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实践

2024-12-06

创业教育实践(精选12篇)

创业教育实践 篇1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 对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不仅是应对就业困难的策略, 也是实现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 大学生创业不仅成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出路之一, 更是青年一代建设创新型国家、担当创新创业重任的重要途径 (刘佰龙, 李林波, 王玉洁, 2012) 。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教高厅[2012]4号) , 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 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 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是凸显了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精神

在有关创业教育总体问题研究上, 已有研究成果总结讨论创业教育整体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1) 重理论, 轻实践, 实际成效有待提升。虽然各地、各高校在相关政策引导和学生创业内力的驱动下, 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课程, 但多数院校创业课程较大范围仍旧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内容, 没有独立设置, 系统安排, 使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流于形式, 停留在创业理论教育层面, 单独设立创业指导的建制不多 (方蕾, 2009) 。 (2) 搭建平台, 实践指导跟进不足。随着政策影响, 政府、各校相应积极, 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形势乐观,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条件和环境, 往往仅是模拟、虚拟化的或孵化型的场所替代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把创业实践平台从创业教育完整体系和创业模块中抽离出来, 独立于创业的真实环境和企业的要素之外 (赵兰芳蔡永铭, 2010) 。 (3) 实践指导经验缺失, 创业导师作用发挥不足。虽然高校开始逐步建立从外引进创业教育导师的机制, 但高校内创业教育课程教师较多缺乏创业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 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组织等了解不够, 仅从理论上照本阐述, 显得空泛, 以致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同时, 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导师队伍在人数上无法满足专注指导的需求。

二、创业实践模式

在有关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中, 已有研究以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分为“社团运行—竞赛牵引—中心保障—社会融资—基地实践”创业实践模式 (张利君, 2010;申维东于利俊, 2010) 、“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大学生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实践模式 (刘佰龙李林波王玉洁, 2012;林有德, 2012) 、“社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创业实践模式 (陈晓郭欲丹李昌祖, 2010;张朝辉张颖颖, 2012) 三种类别。创业实践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 以学校、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为平台延伸的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作为创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创业实践模式的特点反映了创业实践总体面貌和自身特点, 也集中反映了构成创业实践系统的因素、结构以及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实践模式合理程度, 决定着创业教育实施成效。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其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合理构建适应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创业实践模式, 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培育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 (张利君, 2010;王庭陈拥军, 2012) 。

综上研究回顾,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的探讨已经在逐步的清晰, 全面普及型研究与以院校为具体实例的特色研究均有所涉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的研究均相对较少, 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模式研究的回顾, 分析已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 提炼了已有创业实践模式的种类, 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后续研究中,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研究加强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述评

参考文献

[1]刘佰龙, 李林波, 王玉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探讨[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1) :70

[2]方蕾.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 2009 (6) :19

[3]赵兰芳, 蔡永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4) :162-163

[4]张利君.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9) :65-68

[5]申维东, 于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0) :72-74

[6]林有德.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22-24

[7]陈晓, 郭欲丹, 李昌祖.试谈"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6) :17-19

[8]张朝辉, 张颖颖.“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106-107

[9]王庭, 陈拥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探析——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 2012 (4) :35-38, 55.

创业教育实践 篇2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经验之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同时就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牵动万人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来讲,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它们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在持续增长。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有着火一样的创业热情,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去自主创业,通过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他们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二、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创业指导理念

2009年我院共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商务英语、建筑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8个专业669名毕业生。2010年我院共有毕业生875名,比2009年增加30.7%,就业压力继续增大。

我院根据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重点工作项目,结合我院就业工作的实际,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启动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并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近三年来我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的工作思路,不管是2008年的“秉承‘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开拓就业市场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09年“以就业教育为重点,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向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定向,帮助低年级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还是2010年的“充分依托学院力量,强调对班级就业工作的考评与激励,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以系、班级的就业辅导为工作基础,努力提升学生求职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市场拓展为工作重点加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坚持以精细服务为工作特色,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巩固我院学生本地就业优势”,我们所做的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的过程。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显而易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风云巨变,但开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是我们始终坚持不变的理念,并已形成学院的常规工作。

三、始终不渝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针

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大创业观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鼓励、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并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唯一目的。我们更要注重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地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同样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2. 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掌握较高的就业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作为开展素质训练的重点。我院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推广学分制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手册,规划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根据大学生职业意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大学生素质训练内容。面

对全院大

一、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办面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培训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使校内素质训练与就业岗位要求有效对接。开展一年一次的全院范围职业技能竞赛,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使我院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有效,并落到实处。

3. 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自主创业

通过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我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公司经营计划等活动,举办了SYB培训班,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市大学生创业赛。举办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大力宣传以创业促就业的就业观念,激励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通过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努力转变“有业不就”的情况。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何迈好你进入职场第一步”等专题教育,同时还邀请校友回校座谈交流,对在校学生进行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热情,又引导大学生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4. 全力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我们在校校园网上开设了“就业信息”专栏,一年来发布了大量就业信息。我们还联合学院相关部门,定期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每学年举办校内大学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50余场,组织省内外企事业单位近120家进校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比例为4:1,每学年60%的毕业生从中获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切实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借助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努力畅通校企联系渠道,实现高校之间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和岗位信息。

四、结语

要取得成功的未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们既鼓励广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不放过任何的就业机会,先就业再择业;我们更希望能最大地激发蕴藏在同学们当中的巨大的创业潜能,以创业促进就业——从宏观上看,这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从微观上看,对亟待获得社会认可的青年学子们来说,创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中职校创业教育实践 篇3

【关键字】创业教育;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41-03

【作者简介】李杰,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3)督导室综合督查科科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当前,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时代主流。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了“创新”,13次提到了“创业”,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而中职学校推进创业教育,搭建舞台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与心理素质,激发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能力,提升其创业精神,使之能够自谋职业或成功创业,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未体现创业教育价值

创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渗透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和活动中。而一些中职学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只开设一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为设置课程而设置课程,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创业教育课程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失去了创业教育课程原本的意义。

(二)教师尚不具备创业指导能力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课程,既包括创业知识的传授,又包括营销、管理、沟通等中小企业运营所需的审时度势、决策判断、谈判沟通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吃苦耐劳、愈挫愈勇、诚实守信等品行素质的熏陶。因此,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学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或德育教师,即使经过相关的教育培训,也因为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在讲授创业教育课程时只能进行创业政策解读,无法开展切中要害的案例分析,教育指导往往浮于表面。

(三)创业实践少且层次不高

实施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作为青年学生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形式,对青年学生成才以及将来的创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连毕业实习活动也以“走过场”“放羊式”为主,实习流于形式。就算是有些创业实践,也大多是摆摆地摊、搞搞跳蚤市场,或者从事产品推广、快餐连锁、异地销售等创业活动,只有极少的学生涉足网络设计、现代物流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创业的科技含量总体不高。

(四)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创业政策环境做保障,学生的创业之路是很难迈出第一步的。笔者在“百度”搜索行政部门关于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发现除了苏州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包含“中专毕业生”外,其他都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这给中职毕业生的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秉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基于学校“积极教育、幸福人生”的育人理念,在认真分析创业教育长处与不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出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孕育存活”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燃梦—追梦—定梦—圆梦”的创业工作思路,让学生在学中创、在创中学,引导创业教育从创业知识传授向创业实践指导的转变。

