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教育(精选12篇)
创业指导教育 篇1
作为重庆市沙坪坝区唯一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单位, 我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逐步培养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创业”的职业理念。几年来, 我们把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贯穿于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始终, 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等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逐步培养了学生就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本着我校实际, 笔者认为:学生实习是进行就业、择业的必经阶段, 也是成功创业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实习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尤为重要。
1加强就业指导是学生就业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实习一般坚持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我校每年都要组织1500-2000名学生参加就业实习, 就业实习单位主要分布在汽修厂、机械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银行、电脑公司、宾馆酒店、园艺公司等市内外200多家单位, 学生实习参与率达100%。学生参加实习, 除了要明确实习内容、目的和重要性外, 还要培养学生实习热情, 增强学生就业实习兴致, 要让学生贯注感情去实习。实习是就业的基础, 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后的学生面临主要任务是就业和择业。就业是谋生的手段、为社会作贡献的需要和途径, 同时是让个人才能得以发挥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对此不同的毕业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实习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与就业关系不大, 因而轻视实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可以直接去就业, 实习没有必要, 因而鄙视实习;还有的学生认为很快就要面临就业, 把实习看成是难得的放松自己的机会, 因而忽视实习。总之毕业生的就业实习心态很是复杂的, 作为学校指导教师要找准学生对就业实习的心理, 端正学生对实习与就业的思想认识, 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就业实习中去。通过实习, 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为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近三年我校毕业实习学生参加就业实习合格率达100%, 合格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优质就业率达70%, 就业稳定率达80%。就业单位主要在重庆惠普有限公司、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士康科技公司、重庆新市电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公司、重庆格力集团、海尔集团 (重庆) 公司、重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吉鑫汽车维修公司、重庆电视台、重庆南方君临酒店、重庆通用工业集团公司、重庆渝安集团、重庆互邦汽车维修有限公司、重庆瑞洛汽车维修公司等, 此外市外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如韩国东和光电 (苏州) 公司、韩国三星电机 (东莞) 公司、日本大金机电 (苏州) 公司、日本日东电工 (苏州) 公司、中达电子 (江苏) 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 通过对毕业学生开展追踪调查, 这些学生在单位惜时守纪、爱岗竞业,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有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单位业务技术骨干, 有的学生已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深得用人单位领导好评。
2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目前是一个提倡创业的年代, 也是一个挑战智力和毅力极限的时代。成功的创业家的共同点是:以勤奋踏实及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配合灵活的经营策略, 利基产品及朋友的帮助等, 还应具备旺盛的企图心, 吃苦耐劳, 锲而不舍和追根问底的精神, 才能得以踏上成功的创业之路。即成功创业者都具有以下人格魅力:挑战性、指导性、柔软性、行动性、持续性、慎重性。作为学校应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举办创业教育有关讲座, 积极为创业学生提供综合服务。加强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培养, 特别是对已就业的优秀学生, 让他们逐步了解创业应具备的有关要求。
2007年, 我校毕业学生苏华在成都开办了科技电脑公司。该生在校期间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学习刻苦, 成绩优秀, 主动参加学校、班上组织的各种课余活动, 积极参加专业实践, 获得了计算机操作工证、文字录入员证、程序设计员证、普通话证等多种专业技术资格证, 同时多次获得专业竞赛荣誉证书, 该生一直担任班上学习委员,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心想发展专业特长, 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电脑公司。毕业实习他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实习, 其间他严谨务实、勤于思考、好学善问、敢于尝试, 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善于自我调节心态, 有良好的职业心理,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近一年的实习期间, 他基本通晓电脑公司的运作流程及业务范围, 掌握了计算机的维修、维护及网络的管理等技能, 熟悉了计算机在市场的销售行情, 了解了计算机的更新发展动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家长非常重视他的专业发展, 在他实习刚结束的时候, 家长为他提供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 他对电脑的市场分额、经营方式, 技术评估、经济测算作了详细调查, 反复进行了论证, 写出了可行性报告;然后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办理各种许可证等手续, 最后用了一周的时间确定了劳动用工人员及相关手续。属于他自己的电脑公司很快便开始营业了, 目前苏华代理的电脑占领了成都市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在苏华的带领下逐步发展壮大, 每年盈利20万, 博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成功创业应具备很多要素, 首先要求学生考虑如何培养毅力, 作为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做到严谨务实、勤于思考、好学善问、敢于尝试, 以积极的进取精神, 认认真真、耐住性子做好眼前的事。学校老师应定期安排时间到学生就业单位, 利用准备创业学生的工作业余时间, 多组织学生召开创业讨论研究会, 随时了解学生工作动态, 及时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既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心理状态, 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 又要帮助他们消除一些诸如恐惧、焦虑、气馁、压抑、失落、自卑或自负等不良心理倾向, 还要鼓励准备创业学生接受社会大课堂锻炼的信心和勇气, 做到既学知识, 又长才电脑干, 切实增强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个人毅力。
在创业过程中还应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筹集创业经费问题, 对刚就业或工作不久的毕业学生而言, 是创业的一大难题, 在创业资金方面, 一般筹措的渠道, 除运用自己资金积累外, 便是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 或者找志同道合的共同创业者。独立创业有绝对的经营权, 但资金投入大, 由此造成的负担与风险也大;寻求共同创业需要一致的默契, 否则意见不和就容易造成失败的结果。因此需要完全仰赖经营者的个人魅力, 获得共同的信任与认同, 才能共同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还应鼓励创业学生如何解决人力问题, 要求创业者多深入到工作的基层去, 多与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和学生交流、沟通, 逐步掌握工作流程及相关管理等问题。另外, 作为创业者还应考虑如何抓准时机创业的系列问题。总之, 作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要不断总结经验, 修改、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入了解社会、熟悉工作的系统规律, 以便为自己创业打下基础。
在近三年的毕业生中, 我们调查了近1000名毕业生, 有206名学生走上了创业道路, 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6%。这些创业学生有的开办了培训学校, 有的独立经营电脑公司, 有的独立开设机械加工厂, 有的开办了汽修厂, 有的合资开办了会计事务所、评估公司, 他们在不同地方创业,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创业学生, 学校在对他们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他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有良好的职业心理, 积极参加专业实践,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获得了很多专业技术资格证及各种荣誉证书, 毕业初就业单位多数是一些小单位, 条件艰苦, 管理严格, 为他们系统学习, 艰苦工作, 持续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他们走上创业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 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业指导工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升学校形象的一种重要体现。学校在不断地发展中, 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 我们深信在未来职教发展征程中我们将加倍学习, 在实践中探索, 在管理中创新, 为使学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2]华文出版社《职业准备就业升学创业》
创业指导教育 篇2
一、单项选择:(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
A、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B、为人民服务是宗旨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D、以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为宗旨
2、我国对技术工种强或专业性强的人员实行“双证制”即
A、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B、毕业证、培训证C、技能证、学位证
3、写求职信篇幅一般以多少字以内为最好()
A、1000字以内B、2000字以内C、3000字以内
4、《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5、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小时。
A、6B、8C、10D、12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A、仪表风度B、谈话风度C、外表风度D、内在风度
7、()是面试的主要形式,是考查应聘者的主要手段。
A、知识B、能力C、谈话D、外表
8、()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求职面试中的最佳应对之策。
A、能力B、知识C、文化D、诚信
9、()是指在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
A、第一印象B、第二印象C、第三印象D、第四印象
10、()是对未来行动的需要。
A、计划B、理想C、幻想D、梦想
二、简答题
1、个人简历包括哪些内容?(15分)
2、劳动合同的内容有哪些?(15分)
3、市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15分)
创业指导教育 篇3
实施创业能力教育既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也是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创业型经济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9月上旬,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启动。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培育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逻辑原点,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以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各高职院校实际相结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具体而言,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真正的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树立全新的价值观。
