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2024-10-01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共12篇)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1

一、前言

课堂讲授是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越趋紧密,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为大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课程因其不受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 具备了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的特征,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好的网络课程有助于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增进学习交流, 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 学习人数众多, 是一门影响面和受益面广的公共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 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课程自身的实践性与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缺乏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间互动;师资力量薄弱、大班授课难以保障课程的质量;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无法解决学生现实的求职问题, 课程学习效果无法体现。

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倡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针对目前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建构基于网络和课堂的大学就业指导教学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自主学习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势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本研究是在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探讨基于毕博 (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素质类综合课程,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仅仅是讲和听,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主动的学与做当中。现在的学生多为“95后”, 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 利用他们熟知的手段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学习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体验式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 选择两种模式的优势, 让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实践, 让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提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一) 教学实施环境

毕博网络教学平台是国际著名品牌, 成熟、稳定、可支持大用户量访问、交互性能强。平台一般包括三大功能模块: (1) 教学。以一门课程为中心创设网络“教”与“学”的环境, 包括了课程建设、发布、管理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等内容。 (2) 交流。实现了师生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沟通、学习分享交流, 大大拓展和延伸了课堂交流时间和范围。 (3) 评价。全面直接地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练习、测验和课后作业等进行评分统计, 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2】

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建设思路, 我们把平台的项目资源建设划分为4大部分:课程信息部分、课程学习部分、教学资源部分和课外互动部分。

课程信息部分主要包括课程主页、课程信息两大版块。其中, 课程主页下设了“通知”、“任务”、“注意事项”等栏目, 主要是由任课老师发布有关课程的各类通知、任务信息, 同学们主要通过本栏目来了解课程的动态和需要完成的事项;课程信息栏目对课程的性质、授课对象、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介绍, 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课程的基本信息, 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参考。同学们通过本栏目可以对本课程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总体印象, 对同学们学好本门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学习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方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前调查、课程内容等栏目模块。其中教学计划、大纲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讲清楚了课程的学习要求、重难点以及授课进度, 以浏览自学的形式供学生下载, 课前调查则是以网络问卷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填报, 便于任课老师授课前收集和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对有关本课程授课方面的意见建议;课程内容按照课程大纲划分为六个专题, 也一一在平台上呈现, 包括了专题一,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专题二, 就业观念与求职策略;专题三, 求职资料的准备;专题四, 面试技巧与礼仪;专题五, 就业心理调适;专题六, 就业程序与就业权益保护, 每一个专题都具体包括了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课后练习、BBS讨论区等多个模块这一部分是本课程项目的核心和主体, 其作用是向学生提供有关课程的学习、指导、练习和讨论。

教学资源部分包括推荐阅读、视听资源、网络资源和共建资源等栏目。推荐阅读栏目中设置了“政策法规”、“求职攻略”、“推荐E书”等类别的与课程相关的网络报道、文章以及电子读物供学生下载学习;而在视听资源栏目中共享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短片、讲座录音等素材, 网络资源栏目则筛选推荐了互联网上知名的就业求职网站的链接, 可以直接跳转链接到相关网站的主页;共建资源栏目则是为师生共同提供上传、下载资源的平台, 课程师生可以通过本栏目将与课程有关的课件、案例素材、文献和学生求职简历、职业规划书等优秀作品上传分享。本部分的特色功能是利用网络技术向参与课程师生提供教学资源, 作为课外教学的延伸和支持。

课外互动部分主要有课程测试、讨论交流, 其作用是通过网络互动向学生提供课外测评、课外辅导、课外讨论环节。现在课程测试部分已上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调查问卷》, 课程结束后, 通过问卷调查, 可以了解同学们的需求, 让同学们对课程改革进行评估, 从而促进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讨论交流部分, 我们主要开设了六大专题讨论区, 同学们可以针对专题模块的内容发贴、跟贴, 提出问题, 及时跟进, 解决问题, 本讨论区解决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与同学们沟通不足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 通过讨论交流, 为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该讨论区的建设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本门课程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开设, 完全使用平台所提供的功能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所使用的资源中超过60%由教师自主开发和制作。课程中使用到的各类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动画、视频、文档、网址链接等使用协调, 页面界面设置布局合理, 有统一的元素风格, 系统全局导航元素能够固定出现在课程的左侧栏目, 操作简便。教师可以很便捷地对系统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组合, 课程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丰富拓展学习资源, 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共享优势, 为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施环境。【3】

(二) 教学实施过程

体验式教学, 轻松活泼、团结协作,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的良好教学环境, 实现了师生与教学环境的和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就业指导教学, 资源丰富、自主探究, 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令师生产生共鸣, 实现教与学过程的统一。【4】下面将具体探讨一下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实施过程及步骤。

1. 情境引导

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的情境包括了网络和课堂两个环境, 情境引导是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的第一步, 它往往会关系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在这一环节, 需要发挥教师的导演及组织角色, 充分利用毕博网络教学平台上丰富的资源, 如一些有趣的课前阅读材料、专题案例、单元学习任务等作为载体, 或者在课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提问题、看视频等方式引入到情境当中, 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引导手段。

2. 参与体验

在参与体验环节,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最好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协作任务。当然, 体验既包括了课堂活动的参与, 也包括了课外的实践活动, 没有碰撞不足以产生火花, 在这过程中, 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做、去磨合、去体验。教师在本环节要做的更多是激励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活动当中, 此外, 引导学生把小组参与的过程及体会反馈到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小组”里, 以便教师及时把控活动节奏和解答困惑。

3. 讨论分享

在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后, 学生需要获得交流讨论的时间, 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感悟和思考进行表达反馈, 可以团队汇报的方式, 如PPT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现, 之后, 再由教师作提炼和总结。在讨论分享结束后, 各学习小组将团队的活动体会或作品等在毕博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展示区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可以结合小组的交流分享情况作进一步的提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和解决问题。

4. 总结评价与实践运用

讨论分享后, 为避免学生的认识理解出现多元化、发散化,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评价, 帮助学生进一步整合“体验”, 让知识得到系统的建构。此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讨论, 对原先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以便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效果。当然, 学以致用,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实践活动, 如就业见习、实习等, 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 增强职业能力和素质。【5】

(三) 体验式教学设计

1. 教学实践案例之一:“求职简历制作”

现以我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求职简历制作”模块内容为例, 探讨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实践案例之二:“如何解读招聘岗位”

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学习模块。三个模块的学习都以毕博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 课前和课后一般是学生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课中以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施, “承上启下”的教学思想贯串在三个模块中, 使学生在相互关联的状态中进行自主学习【6】。现再以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如何解读招聘岗位”这一节的学习为例,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总结与思考

如何使一门课程教学效果更好, 如何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 在生活当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境, 当我们发现问题, 才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而且这种解决问题是很有效率的。也就是说, 只有在学习者主动参与并承担合适的任务, 在自觉的行动和实践体验过程中, 才会产生有效学习的可能。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体验式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本次教学改革的可能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以往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 多集中为单一视角的研究, 本次改革结合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视角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研究, 努力使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条件深度融合, 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建设。二是研究手段。我们通过毕博网络教学平台设计问卷, 调查分析本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需求, 突破了以往以经验性研究为主的阶段, 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关理论的解释更加科学化。

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 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做的一次教学改革, 作为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笔者从2010级学生开始一直到2012级学生, 连续三年做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反馈效果不错。实践表明, 通过近三年的就业指导体验式教学改革, 达到了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预期效果, 但如何充分发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教学优势, 使它更好地推广到同类公共课程教学中, 是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白雪杰.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 2012 (10) :85.

