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2024-10-07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共12篇)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1

摘要:中职护理技能竞赛是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既能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又对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中职,护理技能竞赛,实训教学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教育部提出的口号。我校是一所中职卫生学校,校领导非常重视技能大赛,每年都举行校级护理技能竞赛,且积极参加自治区级中职护理技能竞赛,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经过多年的护理技能竞赛实践,我校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参赛学生各方面能力,并对我校护理实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 对护理实训教学基地及设备的影响

1.1 加大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护理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佼佼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我校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模拟医院病房建设实训室,病床单元设置与医院相似,安装了中心供养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床头呼叫系统等设备。

1.2 实训设备与时俱进

护理技能竞赛的赛项一般都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鼻饲法、吸氧法、吸痰法等。赛前训练中,教师仔细研读比赛物品清单,参照物品清单准备培训用物,力求与比赛一致。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实训中加强练习,我们参照比赛物品要求及临床实际,更新和添加实训室设备,如多功能护理床、多功能模拟人、静脉穿刺输液手臂、心肺复苏模拟人等。除此之外,还增添了输液泵、注射泵、人工呼吸机、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等临床常用设备,与时俱进,逐步更新实训设备,顺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

2 对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及方式的影响

2.1 采用多种教学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护理实训课上,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示教—练习—回示法)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竞赛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鼻饲法实训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展示昏迷、清醒、儿童等不同年龄、病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胃管方法以及测量插入胃管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如在新入院患者接待这一实训课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把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课前布置作业,说明要点,学生自编自演,激发想象力,感受不同角色,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2.2 规范教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示教

每一项护理操作项目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护理技能竞赛中,评委会参照评分表进行评分,而评分表则是根据操作流程设置的。因此,在实训课中,教师会根据每一项操作的流程规范示教。为了达到护理操作规范化、统一化,护理教研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参照广西卫生厅制订的《55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标准》和我校护理专业教师编写的《护理实训简易流程》校本教材,以增加人文关怀为主,重点加强操作前评估、操作中指导和沟通、操作后健康教育的训练。一般由一名教师示范,其他教师各抒己见,去粗取精,直到大家意见统一[1]。在护理实训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按照统一的操作进行示教,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

2.3 注重护理操作前评估

护理操作前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护理操作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护理操作评分标准中分数较多的项目。因此,指导教师在辅导参赛学生时非常重视该项目。在护理技能竞赛的影响下,在平时的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也会强调操作前评估,并且认真进行评估示范。通过护理操作前评估,查阅病历与检查结果以及与患者交流,可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如性别、年龄、病情等),为具体操作做好准备,并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护理。如鼻饲法操作,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鼻腔情况、既往有无插管经历、其家属对鼻饲法的反应及配合程度、解释操作目的等,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患者情况,采取正确的插管方法,又能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插管成功率。

2.4 规范操作后物品处理

操作后物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正确分类处理,是护理技能竞赛的一项考核内容,也是护理实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教师在实训课中要正确示教,将生活垃圾置于黑色袋子、医用垃圾置于黄色袋子、锐器置于锐器盒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操作后物品的正确处理方法。

3 对护理实训教学效果的影响

3.1 增强学生沟通能力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仅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转向满足其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2]。护士要向患者提供身心满意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并从平时的实训做起。操作前评估、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健康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沟通技巧,真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实训教学中,对于某些实训项目如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等,我们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护士和患者,亲身体验如何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指导患者配合、交代注意事项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3.2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人文关怀又称为人性关怀、关爱等[3]。护理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的理念,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尊严,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实现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关怀真正融合[4]。护理技能竞赛中,未体现人文关怀意识是参赛选手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人文关怀意识并不是在短短的赛前培训中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如在鼻饲法、导尿术等需用模型人进行的操作中,要求学生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使用文明用语,把模型人当成有血有肉的患者;可进行真人操作的项目(如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平车轮椅使用法、肌内注射定位法等),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轮流扮演护士和患者,既学习了技能,又体验了作为一名患者的感受,换位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3.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技能的发挥。有些学生会因为紧张、焦虑、胆怯,导致技能竞赛时出现错误,甚至难以完成操作。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操作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能行”“你做得很好”等;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操作,待学生操作完成后一起总结,并让周围的学生对操作者进行点评,找出不足之处,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4 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名合格护士面对复杂临床工作应有的能力。实训教学中,我们会设置一些场景或障碍,如生命体征测量技术设置一个左侧偏瘫的案例、经常更换实训室床号姓名、摆放一些不合格的用物等,让学生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

3.5 培养学生良好礼仪素养

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能体现个人整体素质,还可增进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护士形象,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表现在护士的仪表、举止、言谈、服饰和交往等方面[5]。护理技能竞赛中,得体的着装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可为参赛者增色不少。因此,实训教学中,我们按照护理礼仪标准,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护士仪容仪表礼仪,规范着装;操作时,用真诚的态度、端庄的举止、礼貌的语言为患者服务,处处体现护士的良好形象,为操作竞赛及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礼仪基础。

总之,护理技能竞赛对护理实训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护理技能的积极性,而且便于我们发现传统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存在的各种缺陷,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培养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伟玲.中职卫校护理实训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64-65.

[2]撒晓红.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护理教学改革及实践的意义[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22(2):74-77.

[3]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等.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500-1505.

[4]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等.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47-449.

[5]耿洁.护理礼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2

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规程

一、比赛名称

2012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

二、比赛内容

比赛内容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

必考项目: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选考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氧气吸入法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均为真人操作,模拟患者由大赛执委会提供志愿者承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使用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功能急救人(型号:RWA091001)。

三、参考书目

1.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张美琴主编.《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耿莉华、宋雁宾、黄叶莉主编.《护理实训教材〃基础护理分册》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1.四、比赛方式

比赛项目不设团体赛,所有项目均为个人赛。每代表队选派四位选手,每位选手独立完成2项必考项目,选考项目由抽签决定项目内容,每位选手只完成1项选考项目。

五、选手要求

(一)选手必须持本人学生证、身份证、选手证,并佩戴参赛号码参加比赛,缺者则取消参赛资格。

(二)选手比赛时需以参赛号码进行报告,不得报告具体学校名称和本人姓名,违规者取消参赛资格。

(三)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依据大赛执委会指定路线进入赛场。

(四)赛前一日,各队指导教师及选手应熟悉比赛场地和设备。比赛当日选手必须按比赛时间,提前30分钟检录进入赛场。

(五)选手须服从评委裁决。比赛过程如有异议,应由领队在当日向大赛执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述。领队、指导教师和选手不得与大赛工作人员直接交涉。