二、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丰富程度、学习动机以及志向都是不相同的。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学生们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完全的应试教育,注重的只是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研究方向,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应提高并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面向社会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眼光敞开大门广招贤能,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士、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官员、工程技术专家、风险投资专家、经济管理专家或其他有过创业经历或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革新高校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适时举办创业相关课程的讲座、培训、竞赛等,以供师生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研究与创业实践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内涵,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积累“实战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创业教育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保障创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
五、完善创业课程标准体系
一是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普及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统一,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课的同时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核心课程,设立创业教育学分,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和的创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突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完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编写校本教材,结合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特点,将创业成功的身边案例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应注重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突出知识传授与学以致用相结合;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学分制试点,倡导理论与实践双培养,创办“人才孵化班”,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六、科学解读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系统性工程,既要高职院校重视,还需要社会、政府的广泛支持。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科学解读创业方面的教育法规,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内容涵盖从创立、融资、培训等方面的地方性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行使管理监督职能和做好制度保障的同时,还要出台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力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七、以社会主义理想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指导教育 篇4
因此, 在创业教育视阈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 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是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需要, 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和偏差。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学习好专业知识, 而创业是自主行为, 不需要的, 同时创业教育应属于就业指导, 不应该与专业教学“混搭”, 理应有严格区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 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启发或者教学, 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就业指导思想。
(2) 师资队伍专业化较弱,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学人员主要为就业工作服务人员或学生工作管理人员,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更鲜有创业经验, 这些教师开展的创业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创业意识的培养, 无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创业指导, 加之观念转变较慢, 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研究不够,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也就无法真正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
(3) 缺乏配套的辅导和成长机制。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创业教育更多地局限于“本土”, 集中于组织创业竞赛、报告的层面上, 鲜有走出校门联系企业为学生主动寻找创业指导的意识和举措, 正因为忽视“走出去”的作用, 也就欠缺了实际的创业经验。
2 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1) 构建原则。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原则;内容设置的专业性原则;个体培养的差异性原则;创业培养的实践性原则;创业案例的探究启发式原则。
(2) 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有机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整合,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强调理论课程的系统传授, 也要学生感触和体验创业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 把各门学科专业特点融入到创业教育之中, 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去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整合,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交叉融合能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品格和情感,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
(3) 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要实现创业教育的全员化。就业指导课课程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除与专业课教学工作紧密外, 更要与学生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学院各级学生工作部门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 以弘扬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开辟实习、社会实践基地为契机, 激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大赛 (例如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沙盘大赛等) ,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3.1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 要将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加以全盘考虑, 通盘考虑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实践环节、配套措施等, 将创业教育办成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创业模拟、政策抉择、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名人示范的综合教育体系, 树立创业与就业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
(2) 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积极推行和落实休学创业政策,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免除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 使学生安心创业、敢于创业、成功创业。
3.2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1) 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一方面在高校内从事创业或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师中选派部分优秀者到企事业单位锻炼, 使他们全面掌握创业就业教育内容, 真正成为该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聘请一些企业家、政府官员、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咨询师等, 弥补高校相关师资缺乏, 尤其是欠缺实践经验的不足。
(2) 建立创业教育师资评价机制。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来源于对创业教育的认可, 更需要外界合理的评价和支持。高校应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如成立“创业师资发展基金”奖励在创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革新、创业实践以及创业研究等领域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
3.3 营造和谐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氛围
(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导向,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发展。大学生创业就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素质来培养, 更应当作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塑造。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推进高校与高校, 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 建立多样合作、交叉培养和结构调整的新机制。
(2) 建立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加大创业价值宣传。高校应在就业指导和全面育人中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自主创业和积极的就业意识, 把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掘和培树创业先进典型, 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 努力营造创业光荣、积极就业光荣的浓郁氛围。
3.4 拓展创业教育渠道, 提升教学效果
(1) 搭载校园文化活动“顺风车”, 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热情。高校应鼓励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扶持设立多元化的学生社团, 前方百计为学生搭台唱戏, 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项目, 开展专题讲座、创业测评创业模拟等服务, 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2)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高校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就业, 最终实现自我创业。就业指导课老师可以加强与企业、工厂的联系, 组织学生到企业、公司中去, 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实践、实习基地, 通过亲身体验, 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培养创业意识, 提升就业指导教学效果。
当前,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要求下, 尤其是在“互联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全新理念和口号, 同时确立了“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 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 激励大学生通过自我创业来实现就业并在社会中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必须有机融入创业教育, 不断深化就业指导课程, 采取有效举措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 用创业教育激发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活力, 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丘桂凯.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强化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9) :256.