[2]杜君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 河北大学.2010:11.

[3]任运忠.基于课堂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 :27-29.

[4]何小姬, 曲俊华.高校体验式就业指导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2013 (8) :131.

[5]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38-39.

[6]王向荣.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 (6) :70.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2

主要是在大学新生入校第一年按照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大学英语类、计算机类、两课类、汉语与写作类、高等数学类、公共体育类等课程。这些课程并不为某一个特定的专业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广扎实的基础,学生的课程学习要求有很强的包容性,为学生跨学科选修攻读双学位、主辅修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便,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公共基础平台中开展就业指导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职业和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理解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增强提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主要内容有:了解就业形势、方针和政策;了解社会职业基本状况和新职业、热门职业等有关信息;了解优秀毕业生的从业状况;了解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用工需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了解若干种社会职业和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特征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2.2 第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与职业意识训练和指导

主要是学生根据本人意愿、专业爱好、就业方向等因素,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后组织进行的。主要开设各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主干课程和部分跨学科课程,包容了本学科多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一拓宽了专业口径,培养目标实现了“宽口径”,并且体现了文理渗透和工管交叉;其二有效的延缓学生对专业的依赖,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真正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

这一平台开设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尽职尽责、尊规守矩、重质量重信誉、优质服务的工作作风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有:工作责任感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工作责任感训练;建立严格工作规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严谨的规范意识训练;质量意识与质量保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质量意识训练;优质服务的内涵和作用;服务意识训练;沟通的形势和内容及如何增强沟通能力;沟通技巧训练;如何强化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训练。

2.3 第三平台:专业平台与创业技能指导

专业平台包括专业选修模块和辅修模块,这是学生入学以后的又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每个专业都有数个模块供学生选择。这样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尽量避开了教育滞后性的弱点,体现了知识的高度细化及社会对人才专门的知识要求,满足了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一平台中开设就业指导的目标是:了解个人创业条件特征、掌握创业条件分析方法,树立理财意识,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掌握个人创业的`步骤,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主要内容:个人创业素质评估;个人创业条件及个人创业可行性分析;预算的基本常识和准备;预测企业启动资金;小额贷款的政策和程序;制订利润计划;撰写现金流量表;创业的步骤、流程;撰写个人创业计划书。

2.4 第四平台:专业提高和实践平台与就业技能指导

在专业提高和实践平台中,主要安排使学生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与深入产学研基地,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的人才,使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有机的结合,造就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这一平台中,就业指导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形象,掌握面试基本技能,了解求职面试全过程及求职的途径,了解劳动关系法规,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竞争就业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内容:了解基本的职业礼仪规范和职业形象设计;掌握撰写简历和自荐信的内容、形式和技巧;了解面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面试行为的控制和基本技巧;面试的典型问题分析及解答;体验求职的各种常见途径;求职障碍分析及解决对策;制定自己的求职策略和求职计划;了解劳动关系的有关政策和个人劳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了解常见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3 全程就业指导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直面就业压力,树立就业信心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为212万人;为280万;到达到340万人。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越来越突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必须引导大学生理智地审视就业市场,客观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认识到我国高、精、尖人才奇缺和中西部基层单位急需人才的基本国情。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勇于到艰苦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梦想,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的期间的学习动力。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具体体现。

3.2 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要实现就业指导的全员化。高校要通过动员,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要让全体教师到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只有学校全员参与,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结合实际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3.3 注重实践训练,增强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是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充分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才能了解国情,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切实增强自身就业能力。通过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就业形势。从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中找出自身差距,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和发展与自己理想职业相适应的能力,形成社会要求与自我目标的协调互动。通过实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层意识、吃苦意识,提高耐挫能力。

3.4 建立就业档案,实现个性化就业援助

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建立学生就业档案,学校制定统一的就业档案管理制度,既方便指导教师随时调整补充,又便于管理,以防丢失。档案的建立为就业指导提供依据,分类指导,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区别对待,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援助,更有利于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找准人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贺轶文.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5)

2 高红星.高校文理平台分流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3 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5)

4 黄昌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

信息化平台化解“最难就业季” 篇3

“这些数字不仅说明有限的工作机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争夺,更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供求矛盾。”一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今年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的原因,不仅是待就业人数增加,很大程度上也和大学生就业心态有关。

除此之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移动“动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西安、重庆、大连和杭州等地的调查显示,有近36%的企业明确表示,今年会减少或者不会增加招聘人数。

“不断刷新纪录的待就业人群规模和艰难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关乎经济和社会的民生问题。”日前,在中国移动“对话青春,预见‘位’来”——2013中国移动“动感求职”万企校园行广州站的活动上,中国移动“动感求职”平台运营负责人殷寒煦告诉记者,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移动一直很重视就业问题,已经先后推出了“务工易”、“务工热线”等方式,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就业的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2012年8月,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就业信息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中国移动专门搭建了“动感求职”大学生就业信息公益平台。据介绍,该平台摒弃了社会招聘网站“岗位与简历互动”的传统方式,建立起“大学生与企业交互”为核心的职场社交圈,为企业和大学生打造一个专向人才定制平台。一方面,该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及企业,通过12582热线、在线招聘、“动感求职”短彩信及APP客户端等信息化手段,向在校大学生和招聘企业提供实时就业资讯、实习对接等服务;另一方面,“动感求职”还针对大一到大四、研一到研三的学生,提供全过程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职场需求,有效进行职业规划,从而逐步弥合企业需求与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实战经验不足之间的矛盾。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动感求职”已初步建成了企业与大学生之间持续、长久的交互机制,为全国数百万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4

1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问题分析

信息化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着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问题, 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1 就业指导现状堪忧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开个会, 邀请企业或者用人单位作个报告, 介绍一下就业形式, 宣传一下就业政策, 年复一年, 逐渐形成了“老师只是说一说, 学生也只是听一听”的状况, 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需要怎样去就业, 怎样步入社会, 失去了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其实, 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 失业持续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瞬息万变, 使传统的就业指导难以满足宏观势态发展的要求。