(六)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评委示意;选手之间不得互相询问,违者按作弊处理。

(七)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评委或考场工作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六、比赛规则

(一)参赛选手必须着大赛执委会统一提供的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头花、高筒袜进入赛场,选手不得在参赛服饰上作任何标识,不得携带移动电话进入赛场,违规者则取消本次比赛成绩。

(二)选手出场顺序和选考比赛项目以抽签决定,并由各选手对抽签结果签字确认,依次按顺序在相应赛场逐项进行比赛。

(三)每次比赛前20分钟,凭抽签号进入赛场。由比赛现场工作人员组织指挥选手到指定的准备室进行各项赛前准备工作。比赛工作人员负责对各参赛选手的身份进行确认检查。各参赛选手应对比赛的物品进行检查确认。

(四)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则,并自觉接受评委的监督和警示。若因突发故障原因导致比赛中断,应提请评 2

委组组长至现场确认其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五)配合参赛选手进行比赛的模拟患者以抽签方式确定,并在指定地点、时间侯场并更换患者服装。

(六)选手比赛开始、终止时间由赛场计时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七)赛场内严禁吸烟,比赛过程全程录像。

七、赛场规则

(一)各类与比赛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大赛执委会印制的相应证件,着装整齐,进入工作岗位。

(二)各赛场除大赛执委会成员、现场评委、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大赛执委会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三)新闻媒体等进入赛场必须经过大赛执委会允许,并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不得影响比赛正常进行。

(四)各参赛队的领队、指导教师以及随行人员谢绝进入赛场。

八、申诉与仲裁

(一)参赛选手对不符合比赛规定的用物,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二)选手申诉均须通过本代表队领队,按照规定时限以书面形式向大赛执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委员会需认真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通知领队。

(三)大赛执委会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违者按弃权处理。

九、成绩评定

(一)护理操作比赛成绩由现场评委依据比赛评分标准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为选手得分,记入选手个人成绩。

(二)成绩核算办法:每项操作的总分为100分,依据比赛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成绩的先后顺序,得出名次。如成绩相同,名次并列。

(三)参赛选手的最终名次依据总成绩排序。

十、奖项设臵

(一)参赛选手奖

每个比赛项目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前三个奖项数量占本比赛项目参赛选手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20%、30%,其余为优秀奖。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

中职护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护理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22-03

护理技能竞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临床教育为着力点,目的是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护理技能竞赛的每个项目都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以及服务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因此,护理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增加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发现护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文探讨护理技能竞赛的辅导方法,制定科学的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今后指导学生参加护理技能竞赛提供参考。

一、建立优秀的辅导团队

(一)明确领导小组和辅导教师。学校接到护理技能竞赛参赛任务后,首先是成立领导小组和辅导参赛团队。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参赛领导小组,负责比赛工作的领导、组织;成立以教务科长、基护教研组长及由多位护理教师参加的参赛训练团队,负责包括参赛小组跟各部门的协调、参赛选手的筛选、对参赛选手的赛前技能训练辅导等各项工作。

(二)统一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各参赛项目的护理技能操作标准。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指导老师统一培训的指导原则及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争取优胜,为校争光。在训练正式开始实施前,辅导参赛团队对于参赛操作项目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制定出内容具体、科学、要求明确的技能操作标准和动作规范,让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要明确各个技能操作项目的概念、意义、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得失分要点。这样,参赛选手在技能训练中就能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照章办事,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从而确保选手所做的各项技能操作在实践操作训练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确定好辅导教师的任务和分工。明确总指导教师、技能操作示范教师、负责后勤管理教师等具体分工及各自的任务。一般总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组长担任,三名参赛选手各由一位指导老师详细指导,全程负责。三位指导老师每人可以负责一项护理技能操作的示范和带教,务必做到技能操作示范标准、规范,精益求精;生活、后勤管理则由其中一位老教师兼管,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二、参赛选手的挑选

决定护理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是选到优秀的参赛选手。优秀选手的标准是:(1)参赛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有责任心,勤奋,刻苦。(2)学习成绩好,聪明,悟性好,应变能力强。(3)心理素质好,乐观,自信,遇事冷静,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4)有文艺或体育特长,外形佳,体能好,动作敏捷。(5)普通话标准,表达及沟通能力好,语音清晰,声音悦耳。例如,校内一些文艺骨干、体育健将、广播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都可作为参赛选手的候选人。选举范围、方式可通过校内竞赛、班级推选、任课老师推荐等形式初选出来,经多次淘汰,直至最终正式确定3名参赛选手。

三、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护理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中,训练内容和重点均是强化无菌观念,操作理念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过程中务必与临床接轨,不做“哑巴操作”,而提倡边说边做。做好操作前评估和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的嘱咐等,注重操作过程中随时与患者的交流与配合,克服只顾操作而忽视患者感受的做法,操作流程上做到准确无误。另外,将复杂的技能操作教学过程具体化为若干个可观察、易操作、可控制的单一教学技能项目,借助录像和电教技术手段进行录像、录音,反馈给参赛选手,让参赛选手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达到的训练效果及操作水平。

2.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并对受训后选手的技能操作进行录像。选手操作完之后,一起回放、观摩录像,进行信息的反馈,将选手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老师要根据录像对选手的动作进行逐一细节的分析、评价,同时总结优秀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做得不妥之处,选手进行自我分析、自评;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交流讨论,拓展思维,优化细节,完善并提高操作水平。横向比较选手之间操作的细节、技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纵向比较参赛选手历次的录像内容,找出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参赛选手学会总结经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训练中去检验和拓展,以求进一步提高。也可以让选手通过观摩护理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的视频和观看自己的操作视频,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力争向国赛获奖选手的水平更近一步。

3.引入院校合作,学校与医院深度结合,突出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在院校合作的基础上,让选手进入临床,通过教学环境、技能训练的循环教学,让选手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提高护理人文素养水平,增强护患沟通能力。

(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除了操作训练外,还抽出校内优秀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师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辅导。理论教师通过分析竞赛理论考试的范围和路径,紧紧围绕理论考核范围进行详细的辅导。多讲临床案例,包含内、外、妇、急救等多科护理知识,并根据每位选手的不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制订有效的培训方案,采取“讲、练、考”等方法,时时跟进每位选手的学习进度,随时掌握选手的学习动态,力争攻坚克难,将理论与技能实践难题做到一一突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选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选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对选手的理论培训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来进行传授,而是让选手亲自设置临床情境,在模拟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思考,在真实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引导选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充分挖掘选手潜在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达到理论培训的效果。