[2]庄美燕.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88.
[3]舒涛, 李军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3) :71.
[4]张彦坤, 王尧, 谢桂花.职业规划视域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10) :128.
[5]朱晓芸, 梅伟惠, 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9) :85.
[6]侯雪莹.互联网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市场, 2015, (5) :163.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综合说明材料 篇5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
1、目标:《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广博的知识内涵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2、规划: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的需要,认真总结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并广泛参考国内外就业创业指导的成熟做法,融入新理念,提出新方法,探讨新途径,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指导。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既有理论的概括,又有实际的操作,以及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指导大学生科学地进行择业和规划人生。
3、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结合教学实际,完成三维教材体系,建成由文字教材、网络课件、模拟场景构成的一流三维课程;
(2)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及时总结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就业创业指导的成熟做法,力求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课程梯队由机械学院主管就业的教师和招就办主管就业的教师组成.带给学生就业创业最前沿的知识。
(4)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5)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在08、09,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将相关资料上网;建立网上师生互动平台,使师生能够随时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并根据就业创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不断更新网上资源。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以构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结构优化、合理、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为目的制定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首先我们以深层次的课程建设工作拉动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及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同时引进和外聘公司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为实践教师,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全面跟踪就业创业发展的前沿;以100% “双师” 型教师为总体目标,完善师资结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以“一带
一、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
1、所有担任《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年轻教师全部参加该门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以课程建设工作,拉动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快速形成优秀后备梯队。
2、加大对现有师资的进修培养力度,培养学术带头人。
3、为突出专业教学特色,首先通过资深老教师传带青年教师,保持100%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每年利用假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就业创业信息等,并及时应用到教学中。
三、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本课程最初是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出现,后来经过这8年的发展,总结了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就业创业指导的成熟做法,融入新理念,提出新方法,探讨新途径,形成《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在这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教师用创造性的劳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使之在校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这些优秀的教师和专家的不懈努力,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目前多名教师为这门课程的发展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并且在学术上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几位主讲教师,常互相探讨,经常针对学科发展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使教学具有时代感。
2、课程体系改革:实行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网络教学;制定了实践课的同行与学生评课体系,完善了教学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校内外实践活动,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效应。教学计划、教材、大纲、教学日历、辅助教材等齐全、规范。
3、网络教学情况:
结合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制作和开发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课程网站,充分发挥了提供知识信息的平台作用。
四、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在教学科研方面比较深入。近5年在就业指导创新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取得了9个课题,为省、市、校级课题.其中省级课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获山东省2005高校思政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校级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体系的创新》、《数学模型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量化应用研究》、《面向齐鲁制造业的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人本管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研究》均已结题。成功申报了青岛市教研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薛炜华在机械学院主管就业工作7年,机械学院的就业率和签约率一直位于全校第一,并且学生聂明勇开我省大学生创业之先河,被评为全国创业自强之星,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张英杰主管我校的就业工作7年,我校的就业率一直位于全省前三名,被评为省级就业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省级先进就业工作者。经过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累计,我们这支队伍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这门精品课程。
五、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
主要教学方法:作为对本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深入,教学过程中及时加入模拟面试、虚拟招聘等内容,极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及时将最新的学科内容和科研前沿引入
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教学信息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手段:案例和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师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其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诸如教学方法,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模拟的教学正是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通过每个学生的现场的模仿体现出来。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很有成效的。
网络教学情况: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板书、案例讲授、模拟现场面试等丰富多彩的立体授课形式,课下采用网上答疑、开通授课意见网上邮箱,方便师生互动。
该课程教学大纲新颖、教案清晰、教材及参考文献都是省、校级优秀教材、网络课件详细、讲课录像生动,做到了网上适时交互式教学。
课程申报网址:http://jx.qtech.edu.cn/ec/C88
六、实践教学及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重视实践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模拟面试。设置不同背景、行业的企业,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运用案例和模拟面试方法,采取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提问,培养学生适应面试考场变化的能力,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佐证;对于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面试设计,课
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
七、教材建设。
注重教材建设,梯队每位成员每人至少已参加了一本教材、讲义的编写和出版(含其他课程),其中大学生就业实战手册、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均获省级奖项。迄今为止本课程已完成三维教材体系,建成由文字教材、网络课件、模拟场景构成的三维立体课程。
八、教学组织管理。
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创新授课形式,率先打破了就业指导的讲几个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开几场学术报告为主的模式,倡导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自练、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课题组共同努力,教学与管理机制进入良性循环,形成计划、过程、成绩的连带教学体系,并产生了良好的成绩效应和社会效应。
九、课程特色:
创业指导教育 篇6
【关键词】 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 G64.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02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所驱动的创新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业被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外合作高校是一个具有引领新思想的高校,在中外合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对于培养新型的人才具有很好的时代优势。因此,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1、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現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在这一领域展开,近几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1989年11月,我国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的会议报告《学会关心世纪的教育》中,“创业教育”被首次引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后,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章数量猛增。2015年丁志忠提出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创业能力,还对他们的创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不仅有效解决了社会的就业问题,同时加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2、中外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现状
