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教学

2024-06-16

实践教育教学(共12篇)

实践教育教学 篇1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标准的理论界定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标准的理论界定还存在着各种争议,专家学者在选择各自的独特角度来解读的同时,将其内涵描述得丰富而全面。其中笔者搜集整理到较具代表性的几个观点,表述如下: 杨延研究员认为,“国家性质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是对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进行管理的一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对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系统内一系列活动的状态、过程或结果进行的规范和指导。”[1]刘瑞军教授指出: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高职院校组织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依据,是高职院校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2]

梳理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教学标准的界定时会发现,他们均关注到教学标准对教育教学的规范与指导意义,它具有一定的总体性和前瞻性,它还同时兼顾到课程开发与实践应用。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也决定了教学标准偏重实践性,为此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标准是指导教学实践的行为准则,它全面地展现了教育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从培养过程中反映出对人才的培养规格、目标及方式方法。在探讨实践教学标准时,还要关注到它的目标层次性、职业关联性、社会发展性。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社会的发展与职业的需求来引导人才培养的层级式发展,这些内容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标准内涵的主要构成。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的研究现状

与基础教育教学标准和高等教育教学标准相比较,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标准,尤其是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标准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和国家的重视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也暴露发展不均衡、有待完善的缺点。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提高了重视程度。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 “要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3]随后的第二年,国家开始启动国家百所师范类高职院校建设的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人们的视野开始进一步关注教育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拟定,使形式内容散乱的教学内容有更为明确的规范和依据可循。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当时多为立足于本学校自行编制,在使用中强调校本特色,并没有站在教育全局观点角度来整体架构,各编写组织之间在认识上还存在着理解差距,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缺少推广意义。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印发后,人们都关注到教育部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之后全国教育管理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在教学标准的开发上有了很大突破,其中上海教育委员会率先组织开发和制定了12个专业教学标准。这反映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标准的研究东部强于西部,发达地区强于内陆地区的趋势。

这之后在教学标准的开发与研究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参与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以来,相关论著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公开出版的专业教学标准汇编也越来越多。至此,人们发现教学标准研究还仅限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在职业教育中凸显出职业为先导的特点,而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的开发还基本停留在苍白状态。直到2012年末,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目录,其中涵盖了18大类共410个专业。这些标准将陆续编制并公开印发,这将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也将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这些都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发展的良好契机。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在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研究的推动下,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发展也有了很多启发。基于实践教学标准的研究,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

1.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积极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一体化的标准体系,以此为指导确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如图1) 。

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目标是有梯度并具有连贯性的,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始终,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教学目标更侧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2.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内容全覆盖式的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中,突出教学主体的地位和教学主体的作用,以实践教学目标为引领,不断延伸和辐射实践教学内容( 如图2) 。

如图2所示,在实践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其中涵盖实践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分项训练、校内校外实习见习、教学调研毕业设计在内的相关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借助内在相关性进行有梯度的逐级训练。

3.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教学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更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渗入现代管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在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管理模式,以教学内容作为媒介,将实践教学的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体系中要密切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评价关系,还要将管理制度化、人性化( 如图3) 。

4.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侧重于硬件软件建设。其中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室的建立与使用、校内实训教室的使用与管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等; 而软件建设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教材的开发、实践规章制度的编写、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另外,保障体系的建立应是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动态体系,它是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的保障体系,为此要符合社会和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 如图4) 。

5.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最为周折,因为在动态教育的状态下,很难马上评定出学生的优良中差。为此,考评方式的选择与考评标准的拟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与学习潜能等因素。考评方式有考查和考试,统一考核和独立考核两个维度; 考评标准更侧重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前后表现对比,学生从已进入教学现场开始,就成为被教育对象,也是被测试对象。经过学习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构成的评价小组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实践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呈现以及实践技能的展示等。在评估中,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跟踪式个案研究,积累数据材料以运用到日后的实践教学中( 如图5) 。

实践教育教学 篇2

我在翻看语文课本时看到课本后面有关于书法学习的内容,便想到:青岛市有没有中学生必修书法课的规定?于是上网搜索了青岛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中学生书法课的相关文件,了解到青岛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根据规定,青岛市中小学生一周的书法课程为1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为了探究青岛市初中阶段各个学校对青岛市教育局关于书法教育要求的实行情况,我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研究时间:

20xx年7月1日~7月10日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qq发放)和 访谈法(询问在校同学及老师)

四、研究过程:

1.7月1日:编写调查问卷。

2.7月2日-7月5日: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出50份调查问卷。其中,青岛第十六中学发放8份,青岛第二十三中学发放7份,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发放5份,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发放6份,市北区实验中学发放4份,青岛市第四十一中学发放3份,青岛市四十二中学发放3份,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发放4份,以及发放给各校老师共5份,学生家长共5份。

3.7月6日-7月9日: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50份调查问卷。

4.7月10日: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共发出50份,实回收50份。

五、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来看,98%以上学校没有执行青岛市关于学习书法的文件要求,然而80%以上的学生又想学习书法。那么,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对青岛市第十六中学、青岛市第二十三中学、青岛市第三十七中学、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市北区实验中学、青岛第四十一中学、青岛市第四十二中学、青岛市第五十九中学的调查综合来看,在这些学校中都没有正式开展的书法学习课。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还有书法课这门课程。

而对调查问卷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的答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