(一)创业团队建设点燃梦想

创业教育离不开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创业师资队伍。学校每年安排10多名创业指导教师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无锡公共实训基地参加领航者创业培训等,培养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的创业教学队伍。目前,学校有专职创业指导老师7位、培训讲师20位,其中SIYB培训讲师16位,NFIT创业培训讲师9位,国家三级创业咨询师1位,电子商务培训讲师4位。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本地知名企业家,工商、银行、税务领域多名专家以及成功创业的学校优秀毕业生担任创业导师,讲解创业政策和创业路径,并对创业平台搭建、经营管理等进行具体的指导。除了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创业团队和学生创业服务团队。系统的团队建设,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江阴中专创业服务团队”被评为“江阴市十佳教书育人团队”。

(二)创业教育培训积极追梦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培训,不是为少数有创业冲动和可能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而是面向广大学生,旨在增强学生整体的创业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想要创业的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暂时没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条件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利于未来的职场发展。因此,学校积极引进有效的创业培训项目,不断拓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将GYB、SIYB、领航者创业培训引进课堂,做到培训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则内容不同、课时不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2008年起,学校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SYB创业培训,600名学生参加了领航者创业培训。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创业情况,量身开展专题创业培训,如商务合同如何签订、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等培训。特别是邀请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来座谈,举行类似“经验我来谈,道路由你创”的讲座,让同学们借鉴他们的经验,坚定自己的创业选择。在创业培训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模拟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点燃学生创业梦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追梦、定梦、圆梦。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职生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往往有很强的挫败感,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同样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并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点特别需要导师的鼓励与引导。因此,培训的关键,不是教给学生创业知识,也不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是重树他们的信心,转变他们“等(等待就业)、靠(靠关系)、要(向家长要钱)”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内驱力,把创业作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一种追求,在培训教育中扬起学生追求梦想的风帆。

(三)实践活动体验勇敢定梦

创业能力是一种社会属性极强的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或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2]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在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最终确立自己的创业梦想。实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间接的创业实践,主要通过参与学校举办的某些课程的角色性、情景性模拟活动来完成。例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收集创业成功的案例并加以研究,走访身边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了解亲人或朋友的创业经历等。二是直接的创业实践,主要是学生亲自尝试创业活动。学校最初成立了创业模拟管理公司,学生自发组成公司全真演练,在实践锻炼中摸索积累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2010年10月,学校建立了学生创业园。经过试水成功的创业项目可以进驻学生创业园开店营业或上网经营。2013年7月,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创业园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就可以到创业孵化园经营,通过不同层次的扶持帮助学生一步步坚定创业梦想。目前,学生创业园已吸纳了22个项目,带动了100余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定期组织“创业开放日”活动,让学生体会当老板的苦与乐。为保障创业园的正常运转,学校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孵化园管理机制,孵化成功9家企业,让学生按照正常市场经营的要求,领取正式的营业执照,与市场接轨。学校还建立了淘宝工作室,让学生利用下午和晚自修的时间,在网络创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网络创业的各个环节,掌握网络运行的各种规则,系统地摸索网络创业经验。工作室不仅引导学生网上创业,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被江阴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江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被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四)创业政策保障促进圆梦

学校在为地方培养、输送“现代班组长”型实用人才的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投资建成的学校创业园免费为学生创业提供经营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降低学生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设立创业基金,制定规范的《创业基金使用办法》,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创业的学生不仅在开业时有工商优惠和行政规费减免,还可享受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一次性开业补贴、租金补贴、水电费补贴等。

在团队建设、教育培训、实践体验以及政策保障相互结合的立体教育中,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创业梦想不断被点燃,并在一次次的追逐中不断实现他们的梦想。2005数钳班学生孔诗杨毕业后开始自主创业,现在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十几个电商平台、30多家网上直营店铺、几百家网上分销店铺的大公司,他被评为“江阴市第二届创业之星”;2008技师班的吴越2013年进入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自主创业,毕业两年创办了江阴市吴越文化传媒工作室和江阴市澄北新聚点摄影工作室;2009数控车工班学生殷维磊在校期间开办了至真印象数码店,为同学制作简历、拍摄照片,2013年毕业后,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办江阴市夏港至真电子数码店,并赚到第一桶金,2015年创办了江阴市前诚装饰有限公司……

三、关于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构建富有实效的创业教育课程

在考虑专业的针对性、创业的广泛性、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上,拓宽基础课程,突出活动课程,形成与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培养相对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应渗透、融化在专业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改革课程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中可采用外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程可以多开展创业讲座,聘请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介绍创业之路,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指导,开展类似“跳蚤市场”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成功创业的企业参观或实习,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创业。

(二)形成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合力

中职教育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这三个主体的真诚合作,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与长久的生命力。要使创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创业教育予以关注和扶持,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大环境。政府要在学校和企业间发挥牵线与调控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奖励帮扶创业教育的企业;学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除了要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组织人力编制适用教材、实施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设立相关的创业基金等,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来发挥企业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上进行真实的创业活动,共同探索如何形成企业有动力、学校有外援、学生有收获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创业教育实践 篇4

当前,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依旧是各自为政,既没有明确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又没有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创业型大学的特性,更没有使创业教育活动渗透到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应根植于创业型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与大学的创业行为相互融合,从而为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寻找一条合理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

1.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延伸和实用化。

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相继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概念,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观念的变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认为是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却是“风声大雨点小”,带来的只是概念上的抽象、理解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无所适从。创业教育把人才培养这一神圣的话题拉回到个人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实际,与个人现实生活需要及其未来价值实现、社会发展及其形势变化联系起来,使衡量人才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变得更加具体而实在[3]。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2. 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

创业作为一种开拓事业的行为,开拓性素质是创业活动所需的核心素质,也是创业教育追求的培养目标。开拓性素质是人的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等素养的总和,是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人的智慧和性格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发挥。创业是具备开拓性素养的人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创业教育与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所区别,是一种基于综合素质培养基础上的开拓性素质的发掘与提升[5]。

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未来社会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再是定位于能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专业人士或普通白领,而是拥有创业能力、能够自我雇用,甚至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1]。彼得·斯克特认为,一所创业型大学必须承担两个使命:第一,它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培养其建立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创业的精神;第二,建立孵化器、技术园,并以企业化的方式操作,帮助参与其中的学生成就事业[6]。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成就一份事业或是谋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校内外机构联合着重帮助大学生开发创业潜能、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和素质,以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

二、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特性

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创业型大学。从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从萌芽阶段到蓬勃发展始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正在与大学创业行为相互融合,而作为创业型大学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深入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础,并结合学校的科研机构、学生组织、孵化器等资源,构建创业网络并促进其创业活动可持续地发展下去。”[7]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学术的创业化和知识的资本化,创业型大学不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要创造知识、转让技术,直接参与、服务创业活动。创业教育作为创业型大学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7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当今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对象上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观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狭义的创业教育对象,面向个别学生,培育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掌握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创业企业家;二是以欧盟及一些国际组织为代表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以及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商业化的能力。在我国,以创业活动为内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创业型经济模式向纵深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职业选择;再者,创业型经济的蓬勃发展,用人单位提高了员工招聘标准,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外,还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特质,因而具有冒险精神、首创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逐渐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7]。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通过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使未来几代人设定明显的“创业遗传代码”,造就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2. 组织形态的多元化。

在英美等创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创业教育已从独立的研究领域发展成为管理领域之外的非商业研究学科领域[8]。在创业型大学内部,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学术单位的组织单元,这种组织单元形态各异,功能多样,边界模糊,处在大学与外界联络的中间地带,对创业型大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9]。这种组织在一般意义上很难做出界定,但它们通过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及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如MIT的企业论坛、创业中心、技术创业中心、产品开发和创业中心,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网络、学生创业组织、创业学科及其他技术类的高水平研究以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都为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学术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形成了大学创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全大学范式”。

