检查,检查各项护理文书、药品摆放和医疗安全等临床护理质量的各重要环节。

1.1 护士长要有专业护理工作技能行政事物的管理者又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的带头人,所以护士长必须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管理临床护理工作的人、事、物等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提高护理专业技能,才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全科的护理工作。

1.2 护士长应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科室各项护理工作更好的完善。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赏罚分明,即有效在保障了护理安全,杜绝差错事故,也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2 提高护士长科学管理能力就要武装自己

护士长应具备有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工作才干、思想品德、学识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科学考核,才能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技巧。

2.1 掌握多学科知识,具有科学管理意识和能力,具有敢于弃旧图新,在工作中运用创造思维,锐意改革,同时通过思维的创新来开辟新的领域,创造新的工作方法,带动同事,下属共同努力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2.2 护士长必须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管理学、法学等。开展护理科研是研究探索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先进的护理技术,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手段。

2.3 护士长做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研意识,在护理单元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开展科研的气氛,从最平常,最普通的护理工作入手,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素质。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最基层和最直接的领导者,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实施者。为全面提高护士长整体素质,适应现代模式和医学发展。我科通过深入学习,灵活运用科学知识,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为指导,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科学考核,收到了良好效果。

3.1 通过严格执行配套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炽心”的服务宗旨,对医院发展的负责心,对护理人员的指导思想,用规章制度从严要求,长期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敢管严管,讲究管理艺术,针对每位人员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以实现她们自尊,自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2 用激励理论带动和实施护理质量的管理,激励和带动完成护理专业工作。激励理论的应用,在我们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体系,提高了整个群体内在的凝聚力与活力,有利于人人发挥其聪明才智,激发护士们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工作热情和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护理教学管理 篇8

1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 实施学科课程渗透, 构建护理管理初始模式

《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抽象, 尤其对未步入临床实践的在校护生来说, 绝大多数授课内容远离学习的接受空间和想象空间, 学习起来单调、乏味, 仿佛授课内容遥不可及。针对于此, 在结合其他学科课程讲授过程中, 做到学科课程相互渗透,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构建护理管理的初始模式。利用已构建的模拟病区实验室, 在结合《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美学与礼仪》的教学中, 设置管理者角色, 实施医院三级护理管理体制的教学机制, 模拟实施护理管理的实践尝试的管理手段[1]。同时, 运用护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引入激励机制、病区管理机制、业务管理机制、消毒灭菌的控制机制以及按照管理职能的教学计划[2]、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之后, 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 其学习内容就会变得简而易学,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感到不枯燥。

2 运用“循证护理”式管理手段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大部分学生认为, 只要牢固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南丁格尔精神, 对患者全心全意,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练就熟练的操作技术, 就能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针对学生重技能、重基础, 轻视护理管理学的认识偏差, 我们以科室护士长的工作为实例, 讲授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各要素在护士长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或缺失, 从而有可能导致护理工作的优劣后果。这种以实例确认护理管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的浓厚兴趣,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欲望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授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未来的护理工作中,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服务。

3 运用“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临床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 初具一定的临床管理经验, 《护理管理学》讲授起来便于理解, 易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常能将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且能应用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实施管理。然而对护生来讲, 是既无管理者的经历, 又无临床实践经历, 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等均限于想象之中, 且认为参与管理是未来比较遥远的事情, 而且已形成了对专业课程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习惯, 不能适应护理管理学知识比较抽象的学习风格。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教师收集临床护理实践中管理实证, 结合实例解释与说明, 变隐性为显性, 给予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举证说明如:色彩管理在医院中是如何体现的?色彩管理的应用基础与理论是什么?环境布局管理是如何应用的?导诊服务有何管理意义?讲授能级原则时, 在护理组织中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分工属于何种管理理论和手段?人性化管理手段的日常体现和临床体现在何处?如何实施与理解等。通过这种“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将管理知识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的实例, 不仅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整合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对内容枯燥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极大的提高了护理管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4 运用“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进取意识

所谓“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即在课前留出案例, 学生分组, 收集与案例有关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护理管理研究成果, 分析、总结管理措施, 提出本案例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通过寻找证据, 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分析与总结能力。在护理管理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采用了“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方式,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科学的认识, 有效的改变了认为管理科学是领导者或管理者的必修课, 解决了《护理管理学》对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可有可无的偏见, 增强了学生将管理知识渗透到护理知识学习的应用中, 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意识。作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护理专业技术岗位上有所发展, 有所进步。