1.2 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方式上创新不足

由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 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需要根据指导对象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但是, 现在的学校普通存在着就业指导没有差异化, 没有阶段、没有特点, 都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发信息, 信息化宣传方式上缺乏对服务对象细致的切合, 没有针对性。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 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 充分应用多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 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毕业生。

1.3 就业指导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一种误解, 产生这种误解与就业指导单纯追求毕业生“就业率”的功利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也受制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和载体。例如, 就业指导信息的信息化上, 各所高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经费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运行。其实, 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就业指导信息的及时地获取和针对性的发布。但尤为需要注意的是, 就业指导的信息网络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也可能会误导大学生甚至有大学生被欺诈的可能。另一方面, 在就业指导信息的针对性发布上, 缺乏对就业指导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 没能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发布各类信息, 这样使得学生所获得的招聘信息有限, 缺乏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关于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平台设想

2.1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平台必要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 所受传统束缚较少, 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 他们的创造力, 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网络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 并影响着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范围, 这些影响又将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 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 充分应用多功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平台可通过网络更新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求毕业生以及企业。

2.2 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平台价值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 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一, 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建立发挥整合资源, 将企业优秀的资源运用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通过在平台建立就业虚拟市场, 学生都能通过平台了解最新就业指导动态, 阅读相关的就业指导文章, 观看网上就业指导视频等, 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社会、多功能的服务窗口, 扩大大学生人就业途径。第二, 利用网络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 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发挥微信网络的交互性优势, 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可以推送即时信息, 同时有效收取师生、用人单位的反馈和意见, 迅速解答疑问,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与咨询等。第三, 微信平台还可以极大地贴近就业指导服务对象的生活内容, 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 使微信平台成为大学生身边的就业指导专家。

2.3 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互动平台频道规划

在频道规划上包括有就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就业形式与政策等内容, 首先, 就业生涯规划可以设置规划案例、规划指导、在线咨询等;第二, 创业指导可以规划有创业故事、创业项目、在线咨询等;第三, 就业指导———行业解读、就业信息、岗前实习, 岗位解读、面试故事等;第四, 就业形式与政策, 及时帮助大家了解国家就业形势, 把握未来, 第五, 导师在线, 集合优秀校内外优秀就业指导专家, 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等。

3 大学生就业指导微信平台实现方式

就业指导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情况。因此, 想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环境中,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能, 我们可以用微信平台来创新就业指导的新方法和技术策略, 具体可从如下方式实现:

3.1 整合社会资源, 优化就业指导微信平台信息化程度

就业指导微信平台可利用和整合学校、社会和企业的资源, 通过“引进来”的方式, 在校企岗前实践培训、自助指导等方面多层次强化就业指导信息化程度。首先, 在师资队伍上,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通过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就业指导专家与学校中具有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老师相互搭档, 组建大学生微信平台指导团队, 及时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处理就业信息中遇到的问题。其实, 在岗前实践培训方面, 校企合作是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成熟的模式,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微信平台规划里, 可联接社会资源和结合市场要求, 及时向学生推送岗前实践机会, 这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进行就业化前移, 另一方面, 经过高校筛选的实习信息, 通过平台送到学生,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以此来提升就业指导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及就业指导与学校、学生和市场粘合度, 同时, 学校可以以打造就业指导微信平台塑造品牌, 加强师生、企业的忠诚。

3.2 利用微信平台增强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和方式

高校在运用微信作为就业指导新工具时, 在指导内容上, 可以通过微信公平订阅号进行除了就业相关政策、就业趋势预测、社会就业状况、就业道德等宏观上的指导外, 还需加强对某类就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意义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程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微观上的指导, 甚至要能够实现就每一个人的就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就业适应程度来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与咨询辅导。技巧指导包括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 求职函的撰写和回复, 个人表格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 仪容、礼貌、服饰、应对, 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在方式创新上, 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 这就要求运用微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内容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 其在微信网络上的载体和方式也会互有差异。就业指导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 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即可, 因此要求的是微信信息及其分析准确、及时、有效。与课堂面授、面对面咨询相比, 大学生微信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可以提供各类授课软件的下载和在线学习, 能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就业知识的需要, 解决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与现行教学体系在授课时间、专业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 通过多媒体演示、网上招聘面试等方式也可以简化学习与求职过程, 既省时又省力。

3.3发挥就业信息在微信平台网络化与合理应用

在网络化方面, 微信平台网络传递不仅丰富了就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而且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递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眼下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及渠道不畅的缺陷, 也减少了人为的“信息壁垒”, 提高了运行效率, 降低了就业成本。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理念的指导下, 就业信息实际上指的是与个人就业生活有关的知识或资料, 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就业状况方面情况的资料, 也包括反映特定就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 同时还包括与就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等等。

S合理运用方面, 首先, 微信平台将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 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网络集中向社会发布, 建立常态化、实时性的就业信息服务收集, 这样可提高信息利用效度和安全性。总而言之,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微信平台应用是指导理念与技术革新的有机融合, 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向前推进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要在微信平台上把握不同类型就业指导信息的作用和特点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所需就业指导信息的能力;要根据微信平台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载体和方式;要利用微信平台网络的交互性从技术层面和整体上探索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可能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用行进行阐述, 提高大学就业指导信息发布的信息化、快速化,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发布方式与途径,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微信平台的优越性。

关键词: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微信平台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就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3]麦可思 (My Cos) .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决战大学生就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汪向征.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 .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5

【关键词】就业指导 Blackboard 教学平台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展现突出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网络不稳定、教师操作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并对就业指导网络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领域,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内涵。许多院校教师采用PPT课件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由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限制,PPT课件质量参差不齐。为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构建现代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建立或引进一个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畅通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顺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1.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与局限

目前我校引入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是赛尔毕博公司研发的一个支持百万级用户的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领域中使用广泛。Blackboard平台可用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企业和政府培训等各个领域,服务遍布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全球有超过3700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在使用,其中包括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1]。在国内,也有不少大学正在使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2]。

Blackboard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它以课程为核心,具备4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包括:①内容资源管理器: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②在线交流功能: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异步(讨论区)和同步(虚拟教室)等交流工具,以提高学习效果。③考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通过录入原始试题资料生成试题库;创建学生答案的数据统计报告;对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考试等成绩进行综合加权计算,自动得到综合测试分数。④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可方便地注册或注销学生团体或个人的信息;通过自动设置讨论板、评定和其它内容区域可在不同学期循环使用课程;跟踪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数、生成统计报告。

1.1“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1.1.1Blackboard平台在应用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45分钟,“教”与“学”在课外开展同样丰富多彩。教师在平台上备课,布置作业、组织在线考试、答疑、上传资料;学生通过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参加在线考试;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讨论。它在继承原有课堂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扩展了适用于课内外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难以讲述的知识借助该平台可以讲得清楚透彻,学生课前课后也能利用平台自主学习。