就目前来讲,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河南省地方政府和中外合作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为创业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中外合作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在校园中建立的有中美孵化中心、创业教育学院、创业街、创业商场等配套服务创业学生的场地,给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中外合作高校存在师资比较匮乏,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软肋。与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相比,中外合作高校创新创业的指导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亟待深入。
二、河南省中外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根据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当前河南中外合作高校已经设立了负责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机构,开设了创业教育学院,引进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给创业的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指导服务,但由于创新创业属于比较前沿新兴的学科,在教师配备上不到位,虽然在中外合作高校对很多教师进行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但大部分是兼职教师,很多兼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认识不清
在河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小部分比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创新理念非常好,但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创新理念非常薄弱,对于创新创业漠不关心,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对创业了解甚少,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很多学生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是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考研、考公务员、直接就业等形式更加的适合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对于一些新的事物停留在观望阶段。
3、中外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实践活动参与度小
调查中发现,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外合作高校在创新创业上已经走在了高校的前面,实践活动非常多,但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受众面积小,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群体相对较小,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参与到创新创业上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选择的还是传统就业。在中外合作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中,部分参与的学生受益非常大,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非常好,也用于去挑战自己,不断的进取,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好处,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处于观望和被动等待中。
三、河南省中外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对策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调查中河南省中外合作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已经有6年多的历史,但创新创业课程是一个新的学科,大部分创业老师是兼职教师,专职的创新创业老师缺乏,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理论知识具有,但实践匮乏,对于学生的指导只能是杯水车薪,当前,创新创业是一个赞新的课题,对创业教师具有很高的挑战,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中外合作高校毕业生既具有求职的本领,同时也具有创新岗位的本领。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中加入“结果思维”,教会学生自己进行自我思考,是创业还是择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分析大学生与企业家、社会创业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学生在校期间,最早的创业经验主来自于学校提供的创业培训课程、创业设计大赛和各项创业指导服务实践活动。同时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入企业实战部分,邀请具有经验的企业老总对学生开设讲座,从实战中让学生学习经验。
2、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
目前,中外合作高校已经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中美孵化中心、创业街、创业商场等配套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但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当前急需在中外合作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引入具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人员,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创业指导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国都开始建立全国性的创业网站,把创业信息进行整合,提供给有不同需求的高校大学生,对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当今95后的大学生,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比较活跃,接受力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敏锐,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敢于去探索,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大学期间合理完善自己,提高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和有计划的进行创业。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作为大学就业指导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系,让学生根据创业知识有针对性的选择创业。
3、强创业实践与孵化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加强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着力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同时,利用学校人才技术平台优势服务地方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和依托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等现有条件,建设符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大学生需求的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创业服务标准,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经营场地支持,对入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安排创业导师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项目对接、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鼓励高校积极创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并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利用效率和孵化成功率。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锻炼
调查发现中外合作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非常多,每年都有一次全校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近两年建起了大学生创业街、创业商场,举办创业集市,活动多种多样,创业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但就目前的情况发现,创新创业受众面积比较小,创新创业指导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个学生中,使受众面积增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中,多参与实践活动对于未来社会中的就业创业具有很好的作用,在大学中创业试错的成本较低,是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时候,引导大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去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
5、创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是一个实践性课程,加快高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主要方式,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讓学生具有实训地点,通过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同时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强自信心。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通过多形式的实践,让大学生更加清楚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的主要目标。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要求,对促进社会经济的改革,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中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业引导,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利用目标导向,结果思维,让学生探索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从而让创业真正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创业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真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创业,解决自己毕业后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教兴国”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2012.
[2]施庆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
[3]于海丽.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10).