总之, 多手段、多途径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知识, 解决了《护理管理学》课程讲授的难度, 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困惑, 达到了寓教于应用, 与应用于实践中, 与实践于升华。

摘要:针对在校护生《护理管理学》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理解力和应用能力欠缺问题, 我们采用“循证护理”的手段, 结合模拟病区实验室教学场地, 理论与实践相契合,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 实施学科课程渗透, 构建护理管理初始模式;运用“循证护理”式管理手段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运用“循证护理”案例分析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循证护理”式自主分析性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的教学引入, 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卉, 马健康, 王柳行, 等.模拟病区实验室不同教学模式对培养护生三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 :80-82.

护理教学管理 篇9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安全隐患,老年患者

截至2005年底,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69%;60岁以上的人口为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近年来,病人护理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3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由于老年病人生理病理的改变,引起机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为迟缓、感觉迟钝等,易发生跌倒、误吸、坠床、烫伤,皮肤受损等意外。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防范意识,根据现存的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关管理规定,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的出台,与护理安全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也较多地得到控制,使得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安全,让病人更放心。但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有一些护理不安全因素因为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安全护理工作的隐患,甚至酿成护理缺陷。以下谈谈老年人几种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1 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

1.1 跌倒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行动不便造成跌倒;突然改变体位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易跌倒;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倒。

1.2 坠床

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老年人睡眠差,男性病人夜尿次数多,在起床时易发生坠床。

1.3 误吸

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体位。

1.4 皮肤受损

卧床时间过久,经久不改变体位,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体位,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

1.5 自伤

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1.6 用药

老年患者由于认知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健忘等在服药时出现重复,个别患者私自外出购药,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对药物的使用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因此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重视安全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使护士认识到遵章守纪是一种自我保护。由于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1)在言谈上的不谨慎,行为上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2)对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如病情观察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均可引起病人的投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规范护士告知行为

告知行为反映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患者的尊重,告知的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不稳定感和心理负担。护士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能给病人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这对病人能否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技巧给病人以心理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建立防护措施,避免损伤

加强责任护士责任意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评估老年患者吞咽能力,喂食时置患者正确体位,耐心给患者喂食,防止误吸。协助患者生活自理,按时送药到口,加强巡视满足病人生活需要。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在病房走廊,卫生间设扶手,患者下地时搀扶患者,将电话及常用物品放在床头附近便于使用。

2.4 健康教育

我们应组织护士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护理安全性。加强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尤其是后勤、保洁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强调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安全性。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纠纷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质量体系是保障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重视寻找护理缺陷是防范护理隐患的根本;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避免风险的前提。做到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护理,避免缺陷,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服务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管理对搞好护理工作及维护医院的声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始终坚持把护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抓紧抓好。护理安全将产生高质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毅.骨科及普外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1.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篇10

1 做法

1.1 更新管理方法

1.1.1 实施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质量监控, 形成自下而

上的风险管理模式。领导机构有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 负责组织协调, 并提供政策支持;实施机构由各科护士长直接参与, 直接领导安全工作的执行, 并激发护士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执行机构则有全体护士直接参与, 全面负责安全监督工作, 人人参与管理。各护理单元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每月制定“护理安全警示语”, 每月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议。

1.1.2 护理部根据患者安全目标要求, 建立健全了病室安全

管理、识别与查对、药品管理、跌倒和坠床的防范等制度, 并规范填写各种表格共18种, 床头、地面及各种管道建立了警示标志, 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 重新修定了病室安全考核标准和护理风险预案, 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 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 堵塞漏洞, 防范缺陷。对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行为发现一起, 从严处理一起。对投诉一经查实, 给予通报批评, 直接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评比、晋升晋职挂钩, 情节严重者调离岗位。凡属由查对制度执行不力引起的护理缺陷, 当事者承担起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同时, 护理部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提高其应对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 解决临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护理质量。

1.1.3 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 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