3. 创业资源的开放性。

创业教育资源是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和实施创业的重要保障。创业型大学与外界保持着十分紧密的科研、生产和应用联系,使得大学从社会的边缘不断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从社会发展的旁观者演变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创业教育也从校园中走出,扎根于社会生态系统。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大学生把握创业信息,从社会多渠道争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为校内外的创业活动提供所需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产业界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以适应产业界的需求。二是创业教育教师广泛参与产业界的科研合作和创业实践,并运用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产业界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被聘为客座教授,承担创业教学任务或是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能够作为创业项目来源,学生创业项目能在共建的创业孵化园进行孵化,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各类机构,如创业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社会合作处、校友会、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业指导中心与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大学、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资源体系。

4. 运作模式的多样化。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其运作模式通常有以下4种:一是专业结合模式。表现为在容易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专业中增设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常春藤盟校设立了两类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一类是非学位项目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计划与辅修计划,不授予学位;另一类是学位项目培养计划,符合毕业条件者会获得相应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10]。二是课程改造模式。在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专业创业类课程,以专业选修或是专业必修的形式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增设的专业创业类课程多冠以“课程名称+创业”或是“课程名称+创业管理”,由专业教师与商学院或管理学院教师合作教授。三是课堂渗透模式。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增加专业创业知识的讲授,并灵活运用专业创业案例,挖掘本专业的创业点,使课堂教学具有创业导向。四是实践教学模式。创业型大学注重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成立校、院、学科及专业校内各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撑。创办实体性质的实验室、创业企业、设计室,通过“做中学”的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 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创业教育方法有别于传统的专业教育方法,创业教育方法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基于创业体验的教学,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小组或是团队的创意设计、案例教学、创业工作坊、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灵活的教育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方法主要有:一是创业小组。通过创业小组,学生根据产业界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二是创业计划竞赛。学生的创新产品或是创意方案通过竞赛能够获得创业人士的专业化的检验,这为学生获得资助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是创业模拟。学生按照实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程序,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体验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四是创业实践。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各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组建自己的创业网络,获得各种创业资源,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开始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获得专业体验和创业经验。

6. 创业教育的学术资本化。

学术是创业型大学核心价值所在,学术资源也是创业型大学的核心资源。和一般的知识、能力及其获得方式相比,学术资本是以学术性知识为基础,以学术能力为表征,以综合的学术素养为依托的一种文化资本[11]。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等综合的学术素养以外,更需要的是他们利用资本、运作资本和由此显示出来的学术资源优势和学术资本效用。这不是“生存型创业”或“机会型创业”,而是“学术性创业”。创业教育学术资本化就是培养学生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转变,把优势的学术资本转化为创新创业资本,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自主创业立业。

7. 创业文化的一体化。

创业文化是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12]。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文化是“涵盖变革的文化”、“全大学的文化”、“系统解决的文化”、“思行合一的文化”、“整合协同的文化”,归根到底,已经内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和全部行为的品格。创业文化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解决了学生培养导向问题,使得培养的学生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具有奋发图强、敢于创业、自主发展、自我发展、自力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也使得学生创业意识的确立、创业精神的塑造、创业知识的获取、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潜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方式。

三、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价值取向上,从少数企业家速成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向培养全体受教育者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本源回归;二是组织取向上,从单一机构推进向创业联盟或团体组织共同推进转变[13];三是运作机制上,从校内联动到社会整体配合转变;四是实施环节上,从粗放式的创业教育向培养“专业+创业”复合型人才转变。通过分析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及特性,结合未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为我们实践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在制度设计上,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就是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谋划,是对其“整体理念”的具体化。它是把创业教育当成一项工程,运用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角出发,对创业教育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并结合教学科研,利用知识、技术、创意、技能等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促教学,以创业促科研,以创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树立创业教育培养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拓性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各级各类的创业组织和创业网络,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规章制度,营造富有生机的创业文化。

2. 在教育理念上,逐步树立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是使全体教育对象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具有开拓性素质的创业性人才。这一理念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安排及教学制度的设计上,融入学校科技创新、学术活动、思想教育、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创业教育的制度安排上,激励和保障创业教育正常开展。

3. 在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创业组织和创业网络。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应由校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常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及各教学单位教育组织构成多层次的创业组织,共同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校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整体创业教育政策措施的制定,统筹协调学校创业教育资源。常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有发展战略规划处、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和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等。发展战略规划处制定创业教育内容及评价指标,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创业中心整合各种创业资源,如学科专业实验室、创业工作室、学生创业社团、技术转移办公室、跨学科组织、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等;筹措创业教育资金,包括政府投入资金和市场投入资金,建立多元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搭建创业平台,为师生创业提供服务等。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通过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和创业政策的咨询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建立创业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提供衡量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效率的反馈信息,为培养合格的创业人才提供依据。创业教育活动组织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实训开展不同专题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各教学单位通过教学计划、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途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创业教育工作。

4. 在运行机制上,逐步实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的日常运行。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成为大学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其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因此,构建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的各项制度是着力点和保障。在创业型大学创办初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一是明晰产权及收益分配,促进师生科研成果转化的产权制度;二是改变单一的以科研成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制度;三是整合校内资源和理顺校外各种创业相关组织机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如创业平台与服务制度、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制度、创业师资培养制度、创业资金扶持制度和创业教育评价制度等。通过制度运行,创业型大学将创业教育、知识转移、产品开发、学术创业等活动纳入到大学的常规工作中,创业教育培养了创业型大学所需的各种人才,包括创业师资和创业学生,有效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创业型社会的进步。

5. 在教育模式上,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可分为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等,不同模式也有很多变式[14]。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依托区域特色进行创业教育,使得创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提升的需求,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在培养方式上,以课程计划、辅修计划乃至学位计划的形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温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在提供课程计划和辅修计划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特别在受到学位授予制度的限制的情况下,它们尝试第二学位计划,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上述几种计划,可以由专业学院开设,由专业学院单独完成或是联合管理学院、商学院来共同完成。在教育方式上,不同的创业型大学由于可获得的创业教育资源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

6. 在组织文化上,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是通过创业行动逐步形成并通过创业行动来体现,又对创业行动产生影响而获得提升。创业文化围绕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推动创业教育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质量文化。大学的创业行为整合了校内外的资源,质量文化是促进大学创业教育不断进步前进的动力。二是制度文化。大学制度体现创业文化,创业文化则需要制度来保障。它通过固化理念、扩展信念和规范行为,使创业教育成为和谐共进的有机整体。三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创业文化的“催化剂”。创业教育提供的不仅是能力培养,而且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业型大学通过营造协同创业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宽容失败的环境,使得创业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正如大学的文化一样,“文化使组织成员对组织有一种认同感,会激发成员对超越于他们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承诺意识,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并稳定下来,会产生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功能性行为,会对组织的设计和运转、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15]。在创业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下接受创业教育,激发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自觉适应创业型经济需求努力成长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摘要: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它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型大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组织单元、创业资源、运作模式、教育方法、学术资本化、创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而,创业教育要往纵深发展,需从制度设计、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合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创业教育实践 篇5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进一步挖掘与优化,构建出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的院、系、班三级实践体系,对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模式;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已近十年。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在全球创业观察活动中,中国的TEA指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是最低的。[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创业教育是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比较漫长。虽然清华大学早在就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创业教育在当时还处于大多数高校的视域盲区。直至204月,由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才正式在我国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试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这些试点高校从设立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推动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创业生态系统、师资力量建设、创业课程开发、课外创业实践、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经验和教训难以纵深传播,效果均不够理想。