1、在“请问您觉得书法还有必要练习吗?”问题中,回答“有必要,这是国粹”的占到94%。这项问题的回答说明了:

(1)有极大部分的中学生想要学习书法,了解中国国粹。

(2)从主观上来说,现在的中学生还是愿意学习书法,愿意传承中华文明的。

2. 在“请问您认为中国书法有普及的必要吗?”问题中,回答“非常必要”占到82%,回答“不是很必要”的占到14%;在“请问如果学校将书法课作为必修科目,您是否赞同?”问题中,回答“赞同,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占到80%。这两项问题的答案说明了:

(1)有大部分的人认同学习书法,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大部分的人赞同,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在“请问您了解‘文房四宝’吗?”问题中,回答“不了解”的占到24%;在“请问您知道书法的一些基本字体吗?”问题中,回答“不了解”的占到70%。以上两项问题的回答说明了:

(1)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的中学生约占3/4,不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的中学生约占1/4。

(2)对于书法更专业性的知识,了解的中学生人数不到1/3,而不了解的中学生人数占2/3以上。

(3)由此可见,2/3以上的同学仅仅了解基本的书法知识而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专业的书法知识,所以,在学校里开展书法课程,更深入的学习专业书法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4. 对在“请问您认为中国书法的前景会怎么样?”问题中,回答“不容乐观”的达到了44%和在“请问电脑时代,汉字书法还要不要?”中,回答“不要,信息时代电脑方便快捷,不用浪费时间学书法”的占到46%,这说明:

(1)在这个高新信息技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手机等通信、学习、工作工具已占据人们的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写字的几率就比较小。

(2)还有,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时间安排的比较紧,于是,只有很少的人能有时间练习书法。

另外在和部分老师、同学的访谈中,我又了解到,现在青岛市初中阶段的升学压力过高(甚至高过高考)以及全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都使得家长、老师担心开展书法课占用别的课程时间,耽误学习,影响成绩和升学,所以对开展书法课程不持积极态度,这也是我调查的这些初中没有开展书法课程的主要原因。

学习书法,这其中有利也有弊。首先,学习书法会使人平静心神,从而修身养性,陶冶我们中学生高雅的情操,使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享受多彩的生活;我们作为中国人,练习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我们要将这种传统发扬下去。书法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书法不仅仅是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到了现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传承。方块字不仅仅是美丽的象形文字,也是表示我们中国人“行得正、做得端”的道德要求,书法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杆毛笔、一瓶墨水、一方砚台、一张宣纸,更是一个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的途径,也是我们与中国古典文明沟通的桥梁。而弊处则是,练习书法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而作为中学生,功课紧张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练习书法可能会带来时间不够用,使注意力不能完全用在学习上等问题。而且,书法作为一种爱好,并不被很多老师所重视,于是,有些老师就占用书法课来给学生补课,想要提高文化课的成绩。这样一来,本来就课时不多的书法课就更寥寥无几了。

综上所述,中学生练习书法是青岛市明文规定的,而且,现阶段的中学生在主观上愿意学习书法,认同书法对修身养心,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知晓作为中国人,应该自觉学习书法,了解认知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这说明开展书法课程有着广大的现实需求。但是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书法课程被渐渐挤出学校,也使得书法练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因此许多人对我国的书法前景没有有信心,对于中国未来的书法不抱有太大希望,认为就算开展书法学习,也坚持不了很长时间。这是的确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和忧虑的。

六、建议:

针对以上的现状和分析,我认为要想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1、青岛市教育局虽已明文下达了要实行书法课的相关文件,但是由于监管力度不大,以至于在各个学校中没有很好的实施起来。对此,青岛市教育局必须要明确态度,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行的考核力度,确保在校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机会。

2、各个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该在学校里开设书法课。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学习兴趣,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内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对于书法知识的了解。

3、将书法、绘画、音乐等综合实践课程纳入中考,使其占有一定的分值。

4、各科试卷均单独增设5-10分的卷面分,按A、B、C、D(或优、良、合格、差)在总分中对书写和卷面给予相应的加分。

七、个人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我也了解了许多关于书法的知识,如中国历代有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各位名家的字体的特点等。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自古至今中国的国粹,是中国历史上的荣耀。作为中国人,学习书法,并将中国书法发扬光大,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书法!

实践教育教学 篇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探析

1、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体育实践是本然统一的。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教育理论来源于体育教育实践,是体育教育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教育理论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教育理论不与实践相对立、相分离,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本然联系。

2、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特别是体育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距离。“由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科学性和普遍性的追求,注定了这种理论与具体的实践之间永远存在一条逻辑鸿沟”。而且,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特别是与体育教育实践间彼此发展不平衡,教育理论要么落后于实践,要么就超前于实践。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存在距离的合理性。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体育实践的脱离及其原因

学者们认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高格调”无法实现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的着陆;理论的“创新”远离教育、体育实践的需要;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话语沟通的困难;体育、教育实践者对教育理论的淡然和漠视等方面。

1、教育理论方面。在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原因时,多数学者把矛头指向理论工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脱离实际,纯粹是概念的演绎,而且“有不少教育理论文章言必海德格尔,文必哈贝马斯,堆积一大堆西方话语,连我们这些长期从事理论工作的人都读不懂,不要说一线教师了”。理论工作者必须“走向实践”,体现教育学的实践学科的本性。他们把教育理论划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认为从事前者研究的工作者可以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建构,从事后者的才需要深入教育实践。