的护理单元。让“事故源于马虎”的警钟长鸣, 注意关于医疗事故的报道并引以为戒, 利用晨会、交班会及例会等机会评析护理工作的得失, 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重视前馈控制, 做到“三预、四抓、两超”, 即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缺陷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重视新人 (新护

工作单位:415300石门县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士、实习护士、新入院病人) 、新仪器、新药品、新材料、新操作、新知识、新规定“七新要素”管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1.4 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 严格依法执业, 持证上

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力, 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充分认识到护理及带教行为时刻受法律的约束, 具备“人为我梯, 我为人梯”的思想, 多鼓励、多关心、多指导年轻护士和护生。

1.2 确保病陪人满意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前提

1.2.1 制定了25项工作流程

为了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为目标, 制定了病室加床安全、导诊分诊、晨间护理、安全陪检、入院病人、转入转出病人、出院病人、温馨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使用、违法违规医嘱处理等流程, 并作为月质量竞赛的项目落实于工作中。

1.2.2 加强护患沟通的培训

出台了《护理服务规范》, 要求护士以诚信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 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 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陪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 以诚相待, 放平心态, 时刻以专业的仪表、仪态、语言和行为, 让病人在视觉、感觉、听觉全方位领悟到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美感, 增加其安全感、信任感, 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 让“挑剔”的病人被护理人员的真情所感动。

1.2.3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护理部经常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调查, 发现病人的需求, 满足病人需求, 发展病人需求。开展有声服务活动, 实施护理操作前问候与安慰病人及其家属, 实施中询问和鼓励患者, 实施后感谢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并认真观察。对重症监护病人推出“呼唤式护理”, 在护理治疗时要轻声叫病人的名字, 与其交流, 关注他们的感受, 让关爱在细微中体现。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实行告知制度:包括入院、出院及各项专科操作如导尿、置胃管、使用约束带等, 操作前向病人耐心说明相关的风险因素, 争取理解和配合, 并签定告知同意书。坚持按护理常规要求巡视病房:根据病情 (等级护理) 或医嘱要求有目的地观察病情, 掌握病情变化, 在实施治疗护理中, 引导病人遵从医嘱, 密切配合, 有意识的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1.3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是规避护理风险的保证

1.3.1 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

(1)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不良事件、安全隐患自查报告制度、护理缺陷分享制度、压疮预报制度, 不管是否受到伤害, 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 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 如隐瞒不报, 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2) 学习系统和责任系统。美国医学会提倡:构建一个安全的卫生系统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2]。美国NCPS的经验显示:同时拥有学习系统和责任系统, 既可以促进个人能力提高, 又有助于安全体系的完善[3]。学习系统主要针对事件而言, 关注发生了什么, 发生的原因, 找出流程中的隐患, 有错吗?错在哪里?年轻护士怎样把好自己的关?高年资护士如何把关?怎样做才能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而责任系统则是针对个人而言, 从本质上看这些人是否关注系统的安全问题, 能否胜任安全工作。学习系统和责任系统构成了完善的事件分析体系, 通过两者的互补作用, 使我们在不良事件发生后, 不仅仅关注谁犯了错误, 而是剖析根源, 针对工作流程中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提高认识。同时, 护理部要检讨管理方面的责任, 护士长要检讨执行分工的责任, 护士要反思自己行为的责任, 吸取教训, 并使自己的道德逐步升华, 提高警觉性, 达到消除护理安全系统疏漏, 不让类似事件再现的目的。

1.3.2 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工作中注重强化护士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 在医疗仪器方面, 要定期检查其功能, 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 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 及时解决或请示护士长处理;在环境及设施方面, 地面经常保持干燥, 定期检查车辆刹车, 注意天花板、吊杆、氧气、灯、凳子、门窗的安全, 床栏的功能完好, 传呼仪的畅通, 各种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备用, 走廊及安全通道无阻塞等。

1.3.3 发挥患者的监督作用

世界患者安全联盟认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参与性。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 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 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 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 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占有量, 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同时, 病人及时信息反馈, 为护士提够了大量的改进意见, 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了机会和时间, 提高了管理效率。

1.4 培养学习型护士, 规范护理行为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基础1.4.1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 出台并学习《护理缺陷评定标准》, 定期进行护理缺陷讲评, 做到学法、懂法、用法, 并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防止发生护理纠纷。