2.高职院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阵地,然而其发展也并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二是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由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工商税务执照,开业。[3]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具有借鉴意义却难以普及推广。

综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上通常要经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设计、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发展阶段;并且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师资力量薄弱等若干问题。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存性创业成为主流,专业型创业比例偏低。即使有部分涉及网络技术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从事门槛低或是无门槛的创业项目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严重背离,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似乎形成了矛盾,没有真正渗透发展。

二、构建三级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尽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了帮助,但没有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有别于本科院校,具有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创业教育普适性背景下,应该从素质教育出发,对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作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4]

烟台职业学院经过近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借鉴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弥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各系创办专业实体公司、建立创业班的顺利进行,校、系、班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步建立。如图所示:

创业教育的“创”就是开始做,要在“做”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学习的经历,还要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主动性学习过程。与研究性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是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其本质特征是“能力本位”,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需要突出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由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突出学生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5]有鉴于此,在条件适合的专业,成立试点创业班,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2.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慎重选择学生将来创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6]在此前提下,各系依托所设专业,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教师为主导、根据各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设计模拟化创业项目让学生成为经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任务、定产量、定成本、定奖罚、参与成本核算、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全过程,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并营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学生实体公司

,学院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设有创业区、培训区、多功能办公管理区及金融、法律、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容纳了商贸、文体、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公益服务五大类型33个经营实体;通过创业指导中心和项目所在系进行二级管理,对入驻学生提供“创业前咨询”、“创业中扶持”、“创业后服务”,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院、系、班三个层面的创业实践体现出三级进阶的特点,即从各班挑选出优秀学生进入系创业实践营,并最终推选自主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逐级得到提升。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性、技术性优势。目前,入驻企业100%盈利,10%实现月盈利3000元左右,有的已成功孵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缺乏成熟可行的创业实践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最短木块”。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来,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的创业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1):165.

[2]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3]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4]夏晓军,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3.

[5]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65.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 实施途径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通过相关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从狭义上讲,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面对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趋势,创业实践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们的重要素质,大学生创业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其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并提出创业能力是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发展颇具规模。一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通过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了解并掌握创业理论以及相关技能,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经验,2002年初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各试点院校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进行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然而,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对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家庭也缺少对子女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压抑着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创业教育更加滞后,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独立学院,而仅有极少数独立学院开设了创业课程,开展了创业相关活动,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和成熟。大多数独立学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变革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业人才,为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开展提供切实保障,已经迫在眉睫。

二、独立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独立学院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高等院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严重缺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它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具有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参与活动积极性高等特点。此外,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创业氛围一般比较浓厚,很多学生的父母或亲属往往就是成功的创业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学生的创业意识更加强烈,这都为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创业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必然离不开创新,具有探索性与开创性,这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特性。因此,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毕业以后不立即从事创业活动,也必将对其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独立学院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而很少有独立学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无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扩大社会影响,对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形成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创业教育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尚存在着诸多制约独立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因素,如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比较缺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对创业精髓和实质的把握欠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不灵活以及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因此,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形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

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开启创业成功之门的钥匙。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应以大学生创就业中心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以各种创业活动为依托,以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和服务体系为保障,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一)构建体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奠定学生的创业知识基础

独立学院不仅要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而且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创业,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将创业相关课程开设在选修课程模块或在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立创业模块,强化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此外,可以开设创业活动课程,把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或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

(二)改革创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独立学院应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多样化,课堂讲授之外,可以采取活动开展、案例研究、集体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来启发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分析特定的创业环境,发现问题和商机,学会寻求解决问题、抓住商机的方法。

此外,应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委派学校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聘请成功的创业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或讲授具体课程,传授学生实际的创业经验和技能,为学生今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

开展创业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业教育的载体。独立学院应积极组织一系列有特色的创业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沙龙或讲座等。也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解决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创业活动和创业研究中体验创业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技能。

独立学院也可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不仅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的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此外,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尝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使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形式是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尝试,自主创业实验可以在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进行,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进行。

(四)建立创业教育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独立学院可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设立创业基金、实验室、创业实践基地等。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也需要建立由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辅导团队。这样既可以弥补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资金、人才的不足,加强学生创业的实践环节,对合作企业本身也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参与,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创业氛围,整合各种创业资源,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的创业平台,通过制度和组织创新有利保障创业教育切实得以贯彻实施,并最终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它是一项长期战略工程,需要各方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钟发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J],《教育评论》,2004年第5期

[2] 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8期

创业教育实践 篇7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成果

一、创业教育是当今高校的重要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各国受过高等教育者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失业者行列。为此,在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观点逐渐浮出水面进入视野。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吸收了学者柯林·博尔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的思想观点,明确提出要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提高到同传统的学术性和职业性通行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1](21)。后来人们将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译作“创业教育”。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明确提出“密切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的联系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并强调“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造性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2]可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3]。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4]。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此后,教育部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得学生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择业范围不断扩大,就业层次显著提高。因此对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能结合其专业教育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技能,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创业教育应该分层次开展

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6],创业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分层次展开。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明其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这一层次主要是理论层次,面向全部学生;第二层是“增其能”。通过模拟商业活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市场规律、企业运作模式并获得与管理企业相关的品质和能力,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等。这一层次主要是模拟层次,面向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第三层是“创其业”。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扶持,帮助其实施自己的商业创意或协助其直接创办企业,培养其逐渐成为真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这一层次主要是实践层次,面向少数想实际创业的学生。这三个层次是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在受教育学生面上也呈一个金字塔状(如图1)。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塔底)“明其理”,让有兴趣进一步参与的学生(塔中)“增其能”,而让最终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实现抱负“创其业”(塔尖)。

东南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该校作为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和2010-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以“创新驱动创业、创业支撑创新”为理念,以培养具有开创事业和创办企业能力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精心构建了“以基础理论活跃创业思维,以模拟训练强化创业技能,以实景实战孵化创业成果”的创业教育体系[7](见图2),该体系覆盖了从创业理论到创业模拟再到创业实践的各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地接受创业教育,真正做到了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1. 以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创业之梦

理论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首先应注重在面上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其创业意识。东南大学通过设置课程、开展培训、举办讲座和沙龙等形式普及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点燃他们的创业梦想。

(1)分类设置创业理论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兴趣,开设不同层面的创业理论课程。一是必修课。学校高度重视商业知识在全校学生特别是非经管专业学生中的普及,率先在江苏省高校中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统一开设《经济管理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以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资深教授为核心成员成立了教学工作小组。教学小组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对相关知识理论进行了整合、凝练,最终形成:以创业和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一条主线,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两大基础,以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为三个主教学模块,以经济管理的前沿、热点、模式、趋势为四项专题的“1234”教学内容体系[8]。该课程现为江苏省精品课程,1999年以来,累计选课学生超过40000人,教学效果突出。为学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又有一定创业基础知识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选修课。学校在面上开设多种创业类通识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如KAB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础、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与答辩、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谈判与商务交流、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等,分别涉及管理、沟通、法律、创业精神、企业责任等各个方面。在授课方式上,也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商业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好评。三是辅修课。除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学校还面向学有余力、主修课成绩优良、有特殊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等商业类辅修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学校承认学生辅修专业资格,发放辅修专业证书。此类辅修专业开设多年来,学生申请火爆,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其他学科背景,又具备一定商业知识和技能的跨专业的优秀人才。