2、教育、体育实践方面。有学者指出,“教育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为,在它的内部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它的外部所形成的方方面面彼此羁绊的联系,是用简单的眼光所无法打量和把握的。”每个体育教育实践者都具有一定的“习性”,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又存在大量的复杂而又情景化的意图以及时空的干预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把体育、教育实践看成是受系统化理论和观念指导就显得过于简单化和概括化了。所以,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脱离,不仅是理论脱离实践而且也是实践脱离理论,是互离和双向的。

探寻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走向统一的途径

1、寄希望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体育、教育实践者身上。有学者指出,“教育学研究者理应关注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注重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虽然,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之间需要一定的张力,但理论研究必须回归实践,因为理论归根结底是来自实践,要回到实践中去。教育理论者和体育教育实践者在促使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征途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见和行为上的失误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2、倡导“行动研究”并把这种研究范式看作是跨越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鸿沟的桥梁。他们认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脱离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因分工的不同而造成相互间语言的障碍,难以顺利地沟通。“行动研究的源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克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行动研究使教育理论研究深入到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直面教育事实本身,而且教育研究者就是实践者,反过来,体育教育实践者就是教育研究者。

反思与总结

1、对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关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范畴内的解读而缺少结合实践的探索。这种理论认识跟实践认识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解决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思路和方法只能来自于实践,理论工作者应该关注实践,从解决实践问题出发寻找途径。

2、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一种现象,对理论研究者的指责多于对体育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实践发展要走向和谐必须要有理论、实践工作者双方共同积极参与到二者关系的研究和探索中来,否则从单方面得出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实践教育教学 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建设目标,实验室,实训基地

一、实践教学总体现状

生物工程专业是属于生、工结合型的新型专业, 它既具有生物科学的基础, 又具有工科的特点。结合这一个特点, 立足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下设了微生物实验室、组培实验室、发酵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和食用菌实验室, 配置了发酵、化工原理等课程实验实习所需的一系列大中型实验装置。各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不断充实, 初步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实习和毕业论文进展顺利, 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实践课程基本能够按要求开出。但是, 应该看到,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 实践教学仍然是当前整体教学的薄弱环节, 体现为人们没有像重视理论教学那样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质量监督措施未能到位。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太小, 实验室规模、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档次等都存在不足, 这些都制约着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建设的目标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遵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军训、劳动、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 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强化理论为实践服务, 理论、实验、实训为技术技能服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改革建立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转变观念, 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 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加快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监控与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努力实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三、落实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 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设计安排好实践教学的环节和项目, 突出能力培养,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35%, 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明确技能考核要求, 充分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从源头上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以便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将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 培养综合型人才。

实验教学中心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 做到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把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 使教学内容跟上学科发展前沿。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保持实验内容的更新率在20%以上, 保证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的需要。

2.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实行“一人多岗和多人一岗”的运行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思想稳定, 业务精湛, 务实创新的实验室队伍是实验教学创新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由主任主持,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条例, 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要求聘用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验指导教师, 并采用相应措施稳定实验队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中心要制定人员短期和长期培养计划, 每位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独立完成生物工程专业2/3以上实验内容的能力, 而且每年必须开出3~5个技术含量高的新实验。

3.采用开放式管理,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需要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它一些条件并由学生亲自操作才能完成。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为适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增多、时间加长,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实验中心全面实行开放式管理。

4.建立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创业性实验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为学生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阅文献资料, 收集处理信息,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研究过程, 做好观察记录, 分析提取实验结果, 按论文形式书写研究报告, 或以其它方式表达展示研究成果。这样就明确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使整个实验从头至尾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明确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学生和愿意得到锻炼的学生可向实验教师毛遂自荐从而成为一次实验的“小老师”。

(三)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围绕生物工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 我们对实验室建设有以下设想: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水准, 但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和科研实践的需要, 我们已计划再建:分离纯化实验室, 一个小型酶制剂试验厂和一个生物制剂试验厂, 为实验室产品的中试研究和开发创造条件, 进一步从硬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校外基地建设上, 要充分发挥系部积极性, 本着与实习基地互惠互利的原则, 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 主动出击, 服务社会,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 明确双方的义务、责任与权益, 体现互惠互利原则。在巩固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 计划每年开发2~3家新的实践教学基地。

(五)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和完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规范, 加强对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考核。把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作为主要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考核的范围内。

四、结语

实践教育教学 篇5

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专业班级: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2016级2班

1606010219 学 号: 学生姓名: 蔡嘉宁 指导教师: 马敬 成 绩: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通过参观旅顺博物馆,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旅顺文化,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文明发展历程的学习和认识,为引导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理念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一课。

二、实践时间及地点

于2016年10月23日,在旅顺博物馆集体参观学习。

三、实践主要内容

参观旅顺博物馆之见闻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一)中苏友谊塔

塔基用花岗岩砌成,呈正方形,长宽各22米。为双重月台,周围是石雕栏杆,四面阶梯。在12角形塔身下部,雕有高达1.2米的20个神态各异的中苏两国人民群像。塔的尖端用雪花石雕刻一朵盛开的莲花,托着中苏友谊徽和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象征着中苏友谊和两国人民的伟大团结。塔的周围栽有78株四季常青龙柏。中速友谊塔非常壮观,有很重的历史感,体现了雕刻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二)青铜器展室