1.4.2 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每个护理单元针对常见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技术、各班职责、常见药物和重点药物、工作特点及注意事项、科室布局、物品摆放等制定“护士入科须知”, 使护士在了解、掌握内容后尽快熟悉并适应本护理单元的工作, 平时遇到问题也可有章可循;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学习相关制度和新知识、新技术;每月进行护理操作示范、培训、考核,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隐患进行整改, 使制度、人性化服务在流程中体现,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杜绝不规范的行为发生;在临床护理中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要求由资深护士完成, 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1.4.3提高对高危病人的观察能力对入院病人从年龄、既往史、活动能力、意识状况、视力、听力、情绪与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 属高危人群者, 增强巡视频率。巡视病房时要关注病人主诉, 加强对其表情、呼吸、卧位的观察。要求值班者对危重、大手术、新入院、老年、小儿、有心理障碍特别是重度烦躁、不明原因入睡困难、不舒适反复找医生的病人和有潜在医疗纠纷的病人, 要心中有数, 高度关注, 及时评估血压、心率等, 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1.4.4 认真学习药理知识懂得常用药的作用、毒副作用、剂量、极量、使用方法、禁忌症等, 提高识别正确医嘱的能力。

1.4.5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 一旦发生护理纠纷, 护理记录将被封存, 不能修改[4]。所以, 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详细的进行书写, 不能缺项, 禁止涂改, 应使用医学术语, 尤其是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记录要认真填写, 如: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烫伤、自伤等, 应与医生记录相符, 不能凭空想象, 随意更改, 避免引起护理纠纷。

2 效果

自2007年起, 通过前馈控制预防风险管理, 各护理单元的工作较以往更有序, 护士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自主管理意识明显提高, 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大大增强, 未发生护理纠纷和缺陷, 病陪人满意率达到96%。

3 体会

3.1 工作中突出前馈控制的管理

由于护理风险客观存在, 具有不可避免性, 故要重视前馈控制的管理, 把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控制。这种超前的风险管理模式, 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更全面[5]。因此, 全面更新护理理念,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 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增长职业技能, 加大监管力度, 抓好环节质量, 促使护理终末安全落到实处, 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3.2 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

当发生护理风险时, 护理管理者应善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科学分析、细致思考, 总结经验教训, 而不能仅责备护理人员, 尤其是新护士, 更不能以简单的方式批评指责, 而应从自身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 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管理漏洞, 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 针对不同情况, 持续改进管理方法, 注重将安全文化的理念渗透于护理活动中, 培养护士安全文化的素质, 构建安全文化的氛围, 保证病人安全。

摘要:总结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确保护理安全的经验。具体方法:更新管理方法;确保病陪人满意;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培养学习型护士。认为工作中突出前馈控制, 可使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判断和化解能力大大增强, 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自主管理意识。

关键词:前馈控制,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6.

[2]Julie J Mohr.Creating a safe learning organization[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2005, 22 (1) :41~44.

[3]James P Bagian.Patient safety:what is really at issue?[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2005, 22:1~16.

[4]李亚洁, 张丽颖.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18~920.

护理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护理纠纷;防范意识

【分类号】G643;R47-4

妇产科属于临床较为特殊的科室部门,尤其是孕产妇患者,关系到孕妇与胎儿双方面健康,尤其是关系到胎儿与新生儿问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与矛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要积极的提升学生在护理纠纷方面的防范意识,从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等方面做全面提升,充分的应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一、妇产科护理纠纷频发原因现状

要想对护理纠纷做有效的防范,就需要对临床妇产科护理纠纷问题做有效的了解,进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发生纠纷的原因集中在法律意识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不完善、护理文书记录差错、服务沟通意识薄弱、职业素养低等。相关问题频发,因此进行护理纠纷防范意识的培养才显得更有价值,尤其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首先,在相关护理法律意识上,患者方对于相关问题认识水平不断的提升,尤其是网络信息发达,患者可以更为便捷的查询相关知识内容。但是护理人员可能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对法律常识的不断学习,进而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有效的运用法律标准评判与指导工作开展,产生一定护理违法行为与结果,例如对患者在隐私权、知情权名誉权与选择权上的侵犯。或者缺乏法律意识,不能有效的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利益,因为无底线的容忍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缺乏运用法律常识达到威慑作用。