(2)分层开展创业素质培训

除面上的创业理论课程外,学校针对广大对创业感兴趣的普通同学和有创业意愿又缺乏创业知识的学生两类群体举办“创业大讲堂”和“未来企业家”培训。其中“创业大讲堂”面向全校学生,定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来校分享创业经历和创业心得,以普及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和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氛围。“未来企业家”培训是以正在开展创业活动的在校学生创业者为主要对象,学员凭借自己的创业项目(或想法)申请入学。培训以小、精、实为特点,强调小班化教学,课程紧凑,注重实战。培训师资除校内教室外,也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与学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3)全面促进创业意识培养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还举定期办诸如创业文化月、创业冬令营、创业者沙龙、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全方位多层面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商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协助他们解决创业初期遇到的问题。其中东南大学创业训练冬令营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选拔近百名营员组成不同团队,在寒假期间历时近一周集中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创业项目辅导、商业计划大赛以及知名企业参观活动。借此丰富营员创业知识,完善营员创业项目,感受企业创业文化。此活动现已成为东南大学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色活动之一。此外,为拓展学生创业视野,学校还举办宁港高校创业邀请赛,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来校同台竞技,进行创业项目PK、创业团队展示和创业文化交流,分享创业教育经验。

2. 以模拟训练推动学生创业之梦

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进一步的商业模拟中逐步实现。多年来,东南大学注重商业模拟实体建设,以各类创业活动和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具备能力去追寻创业之梦[7]。

(1)大力创建创业模拟实验室

配合教育部加强创业教育实训的要求,学校以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和985专项资金支持为依托,大力创建创业模拟实验室。学校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组建成若干虚拟公司,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相互竞争与发展,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虚拟公司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角色,并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市场环境与背景资料的分析讨论,完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包括战略规划、品牌设计、营销策略、市场开发、产品计划、生产规划、融资策略、财务预算等,通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努力使公司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在所有公司中脱颖而出[9]。此项模拟训练使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到竞争的所有决策,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企业运作流程和对真实商业环境的了解。

(2)广泛开展商业类模拟活动

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创业或商业类协会或社团,如学生创业协会、KAB创业俱乐部、优联精英联盟、ERP协会、物流协会、证券协会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商业类模拟竞赛活动。如模仿央视“赢在中国”举办的“赢在东南”校园精英挑战赛,包括简历筛选、无领导小组讨论、校园营销、校外商业实战、专家点评等环节,层层闯关,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培养学生领导、沟通、团队协作和商业策划能力,深受学生喜爱。该活动已举办多届,并多次被评为校园年度“十佳”精品活动。又比如“沙场点兵”校园营销大赛,将参赛者分组形成多个虚拟公司,进行校园内外实体营销竞赛,帮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切身体验到真实的营销环节,培养其管理沟通、营销策划、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意识。形形色色的社团及别出心裁的商业模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参加国内外创业竞赛

以“挑战杯”为龙头,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创新创业和商业计划竞赛活动,与海内外兄弟高校交流创业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全国“挑战杯”赛事为例,东南大学在历年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得“挑战杯”,是国内目前两次夺得“挑战杯”的四所高校之一;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获得8项金奖和多项银奖、铜奖[10,11]。在2011年香港理工大学国际学生创新挑战赛上东南大学代表队力挫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等著名高校参赛队,取得了总排名第四和内地高校第一名的成绩[10];在201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全国并列第一的成绩[11]。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等全国和地方性创业赛事,通过各种商业竞赛的历练来提升自己的创业实战能力[12]。

3. 以项目实践帮助圆学生创业之梦

创业理论的普及,创业能力的提高,为真实创业做了很好的铺垫。对于有意向进一步“一试身手”的学生,学校分别设置了创业实践项目,共建了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了科技园创新创业中心。在场地、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一步一步协助学生圆创业之梦。

(1)资助学生参加创业实践项目

学校出台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相关规定,配合学校已有的创业实践资源,在经费、指导、项目上为打算创业“小试牛刀”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其中创业类项目又分为两类:一是创业训练项目。团队由本科生组成,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者多个岗位的角色,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进行可行性研究、模拟公司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来进行创业相关的技能训练。二是创业实践项目。团队由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采用前期学生自己的科研项目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7]。

(2)联合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对于创业实务而言,企业是最好的学校。为了给在校学生提供有利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平台与机会,为其今后的创新创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同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东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见习实习,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内部运作规律和真实的市场环境。学生还可以和企业合作设立科研或创业项目,为企业解决实际的技术或商业问题。此举有助于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目前学校已和20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3)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中心

学校整合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科技处、团委等多方资源对于实际注册公司想“大显身手”创业的学生开辟专门场地,提供基本办公设施和技术咨询、商务指导、政策法规服务等中介服务,降低学生创业门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学校于2006年就在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先后出台《大学生创业中心运营管理规定》《东南大学科创基金管理使用条例》等政策文件,设立科技创业专项基金,以扶持、鼓励校内学生科技成果的转换,并在基金中划拨创业教育专项经费,还免费为学生提供初创公司办公场地[10]。学校还与江苏华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设立300万创业专项孵化资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真实创业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绿色通道”,让所有拥有创业梦想的学生都有机会把梦想变成现实。

在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下,学校创业人才频出。学校目前有40余支学生创业团队,其中15支团队已注册成立公司入驻东南大学科技园[10]。2001届毕业生,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首任会长林嘉喜创办国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在融资和并购顾问领域成功完成50多宗案例,交易总价值达10亿美元;2003届毕业生于敦德创办的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于2009年成功获选2009Red Herring亚洲科技创新公司100强企业,2011年完成C轮约5000万美元融资[7]。

参考文献

[1]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3]新浪网国内时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news.sina.com.cn/richtalk/news/china/9902/022523.html,2013-02-27.

[4]崔昌华,罗小云,姚天增,等.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5):48-49.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105/xxgk_120174.htm,2013-02-27.

[6]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成因和机制研究[J].财税理论与实践,1997(1):1-6.

[7]中国教育新闻网.东南大学探索理论模拟实践相统一的创业教育模式[EB/OL].http://www.jyb.cn/difang/jiang su/zkjy/jyxx/201205/t20120525_494608.html,2013-02-27.

[8]东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经济管理基础[EB/OL].http://zlgc.seu.edu.cn/jpkc/2010jpkc/jjgljc/jpkc04-9.asp,2013-02-27.

[9]金蝶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站.竞赛平台——创业之星[EB/OL].http://www.kingdee.com/news/subject/09cyds/pingtai04.htm,2013-02-27

[10]李芸,李润文.东南大学:把创业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N].中国青年报,2012-02-20(9).

[11]中国江苏网.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赛东大获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EB/OL].http://news.js china.com.cn/system/2012/11/29/015380360.shtml,2013-02-27.