创业指导教育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进一步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国计划在2020年进入创新性国家的队伍中,能够发展成为科技和资源的大国,这就需要培养全新的一批技术性以及创新性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创新,还能够提升我国的教育服务问题,通过转变经济发展的格局,促进产业格局的提升,并能够促进民生保障,带动国家进步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改善民族创新力的发展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所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形势,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创业基本意识和国家的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能够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组织和整合,给学生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1]。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涵盖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包括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培养,还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心理以及专业教育等,会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例如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活动拓展等,不仅仅包括多方面的创新创业咨询,还有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对创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训活动有很大的补充,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场所进行学习。高校还会创建创新创业扶持基金,通过创立专项基金进行科研,并促进平台的发展,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能力。(1)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在有创新创业行动的思想之前,必须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才能让个人的素质与创业的水平相一致。所谓创新创业意识,就是让自身的能力达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并能够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可以为此进行努力,一步一步发展商机,并将其付诸实践[2]。如果大学生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大,并能够不断进行开拓,就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意识”,能够用自身的“闯劲”走向社会。(2)创新创业能力。所谓创新创业能力,就是一种创新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的核心素质,应该在已有的情景下,为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圆满的解决,通过对各种综合策略进行决策,主要包含的能力有创新、学习、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我发展的全新要求和与创业相关的综合能力。(3)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要想成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而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对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行为和意识进行调节,并能够注重个性意识的发展。情感和意志包含在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心理素质全程参与到创业当中,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有所加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有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积极解决,而不是消极面对。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层面的欠缺。(1)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模糊。现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价值趋向模糊。据高校回应,在校大学生只从表面理解理解了创业,而未体会其过程,这样就改变了创业的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创业的路上标新立异,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创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的和人才教育结合,才能保证学生的优秀创业质量。(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比较陌生,很多人还没有深刻地理解与接受,这也是造成创业创新教育流失的根本原因。“学而优则创”这个观念在我国深入人心,大部分人对创业创新意识抱着安之若素的态度,从而把重点转向了就业难的问题上。从而忽略了创业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简而言之,创业创新观念在当下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重视与接纳,创业教育也还没有被更多的教育部门与师生们融会贯通。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不系统。(1)创新创业教育范围较窄。截止到现在,我国大多数人创新创业精神还比较陌生,并没有被广为流传。恰恰相反,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一笑了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较为强烈。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不是针对其有潜质的人而设定,也不是针对仅仅对创业创新抱有一丝丝想法而没有付诸行动的人而定。它是一种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为广大大学生开辟新的捷径,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它是大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目标。(2)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科教育边缘化。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并不是很广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定位。各大高校也多以“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讲座”、“选修课”与“第二课堂”等草草了事,可以说,创新创业课程在各大高校很不完整,在作为一门学科上存在严重的缺失。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常规,不能单单以举办创业大赛与讲座、组织企业参观、创办科技园与创业园这样简单普及。如果还是没有以丰富多彩与正确的科学方法像人们展示,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不会被展现出来,做不到是金子就要发光,从而减少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力。(3)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现如今社会已经在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是并没有很强的引导力度,大多都在宣扬吃苦耐劳,并没有形成创新的氛围;高校教师对创业者有一定的宽容度,但是却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投资,所以针对目前的情况,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师资力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质量好坏的保障。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会包含十分广泛的知识面,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有实践经验进行引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缺乏一定的管理才能,仅仅接受了短期培训就上岗,无法真正做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这是全社会所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出于很多原因,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无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导致政府不能提供很完善的政策予以支持,或者有些扶持政策也无法真正落地,这样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
1.变“适应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在我国长期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有所扼杀,让学生的性格变得不爱展现自己,不愿意挑战自己不会或者不懂的。现如今很多高校还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并没有对创新创业予以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要能够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通过不断地变革,将适应性的教育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在广阔的平台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有所提升,需要教师进行指引,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技术课程,模拟实践课程,不断优化教学情境,可以掌握更多的流程和方法。如果有了创新创业的科研团队,学生就能够接受到系统的理论教学,能够在接下来的创业实践中有所帮助。这就需要重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投入,通过聘请庄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做讲师,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接近大学生的实际。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全方位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创新创业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具备更强的实操性。
3.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文化和榜样的影响都是无穷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手段,在课堂内外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在学术和实践上充分发扬创新创业精神,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要能够通过一些激励大赛,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能够做有突破性的行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之后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创新、创业氛围不强,就无法在初期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无法对国家和社会有更高的认可度,无法促进国家开拓进取精神的发展。
4.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接触社会,大学生走向社会,有了实践操作能力,才能造福社会,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并逐步提升自身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运用全新的方法,发现新鲜的事物,可以有更大的潜能创造事物,将自己在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社会问题当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构建全新的教育发展体系,营造更加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完全开展全民和终身教育。
新时代召唤创新创业教育,相比于很多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和一些创新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处于薄弱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总结过去,进行创新,创造出符合我国发展的模式,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3).
创业指导教育 篇8
针对这些影响就业质量的个体因素, 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指导, 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 使学生的职业理念和从业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课堂教学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课程改革, 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学生就业、创业、择业需求, 在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就业、创业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同时,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德育课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中加强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在实训课堂上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使教育内容与就业、创业相关知识做到有机结合, 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创业知识, 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2.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班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的美德;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吃苦耐劳教育, 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 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做法: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调查, 自我推销或亲身体验。如旅游专业学生到银川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去亲自体验一下求职的滋味, 让她们把平时学的技巧用上去, 看看管用不管用, 结果学生回来后反应不一, 但是有一点共识:亲身体验得来的东西要比课本上学的多得多。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培训单位实习, 如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 她们的专业是客房、餐饮、酒水以及导游服务、旅游地理等, 学校一方面联系机场酒店、博悦酒店等单位, 让她们到那里去见习一周, 锻炼和提高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技巧;另一方面又联系各大旅行社, 让我们的学生定期到西部影视城、沙坡头、沙湖景点采点, 提高她们的导游技巧和导游知识。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一步了解职业, 体验职业, 增加学生对社会及职业的认识, 为其将来从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大的, 是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首席指导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者, 经常与学生接触, 对学生情况较为了解, 学生也十分信赖班主任, 因此, 利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 可让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其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特有的、难以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4. 主题团 (班) 会