其次,在专业技术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积累上较为缺乏,或者操作不熟练,继而导致一定操作失误或者操作失败。例如在操作处理中,反复性穿刺不成功带来的患者痛苦,或者在助产中没有做好会阴保护工作,导致会阴严重性撕裂,导致机体损伤与痛苦,甚至促发患者方的不满而引发纠纷。

其三,在护理文书记录不达标。文书记录存在不清晰、不及时、记录缺失等情况。例如在相关引流管放置与护理中,仅仅记录了引流管通畅情况,没有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与颜色等情况,从而无法有效的了解内部组织是否有异常变化;或者记录中,字迹潦草,无法有效辨别;或者由于多人倒班記录,在相关交接记录上出现漏记或者错记等,进而导致患者方的不满意。

其四,缺乏服务意识与沟通能力。在护患纠纷上,产生严重性纠纷与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有关。在相关问题的回复上,态度生硬,甚至有不理睬或者傲慢的姿态,让患者方感受不佳。或者不能及时的回复患者问题,或者回答随意、差错等,导致与家属产生言语上的冲突。沟通上遭到患者方的反感,进而导致在治疗中患者产生敌对态度,不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或者有意刁难等。

其五,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服务精神,缺乏职业道德,处理问题不及时,态度散漫,不能及时的发现孕产妇问题,导致产胎儿窘迫或者产后大出血等问题,甚至导致母婴双方安全事故发生。

二、防范妇产科护理纠纷的意识培养方法

(一)提升法律常识

将护理操作中涉及到的法律常识做系统性的教学,例如常规的患者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与名誉权的保护。同时在操作中,严格的做好各项规范操作,避免违规操作,相关操作应该得到医生与护理领导人员的批准,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原则,保持严谨的操作意识。同时要懂得在护理工作合理范围内运用法律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患者对自身造成的人生攻击或者身体伤害,遇到纠纷问题时,可以远离纠纷现场,寻求科室领导与保安人员的帮助。

(二)夯实专业技术理论与实操能力

要反复强调与做好专业护理技术教学,不仅要做好理论内容,也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操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专业规范的回复,树立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提升患者方对护理工作的认可,避免患者产生不信任的态度而导致护理工作的不配合与投诉、纠纷等。在技能培养上,需要注重技术,也要做好心理素质培训。当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对待,按照标准操作与流程开展,避免违规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

(三)注重护患沟通技巧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要强调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积极的做好护理各项操作中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护理操作的认识和配合度。沟通中要注意个人的语气态度和行为表现,保持亲和有礼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及时规范的回复患者问题,对于不能确定的问题不可以随意回复,让患者寻求医生或者上级工作人员的帮助。沟通中需要注意礼貌用语,充分做好对患者的尊重。对于患者情绪化的表现不要过多的评论或者反驳,让患者能够自我冷静。

要强调端正的工作作风,对于相关操作要严格执行,避免马虎大意。强调工作中的高度责任感,充分意识到护理差错或者不周全会对个人、患者与医院方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难以全部避免,但是通过端正友好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要充分的让学生了解护患纠纷的原因,做好工作的细节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晓琴,王柳.在急诊护理教学中提高护生护理纠纷防范意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42-143.

护理教学管理 篇12

关键词:护理服务文化,管理措施,护理管理水平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护理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 在为人类提供护理、保健服务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态服务文化和意态服务文化的总和[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服务文化的提升已成为医院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医疗实践证明, 在同一地区, 特别是规模相同、功能相同、技术水平相近的医院间竞争已相当激烈。服务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焦点, 为了探讨研究医院护理服务文化,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现将本院的具体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管理措施

1.1 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首先重视护理服务理念的灌输, 强调护理服务理念的培训。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以教育着手, 通过授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文体活动、护理沙龙等系列活动, 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使大家统一认识, 使“服务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 从而树立“患者第一, 质量第一, 服务第一”的服务文化理念。