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在国内外有重要地位,其时间跨度从商代至辽金时代,种类有兵器、礼器、乐器、水器及杂器等,许多器物上铸刻铭文,如洛阳武库钟、冉钲、父乙鬲、父辛甗、吕鼎等。尤其大梁鼎、过伯簋、始皇二十六年诏五斤权等器物的铭文均有确切纪年,不仅可以证信古史、补苴史书的缺佚,而且对研究商周至秦汉的历史和语言文字,都有着重要价值。沉重的青铜器不仅展现了古代生活习惯,还给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变化,让人影响深刻。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三)古代玉器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作为文化载体的玉器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诞生、延续和发展的整个历史 进程。玉文化是在玉器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上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的神治社会从三皇五帝算起,历时三千多年,其间玉器的文化内涵是玉石通灵。春秋时代至东汉末年玉器的文化内涵是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就是“君子比德于玉”。汉代的许慎对玉下了这么一个定义: “玉, 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就是说, 玉是美丽的石头。从两晋到元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更多地表现为庶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吉祥、如意、平安。明代和清代,在统治者影响下,玉器成了荣华富贵的象征。

四、实践总结

参观旅顺博物馆有感

本次实践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历史,对我国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激发了对我我国文化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将谈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体会。

一、参观旅顺博物馆的收获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四)了解文化的发展

博物馆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博物馆的收藏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和自人界的方方面面,并且同人类文明一样,是一个无线的发展过程。博物馆既是古代文化的保存着,同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无关理论的不断创新,它也将自己置身于现代文明之中,不断完善、充实自身。它通过对文物的收藏、研究,通过系统化、主题性的陈列展示,利用实物、标本等对广大群众进行文化发展讲解。对于参观的群众,一系列的讲解文章和视频,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了解了文化发展,如同详细的电影体验。(五)学习历史知识

作为收藏人类文化的殿堂,博物馆在谁会发展的进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文化坐标的性质。博物馆以其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其无可比拟的文化之气韵,无形无声中培育着城市的形象。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风貌和变迁,使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重要场所。我们参观博物馆,可以结合历史藏品和标本,学习大量历史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和见识。

二、参观旅顺博物馆的体会

(一)增强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爱国主义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对国家、对家乡、对城市的深刻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之上。博物馆以实物为基础的陈列展示极为直观、生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情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所展示的人类历史、自然遗产、科学技术及这些文化所产生的审美功能,正可以帮助人们唤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现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以本地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比较欠缺,而博物馆在这方面正好拥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博物馆丰富精深的民族文化再现了本地的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把最辉煌、最闪亮的史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使人们或感怀于先民顽强不屈征服自然的历程,或赞叹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能力,或对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扼腕击节。由此,博物馆成为培养社会道德最理想的人文环境之一,对于增强人们对自己家乡、祖国的认知和热爱、眷念之情,激发观众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等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并不只是古老文化的收藏场所,它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撷取,对现代建设成就的展示,则揭示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具有更加强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目前,许多博物馆都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市情教育的基地,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报告

(二)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

近十年的发展,让国人看到了博物馆在一个国家文化发展中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看到了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推广国家文化方面所特有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基于国家的强盛,中国的博物馆在世界上才有了与国家话语权相应的文化话语权,因此,在专业方面也传达出了与国际博物馆界在交流合作方面的自信。我们应该对本国的文化有自信,相信中国文化能传播全世界。(三)感受到中国的发展

通信原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6

【关键词】通信原理 实践教学 实验 课程设计

一、引言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旨在通过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建立通信理论学习的思维方法,将抽象难懂的理论,通过亲自的设计与仿真验证,理解和掌握的更加深刻。学生经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和撰写设计报告,真正的应用理论指导了实践,消化了课本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通信原理实验。开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4个基础实验。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通信原理中关于模拟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的内容做计算机设计与仿真,并写出设计报告。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指导。按每个自然班单独开设实验的方式经行。教师准备实验的预做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再进行实验。实验分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三个部分。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包括布置设计题目,讲授设计用软件及设计思路等。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设计仿真。

五、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通信原理实验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得到实验结果清晰,准确。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考察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对实验结果有恰当的分析。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仿真结果是否正确。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报告及仿真的源程序。同时,对学生的设计内容进行答辩的考核,以确定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与效果。最后,综合评分。

六、创新与特点

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中,加入了实验及课程设计的环节。通过近两年学生的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对课程设计部分实施分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又安排学生单独答辩的方式,方便考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七、教学条件

教材建设:本课程教材使用和建设的目标是采用系列化和优质化的国家级获奖教材。

(一)系列化,是指教材要配套成龙,应包括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参考书。主教材从70年代末一直沿用樊昌信主编的《通信原理》;目前使用第六版。使用西电编写的《通信原理辅导》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学习指导》作为辅导教材。实验是配合主教材内容的实践环节,配合相关的实验系统,由实验室教师和主讲教师共同编写实验指导书,以使教学和实验接轨。

(二)优质化,是指教材的质量。我们一直注意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指定几本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同时,特别注意将通信的新技术相关材料介绍给同学学习。

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系统观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箱能开出的就在实验箱上开出,当前还开不出的,就采用仿真的方法开出。通信工程系装备有与教材配套的通信原理实验箱,有相关的测试仪器,如信号源、示波器、频谱仪、逻辑分析仪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培光,高春霞,赵璞. 电气信息类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26):109-110

[2]常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9):288.