(三)体能和礼仪训练。虽然比赛的内容主要是护理技能,比赛项目也五花八门,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須有充沛的体力作为比赛的保障。技能竞赛选手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竞赛过程中延缓疲劳产生,提高操作成功的效率。首先,在体能训练设置中应该立足护理职业的特点,增加田径、球类(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内容,既能锻炼竞赛选手的体能,又能调节选手的心理,激发竞技意识。另外,护士的礼仪训练也要渗入每项技能操作中去加以强化,达到训练标准要求,真正把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融入护理操作技术中去,而优美的形体礼仪也会增强选手的自信心。

(四)实施心理干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竞赛成绩。因此,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位竞赛选手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干预,对选手的生理应激、竞赛心态、认知辅导、情绪控制、意志训练等进行训练,并评价心理干预的作用,以提高训练的质量。

在训练的最后 2-3 周采取音乐放松方法的心理干预法,能降低护理技能竞赛选手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水平。所使用的音乐放松材料的音乐和指导语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含渐进式放松、音乐冥想和唤醒。在音乐冥想部分,包含成功体验指导和暗示的曲目的连续应用,甚至个别曲目的指导语会对选手进行成功体验的引导和暗示,该部分暗示可唤醒其正性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于竞赛的信心。

最后,在竞赛开始前,从正向思考、明确目标、发现资源、小步行动四个方面,引导选手如何以良好心态更好地面对比赛,给选手减压打气。

(五)模拟仿真训练。具体如下:

1.在训练过程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模拟竞赛评委由学校历年参加全区竞赛中获奖的带教领导、老师和选手及临床专家担任,安排其他护理、助产等班级的学生作观众,模拟竞赛场面,营造竞赛氛围,提高选手心理素质,使选手能在正式比赛中从容应对。

2.每次模拟竞赛前先进行考试顺序号抽签,选手进入准备室后再进行具体考试项目的抽签。比赛时设 4 名评委,4名评委分两组,两人负责技能操作评分,两人负责进行人文素质评分。要求评委在现场打分时注意记录下每位选手在竞赛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3.模拟竞赛结束后由临床专家和辅导教师等对选手竞赛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与选手共同分析,使选手发现自身不足,针对每位选手制订专门的个人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进步快、应变能力强的选手给予肯定及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4.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集训地点上,除了实训室,还可在学校的公共场所如学生饭堂、操场,甚至校门口、马路边等。也可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开放式”训练,欢迎其他同学来观摩,并不定期在班级、年级、全校进行逐级竞选及竞赛。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根据以往护理技能大赛备赛冲刺阶段训练过程中的经验,在最后 3 周的冲刺训练阶段,运用迁移地点测验的原理,提供新颖情境以便刺激选手,克服长时间、同一地点、重复训练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疲劳,使选手在不同于平时地点、平和心理状态下的练习中,激发其尽早进入竞赛的应激状态,有利于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及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5.利用院校合作机会,经常从临床一线聘请护理专家对参赛选手定时进行操作考核及指导,让参赛选手的护理技能操作训练更接近临床,更符合临床实际。利用合作机会多安排选手到医院去参加临床实践,亲身体会临床护理操作是如何去实施的,也把握机会多看临床护士是怎么具体给病人做护理操作的,零距离的临床实践对选手有很大的帮助。

(六)逐级竞赛淘汰机制的运用。在训练过程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可在模拟竞赛过程中采取“开放式”竞赛,欢迎其他同学来参观,模拟竞赛评委由学校历年参加全区竞赛中获奖的带教领导、老师和选手及临床专家担任。每次模拟竞赛前先进行考试顺序号抽签,选手进入准备室后再进行具体考试项目的抽签。真正做到模拟竞赛场面,营造竞赛氛围,提高选手心理素质,使选手能在正式比赛时从容应对。通过不定期在班级、年级、全校进行逐级竞选及竞赛,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度,后 3 名选手将被淘汰,直至最后正式确定 3 名参赛选手。

(七)引入院校合作提升选手的护理人文素养水平,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在护理技能竞赛中发现,不少选手缺乏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面狭窄,导致在竞赛中应变能力欠缺,难以很快适应比赛环境。为此,应引入“校院合作”提升护理技能竞赛人才人文素养,以此完善护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营造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能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很多时候参赛选手没有把握好沟通的要点,认为把语句背熟、语音语调改变一下,就是和模拟病人有效地沟通,其实只会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首先要理解沟通的原则,即“先微笑再开口”“先致谢再结束”;其次必须做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要把竞赛模拟病人当作模拟人,而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感情、需要你去照顾的患者,用心去了解其想法和感受以进行有效沟通,这样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就会有自然而然的变化,与病人的沟通就会更加自然、顺畅。通过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教学,选手护理技能操作中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得到了强化。

总之,护理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可以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护理教学质量,加强护理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明瑶.技能竞赛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2)

[2]冯敏华,赵凤霞,董丽芳.以护理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

[3]黄丽萍,谢静,杨玉荷.浅谈护理大赛参赛选手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卢秋妍(1977— ),女,广西百色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助讲,主管护师。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4

一、改革教学模式, 拉近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距离

中职护理学生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的初中生, 针对这些学生年龄小, 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理解能力及动手能力差等特征, 我们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 在理实一体实验室,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 强调重点和难点, 接着视频播放临床输液操作, 一步一步示教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并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当堂进行课程测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也可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 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指出问题并进行打分。整个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是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 不仅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更改变了传统教学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而上实践课时又缺乏足够理论指导,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提高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 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操作要领, 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护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 抓住实验课的要领, 保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课学习过程中, 能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好的实物、模型或教师的规范示教, 对护理操作技能有一种全面直观的学习, 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在进行示教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示范操作, 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性的练习, 一定要让学生心领神会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以测体温实验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测量, 然后教师再规范地重新测量, 比较数据为什么有差别, 并列举出三种测量体温过程中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一一实验验证, 如测腋下温度夹紧与没夹紧及夹时间长短的结果区别, 刚喝热水与喝后半小时及没喝热水前的口温区别等,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体温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为临床护理打好基础。