创业教育实践 篇8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1998年清华大学MBA中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专业”, 同时举办了第一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开启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先河。[1](16)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既缘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高校以各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如创业竞赛、创业课程开设、创业实践等, 但我国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统计,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 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 [2]这说明创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1. 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正确, 阻碍着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 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实施理念的认知存在误解:有的认为,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的认为创业教育是规避就业压力的缓兵之计, 学校的就业率高则没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甚至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小商小贩, 偏失了大学的教育宗旨等等。认知错误或偏颇使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表现冷淡, 进而严重阻碍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也存在模糊认识。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主要目的是“赢利”和挣钱。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 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而忽视了知识、专业技术和创业教育服务在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 说明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引导不够有关。

2. 创业教育的方法不科学, 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学生能否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业的素养。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素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缺陷, 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重知识传承, 忽视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学生缺乏参与创业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业的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3. 创业教育课程不系统, 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难以发挥各专业优势和特长

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 这直接导致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难以发挥各专业优势和特长。如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 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风险管理”“企业管理”、“职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教务处又开始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公司法”等公选课, 创业课程设置彼此相互独立, 各自为阵, 缺乏内在有机联系, 学生并未因学习上述课程而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

另外, 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孤立地进行, 因为人的创造性不同于传授具体技能, 而是通过科学和人文知识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而且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4. 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 创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目前高校仍未制定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表现为:学校各部门很少把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绩作为其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创业意识强、创业素质好和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 宣传、表彰和扶持的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担心学生创业会耽误学业不愿承担创业教育的风险。由于没有良好的支撑平台和激励机制, 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 创业教育资源未整合, 不能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分散在全校的不同部门, 未能形成整合优势。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挂靠在校团委;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挂靠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创业课程设置在相关教学单位。很多高校未配备系统的专业创业教育队伍, 而是分散在辅导员或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和其他行政部门。同时创业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不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不能将政府、社会和学校有关创业的政策全面系统传达给学生, 缺乏固定、有效的创业教育宣传途径等。[3]

二、依托创业型社团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

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 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社团的活动内容与范围广泛, 通常以制作、创造和发明等为主,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宗旨, 通过开展学术研讨、科技发明、文化娱乐、社会服务和实践考察等系列活动, 密切联系社会,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与意识和竞争观念, 增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实现从“书生型”向“应用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人才的转变。社团工作具有动态性, 每年社团换届 (新生和老生的“更叠”变化) 使得社团补充“新鲜血液”, 保持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持续的新鲜感和主动性。[4]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

创新创业中心是中南民族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 近年来非常重视“KAB俱乐部”、“创业者协会”“未来管理者协会”“聚贤人力资源协会”和“挑战杯联盟”等创业型社团的建设和培育。这些基于共同的需要和目标的社团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发挥其主动性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学校为社团提供场地和资金, 使创业型社团成为在校生感知创业、体验创业的第二课堂。

1. 依托创业型社团组织管理创业课程

KAB, 英文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 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和共青团中央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KAB俱乐部”, 中南民族大学将课程建设融入社团的管理, 即由KAB俱乐部负责“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宣传、报名工作。每年报名KAB公选课的人数很多, KAB俱乐部及时协调KAB讲师组织笔试、面试和小组讨论, 最终由KAB讲师和俱乐部共同确定名单, 所有学习课程的同学获相应公选课学分。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创业课程的顺利开展, 又使社团成员在宣传、报名和组织管理中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2. 依托创业型社团承办创业类竞赛

挑战杯联盟作为一个学术科技型社团, 每年根据创业竞赛的计划开展宣传、策划和组织报名等工作, 挑战杯联盟的会员既实际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又参与赛事组织管理工作, 这保障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顺利。

创业者协会则参照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和NBC《学徒》商业真人秀栏目, 以“理论指导实战, 实战完善理论”为培训思想, 注重比赛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不断完善活动环节控制和淘汰制度, 同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通过多元建设扩大校园竞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 依托创业型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课堂延伸, 如:创业者协会每年举办“联想公益创业大赛”, 面向在校生公开征集公益创业计划, 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培训、创业资金和公益组织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同时, 该社团还举办“创业面对面”学习交流会、“创业者南湖论坛”等活动, 形成企业家、创业导师和青年创业者的论坛媒介, 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获得宝贵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同时, 该协会还把校外创业组织与我校创新创业中心进行对接, 承办“武汉市十大创业风云人物巡回报告会”等活动, 实施“引进来”战略, 让大学生在象牙塔内能准确把握最新的创业动态。

4. 依托市场化运作, 突出社团实战性

创业属于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 学校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模拟商务拓展公司, 像“办企业一样办社团”。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组织学生到其他高校、创业成功的企业参观和交流, 学习“他山之石”。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提供兼职岗位给学生积累商业经验和技能。模拟商务拓展公司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其创业计划和能力提供一次检验和修正的机会。

三、依托创业性社团进行创业教育的启示

1. 构建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依托创业型社团来整合和创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以创业教育为龙头, 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具体应分为3个模块: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而且: (1) 作为必修课进入课堂; (2) 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 (3) 作为课外教育的一个内容; (4) 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他专业课或基础课内。[5]KAB教育注重团队学习, 主要模块应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采用创业案例教学,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灌输理论知识, 而是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 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意见或经验进行总结, 重点为学生提供从创意、策划、投资分析、管理模式分析道市场开拓等一系列训练的实践活动, 达到团队学习的效果。[6]

2. 建设具有创业指导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创业师资是创业课程和实践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理想的创业师资队伍包括创业理论教师、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创业成功者等。目前, 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多是没有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或对行政管理人员短期培训。因此, 高校应从长远发展考虑,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关专业教师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 辅导员可作为重要补充。但创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外聘教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通过创业型社团承办对外通联工作, 为引入校外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平台。由KAB俱乐部邀请企业家、校友成功人士来校交流, 解答学生创业的困惑, 实现“学院派”师资和“实践派”师资相结合。

另外, 要着重构建体验式教育师资培训平台, 即让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亲临创业企业, 与创业者接触获得创业知识、积累创业案例和总结创业经验, 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支持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 企业提供创业教育师资体验的环境, 学校给予时间便利, 教师具有进行创业体验的动力。高校应加大培训力度,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选送教师参加KAB师资培训, 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 使KAB讲师真正成为学校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3. 打造多类型学生创业基地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项连锁的、互动的实践活动, KAB俱乐部设计了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嘉宾访谈等参与式教学活动, 这种注重实效的创业活动注重学生互动、互相分享体验。创业能力体现的是整合的能力,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整合创业所需的经营资源 (人、财、物和信息) 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7]高校应积极为社团提供交流、学习和提升的空间, 配备“创业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教室等实践场所。通过KAB模拟商务拓展公司模拟创业演练, 锻炼学生从寻找商机开始, 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

4. 依托创业型社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许多大学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任务。而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观念也倾向于追求稳定的工作以及安逸平淡的生活, 不愿尝试风险高的创业, 缺乏创业激情。因此, 学校应发挥社团开展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业文化, 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敢于争先、敢于实践”的创业意识。学校应为志在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弹性学分制,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业。同时积极利用创业型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 如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大赛, 创业项目成果展, 邀请事业有成、创业有方的创业知名人士、政府官员以及创业杰出校友来校巡回演讲。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等媒介, 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宣传大学生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8]

参考文献

[1]许小洲, 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真柱.探索“平台模块窗口”式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 :43-45.

[3]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5) :84-86.

[4]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9) :77-78.

[5]韩照祥, 朱惠娟, 李强.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 :82-84.

[6]孙树枫.重视实践环节,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0 (3) :23-30.