[3]安永丽. 美国大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探讨[J]. 科技信息,2012, 10.

实践教育教学 篇7

一、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一)教学环境建设

在中央财政、辽宁省财政以及学校经费投入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中央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省工程实验教育基地等平台建设的契机,辽宁工业大学进行了汽车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环境建设工作,在对现有实验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增加部分新设备,完成了多个新实验 (实训)室的建设,为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大学生汽车工程训练中心硬件环境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目前,实验中心面积3000平米,实验设备总值2000万元,已经规划出汽车工程实训场地600平方米。另外,辽宁工业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正在建设中,总计8万平方米,其中汽车类专业工程训练中心2000平方米。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中心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建设专门的实践教学队伍,配备一些具有很强实际工程能力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由教师、技师、 技术工人的团队,既保证理论教学,又有实训操作的指导。在师资条件匮乏特别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编制不足的条件下,学校出台了《辽宁工业大学教师企业实践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近两年, 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工程实践12人,同时,学院出台“青年教师岗前实验室锻炼”政策,并鼓励青年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指导教师的兼职工作,目前,可以进行实训教学指导的教师7人;另外,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形式需求,学院组织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共有3名专业教师获得法国达索Catia认证证书。

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

(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近年来,学校广泛联系了合作企业,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进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使各汽车类专业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际能力的专业训练。发展了包括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锦州交警信息指挥中心中心、锦州运输管理局运输管理处、锦州公交总公司等在内的15个校外实习基地。

除了校内建设了车辆工程高级技能实训室,在企业进行了校企联合设计开发室的建设,便于学生进行企业实际课题的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此外,学校师生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从事课题研发工作,共享一些人力、设备资源,加强互相间的交流与沟通,让企业的研发工作成为学校研究生论文和教师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成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日常技术工作的组成部分。

在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和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一个10人容量的联合设计室, 在“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学校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使用的工具软件根据企业研发特点由企业提供。

(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主要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一方面,这些企业工程师可以帮助我们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我们的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队伍。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导师队伍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各类科技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校外导师队伍。校外导师队伍包括6个教授级高工和8个高级工程师。

三、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开放式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开放式实践教学计划主要试点专业是交通运输和汽车服务工程,开放式实践教学计划主要针对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实习。传统的教学计划中交通运输专业“汽车维护实习”在第7学期进行,共计3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检修实训”在第7学期进行,共计3周。专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师资源问题。交通运输和汽车服务工程每个专业学生数大约60人,即使15人一组,仍需4名指导教师,若要保证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分组还需细化, 需要更多的指导教师,目前的教师资源难于满足要求。

第二,设备资源问题。通常实习实训设备台套数较少,多的2—3台套,较大型设备只有单台套,集中的实习实训,难于满足学生的工程训练要求。

第三,学生工程训练(教学效果)问题。由于师资、设备台套数的资源问题,学生直接参与实践受到限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实习实训变成了演示实验,不能达到真正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制订开放式实践教学计划,通过实践教学预约系统进行课程预约,单点实习实训操作,单点考核,集中管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教学设备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3周实习实训折合相应的等效学时,实习实训项目分解,分散进行,实施考核,实习实训工作可在第6、第7两个学期内完成。累计达到折合学时,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视为合格。

(二)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为建立健全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与考核制度,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是必要的,因此,学院自行开发了一套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为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如下功能: 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实验实训信息管理、实验实训预约、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课表管理、成绩管理等。 教师可根据实验设备使用信息安排实验、实训时间,学生登录系统后预约实训时间,系统根据学生人数确定实践课表,教师可在系统中打印学生名单,实践结束后,将考核成绩录入系统中,打印成绩单。

四、基于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开放式教学实践

(一)校内实验室开放教学

实验室开放教学分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分散实训教学,开展一年来,参与学生有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112人,约20000人时数;二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践制作间和创新教学实验室面积700多平方米,包括周末、晚间甚至寒暑假期不间断开放。在此,组成主要创新团队包括: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团队、电动汽车创新团队、节能燃油车创新团队。参与学生来自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总计近100人。几个创新团队连续三年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竞赛获得综合成绩第7名。

(二)校内车辆工程高级技能实训

实训室于2014年建成,主要设备为32节点网络版Catia、M-AP车险图片定损分析系统等以及配套的计算机、投影机等;实训室面积6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学生30人;服务于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

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实施Catia等三维计算机辅助及车险定损分析等的预约实训,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组织专业培训以及开展Catia技能竞赛等,以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对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日益提高的要求。

该实训室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设计技能为主,学生经过专业型训练,达到设计工程师的水平,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汽车专业相关的设计、研发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 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践,可以锻炼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践教学主要面向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学生开展,连续三年以该模式开展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企业联合设计室的实践教学

借助企业联合设计室,除方便研究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外,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际课题数量也明显增加,2014年车辆工程专业达21项,企业聘请的校外研究生导师也参与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毕业设计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

摘要: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研究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开放式教学实践,为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2]李一峰.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