由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团 (班) 会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在上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之余, 结合开展如讲授、经验分享、讨论辩论、动画启发、角色扮演、创设、游戏竞赛、小品表演、唱歌、展示汇报、问卷调查、心理测试、问题抢答、诗朗诵、演讲、讲故事、特长技能展示、榜样模仿、模拟训练、采访调查、案例分析、观看影视片段、现身说法等形式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不但可以巩固和提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的教育效果,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认识自己, 增强自信心, 提高在未来职业竞争中的素质,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班组管理, 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团队精神, 促进班风、学风的改善。
此外, 还要注意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如课件、幻灯、录音、录像、网络等, 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直观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以加强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跃班会气氛, 提高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
5.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渗透着社会文化、民族文传统文化等,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 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 也不断根据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 不断认识自我, 补充知识, 自我, 完善自我, 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校认真研究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和个人实践能力方面的影响力。
5.1 一方面, 在校园文化中唱响“奉献社会, 完善自身”的主旋律, 要用事实说话, 用理念引导, 把这个问题讲透。
另一方面, 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仅是指办公司, 从广义上来讲, 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 无论在什么单位, 从事什么岗位, 只要用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态度对待工作, 踏踏实实干出成绩, 这也是创业。
5.2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 创建专业协会品牌活动, 积极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 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 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一般情况下, 专业性社团是以深化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为目的, 与归口指导管理单位所辖专业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旨在通过开展社团形式的活动, 起到传播专业知识信息、扩宽课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委审批并注册备案的学生社团。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性社团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研究的第二课堂, 为学生提高实操能力提供舞台, 学生在参加专业性社团活动的过程中, 经专业老师的指导, 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专业性社团的活动的合作化与多元化, 各专业性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品牌化塑造更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 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综合人才, 让学生在将来的实习、就业、创业中能够得心应手, 学以致用。
6. 招生就业工作
我校利用每年招生和新生入学的机会, 对新生及家长进行择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 家长了解孩子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避免了由家长包办代替或盲目从众的问题。同时, 通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学生直接与企业及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推销自己, 展示自己, 使学生在职场实战中得到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联合教务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处理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效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1]成光林.职业学校应强化创业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5) .
[2]高奇.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0) .
创业指导教育 篇9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相比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因此,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够完善,其典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在1991 年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组织开展的创业教育试点。在理论教育方面,1995 年,彭钢主编了《创业教育学》,开启了我国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新领域。真正的大范围进行创业教育是以1998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开始的。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 ,被世界认为“中国制造”的状态必须进行自我创新,才能开创“中国创造”的局面,更能在创业创新中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动力引擎。创业活动不仅能加速产业结构改革升级的速度、提高人们劳动生产率,还能促进各层面更多的劳动力有效就业、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人们对“中国创造”向往的动力。因此,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加快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步伐刻不容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聚集地,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和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更是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如何将理论知识在孵化基地中有效地实践,也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课题。虽然国家营造了大学生创业的大好环境,但是据相关统计,大学生创业率依然很低,很多高校重视基地的建设,却没有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孵化实践和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上学生的脚步,孵化成功率很低。利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理念来探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不仅在理论上值得研究,在实践中也值得去实证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 一) 理论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在理论方面,我国大学教育中,创业教育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到学生中,大多数院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很平常的基础课去安排,其师资和教学硬件都处在非常基础的阶段,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发展战略。大多数高校都缺乏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所谓的理论教学也就是在教室中进行口头上的说教,更加缺乏有案例经验的师资,很多教师缺乏教育激情,在上课时自身就抱着完成任务的教学态度,对于创业教育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更别说把自己的理论和创业精神通过上课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部分教师甚至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课程敷衍了事,很少对创业学生管理和引导。而高校对于创业理论建设虽然重视,但是只是当一门课来做,没有系统和长远的规划,更谈不上与时俱进的更新,教材也比较老套,也没有相应的师资进行配套辅导,部分高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在勉强地运行,更谈不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 二) 实践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验园、创业孵化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学对创业孵化实体的直接支持不多,没有完全发挥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大多是政策的产物,而且在经费方面学院支持得很少,由于政府投资、不求回报,很多大学的创业园都依赖于政府的有限经费在运行,甚至是为了拿到政府资助而做了很多表面文章,但对于创业园的服务与支持基本上还是处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层次,高校针对企业孵化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提供解决方案的比较少,为企业提供实际运行帮助得更少。部分大学提出的师生共建项目得不到很好的支持,教师和专家们的科研和课业任务很重,对他们来说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孵化是一个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才去完成的项目。即使完成了,自己也得不到更多地回报。学生在创业孵化过程中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有时候耽误了创业的好时机,因此造成项目的失败。
( 三)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及利用方面的问题
高校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国家创新创业依赖的有效源泉,但是高校在创业孵化中的平台优势尚未体现。虽然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有了很多政策,各个大学也都明白创新创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产业机构改革、提高国民收益、促进国民就业、激发群众创造力是非常好的动力源泉。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大学创业孵化的社会网络资源支持还不到位。国家没有为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基地运行的可行性和学生的需求性,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基地建成后的利用率并不高; 一些高校掌握的重要资源不会轻易跟别的高校分享,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受益学生的面非常窄; 高校领导不重视社会资源,社会上很多优秀的学会、机构对学生创业培训的力度非常低。
二、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所谓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教育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年级对学生进行细分,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将创业教育的力量深入到学生教育中去。提高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使学生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分层教育是从理论层面去渗透,即大一、大二、大三分别安排不同的方法来灌输创业教育。如今的高校都是“95后”的学生,学生在校的几年,每年的特点都不同,分层教育分段指导不仅能及时地关注学生的个性,更能有效地观察每个阶段的动向,利用此理论研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是丰富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的重要措施。不但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更加充实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途径,丰富创业教育的理念。为今后学生创业拓宽途径,提升整体创业孵化成功率。
分段指导是从实际操作中引领,即将基础教育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创业孵化阶段分开指导。在校期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课学习阶段,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实践,如格子铺、摆地摊、跳蚤市场等。实践阶段为学生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指导。努力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对学生的创业孵化过程进行关注。分段指导的实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更能拓展学生的创业平台,改变传统创业,提出新的创业理念。