[7]徐小洲, 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1) :12-18.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探究 篇9

一、美国创业教育理念回顾

目前, 美国大约有1800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 有100多个创业中心[2]。关于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创业的真谛在于具备一种能力, 即在面对一些特别的、不确定的和模糊的新市场机会时, 通过整合各方面信息, 包括产品功能和外部环境, 能够预见和描述出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彰显出开拓精神与创新策略, 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的不可思议的洞察力, 以及当前方的道路并非显而易见时, 具备鼓舞人心的领导魄力。而创业教育就是将这种能力循序渐进和不断提升的培养过程。

创业教育的本质必须是反映客观实际。创业教育体系应当衔接的方面包括创造力、多学科、基于过程的处理以及基于理论的实践应用。同时, 需要主动性, 解决问题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而不是死板、被动和理论的教条化。能力可能被理解为一个人有效工作的个人特征, 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不是创业教育的价值所在还未有定论, 但是创业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学术科目折射了施教者的信念。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尽管有关创业能否被教的争论不断, 在美国很多高校还是开设了创业专业课程和项目。大部分课程的目标是提供创业技能和鼓励创业行为。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 逐渐形成一种知识体系, 就是这些课程内容通常教授如何取得创业成功, 其中如何制订商业计划和向学生宣讲创业经验、亲身经历和实践建议成为传统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

而在一些相对较新的学校里, 它们的课程设计建立在一些个性、技术或行业经验基础之上, 这种新的创业教育体系关注于将创业视作职业。例如, 处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基本的网络技术, 或了解什么是创业者这样的视角。

有观点认为, 课程应当围绕战略发展来进行, 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分析、新项目设计、财务运营、新市场开发、扩张策略和制度创新等。因为实际的创业活动包括“设计开发新技术、战略规划、吸引重要资源和组织合资企业”。在理想情况下, 学生应当创建多样的创业计划书, 训练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 广泛地接触成功企业家。学生与这些企业家的相互联系方式如下:将企业家当作教练或创业导师;在课堂上演讲授课;介绍创业项目等。有效的创业教育要求学生与已有创业者之间有大量工作实践的机会, 这样他们可以学着为已有的创业项目创造价值, 从而为自己将来的创业项目创造价值打下基础。

调查发现, 在不同类型的美国高校中, 创业教育课程开设都很普遍, 主要课程有12门。其中, 在各个高校中课程设置比较普遍的项目有“创业学” (Entrepreneurship) 、“小企业管理”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创办新企业” (New Venture Creation) 、“小企业财务” (Small Business Finance) 和“小企业管理咨询” (Small Business Consulting) 。

三、美国创业教育的常用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变迁, 美国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主要包括大量案例分析、国际环境考量、战略规划与实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等。计算机模拟为学生提供了“面对多元环境下的新风险做出决策”的体验, 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面对复杂情况做决策的技能, 并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3]。

目前, 在美国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12种:“ (1) 案例分析, (2) 撰写商业计划书, (3) 企业家演讲, (4) 课堂讨论, (5) 计算机模拟, (6) 嘉宾授课, (7) 创业协会组织, (8) 专题研究项目, (9) 可行性分析, (10) 实习, (11) 企业实地考察, (12) 课堂练习。”在这些方法中, 课堂讨论、撰写商业计划书、嘉宾授课、案例分析和企业家演讲是高校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在美国排名前100名高校中有78所将撰写商业计划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另外,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 美国高校普遍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通常会给学生布置网上作业, 并将创业课程内容发布在网站上, 同时会对学生创业同样发布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学、小企业管理等信息, 并且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

四、美国创业教育特色与发展趋势

1. 突破传统授课形式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由来已久, 从1977年发展至今, 随着科技的进步, 教学手段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直以来, 让学生在学习后撰写商业计划是其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从教学形式上看, 目前美国创业教育越来越流行于知识共享的生态系统建设, 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和嘉宾讲授的创新方式来实现。

2.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从外部信息的获取来看, 美国高校教师和学生都会共同选择一些期刊报纸媒体作为主要来源。如《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企业家杂志》 (Entrepreneur Magazine) 、《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 等。因为这些刊物往往能反映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这样, 使得师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理论知识, 将市场中的真实案例紧密结合起来。

3. 网络技术应用广泛

互联网的应用也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教师通过在线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网上自学, 从有效性看, 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教育手段并将持续发展。但是, 网络信息量的巨大和其信息准确性是需要师生重点去关注的, 最终信息的可靠性比信息量及信息化手段本身更为重要。

通过对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发现, 无论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和大专院校, 还是四年制的本科学校, 都是围绕三个方面去开展创业教育:一是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力和信息资源;三是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别于传统教育领域。

从发展趋势来看, 即使学校引导学生探讨关于社会商业和经济的问题, 而学生的知识面也有了增长, 但是他们还需要增加将具体能力应用于创业实践的机会[4]。而任课教师的教学手段受到自身个人经验的影响, 学校和社会应当给教师提供充电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 这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应当扩展学习环境和网络资源, 可以考虑让学习者实施不同的创业项目, 而教师不是控制者, 更是服务者[5]。也就是说, 还需要发展创业实践教育, 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分类, 集合到每天的教学和课程中去, 并通过网络将社会与教学进行实时关联。

摘要:文章通过对美国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回顾和研究述评, 了解美国创业教育曾经面对的问题和演变过程。对现有的美国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而掌握美国创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和发展趋势, 以此启发中国创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创业教育,美国,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Neck, H.M.and Greene, P.G.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known worlds and newfrontie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 (1) :55-70.

[2]郭连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5) :155-157.

[3]Solomon, G.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07 (2) :168-182.

[4]Ruskovaara, E.Pihkala, T.Teachers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lassroom practices[J].Education+Training, 2013 (2) :204-216.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篇10

一、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是创新创业者锤炼的最好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1],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要能够付诸于创新创业实践才能折射出其价值和意义, 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也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和固化。

实践是创新创业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载体。创新创业者既是实践者, 又是宣传者, 创业离不开创建或运营经济实体, 具有极强实践性, 客观上要求创新创业者通过实践整合和修正概念性的认识和思维, 完善素质结构, 积累初始经验。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个人经验积累的同时, 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逐渐培养,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 向学生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启迪思维, 发展兴趣,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就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 教育宗旨是“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训练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根据这一教育宗旨,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活动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实现学生创业理念的全面形成。

(二)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2], 根据以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 我们构建“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阶段:即创新创业认知实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阶段、创业实践模拟阶段和自主创业实战阶段。创新创业认知实验阶段主要集中于大一进行, 创业素质实训阶段集中于大二开展, 创业实践模拟阶段集中于大三展开, 自主创业实战阶段在大四开始并可持续至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层次:即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层次、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层次、创新创业模拟实习层次和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层次。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层次将采取课程实验的形式展开, 主要通过开设创业素质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等实验项目对学生创新创业天赋予以评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层次采取素质实训的方式, 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展开素质养成实训;创新创业模拟实习层次则借助于创业实训软件。进行创业全程的仿真模拟, 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创业各阶段工作的模拟运作, 通过团队合作, 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层次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 学生将通过注册公司, 开展实际生产管理运作等系列活动, 真实运作企业, 全面实现创业的实际运营。具体构成见图1。

综上所述, 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 形成了理论认知→专项素质形成→综合能力模拟→实际运营操作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链条,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缺一不可, 充分体现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诉求。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体系

要确保以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作, 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必须建立配套保障体系。配套保障体系由五部分构成, 即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

(一) 制度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 但卓有成效地全面实施的院校并不多见,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影响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而且要确保师生的积极参与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策的保障, 因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学校层面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统一管理。为此, 学校必须从系统管理的层面、从师生利益诉求出发, 建立系列制度体系, 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 从教学层面,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学分管理制度;从创新创业管理层面建立创新创业成果激励制度、创新创业指导成果评价制度;从物质保障层面,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制度。

(二) 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需组建相应的组织体系, 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可建立校、系两级实践教学督导委员会, 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对于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则应建立校、系两级创新创业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 完成对成果级别鉴定、成果奖励认定等事宜。通过以上组织机构的构建, 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监督和积极的激励, 在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创业质量。

(三) 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

“四阶段、四层次”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各具特色, 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进入第三、第四层次的实践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方能实施。为此, 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根据各阶段、各层次特点, 我们设计如下实践教学平台, 具体构成见图2。