[3]傅水根,武静.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

[4]章森.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

实践教育教学 篇8

1优化生物教学论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

生物教学论主要研究中学生物教与学的问题。 生物教学是整个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实践类教学又是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2]。因此,学院尝试将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两体系、模块化”的内容分割。第一大体系为理论教学体系,包含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为理论知识教学模块,占总学时的30% 左右,理论部分的内容原则是,在努力拓宽学生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明晰教学一般规律和基本模式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了解学生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第二模块为增设的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内容模块,例如带领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观点,这部分内容占总学时的20% 左右。第二大体系为实践教学体系,这部分内容占总学时的50% 。 同样分为两大模块: 课堂实践模块、课下实践模块。 其中课堂实践模块通过给学生布置片段讲课的任务, 在课堂上展示,再辅助一定的点评,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

2开展说课技能训练

说课与上课有本质的区别,说课要求说课者认真的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水平与层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说课技能训练,可让学生明白要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明白为什么这样教。具体的做法是,每个学生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课下查阅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以15 ~ 20 min的说课形式展示给全班学生,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3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教育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中小学课堂有更直观的认识,学院在理论部分讲述的中间会安排学生去中小学观摩、听课1 ~ 2次。听课前会安排学生自学一部分理论知识,然后布置听课任务; 听课回来后进行总结,强化自学的理论知识。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明显提高。同时学院还抽出两学时,邀请一位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 来到大学的课堂参与学生讲课的点评,一线教师贴近现实的点评和讲解,给学生带来更多真实的感受。

4通过生物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

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未来师范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前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按照生命科学的整体思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把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机地融合。让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的机会,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研究和探讨实验装置、仪器构造、实验现象、实验误差以及实验结果。实践成效显著,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使学生具备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随堂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并具备独立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

5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从认识中学生物教学、模拟中学生物教学活动、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实训、参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等多方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和组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

5. 1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思维

为了适应基础生物教育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学生选择合适的选题,分组讨论制订教学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预测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要求学生自己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去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大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体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生物科学师范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5. 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手段中,不仅采用传统讲授、板书、讨论等方法,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来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并发挥其优越性,真正地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根据生物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课件。多媒体授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为生物教学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将动态、 形象、美观、科学的信息便捷地传递给每位学生,为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生物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6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生物教学论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其具有的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要求课程评价不能只局限在对生物理论知识的考核上,还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体系[4]。考核以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主体,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教师的点评( 教师作为评定主体) 、教学实习与见习( 中小学的生物教师参与评定活动、带队教师点评) 等对师范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重视过程性实践考核是学院几年来采取的主要考核模式。 理论部分考核的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 ,而其他70% 的成绩来自于平时训练、自学、上课表现、学生参与讲课点评、教师评价和课外教师评价等方面。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个平时成绩登记册,每次平时成绩都会及时向学生反馈,客观反映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水平。

7小结

生物教学论课程联结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其价值体现在使学生既具有生物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又会运用理论开展生物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生物学教学实践的能力,是本课程建设的核心[5]。以生物教学论课程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效果较明显。通过把课程“两体系、模块化”的分割,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配合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评价的过程化管理,建立起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与教学能力,这对生物科学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曾丽,谭梦黎,黎云祥.高师院校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教学评价的改革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1,27(11):18-20.

[2]刘俊栋,吴桂银,邱世华,等.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23-25.

[3]葛兆宏,陆江,刘静,等.高职宠物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09上):160-161.

[4]毛加宁,徐文基.高师“生物教学论实验”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130-132.

实践教育教学 篇9

本课题主要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马头琴教学实际情况, 针对马头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 主要是以马头琴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环节及目标、改革的形式与实施步骤、课程改革的具体环节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在现今高校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马头琴的教学改革, 不仅仅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改革, 而且还要在教学方式、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也应有所变化。其主要是以马头琴的能力培养为基础, 扎实的专业知识为重点, 最终培养一批合格的马头琴及其文化的传承人为目标。结合现有的优势条件, 将传统的马头琴教学模式系统化、实践化, 从而将马头琴这件乐器及其文化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为了使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能有很好的转变, 以及让学生的整体演奏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制定并实施了一套马头琴实践教学方案。

本课题实施的主要是以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的“三维模式”, 构建一个分层次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而且明确了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 同时还注重其素质教育及专业知识的培养。

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如下:

一、基础实践教学:马头琴的基本弓法、定弦方法为主, 五线谱教学为辅

本阶段主要以基础学习为主, 掌握基本的马头琴弓法、定弦法。然后, 通过走访民间搜集一些古老传统的民歌和乐曲, 将其运用到基础实践训练中来,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也让学生对较为原始的民歌和乐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从中感悟传统民歌中所蕴含的马头琴艺术, 更有易于原有文化的传承。

目前, 高校马头琴教学普遍以简谱为主, 简谱教学在日常学生学习过程中简洁方便但又有很多弊病, 对于学生对多样化音乐形式的了解带来不利, 因此积极运用正规化的五线谱教学是当前马头琴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基础, 指法弓法的正规统一是必须要求的, 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去学习科学的演奏方法。随着音乐形态多样化的形势下, 很多地方特色的民歌、乐曲已经很少演奏, 甚至面临失传的地步,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性, 到各地区收集传统民歌及乐曲, 并用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 以便给日后的学习演奏打好基础。