1.1.2Blackboard平台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在平台上建立网络课程,各类资源得到了有序配置。存放在平台上的资料不仅包括教师信息、课程简介、教学周历、教学大纲等基本资料,还有电子教案、演示文稿、电子课本、课外作业、测试试题、教学录像、案例分析等课程内容。

1.2该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2.1教学平台上的网络课程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纸质教材的网络版本,甚至课后练习与纸质教材只字不差。有的`学生会在课前或课后将教师所有课件下载,课堂上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

1.2.2学校网络不稳定,平台运行不稳定。有时会出现登录不了BB网络教学平台的现象。另外教辅资料多是视频资料,如小录像等,它存在内容多,占用空间大,与网络平台占用容量小相矛盾,若打开播放时,会出现收看断断续续的情况。

1.2.3教师可能会对平台某些方面不够熟悉,操作能力不足,同时对教学效果的了解往往也不够深入及时。

2.突破局限,形成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就业指导教学新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生涯的基本概念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掌握基本的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摸索,我校目前在部分班级中已形成了基于“大学就业指导网络教学系统”的就业指导网络教学模式。基本就业指导网络教学模式如下:

2.1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对参加就业指导网络教学的班级的课程设置、老师配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在参考了其它院校的就业指导网络教学的经验之后,我们除了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了4节网络课之外,每周还增设了2节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利用这2个课时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内容,同时对如何利用网络学好就业指导进行了了相应的辅导。

2.2在开展就业指导网络教学之前,组织有关教师对相关班级以座谈会形式介绍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聘求职时如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注意事项。组织相关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在课后对授课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2.3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组织教师编制调查问卷,在更大范围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局限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与要求的拓展与补充方案。

2.3.1自建就业指导课程网页,并根据讲授内容加插视频资料。教学网站主要有课程信息、教师团队、课程文档、拓展资源、在线交流等内容。同时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其课外辅导内容不足的特点,举办了“大学生应聘模拟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考研、公务员考试讲座,加强了大学生应聘技巧的培训和大学生毕业前应了解相关知识方面的辅导。

2.3.2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招生与就业网。广东海洋大学招生就业网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就业在线、招生在线、蓝天市场和同学录四个方面。就业在线包含最新招聘信息、就业派遣手续办理、职业评测、职业规划、远程招聘、就业政策、职业辅导、职场人生等。   学生可以在全校甚至家里的任意一台电脑上登录以上两个网站,从而在更大的可选范围内实现“自主学习”和了解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毕业生的信息。经过拓展与补充之后,“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操作更容易,内容更丰富,在较小投资预算的基础上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网络课程、教辅资教学测试、教学评估与学生自主学习五大功能,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是教师备课科研的实用平台。

3.更新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校一方面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网,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能进行及时维护,维持一切网络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师生对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认识,加强对教师的相关技能培训和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

3.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有所改善。另外,通过对58名学生的访谈显示,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并加以运用。学生完成布置作业而反馈、上传资料,获得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增大,信息的文献价值增加,提高了与教师交流的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大学生供需见面会(粤西专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表现评价很高,效果较明显。近几年来,学校往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8%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校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近3个百分点。

3.2师资队伍获得了极大的锻炼,提升了综合素质。教师除了教学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外,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络教学的每一项功能的实现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并在收集、编写特色教材方面下功夫,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创新性及丰富性。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原来的主导型转变为介入型,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在心理上实现转变是一次真正的跨越。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由于该平台刚刚进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在系统的本土化、实用化、个性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平台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积极的深度尝试,在课程建设中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种的种种问题,都是宝贵的经验。[3]过Blackboard平台的使用,能够为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建平,黄素芬.Blackboard平台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10):67-69.

[2]喻衍红,陈君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4):60-61.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信息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26-01

建设高校大学生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不但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也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为保障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措施之一,因而,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研制工作,不但是适应现实情况的良好对策,也是落实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

1 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一般如下图:目前,高校大学生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在研制和建设中面临以下问题(图1)。

1.1 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层次低下

纵观目前的高校就业信息网,其服务层次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仅仅着眼于与一些招聘信息和实习信息的发布,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分析无形就业市场,包括市场的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其服务层次的低下,还表现在咨询服务方面的局限性,缺乏职业信息规划板块、就业的法律法规板块、缺少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等等。

1.2 网站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网站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用户十分关注的环节,因其直接影响到就业网站质量和重要的就业资料的数据备份,因此,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信息的不断传递,信息内容实施更新和拓展、信息的识别和网站的维护管理等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网络求职还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造成名誉、经济的损失等。所以信息的实时性与维护管理要及时,但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但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却非常的滞后。

1.3 高校的就业网站设计单一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网站缺乏创意,建设的地定位缺乏新意,更谈不上针对性和特色,突出所面向的服务对象,突出服务对象的需求应该是高校就业信息网所关注的,各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就业网站的模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又要有针对性的,单一的设计时无法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

1.4 信息服务工作专业性较低

从目前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状况来看,大部分是行政人员和临时招聘来的网络管理员(有的是学生),这些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管理技能和信息服务理论知识,因此无法提供专业性强的服务,所谓的网上就业指导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相关政策的解释,就业方法、技巧和心理咨询理论等等方面的服務只是简单的重复。

2 构建合理有效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我们应采取强化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性以及加大软件的研发、强化网络的维护等措施。

2.1 强化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脑的更新(cPU、主板、内存、硬盘、声卡、显示卡等的优化)、电子大屏幕的建设等。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硬件平台建设越来越倍重视,体现出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的各大优势性能,硬件是核心部件,只有硬件的性能充分展示出来,才能充分体现整个平台的优势。

2.2 提升就业信息化研发队伍的专业性

目前,占有相当比例的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从就业指导机构的总体状况来分析,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指导机构都存在着就业信息化队伍不完善,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大部分高校仍停留在毕业期间的较单一的择业指导上,对在校生开设职业规划的系统的指导课、咨询课不多。无法为在校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因此,壮大就业信息化队伍,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开拓性事业,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就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就业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3 强化就业信息化平台软件研发和网络维护

因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只有依靠相应的软件来实现。那么,软件制作的科学与否、先进与否、完善与否决定了整个平台的运作效率。同时,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也不可忽视,是高校就业信息能有效运转的保证,因此,为了实现内部资源和数据库的共享,网络管理员可以设置一个访问服务器,即为维护网络安全,便于管理员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登陆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姓名、学号、验证码等可以证实用户身份的信息登陆服务器。这样很好地维护了网络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利益。

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高校大学生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不但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真实、及时、可靠的就业信息,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高了参谋和指导作用,极大地方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每个行业其企业的用人机制等有用信息,从而帮助各所高效较为准确地预测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高效大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袁庆红、韦德晖.高校就业信息网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09(13):194.

[2] 唐小燕、周敏.基于现代信息化平台的待岗学生管理[J].管理观察,2010(1):177.

[3] 范重庆.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46.

[4] 鲍晴.大学生网上就业平台模式探究—基于求职招聘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55.