三、创设情境,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法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提升护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护士、患者和家属的轮流扮演, 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有问题咨询与回答的环节, 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和兴趣进行护理技能的操作练习,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感受不同的心理,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沟通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给患者做皮试的情境, 假设护士在没有对患者进行用药史询问的情况下, 就给一个有过敏史的患者做皮试导致青霉素过敏的病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表现过敏性休克的情形, 再指导扮演护士的学生实施抢救措施, 从而强调皮试问三史的重要性, 同时进行皮试操作, 包括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皮内注射方法的操作等情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应该准备什么用物;与患者之间应该沟通哪些内容;如何配制皮试液;如何注射;当出现过敏休克时, 应该怎样进行抢救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复练习, 督促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达标

虽然实验课教学占据了二分之一的课时, 但是对于护理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 练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所以, 除了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练习外, 课余还应为学生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在课外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组练习、反复练习。比如, 在讲解无菌操作时, 需要学生建立起无菌观念, 但是很多护生在刚开始操作时并没有无菌的概念, 尤其是在进行注射或导尿护理操作过程中, 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不太注意无菌操作的细节, 污染次数多。基于这样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讲解, 然后将护理技能操作的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 让接受能力与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操作标准。此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自行进行练习, 相互纠正问题, 真正掌握操作, 使学生的操作得心应手, 规范流畅。

五、结语

深化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前提。广大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经验, 纠正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加大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摘要:护理实验教学是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操作技能。但从整体上看, 当前的护理实验教学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要想真正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庄前玲.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中学生紧张心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14) .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5

“护理技能”项目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护理技能(中职组)

二、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临床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素养;引领中等职业学校适应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平台;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

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竞赛分别设臵健康评估室、抢救室2个考评站点。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病例对患者进行评估,列出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在抢救室,选手连续实施三项护理技术操作,主要考核检测选手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人文职业素养。案例分析竞赛时长10分钟,技术操作竞赛时长为28分钟。

(一)竞赛路径

参赛选手首先对给出的1份临床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以书面形式写出主要问题。然后各选手按抽取的参赛号依次进入相应的抢救室,独立连续完成单人徒手无菌操作、心肺复苏及静脉输液三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二)竞赛内容

1.理论测试:在健康评估室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时长10分钟。

2.技术操作:在抢救室独立连续完成无菌操作、心肺复苏及静脉输液三项技术操作,时长28分钟。

3、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个人赛,以团队方式报名参赛。各学校选拔2名优秀选手组成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市大赛,每队选手限1名指导教师。选手首先在健康评估室独立完成临床案例分析,列出主要问题;然后按抽取的参赛号在抢救室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医嘱要求,连续独立完成3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4、案例分析命题

选择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常见疾病,命制6个临床案例组建题库,抽取1个案例测试参赛选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命题要求

1.试题编写应以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紧扣课程教学内容,参照护考大纲,充分考虑护理临床的实际情况,兼顾护理技术发展趋势。

2.试题内容应具有代表性,符合考试目的,避免仅凭常识即可回答的问题。3.试题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规范,不可遗漏解题必要条件,避免使用双重否定句。

4.试题必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5.题目必须体现重点,内容要明确、具体,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命题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临床案例提供应根据竞赛的具体情况,围绕临床护理岗位要求和书面考试的特点来设计。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护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代表性原则:要选择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内科和外科疾病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并回答主要问题。

3.可行性原则:书面考试时间短,不可能面面俱到,试题的大小要适度,尽量短小精炼,要保证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内容深浅难易要适当,保证答案的唯一性。

(五)样题

病历摘要:李梅,女,50岁,农民,患慢性肾炎十余年。半年前开始出现食欲不振,恶性呕吐,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近两日未能正常进食,昨日因频繁呕吐急诊入院。查体:T 35.8℃,P 122次/分,R 26次/分,BP 140/90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面色晦暗,情绪低落不想回答问题。遵医嘱实施输液、吸氧等治疗。

问题一:请按轻重缓急对该患者列出主要护理问题。(计5分。至少写出3个护理问题,首优护理问题3分,另外2个护理问题各1分。护理问题应符合标准答案中的内容,否则不能得分。)

答案:1.体液不足;2.9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3.焦虑;4.活动无耐力。

问题二 :针对该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列出主要护理措施不少于4项。(计5分,首优护理问题错误不得分。)

答案:1.首优护理问题:体液不足;2.主要护理措施:(1)遵医嘱正确静脉输液以补充血溶量。(2)观察并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和气味。(3)及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4)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出入液量、尿比重、体重。

一、竞赛规则

1.参赛选手须为2016年度在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年龄须不超过20周岁。

2.参赛选手技术操作的出场顺序以抽签决定,并由各选手对抽签结果签字确认,依次按顺序在相应赛室进行比赛。

3.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则,并自觉接受裁判的监督和警示。若因突发故障原因导致竞赛中断,应提请裁判确认其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4.选手竞赛开始、终止时间由赛场裁判记录在案;比赛时间到,由裁判示意选手终止操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5.赛场各类工作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大赛执委会印制的相应证件,着装整齐,进入工作岗位。

6.各赛场除大赛组委会成员、执委会成员、专家组成员、现场裁判、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大赛执委会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7.现场观摩师生等进入赛场必须经过大赛执委会允许,并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不得影响竞赛正常进行。

二、竞赛环境 在规定赛场内,模拟医院护理工作情境,设臵:

(六)竞赛场地 1.等候区 2.技能竞赛区

(1)健康评估室:标准笔试考场(2)准备室:配备操作相关用物

(3)抢救室:操作场地宽敞、明亮;配备病单位、床旁桌椅、医学模型人等。

3.工作区

包括分数登记室、仲裁室、裁判休息室、工作人员休息室、医务室。

(七)竞赛设备

1.无菌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2.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在医学模型人上进行操作。

3.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与模拟患者沟通,在仿真手臂上进行操作。

4、技术规范

项目名称:临床护理技术(无菌操作+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完成时间:28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

1)无菌操作:操作台、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无菌巾包、消毒液棉球缸、无菌干棉球缸、无菌持物钳及持物筒一套(干置)、无菌手套2副、清洁弯盘2个、无菌容器(内盛:治疗碗1个、弯盘1个、血管钳1个、镊子1个、纱布4块)、手消毒液、治疗车、记录纸、笔。

2).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模拟人、诊察床(硬板床)、治疗车、治疗盘、人工呼吸膜、纱布(用于清除口腔异物)、弯盘、抢救记录卡(单)、笔、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脚踏垫、洗手液。