二、专业实践教学:演奏法为主, 系列讲座为辅

此阶段主要以马头琴的演奏法为主, 并加强学生的熟练能力。在此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对演奏法进行系列讲座, 逐渐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掌握多种演奏法。由内蒙古教育厅主办的潮尔培训班近两年暑假期间都会在通辽市举办, 授课专家都是马头琴、潮尔的传承人, 如布林老师, 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 潮尔及蒙古族马头琴传统演奏技法的传承者。

三、综合实践教学:巩固基础, 提升综合能力

本阶段是一个提升阶段, 也是充分展示综合实践能力的阶段。通过前两项模式即理论性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利结合下, 逐渐实施最后一个阶段模式即“综合实践教学”, 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向更深的领域去迈进。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马头琴乐团, 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 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从单声部音乐走向多声部音乐, 并以重奏、合奏、马头琴乐团的形式去演绎, 从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马头琴的实践教学改革正处于摸索的状态中, 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开始实施, 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不免遇到些问题而有所困惑, 譬如在第一阶段的基础实践教学中, 五线谱教学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尤其是面临着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如何让学生快速入门并熟练掌握,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第二阶段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一个阶段, 针对于演奏法的学习和掌握, 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且演奏法的学习和掌握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掌握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 在今后有待于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摘要:现今马头琴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进程中各不相同, 对于马头琴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一个摸索状态,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尤其是在马头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上, 相对来说缺乏具体的教学层次, 至今未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头琴的传播和发展。结合实际, 本文旨在对马头琴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实践教育教学 篇10

一、重构大学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 学生仅学会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 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 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虽然很多教育者也采用过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语言课堂中主要应用这些教学法是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而对于读、写作等教学过程使用甚少, 因此无法解决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问题。

2.借鉴工程教育模式完善大学英语课程功能

随着CDIO教学理念在教育界的推行, 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关注它, 并且都在尝试将其运用于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中去。所谓CDIO, 它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 而且包括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它所强调的“做中学”和“学中做”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尽管CDIO的教学模式并非为语言技能的传授所研究, 但它的教育哲学思想, 特别是一体化课程设计思想, 以及完整的教学流程设计对于我们的语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启发, 值得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新型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介绍

在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东软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CDIO自身体系又对这个体系进行了丰富, 提出了TOPCARES-CDIO (下称T-C) 教学模式。此T-C八大能力包括:T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 O (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 开放式思维与创新, P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个人职业能力, C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 A (Attitude and Manner) 态度与习惯, R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E (Ethical Values) 价值观, S (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可以说T-C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CDIO模式内涵的丰富和细化, 更是此体系适应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

为了能在T-C框架下重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构思阶段充分调研利益相关者

在构思阶段, 设计者应该充分调研利益相关者。在设计过程中, 应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 高校教师, 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进行调研。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 最终确定实践体系的内容, 以保证教学内容、知识点结构、实践环节的设计都符合社会对于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要求。

2.设计阶段要具有一体化思维

在构思结束后, 我们需要把课程体系放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看它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并且要将其培养学生的能力指标与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整合, 形成一体化的学生能力指标培养方案。在这个部份, 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必须同各专业负责人一同来确认大学英语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任务, 并且据此来建立适应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课程, 以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

3.实现过程教师是关键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是关键。他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课程开始之前, 教师首先要利用第一堂课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的学习。再次,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助手, 在学生完成课程及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提供适当的援助。

4.课程运行阶段要注重成果物并且要适时评估效果

在这个部分, 学生成绩的考核不仅参考终结性考核结果, 更需要教师和其他同学按照课程大纲中既定的评价体系来对某个同学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成果物进行综合的评价, 同时也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正是基于T-C课程模式的效果评估体系与传统评价体系不同之处。这种评价体系一方面衡量了知识习得本身的进展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个体的评价也更加科学合理, 避免了终结性考核分数在反映学生实际能力过程中的片面性和偶然性。

三、思考

在T-C模式改造过的新型大学英语实践课程教学中, 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团队意识等获得了展示和记录。教师正是通过这些记录对同学个体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同时这些数据也能够为教师团队针对某一学生个体实施一体化教育提供参考。最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者, 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中,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目标, 我们必须不断校正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实施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学时配比, 力争通过一体化的课程、项目、师资团队来对学生进行一个完整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玲.任务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西南名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10) .

[2]李万轶, 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8) .

[3]汕头大学工学院.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纪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

[4]李云仙.高职英语精读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 2008, (3) .

[5]马燕苏.CDIO教育模式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国科技信息, 2009, (9) .

[6]张秀琴, 张馨月.CDIO理念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刍议.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 (11) .

实践教育教学 篇11

一、常规教学模式解析

在常规的实操教学中,绝大部分的中职类学校都是由教师先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再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在示范中把操作的详细过程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才安排学生进行技能实践训练,教师还需要作巡回指导。这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模式,亦即:“理论——实践”。

其优点在于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践操作的过程,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可避免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情况出现,并且方便教师对实操过程的控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在实践训练中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或技术难度较大、较复杂的实操项目(如电类、机械类等)。

二、“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在技工学校的技能实训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相当一部分的实操训练可以采用“实践—理论—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前先不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也不作示范性的操作,而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教师不作指导。然后通过个别提问及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等方式,对初次的实践训练加以小结。这样,学生可由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另外,根据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结果,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初次实践训练当中存在的不足,也能牢固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这时,再让学生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进行第二次的实践训练。这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必定会有更深的