1.2 创新服务理念

传统的管理工作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要素的有形方面, 而缺乏对人的因素如价值观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等无形管理要素的重视。通过教育培训, 使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热心接, 耐心讲, 细心观, 诚心帮, 温馨送, 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链, 倡导“一病一品”专科特色的护理内涵, 各病区均设家庭病房, 并配备宾馆式服务, 减少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护理服务, 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有情服务、超前服务、细微服务, 在操作中注入情感支持, 人性化的服务。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安全, 医疗设施、仪器设备、病房生活设施完好。充分重视患者的精神需求文化氛围, 在病区内提供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 及时了解时事新闻, 增加文化娱乐。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 每天对住院患者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

1.3 狠抓护理服务质量

正确的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成功的保证[3]。护理质量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 护理质量至上”的原则, 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以护理人员为中心, 关心、信任每一位护理人员, 运用激励理论, 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修订护士质量考核标准, 制定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强化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护理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 完善临床护理管理, 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 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 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 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 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4 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支付能力的提升, 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化, 根据患者就医需求, 对原有医院服务流程重新设计, 实施新的流程, 减少多次排队;制作图文并茂的“服务指南”和电子查询系统;将挂号、收费功能合并;设立电子叫号系统, 医生可以自己控制诊疗的速度;成立标本采集中心, 所有标本均在门诊标本采集中心完成;建立药物配置中心;重新规范入院、出院流程;消除医疗工作流程中的瓶颈部门等, 真正做到一切医疗活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

1.5 树立护士品牌形象

要塑造和维护共同的价值观, 护士长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护理服务的文化理念观, 树立以德兴护的护理文化理念。护理形象是公众对护理人员的感知印象, 是护理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要求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谦逊, 同时, 利用指示牌、宣传卡片、健康教育手册、纪念册等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 使服务品牌形象化、商标化。

1.6 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人性化服务就是用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 让患者感到人文关怀, 即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切服务以尊重、舒适、简便为原则, 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人性化服务标志标准统一, 方向明确、整齐划一、美观大方、指示连续、清晰明了的医疗导向, 方便了患者就医检查。门诊设立导诊服务, 备候诊椅、饮用开水、电视、公用电话、轮椅和医疗服务指南等方便患者就医。人性化服务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我为患者做什么”深入护士的内心, 融入护理工作。各种措施虽然普通细小, 但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 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 处处看到亲和的笑脸, 听到温暖的话语, 得到贴心的服务。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加强巡回, 力求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 让患者称心, 让家属放心, 在微小处, 体现人性化服务对生命健康的关爱。

1.7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本着以人为本, 患者满意的原则, 树立人性化服务态度, 确立人性化沟通行为, 规范人性化服务语言, 提供人性化服务技术, 建立人性化服务规范等。根据科室病房的服务特色制定科管理细则, 护理服务承诺书等一系列制度, 做到患者入院有人接, 住院有专人管, 辅助检查有人陪, 治疗护理有叮嘱, 出院回家有人送, 休养在家有回访的全程服务。使护士既有价值导向, 又有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了行为规范和服务机制, 强化了服务意识, 激发了每个护士的积极性, 发挥了最大潜能。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 强化基础护理, 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 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 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建立人性化服务监督体系: (1) 患者监督, 建立患者意见本, 患者信箱, 向患者发放护理工作评价表, 对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服务态度, 护理质量等进行及时评价。 (2) 行风监督, 医院行风监督部门随时征求患者意见并监督检查。 (3) 社会监督, 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评价护理工作。

2 讨论

2.1 护理服务文化建设, 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 更重要的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观, 它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 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2.2 转变观念是护理服务文化的关键,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创新意识薄弱, 强化人性化护理教育后,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 增强了服务意识。要求护理人员深入病房, 及时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心理需求、健康需求等, 及时发现患者的各种变化, 增强护患之间的联系, 融洽了护患关系, 避免了医疗纠纷和投诉。

2.3 护理服务文化中的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

2.4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 质量第一, 服务第一”的理念, 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5 体现了特色的护理服务文化, 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 在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并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把患者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尺, 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需求, 提供全程化、无缝隙的专科特色护理, 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6 护理服务文化能更有效地改进服务, 提高绩效, 满足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的目标, 而患者的满意是动态的, 是个性化的。由于患者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 对医疗、护理有不同的要求, 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 在遵循文化和谐护理的原则上, 提供适合患者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的照护。

参考文献

[1]郭清秀, 朱光明.医院服务文化丛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0.

[2]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3.

上一篇:饱和蒸气压下一篇:生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