3).静脉输液技术:①治疗盘:皮肤消毒液(安尔碘)、无菌干棉签(一次性)、0.9 %氯化钠(250ml塑料瓶)、输液器(单头)、输液瓶贴。②输液执行单、输液执行记录卡、止血带、治疗巾、小垫枕、输液胶贴、弯盘、血管钳。③治疗车、洗手液、锐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④输液架。⑤剪刀。

(八)、评分方法

竞赛成绩采用百分制、分步计分。每名参赛选手总分为310分,其中,案例分析占10分;技术操作各占100分(无菌操作100分、心肺复苏100分、静脉输液100分)。

1.案例分析以理论知识评分标准给分;技术操作在同一抢救室进行,依据评分标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其余裁判给分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为参赛选手技术操作得分;两项成绩之和记入选手个人成绩。

2.参赛选手的成绩当天公布评分结果。

3.参赛选手的成绩排序,依据竞赛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名次。如成绩相同,名次并列。

(九)竞赛须知(1)参赛队须知

1.所有参赛学生往返的交通费、食宿费及保险费由各代表队自理。2.所有参赛院校均由教师带队,否则不予接洽。3.各参赛队的随行人员谢绝进入比赛现场。(2)指导教师须知

1.指导教师必须是参赛选手所在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每队选手限1名指导教师。

2.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对应关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3)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女选手须着护士服、护士裤、护士帽、头花和白色护士鞋、进入赛场;男选手着白工作服、圆顶帽、白鞋。选手不得在参赛服饰上作任何标识,不得携带移动电话进入赛场,违规者取消本次比赛成绩。

2.参赛选手技术操作的出场顺序以抽签决定,并由各选手对抽签结果签字确认,依次按顺序在相应赛室进行比赛。

3.比赛前15分钟,参赛选手凭参赛证、身份证进入候赛区。赛场工作人员负责对各参赛选手的身份进行确认检查。参赛选手凭抽签号提前15分钟进入赛场,由现场工作人员组织指挥选手到指定的准备室进行赛前准备工作。各参赛选手应对比赛的物品进行检查确认。4.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则,并自觉接受裁判的监督和警示。若因突发故障原因导致竞赛中断,应提请裁判确认其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5.选手竞赛开始、终止时间由赛场裁判记录在案;比赛时间到,由裁判示意选手终止操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4)工作人员须知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25-2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各省市各职业院校的重要赛事。会计作为传统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会计技能大赛吸收了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应用方向,在反映出新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同时,也赋予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内涵。

一、会计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一)会计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

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的竞赛内容包括会计实务、翻打传票、点钞、珠算及会计电算化五个项目。以2015年在泰州机电高职校举办的财会技能大赛为例,其项目设置及占比情况如表1。

(二)会计技能大赛的作用

1.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促进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如今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一个真实评价和衡量标尺。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职毕业生会计专业岗位可拓展为以下几个方向:出纳、核算、总账及会计电算化维护等。而技能大赛则主要以掌握具体技能为目的,大致分为货币收付、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电算化系统维护等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不谋而合。见表2。

2.技能大赛促进了中职院校办学设备与机制的完善。

以我校为例,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多次荣获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我校与用友公司合作,购买正版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设备及会计信息化练习自测平台,在用友公司协助下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从而大大提高了我校实践性教学能力。作为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参与者,笔者参与了竞赛准备到赛后总结的全过程,并作为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训练,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专家评委、其他参赛学校指导教师以及用友公司技术人员的交流,不论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是实践性教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些提高一定会对我校以后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技能大赛能够推动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能检测出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技术人才的水平。所以说通过会计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弱点,还能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中开展会计技能大赛能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会计技能大赛能够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调整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二、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会计专业课教师仍然偏重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即使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较高,但大多采用封闭式的训练方法,导致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效率低下。学校开展实务课目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但一些学生反映,感觉上就是做会计分录题及处理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流于表面,内容比较平面,题型单一抽象,与真正的企业经济实务仍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只是个别同学的感受,但是也反映了职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会计专业实践性的特点。

2.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会计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还是讲授法,虽然也有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但是由于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具体的经济业务大多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述或者文字的描述,学生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一旦接触到正式的账单票据,就不知所措,与会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3.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它的特点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也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实践要求。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学历都很高,但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岗位设置不了解,其会计职业技能并没有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往来工作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以赛辅教,优化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策略

1.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中职院校应结合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考核内容、评价标准等合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规范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以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为例,应围绕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为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行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职业要求规范会计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以确保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日后更好就业。

2.以大赛为抓手,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针对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磨破嘴,学生昏昏睡”的情况,可把技能大赛的形式引入课堂,处理会计手工账务项目,将选手分为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岗位,给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依照不同岗位,根据真实的单证,完成当月会计账务处理(包括手工的和电子的)。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推进项目教学为导向,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同时传送到课堂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加强调“双师型”教师的作用。针对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专业工作经验的短板情况,教师要深入企业,更新税法、核算等的最新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同时职业大赛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平台,技能比赛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内容新、综合性强,对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水平。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7

一、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形式过于机械。传统的护理教育的教学观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 强调教给学生知识、技术。实验课由带教老师课前准备好实验用物, 上课时先由老师示范, 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实验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动作的规范性。导致学生死记操作流程, 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操作机械, 虽规范、但无创新, 虽严谨、但不灵活。限制学生思维, 影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2) 实验设备陈旧。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 限制了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开展。由于经费不足, 实验室的一些主要仪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更新, 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而临床上医疗设备更新较快, 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 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人才的需求。

(3) 实验室管理不到位。目前, 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教师, 而带教老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另外, 有些学校实验室仅在上课时开放, 限制练习项目及时间。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实验考核标准不完善。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 有的甚至不考核, 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 而理论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能操作为中心, 过分强调某些细节, 导致学生注重快而准确地完成操作, 而忽略病人的整体需求, 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能为病人服务的教学目的。

(5) 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将来当个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 不需要有多高的护理操作技能;另有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 不认真也没关系。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 严重影响着实验课教学质量。

二、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1) 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了解学生的需求,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改变实验教学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 应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想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不能单从书本上学, 还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