理解,掌握得更为牢固、扎实,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分析

在《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这一学科中“电风扇摇头机构的拆装”知识点的技能训练课中,笔者就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

电风扇是当今一种很普遍、很常见的家用电器,学生对它们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有些学生还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拆装。故在实操训练前,不向学生讲授相关内容,也没有作拆装方面的示范,只要求學生先自行参阅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回顾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拆装,并要求学生在拆装过程中思考下列几个问题:电风扇的摇头机构由哪些零部件组成?思考电风扇摇头机构的传动原理?应如何安排拆卸的顺序(或步骤)?在拆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个步骤?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拆卸,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便于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操训练,避免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盲无目的地乱摸乱拆。

教师在学生初次拆装时要巡回检查,以随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分析。当拆卸过程完成后,通过个别提问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的方法,共同完成上述的几个问题的解答。特别是第四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识颇深,也就是拆卸蜗轮与揿拨牙杆这一步,因为里面的小钢珠会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迅速外弹,故在拆装时一定要用手遮挡好。这样,学生通过初次的拆卸训练并加以经验总结,就能形成 “实践—理论”的过程。另外,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好理论知识后,再由这一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在第二次拆装时便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这就完成了“理论—实践”的过程,最终形成 “实践—理论—实践”这一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这方面的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后再一次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克服在第一次实践时出现的不足之处。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在实操教学中应用的优点所在。

在本次实操教学中,通过采用"实践—理论—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不但对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结构和拆装操作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外,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技工学校的实操教学中,如果从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出路(就业)方面考虑,只要时间许可,大部分危险性不大、技术难度不高的实操训练项目,均可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教学 篇12

一、认知导引, 增强道德认知的趣味性与自主性。

道德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促进与提高的过程, 是情感的认知化与认知的情感化交互发展的过程。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要融认知于己身,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道德认知活动, 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 而且是学生道德实践、体验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

1. 让趣味实践体验活动为认知开路。

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把学校播撒“金种子”工程落到实处,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活动实效, 学校不失时机地开辟了道德讲堂, 由学校聘请的相关教师主讲。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教育活动, 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到道德讲堂听讲, 每次授课采取“6+n”教学形式, 即唱一首道德歌曲, 讲一个道德小故事、看一个经典短片、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次评议等, 在全体学生内心深处播撒“诚、善、法、书、美、健”和“三爱三节”的金种子。同时利用校宣传窗制作道德文化墙;利用节假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等机会, 指导学生编排道德文艺节目。少先队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编写道德故事手抄报、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道德日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各班从班级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课前1分钟即兴演讲身边道德的小故事等, 使道德认知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并融于具体的实践体验活动。

2. 让学生自己选择道德行为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我们让学生确定道德行为目标。一是制订学生道德规范:由学校政教处策划, 少先队组织实施, 根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各班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最后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意见分组整理, 制订出比较简洁的《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 (试行稿) 》;二是确定班级学生道德行为要求。各班根据《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结合班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体的《华强中心小学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是自主选择个人道德行为目标。每一位学生根据《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自主选择具体、有针对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行为规范目标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学生认知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和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为组织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行统一, 提高道德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 并未表明他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强化道德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解决“信”与“行”的统一问题, 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为此, 学校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过设立子课题组的形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实验。

1. 各班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各实验班根据班级实际, 结合《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先在实验班内试点, 随后在同级段其他班级中展开。为保证活动质量, 各学段首先把好活动方案质量关, 活动内容由学段内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活动方案由实验班班主任撰写, 再由学段内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讨论修改。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让学生从中提高认知、得到体验, 培养情感, 付诸行动。

2. 各学科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在道德教育中同样起着主渠道作用。课题组把学科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注重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3. 学校、少先队集体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全校性组织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系列活动, 假日雏鹰小队活动, 美德少年评选, 道德故事演讲比赛等;围绕重大节日举办的传统型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德育基地类阵地型活动, 如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道德讲堂、家政课堂等;参加守则规范知行检测, 争做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标兵、星级宿舍、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

4. 在家庭、社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发挥家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的作用, 组织开展“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等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假日小队、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一体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环境。

三、外铄内化, 强化道德体验的展现性。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个体一旦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就能成为个性道德内化的“发酵剂”。它将是一个新的认知过程, 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通过体验, 将道德认知带进人的生活情境, 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道德信念的整体。为有效发挥体验过程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我们在切实抓好外铄的同时, 凸显情感体验, 抓好情感体验的展现过程,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加深、感染、认同与提升。

1. 捕捉体验。

在道德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断形成真切的甚至深刻的体验, 但如果不及时捕捉, 就会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时, 通过指导学生写《道德日记》、《读书心得》等形式, 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悟随时记下来。

2. 分享体验。

我们根据小学生喜欢口头表达这一特点,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体验随时说出来, 让大家共同分享。同时还通过道德日记展、心灵大碰撞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体验交流活动。

3. 换位体验。

指在道德教育活动中, 运用角色心理互换 (互换心理位置, 开展换位思维) 、角色扮演 (创设特定的情景或条件, 让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身份, 赋予新的权利、地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 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形成相应的道德品德。

4. 评价体验。

是指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 得到新的体验, 加深或调整对自己及他人的客观认识, 从中学会评价别人, 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在评价体验中逐渐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情境性与情感性。

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明显增强, 学生的道德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进取性道德人格, 提高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协正与误差修正模型下一篇:“小老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