三、基于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构建
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和创业教育孵化过程有机结合,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分层教育,大一结合素质拓展,大二结合校园活动,大三结合创业实战; 注重课程渗透分段指导,分别从基础课、专业课、创业孵化阶段进行指导。使整个创业理念有效地贯彻到学生工作中去,理论结合实际,系统地进行研究,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四、基于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具体方案
( 一) 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的提升
对高校来说,理论教育的提升不仅是在课程体系层面上要有改革措施,还要在师资队伍和教材方面做提升。高校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应尽可能开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辅助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社会方方面面的创业政策,并在课程中有机安排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孵化基地参观、创业校友沙龙等校园活动,使创业的萌芽深入学生中,让学生在创业孵化前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师资水平和开发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理论水平不可或缺的项目。目前,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自己也没有实际创业过,所谓的创业理论都是从自身的阅历以及学历中获得。而高校鼓励的师生共创项目一般也是与专业教师合作,教授创业教育课程但不直接参与项目,理论教育教师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培养的力度,如一些企业人士、创业校友都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会成为真正优秀的创业导师。
( 二) 高校应该抓住模拟实战的契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活动
全国高校的“挑战杯”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各大高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可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平台。高校应该以各类创业大赛为契机,积极发动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赛,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通过大赛的实战模拟,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创业的热情,也增加了创业信心。对学校而言,也是检验创业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方式。有些高校一直有创意集市、夜市沙龙、跳蚤市场等传统的创业平台,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小试牛刀,发挥自身创业的潜质。另外,高校可以在专业课阶段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和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工商管理、商务礼仪、财务管理、法律常识等。理论和实践有机集合,使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校期间就能得到有效的孵化。
( 三) 在孵化实践阶段,高校应该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
因为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平台,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散布在高校周围,一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学生创业中心、创业教育产业园等形式运行,高校应该充分调动校内专家学者的创业积极性,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教育实践中,这些基地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高创业热情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另外,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师资特点,通过孵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全面向社会宣传,一方面,能为社会群众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服务,提升高校及孵化基地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一些优惠政策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有利资源,这些资源的加入将扩大整个孵化基地的规模,如资金周转、科研条件、创业培训等方面。高校和社会资源整合构建孵化基地的运行模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指导,还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孵化基地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孵化产业的成功。
四、结语
采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孵化,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只是一个可以试运行的方案,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95 后”大学生,他们对于创业项目非常有热情,大多数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只是对于市场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实施缺乏相关调研。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一步步将创业的思想在学生中渗透,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构建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业孵化成功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化,国家及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越发加强,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居高不下。高校领导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在校园周边创建了很多创业孵化基地,而孵化成功率却不高,创业学生中90%以上都会因为资金、经验、渠道等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利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构建学生创业孵化模式,对学生创业孵化过程进行探究,凸显创业教育特色,符合社会期待的创业教育体系,贴合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成功率。
创业指导教育 篇10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和KAB教育融合在一起, 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的必然要求
KAB教育, 也可称为KAB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它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大学生KAB教育 (Knowing About Business)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KAB教育引入其中, 只有在这样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大学生创业研究才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KAB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的客观必然。
1. 国际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
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 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 而目前这个比例在我国还相当低, 仅为4.8%, 这和我国高等教育不重视KAB教育、大学生思想深处缺乏创业意识密切相关。纵观国外, KAB教育已在二十多个国家成功开展,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KAB教育研究, 日本在课程设置上把KAB教育放到了必修课的位置, 澳大利亚的TAFE中小企业KAB教育成为重点项目等等,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 KAB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 将KAB教育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
2. 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拓展和变化的必然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大学生当前实际需要而不断拓展和丰富教育内容, 并开展引导和培养工作。面对当前大学生急需培养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思路创新、潜能教育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需求, KAB教育是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 将KAB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也进一步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 适应大学生就业意识变化特点的必然需要。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的大学生, 其就业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吸纳KAB教育的内容, 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KAB教育的四个功能系统 (即动力系统、调节系统、操作系统、工具系统) 中动力系统有助于大学生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 增强社会责任感;调节系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操作系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具系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市场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KAB教育的功能吻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业意识变化特点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KAB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将KAB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应当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制度保障是关键, 将KAB教育正式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当前, KAB教育虽然在高校得到普遍共识, 但是还没有明确的制度将KAB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而KAB教育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学生存在依附性人格的弊端, 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2. 舆论宣传是保障, 全面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业氛围。
将创业教育融人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创造有利于KAB教育的舆论氛围和校园文化。首先, 大力提倡和宣扬创业精神,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乃至高校全体师生对KAB教育的认识。其次, 在全国推广KAB教育, 广泛建设KAB训练基地。
3. 内容确立是核心, 促进KAB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KAB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建设, 将学生创业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进行规划和实施, 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通过开展KAB创业实践培训, 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 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品质, 启发、诱导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 并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通过建立大学生KAB创业实践俱乐部, 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环境,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KAB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总之, KAB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引入KAB教育, 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才能适应新时期就业方向, 这是个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KAB教育融合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的具体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KAB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者互为补充, 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 树立创业意识和理念。
中国高校要培养现代社会的创业人才, 在校园里构建、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应是一项放在首位的任务。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首要内容就应当是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问题。现实情况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理想, 仅有一技之长是不够的, 它并不能使学生毕业后摆脱对就业前景的不稳定感, 仍有面临失业的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 改变高校中“专业教师只管知识传授,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管思想”的现象, 用KAB教育思想把各种教育结合起来, 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变过去单纯的就业指导为新的创业教育, 是使学生树立就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 重视挫折教育, 培养创业的品质, 塑造健康人格心理。