(2) 积极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 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是一种集图像、声音、影像以及三维效果为一体的先进手段, 新颖、生动、直观。能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弥补学生难以进医院手术室参观手术的缺陷, 增强了实验效果。学生可观看整个操作流程及细微操作, 使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师从繁重的讲授和演示中解放出来, 能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 学生练习时间相应增加。 (2) 运用角色互换法, 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练习兴趣。由教师根据不同实验操作要求创设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轮流充当护士、患者和家属进行表演。既利于学生从角色互换中领悟到不同心理感受,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及关心尊重患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3) 强化动手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 让学生多动手, 从外科手术中最基础、最共性、最一般的技能开始, 包括如何正确更换清洁手术衣裤、鞋子, 戴口罩、帽子, 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术前准备, 以及器械辨认和使用、止血、换药、拆线、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等基本技能操作。然后, 在学会的基础上要求熟练、规范,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3) 改善实验条件, 提高教学效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是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我校不断加大投入, 彻底改变了硬件不足、无专门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的状况, 保证学生人手一套常规手术器械。外科护理学大部分操作都是创伤性的, 让病人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现实的, 而动物实验成本又太高。近年来, 我校购置的创伤、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有效解决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操作平台而无法实施的难题, 解决了有创伤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 可以模拟完成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训练, 如心脏胸外按压、静脉切开、气管切开、各种穿刺、各种导管置入等。

(4) 转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课考核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把实验课成绩作为单项成绩计入学分,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例如:操作与理论回答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平时练习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实验考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不能进入下一轮的学习, 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课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5) 密切联系临床。 (1) 重视《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见习, 抓好床边讨论和病例分析, 切实加强外科护理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外科体检、无菌操作及常用的诊疗操作等。通过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方法, 提高见习效果, 让护生了解医院、护士对患者应负的责任, 具体看到将来的工作和肩负的责任, 使学习目标更加鲜明、具体, 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心,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知识更新。加强集体备课, 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重新修订操作规程, 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要求带教教师定期下临床, 了解临床护理新动向, 提高业务水平。

(6) 加强实验室管理, 密切配合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此外, 开放实验室,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求得真知。

总之,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 只有注重强化护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可芹, 胡定伟.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4) .

[2]李璐.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8 (19) .

[3]王席伟, 曹永军, 赵珊.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课程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5) .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8

1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

归因是人们对生活中重要事件成败结果的原因解释。Weiner将归因倾向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及可控性3 个维度, 包括能力 ( 内部、稳定、不可控) 、努力 ( 内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 ( 外部、稳定、不可控) 、运气 (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4方面内容[3]。中职护生若把操作技能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运气、任务难度等不稳定因素, 则能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4]。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即是基于上述理论产生的重塑学生积极归因方式的干预手段。

2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归因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因此, 在每项护理基础技能考核后都需进行积极归因训练。经过长期反复归因训练及强化, 可达到训练效果的保持与迁移。现以“静脉输液技术”为例介绍其教学设计。

2.1 优化教学活动

有研究证明, 学生若将失败的学习体验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 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5]。为尽可能避免中职护生因此而减弱学习动机, 教师可通过例证法使中职护生认识到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技能, 需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 强调熟能生巧, 从而降低中职护生对静脉穿刺技术学习难度的认知, 以优化教学活动, 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等方式形象地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激发学生学习静脉穿刺技术的积极性, 而后重点介绍静脉穿刺技术的操作原则和操作要点, 随后通过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练习, 教师反馈流程进行静脉穿刺技术教学。

2.2 创建成败体验情境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难度不同的考核项目, 为护生创建成败情境。如一部分学生可利用模拟人来考试, 一部分学生可选取血管情况比较好的搭档充当病人进行考试, 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选取血管情况不是很好 (如肥胖、消瘦等) 的搭档充当病人进行考试。适当难度的考核项目可帮助护生有效建立成败体验情境, 让护生认识到“一针见血”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的, 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将其归因于自身操作能力太低, 而是由于自己不够努力[6]。在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为:静脉输液排气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法、静脉穿刺技术。

2.3 筛选试验对象

教师可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学业成就分量表[7,8]测量护生的成败归因倾向。然后以归因倾向结果为主要依据, 以教师对学生平常的观察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为辅助依据来筛选试验对象, 选取有消极归因倾向的中职护生作为训练对象[6]。

2.4 训练试验对象

2.4.1 介绍归因知识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及例证法向被训练护生详细介绍归因相关知识及具体的训练方案, 使其了解积极归因倾向与积极学习情感及学习行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并强调积极归因在护理基础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充分调动试验对象的积极性, 得到其的配合。

2.4.2 强化归因知识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 如:为什么不能一次排气成功?为什么不能正确处理输液故障?为什么不能一针见血?这次考核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 随后教师组织护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对其讨论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对有消极归因倾向的护生进行个别引导。教师可采取面对面沟通交流方式, 倾听其内心真实想法, 帮助其分析失败的主要原因, 使其认识到操作成功可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 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2.5 归因训练后再评估

在归因训练结束后, 教师对试验对象进行综合考核, 包括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考核、归因倾向再测量以及考核成绩前后差异对比分析, 总结此次归因训练的优点与不足, 对有明显消极归因倾向的护生在以后的操作技能训练中给予更多关注;思考并设计更合理的归因训练方案, 以提升中职护生整体技能操作水平。

3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一致性, 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适合在中职护生操作技能训练中广泛应用。

3.1 有助于培养中职护生反思学习能力

护理基础技能操作具有流畅性、严谨性、规范性等特点, 中职护生很难做到一次性成功,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护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护理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回顾性归因分析, 使其重新认识影响其技能考核成绩的原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一项有策略可循的主动性学习行为, 促使中职护生及时反思并改进不足, 提升学习能力。

3.2 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调查表明,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9]。首先,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是在以护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积极归因引导;其次, 在归因训练过程中, 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 对护生在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其进行归因分析, 帮助护生重建积极归因倾向, 通过自身努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操作能力, 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3 有助于激发中职护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也是维持学生长期有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中职护生往往在初次接触护理基础技能时有很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 最初的好奇心消失, 发现技能操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尤其是遇到困难后学习兴趣随之减弱,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积极归因训练能够有效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缓解学生的挫败体验情绪, 帮助其恢复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4 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心理素质

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能力不仅仅与动手能力有关, 还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中职护生在技能考核中往往存在由于自卑、紧张、害羞等消极心理因素导致成绩不理想现象。而积极归因训练能帮助中职护生增强自尊和自信, 增加自我认同感, 这将有利于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提高其整体技能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洪姣.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 :92-94.

[2]满力, 郭玉娟, 化翠环.归因训练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3) :9-10.

[3]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5 (92) :548-573.

[4]常少兰.积极归因训练对中职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史海云.中学生学习归因的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9.

[6]田茜, 范秀珍.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7) :94-95.

[7]张雯.师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2) :142-143.