[5] 刘利平、季云、刘婷婷.高效就业信息网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122.

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篇7

一、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建设现状

(一)就业信息平台的雏形来自于各大高校的BBS

在BBS上发布就业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存在难以管理,功能单一,信息准确性及时效性难以保证的现象。随着1997年以后全国高校开始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1年的115万猛增到2006年的413万[1]。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关乎学校的声誉,直接影响其招生及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知名度及社会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各大高校纷纷着手建设专门化的就业信息平台。

(二)建设初期的就业信息平台,只具备信息发布功能,页面和功能都非常简单

在此阶段,用人单位通过传真、信件、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招聘信息发送给学校就业部门,学校就业部门在就业信息平台上发布,学生浏览到招聘信息。此阶段的标志是信息的流向是的单向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无法通过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双向互选,就业信息平台取代了传统的告示栏,实现了就业信息的广而告之和快速传播。初期阶段的就业信息平台功能单一、缺乏交互性的特点即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模式过渡周期决定的。

(三)就业信息平台飞速发展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发展前景好,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获取便捷的优势,构建优化网上服务体系,实现小成本大收益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2]。随着信息技术、就业指导工作的拓展,就业信息平台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大高校的系统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往往一至两年就会更新一个网站版本,新建系统的功能大大提高。用人单位和学生可通过高校就业网站发布自己的信息并查询对方的信息。此阶段的标志是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3]。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基于就业信息平台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互,进而实现即时通信,完全基于网络实现双向互选。

二、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已经基本成熟,且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系统的建设还是落后于就业工作的需要,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功能单一,缺乏即时协作

现有系统的交互功能通常采用非实时异步模式,异步的信息传递不能满足学生用户和用人单位用户即时协作的需要,也远不足以支持就业中心的业务管理和协同工作,致使相关管理部门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比较低。系统产生的过程信息和过程数据,没有按照良好的管理方式进行归纳、沉淀与传播,实际上是很大的信息浪费。

(二)数据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

现有系统的数据设计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由于数据标准的缺失,造成了数据不准确、难以共享等诸多问题。数据不规范的就业信息平台不能适应目前多样化业务形式的增长和发展的需要,造成就业管理工作上的不便,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较差,对原有系统的维护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三)独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系统大多采用单独构建的模式建设,与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数据交换与共享存在很大困难,数据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就业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更难以支持决策分析。

(四)资源分散,缺乏社会集成

由于就业竞争的加剧,一些著名高校就业网站开始锁住自己的独家资源,只有该校学生用户才能浏览该校就业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和校园招聘会信息,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与外界就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三、加强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最终功能,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在当前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搭建能够提供即时协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就业信息平台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增强系统功能,构建即时协作的就业信息平台

基于电子邮件系统的非实时异步交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传递信息的需要,但是电子邮件系统存在邮件过多、信息过剩、协作交流的实时性不足、垃圾邮件泛滥、应用功能难以扩展等问题。构建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协作平台以丰富就业信息平台的功能,能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电话的完整的交互支持,使企业与毕业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选择成为可能。“网络双选”的过程中,企业与学生用户还可以随时查询对方基本信息,并提出相应问题,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通过在就业信息平台中引入即时协作功能,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学生对新技术的合理使用习惯,同时能够减少传统人才招聘会的拥挤和喧嚣,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就业成本。这种方式在未来的招聘就业工作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制定标准规范,构建开放、可扩展的就业信息平台

信息标准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就业信息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信息标准建设工作是开展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基础之一。如果把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形象地比喻为修建一座大型的建筑物,信息标准建设则相当于该项工作中的地基建设工作。如果这项工作的设计施工考虑不周,会造成整栋房屋建成后使用中的诸多不便,并且留下难于更改的隐患。

目前,对高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数字校园信息编码的参照规范主要是教育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就业信息平台的信息标准应作为数据校园信息标准的子集与其他标准子集统一设计。鉴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制定信息标准应在充分兼容国标、部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学校自定义的信息标准。这是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积累和总结,将会形成一些在工作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入信息标准,也可以成为信息标准的一部分,它对统一信息标准建设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如果自定义的标准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遍性,还可以上报上级部门,以便成为正式的标准,这样使标准本身不断丰富和完善,以适应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

(三)整合数据孤岛,构建信息共享的就业信息平台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平台通常采用独立建设的模式,与数字校园中其他应用系统缺乏好的交流机制。随着校园中应用系统的不断完善,各应用系统之间不断提出数据交换的需求,而分离设计的应用系统之间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共享难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应采用独立建设的模式,独立建设只会使其成为分离与数字校园的数据孤岛。就业信息平台应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的就业信息平台能够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就业信息平台能够与教务管理平台、研究生管理平台、档案管理平台等相关应用实现从业务流程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实现就业信息平台与数字校园的有机融合,准确、完整的数据为决策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使就业工作的科学决策成为可能。

(四)推进社会集成,构建资源联盟的就业信息平台

目前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校外的就业信息平台工作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共享[4]。彼此独立的就业信息平台会产生就业信息的“贫富不均”,信息重叠和信息不准确,客观上造成了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心仪的就业机会的现象。推进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省、市人才交流市场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信息资源,达到资源联盟———社会集成的目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了整合就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2006年11月成立了以教育、人事和劳动三大行业部门牵头,教育系统为主,吸纳大的行业性用人单位的就业网络联盟[5]。它的目的是联合各大行业部门力量,发挥网络优势,搭建有效沟通供需双方的就业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就业资源信息的深度共享,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

参考文献

[1]李亚军.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就业工作创新,2006,(15).

[2]吴旭东,刘晓辉.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网络化的实践与思考[J].丹东纺专学报,2003,(4).

[3]付光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互动服务平台[J].教育技术导刊,2006,(4).

[4]李华.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4).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8

一、基于数据仓库的就业信息平台系统构建

1、就业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基于数据仓库系统的就业信息平台既能够满足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企业的数据分析, 又满足学校、用人企业和就业人员的查询。下图是基于数据仓库的就业信息平台系统的组成。

2、系统工作流程

源数据库系统可以是多种数据库, 如DB2、Informix、SQL Server、Oracle、Sy base以及数据文件, 这些数据经过数据抽取、转换组件转移到ODS (Oprational Data Store) 中。数据的抽取、清洗、转换这一过程可使得各种异构数据在语言的标准化、数据移动平台、通讯策略、支持策略等得到统一和规范。在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的协调下, 定期将ODS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 ODS作为数据加载的登陆平台, 具有灵活处理全局联机事务处理的功能, 为查询提供有效的访问途径。需要注意的是, ODS数据存储平台是可以选择的, 如果考虑到经费限制, 可以不增加ODS存储, 直接将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

决策人员或管理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工具对数据仓库进行信息分析处理, 来实现求职人员和招聘单位的自动匹配、预测分析等平台功能。