创业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教育对象的个性品质, 如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合作性。总之, 以内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看, 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来看, 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这个艰苦的过程是大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学会面对失败的好机会。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中意志品质教育精神有了发挥的空间, 鼓励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有了针对性, 因为大学生面对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态度和精神。
3. 实行开放式教育, 培养创业能力技能。
首先, 创业必须在人与社会沟通中才能产生, 要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 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并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尤其要注意企业的参与。其次, 社会实践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 要使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很好的发展, 有关创业教育的各种活动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4. 进行创新教育, 建立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新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此, 必须首先注重培养方案个性化, 个性是创造思维产生的基础, 是创造力的核心。同时, 要构建合理的、多元化的知识系统, 使知识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和深度, 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基础。
5. 主张自我教育, 发挥主体作用。
KAB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定要内化为他们身心中的稳定因素, 成为他们的观点和信念, 才有可能促进自身创业素质的形成。KAB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 调动他们在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使他们学会自理、自护、自信、自强、自律, 打好创业基础;要注意研究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特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施展教育影响, 谋求较好的效果;要注意处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强调自我教育并不能削弱教育者的作用, 教育者要本着对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负责的精神, 全面地关心大学生的进步, 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创业指导教育 篇1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准则,作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准则已经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在医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同样重要。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使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与法律素养、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拓,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业主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同质性竞争较低的特殊学科,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关系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及其过程。
一、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
当前,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也随之进行着改革,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也应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医学教育的变化侧重培养医学的创业精神。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就业的口径的单一性,传统观念中医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在医院工作,和“创业”是没有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是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的机遇,所以,醫学院校对象牙塔中的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开展创业精神的培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用创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
二、树立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不仅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等手段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精神的氛围。多层次、多角度、多实践的方式使医学生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医学院校要帮助医学生转变观念,拓宽就业创业途径,创新思路,提高创业意识。同时,医学生自己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专业学习之余多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大胆创新与创业。
三、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素质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品质等。
创业素质教育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为创业成功这,而是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的精神,能够成为历史的开拓者。说到底,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的社会属性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
四、拓展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指的是创业的技能,包括创业的计划与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的管理能力以及把握商机、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的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未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就要求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增加就业创业课程的内容中突出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是一个实践过程,创业能力不可能通过创业一墩而就的,它需要在创业的实践中去提高、发展并完善。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医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是医学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创业指导教育 篇12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就业机制要求大学生熟悉国家就业相关政策, 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参与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 有较强的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在校学习的同时又要具备综合的创业能力, 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大学生创业观念相对滞后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包”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 又到鼓励创业, 但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观念转变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 忽视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 专业化不强, 缺乏培训;家长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 以到企事业、政府等部门工作视为就业, 以上都导致人们对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正确认识, 以致于创业意识不强, 能力薄弱。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不够系统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包含心理学、法学很多学科门类, 涵盖了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就业政策宣讲, 形势分析、信息收集、求职技巧等实用层面, 忽视对大学生职业观念引导、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心理辅导等深层次的深入。就业指导课程时间短, 指导方法单一, 讲授的创业方法实践性不强。忽视对学生的身心特征鉴定和评价, 就业指导显得不够系统。
(三)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就业机构主管, 还不能同学校的其它科目同等重视, 没有同学校的定位、经费等关系学校发展的大局相挂勾。就业指导老师一部分来源于德育教师, 只是把书本知识主观想象的搬给学生;一部分来源于辅导员, 他们承担工作较多, 不能专心钻研, 只能依靠就业工作经验指导学生, 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深层次指导不足, 不利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和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办法
(一) 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就业价值观对就业行为具有主导作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强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教育, 从而增强创业意识、竞争意识, 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意识增强创业意识, 接受多途径就业理念, 自觉根据自身需要丰富相关学科知识, 提高能力素质, 参与社会竞争, 承担社会责任。
(二) 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培训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对创业教育重视度有待加强, 教育过多侧重于理论讲授和求职经验介绍, 对创业教育的引导培训不足。在变革就业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是创新、创业能力最基础的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比重, 完善创业教育的内容设计, 尤其突出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三)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化
随着形势的变化, 更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科学化。当前, 大学生政策在不断变化, 不同地区间有差别, 及时关注更新的相关政策, 解决困惑。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创业道德教育。稳定的心理品质, 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减少产生心里困惑和障碍, 增加了调节能力, 有利于成功。引入差别化指导, 对特殊群体不能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导。
(四) 强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和科学化
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完成创业指导的重要条件。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心理学, 要科学地利用自我激励法、行为补偿法等, 通过对心理特征进行鉴定和评价, 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天资、能力倾向、个性、态度、爱好等, 在这些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指导, 培养独立的意识, 敢于挑战创业的勇气, 坚定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使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内容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五)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队伍, 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
优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配备要选择素质高, 业务强的教师, 并能过相应的政策保障使其稳定。就业指导教师角色多样, 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职业工作介绍者, 创业的帮助者, 必须系统地培训, 提高任课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使队伍更专业化, 让大学生喜欢就业指导课程, 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季顺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 (10)
【创业指导教育】推荐阅读:
创业指导06-23
创业指导机构06-14
创业指导师08-02
就业(创业)指导课10-13
就业创业指导论文06-27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06-01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10-01
创业 就业 择业指导筹划书08-26
就业创业指导的课件10-04
大学生创业指导记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