[8]李建伟, 曹光海, 余鹏, 等.家庭环境因素与特殊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1) :52-53.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9

1 比赛方法

1.1 参赛对象、时间

参赛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 学生自由组队 (5人一组) 参加班级的选拔赛, 胜出者代表班级参加校级决赛。时间为学生实习岗前培训前一个月。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是为了以赛代练、以赛促练, 通过比赛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激发学习积极性, 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使学生在岗前培训中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实习和就业准备。

1.2 比赛模型

比赛模型采用美国MITI公司生产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 (emergencg care simulator, ECS) [2], ECS能够模拟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如血压、脉搏、呼吸、心音、肠鸣音等, 还可以模拟各种病理情况, 如外伤、气胸、心律失常等, 参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 根据病情进行变化。此外, ECS还可以接受绝大多数护理、医疗操作。最难能可贵的是, ECS具有模拟发声系统, 能够和学生进行言语沟通, 训练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3 比赛内容及编排

比赛内容包括两部分: (1) 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主干课程中的基础护理技能, 如病情评估、静脉输液、无菌技术、给氧法、心电监护、医嘱的执行、标本采集、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2) 护士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等。

比赛通过一个临床常见医疗护理任务将上述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宫外孕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等。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 如“这是一个车祸伤员, 请对他进行相应治疗、护理”引入比赛任务, 学生自行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护理。比赛注重考查学生的自我判断、决策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扮演医生, 通过医嘱的变化串联整个比赛过程, 评委对学生的处理全过程进行评价。

1.4 评价

与传统的护理技能比赛评价标准不同, 新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1)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单一操作的步骤、细节, 而且注重多个护理技能的综合应用; (2) 评价标准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挂钩, 注重操作原则和实际应用要求; (3) 加入护士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评价; (4) 评委的组成多样化, 既有学校教师也有护理专家, 还有临床一线护士, 希望能全面评价。

2 结果

2.1 参赛学生对护理技能综合应用比赛的评价

对2010级、2011级参加校级决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 收回问卷48份, 回收率100.0%。结果显示, 80%以上的学生对这种比赛模式持肯定态度, 认为对自身定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认为这种比赛模式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能激励自己学习, 更好地融入到之后的实习中 (见表1) 。

2.2 评委对护理技能综合应用比赛的评价

我们精心选择评委, 共设8名评委, 其中学校教师2名, 从三级甲等医院聘请护理学方面专家6名, 其中2名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部主任, 2名护士长, 2名护士。为保证评价的连续性, 8名评委连续参加了两届比赛。调查结果显示, 8名评委中, 6人认为这种比赛模式符合医院护士实际工作情景, 6人认为比赛评价标准符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可见, 不管是学校专职教师还是临床护理专家均对这种比赛模式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调查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技能综合应用比赛起到了桥梁作用

3.1.1 加强了单一学科中多项技能间的联系

传统的护理技能比赛考查学生对单项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而实际工作中, 对一名患者的护理包含了多项护理操作, 是一个综合应用的过程。很多学生单项护理技能操作完成得很好, 但是一旦综合应用多项护理技能便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将多项护理技能融合到一个护理过程中, 检验学生对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密切联系临床, 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3.1.2 增强了课程间的联系

传统的护理技能比赛一般是各学科单独比赛, 学科之间没有交叉, 而护士实际工作过程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将多学科技能综合到一个项目里, 检验学生对多学科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增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3.1.3 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间的差距

传统的护理技能比赛评价标准与临床工作对护士的实际要求存在差距。新的评价标准和临床标准高度接近, 完全用实际工作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缩小了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3.2 护理技能综合应用比赛注重综合素质的检验

传统的护理技能比赛注重对操作步骤、细节的检验,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考查。一名出色的护士除了要有高超的护理技术, 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3]。我们将护士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比赛评价标准, 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检验以及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用优秀护士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3.3 护理技能综合应用比赛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十分赞同、支持这种比赛模式, 认为通过比赛能够清楚自身实力,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为下一步学习指明了方向;认为对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种促进作用不仅在于对技能的应用方面, 还在于对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促进方面。

比赛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目前教学与临床要求的差距, 进而寻找办法缩小差距。因此, 不仅要将技能教学与临床接轨,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护士职业能力, 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叶丽萍, 李瑜, 王晓冰, 等.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医教育, 2008, 27 (4) :55-56.

[2]万学红, 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10

一、参赛前的准备

1. 领导重视。接到山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此次护理技能大赛的通知后,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狠抓落实。大赛前制定出有效的参赛方案, 安排部署学生的选拔、训练、参赛各环节的工作。由护理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专业辅导、训练。同时学校制定了赛后奖励方案, 做到奖惩分明, 责任到人。

2. 选拔参赛学生。根据比赛的要求, 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选拔对象是中专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参赛选手要从外在形象、语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学习成绩等几方面考虑。为了选出优秀的选手, 从上《护理技术实训》课开始, 我们就注重观察和了解学生,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学生平时表现, 参考学校护理技能比赛成绩, 征求班主任意见, 然后经过培训、考核及多次淘汰选拔, 从中选出3名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3. 准备训练所需物品。训练所需物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参赛选手的成绩, 教师

应特别注意操作训练物品与大赛用物保持一致。教师应与组织单位勤联系, 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电子邮件、QQ群等及时掌握比赛用品的信息, 购买与技能大赛一致的训练所需物品, 以便大赛能正常发挥, 取得好成绩。

二、技能大赛训练

1. 激发学生参赛热情。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在竞赛过程中, 人们树立威信的动机或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 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潜能, 使学生心中真正产生“我能行”出现“我要做”的实际行动, 建立成功的人生态度。我们给学生讲解经过训练后可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提升个人气质, 在竞聘工作中增加优势, 为就业拓宽途径。

2. 技能培训。首先, 教师对参赛项目的操作标准逐步细化, 做到统一、规范。其次, 深入医院了解临床操作的新进展和要求, 为学生设计临床案例的真实情景, 写出详细的操作流程, 包括如何评估环境、用物、病人, 操作中与病人交流时的语言、表情, 并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 操作后对病人的解释工作等。训练中应严格遵循: ( 1) 以病人为中心, 体现人文关怀; ( 2) 操作中做到三査八对, 注重健康教育; ( 3)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 应把握操作的准确性, 针对细节问题进行强化, 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训练中, 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艺术辅助护理操作, 用美好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取得患者的配合支持。教会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 消除患者的顾虑, 操作中的语言交流要做到亲切自然、不做作, 交待注意事项语气应温和、条理清楚、语速要适中。可让学生互为护士和患者, 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各自充当患者, 促使其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体验患者的痛苦, 产生共鸣, 从而用最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训练中, 只有娴熟的操作技术,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很难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了消除学生紧张心理, 提高心理素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我们模拟比赛现场, 制造紧张气氛, 使学生逐步适应比赛现场的环境。训练参赛选手多次在校领导、专业教师、学生面前表演, 然后又请临床专家扮演监考教师, 严格要求学生。尽量营造赛场气氛,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力争使参赛选手做到在各种场合操作都“旁若无人”。