课程实验平台主要开展创业认知和创业素质训练的课程实验, 需要建立课程实验室, 配备创业素质测试系统软件。主要通过开展创业素质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实验项目实施教学。其中创业素质测试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完成, 创业素质拓展训练则通过实践教学教师的组织在课程实验室开展实训游戏和项目。

创新创业仿真实训平台主要开展创意的产生和创业全程的仿真模拟。创意工作室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意的征集和产生, 尽可能多地汇集最新创意, 为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创业全程仿真模拟实训则主要通过创业模拟软件的模拟操作开展创业各阶段业务的模拟运作。这需要购置创业实训软件并建立独立的实训实验室。科技创新教育实训则主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训练。利用创意工作室产生的创意, 应用在创业全程仿真模拟训练平台中,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三创赛、职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 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提供仿真的创业体验和训练, 促进学生创业技能的形成。

创新创业基地主要开展创新企业的实际运作, 是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在基地内, 将创业模拟实训阶段的成果进行实际应用, 按照工商管理相关规定注册企业, 组织生产、营销等系列活动, 真实运作企业, 创造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 带动相关项目创办新企业, 孵化出更多的创业企业, 吸纳更多的学生投入创业实践, 真正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基地在发挥主要功能的同时, 同时可以作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桥梁, 通过开展业界专业人士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案例点评等活动, 建立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平台, 积极开展课题合作、校企工作人员交流互动, 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培训。借助于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吸纳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创新实验、创业实践, 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实现创业的双赢效果。

(四) 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

在创业教育中, 教师团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成效[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指引, 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创新的理念、开拓的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品质。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注重对创业各阶段实务操作的娴熟性。因此, 对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 主要活动于高校内部, 缺乏实践经验的现有高校师资队伍而言很难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有鉴于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高校内部具有创业教育实践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校内师资, 一是来自于业界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校内师资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创业认知实验、第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第三阶段的创业实践模拟的教学活动。第四阶段的自主创业实践则需要外部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发挥主导作用, 校内指导老师可发挥辅助管理作用, 同时开展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 师资保障体系要求院系建立外聘实践指导教师激励管理机制, 以确保师资队伍规范、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各项工作, 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 资金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置设备、配备实验场所, 进入自主创办企业阶段更需要启动资金投入开展实际运作。因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作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充裕的资金保障。此外, 要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需要建立激励制度, 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也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 因此, 应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 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创新科技竞赛, 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奖励优秀学生的科技学术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工作付出。同时, 为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有条件创办企业的实际运作提供资金支持。为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资金保障体系包括专项资金划拨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等主要内容。

摘要: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 特别是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再次提出在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更为突出。虽然, 创新创业教育已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 但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未形成是当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运用系统论理论, 结合教育实践探索经验, 针对创业认知实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阶段、创业实践模拟阶段和自主创业实战阶段的教育特点和需求, 构建了“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从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设计了保障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飞标, 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119-121

[2]周建华, 赵义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 2012 (3) :104-106

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篇11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在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优势、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条件、配齐配强教学团队、建立协同培养的有效机制等对策,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挑战;对策;实践教学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完善政策保障体系。2015年6月2日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提出要修订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建设和共享,推进协同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这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面l临的新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如何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的智力支撑,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理念和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理念和观念滞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引导,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挑战。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创业要素的教学课程,缺少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缺乏“大数据”技术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制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问题。三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挑战。在社会需求及政府倡导下,已唤起部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但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不明确、能力和水平不足、实战经验缺乏,急需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培养培训。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1.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优势

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平台基础。该平台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6个,与科研院所共建科研训练基地4个,与政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初步形成优质资源共享、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具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已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实践教育体系,并将“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和“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同时,组织开展了校、省级技能、创新、创业三项学科竞赛,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三是具有一支潜心教学研究、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聘任校内外科研教师、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该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2.明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观、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社会需求观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搭建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保障,以组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关键,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为引导,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条件平台、指导团队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从而建立起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3.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第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架构适合创新型、创业型和高层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学习,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第二,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引入学科前沿、科技成果、生产结合的实验项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第三,增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和经营管理课程,如开设学科前沿、科技论文撰写、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建立起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群,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第四,通过开发与应用M00c、微课、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加快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第五,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通过采取师生反馈、专家评价、社会调查等途径,建立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4.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作支撑。首先,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对校内外开放,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完善校内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实训平台。其次,促进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着力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小微企业基地等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孵化提供资金和优越环境条件。最后,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引领,通过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宣讲、成果展示、竞赛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

5.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队伍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根本在教师。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建立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培训制度,提升现有实践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再次,通过聘任科研院所、企业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理念与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关键。第一,要建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完善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第二,要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良好环境。第三,打通学科与专业界限,开设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的实践课程,建立跨院系、跨校际、跨地区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第四,通过吸引政府、行业、企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种基金、奖学金等,鼓励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已在我国高校中形成广泛共识。然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有效的培养体制机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氛围,创建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开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 篇12

(一)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我国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制, 也没有一个健全的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 开展的一些创业和教育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的, 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一些相关的课程设置上, 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只是作为选修的部分出现, 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课程设置。相应的, 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和培训的教师也是只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没有相应实践的, 这样教给学生的只是理论性较强的东西, 却与实际联系不大。除此之外, 学校关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只是停留在学校层面上, 却很少与社会上的企业有关联, 这就使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有效性[1]。

(二)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严重缺乏创新精神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影响下, 很多学生对创业不感兴趣, 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求职方面, 对创业这种就业方式感兴趣的不多, 这就使得在大学期间, 很多学生只是重视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却极大的忽视了自我创业素质的提升, 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 中国人的求稳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很多学生不愿意冒着风险去做可能会让他们一事无成的事。另外, 大学生对创业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 他们以为创业是为有着创新精神的人准备的, 而自身创新精神不高的人就不会考虑这些。而且, 初出校门的大学生, 资金并不充足, 认为自己并没有创业的条件, 因此不会考虑创业这件事。这都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 创业体系政策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这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及焦点。而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 来指导就业, 但是, 这并没有缓解就业压力, 一些政策的执行非常不到位。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没有真正的指导和优惠政策, 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变得举步维艰、浅尝辄止[2]。

(四) 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社会的支持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 他是社会发展的先驱力量, 是进行社会创新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应该予以大力支持的。但是, 现今的情况是,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导向机制并没有完善, 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不高, 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引导和支持。社会没有提供相关的保障机制, 家长很多也不赞成学生自主创业, 这就无形之中, 阻碍了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

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 政府应该对创业教育展开进一步的引导和保障

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而创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所以, 政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和规章制度, 来引导高校的创业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创业教育进展的规范化和有效性[3]。

(二) 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一个家庭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就能很好的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一个引导作用。家长应该通过平常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起到一个榜样模范作用, 家长要注意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鼓励他们开拓创新, 用于冒险, 敢于自我拼搏和奋斗。

(三) 大学生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主动接受创业教育

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关于创业教育的看法, 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充分的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展开积极的培训活动, 让他们认识到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阶段开始走向大众化, 学生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自觉地接受创业教育理念, 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中, 以便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4]。

(四) 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的氛围, 培养和谐的社会创业环境

当前, 社会并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有一个重要的认识, 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 加强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意识, 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于创业的环境, 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 让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的全民创业浪潮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如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身对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 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 进而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地改正, 以便于创业教育朝向着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娜.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1, 12 (05) :23-24.

[2]潘林元, 吴加权.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3 (03) :32-33.

上一篇: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