二、就业信息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

1、遗传算法的编码规则

遗传算法是一个基于群体的、具备随机特征的迭代过程。遗传算法操作于一个由问题的多个潜在解 (个体) 组成的群体上, 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编码表示, 同时为每一个个体依据问题的目标函数被赋予一个适应值, 它反映个体之间相比求解问题的能力, 在群体进化过程中, 基因型的变化是进化的本质特征。主要通过三种典型的算子进行基因变化: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

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规则挖掘, 编码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也是设计遗传算法时的一个关键步骤。编码方法除了决定了个体染色体排列形式之外, 它还决定了个体从搜索空间的基因型变换到解空间的表现型时的解码方法, 编码方法也影响到交叉算子、变异算子等遗传算子的运算操作。由此可见, 编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进行群体的遗传进化运算以及遗传进化运算的效率。一个好的编码方法, 有可能会使得交叉运算、变异运算等遗传操作可以简单地实现和执行。

DeJong曾提出了两条操作性较强的实用编码原则 (又称编码规则) :

编码原则一 (有意义积木块编码原则) :应使用能易于产生与所求问题相关的且具有低阶、短定义长度模式的编码方案。

编码原则二 (最小字符集编码原则) :应使用能使问题得到自然表示或描述的具有最小编码字符集的编码方案。

2、适应度函数的构造

遗传算法使用适应度这个概念来度量群体中各个个体在优化计算中有可能接近于找到最优解的优良程度。适应度较高的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就较大, 而适应度较低的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就相对小一些。

适应度函数是遗传算法与应用问题的唯一接口, 是种群中个体优劣的一种量化反映, 它的构造直接影响问题求解的效率。

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重要性的衡量。支持度说明了这条规则在所有的事物中有多大的代表性, 显然, 支持度越大, 关联规则越重要。有些关联规则的可信度虽然很高, 但是支持度却很低, 说明该规则使用的机会很少, 因此也并不重要。鉴于关联规则的如此特性, 我们考虑用关联规则的支持度来定义适应度函数。我们可以这样来筛选规则, 先用支持度来筛选规则, 然后在满足最小支持度的规则中确定它的关联程度和关联性。因此规则的适应度可以简便的作如下定义:

上式中S’为经过遗传操作所形成的一条新规则的支持度, S为用户给定的支持度的阈值。当Ri为符合要求的规则时, 它的适应度函数值应大于1, 否则适应度函数值将小于1, 这条规则在下一代遗传中就会被淘汰。

三、结语

基于数据仓库的全省就业信息平台除了具有一般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查询功能外还特别具有以下更为有意义的用途:

1) 可实现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自动匹配对接。无论是招聘一方还是应聘的一方为了物色到自己满意的对象而在网上或招聘会上寻找, 这种搜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很浪费时间、精力和财物。该信息平台利用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将就业人员的信息进行自动匹配, 来为求职者或招聘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筛选范围, 而这个范围根据参数设置的不同可大可小, 从而为求职招聘者提供一条走出信息迷宫的捷径。

2) 可进行人才需求趋势分析。该系统可以对人才需求信息的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很便于我们从人才需求信息的变化中捕捉到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 为高校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信息支持。

3) 发现异常信息。本系统能够对招聘求职中的异常信息进行很方便的提取, 如无招聘单位匹配的求职、无应聘匹配的招聘等。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就业信息平台构建的设想。希望更有效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进行管理决策支持, 进一步整合就业信息资源, 形成统一、规范、开放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

关键词:数据仓库,就业信息平台,构建

参考文献

[1]、叶传奇, 张涛.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9:40-41

[2]、陈小波, 蒋方纯.高等院校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1:2-5.

[3]、袁连海.数据仓库技术研究与实现.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2.13-68

高校就业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析 篇9

1 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

就业信息网的生命力就在于高效、快捷、高质量, 将进一步优化就业无形市场建设, 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先应保证技术成熟, 运行良好。其次, 网站要设置极具特色的栏目, 如可开辟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新闻要点、求职就业论坛、就业创业指导、留言板等, 并不断更新内容, 向毕业生提供详细的面试模拟等一系列服务。第三, 要方便毕业生多方面展示自我风采, 更好地引起用人单位的注目。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 要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 应用大数据分析, 挖掘大数据背后的信息, 确保有重点的保证专业对口单位的需求;既要注意收集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横向人才需求信息, 又要注意有关本省的纵向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对就业工作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 帮助学校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 并由此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 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

2 就业基地信息化建设是稳定就业关键

就业市场如果要做到长盛不衰, 其关键就在于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 主要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出校门, 根据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开设有关课程, 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 把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就业的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把学生输送出去;在三、四年级的时候, 主要采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 学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 在实施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适当增设应用型课程, 或部分专业也可实行学分互换形式进行联合培养。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数据的整理, 录入数据库, 形成大数据, 建设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 实现多方信息共享。

为进一步开拓就业基地, 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 加大就业市场, 就业基地开拓力度, 学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就业基地开拓领导小组, 走访用人单位, 跟踪了解毕业生情况, 巩固老基地, 建立新基地, 对就业起推动作用。不惜“用尽千方百计, 道尽千言万语, 历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开发, 优化市场反馈机制, 建立数据库,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价值链, 为学校的工作决策提供了直接的市场依据。

3 以生为本, 全力提供就业信息化服务

作为学校整体的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政领导, 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适时的竞争状态, 下大力气根据学科的特点, 进行市场细分, 帮助学生选择目标市场。“大就业”工作格局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学校建立校、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 学校和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主动宣讲就业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采用图表、动漫等新媒体传播方式, 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 根据毕业生就业需求, 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就业政策措施和学生就业典型宣传, 形成鼓励学生就业的文化氛围。这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通力合作。

“学校主导型”的就业方式要持续改进毕业生就业市场, 这应当是一种全程服务的方式。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再次寻找适合他的就业岗位是实施毕业生跟踪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就业市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型招聘会, 又有小型的专场招聘会, 不管市场的大小, 做到工作的条例化和明细化一整套会务服务流程和方案, 全程信息化管理, 应用大数据分析, 实现动态服务,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4 应用营销组合策略拓展就业市场

高校应树立“大市场营销”的理念, 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的贡献等实际情况, 突出自身特色, 结合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就业市场做成“品牌化”“信息化”, 使其具有广泛影响力、鲜明特征。对于地方性的普通高校来说, 尤其重要的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发展定位, 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有利于学校集中优势资源, 在数据库里面, 运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大数据分析, 根据近年来学生主要工作地点、行业, 运用数据精准分析, 塑造毕业生在细分市场上的位置, 最大限度地减小毕业生求职和就业工作的盲目性。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理论研究, 着重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研究力度,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把各种信息录入信息化建设平台, 分析其中的大数据, 得出一般规律, 科学预测经济形势发展趋势, 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 及时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建设等方面, 要提升和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 实现精准营销, 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