5. 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护理技能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职业素养。护理操作过程本身就有艺术美, 操作中应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准确、敏捷、姿态优美等, 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因此, 我们在训练中把站姿、走姿、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等姿势加以强化, 提高学生的外在气质和形象美。

6.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赛前经常进行模拟考试, 考试环境模拟比赛现场, 考生号不断变化, 病床的摆放随时调整, 物品的摆放巧妙设计, 教师有意制造障碍, 让学生自行解决。例如, 在做密闭式静脉输液时液体拉环断了如何处理? 排气过程中出现小气泡如何补救? 无菌棉签掉在地上如何处理? 在训练过程中既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轻松自如地应对新问题的发生。

三、体会

1. 技能大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技能竞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赢得比赛, 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加强技能训练。训练中学生们相互配合, 相互竞争, 各取所长,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仪表体态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2. 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护理技能大赛, 教师全面参与和组织, 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接受大赛的锤炼, 同时也是教师接受教学效果监测,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自身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大赛期间, 各职业院校指导教师通过观摩比赛现场及赛后专家点评等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一起探讨护理教育的发展, 相互切磋操作技能, 加强和促进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3. 技能大赛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技能大赛对学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挑战。近年来,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 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实训室建设, 先后购进添置了各种先进设备, 改善了实训条件。实训设备力求与大赛一致, 为训练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帮助。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技能大赛的比赛成绩,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指导教师对选手层层选拔, 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规范的仪表仪态等。我校3名选手参加山西省第八届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 两人获二等奖, 一人获三等奖。技能大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缪礼红.浅谈护理技能竞赛指导经验[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3) :71-72.

中职学校数控技能教学浅探 篇11

关键词:中职院校 数控 教学

一、我国中职学校数控教学现状

到2008年,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已超12万台,居世界首位,数控机床的普及率也将大为提高,因此数控技术的应用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地区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这说明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中职数控教学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了数控专业学生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例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其次,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最后,学生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

二、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国家相关部门对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类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虽然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1.我国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2.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3.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脱离生产实际。

(二)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技师、讲师)”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数控实训设备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实训效果并不好。

三、中职院校数控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有一支较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把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形成产、教结合。

(二)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院校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技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一学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数控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部分学生在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很快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

(三)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应继续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基地的建设。

中职护理技能教学 篇12

1 护理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模式的实施

1.1 培训对象

从2009年起, 对我校2006、2007、2008、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4 000余人实施岗前培训。

1.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技术中的核心操作项目, 如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鼻饲法、氧气吸入法、吸痰法、灌肠法、导尿术、心肺复苏术、肌肉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青霉素过敏实验法、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口腔护理、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等。通过对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和补充, 实现了护理专业与岗位技能间的对接。我校根据基础护理技能培训的特点, 制订了基础护理技能培训的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操作流程的编写改变了传统的叙述方法, 采用程序化的表格方式, 操作步骤清晰、明确、有序、具体、可操作、可评价。操作流程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渗透人文关怀, 贯彻法制观念, 体现职业防护意识教育, 特别强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每项操作流程后还编有强化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选题原则首先是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 其次是护理学科前沿的知识点, 同时还保证了护理教材的覆盖面, 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护理理论, 巩固护理知识, 提高毕业生执业护士考试的应试能力。在操作流程的编写过程中, 要既结合临床应用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又尽量贴近教材, 凡是临床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均要予以注明。目前, 我校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技术岗位培训流程已开发出来, 并通过了临床护理专家的指导审查。

1.3 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安排在护理专业学生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周学时数为4学时, 总学时数为72学时。

1.4 培训方法

(1) 采用校内选拔护理教师和校外聘请辽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等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培训师资队伍。我们拟订了校内培训教师选拔办法, 并据此遴选出了一批素质高的培训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长期在学校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护理理念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岗位技能培训的需要, 为此, 我们从加强教师培训入手, 对选拔出来的教师进行素质拓展。这些教师除直接接受临床护理专家的培训外, 还通过临床护理专家的理论引导、举办公开课、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使他们学会护理实践教学、岗位演练、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为使岗位培训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我校还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临床护理岗位实践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为兼职教师, 参与培训与考核工作, 弥补了学校教师在临床经验上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2) 与临床及用人单位合作开展教学和训练活动, 在教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转变成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方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按照以“学生演练为主, 教师点拨为辅”的原则组织教学, 课堂上学生演练时间占2/3以上。每节课同时有两位教师带教, 其中一位是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讲解后将学生分为两组, 每位教师带一组, 指导学生演练。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演练→教师点评→学生强化→技能达标”这一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完成岗位对接内容的技能培训后, 能够把护理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岗位技能, 并将良好的护士素质转化为行为习惯。为保证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还专门安排学生参加临床岗位见习, 强化护理实践技能, 同时还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岗位技能考核。

2 护理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1 学生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

参加过护理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的学生都能以此为契机, 认真开展职业规划, 并找到了理想的临床实习方式和护理工作岗位。

2.2 学生的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护理岗位技能, 实习后就可以直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 省去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 因此, 用人单位对这些学生十分青睐。

2.3 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将岗位对接培训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到中职课程的教学中, 如已经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护理专业, 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

2.4 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 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这些教师既精通护理专业理论, 又具有规范、熟练的专业技能;既懂得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理念, 又掌握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临床岗位实际, 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护理教育教学质量。

3 结语

(1) 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是建立在学生学完本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技能培训, 有坚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支撑。

(2) 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是在临床护理专家指导下开展的培训, 是临床护理专家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也是经过大批实习护士在临床教学中验证过的成果的推广, 培训技术先进, 技能与临床对接紧密。

(3) 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是护理岗位的核心技能培训, 针对性、实用性强。

(4) 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是建立在体验式教学基础上的培训, 注重技能训练, 实效性强, 能使护理专业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实践技能, 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5) 护理专业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是建立在职业活动基础之上的岗位培训, 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这种模式培养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缩短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护理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完善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创新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机制。蒉

上一篇:城市综合体项目下一篇:参考咨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