5 建设高素质的就业队伍设专门服务部门

现如今,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日益呈现出就业工作全程化、信息化的新特点, 为了应对这种新趋势, 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园招聘会常年化、常态化,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就业服务部门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 专门管理就业辅导、就业市场拓展等工作。同时, 高校要树立“大就业”的工作理念, 建立数据库,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

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 具备战斗力、服务力、组织力、沟通力等能力,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职业指导、法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 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设置奖惩机制, 制定长效培训政策, 创新培训内容, 提升培训质量。使就业指导教师掌握社会最新招聘动态, 了解用人单位具体招聘需求, 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的快速发展, 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的校内和校外市场相结合、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大型和专业市场相结合, 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市场模式;利用一切途径积极广泛地邀请用人单位, 提供全程化、标准化服务,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招聘服务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摘要:当前,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2017届毕业生面前。毕业生就业市场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完善。提供并制订高效、结合实际的战略举措,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甚至生存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就业市场,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卿海群, 邓珂.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 2016 (1) :31-32.

[2]杨明.高校团组织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师, 2016 (3) :61-64.

[3]毕力格.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发展体制研究[J].中国商论, 2016 (25) :186-187.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10

1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是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Iaa 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 、Saa S (软件即服务) 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也是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和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的新发展。

云计算系统可以根据它提供服务的层次进行分类, 主要有提供基础设施层服务、提供平台层服务和提供应用软件层服务的系统。⑴基础设施层服务。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整个基础设施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 不仅包括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 同时还要保证用户访问时的网络带宽等。⑵平台层服务。在基础设施之上的平台层主要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海量数据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实现云计算的其他系统管理工具。平台层主要为应用程序开发者设计, 开发者不用担心应用运行时所需要的资源, 平台层提供应用程序运行及维护所需要的一切平台资源。Google App Engine云计算服务、Amazon云计算平台等属于这样的平台。⑶应用层服务。它是面向用户提供简单的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交互接口等。对于传统的软件, 应用层服务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包括较低的前期成本, 便于维护, 快速展开使用等。

2 云计算就业管理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云计算就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模式属于部门级私有应用云, 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云和表示层四层结构, 如图1所示。⑴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 是系统发挥功能的硬件保障。基础设施层分为两个子层, 分别是硬件资源子层和虚拟化软件管理子层。硬件资源子层涉及该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 包括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设备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分别以一定的架构通过专用高速光缆连接。虚拟化软件管理子层将这些设备统一管理, 根据需求划分给不同子系统, 并且根据不同时段用户访问量弹性配置如计算能力、存储空间、网络信道带宽等资源的额度。⑵平台层。平台层设计主要是根据系统的技术需求分析确定要采取的操作系统平台和软件开发技术架构, 分别部署在由基础设施层划分出来的用于不同用途的虚拟服务器主机上。⑶应用云及表示层。应用云设计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全部功能都由此实现。应用云包括招聘信息子系统、子系统、通知公告子系统、网络招聘会子系统、生源信息子系统、职位信息子系统、职业测评子系统、在线咨询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应用云的技术实现是通过把所有子系统功能业务逻辑以中间件实现, 通过对外服务形式 (如Web Service) 与用户角色接口。

3 结束语

本文采用云计算技术, 通过软件服务化、硬件虚拟化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就业信息平台“私有云”, 将软硬件功能放在云端, 让用户面对处于高可用性的Web应用平台, 而不需要知道所需功能的实现细节。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 对硬件资源的整合利用, 避免了资源浪费,

为就业管理信息平台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云计算及其体系结构, 结合云计算应用架构和就业管理的实际需求, 给出了就业信息平台的架构和设计。

关键词:云计算,就业管理,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刚, 张红.基于开源云计算的图书资料信息系统探究[J].情报科学, 2011 (6) .

[2张秀菊, 闫彦, 等.基于云计算的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8) .

[3]钟良侃.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信息系统整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0) .

[4]张晓娟, 易明巍.基于云计算与SOA的企业集成架构及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 (9) .

[5]宋建功, 冯文全.基于云模式的教务管理及信息系统架构[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6) .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11

关键词:就业信息平台 新模式 构建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繁琐。如何利用数据信息管理和网络技术,打造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在线服务平台,是当前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加强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意义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的前提,是通向用人单位的纽带。就业信息越丰富,毕业生择业的可选择性就越大,就业质量也越高。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程度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涉及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将企业用人信息和学生求职信息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准确交互。在后台管理方面,高校就业管理相关人员对就业信息数据可进行即时更新,不用再进行以往繁杂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办公处理。相关人员进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界面,就可以对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更新、修改、添加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能给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实时、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去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当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现状

笔者结合日常工作走访兄弟院校就业职能部门,发现当前国内各高校的就业信息系统多为独立、互不兼容,高校之间的数据基本不流通。一般情况都是统一上报给省级就业指导部门,兄弟院校横向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因此,从现有国内外各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看,存在着以下具体问题:一是缺少再就业信息的跟踪;二是系统主要只对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设计开发,各相关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地链接,信息的重复度高;三是系统独立存在,不具备演化性。系统对信息分析的能力不足,单机应用状态居多,人员使用受限制。而且,信息重复采集、重复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四是平台使用落后,反应速度慢,更新不及时,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数据后期挖掘水平。

三、加强高校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途径

(一)增强系统功能,构建即时协作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构建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协作平台以丰富就业信息平台的功能,能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电话等完整的交互支持,使企业与毕业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选择成为可能,从而降低就业成本。

(二)开发校企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例如像东北电力大学那样——着力建设“企业就业网络”“校友就业网络”“就业信息网络”,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应用于就业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在现有自主开发集信息发布、就业咨询、招聘管理、签约登记等功能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真正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之间就业信息的交互,实现学校就业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和网络化

(三)整合数据“孤岛”,构建信息共享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多数高校就业信息平台通常采用独立建设的模式,与数字校园中其他应用系统缺乏好的交流机制。我校把构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高校就业信息管理各环节,积极打造面向学生就业管理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本项目将以我校为试点,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的就业信息平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更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进社会集成,构建资源联盟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校外的就业信息平台工作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探索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省、市人才交流市场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五)健全就业机制,构建全过程管理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我校通过对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实时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的就业单位选择、专业选择、就业去向提供便利。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就业工作从协议书发放、就业信息公布、招聘面试、就业协议签订、毕业档案派遣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六)发挥团队优势,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精心打造一支能力突出、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团队是高校构建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的一项重点内容。学校就业工作团队以招生就业处、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就业主管领导为核心,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人员,共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帮扶和创业教育工作。

笔者通过研究所在学校就业管理平台的运行,总结就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手册,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以“企业就业网络”“校友就业网络”“就业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应用于就业管理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网络,自主开发了集信息发布、就业咨询、招聘管理、签约登记等功能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希望我们以上的做法对兄弟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磊.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7).

[2]黎斌,刘海峰,刘峻男.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进行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4).

作者简介:

黎斌(1982— ),男,甘肃嘉峪关人,研究生。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信息综合部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就业创业管理专项)“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就业创业指导信息平台 篇12

相关概念

职业信息职业信息不仅包括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而且包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递的有关职业方面的信息, 如经济发展形势报告, 职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趋势, 国家或行业等有关机构制定的就业相关政策、法规、行动计划与策略, 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事机构改革方案, 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岗位待遇等。职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 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 其中价值性、时效性和指导性等特征在职业信息中有较显著的体现。

就业指导人们通常将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助择业者根据其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但对这一解释的理解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当前,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可以定义为狭义的职业指导,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仅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和政策、向毕业生传递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等。而没有“授之以渔”, 引导大学生从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问题,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 帮助其正确进行人生定位,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仅要对个人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同时还要对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等进行广泛了解, 只有及时地掌握大量的职业信息,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应用职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指的就是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将了解和掌握的相关职业信息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职业信息反映的客观规律, 有效地利用职业信息, 对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施加良好的影响, 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高校职业信息应用现状

2007年8月30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其中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中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等职业信息应用方面的内容, 表明国家对应用职业信息促进就业的重视, 职业信息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同时,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职业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 在已开展的就业指导课中, 很多高校已经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关数据的分析作为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的一种手段搬进了课堂, 就业形势、政策宣讲、求职技巧、方法指导也已经成为就业指导的固定内容。

但是,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用职业信息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 职业信息的应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不能充分地发挥职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能动作用。

存在的问题

职业信息的作用虽然被认同, 但认识不够虽然大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视, 但往往只停留在对学生毕业前的短期辅导上,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贯彻始终。如学生职业素质测评不能充分应用, 职业素质教育不能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 就业指导课内容空洞或课时不够等。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还只是把就业技巧指导、就业信息发布、相关政策传达、帮助毕业生就业作为主要工作, 而忽视了其背后深厚的理论支撑和更多的教育内容, 如各类技能技巧及学生就业要做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各项准备等。

职业信息的传播渠道不通畅在信息传播上, 有些学校与外部联系缺乏, 对宏观政策、经济信息、企业需求研究不够, 不能正确地制定学校宏观就业政策并落实就业指导。在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存在准确度不高、实效性不强、反馈度过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发布企业需求信息时, 一条信息经过若干个转播点到达学生手里之后, 准确性、实效性都已经下降了。另外, 信息发布后缺少必要的回馈, 使就业指导工作者不能掌握学生与企业的洽谈情况, 对弥补工作缺陷、提高工作效率造成了重大障碍。

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由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专职学生工作人员 (辅导员) 、业务教师、校外职业指导专业人士等构成, 其中各类兼职人员较多, 专职职业指导人员较少。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指导人员精力有限, 职业指导人员中校外人员较少, 而校内人员在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仍不够全面。

几点思考与建议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继续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涯是学生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职业人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 学生在校园中必须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好就业前的全方位准备。目前, 不少学校已经在一年级阶段进行了学生职业能力测评,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 职业能力测评结果的应用还不够。学校、系部就业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测评结果, 结合学生家庭环境、当地社会环境及专业方向分析规划每位学生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每半年或在关键时期, 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并对照规划寻找差距, 及时调整方向。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要对学生的发展现状作出分析, 根据学生的能力、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变化及时与学生共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职业素质不是通过一两门指导课、通过三五天培训就能够形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始终。新生阶段主要是认知阶段, 要求学生对自己、专业、学校、行业有个比较具体的认识, 明白本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哪些, 都有些什么工作任务, 自己是否适合。要结合学生的职业测评, 对不适合做本专业工作的学生要慎重地指导其调整职业发展方向。二年级是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通过实习实训、参观实践、专家讲座等活动加强职业意识的形成。这个时期对那些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要格外关注, 这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沉溺于小说、游戏, 二是忙于社会活动, 容易出现旷课、挂科等现象, 严重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退学的想法。因此, 学校要关注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是否有发展。三年级阶段涉及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重大任务, 这个阶段直接影响专业能力的水平, 也直接关系到专业对口就业率, 就业指导教师要及时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单位沟通, 准确掌握职业信息, 从引导、关爱学生的角度解决学生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 提高对口就业率。

构建有效的职业信息传播渠道要建立校企信息的双向交流渠道。学校层面可以与政府、教育人事部门、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定期拜访、电话沟通等形式, 获取真实、及时、有效的宏观职业信息。同时, 要与主要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人事信息交流关系, 用人单位的主要业务方向、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要能够及时掌握;学校专业情况、毕业生情况也要及时地通过媒体、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送达用人单位。系部、专业要建立对口就业企业交流途径, 重视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情感沟通。要畅通校内职业信息传播途径, 学校获取外部重要职业信息后, 要通过会议、公告、制度等形式, 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系部、教研室、教师在掌握信息后要根据需要通过相关人员及时发布。要建立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库。每个班级或专业要建立必要的学生信息库, 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就业状态等。教师在获取外部岗位就业需求后应根据学生的就业状态、专业能力等有选择地通知相应的学生参加应聘, 切实提高企业招聘、学生应聘的成功率。学生应及时地将自己的信息反馈给就业指导教师, 以此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数据库, 确保数据库内容的时效性、准确性。

有效利用职业信息要根据国家、地方、行业的政策及发展需求等信息,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条件、能力确定就业预期, 合理进行岗位定位, 着眼高处, 立足一线, 努力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处理好就业与择业的关系。调查表明, 毕业生的第一、二份工作对今后若干年的职业生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就业岗位符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往往能够比较快地获得成功, 在前期就业过程中, 选择行业时要尽量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长, 在具体企业的选择上, 可以先就业的心态尽早找到第一份工作。职业教育是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高职毕业生在21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高职是本科与中专, “白领”与“蓝领”的衔接体, 高职毕业生要吃得起苦、扛得起担, 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升级、服务转型等重大任务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师资队伍。学校要有数量相当的专职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安排相应经费用于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 研究国家政策, 掌握地方情况, 收集行业信息, 制定学校宏观就业指导工作制度, 指导系部、专业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任务。系部应有专人负责落实就业指导工作任务,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其广阔的社会资源, 制定适当的奖罚措施, 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个人发展, 也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高校的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通教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利用职业信息, 合理指导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承担相应的职责,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校就业工作压力空前。当前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 职业信息不对称, 渠道不畅通, 利用不充分。因此, 亟需加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宏观规划, 加强队伍建设, 拓宽和完善信息交流渠道,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职业信息,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明睿.职业信息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32) .

[2]陈雅琴.试论职业信息的应用——应用职业信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4) .

[3]林志桢.职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9, (4) .

上一篇:凤凰山地质公园下一篇:初中化学教研教改